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不一样的隋唐史

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下可把那些文武大臣们的心给伤透了,他们哭着喊着请求丞相杨坚一定要登基做皇上,上书劝进的奏折满天飞,堆积如山,内容都差不多:德高望重的丞相,您的功劳比山高,比海深,就是当年的诸葛孔明站在您的面前,比起功勋也会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的。很多人听说您拒绝了皇位,饭也吃不下去了,眼睛也差点哭瞎了,您千万不能再推辞了,再推辞的话叫我们还怎么活呢?
杨坚看着满屋子劝进的奏章,心里畅快地就像飞起来一样,没想到支持自己的人这么多,言辞又是那么地肯切和强烈,自己实在是被逼的,不当这个皇帝实在不行啊。于是下诏书同意了大家地强烈请求,并确定了登基的日期(杨坚没有忘记是谁第一个劝自己当皇上的,他一直很感谢李穆对自己的支持)。
公元581年农历2月14(肯定是个黄道吉日),太傅杞公宇文椿捧着册书,大宗伯赵捧着皇帝的玉玺,41岁的杨坚头戴白纱帽,身穿黄袍(皇帝穿黄袍由此开始),坐在了九五至尊的龙椅上,接受了百官群臣的拜见,登基称帝。隋文帝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
当听到杨坚当上皇帝的消息时,有两个人非常的愤怒,恨不得亲手杀了杨坚,这两个人不是血气方刚的男儿生,而是织布绣花的女儿生,她们有如此的正义感实在是令很多君子羞愧不如。她们一个是当今皇帝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一个是娶了前朝襄阳公主、上柱国窦毅的女儿。
杨皇后并没有参与伪造先帝的诏书,当她得知自己的父亲掌权后倒很放心,后来,慢慢地知道了父亲有异图,就很愤怒,往往当面指责自己的父亲的可耻行为,杨坚心想:是不是自己的女儿还认为自己是先帝的妻子,顾念着对夫君的贞义,如果将她改嫁,就不会有对先帝尽忠尽节的义务和思想包袱了,再说了,现在老子是皇上,自己的女儿守寡讲出去自己也没脸,自己的女儿貌似天仙,那么像自己的母亲独孤伽罗,改嫁出去,肯定还是一枝鲜花,夫君一定会对她很好的,再说了,有哪个男人敢对当朝的公主不好吗?他还想活吗?但是令隋文帝杨坚十分意外的是自己的女儿杨丽华竟然誓死也不改嫁,说:“生是先帝宇文氏的妻,死是宇文氏的鬼!”隋文帝杨坚只好作罢。
当窦毅的女儿得知隋文帝杨坚当上了皇帝,气愤得扑倒在殿阶下,锤胸叹息道:“恨自己不是男子,不能持剑杀了普六茹坚,不能报舅舅家宇文氏的仇!”
窦毅和自己的妻子襄阳公主连忙捂住女儿的嘴,担心地说:“不能说了,这话要是被别人听到是要灭我族的呀!”
要说这个窦氏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刚出生的时候,头发就没过了颈子,浓密异常,乌黑发亮,当窦氏三岁的时候,她的头发就与自己的身高持平了(在今天,窦氏代言脱发洗发水广告再适合不过了),照这样的速度,十岁的时候,头发估计比姚明的身高还要长(估计窦氏要经常剪头发了,不然行动十分不便了)。
由于母亲是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从小就生活在宫中,聪明伶俐漂亮的她,尤其得到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宠爱,就像自己的女儿一般地疼爱,窦氏也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皇帝舅舅,当武帝宇文邕驾崩的时候,哭得悲痛欲绝,三天没有吃饭。
窦毅也觉得自己的女儿不是普通人,对自己的妻子说:“没想到我的女儿有如此高的才智,又如此地美丽动人,怎么能将她随随便便地嫁给别人呢?我们应该为她找一个有贤能的夫君。”
襄阳长公主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有一天,窦毅将自己的好朋友都请到家中做客,酒过三巡,窦毅对他们说:“欢迎诸位亲朋好友来我窦某人家中做客,今天邀请各位来也没有别的事。大家都知道我的女儿已经不小了,我和夫人准备给她寻一位得意郎君,在座的各位哪家或您们认识的人哪家有合适的公子,希望不要谦虚,下月的初八,就是我和夫人为小女挑选夫君的日子,希望他们踊跃报名参加啊!”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7 08:25:32 +0800 CST  
有了奋斗目标
竟然有这种好事,窦毅这小子实在是太够意思了,白吃白喝就不说了,要是和窦毅成为亲家,就是和当朝皇帝也亲了许多,很多人兴奋地简直失控了,有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口水。
“好事啊,在下的两位犬子到时一定参加,还希望公主和窦将军多多关照啊!”有人立刻站起来,抱拳说。
“欢迎贵公子的参加!”
有人实在是忍不住了,说:“能不能透露下竞聘的方式,是不是抛绣球啊?”
“肯定不是抛绣球,那实在没有什么新意,至于到底采用什么方式考核贵公子们,到那天自然会揭晓。”
“是不是比武招亲啊?”
“不是,大家别猜了,估计大家是猜不到的,但是,窦某人肯定这次招亲的公平性,绝对不会有任何地偏袒,更不会拿小女的终生大事开玩笑!”窦毅说。
“那是,那是,到时在下的犬子也一定会参加的!”很多人都这么说。
“欢迎,欢迎!”窦毅一一答道。
大家实在是没有心思再喝这个酒了,于是,酒席很快就散了,大家匆匆回去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儿子们或自己要好的亲戚的儿子们,让他们赶紧准备准备,调整好状态,在那一天把自己最好的水平给发挥出来,抱得美人归,光宗耀祖在此一举。
这下,这些公子哥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激情了,他们白天练习武艺:骑马射箭,舞枪弄刀,有的激进一点的练习铁沙掌,寒冰掌,九阴真经等一些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毅力才能有所作为的高深武艺。他们都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晚上他们要读四书五经,瞌睡来了,就发扬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不到午夜12点绝对不会上床睡觉。
自己的儿子没有就寝,做母亲得自然也很难入眠,再说现在可是非常时期,要是儿子能娶到窦氏为妻,那可是祖坟上冒着滚滚青烟啊!
母亲忙着为儿子做人参枸杞汤,端着热气腾腾地汤,整个房间都充满着温馨的汤香味。母亲看着儿子还在摇头晃脑地读书,心疼地说:“儿子,看书累了吧,这是娘亲手为你做的人参枸杞汤,可补了,快趁热喝了吧!”
“谢谢娘,不过孩儿一点也不饿,晚餐吃得木耳鸡汤还没消化呢!”
“儿子,现在可是关键时期啊,一定要多吃点,别累坏了身体,全家人都在看你的表现呢,要是祖上有灵,老祖们一定会保佑你的。快点趁热喝了吧!”
“嗯,孩儿一定会努力的。”说着,一口气将人参枸杞汤全部喝了下去。
母亲动情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说:“我的好儿子,明天想吃什么?快跟娘说。”
“娘您做什么,孩儿就吃什么!”
“娘已经想好了,明天我去菜市场买四斤排骨,烧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还有我要买条大大的鱼头,做鱼头炖豆腐,好吃,寓意也好,鲤鱼跃龙门嘛,这两道菜老娘我亲自操刀,不要下人们做!”
“谢谢娘,这么晚了,娘去休息吧!”
“好的,那你也不要搞得太晚啊!”
直到午夜12点,上眼皮和下眼皮有强烈地闭合愿望,他才上床睡觉,凌晨三四点钟,当听到鸡叫声,他就起来开始练剑了。
这些公子哥们这段时间的状态很像现在的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古今都一样的道理:漫漫人生路,关键就几步!
很多人对农历初八的心情是百感交集,兴奋中掺杂着焦虑,渴望中掺杂着担忧……但是不管怎么样,随着一轮红日冲破地平线,将灿烂地光芒撒向大地,农历初八悠悠地来了。
情窦初开地窦氏昨天夜里辗转反侧地怎么也睡不着,她不知道未来的他长得什么样?是英俊潇洒还是不如己意。她不断地向老天爷祈祷,希望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上辈子的爱人。
天才麻麻亮,窦氏再也压抑不住激动地心情,提着个灯笼连蹦带跳地来到父母的房间门口,房间里射出不太刺眼倒很温馨的烛光。
她轻轻地敲了敲门,屋里传来一个男子洪亮地声音:“谁啊!”
“父亲,是我,窦儿!”
“你怎么不好好睡觉,这么早就起来啦!”说着,窦毅朝门口走去。“咯吱”一声,将房门打开了。
窦氏欢天喜地地来到父亲的身边,一双玲珑剔透地眼睛,调皮地看着自己的父亲,霎是惹人可爱。
此刻坐在了梳妆台前襄阳长公主笑着对自己地女儿说:“你这个小调皮,是不是想知道未来的他长得啥模样啊?睡不着啊?”
“母亲,别嘲笑人家了。”说着,窦氏嘟囔着小嘴来到了公主的身后,拿起了梳子,动作娴熟地替自己的母亲梳理化妆。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7 15:07:26 +0800 CST  
@土匪岩 140楼 2014-05-27 16:10:00
支持~
—————————————————
谢谢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7 19:19:34 +0800 CST  
@神姐V5 148楼 2014-05-28 20:33:00
笑一笑,十年少:

店主:亲,为什么给我差评呢?是我的宝贝质量不好吗?
买家:不是!
店主:那是我的服务态度不好吗?
买家:不是!
店主:亲,那为什么要跟我过不去呢?
买家:不是我非要跟你过不去,我的女朋友穿着你家的鞋子,跟别人跑了,我生气


—————————————————
谢谢神仙姐姐,
终于找到房子了,礼拜六搬家,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8 20:36:35 +0800 CST  
一位伟大的女性(2)
窦氏的品德那是毋庸置疑的,好得不能再好了,更令人佩服的是她有很高的智慧和谋略,经常为自己的夫君李渊出谋画策。
有一次,她就对自己的丈夫说:“李郎,我们家养了这么多上等的好马,有的竟然是世间罕见的骏马,我觉得这不是件好事,当今皇帝杨广又是个喜欢奢侈的人,如果要是让他知道我们家养了这么多好马,心里肯定会不高兴的,说不定还会怪罪您呢!”
李渊表情十分凝重地说:“夫人说得极是,但是我真得舍不得啊,那些马都是我从突厥那里花重金购买的,一步步地精心经营,好不容易才有今天这么好的局面,叫我将它们全都送给杨广,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杨广对自己的小表哥李渊的确不怎么样,有时经常还有意无意地找李渊的麻烦。李渊知道自己的表弟杨广是个狠角色,心狠手辣,说翻脸就翻脸,连自己老爹窦杀了,还有什么事是他杨广干不出来的?
李渊有点担忧杨广说不定哪天就对自己下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只好忍痛割爱,将自己好马,算不送给了杨广。杨广非常高兴,心想李渊这小子终于开窍了,就他小子从来不给老子面子,我早就想给他颜色看看了,这次表现还可以,那就算了吧。皇帝一高兴,赏赐当然少不了,于是,就给李渊封了和个大将军的头衔。
李渊感慨地说:“我早点听窦氏的话,估计我会混得好一点,不至于被皇上贬来贬去。”
窦氏饱读诗书,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还善于模仿李渊的笔迹,如果将他们俩写得字放在一起很难分辨这字到底是谁写的?
让所有人羡慕和敬佩不已的是,从她肚子里(准确地讲是子宫)出来了五个家喻户晓、影响时代的超级猛人,四男一女。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窦氏所生的五个子女,让我们再一次向这位伟大的女性投去尊敬的一瞥。
长子李建成,聪明,帅气,武艺高超,善于骑马射箭,只可惜他的弟弟李世民太厉害了,简直不是人,而是神,对自己将来顺利继承大唐江山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于是,他和弟弟李元吉结成了二人帮,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是个搞关系的高手,他让自己李元吉死心塌地跟定他了之外,还和当时高祖李渊的宠妃们(这时,窦氏已经去世了,窦氏四十三岁离去的,她走了,对后世的影响还在继续着)搞好了非常密切地关系,经常贿赂贿赂这些妃子们,甚至还请她们吃饭(至于发生那种关系可能性不大,有抹黑之嫌),无非就是希望她们在自己的父皇面前多说说自己的好话,顺利继承皇位。
次子李世民想必妇孺皆知,他简直就是个神,他的谋略令世人惊叹,就是诸葛孔明在世也要逊他三分,他的德行更是令海内外的人叹服,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高德行的人,这个人竟然就是大唐的天子,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争着抢着做大唐的子民,尊称他为“天可汗!”他统治下的大唐政治清明,经济蒸蒸日上,文化异常繁荣、百家争鸣,更为了不起的是他统治下的大唐帝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相互融合,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认同和归宿感(打个比方,十年前问突厥是哪国人?他会回答是突厥人,现在人们会回答是大唐人,他们的子孙更认为自己是大唐的子民)。虽然当时的硬性指标不是特别强大,但是软实力、大唐精神、人们对大唐的自豪感、中华民族自信感那绝对是独领风骚的。如果您失去了中华民族自信心了,请您回首一下大唐帝国,当年的中华民族是多么的伟大,多么强大,那是超级超级大国,您是不是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倍感自豪和荣幸呢!大唐的精神也许就是中国精神,不管我们的民族或国家遭受到多么大的灾难,我们中国人从来都不会屈服,胜利永远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远散发着属于中国人的耀眼光芒!
窦氏还有个儿子叫李玄霸,这个儿子虽然十六岁就离开人世了,但是这个家伙非常非常有名,是很多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他死后被很多小说家捧红了,并为他改了个名字,叫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好汉。要说李元霸的力气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在世,力气也没他大啊,他使用的金锤有320斤,一个重160斤,挥洒自如,估计他能举起320公斤的重物,是个天生地举重冠军。他打败天下无敌手,能接住他半锤的人都可以称得上好汉,估计一锤能将秦琼的银枪给震出百米开外,打折了。
窦氏的儿子李元吉,是个武林高手,尤其善于骑马射箭,百发百中,打猎成瘾,一天不打猎就浑身不舒服。
窦氏的女儿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嫁给了柴绍,创建了赫赫有名的“娘子军,”战斗力十分惊人。
有人说:“父亲决定孩子的起点,母亲决定孩子的终点。”从窦氏的五个子女,我们就可以看出她的确是位伟大的女性,如果在当代,应该请她为我们讲一讲,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当然她的遗传(得到她的优秀基因)也必不可少。
让我们记住窦氏,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8 21:17:49 +0800 CST  
@夏冬雪2011年 154楼 2014-05-31 14:25:00


各位朋友:近期因家中有事,不能时常看望大家,请谅解。感谢各位对冬雪的支持与鼓励!

