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的摇摆青春

“数学使人更公平?这个说法挺新鲜的。”夏天饶有兴趣地回问道。
“数学是要探究平等的,一个复杂的等式要成立一定是在多种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才可行,而你们新闻要报道的社会不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等式和不等式组成的吗?当不等式太多了,社会就失去平衡了,而追求等式的时候,就需要数学这把钥匙,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且由社会推及到人,人和人之间不也是在追求各种等式间的平衡吗?只是看每个人如何找到能实现平衡的那个X因子。”
张倩的一番论述,让夏天不禁睁大了眼睛,觉得自己都有点似懂非懂,也觉得张倩这个女孩的小脑瓜居然有这么多道道,有些不可思议。
后来张倩大学毕业去了英国,临别前给夏天留了一张便笺,上面写道:“我一直都有那个X因子,而你的却一直是Y!”夏天本来想耍耍贫,给她回一个:“这不是要生男娃的节奏吗?”但当时想想还是忍住了。
列车走得很慢,四五个小时还没到石家庄,中间张倩出去了一趟,挺长时间才回来,回来后就向夏天示意跟她到车厢连接处说点事,夏天不明所以跟着张倩从过道的人缝里挤出来。张倩告诉夏天,出发前她家里人给这趟车的列车长带了一张条子,拜托车长一路上照顾她一下,刚才她去找过车长,车长说她可以去列车员车厢休息,带一个人也可以,那里有卧铺,张倩问夏天愿不愿意跟她过去。
夏天心里觉得机会难得,去卧铺车厢肯定不会那么辛苦了,可一想到离开同行的阿宝和刚刚聊得投机的吴敏波等几个同学去独乐乐有点不太落忍,不禁面露难色。
张倩看夏天犹豫不决,于是好像下定决心似的对夏天说:“算了,我觉得离开大部队也不好,我们还是跟他们一起混吧,这样也热闹些。”
夏天看到张倩如此善解人意,宁愿自己吃苦也要顾全大局,心里一阵激赏。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10 23:46:01 +0800 CST  
@海之声黄石店 2016-12-12 09:21:59
未来的时代记者将逐渐消失
-----------------------------
也许人人都可以是记者。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12 10:53:33 +0800 CST  
绿皮车在京广线上不断大口喷吐着煤烟,嘶吼着向前,时站时停。近四十个小时的漫漫长路,白天的时间还好打发,打打牌,侃侃大山,再吃吃喝喝也就过去了,到了晚上,所有人的睡眠就无处安放了。有的人不管不顾地钻到了座位底下,大部分人不是趴在卡座中间的小桌上,就是互相挤靠着时睡时醒。
张倩的座位和夏天是挨着的,刚开始时张倩还是靠着椅背正襟危坐地睡,边睡边随着列车的行进前后点着头,睡熟之后就开始左右摇晃了,最后她的脑袋就一下一下地敲在夏天的肩膀上。夏天干脆把肩膀放低,让张倩脑袋抵着,这样互相支撑着睡得踏实一些。
中间张倩醒来,发现自己的脑袋靠在夏天的肩膀上,很不好意思地赶紧坐直了。张倩一动,夏天也醒了,张倩跟夏天抱歉说:“我睡觉特别死,把你压着了吧?”
夏天笑笑说:“没事,都是江湖儿女,互相倚靠是应该的,不过你刚睡着那会儿一下一下点头挺有意思的,我在想那时候我要求你办什么事估计你全都能答应。”
“夏天你太贫了,你快把我瞌睡气跑了。”张倩在昏暗的光线中迷迷糊糊地横了夏天一眼,换了一个姿势趴在卡座间的小桌上接着睡。
在半睡半醒间长夜慢慢过去,车窗外的天光终于开始放亮了,大家渐渐清醒,纷纷站起来活动身体。
张倩在大家的活动声中醒来,她揉揉眼睛看了看夏天问道:“我昨天没影响你休息吧?”
