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不一样的隋唐史

猛人们的出场(2)
我想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这些猛人们无一例外的不是富二代,就是富三代,亦或是富四代,富五代……他们的父亲不是侍中,就是柱国,亦或是太尉……他们的祖父,曾祖父也都是大官。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介绍他们的父辈祖辈并不代表他们的父辈祖辈是碌碌无为之辈,而是和我写得隋唐历史关系不大,所以不愿过多得介绍他们的祖上。一句话,他们的祖上也都是猛人,我不经心生感慨:古来圣贤皆富贵,平民百姓无人才!所以有人说富二代富三代不行,看来是一种很错误的偏见或者是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在作怪。当然古代平民子弟很少出人才,恐怕是因为很多老百姓的子女压根就没钱读书,没时间习武,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还怎么跟富二代比呢?当然古代的平民子弟也出人才,只不过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其中最能让平民子弟骄傲的大概就是刘备和朱元璋了,他们的确是平民子弟的骄傲,让平民子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慨道:“草根们也有春天啊!”
下面上场的是梁士彦,字相如,安定乌氏人,从小就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喜欢读兵书和历史书籍,性格刚直,喜欢打抱不平,有侠客风范。
长大后的梁士彦当然是带兵打仗的好手,尤其擅长打硬仗和攻坚战,追随北周武帝宇文邕,打了不少的胜仗。话说有一次,北齐后主高纬亲自帅领六路大军,估计至少有五六万士兵将梁士彦守卫的城池围得是水泄不通,更糟糕的是外面没有援军的救援,很多的士兵和将领都非常恐惧,神色慌张,唯独最高长官梁士彦将军表现地十分地镇定,没有丝毫的紧张,神色自若地对全体将士说:“各位将军,各位士兵,如果城池沦陷,我会死在各位的前面的。誓死保卫城池,抵抗到底,绝不向敌人投降!”(要说梁将军一点不害怕,那也不太可能,但是他誓死不屈,抵抗到底的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令所有人佩服)
既然自己的主将如此的慷慨自若,誓死不屈,那还说什么,抵抗到底吧,有且只有一条路还有生还的可能性,那就是抵抗再抵抗,将敌人打败,投降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谁敢投降的话,恐怕会被梁将军第一个杀掉。既然如此,所有的士兵都表现地无比地英勇和顽强,无不以一挡百。和爬上城墙的士兵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和刺刀战,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潮水般地进攻。
这下北齐的士兵和将领们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座不起眼,弱不禁风的小城池,竟然三天三夜都没有攻下,实在是太让人匪夷所思了,这大大挫败了北齐所有士兵和将领的士气,但是北周这边士兵们的士气高昂,梁士彦将军还临时组织着一支娘子军(主要是士兵们的妻妾),修理被敌人损坏了的城墙。
最后北周武帝也率领六路大军前来救援,北齐的军队不得不撤退,在城池的东边安营扎寨。梁士彦将军见到了武帝,一个钢铁般的男人终于流下了眼泪,他抚摸着武帝的胡须,失声痛哭道:“臣差一点就再也见不到陛下您了!”武帝也哭了起来,所有的将领和士兵看到这感人的场面,无一不流下了眼泪,痛哭不已。
北周武帝看到自己的将士十分疲惫,所以打算班师回朝,梁士彦将军将武帝宇文邕的马给拉住了,跪了下来,深情地说:“现在北齐的士兵也疲惫不堪,最重要的是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如果我们现在向敌人发动猛烈的攻击,对方肯定招架不住,齐师就会大败,我们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么好的机会,希望陛下您千万不要错过啊!”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7 14:32:32 +0800 CST  
猛人们的亮相(3)
北周武帝宇文邕一听,的确有道理,于是下令六军将士发动了最后的冲锋,正如梁士彦所料,北齐的军队溃不成军,死得死,伤得伤,投降得投降。
武帝宇文邕临走时,紧紧地握着梁士彦的手,嘱咐道:“你现在占领的晋州,是我平定齐国的基础,你如果不为我固守的话,我的平齐大业就不能够成功啊。前方没有什么值得朕忧虑和烦心的,朕唯独担心的就是后方有变,希望你一定要为我守卫好晋州啊!”
