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至晚唐,东都太庙存立百年之争简单梳理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3:00 +0800 CST  
1.德宗建中时,礼仪官说东都太庙没神位,请造之,当时主流意见分三类,众议纷然,不决。
东都太庙需不需要存在是不用讨论的事情,所有人都没有对此产生质疑,只是在神位上产生了分歧。


【建中元年三月,礼仪使上言:"东都太庙阙木主,请造以祔。"初,武后于东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至中宗已后,两京太庙,四时并飨。至德乱后,木主多亡缺未祔。于是议者纷然,而大旨有三:"其一曰,必存其庙,遍立群主,时飨之。其二曰,建庙立主,存而不祭,若皇舆时巡,则就飨焉。其三曰,存其庙,瘗其主,驾或东幸,则饰斋车奉京师群庙之主以往。议者皆不决而罢。】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4:00 +0800 CST  
2.迁都巡幸派认为是迁都时才可以移动神位,举了殷商迁都的例子与唐中宗迁都例子。


【贞元十五年四月,膳部郎中归崇敬上疏:"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谨按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重作栗主,则埋桑主。所以神无二主,犹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也。今东都太庙,是则天皇后所建,以置武氏木主。中宗去其主而存其庙,盖将以备行幸迁都之所也。且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而别立神主也。议者或云:'东都神主,已曾虔奉而礼之,岂可以一朝废之乎?'且虞祭则立桑主而虔祀,练祭则立栗主而埋桑主,岂桑主不曾虔祀,而乃埋之?又所阙之主,不可更作,作之不时,非礼也。"】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5:00 +0800 CST  
3.存而不祭派也认为两京各有太庙是盛唐迁都缘故。


【长庆元年二月,分司官库部员外郎李渤奏:"太微宫神主,请归祔太庙。"敕付东都留守郑絪商量闻奏。'絪奏云:"臣谨详三代典礼,上稽高祖、太宗之制度,未尝有并建两朝、并飨二主之礼。天授之际,祀典变革。中宗初复旧物,未暇详考典章,遂于洛阳创宗庙。是行迁都之制,实非建国之仪。及西归上都,因循未废。德宗嗣统,坠典克修,东都九庙,不复告飨。谨按《礼记》,仲尼答曾子问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所以明二主之非礼也。陛下接千载之大统,扬累圣之耿光,宪章先王,垂法后嗣。况宗庙之礼,至尊至重,违经黩祀,时谓不钦。特望择三代令典,守高祖、太宗之宪度,鉴神龙权宜之制,遵建中矫正之礼,依经复古,允属圣明。伏以太微宫光皇帝三代、睿宗圣文孝武皇帝神主,参考经义,不合祔飨。至于迁置神主之礼,三代以降,经无明文。伏望委中书门下与公卿礼官质正详定。"敕付所司。】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5:00 +0800 CST  
4.时时祭祀派认为,我朝是两都制,洛阳是帝国首都,所以必须太庙要有神位。同时举了西周的两京例子,认为东西二京太庙都必须有神位且祭祀。


【太常博士王彦威等奏议曰:谨按国初故事,无两都并建宗庙、并行飨祭之礼。伏寻《周书》、《召诰》、《洛诰》之说,实有祭告丰庙、洛庙之文,是则周人两都并建宗祧,至则告飨。然则两都皆祭祖考,礼祀并兴。自神龙复辟,中宗嗣位,庙既偕作,飨亦并行。天宝末,两都倾陷,神主亡失。肃宗既复旧物,但建庙作主于上都。其东都神主,大历中始于人间得之,遂寓于太微宫,不复祔飨。臣等谨按经传,王者之制,凡建居室,宗庙为先,庙必有主,主必在庙。是则立庙两都,盖行古之道,主必在庙,实依礼经。今谨参详,理合升祔。】
【又问:"古者巡狩,必载迁主,今东都主又祔于庙。"答曰:"古者师行以迁主,无则主命,自非迁祖之主,别无出庙之文。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则两都宗庙,各宜有主。"】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5:00 +0800 CST  
5.然后穆宗朝廷大讨论,尚书省郎官们多持两京太庙均建神位的意见,尚书省的高级官员则又产生了分歧。


【至是下尚书省集议,而郎吏所议,与彦威多同,丞郎则各执所见。竟以纷议不定,遂不举行。】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6:00 +0800 CST  
6.文宗朝议论一波,决定支持迁都巡幸派,到了武宗朝又贯彻实施。


