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婚礼(中篇小说,连载)

@黄昏歌时代,注意保温。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3 10:17:33 +0800 CST  
@楼小容我静,周一快乐。再次感谢支持鼓励。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3 10:20:05 +0800 CST  
“三妹,你饿了,给你买两个包子。”
“三妹,给你买块面包脆饼。”
“三妹,给你买一合撒琪玛。”
小三妹是个有名的馋猫,这样不吃,那样不吃,小五一感到十分奇怪,小三妹唱的是哪一出戏?
早上吃的蛋炒饭,从西山回到市区,小三妹早就饥肠辘辘,饿得前心贴到了后背。
金碧路上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烤得焦黄的面包脆饼,还有食品商店包装精美的撒琪玛,馋得小三妹直流口水。然而食饱无滋味,为了中午品尝昆明的特色小吃过桥米线,她强忍着饥饿和诱惑,力求保持一个好胃口。
中午在昆明《过桥米线店》吃过桥米线,小三妹出尽了洋相。
服务员刚端上一大海碗香喷喷的鸡汤,又饥又喝的她再也经不起诱惑,抬起碗来就准备喝。幸亏同桌的一位老奶奶提醒了她。
“姑娘,这汤不能这样喝,别看汤不冒热气,那是上面盖着一层鹅油,这可是滚开的一碗鸡汤。好多外地人不知道内情,还没等服务员介绍,端起碗来就喝,结果烫得满嘴大泡。姑娘,我看你也是外地人,可能是第一次吃过桥米线,你照着我的样子做。”慈祥的老奶奶边说边做,给小三妹现场做起了示范。
“来,先烫腊肉片、火腿片、猪肝片,再烫豆腐皮,鸡丝、绿豆芽、碗豆苗,最后把米线倒进碗里,用筷子搅拌搅拌就可以吃了。”
小三妹一边品尝美味的过桥米线,一边听服务员介绍过桥米线的由来。
传说从前有一对小夫妻在河对面开了一个米线店,由于选料上乘,做工精良,味道鲜美,生意十分红火。为了保证质量,生意再好,他们每天只卖一百碗,不管客人怎么请求,多一碗都不卖。因此誉满整个昆明,人们纷纷过桥到河对面吃米线。久而久之,过桥吃米线就成了今天的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确名不虚传,味道极好,五角钱一份,小五一买了三份。也许是过桥米线太好吃了,也许小三妹肚子太饿,三份米线她吃了两份,而且连汤都喝的精光。大厅里的众多食客都惊奇地望着小三妹,如此端庄秀美的姑娘,食量和食相却和猪八戒一样,羞得小三妹不敢抬头。
还是那位老奶奶善解人意。
“姑娘不要害羞,能吃能做能睡身体才好,当年我做姑娘的时候也和你一样。看你的样子好象怀上了娃娃,现在更加需要营养。”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3 15:15:20 +0800 CST  
@原娟过奖,邗江老刘就知道是扬州人。九万多字,接近长篇。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3 17:12:40 +0800 CST  
血三,晚安。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3 22:00:48 +0800 CST  
血三网友,同感,发帖50天,已被喝过五次茶,无非是小说里的人讲了几句狠话,有宣扬暴力之嫌。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4 10:27:57 +0800 CST  
谢谢楼小容我静支持。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4 10:40:49 +0800 CST  
有请网友@黄昏歌时代继续支持。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4 10:44:28 +0800 CST  
谢谢原娟老师,网主作品值得拜读,向网主学习。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4 12:19:37 +0800 CST  
谢谢血三关心,祝你晚安。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4 22:34:31 +0800 CST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5 07:53:32 +0800 CST  
@楼小容我静,谢谢支持,中午问好。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5 11:32:43 +0800 CST  
@黄昏歌时代,远方的网友,晚安。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5 22:28:32 +0800 CST  
退休以后闲的无聊,胡乱画几句,@原娟不要见笑。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5 22:45:09 +0800 CST  
以文交友,一大幸事。
@血三,
@楼小容我静,
二位晚安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5 22:53:11 +0800 CST  
@楼小容我静
@原娟
@血三
忙里偷闲,到诗词比兴上赋诗一首,以此诗,谢三位网友。
七律
麻将乐
饭罢匆匆去打牌,
棋厅帘卷玻门开。
溜弯大爷据前桌,
舞扇妈妈占后台。
七八九条对一万,
二三四饼碰五梅。
红中白板双头听,
守着银行等发财。
邗江老刘
二0一四年十月于扬州古运河畔

注:五梅即五筒或五饼。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6 11:48:26 +0800 CST  
@黄昏的歌时代,谢谢你的支持。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6 14:06:17 +0800 CST  
“年轻人,我们云南是个好地方,来吧,我们云南欢迎你们。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会战,烧结分厂的主体框架己经凸现,小三妹和小五一也熔入到安宁县建安公司职工的行列。上从丁主任,下到老保管,个个都喜欢天真活泼的小三妹。小五一瓦工、木工和钣金工的手艺更是令人佩服。
丁玉华的大哥多次动员两个年轻人把户口迁到安宁,他负责将他们招进国营县建筑安装公司,他从心眼里喜欢这两个年轻人,他们公司也需要这样的人材。可当他得知小五一是国民党伪县长的儿子,户口迁移、工作安排就再也没有下文。
昆明不是世外桃源,云南也是中国领土,这里更讲阶级斗争,因为云南是祖国的边陲,又是援越抗美的前沿阵地。
四季如春的昆明,七八月份有时也是酷暑难当。低矮的油毛毡工棚在骄阳的暴晒下烫得流油,屋内的气温高达三十多度,象个热气腾腾的蒸笼。尽管小五一不停地用竹扇给小三妹扇风,小三妹还是浑身大汗,夜晚迟迟不能入睡。还是工地老保管用胶皮管不停地往屋顶上喷水,工棚的署气方才逐步消退。
呯、呯、呯,一阵激烈的敲门声把刚刚入睡的小三妹惊醒。
“开门,开门,查户口,我们是厂联防队。”
“你们从哪里来的?”
“贵州凤城。”
“到这里干什么?”
“做小工。”
“谁介绍你们来的?”
“建安公司丁主任。”
“上个星期三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工地上做小工,隔壁的保管员老大爷可以证明。”
小五一不慌不忙地回答联防队员的提问。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6 15:35:03 +0800 CST  
@sunshinelovecat
谢谢网友鼓励、支持。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6 17:50:09 +0800 CST  
血三,晚安。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10-16 23:07:17 +0800 CST  

楼主:邗江老刘

字数:187767

发表时间:2014-08-24 20: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7 01:22:24 +0800 CST

评论数:38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