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子(一)

有一天,小萍的叔伯老婶儿——王世军媳妇儿,去找小萍妈要钱,小萍妈正在园子门口儿的酱栏子里打酱耙,王世军媳妇儿有月子,不敢靠近酱栏子,就远远地站在障子边儿上,朝小萍妈要钱。
“瞅你说的!我手里真是没有,要是有,还能不给你呀?”
“那可说不准,买好吃的,你咋有了?”王世军媳妇儿望了一眼小萍家的园子:毛葱和大蒜,快有二寸高了,辣椒和黄瓜苗,有的也拱出了土,但还有挺多垄,黑乎乎的,啥也没长出来。她不由得嘟囔一句,“这大苦春头子的,谁不知道吃好吃的香啊,那不是自个儿的钱,吃着也不塞牙?”
“你咋说话呢?我吃啥了?”
“吃啥你自个儿屁眼子知道。就没见过你这样儿的!你自个儿说说,这十块钱,你都欠几年了?”
“我不是手里没有吗?要有我还能不给你啊!”小萍妈的嗓门儿高了起来。
本来就倔脾气的王世军媳妇儿,腾地一下火儿了:“哎呀妈呀,拽别人的被,盖自个儿的脚,你还有理了?你满屯子访一访去,有没有你这样儿的?还要不要你那个屄脸了?就他妈你这样儿的,以后有钱就是填大坑,也不能再借给你了!”
“你骂谁你?臊嘴巴子!”
“我就骂你了,咋地吧?”
两个人话儿赶话儿,吵吵起来。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0 13:45:21 +0800 CST  
那天晚上,小萍家的大酱缸,无缘无故地倒了。一缸酱,洒出去大半缸,老是乐乐呵儿呵儿的小萍妈,拍着大腿嚎了起来,她鼻涕眼泪地冲进王世军家:“你个黑心坏下水的!我那一大缸的酱啊,你赔我的大酱!”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0 13:49:18 +0800 CST  

王世军媳妇儿也急了:“我赔你大酱?你疯了吧?我是站在障子边儿上了不假,可隔那么老远,我咋能看着你的大酱?再说了,退他妈一万步讲,就算我真的看着了,那也顶多就是大酱不爱发,它咋还能洒出去?讹人也他妈没见过你这样讹法儿的,活不起就死了算了!别他妈沾边儿就赖,跟个疯狗似的,咬谁呀你?”
“你他妈骂谁你?”
两个人撕打在了一块儿。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0 13:51:05 +0800 CST  


王世军媳妇儿小月了。
王世军红着眼睛,去找小萍妈算帐,小萍妈大哭着,喝了敌敌畏。亏着救得及时,没出人命。

“这两家不是走动得挺好吗?这咋还差点儿打出人命来了?”
“咳,这年头儿,千万别动钱儿,只要一动钱儿,别说是隔着八十丈远的堂兄弟,就是亲兄弟,亲爹亲儿,也没有不翻脸的!钱可他妈是个好东西,在它面前,阎王老子都不好使!”
“不过这事啊,还真不能怨人家王世军媳妇儿,你说谁家有闲钱,总是可着劲儿地给别人花啊?”
“就是!钱没要回来,孩子还没了,多倒霉!”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老这样儿,以后谁还敢借钱给她?”
看热闹的人,议论得热热闹闹。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0 13:51:57 +0800 CST  
哈,这一段因为有一句骂人的话,一直不允许发,我又找不着原因,只好一点一点地发着排除,终于找到原因了。天涯好文明啊!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0 13:55:03 +0800 CST  
小萍妈老是这样只讲借不讲还,信誉越来越差,借钱,也越来越难了。

那年,都腊月二十了,她兜里还没有过年的钱。她急得围着炉子直转磨磨儿。也不知是热的,还是急的,她的脸越来越红,看着就像要虚脱了似的。这时候,小萍她二婶儿带着一身凉气风风火火地进了屋:“你去看看我新抓的猪崽子,那长腰条儿,跟个小肉滚子似的,可带劲儿了!”
“还是你行啊,还有钱抓猪崽子呢。”小萍妈有气没力地,坐在了炕沿儿上。
“我哪有钱呢?是在后屯老李家佘的!嗨,多花几块就多花几块吧,等养大了,去了本儿,多多少少不也能剩几个儿吗?总得有个指兴不是?”
小萍妈跟着小萍二婶儿,看猪崽子去了。
等她哼着“北京的金山上”,再回来的时候,那满面的红光,一点儿要虚脱的影子也没有了。

