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旷世琴缘》(已完稿10万字)(连载)

冯彤云慢慢地在长大,一岁时已能行走,一岁半时便可伊伊呀呀发声。冯云也从民间口口相传的逸闻故事里获知了冯彤的死讯。那一日,在小院里,冯云又开始支起古琴,清洒三杯淡酒于地,将对义兄冯彤的绵绵思念转化成绵延不绝的琴声,悲伤凄凉,触及心底,一袭忧伤在琴声里蔓延晕染……
有琴七弦兮,角羽宫商。心意通谐兮,弹之求凰。吾所汲予兮,颉颃翱翔。轩辕崇地兮,扶摇无疆。迩思心暇兮,驰之如狂念及佳人兮,弦瑟惶惶。落指终曲兮,音荡余响。七弦泠泠兮,悲余愁肠。
……
不知不觉,冯云早已泪流满面,状似癫狂,琴音却俞益高亢,辽阔深远。乐声交织,朱弦三叹……
弦断琴伤,冯云一夜白头,顾影颓然,青衫尽湿。
要不是童童的一声怯怯呼唤,琴师冯云几欲毁琴自尽。看着冯彤云惊恐的神色,方如梦初醒——他的使命是要完成义兄的遗托,而不是追随!
他紧紧地将童童抱在了怀中,一时间百感交集。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4 08:31:06 +0800 CST  
女人除了操持些简单家务和抚养童童外,夜深人静时,在孩子进入梦乡后,她也会走出房间,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孤独地仰望星空。思念如洪水潮涌,一幕幕往事在脑海里浮现翻腾,有极致的快乐,更有刺骨的疼。自从遇上冯彤,她的人生便好像进入了等待模式,总在等待冯彤的归来,等待着二人再次兴奋牵手,在山花烂漫的原野放肆,在雪花飘落的竹林踏雪寻梅。更或者,躺在心爱的人温暖的怀抱,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彼此的脸互相凝视……
可是,这样的日子太过短暂,短暂得如轻烟飞雾,不着痕迹。
有时,如水的月光会在院子里流淌,微风轻柔地托起秀发。在收不到任何消息的时候,她度日如年。她甚至已经开始后悔:上一次见面就不该放手让他离去,谁知道这一去又是几个春秋呢?
思念深了,常常夜不能寐,甚至有好多次,她想开口托冯云出门打听,但看到其满头银丝却又欲言又止。她心里明白,冯云的痛苦并不亚于她思念的痛。所以她只能默默在心里祈求和盼望,盼望着哪一天冯彤又会破门而入。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从未放弃等待,内心里一直默念着冯彤的名字,心头的温暖也便会湿润几分。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4 08:31:31 +0800 CST  
冯彤云三岁生日的时候,冯云精心做了份简易的蛋糕并插上三根蜡烛,三人围着烛光许愿,然后,冯云挑起了一块蛋糕喂向小寿星嘴里。
女人突然嘤嘤啜泣,一边恨恨地道:“那个死人!真的就这样置我娘俩不顾么!连孩子的生日也不回来看一眼?莫不是在外面有家了?……可你一个逃命之人,又能在哪里安家呢!就算是不要我们娘俩了,你也得回来说句绝话呀。我可以等你等到死,可孩子呢,孩子还要继续长大,长大了我该怎么和他说?当初要是一刀杀了你该有多好,可是……可是第一眼看到你我就……就下不了手,现在你又在哪里呢?外面的风大不,雨冷不?有没有生病,挨饿,有没有想我娘俩……”慢慢地,声音越说越低沉,变得像是自言自语。
抱在冯云左手臂弯中里的王彤云突然间也哇哇大哭起来,女人仿若未觉,仍沉浸在自己的里,眼神呆滞,手脚僵硬。
冯云赶紧将蛋糕塞进童童嘴里,吃着了食物,冯彤云立时止住了哭声。而女人这一刻也似乎没了声息,头压得更低了,只能看到肩头的偶尔抖动。
等哄得童童入睡后,冯云重新回到院里,而那个女人依然姿势未变,竟坐着睡去,泛着轻鼾。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4 08:32:27 +0800 CST  
多么一个无辜的女人!她要是知道冯彤已死,又该悲痛到什么样子呢?冯云在心里感概着,不忍心叫醒,又怕她受寒,从房里拿出一床薄被,轻轻披在她身上。