夏天咧嘴笑道:“你又没打呼噜,怎么会影响我休息,倒是后来没人挤着,反而睡得有点不踏实。”
张倩听了眯着眼露齿一乐。
“不过睡这一宿,你脑门上长了什么怪东西?”夏天忽然严肃认真地问道。
“瞎说,脑门上能长什么东西?”张倩有些不信。
“真长了,长得还挺大,不信你照照镜子。”夏天的表情看起来似乎很惊恐。
张倩看到夏天的表情后不由得有些紧张,赶紧掏出小镜子,发现脑门上果然有两粒大大的紫色圆形凹凸印记。
刚开始张倩有些不明所以,对着镜子伸手摸了摸。待她再一看自己大衣袖口上的纽扣,恍然大悟,一下乐得不行,一拳朝夏天捶了过去……
一路大家疲惫但却开心,终于到了湖南株洲站,扑面而来的已然是一派江南的气息。那时,京广线往南的列车都要绕道株洲,会多出六七个小时的路程。到株洲,换过一个火车头,便一路向东奔向终点站南昌。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13 00:05:15 +0800 CST  

第十四章 回家团聚

来火车站接夏天的是父亲夏山水和妹妹夏雨,夏天发现,半年不见的夏雨长高了不少,有点亭亭玉立的味道了。夏天伸手摸了摸夏雨的脑袋,夏雨的神情兴奋中还有些羞涩,已经不似半年前的一派天真了。
夏天得知,母亲在家里准备饭菜,几个叔叔、婶婶也在家里帮忙,准备给他接风呢。回到家乡的兴奋,使夏天丝毫感觉不到旅途的疲惫,在回家的路上,他把大家庭里每个人的情况几乎都问了一个遍。
回到家,接风的菜肴已经摆了满桌,夏天忽然发现,在北方半年,让他梦牵魂绕的,除了家乡的亲人,还有这地道的家乡美食:南昌炒粉、藜蒿炒腊肉、德安板鸭、三杯鸡、米粉蒸肉、红烧鲤鱼、福羹……几乎就是年夜饭的规格。
看到这些饭菜,夏天几乎是口水和眼泪齐飞,他连水都没喝,先吃了一碗凉拌米粉垫底。
上大学前,夏天在家里还没喝过酒,这次回家第一顿饭,桌上已经摆上了两瓶四特,父亲夏山水和几个叔叔一起,陪着夏天像老爷们一样喝起了白酒。
善饮的四叔很快就发现,夏天和几个长辈喝酒,几乎是酒到杯干,很快就几乎喝了半斤以上的白酒,居然不改颜色。
四叔感慨:“北方就是锻炼人,半年不见,小天就从滴酒不沾的毛头小伙儿变成酒量马上就要超过我们的男子汉了。”
夏天有些不好意思,谦虚道:“喝酒还得跟几位叔叔学习,在北京也喝不了这么多,可能是家乡的酒顺口,喝得多也不醉人。”
夏山水端起了酒杯,对夏天道:“很高兴你喝酒已经像个男子汉了,酒留三分量,你用杯中酒敬敬各位长辈,咱们今天见好就收。”
夏天其实还有些意犹未尽,但父亲发话,也觉得自己今天已经超水平发挥了,于是端起酒杯,敬父亲、母亲和各位叔叔、婶婶,然后自己一饮而尽。
妹妹夏雨已经乖巧地给哥哥盛上了糙米饭,就着家乡菜,夏天觉得糙米饭和这些菜简直就是绝配,不觉连吃了三大碗。
夏天母亲看着夏天有些清瘦的面庞,怜惜地感叹道:“北方学校的伙食肯定不行吧?真后悔让你跑那么远上大学,你要留在南昌上大学随时可以回家吃好吃的。”
夏天拍拍肚子,打着饱嗝呵呵乐道:“没事,我这一个月好好补补,回去有本钱接着瘦。”
回家以后,夏天饱吃饱睡了几天。这几天,父亲夏山水也在假期中,父子俩经常晚上一聊就聊到深夜,夏天把这半年在京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地描述出来。在夏天离家前,父子的对话常常是夏山水说得多,夏天说得少,夏天有时还会嫌父亲啰嗦。这次夏天回家,夏山水成了一个很好的听众,笑眯眯地听着夏天的叙述,偶而会点评提醒,讲讲自己的看法,父子俩就像朋友般你来我往,有些平等对话的味道了。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14 22:57:55 +0800 CST  
夏天慢慢觉得自己很喜欢这种感觉,把父亲当作一个不设防的朋友,绝大多数对人对事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父亲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让夏天自己去判断、思考。对一些比较复杂、敏感的话题,父子可以敞开心扉,共同商量解决之道。夏天觉得,父子俩甚至可以在一起策划一些阴谋诡计,以方便将来扫除人生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从这个寒假开始,这对父子的对话就持续了下来,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
夏天回家后,高中同学也陆陆续续联系上了,有考取外地学校回家探亲的,也有就在本地上大学的,还有一些没考上大本在本地读大专或专科学校的,甚至有高中毕业直接就上班的。
夏天很长时间一直认为,高中毕业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年少时亲密无间的小伙伴儿分别后人生轨道很快就拉开了距离,有的人也许会殊途同归,但绝大部分人可能一生中不会有太多的交集,高中毕业是每个人新的命运的开始。