梁士彦坚定地点了点头,事后证明他没有让北周武帝宇文邕失望,最终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周武帝宇文邕也没有忘记梁士彦的功劳,封他为国公,进位上柱国,雍州主簿。宣帝继位时,任命为东南道行台,徐州总管,徐州刺史,掌有三十二州的军权(相当于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和军区司令,权力是比较大的)。
梁士彦当了这么大的官,可不是尸位素餐的人。他和乌丸轨在吕梁这个地方和南陈的名将吴明彻,裴忌狠狠地打了一仗,将南陈的军队打得惨败,并擒获了他们,并继续行军攻打黄陵,基本上平定了淮河以南的区域。
丞相杨坚掌权的时候,任命他为亳州总管,掌管着二十四个州的军事事务。当尉迟炯做乱的时候,任命他为行军总管(相当于一个集团军,军队少说也有两三万人)。军队来到河阳的时候,遇到了尉迟炯的军队。
梁士彦二话没说,命令自己的家僮梁默等为前锋,自己紧跟其后,向敌人发动着猛烈的进攻,敌人很快地节节败退,梁士彦紧追不舍,杀得敌人分不清东南西北,跑得慢的,就成了刀下之鬼。
等到尉迟炯的做乱被平定以后,高祖杨坚正式继皇帝位,高祖觉得梁士彦的功劳太大,而且手握着大量的兵权,这让高祖放心不下,于是乎,高祖一声令下将梁士彦从遥远的地方召回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立即解除了梁士彦的军权,给了他一个闲职。要是一般人肯定觉得也没什么,自己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也该想想清福了,自己吃喝又不愁,而且富得还淌油,子孙后代也有的因为自己的战功被封为这个公,那个公的,应该知足了啊。说不定哪天国家又要打仗,又任命自己为行军总管,不又可以打仗了吗?(也许高祖杨坚只是考验考验他,看他对自己忠心,考验期一过,不又可以当个军区司令吗?其实高祖这招,几乎所有帝王都用过。)但是,我们的梁士彦就是为战争而生的,打仗有瘾了,不带兵打仗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这位仁兄的生命也将走向了尽头。关于这位猛人的光辉事迹暂时介绍到此,后续谋反篇再作介绍。
下面出场的这位比梁士彦还要猛,武艺超群,应该和秦叔宝的武功差不多,(秦叔宝的武功在隋唐算是数一数二的了,李元霸,宇文成都等都是虚构的,不能算,等到本书快要结束时我把我心目中的真实的历史人物的武艺来个排名)而且还有谋略。这位仁兄就是宇文忻,字仲乐,祖籍朔方人,后来迁居到京兆。
小时候的宇文忻,就十分聪明,有领导天赋,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时,常常命令同伴们听从自己的指挥。十二岁的时候,就能骑在马背上左右射箭,而且速度快得就像飞一般。而且经常慷慨激昂地对身边的人说:“自古以来,人们只认为韩信,卫青,霍去病是大将军,我观察他们的所做所为,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要是我和他们身在同一个时代,我一定会比他们有名,人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我的名字了!”
十八岁那年,就追随北周齐王宇文宪征讨突厥,立了大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后来韦孝宽攻打玉壁时,知道宇文忻骁勇善战,便请求皇上让宇文忻追随自己,宇文忻果然名不虚传,每一场战斗都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军功卓著,皇上又加封他为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户。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7 17:25:54 +0800 CST  
猛人们的亮相(4)
后来宇文忻追随北周武帝宇文邕讨伐北齐,一举拿下了晋州(前面提到,这块战略要地由梁士彦镇守)。北齐后主高纬亲自率领六军前来交战,士兵的气势十分高昂,北周武帝宇文邕有点害怕准备班师回朝。宇文忻劝谏道:“以陛下您的英明神武,而齐后主的荒淫放纵,我军一定会无往不克的。如果要是让北齐换了个英明的君主,君臣齐心协力,到那时,即使有周武王那样的势力,也不一定能够扫平。现在北齐的国君是高纬,他是个荒淫无能之辈,军队战斗力低下,虽然兵力有几百万之众,实际上只是个摆设,不值得陛下您忧虑!”
北周武帝宇文邕觉得有道理,难得对方出了个无能的君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武帝下令向对方的军队进攻,取得了较大的胜利。但是,武帝宇文邕在攻打并州时,起先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后来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武帝宇文邕竟然被敌人包围了,连自己的侍卫都被敌军给杀光了,幸好武帝宇文邕武艺不错,一个人杀出了重围,才得以幸免。这下武帝宇文邕受了不小的惊吓,心想还是别打了,战争太危险了,高纬也不是孬种,搞不好自己的小命就搭进去了,这可不合算,好日子还在等着我呢,我干嘛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呢?于是武帝宇文邕下令班师回朝,很多的将领也支持武帝,觉得这是个英明的决定。
只有宇文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且情绪激动,带有愤愤不平地怒意(看来,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对武帝宇文邕说:“自从陛下您讨伐北齐以来,攻克了晋州,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地胜仗,才有今天的大好局面。高纬一路向北撤退,从古至今带兵打仗的,没有比今时今日的场面更加盛大的。昨天攻破了贼城,由于将士轻敌的缘故,稍有不利,何必放在心上呢?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现在有势如破竹之势,为什么要临阵退缩呢?”
这番话无疑又点燃了武帝宇文邕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熊熊野心,武帝宇文邕也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半途而废,于是便听取了宇文忻的建议,传令六军将士,明日再战,很顺利地就攻下了晋阳,最后平定了北齐。宇文忻因功进位大将军,赐物千段。
没过多久,宇文忻和乌丸轨在吕梁这个地方,打败了陈将吴明彻,因功进位上柱国,赐奴婢二百人,任命为豫州总管。
宇文忻和杨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杨坚为丞相时,两人的关系更加地友好。所以,尉迟炯作乱后,杨坚任命宇文忻为行军总管,跟随韦孝宽讨伐尉迟炯。
下面出场的猛人是元谐。元谐这个人爱打抱不平,助人为乐,很有大侠的风范。和高祖杨坚是同班同学,一起在国子监学习,和高祖的关系也很好。长大后的元谐带过兵,打过仗,因为战功升为大将军。当杨坚为丞相的时候,就将元谐引为亲信,得到了杨坚的重用。元谐因为是杨坚老同学,老朋友的关系,常开玩笑,对杨坚说:“您没有什么朋友同党,就像水中孤零零的一道墙,是十分危险的,您应该努力搞好关系啊!”
这番话,无疑提醒了丞相杨坚,杨坚便努力经营自己的交际圈(高祖杨坚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这与他知人善用,很会搞好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
后来元谐也参与了平叛尉迟炯,也获得了不小的战功。当杨坚当上皇帝后,大宴功臣时,看到了元谐,笑着对元谐说:“你觉得这座水中的墙如何呢?”两人都哈哈大笑,宴会的气氛十分地快乐。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8 16:57:24 +0800 CST  
@神姐V5 31楼 2014-05-17 18:52:00
舒颜展眉,拥抱美好的周末吧!

