揭秘真实历史上武功最牛的人( 全新漫画故事)


话说这一日,曹操听说宛城内有一女子,生得极为娇艳妩媚,便色心骤起。这曹操长期征战,久伴刀枪,每逢深夜,寂寥难眠。听闻有附近有美女,还不赶紧纳入军帐,共度良宵。

原来这女子乃张济之妻,也就是张绣的婶婶,张济早死,留下她独守空房,这下让曹操得了便宜。

张绣得知此事,恼羞成怒,暴跳如雷。几乎与此同时,又一个震惊的消息传到了张绣的耳朵里——曹操给张绣最亲近的第一骁将、号称“勇冠其军”的胡车儿送去了不少金银!

莫非是想收买我的人来行刺于我?!张绣越想越抓狂!没多久,第三个震惊的消息传来——曹操听说张绣生气了,便密谋干掉张绣!

曹操的密谋泄露了,张绣得知后更为愤恨。

好你个曹阿瞒!我诚心降于你,你却淫我寡婶、贿我骁将,激怒我后,又想除掉我!你真是个手狠手辣毫不讲理的强盗!是可忍恕不可忍!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张绣披坚执锐,纠集旧部,开始夜袭淯水(流经宛城城南)之滨的曹营。

那一夜,宛城的天空显得异常苍凉。曹操和美人共度春宵,张绣指挥军队发动突袭!万人呐喊,火光冲天,刀枪晃眼,万箭如雨!

曹操大惊失色,慌忙弃了美人率领轻骑跨马迎战,哪料张绣军实在人多势猛,曹军被打了个蒙头转向,只好仓皇而退。

此时此刻,把守营门的正是典韦。老大搞女人,小弟紧把门,典韦这保镖当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尽职职责,可是,也郁闷。

张绣军之所以没有如潮水般涌入,就因为这典韦铁戟实在吓人。

《三国演义》上说张绣知典韦难缠,便派出“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胡车儿把典韦灌醉,偷走了他的双戟,以至于典韦酒醒后只能以步卒的腰刀对敌,极不趁手。罗贯中的这段描写纯属虚构。《三国志》上,典韦遭遇群殴时铁戟是在手的。

张绣军士兵见无法集中闯进,只好分散从其他门进攻。典韦手下还有十余猛士,皆是平日里典韦精挑细选的孤胆豪杰,他们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搏杀。

张绣军越涌越多,铺天盖地好似掠食的蚁群,而典韦无半点惧色,但见他大戟左刺右扫,上下翻飞,狂飙奔雷,力拔泰山,敌血飞溅,张绣军挺过来的十多根长矛齐刷刷折断!

张绣军不停地施放乱箭,典韦身边的十余名豪杰几乎死伤殆尽,只剩典韦犹自死战,身上也负伤十余处!

典韦大吼一声,将大戟飞出,一群敌兵倒毙!

典韦抽出短刀,继续搏杀,直到把刀刃砍成豁口。

接下来发生了最惊人的一幕!但见典韦突然扔掉短刀,抓起两个向他扑来的敌兵,如平日舞戟一般轮转如飞,又击杀数人!

把人当做掌中的兵器来杀另外的人,亘古未闻,世所罕见!

张绣军士兵被彻底吓怕了,再不敢上前!

你们不过来,那老子就过去!典韦提着已变成尸体的两个敌兵大踏步前进,硬生生地又打死好几个。

此时的典韦,已变成血人,在完成了平生最后一套搏杀动作之后,这位曹魏第一猛将伤势加重,吐血而亡,直到气绝前的一秒,他依旧是厉声吼骂,直到气绝后,仍是怒目圆睁……

张绣军士兵惊魂未定,在明确典韦确实没了呼吸之后,才蹑手蹑脚地上前,割下了他的首级,并且极为好奇地互相传看——研究一下这个杀死他们无数战友的敌手到底长得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不一会儿,张绣全军将士都跑来观看典韦的尸体。他们被眼前这个恐怖凶神深深震颤了……

淯水,怎一个惨字了得!此战曹操不仅牺牲了爱将典韦,还失去了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他自己骑着名马“绝影”仓皇逃跑,连人带马都被射中,伤得不轻,险些也呜呼哀哉了。

痛哉悲哉,悔之晚矣!

曹操一直退往舞阴(今河南方城),才听说典韦战死的噩耗,一代奸雄不由得泪洒长襟。这泪水里是丧失爱将的痛,也包含着太多的后悔和愧疚。曹操招募人偷偷取回典韦的尸体。见到爱将尸身后,他再次哭倒于地不能自拔。

典韦被安葬于襄邑(今河南睢县),此后每经过这里,曹操都要亲自祭拜。由于对爱将过于思念,曹操任命典韦的儿子典满为司马并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工作。到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又封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典满的这些荣耀和地位,可是他老爸用命换来的啊。

正史之上的典韦本就勇猛盖世,罗贯中在此基础上又以生花妙笔大力渲染,使得典韦之威名更加响亮。《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曹操之口赞誉典韦是“古之恶来”。恶来,乃商纣王麾下猛将也,力大无穷,凶猛好斗。这正是:

守护中军帐,英雄独典韦。闻风皆胆裂,望影总魂飞。
猿臂持双戟,彪躯挂铁衣。淯河鏖战死,千古显神机。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0:21 +0800 CST  



卷四:戟扫千军之44.英俊孙郎 猛锐冠世——孙策(三国·吴)

(一)

容颜俊美,英气勃勃,言谈幽默,豁达开朗,如此潇洒男儿,谁人不爱?莫说那痴情的少女会为之心动,恐怕连风流男子也会倾慕不已。“孙郎”大名不但传遍江南,而且远播中原。

不过关于这位超级美男“孙郎”,还有两个有些可怕的传说……

场景一:美男如旋风般飞驰而出,对面闪出一敌将,挺枪来刺,然而不到三个回合,竟然美男如捉小鸡一样活拿在手!美男拨马回阵,另一敌将甚是不服,也挺枪来刺,美男突然回头暴喝一声,声若巨雷,这敌将当场吓得跌落马下而死。而美男回到本阵将生擒的那位敌将扔下时,却发现这家伙竟被活活挟死!一霎时“喝死一将,挟死一将,”从此美男名震天下,被誉为“小霸王”!

场景二:美男听说敌人军中有一高手,勇力过人,且擅长轻功,据说可坐着不动飞跃,简直超出地球人类。不久,美男和这位“轻功大侠”举行了一次貌似亲切友好的会晤。席间,美男先突然抽刀劈斩坐席,试探了一下“轻功大侠”,发现对方有些惊惧后,美男突然来了一招绝技——身手如闪电,飞出手戟,“轻功大侠”当场喷血毙命!此事传出,敌军吓得胆战心惊。

这两个故事,都是描写孙策武勇超绝的,不过第一个,是《三国演义》的虚构,第二个,才是正史所载的真实。武功高强的美男,历史上,真的很稀有,而孙策这种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又有佳丽相伴的美男,更是人间珍品了。

正史上孙策的必杀技——飞手戟,堪称一绝。所谓“手戟”,也就是短小的戟,短剑相似,适用于短兵相接,步下格斗时最爽,可护身,也可投掷——即飞出去!不过能飞准目标,那可不容易!手戟在汉末三国时相当流行,董卓就曾用手戟投掷吕布,还好吕布身手敏捷躲开了。而孙策飞死的那个“轻功大侠”,似乎本事不咋地,亦或者是孙策的功夫实在太高了!

孙策,字伯符,乃江东猛虎孙坚和江南佳丽吴大小姐的第一颗爱情结晶,老爸的威猛雄壮让他继承了,老妈的美丽姿容也被他继承了,继承后又发扬光大,使他聪颖无比,比父母更具深谋远虑,且幽默洒脱的性情也比父母可爱得多。

孙策的老爸孙坚乃一超级猛男,十七岁便手刃海盗,后讨伐董卓,屡建战功,曾击毙了董卓麾下的都督华雄!嗯,您没看错,在正史之上,并不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的真正索命人,乃孙坚是也!把这辉煌战功按到了关羽头上,还不都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嘛!

孙伯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自幼便是一出类拔萃的少年儿童,简直优秀得过分,可谓人见人爱。老爸孙坚在外征讨董卓挥戈奋战,他在家照顾老妈和弟弟们,并四处结交豪杰义士及士大夫,竟使得江淮一带人心所向,无不钦服。如此小孩,古今罕有。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1:18 +0800 CST  
(二)

话说那一日,美少年孙策遇到了一位和他同龄的美少年,二人志气相投,相见恨晚,越谈越欢,亲密难分,遂结为生死之交,比亲兄弟还要好上三分。这位和孙策惺惺相惜互敬互爱的美少年名叫周瑜,字公瑾。

周瑜给孙策送了份见面礼——一座大别墅,并登堂拜见了孙策的妈妈,从此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孙伯符武勇盖世,智略超人,且极擅格杀之术,锐不可当;周公瑾雄烈英才,文武双全,且精通音乐,正所谓“曲有误,周郎顾”。一样的帅气,一样的雄才,一样的壮志,一样的豪情,到后来他们又有了一样的爱情。这么多“一样”,使得这两位旷世人杰共同开创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江东霸业,也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友情之歌。虽说两位英雄都比较短命,但此生真是辉煌而无憾。

十七岁那年,孙策遭遇了平生以来最大的打击,父亲孙坚被黄祖的部下暗箭射死。若换是一般少年,定会感觉天塌地陷,但孙策可是心理和能力都超级强大的幼狮和雏鹰,他淡定地安葬了父亲,接着又淡定地用车载着母亲和弟妹们去投靠舅舅吴景,还顺手招募到几百人追随自己。这一系列举动,着实令人惊叹。

这时的孙策,虽然本事甚是了得,但毕竟势单力孤,难以成事。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暂时寄人篱下,积攒能量,静候时机,以图日后再起。

兴平元年(194年),不二十岁的孙策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投奔了曾力挺他老爸的淮南军阀袁术,怎么说老爸也算是为这家伙战死的。

袁术表面上曾和孙坚亲密无间,实则虚伪狡诈自私贪婪,看到孙策来投,他觉得这孩子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很有些利用价值,便把孙坚的旧部交给了他时间长之后,袁术发现这孩子还真让喜欢,他发自内心地叹道:“若我袁术有儿子如孙郎一样,死而无憾呀!”

