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

祭足不理宋国
失败回家的宋庄公现在恨郑国入骨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就是因为你,我利益没拿到,名声也没了!
关键是还打不过你,太出乎意料了!我版图都比你大,而且是几百年的老诸侯了!太丢人了,丢人都丢到历史教材去了。这人丢得我都没办法向我朋友解释清楚,我是怎么把自己(人)找回来。
要不再试试?一定要挽回一点面子!
于是,宋庄公就把郑国给的那些“金银珠宝”都搬出来转送给齐、蔡、卫、陈四国,借兵!就当是本钱不要了,也要面子!我们不做生意人了,我们要做文化人。
打,打你个郑国,只要把你的屁股打疼了,我的面子应该就能要回来了。
郑厉公也发现(想起来)我郑兵这么厉害啊!那就打吧!
但祭足说,不能打!不要理他!
厉公说,人家都到门口了啊!
祭足告诉厉公,打仗如果只是凭刀枪,那郑兵比宋兵强悍多了,但是打仗首先讲究的是理由,前面我们让宋国索贿,不是怕他,是要把宋国的无理昭著天下。其实我们给的已经够多了,但他公子冯不按照市场行情,还要继续索取,无非是当时我们自己确实有不在理的地方。毕竟开始是公子忽的君位。后来他使劲要钱要地,贪心不足,就变成了他的不在理,最终又惹恼了鲁国。
所以在和宋国打仗的时候,我们士兵愤怒,士气高涨,他们士兵心虚,士气低落,那样的战自然很好打赢!但是这个事情过去了,现在他花钱请来四国兵马,无非是要面子,要报仇。我们如果出战,打赢就可能得罪四国,到时候战争会不断循环,我郑国就永无宁日。如果打不赢我们损失就更大了,他宋国肯定又要签合同又要抢钱。所以,现在最好是不理它。那四国就是来看热闹,领分子钱,我们不打,人家最乐意(露个脸,签个到就能拿补贴)!等到宋国可以获得一点安慰后,这伙人自然就解散回家了。
这就是智慧。
祭足的智慧能分清楚哪里是好,郑国和祭足的自我控制还能知道哪里就收。即,见好就收。
开玩笑,当年卫国州吁卷了五国来攻打郑国,郑庄公一一化解的时候,祭足默默地站在旁边,难道会不学?这笔记是白记了吗?
厉公觉得祭足说得有道理,但是他隐约听见祭足提到了自己篡位的事情,理亏是理亏,但你别说公子忽啊。这让厉公很不高兴!
果然,围攻郑国的四国都没什么出力,比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还柔和,只会天天喊打喊杀地把攻城的背景音乐衬托地轰轰烈烈。但郑国人就是不动,好像攻打的不是自己国家,自己就过来围观围观,关注一下。不久,宋国也看穿了郑国不出兵的用意,心想不能干耗下去了,四国的士兵这么多,攻城的时候出工不出力,吃饭的时候出工又出力,开销很大啊!这样拉锯,郑国可以拖,我老宋可拖不起啊!所以,郑庄公就干脆就在城外抢劫一番,然后回家,犹如当年郑国去周朝割稻麦一样。然后宣布大胜了郑国,扬长而去。
在宋庄公眼里,这就是挽回面子了!
在祭足的眼里,这个没德行的家伙幸亏智商不低!
在郑厉公眼里,祭足太专断,都是你说了算?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6 22:56:11 +0800 CST  
@冷月888 2018-09-17 08:55:43
读精彩文章,顶朋友佳作!
-----------------------------
谢谢鼓励!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7 18:47:23 +0800 CST  
不靠谱的女婿
宋国退兵后不久,周桓王去世,世子佗继位,即周庄王。桓王临时前也丢了一个炸药包,他告诉周公黑肩说先让世子佗继位,然后再传给我的二儿子克,兄终弟及!
这个炸药包后来炸了周公和王子克,这是另一个话题。
郑厉公听说了周王朝的丧事,就准备去周朝奔丧!祭足说,不要去,周是我先君的仇人,你去吊唁,容易自取其辱!
祭足说话的内容是对的!但是语气不好听,表情没节制,所以郑厉王怒了,认为你祭足屁事都要管!我算是被祭足给架空了,你有足,我没足,足被你祭了,我做这个君王有什么意思?
那就找我自己的腿吧!
某天,郑厉公和表弟雍纠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几只小鸟飞来飞去,就感叹说,飞鸟想叫就叫,想飞就飞,我真是不如他们!雍纠马上说,主公你感叹的是不是政权问题?
厉公不说话!沉默是金!这是高手的默认方式。
雍纠继续说,我听说“君犹如父亲,臣犹如儿子”,儿子不能为父亲分忧,就是不孝;臣子不能为君王排难,就是不忠,主公如果你看得起我,有什么事情就请说,臣绝对赴汤蹈火啊!
厉公就问,你不是祭足的爱婿吗?
雍纠,纠正说,婿是正紧的婿,但爱不爱就难说了!我娶祭氏,原就不是祭足的本意,是宋君强迫他。我看祭足三天两头总在怀念自己和郑庄公的美好时代,现在只是畏惧宋国而不敢想改换君主(你)罢了。
厉公直接说,如果你能杀祭足,他的位置就是你的位置。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敢,怎么下手?
雍纠说,好办!城外不是被宋国劫掠了吗,明天主公可以命司徒高弥渠去城外修廛舍(平民的房屋),叫太宰祭足带米粟和锦帛去安慰居民,然后我在东郊设宴送行,带上毒酒直接就把祭足给药死了!
厉公说,计划不错,不过你要小心啊!我的命都压你身上了!
这个计划简单说就是毒死他祭足。他们虽然是一家人,但分两姓,不住在一起,所以要找个一起喝酒的机会也不容易,才会这样费尽心思地铺垫出一个这么大的场面。
雍纠回家后,因为心里有事藏不住,神色有点慌张,完全符合干不了大事的人物特征。这种不正常很快被老婆祭氏看出点问题,就问老公你是不是病了?雍纠说没病。祭氏又问,朝中是不是有事?雍纠说,没事!没事!没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就是有事了。
祭氏不亏是祭足的女儿,马上开始讲道理说,我看你神情不对,朝中肯定有事,我们夫妻同体(就是一起共患难,别想多),不管什么事,我也应该知道,一起担当!

雍纠说,没什么事,主公想要你老爸明天去城外慰问灾民,到时候,我去城外去给他践行,没什么其他事!
祭氏说,践行就践行,在家就可以,为什么要去城外!?
雍纠说,这是主公的命令,你就不要管了!
要管啊!城里是祭足的天下,这里兵马到处都是祭足的手下,但是到了城外就不好说,几个强盗就可能结果了你!
祭氏心中存疑,就跟老公一起喝酒。这宋国人打仗不行,喝酒也不行,没几下就被祭氏连哄带骗灌醉了!