女人突然紧紧拉住冯云手臂,央求道:“云弟,你告诉我,他在哪里好吗?……你们……那晚肯定有说过,他在外面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气。他还爱着我们娘俩吗?为什么两年了还不回来看看我们……”
怕不是思念成殇了!冯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王彤的死讯。长痛不如短痛!这个女人如果总守着一个再也无法兑现的承诺生活,那该活得多么煎熬?倒不如断了她的念想,一心抚养孩子——现在孩子才是她的唯一,她应该振作起来,陪孩子慢慢长大,以告慰义兄在天之灵。
于是,在那个本来应该是其乐融融的夜晚,女人竟听来了一个惊天的噩耗!在冯云的讲述过程中,女人一直没有停止过落泪,直至眼睛里再也流不出一滴泪水。
“你……瞒得我好苦!”没有指责,只有心伤。
女人突然间目光比刚才变得坚定了许多,冯云暗自庆幸自己的冒险起了作用,忙趁热打铁:“贤嫂再莫悲伤过度伤了身子,童童尚年幼,已然丧父,万不可再失母爱。贤兄泉下有知,定然也是这般交代。待抚养童童成人后再做定夺不迟。”
女人果然十分听话地站起身走回了房间。
第二日,冯云是被一阵急似一阵的嚎啕大哭所惊起。哭声来自女的人房间。冯云迟疑着最终还是敲了敲房门,门却是虚掩着的!冯云门外轻唤了两声,房间内无人应答,而孩子的哭声渐渐有些嘶哑,甚至听上去还有点上气不接下气。
冯云顾不得其他,直接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却是女人将自己的身躯高高悬在梁上,整个房间里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只有小童童撕心裂肺的嚎哭像是在诉说着满腹委屈和辛酸。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4 08:33:13 +0800 CST  
冯云弥留之际,冯彤云才终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对于父母知之甚少,连父母的相貌也日益模糊,但血脉相承,却让他对于父亲当初的安排心有灵犀,他似乎早就理解了父亲的嘱托含意。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使他成了一名孤儿,而现在含辛茹苦地把他养育成人的养父又将离他而去,他又必是孓然一人!
好在还有古琴相伴,还有琴谱相依——这不正是两个父亲的殷殷期望么?他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去辜负么?
养父冯云似乎是顶着最后一口气才讲完了这长长的故事,他微眯了下眼,对着窗外的微光,轻声呢喃:“彤兄,孩子带大了,我也该来陪你了……”
泪光里,冯云溘然长逝!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7 14:48:52 +0800 CST  
将养父的后事忙完,冯彤云每日里更是勤奋练琴,打谱记录,通宵达旦。有时,也学着养父的样子细心保养着这张古琴。
在心无旁骛的潜心练习下,冯彤云的琴艺已小有名气,当地已无出其右。为了让琴技更加长进,二十岁时,冯彤云第一次走出了家门,随身别无长物,只有那张古琴斜挂在肩上。
外出期间,冯彤云一边卖艺以解决日常温饱,一边遍访名师指点融会贯通。每到一地,他必逢人打听琴师消息,常常不耻下问,无论庙堂或是江湖,相互切磋,从而博收了诸家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古琴演奏技巧上继承了中原古琴“音节殊妙”的奔放特色,自成一种“高古端严,宽宏苍老,迟疾顿挫,安舒自如”风格,指法上更是大有创新,所弹奏的琴曲韵味深长。其演奏风格与江浙巴蜀各派迥然不同。
十多年的时间,一人一琴就这样走遍名山大川,冯彤云的琴艺也变得愈加出神入化,成就非凡。冯彤云谨遵遗训,立誓终身不入仕,只作云游客。