有一次,孙策麾下有一骑兵犯了事,逃到袁术军营,藏于马厩之中。孙策二话没说,闯进袁术军营,一刀劈了那厮,接着大踏步地来见袁术向他赔罪。袁术多会做人呀,再加上又挺喜欢这孩子的,就说:“对着这类好叛变的士兵,当共同憎恨,为何要赔罪呢?”从此之后,袁术军中对孙策更为敬畏。

然而袁术再喜欢孙策,也不可能把他当亲儿子对待,就像和他当初对孙坚一样,都只是利用而已。袁术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孙策当九江太守,结果却把这位子让给了别人,搞得孙策相当郁闷。不久,袁术派孙策去攻打曾得罪自己的庐江太守陆康,又坚决表示说灭了陆康就把庐江郡给孙策。结果孙策大获全胜,袁术却把庐江太守封给了自己的属下。至此,孙策对这个大忽悠彻底幻灭。

袁术这个老狐狸,总是欺骗小孩子,孙策打算离开他单干。可是直接和袁术说吧,又担心老狐狸不肯放人,于是乎孙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正好此时,袁术和扬州刺史刘繇互不待见,而刘繇还把孙策的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从丹阳给打跑了,袁术利用这个机会任命吴景为将军,让他和孙贲一起报仇,去攻打刘繇的部下,可是孙策的这个舅舅和哥哥都没用,一连几年毫无战果。

看着这俩有些悲催的亲戚,孙策却乐坏了,因为他知道,大好时机已然到来。他立即劝说袁术,说自己可以帮助舅舅去狠踹刘繇。袁术也乐坏了,觉得又可以利用一下孙策,便表奏他为折冲校尉、代殄寇将军,让他去玩命。不过一向不做亏本买卖的的袁术只拨给孙策一千多个士兵,外加几十匹战马,再加上孙策原先招募的几百门客,也不到两千人。那么点兵马,怎么打仗呢?去送死吗?

若一般人遇到这事儿,肯定束手无策,可孙策是什么人,是比他爸还要厉害的超级好男儿也。

只见孙伯符一路之上,尽显魅力。沿途百姓奔走相告,说来了一个帅哥将军,不但年轻英俊、威武雄壮而且喜爱说笑,灿烂开朗,传说还武艺高强。再加上孙策的四处宣传,前前后后竟有五六千人心甘情愿的参加了他的部队。

拔剑战斗之前,孙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便写信给他请他出山和自己联手。这人得信后立刻起兵相迎,孙策大喜,道:“我得卿,大事必成也!”

这位令孙策如此欣喜的人便是他最好的知己——美男周瑜。美周郎的倾情加入使得孙策如虎添翼,本就爱笑的孙伯符,笑容更灿烂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1:37 +0800 CST  
(三)

就这样,孙策凭借他个人的魅力和本事以及周瑜的协助,“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孙策的相貌,太令人着迷了;孙策的性格,太招人喜爱了;孙策的才能,太使人钦佩了。再加上孙策虚怀若谷,善于用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所以无论是江东的士大夫还是百姓,全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孙郎”。当然,他们也称周瑜为“周郎”。这江东“二郎”的魅力,绝对秒杀一切。

但闻“孙郎”到来,百姓皆被迷得如痴如醉,杀牛备酒,夹道欢迎,对“孙郎”无不尽心效力,甚至愿意为他豁出性命。

人气旺盛的孙策率军顺利渡江,直捣刘繇的牛渚营,缴获大量粮草兵器。初战告捷,孙策军威大振,严重惊吓了周边的彭城相薛礼和下邳相笮融,这两位老兄生怕自己被孙策弄死,便手拉手投入刘繇的怀抱,推刘繇为盟主,准备抱成团群殴孙策。

对孙策而言,别说是他们仨这种小猫小狗的货色了,就算再来三十个又能奈他何?只见孙策大喝一声,率军先攻笮融,一口气斩杀五百余人,笮融吓得浑身战栗,不敢再出。孙策得意非常,再转攻薛礼,薛礼打都没敢打,吓得连滚带爬,逃之夭夭。

薛礼这边刚吓跑,那边刘繇的部将樊能、于糜就领军杀来,打算夺回牛渚营,断掉孙策的归路。孙策冷笑一声,奋然回击,势如破竹,擒获万余人,樊于二人差点没吓疯了,飙着泪从哪来滚哪去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文学手法把孙策的勇猛直接升级到了神的境界,说他和樊能、于糜交手时,霎时间喝死了樊能,夹死了于糜,从此威震天下。虽说真实历史上的樊、于二人没那么悲催,但也确实被孙策吓得不轻。

除了刘繇这个老大之外,能打跑的基本都打跑了,现在还剩一个闭门不出的笮融。孙策岂会罢手,于是乎调转枪头,直指笮融。

笮融依旧不敢出门,只能下令弓弩手万箭齐发,孙策丝毫不惧,以矛拨打乱箭,但箭雨过于密集,孙策大腿上依旧中了一箭,突然翻身落马,只是以后连续数日只能休养,无法再战。

若一般人遭遇此境,多会愁苦不堪,然孙策不但不郁闷,反而心情大爽,他笑嘻嘻地命令将士们放出流言,说“孙策已被箭射死了!”

笮融听说孙策挂了,信以为真,心想自己咋那么伟大呢?!笮融欣喜若狂,立即派军来攻,准备将孙策军队灭个一干二净。

见笮融军队中招,孙策比笮融还高兴,他早已设下埋伏,待敌军踏入埋伏圈后,孙策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敌军大乱,孙策军一鼓作气,斩首千余人。伤势好转的孙策再度跨上战马,直逼笮融大营,令左右高呼:“孙郎如何?!”

看那英俊少年,挺矛立马,威风八面,豪气冲霄!他,他,他果真是“孙郎”!

孙策“死而复生”,吓得笮融魂飞胆丧,只能抱着脑袋继续龟缩城中,加筑深沟高垒,让他的“乌龟壳”更硬一些。

孙策聪明得很,既然你笮融死守,那我也不强攻,小爷我懒得搭理你,也不缺你那块地儿,到时候我灭了刘繇,你笮融铁定自动完蛋!就这样,孙策开始转攻刘繇的其他地盘,一路上摧枯拉朽,打得刘繇的部将们哭爹喊娘几欲崩溃。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1:47 +0800 CST  
(四)

就当孙策逼近刘繇老巢曲阿(今江苏丹阳)之时,一个来自于东莱的武功高手前来拜见刘繇,刘繇的部下乐坏了,皆认为此人可敌孙策,便纷纷建议刘繇以他为大将,可是刘繇大脑浆糊,并不重用他,只让他当了个侦察兵。

这位东莱豪杰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太史慈,端的是身手不凡,神箭无敌,忠肝义胆。别看太史慈不受刘繇重用,但他依旧尽心担负着侦察兵的责任。

话说这一日,太史慈仅率一名骑兵在曲阿郊外神亭侦查,正巧遇着了孙策!孙策有十三骑,其中还包括黄盖、韩当等猛将。但太史慈艺高人胆大,打算擒贼擒王,他也不管孙策人多,便仗着身手不凡纵马直扑而上。

太史慈心中边扑边想:“刘繇麾下,人人皆畏惧孙郎,我太史慈却不怕,今日非要拿下你不可!”

孙策横扫群敌的这些时日,见惯了那些无能胆怯之辈,却不想今日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好汉要和自己单挑,心中既感到吃惊也有些欣喜。惊的是,竟然还有不怕我孙郎的人,以单枪匹马来斗我十三骑;喜的是,往日打得都是些鼠辈,这回终于遭遇到了一位真正的英雄,和他交手,绝对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往日的岁月里,孙策展示的多是自己的统兵才华,而这一次,孙策要全面展示他精湛的个人武艺了。

孙策喝令身边诸将士退下,独自挺身迎上,意欲公平竞赛。只见他身形如风卷,手臂似雷电,以游龙般长矛直刺太史慈,太史慈由于扑得太猛,来不及躲闪,其坐骑瞬间被孙策的长矛刺中。

战马疼的稀溜溜直叫,站立不稳,太史慈身手矫捷,翻身而下,挥利刃再刺孙策。孙策目如鹰隼,手如虎爪,在闪过太史慈利刃的同时,一把将太史慈背后插的手戟夺了去。

孙策喜不自胜,却不料太史慈突然飞跃而起,手若奔雷,猛击孙策的脑袋,孙策想躲,却来不及了,眨眼间,孙策的头盔被太史慈摘了。露出发髻的孙策顿感自尊心受挫,毅然发飙,打算和太史慈拼命。不过两家兵将各自赶到,大呼收兵,两位英雄各自回营,这场真实历史上罕见的高手单挑之战终于结束。

孙伯符在历史上首次展示个人武艺,却没有取胜,似乎有些遗憾,不是他功夫不精,谁让他遭遇到了和他一样的高手了呢?!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能打了个昏天黑地不分胜负,也算是精彩绝伦,不枉此生!孙郎,够英雄!太史子义,亦非凡豪杰也。在后面,咱还会专门讲述太史慈的精彩故事。

太史慈个人能和孙策单挑平手,但对于刘繇无济于事。不久,孙策猛攻刘繇,刘繇一败涂地,落荒而逃,其城池尽落入孙策之手。孙策意气风发地进入曲阿,安抚民心,犒劳将士,并传檄周边诸县:但凡刘繇旧部来降,既往不咎,乐于从军者,一门免除徭役,不愿者,也不强求。

此令一出,数日间,孙策便得兵两万多,战马千余匹,自此威震江东。没多久,孙策用计生擒了太史慈。“孙郎”面带春风,亲自松绑,太史慈感动非常,钦佩之至,表示愿意归附。

这两位热血豪胆的英雄早闻对方威名,自交手后更是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惺惺相惜,如今四目相视,情谊更深,遂结为至交。后来,太史慈前去招抚刘繇旧部,约定六十日必返,孙策麾下诸将皆疑心重重,唯孙策坚信,不久太史慈果然完成任务,如期而至。两位英雄的友情自此更加深厚。

继周瑜之后,孙策又得到了一位英雄的知己,真乃人生之大幸也!孙策和太史慈的友情又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

孙策破刘繇时,年仅二十一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年龄仅仅是人生的开始,还远未成熟,但孙策,已经完成了声动天下的壮举。

可怜的刘繇被孙策从江苏一直踹到了江西,跑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躲了起来,再不敢和孙策玩暴力游戏了。志满意得的孙策用他犀利的目光扫射了一下江东地图,开始寻找下一个要收拾的敌人。这时候,孙策的舅舅吴景跳出来对他说:“我的好外甥呀,老舅我觉得贼人严白虎拥兵万余人,四处屯聚,甚是讨厌,不如先把这厮给灭了!”