祭氏故意试探问,主公叫你杀祭足,你忘记了吗?
雍纠马上回答,这么会忘?
恭喜你,都能抢答了!
好了!这宋国人真是酒量不行,酒品也不行!
第二天,祭氏说,你要杀我老爸的事我都知道了。雍纠辩解说,没有的事。祭氏说,哪里没有?你酒后都说了!雍纠说,那你要怎样?祭氏说,都跟你说了,我们夫妻同体,嫁给你,就是你的人,你还不信我?雍纠说,那我错怪你了。就把一切计划都说了出来!还加了一句,我如果当上太宰,你就当太宰夫人啊!
恩。你先当!上当的当!
看来这宋国人酒品不行,人品倒是不错,就是和智商不在一条线上。
祭氏立即回娘家问母亲,父亲和夫君谁更亲?
这本是一个很家庭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个家庭太特殊了,所以就成为了郑国干部考核的重点问题,它影响了郑国本年度的政治走势,所以考生要是答不好,就会影响个人的后世走势。
祭氏母亲回答出一句左右历史的话:没有出嫁的女儿,父亲是确定的,而丈夫是不确定的!出嫁的女儿,不爽了可以再嫁,但是却不能换父亲再生。丈夫不过是人的视觉,父亲确实天的视觉。丈夫哪里能和父亲比?
祭氏听完之后,大为感慨。泪流满面啊!今天为父亲了,就不能顾丈夫了!于是就把雍纠的计划告诉了母亲!
母亲开始以为是家里吵架的事,没想到这么严重。在她这里丈夫可比女婿重要!这个没毛病!(估计她自己的老爹已经去世了)
祭足就知道了全部!
开玩笑!你跟我祭足玩这个啊!
结果,准备毒死祭足的酒变成了祭足摔杯为号的故事情节。深明大义的祭氏也变成寡妇了。不过没事,祭足的老婆说了可以再嫁!明天就开始相亲。
厉公还在宫里等候好消息,担心这个表弟雍纠有点不靠谱,自己也预备了不少武士埋伏在那边。谁知听到却是个逆转的故事情节。当时也没有设计失败的预案,这一闹,捅了这么大的篓子祭足哪里会容得下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赶紧跑路吧。
自己这一次不当操作等于是给了他一个干掉我的理由!宋国是不能再去了,双方因为合同的事脸都撕到破相了。还是去蔡国边境(也有说郑国栎地)躲一躲吧!
后来,有人告诉厉公,那个主角雍纠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厉公听后几乎吐血,气得摔杯还不能为号,只是嚎啕大哭。你个二逼雍纠,这样的老婆你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我帮你再娶几个啊!
避嫌都不懂吗!
确实,你们这些王子们为了避嫌把自己兄弟都杀了!雍纠这种公子哥吃喝嫖赌还可以,干这事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心智。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7 18:48:27 +0800 CST  
十三、郑霸终结
郑厉公跑路后,郑国的君王又出现了空虚,组织工作的祭足召集大家一讨论,机会再一次回到了郑昭公这里。
但机会这种东西还真不好说,关键要看人。有人能把一手好牌打的对手落花流水,也有人能把自己打的鼻青脸肿。

郑昭公回家去死
郑昭公世子忽,被弟弟公子突借用宋国联合祭足搞了政变后,跑路去了卫国。此时的卫国也刚刚完成最狗血剧情的弑君篡位工作。卫宣公的最小儿子朔杀了两个哥哥急子和公子寿,刚刚继位为卫惠公。
前一阵子,惠公还根据外公齐僖公的召唤,派出部队跟齐国一起去打纪国,结果被鲁国和郑国(郑厉公)的援军打得落花流水。
所以,此时的卫惠公心头也恨着郑国,恨郑厉公。突然有人报告说郑国出事了,郑厉公跑了,现在人家正赶来卫国准备迎立公子忽复位。
好消息啊,惠公完全乐闻其变,现在这个讨厌的厉公换成与自己有恩惠关系的昭公,对我卫国是大利好。
但是回郑国后的郑昭公似乎吃一堑,也没有长一智,白吃了,根本没有认清事物缘由,分不清是非曲直。他居然不是感谢祭足,反而是埋怨祭足,你为什么要联合厉公驱赶自己,所以对待祭足不再那么尊重。
这是一种法家思想。“我只看事实,你只要回答我是或者不是。”
你丫是不是驱赶我出境?是!
可以了!然后郑厉公就感觉自己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不是我欠你祭足什么,而是你祭足欠我很多。
这些变化很快被高渠弥感受到了。要知道,高原来也是那场政变的主要帮凶之一,位高权重的祭足尚且被这样对待,那他还有好果子?郑昭公当年还是世子忽的时候就对自己很不感冒,横竖看不上自己,现在再加上参与公子突政变这一出政治污点,以后自己还怎么混?
祭足可以称病不出,但我高渠弥要消除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驯养敢死队,等待时机杀了你郑昭公。先发制人。
回想起来,郑庄公的眼光确实不错,早就看出来了世子忽的能力特点,就只是个能打仗的料,在政治上根本不具备智慧,压不住阵,很难对付那几个兄弟,所以动了要立公子突为世子的念头。
根本不懂政治的郑昭公,以为自己是世子,那么这个君位就当然是自己的。一副理所当然的死相。
不读书也不看报,现在都春秋了啊!
而逃亡在蔡国的郑厉公却能痛定思痛,开始不断团结蔡国附近的栎(念立)人(住在栎地的人),并把栎地的守城官檀伯给杀了!搞起了小割据。祭足听到后,赶紧派大将傅瑕(念侠,这个人后来也是个弑君的货色,所以点一下名字)去镇守大陵这个地方,遏制住厉公的进攻企图。
厉公很郁闷,大陵是他要进攻郑国的咽喉。
宋小宝:你掐我脖是吧?
厉公就想到了好朋友鲁桓公,当年正是他帮助自己斡旋宋庄公的索贿事件,后面自己也帮他去纪国打齐国,一来一往双方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郑厉公去鲁国请他帮忙。这个可以理解。
然后再找卫国,此时的卫惠公也正因为郑昭公回郑国后,没有对他有任何表示,感谢费没有,红包也没有,很恼怒,竟然准备亲征郑国。这个也可以理解。
还有宋国,反正宋庄公喜欢钱,就再谈钱的事!这个宋庄公像条非洲鲫鱼一样,老被厉公那几条蚯蚓钓着。这个就有点牵强了。双方都搞成那样了,还能继续合作?宋庄公到底是心大还是缺心?或者解释说,只要打郑国,他就开心。郑厉公跟他说,过去都是祭足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现在自己也成了祭足的受害者。
于是鲁、宋、卫、蔡四国联军就又杀向郑国。
这是“联合国军”第三次杀到郑国门口,公开挑衅。卫国州吁讨名、宋庄公讨债、郑厉公讨位,至于鲁国,讨个热闹吧。
如出一辙,面上还是很好看,又是一场四国联军,但是只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就不难理解他们将会怎么没的。利益下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打战又不是比赛人数。所以强悍的郑国士兵在祭足的指挥下,居然没有落一点下风。相持一段时间后,郑厉公那点私房钱很快就没了,联军的伙食标准也下降了,大家都觉得没意思,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不了了之!