第二天早上,东南天际的暗云,刚刚在一道道浓的像蘑菇、直的像树干、淡的像轻纱一样的烟柱后面,捧起一道霞光,小萍妈就捂得严严实实,冒着钢针似的凛冽寒风,拉着小爬犁往后屯去了。

等我吃完早饭去她家,没玩儿多大一会儿,小萍妈就拉着一头胖猪崽子回来了。她是花26块钱,在后屯佘的。
整整一下晌,小萍妈都在四处放风:她27块钱佘的最好的猪崽子,20块现钱就卖!
我妈说:“那猪崽子可真好,大秧子,滚圆。按正常价,最少也得值23块钱。我手里就是没有那些现钱,要不的,我说啥也得买下来。”
看见了便宜,前街周军他妈赶紧小跑着赶过来,乐颠儿颠儿地把猪崽子抱走了。

腊月二十二一大早,小萍妈就哼着小曲儿,去了镇上。
当她迎着铜盆大的耀眼太阳赶回来时,她的袋子里,装了十二尺花布,四条红绫子,四条绿绫子,一联挂鞭,一把二踢脚,二斤糖块,还有10斤猪肉。
小萍家的年,又过得香嗞腊味儿,喜气洋洋了。

我家东院儿周小海他妈,坐在我家的炕头儿上,边纳鞋底子边笑嘻嘻地说:“真是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你说这小萍妈,她咋想出来的这个招儿?这脑袋瓜子,可真他妈够转儿!”
“可惜呀,没转在正地方。少吃点儿少穿点儿能死人啊?眼下这关是过去了,还钱的时候咋整啊?老这样吃探头食儿,那饥荒不越累越多吗?现在这么年轻都挣不来,老了,咋还?到这阵儿,连个儿子的影儿还没有呢,指着谁还呢?”
“虱子多了不咬,饥荒多了不愁。你看人家,天天活得不比咱谁都乐和儿?”
“她是乐和儿了,将来,指不定坑谁呢?”我妈哼了一声,摇了摇头。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1 20:38:14 +0800 CST  
@晚霞千里 2016-05-11 20:38:32
@冯秀娟2015 新家真的好,拜访了。是从头写的。
-----------------------------
欢迎老朋友光临。从头改写了。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1 20:45:12 +0800 CST  
我在小萍家玩儿了一年多,就不太去她家了。我觉得,和小萍玩儿,没意思。
特别是有一回,她竟悄悄地告诉我:她爸晚上老趴在她妈身上……完了,还给她妈洗屁股。
那一刻,小萍的胖圆脸和笑眯眯的大眼睛,在我的眼前,一点儿一点儿地模糊起来,就剩下那一张一合的嘴,在不停地动着,我眨了眨眼睛,差点儿喊出一句:大傻瓜!

我和二假小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春天,化得稀溜溜的烂泥道,没有下脚的地方,刚换上小夹鞋的我们,只能溜着障子根儿,在一片连着一片的粪堆边儿上弹跳着。障子里边儿,家家户户那滴滴答答的房檐子上,都挂着珠帘儿一样酱红色儿的雪水;用棍儿支起来或是用钩子吊起来的上半扇窗户,就像两只黑洞洞的眼睛,深不可测。
刮大风的日子,挺多人家的苫房草都会被风掀起来。邻居们,有的爬上房,手忙脚乱地按着,有的在下面,到处找破缸碴子、大坯块子、木头杠子,扔上去,把被掀起来的苫房草,再压板正。
我们看够了热闹,就去生产队前面那块岗点儿的地方,玩儿跳格子,打口袋。那个地方干爽,细土面儿特别多。

生产队,就在姑姑家的西院儿,是一溜儿六七间房子的大院落。
走进生产队正房的门,面对的,是一口菜窖一样大的大锅,春夏秋三季,那口大锅都闲不着,总得给社员们煮饭。
大锅的西边儿,是一盘豆腐磨,豆腐磨的西边儿,是一大片空场,放些犁套马具啥的。
挨着大锅,东边儿是一道间壁墙,靠近房门口儿的右手边儿,有道过堂门儿——进入间壁墙的里间。那里间,大概有三间房子大,靠北墙,是一溜儿大炕,大炕的炕梢,放着纺车,好像随时都有绳子要纺。春天选种子,阴雨天扒麻,也都在这盘大炕上干。那炕的炕头儿,有两个铺盖卷儿,一个是二老太太的大伯子——喂马的大老头儿的,一个是喂猪的老王头儿的。
生产队院子的西侧,是一大趟厢房,除了最北间的磨房,供家家户户推碾子拉磨,全天都开着门,其余的,全是生产队的仓库,都锁得紧紧的。
院子东侧,是一大溜儿的马棚,到了晚上,咯吱咯吱的嚼料声,噗儿噗儿的喷鼻儿声,倒换蹄子的扑哒声,在晴朗的星空下,就像一池春水,奔腾欢畅。