在南昌本地的曹非凡和涂坚强张罗了寒假期间高中同学的聚会。曹非凡是夏天的同桌,考取了本地的重点大学赣江大学新闻系,算是夏天未来可能的同行,涂坚强只考取了本地的一个大专学校,但夏天知道,涂坚强是个聪明且不安分的人,能否考取一个好的大学绝对不是衡量他能力的标准。后来他确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仅把生意做大了,还娶了母校高中的一个美女老师为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学习成绩不行,我娶个老师回家当家教总行了吧?不仅可以教我,还可以教我儿子,一下把两代人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
聚会是年前在母校的小礼堂举行的,几个上届高中毕业班都约在了一起,可谓热闹非凡。这一届的人有的中学同学了六年,有的甚至小学就是同学,中间几次分班并班,相互交集很多,大家几乎都认识。虽然半年不见,但见面后都迅速找回以前熟悉的感觉,而且,经过这半年社会生活的洗礼,很多以前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不敢做的事也敢做了。尤其是那些曾经互有好感的男女同学,原来受高考的压力和中学生守则的束缚,都没有机会正视自己的感情,也没有机会试着表达自己,这次聚会,把大家的能量和情绪都引爆了,短短半天的聚会,许多男生意气勃发,更多女生面若桃花。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17 11:06:00 +0800 CST  
曹非凡一见夏天的面,就跳起脚捶了夏天的后背一下,大骂道:“夏天,你是个坏人,只顾自己在京城风流快活,不顾同桌兄弟的死活。”
夏天不服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在京城风流快活了,这半年我一直都在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我倒是听说你一直在发动情书和玫瑰攻势,狂追我们班的班花柳静波,一定战果辉煌吧?”柳静波是夏天、曹非凡的中学同班同学,考取的大学也是赣江大学新闻系,曹非凡本有希望考取北师大,但为了柳静波,毅然留在省内上大学。当然,这也是夏天此次寒假回家后才知道的。
曹非凡颓然道:“别提了,几乎得手。”
“什么叫几乎得手?”夏天饶有兴趣地问。
“在赣江边牵过手。”曹非凡神情有些回味的感觉。
“那不就是得手了吗?”夏天戏谑道。
曹非凡翻了翻白眼:“你真那么幼稚啊?”
夏天呵呵笑问道:“后来呢?”
“后来太监了。她嫌我太幼稚,现在跟一个快毕业的师兄打得火热。所以我要给你一个忠告,就是防火、防盗、防师兄。”
“太谢谢你的忠告了,你自己深陷失恋的痛苦深渊中,还不忘以自己血淋淋的教训警醒后人,这种高风亮节真让人感动。”
夏天和曹非凡原来同桌在一起就是互相调笑惯了的,这次一见面你来我往几句话,很快就找到原来熟悉的感觉。
这次聚会夏天没有见到身材窈窕丰满的柳静波,但几年之后,柳静波还是被曹非凡攻克了,曹非凡把他的成功经验归纳总结为:坚持不懈和让对方无处可逃。
夏天上高中时只知道读书和打球,对学校的女生想法不多,交流也不多,这次回校聚会,看到男女生们打得火热,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打酱油的局外人,暗暗感叹自己的情商开发太晚。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19 23:35:44 +0800 CST  
好在几个考取外地学校的死铁篮球党都回来了,大家凑在一起乱侃成一团也并不寂寞。尤其是夏天和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同学兼搭档的刘纯分别半年再见面,俩人像小女生似的仿佛有许多话说不完。
从学校食堂的伙食,到寝室熄灯的时间,到文理科课程设置的不同,到男女生的比例和女生的美丑,再到稍敏感一些的自由思潮的话题和科大极有名的方教授的最新动态……俩人交换了极大的信息量,迅速让脑电波连线并持续共振。
当时的老师都是住在校内,同学聚会的同时,也相约着拜访自己当年的课任老师。夏天最感激也最牵挂的是教数学的陈培元老师,夏天高考时几乎满分的数学成绩和陈培元老师的悉心调教是分不开的,陈培元老师让夏天这个文科生发现了数学的乐趣,也使夏天后来一直保持着对数学的兴趣。但陈培元老师巨大的烟瘾是让夏天忧心的事情,不断线地一支支抽烟几乎是陈老师的标志。