但是卫惠公回不了家,前面说过,他的家被卫黔牟政变了!
联军这战打的?说什么好?卫惠公出趟差,单位没了!说好是要替别人争国,结果别人没争到国,自己反而没了国,只好去齐国。
这战虽然声势浩大,但只能算打了平手。郑国实在牛,1:4仍旧不落下风。但祭足认为郑厉公在外始终是个隐患,隔三差五地兴风作浪我们也陪不起啊!就想到你厉公原来不是帮鲁纪打齐国吗,那齐国一定恨死厉公。可以借这个机会和齐国搞好关系,建立掣肘厉公的外交。他决定自己亲自去齐国。这事太重要了,因为听说鲁国和齐国也在改善关系,顺利的话就能一下结交了两个诸侯国。
祭足的这个考虑已经是很周到了,但还是百密一疏。要不说古人信天命呢,这个世子忽就没有做诸侯的命,你这喝水都能噎死的概率也发生了。因为祭足只顾着外患,哪里想到这边还有一个高渠弥正在酝酿他的内忧呢!
高渠弥也是郑庄公时代的一员猛将,要不是世子忽的一句劝说,可能已经当上了太宰,替代祭足的位置。所以他怀恨在心,就结交了公子亹(念为)。在郑国,他也就怕祭足,现在祭足居然又亲自出访了。
机会啊,老天给的机会不能错失,高渠弥就趁郑昭公外出冬祭的时候,派自己驯养的敢死队打埋伏、搞突击直接把他给杀了。还是老套路,对外就说是被盗贼给杀了!
盗贼没文化,所以只认钱,不知道什么君王不君王!统统杀!
可怜“盗贼”,就因为不念书,在春秋常常背黑锅。
这回好了,没有什么政治智慧的世子忽也不用跑了,直接挂了,高渠弥把他二弟弟公子亹从蔡国请回来做君王。
祭足到齐国刚刚和齐国谈好建交的事,就被公子亹叫回家!
你的老大换了,回来换公文。
祭足一脸闷逼,我正准备拆东墙补西墙呢,回头一看,南墙都没了。还修个毛啊!
祭足:生在春秋这个没好时代,有些差真不能随便出。
卫惠公朔:我同意。

公子亹过把瘾
继位的公子亹喜出望外,但我们一查,居然没有谥号,名字还这么难写,好在有粘贴这个功能。因为他只在位七个月,时间短,没有什么建树,也可能是后来的公子婴和厉公不批给他了,也可能是丢失了。不过,后来的公子婴也没有谥号,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被厉公统统去掉了。
两个讨厌的人!看连续剧好好的,跑出来插播什么广告啊!
实际上,公子亹一点也不讨厌,人家也没有主动要求什么,也没主动做什么,人畜无害,只是天上掉下一个“诸侯国君”砸他身上了而已。
此时的齐国老大也已经换人了,齐僖公去世了,齐襄公诸儿上。
齐襄公诸儿说请公子亹去齐国,共商国事。
公子亹听齐国说要请他去参加会盟,心想这是有利于郑国的事,上回祭足去搞好关系也是这么目的。为了抵御共同的郑厉公,我们齐郑两国确实有必要再次合作。此前,祭足应该已经打好基础了,让齐国感动了吧!
公子亹就让高渠弥去叫祭足一起去齐国!不要辜负齐国的一番好意。
在家休息的祭足,听说又要去齐国,脑袋一麻,娘啊!又要出差?出差已经成为一个恐怖的词语。
祭足不想去,就说我昨天爬楼梯,摔伤了脚,现在在家里养伤,你们去吧!
大夫原繁过来慰问他,问说,齐国愿意结交我们是好事,你怎么不去辅助他们啊!
祭足说,齐襄公诸儿残忍强悍,现在继位大国齐国,等于恶人手里握着凶器,早晚会到处惹事,炫耀武力。我们的世子忽曾经帮助齐国打战,在齐国口碑很好,却被弑杀。现在他们以大国的身份邀请我们小国,属于无事献殷勤,里面肯定有不少文章呢!这趟差凶多吉少,我就不出了!
果然,公子亹和高渠弥高高兴兴出差去,安安静静回不来。他们用那套关于强盗弑君、图财害命的理论向齐国解释郑昭公为什么死,根本就没有用。齐襄公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有点强盗的逻辑,你们把黑锅扔给强盗,不是在变相讽刺他吗?
原来,齐襄公因为十分淫荡的事,刚刚杀了鲁桓公,被国人说三道四,就想找某些可以算主持正义的事情做做,转移大家注意力,引导公众舆论。他觉得郑国高渠弥杀了我们齐国好朋友郑昭公世子忽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可以拿来主持一下公道,宣传一下正能量。
当然,后面他还帮助卫国卫惠公朔主持了公道,赶走了卫黔牟让卫惠公回国复位。
为了证明自己的公道,齐襄公不但把公子亹杀了,还把高渠弥五马分尸,以此来警戒那些逆臣贼子。
不过,实践证明,在权力的诱惑和仇恨的敌视面前,这种警戒有个屁用,没多久,他自己还是被杀了!(后面说)
于是,郑国又一次君位空虚,好在祭足早有准备。
好在我们郑庄公生了不少儿子,耐杀!经得起你们杀。
祭足提议让躲在陈国的公子婴来!以原繁的群臣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原繁已经被祭足的智谋生生折服了,现在是铁杆支持祭足。
料事如神啊,老祭!你说咋办就咋办!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8 23:44:05 +0800 CST  
公子婴的安分守己
新上台的公子婴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不如世子忽,谋略不及公子突,能登上大位估计是烧香烧出来的。既然不如人,那就依靠人吧,所以他就处处与人为善。对内,他完全信任祭足,什么事情都交给祭足去定夺处理。祭足本也是个政治才能极高的人,所以在他的努力下郑国似乎开始恢复原来的生机。对外,他不再称王称霸,遇到什么事不出头不围观,早点回家洗脚睡觉。同时,又主动和齐国陈国等邻居搞好睦邻友好关系,不去搬弄人家是非。
继位的第二年,鲁国就过来找他商量纪国的事(齐国又打纪国了),郑子婴就以自己国家动乱未平为由拒接了!第三年,缺乏外援的纪国抵挡不住齐国的攻打,灭亡了。
凡此种种,郑国总是安分守己,公子婴也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这不一定是郑国的福分,但却是郑国人民的福分。
还有一件事情,很不起眼但是很重要。公子婴主动请诚于楚国,就是拜楚国为大哥。答应年年给楚国纳贡,做他的附属国。
说好听一点,是他识时务,因为此时的楚国开始进入了中原文明的视野。在位的楚武王虽然自己也是杀了侄儿继位,但是他雄才武略,吞并了周边不少小国,还逼迫随国向周朝提出让楚国以王的旗号管理汉水以东诸国,虽然周王没有同意,但是不影响楚国自己称王。
原来楚国是在南方,中原不怎么待见他,但是现在的郑国不得不待见了。因为变成邻居了。不是楚国搬家,而是强盛的楚国让郑国身边的应、曾、唐等诸多国家都变成了楚国。
唇亡齿寒的感觉让郑子婴时刻感觉到压力。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不再做什么大哥,而是去认大哥,这是最好的生存之道。中原开始畏惧楚国,但是心里还是鄙视楚国,此时,郑国站出来,第一个拜大哥,楚国自然很高兴。
第一个小弟不罩的话,以后谁还会来当小弟?
