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的摇摆青春

卷首语:
对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些年,我们丰满了自己的皮囊或许还有钱包,但我们的灵魂却瘦骨嶙峋,不知如何安放。我们的青春摇摇摆摆,我们行走得摇摇晃晃,但不管怎样,我们走到了今天这样一条大路上……

引子

夏天依然清晰地记得19年前最后一次见李婳时的情形:在某国家级大报的游行队伍中,李婳和陈斯凡并肩走来,嘴里喊着口号,脸上表情却似笑非笑。作为在事件现场围观多日的闲杂群众,夏天习惯性地在马路边为走过的游行队伍大声喝彩,见到他们两个,虽然有些意外,但仍然使劲地鼓了掌。掌声显然也吸引了李婳和陈斯凡的注意,陈斯凡很有风度地对夏天微微颌首,李婳却仿佛看到他们游行示威要声讨的对象似的,脸上泛起了愠色,并在经过夏天时把头故意别了过去。
这是夏天19年前最后一次见李婳,也是他们毕业分别一年后的一次不期而遇,在那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场面中。
李婳和夏天是京城那个著名的新闻学院的同班同学,也曾经是一对初恋对象。此时,他们在人山人海中相会,却如路人般渐行渐远,一别就是19年。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5 11:41:00 +0800 CST  
第一章 第一次绿皮车的长途旅行

夏天知道,他真正的人生,其实是在京城展开的……
和夏天相约同一天出发的,是考取北大世界经济系的王飞鸣。他那早熟的眼神和擦得锃亮的皮鞋至今让夏天记忆犹新,王飞鸣仿佛早已洞悉,这趟通往北京的绿皮火车,对他来说,正奔向一条钱途无量金碧辉煌的康庄大道。王飞鸣毕业后去了深圳,和一位很厉害的大叔一起,成为第一批国企股份制改造工程的操盘手。