端午节快乐!
—————————————————
谢谢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5 12:11:23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
杨坚终于如愿以偿地篡夺了皇位,但是只要宇文家族(宇文家族的人主要指和北周皇帝有直接血缘关系且姓宇文的男子,女子一般不会受到诛杀。姓宇文氏但和北周皇帝没什么血缘关系的人当然也不会诛杀,例如宇文述,他虽然性宇文氏,但是他和北周皇帝没什么关系)的人还在,他心里怎么也不会踏实的。
于是,隋文帝杨坚准备大开杀戒了,很多文帝的心腹大臣都没有什么意见,虞庆则、高颎、杨慧等重臣甚至劝文帝一定要将宇文家族的人诛杀掉,斩草除根嘛,这样大隋王朝才会千秋万代,不会有反隋复周的情况出现。
唯独内史令李德林强烈反对,再三对文帝杨坚说不能诛杀宇文家族的人。
文帝杨坚很是愤怒,心想你小子什么意思?是不是还恋着北周皇帝对你李德林的恩惠?老子把你当自己人,你却对我有二心,看来老子是看错你了,老子不能再重用你了。文帝脸色十分难看地对李德林说:“你只是个书生,这件事我主意已定,你就不要再搅和了!”
于是,文帝杨坚诛杀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孙子宇文乾晖、宇文绚,明帝宇文毓的儿子宇文贞等人(史书上记载诛杀的人大约有二十人,但是我认为绝对不止二十人,至少也有一百人左右,正史上记载的都是些大人物,小人物当然不会去花笔墨去记载了。当然即使诛杀了这么多人,肯定还有宇文家族的人没有被杀掉,这就为很多影视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创作空间)。
隋文帝杨坚本来是很看好李德林的,但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文帝对李德林开始有了戒备之心了,一个对宇文家族忠心耿耿的人文帝怎么敢重用呢?不怕大权在握的李德林在自己升天后来个反隋复周吗?
文帝杨坚是个看人很准的领导,他也知道李德林是个难得的人才,有很高的文学造诣,高颎也比不上他,论谋略也和高颎不分伯仲,但是文帝在自己心里对李德林设了一道底线,这样的人可以用,甚至重用,但是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心腹和亲密战友了。所以,也注定了李德林的命运,注定要比高颎混得差了。
李德林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得致命错误,他很郁闷怎么自己如此有才华,对文帝成功登上皇位也功不可没,为什么自己在官场上怎么就很有起色,处处在高颎之下,甚至在苏威和虞庆则之下,更可气的是苏威和自己每次争辩,明明自己是对的,文帝也同意苏威的意见。所以,此后的李德林心里有种怀才不遇的失落感(李德林其实混得也不差,文帝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还是认可的,他仅排在高颎、苏威和虞庆则之后,在文帝的心中大概第四名的位置,但是对于李德林来说,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变故,他原本在文帝心中是和高颎不相上下的,苏威和虞庆则和自己比实在是资格太嫩了,怎么就骑在自己的头上了呢?这让李德林怎么也接受不了。如果李德林对名利看得比较开的话,其实也没什么,自己还是手握大权之人,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但是李德林心理怎么也平衡不了)。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李德林天生性子比较直,到了心直口快的地步,遇到不顺眼的事或人往往好不客气地指出,这样就难免得罪很多的人。也许是由于心理不平衡的缘故,他和高颎、苏威的关系也闹得很僵。
(借着李德林的话题,提一下本人的观点,我认为隋文帝时期的四位重臣是高颎、苏威、虞庆则、李德林,他们为大隋帝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许隋文帝杨坚自己的皇位是窃取来的,所以他十分担心自己的大臣们手握大权之后,窃取自己的政权。杨坚对身边的大臣都不大信任,相对来说,文帝杨坚对他们四位算是最信任的了。当然他们中间杨坚最信任的是高颎和苏威,为了形象地说明杨坚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就用信任分数来给他们每个人打个分数,分数越高表明隋文帝杨坚对他最信任。信任分数:高颎82,苏威80,虞庆则52,李德林52。可以看出文帝杨坚对高颎还是比较信任的,但是高颎还是败在了一个女人的手下,这个女人就是文帝杨坚最爱的妻子独孤伽罗,要给她打分的话,应该是99分,高颎算是败得不丢人)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5 12:15:35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2)
李德林是个比较严谨的人,他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定前要仔细推敲,一旦颁布实行,如果对百姓不造成大的伤害,就不能随便更改。但是,苏威的大脑里没有这样的观念,他经常喜欢变动已经颁布实行的条款。
话说有一次,苏威上奏说:“五百家设置乡正一名,管理本乡百姓,审理诉讼纠纷。”
内史令李德林强烈反对,他的理由是:本来已经废掉乡一级的官吏审理案件的权力,是因为他们和案件当事人是乡里相亲,会有所偏袒,导致判案不够公平,现在又要让乡正一个人管理五百家,恐怕危害更大,况且有些荒无人烟的小县,百姓还不满五百家,难道要让两个县共同管理一个乡吗?
但是此时的文帝杨坚十分信任苏威,自然没有听从内史令李德林的意见。下诏书说:“民间五百家为一乡,设置乡正一人;一百家为里,设置里长一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虞庆则等人奉命出使潼关以东的地区巡视检查回来后,都上奏说:“乡正全权处理民间纠纷,往往会以权谋私,导致贪污腐败,对老百姓伤害很大。”
隋文帝杨坚用手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说:“朕乃是天下百姓的父母,不能看着老百姓再为此受到伤害而不管了,既然如此,那就废除先前的乡正制度吧。”
正直的李德林这时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对隋文帝杨坚说:“我本来就认为这件事不可行,只是刚设置不久,又要废除,如此政令不一,法律的威严何在?因此,我恳请陛下从今以后,百官群臣对于已确定的律令胆敢随意更改,即以军法从事。”
隋文帝杨坚本来就因为一件刚刚发生的事,生李德林的气,这时全发作出来了,勃然大怒,大声骂道:“你把朕当做什么人了?难道是将朕当成王莽吗?”
李德林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如捯蒜,请罪道:“臣知罪,臣罪该万死!”
