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之择——一个关于湘西放蛊的恩怨情仇的故事(原创)

后来我断断续续地知道建昌和她们的交往过程,发现建昌撩妹其实也没什么技能,他是一个很实诚的人,他用的就是实诚的办法。
建昌的排在东门城楼驻守,晓月和春梅隔三差五在东门城楼下挑担卖米豆腐,一来二去建昌就注意到了这两个漂亮妹子,后面的经过就老套得不能再老套了:建昌经常去她们米豆腐摊吃米豆腐,边吃还边攀谈,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搭讪;后来还带他们排的兵都到这儿吃米豆腐,甚至驱赶占两个妹子地盘的其它小吃摊,这现在叫帮衬生意;两个漂亮的苗妹儿在这摆摊,也免不了城里几个流氓地痞想揩点油,城东的疤刀,城西的麻脸都在摊前闹过事,想调戏两个妹儿;还有几个兵痞吃完赖账,想不给钱,但都被建昌带着他那帮兄弟荷枪实弹地给摆平了,一次甚至把枪上了膛对准兵痞的脑门,各路地痞兵痞知道这两个苗妹儿这个背景(建昌他们连就是守东门的,在这块地盘是地头蛇),也就识趣地不敢来骚扰了,这过去和现在都叫英雄救美。总之,这简单老套的招数一用,生意也就做的顺顺当当,两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苗妹子就有点感激不尽了。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5 17:42:19 +0800 CST  
两个苗妹儿也不是不知好歹的,就想着怎么感谢建昌。开始她们想不收建昌买米豆腐的钱,但建昌说不收钱,我今后就不来吃了,他知道两个妹儿赚点血汗钱不容易。于是她们就想了其他的报答方式,如从家里带点草烟,一壶米酒什么的。其实她们也看出建昌也不图什么,真正目的是想和她们玩,渐渐也很乐于和建昌玩了,收了摊以后,一起到沙湾河边用瓦片打个“水漂漂”,到旁边的奇峰寺掏掏鸟窝,或者到道门口买几个酸萝卜姜糖什么的,然后边吃边送两个妹儿回家。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6 10:22:07 +0800 CST  
走着走着,建昌和晓月就走得近点了,这很自然,总不能一直“一拖二”吧?这时三个人都感觉了尴尬。于是建昌在与晓月热乎的同时,又要时不时走到春梅旁边,拉拉话,开个玩笑什么的。
而我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尴尬,我后来开玩笑对建昌说,你原来急着拉皮条,是为了给你和晓月腾地(当时还没有去电灯泡这种说法,反正就这意思)。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6 15:16:51 +0800 CST  
@尤136 2018-11-16 15:24:56
写的不错,继续关注
-----------------------------
谢谢欣赏和关注!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6 16:26:49 +0800 CST  
当然这只是玩笑,我后来真的感谢上天给了春梅。我高小毕业还没有多久,算是刚刚踏入社会,还没有任何恋爱的体验,可以说是情窦初开。春梅是第一个进入我生活的女人。这个世界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女人,最后不得不找一个差不多的将就着结婚了。而上天眷顾了我,让我一踏上社会就遇上了自己真心喜欢的女孩。开始我只是对她的身体感兴趣,就像任何一个健康男子对一个漂亮女人那样,一开始我喜欢看着她粗布裹着的丰腴身体,她头发包裹后露出的白净脖子,从背后看她匀称而矫健的走路身姿,但是我慢慢注意到她看我的眼神,一开始有点困惑,然后变得明净起来,后来是信任,再后来我们的对视就变得火辣辣的了,我知道我们的感情正在一步一步加深。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6 21:12:14 +0800 CST  
当然两个青年男女的交往可能是一开始以身体和外貌的相互吸引为开端,但要深入下去,最终结为终身伴侣,还是要精神上的默契和沟通,个性上是的吻合。后来我想我们这两对的配对过程也包含着某种自然和理性的选择:是建昌先认识两个苗妹子的,他可以在晓月和春梅间做出选择:晓月漂亮大方,个性热烈,率直,在一群人中她总是气氛的调节者,但同时简单,不愿意想那么多事;春梅美丽温婉,内秀,爱思考,在一群人中她总是主意的确定者,但同时她内敛,善解人意。建昌很自然地选择了晓月,他也是个率真的直性子,他后面给我说,晓月适合他,他驾驭不了春梅,春梅脑壳太复杂。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7 02:11:57 +0800 CST  
我恰恰喜欢春梅这一点,春梅虽然没读过书,但她知道许多同龄的苗妹子不知道的事情,后来我听说,她从小就这样,遇到什么事总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什么蝴蝶为什么要采花呀,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呀,苗帕怎么有的是青色有的是花色?同样在荒野中长大,就是这种让她知道了更多的东西。
一天傍晚我送她们回家,黑暗中春梅挽上了我的手再不愿放开,她温暖的身体靠着我的时候,我心里瞪的一下,我知道,这妹儿属于我的了。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7 09:59:28 +0800 CST  





