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婚礼(中篇小说,连载)

这是我初次在网上舞文弄墨,希望自已快乐的同时,能给更多人来带来快乐。
故事简介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贵州西部山区的一个悲剧,一对青梅竹马、恩恩爱爱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夫妻的情份,却没有夫妻的缘份。姑娘的母亲,一个共产党员、街道干部,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因为小伙子家庭出身不好,是国民党伪县长的儿子。虽然这对有情人软磨硬抗,以死相争,私奔他乡,直至姑娘有了七个月的身孕,然而终难冲破封建血统论的天罗地网。最后他们互相拥抱,拉响身上的炸药包,以死殉情。临死前这对有情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说再现了改革开放前边远山区的小城风貌,风土人情。
五一的婚礼(中篇小说,连载)
小五一和小三妹从小就是邻居,他们两家住在凤城北门城门洞旁边。据史料记载,凤城县县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如今城墙和其他城门早己荡然无存,只剩下北边的镇远门,老百姓俗称钟鼓楼。钟鼓楼虽几经变革,历尽沧桑,但仍巍巍壮观。城门洞呈半园正方形,是县城南北交通的必经之道。
小五一出生于一九五一年的春天,故取名“五一”。小三妹也是五一年春天出生,只比小五一小几天,由于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排行第三,故名小三妹。按照预产期,小三妹应该是姐姐,小五一应该是弟弟,由于小五一的母亲早产,阴差阳错,姐姐变成了妹妹,弟弟反而当起了哥哥。自学会走路两人就相互为伴,形影不离。幼年一起在墙门洞里跳人头,墙门楼上躲猫猫。童年一起背着书包去上学,晴天並肩一起走,雨天合打一把伞,往来于城门洞和一小之间。初中他们同校同班,而且同座。小五一是独子,他把小三妹当成亲生妹妹加以呵护,小三妹是幺妹,她把小五一视作为亲生哥哥。有什么好玩的总是拿出来一起玩,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分一半给对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们一道大串联,去了贵阳、重庆、成都和昆明。后又一起辍学在吴官营敲石子,卖给道班修公路。一起在红旗建筑社做小工,下砖、下沙、拌灰浆、拎灰桶。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小五一长成了高大英俊的小伙子,小三妹也出落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不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生的一双。然而尽管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月下老人似乎太忙,一直没有把红线抛给他们。致使这一对年轻人尽管有夫妻的情份,却始终没有夫妻的缘份,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的父亲祝员外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是嫌梁家贫穷,而小三妹的母亲张妈妈反对女儿的婚事,是嫌陈家家庭成份不好,小五一是国民党伪县长的儿子。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4 12:57:00 +0800 CST  
第一章
小五一祖籍浙江绍兴,父亲姓陈,中央大学法学院毕业,品学兼优,办事干练,深得国民党要员张道藩的器重,被张推荐到贵州凤城县担任县长。解放前因参与镇压共产党乌蒙游击队,五二年被判十五年有期徒刑,一年后病死于贵阳太慈桥监狱。就在父亲被抓的当晚,母亲悲伤过度,提前把小五一带到了人间。由于产后大出血,生下小五一没几天,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亏得小五一的奶奶尚在壮年,且做得一手好针线,老人含辛茹苦,终于让孙子长大成人。
小三妹姓张,解放前父母都替人家打工,土改时划为雇农成份。母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二街居委会工作,大小也算一个国家干部。
按理説,两个年轻人的婚事根本不成问题,因为陈张两家是多年的邻居。尽管一个是县长,一个是帮工;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一个大字不识几个;一个是外乡来客,一个是土生土长,两家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都有天壤之别。但陈县长出身寒门,为人谦和,对张家从不摆县太爷的架子。张老二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在二街很有声望,颇受陈县长的钦佩。公事之余,陈县长总爱和张老二聊天,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社情民意,谈得兴起,有时两人还喝上一杯。陈家落难之前,每年都将十头八块大洋接济张家,特别是五零年下半年张老二死于矿难,丧葬费用都是陈家暗中资助,帮助孤儿寡母度过了最困难的岁月。陈家落难后,张家也是一样。小五一刚生下,母亲便已去世,完全靠喝张妈妈的奶水长大,因此幼年的小五一总喊张妈妈为妈妈。在十分排外的边远山区,加之又是反革命分子的家属,要不是张妈妈声张正义,暗中保护,陈家奶孙二人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小时候小三妹曾听姐姐张巧云説,五零年解放军解放贵阳,兵逼凤城,蒋家王朝大势已去,陈县长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给妻儿老母留下一条后路,陈县长和张老二指腹为婚,结为儿女亲家。虽然小三妹的母亲连连推辞,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实在高攀不了这门亲事,但小三妹的父亲却滿口应承。尽管张巧云说的有根有据,但随着张老二和陈县长夫妇相继过世,这门亲事也就成了无头公案。因为张妈妈成了张家的当家人,一切都由她说了算。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4 17:18:58 +0800 CST  