说不好听一点是郑国从此沦为二流国家。原来郑国只是周朝的小弟,现在变成了楚国的小弟。楚国虽然自己称王,但是在大家眼里仍旧只是一个诸侯国,而且还是比较野蛮的那种。郑国一旦将自己定位成二流国家,以后国家建设、外交等都会朝这个方向去做,要再回到一流国家就会难上加难。一级达标校被降级为二级达标校,以后的招生就麻烦了!而且,诚服楚国,相当于是对中原文化的背叛,这一点会让周边的国家很瞧不起。
但瞧不起总比死得起好吧!
虽说以后吃饭主桌是上不去了,但饭局还是有的!
但是郑子婴没有想到,这种新型的依附关系让郑国获得了一时的安宁,却换来多年的疲倦。春秋后来形成了的争霸局面,居然让郑国变成了中原和楚国争霸争夺的一张指示牌,一个焦点。
所谓打狗看主人,既然主人打不过,就把打狗当做打主人的脸!打你的小弟,话糙理不糙。
从此郑国的政权问题不再只是公子们之间权力的争位,还逐渐演变成了各国扶持的公子们之间的争斗,成了要确定郑国以后做谁的二奶,而形成的战乱。
齐桓公带着崛起的齐国要跟楚国争霸,第一步就是搞郑国。
齐桓公认为郑子婴虽然是老哥齐襄公杀掉才立起的君王,也很尊重齐国,但是你最后居然和南蛮走到一起,所以就想支持公子突来争夺郑国君位。
如果公子突能再次复位不就感谢我齐国吗,不就自然变成我齐国的二奶了?
于是,齐国插足了,和躲在栎地,还在苟且的郑厉公开始眉来眼去,勾三搭四。
也该是郑国出事,也该是郑厉公复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好像天命在循环,郑子婴忍辱负重做了12年君王,终于忍不住了,哭了!因为祭足死了!

祭足的影响力
这是一个不简单的祭足。不祭天,不祭地,就祭你足。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郑庄公开始,祭足已经在你们姬郑家前前后后熬过了5人6次君王。数字大,看似很多,其实也就郑庄公和他的四个儿子。但从数字背后来说,你的身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郑国为什么会这么不稳定?说明平乱戡乱的时候有你,动乱的时候也有你。真是“成也祭足,败也祭足”。
但是人家也不是故意啊!许多时候是形势造就英雄,也是形势迫害英雄。
如果郑国能在郑庄公后顺利过渡给郑子突或忽,祭足就会大有所为,郑国也可能成为真正的一流强国。这正是祭足多年后还在常常怀念郑庄公的原因。贤臣与明主犹如冠上明珠,是人世间一大快事,能臣不得主犹如锦衣夜行,白来人间一趟。也许,祭足还会常常怨恨庄公最后的不力(不果断),为什么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儿子们。
后世的汉武帝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就比较生猛。此前,他虽然逼死了太子刘据,但是在传位给8岁的刘弗陵时,居然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这是何等的气魄?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眼里只有国家和社稷,没有什么亲情,一切有利于国家的事就应该去做,培养儿子是,遏制儿子,逼死生母也是!
郑庄公在这一点明显输给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春秋时期还只是国家的雏形,政治也还不完善,不能指望一下子就出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咖帝王。汉武帝是有机会看见过去几百年的历史,才能做出如此“残忍”的“英明”决策。
不过,祭足也是够了!能遇到郑庄公是他的幸运。面上两人是君臣关系,实际上也是一对能力优势互补的CP。一个善谋的人要有善断的人与他搭档,才能实现他的才华,否则他的才能只会变成了一个话痨或者“点子王”。从他后来的谋略和行为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谋士,遇到需要独立做主的时候,常常会做出错误(不是最佳)的决策。好在有顶级的智慧,所以总能在决策失误的边缘把危害损失到最小值。
好比一个渔民,他是抓鱼的高手,但是在判断哪里有鱼的时候总是失误(也可能不愿意)。大家都去远海捕鱼了,他居然因为听了谢霆锋唱“我们这里还有鱼”就拼命在近海闹腾。但人家赢在技术好,所以在只有很少鱼的海岸边依然能捉到别人捉不到的鱼。
作为臣子的祭足的一生也可以圆满了!他的权力和地位能左右郑国政治几十年,在当时条件下,毫无疑问是个牛人。
流亡在外的公子突是第二年才听到祭足去世的消息,这个让他又恨又怕的人终于还是输给自己了。
不是打牌输,不是下棋输,而是寿命输给我!
16年了,我在栎这个地方苟活着,都快被郑国人民忘记了!但我内心复国的小宇宙可从来没有被磨灭过。
杨过:这么巧啊!这个数字会有故事哦。
这个凭名字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人终于去世了。
公子突如冬眠猛兽,逢春苏醒,又开始打探起郑国的形势。而正好在这个时候,齐国齐桓公也要崛起了。
两人一拍即和。
现在的郑厉公开出条件十分简单:只要复国,郑国从此给你齐国做小的,丫头也可以!
而齐桓公比宋庄公可厚道多了。不要钱、不要地、不要脸,只要做朋友!
朋友跟谁做不是做?二奶给谁包不是包?价格好,待遇好才是真得好!
刚刚崛起的齐桓公正好也是不缺钱,就缺二奶,尤其是缺郑国这种重量级的二奶。
这是典型的干柴烈火,第二年,齐国就派大夫宾须无带了二百乘兵马和干柴来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9 23:33:58 +0800 CST  
公子突来终结
最近,郑国流传一个传说。
说城内有一条大蛇,青头黄尾巴;城外也有一条大蛇,更长,红头绿尾巴。不知道为什么,两条蛇打起来了,几天几夜分不出胜负,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也不敢靠近,17天之后,城外的蛇终于咬死了城内的蛇,还进入城内,到了太庙就不见了!