【会昌五年八月,中书门下奏:"东都太庙九室神主,共二十六座。。。其太庙屋室并在,可以修崇。大和中,太常博士议,以为东都不合置神主,车驾东幸,即载主而行。至今因循,尚未修建。今需修缮。"奉敕宜依。】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6:00 +0800 CST  
7.武宗政令还未彻底施行,第二年冒出新流派,认为东都不应该有太庙。并反驳西汉两京有庙的例子。


【太常博士段瑰等三十九人奏议曰:“东都始制寝庙于天后、中宗之朝,事出一时,非贞观、开元之法,前后因循不废者,亦踵镐京之文也。天宝之中,两京悉为寇陷,西都庙貌如故,东都因此散亡。是知九庙之灵,不欲歆其烦祀也。”
【或曰"汉于郡国置宗庙凡百余所,今止东西立庙,有何不安"者。当汉氏承秦焚烧之余,不识典故,至于庙制,率意而行。比及元、成二帝之间,贡禹、韦玄成等继出,果有正论,竟从毁除。足知汉初不本于礼经,又安可程法也?】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6:00 +0800 CST  
8.工部尚书等人站了出来,分析为什么能两京有太庙,为什么不能两京有太庙。
然后明确指出洛阳是唐朝京师,符合西周典故而不是西汉,必须有太庙不容置疑。支持神位迁都巡幸派。


【工部尚书薛元赏等议:谨按《礼祭义》曰:"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礼记》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是知王者建邦设都,必先宗庙、社稷。况周武受命,始都于丰,成王相宅,又卜于洛,烝祭岁于新邑,册周公于太室。故《书》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王入太室祼。"成王厥后复立于丰,虽成洛邑,未尝久处。逮于平王,始定东迁。则周之丰、镐,皆有宗庙明矣。】
【又按,曾子问"庙有二主",夫子对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者。昔齐桓公作二主,夫子讥之,以为伪主。是知二主不可并设,亦明矣。】
【夫圣王建社以厚本,立庙以尊祖,所以京邑必有宗社。今国家定周、秦之两地,为东西之两宅,辟九衢而立宫阙,设百司而严拱卫,取法玄象,号为京师。既严帝宅,难虚神位,若无宗庙,何谓皇都?位宜存于两都,庙可偕立;诚难专于二祭,主不并设。】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6:00 +0800 CST  
9.存而不祭派也站了出来,并重申德宗建中年间老历,还抬出来了颜真卿。
迁都巡幸派的太学队友们甚至直接翻经据点,为百余年前唐高宗东都为何无太庙给出了直接支持论据。


【吏部郎中郑亚等五人议:"臣所以别进议状,请修祔主,并依典礼,兼与建中元年礼仪使颜真卿所奏事同。臣与公卿等重议,皆以为庙固合修,主不可瘗,即与臣等别状意同。】
【太学博士直弘文馆郑遂等七人议曰:"正经正史,两都之庙可征。《礼》称'天子不卜处太庙','择日卜建国之地,则宗庙可知'。则废庙之说,恐非所宜废。】
【谨按《诗》、《书》、《礼》三经及汉朝两史,两都并设庙,而载主之制,久已行之。敢不明征而去文饰,援据经文,不易前见,东都太庙,合务修崇,而旧主当瘗,请于太微宫所藏之所。皇帝有事于洛,则奉斋车载主以行。"】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6:00 +0800 CST  
10.终极和稀泥太常寺登场,先打迁都巡幸派一巴掌。
认为现在又不迁都,修太庙站不住脚。而西汉两京地位不同,祭祀不一,不宜举例。


【太常博士顾德章议曰:“伏以神龙之际,天命有归,移武氏庙于长安,即其地而置太庙,以至天宝初复,不为建都。而设议曰:"中宗立庙于东都,无乖旧典。"征其意,不亦谬乎?”】
【又曰"东都太庙,至于睿宗、玄宗,犹奉而不易"者。盖缘尝所尊奉,不敢辄废也。】
【又曰"虽贞观之始,草创未暇,岂可”谓此事非开元之法"者。谨按定《开元六典敕》曰:"听政之暇,错综古今,法以《周官》,作为《唐典》。览其本末,千载一朝。《春秋》谓考古之法也。行之可久,不曰然欤?"此时东都太庙见在,《六典》序两都宫阙,西都具太庙之位,东都则存而不论,足明事出一时,又安得曰"开元之法"也?】
【又三代礼乐,莫盛于周。昨者论议之时,便宜细大,取法于周,迁而立庙。今立庙不因迁,何美之而不能师之也?】
【又曰:"东都洛阳祭孝宣等五帝,长安祭孝成等三帝"。以此为置庙之例,则大非也。当汉两处有庙,所祭之帝各别。今东都建庙作主,与上都尽同,概而论之,失之甚者。】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7:00 +0800 CST  
11.太常寺反手再打不立庙派一巴掌。
认为两京有庙是周汉旧制,不立庙的说法站不住脚。然后反驳《左传》"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认为这资料本身自己当时就站不住脚,真大型打脸现场。