在漂泊的日子里,他渐渐也体会到了当年养父的艰辛。自古伶人皆贫贱,养父这样一个才艺双绝的人,本可以以文名显于世,但为了一个嘱托,甘愿放弃声名,这一路抚养该是何其不易。自己学琴中每每感到不能坚持时,冯彤云就会想到养父,抚摸着那张凝结了养父血肉的琴,就又重新有了勇气。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7 14:49:18 +0800 CST  
琴师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故事,太爷爷听得好一场唏嘘。太爷爷感于冯彤云生命中的两个长辈友谊深厚,天地可鉴;也为琴师的命运多舛而悲伤不已。对琴师冯彤云的执着而多了几分敬意。
时间总是白马过隙,转眼又是两年后。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琴师冯彤云对于自己现在的家乡仍是讳莫如深,太爷爷曾多次试探着询问能否将家眷接来汾州,但都被以鼓琴记谱为由挽拒。
太爷爷只知道其家乡应在南方,但由于其年幼时便跟随养父走南闯北,其大半辈子都是在北方度过,或许是出于对故乡的愧疚“少小离家”而不愿提及。
但太爷爷却是有心,从当初琴师的片断叙述中也能猜出了个大概。于是,太爷爷为官任上,多方委托旁人打听,而大将军冯彤的事迹也早已在南方传开,最后打听来的结果更令太爷爷有些喜出望外:原来冯彤云的家乡却也在离自己故乡古武昌不远。
那日正逢中秋节,天高气爽,太爷爷再也难以掩饰自己喜悦的心情,第一时间将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冯彤云。但琴师似乎并没有如太爷爷想像的那般兴奋,在听到自己的家乡时没有一点“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意思,仅仅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爷爷哪里知道,冯彤云自记事时起便离开了家乡,那个家乡对于他来说与其他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分别。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7 14:49:45 +0800 CST  
中秋之夜,一如往年皓月当空。突然大而圆的月亮总能勾起些游子的相思。府内应该是刚刚举行过一场丰美的邀月盛宴,如今杯盘狼藉。家人们在收拾着残局。
在琴房门口,早已准备着一张精美的古琴,而房间里,自是清香袅袅,明月清辉下,整个花园楼阁却像是广寒宫一般。
“如此良辰美景,何不鼓琴一曲?”太爷爷率先提议。
冯彤云欣然应允,走至琴旁,左手按弦,右手轻抚,“铮~”——古朴的声音响起,琴师盯着这张古琴,眼神突然变得迷离,像是沉迷于琴声所引起的回忆中,表情时而忧伤时而欣喜,这让太爷爷想起了自己初见这张伏羲琴的情景,也是如琴师这般。
相比冯彤云随身的那张伏羲琴,这张琴漆有断纹,显见得更加久远而珍贵。只见琴师已然端坐期间,目不斜视,右手玉指轻杨,云袖翻飞,乐曲委婉汩汩流出,淙淙之声如玉珠跳上玉盘,声声圆润结实,极好的音色瞬间令人沉醉。
此首《春江花月夜》倒是十分契合当下情境:先以琵琶拟声切入,气韵优雅,静静的江水躺在群山的怀抱里,流波轻缓,水光迷离;再配以洞箫声亢,左手重压,大指肉按稳实,右手挑、勾、剔、打,或左手转指进退,右手虚实相间,一幅静美的春江画图跃入脑海,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形象丰满;忽一轮明月升空,江面上银纱铺排,本是静谧的江水一下子生机勃勃起来。忽然间,清脆的二胡交替,于低音区破开醇厚深沉,结合跳越的琵琶泛音,“江天一色,月华清洒”的迷人景色美不胜收;乐声又变,转换自然无痕,由慢而快顿挫有力,右指滚拂,洄澜拍岸,乐器逐一混入,音调由弱而强,似群舟激越,又归帆远去;“尾声”则节奏舒缓,殊途同归。整曲动静相宜,起伏有致——月终于落下了,天地重归于宁静。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9 14:27:56 +0800 CST  
琴师弹的轻松,听琴之人也觉得赏心悦目,太爷爷也停止了吹箫,转过脸来:
“月下抚琴,此曲却正合时宜。先生能以古琴奏出琵琶、二胡之音,堪称妙手。此曲听来更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概,回味无穷。”太爷爷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若是放在平时,太爷爷此番言语或许会遭至一顿奚落,更或有冷语相加。也许是因相交日久,此时听来却全无阿谀奉承之音,更像是发自胸臆,脱口而出,而听者之用心,且能配以箫鸣相和,琴声中仿佛每一个静物都变成了音乐的主宰,他们都跳了起来,动了起来。
此次,冯彤云第一次赞许地点了点头:“此曲为愚兄第一次弹奏,能一气呵成,此琴当为首功。贤弟能自然配以洞箫之音,衔接之妙犹如锦上添花。贤弟琴技日进精深,可喜可贺!且听我再为你抚上几曲,与月共饮。”
琴声蓦然再起:一曲《忆故人》,调慢弹缓,音韵清幽,仿佛让人置身于空山月下,酒醉初醒,忆起旧识故人,而当阵阵琴声入耳,方知时移世易;一曲晋代诗人阮籍所作的《酒狂》,抚琴者身形蹒跚行进的律动,让人听后似乎也有了几分醉意,也在这明月松间照的夜晚留下了醉狂的潇洒;太爷爷已听得浑然忘我,配合着慢慢低沉的琴音,情不自禁地竟自吟诵起钱起[唐]的诗句来: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琴音如水,曲乐妙歌。太爷爷聚精会神地盯着琴师的动作,屏住了呼吸,细细的聆听着,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干脆无比,每一个起伏也都是那么婉转悦耳。
曲终,琴止。余音却依旧在空中绕梁,久久不散。
月亮不知何时已升至半空,树影婆娑。
……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9 14:28:36 +0800 CST  
太爷爷又是有感而发:“先生琴技超绝,无论什么曲子到了先生手中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已为当世无双了。且先生指法娴熟,动作力透琴背,达到人琴合一,此琴终遇知音了。妙极!妙极!”
冯彤云面前的古琴乌沉沉的,初看着平凡无奇,但是映着月光却能看见琴身上泛出一圈紫红色的光泽。这独特古朴的造型似明月,而这一圈泛出的特殊光泽更是令这琴散发出难以言说的气质。
这琴一看就定非凡品,琴师竟看得有些痴了。
“这确是一把上等好琴。也只有如此好琴才能达到绝伦。昔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王维重阳登高,赏菊遣怀;而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清微淡远的意境恰合弹琴人的幽静心情;白居易“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亦合琴声的超然忘物。想我颠沛半生,唯一张古琴相伴,今生有幸还能用另一张琴奏出不同之音,实令冯某感概莫名啊!”
“既然先生对此琴已情同手足,此琴也非先生莫属了。今天就赠与先生如何?俗语云:红粉赠佳人,宝剑付英雄。也是此琴与先生有缘,如果落入凡夫俗子之手,怕不埋没不见天日?只有在先生手中也才能大放异彩,望先生不再推脱。”
太爷爷一番话说得真情流露,情真意切,冯彤云不好推辞,只得欣然接受:“如是,愚兄先行谢过了!”言罢,对爷爷一躬到底。
太爷爷急忙还礼不迭,两人又是一阵琴瑟各鸣,直到天交三更。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9 14:29:22 +0800 CST  
自从得到那张好琴之后,冯彤云更是爱不释手,每日必亲抚一曲,仔细揣摩推敲,并常发自言自语。两人一有空便会秉烛长谈,常常外面已经天亮,却浑不自知。而琴师将太爷爷的称呼已经从贤侄变成老弟,足以看得出来,他已是真正的将太爷爷当成平辈知音论交,没有一点架子可言。
而太爷爷与琴师的每一次相谈,也可谓受益良多。
两人并肩走出,虽然一夜未睡,但两人都没有丝毫倦意,反而是充满了精神。