这次夏天见到陈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头发更白了,手指和牙也更显焦黄,依旧是不修边幅,但眼神依旧是那么锐利、清亮,乐起来依旧像孩子般天真烂漫。后来陈培元老师得肺癌早逝,夏天心中一直有内疚感,他这个学生没有能力帮到老师,也不知道劝阻老师少抽烟,甚至还从家里顺走父亲夏山水的香烟,偷偷塞给自己的老师。
寒假回高中母校和老师同学的聚会快乐而短暂。聚会之后夏天迅速回归家庭,父母亲的兄弟姐妹很多各有五六个,外公、外婆又健在,夏天面对的是一个大几十号人的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夏天是第一个考到外地上大学的,又是在首都北京,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迎接春节和欢度春节的这段时间里,夏天免不了挨家拜访,从东家吃到西家,天天吃得满嘴流油并且心安理得,因为夏天相信,虽然现在自己老是两手空空地吃各家饭,将来自己一定会有能力回报大家。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0 12:59:24 +0800 CST  
大年初二在外公外婆家的家族团聚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母亲这边的兄弟姐妹和孩子们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缺席。外公是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对自己和后代们都要求极严,外公解放前曾在国民政府的银行当过高管,手里流过的银元无数,但从来没贪污过一个镚子儿,一直以清廉著名,因此虽然身为国民党员,但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都没有受到冲击,甚至在临退休时还被委以重任。
当然,他一生清廉,绝不伸手的结果,就是老来几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和外婆退休后,只能挤住在一间二十平米的小平房里。而这间二十平米的逼仄的平房,就是几十个家族成员聚会的地方。孩子们家里也有房间较多的,劝他们搬过去住,但外公坚决不同意,理由是这辈子都没向别人伸手,老了更不会向儿女伸手。
在夏天心里,大年初二的家族聚会,是有很强的仪式感的,是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聚会这天,家里的女人们都在平房后面自己搭的厨房里忙活,准备聚会的饭菜。饭菜准备好后,女人是不能上主桌的,作为长辈的外婆,被儿孙们强按在主桌上,也是坐不安宁,勉强待几分钟就下去和女儿们在厨房吃去了。
家里只有成年男丁才可以上主桌喝酒吃饭,其他人只能在另外一个小桌和小孩子们轮流吃。
夏天这年是第一次被安排上主桌,理由是他满十八岁了,而且是个大学生,而没考取大学的第三代即使成年了,也没有上主桌的资格。夏天看着比自己长几岁没考上大学的表哥在小桌吃饭,自觉很是尴尬,小声向外公提示把表哥也叫上主桌,外公耷拉着眼皮,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任何解释,只是示意夏天只管坐下。第二年表妹也考上了大学,虽然是女孩儿,也被外公请上了主桌。以后依此形成惯例,只有考取大学的人,不管男女,都可以上主桌吃饭,否则免谈。
外公就是用这种显而易见且毫不留情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尊重,激励第三代人好好学习,而是否好好学习的标准就是能否考上大学。后来的事实证明外公的这种激励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夏天后面的弟弟妹妹们大多考上了大学,即使当时没考上的,后来也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学业,拿到了大学文凭。
夏天坐上主桌,自然会被长辈们问起在北京学习的各种情况,夏天一一作答,也把在北京听到的各种政治八卦跟大家分享,大家听起来还是蛮有兴致的。毕竟北京是政治中心,是祖国的心脏,从心脏附近带来的消息会被认为更真切,这使夏天心里有了小小的优越感,而且夏天相信,将来自己这种消息的发布会越来越给人权威的感觉。
夏天坐上主桌开始时的拘束感很快就在海阔天空的闲扯和美味佳肴的胡吃海塞中消弭干净,夏天知道,每年这顿年饭,外公都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搜罗了各种新鲜的食材和市面上不容易见到的稀罕物精心准备的,也基本上是小孩子们过年时的一个念想。
外公的观念是,人和自然结合得越紧密的时候,就是人的生存状态越好的时候,当季的、新鲜的食物是最顺应天时的健康秘方。