火车喷吐着煤烟,拖着长长的汽笛声缓缓启动。夏山水看着在车厢里向他挥手告别的夏天,一向犀利的目光似乎也蒙上了一层雾气。夏天的头发浓密而微卷,嘴唇周围已长了一圈微黑的茸毛,身材精瘦但肌肉结实,眼神肆无忌惮地清亮。夏天冲夏山水和妹妹夏雨咧开嘴,没心没肺地笑着,露出一口整齐闪亮的牙齿,仿佛一只刚刚成年但又躁动多时,即将独自进入山林觅食的猎豹,自信而且一往无前。
南昌到北京的列车,途经湖南、河南、河北到达北京,1800多公里,历时36个小时。夏天和王飞鸣买的是硬座学生票。
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段拥挤而漫长的旅途。那时候,每天到北京的,只有这么一趟列车,开学时,大学生凭学生证买票还是有保证的,但一般旅客买不到坐票就只能买站票了,于是过道中,车厢连接处,座位底下,到处都是人。人们亲密无间地挤靠着,随着车厢摇晃着,大部分时间昏睡着,一路向北。夏天对这种拥挤毫不在意,他坐的是靠窗的座位,沿途次第变化的风景和植被,一个个停靠的站台和站台上售卖的各种风味小吃,让他兴味盎然,仿佛这个世界的面貌正向他一点一点展开,他记住了长沙臭豆腐,孝感麻糖,道口烧鸡……但他没舍得花一分钱。他贴身的内衣兜里,用别针别着八张十块面值的人民币和50斤全国粮票,那将是他一个学期的花销,也是他长这么大以来拥有的最大的一笔财富。渴了,他就喝军用水壶中灌的白开水,饿了,饭盒里有母亲准备的茶叶蛋和炒粉。网兜里大婶送的苹果和方便面是准备车行至第二天再吃的。在那个时代,刚刚出现的方便面对夏天来说,是珍贵而奢侈的。当然,夏天的行囊中还有几件值得骄傲的时髦东西,一件军绿上衣,一个军用挎包,一个军用水壶,还有一件重量级的军大衣,都是三叔从部队转业带回来压箱子底没舍得用送给他的。
王飞鸣一路上也是兴致勃勃的样子,他的那双锃亮的尖头皮鞋几乎踏遍了每一节车厢,而且屡屡有所斩获。正是开学季,车上很多都是北京各高校的学生,王飞鸣和若干师兄师姐没过多久就在一起谈笑风生了……
中间夏天发现有小半天都没看到王飞鸣的身影,借着上厕所的功夫,费劲地挤到隔壁车厢,发现他站在一个长发女孩的座位前,正手舞足蹈地海喷着,这拥挤不堪的车厢,仿佛变成了一个庄重的礼堂,车厢里挤叠在一起的人群,仿佛是他虔诚的听众。只是他主喷的对象,却是一脸不置可否的表情。这让王飞鸣似乎有些气馁,这是近来所向披靡的王飞鸣很少遇到的状况,看到夏天,他挤挤眼睛,示意夏天过来助阵。夏天挤到他们旁边,王飞鸣向夏天介绍说:“我替你找到了一个校友,也是今年上学。”“哦,是吗?”夏天没心没肺地咧开一嘴白牙冲这女孩点点头。这女孩看到夏天,站起身来,大方地伸出手:“张倩,财政系的。”高挑的个头,细长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像个大户人家的孩子,这是张倩给夏天的第一印象。“夏天,新闻系的。”“新闻系?”张倩若有所感地重复了一遍。王飞鸣借势而上,主动邀请张倩说:“碰到校友,又是老乡,上我们车厢坐会儿吧!”张倩看了看王飞鸣,又看了一眼夏天,点头答应了。
王飞鸣喜孜孜地把张倩引到夏天和他坐的卡座,并迅速说服同一卡座的一个人跟张倩换了座位。夏天对王飞鸣的沟通能力和行动力的景仰之情简直如滔滔江水,也看出了王飞鸣对张倩的浓厚兴趣,于是自然而然地让王飞鸣承担了照顾女同学和女老乡的重任,自己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哼哈着,并不主动挑起话题。
一路上,王飞鸣再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除了上厕所。在一次王飞鸣上厕所的间隙,张倩眯着一只眼睛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夏天,然后问道:“你这位新闻系的同学怎么这么内向?将来怎么适应新闻工作啊?”夏天嘿嘿一笑:“这位财政系的同学看我怎么像审查账本似的?不过我接受你的监督,有机会我一定好好改。”张倩扑哧一乐,嗔道:“是得改!”
车行至第二天中午,车厢里响起叫卖盒饭的声音,夏天才发觉自己有些饥肠辘辘,从家里带来的熟食已吃得差不多了,夏天准备泡一盒方便面充饥,因为车上的盒饭居然要两块钱一份,实在舍不得。还没待夏天起身拿方便面,张倩就叫住了送餐的服务员,迅速掏出10块钱,要了三份盒饭,并义正辞严地对夏天和王飞鸣说:“我请客,你们谁客气我跟谁急!”推辞不了,夏天和王飞鸣只好被请。这是夏天第一次被女生请客,感觉怪怪的,但夏天想,既来之,则吃之。看着夏天迅速消灭一盒饭菜,张倩面露微笑。
在后来张倩离开座位上厕所的时候,王飞鸣神秘兮兮地告诉夏天,张倩她爸是省财政厅的一位局级领导,家里经济条件好,吃她的盒饭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夏天一乐:“原来是这样!要不晚上再吃她一顿?”
晚上自然不好意思再让张倩破费,但又实在不舍得回请盒饭,夏天于是早早地就拿出方便面泡上,并要分一袋给张倩,张倩善解人意地举起一个大苹果说:“我不爱吃方便面,晚上我爱吃这个。”
列车经过36个小时的行驶,终于驶进了高碑店站,这是离北京最近的一个停靠站。终于要到北京了,大家的心情莫名激动。高碑店破旧简陋的站台,妨碍不了夏天对伟大祖国首都的无限遐想,传说中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长安街、故宫,这些共和国的心脏地带,就在离北京站不远的地方,而如今,到达祖国心脏只有最后半小时车程。
夏天忍不住向车窗外探头了望,列车喷吐的煤烟和蒸汽弥漫了站台,卷裹着北方九月夜晚的秋凉,这就是北京的气息么?夏天打了一个喷嚏,不经意间挖了一下自己的鼻孔,发现手指上沾了一圈黑烟,再看看王飞鸣和张倩,发现他们眉目和脸颊间也是一层黑气,夏天指着他们哈哈大笑,示意他们用纸擦擦。黑黑的纸巾显示了擦脸的成果,他们发现车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面目微黑如画,烧煤的蒸汽机车对大家都是公平的,真所谓三千里路云和月,风满怀,尘满面……趁着列车停靠,夏天他们抓紧时间洗脸、梳头、整理衣物,他们一定要以一个整洁的形象和精神面貌来到首都和首都人民见面。
但列车在高碑店站的停靠时间,却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夜色越来越深,站台的灯光仿佛也变得越来越昏暗。终于,在两个半小时后,列车才重新开始启动,奔向这辆绿皮车的终点,北京站!
列车员解释了停靠这么久的原因,是因为进京的火车要排队。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5 11:48:29 +0800 CST  
第二章 北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列车到达北京站的时候,已是子夜时分。拖着行李到出站口,发现站口已经人不多了,但各学校欢迎新同学的条幅还在,找到学校的欢迎条幅,就能找到接站的人。
夏天、张倩和王飞鸣别过,找到了自己学校的接待人员,负责接待的人说,这是今天最后一趟车,就等你们几个了。他们把夏天等几个人领上了一辆学校包的公共汽车,长长的车厢里就几个人,显得空荡荡的,夏天喜孜孜地对张倩说,咱们是专车待遇。汽车出北京站,直接就上了长安街。深夜的长安街安静肃穆,大部分街灯都熄灭了,公共汽车马达轰鸣着,声音孤单而又急切,一路飞驰,长安街沿线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神秘而庄重,而长安街街道的宽阔,也让夏天肃然起敬。唯一让夏天意外的,是天安门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但看到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他老人家画像,夏天心里还是一阵激动……
一路向西,经木樨地路口汽车向北拐,忽然道路就变窄了,道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把整条向北的路围成了林荫路,顺着这条林荫路,汽车驶进了校园。夏天至今依然深深地怀念着这条林荫路,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夏天无数次在这条路上走过,无论是踽踽独行,还是牵手相伴,这条路承载着夏天几乎所有初恋的记忆。这是一条充满温馨和灵性的道路,沿路是各个高校的大门,这条林荫路把各个高校串联起来,仿佛是海淀高校区的绿色动脉,整个高校区都因为这条路显得安静而灵动。可惜这条路现在已经面目全非,道路两旁的白杨树被砍伐殆尽,代之而起的是那些毫无特色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显得粗糙而功利。
下车后,夏天和张倩就被各自系里的人接走了,甚至都没来得及道别。新闻系负责接新生的人把夏天直接领到学校安排的宿舍红二楼225房间。夏天在来之前其实曾无数次设想见到新同学的情形,但开门后夏天见到的第一张面孔还是让夏天暗暗吃惊,这明显是一张成熟而长大的脸,这人自我介绍说是老郑,而进门后从蚊帐中探出来打招呼的几个脑袋中除了一张娃娃脸,其余给人的印象也明显是成熟有理,目光从容,甚至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夏天心中有些忐忑,看样子同学们都很强啊!因为已是深夜,夏天也不好意思多聊,在自己的床上铺上一条草席,再从行李中揪出一条毛巾被,也许因为旅途太疲倦的缘故,夏天躺下没多久就呼呼入睡了,一觉睡到大天亮。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5 14:03:40 +0800 CST  
@夏甲乙 2016-09-25 11:48:29
第一章 第一次绿皮车的长途旅行
夏天知道,他真正的人生,其实是在京城展开的……
和夏天相约同一天出发的,是考取北大世界经济系的王飞鸣。他那早熟的眼神和擦得锃亮的皮鞋至今让夏天记忆犹新,王飞鸣仿佛早已洞悉,这趟通往北京的绿皮火车,对他来说,正奔向一条钱途无量金碧辉煌的康庄大道。王飞鸣毕业后去了深圳,和一位很厉害的大叔一起,成为第一批国企股份制改造工程的操盘手。
火车喷吐着煤烟,拖......
-----------------------------
此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展示30年来时代的变迁在一个京城名校新闻学子身上的折射。小说力求接近真实,还原时代风貌,以作者的经历为蓝本,勾勒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爱情、新闻事业和商战故事。作者目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利用业余时间走笔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小说内容如和现实雷同,请勿对号入座,因为本篇毕竟是小说。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5 14:31:22 +0800 CST  
都起床后,夏天才慢慢搞清状况,原来这是一个新闻系的混合宿舍,学校每个宿舍住八个人,每个班整八人以外的被安排到混合宿舍,225房间有三个大四的,两个大三的,另外三个就是夏天这个新生班的人。那个娃娃脸是夏天的同班同学方超,其余都是老大哥,方超介绍说,同宿舍还有一个班里的北京同学没有露面。
虽然当时有脱离大部队的感觉,但夏天至今依然感激当时学校的这种安排,宿舍的老大哥让夏天迅速明白了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开始,他们经历过的许多事都是夏天即将经历的,有高年级同学的指点,夏天可以提前做准备,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后来这些师兄毕业后,宿舍又不断有低年级同学进来,夏天他们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在大学四年级,他们甚至跟法律系的同学住在一起,和法律系同学也是互通有无,互帮互学。
到校后的第一天中午,四年级的阿贵领着夏天和方超到学校食堂吃了第一顿饭,并慷慨地拿出自己的饭菜票帮夏天和方超垫付。方超只比夏天早到两个小时,也没来得及换饭票,吃完中午饭后,阿贵为夏天和方超指点了学校总务处、杂货铺、澡堂子等生活服务部门的所在,让夏天和方超感到非常贴心温暖,有一种迅速在异乡找到归属的感觉。夏天在总务处换了十五块钱饭菜票,这是夏天长这么大花的最大一笔钱,家里给夏天的预算是每月二十元,十五元吃饭,五元零花及学杂费用。后来夏天才知道,在班里许多从农村来的同学眼里,每月二十元预算,无疑是一笔巨款。夏天和方超结伴买完一些生活必需品后,在宿舍水房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凉水澡,然后一起敲开了班里另外三个男生宿舍的门,和男同学开始互相认识。
这是一个聚集了全国各地文科高分考生甚至状元的班集体,绝大部分人衣着朴素,身材瘦削,但脸上都透着一股自信的劲儿。夏天一直在猜想,一群都有两把刷子的年轻骄子聚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后来大学四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群有能力制造故事并演绎故事的人。
刚刚见面,大家其实很难有深入了解,但这些同学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其路途的转折,条件的艰苦,让夏天印象深刻。
来自广东韶关山区的阿祥居然只带着一床草席和一个军挎就来了,军挎里除了一个日记本,一支笔,就是两条香烟。夏天和方超进他们宿舍217的时候,这位老兄就坐在上铺的床头边吞云吐雾边用笔在日记本上写着什么。大家很快知道,他除了一床草席和一个军挎,身上仅有五元钱,还是家里亲朋好友临行前凑的,他是班主任老师第一个安排申请紧急助学金的同学,学校后来还帮他添置了被褥和冬衣。当然,现在的阿祥今非昔比,就是靠着一支笔,一枝烟,阿祥已成为广东某权威新闻机构的一位领导,这是后话。
来自内蒙武川县东土城乡得令不浪村的阿峰,在来京的路上就用了三天时间,先骑马到乡里,坐拖拉机进县城,再从县城坐长途车到呼市,再从呼市坐火车到北京。除了身上穿的,所有的行囊就是腰间用麻绳系着的一件羊皮袄。身上也是没钱,只有二十斤全国粮票,一路换馒头啃着到了北京。好在学校对这些贫困学生都有紧急救助机制,到校后就有助学金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阿峰大学四年里很少回家,毕业后也是毅然绝然地选择去了曾经实习过的天府之国,成都。
还有来自大巴山区的老甘,也是先步行,再坐拖拉机,再坐船,再坐汽车,最后坐两天两夜的火车才到的北京。老甘后来忆苦思甜,说现在条件好太多了,高速一个小时到重庆,坐飞机两个多小时可直飞北京。
当然,新疆的同学一路也很艰苦,光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北京就要三天三夜,还都是硬座。
夏天了解到,班里的男同学来自省会等大城市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来自地方上的县城或农村,这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是不敢想象的,在那个年代,高考给了贫困和边远地区人民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有机会上北京全国的最高学府,没有学杂费、住宿费,连饭费国家都有补贴,家里没有任何资助能力的人也可以维持基本的温饱,当然,所谓温饱仅仅是不饿肚子。
和外地同学生活条件区别比较大的是北京同学,四个男生中居然有三个胖子,这是按当时的肥胖标准,现在看应该算是正常。而且这些北京同学因为经常能回家补充营养,大学四年下来后,和外地同学的体型差距越拉越大。
夏天这个班有五十一个同学,一届也只有这一个班,除了北京同学有十一人外,其余基本每个省一两个人,班里男生二十七个,女生二十四个,女生正好三个宿舍。
到校第一天,一个女生都没见着,女生住在另外一个楼里,但第二天,学校将会召开开学典礼,全班将会第一次集体见面。对于即将召开的开学典礼,男生们还是有所期待的,但他们没想到,高年级的男生比他们更期待,对高年级男生来说,大一女生都是新鲜学妹,在追求学妹的竞争中,高年级男生永远都有先发优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班里稍有模样的几个女同学都先后成为本系或外系高年级男生围猎的对象。以至于若干年后,还有女生抱怨说班里的男生不解风情,怎么班里的男生不会主动追女生呢?男生们也大呼冤枉,那时候哪敢啊?哪会啊?有敢追的像夏天那样的,不也是最后有缘无份,天各一方了吗?