在明亮又温暖的阳光下,我们开心地跳格子、打口袋,但有的时候,心里又不住地惦记着,去生产队的院子里,搜寻搜寻麻绳头儿,或是碎马掌子,攒多了,好去供销社换几个糖球儿。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4 18:40:45 +0800 CST  
@铁划银钩舞东风 2016-04-30 22:22:14
不断连载就行啊,比如叫‘长篇乡土小说连载【三家子】’,然后按时更新,在评论栏里粘贴文章【二】【三】……
-----------------------------
@冯秀娟2015 2016-05-01 09:11:54
以后发帖就在评论栏里发啊?
-----------------------------
@成都弹绷子 2016-05-01 12:28:52
就一直在这个贴子里发文章!
-----------------------------
@冯秀娟2015 2016-05-01 13:33:22
谢谢!
-----------------------------
@古月鸟4 2016-05-13 14:20:35
赶来赏读!
-----------------------------
是老朋友吧?谢谢!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4 18:41:58 +0800 CST  
@成都弹绷子 2016-05-13 21:45:14
小说慢慢进入佳景了。
-----------------------------
还请多指点。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4 18:43:03 +0800 CST  
@铁划银钩舞东风 2016-05-14 21:19:21
这一段写队部场景有条不紊,甚而是特别敞亮!:)
-----------------------------
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5 08:31:37 +0800 CST  
等到地面全都干了,我们就会离开生产队,去屯子的东北角,那儿,有一棵半死的老榆树,榆树的树杈上面,长了好多洋剌子罐儿,每个洋剌子罐儿里,都躺着一只肉乎乎的洋剌子。我们每次都会爬上去,摘下一大捧洋剌子罐儿,再拣一堆儿小碎棍儿,把洋剌子烧焦。于是,淡得嘴丫子直冒白浓的春天,就被我们嚼得香滋腊味儿了。

有月亮的晚上,我们还会把毛嗑杆儿掏空一大半儿,装上细土面儿,在我们同学——小丫儿家的院子里,和男生玩儿阵地战。打不过男生,二假小子就命令小萍去拣碎玻璃茬子,掺进我们的弹药里,结果,把大龙的脸蛋子,划了一个大口子。到现在,还留了一条细长的疤瘌。

那时候,小丫儿家的院子,就是我们的游乐场。她家过日子松,院子大敞四开,不像别人家,圈得紧紧的,进不去,也不让进。
我们在小丫儿家的院子里跑渴了,就跑进屋,从门后的水缸里舀出半瓢水,咕咚咕咚灌进肚子里,抹一把嘴巴子,再跑出去继续玩儿……