掐了尖儿炒的红菜苔、井冈山的冬笋炒土猪肉、第一茬的春韭炒土鸡蛋、修河的清蒸白鱼、庐山的辣炒石鸡、青蒜爆野生黄鳝、鄱阳湖的藜蒿炒腊肉、野生甲鱼烧板栗、精选的牛里脊肉炒南昌米粉、土鸡墨鱼瓦罐汤……这顿年饭上的每一道菜,无一不体现了赣菜的精华,让夏天一生都回味绵长,也使夏天一生都摆脱不了对家乡和家乡美食的牵挂,夏天因此成为一个被家乡美食抓住了胃的人。而每当夏天回味这些美食的时候,都会不经意间揣摩到外公的良苦用心,即便他老人家仙逝多年,他的形象在夏天心中也总是那么鲜活,在外公那貌似端严的外表下,是对孩子们温情脉脉的关爱和宠溺。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3 00:11:49 +0800 CST  
@杨华鹣 2016-12-23 06:53:16
@夏甲乙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打赏和鼓励。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3 13:05:39 +0800 CST  
第十五章 李婳的来信和青花瓷

寒假大快朵颐的日子是短暂的,毕竟不是一个物质和金钱极大丰富的年代,
几顿丰盛的年饭过后,日子还是要归于平淡,而平淡中寒假很快就过半了。夏天打算利用剩下的时间好好陪陪父母亲和家人,也顺便整理一下家里的藏书,有的乘寒假在家里读一读,有的打包待开学时带回学校。
在平淡中夏天忽然接到了一封来信,这是夏天第一次在家里接到外地来信。信是从北京寄来的,淡蓝色的信封,寄信人写着内详,但从那娟秀又颇有力度的笔画来看,夏天隐约觉得像是李婳的字,夏天不禁有些暗暗高兴。
信确实是李婳寄来的,李婳的信基本是用文言文写的。
“七弟,尚健在否?归途安否?遇窃否?念诸位弟兄去日已久,而音讯杳然,余心中不安,特致函问候……”
夏天看李婳的信,开头一声七弟,叫得倒是亲切自然,但紧接着便有暗藏怒意,兴师问罪的感觉,所有的问题应该都是出在那“音讯杳然”上,她自然知道夏天是健在的,但既然健在,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便是太不把组长当干部了。
夏天忽然意识到自己于情于理都有些亏欠,李婳为了给大家送行,费心费力,甚至不惜跟自己四姐闹意见,但夏天离京返乡后,每日里各种欢聚,把大学同学都抛到脑后,给李婳也是一个字的信报都没有,确实显得有些神经大条。
抱怨完夏天的“音讯杳然”,李婳紧接着就为送行那天自己四姐的不给面子道歉:“临行聚会,因吾姐故,各位恐未欢愉尽兴,余亦惴惴,心怀歉疚,道声sorry,亦难消心中怅然……”夏天觉得李婳的这番道歉,画风一变,很快就没有了开篇时微恼的小女儿态,有点拿得起,放得下的感觉。
恼完,道歉完,接下来就有些推心置腹的味道了:“忆逝去半载,众兄弟举不才为小组干部,数次活动,余皆尽力,然皆自感不足。心力交瘁而成绩澹然,未敢瞻望前景,故心存隐退之心。不知七弟以为如何?忘赐教。”
这段话,有些让夏天帮着拿主意的意思,体现了李婳对夏天的信任和某种依赖,似乎也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些。夏天看完这段话满脑子想着要好好劝劝她下学期继续坚守岗位。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5 12:05:51 +0800 CST  
@小妖0401 2016-12-25 12:43:25
开始看。
-----------------------------
慢慢看,更多精彩在后面。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5 18:47:24 +0800 CST  
@1018234133 2016-12-25 14:48:08

-----------------------------
谢谢顶贴,希望您一顶到底。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5 18:48:44 +0800 CST  
@冷得像风 2016-12-27 14:56:51
谁说青春无处安放,安放在文字里。
-----------------------------
冷老师的评论很有诗意!感谢!!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7 16:47:12 +0800 CST  
“另告一憾事,未知何故,聚会所摄相片,仅冲显四五张,余皆为空白,尤其七弟和面之新奇与艰辛之景,为众人所盼,竟在报废之列,实乃恨事……”夏天看完这段不禁偷笑,自己在聚会和面时的囧态,被李婳有预谋地拍个正着,居然也在报废之列,岂非天意?