开学典礼在学校的小操场举行,小操场离学校大门很近,但周围被一圈高大的杨树林环绕,靠近校门方向的杨树林后面还隔着一片柿子树林,是当时学生出早操和运动的一个主要区域,一个静中有闹的地方。开学典礼早上九点开始,夏天和同学们各自拎着小马扎早早地在划定的区域坐等。
这个早晨是来自南方的夏天见过的最晴朗的早晨,初秋的北京如此明快的色彩甚至让夏天有一种晕眩的感觉。各色彩旗在微风中时不时曼妙卷舞着,高大的白杨树如一枝枝粗壮的白色标枪挺举着一蓬蓬墨绿的华盖,那油油的墨绿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不时银光闪闪,而透过树林,再抬头看天,是一片深湛的蓝,没有一丝云彩。是的,没有一丝云彩,那种蓝色让人觉得整个身心都会融化进去。后来,有人问夏天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北京,夏天回答说,就是因为当时的北京蓝,让人仿佛找到归宿的感觉。
这样一个早晨,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在阳光下显得如此鲜活、生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将在北京,从大学开始,一起展开真正的人生画卷。他们可能当时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将是彼此青春的见证者!
开学典礼上,主要是学校的领导介绍学校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强调了作为党办的最高学府学生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和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也到会面对面地鼓励青年学子好好学习,做好将来接班管理国家的准备,并引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夏天和同学们心里一阵激动,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人群中的天之骄子,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夏天深信,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向他们展开,他们需要为这个即将展开的未来做好准备,他们需要迅速成长起来,迅速强大起来,撑起他们应该撑起的那片蓝天!
在开学典礼上,班里的男生女生终于互相见面了。若干年后,班里的男女同学互问第一印象,女生们的普遍回答是,男生又瘦又土,脸上还挂着稚气。男生的普遍回答是,各种女神,各种矜持,自惭形秽。
新闻系在当时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新闻系的女生考分高,气质佳,很快就成为学校新老男生甚至年轻教师关注的焦点。而且,一般情况下,北京高校录取的北京学生分数和外地学生比都相对偏低,但大热的新闻系显然不一样,尤其是北京的女生,个个是学霸,平均分高出外地学生平均分一截。所谓一年骄,二年挑,三年急,四年急得嗷嗷叫,女生正处于一年骄的时候,同班男生又处于没长开的时候,男生对女生的印象自然是各种高冷,尤其是北京女生。
但夏天并不这样想,这时的夏天,有着一往无前的自信,有着征服世界的冲动,虽然还没想过要征服女生。夏天有着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劲头,热烈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具有碾压一切的力量,相信时间一定是站在自己一边。因此夏天面对新老同学,包括女生,丝毫没有卑怯的感觉。夏天可以说是用肆无忌惮的目光打量着刚刚认识的女生们,试图找出她们的亮点或者可笑的地方。夏天当时其实心里稍稍有些失望,夏天认为班里的女生并不比中学的同学颜值更高,但好在夏天这时对男女之事懵懂未开,并没有急着找对象的想法,所以面对新同学情绪依然高涨。
不管怎样,夏天还是有所发现,这种发现在夏天脑海中的印象到今天依然鲜明而锐利。
第一个发现,是广州来的阿蓉,阿蓉当时梳着齐刘海,皮肤有着热带的黝黑,一双大眼睛灵动中似乎又有些羞涩,上身一件绿色的衬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灯笼裤,脚蹬一双红色的布鞋。夏天历来认为红配绿很俗,但夏天到今天还是认为,这是他见过的红和绿搭配最和谐的一身打扮,所谓青春无敌,可以颠覆一切。另一个发现,还是一双大眼睛,这双眼睛,嵌在一张银盘般的面庞上,眼神清澈透明,充满好奇,这双眼睛总是带着笑意,这种笑意仿佛会传递给每一个人。这双眼睛的主人,是一位北京的同学林梦。现在的夏天还是经常能见到林梦,这么多年过去,林梦虽然容颜微改,但眼神依旧清澈如故。夏天总是好奇地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什么样的情怀,能把那扇窗户擦拭得一直如此透明、清亮?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5 16:15:56 +0800 CST  
@bbbbbbeibei 2016-09-25 18:20:49
收藏
-----------------------------
谢谢欣赏!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5 23:12:45 +0800 CST  
第三章 开学第一堂课