玩儿累的时候,我还会坐到屋里的炕上,听二假小子妈、李大婶儿和陈二婶儿她们,唠闲嗑儿。

“听说,老闫头儿家那个大教授和县长平级呢?”陈二婶儿瞪着眼睛,一脸的好奇。
“那个老酒舀儿,成天吹他那宝贝儿子,谁知道真假?”李大婶儿撇了撇嘴,又朝地上刺了一口口水。
“哼,你这个叔伯大姑姐夫啊,这阵儿是有得吹了,他早就忘了,当年,要不是二老太太张罗着周济他,他连家都他妈没了,那儿子,也早就不知道饿死在哪条壕沟帮子上了,还县长教授呢!”二假小子妈,呸地吐了一口唾沫,又在鼻子里哼了一声。
“可不是咋地,他们家能有今个儿,还不多亏了人家二老太太!”
“还有那教授上学那阵儿,差点儿让人家学校给开除的事儿,他也早就忘了吧?”
“谁还不说是?你说那教授,念书都念愚了!人家一个富农的儿子回了趟家,一回到学校,就说家里边儿连门框、炕沿、大铁锅、小铁钉都收归集体了,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学校就说他是污蔑社会主义,批斗开除。咱这个教授可倒好,愣头愣脑地,站起来就举着手说,我能打证言:他说的,全都是真的!你说那还能有他好?一块儿开除呗!你也别说,还多亏了老酒舀儿,跑到学校,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给人家学校下跪,求人家别开除他儿子。还跟人家诉苦,说家里八辈子贫农,解放前,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两口子就一条裤子,谁出去谁穿,不出去的,只能在被窝儿里坐着。”
“呸,还他妈有脸说,谁让他穷了?他给周正德他们家扛大活,挣得不比谁都多?年根儿底下分的粮食,几十口子都吃不了。按正理,那日子得过得多像样儿?谁让他没正事儿啊,领的粮食,全他妈扛到耍钱场儿上去,一年的辛苦,三天两早上,就输了个屌蛋精光,怪他妈谁呀?”
“你也别说,人家学校还真就吃这套,不管咋的,总算是没给发配回来不是?”
“哼,他也就是命好,走字儿。这要是给发配回来,不也他妈和大家伙儿一个样,顺着垄沟子找豆包儿。兴许呀,过得还他妈不如别人呢!咳,啥都别说了,这人,都是命,命不该死总有救。”二假小子妈,滋溜,又往地上刺了一口口水。
“可不是咋地,人这一辈子,该吃几碗干饭,那都是有数的。你再挣,也挣不过命去。不过,现在想一想,那阵儿那日子过的,也真是好笑。”李大婶儿点着了她的烟袋锅儿,使劲儿地抽了一口,慢慢地嘘出去,才不紧不慢地又接着说了下去,“你说我那会儿,正怀着我们家小五,上边儿让把吃的全都收上去,我就寻思,咋地也得留几个鸡蛋,好做月子啊。可你说我把那五个鸡蛋,这塞塞那塞塞,塞到哪儿都不放心,就怕被人家发现,给没收了。寻思来寻思去,我还是把它揣兜儿里吧。结果你说怎么着?我干着干着活儿,把这事儿给忘了,我往那门框上一靠,天呢!五个鸡蛋啊,全他妈挤碎了。你说把我哭的啊……”
陈二婶儿笑得,眼泪都淌出来了。
“你笑?还有更可笑的呢!”李大婶儿用头卡子挑了挑烟袋锅儿,又啐了一口唾沫,“收粮食那阵儿,我们家他大叔留了个心眼儿,偷偷地在后园挖了个坑儿,埋了点儿粮食。饿急眼的时候,半夜挖出来,悄悄地煮熟了给孩子们吃。也不知那队长他咋就闻着了风声儿,带着人,上我们家搜了好几回啊。搜不着粮食,就上茅楼儿里去验巴巴,说是要看看,我们家拉的巴巴,是不是黄色儿的……”
陈二婶儿又笑出了眼泪。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5 19:54:56 +0800 CST  
@成都弹绷子 2016-05-15 21:11:13
人物的对话把握的好.支持!
-----------------------------
谢谢!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6 06:38:18 +0800 CST  
@铁划银钩舞东风 2016-05-15 21:31:15
‘越穷越光荣,越穷越有理’:)
-----------------------------
一个奇怪的时代。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6 13:17:04 +0800 CST  
二假小子妈、李大婶儿、陈二婶儿,天天晚上都去小丫儿家,坐着闲唠。
二假小子家,在小丫儿家前院儿,二假小子她爸和小丫儿爸,是叔伯哥们儿。陈二婶儿的老公公,也和他们是叔伯哥们儿。他们几家,都是一个太爷的子孙。陈二婶儿家住在小丫儿家东院儿。李大婶儿家住在小丫儿家西院儿。李大婶儿和小丫儿妈、二假小子妈年龄相仿,比陈二婶儿大十来岁。
她们几个,天天一坐下,就开始翻腾屯子里的陈芝麻烂谷子,要不,就是讲瞎话儿。从春天到冬天,她们嘴里的那些吊死鬼儿、无头尸、狐狸精,都成了我的恶梦。

特别是冬天的晚上,从小丫儿家走回去,夜已经深了。除了偶尔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叫,屯子里,静得都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
白哗哗的雪地,踩上去嚓嚓直响。走着走着,我就会浑身一激灵,感觉身后,一个大白脸、支嘴獠牙、伸着红舌头、披着黑斗篷的恶鬼,正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我的头发唰地一下竖了起来。心,也嗖地一下蹦到了嗓子眼儿……可是,谁能来救我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我只好按住砰砰狂跳的胸口儿,硬着头皮,猛地一转身——后面,雪白瓦亮,啥也没有。
我再也不敢转回身去,只好退着往前跑,说啥,我也得看住我的后面……