李婳的信写得并不拉杂,很快就收了尾,并似乎不经意间解释了用文言文写信的原由:“余久疏经书,下笔生涩。前日偶览刘勰老先生之《文心雕龙》,深受教益,故有如此不文不白之吐属,或辞不达意及文法之误,还望贤弟海涵。”
只是在信的最后一句,文风忽然大变:“老弟你听好了,寒假回来别忘了带好吃的,否则,哼哼……”落款是“五姐”。在整篇酸文假醋之后,忽然来这么一句,充分体现了“五姐”活泼轻快的一面。
夏天看完李婳的来信,心中甚为愉悦,盘算着也用文言文回信并趁机调笑她一番。夏天的回信如下:
“吾姐垂鉴,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弟自是健在,京华一别,仅暌违数日,即对吾姐拳念殊殷,本欲修书一封,聊表感激,然搜肠刮肚,竟觉万语千言,未知从何说起,遂成音讯杳然之托辞,
还望吾姐海涵。
吾姐大才大德,上学期引小组同侪披荆斩棘,大杀四方,独领风骚,令无数英雄折腰,吾辈倍感光荣,愿来年依旧以花团锦簇之状拱卫于吾姐周围,续写崭新辉煌。弟伏惟恳请吾姐体恤民心,当仁不让,勿再言退。
聚会照片,多在报废之列,于众实乃憾事,于弟却堪称侥幸。叹吾姐精心谋划而未遂所愿,弟和面之光辉形象仅供吾姐一人参考,悔耶?恨耶?弟只好掩口葫芦而笑矣。
此番寒假返乡,尽日介赣风鄱韵,土菜辣酒,鸡鸭鱼豚。弟于饱啖终日之余,却兀自思念京华校园之花生泥肠,蒜拌黄瓜,有同学呼引,有佳人侧伴,薄酒一杯在手,便觉乾坤在握,不亦快哉!……”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27 17:00:39 +0800 CST  
@管理员七公子 2016-12-27 18:09:24
楼主,看下站短
-----------------------------
传说中的管理员,谢谢联络,希望有一个好的合作。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31 22:02:55 +0800 CST  
信的开头,夏天并没写“五姐”,而是直接用的谐音:“吾姐”,落款他也不用“七弟”,而是用“契弟”,一下就和李婳混成一家人似的。此时的夏天,对李婳并没有更多想法,只是觉得这样回信很自然,也很好玩儿。
在信的最后,夏天也模仿李婳的风格加了一句大白话:照吾姐的吩咐,土特产已采办完毕,回北京,一碟花生米,二两猪头肉,再加板鸭就四特酒,肯定越喝越有!
此时的李婳或者夏天,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互相之间已经在认真地写信交流,远非一般男女同学那样泛泛而论了。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寒假,他们各自都只写了一封信,都是写给对方。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书信往来,就是在这种半文不白的语境中试探、碰撞、表现、调侃、逗闹,相互变得熟稔起来,并开始惺惺相惜。
在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快,一个月的寒假不知不觉就接近尾声。对家人自然是依依不舍,但想到即将返校,夏天却又有些莫名兴奋。虽然学校的伙食明显不如家里,但想起北京,想起学校,想起学校的人和事,夏天有一种强烈的希望回归的感觉,夏天觉得只有在北京他才能找到让自己似乎能飞翔起来的状态。
临行前一天,夏天去外公、外婆家告别,外婆照例煮了一碗面条给夏天吃,面条里卧了两个荷包蛋。外婆煮的面条,是每次夏天去那的保留节目,夏天直到现在,也无法复制外婆所煮面条的美味,面汤的清鲜,面条的Q弹,荷包蛋的完整饱满,那是完完全全的外婆家的味道,也是此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临行的最后一个夜晚,夏山水、夏天照例又是一番父子间的长谈,夏山水正式向夏天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夏天在下学期要积极向组织靠拢,夏天若有所感,表示会积极考虑,认真思索,在充分确定自己的想法后一定会采取行动。
第二天,夏天再次踏上了返京的列车,和来时相比,他的行囊里多了两瓶四特,一条香烟、两只德安板鸭、一套鲁迅全集,还有一套九十二头的青花玲珑瓷餐具,夏天准备带给班主任李固老师。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2-31 22:04:58 +0800 CST  