第一次班会是在开学典礼后的当天下午举行,可以说是开学第一堂课。
通过这堂课,夏天有了对全班同学的第一印象,有了对班主任老师的第一印象,也有了对未来的新闻事业的第一印象。
一张张青春飞扬,意气风发的面庞,一双双闪亮的眼睛透着自信、才气甚至骄傲,一群全国文科的高分考生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会互相激发怎样的潜能,又或者会对彼此产生什么样的压力和竞争呢?甚至还会有什么样的爱恨情仇呢?夏天相信,在未来四年甚至更长的岁月中这一切都会找到答案。夏天也相信,自己在这个集体中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好伙伴。
但第一次班会的主角显然是班主任。夏天至今仍然认为,大学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班里的第一任班主任李固。当时的李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内蒙汉子,身材敦实,戴一副黑色的玳瑁边眼镜,透过镜片,眼神犀利如刀,有时候严肃说话的时候,一边嘴角会微微上扬,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又像嘲讽,又像顽皮。
作为新闻系的老师,李固曾在党的第一大报工作过,也在基层农村摸爬滚打过,浑身透着成熟和洞悉世故,眼神中有一种无形的威压。但他一开口说话,又仿佛迅速拉近了和学生们的距离,好像他随时可以变成一个和学生在一起胡吃海塞,吆五喝六的兄长。
李固在做完自我介绍后,向全班同学提了他们入学后被问到的第一个课堂问题:大学四年,作为新闻系的学生,你们最需要学会的是什么?没有同学尝试回答,夏天也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需要学会的有太多了,可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李固老师没有尝试点名提问,而是很快给出了答案,只有两个字:沟通。
想方设法和采访对象沟通,锻炼一切沟通的能力,掌握一切沟通的手段,用尽一切沟通的方法,表达出所有沟通的内容,挖掘并总结所有沟通的成果,把沟通做到极致,你就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系毕业生,将来就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新闻工作者。
李固老师的话让夏天耳目一新,仿佛在迷茫的海上摸索时眼前忽然出现雪亮耀眼的灯塔,你只需向着灯塔前行。夏天对李固老师忍不住心生景仰,也对李固老师后面说的话深信不疑。
李固老师的表达可谓深入浅出,他说,大学四年首先要锻炼的就是沟通的能力,锻炼沟通能力从哪儿开始呢?从锻炼抽烟、喝酒、跳舞开始!
抽烟?喝酒?跳舞?这基本都是违反中学生守则的行为!李固老师的话对夏天这些新闻系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极具震撼力,这群人都是多年的好学生,学校里的行为楷模。上大学,学新闻,仿佛猛然间就需要他们进入社会,变成社会人,甚至社会混混。
夏天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需要急剧蜕变的躁动,就像少年时在雨后树林里从松软的小泥洞中挖出的蝉蛹,在地下蛰伏多年,一场暴雨过后,加速了拱出地面的进程,急于爬上树干,爬上树梢,在晨露未干的时候,迅速破蛹,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让自己的身体和翅膀由嫩白变浅绿,变深绿,再到棕黑,直至黑得发亮,并且有机会有能力对着全世界聒噪。
大学第一堂课,在夏天的心目当中,就是一场成人礼,夏天朦胧而坚定地认为,自己需要变成另外一个人!而且,夏天也很憧憬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时的情形……
沟通从跳舞开始。
开学第一天晚上,系里就组织了迎新晚会,确切地说,是迎新舞会。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6 21:37:45 +0800 CST  
此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展示30年来时代的变迁在一个京城名校新闻学子身上的折射。小说力求接近真实,还原时代风貌,以作者的经历为蓝本,勾勒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爱情、新闻事业和商战故事。作者目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利用业余时间走笔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小说内容如和现实雷同,请勿对号入座,因为本篇毕竟是小说。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6 23:37:28 +0800 CST  
开学第一天晚上,系里就组织了迎新晚会,确切地说,是迎新舞会。
对夏天和他的同学来说,这也是开学很重要的一堂课。夏天感到,大学生活就这样忽然呼啸着劈面而来,来不及任何准备,自己就融化在其间,体会并享受着那种不可阻挡的自由和新奇感。
迎新舞会是在新闻系的活动室举行,除了新生,系里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各年级的老生代表也参加了舞会。舞会开始前,李固老师先安排了大四的两位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介绍了大学几年来的心得体会。具体讲什么其实夏天已经印象模糊了,但两位师兄眉飞色舞,意气风发的神态,和那两张貌似成熟而长大的脸,让夏天记忆犹新。
跳交谊舞对夏天来说并不陌生,在家里,夏天的父亲夏山水就多次带着一家四口举办家庭舞会,三步、四步之类的交谊舞,夏天曾带着妹妹夏雨实践过好几次。舞曲一响,夏天很快就找到感觉,在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在扭捏、观望和各种羞涩的时候,夏天已经凭着自己的感觉邀请班里的一位女同学下了舞池。这是夏天第一次和家人以外的异性跳舞,第一次牵住一位女生的手,第一次搂住女生的腰肢,第一次和女生如此近距离地相拥、旋转、前进、后退、交错,以及不时轻微的碰撞和摩擦,夏天觉得自己毫不怯场,挥洒自如,仿佛他这样跳舞已经很多年。夏天的印象当中,和这位女生的配合非常默契,脑海里只有舞曲的旋律和舞步,完全忘我,甚至也忘了对方的存在,所以,一直以来,夏天始终想不起来和他跳人生第一支舞曲的女生到底是谁,夏天甚至怀疑那天自己是不是正好脸盲症发作。
夏天后来和李婳好上以后问过李婳,第一次舞会上第一支舞曲是不是和她跳的?
李婳斜睨了他一眼说:“你就是眼里没人,我才不会和你那样张狂的男生跳舞呢!”
“那你还跟我好?”夏天嘻嘻笑着反问道。
“我跟你好吗?我还要看你的表现!”李婳撇撇嘴,又狡黠地笑道:“我就是知道你是和谁跳的,也不会告诉你!”
李婳指责夏天眼里没人,不知道是指夏天记不住和自己共舞第一曲的女生,还是指夏天当时没发现李婳风姿绰约的存在。这件事在夏天心中一直是个遗憾的问号,这个问号直到班里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时才打开。当问号打开时,夏天心中其实是一阵唏嘘。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7 08:56:48 +0800 CST  
舞会的气氛在夏天和几个北京同学的带动下渐渐地活跃起来,班里的大部分男生本来就不是怯场的人,加上很多女生也是落落大方,所以有的男生即使不大会跳,也勇敢地向女生发出邀请,以求教的姿态牵起了女生的手。两个四年级的男生自然成了师弟师妹们共同的老师,在夏天看来,这两位师兄之所以愿意点拨男生,是为了以教学的方式更好更自然地和女生交流还不引起反感和警惕。这是不是也算他们的沟通技巧呢?
随着舞会的进行,新闻系各年级的师兄师姐代表也陆续闻声而来,基本上男生就像到了成都一样,来了就不想走了,以认老乡的名义专门挑模样身条都不错的小师妹下手。而女生环视一圈之后,大多会留下一个礼貌的微笑和远去的背影。只有几个仿佛极爱跳舞的高年级女生留了下来,但基本上也是跟高年级的男生一起跳。
夏天也许是刚跳了几曲之后,信心爆棚,也许是因为有要为本班同学争光,为全体男生报仇的促狭心理,挑了一个气质成熟婉约,身材窈窕的师姐发出邀请。师姐显然看出来了夏天这张陌生的面孔是个一年级新生,表情先是有些愕然,后又有些饶有兴味。师姐款款站起身,把手交给夏天,侧着头笑看着夏天等待他的动作。师姐的舞技显然在大学的这几年里浸淫得炉火纯青,刚开始时夏天还带着师姐做了几个动作,到后来师姐仿佛进入自动程序,看似在配合夏天的指挥,实际上在她行云流水的动作中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带动着夏天配合她,夏天只是机灵地顺水推舟。在旁人看来,他们的舞蹈默契十足,但夏天心里清楚,师姐是不露痕迹地弥补了夏天跳舞动作的生疏和花样的单调。夏天记住了师姐的名字,江波。但夏天没想到的是,这个爱跳舞,会跳舞的师姐江波,后来成为京城著名的调查记者,那种专门揭大案批大案的工作非常严肃严谨的调查记者。
夏天请师姐跳完舞后下场后,在班里有些同学的眼中仿佛有英雄归来的感觉。连班主任李固老师也来到夏天身边,目光锐利地打量了一下夏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夏天依然是咧开一嘴白牙,冲着李固老师傻乐了一声。
对夏天班里的同学来说,大学第一次舞会是在一种新鲜和慌乱的感觉中结束的。相信这个舞会对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青涩的起步,人生初始的旋转起舞,大学生活刚刚拉开的帷幕。迈出这一步之后,一切都停不下来,这是大家共同起步的人生舞台,无论将来大家是牵手,是相拥,是相互扶持,还是相争,相撞甚至大打出手,大家都会通过这个舞台的经验迈向一个更大的世界,并再次起舞,直到变得舞步蹒跚。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8 13:42:50 +0800 CST  
第四章 初相识