其实张妈妈十分喜欢小五一,除了喜欢他方面大耳一副福相,更喜欢小五一聪明诚实,孝敬长辈。她常常拿小五一为榜样,教训她的幺姑娘。
“小三妹呀小三妹,你整天疯疯颠颠不大不小的,站不得站样,坐不得坐样,你怎么不跟你五一哥学学。”
“哼,要学你学,我才不学他呢!”小三妹喜皮笑脸的回她母亲,“他早己让陈奶奶驯纯了,年纪轻轻的,一点朝气都没有,活象一个小老头。”
“那你为什么天天跟在他皮股后面跑的颠颠的?”老妈反问她的女儿。
“他有什么好跟的,我主要有些题目不会做,想问问他。”
“张妈妈,你这么喜欢小五一,干脆以后就让他做你的女婿。”对街的吴大妈没有事经常来张家串门,她一边喝茶一边逗张妈妈开心,説的小三妹满脸通红,连忙跑进个人的房间。
“不行,不行。”张妈妈的头摇得象一支拨浪鼓,“他是我的干儿子,从小喝我的奶水长大,哪有干儿子做女婿的。”
“我説张妈妈,你什么时候收小五一做干儿子的,我们怎么不晓得。”
“嗨,你这个烂死婆娘怎么这样罗嗦,明天就喊他来拜我做干妈妈。”张妈妈被逼急了,她也跟吴大妈开起了玩笑。
“他敢!”小三妹在房间里喊到,她一直在偷听母亲和吴大妈的谈话。
小五一真的没有过来拜干妈妈,为此小三妹非常得意,她认为自己对小五一的一顿咋唬起了作用。小三妹哪里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六五年开展的那场“四清”运动。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5 08:01:07 +0800 CST  
“四清”运动一开始,街道上就有人检举揭发张妈妈,说她阶级斗争观念淡薄,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但找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做女婿,还准备做伪县长儿子的干妈妈,和反革命分子的家属打的火热。还有人批判她,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讲阶级路线,顽固地站在地富反坏右一边,帮助阶级敌人说话,压制打击工人和城市贫民。
张妈妈是街道的民事调解员,平时邻里纠纷、婆媳吵架,都由她负责调解。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和稀泥,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是她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她斗大的字不识一箩,也讲不出什么革命的大道理,可再辣手的纠纷一经她调解,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双方重新和好如初。为此,张妈妈不但多次受到县公安局、信访办和城关镇的表扬,而且也获得了“泥瓦匠”的美誉。想不到和稀泥是什么阶级调和,倒成了张妈妈的一大罪状。背靠背的检举揭发,面对面的批判教育,经过三四轮的“洗澡下楼”,整整折腾了三个多月,张妈妈才算过关。
通过“四清”运动,张妈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阶级斗争的弦一下绷紧了起来。她十分佩服他们的街长,阶级界限划得那么清楚,己经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街长的姑妈姑爹都是地主分子,不管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往来,他都直呼其名。而且越是在人多的场合,他越是训斥他们,表明他大义灭亲的无产阶级坚定立场。同时张妈妈还发现,不仅地富反坏右分子是专政的对象,他们的子女也是二等公民。尽管各级领导一再宣传,家庭成份不能选择,但革命道路可以自己决定。共产党讲成份,但绝不唯成份论,重点还是个人的政治表现,可做起来确是另一套。成份不好的青年不能参军入伍,入党更是没门。学校招生讲成份,成份不好的学生一般都难考取高中,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至于招工那就更严,党政机关,保密单位,国营大企业都招成份好的青年。只有井下挖煤,野外修路,街道工厂,集体企业才招成份不好的子女。结婚找对象更是这些青年最大的难题,女孩子还好办,一般降低择偶标准还嫁得出去,男孩子就惨了。那些有户口、有文化、有工作、人长得漂亮的女孩子根本没有你的份,如果你的运气好,兴许能找到一个城市户口的女孩,但她们要么没有工作,要么身体残缺,都是成份好的男青年挑剩下来的落脚货。许多男孩在城里找不到老婆,只好到郊区找一个农村户口的姑娘,不光生下的子女是农村户口,长大成为农村的农民,而且这些女孩每天还要回娘家生产队上工,否则她和小孩就分不到口粮。更让张妈妈弄不明白的,地主的儿子家庭成份是地主,儿子的儿子家庭成份还是地主。难道地主成份的帽子也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永远戴下去?让地富反坏右的后代永远受到歧视,永远屈辱地活着,永世不得翻身。想到这里张妈妈不寒而栗,因为她的大女儿巧云就嫁给了一个地主的儿子。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5 08:47:36 +0800 CST  