—————————————————
感谢神姐的支持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8 20:10:28 +0800 CST  
@神姐V5 2014-05-18 22:11:24
周日问候,支持不变!!!
-----------------------------神仙姐姐对我实在是太好了,谢谢啊!!!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9 13:20:33 +0800 CST  
猛人们的亮相(5)
下面出场的这位,想必大家非常的熟悉,他就是猛人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小时候的杨素就很帅气,一表人才,但是他不修边辐,不拘小节,所以很多人觉得这小子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他的族叔杨宽很看好他,对自己的子孙说:“杨素将来一定是国家的卓越人才,能干一番大事业,不是你们这些平庸之辈所能比拟的。”
杨素学习也十分刻苦,对学问有所钻研,无书不读,知识面非常的广,文章写得非常的好,而且还擅长写草书,可以算得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杨素最出名的还是因为有将帅之才,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加上性格的残忍和冷血,与敌人交手时,往往直攻对方的死穴和软肋(这很像泰拳)。
杨素带兵打仗的策略也与众不同,别的将领会爱兵如子,关心下属什么的,在杨素的军营里可没有这一套。杨素告诉他们既然当兵,就不能怕死,谁要是怕死,将会第一个死,当战斗一打响,全部给我冲,谁要是敢退后半步,就会被杨素或者其他专门负责此项任务的人毫不犹豫地砍了。这是杨素给所有士兵上的第一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所以,杨素带兵打仗的时候,自己往往骑着战马在军队的中后方,不像宇文忻和史万岁他们身先士卒,冲在士兵的前面,杨素耍了个滑头,他可不愿这样做,冲锋的危险性多大啊!搞不好就被对方的箭啊,刀啊,枪啊给击中了,受伤那是常有的事,更可能随时有性命之忧。杨素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观察自己的士兵有没有退后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士兵退后,他会毫不犹豫地一刀给砍了。
所以,杨素的士兵只要一听到前进的号角,就像被施了魔咒的失去了灵魂的魔鬼般,即使对面是刀山火海,也拼了命地往前冲,那战斗力是惊人的,战果也是卓越的,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打了胜仗,就会得到皇帝的赏赐,杨素当然自己得到的赏赐是丰厚的,他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士兵,对士兵的赏赐从不吝啬,有时将自己的赏赐分一部分给士兵,或者主动向皇帝邀赏(陛下,您看我的士兵出生入死,打了胜仗,应该多赏点吧),为士兵谋福利,所以,士兵也愿意追随他(士兵打仗为了什么?不就为了那点赏赐吗?打了胜仗,没死的当然有赏赐,死了的不管是败是胜按照表现都会对其妻子儿女相应的补助,或许因为一个人的离去,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真可谓牺牲我一人,幸福一家人。所以,当时的人们参军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这一良好的态势,在隋炀帝杨广期间是急剧恶化,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隋炀帝杨广为了自己的花天酒地,为了自己可以包养更多的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这些士兵那是相当地吝啬。士兵打了胜仗了,为你卖命,皇帝总要有所赏赐吧,譬如给点钱,赐几匹绢(给自己或家人做几件花衣服),对于功劳特别大,或者是主将还要封个大将军或柱国,还要给点封地(当上了地主,有人给自己干活,从此可以衣食无忧了)。
但是隋炀帝杨广他倒好,很少给这些士兵物质上的赏赐,而是给他们一些虚的荣誉(精神上的赏赐),按照现在的职称很多人被封了个县长,市长,甚至省长的,但是这些虚拟的职称连块地都没有,光有这些虚拟的头衔一点用都没有,士兵们的生活每况愈下,生存都成问题了。对于那些战死的士兵,也不给他的家庭补助和救济,他们的家人就这么白白地失去了顶梁柱,可想而知,他们的家人日子还怎么过?
后来,很多将军干脆不报战功了,报了也是白报,隋炀帝杨广根本不顾将士的死活,根本不把将士当人看,不会得到任何地赏赐。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9 14:11:58 +0800 CST  
@周涛1115 35楼 2014-05-18 21:43:00
报到学习,支持力顶!
谢谢朋友对《一棵无名草》的抬爱!
—————————————————
谢谢朋友的支持!!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9 14:15:10 +0800 CST  
猛人们的亮相(6)
所以,还有哪个士兵会为隋炀帝杨广卖命,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军队士兵就像得了瘟疫一般,无精打采。很多人宁愿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地从军营中逃了出来。
还有谁愿意参军呢?答案是:nobody,nobody!很多人为了躲避服兵役,甚至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
和隋炀帝杨广对待将士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带兵打仗的出生,对待将士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据资治通鉴地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和将士们一起和敌人作战,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身边只有两头鹿,李世民和所有将士们平均地分吃了这两头鹿,没有多吃一块鹿肉。
当年,候君集贪污军饷,唐朝上下是一片哗然,很多重量级的大臣都认为要将候君集杀了。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忘记候君集立过的战功,知道将士们在外打仗实在是不容易,所以即使面对着强大的压力,仍然只是做做样子,暂时免了候君集的职,很快又得到了重用。
从这两个小小的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对待将士那是相当地好。所以,谁都愿意为这样的老板卖命,出死力,所以大唐的士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战斗力都是相当震撼的,打得突厥,吐谷浑,吐蕃等是俯首称臣,不得不佩服“大唐天可汗”的君威和德行。当时只要唐朝廷一有募兵的告示,很多人那是争着抢着参军,很多人没有参上军,比现在高考落榜了心情还要难过悲伤,哭得是伤心欲绝!