开学典礼过后,第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开学以后班里组织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是去天安门广场。
在李固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分乘332路倒大1路公共汽车到达广场,约好首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集合。除了北京的同学,班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因此,这次活动在大家的印象中,有很强的仪式感。
在同学心里,天安门广场是神圣的广场,是祖国的心脏,在这里,能清晰感受到祖国脉搏的跳动,而祖国的脉搏如何跳动,也仿佛和自己的命运和使命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大学四年包括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天安门广场往往成为大家聚集的目的地和表达诉求的中心,伴随了大家思想的进化、成长和蜕变,就像她见证了这个共和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一样。
若干年后,夏天翻出了这次活动中全班同学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角度和取景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到这儿拍纪念照时几乎毫无二致,这是全班同学的第一张合照。虽然是黑白照片,依然可以看出天安门城楼上方云彩的仪态万方,依然可以想象出比云彩更远的天是如此深邃湛蓝。五十多位身形消瘦,表情模糊的年轻学子目视前方其实是镜头,或站或蹲,好似经历长途跋涉后的一次集合,又似集合后的一次全新的出发……
在天安门广场照完合影后,大家就近参观了中山公园,在中山公园的九龙壁前又照了若干照片。本来大家还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老人家,但因为当天不开放,只得作罢,大家又按来时的线路返回学校。
这次集体游天安门广场后,李固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要求写游后感。很多同学的文章几乎用了同样的标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来自山东的阿香在写到九龙壁的时候感慨:也许下次我们再来到中山公园的时候这些龙已经不在墙壁上了,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国龙的腾飞而努力奋斗,等到中国龙能破壁而出,腾飞于世界的时候,就是九龙壁都不存在了又如何呢?
来自内蒙的阿峰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这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到毛主席,这使我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思念更加强烈。请老人家放心,我一定会再来看您的!
李固老师在点评阿香的作文时道:即使中国龙腾飞了,九龙壁是否也可以保留一下?
在点评阿峰的作文时更是调侃道:想老人家可以,不要让老人家想你。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8 21:11:49 +0800 CST  
第四章 初相识

开学典礼过后,第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开学以后班里组织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是去天安门广场。
在李固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分乘332路倒大1路公共汽车到达广场,约好首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集合。除了北京的同学,班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因此,这次活动在大家的印象中,有很强的仪式感。
在同学心里,天安门广场是神圣的广场,是祖国的心脏,在这里,能清晰感受到祖国脉搏的跳动,而祖国的脉搏如何跳动,也仿佛和自己的命运和使命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大学四年包括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天安门广场往往成为大家聚集的目的地和表达诉求的中心,伴随了大家思想的进化、成长和蜕变,就像她见证了这个共和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一样。
若干年后,夏天翻出了这次活动中全班同学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角度和取景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到这儿拍纪念照时几乎毫无二致,这是全班同学的第一张合照。虽然是黑白照片,依然可以看出天安门城楼上方云彩的仪态万方,依然可以想象出比云彩更远的天是如此深邃湛蓝。五十多位身形消瘦,表情模糊的年轻学子目视前方其实是镜头,或站或蹲,好似经历长途跋涉后的一次集合,又似集合后的一次全新的出发……
在天安门广场照完合影后,大家就近参观了中山公园,在中山公园的九龙壁前又照了若干照片。本来大家还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老人家,但因为当天不开放,只得作罢,大家又按来时的线路返回学校。
这次集体游天安门广场后,李固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要求写游后感。很多同学的文章几乎用了同样的标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来自山东的阿香在写到九龙壁的时候感慨:也许下次我们再来到中山公园的时候这些龙已经不在墙壁上了,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国龙的腾飞而努力奋斗,等到中国龙能破壁而出,腾飞于世界的时候,就是九龙壁都不存在了又如何呢?
来自内蒙的阿峰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这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到毛主席,这使我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思念更加强烈。请老人家放心,我一定会再来看您的!
李固老师在点评阿香的作文时道:即使中国龙腾飞了,九龙壁是否也可以保留一下?
在点评阿峰的作文时更是调侃道:想老人家可以,不要让老人家想你。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8 21:11:49 +0800 CST  
@mimilee007 2016-09-29 01:27:58
@夏甲乙 :本土豪赏(100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鼓励!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9 13:21:10 +0800 CST  
九月的北京,最是阳光灿烂,除了班级组织的活动,外地初来北京的同学,也利用周末的时间结伴出游。在外地同学心中,香山名气极大,几个人一拍即合,第一站便是爬鬼见愁。
出游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每个人背一个军用水壶,灌满凉白开,再在学校的小卖部买上一包义利面包或者干脆用饭盒打包早上食堂的馒头和腐乳装在军挎里就上路了。332路倒331路,车里虽然拥挤,但并不影响大家的兴致,一路高声阔聊,引旁人侧目也毫不在意。
和夏天一起爬香山的,有四川来的老廉、天津来的老马、夏天的同屋方超和夏天的老乡阿宝等人,除了老马,其他人都是南方人。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老马的普通话讲得很溜,时不时故意穿插一些津门段子自己还不乐,再加上快瘦成一道闪电的身形和仿佛随时要掉下来的玳瑁眼镜,老马在大家眼里俨然就是马三立的亲戚。
阿宝和老马是同屋,看得出来,他对老马的普通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北方话的咬字发音,尤其是想尽量让自己平板的舌头卷起来。在爬鬼见愁之前,先远远看到了碧云寺,阿宝很激动,大声提议道:“我们四不四先上碧云市,再爬鬼见愁!”老马立刻促狭地附和道:“对对,先上碧云市,跟市长聊聊再去鬼见愁。”本来大家并没太注意阿宝的南方口音,但听老马一学,都忍俊不禁。
夏天想起自己的普通话和阿宝比起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先过语言关。虽然半年后夏天回南昌跟人说起普通话时当地人使劲夸夏天的口音一听就是北京来的,但夏天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永远都不可能赶上北方尤其是北京的同学。这一点,在夏天后来和李婳相处时也得到了验证。李婳经常毫不留情,耳提面命地纠正夏天的普通话,但夏天总是会不自觉地犯错误,尤其是说话比较快的时候。后来李婳放弃了,感叹道:“L和N不分的口条,你就是一个南蛮子!”
夏天一行人到底是年轻体力好,不到半个小时,就从山脚爬上了香山山顶鬼见愁。来自四川的老廉吸了吸自己的鼻子,指点着鬼见愁周围的群山哂笑到:“原以为香山是多高的一座山,这在我们四川也就是一个小山包,我每天上学都比今天走的山路多,爬这山,我一点感觉都没有,除了鼻子有点干。”夏天深有同感,不觉得累,但鼻子却干得不行,嘴唇也干,而且,他忽然发现,流鼻血了,平生第一次。
夏天发现,到北京身体最先需要适应的,是秋天的干燥。