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小孩,张家的日子十分艰难,为此大姑娘张巧云高中没毕业,就被街道办照顾到供销社工作。“三世修得粮食局,七世修得供销社”,在物资紧缺的困难时期,供销社可是人人羡慕的好单位。张巧云长得极其漂亮,又是县中的高中生,真是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同时还有一只人人眼红的铁饭碗,所以她成了书记、县长和众多科局长的公子哥儿们追逐的抢手货。可张巧云一个都看不上,偏偏嫁给了她初中的同学,一个贵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小伙子。也许是鬼迷心窍,为了照顾夫妻关系,巧云竟放弃供销社的出纳,调到关龙茶场去当一名採茶工。不但整日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而且从一名正式工变成了农工。当时张妈妈也没有介意,反正身边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女大不由娘,她要去就让她去,只要小俩口过得和和美美的,女儿在哪里都一样。也不能怪张妈妈老糊涂,六一、二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上从毛主席,下到老百姓,大家都忙着吃饭向题,根本顾不上家庭成份和阶级斗争。早知家庭成份这么重要,当初就是打死她,她也不会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地主的儿子。
正当张妈妈为她的大女儿担心受怕,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历爆发了,张妈妈再一次成为革命的斗争对象。虽然她没有象街长那样,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戴上高帽子,挂着黑牌子在街上游斗,但还是有不少大字报批判她是地主富农的孝子贤孙,走资派街长的忠实走狗。因而她也和街长一道被造反派关进了牛棚,每天没完没了地陪着街长打扫马路。
张妈妈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她的姑娘小三妹却十分风光,整天头戴一顶黄军帽,身穿一身绿军装,腰里系着一根军用皮带,胳膊上套着一只红袖章。她是县中最早的一批红卫兵,也是班上红卫兵的头头之一。破“四旧”她是急先锋,带领一帮红卫兵砸烂了文庙孔夫子的泥巴像,烧掉了关帝庙关老爷的木头身,并且不顾众多居民的反对,爬上北门钟鼓楼,砸烂了更鼓和铁钟,使明洪武年间打造的两件文物毁于一旦。抄牛鬼蛇神的家她是黑干将,就连她最好的朋友小五一家也没有放过,尽管陈家四壁空空,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后还是把陈奶奶夹鞋样的一本《离婚》作为战利品带走,因为这本书是牛鬼蛇神老舍写的。在对待校长的问题上,小三妹和红卫兵的其他几个头头产生了严重分歧,她认为校长是个好领导,把校团委书记兼政治指导员批斗得跳井自杀,她更是坚决反对,小三妹成了县中的保皇派。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5 14:42:23 +0800 CST  
小三妹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战斗的洗礼,可小五一却认为这是一场终身难忘的耻辱。“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封建地主阶级的血统论不仅取消了小五一参加红卫兵的资格,同时也剝夺了起来造反的权利。对于这一点小五一并不介意,文革一开始他就有了思想准备。一九六三年考进县中读书,一九六四年冬天他被评为校优秀生,除了一张优秀生的奖状,他还奖得一支钢笔和一本《新华词典》。然而在入团的时候,其他优秀生都被校团委批准了,只有他一人没有通过,原因是他家庭成份不好。班委会改选,小三妹和一大帮人提名小五一担任学习委员,也是被同样的理由遭到班主任的否决。从那个时候起,小五一就听从奶奶的教导,不与有钱的同学比吃穿,不与成份好的同学比进步,以爸爸的恩师张道藩为楷模,和爸爸一样,在学习上体现人生价值,通过读书寻找一条出路。奶奶不止一次告诉他,张道藩就是本街人,少年时候的张道藩也和自己一样,由于家道衰落,家庭贫寒,常遭同学的歧视和街坊的白眼。然而张老先生视歧视为挑战,以清贫为动力,在书本中求出路,硬是靠着勤奋和刻苦,从城门洞出发,漂洋过海,留学英国,最后走进国民党的中执会,当上国民党的中宣部长。
陈奶奶年纪大了,她的想法早己成为历史的过去,人生的命运己经不再由自己掌握,人生的航船也往往和自已设计的航向背道而驰,读书成名已经变成一条死路。正当小五一一切准备就绪,满怀必胜的信心,奔赴中考的考场,冲击省重点的凤城中学,六六年六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废除高考制度,改革大学招生办法。随之而来,中考也遭到同样的厄运,以读书为主线设计的美好人生顿时化作泡影。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小五一的精神支柱垮了,气得他连续三天没有到学校点卯。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6 09:10:15 +0800 CST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不断深入,小三妹从保皇派又变成了逍遥派。县里的工作组已经撤回,无休止的政治学习也宣告结束。生性好动的小三妹无事可做,整天在校园里、大街上东游西逛。正在这个当儿,听贵阳来凤城串联的红卫兵说,中央有个通知,红卫兵不但可以免票坐车串联,而且全国各地还办起了接待站,对红卫兵免费提供吃饭和住宿。小三妹高兴得跳起来,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不过小三妹高兴得太早了,中学生不能进行革命的大串联。“大学生能串联,为什么中学生就不行?”小三妹就是不服这口气,何况红卫兵脸上又没有刻上大学生、中学生三个字,她岂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到这个消息没两天,小三妹就悄悄组织了一个敢死队,其中当然少不了小五一。对于小五一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机会。自从五四年随奶奶到贵阳安葬父亲,十二年来他连县境都未越过。除了免费乘车食宿,小三妹还保证为他提供沿途的零花钱。
他们先搭一辆货车来到云南富平,然后坐火车东进贵阳,北上重庆、成都,准备前往首都北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随着冬季的来临,中央发出了停止串联的紧急通知,他们只好绕道昆明返回凤城。此一行整整一个月之久,在大西南他们兜了一个三角形的大圈。