刚一进家门,我又想拉屎了,只好把妈妈从被窝儿里叫出来。让她陪着我去前园。
我蹲在前园的雪窝儿里,边拉屎,边望着天空。
“妈,你看,三星都出来了!”
“不用看我都知道!三更半夜的,能在外面野跑,就不能出来拉屎?”
我妈正在气头儿上,我不敢吱声儿了。
没过一会儿,我又忍不住了,“妈,那是银河吗?”
“是,银河南北,小孩儿不跟娘睡,银河调角儿,吃倭瓜西葫芦豆角儿,银河东西,小孩儿跟娘挤挤。这阵儿是冬天,银河就是东西的。”我妈是关里人,管妈总是叫娘。
“哪个是牛郎星,哪个是织女星啊?”
“那个,那个又大又亮的,是织女星,对面那个又大又亮的,是牛郎星,牛郎星两边儿那两个小的,是他们的孩子,牛郎用筐挑着他们,去找织女。”
我听李大婶儿她们说过,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日子,那天晚上,蹲在黄瓜架底下,就能听见牛郎和织女说话。可有一回,我蹲得腿都软了,也没听着一句。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7 13:14:29 +0800 CST  
@铁划银钩舞东风 2016-05-17 16:23:02
小小孩看天,大人正在没好气,呵呵,情景宛然:)
-----------------------------
谢谢东风鼓励。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18 12:59:37 +0800 CST  
@tycomplex 2016-05-19 23:42:42
盖楼了
层层顶上去
-----------------------------
谢谢!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20 13:22:11 +0800 CST  
李大婶儿她们天南海北讲瞎话儿的时候,小丫儿妈总是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儿,边听她们白话,边就着小煤油灯的微光,纳鞋底子。那小煤油灯,是钢笔水瓶做成的,就放在炕头儿和外屋灶台之间的墙洞儿上,墙洞儿上的小玻璃,能让里屋和外屋,都有亮光儿。

小丫儿妈,有一双特别鼓的金鱼眼,双眼皮儿都双出了三四层。她的眼神儿特别不好,缉鞋口子的时候,鞋帮子总得紧贴在脸上。
小丫儿妈不光眼神儿不好,精神头儿也不如别的老娘们儿。听说,她被小丫儿爸打傻过。

小丫儿爸年轻的时候,长得四方大脸,高高大大,白白净净的,一表人才,就是出奇的懒,因此,还得了个外号儿:“懒王”。
那时候,还没入合作化,家家都自个儿种地。别人为了抢节气,晌午都不回家,由女人把饭送到地里。
小丫儿爸也不回家,也让小丫儿妈送饭。
别的男人在地里,是为了多干活儿。小丫儿爸到了地里,把锄头往地头儿一横,枕上去,就开始呼呼大睡。
小丫儿妈送来饭,把他叫醒,他气得一个巴掌扇过去:“这啥破饭这是?你喂猪呢!”
小丫儿妈一个趔趄倒在地上,揉揉脸,啥也没说,又爬起来收拾碗筷。

小丫儿爸一气儿不顺,就打小丫儿妈,终于,他把小丫儿妈给打傻了。
有一天,小丫儿妈居然把怀里抱着的二小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还好,她刚刚点着火,二假小子她妈就赶上了,把那孩子给救了下来。

小丫儿的老姨,出了名儿的厉害,是镶黄二屯大队书记的老婆。她听说姐姐被打傻了,红着眼珠子就跑了过来,要和小丫儿爸拼命。吓得小丫儿爸,好几天都没敢回家。
不过,打那以后,他再也不敢打小丫儿妈了。

小丫儿妈的脾气可真是好,我就没见她生过气。她家一大帮孩子,哪个孩子都会招来一帮同龄的孩子,屋里院里,炕上地下,跑进跑出,窜上跳下,她就跟没看着似的。有时候,我们玩儿得太晚了,不敢回家,小丫儿妈就让她家的孩子挤一挤,匀出一床棉被,让我们在她家的北炕躺下,第二天早上再回家去。

许多年以后,每当我想起小丫儿妈,心里就会涌起一阵特别的温暖,对她,也特别的怀念和感激。只可惜,她很早就死了,在我有能力给她买点儿好嚼货儿的时候,她已经没有机会享受了。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21 13:02:27 +0800 CST  
@成都弹绷子 2016-05-20 17:20:43
又更新了。四川有些地方也把妈妈叫“娘”,全国称妈妈为娘的还比较多。
-----------------------------
我还以为娘只是中原一带的称呼呢。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21 15:33:38 +0800 CST  
@heise13 2016-05-20 23:21:04
我去媳妇农村老家,夜晚也看到满天繁星,实话说我不认识,因为城里夜晚看不到那么多星星,导致我天文知识匮乏。不过确实好看!
-----------------------------
在农村,晴朗的夜空真的很美。
楼主 冯秀娟2015  发布于 2016-05-21 18:58:43 +0800 CST  

楼主:冯秀娟2015

字数:58030

发表时间:2016-05-01 0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09:18:39 +0800 CST

评论数:3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