这一年的中秋来得格外早,九月二十四号,就是中秋节,开学以来各种各样的讲座、课程、活动把时间填得满满的,而各种新鲜的人和事也让夏天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甚至都无暇想念家乡的亲人,除了刚到北京时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外,还没来得及整理思路写下第一封家书。而中秋节的到来,让夏天一下子安静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流诸笔端。
夏天写下了平生第一封信,也是第一封家书:
“父亲、母亲,您们好!小雨妹妹好!
去京的列车徐徐开动了,亲人们在招手,在微笑,在流泪……别了,我可爱的故乡,别了,我故乡的亲人,别了,我十八年虽然不算平坦但却温馨宁静的岁月。亲人们的身影在慢慢儿远,慢慢儿淡,亲人们的形象却越来越清晰。亲人们在招手,那是在送别远行的游子,也是在召唤游子的回归;父亲在微笑,那是男子汉的微笑,从父亲的微笑中,我看到了父爱的深沉,这是钢,这种钢会带给我迎接一切困难的勇气;母亲在流泪,虽然说过我临走您不会流泪,但还是流了,这是河,母爱的河是什么都挡不住的,即使在异乡,我也会时刻感受到河的温暖和抚慰……
目前我处一切均好,学校的食堂很大,是新建的,可容纳几千人就餐,就是菜贵了些,每个都是三毛以上,但是能保证供应大米饭,只要我愿意,顿顿都可以吃大米饭。这比北京好多高校强多了,我听说有的高校常为了抢大米饭打架呢……
第一次离家过中秋,在同样的月光下,你们在干什么,是不是在边吃月饼,
边默默念叨远方的游子?
请你们自己多保重,也请你们放心,我会很快适应新的气候,新的环境,我在北国的风雪中一定会锻炼的更成熟、更坚强!”……

班里也组织了中秋聚会,在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由于大家各怀思乡的心绪,加上北京的同学纷纷回家,聚会显得有点冷清,早早就散场了。但教室黑板上的四个彩色粉笔大字“月到中秋”让夏天印象深刻,夏天在中学一贯是主持出黑板报的,自诩自己的毛笔字和美术字颇有独到之处,但这几个字明显功力不凡,让夏天暗暗佩服。一打听,这几个字是来自山西的阿朗和来自新疆的女生程程的联袂之作,夏天又一次知道班里其实是卧虎藏龙。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29 15:49:04 +0800 CST  
第五章 小组大家庭