孙策笑道:“严白虎之流,无非是一群盗贼,素无大志,收拾他易如反掌!看我先荡平会稽郡,再灭严白虎也不迟。”

江南的会稽郡(郡治今江苏苏州)风光无限好,会稽太守王朗甚是有种,意欲将这江南美景永远留给自己,决不让孙策染指,虽然他手下的功曹(秘书)虞翻劝他说“孙策太猛,咱惹不起躲得起”,可是王朗依旧勇敢无畏,挑战孙策。

遗憾的是,王朗精神可嘉,能力有限,孙策席卷而来,以疑兵之计攻其后方,王朗大惊失色,忙派大将周昕等人率军迎战,可怜周昕硬着头皮而上,稀里糊涂掉了脑袋——被孙策一战击破,斩之。

至此,王朗开战前的勇气丧失殆尽,泪流满面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走。孙策紧紧追击,王朗一败再败,走投无路,投降了。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孙策一贯善于用人,那位曾劝王朗不要抵抗孙策的功曹虞翻,依旧被孙策任为原职。而王朗呢,孙策并未严惩他,也打算重用一下,不过王朗再次爆发出来了勇气,坚决不在孙策手下当官,竟然北上投奔了曹操。

顺便说一下,在曹魏,王朗混得极好,一直做到最显赫的三公之位。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这位孙策的手下败将狠涮了一把,说他七十六岁时随曹魏大将曹真迎战诸葛亮,自称可以凭三寸不烂之舌把诸葛亮给劝降了,结果却被诸葛亮那天下无敌的“毒舌”给活活骂死了——估计是当场心梗或脑出血。

这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老人家不要轻易和别人打嘴仗,否则很危险。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2:09 +0800 CST  
(五)

会稽郡终于到手,孙策无比欣慰,美男的笑声更加爽朗了。按照“孙郎”的既定计划,摆平王朗后就要开始收拾那个他瞧不上眼的严白虎了。其实,这严白虎被鄙视,还真不冤,他虽是拥兵自重的盗贼,但远没有文人王朗有种,听说孙策杀来,严白虎吓得坚壁自守,不敢吭气,还派人来找孙策请和。

严白虎真是白瞎了他这个威猛的名字了。

严白虎挺没用,但他派出来请和的人却有些厉害。此人是他的亲弟弟 ,名叫严舆,在军中有勇力著称,而且比较神奇的是,传说这人还会轻功!胆略过人的严舆坚决表示,一个人都不带,要和孙策单独会谈。

孙策和他老爸孙坚一样,天生不知“怕”字怎么写,他答应了严白虎,独自在大帐中静等严舆的到来。

没多久,传说中的“轻功高手”严舆趾高气扬的来了,孙策满脸堆笑,摆下美酒佳肴,二人边吃喝边交流。

酒过三巡,孙策突然玩了一招惊悚之举——抽出佩刀,一道厉闪,直劈坐席。

严舆虽然胆大,但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他也是扛不住的,惊得身体乱晃!

还没等严舆从慌乱中清醒过来,孙策就大笑道:“哈哈哈……我听说您身怀绝技,坐着便可飞跃而起,矫捷异常,所以跟您开了个玩笑罢了。”

严舆开始冒汗了,有点结巴地说道:“这,这,我,我吧,一见到兵刃,才会如此……”

然而没等严舆说完,孙策就开始玩真的了,只见“美孙郎”抽出手戟,从手中飞了出去!这家伙,既像离弦之箭,又像电闪雷鸣,飞戟尖刃迅猛地深刺入严舆身体,鲜血四溅。可怜这位以勇力著称的高手一句遗言也没说出来,当场毙命。

飞戟立毙严舆,乃是孙策个人非凡武艺的又一次精彩展示。虽说这严舆的“轻功”只是扯淡,但毕竟也是严白虎军中的超级猛男,孙策能远距离飞出兵刃秒杀于他,又快又稳又准又狠,端的是身手不凡。

飞戟的功夫,三国时还有几位巨星比较擅长。董卓发脾气时曾以手戟飞掷吕布,不过吕布的功夫够强,他瞬间躲开了;前面说的那位典韦,其飞戟功夫更是出神入化无人可及;而孙策的弟弟孙权打猎时,曾遭遇一猛虎,孙权也以双戟飞掷,正中猛虎。要说这孙权精湛的飞戟功夫是跟谁学的呢?不说您也知道。

孙策大秀飞戟,可谓一箭双雕,不但除掉了敌军中的一个猛士,还给严白虎军的将士们造成了心理阴影,他们听说他们心目中无比钦佩的猛男挂了,全都吓得肝胆发颤,一听孙策的名字就直打哆嗦,哪里还敢抵挡。孙策乘势猛攻,严白虎全军溃败,这个胆小如鼠的“白老虎”一溜烟地逃到杭州躲起来了。

孙郎在江东连战连捷,地盘也愈来越大,孙郎无比欣慰,遂自封会稽太守,成为汉末独霸一方的群雄之一。不过表面上,这位杰出青年还是老头子的手下——莫忘了,他头顶上还有个心术不正的老狐狸袁术呢。

想当年,孙策青春年少,一无所有,只能栖身于袁术,虽然袁术好几次忽悠他,但他都忍了;而如今,孙策兵强马壮气焰正盛,早就想摆脱那个讨厌的袁术了。建安二年(197年),机会终于来了——袁术那压抑多年的野心终于彻底大爆发,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自己扣上了皇帝冠冕——于寿春称帝。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袁术从此成为众矢之的。孙策一边暗笑袁术傻帽一边写信斥责于他,袁术气得乱蹦,至此二人绝交,孙策正式独立,终于成为名符其实的真正老大。

孙策和袁术的绝交,把一个人给乐坏了,此人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这曹孟德早打算灭袁术了,听说袁术失去了孙策那么一个猛人的相助,好不欢畅,对于孙策这样能力实力都甚是了得的英雄,必须拉拢。于是曹操立即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从此世人都经常称呼孙策为“孙讨逆”,就像称呼他爸为“孙破虏”一样。这一年,孙策年仅二十三岁。

独立后的孙策更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决定再展神威,角逐天下。“美孙郎”于建安三年(198年)任命他最要好的兄弟兼知己“美周郎”为建威中郎将,二人一起拔剑驰骋,席卷庐江(今属安徽),将拥兵数万的袁术旧将刘勋踢到了北方,一举攻克刘勋的老巢皖城(今安徽潜山北)。

这江东俊美二郎沙场尽显风流,情场亦风流,他们在庐江不仅战绩辉煌,还收获了完美爱情。

话说皖城郊外桃红柳绿小溪潺潺之处有座宅院,主人姓乔(一做“桥”),被尊称为乔公(即戏曲舞台和《三国演义》中那位著名的乔国老),他有两个女儿,即“江东二乔”,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又聪慧无比才情过人,堪称美女中的珍品也。

孙策和周瑜久闻二乔芳名,便遣人聘礼,欲娶之,乔公也早闻这两位美男的威名,自然一口应允,而这对姐妹花在深闺中也听说过武功盖世的美孙郎和儒雅多才的美周郎,少女怀春,倾慕不已。于是乎,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自此,两对神仙眷侣,一段风流佳话,成为千古经典。

孙策曾对周瑜玩笑道:“乔公二女虽流离,但得我二人为婿,亦可欢喜也。”

英雄配佳偶,世人多艳羡。遗憾的是,这对风流俊郎终究没能和妻子白头偕老,他们皆撒手早逝抛下妻儿,可怜这对姐妹花泪洒江南寂寥此生。也许,这种短暂的完美,更令后人着迷,更能激发世人的想象。自古至今有不少人皆撰文作诗来赞美它,明代才子高启曾有诗云——

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
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2:18 +0800 CST  
(六)

话说周瑜和孙策在战场和情场皆大有斩获,他们的关系已经从君臣、兄弟、知己,战友,又变成了连襟,情谊更加深厚了。建安四年(199年),两位俊郎在沙羡(今湖北武昌一带)打响了最漂亮最激烈最雄浑的一战。目标:黄祖!

黄祖,这位杀死孙坚的凶手,孙策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前不久攻打宛城刘勋时,这老黄又跟着添乱,派儿子协助刘勋,结果被孙策打得一败涂地。刘勋被踢飞之后,孙策立马剑指黄祖。

大战前夕,把黄祖视为心腹爪牙的刘表仗义出手,派出侄子刘虎和大江韩晞率五千长矛兵支援黄祖,充当黄祖军队的前锋。得了支援的黄祖颇为嚣张,开始放手和孙策展开对决。

这一战,对孙策来说,既是复仇,也是扩张——报老爸血仇,开江东基业。

但见智慧和武勇并重、俊男与豪杰的化身孙伯符,身跨马阵,手击急鼓,将士奋勇,踊跃百倍,以一敌百,无不用命;飞跃重堑,迅疾若飞,狂风烈焰,流矢雨集!

孙策身先士卒,气势如虹,神威盖世,周瑜、程普、韩当、黄盖等武将皆奋不顾身,就连十八岁的孙权也勇敢冲杀,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大战,黄祖全军崩溃,三万多人被灭,六千余艘战船被缴获,刘虎、韩晞之流皆被孙策斩杀。

至此,孙策终于荡平江东。当北方的曹操听说这位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猛男在江南做下这番壮举之后,发自内心地感叹道:“猘儿难以争锋也!”