路上他们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岩村、渣滓洞、白公舘,象一群虔诚的修道士,聆听解说员的介绍,摘抄陈列室的资料,还不时流下一行行激情的泪水。遗憾的是公园都关闭了,都江堰、青城山、峨嵋山离铁路又太远,他们不能领略祖国的大好风景。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一路上他们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饭菜太差还能将就,最主要的还是一路上人满为患,坐车太难。虽说他们都是从始发站上车,挤上车后有时还能有个座位。可是每到一站,串联的红卫兵就象潮水从车门、车窗涌上火车,过道上,洗手间,厕所里到处挤满了人。有的甚至爬到行李架上,睡在座位底下。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这些都能忍受,最多坚持十多个小时,内急上厕所是最大的难题。过道上站的全是人,你根本无法行走一步,就算你有本事挤到厕所间,可厕所里也塞满了人。从重庆到成都,内急的小三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憋的满脸通红,浑身颤抖,连小五一也跟到着急。希望火车一下就飞到成都,可火车严重超员,就象蜗牛一样在铁轨上爬行。突然小五一想了个主意,他叫同伙站起身转过脸,人挨人地围成一个人墙,头顶上用一件衣服盖住,让小三妹蹲在圆圈内方便,大便解在报纸上,小便屙在口缸内,然后再扔出车窗。小五一的这一招还真管用,以致车厢内的红卫兵们纷纷效仿,很快就在串联的红卫兵中广为流行。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一九六七年的七月,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阶段。权、权、权,命相连,为了一个权字,武斗代替了文攻,大刀取代了毛锥,造反派内部展开了殊死的厮杀。县中停课一年多了,宽阔的校园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成了野鸡野兔常常光顾的地方。张妈妈依然陪着街长每天打扫街道,望着日渐成人的闺女,她开始教小三妹学做女红,料理家务,为姑娘出嫁早做准备。可小三妹对女红家务根本不感兴趣,她成天钻在小说书里,《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帮助她打发时光,一部《红楼梦》她偷偷看了三遍。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6 17:19:54 +0800 CST  
突然有一天小三妹心血来潮,她约小五一到吴官营敲石子,敲一方石子,道班房给他们两元钱加工费。奶奶年事已高,只能为街坊邻居带带小孩,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奶孙两人的生活。小三妹的提议不但给小五一提供一条生财之路,更让聪明的小五一进一步获得她的青睐。
七八月份是西南的雨季,担负运送抗美援越物资的滇黔公路整天泡在水里,被东来西去的卡车碾得坑坑洼洼,就象一条遍体鳞伤的蟒蛇。为了保证西南大动脉的通畅,雨季一过,道班房就要对公路进行一次大修,碎石子是最主要的维修材料。
小五一力气大,主要寻找石源,並用八磅大锤将大石砸成小块。小三妹力气小,用小锤对小块进一步加工,敲成直径不超过五厘米长的碎石块。加工费用小五一拿六成,小三妹得四成。
敲石子虽不是重活,但由于在公路两旁作业,所以依然是苦脏累的活计。雨天,飞驰的汽车溅起阵阵泥浆,将小三妹浇成一个泥人;晴天,汽车扬起阵阵灰尘,呛得小五一睁不开眼睛。最头疼的是,一不小心小锤就会敲到拿石块的左手,疼得小三妹哇哇直叫。小五一只好停下活路,一边替小三妹包扎,一边象哄小孩一样不停地往手指上吹气,以减轻小三妹的疼痛。一向善于动脑筋的小五一,先用竹片夹住石块进行敲打,可竹片、石头、铁锤都没有弹性,震的小三妹虎口发麻。后来他改用草绳代替竹片,可敲一下圈一次,效率太低,两人两天都敲不到一方。最后他用报废的汽车外胎条代替草绳,制成一个套子,小三妹左手用套子固定石块,右手抡起铁锤连续进行敲击,既安全,工效又高,两人一天就可以敲两方。小五一的发明很快被敲石子的同伴所采用,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机械破碎石子为止。一季敲下来,小五一拿到了近百元的加工费,他一分不留全部交给了奶奶。而小三妹除了花几块钱买些糖果糕点孝敬老娘,其余全部作为私房钱攒了起来。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7 08:38:19 +0800 CST  
从那天开始,还未成年的小五一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夏天给道班房敲石子,冬天给小煤窑背煤炭,星期天赶场卖黄泥,不过干得最多最长的是在红旗建筑社做小工。下沙,下砖,拌灰浆,拎灰桶,扎钢筋,推车子,给脚手架上的老师傅当下手,建筑工地上的杂事他样样干过。由于他身强力壮,为人忠厚,手脚又十分勤快,深得老师傅们的喜欢,十八岁的小五一成了红旗社带班师傅争抢的一名临时工。
对于小五一来说,无论跟哪位带班师傅,他都一样干活挣钱。但不管跟哪位带班师傅干活,他都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让小三妹到工地上来做临时工。开始他禁不住小三妹一口一声五一哥的死泡活磨,看到她在家闲得无聊的可怜样子,才产生了恻隐之心,把她当成一个累赘,带到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可时间一长,他反倒觉得一天见不到小三妹的身影,一天听不到五一哥的叫声,就好象缺少些什么,整天都感到吃饭不香,干活无力。相反,只要小三妹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干起活来特别卖力,似乎他不是为红旗社在干活,而是向小三妹展示自己高超的技艺和完美无缺的劳动成果。他意识到自己爱上了小三妹,他小五一到了耍朋友谈对象的年龄。
然而小三妹早在串联期间就喜欢上了小五一。贾宝玉和林黛玉,许仙和白娘子,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个美好的传说,一片片纯贞的爱情,让小三妹情窦初开。她把小五一假想成贾宝玉、梁山伯和许仙,她把自已假想成林黛玉、祝英台和白娘子,围绕她和小五一的爱情,憧憬着一个个美好的未来。记得串联一结束,刚刚返回城门洞,她就追问小五一,是不是在火车上偷偷看她解手,逼着小五一对毛主席像发誓。望着小五一惶诚惶恐的样子,小三妹十分开心,得意忘形的她一下子说漏了嘴。