开学没多久,班主任李固老师就指定了班长、副班长,分别联络男生、女生。考虑到班级较大,为便于管理和组织,李固老师又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刚入学时,很多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夏天被指定为第三小组组长,这是夏天从上小学以来当过的最小的官儿,但夏天非常高兴当这个小官儿,认为这是展示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第三小组有夏天、方超、白乐东和老廉、老王、阿美、班长老凯宿舍的几个男生和一个完整的女生宿舍成员。小组刚成立时,男女生并不熟悉,互相基本对不上号。
第一次小组见面会是在女生宿舍召开的。
夏天作为小组长,第一次召集会议,还是非常注意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前他找了一块香皂,用凉水把头发认真搓洗了一遍,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衣,穿上了从家里带来的一双三接头皮鞋,穿之前给皮鞋打上油,擦得锃亮。
会前他还征求了男生的意见,每人出一块钱,在学校东门外332路公共汽车站前的国营食品店买了一些吃食,包括盐炒花生米、葵花籽、蒜肠、核桃、白梨、汽水等,凑的份子钱不够,夏天自己悄悄地把差额补上了。
夏天自认为还算体面地领着小组全体男生第一次敲开了女生宿舍的房门。
开门的是一个皮肤黝黑忽闪着大眼睛的女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热情地招呼着:“欢迎,欢迎!请进,请进!”夏天知道她是来自广州的阿蓉,男生们立刻就有了外国元首在天安门广场接受首都各界群众欢迎的感觉,这也让阿蓉的形象在男生中变得亲切、温暖。
夏天注意到,女生们对男生的到来还是做了一番准备,地面一尘不染,桌子干干净净,女生的各种小零碎一概看不到。上铺的女生,把帐幔拉得严严实实的,很难窥到究竟。而下铺的女生,很细心地在床沿铺上了围单。在宿舍开会,因为凳子不够,大家只能坐到下铺的床上,有了围单,男生似乎增添了坐到女生床上的勇气,也使小组见面会在比较自然的氛围中举行。
男生们把带来的吃食饮料之类在桌子上铺开,女生也把自己的一些小零食贡献出来,桌面上立马有琳琅满目的感觉,整个宿舍很快就有了欢聚的气氛。
夏天作为小组长先挑起话题,让每个小组成员作自我介绍,并提示可以重点介绍家乡的土特产,大家先来一个精神会餐。
来自广州的阿蓉很爽快地抢先发言,她用广普介绍:“我们广州的美食太多了,天上飞的除了灰机,地上有腿的除了板凳,水里游的除了潜艇,都可以吃,都是人间美味。最有名的就是吃猴脑,吃猴脑就是把猴子的脖子一勒,用小尖锤在猴子脑袋上敲一个洞,插进吸管直接吸脑髓,那脑髓比豆腐嫩多了,吸脑髓的时候猴子还会眨眼睛呢。”阿蓉连说带比划,不时咂咂嘴,还模仿猴子眨眼睛,仿佛自己亲自吃过一般,把大家听得直起鸡皮疙瘩。
来自福建闽南的阿美对阿蓉吃猴脑的惊悚却不以为然,他介绍说:“我们山区主要的美食就是老鼠,老鼠肉细嫩鲜香,抓到老鼠后把老鼠剥了皮腌上挂起来晾干,门前老鼠挂得越多就显得越富有。平时舍不得吃,到了过年过节取下一两只和竹笋一起炖算是大菜。来了贵客也是一定要用老鼠招待的,自己家没有,就找邻居借,否则就失礼了。”阿美介绍吃老鼠的时候明显很有快感,因为他看见几个来自北方的女生有忍不住反胃的表情。
来自广西的陈若珊显然被激发了斗志,原本是土特产的介绍变成了比拼家乡食物惊悚的大赛,陈若珊说话字正腔圆,没有一点广西口音:“我们那离越南近,树多水多,有两大特色美食,一个是蚂蚱,也就是蝗虫,高蛋白,炸一盘子下酒,那是又脆又香,还有一个就是蟑螂,水蟑螂,在清水里放点盐煮开,捞上来掀起后盖就可以吃,比吃蚕豆还香,也是高蛋白。”陈若珊使劲强调高蛋白,把几个同学听得脸色发白。
夏天听了前面几个人的介绍,也忍不住加入战团:“我们江西的一些山区里有一道特色菜叫腌蛆肉,把干净的五花肉切成片,抹上少量的盐,装进瓷坛子里盖严实,在太阳底下暴晒数日,很快肉上就爬满了蛆,把肉片挑出来可以继续炒辣椒吃,剩下的蛆用漏勺捞出来,清水一冲,白花花一片,都在奋力蠕动,放到油锅里一炸,就像一锅翻滚的剥了皮的花生米,吃起来又酥又香,真正的高蛋白。这道菜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春潮涌动’。”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09-30 10:40:31 +0800 CST  
夏天介绍完,连自己胃里的内容都有点如春潮般要向上涌动的意思,于是赶快转移话题,并建议每人轮流出节目,大家各展其能,可以唱歌,也可以说笑话。
一说表演节目,陈若珊落落大方就打了头炮,一曲《熊猫咪咪》唱得轻柔娇美:
竹子开花啰喂,
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
星星啊星星多美丽,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这首让人听起来既有母爱又有童趣的歌,夏天认为充分体现了陈若珊的天性。陈若珊自己唱完,自然而然就转换成主持人的角色,一个都不放过,要大家都必须表演节目。
轮到方超,方超刚开始虽略有腼腆,但很快就放开了,一曲《三月里的小雨》,让人仿佛看到一个英俊少年的心思在流淌。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
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可知我满怀的寂寞……
方超嗓音清亮、深情,夏天不禁对方超又多了一层认识。
白乐东也很活跃,学了几个马三立的相声和北京话的绕口令,让外地同学尤其是南方同学充分了解了北京男孩口条的顺溜并心生羡慕。
夏天自己唱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是他跟父亲夏山水学的,算是应景。这首歌夏天后来又唱了很多次,对夏天来说,自己的很多故事仿佛都跟这首歌唱的那样。
不愿唱歌或讲笑话的,陈若珊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言讲一段话,尤其欢迎讲骂人的话。于是,各种方言,尤其是骂人的方言,让大家深刻领会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段话: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第一次小组会,很快拉近了大家的距离,甚至有了一种小组一家亲的感觉。
这次小组会,是全组男女同学第一次面对面较长时间的交流,小组的同学算是互相认全了。这也是夏天第一次和李婳交谈,李婳是这个小组的两个北京女生之一。第一次在一起开小组会,夏天对李婳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记住了她的苗条和衣着的朴素,看不出北京女孩的傲娇之气,听人说笑话时也显得大方随和,有时还会透露出小女生的天真好奇,但偶尔微蹙的眉角又让人产生清冷的距离感。
在这个小组中,大家还按年龄进行了排行,李婳老五,夏天老七。夏天后来跟李婳开玩笑说,他们在一起按打麻将的说法,叫五七香。
夏天也曾问李婳对他的第一印象,李婳毫不客气地说:“蛆!”李婳恨恨地补充道:“好多天想起你就觉得满眼都是蛆在蠕动。”
夏天厚着脸皮调侃道:“希望这些蛆永远都在你心里蠕动,挥之不去。”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01 01:19:21 +0800 CST  
小组的第一次户外集体活动是打槐树籽儿。这也是一次全班性的活动,全班三个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打的树籽最多。树籽打下后要分拣、晾干,然后统一寄送到西北的甘肃、宁夏,支援当地人民建设三北防护林。当时的北京,一到春天,风沙极大,建设三北防护林,既保护了西北当地的水土,也有利于北京减少风沙。同学们都认为打树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也比拼一下哪个小组最有实力。
学校东门的大路边,是一排排挺拔的白杨,而在北门外那条长长的巷道两侧,却是密密匝匝的槐树林,这些槐树和道路两旁的小院平房互相错落着,抵靠着,掩映出一番古城的风韵。此时槐树叶虽泛微黄,槐花瓣也略显枯瘦,但如豆角般一簇簇的槐树豆荚却绽着饱满的绿色挂在树枝上,沉甸甸地招摇着。
这些豆荚就是夏天他们的目标,他们需要用各种手段把它们敲打下来或者拽下来。学校配发的工具极其简陋,只有几根竹竿和几个蛇皮口袋,用竹竿打下槐树豆荚,再收进蛇皮口袋,大概就是所谓打树籽的标准操作流程。
夏天小组的人很快就发现,光用竹竿敲打树籽是一件耗力且效率极低的事。由于枝头的槐树豆荚并未干枯,竹竿掠过,豆荚摆舞几下之后又稳稳归位,下面挥竹竿的人使了大劲却着不上力,花好长时间也没打下多少。于是他们停下来研究策略,他们发现,只要手能够着,就能轻易把槐树豆荚摘下来,而手要够着豆荚,就必须上树或者上房。