“猘”,乃“狂犬”之意,说白了,就是疯狗的意思。不过曹操可不是骂孙策的,而是夸赞,所谓“猘儿”,便是凶猛狂野的少年。罗贯中可能觉得“猘儿”这词不大好听,便在《三国演义》中将其改成了“狮儿”,这样一改倒也有趣,老爸是猛虎,儿子是雄狮,皆是令百兽丧胆的无敌猛兽也。

“猘儿”不好惹,再加上曹操正全力对付河北袁绍,也没精力关注江南的事儿,所以对孙策,曹操选择了极力拉拢、亲密友好。继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之后,曹操又抚慰了孙策一把——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孙策最小的弟弟孙匡,同时还让儿子曹彰娶了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这下曹孙两家变成了亲戚。

“奸雄”暂时不想打“猘儿”的主意,可“猘儿”却很想招惹一下“奸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开架于官渡,孙策顿时喜笑颜开,打算趁此良机偷袭曹操的老窝许都,把那块最有价值的招牌——汉献帝抢在自己手里。于是乎,孙策开始调兵遣将积极筹备。然而就在这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时刻,出了一件惊天大事——“美孙郎”突然丧命!

如此年轻神武、狂猛聪慧的“猘儿”,如何会突然撒手归天?这和一个叫许贡的人有密切关系……

话说许贡乃吴郡太守,他曾上书朝廷说:“孙策骁勇英雄,像极了项羽,对他应该诏入京城控制住,否则常留在外,必为后患!”

许贡把孙策比作史上第一猛男西楚霸王,看似夸赞,实则是说孙策强大得十分恐怖,乃朝廷一大威胁。这表奏给孙策的人给截获了,孙策看后勃然大怒,认为许贡暗通曹操想黑自己。

虽然孙策平日里宽宏大度,但对于这种想坑害自己的角色,是绝不会手软的。他喝令左右,将许贡这个倒霉蛋推出去活活绞死!“美孙郎”狠辣的一面尽显无余!

由于许贡曾把孙策比作西楚霸王,所以罗贯中便据此给孙策演义出来了一个名闻天下的绰号——“小霸王”。真实历史上的孙策虽并无此美誉,但他的神勇确实无愧此称。

许贡死了,然而他的死却把孙策也一步步也推向死亡。这并非许贡阴魂不散,而是有人要为许贡报仇,而且还是三个人,这三人的胆量丝毫不弱于“小霸王”。

话说建安五年四月的一天,孙策兴致勃勃,外出游猎,奔驰于西山,张弓于丛林。游猎,乃孙策平生最大的爱好,功曹虞翻(就是那位原来王朗的手下)常劝阻他,但他只是表面答应,依旧如故,实在难改这口。

就在孙策陶醉于游猎乐趣之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三人持弓而立。孙策心生疑虑,问道:“尔等何人?”

三人面无表情地答道:“我们是韩当将军麾下的士卒。”

孙策可不傻,他说道:“韩当部下,我都认得,怎么从未见过你们?!”

孙策在说话时,已然迅速张弓搭箭,话音刚落便对准其中一人飞射而去,这人应弦而倒!不料其余二人也已经迅速把弓箭瞄准了孙策,弓弦响处,一箭飞来,正中孙策那俊美的面颊!

孙策虽武勇非凡,但疼痛难忍,两眼发花,实在无法再战,那二人趁机猛扑上来!

生死存亡关头,孙策的从骑及时飞驰而至,将那二人砍成肉泥。而孙策也已血流不止,倒地不醒……

当孙策被抬回来时,已奄奄一息,诸多医生束手无策。再加上孙策常以俊美自赏,如今面容被毁,心情日趋沉重。不久,孙策终于因伤而死。临死前,他把十八岁的二弟孙权喊到身边,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对他说:“率江东之众,征战于两军阵中,争夺天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这意思便是:军事,弟弟不如哥哥;政治,哥哥不如弟弟。让弟弟继承哥哥,哥哥放心了。说完孙策与世长辞,年仅二十六岁。

事实证明孙策所没错。孙权继承父兄,将江东大业推向巅峰,终于和曹操、刘备鼎足三分,建立了吴国,称帝后追尊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死了,和他老爸一样,刚毅果敢,勇猛无敌,但也年轻气盛,轻佻急躁。在孙家三代君主中,他的军事才能是最厉害的,勇猛指数也是最强的。正如三国志陈寿所言——“英气杰济,猛锐冠世。”《三国演义》有诗称赞孙策——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他的勇猛,他的智慧,他的俊美,他和周瑜的千古友情,都赢得了世人的赞叹。无论是作为一名功夫盖世的武功高手,还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他都是最出色的。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2:34 +0800 CST  



卷四:戟扫千军之 45.威震江东 小儿止啼——张辽(三国·魏)

(一)

一户傍水而居的江南人家,传来哇哇不止的孩童啼哭,吵得鸡飞狗跳,闹得四邻不安。

喂奶也不吃,玩具也不要,哄着也不行,孩儿他娘愁得要命。正在全家人万般无奈之际,孩儿他爹突然盯着小孩儿神秘兮兮地说了一句话,于是乎,奇迹发生了,小孩儿立马老实了,止住了一切动静,别说大哭,连抽泣都不敢。

对这个小孩儿来说,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语言就是他爹说的那句话——“你再哭的话,张辽就来了!”

赫赫三国名将,堂堂铁血英雄,却在小孩儿心目中,成了一个青面獠牙的老妖怪形象,真是令人无语。

其实害怕张辽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小孩儿,在当时整个东吴,只要有孩子哭闹,家大人一说张辽来了,都马上不敢再吭声了。

“张辽止啼”,成为古代名将武勇壮举的一大经典。在历史上,能被当成狼外婆或老妖精来吓唬小孩的战将,不止张辽一个,南朝时小孩哭闹,大人说“杨大眼来了”;北宋时小孩哭闹,大人说“耶律休哥来了”,这些猛男都有“一针见效”的“止啼”效果,不过史上第一位拥有这种奇葩本事的,还是张辽。

诸位切莫小瞧了这些“威震幼儿园”的人物,家长之所以拿他们来吓唬孩子,是因为他们的确够恐怖,大人其实更怕他。三国时,惨遭张辽严重惊吓的吴国人,不仅仅是全体宝宝、全体家长,还有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而最怕他的,则是地位最高的人——孙权。

张辽到底干了什么?把吴国人都折磨成这样了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原本不姓张,姓聂。武功超群的他拥有一个家产万贯、身价不菲的老祖宗——汉武帝时代的大富商聂壹。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传到张辽这一辈时,他们家早就没钱了,而且他们家还因得罪了人,为躲仇怨而改姓为张。

张辽少年时便当上了郡吏,也就是公务员。然而一个拥有过人武力的男儿,在公务员的位子上似乎发挥不出什么才能,更何况是在那群雄蜂起的汉末乱世。

四位乱世豪雄的出现,改变了张辽。他们和张辽一样,都是武艺高强的猛人。

第一位是“有武勇,擅骑射”的并州刺史丁原,他见张辽身手不凡,便召为属下。但没多久,丁原就被第二位高手诱使第三位高手给杀了。

第二位正是“少好侠,膂力少比”的董卓,而第三位是号称“飞将”的吕布。有趣的是,这第二位最后也被第三位给杀了。

张辽先归董卓,又归吕布,过着动荡的日子。在骁勇盖世的吕布麾下,张辽的武勇似乎被主公的光辉掩盖了,直到第四位高手曹操的出现,张辽才开始真正展露自己的本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3:24 +0800 CST  
(二)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在下邳擒杀了吕布,张辽又换了新老大。曹孟德成为张辽人生中最重要的主公。

无论太平时节,还是纷繁乱世,跟对一个英明的领导、追随一个识人的老大,总是没错的。张辽之前的老大们,都太不着调了,曹孟德,才是真英雄。

在曹操麾下,张文远如鱼得水。白马之战,他和一位武艺绝伦的好朋友同任前锋,两位英雄并肩作战,大破袁绍。

张辽的这个哥们便是牛气冲宇宙的“武圣”关羽。虽然摘取颜良脑袋的首功被关羽抢得了,但张辽很快就干了一件不亚于关羽斩颜良的惊人之举。

昌豨,一个反复无常的泰山贼寇,平生最喜爱啸聚山林,最擅长发动叛乱。终于有一天,这厮把曹操给惹恼了。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下达讨伐令,张辽奉命和战友夏侯渊围攻昌豨于东海(今山东郯城)。

面对两大名将的联手攻击,昌豨尽显顽贼个性,死磕到底,致使曹军一连数月屡攻不下,粮草将尽。

“张将军、夏侯将军,咱们还是先撤军吧,若待到粮草真的吃完了,咱们可啥都玩不转了,要么饿死,要么等着挨揍。”

张辽突然神秘地说了一句话:“昌豨的眼睛!”

夏侯渊纳闷了,道:“文远,何意?”

张辽道:“数日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我都发现昌豨那厮的两只眼睛总是死死盯着我看。而且我还发现其士兵所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怀犹豫,所以并未力战。我希望能试探一下他,或许可以将其诱降。”

“那就按文远所说,试试吧!”夏侯渊答应了,心想这张辽的观察力真是够敏锐够仔细。

很快,昌豨就得报——“曹公有令,派遣张辽传达!请下来一见!”

果不出张辽之所料,昌豨还真被忽悠下来了。

看来这顽贼,也是个狡贼,表面上顽抗,实际上真的没有力战,他心理早打好了小算盘。

面对这个狡黠的悍匪,张辽说:“曹公神武,德怀天下,尔等若降,皆有大赏。”

昌豨俩眼珠滴滴溜乱转,说道:“若张将军所言当真,那我愿意归降。先邀请将军随我回山寨收拾一下如何?”

张辽微微一笑,道:“好!阁下带路!”

就这样,张辽随着贼头进了贼窝。但凡知道这事儿的曹军将士,几乎都吓疯了——文远将军啊,您到底玩的哪出啊,孤身闯敌穴,不想活啦?!

事实证明,曹军将士的担心是多余的。张辽上山后来到昌豨家,拜候了他的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满心欢喜,迅速收拾一番后随其下山归降了曹操。

先是观察敌人的微表情及其军队动态,而后揣摩出敌人心理,再利用敌人的心理进行利诱,最后独入敌营将其成功招安。这一系列胆大又心细的行动,将张辽的军事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战而屈人之兵,张辽干得甚是漂亮。可是当曹操见到张辽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倒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只身赴敌巢,岂是大将所为!”