三、



我感觉像做梦一样,我看上了一个女孩,是那种一见倾心的漂亮女孩,像她表白,马上就成功了,不,甚至可以说,她首先就看上了我在等着我的表白。
我和建昌都觉得,这两个苗妹儿来得太容易了,她们几乎没有一点客民姑娘那种摆身段的样子。
直到后来我和春梅已经无话不谈了以后我才知道,我们的爱情并没有来得那么容易。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晓月和她已经为这讨论、选择、犹豫了很久,我和建昌的到来实际上正是她们已经确定的时候,可以说我们正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与其说是我们追得容易,不如说是我们莽里莽撞地跳进了她们已经先设置好的陷阱,当然就显得容易了。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7 13:55:22 +0800 CST  
在湘西,苗妹子伢子恋爱结婚远比汉族浪漫自由,当地人感觉就是很随便,没有那么多规矩。这有原因,这里的苗民历史上是被汉人从平原湖边驱赶到这里,不断抗争和打仗,也不断迁徙,加上环境恶劣,他们普遍比较穷,在娶嫁上没那么多仪式。苗族还实行的分家制,十八岁就结婚分出去单过,没有大家庭,从小受到的约束较少,他们的婚姻习惯自由是全方位的:自由对歌择偶、自由恋爱、自由确定性关系,以及自由结婚。
苗族男女普遍早熟,男女间的结识与相爱,多以赶集对歌的方式进行(当地叫赶边边场)。任何未婚男子都有权向自己钟情的未婚女子(在服饰上,未婚与已婚、到了结婚的年龄与未成年女子,都有明显的可识别的标志),表达爱慕之情。照习俗,或否或可,女方都有以歌作答的义务。若双方都有意结交,便以歌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与地点。经过进一步了解与接触,双方都感到满意时,才互赠信物,以约永好。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7 19:29:54 +0800 CST  
在湘西,苗妹子伢子恋爱结婚远比汉族浪漫自由,当地人感觉就是很随便,没有那么多规矩。这有原因,这里的苗民历史上是被汉人从平原湖边驱赶到这里,不断抗争和打仗,也不断迁徙,加上环境恶劣,他们普遍比较穷,在娶嫁上没那么多仪式。苗族还实行的分家制,十八岁就结婚分出去单过,没有大家庭,从小受到的约束较少,他们的婚姻习惯自由是全方位的:自由对歌择偶、自由恋爱、自由确定性关系,以及自由结婚。
苗族男女普遍早熟,男女间的结识与相爱,多以赶集对歌的方式进行(当地叫赶边边场)。任何未婚男子都有权向自己钟情的未婚女子(在服饰上,未婚与已婚、到了结婚的年龄与未成年女子,都有明显的可识别的标志),表达爱慕之情。照习俗,或否或可,女方都有以歌作答的义务。若双方都有意结交,便以歌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与地点。经过进一步了解与接触,双方都感到满意时,才互赠信物,以约永好。
其实苗疆男女结识不仅仅在赶边边场时,在苗家椎牛还愿、婚礼、上山砍材,放牛和其他活动也是男女认识的机会,她们同样用对歌寻找着爱情。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8 09:36:57 +0800 CST  
@Mr胡丶 2018-11-18 10:37:37
写的很好看,这种题材现在越来越多了,希望你能继续努力,赞你一个
-----------------------------
谢谢欣赏!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8 11:39:58 +0800 CST  
吴晓月和吴春梅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们早就向往着自己那份爱情的到来。所以苗妹儿对爱情的态度一开始就是火热的,一点不遮掩,不扭捏作态。
但两个妹儿找情郎的路上并不顺利。按照苗寨的习惯,18岁的妹儿还没嫁出去就是晚婚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剩女了。
晓月和春梅不说在吴家寨,在附近七里八乡的也是掐了尖的俊俏姑娘,怎么会“剩下”?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8 13:22:20 +0800 CST  