而在汾州这五六年的光景里,《高山》、《流水》琴曲打谱也开始有了突破。
当时,古琴留存至今的琴谱已多达150余种,所录各种版本的琴曲也有数千。但时人所广为弹奏的琴曲,却不过仅百余首而已。由于这些代代相传下来的减字谱仅只记录琴曲的音高和弹奏手法,而要真正让这些经久传唱不衰的古琴曲,成为可以通过识别演绎提供演奏、欣赏的学习乐曲,就还需要通过“打谱”来实现。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古琴音乐历经几千年,积淀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因此,打谱者还要借鉴许多琴学理论进行考查推敲,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而传统古琴谱一般没有明显的节奏标记,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弹奏练习,体会曲意,感受意境,不断去订正节奏节拍,抑长补短;打谱者再根据自己音乐积累和文学造诣,为选谱、打谱定出基本框架,最终做到恢复古曲的原貌并能准确传达古曲演绎的内涵。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9 14:30:06 +0800 CST  
好在冯彤云从小便浸淫于学琴、听琴、弹琴的氛围中,其琴技早已出神入化。而为官已有十余年的太爷爷,各种琴谱、琴论书籍自然也是收集颇丰。自从两人确定了共同打谱一事之后,各有分工:琴师负责古典的选取与演奏,太爷爷更多的赋予琴曲文化背景分析和提出建议。而打谱之初,他们碰到的第一个大困难便是鳞选谱本。
古人弹琴,多为兴之所致。同样是《高山》、《流水》,在不同的琴者手中演奏却也大相径庭:志得意满者其曲意春风迨荡,意志消沉者曲意却顿涩阴晦,听者也能感同身受。即使记录有琴谱,也受限于琴者自身的修养、风度及情绪而演义出许多不同的版本,且大多为手工抄录,笔误频仍,更让人无法分析最初的琴曲立意。
“ 那该以何为纲?”一日,太爷爷与琴师奏琴之余,自然而然又谈到了打谱。虽然观阅了不少古琴谱,但众说纷纭,均无定势。诸些曲目前代或早已传习,又经过不同的琴家演绎,部分曲意面目全非。而今人又难以尽行演奏,皆由于谱法不明,按弹非易,过去弹琴的人们多仅能谨守望师承传授的那些曲操,却极少能追根溯源,传至数代,韵律犹在而音韵全无。若长此以往,欲古琴不成绝响,又如何可期?而琴谱虽一直延用减字谱,但写谱之人良莠不分,流派繁杂,难以取舍。故太爷爷有此一问。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29 14:30:42 +0800 CST  
@七十老汉 2021-03-29 21:41:44
古琴音乐历经几千年,积淀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因此,打谱者还要借鉴许多琴学理论进行考查推敲,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而传统古琴谱一般没有明显的节奏标记,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弹奏练习,体会曲意,感受意境,不断去订正节奏节拍,抑长补短;打谱者再根据自己音乐积累和文学造诣,为选谱、打谱定出基本框架,最终做到恢复古曲的原貌并能准确传达古曲演绎的内涵。
-----------------------------
谢谢朋友赏读!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0 09:53:28 +0800 CST  
琴师略作沉吟,却突然问道:“敢问贤弟可有师承门派?”
太爷爷想了想:“张某自小嗜琴,听曲能弹,却从未有过正式拜师学艺。但合修首次出任顺天府通判之时,曾于京城卢沟桥一带向休宁程子湘学过《关雎》、《欸乃》、《鸥鹭忘机》数曲,而对其门派却是不详。程子湘应算得合修的第一个老师!”
琴师微微一笑:“贤弟可否将程先生所教《欸乃》为兄弹奏一曲?”