张辽听后不急不恼,淡定答道:“辽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凭借着明公您昭著四海的威信,奉旨前往,昌豨必不敢加害。”

好一个聪明的张辽,好一番高水平的言辞,不但对自己所为进行了成功地解释,还顺便使劲吹捧了领导。实在是高!~

前不久,关羽秒人,用的是掌中利刃,而这次张辽秒人,用的是三寸舌头。

当然,作为一位武艺不次于好友关羽的战将,张辽也会以掌中利刃秒人,而且秒得不比关羽差。在《三国演义》中,张辽的兵器和关羽差不多,是大刀,而在正史上,张辽最擅长的兵器,应该是长戟。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5:18 +0800 CST  

(三)

袁绍郁闷而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继续率领袁家军对抗曹操,曹操干脆给老袁家来了个“断子绝孙”。张辽跟随老大征讨袁家诸子,连战连捷,捎带手又平灭了一大群闹事的贼寇,每次激战都是“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游寇,张辽总是软硬兼施,能忽悠的,就诱降,不吃忽悠的,就直接上去砍他们。曹操对张辽愈发欣赏,封他为荡寇将军和都亭侯,又在一次凯旋时亲自迎接张辽并和他同乘一辆豪华专车,以示荣宠。

在曹操的英明统帅下,在张辽等战将的共同拼杀下,老袁家的几个败家儿子接连挂了,那些自以为是乱搞山寨的贼寇也逐渐被灭,与此同时倒了大霉的,还有一个剽悍的异族首领。

这位掺和中原战事的老兄,是塞外游牧民族乌桓(也称“乌丸”)的首领蹋顿单于,为人骁武,常被比作那位曾调戏过刘邦老婆吕后的匈奴最伟大首领——冒顿单于。蹋顿单于仗着自己地处偏远,经常收留被曹操打败的流亡者,其中便包括袁绍诸子。曹操很生气,准备灭了他。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在柳城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和乌桓军突然遭遇!乌桓兵强气盛,蹋顿单于甚是骄狂,而曹军车辆辎重都在后面,披甲将士极少,曹操的左右皆甚是畏惧。

曹操什么场面没见过啊,他不慌不忙,登高一望,但见乌桓军果然是游牧惯了,军列极其不整。军事神经极其敏感的张辽也看到这一幕,顿时热血燃烧,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之道的张辽对曹操说:“主公,下令出击吧!我军必胜!”

曹操大喜,对张辽所表现出来的勇武极为赞赏,马上将自己的帅旗交给张辽,让他担任先锋。

张辽好不兴奋,只见他持戟纵马而奔,率精锐猛冲乌桓军阵,乌桓军本就不整,被张辽这么突然一冲,更是乱成一锅粥,个个都跟没头苍蝇似的。

最惨的是乌桓军中一个身穿最高贵皮毛服装的人,他还没看清发生了什么事儿,就被气势如虹的张辽斩落马下!此人正是那位“骁武”的蹋顿单于,可怜临死前,他的“骁武”半点也没体现出来……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5:42 +0800 CST  
(四)

蹋顿单于这样的重量级牛人,都被辽哥秒杀于阵,那些阿猫阿狗之流就更不是辽哥的对手了。

第一波阿猫阿狗是搞谋反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张辽奉曹操之命屯兵长社(今河南长葛),军队开拔之际,忽然半夜军营中火光冲天,喧闹不止,原来是有几个家伙不知受了啥刺激,玩起了谋反,搞得全军一片慌乱。

张辽镇静自若,对左右道:“莫惊动。这应该不是全营尽反,必是谋变之人惑乱他人。”接着张辽传令军中:“凡非谋反者安坐勿动!”然后自己率亲兵数十人,守立阵中。很快全军就稳定下来,首谋者很快就被揪了出来,斩首示众。

在辽哥的军营里瞎胡闹,这帮家伙真是活腻歪了。

第二波阿猫阿狗是搞叛乱的。

建安十四年(209年),自我感觉良好的安徽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六县发动叛乱。曹操兵分两路去收拾这对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于禁去揍梅成,张辽去打陈兰。

梅成诡计多端,于禁刚杀到,他就宣布投降,于禁很欣慰,引军而还。不料于禁前脚刚走,梅成后脚就投奔了陈兰,哥俩手拉手窜入天柱山(今安徽潜山县一带),继续高举反曹大旗。

二贼刚坐定山寨,张辽便紧随杀来。

话说这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路险狭,只能步行勉强通过,可谓易守难攻。二贼仗着地利优势,欢蹦乱跳,发自内心地嘲笑着望山兴叹的曹军。

张辽当机立断,决定强攻。诸将劝道:“兵少道险,难以深入啊!”

张辽用犀利而坚定的目光望着险峻的高峰说道:“正所谓狭路相逢一对一,勇者方能前进!”

想当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大战秦军时就说过类似的话——“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通俗而言:两个有仇的人,或两拨敌对的力量,遭遇于一个窄小的空间,谁胆大,谁能打,谁就赢!

如今,一方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一方是两个瞎胡闹的山寨贼寇。哪一方胆大?哪一方能打?不言自喻。张辽发动猛攻,贼军顷刻瓦解,梅成、陈兰很慷慨地“奉献”出了自己的脑袋,余者全部投降。

战后论功行赏,曹操欣喜而道:“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即荡寇将军张辽)功也。”继而对张辽大加封赏,增食邑,授节钺。张辽感恩不尽,暗自发誓要为主公建立更大的功勋。

无论是塞外的异族大王,还是中原的山寨大王,张辽皆可秒杀,易如反掌观纹。而在那锦绣江南,有一位紫髯王者,拔剑指向了张辽!他,即将成为张文远此生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张文远的武勇也会因为他的到来发挥到极致……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5:57 +0800 CST  
(五)

合肥,名如其地,曹操在东南的一块肥得流油的黄金地带,号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肥肉,总是令人眼馋的。

坐镇江东六郡的紫髯英雄孙权,早就对这块肥肉垂涎不已。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率军而至,准备一口吃掉合肥这个大餐,然而连攻数月不克,孙权郁闷而回。消停了七年后,孙权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第二次扑向合肥。此一番,他是豁出去了,带来了其势汹汹的十万大军!

望着令人怦然心动的合肥城,孙仲谋紫须飘摆,志在必得,心想:我十万精猛貔貅,即便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将其淹没,全体狂飙推进更能将其踏个粉碎!

可是此时此刻的孙权哪里知晓,当他来到合肥城下的那一刻,令他终生为之惊恐的真实噩梦已然悄悄降临,即将令所有东吴军民畏之如恶魔的那个人,正在城上静静地注视着他的紫胡子……

早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张辽就奉曹操之命驻守合肥了,那时的他刚刚砍下梅成、陈兰二贼的脑袋,余威未减,豪情满怀。曹操派给他的守军是七千余人,还给他安排了两位本事了得的战友,一位叫乐进,字文谦,身形短小,胆烈过人,每战先登,以“骁果”著称;一位叫李典,字曼成,年轻有为(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博学聪慧,谦逊儒雅,敬贤尊德,被誉为军中长者。

乐进走的是激情火爆路线,李典走的是温柔婉约风格,而张辽则是智勇双全,沉稳坚毅,胆大心细,气场凛然。三位性情迥异的将军,麾下区区七千人马,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当如何接招呢?

军事会议之上,三位大将正襟危坐,商讨对策,这时协助他们驻守合肥的护军薛悌忽然拿出了一封书信,说是曹操留给他的,信封边上写有有四个大字:“贼至乃发”,即“敌人来了再打开看”之意。

张辽等人打开后,发现曹操于信上写着:“若孙权来攻,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击迎敌,乐进将军守城,护军不要参战。”

主公这指示也太儿戏了吧?孙权十万大军,我军才七千人,寡不敌众呀!众人都对信中内容疑惑不已。关键时刻,只有张辽发了话:“如今曹公远征张鲁,若等他派救兵到达,敌军必定已把我们攻破。因此信上指示敌人还没有集结好就迎头痛击他们,以挫敌锋芒,安定我军的军心。”

张辽此言一出,众将却无一人回应。会议的气氛变得愈发凝重,空气似乎也凝结了,好像全场只能听得到呼吸声和心跳声……

张辽有些愤然,他两眼一瞪,打破了这异常的宁静,掷地有声地说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位若还有疑问,我张辽将独自出击,一决胜负!”

这时李典发话了,说道:“此乃国家大事,要看您的计策将如何,如果您良策已定,我怎能因私忘公呢!我请求和您一起出战!”

李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之前他和张辽有些不睦,一是因为其叔父李乾被吕布所杀而张辽是吕布的旧将,二是对一些军事上的看法两人有些分歧。李典虽是儒雅长者,心理也难免有些疙瘩。不过此时,李典决定彻底抛弃这些不良因素,和张辽并肩出击。

张辽见李典如此,深感欣慰,于是连夜招募敢死之士,共得八百人,杀牛设宴,重重犒赏。次日清晨,张辽身披铠甲,手握长戟,身先士卒,跃马而飞,直冲吴军大营,一肚子牛排大餐的八百猛士紧紧跟随,个个生龙活虎。

但见张辽如同翻江闹海的蛟龙一般,狂吟震耳,追风逐日,势不可挡!长戟横扫之处,似飓风烈焰,已有数十名吴军士兵死于阵前!两名吴军大将惊诧不已,刚要抵挡,却被长戟左劈右刺,双双毙命。

“我乃张辽!我乃张辽!”这张文远杀红了眼,疯了一样,一边高呼自己的名字,一边冲到了孙权的大旗之下!

孙权本身虽然也是一位武艺不错、胆略过人的好男儿,还曾斗过猛虎呢,但如此恐怖的敌人,他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孙权周边的将士们更是吓得不知所措。

面色煞白的孙权赶紧退到一座高丘之上,紧紧握着长戟保护自己,生怕张辽靠近。其实他心里也清楚,他的长戟若真和张辽的长戟碰上了,悲剧的肯定是自己。

“孙权小儿,你给我下来~!”张辽以戟指着孙权呵斥道,其坐骑也想发了疯似的四蹄乱蹬,“稀溜溜”的不断嘶鸣。

孙权吓得哪里敢动,心说:“我不,我不,我就不!”