“看把你急的这副样子,看了又怎么样,以后迟早会给你看的。”
从那以后,小三妹就开始紧紧盯着小五一,跟他一起在吴官营敲石子,跟他一起在红旗社做小工。小五一砌墙,她就拎灰桶,小五一支模板,她就在一边扎钢筋。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的羞涩之心也与日俱增。小三妹把对小五一的爱慕之情深深地藏在心中,表面却和小五一保持一定的距离,越是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她甚至连话都不跟小五一说。为了避免引起母亲和陈奶奶的怀疑,平时也很少到小五一家串门。只是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遇上小五一的目光时,就会碰撞出一阵阵激情的火花,让小五一怦然心跳,春潮涌动。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7 15:24:03 +0800 CST  
革委会成立后张妈妈解放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重返工作岗位的张妈妈首先为她的宝贝姑娘忙碌。开始她为小三妹的工作奔波,为姑娘找一个打不破的铁饭碗,作为女儿出嫁最好的嫁妆。城市户口,自带饭碗,在凤城这是姑娘小伙谈对象的先决条件,容貌才是第三位的,因为漂亮当不了饭吃,也不能当钱用。张妈妈见过多少长得漂亮但没有工作的姑娘,嫁给有钱的公子哥儿,开始被当作宝贝,揑在手怕碎,放开手怕飞。可几年一过,两个孩子一生,脸黑了,腰粗了,肚子也大了,可怜的姑娘逐步变成了公婆的眼中钉,丈夫的出气筒。说话做事要看公婆的脸色,花一分钱都要向丈夫乞讨。许多姑娘不但不能买东西孝敬亲生父母,有时相反还要向娘家伸手。
可要为小三妹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到昆明贵阳工作离家太远,张妈妈不放心;到乡镇农村工作生活太苦,张妈妈又不忍心;在城里站柜台当营业员,小三妹本人又不甘心。最后张妈妈求街长帮忙,好不容易把姑娘安排到矿务局水泥厂包装车间工作。矿务局水泥厂是中央企业,工资高,待遇好,紧挨县城,上下班方便,是县城众多待业青年最最想往的单位。可小三妹一上班才发现这碗饭不好吃,包装车间粉尘大工作累,而且还要三班倒。虽说工厂离她家不足三公里,可有一段是乡间小道,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不要说一个大姑娘,就是一个大小伙晚上走到这里,心里往往也要发怵。一上晚班和夜班,小五一就要拿看一根木棍暗中为小三妹保驾护航,小三妹三班倒,小五一也跟着三班倒。自由惯了的小三妹,就象草原上的野马,根本受不了厂规厂纪的约束,在水泥厂没有干上三个月,她又回到了红旗社做小工。在红旗社做小工除了自由,更主要的是红旗社还有她的五一哥。望着十分任性的宝贝姑娘,张妈妈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找红旗社老主任帮忙,很不情愿地将小三妹安排到红旗社技术科工作。不过红旗社虽然是一个大集体,但到月发工资,老了可以退休吃老保,病了医药费也可以报销。在红旗社技术科上班,不但蹲机关坐办公室,大小也算是个集体干部。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8 08:49:04 +0800 CST  
可怜天下父母心,刚把女儿的工作搞定,张妈妈又操心起姑娘的婚姻大事。让张妈妈感到纳闷的是,隔壁的黄毛丫头年龄和小三妹差不多大,在县砖瓦厂工作,虽说也是个大集体企业,可整天和黄泥巴打交道,工作又脏又累。人长得矮胖矮胖的,活象个囤箩,根本无法和小三妹相比。可上门说亲的人络绎不绝,黄毛丫头趣格格的,说这个家庭成份不好,那个工作单位不行,仿佛自己是皇帝家的女儿根本不愁嫁不出去,黄毛丫头的母亲也乐得整天合不上嘴。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上自家的门给小三妹说亲。论条件小三妹比黄毛丫头强多了,虽说小三妹也在大集体的红旗社工作,可她在技科上班,当资料保管员,大小也是个蹲机关坐办公室的集体干部。论长相更是没得说的,老张家一向出美女,就象有遗传性一样。张妈妈当年是一等一的美女,大姑娘张巧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三妹更是相貌出众,不说城关镇第一,至少在附近几条街上她是最拔尖的一个。瓜子脸、杏仁眼、柳叶眉、高鼻梁,五官端正匀称,皮肤白里透红,长发乌黑发亮,再配上一米六五的个头,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光彩夺目,吸引着众多小伙子的眼球。张妈妈还发现,自己的女儿好象对自已的婚姻大事一点都不着急,她从不和小伙子们往来,也从未有一个小伙上门找她。望看一天大似一天的女儿,张妈妈心急如焚,整天就象热锅上的蚂蚁。
“嗨,我说你这个当嫂子的,也该关心关心小姑子的婚事,难不成要当妈的出面求人,去推销自己的姑娘?”张妈妈不好对儿子发火,只好拿媳妇丁玉华出气。
“你是官僚主义,还是装昏来糊弄小老百姓?满城的人都知道你家姑娘己经名花有主,你叫人家怎么上门说亲,难不成一个姑娘要嫁两家?”丁玉华一边给孩子喂饭,一边望着婆婆翻眼。
“什么,小三妹已经有男朋友了,我怎么不知道?”张妈妈感到十分惊讶,惊讶之余,似乎有一种被女儿作弄的感觉。“真是反了她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和老妈商量,竟敢自作主张决定个人终身大事。”
“现在是什么年代啦,还兴父母包办婚姻,亏你还是个共产党员。”媳妇得理不饶人,竟敢教训起婆老太。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8 13:24:04 +0800 CST  
“小三妹有男朋友了,”张妈妈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惊讶之中带点怨恨,怨恨之余又充满好奇。“好了好了,这个亊我们不争了,你说小三妹的男朋友叫什么名字,哪一个地方人,男方条件如何?”