李固老师来自内蒙,用煤油炉煮一锅白开水,放点葱姜蒜,切上两盘羊肉片,就算是蒙古涮肉了,这是去李固老师家的保留节目。经常被李固老师邀请去的有同样来自内蒙的阿峰、来自山东的江驴儿、来自山西的阿朗、班长老凯和夏天,都是貌似能喝两口的人。男生里面老凯最有眼力价儿,每次去都会带上一瓶老家的古井贡酒。李固老师颇有酒量,也好这口,因此每次见老凯从怀里掏出酒来时都目光灼灼,颇有深意。
夏天懵懵懂懂,蹭吃喝时也不知应该做点什么,好像打酱油的,但实际上连酱油也没给李固老师打过一瓶。只是心里暗暗感激,下决心只要老师交办的事自己一定尽心尽力。唯一一次做了贡献的就是李固老师家私搭小厨房的时候,夏天帮着搬砖、码墙、盖油毛毡、搬蜂窝煤,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最后顺理成章又蹭了一顿蒙古涮肉。
放寒假前,夏天和哥几个上李固老师家辞行,李固老师照例又是蒙古涮肉招待。这回涮肉锅是架在新砌的蜂窝煤炉上,大家围炉而坐,新炉子火力凶猛,羊肉即烫即熟,吃得非常过瘾。吃完肉,李固老师还让师母在煤炉上又煮上了一锅正宗的蒙古奶茶,大家人手一杯,喝得心里身上暖洋洋的。
酒酣耳热之际,李固老师说话也很开放,开始给这些学生讲起他在党报当记者时的经历,尤其是采访后被地方人民群众招待的经历,李固老师介绍说:“当记者后,最不愁的就是吃喝,虽然天南海北地奔波,有时候采访环境也比较艰苦,但地方的很多群众包括当地领导,对党报的记者非常尊敬,认为党报记者不仅传达了党的声音,也会把他们的呼声和所做的工作直接汇报给党中央,是党和地方联系的重要纽带,因此照顾好记者的生活,让记者吃好、喝好、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写好报道是他们天经地义的责任。”
李固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次我们在东北采访,采访结束后,一位当地领导请吃饭。当地领导非常谦虚,吃饭前一个劲儿地抱歉说,我们这个地方条件非常简陋,也没什么好吃的,都是山里、林子里的一些土特产,上不了台面,请各位记者多多原谅,但有一点,只要我们有的东西,一定管够、管饱。领导话音未落,菜就一道道上来了,领导也一道道地介绍:这是天上飞的,叫飞龙,这是地上蹦的,叫林蛙,这是树上长的,叫松茸,这是林子里跑的,叫傻狍子……”
夏天他们哥几个以前对东北的这些珍稀食物,只是从书本上略有所知,这回听李固老师一一道来,都呆立当场,一个个真跟傻狍子似的。这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记者生涯不禁有些憧憬,他们相信,过完学校这段吃糠咽菜的时光,脑满肠肥的好日子很快就会向他们招手。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7-01-01 23:10:24 +0800 CST  
经过上学期半年的相处,李固老师已经和班里的同学相互稔熟了,在男生群里,李固老师俨然就是大哥大。当时老师的住房条件比较艰苦,李固老师和他刚调到北京的妻子住在学校一间老旧的平房里,连厨房都没有。尽管如此,他有时候也会招呼一些男生到他的小房间吃喝聊天。
李固老师来自内蒙,用煤油炉煮一锅白开水,放点葱姜蒜,切上两盘羊肉片,就算是蒙古涮肉了,这是去李固老师家的保留节目。经常被李固老师邀请去的有同样来自内蒙的阿峰、来自山东的江驴儿、来自山西的阿朗、班长老凯和夏天,都是貌似能喝两口的人。男生里面老凯最有眼力价儿,每次去都会带上一瓶老家的古井贡酒。李固老师颇有酒量,也好这口,因此每次见老凯从怀里掏出酒来时都目光灼灼,颇有深意。
夏天懵懵懂懂,蹭吃喝时也不知应该做点什么,好像打酱油的,但实际上连酱油也没给李固老师打过一瓶。只是心里暗暗感激,下决心只要老师交办的事自己一定尽心尽力。唯一一次做了贡献的就是李固老师家私搭小厨房的时候,夏天帮着搬砖、码墙、盖油毛毡、搬蜂窝煤,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最后顺理成章又蹭了一顿蒙古涮肉。
放寒假前,夏天和哥几个上李固老师家辞行,李固老师照例又是蒙古涮肉招待。这回涮肉锅是架在新砌的蜂窝煤炉上,大家围炉而坐,新炉子火力凶猛,羊肉即烫即熟,吃得非常过瘾。吃完肉,李固老师还让师母在煤炉上又煮上了一锅正宗的蒙古奶茶,大家人手一杯,喝得心里身上暖洋洋的。