不过这位紫髯将军到底是一位见过大世面的英雄,在如此恐怖境遇中,他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清晰地看到张辽的兵马是极其稀少。于是乎,孙权一声令下,命大军把张辽层层包围。

可是孙权和他的将士们还是低估了张辽的武勇,只见张辽大戟在手,左冲右突,直前急击,很快就率领数十名猛士冲出了包围圈。

张辽刚杀出来,包围圈内就传来一声高呼:“将军,您要抛弃我们不管吗?”原来还有不少士兵陷在吴军阵中无法突围。

张辽大吼一声,调转马头,又冲进包围圈,一番力斗,将剩下的士兵全部救出。孙权的大军纷纷溃退,无人敢当!

这场厮杀,从清晨直战至中午,吴军士兵的斗志丧失的一干二净。张辽这才安全返城,整军守备,曹军的军心也安定下来。

孙权围攻合肥十余天,也无法攻陷,来时的激情和信心都被消磨得一点不剩,无奈只好撤军返回。张辽看到孙权后撤,大为兴奋,立刻率军突然杀出城外,看那架势,依旧迅猛异常,很有些非要活捉了孙权的意思。

可怜的孙权,被张辽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心想这辈子可能就毁在合肥上了,关键时刻,那些顶级的东吴猛将齐活出动,诸如吕蒙、甘宁、凌统等人皆拼死抵御,保护主公,好不容易才勉强挡住张辽,使孙权逃离险境。

孙权乘马来到逍遥津桥(合肥城东)上,突然又叫苦不迭,原来那桥南部的桥板不知被谁撤去了,有一丈多宽的地方空空如也,下面便是滚滚大河。

要说这孙权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其亲信谷利让他紧按马鞍,放松缰绳,自己则在后用鞭子猛抽坐骑,以加强马匹的冲势。果然,此马够神奇,飞跃一丈多,孙权终于彻底安全了。

合肥之战,张辽给孙权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这种恐怖之感从此伴随了他一辈子。张辽异于常人的武勇,也给所有的东吴将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无不对这位敌手充满了畏惧。张辽的赫赫威名,更让东吴几乎所有的人都如雷贯耳,并逐渐被夸张成恶魔的代名词,以至于江东的小孩听他之名皆不敢哭泣。正如《魏略》所载:“张辽……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其父母以辽恐之。”

传说中张辽长得“面如紫玉”,而孙权则是著名的紫色胡须,北方的紫脸英雄打败了南方的紫髯英雄,煞是有趣。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6:16 +0800 CST  
(六)

曹操听闻合肥大捷,欣喜若狂,加封张辽为征东将军。后来曹操再征孙权,来到合肥,视察昔日张辽作战之处,赞叹不已,并增加了张辽的驻军。

曹操对张辽有知遇之恩,张辽为曹操披肝沥胆,直到曹操去世曹丕登基后,张辽依旧对老曹家一片赤诚。而曹丕对张辽的青睐,比其老爸有过之而不及。

曹丕坚定认为,老爸的爱将,就是最好的,再加上他对张辽在合肥的壮举早有耳闻,所以即位魏王后对张辽荣宠有加,不但升其为前将军,封都乡侯,而且爱屋及乌,把张辽的哥哥和儿子都封为侯爷并赐予张辽的母亲皇帝乘坐的豪车一辆(即“舆车”),但凡张妈妈所到之处,必须有仪仗队出迎,诸军将吏皆拜于道路两侧,观者无不为张辽感到荣耀。

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后,对张辽继续大力提拔慷慨赏赐,封晋阳侯,增食邑千户,加上之前的共两千六百户。张辽到洛阳宫拜见魏文帝曹丕,曹丕大喜,亲自向张辽询问当年破吴之情形。张辽也很激动,神采飞扬侃侃而谈,曹丕听后感慨不已,回头看着左右叹道:“此乃古之召虎(功勋赫赫的周朝重臣名将)也!”

曹丕看着张辽斑白的两鬓和胡须,突然有些心疼了,他下令为张辽修建豪宅,又特意为张妈妈筑造殿堂。接着把当年应募跟随张辽一起打败吴军的勇士,都召进京城封为皇帝身边的虎贲卫士。

魏黄初三年(222年),张辽得病,曹丕大惊,赶紧派遣侍中刘烨带太医前来看病,那些曾随张辽出生入死的虎贲卫士们听闻老上级得病,更是担忧不已,纷纷来府上探望,一路上络绎不绝。

虽有良医治疗,但张辽病情仍不见好转,曹丕急了,便派人把张辽接到自己的行宫。曹丕拉着张辽的手,几欲落泪,接着赐御衣,又令御厨每天送去御食。纵观曹魏名将,没有一个能获得如此特殊待遇。

经过治疗和调养,张辽的病情由终于有了些好转。但还未痊愈,他就坚持返回驻地,他已暗下决心,只要还能站起来,就一定要为皇帝和国家尽全力。不久,孙权再度和曹魏兵戎相见。曹丕知道,孙权最怕的是什么,便派张辽乘船进驻长江岸边。果不其然,孙权听说张辽来了,吓得心脏乱蹦,告诫诸将说:“张辽虽病,仍是勇不可当,千万要谨慎小心啊!

一年过百半的病弱之人,仍能把一个角逐天下的雄主吓成这样,足见其威,世所罕见。

孙权刚叮嘱诸将小心没多久,张辽就杀来了,带病指挥,大破吴将吕范,但也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丝气力。就在这一年,一代名将张文远病逝于江都(今江苏扬州),终年五十四岁。曹丕听闻噩耗,涕泪交流,追谥其为“刚侯“。

罗贯中似乎觉得张辽病逝显得极不壮烈,便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了他出征东吴时为保护曹丕,被吴国猛将丁奉射死的情节。使得张辽的忠诚和武勇更加突出了。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又怀念这位爱将了,追思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独具魅力,武艺胆略自是鲜有匹敌,军事才华更是出类拔萃,不但威震当时,也为后世推崇备至,唐宋时为历代名将立庙,张辽皆光荣入选。明朝朱元璋、清朝曾国藩等军事达人也都对张辽赞誉有加,“张辽止啼”的典故既为英雄传奇,也是趣闻一件。

在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逍遥津公园,有一尊张辽骑马的雕像,似乎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当时的传奇。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6:29 +0800 CST  



卷四:戟扫千军 之 46.江湖游侠 孙权爱将——甘宁(三国·吴)

(一)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甘宁都是一个特异独行的怪杰,对很多人来说,他和一种声音是一体的,那是铃铛的响声,按说铃声应是清脆悦耳的,可是甘宁的铃声却仿佛催命的鬼嚎,令人恐惧。

铃铛为何让人如此害怕呢?只因甘宁和他的那伙人都佩戴铃铛,无论走到哪儿都是“哗愣愣”响成一片。而甘宁和他的那伙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凶神!

一日,长江边某郡县,突然出现了一伙造型奇异、身份不明的人,他们成群结队,挟弓持弩,身着锦缎,背插羽毛,腰悬铃铛,一眼望去,只见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细问才知,原来是来劫掠的贼匪!

好生奇怪!以往贼匪皆土里土气灰不溜秋,如今这拨人却如此华丽且装扮独特。

不管怎么说,既然是贼,就该剿灭。郡县长官立即调兵捕拿。可让他万没想到的是,这拨贼的战力实在生猛,那贼头更是武功了得,杀法凌厉,几个回合下来,官兵屁滚尿流,郡县钱库被抢劫一空,县老爷的家也被抄了……

数日后,这帮奇装异服者又出现在另一个小城,该城官吏已听说了他们的厉害,赶紧隆重相迎,不但好酒好菜招待,而且还奉上大量钱财。贼头拍着官吏的肩膀笑道:“算你识趣,日后你我便是兄弟,有福同享如何?”官吏虽满头冒汗,但还是强作欢颜表示受宠若惊。

从此之后,巴郡(今重庆)、蜀郡(今四川成都)周边县城的长官都明白了一条“潜规则”:但凡那帮衣着华美腰佩铃铛的家伙来“做客”,切不可抵抗,一定要好生招待,否则后果严重。

这帮贼的头,就是年轻时候的甘宁——一个江湖游侠和江洋大盗的结合体。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他的名字不会陌生——东吴猛将中的佼佼者,大名鼎鼎的“锦帆贼”是也。

甘宁自幼习武,功夫了得,为人轻财重义,最爱游侠,但也暴烈凶悍异常。甘宁和典韦一样,年轻时当过杀人犯——在手刃了一仇人之后,浪迹江湖,纠结一帮不务正业只爱打杀的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以劫掠为生,也以劫掠为乐。

甘宁生性叛逆,推崇个性,他讨厌被看做是一般的匪徒,便独出心裁,和手下弟兄们搞出一套另类造型。

甘宁一伙人出入,必然显其奢华,步行陈列车骑,水行轻舟相连,停留时则以蜀锦维系帆幔,离去时又割断抛弃。平日所有人皆身披刺绣彩缎,所到之处光芒耀眼,再加上腰间悬挂的铃铛,给人给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

江风徐徐,江水拍岸,锦缎华美,铃声震响!正因如此,有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但似乎也相当酷的绰号——“锦帆贼”。

这“锦帆贼”掌中的兵器也很有意思,他弓箭水平蛮高,偶尔还用锁链,而同时代猛将典韦擅长的双戟,他也耍得相当出彩。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0 09:47:28 +0800 CST  

突然有一天,甘宁也不知受到何种刺激,宣布金盆洗手,放弃黑老大之职,再不从事烧杀抢掠的勾当,转而发奋习文,遍读诸子百家经典,那些曾惊叹“锦帆贼”异类暴力行为的人此时再次惊叹:甘兴霸这贼头,莫非是要转行当书生了?

“知识就是力量”——此言果真不虚,甘宁博览群书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文武双全的豪侠,一脑子计谋韬略,满腔的凌云壮志,再不是那个粗蛮莽夫了。

转型后甘宁打算于乱世中坐下一番恢宏事业名垂青史,便带着八百个小弟去投奔汉末割据群雄之一、荆州牧刘表,可这刘表昏庸无能饭桶一个,甘宁待了很久也没受到重用,郁闷之下又投靠了刘表颇为倚重的江夏太守黄祖,这黄祖虽在数年前踩了狗屎运小人得志,干下了以伏兵暗箭射死猛男孙坚的壮举,但总体来说和刘表一样皆无能之辈,甘宁来投,他愣是连续三年没怎么搭理。

甘宁很苦闷,开始琢磨:莫非是我没表现出来本事?那我就展现一下!