要说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导致文帝杨坚对李德林不满甚至开始厌恶了呢?那么接下来我来为大家说说这件事吧!
这件事还要从开皇八年,即公元588年说起。当时,隋文帝出巡,内史令李德林因为生病没有随行,文帝下敕述召他前去,要和他商议讨伐南陈的计策(李德林谋略过人,经常向文帝杨坚献平陈之策,所以这次文帝想起了他,特地召他前去)。
当时,高颎正好有事要回京师长安,文帝就对高颎说:“如果德林身体不能远行,希望你到他家去一趟,一定要得到他的平陈之策!”(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文帝杨坚此时对李德林还是十分重视的,十分欣赏李德林的才华)
高颎不敢怠慢,带着文帝写给李德林的敕书,来到李德林的家,向他取得了平陈之策,交给了文帝杨坚。
文帝杨坚看了李德林的平陈之策,连连点头,非常高兴(我们无法得知,李德林到底有什么高见,但是从文帝的表现可以看出李德林的计策绝对是好计策,文帝杨坚很认同他的计策)。
等文帝杨坚回到长安,文帝骑马举鞭指向南方说:“待平定南陈时,用七宝来装饰您,使崤山以东的士大夫,没有人能像你(李德林)那样显贵。”
隋文帝杨坚没有忘记李德林的功劳,等到成功平叛南陈后,隋文帝杨坚准备授予李德林柱国,进爵为郡公,赏赐布帛等物三千段。但是有人对高颎说:“现在朝廷把胜利归功于李德林,在这次战役中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肯定会愤愤不平,况且在后世看来,你亲临前线不过是白跑了一趟,功劳还没有李德林大。”
高颎急忙进宫,将这番话告诉了隋文帝杨坚,文帝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李德林功劳的确不小啊,再说自己也答应过他,那么以后再补偿他吧。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5 20:02:50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3)
有一天,文帝想将叛逆之人王谦的宅第赐给李德林,赐赏的文书已经发出了,忽然文帝中途又改了,将王谦的宅第赐给了崔谦。
文帝对李德林说:“朕始终没有忘记你平陈的功劳啊,只是没找到适当的机会给你些赏赐。今天,朕主意已定,赏你个大住宅,任你挑选,如果你觉得不合你意,朕可以为你重新营造一处豪华的住宅。”
李德林喜出望外,谦虚地说:“谢陛下,但臣没有亲自披挂上阵,实在没什么功劳可言。”
“你就别客气了,你的平陈计策实在是高啊,朕主要是依靠你的计策才一举拿下南陈的,你功不可没,你就别谦虚了,说说你到底想要什么住宅吧!”文帝说。
“既然如此,那微臣只好从命了,微臣觉得逆人高阿那肱(北周末年追随王谦起兵反对隋文帝)的住宅空着着实很可惜。”
“既然你喜欢高阿那肱的住宅,那朕就将它赏赐给你吧!”文帝爽快地说。
李德林连忙跪在地上,谢恩道:“谢皇上隆恩!”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年后,有人上奏文帝说:“逆人高阿那肱的宅第是强夺民田,在县城内修建的,然后租出去,收取高额租金。”
李德林的死对头苏威趁机说:“李德林犯了欺君之罪,因为他假称自己住在这里,其实他是将这些房子租出去,收取了巨额租金。”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一旁的司农卿李元通已经嗅出了其中的味道,他隐隐地知道,李德林这次肯定是要灾了,苏威肯定还是文帝身边的大红人,一定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大红人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胆忠心。
聪明的李圆通帮助苏威说:“该店每年收取的租金,跟食邑一千户出不多,请求陛下计算时间追回脏款。”
经过这次事情后(第二次),文帝杨坚更加地不信任李德林了,觉得李德林的人品有瑕疵。再加上李德林当面质疑文帝(第三次),文帝从心里面开始厌恶李德林了,加上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那次不同意文帝诛杀宇文家族的人(第一次得罪文帝),总得算起来,李德林已经三次得罪了文帝杨坚,也许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其中,第一次得罪文帝是他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这在文帝心里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坏印象,如果不是第一次犯下的致命错误,李德林也许会和高炯一样得到文帝的重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多人知道李德林失宠于文帝了,那么就抓住机会吧,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吧。
给事黄门侍郎陈茂等人,秘密地上书给文帝,说:“李德林的父亲是死在校书郎任上的,李德林却说自己的父亲做过咨议参军,这是欺君之罪(本人觉得这没什么,顶多说明李德林有点虚荣,但是虚荣之心人皆有之)。”
隋文帝杨坚看到这份密奏后(第四次得罪了文帝),异常地愤怒,召来了李德林,在他的面前数落道:“你担任着内史令的职务,掌管朕的机密政事,朕一直看重你的才能,可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朕,朕其实早就对你愤恨在心了,只是顾恋旧时的友谊,没有发作出来,你太令朕失望了,你可知罪?现在朕就将你派遣到一个州去!”
李德林跪在地上不停地哆嗦,眼泪不住地顺着苍老的脸颊往下流,恳求道:“臣知罪,臣知罪,微臣不敢再奢望担任内史令了,但请允许我以散职参预朝会!”
“哼,你现在才知道错了,不觉得太晚了吗?朕主意已定,你下去吧!”文帝杨坚态度坚决地说。
李德林磕头如捯蒜,泣不成声地说:“臣有罪,臣有罪!希望陛下您多保重,微臣不能在您的身旁服侍陛下您了!”
一个小雨淅淅的清晨,一位表情忧郁、形如槁枯的老人,迎着凛冽的寒风,面向北方跪在了地上。仆人连忙来到他的身旁,为他撑起了雨伞。
他悲痛欲绝地向仆人吼道:“给我滚,给我滚,我不要你为我撑伞,我头顶的伞已经没有了,皇上已经不要我了!”
一位伤心绝望的老人就这样面向北方跪在地上,时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膝盖都跪破了。一位老人在仆人的搀扶下,恋恋不舍地坐上马车。随着马的一声长鸣,马车缓缓地向远方驶去,慢慢地消失在眼帘,老人的生命也如这渐行渐远地马车,他的生命也即将黯淡地落下了帷幕(没过多久,老人李德林在悲伤绝望中死在了怀州刺史的任上。一位才华横溢,谋略过人,对大隋王朝有着卓越贡献,刚正不阿的奇才就此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6 09:55:00 +0800 CST  
@xu希惜 160楼 2014-06-06 15:22:00
来看望朋友 加油