下面继续介绍杨素,像杨素这样全能型人才还怕找不到工作吗?杨素很快被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看中了,当了宇文护的私人秘书,并且授予了大都督的官衔,看来杨素是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了,但是很快宇文护就被武帝宇文邕给干掉了。
杨素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在一次平齐之役中,英勇牺牲了,但是北周朝廷没有给予任何的抚恤,估计武帝宇文邕打心眼里就不喜欢杨素(因为杨素是自己敌人宇文护的亲信),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没有给杨素的父亲应有的抚恤慰问。
这事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也就算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以前自己是宇文护的亲信,肯定不少地方得罪过武帝宇文邕,宇文邕没有治自己的罪,就算不错了。再说了,自己也不缺那点抚恤金,家里已经富得淌油了,何必争那口气呢?
但是杨素就压根不是一般人,他给武帝宇文邕上了一份奏章,字写得非常秀气挺拔,大意是说:“自己的父亲戎马一生,为北周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马革裹尸,朝廷应该给予他一些抚恤慰问。”
武帝宇文邕第一次看到杨素的奏章,没有理睬。过了几天,杨素又上了一份内容一模一样的奏章,武帝还是没有理睬(武帝宇文邕正在忙着对付自己的老仇家北齐呢,哪有功夫管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呢?)。
过了几天,杨素又给武帝宇文邕写了封内容一模一样的奏章,这下可把武帝给惹恼了(武帝心想:小子,从前跟老子对着干,我还没找你麻烦呢,你当我好欺负啊,告诉你,老子捏死你就像捏死一只苍蝇那么简单)。于是,武帝宇文邕一声令下,将杨素给绑了,准备砍了他。
杨素就是倔,就是不认输,他气愤地大声喊道:“没想到宇文邕是个无道君主,我怎么可能为这样的昏君效命呢?快杀了我吧!”
武帝宇文邕听了杨素这番壮烈的言辞,感觉杨素的确是条好汉,大有一种英雄惜英雄之感。于是,便下令放了杨素。
随着武帝宇文邕与杨素的几次接触,武帝越来越欣赏杨素身上的才华。有一次,对杨素说:“希望你好好努力,将来一定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的!”
杨素一点也不谦虚,随口答道:“臣不怕没有富贵,只怕富贵来逼臣!”(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好了,武帝很看中杨素的才华,不然,杨素也不敢说出比如骄傲的话,后面,我们会知道杨素是个善于拍马,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说话是很有分寸,很会讨皇帝的欢心的人)。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19 18:03:34 +0800 CST  
@祁仓廷文 2014-05-19 21:18:49
楼主,老夫看你面色红润!
----谢谢!-------------------------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0 07:40:50 +0800 CST  
誓师大会
没过多久,杨素请求率领自己父亲曾经的部下,参加平齐之役,武帝宇文邕欣然地同意了杨素的请求,并且赐给他竹杖,勉励他说:“朕希望有大才之人来驱驰这根竹杖,所以将它赐给你,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
“臣一定竭尽全力,死而后已!”杨素说。
杨素带着队伍和齐王宇文宪一起与北齐的军队在河阴打了一仗,取得了完胜,以战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过段时间,又授予了他授司城大夫的官衔。
第二年,杨素又和齐王宇文宪一起攻打下了晋州。宇文宪将军队驻扎在鸡栖原,这时候,北齐后主高纬的大军赶到了,宇文宪十分地恐惧,于是乎夜晚指挥着军队撤退,但是很快被北齐的军队给追上了,两论还未交战,宇文宪的军队已经溃不成军,拼命地四处逃散。
这时候,一代宗师杨素凭借着自己超群的武艺和敌人展开了厮杀,杀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和宇文宪一起成功逃脱了。
杨素又和王轨在吕梁这个地方打败了南陈名将吴明彻。
所以,当高祖杨坚为北周丞相时,已经知道杨素带兵打仗的才能,于是便有心笼络杨素,并重用了他。恰逢尉迟炯作乱,丞相杨坚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接受韦孝宽的节度,平叛尉迟炯的叛乱。
上述的猛人们都来了,北周王朝在京城长安的栋梁之才们基本上也来了,于是,丞相杨坚脱稿演讲道:“诸位北周的将军们,大臣们,首先我杨坚代表静帝,代表朝廷向诸位的到来表示万分感谢,感谢你们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自从接受了先帝的遗训,要我一定要好好地辅佐还年幼的静帝,我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自勉,担心自己的才能和德行不够,辅佐不好静帝,管理不好国家,辜负了先帝对微臣的嘱托啊,这叫我还有什么颜面去见黄泉路上的先帝呢?”说着,说着,丞相杨坚泪流满面,面色悲痛,声音也低沉了下来,一度泣不成声,良久,才勉强继续说:“没想到……没想到尉迟炯趁着静帝年幼,全然不顾先帝的恩德,竟然聚众谋反作乱了起来,实在是让人痛心啊!在座的各位,都是国家的股肱之臣,在国家存亡之际,希望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为了国家,为了先帝和静帝,让我们铲除国家的败类尉迟炯吧!静帝和朝廷一定不会忘记诸位的大恩大德的,先帝一定会在天堂保佑诸位的!”
此时此刻,在场所有的人心情都无比的沉痛,很多人都流下了滚烫的晶莹剔透的泪花,有的人甚至忍不住流下了鼻涕。
宇文述第一个情绪激动地说:“尉迟炯简直是个猪狗不如的小人,枉费了先帝对他那么地好。我宇文述虽然不才,希望丞相大人任命我为平叛此贼的先锋,一定杀他个片甲不留,不然我将以身殉国,死而后已!”