夏天心里暗暗轻笑,自己拿手的事儿来了,小时候无数次抓知了,掏鸟窝,偷板栗练就的爬树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借着平房的院墙,迅速爬上槐树的高枝,专挑豆荚密集的地方下手,很快豆荚就落了一地,豆荚夹着槐花不时会砸在树下捡豆荚的女生头上,不断引起欢快的惊叫。同样来自南方的老廉心领神会,如法炮制,掉在地上的豆荚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似的。沿院墙几棵槐树的豆荚被揪的差不多了,四个蛇皮口袋都装满了,小组任务也就算基本完成了。其他两个小组受夏天他们组启发,也纷纷有人上树,大大加快了任务进程。
夏天小组在竞赛中胜出,夏天等几个上树的男生被小组的女生们用崇拜的目光致敬着。让夏天意外的是,对男生一直略有距离感的李婳居然给自己和老廉递上了纸巾擦汗。
夏天看见李婳头上被他砸上的树叶和槐花瓣,忍俊不禁的打趣道:“哟,都成花姑娘了!”
李婳从夏天的目光中意识到了脑袋顶上的花瓣,羞颜一笑,又嗔道:“你们这些野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夏天忽然觉得李婳身上那清冷的外壳似乎有些松动,多了几分亲切感。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09 18:16:25 +0800 CST  
班里的几个小组之间,还会举行一些体育项目的对抗比赛,为了让男女生都能参与,经常是混合编队,比拼团队实力,比赛的主要项目是乒乓球和排球。
乒乓球是多轮次混合双打,夏天、方超、老廉代表小组男生出战,女生选出来的代表是老康、阿蓉和李婳,阿蓉主动要求和老廉搭档,夏天知道老康以前在中学是校队,实力不凡,她搭档方超会保证这一对的力量均衡,而夏天基于对自己的信心,觉得偏瘦弱的李婳即使实力略逊,自己也有能力弥补她的短板。于是大咧咧地说:“咱俩一对儿吧,保证赢他们!”
李婳听了突然脸一红,马上又板起面孔白了夏天一眼说道:“谁跟你一对儿?我跟方超早就说好了一起搭档。”
夏天对李婳突然板起的面孔没有思想准备,心里暗忖,没觉得哪儿得罪她呀,怎么忽然这么严肃?
夏天后来问李婳拒绝和他搭档的理由,李婳撇着嘴道:“有你那么跟人表白的吗?一点诚意都没有!”
夏天作无语状,说:“我那会儿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那么早跟人谈恋爱,哪会跟人表白?”
李婳指着夏天的脑门说:“你呀,就是后知后觉,眼里没人!”
三个小组间的乒乓球赛争夺颇具悬念,夏天的第三小组第一场比赛兵不血刃以三比零赢了第二小组,第一小组对第二小组也是二比一获胜,冠军的争夺在第一和第三小组之间。先出场的阿蓉、老廉对第一小组的一对选手轻松取胜,夏天和老康上场的时候可谓信心爆棚,他们只要赢下这场就冠军到手。可打起来之后,他们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和老康仿佛处处受制,第一局很快败北,第二局打起精神调整战术,靠着两个幸运球好不容易扳了回来,但第三局抵抗了没多久还是败下阵来,输掉了整盘比赛。
第一小组组长赵靓青是个北京姑娘,眼镜后面目光深邃,她露出一口银牙对输球的夏天笑道:“你们输给他们不冤,他们可是刚选拔的校队替补选手。不过好戏在后面,我们组第三对选手也不是一般人!”
夏天知道赵靓青是心理战,他们采用了田忌赛马的战术。夏天不由得对最后上场的方超、李婳组合有些担心。夏天见方超的表情稍有紧张,但李婳却显得很淡然。
第一小组的第三对选手上来攻势很猛,几个失球之后,李婳开始利用削球稳住了阵脚,经过几番拉锯,方超、李婳获得了优势,第一局险胜。第二局,方超、李婳左攻右挡,气势如虹。尤其是李婳,进攻中移动迅速,竟有几分凌厉的感觉,和她苗条纤细的身形似乎并不合拍。这局轻松拿下。
输掉比赛后,赵靓青还是很有风度地对夏天小组表示祝贺,同时又很不服气地说:“你们赢球主要靠人家李婳,下周的排球比赛再见!”
比赛完回到宿舍,方超欢乐而神秘地对夏天说:“你没想到吧,人李婳是什刹海练过的。”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11 01:50:21 +0800 CST  
几天后的排球比赛,赵靓青小组排出了强大的阵容。依然是男女混合赛,班里男女生中的几大长人几乎都集中在她这组,尤其在男生中,班里的第一高度,校篮球队的替补中锋,身高超过一米九的大个儿在他们组,第二高度,来自青海的大汉阿威也在他们组,两个女生身高也超过了一米七。夏天组的基本上是小个队员,包括夏天、老廉、白乐东、老康、文迪、陈若珊,赵靓青组的高度对夏天这组来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夏天心里隐隐觉得可以倚赖的,就是队员的速度和灵活性,加上自己在中学苦练过的发球技术。
赛前夏天组的队员们鼓励自己,要向中国女排学习,美国队员高不高,不是照样被中国队三比零拿下,我们面对强手,要勇于拼搏。
比赛第一局,赵靓青组的身高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网上轻松拦截,时不时打打探头,加上个个身高臂长,防守面积大,让夏天组的队员们几乎找不到发力点,而由于个头小,夏天组这边的场地仿佛变得特别空旷,时不时就响起皮球砸在地上的嘭嘭声。这一局,比分悬殊,夏天组惨败。
第二局,赵靓青组明显轻敌,嘻嘻哈哈中,失误增多了,比分交错上升,在关键比分时,轮到夏天发球,夏天大胆采用了砍式发球,球的线路有些飘忽,几次都绕过接球队员,直接落地,这局夏天组艰难扳回比分。
第二局的胜利让夏天组信心倍增,局间休息,队员们交换了看法,发现打篮球的大个儿,接发球是个短板,发球时要重点瞄准他。而且对方个大有移动速度慢的问题,己方要充分发挥小快灵的特点,不多在网前纠缠,尽量打到后场。第三局,由于战术对头,夏天组顺利拿下。
被连扳两局,赵靓青组很不服气,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加强了对大个儿接球的支援和后场的保护,开局后取得了领先优势,夏天知道不能让他们把势头扳回去,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比赛。而现在双方战术几乎透明,就看谁能咬牙顶住,减少失误,拼掉对方。夏天组的文迪发挥了关键作用,文迪是校田径队女子100米栏队员,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几次救险都靠她的迅速移动和女汉子般的倒地接球,夏天也杀红了眼,干脆赤膊上阵,利用自己打篮球练就的弹跳能力和反应能力瞄着大个儿拼起了网前,大个儿可能是消耗太大,好几次居然让夏天占据了上风。最后的胶着阶段,又轮到夏天发球,夏天震慑心神,平静呼吸,精确地找到对方因保护大个儿留下的空档,皮球直接落地,一举拿下比赛。
艰难赢得比赛,夏天组的参赛队员和拉拉队员们都欢呼雀跃,作为小组成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小组组长赵靓青这回送上了绝对真诚的祝贺,镜片后面的眼神热辣辣的,拉着夏天的手握了好几秒都没松开。文迪高兴得脸红扑扑的,不顾自己一身汗,也不顾夏天光着膀子,上来就是一熊抱,边抱边拍着夏天肩膀使劲夸到:“夏天,最后那球真帅!牛!”
夏天心中得意,因正好是饭点儿,琢磨着召集组员马上奔食堂庆祝一番,建议每个人都加一个菜,男生再来瓶啤酒,女生不能喝酒的就加瓶北冰洋汽水。
夏天环顾四周,忽然觉得自己小组好像少了人,仔细一看,发现刚才还在使劲加油的李婳不见了,再往远处看,李婳已经轻甩头发,扬长而去,留下一个看不到表情的背影。
夏天心里奇怪,不知李婳什么情况。只是觉得没有李婳参与的庆祝似乎有些遗憾,而这种遗憾的感觉也让自己有些迷惑。
夏天打消了和全体组员庆祝的念头,只在晚饭后给自己加了一瓶酸奶作为奖励。
第二天的课间,夏天假装不经意地问李婳:“你昨天怎么走得那么快,本来还说大家一起庆祝一下呢。”
李婳垂下眼睑,淡然笑道:“你忙,我也忙呢。”
李婳的这句话,夏天琢磨了好长时间。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11 23:52:57 +0800 CST  
@66231581aa 2016-10-08 10:25:33
关注
-----------------------------
谢谢关注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12 12:52:03 +0800 CST  

楼主:夏甲乙

字数:443

发表时间:2016-09-25 19: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12:19:41 +0800 CST

评论数:33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