“当然可以。”说罢,太爷爷重振衣冠,抚琴之势如同展开一张立轴的山水长卷,山恋叠嶂,水波不兴。吟唱般旋律如缓风习习,悠长婉转,节奏平稳,不急不躁,不纳不滞,似平湖行舟,青山两岸,心境开阔无涯;中途采用泛音起奏,水流迨荡,淋漓尽致,剔透清凉,更添雀跃意趣;山水之秀,尽收眼底,云水相融,余韵袅绕。只道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空留碧水怅惘然。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0 09:54:44 +0800 CST  
太爷爷弹罢《欸乃》,是有所动容,脑海中浮现出当初自己刚二十来岁时,在京都第一次听得程子湘弹琴时的情景
“妙哉妙哉!此曲泛音、散音运用珠联璧合,旋律典雅持重,另有意味深长,有京派之空灵厚重之实。欸乃无声,方显山水相融,天地清幽。怪不得有‘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之感概。而贤弟更有青出于蓝之势,曲意更是概括全面,犹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此出尘脱俗且引为知音之人,敬为师长自不为过。”
“确实。当初寺院门外听得程先生弹奏此曲,便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悟。后再听《高山》、《流水》,于深山古寺里更觉其琴艺高深莫测。只可惜我二人仅相交半年,尚不曾习得精髓先生便无疾而终。常引为憾。”太爷爷言语陡然变得有些伤感。
冯彤云也是一阵唏嘘。为打破突然间的沉默,指尖轻弹,弹奏起古曲《高山流水》。
这首名曲,会琴者无不作为必会曲目进行翻弹。尽管太爷爷听过不下数十遍,自己也曾弹奏百回,但每次听到都还是会有些不同的感受。
琴师一曲弹罢,却像是自问自答道:“方才听你的诗作知音之喻,觉得与此曲立意甚合,故重新演奏一回。不过,贤弟可否听出此《高山流水》与平时弹奏有否不同?”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0 09:56:14 +0800 CST  
太爷爷未防有此一问,却还是实话实说:“兄之左手弹奏自是与众有所不同。不过每次倾听每次都有收获,或技巧生疏,或节奏把控甚至长短快慢均略有差异,但总能做到赏心悦耳,不知何故?”
琴师很是欣赏地点了点头:“贤弟能听出节奏的长短快慢差异已非常人可比。固因《高山流水》此曲流传数百年,至今能弹者何止千万?但由于曲谱早已失传,其音乐节拍多为口传心授,于师承门派更是大有关系。愚兄之左手《高山流水》师承养父,只为了纪念与生父间的文武知音友情而自承一脉。应该于最初琴谱改动较大,但仍能为弟接受,无关琴技,只因能心领神会耳。《高山》、《流水》各独成曲始,能弹者众,但能听者却是廖廖,何故?世人只知伯牙子期之事,却难懂知音间旷古柔情,要不然何来知音难觅,碎琴以谢之绝唱?昔时只有卓文君听懂司马相如之《凤求凰》,也才有了后来的相与私奔。不仅琴有生命,琴音也是有生命的。如何将这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更好地传承下去,除了经久弹唱用心揣度之外,记录古琴与音乐的情景交融以为生命活力,非知音不能也。你我二人因琴结缘,由曲而惺惺相惜,打谱更是志同道合,终至入魔。人生际遇真是奇妙,有些情怀,恍惚一直就在你生命里隐藏着,一俟时机成熟便破土而出,‘忽此相遇如有期’,这种境遇,可望而不可求之。是故,记谱应记最初之谱。即使难寻,也要耐心等待。对现存世之谱,不可全废,盖古人之合调相叶者,不可轻易更改,倘若以讹传讹,声律不叶者不妨改正。安见今人不及古人。如果改得妙,即古人地下亦必感我。但恐不知音之人,乱行删改,尤可痛恨耳。”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0 09:57:44 +0800 CST  
太爷爷似略有所悟,道:“彤云兄之高论,确为张某平生仅闻,见解独到且不失琴家风范,算得上字字珠矶。此生得兄以良友为伴,真是无憾了!兄台琴艺‘鹤貌鸥心,寄情古雅’,深谙琴道,自是不同凡俗,而记录打谱就以君之 ‘高古淡雅’为首选基调如何?”