“这个人包你满意,你不但认识他,还经常夸奖他,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自己猜猜看。”媳妇有意逗她的婆婆,不肯立即说出小伙的名字。
“你这个死婆娘,还跟老娘卖关子。”张妈妈一边骂她的媳妇,一边自言自语,“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还认识他?你说的是不是隔壁的陈五一?”张妈妈突然一头想了起来。
“算你老人家聪明,你看你姑娘眼光如何?”
“不行,不行,我的姑娘不能嫁给他,”张妈妈连连摇手。
“我说老妈你怎么了,你不是一直夸小五一方面大耳,长的一副福相,人聪明老实,孝敬长辈,当初还准备收他做干儿子,现在怎么又不行了呢?”
“实话告诉你,陈五一样样都好,我的确喜欢他,可他家害人的成份不好,是伪县长的儿子。”
“成份不好又怎么啦,人家县委马书记的儿子不是找了吴官营一个地主家的姑娘。你算老几呀,人家马书记都不介意,你反而计较起成份来了,难不成人家马书记不如你一个老太婆。”
“嗨,你不晓得,人家是娶媳妇,把地主家的女儿娶回家,生下的后代跟马家姓,还是革命干部的子女。我们家是嫁女儿,女儿生下的小孩跟陈家姓,家庭成份永远都是反革命。我已经害了大姑娘,把她嫁给了地主的儿子,让她正在受苦受难。现在说什么也不能把小姑娘再往火坑里推,嫁给一个伪县长的儿子。”一提起大女儿巧云,张妈妈就十分伤心,顿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8 16:10:28 +0800 CST  
“张巧云出事了。”
“张妈妈的女婿是个现行反革命。”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一条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凤城,张妈妈成了街道巷尾谈论的中心。写信不回,电话不接,过年过节不回凤城,张巧云和娘家失去了联系,张巧云仿佛去了另一个世界。
张妈妈真想插翅飞到关龙,看望出事的女儿,无奈这时身不由己,正在受到造反派的批斗,天天陪着老街长打扫马路。儿子远在云南当兵,三妹太小,从未独自出过远门,张妈妈只好凭空猜测女儿可能出现的灾难。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多少次张妈妈在睡梦中呼喊着女儿张巧云的名字,有几次竟然号啕大哭,凄厉的哭声惊醒了熟睡的小三妹和隔壁的小五一。
一九七二年的春天,张妈妈落实了政策,从新回到二街居委会上班。就在重新上班的第二天,她就向老街长请假前往关龙,看望日思夜念的大女儿巧云。六年过去了,关龙一中教师宿舍面目依旧,只是房子換了主人,据新的房主介绍,张巧云六年前就被学校的造反派赶到了茶场的宿舍。
不知问了多少人,跑了多少冤枉路,终于在郊区一间干打垒的防震棚内找到了巧云。“妈妈,妈妈,”要不是姑娘喊她,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衣服褴褛、脸色憔悴、满脸皱纹的中年妇女,竟然是她六年之前那个水灵灵的巧云。以至巧云的邻居误认为张妈妈是巧云的姐姐,巧云是张妈妈的妹妹。两个面黄肌瘦的外孙瞪着一双大眼,滴溜溜的盯着姥姥带来的糖果和糕点,看来他们已经有多少年不曾吃过这些食品了。望着落难的女儿,张妈妈鼻子一酸顿时泪如雨下,抱着巧云放声大哭。那晚母女俩一夜未眠,张巧云向母亲哭诉六年前的那场不辛遭遇。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9 08:46:25 +0800 CST  
张巧云的丈夫是关龙一中的语文教师,他清高自负,喜欢舞文弄墨,《贵州日报》、《贵阳晚报》、《花溪》杂志经常刊登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杂谈,成为贵州文坛上的一名新秀。人怕出名猪怕壮,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成为封、资、修的代表人物,在报纸上被公开点名批判,成了关龙地区的“吴晗、邓?、廖沫沙”。桀骜不驯的他宁愿玉碎,不为瓦全,不但不低头认罪,反而借文艺争论的机会公开为自已辩护。一些御用文人在当权者的授意下,说他一九六二年发表的一篇《欢迎你,春天》的诗歌,是欢迎蒋介石反攻大陆。这批御用文人抓住他家庭成份地主,肆意歪曲,无限上纲,致使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被关进贵阳太慈桥监狱。
丈夫判刑后张巧云成了响当当的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娘儿三人立即被一中的造反派赶出了教师宿舍,搬到郊区茶场一间干打垒的工棚,这里原是采茶女工躲雨避风的地方,现在成了张巧云的栖身场所。二十多元的工资不但要维持娘儿三人的生活,她还不时买些营养品和生活必须品送给狱中服刑的丈夫。整整六年她们家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添置过一件新家具。整整六年她也没有给两个孩子买过那怕只值一毛钱的小玩具。生活上的清贫还能克服,政治上的歧视几乎使她发疯。丈夫一出事,她就被免去了茶场的出纳,这个连续多年的五好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三八红旗手和学雷锋标兵,一下子变成了二等公民,被单位打入了另册。该她参加的会议不让她参加,该她出席的政治活动也统统被取消。就连两个小孩也成了地主狗崽子,经常遭受邻居小孩们的凌辱。好心的邻居劝她和丈夫离婚,他们还答应帮忙,替她介绍一个成份好的对象。然而性格倔犟的张巧云坚信丈夫的清白和无辜,为此她多少年来一直奔走于关龙、贵阳和北京,为丈夫鸣冤叫屈。她发誓,丈夫一日不平反,她就不回娘家和婆家。
第二天张妈妈就回到了城门洞,她从为小三妹将来结婚用的存款中拿出两百元,又翻箱倒柜找出了许多儿媳妇不穿的旧衣服、旧鞋子、旧袜子,还有小三妹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不论新与旧,好与坏,包包扎扎捆成一大包。又吩咐儿子到食品公司找热人,开后门买了五斤肥嘟嘟的肋条肉,做成一盆红烧大肉。第三天张妈妈带着小三妹,背着一个个大包和小包,风风火火地再次来到关龙女儿家。望着妈妈送来的钱、衣服和食品,一向坚强的张巧云再次扑进妈妈的怀抱,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就从当月开始,张妈妈每月领到工资,首先给巧云寄去拾伍元。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9 13:31:37 +0800 CST  