虽然谁也没真见过,但是大家都说有人见过。
有人:所谓的“大家”给我站出来,还能比这更邪乎吗?你干嘛不直接说公子突要打回来了吧?还17天,不是要说公子突在外流前后浪了17年吗?
但大家都信这个传说,因为许多人对于郑子婴主动给楚国做二奶这事很不爽。现在郑国人要是出去走亲戚还是做生意,留学他国什么的,都容易被别国的朋友指指点点。
做二奶的日子是很有舒适感,但是不能让大家都知道我是二奶!
那时候的中原人把名誉看得比命还重要。当然主要原因也是,郑国人的生命会不会丢不知道,但名誉受损已经是实实在在了。
郑国国人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郑子婴,因为祭足在。祭足似乎象征着郑国的定海神针。上畏他,下惧他,人怕他,郑国的鬼也不敢惹他了。所以,老臣谋国肯定有他的道理。
现在祭足死了,道理没了!
新的道理就出来了:就算要给人家做二奶,也不能给暴发户做二奶!粗鲁的楚国。
这个“道理”经过有心人的宣传后就变成了郑国的民心工程。
在外漂泊了17年的郑子突,给郑国人的印象已经不是“老不死”,而是他漂着这么久还死不了,还不放弃复国的理想。老天不放弃他的寿命,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似乎是一种天意人选,说明郑国就该是人家!
而且,现在公子突可不是以前那么毛毛糙糙,只会突来突去。他经过历练,已经变得更聪明。他学会了“兵马未动,舆论先行。”
郑子突和齐国来的外援宾无须一拍即合,先攻打大陵,一步一步来。大陵的守卫叫傅瑕(前面提过),按照祭足的要求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终于等到郑子突进攻了,就出城门迎战。谁知没打几个回合,宾无须就绕后门直接进了大陵。结果两面夹击,傅瑕心神不宁,瞬间被抓了!
原来郑子突只是负责吸引傅瑕的注意力啊?
这里面肯定有叛徒,否则宾无须哪里那么容易进城?
叛徒什么时候都有,傅瑕他找不出来就不说了,刺激的是他自己也马上就是了。
傅瑕猜测(假设)的叛徒只卖了一座城(大陵),但你自己这个实在的叛徒却卖了一个国。真是能量越大,做起坏事来危害越大!
郑子突准备杀了傅瑕,解解气。这个王八蛋守在门口困了我十几年,像个盾牌一样挡在我面前。你是如来佛啊?五指山啊?
傅瑕清楚郑子突的愤怒,要想化解,只能开展自救。傅瑕说,你不是想入主郑国吗?我可以帮你杀了郑子婴。
郑子突冷静下来了,问,你有什么办法?
傅瑕说,祭足死后,郑国的主要事务现在都是叔詹在处理,我和叔詹是铁哥们,我可以找他一起帮忙除掉郑子婴。
郑子突说,那你要是回去和叔詹一起来打我呢?
宾须无说,这个好办,把他全家留下来做人质啊!
傅瑕回到郑国后,见到了叔詹!
叔詹吓了一跳,你不好好守大陵跑回来干什么?
守个毛,没了!
怎么没的?不是十几年都好好的?
还说呢,齐国插手了!齐国现在派了宾须无来,是铁心要扶公子突复位啊!现在大陵没了,军事要地丢了,他们马上就打到国都了!
大陵是我们的咽喉啊!但现在变成郑子突的咽喉了!
傅瑕说,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杀了郑子婴,开门迎接郑子突。这样,我们的富贵或许还可以继续有,而且国人也免遭兵祸。
叔詹说,都没打呢!你怎么知道打不过?
傅瑕说,郑子婴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原来还有祭足帮他,现在祭足死了,郑国最能打的就是你我(主要是我)。我现在败了,你说还有谁?
这个吗?要不我们再考虑一下!?
傅瑕说,还有时间考虑吗?人家马上就杀过来了!这样,到时候你就出城迎战,郑子婴肯定站在城墙上观战,我就站在他旁边吧,我来!
叔詹一看傅瑕这阵势,敢情你都计划好了吧?
那好就好吧!大家分头做!
于是,傅瑕通知郑子突攻城。
叔詹报告郑子婴说,你哥哥联合齐国要打过来了!
郑子婴说,那赶紧通报我新结拜的大哥楚文王(楚武王已经去世了)啊!到时候楚兵来了正好可以两面夹击!
叔詹说好。
说完好,就回家煮饭了!
过了两天,郑子突果然打过来了!按照计划,叔詹就出城了。没打几招,在城墙上的傅瑕就高喊,完蛋了,我们输了。
大家一听都慌张了,郑子婴是没什么见过战争场面,吓得要跑,结果就在转身的时候。傅瑕一刀过去,杀了。
这下,郑国真败了!傅瑕看得真准!
废话,他开的城门。不是你傅瑕看得准,是你做得狠。
买一送二,他把郑子婴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是傅瑕的用心。为了给郑子突表达忠心。投名状,见面礼一定不能少。
郑厉公:礼物不错!我笑纳!
但是,君王的心事你别猜啊!
郑子突说,你守在大陵好好的,17年我都拿你没有办法。可以说对郑子忽、子婴是多么的忠心,现在就因为贪生怕死,毁了你一世英名。为了苟活,居然能杀掉自己的君王,你这种人人心不可测啊!这样吧,我要为我弟弟报仇。
傅瑕:什么忠心不忠心,其实你还是解不开17年的恨吧!
傅瑕死了!也冤死了!
死也就死了,还搭进去名节。不过也正是这个名节拯救了郑国国民免于兵祸。
国民免于兵祸,但贵族却不能免于政乱之祸。
郑子突重新回到郑国,一个崭新的厉公,虽然经历了17年的磨练,心智什么是长了不少,但是江湖的价值观却一点没变。
杀你傅瑕是政治的需要,否则我就登基无名啊,傅瑕弑君,然后我上位,我不杀他不得于说我们是一伙的。那我不等于也是弑君的?
所以,我们确实是一伙,但是要装做不是一伙的。怎么装?如何装了像样一点?杀了他最像。
傅瑕:等等,你原来不也是君吗?
太久了,保质期过了,新一批的贵族(官僚)估计已经把这事忘记了,所以要按照新的来办。久别还胜新婚呢!
新婚的新郎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基本都是欲火;但子突这个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全是仇恨。
那些当年驱逐过郑厉公的,你们还好吗?今年还过不过生日啊?现在是三十年河西了,一起过祭日吧!
这是一个快意恩仇的诸侯,难怪后人给你取名厉公,不是厉害,而是,暴戾滥杀无辜。
但叔詹除外,叔詹有功,而且听说你原来就不想迎立公子婴,只不过拗不过祭足。那仍旧为上卿吧。与堵叔、师叔(人名)合称“三良”。
恩仇完后,登位的郑子突厉公果然一改郑国风貌:我们不做那个野蛮人的二奶。
新人新气象,我们要做文明人的二奶。走,马上去齐国,与桓公歃血为盟。
盟主你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有真感情啊!