建安八年(203年),孙权为杀父之仇,率军讨伐黄祖,于夏口展开激烈水战,黄祖饭桶本色暴露无遗,几个回合下来便招架不住,仓皇败逃。那孙权军中有一前锋校尉甚为骁勇,只见他挥刀舞矛,奋勇先登,轻舟独进,只杀得黄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叫苦不迭。

这时随黄祖军出战的甘宁兴奋了,他认为自己力挽狂澜建立奇功的时机终于到来,只见他拿出了曾经的贼匪猛劲儿,张弓搭箭,对准孙权军的那个前锋校尉就是一射,可怜这位猛将登时毙命,孙权伤心不已。

甘宁射出这一箭的那刻,他怎会知道,他杀死的这人名叫凌操,和他一样早年也是一位豪胆侠士;他还不会想到,凌操的儿子凌统会在日后成为声名煊赫的东吴猛将;他更不会想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凌统的战友,同保孙权,而凌统因杀父之仇一直深恨甘宁(至于《三国演义》说二人结为至交,实乃虚构)。

按说这甘宁危难时刻杀敌救主,应该受到重视了,可那黄祖实在过于饭桶,对待甘宁依旧和从前一样,冷落不理,黄祖麾下的都督苏飞倒是对甘宁极为欣赏。

苏飞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数次向黄祖推荐甘宁,不料黄祖听后不但更不待见甘宁,还认为甘宁如此生猛对自己是一威胁。于是乎,黄祖开始大耍手腕,对甘宁手下的那些小弟威逼利诱分化瓦解。

这若是从前当游侠贼寇时的甘宁,早就带着弟兄们大闹一场反将出去了,可这时的甘宁已是通晓礼义之人,顾虑颇多,所以越发苦闷。

甘宁的郁闷被苏飞看出来了,苏飞果真是好兄弟,他邀请甘宁大碗吃酒共诉衷肠。他对甘宁说:“好兄弟啊,主公不肯用你。你也应该早作长远打算,去寻真正能识得你才能的人一展抱负。”

甘宁的脑子有点乱,顿一会儿说道:“我也有这个意思,可惜没机会。”

苏飞说:“有机会!我请主公派你去当邾地长官,到时候就随便你怎么做了!”

甘兴听了好生激动,心想日后发达了,绝不忘苏飞之恩情。不久,黄祖果然听从苏飞之言,把甘宁派去当邾地长官。

甘宁像是一个太久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人终于踏入大自然一般,多年的憋闷和压抑终于得到释放,他利用他的声威又召集了数百名兄弟们,一起投奔了孙权。真个是: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要么说孙权能成为雄才君主、一代英杰呢,他见到甘宁后立即重用,待遇如同旧臣,把个甘宁激动得差点热泪横流。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2 08:46:09 +0800 CST  
(三)

为报答知遇之恩,甘宁刚加入东吴阵营就对孙权献计道;“如今汉室衰微,曹操专横,终将篡位。南方荆州,地势便利,江河流通,实在是宝贝地盘。我已观察了刘表那人,无长远谋略,儿子又极其劣质,主公您应当及早谋划它,不能落在曹操后面。谋取荆州之略,应先灭黄祖。黄祖年老昏聩,钱粮缺乏,身边人皆胡作非为。您如今前往,他们必定大败。一旦灭了黄祖,便可以继续西进,逐渐谋取巴蜀之地!”

孙权被这番话给惊着了,原本他以为甘宁只是一个胆略非凡的豪侠、一个武功了得的猛将,却未料到他还有如此战略头脑,实在是个军事人才。

甘宁这番战略分析简直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的一拼,不但令孙权警赞,也让后世读史者钦佩不已。不料甘宁这番大论刚发表完,在座一人就提出质疑,他就是孙权麾下的头号谋臣张昭。

张昭一介文士,打心眼里看不上甘宁这个江湖草莽,他眼一斜嘴一撇说道:“吴地目前局势不稳,若大军轻率出征,恐怕会导致大乱。”

甘宁对张昭这番腐儒之论极为不屑,心想你讽刺我,我也讽刺你一下,随即说道:“国家把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您,您却居安恐乱。还期望追慕古人呢?”

张昭很生气,刚想再辩驳,却没机会了,因为孙权已起身举杯对甘宁说:“兴霸,今年出兵讨伐黄祖,就像这杯酒,决定交付于卿。卿尽管努力谋划,灭了黄祖,便是卿之功劳。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呢。”

哈哈,主公还是信我小甘,不信你老张吧?!——甘宁心里乐开了花。

建安十三年(208年),被甘宁挑起了斗志的孙权再次出征黄祖,果然大获全胜,黄祖毙命,其部众皆归孙权,孙权便把这些兵都交给甘宁指挥,让他屯驻当口(今湖北武昌附近)。

孙权破黄祖时,搞出来一个有点血腥的创意,他令人做好了两只匣子,说是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脑袋。苏飞听说后吓得要命,他知道好哥们甘宁正在孙权军中,要想活命,只能求他,便派人向甘宁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

甘宁见到来人说道:“就算苏飞不求,难道我就能忘记苏飞昔日对我的恩情吗?”

在孙权大摆庆功酒宴的时候,甘宁突然走下席位向孙权一边玩命磕头一边涕泪齐流,搞得是鲜血眼泪鼻涕混作一团流淌不止。

孙权惊问何事,甘宁便诉说了苏飞的恩情,那是字字真情,句句肺腑,孙权被真心感动了,对甘宁说:“我可以不杀苏飞,可是他要逃走了怎么办?”

甘宁说道:“苏飞免死,受您再生之恩,即便赶他走,他也不会离开的。岂有逃跑之理?!若苏飞真的逃走,就把我甘宁的脑袋放入原本要装他首级的匣子里吧!”

孙权彻底被甘宁打动了,便赦免了苏飞。从此之后,甘宁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猛然攀升闪闪发光。孙权越发喜爱这位忠义双全智勇兼备的豪杰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2 08:46:19 +0800 CST  
(四)

不久,雄姿英发的“美周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甘宁厮杀有力,再建战功。接着甘宁跟随“美周郎”又去南郡(今湖北荆州)攻打曹操麾下头号战神级大将——曹仁,这曹仁的韬略和武勇可非同寻常,他毅然发飙,吴兵初战遇挫,此时甘宁的战略灵感再次凸显,他提议先别在曹仁这硬耗着,应该先夺取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再说。

夷陵很顺利地就落入甘宁之手。曹仁被甘宁气着了,出动五六千人围攻甘宁。

曹兵很凶悍,他们架起高楼,箭如暴雨般射入城中,甘宁手底下的兵都被吓着了。其实也不能怪他们胆小,他们也想胆大,但实在是大不起来,因为他们只有一千来人,曹仁的兵马是他们的五六倍啊!

吴兵们很惊恐,但甘宁的表现也让吴兵惊得不轻。他们发现,这位兴霸将军不仅仅是镇静自若,而且还谈笑风生,吃喝喷香。

吴兵心里叹道:咱们将军果然是悍匪出身,天塌下来都不怕啊!

其实这甘宁没心没肺地一个人傻乐只是表象,他暗中早就派出使者把夷陵敌众我寡的形势通报给了周瑜,周瑜马上用吕蒙之计,率诸将解了夷陵之围。接着吴军大破曹仁,终于攻克南郡。

面对强大的曹仁,甘宁临危不惧,谈笑自若,终于解围,而面对另一位威名比曹仁更大的敌将,甘宁依旧如此,这位敌将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武圣人”——关云长!

当时甘宁跟随继周瑜之后东吴最杰出的军事统帅鲁肃镇守益阳(今属湖南),防备刘备麾下头号名将关羽。

美髯飘逸的关二爷号称有三万人马,亲自选出五千精锐赶往益阳,声称要夜间渡河。这下甘宁又遇到敌众我寡的郁闷局面——他只有三百名士卒!但是他那悍匪劲儿又爆发了,他对鲁肃说:“可以再给我增加五百人,我去对付关羽,保证那关羽听到我的咳嗽声,就不敢渡河,如若敢渡河,他就会成为我的俘虏!”

看到此处,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甘宁这话吹得实在太大了,那关羽是何等样人?就算刨去罗贯中对他的“演义”,在真实历史上那也是“熊虎之将、万人之敌”啊!“锦帆贼”咋就那么自信?他还真把关羽当成那些听到他铃铛响就吓得浑身哆嗦的普通人了?

然而,令无数关羽的粉丝们幻灭的是,后面的历史还真就证明甘宁不是胡吹。

鲁肃深知甘宁之才,当即挑选了一千名士兵给甘宁,甘宁连夜前往,关羽听说甘宁出动,竟然还真就没有渡河,而是安营扎寨,老实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地方叫做“关羽濑”。孙权闻之此事,甚为欣喜,封甘宁为西陵太守。

关二哥神勇不假,傲气不假,却非无脑的蛮子,他认定没啥胜算的仗,不会轻易出手,之前声称夜渡,只是虚张声势罢了,不渡河也未必就是怕了甘宁。但这事也确实让甘宁威名大涨,不管怎么说毕竟拦住了关羽,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遗憾的是,两位猛将兄擦肩而过,未能交手,倘若大战一场,孰胜孰败呢?只能任凭后人猜测去罢。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2 08:46:29 +0800 CST  
(五)

身为东吴第一猛将的甘宁,总是不愁没有重量级的敌手。成功对抗了关羽没多久,又一个敌人驾到。这次的敌人最强大——曹孟德。一代奸雄亲自杀来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濡须口(今安徽巢湖南)刀戟林立剑拔弩张,号称四十万步骑的曹操和手握七万之众的孙权继赤壁之后再度对决。

耻辱而纠结的赤壁,曹孟德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痕!曹操暗下决心,此次定要灭掉孙权小儿,一雪赤壁之耻!

又一次面临数倍于己的曹操,孙权再显英雄气质,只见他于帅帐之内目露精光、紫髯飘摆,对甘宁说道:“兴霸,孤以你为前部都督,领三千人迎击曹贼,敢乎?”

甘宁抱拳跪倒,坚定高呼:“有何不敢,主公放心,甘宁必破曹操老贼!”