张巧云的丈夫是关龙一中的语文教师,他清高自负,喜欢舞文弄墨,《贵州日报》、《贵阳晚报》、《花溪》杂志经常刊登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杂谈,成为贵州文坛上的一名新秀。人怕出名猪怕壮,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成为封、资、修的代表人物,在报纸上被公开点名批判,成了关龙地区的“吴晗、邓?、廖沫沙”。桀骜不驯的他宁愿玉碎,不为瓦全,不但不低头认罪,反而借文艺争论的机会公开为自已辩护。一些御用文人在当权者的授意下,说他一九六二年发表的一篇《欢迎你,春天》的诗歌,是欢迎蒋介石反攻大陆。这批御用文人抓住他家庭成份地主,肆意歪曲,无限上纲,致使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被关进贵阳太慈桥监狱。
丈夫判刑后张巧云成了响当当的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娘儿三人立即被一中的造反派赶出了教师宿舍,搬到郊区茶场一间干打垒的工棚,这里原是采茶女工躲雨避风的地方,现在成了张巧云的栖身场所。二十多元的工资不但要维持娘儿三人的生活,她还不时买些营养品和生活必须品送给狱中服刑的丈夫。整整六年她们家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添置过一件新家具。整整六年她也没有给两个孩子买过那怕只值一毛钱的小玩具。生活上的清贫还能克服,政治上的歧视几乎使她发疯。丈夫一出事,她就被免去了茶场的出纳,这个连续多年的五好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三八红旗手和学雷锋标兵,一下子变成了二等公民,被单位打入了另册。该她参加的会议不让她参加,该她出席的政治活动也统统被取消。就连两个小孩也成了地主狗崽子,经常遭受邻居小孩们的凌辱。好心的邻居劝她和丈夫离婚,他们还答应帮忙,替她介绍一个成份好的对象。然而性格倔犟的张巧云坚信丈夫的清白和无辜,为此她多少年来一直奔走于关龙、贵阳和北京,为丈夫鸣冤叫屈。她发誓,丈夫一日不平反,她就不回娘家和婆家。
第二天张妈妈就回到了城门洞,她从为小三妹将来结婚用的存款中拿出两百元,又翻箱倒柜找出了许多儿媳妇不穿的旧衣服、旧鞋子、旧袜子,还有小三妹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不论新与旧,好与坏,包包扎扎捆成一大包。又吩咐儿子到食品公司找热人,开后门买了五斤肥嘟嘟的肋条肉,做成一盆红烧大肉。第三天张妈妈带着小三妹,背着一个个大包和小包,风风火火地再次来到关龙女儿家。望着妈妈送来的钱、衣服和食品,一向坚强的张巧云再次扑进妈妈的怀抱,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就从当月开始,张妈妈每月领到工资,首先给巧云寄去拾伍元。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9 16:39:43 +0800 CST  
謝谢朋友支持,谢谢朋友鼓励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29 17:13:01 +0800 CST  
关龙回来己经整整一年,张妈妈一直闷闷不乐,一闭上眼就看见憔悴苍老的女儿,两个面黄肌瘦的外孙。一静下心来,耳边就回荡着女儿巧云的声音。
“妈妈,你一定要以我为鉴,替三妹把好政治关,找一个成份好的人家,哪怕小伙子工资拿得少一些,人长得稍微差一点。尽管我爱自已的男人,也从不后悔和他当年的结合,但如果丈夫家庭成份好,那些混帐王八蛋就钻不到空子,把他打成现行反革命,抓起来坐牢。我也不会成为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受这么大的罪,弄的有丈夫等于没有丈夫,天天在家守活寡。”
一提到守寡,张妈妈最为伤心,尽管姑娘说话无意,但张妈妈听起来特别刺耳。三十年前,十八岁的张妈妈嫁到张家,结婚刚刚八年,就在凤城解放的前两月,丈夫死于西塘小煤窑的一次矿难,从此她成了人人可怜的小寡妇,开始了她漫长的寡妇生涯。一个女人拖着三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以想象。好在凤城解放了,张妈妈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为此她永远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更感谢二街的老街长。
然而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超过生活上的艰辛,当了二十一年寡妇的张妈妈最忌讳寡妇二字,对她来说,寡妇就是艰辛,寡妇就是屈辱,寡妇就是事非,寡妇就是牺牲。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30 11:13:31 +0800 CST  
在凤城,寡妇被称为半边人,是乱世的扫帚星下凡,是克夫的白虎星投胎。寡妇被视为不祥之人,不能随意到人家串门,不能参加人家的婚庆喜事,新郎新娘无意之中遇到寡妇,必须当众吐上一口唾沫,以消除寡妇带来的晦气。只有前世作了孽,今世才沦落为寡妇。
年轻的张妈妈就是不信这个邪,黄泉路上无老幼,谁能保证夫妻双双百头偕老,同日升天。至今他们街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最讲迷信、最歧视寡妇的中年妇女,早上还在大街上羞辱一名过路的小寡妇,晚上她的丈夫就暴病身亡。第二天一早,张妈妈闯进这家的灵堂号啕大哭。
“老天爷呀老天爷,你肯定看走了眼,阎王爷呀阎王爷,你肯定拉错了人。你们怎么把我们老大哥拉了去,要晓得我们大嫂子不是乱世做扫帚星,更不是克夫的白虎星,她是前世修行积德的大善人,你们怎么把她弄成半边人?”