酒酣耳热之际,李固老师说话也很开放,开始给这些学生讲起他在党报当记者时的经历,尤其是采访后被地方人民群众招待的经历,李固老师介绍说:“当记者后,最不愁的就是吃喝,虽然天南海北地奔波,有时候采访环境也比较艰苦,但地方的很多群众包括当地领导,对党报的记者非常尊敬,认为党报记者不仅传达了党的声音,也会把他们的呼声和所做的工作直接汇报给党中央,是党和地方联系的重要纽带,因此照顾好记者的生活,让记者吃好、喝好、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写好报道是他们天经地义的责任。”
李固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次我们在东北采访,采访结束后,一位当地领导请吃饭。当地领导非常谦虚,吃饭前一个劲儿地抱歉说,我们这个地方条件非常简陋,也没什么好吃的,都是山里、林子里的一些土特产,上不了台面,请各位记者多多原谅,但有一点,只要我们有的东西,一定管够、管饱。领导话音未落,菜就一道道上来了,领导也一道道地介绍:这是天上飞的,叫飞龙,这是地上蹦的,叫林蛙,这是树上长的,叫松茸,这是林子里跑的,叫傻狍子……”
夏天他们哥几个以前对东北的这些珍稀食物,只是从书本上略有所知,这回听李固老师一一道来,都呆立当场,一个个真跟傻狍子似的。这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记者生涯不禁有些憧憬,他们相信,过完学校这段吃糠咽菜的时光,脑满肠肥的好日子很快就会向他们招手。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7-01-01 23:21:10 +0800 CST  
吃喝过程中,阿峰非常兴奋,一时手滑把一个碟子打碎了,阿峰囧得直搓手,李固老师安慰他说:“没事,没事,碎碎平安!换一个碟子就行了。”可当他去碗柜里找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可换的了。
江驴儿在旁边哈哈大笑道:“我们把老师家吃穷了,连碟子都要吃没了。”
李固老师也是呵呵一乐,道:“看样子是得再置办一套新家当了。”李固老师目光一转,看着夏天道:“上次在系主任鲁风家看到一套餐具不错,是景德镇出的青花玲珑瓷,九十二头的,来多少人都可以招呼了。”
夏天见李固看着自己,脑子忽然灵光一闪,忙表态道:“那就是我们老家出的,寒假回家我帮您看看。”
李固老师笑了笑,赞许地点了点头。
吃喝完毕,李固老师透露了他想在寒假回来后班里举办土特产品尝会的想法,特意嘱咐让夏天张罗一下。夏天看到李固老师当着班长老凯的面嘱咐自己牵头张罗此事,不禁有些受宠若惊,赶紧点头称是,说回宿舍后马上跟外地的各位同学打招呼。
夏天几个告辞出门,李固老师送出大家,并示意夏天慢走一步,李固老师拍着夏天肩膀轻声说:“关于加入组织的事寒假要认真考虑,写出一个东西来。”
夏天听了连连点头。
在寒假期间,夏天把帮李固老师买这套青花玲珑瓷当作一件大事来办。那时候青花玲珑瓷也算是紧俏物资,在南昌市里根本找不到。他向父亲夏山水求助,夏山水好在学生多,修书一封,请他春节回景德镇探亲的学生直接找到厂里代为购买并坐火车运回来。
准备好青花瓷,夏天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总算能帮李固老师干点事,没白吃那么多顿蒙古涮肉了。只是当时他并不知道,后来这套青花瓷演变的故事,可以说对他的人生道路都有深刻的影响。

这次回京,是夏天一个人的旅途。一路上,夏天心中,除了满满的自信,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期待……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7-01-03 21:48:03 +0800 CST  
@冷得像风 2017-01-03 23:47:14
这部小说用词精准干脆,没有任何口水的东西,读来,首先文字上,就是一种享受。期待不断阅读,看到完整的故事后,能够得到高于文字的评价。
-----------------------------
谢谢冷老师的肯定!!三十功名尘与土,后续我还会继续用现代的视角展现时代变迁在个人和群体身上的折射,敬请关注。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7-01-04 13:16:24 +0800 CST  

楼主:夏甲乙

字数:443

发表时间:2016-09-25 19: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12:19:41 +0800 CST

评论数:33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