杨素紧接着说:“尉迟炯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人,丞相大人就任命我为前锋吧,要是让我遇见了此贼,一定将他碎尸万段,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所有人都群情激愤地应和道:“对,对,杀了此贼,杀了此贼!”
韦孝宽也连连点头,沉痛地说:“老夫虽然已年迈,但世受国恩,不敢忘怀。如果丞相大人不嫌弃老臣的话,老臣愿意亲自披挂上阵,不讨平叛贼尉迟炯誓不罢休!”
于是宰相杨坚任命韦孝宽为大元帅,将军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陇西公李询等人为行军总管,统帅军队一起讨伐尉迟炯。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0 10:52:30 +0800 CST  
@周涛1115 53楼 2014-05-20 12:47:00
致读者和网友们:
《一棵无名草》完稿后,许多读者和网友要求我继续写下去。我的帖子自发帖以来,受到读者 、网友和涯叔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不辜负朋友们的期望,我再一次地敲打起键盘,把我以后的生活和我的个人情感以及在我身边的那些个人那些个事都记录下来,并继续发帖在天涯,以此表达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这些内容就归纳为本帖的第四部,预计在今年八月与读者见面。谢谢!


一棵无名草
------ 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大半生

第四部

三间大瓦房
—————————————————
周涛兄,加油啊!我挺挺挺你到底!!!!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0 17:59:51 +0800 CST  
战斗正式打响了
于是,以丞相杨坚为代表的北周朝廷PK尉迟炯的战斗正式打响了。首先,尉迟炯派遣自己的大将军石逊攻打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没有抵抗,就在城墙上竖起了白旗,投降了尉迟炯。
尉迟炯又派遣自己的大将韩长业攻打潞州,潞州刺史赵威顽强地抵抗韩长业的进攻,但是寡不敌众,被敌人攻破了城门,被韩长业抓住了,韩长业任命郭子胜为刺史。
上面的两场战斗,算是尉迟炯嫡系部队的进攻,尉迟炯的嫡系部队(直接听从自己的指挥,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大概有十三四万,装备精良,战斗力也不错。
尉迟炯除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外,还有很多人响应了尉迟炯的叛乱,这一部分人的总兵力大概有二十一二万,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不怎么样,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和朝廷的军队打过仗,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和北周朝廷的军队打起来,尉迟炯就被杀了。
尉迟炯的侄子尉迟勤所统辖的青、齐、胶、光、莒等州,首先举起了反帜,支持自己的伯父尉迟炯,军队大概有十万人(一开始,尉迟勤收到尉迟炯劝说他和尉迟炯一起反叛朝廷的信后,派人将这封谋反信送到了长安,后来想想谋反的人毕竟是自己的伯父,于是又追随了尉迟炯,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尉迟炯的反叛不得人心,连自己的侄子都犹豫不决,差一点就背叛了自己)。
另外,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各自占据本州响应了尉迟炯。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也起兵响应了尉迟炯。怀县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以城投降了尉迟炯。
就在尉迟炯嫡系部队攻城拔寨的时候,纥豆陵惠攻陷了巨鹿,接着又将恒州给团团围住了。
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打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率领青、齐两州的军队围攻沂州。大将军檀让攻克了曹、亳二州后,驻军梁郡。席毗罗的军队有八万之众,驻兵蕃城,攻克了昌虑、下邑两个县城。李惠自申州进攻永州,攻克了永州城。
尉迟炯知道,光靠自己和目前举兵响应自己的伙伴们,想打倒丞相杨坚,力量还远远不够。尉迟炯还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大的反对丞相杨坚的民族统一战线,看来我们的尉迟炯是搞政治的高手。
于是,我们的尉迟炯给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写了封信。信的主要内容如下:德高望重的刺史大人,我不说您或许早就知道了,现在掌权的杨坚其实就是个贼,他篡夺了北周的政权,我尉迟炯深受先帝的恩幸,一定不能让杨坚这个卑鄙小人的阴谋得逞的,我们都是北周朝廷的老臣了,您也深受朝廷的恩惠,希望我们能够携起手来,一起推翻杨坚的伪朝廷,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事成以后,朝廷是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的!
尉迟炯写完了这封信,并为李穆准备了一件上等和田玉雕成的宝剑,将它们一起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助手,吩咐他一定要将它们亲手送到李穆的手上。
李穆看了尉迟炯的那封信和那件宝贝,凭着多年的经验,觉得尉迟炯必败。于是,李穆下令将尉迟炯派来的使者囚禁了起来,并把尉迟炯的那封信派人送到了长安,交到了丞相杨坚的手里。
当时,李穆的儿子李士荣劝李穆响应尉迟炯,反对丞相杨坚,他的理由是李穆手下有大量的精兵,但是李穆断然亦然地拒绝了(李穆已经死心塌地得支持杨坚了,因为凭借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杨坚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尉迟炯一定会失败,没有人能够抵挡丞相杨坚的,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李穆的儿子和自己的父亲比实在还有相当的距离,李穆能有现在的成就,不是运气,的确有着过人的才能)。
丞相杨坚也十分地清楚李穆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果这个人和尉迟炯一起反对自己,他身上爆发的能量要比尉迟炯大很多倍,所产生的危害要比尉迟炯大很多,是个相当难对付的人。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0 20:16:34 +0800 CST  
@神姐V5 60楼 2014-05-20 20:13:00
支持佳作!