“这个倒也不急于定论。冯某琴学只独得益于养父所教,养父虽终身侍琴,但其受“虞山派清”微澹远影响颇深,另兼顾“浙派”清和善俗,“蜀派”峻急奔放多重风格,到为利用,得中和之用,应妙合之机应属机缘巧合。而如今虞山派琴谱尤为丰富,再辅以你我二人之专注,按谱习弹,让古曲重现生机必将指日可待。”
“那就一言为定!我们现在就开始如何?”太爷爷兴奋地提议道。
“很想如弟所愿!可贤弟是否可以看看天色,外面怕是早已日头西沉了吧。”琴师指了指门外,玩笑道。
此时,明月已挂于半空,即连琴室,也是漏进了不少斑驳月光,怪不得痛责 衣云会有此提醒。刚才二人直顾着高谈阔论,将时辰忘得一干二净了。
二人会心地相视一笑,太爷爷忙命人摆上热过几遍的晚膳,便在琴室狼吞虎咽起来。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0 09:58:11 +0800 CST  
那日后,打谱既已确定了方向,冯彤云便全身心投入到习琴记录中;而太爷爷,一忙完公务便马不停蹄赶往琴室,生怕多有耽搁,二人一个抚琴,一个揣摩记录,琴室里不只是会传出悠扬的琴声,更是不时传出一片欢声笑语,即使是在下着雨的院落里,心情也会变得十分明亮。
但说着容易做着却是很难。熟习古谱,既无前人经验指导,又无专论著作指正,记录则完全出于自己的功夫,更是难于从师学琴十倍,个中艰苦可想而知。
弹琴以揣摩旨趣为最难,而又以揣摩旨趣为必须。琴曲之所以悦耳者,非仅在铿锵悠扬而余音绕梁之上,为其能捏魂摄魄,发人心所感应,以成其为精萃独到的音声。按谱而欲传其奥妙,自必先审题旨,察曲情,明体用,知道它的婉转顿挫,设身处地,境由心生。既已得之,则更求心手相应。等至习练纯熟,功力精深,自能形神兼备,弦指两忘,而达妙不可言也。
一边对酒抚琴,一边邀月品茗,另还有偶尔濯足、玩荷、观弈等乐趣,在那一段弹琴、听琴、咏琴、赏琴胜似神仙逍遥的岁月中,老少二人极尽风雅之能事,且欢愉日盛。太爷爷更是提笔将《鼓琴短歌赠王子》抄录:
梅花欲谢春风中,幽思发我横焦桐。古音不入世俗好,弹之或可援颓风。伯牙在何许,所悲知音难。高山流水最清绝,我欲移情于其间。有客有客意都雅,心闲手敏时一弹。访我茅斋良夜静,焚香煮茗佐清兴。抚弦欲弄松间声,宫商落指流天性。默坐凝神万化空,一声拨剌人初定。
诗中“伯牙在何许,所悲知音难。高山流水最清绝,我欲移情于其间。”以伯牙、子期自喻两人的交往日常,情谊已超越于一般朋友。
冯彤云这次却是坦然接受了此诗中的“知音”表白,对比其生父与养父一文一武的生死之交,他们的忘年之交则更显弥足珍贵。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0 09:58:50 +0800 CST  
@七十老汉 2021-03-30 15:23:45
梅花欲谢春风中,幽思发我横焦桐。古音不入世俗好,弹之或可援颓风。伯牙在何许,所悲知音难。高山流水最清绝,我欲移情于其间。
-----------------------------
再谢老朋友赏阅!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1 08:40:06 +0800 CST  
转眼间,又是三年过去了。期间,在太爷爷的一再游说下,冯彤云终于还是答应陪太爷爷走一次江南——但他并不知晓太爷爷的醉翁之意。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琴师之所以未再抵触,倒不仅仅只是因为要报答太爷爷的知遇,更主要的是久闻江南山青水秀,于习琴记谱自是大有裨益。况且,久居北方鼓琴,慷慨悲歌足矣,而阳春白雪终欠火候,不若在南方找些灵秀之气,亦可不负琴师之名,更好地完成养父遗愿。
顺汉水而入汉阳,船行到两江交汇附近时已近黄昏。突然,江面上乌云密布,狂风骤起,转眼间,原本风平浪静的江面波涛汹涌,偌大的官船在惊涛骇浪中如一叶小舟飘零在大海中一般。为安全起见,太爷爷下令找一避风处暂时停泊一晚,待风雨过后再行开船。
船夫们迅速将船摇到一处拐角静水湾,抛锚沉缆,一场暴雨恰在此时泼落水面,豆大雨滴在江面上如金蛇狂舞,好不吓人。
楼主 一切尽在笑谈中  发布于 2021-03-31 08:55:43 +0800 CST  

楼主:一切尽在笑谈中

字数:40027

发表时间:2021-03-17 01:48:2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2 01:02:44 +0800 CST

评论数: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