这和两个苗妹儿卖米豆腐有点关系。
苗族乡区,峰峦重叠,山高水险,田畴稀少,交通闭塞,陆道险峻崎岖,窄如羊肠,土路多,而石路少,绕溪越岭,交通十分不便,苗民出不去,外界的商人也极少进来。苗民儿乎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一切,也无法了解外界发生的一切。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年四季都在地头田边,老林深山中忙忙碌碌,辛勤耕耘的人,才是为人的本分,最能得到别人的崇敬,实际上他们也像中原农耕社会所有人一样,就喜欢男耕女织,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他们对于打猎耕作生产以外的其他劳动,十分忽视。对于做买卖的人,则往往视之为怕苦怕累、投机取巧、好吃懒做的人。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养牛为耕田,喂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他们只知道生产用于满足自身需要的农副产品,极少想出去卖东西。偶有剩余,也往往愿意无偿送给亲朋至爱,左邻右舍。对于瓜果菱蔬一类农副产品,总认为是树上结的、土里长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大劳动,自食以外,还应分给大家共同分享。倘若谁拿去集市出售,便会被说成是“吝啬鬼”、“小气人”。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8 19:32:49 +0800 CST  
当然,不可能每家什么都自给自足,总要交换一些物品满足需要。其实苗疆内部也有商品交换和墟场。如很早就出现了“井边贸易”——苗寨家家户户每天早晨要到井水边取水,利用这个聚集的机会便将货物于井边进行以物换物的买卖。
后来“井边贸易”这种仅限于村寨内物品交换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与外村寨和外部进行物质交换,但苗民一般也羞于进行买卖贸易,于是你在苗疆常常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大堆农副产品放在路上,物主或站在路边远远低看着,甚至隐藏在附近的山林里,过路人若需交换,就把苗人需要的物品放在地上,而将原物取走,交换就算完成。但但你想想,这种交换没有出价议价过程,怎么做到公平买卖?所以往往是不等价的。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8 21:42:11 +0800 CST  
偶有去集市出售农副产品的农民,总是躲躲闪闪怕见到亲戚朋友难为情。至于青年男女,更不愿上集市摆摊设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非上集市出售一些诸如红薯、板栗、鱼、肉之类,也往往由妇女,甚至是老年男女操办。而这些“生意人”也少有数量观念。他们的交易活动往往停留在原始的简单价值形态上。如他们出售农副产品,大都是论堆、论个,而较少论斤计两。卖牛论头数,卖猪也论头数,卖鸡鸭论只数,卖鸡鸭蛋也只讲个数,卖树木论根数,卖柴论挑数,卖谷米论担数。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8 23:02:24 +0800 CST  
春梅阿妈不同,她是那种经常到城里做点买卖的苗族妇女,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点市场经济头脑的人。这和春梅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在春梅和他哥哥很小的时候,他们的 阿爸就因病去世了。阿妈为了让春梅和哥哥不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一个女人要带大两个孩子,在田土很少的苗寨,生活格外艰难。所以在耕作田土之外,她也开始到镇筸城买一些自家生产的红薯、烟丝、腊肉等特产。她也是在卖这些自家特产的时候,发现了商机,例如一些山上的野生动物野鸡,狍子之类,寨子里人经常打猎能打到,到城里能卖出好价钱。于是她就收购一些到城里去倒腾,赚个差价,因为她的收购价比客民到寨子里来收购价更高,寨子里的人也乐意把猎物卖给她。