—————————————————
谢谢神仙姐姐啊!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0 20:21:02 +0800 CST  
一位重量级人物
丞相杨坚于是发挥自己搞好人际关系的特长,派自己的好朋友柳裘去拜见德高望重的李穆,向他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这样杨坚觉得心里还不踏实,过几天,又派李穆的儿子李浑去李穆的身边游说,不仅游说李穆同时游说李穆身边的人。李穆十分明白丞相杨坚的那点小九九,既然已经选择站在杨坚的一边了,就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坚定立场,就要让对方深深地记住自己的好,这样对方一旦成功才不会忘记你,这也是李穆成功的技巧。于是,李穆派遣自己的儿子李浑送熨斗给杨坚,对杨坚说:“希望你执掌威柄以安定天下!”又送了十三环金带你给杨坚,十三金环带只有天子才能佩带,这不明摆地对杨坚说:“希望杨坚您早日登基做皇上,我李穆力挺你到底!”
杨坚高兴地简直睡不着觉啦,这个李穆对自己实在太好了,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劝自己当皇上呢?他李穆和自己的父亲是同辈的,那么得德高望重,竟然如此得看得起我杨坚啊(人对尊敬自己的人都是格外喜欢的)!李穆啊李穆,你真是我的知己,我的忘年交啊!
杨坚在喜出望外之余,没有忘记和别人分享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连忙派李浑去元帅韦孝宽那里,告诉他和他的将士们自己已经得到了李穆的力挺,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大家好好的平叛尉迟炯,尉迟炯已经和失败近了一步,胜利已经在向自己招手,更加地坚定了将士们的立场和信仰,牢牢地稳定了前方将士的军心。
为什么李穆对杨坚和尉迟炯来说如此的重要呢?那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这个李穆吧!首先,李穆的老祖说出来就让很多人崇拜不已,他的祖先不是别人,就是汉代的名将李陵。
拼爹不算好汉,李穆自己也丝毫不比自己的这个老祖家喻户晓的李陵差。当年周太祖宇文泰第一次带兵打仗的时候,李穆就追随了宇文泰(有资历,当时的尉迟炯和韦孝宽,包括杨坚的父亲杨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这还算不得什么,关键人家李穆和周太祖宇文泰那是生死之交,好得不能再好的好朋友,好哥们了。
话说有一次,李穆和宇文泰一起和北齐的军队战于芒山,太祖宇文泰在交战中跌下了马,李穆连忙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来到了宇文泰的身边,并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宇文泰,和宇文泰拼命厮杀,最后突9围而出(据史料记载,之所以李穆和宇文泰能够突围成功,除了他们的武艺高超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穆对宇文泰的举止不是那么的恭敬,不像是下人对领导的关系,所以,北齐的士兵不知道他们包围的是周太祖宇文泰,以为是个不重要的角色,没有拼全力对付宇文泰。从李穆对宇文泰的举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宇文泰和李穆的关系不一般,是真正的好哥们)。
突围成功的宇文泰和李穆抱在了一起,相对而泣,宇文泰对身边的将士说:“是这个人救了我的性命啊!”
北周太祖宇文泰没有忘记李穆的救命之恩,晋升李穆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邑一千七百户,并赐免铁券,免其十死。
后来太祖宇文泰又将马厩内所有的好马都赐给了李穆。这还不够,太祖宇文泰又封李穆的姐姐妹妹们都为郡县君,并且都有赏赐。
李穆不愧为名将的后代,他也是天生的大将军,为战场而生的,被赐赏的李穆不是在家里闲着,而是随着准备着披挂上阵。
李穆和于谨一起攻打下了江陵,太祖宇文泰又增加邑一千户(加上原来的一千七百户,是两千七百户了,是个超级超级的大地主了,为自己种田的农民粗略估计一下有一万多人)。
没多久,李穆又击败了敌将曲沔蛮,因功授予原州刺史。太祖宇文泰又要册封李穆的嫡子李惇为仪同三司,李穆因为自己的两个兄弟李贤,李远也都是有功之臣,而他们的子孙没有得到任何的封册,李穆觉得太祖对自己的赏赐太多了,于是不接受太祖的赏赐,太祖下令必须要李穆接受。
没过多久,李穆被改封为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后来,周太祖宇文泰又要封李穆的一个儿子为升迁伯。李穆上表将这一封赐让给自己的侄子李孝轨,太祖宇文泰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接受了李穆的请求。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0 22:00:24 +0800 CST  
建立同盟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淋漓尽致,让别人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的好,这就是李穆的做事风格和处世技巧。
李穆不仅在精神上强有力地支持了丞相杨坚,也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丞相杨坚。
当时尉迟炯的儿子尉迟谊为朔州刺史,李穆将他逮了起来,送到了长安。李穆又派兵讨伐郭子胜,轻而易举地擒获了他。
尉迟炯又招附徐州总管源雄和东郡太守于仲文,二人都不肯追随尉迟炯。
尉迟炯的肺都快要气炸了,李穆,源雄,于仲文,我会让你们后悔的,李穆不好惹,那就先解决源雄和于仲文这两个小毛孩吧。于是,尉迟炯派宇文胄从石济渡河,宇文威由白马渡河,分两路去攻打于仲文,于仲文实在抵挡不住,便骑着快马逃到了长安。
丞相杨坚看到狼狈不堪的于仲文,首先嘉奖了一番他(不要气馁,年轻人,好好干,我看好你)。然后,任命于仲文为河南道行军总管,派他到洛阳征调军队讨伐檀让。同时,丞相杨坚又命令杨素去讨伐宇文胄(拉开了全面战争的序幕)。
对于于仲文死心塌地地背叛,尉迟炯简直气的快要疯了,当他抓到于仲文的妻子儿女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于仲文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代价,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于是就下令将于仲文的妻子儿女全部杀了。
当时,除了李穆对杨坚集团和尉迟炯集团来说至关重要,还有一个人对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得到这个人的支持,战场的形势同样会有着深刻的变化,这个人就是后梁国主萧岿。