所以,郑厉公与宋、鲁、陈、卫、许一起去齐国会盟的时候,就带头喊我们一定要忠于盟主!俨然体现出一副领唱的气质。
不过,喊的声音太大了,被楚文王听见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0 23:30:05 +0800 CST  
夹缝中的郑国
现在可以暂时恭喜一下郑厉公,终于重新得到了郑国,并成功地吸引了齐国和楚国的注意。
但失去郑国的楚文王很不高兴,说我野蛮是吧?
是,我是野蛮,你等着!我先把蔡国野蛮完了,再野蛮你郑国!
于是,三年后,楚兵围了郑国国都!
郑厉公急了。赶紧拿出诚意去找楚大哥,有事好商量!
厉公表示,自己经过认真考虑,认为两个国家是有传统友谊的基础,没有必要动辄刀兵相见,完全可以一起小龙虾夜宵,啤酒撸串,然后共商国事!
于是,郑国请诚,楚国兵退。但楚国一退,就轮齐国了。
齐桓公说,我也想要听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夜宵?
不得已,郑国叔詹只好出差去齐国。
叔詹说,桓公,请你看一下地图吧,现在楚国已经和我们郑国相邻了,他动不动就要打人,我们一个小国家,只好24小时值班,根本不敢懈怠。所以,这几年都没空来向盟主你请安了!如果桓公你能打他楚国一次,教训一下野蛮人,让他畏惧我们中原。那以后我们郑国上到国君,下到百姓,你随叫随到!
这也叫解释?这不是损我吗?我傻啊!去打楚国?当然这个楚国早晚是要打一场,不过不是现在,因为条件还不成熟。我不能为了你个小婊砸,现在就去和楚国火拼!
但叫你来解释,你态度不好,还挖苦我!
行,先把这个所谓“郑国三良”之一以大不敬罪名扣押起来!
叔詹也冤啊!我们郑国能咋吧,这话说的虽然不好听,但理确实是这个理。你们这些家大业大的大佬们三天两头就喜欢讲道理,拼道理,争道理,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我们小国的感受?你们打个八十分,打错了,争执就争执吧,甩什么牌?打什么桌子啊?
齐国:关你什么事?
郑国:我们小国就是牌,就是桌子啊!
但叔詹你也不冤,因为从郑国开始,那个叫“朝秦暮楚”的成语开始在许多小国中流传。这是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如果要求每个人都忠贞不二,舍生取义的话,那这个世界的义也不够大家取啊!
这只是生存之道,在夹缝中的苟延之道!
不过,叔詹也是个滑头,居然真就逮了个缝,偷偷从齐国跑回家。一回家,马上又和楚国好了,心不甘情不愿也要强作欢颜。
郑国:“一步踏错终生错,下海伴舞为了生活”。
不过自此,郑庄公四个儿子砸出的烂摊子终于结束了!虽然郑国从此开启了外交生活的混乱,但内部权力逐渐稳定。这样,郑国百姓至少能在外交矛与盾的切换过程中安静一段时间。
岁月不能尽好静好,那就在闹中取静,好一会儿算一会儿。
重新上台的郑厉公又当了7年,其后,儿子郑文公踕坐了45年,孙子郑穆公兰坐了22年。
同时,郑国从此也退出了春秋的主会场,放下了手中的话筒。
有人退,就有人进。在一旁的齐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此前,齐襄公诸儿也曾深度参与到郑国政乱其中,杀了公子亹。其后,他的弟弟齐桓公就彻底取代郑国主持人地位,并通过自身努力建立一套新的春秋秩序。
老齐,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
郑庄公破坏了秩序,原来周的秩序,礼仪的秩序。齐国齐桓公将在郑国试错式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尊王的秩序,“尊王攘夷”,不替天行道,但替天子行道。

为什么是郑国
为什么是郑国?在周王朝破落后,能第一个跳出来唱大戏?虽然抢打出头鸟,但许多不出头的鸟也一样被打死啊!
郑国:反正都要死,不出头白不出头?毕竟自己还有一堆理由呢。要舞动青春,要展现自我。
有实力。郑国经过三代君王近百年的稳定积累后,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因为郑国是新兴的诸侯,他为了生存,想要快速挤进诸侯的列强行列,就必须扩张,所以他也成为了第一批力图并实施扩张的诸侯。郑国几乎与秦、晋、齐、楚等后来的列强,在同一时期开始了兼并消化小诸侯的道路。这一波行情,郑人的起步很及时。
有条件。此时的周王朝正好进入了衰败期,而且在周幽王时期遭受了戎狄的巨大破坏,从此一蹶不振。诸侯们图强的最大阻力破解了。如同改革开放了,准备走市场经济,大家有什么能力都可以使出来。这个时候,就像关了灯,谁是金子谁就可以发亮了。
有魄力。难得郑国连续三代人,如同一个明确分工的流行线,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建国、找地、建都、扩张。然后到了郑庄公,开始找准机会,在卫、宋、陈、鲁、齐中纵横捭阖,果断出击,提升了郑国的地位。
可以说,郑国的称霸是第一批破坏秩序、破坏规矩的获利者。就像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卖假货的个体户,享受自由市场的暴利。但他们一样未能建立新的秩序,所以不久,他们(大家)就收到了自己种下的果,自食其果。出来混的,始终要还。
年轻时候叛逆,破坏规矩,标新立异的感觉很爽,等到年纪大了才知道自己破坏的那些规矩其实是保护年老的人。媳妇斗婆婆的时候很舒坦,打破封建约束什么的,道理一个比一个法制、民主,自我感觉也良好。但是不久后,等自己做了婆婆才发现那些规矩其实是家庭文化的支柱,不只是社会文明的组成。
做生意也一样,耍小聪明的人,开始很容易获利,但是久了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把行业做成死局。比如杀价,原来大家都卖10元,你非要9.5元,开始你会增加不少单子,但不久,别人就降更狠,结果就出现了价格战。然后你发现原来8个小时就能赚200,现在不得不加班到10小时,因为你只能薄利多销。最后还可能把自己的产品做贱了,整个行业都可能跨了。
第一个拍马屁的人很爽,但是等他带动全公司人都开始拍马屁后,就发现上班变得非常累。
每个班级群里总有几个自作聪明的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然后呢,这些戏精,最懂人情世故的人才们,你们的孩子都成大才了?你们带动了小小孩子就开始不脚踏实地的“良好”社会预期。
例子很多,但救不了郑国了。因为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惋惜。

为什么不是郑国
那郑国最后为什么会失败?表明上的直接原因是政权过渡到第四代,出现了卡壳,很不顺利。但背后,其实也是因为上面那三个因素已经逐步消失了。
为什么败?