但是那些偶尔的收购货源来源并不稳定,春梅阿妈有意识地想找一门能经常做的生意,就看上了卖米豆腐这行。米豆腐是湘西地方比较时兴的小吃,镇筸城虽然有几家店卖米豆腐,但是都是兼营,米豆腐做得并不精,而东门一带没人卖米豆腐。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9 09:28:40 +0800 CST  
做这行也简单,春梅妈妈做得一手好米豆腐,米要磨得细,石灰石要适量,这样做得米豆腐才味道好,色泽光亮;同时米豆腐好不好吃关键在作料和臊子,春梅阿妈更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米豆腐臊子和调料的好配方,米豆腐有两种吃法:一种热吃,由于有油和热汤,作料和臊子要温和,这样吃起来可口;冷吃的口味全在作料和臊子,则作料要重,特别是当地人喜欢吃辣,辣椒一定要辣。在苗寨,春梅阿妈的米豆腐可有一定的名气,寨子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春梅阿妈的米豆腐一定是大受欢迎的。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9 12:07:19 +0800 CST  
要打理田地,还要做米豆腐,春梅阿妈忙不过来,就希望自己做,女儿春梅能到城里去卖。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春梅哥哥已经结婚,按苗家的习惯结婚后就已经分出去单过。家里只有春梅,苗家的孩子没书可读,每天就放放牛,到家里绣个花边什么的,该给家里分担点了。
给春梅一说,春梅马上提出希望老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闺蜜)晓月一起去,晓月和春梅是寨子里从小到大的玩伴,从小就一起过家家、一起放牛、一起割猪草一起织花边,成天都腻在一起。春梅希望有个伴,阿妈也乐于女儿在陌生的城里有个照应,晓月也喜欢和老庚一起又能赚点钱。并约定赚的钱分为三分,给晓月一份。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9 20:29:38 +0800 CST  
当然这种小本生意是不能租店铺的,于是春梅阿妈置办了一副挑担和炉子,放在城里一个远房亲戚家,两个妹儿每次只要带原料和木炭去即可。不定每天去,依据农活忙闲和天气隔三差五就行。
就这样两个妹儿做起了米豆腐生意。不想这改善家庭经济的一着棋却让两个妹儿的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19 21:56:46 +0800 CST  
开始卖米豆腐,两人忙着学做生意,还要应对地痞流氓的纠缠,要抢地盘,着实忙了一阵。当一些渐入正轨的时候,她们才忙中偷闲地打量起城里人的生活。
她们看到城里的女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下学后在弄堂里跳绳,滚铁环,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她们看到她们那么大的女孩常剪着短发,穿着学生服在街上走着,手上夹着本书,打打闹闹,说是省城里来的学生;
她们看到城里的太太们衣着光鲜,在商店穿穿梭梭,购买着绫罗绸缎和各种时尚的玩意儿,身上还散发出香气。
她们听着食客在她们的摊前大声地谈论着一些北平、上海那些城市的新潮事物,谈论这什么主义之类她们不懂的东西,还议论苗民早晨不洗脸,卫生习惯不好,让她们无地自容。
她们也曾摆摊到傍晚,当她们离开城里路过陈家祠堂时,里面已经开始唱戏,锣鼓齐鸣,主持大声的吆喝声传遍了半边街。
楼主 ahada  发布于 2018-11-20 09:50:56 +0800 CST  

楼主:ahada

字数:24267

发表时间:2018-11-11 00:33: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0 21:51:32 +0800 CST

评论数: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