此时的萧岿不知道是支持杨坚好还是尉迟炯好(没有李穆的立场坚定,或者说没有李穆看得清楚,李穆早就知道杨坚必胜无疑)?既然不确定,那就继续观望吧。
萧岿为了了解中央的虚实,顺便观察一下丞相杨坚这个人能力到底怎么样?于是,便派中书舍人柳庄带着自己的亲笔信,一些贵重的礼品到北周朝贡。
丞相杨坚是何等的精明,早就看穿了梁岿的那点心思。于是,杨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要展现在柳庄面前(不能节俭,穿有补丁的衣服了,要穿得有档次,穿出气质出来),甚至会有意地泄露一点国家的军事机密,借此炫耀一下北周朝廷的军事实力(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吧,和我合作是明智之举)。
当然这些还不够,还不足以让梁岿支持自己。于是,杨坚开始拿出自己表演天赋和超常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才能。
于是,杨坚紧紧地握着柳庄的手,动情地说:“我当年加开府时,曾经随军到过江陵,受到过梁主的热情款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感激不尽。眼下北周朝廷正处在天子年幼,时事艰难的时期,我虽然不才,但受命辅佐朝政,不敢有丝毫地懈怠。梁国国君几代都忠于朝廷,现在更是我们同舟共济,将这种良好的关系继续保持下去的时候啊!”
这话说的句句在情在理,相当地有水平,柳庄打心眼里佩服杨坚,觉得杨坚这个人不简单,尉迟炯和杨坚比还差了很多。
当时,后梁很多将领重臣都劝说萧岿起兵,与尉迟炯联合,他们的理由是:这样做可以对北周帝室效忠尽节,退可以雄据一方,能奈我何呢?梁主萧岿是犹豫不决,这个时候,恰好
柳庄回来了,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萧岿,并对他说:“以前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等人都是汉魏时期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们占据着战略要地,拥有强大的军队,他们都没有能够建立功业,祸难反而接踵而至。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魏晋挟天子以令诸候,占据着京师,倚仗着名正言顺以讨叛逆,师出有名。以我看尉迟炯虽然是一员老将,但是他年老昏庸。而司马消难、王谦又是才能低下的人,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相比而言,周朝是人才济济,竞相效忠于杨坚。以我看来尉迟炯等人肯定会失败,丞相杨坚肯定会夺取北周政权的,我们不如保境安民,静观时态的变化。”
萧岿听了他的话,十分地赞同,众人就不再争论了。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1 11:24:12 +0800 CST  
@宝木笑 66楼 2014-05-21 10:00:00
@当思考变成习惯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人鱼家族周三问候思考好友,平安吉祥。
—————————————————
谢谢支持!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1 16:15:19 +0800 CST  
@周涛1115 68楼 2014-05-21 11:33:00
支持大作,握手祝好!
—————————————————
谢谢,十分期待周涛兄的新作!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1 16:16:25 +0800 CST  
出大事了
尉迟炯这么振臂一挥,虽然李穆,萧岿等没有跟随尉迟炯一起反,还是有很多唯恐天下不乱的枭雄们追随了尉迟炯。司马消难和王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对于司马消难的叛乱,北周朝廷迅速地采取了措施,丞相杨坚任命一代名将王谊为行军元帅,讨伐司马消难。这个司马消难还真是不经打,节节败退,眼看着就要被王谊给捉住了,投降吗?不行,投降的话很有可能被当做反叛的典型被斩首示众。
司马消难灵机一动,有了。南陈不是和北周常年对峙,时不时就发生个摩擦吗?我要是投靠南陈,他们一定会很乐意的,说不定还会派兵帮助我攻打北周朝廷呢!谁不知道陈霸先做梦都想打败北周,统一中原啊!
于是乎,司马消难以郧、随、温、应、士、顺、沔、儇、岳九州和鲁山等八镇投降了陈朝,为了表示自己对南陈的忠心,将自己的儿子送入陈朝当人质。
这对陈朝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北周王朝不是发生内乱了吗,在这个时候不趁机捞一把,还等什么呢(从史料上看,南陈并没能把握好这次最佳的进攻机会,对北周的攻击力度不大,勉强只能算小打小闹,这有可能是陈霸先生了很严重的病了,忙着吩咐后事呢)?
于是,南陈宣帝任命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的军事,并赐爵随公。第二天,南陈宣帝又任命镇西将军樊毅督察沔、汉地区的军事。又命令南豫州刺史任忠率军向历阳(今和县,隶属于马鞍山)进发。任命超武将军陈慧纪为前军都督,率军向南衮州进发。
司马消难前脚刚反,王谦后脚就举巴蜀之兵反了,丞相杨坚便任命大将军梁睿为行军总管讨伐王谦。
上面所介绍地战斗都不是双方的主力,北周朝廷的主力是韦孝宽为元帅所率领的军队,这边是尉迟炯和他的儿子带领指挥的。双方的主力军队人数差不多,都有十几万,装备也差不多,很精良,战斗力也差不多。所以,这场主力部队的对决将是异常激烈的,对双方来说都是致命的决战。
话说,北周韦孝宽率领的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永桥城,很多将领都请求先攻打此城。韦孝宽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地形,对全体将士说:“永桥镇成虽然很小,但你们没有看到它很坚固吗?如果我们攻而不克,将会大大地挫伤了我军的士气,对我们十分不利。如果我们一举打败了尉迟炯的大军,这个小城不打也可以攻克了!”于是,韦孝宽将军队驻扎在武陟这个地方。尉迟炯派遣他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持率军十万来到了武德,在沁水东面安营扎寨。当时恰好沁水暴涨,于是双方的军队隔水相持,都无法进攻。
就在双方隔水相持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这件事有可能直接导致战争的胜负变化。
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是由韦孝宽的长史李询通过书信秘密地向丞相杨坚汇报的。信中说:“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三位行军总管接受了尉迟炯馈赠的金钱,因此军中人心惶惶!”