—————————————————
谢谢!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6 17:06:50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4)
是时候该苏威粉墨登场了。苏威,字无畏(个人感觉他的这个字和他的性格正好相反,我认为苏威的胆子是比较小的,为人处事都讲究“中庸之道”,适可而止,这也许是为他赢得“政坛不倒翁”之美名的关键所在),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人。父亲叫苏绰,担任魏度支尚书。小时候的苏威就十分聪明伶俐,爱好读书,五岁的时候苏威的父亲就去世了,失去父爱的小苏威十分懂事听话。
苏威人长得十分地帅气,又才华出众,深得大冢宰宇文护的喜爱,硬强迫着苏威将女儿嫁给了他(苏威之所以不愿意宇文护的女儿为妻,我认为苏威胆子小,十分害怕宇文护)。
有意思的是,当自己的岳父宇文护执掌大权的时候,苏威这个胆小鬼怕宇文护会连累自己,跑到了深山老林里,当起了隐士,在空旷无人的森林里大声地朗诵着诗书,用锄头在山坡上种了些菜,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世无争的生活。
你还别说,苏威这么一隐居,一下子就火了,人人都称赞苏威品德实在是高,才华更是独领风骚,谋略恐怕比诸葛孔明还要厉害。
这么德才兼备的人,如果不重用,实在是天理不容,国家和百姓的重大损失啊!
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了大冢宰宇文护后,听说苏威有贤能,就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为稍伯下大夫,可是苏威当隐士当上了瘾了,称病不接受任命。北周宣帝也很看好他,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隋文帝担任宰相时,高颎就向宰相杨坚推荐了苏威,宰相杨坚对苏威这个名声显赫的隐士十分感兴趣,于是就接见了苏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杨坚非常器重他,当苏威得知杨坚将要受禅代替北周时,他就逃归了故里。
高颎请求追回苏威(苏威是高颎向文帝杨坚推荐的,也许出于这层关系,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当李德林和苏威争辩时,高颎总是帮着苏威,所以每次的结果都是李德林吃亏,李德林很是郁闷),隋文帝杨坚对高颎说:“他这样做是不想参预我的事,那就暂且不要管他了!”
你还别说,苏威热衷当隐士,为他在隋文帝杨坚心里大大地加了品德分,隋文帝自己的品德也就那样,但是他对身边的大臣品德要求非常之高。我猜想如果苏威没有当回隐士,估计隋文帝杨坚不会那么信任他,他给文帝留下的第一印象不会那么好,苏威也许下场会比李德林还要惨。
当文帝杨坚成功当上了皇帝后,他没有忘记那个品德高尚的苏威,文帝杨坚追封苏威的父亲苏绰为邳公,让苏威承袭爵位。不久,文帝又任命他为太子少保兼纳言、度支尚书。
苏威这次没有拒绝隋文帝的任命,再去当他的隐士了,而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仕途将从这里扬帆,他的人生将从此与众不同、飞黄腾达。
刚刚身兼多职的苏威,工作非常的认真,异常地勤奋,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该没有休息日。隋文帝杨坚看在眼里,喜再心里,心想: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苏威真是难得的人才啊(有的领导就是喜欢员工忙个不停,哪怕你做事比较慢,只要你做个不停就行,如果哪个员工做事效率比较高,一天八个小时四个小时就干完了,剩下的四个小时在闲着干其他事情,他就会很生气,我请你来是干活的,不是要你来玩的,典型的眼里待不住闲人,还会在心里面琢磨是不是自己给他的任务少了啊?下次多给他点任务,看他还怎么有时间玩?我认为隋文帝杨坚就属于眼里待不住闲人的领导,他本人也是个大事小事都要亲自管得人,自从他当上皇帝后,明显地忙了起来,从早晨一直忙到深夜,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非常地勤劳。身边的大臣就给他提建议,说:“陛下,您这样实在太辛苦了,要注意龙体啊。我看您还是将一些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办吧,自己管理着大事就行了,如果您一些小事也要过问的话,下面的大臣怕犯错误,遇到一点小事也会向陛下您请示的,这样恶性循环,您的事情就越来越多,希望陛下您以后就不要过问小事,学尧舜他们,拱手而治。”隋文帝杨坚觉得说得很多道理,但是他的性格就是那样,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6 17:10:40 +0800 CST  
@夏冬雪2011年 166楼 2014-06-06 18:28:00