【《诗》曰:"其绳则直,缩板以载,作庙翼翼。"《大雅》"瓜瓞",言丰庙之作也。又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洛邑既成,以率文王之祀。此《诗》言洛之庙也。《书》曰:"成王既至洛,烝祭岁,文王骍牛一。"又曰"裸于太室",康王又居丰,"命毕公保厘东郊。"岂有无庙而可烝祭,非都而设保厘?则《书》东西之庙也。逮于后汉卜洛,西京之庙亦存。】
【建武二年,于洛阳立庙,而成、哀、平三帝祭于西京。一十八年,亲幸长安,行禘礼,当时五室列于洛都,三帝留于京庙,行幸之岁,与合食之期相会,不奉斋车,又安可以成此礼?则知两庙周人成法,载主以行,汉家通制。】
【或又引《左氏传》筑郿凡例,谓"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而立建主之论。按鲁庄公二十八年冬,筑郿,《左传》为筑发凡例,《谷梁》讥因薮泽之利,《公羊》称避凶年造邑之嫌。三传异同,左氏为短。何则?当春秋二百年间,鲁凡城二十四邑,唯郿一邑称筑,其二十三邑,岂皆有宗庙先君之主乎。】
【或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者。谨按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惟郿一邑称筑。如城郎、费之类,各有所因,或以他防,或以自固,谓之尽有宗庙,理则极非。】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7:00 +0800 CST  
12.最后太常寺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你们说的都对或不对,但太常认为唐朝历十一帝都没有取消东都太庙,自是我大唐国情在此。唐朝是两都制,东都有太庙不容置疑,但现在是啥样就保持不动,怎么弄怎么错,就这么着吧


【历代以降,建一都者多,两都者少。今国家崇东西之宅,极严奉之典,而以各庙为疑,合以建都故事,以相质正,即周、汉是也。今详议所征,究其年代,率皆一都之时,岂可以拟议,亦孰敢献酬于其间?详考经旨,古人谋寝必及于庙,未有设寝而不立庙者。国家承隋氏之弊,草创未暇,后虽建于垂拱,而事有所合。其后当干戈宁戢之岁,文物大备之朝,历于十一圣,不议废之。岂不以事虽出于一时,庙有合立之理,而不可一一革也。今洛都之制,上自宫殿楼观,下及百辟之司,与西京无异。銮舆之至也,虽厮役之贱,必归其所理也。岂先帝之主,独无其所安乎?】
【昨者异同之意,尽可指陈。一则以有都之名,便合立庙;次同欲崇修庙宇,以候时巡。殊不知庙不合虚,主惟载一也。谨按贞观九年诏曰:"太原之地,肇基王业,事均丰、沛,义等宛、谯,约礼而言,须议立庙。"时秘书监颜师古议曰:"臣傍观祭典,遍考礼经,宗庙皆在京师,不于下土别置。昔周之丰、镐,实为迁都,乃是因事便营,非云一时别立。"太宗许其奏,即日而停。由是而言,太原岂无都号,太原尔时犹废,东都不立可知。】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7:00 +0800 CST  
13.最后武宗朝敲定终极结果-维修东都太庙,历时百年的东都太庙争论画上句号。


【制曰:"自古议礼,皆酌人情。必稷嗣知几,贾生达识,方可发挥大政,润色皇猷,其他管窥,盖不足数。公卿之议,实可施行,德章所陈,最为浅近,岂得苟申独见,妄有异同?事贵酌中,理宜从众。宜令有司择日修崇太庙,以留守李石充使勾当。"六年三月,择日既定,礼官既行,旋以武宗登遐,其事遂寝。宣宗即位,竟迎太微宫神主祔东都太庙,禘祫之礼,尽出神主合食于太祖之前。】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5 19:37:00 +0800 CST  
@贴吧用户_54XD79b@观察者529《旧唐书》所载,中晚唐不为帝都的洛阳太庙去留,谁说没太庙来着?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09-26 15:34:00 +0800 CST  
@上帝临汝过来反驳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19-12-14 12:13:00 +0800 CST  
@人在天涯nl唐人:迁都洛阳。来解释一下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20-02-13 22:03:00 +0800 CST  


楼主 千露催莲  发布于 2021-01-11 12:18:00 +0800 CST  

楼主:千露催莲

字数:4834

发表时间:2019-09-26 03: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1 14:14:05 +0800 CST

评论数:8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