杨坚看了这封秘函,十分担忧,连忙招来了郑译,高颎,李德林等人,商量对策。丞相杨坚认为应该派一个人去代替他们三人,解除他们三人的职务。李德林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您与这些将领本来都是国家重臣,他们没有服从您的义务,现在您只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权威来指挥他们罢了。以前所派遣的,您怀疑他们,那么往后再派遣的,您又怎么能知道他们会向您推心置腹呢!再说了,他们三人收取贿赂的事,还没有调查清楚,也许并没有此事呢!如果现在派人去代替他们他们有可能会因为害怕而逃走,如果把他们都抓起来,那么其他的将士就会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况且临战换将,正是战国时期燕国、赵国被齐国、秦国打败的根本原因。以我看来,您只要派遣一位心腹,又有谋略,德高望重的人去军中去,监视将领们的一举一动。即使他们有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有异常举动,也能及时制服,不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1 19:22:59 +0800 CST  
一件谜案
丞相杨坚恍然大悟,感慨地:“如果不是您的这番话,几乎要败坏大事了!”于是,丞相杨坚任命少内史崔仲方前去监军,但是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而推辞了。杨坚又命令刘昉去前线监军,刘昉以自己没有做过将帅,恐怕难当大任为理由推辞了。杨坚又命令郑译去,郑译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需要自己的照顾,实在走不开(看来,监军不是那么好当的,搞不好就会有人头落地的危险,所以,谁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丞相杨坚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这三个懦夫饭桶,但是,现在还不是处罚他们的时候,强忍着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高颎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地来到杨坚的身边,请求自己前去担任监军的大任。丞相杨坚喜出望外地拍了拍高颎宽阔结实的肩膀,说:“那就有劳独孤公了,如果军中出现意外,独孤公可以自行决断,然后向朝廷报告!”
“谢丞相,微臣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丞相大人的厚望!”说完,高颎就立即出发了,只派人向自己的母亲告别,托人对母亲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今孩儿尽忠而不能在母亲的身边尽孝了!”
从这以后,丞相杨坚更是看清了身边每个人,谁忠于自己又有才干,是国家的股肱之臣?谁只是才能平庸,尸位素餐之人?丞相杨坚对高颎和李德林加以重用。
高颎骑着千里马一路狂奔,经过一天一夜地策马奔腾,终于来到了韦孝宽的军中(在高颎来之前,韦孝宽和全体将士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丞相杨坚已经派遣独孤颎前来监军,估计是杨坚飞鸽传书给韦孝宽的吧)。元帅韦孝宽带领这全体将士列队欢迎了独孤颎,并大摆宴席,为独孤颎接风,独孤颎也没有辜负丞相杨坚的厚望,很快就和全体将士打成了一片,而且重点和有重大嫌疑通敌的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搞好了关系,通过言语交流,向对方暗示只要效忠朝廷,效忠丞相杨坚,丞相杨坚是不会责备大家以前的小小过错的,还会重用大家,给予丰厚的赏赐。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疑问:到底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这三人或其他将士有没有接受尉迟炯的贿赂呢?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讲他们接受了贿赂,只是李询的一面之词,或者李询也没有看到,也只是听别人说,这很有可能是敌人尉迟炯搞得离间计呢(我认为离间计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因为从古代的战争上看,很多人都用过离间计,而且成功离间的概率相当的高,估计有百分之八九十,所以敌人是屡试不爽。再说从后面宇文忻、崔弘度、梁士彦等人是奋勇杀敌,全力以赴,不像有二心。是李询自己的推测或疑心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李询知道崔弘度和尉迟炯是很亲的亲戚关系,尉迟炯的儿子娶了崔弘度的妹妹,这不得不引起李询的疑心和留意。有可能李询又知道先前尉迟炯和宇文忻、梁士彦等人的关系很要好,是好朋友,好哥们的关系,这又引起了李询的怀疑。第二种可能就是尉迟炯故意搞些小动作,离间他们三人,故意让韦孝宽和李询知道。李询便向杨坚秘密报告了此事,以此向杨坚套近乎,献殷勤。再说了,如果真有此事,首先采取行动或报告的应该是韦孝宽,韦孝宽的才能和谋略要选高于李询,而且是这次的主帅和负责人,有什么事能逃过他的法眼呢?所以李询个人猜测的可能性相当的大)?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2 09:34:10 +0800 CST  
@宝木笑 79楼 2014-05-22 10:18:00
@当思考变成习惯 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人鱼家族周四问候思考好友,平安吉祥。
—————————————————
谢谢朋友的支持
楼主 当思考变成习惯  发布于 2014-05-22 15:16:05 +0800 CST  

楼主:当思考变成习惯

字数:383597

发表时间:2014-05-11 04: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2 21:38:25 +0800 CST

评论数:9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