周末愉快!
—————————————————
谢谢,我明天还要上班啊!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6 19:25:22 +0800 CST  
@神姐V5 167楼 2014-06-06 19:05:00
笑一笑,十年少:

一武林高手前往少林寺pk,指着少林寺四大护法高喊:报上名来!四大护法一一高喊!贫僧圆通!贫僧申通!贫僧汇通!贫僧中通!高手怒道:md难道你们方丈法号顺风,少林寺改做快递了不成?突然后面闪出方丈,双手合十道!施主息怒,贫僧法号全球通…高手扑腾一下跪倒,对方丈说到,爹呀,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儿子,小灵通呀!

—————————————————
神仙姐姐好,谢谢光临,给我们带来欢乐!!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6 19:26:43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5)
新官上任三把火,苏威放的第一把火就是上奏文帝,请求减免赋税徭役,隋文帝很爽快地答应了。
隋文帝杨坚是个狠角色,到晚年这一性格暴露无遗,爱发脾气,喜欢杀人(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将这一基因发扬光大,更是杀人不眨眼)。
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历史上对隋文帝杨坚的评价那么高?将隋炀帝杨广评价为暴君呢?史书上说隋文帝杨坚晚年喜怒无常,多疑,难道他是老糊涂了?年轻时就脾气很好?
我认为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他们都是心狠手辣的狠角色(隋文帝杨坚杀了很多佐命大臣,谋反和对自己不忠的人往往毫不留情,隋炀帝杨广那就不用都说了,杀人完全凭心情,叫你死马上给你捏造个罪名,你就去阎王爷报道去吧),但是他们有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隋文帝杨坚是爱老百姓的,按照他的话说:“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同样爱之,”(不管他说的话是不是出于真心,但最起码文帝杨坚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总的来说文帝对老百姓还是非常好的,再加上自己比较节俭朴素,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隋炀帝杨广简直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好像他杨广天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富不可言,而普通老百姓天生下来就应该像牛马一样被他驱使,奴役着。
我认为隋文帝天生就是个多疑,脾气暴躁的人,只是年轻时,带着面具(都知道隋文帝杨坚有表演天赋,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表演,不希望别人看到的往往尽量掩饰起来),再加上他能够很好地克制住自己,所以年轻时脾气表现得好一点,但是当自己皇位越来越稳,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难免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不那么克制和伪装自己了,自己性格的本来面就暴露得更加明显。
话说,有一次隋文帝发火了,要将一个人给杀了。苏威来到大殿上请求文帝杨坚往开一面,不要杀那个人。
正在气头上的隋文帝杨坚哪听得进去苏威的谏言,要亲手杀了那个人。这个时候,苏威挡在了文帝的前面不离开,文帝没办法走出去。怒不可扼的文帝拂衣返回了宫中,将摆在面前的花瓶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过了几天,文帝的气消得差不多了,将苏威召来,满脸歉意的笑容,对他说:“你能够敢于直谏,做得非常好,这样我就不用担忧了。”并赏赐给他好马两匹,钱十余万(隋文帝赏赐苏威,是希望大臣们向敢于直谏的人学习,及时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做到尽可能的少犯错误,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所以说隋文帝杨坚是一代伟人,是个了不起的皇帝,一个以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己任的一个有所作为的好皇帝,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容易犯错,所以他希望大臣们能够敢于直谏,来减少自己的犯错率,算是比较了解自己的性格弱点,并且努力将这种缺陷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久,隋文帝又给苏威升官了,任命苏威兼任大理寺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来的官职仍旧。
有一天,治书侍御史(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古代的任何一个官职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现在官职,但仅仅只是类似,帮助我们理解,和现在的官职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不可以划等号)梁毗(个人感觉这个人不大聪明,估计不找个人弹劾弹劾,怕隋文帝杨坚怪罪自己失职,御史嘛就应该看到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敢于弹劾,但是你弹劾谁不好,非要弹劾正在坐火箭直步青云的大红人苏威,不是自己往墙上撞吗?我给他建议可以弹劾弹劾刘昉,郑译等人,文帝就怕找不出他们的失误和错误呢?弹劾他们,隋文帝一高兴肯定还会有很大的赏赐的。估计梁毗这小子得罪了苏威,有他好果子吃了)向隋文帝杨坚弹劾苏威道:“苏威一身兼领五项职务,做事很繁琐,以臣愚见,苏威实在是个贪得无厌之人,毫无举贤自代之心。”
隋文帝听了梁毗的话,脸色很阴沉,没好气地对他说:“苏威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志向远大,这不是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才吗?你为什么提出要这样的股肱大臣让贤呢?你是不是想代替他呢?你到底有何居心?”
梁毗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请罪道:“臣愚钝,臣有罪!”碰了一鼻子灰的梁毗,哆嗦着退了下去。
隋文帝有一次在大殿上,当着百官的面说:“苏威如果没有遇到我,就无法施展他的抱负;我如果没有苏威,又如何能够推行安邦定国之道呢?清河公杨素虽然有才辩,至于辅助我管理国家就选比不上苏威(隋文帝杨坚始终不太喜欢杨素,觉得杨素的品德不够高尚,虽然后期表面上重用杨素,任命他为右仆射,那只是为了顺利废除太子杨勇而暂时结成的联盟,很快就夺取了杨素的实权,始终防着杨素,没把他当自己人)。如果苏威遭逢乱世,肯定去做他的隐士了,如此品德高尚的人,我看是上天赐给我们大隋的。”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6 21:42:30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6)
有一次,苏威对隋文帝说:“我的父亲经常告诫我只要熟读《孝经》一书,就足以安身立命,治理好国家,哪里还用得着读很多书呢?”
隋文帝连连点头,说:“是啊,是啊!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看来隋文帝杨坚和苏威真是志同道合啊,隋文帝杨坚的文学造诣一般,他很讨厌官员的奏章词藻华丽,无病呻吟,他要求官员的奏章要说到点子上,关键是要实用,官员的职责是管理国家而不是文学创作,隋文帝认为华而不实的奏章是一个国家亡国之前兆,严令禁止官员的奏章华而不实。不得不说隋文帝杨坚的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纠正了当时官场上的不正之风,说大话空话,不着边际的话可以很好地打擦边球,推卸责任,谁不会呢?再看看隋炀帝杨广和南陈后主陈叔宝他们俩的文采那是相当好的,没事时喜欢写写诗词,自娱自乐一番,时间一长,他们二人渐渐地养成了一个坏毛病: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扫兴的话,这就导致官场上的腐败和民不聊生,这也是导致他们亡国的根本原因)
苏威这个人喜欢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前面提到过,苏威和李德林争论五百家设置乡长一名,实践证明他的提议并不好,但是,他还是制定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规章条例,对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好处,很多人(当然包括最重要的人隋文帝杨坚)都认为苏威很能干。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正式任命苏威为尚书右仆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其实在这之前,苏威已经是文帝杨坚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当没当这个右仆射,其实权力和右仆射的权力差不多,换句话说只要皇帝信任、器重你,不是右仆射更像右仆射。相反的,如果皇帝不信任你了,即使同时给你是个官职,想架空你很简单,你也一点实权也没有。从史书我们可以看到,苏威后来经历过很多次的免官,重新起用,他始终是隋文帝杨坚最信任的大臣,手握重权。可以说,苏威是辅佐隋文帝杨坚时间最长的大臣,这在隋文帝时期是很罕见和难得的,苏威他做到了,真得很了不起。比尚书左仆射高颎辅佐隋文帝杨坚的时间还要长,但是个人觉得他所发出的光和热,对国家的贡献没有高颎大。当然,隋文帝杨坚604年升天之后,苏威的政治生涯也宣布结束了,虽然炀帝也很尊敬他,但是只是些名誉头衔,实权没有多少了,对国家所能发挥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了。到宇文化及执政时期,苏威只是个传说、摆设而已)。
没过多久,苏威的母亲病了,苏威辞职回家,悉心地照顾自己的母亲,也许是太悲伤了,苏威一下子瘦得就剩皮包骨头,隋文帝杨坚心疼地对他说:“你的品德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是天下孝道的楷模。但是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国家爱惜身体啊!朕对于你来说,既是国君也是父亲,希望你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能再这样忧伤下去了!”(古时候,人们很讲究孝道和礼节,苏威这次在隋文帝杨坚心里又赚取品德分了)
很快地,文帝下诏书要苏威来朝廷上班,国家可不能没有苏威啊!苏威拒绝了文帝的任命,他的理由是自己的母亲病还没好呢?自己悲痛欲绝,怎么能候去任职呢?(我猜想苏威这时候心里应该是想去上班的,但是他故意拒绝一下,这样好表示自己是多么地孝顺,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又在文帝的心里面加了品德分)
隋文帝杨坚又下诏书不允许苏威拒绝,苏威也就只好去朝廷上班了。
第二年,也就是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驾幸并州(山西太原),命令尚书左仆射高颎和尚书右仆射苏威留在长安管理国家大事。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7 13:19:40 +0800 CST  
@夏冬雪2011年 177楼 2014-06-07 14:54:00