实力耗尽了。破坏秩序需要的能量很大,用完了,就没有力气再去建立。在一楼你是有实力,到了二楼就不一定可以了。这是“凤凰男”的悲剧。上学可以通宵学习,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但就业的时候就没了,你这招已经用了,才挤进二楼,你手里没牌了。郑国在与小诸侯的斗争中,实力优势,脱颖而出,但是后期的竞争者个个都是脱颖者。在第二轮季后赛,你底蕴不足(板凳不深)的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条件复杂了。原来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对象是周王朝附带的似有似无的秩序条件(周礼约束)。现在变了,世道变成为群雄并起的竞争条件。单一变多一,你干预别人选举,别人也可以干预你的内政。你在念小学的时候,就是自己和知识在赛跑,只要你掌握了就可以,但是到了大学,到了社会,变成你是与别人在竞争,要比别人快。你就发现自己的能力捉襟见肘。
魄力消失了。郑庄公确实是个顶级的政治家,他的去世对郑国的影响很大,主心骨没了。有时候民主这个东西也不是那么好用,人都需要有精神支撑。外国人有宗教信仰,所以他不需要社会做支撑,就可以随便来道“平等的菜”试试味道。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形成信仰,那就很需要偶像的精神依靠。郑庄公去世了,郑国人的精神偶像就没了,秩序没有了,相当于把“民主(平等菜)”一下子给了四个儿子(都有资格,都有机会)。但老百姓遭殃了,无尽的内乱开始了。而且,诸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力对比更加显著,强人辈出。郑国人的自信也跟着没了。
所以,不存在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的问题。如果你底蕴不足,靠兴奋剂赢在起跑线,等兴奋剂药效过了后面只会输得更惨。
现在许多商业的枭雄其实也有大同小异的故事。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郑国削弱的同时,东方的大国齐姜已经在齐桓公的带领下,开启了新一轮更加高级、更加完善、更加戏剧的秩序大战,这次他们不但会破,还想到了立。
(注:第1篇完结。欢迎关注第2篇。)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1 19:47:25 +0800 CST  
第二篇(届) 齐霸桓公:富贵人家

为了理清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春秋故事爱好者假定由齐桓公组织春秋各诸侯国在齐国召开了第二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大会确定了新一届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选举产生了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大会讨论了周王朝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认为周王朝虽然在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制度权威等已大不如前,但其作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仍须给予切实尊重。为了弥补周王朝实力不足,出席大会的周王明确了由齐桓公所在的齐国代表周王朝行执主持诸侯各类纠纷等有关事宜。会上,齐桓公做了以“尊王攘夷”为主题的发言,表态自己一定会认真主持国际秩序,妥善处理各国纠纷事务,并带领大家共同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山戎等少数民族,切实保障了燕国、卫国、邢国等中原国家的根本利益。
大会确认了各国平定内乱的事实。主要包括鲁国的庆父内乱、卫国懿公好鹤亡国、宋国的南宫之乱、郑国的世子之谋等。
大会专门讨论了楚国的问题。经过充分协商,楚国表态愿意恢复对周王朝的朝贡,承认了周王朝对楚国名义上的领导权。
大会接受了秦国的缺席请假。秦国此时还在与北方的戎狄作战,保卫周王朝的西北边境,没有时间精力参加中原的各项事务。大会宣读了秦国向大会发来贺电。
大会接受了晋国的缺席请假。晋国因为文侯分封(叔叔)曲沃引发了政出两端的问题,曲沃与翼城之间多有冲突。晋国方面已经强烈表示此为晋国内部事务,要求自己解决,无须劳烦各位诸侯。晋国预祝大会胜利召开。
经过本届大会的努力,中原实现了新一轮,新一种新式的统一,一些少数民族也应邀首次出现在华夏舞台(虽然他们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所有工作得到了周庄王、周襄王的充分肯定。

时间跨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43年
主盟国:齐国
常任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楚国、莒国、邢国、陈国、蔡国、许国、燕国、息国、纪国、随国、黄国、邾国、遂国、鄣国、谭国、密卢、无终
成员国:秦、晋等
秘书长:齐桓公
理 事: 周庄王姬佗、周襄王姬郑;郑子亹、郑子婴、郑厉公姬突、郑文公姬捷;齐僖公禄甫、齐襄公诸儿;鲁庄公姬同、鲁闵公姬启、鲁僖公姬申;宋闵公子捷、宋桓公御说、宋襄公兹甫;楚武公熊通、楚文王熊赀、楚堵敖熊艰、楚成王熊恽;燕庄公;卫懿公姬赤、卫戴公姬申、卫文公姬毁;陈庄公姬林、陈宣公姬杵臼;蔡哀侯献舞、蔡穆公;息侯。
代表:【周】王子带、太宰孔【齐】宣姜、文姜、齐无知、公子彭生、连称、管至父、雍廪、公子纠、召忽、管仲、鲍叔牙、隰朋、宁戚、王子成、宾须无、东郭牙、仲孙湫、蔡姬、易牙、竖貂、开方、晏娥儿;【郑】高渠弥、叔詹﹑堵叔﹑师叔、申公、郑孔叔;【鲁】施伯、曹刿、曹沫、姬般、慎不害、卜齿奇;【宋】南宫长万、宋公子游、萧大心、戴叔皮;【狄】虎儿斑、买速、答里呵、黄花大帅、瞍瞒;【卫】宁速、石祁子、渠孔、于伯、黄夷、孔婴齐、华龙滑、礼孔、弘演;【息】息侯、息夫人;【楚】鬻拳、子元、斗伯比、斗子文、斗章、斗廉、屈完;【陈】辕涛涂;【其他】遂国、邾克

主要工作要点: 齐纪矛盾、庄公强齐、僖公扩地、齐郑友好、僖公喜忽、郑忽拒婚、长女嫁卫(宣姜)、兄妹相淫、次女嫁鲁(文姜)、僖公攻纪、鲁郑救纪、齐宋攻郑、齐襄杀鲁桓、文姜回鲁、诱杀郑亹、齐灭纪国、纪念纪国(呆若木鸡、纪昌学射、金壶丹书)、重立卫惠、约守葵丘、瓜熟不换、连称弑君、无知接盘、雍廪弑无知、纠白相争、鲁庄护纠、小白装死、齐桓继位、鲁庄围齐(乾时之战)、鲍叔退鲁、鲍叔围鲁、逼鲁杀纠、召忽殉节、管仲回齐、管鲍之交、鲍叔荐管、齐桓面管、管仲谋国、齐继郑霸、齐桓攻鲁、曹刿道德、曹刿论战、齐宋攻鲁(乘丘之战)、鲁败宋将、管仲相齐、宋闵攻鲁、鲁突袭宋、鲁问宋灾、南宫弑君、南宫立游、萧戴正宋、齐桓首盟(北杏子盟)、宋桓逃盟、齐问鲁缺、鲁请齐盟(柯地之盟)、曹沫劫齐、齐兵压宋、宁戚说宋、宋国请罪、齐助郑忽、燕国求救、齐打山戎、蚁穴挖泉、老马识途、追灭孤竹、鲁传姬般、哀姜勾庆、庆父弑般、闵公姬启、闵公友齐、庆父弑启、鲁国罢工、鲁僖姬申、季友相鲁、
庆父自杀、鲁定三桓、卫懿好鹤、北狄侵卫、卫国灭国、卫戴临国、弘演棺肝、齐城存卫、狄劫邢国、齐城存邢、熊通兴楚、楚国压随、随侯请爵、息蔡相争、桃花夫人、成王弑兄、子文相楚、楚试攻郑、齐围蔡国、齐楚对峙、楚盟贡周、郑臣骗陈、齐桓怒郑、管仲衡楚、周惠偏幼、齐定周嗣、周诱郑反、郑国背齐、齐攻郑国、楚围许国、齐复攻郑、涛涂复仇、郑国归齐、郑华诓齐、郑杀世子、周襄登基、小白问禅、管仲去世、管仲遗言、鲍叔弃政、三佞劫齐、苍白末日、人亡政息。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3 10:57:05 +0800 CST  
十四、僖公小霸
有些史学家把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定为“春秋三小霸”。在第一届郑庄公时期,齐僖公就以配角的身份出不少戏份,现在轮到自己的主场,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了。
齐国简历
齐国的开山老祖是姜子牙。老姜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就不用解释了。一个“愿者上钩”不但钩住了周王,还钩住了此后几千年历史爱好者的兴致。这钓鱼的老头,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啊?