羞的那个中年妇女无地自容,一下昏厥了过去。张妈妈出了一口恶气,转身扬长而去。从此以后,一条街上的人都知道,这个小寡妇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30 15:49:49 +0800 CST  
寡妇就是牺牲,为了三个孩子,张妈妈牺牲了青春,牺牲了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丈夫归天时她只有二十六岁,正值青春鼎盛之年。这个年龄的她,无论在生活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一个男人为她挡风遮雨,向寒向暖,共同承担家的重担。恰好这时一个剿匪的解放军团长,三十出头的年龄,刚刚和农村的黄脸婆离婚,一眼就看上了年轻貌美的张妈妈。不过团长提出,三个孩子必须推给张妈妈的公婆,女方只能只身进入家门。这个不近情理的要求,遭到了张妈妈的断然拒绝,她就是守一辈子的寡,讨一辈子的饭,也不能扔下她的亲生骨肉。为此张妈妈向媒人提出了自己再婚的三个条件,女方不出户,男方倒上门;再婚后最好不生小孩,要生顶多只生一个;男人人品好,有固定的工作,能帮她分担经济上的困难。为此让多少好男人望而怯步,即使有几个男人愿意上门,然而条件不好,也被张妈妈拒之门外。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孤身一人。一盏孤灯,伴着她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让青丝熬成了白发,让皱纹爬上了额头。
为了三个孩子,张妈妈牺牲了自已的事业,放弃了大好的前程。土改一结束,为了贯彻《婚姻法》,省政府决定培养一批妇女干部,年轻的张妈妈也是其中的一个。望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在临走前的一分钟,她还是决定放弃学习的好机会。如今这批老姐妹至少都是处级干部,一个还当上了省政协副主席。而她只是在箱底下珍藏着一张盖有四四方方县人民政府大印的介绍信。
尽管张妈妈最忌讳寡妇二字,以致一听到寡妇二字她就心惊胆寒,老泪纵横。可命运之神总是和她作对,造化小儿总是开她的玩笑。五十不到的她守了二十一年的寡,三十岁的大女儿守了六年的“寡”。如今媳妇告诉她,小女儿又将重蹈大女儿的覆辙,找一个伪县长的儿子作为男朋友,离守寡也只是一步之遥。难道真是红颜薄命,张家真要成为寡妇世家?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30 20:15:34 +0800 CST  
第二章
“大侄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一大早张妈妈风风火火地来到小五一家, “大姨妈替你争得一个贵阳钢铁厂的招工指标,招工表都给你填好了,吃过早饭你就到县招待所报到。”贵阳钢铁厂是国家大型企业,又在繁华热闹的省城,比起到矿务局下井挖煤,既安全又轻松,街上的小伙个个都争着去。朝中有人好做官,要不是张妈妈在居委会工作,这样的好事根本摊不到小五一的头上。
要想终止小三妹和小五一的恋爱,这比登天还要难,她和姐姐张巧云一样,也是个死心眼,只要她认准的路,她会一直走到底,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不过张妈妈并不气馁,相反她对此事充满了信心。小五一是喝她奶水长大的,他把自己当作亲妈妈。她决定从小五一入手,在小五一身上打开一个突破口。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好人一生平安,正当张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贵阳钢铁厂来到凤城招工。经过文革的八年折腾,经济萧条,百业凋零,小小的城关镇就有五百多名待业青年。凭着她的一个老面子,张妈妈硬是从劳动局给小五一争得了一个招工指标。望着面前的小五一,张妈妈十分惊奇,尽管他们是隔壁邻居,而且每天都在见面,可这么零距离的仔细观察,张妈妈还是头一回。突然她感觉到儿时的小五一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竟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国字脸,小平头,浓眉大眼阔嘴巴,红润的脸上缀着几颗酒刺,厚厚的嘴唇渗出了一排茸毛。男子汉,标准的男子汉,就象当年的死鬼丈夫张老二。多么英俊健壮的小伙子,难怪自己的姑娘看上了他。可惜小伙子投错了胎,生到了一个反革命分子的人家。
“到了贵阳可要好好工作,将来在贵阳找个媳妇成个家,再把你奶奶接去。到那个时候可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你一个大姨妈,你可是喝我的奶长大的。”
张妈妈和小五一的母亲不但是邻居,当年两人处得非常好,一向都是以大姐姐大妹子相称。因此在小五一的面前,她也常常以大姨妈自居。说着说着,张妈妈就呜咽起来,並掏出手帕擦干眼眶溢出的泪水。虽说她不同意小五一做张家的女婿,可几十年的老邻居一朝分手,张妈妈还真的舍不得。
楼主 邗江老刘  发布于 2014-08-31 10:09:59 +0800 CST  

楼主:邗江老刘

字数:187767

发表时间:2014-08-24 20: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7 01:22:24 +0800 CST

评论数:38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