又到一年高考时,不知当年的高考在记忆中还残留多少?

人生没经历过高考就像没经历过恋爱一样,真乃一大缺憾!
—————————————————
我经历过高考啊!那又有什么不同呢?我觉得高考的确是件大事,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夸大了高考。高考的确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那部分人实在是太少了,高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次考试后再去读书,对你的人生没有影响。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7 20:40:09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7)
苏威的儿子苏夔(音葵),很好的继承了父亲苏威的优秀基因,非常聪明,出口成章,享有盛名。
一次,苏夔和国子博士何妥在一起讨论修订音乐(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重视音乐,认为一个长治久安的大国一定要有一个正统的音乐,音乐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这个国家的音乐出了问题,是一个国家亡国的前兆,所以有“亡国之音”这种说法。隋文帝杨坚是个有远大抱负的皇帝,他希望自己的王朝是个伟大而长久的王朝,所以,他希望制定出一套正统而规范的音乐。当然,古时候的所讲的音乐和我们现在所讲的音乐有着天壤之别。我认为之所以,古时候的统治阶级十分重视音乐,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者说主要是受孔子学说的影响。我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仁”,那么究竟何为“仁”?在我看来“仁”和“好”是相对应的,凡是做好事,就叫做“仁”,做坏事就叫做“不仁”,说白了,孔夫子就是要大家做善事,做好事,即给别人“仁”,一件坏事都不能做,因为那样就“不仁”了。但是怎么很好地做到“仁”呢?怎么才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孔夫子想到了要靠“礼和乐”来教化和约束人们,“礼”就是礼节,做人做事都要有礼节,要有“礼”,乐就是古时候所称的音乐,我认为“乐”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怎么能知道人们有没有很好地遵守礼节了呢?只要看看“乐”就行了,如果这个国家的“乐”即音乐出现了问题,说明这个国家的“礼”也出现了问题,“礼”出现了问题说明这个国家的秩序或风气就出现了问题,人们怎么可能做到“仁”呢?那么这个国家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两个人各有一套学说,说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隋文帝下诏说:“你们两人别争了,我看还是听听百官群臣是什么意见?看他们认为谁是对的?”
百官大臣由于苏威的缘故,十之八九都力挺苏夔,认同苏夔的主张和见解。
何妥气愤地说:“我当了国子博士都四十年了,难道还不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吗?”(我觉得何妥对音乐也不一定很懂,只是自己太傲气,一时觉得太丢脸了,丢不起那个人)
于是,何妥给文帝上书说:“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吏部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结党营私,尚书省中称呼王弘为世子,称呼李同和为叔,这说明他们二人就如同苏威的干儿子和兄弟。苏威还以权谋私,为自己的堂弟苏彻、苏肃谋求官职。”
隋文帝看到这份奏章后,十分生气,好你个苏威,竟敢拉帮结派,这还了得?(文帝杨坚最痛恨大臣们拉帮结派了,这样会危急到自己的皇位,即使对自己的皇位危害不大,难保自己升天之后,不会出现个篡权谋反。自己不正是通过结党营私而夺得北周天下的吗?对于拉帮结派绝对不能容忍。这反映人的本性,自己可以这么做,但是别人这么做就是不行。其实,苏威和几个下属搞好关系,也没什么大问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试想一个领导干了几年,手下肯定会有那么几个亲信,如果没有几个亲信,工作还怎么有效而顺利的开展?打个比方吧,现在单位里来个一个新领导,这个领导首先要干嘛?如果这个领导会来事的话,我想他首先要找几个自己的支持者,最好后来能成为自己的心腹,这样即使自己有事不能亲临现场,有几个支持者帮你管理一下,单位的一切事物还会井井有条的。)
相反地,如果这个新领导来了之后,没有一个拥护他的人,如果这时还有几个调皮捣蛋的人,那么,他的工作还怎么顺利进行呢,够他烦的了。如果这时,和他同一级别的领导再和他关系不好的话,我想他在这个单位很难混下去了,心理素质不好的,恐怕很快就辞职不干了。
其实,隋文帝杨坚为了很好地管理好这么庞大的国家,自己也在拉帮结派,其中他的得力助手就是高颎和苏威。
一句话,一个手有实权地领导时间干长了之后,手下肯定培养了一些亲信,如何才能让这个领导不危及自己的权威呢?就是将这个领导调到另一个位置上,或者就是将他的几个亲信调到别的位置上,或者调个和他关系很差级别一样的领导。
隋文帝杨坚绝不允许苏威的权力过大的,更不能容忍他拉帮结派。于是,他派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负责调查此事,调查的结果基本属实。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苏威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权力也太大了,再不你有所抑制的话,恐怕你还会图谋不轨呢(幸好何妥没有说他谋反,如果告他谋反的话,估计苏威以后再也爬不起来了。有人会有疑问了,苏威本来就没谋反,何妥说他谋反,如果查不出证据的话,还会还苏威一个清白的。我觉得没那么容易还苏威的清白,隋文帝杨坚可是个多疑的人,谋反这种事,是任何帝王都十分痛恨和防范的事,什么叫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即使文帝没有查出确凿的证据证明苏威谋反,但文帝有了很强的戒备之心,还敢用他吗?再说了,古时候很多因谋反被杀的人,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谋反,稀里糊涂地被杀了,其中就有接下来要介绍的虞庆则)。于是,苏威被除去官职爵位,卷铺盖回家了。可怜的卢恺也被免官了,受牵连而获罪的权贵多达一百多人。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7 20:46:10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8)
我们的苏威在隋文帝心中的印象还是十分好的,没过多久,隋文帝说:“苏威是个有德行的人,这次恐怕是被别人带坏的,应该会知错能改的。”于是,下令苏威可以参预朝会宴请。苏威慢慢地又和往常一样来到了权力的中心,成为隋文帝的左膀右臂,直到隋文帝升天为止。
下面来介绍隋文帝四大重臣之虞庆则,他原本姓鱼,当然祖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虞庆则身材魁梧,身长八尺,我估计他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以上,风流倜傥,浑身是胆,勇略过人,箭无虚发,喜欢身披铠甲,武艺绝伦,被当地人称为侠客,很多流氓小混混都十分尊敬和害怕他,虞庆则还是个外语人才,精通鲜卑语,可谓是文武全才了,当然他的武要胜过文,可谓天生是个做大将军的好材料。在隋朝之前,已经立了很多战功,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了。
隋文帝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人才,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就任命虞庆则为大将军、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类似于今天的首都市长,这个职位好像苏威也担任过。所以说古代的人事变动很频繁,看一个人有没有实权,有没有受到重用,关键要看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当然,官职能从直观上帮助我们了解他是否被皇帝所器重和信任),册封为彭城郡公。
第二年冬天,也就是公元582年冬,雄据北方的突厥来到隋朝的边界烧杀抢掠。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隋文帝命令虞庆则为元帅去讨伐突厥(估计,没给多少士兵给虞庆则)。
但是,北方的冬天实在太寒冷了,很多士兵实在无法适应,被冻掉手指的士兵就达到一千多人。
隋文帝还派了著名将领达奚长儒率领骑兵二千人从别道讨伐突厥,很不幸的是,在半路就被突厥的十万大兵给团团围住了,十万对两千这仗怎么打?胜负毫无悬念,如果你是达奚长儒,你会怎么办?我想很多人选择地都是投降,突厥还是优待俘虏的,再说了,突厥也知道达奚长儒的威名,达奚长儒能够投降,突厥是十分欢迎的,不投降的结果就是死亡,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虽然达奚长儒率领的是骑兵,机动性很强,战斗力在名将达奚长儒的魔鬼式训练下也十分了得,但是,对方是十万人,还是战斗力和机动性堪称无与伦比的突厥,人家的马骑一次性就可以将这两千人给踩死,不得不承认,这才是开皇二年,隋朝刚刚开始,这个时候的隋朝军队还不是很强大,以前和突厥的交锋中一直站下风,所以,突厥根本不把隋朝军队看在眼里,手下败将,来只是送死(到隋朝中后期,这一劣势才得到根本性的大逆转,突厥听到大隋帝国的军队往往闻风丧胆,被隋朝军队给打怕了,打服了)。
但是,什么是神话?什么叫做奇迹?一代名将达奚长儒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是人创造的?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和精神,只要你连死都不怕,那一切都有可能,达奚长儒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精神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圣不可侵犯,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无往不摧。
胆小的骑兵估计被吓得尿裤子了,但是,硬汉达奚长儒身镇定自若,慷慨激昂地对身边的士兵说:“突厥屡犯我边疆,杀我同胞,抢我财物,士可杀,不可辱,今日就是我们报仇雪恨的时候,我们要让突厥知道我们大隋不是好欺负的,我们誓死保卫边疆,保卫人民!”
这一番发自肺腑之言,无疑点燃了所有士兵心中的仇恨,他们一下子变得如同魔鬼一般,眼中燃起了熊熊的仇恨的火焰,他们举起了钢铁般地右拳,疯狂地吼道:“誓死保卫边疆,保卫人民。”声音震耳欲聋,久久回荡在充满杀气的头顶。
十万对两千,突厥士兵忍不住笑了,就让我们的铁骑踏平那些自不量力的家伙吧。他们的确有
理由骄傲,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面对的这两千人个个像铁打的一样,被他们潮水般的冲锋冲散了后又很快地聚到了一块,而且个个誓死杀敌,兵器弄丢了,砍坏了,就用拳头,每个人的拳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刀锋般的骨头,手断了,就用腿揣,连腿都没了就用牙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战斗,战斗异常地激烈和悲壮,到处可见自己人或敌人的尸体或血肉模糊的器官。