孙权大喜,特赐美酒佳肴,平日最是轻财敬士的甘宁把这些好吃好喝的全分给手下百余名勇士享用。吃饱后,甘宁以银碗斟酒,痛饮两碗后,又斟给部下一都督,不料这都督却心生畏惧,觉得喝下酒后便要去卖命了,于是越想越怕,犹豫不决,只跪伏于地,却不接酒。

甘宁顿时大怒,抽出寒光闪闪的钢刀架在膝上,大声喝道:“你受主公信任,和我甘宁相比如何?我甘宁尚不惜死,你何以如此怕死?”

都督见甘宁神情严厉,心想:罢罢罢,卖命就卖命,有啥大不了的!接着马上起身接酒饮下,其余士兵也都各喝了一碗,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感。

当夜二更时分,甘宁率这百余名勇士口衔竹枚(防止发出声音),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曹操大营,拨开鹿角(为阻止敌军前进而设置的障碍物),杀入寨中,纵横驰骤。

曹军将士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区区七万兵马的吴军会玩这出,而且来玩的只有百余人!曹军上下,已然蒙头转向。

甘宁像是一头闯入鹿群的疯狮子,挥舞双戟,只把那猝不及防的曹军当成猎物尽情杀戮,上砍下刺,左冲右突,其他勇士也如狼似虎,东劈西斫,连捅带刺。东吴猛士们全都杀红了眼,此时此刻的甘兴霸仿佛又恢复了悍匪的勾当——天不怕地不怕,半夜三更玩劫杀。

可怜号称四十万大军的曹营被甘宁杀了个星落云散苦不堪言。一片狼藉的曹营匆忙点起火把准备迎战,可甘宁的百余人早就玩够了胜利返回。

这就是无论正史之上还是演义之中都极为精彩的“甘兴霸百骑劫营”的传奇壮举。罗贯中有诗赞曰:

“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甘宁率一百余勇士回归吴营,心情大爽,下令健儿们击鼓吹笛,欢呼万岁,孙权更是乐得紫髯乱摆,拉着甘宁的手兴奋地说:“将军这一杀,足以惊骇老贼了吧?孤也看到兴霸的胆略确实非凡啊!”夸完之后,孙权又特赐甘宁丝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甘宁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曹操在濡须口和孙权对峙了一个多月,未能获胜,无奈之下,最终抛出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千古名言郁闷离去。不过曹操灭孙之心始终不死,第二年春天,他就任命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宛城,大开稻田,积攒力量,又派出间谍秘密过江忽悠反孙力量,打算里应外合,再打孙权。

足智多谋的大将吕蒙得知情报后,建议孙权趁早端掉宛城,否则必成大患。孙权当即同意,率军出征。

吕蒙建议,这一次行动打头阵的任务交给甘宁,孙权极为赞同。他们都十分清楚:不管什么仗,只要甘兴霸出马,万无一失,手到擒来!

上回百骑劫营,甘宁像生猛的狮子,而这次攻城,甘宁又成了敏捷的猴子。

面对曹军严防死守的高大城墙,甘宁拿起了特殊的兵刃——锁链,身先士卒,冒着箭雨,如猿猴般闪展腾挪,攀援而上,吕蒙则在城下擂鼓助威,全军士气高涨。

接近城顶,甘宁飞跃而上,其余勇士紧随而入,一阵狂砍,朱光哪里敌得住,束手就擒(“演义”中,朱光被甘宁一锁链击倒),城下吕蒙挥师猛攻,宛城终于落入孙权之手。甘宁再度升级,封为折冲将军。所谓“折冲”者,即杀得敌军被迫折返败退也!

吕蒙和甘宁这对东吴英杰战斗时配合默契,平日里也是英雄相惜,甘宁新加入孙权阵营时,吕蒙和周瑜便向孙权极力推荐,这回攻打宛城担当头阵,又是吕蒙推荐,按说二位应该一直和谐相处兄弟情深才是,然而突然有一天,吕蒙怒火中烧,要找甘宁玩命。这是为何?

原来这甘宁虽博览群书学了些文化,但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江湖气却难以全消,这江湖气中有豪爽仗义、轻财敬士的一面,也有粗蛮冷酷,喜爱杀戮的一面。前一面使他能厚待麾下勇士,麾下勇士也乐于效命;后一面却使他得罪了朋友。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2 08:46:38 +0800 CST  
(六)

话说甘宁手下有个在厨房帮忙的小仆童,犯了个错,这孩子知道甘宁的脾气,生怕甘宁宰了自己,便前去投奔吕蒙。

吕蒙比较善良,便把这孩子收留家中。不久甘宁携带礼物拜望吕蒙的母亲,吕蒙把那孩子唤出,对甘宁说:“现将此小儿交与兴霸,但兴霸要向我保证,绝不杀他!”甘宁答应的很爽快,但回去后就把这孩子绑到树上给亲手射死,杀了人后还跟没事儿人似的,优哉游哉地解衣高卧船中。

甘宁这厮实在无理!答应我了又反悔,太不把我当回事了!吕蒙勃然大怒,奋然击鼓集结部队,想要去船边攻打甘宁!

吕蒙的老妈本来在屋里休息,听得外面战鼓咚咚,忙问何事,当她得知儿子要和哥们玩命后,慌忙起身,连鞋都没来及穿就跑出来拉住吕蒙说道:“儿啊,主公待你如亲人,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你,你怎能因个人私怨而攻杀甘宁?甘宁如果死了,即便主公不追究,你作为臣子的也不合法度呀!”

吕蒙是出名的孝子,听了老妈的话马上醒悟,他扔了兵器,笑眯眯地来到甘宁船边,说道:“兴霸,我妈等你吃饭呢,快上来!”

吕蒙的这一行为也把甘宁给弄醒悟了,甘宁严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顿时泪流满面,哽咽着拉着吕蒙的手说:“我对不起你!呜呜呜……”随即和吕蒙一起返回见了吕蒙的老妈,从此兄弟再无隔阂,情同手足。

甘宁和吕蒙算是关系和谐了,可甘宁和另一位战友却怎么也和谐不了,只因他和甘宁有杀父之仇。此人便是凌统。

这凌统也是颇受孙权喜爱的一员猛将,性格和甘宁有些相像,轻财重义,骁果豪胆,多次在激战中担当先锋,麾下也有诸多猛士。若无甘宁杀死他爹凌操那事儿,他和甘宁也能成为意气相投的好兄弟。偏偏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自打甘宁加入东吴阵营后,凌统就恨不得将他撕碎了!

甘宁知道凌统对自己恨之入骨,便经常防备着他,尽量避免与他碰面,孙权也劝过凌统放下仇恨,毕竟昔日各为其主,现在同朝为将,要团结才是。可凌统始终不能平息。终有一日,凌统爆发了。

凌统、甘宁二人和吕蒙的关系都不错,这日三位将军在吕蒙家中饮酒,凌统斜眼瞅着甘宁,越看越气,酒过三巡,凌统忽然抽刀而起,说是给大伙来一段刀舞。吕蒙多精啊,见凌统亮刀子,就预感没啥好事儿。

吕蒙刚想说点什么,突然甘宁仗着酒劲也拔出了自己的兵刃,说:“我也能舞双戟!”“吕蒙见势不妙,赶紧起身也亮出了家伙,一手提刀一手携盾,笑道:“甘宁虽能舞,但不如我舞得精妙!”刚音刚落便以刀盾将凌甘二人分开。

后来孙权知道凌统这仇是永远不可能消除了,便把甘宁的驻地给改了,省得两人再碰面。毕竟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伤了哪个,孙权都心疼啊。

虽然甘宁和凌统一辈子也没解开仇怨(《三国演义》上说甘宁救了凌统一次,凌统感动,于是冰释前嫌,和甘宁结为兄弟),但在一次最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大战中,他们暂时抛开了私怨,共保孙权,团结杀敌,实在难能可贵。这次大战,是甘宁平生最后一次精彩的厮杀,也是孙权平生最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

这一次,东吴所面对的敌人是曹操麾下数一数二的名将——张辽。他是孙权的噩梦,也是几乎所有江南人的噩梦,可谓力摧东吴的杀神。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2 08:46:50 +0800 CST  
(七)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张辽驻守的合肥,不料那张辽简直如神话里走出来的天将一般,完全不像个正常人类,只凭借一杆大戟和八百壮士便把孙权大军杀得鬼哭狼嚎!

昔日英雄不可一世的孙权竟被张辽追得躲到高地之上抱长戟自守,张辽一声怒吼,孙权吓得动都不敢动。

关键时刻,甘宁和凌统出手了!但见甘宁又是拉弓狂射,又是双戟乱舞,还不停地厉声断喝鼓吹手为何不演奏起来鼓舞士气,待到战鼓敲起来后,甘宁厮杀更勇,把掌中利刃挥向每一个试图接近孙权的曹魏兵将。

凌统则冲入重围,带伤死战。同时吕蒙也竭力拼斗以死捍卫。三位江东勇士终于在死人堆里保着孙权一路杀出,终于使孙权脱离了张辽的“魔爪”!

合肥之战,孙权丢人了,但他发自内心的那句感叹却流传千古——“曹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也!”

正史中记载的甘宁最后一战,便是这次合肥死保孙权。数年后,这位英雄一世的“锦帆贼”便因病去世,孙权痛惜不已。

罗贯中似乎感觉如此猛将却亡于病榻实在太不过瘾,便给甘宁编造了一个壮烈的结局——

话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军讨伐东吴,当时甘宁正在船中养病,听到蜀军杀来,赶紧迎敌,不料却被蜀军中的蛮族猛将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

可怜甘宁带箭而走,最终支撑不住,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死后树上飞来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盘旋不走。

壮烈战死,乌鸦群绕,这神叨叨的事儿虽是虚构,但甘宁由于其武勇盖世,还真被后人奉为神了,他先是被后世百姓尊奉为“吴王”(这让孙权情何以堪啊),立庙祭祀,到南宋时又被封为“昭毅武惠遣爱灵显王”,更受香火拜祭。最有趣是,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一篇名为《竹青》的故事,里面那位手下有一支“黑衣队”(成员都是神乌鸦)的“吴王”就是甘宁。

《三国演义》有诗赞甘宁——

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1-12 08:47:03 +0800 CST  

楼主:小学生阿萌

字数:354155

发表时间:2019-09-23 23:20: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14 03:53:14 +0800 CST

评论数:3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