突厥士兵们都惊呆了,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两千隋朝士兵他们简直不是人,他们比魔鬼还要可怕和难打,已经断断续续地战斗了三日了,但是,他们一点也没有屈服,反而越战越勇,我们已经损失了一万多人,还要和这群魔鬼干下去吗?
突厥士兵已经从心里面害怕这群铁打的魔鬼了,于是,他们选择了结束战斗,疲惫而无奈地撤军了。
达奚长儒和他们的士兵们身上的伤口随处可见(其中,达奚长儒身上有五处致命的大伤口),但是,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就绝不屈服,绝不停止战斗。战斗终于结束了,两千人最后只剩下缺胳膊少腿的两百人,其他人都英勇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是真正地钢铁战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脊梁,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每一代中华儿女,每一个中国人,向达奚长儒和那些无名英雄们致敬,愿他们的精神永存!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8 22:52:20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的(9)
相比于达奚长儒和他的士兵们,虞庆则是那么的自私自利,简直无地自容。
其实,在战斗打响前,我们的达奚长儒派人向这次讨伐突厥的大元帅虞庆则将军求援,恳请他派兵支援,两面夹击突厥。但是,元帅虞庆则一看对方是十万骁悍无敌的突厥士兵。再看看自己的士兵,一个个无精打采,就像得了瘟役一样,达奚长儒也只有两千人,这仗还怎么打?必败无疑。既然如此,那只有牺牲达奚长儒,保全自己了,所以,元帅虞庆则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达奚长儒地苦苦哀求,铁了心了绝不伸出援助之手(如果,虞庆则知道达奚长儒和他的士兵们是多么地勇敢,多么地坚强,创造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神话,也许他会出兵,他一旦出兵,战场的形势也许会发生变化,也许能打个漂亮的胜仗。战场的形势的确瞬息万变,所以对一个将领来说是个莫大的考验。一个优秀卓越的将领对战场或整个战争的结局影响是多么的大,他们往往能够反败为胜,“千军易得,一帅难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即使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战争的武器是多么的高端和难以想像。我认为,如果发生战争,影响战争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武器先进程度、国家的经济实力,人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觑。一个优秀将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还有就是民心,对战争的影响同样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一代军魂达奚长儒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人办不到的)。
也许,隋文帝也认为即使虞庆则出兵救援,最后战场的结局还是会失败,所以,对于虞庆则没有出兵救援达奚长儒,文帝不仅没有怪罪虞庆则,反而升了虞庆则的官,进升虞庆则为尚书右仆射(不知道达奚长儒得知这个消息,心理会是什么滋味?看来,隋文帝还是挺器重虞庆则的,不想失去这个虞庆则这个人才,不然的话,按兵不救自己的盟军可是大罪,轻的免除官职,削爵为民,重一点的斩首示众也不为过。说句心里话,我很期待虞庆则能够出手相救达奚长儒,强强联手,个人觉得虞庆则的武艺天下无双,要比达奚长儒厉害,那将是个多么热血澎湃的战争画面,可惜,虞庆则做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空有一身好武功,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没多久,隋文帝派遣虞庆则和长孙晟(音“胜”)一起出使突厥,当然给当时的突厥可汗摄图带了丰厚的礼物和一份诏书,目的很显然是希望和突厥搞好关系,最好不要再经常抢掠和入侵隋朝了。对突厥可汗表明隋朝的诚意,同时打开窗户说亮话:“你们也不要总是和我们大隋打仗了,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双方都有死伤和损失,你们主要不就是缺生活物资和钱吗?我们会每年赏赐你们一些的。”
可以说,这次的出使突厥,隋文帝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不强硬也不卑躬屈膝地讨好你。
国家重臣、隋文帝相当信任和器重的虞庆则作为这次的出使大臣,一来表明隋文帝对突厥的关系十分重视,二来给足了突厥的面子,表明隋朝的诚意。
突厥摄图即沙钵可汗,是个很有作为的一个可汗,他陈列着军队,摆放一些稀奇的珍宝(估计有意向虞庆则和长孙晟炫耀炫耀,暗示我们突厥是非常强盛的,不是好惹的,回去告诉你们皇帝,如果发生战争,我们突厥也不会害怕的),坐在座位上接见虞庆则。
虞庆则对沙钵略说:“我是隋文帝派来的使臣,见到我就像见到我们大隋的皇帝一般,所以你应该行跪拜礼才对。”
沙钵略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身材魁梧,风流倜傥的使臣虞庆则,打心里很欣赏虞庆则。但是,他是突厥地可汗,也是一国之君,和大隋皇帝的地位是平等地,只是自己的年纪比他小,自己从名义上称呼对方为岳父(他的妻子千金公主是北周宇文家族的人,和突厥和亲,嫁到了突厥,现在成为了他的妻子,现在北周已经灭亡,为了讨好隋文帝,千金公主改姓杨,名义上是隋文帝的女儿了),要叫自己跪拜对方,实在是接受不了,也太丢自己国人的脸,所以,他说:“我身体不舒服,实在无法跪拜。”
虞庆则哈哈一笑,说:“你骗得了别人,但是绝骗不了我虞庆则的,你根本就没病,生病的人说话会这么有力气吗?”
沙钵略自知装病实在小儿科了,于是,他坦白说:“我摄图自从出生以来,只跪拜自己的父亲和长辈,还没有跪拜过其他人。”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09 17:57:52 +0800 CST  
隋文帝四大重臣(10)
虞庆则实在想不出其他的法子让这位雄才大略的沙钵略可汗向大隋皇帝行跪拜礼了,正在自己烦恼地时候,一位身材苗条的美女翩翩然地向自己走来,啊,不是别人,原来是自己的老熟人千金公主可贺敦,虞庆则连忙行礼,说:“臣虞庆则参见公主,愿公主平安吉祥!”
千金公主用雪白地手帕半掩着香唇,笑着说:“虞将军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啊,听说您现在可是文帝身边的大红人,还跟我这个前朝的公主客气啥,快免礼吧!”
“谢公主!”虞庆则说。
“不过,虞大将军,念着往日的情谊,我可提醒您一句,沙钵略可汗可不是好惹的,他的身上有豺狼本性,过分与他争执,激怒了他,可要咬人的(千金公主一直都对隋文帝取代自己的家族当皇帝怀恨在心,恨不得亲手杀了隋文帝,但是,现在隋朝的确比较强大,所以她和自己的丈夫沙钵略可汗只好韬光养晦,虚情假意地对隋文帝说:“自己愿意当他的女儿。”其实,隋文帝对她和沙钵略可汗都怀有很强的戒备之心,他知道自己可是宇文家族的仇人,千金公主真的一点不记恨自己,怎么可能呢?但是,对方自己说愿意做自己的女儿,为了政治的需要,隋文帝便来了个顺水推舟,反正自己也不吃亏,便赐千金公主为杨姓,以后从名义上说千金公主就是隋文帝的女儿了。所以,千金公主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的丈夫沙钵略可汗,希望虞庆则知难而退,虞庆则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千金公主的用意)。”
“谢公主提醒!”
这的确难倒了武艺绝伦的虞大将军了,但是对于长孙晟来说,这都不算个事,这位大隋第一天才演说家那口才可是与生俱来,能把白天说成黑夜,能把死人给说活了,要是和他辩论,纵使有理也能把你说得没理。
长孙晟作为这次出使突厥的副使,相对于虞大将军,地位实在不高。但是,我认为这位天才演说家所起的作用相当了得,甚至比虞庆则要高。长孙晟不光口才天下少有,而且足智多谋(他的儿子长孙无忌很好地继承了他的这两个优秀基因,成为大唐举足轻重的名相),纵观他的光辉一生和突厥的发展史,长孙晟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离间了突厥的各个首领,大大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有效地削弱了突厥的整体实力,这位天才演说家功不可没,大隋第一外交家的头衔名至实归。
天才演说家长孙晟不急不慢地对沙钵略可汗说:“突厥可汗和大隋皇帝都是大国天子,礼相匹敌,您不肯跪拜,我们做使节的也不能强迫您。但是,我们大隋是礼仪之邦,可贺敦是隋文帝的女儿,您是隋文帝的女婿,女婿不跪拜自己的岳父是有失礼仪,实在说不过去。”
天才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番话说得实在是有水平,沙钵略也连连点头,表示有道理,心情也十分愉快,笑着说:“看来我是要跪拜我的岳父了。”于是,沙钵略可汗起身,以头抵地,恭恭敬敬地行了跪拜礼,然后接受了隋文帝地玺书,顶在了头上。虞庆则和长孙晟相对会心一笑。
过了一会儿,雄才大略的沙钵略可汗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刚才自己犯二了,被长孙晟的一番话给忽悠了(有的时候,语言给对方洗了脑或对对方的心理造成了暗示。这种情况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时常出现,对方的销售人员老是说这个产品如何如何的好,其实本来不想买的,但是不知怎么地,竟然被对方给说动了,脑子一热竟然买了,事后发现,这件东西自己根本用不上,自己的确犯过这样的错误,深有体会,不知道读者有没有类似的体会呢?),觉得丢了自己和国家的脸,非常惭愧,竟然和自己的部下相对悲痛地哭了起来(看来,沙钵略可汗的自尊心十分地强,是个争强好胜之人)。
虞庆则趁机对沙钵略可汗说:“我们大隋现在国富民强,可汗您应该向我们大隋称臣,这样对您和您的国家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沙钵略眨了眨眼睛,不解地问:“什么叫做称臣?”
他身边的左右侍从回答道:“隋朝说得臣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奴仆。”
沙钵略在心里面盘算了起来:向大隋称臣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大隋的确有很多上等的丝绸,白花花的大米,还有很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我们向隋朝称臣,肯定会得到很多的赏赐,对我们的确有很大的好处,唯一的损失就是名誉的损失,反正自己已经行跪拜礼了,脸已经丢了,不在乎再丢一次人了。再说了,我也只是假装向隋朝称臣,只要自己羽翼一丰满,一定南下杀他个片甲不留,以报今日之耻。不过,现在自己一定不能和隋朝翻脸,还要韬光养晦。
想到这,沙钵略可汗满脸微笑,装作心甘情愿的样子,对虞庆则说:“我能够成为大隋的奴仆,全是虞大将军的功劳啊!”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6-10 12:09:00 +0800 CST  

楼主:当思考变成习惯

字数:383597

发表时间:2014-05-11 04: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2 21:38:25 +0800 CST

评论数:9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