姜子牙有名有姓,有字有号,说明出生贵族,应该也是衣食无忧、可以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所以人家钓鱼本来就是娱乐,钓不钓到鱼无所谓,关键要钓出志趣高雅的气质。但大多数文学描述都说他过得很贫苦,当做屠夫,开过酒店等,可是能从事这两个职业都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点想不通他的“结论性贫穷”。
教科书上不是说奴隶社会只有奴隶和奴隶主吗?奴隶是不可能有名字的吧。那姜子牙(祖上)就是一个落魄的奴隶主吧。一个志趣高雅的落魄的奴隶主。所以,就算他是个跑龙套的,也绝对不会有个“死”字。
姜子牙把志趣挂在鱼竿上,钓到了周武王。然后再与姬发合作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电影《武王伐纣》挂在教科书上,钓来了无数的文人术士。
姜子牙的姜是母系社会留下的古姓。姜有一脉分支出去了,协助大禹治水立了功,就封在吕这个地方。此后吕就作为夏、商两朝的诸侯一直存在。所以,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号有一堆,什么飞熊啊,太公啊,要啥有啥的感觉。
非常有身份的样子。要印名片的话估计还要翻页。
姜子牙协助周武王灭了商之后,就封在齐。
齐国到了第五代君王,齐哀公吕不臣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了什么事情和隔壁领居纪国闹矛盾。哀公自己也不检点,估计做一些可大可小的错事(祭拜礼仪越界了),结果就被纪国的纪炀侯抓住了辫子。
吕不臣这个名字也是相当霸气,不臣,不做臣,那就是君,是王了。在齐国可以,你本来就是君,但是出差去周王朝的时候呢?这要多大的心脏才敢支撑住这么直白的宣告。不会是后来人给换的吧?这有点像把“坏蛋”两个字刺在脸上的感觉。
做人就是这么坦诚?就是这么有个性。
纪侯对他早就不爽了,光听“不臣”的名字都能让我们这种天天高喊忠心的人难于接受。所以在抓到辫子后,纪侯就飞奔到周王朝去,添油加醋地打了小报告。周夷王大怒,是真大怒。因为他用了极刑来处罚齐哀公,烹杀。就是把你煮了,是活活煮了,不是杀了放血后煮。场面十分残忍。
这一定是很大的仇恨,或者是很大的误会。
齐哀公在位5年,就这样去世了,他的弟弟齐胡公吕静继位。胡公害怕了这个喜欢告密的邻居,就搬家了。对于这种高清晰的探头,我们惹不起还不躲不起吗?
吕静:我想静静。
但齐国人民不答应,你想静你一个人静好了,为毛要把都城搬走了?迁都让原来的贵族们很不爽,一是生活不爽,老都城的房子啊,花园啊什么都盖得好好的,现在要重新来。二是心情不爽,那个纪侯把我们的国君给祸害了,难道我们就这样怕了他,不报仇吗?
其中,最不爽的人其实就是吕静的弟弟吕山。作为“不爽派”的杰出代表,他站了出来,“大义灭亲”就把自己的二哥给杀了。然后就自己立为齐侯,齐献公。
齐献公一上台就把都城再次迁回去,由薄姑迁回营丘。新人新气象,就把营丘扩建,装修,并改名为临淄。同时,为了把大义进行到底,他又把自己的侄儿统统赶出了齐国。
齐献公在位9年后去世,儿子齐武公上台。
齐武公按道理应该是很厉害的国君,因为谥号为武。但是找不到相应的事例,唯一的亮点就是和周朝搞好关系。此时的周王朝刚刚经历了周厉王的折腾,实行过共和,周宣王姬静刚刚继位。
齐武公把女儿嫁给周宣王。一家人了,不说两家话。
齐武公在为26年后,他的儿子吕无忌继位,为齐厉公。厉公估计是占着姐夫的靠山吧,做事比较霸道,得罪了不少人,结果被原来齐胡公的儿子造反了。算起辈分来应该是厉公的堂叔。这次造反很惨烈,两败俱伤,齐厉公被造反派给杀了,但是造反的堂叔也死了。
于是,在位9年的齐厉公就换成他儿子吕赤,为齐文公。文公开始的时候一点都不文,一下子把参与杀老爸的七十多少人全杀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吗。但接下来就“文”了许多——没什么动静,只有文静。
文公在位12年,其后,传给了儿子吕说,即齐成公。成公在位9年,传给儿子吕购,为齐庄公。
此时,齐国已经结束动乱了!齐庄公爽了。齐国更爽了。
齐国在当时算是资源大国,因为沿海,可以煮盐,还取之不尽。当然,当时的沿海国还很多,其中比较扎眼的诸侯国就有前面提到的纪国。但这些国家之间除了偶尔有点摩擦,发生点口角外,大体上还是相安无事。
直到东周来了,开启了礼乐崩坏的魔盒。
有能力的可以开始兼并,没能力的可能开始被兼并。齐国的兼并工作从东周来临后的第一个国君,齐庄公吕购就开始。
岁月不等人啊,这是天赐的良机。水库开闸放水的时候,正好你在家,还把什么渔具都准备好了,没理由不出去捞几把。
要想兼并,首先是自己国家内部不要出事。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郑国。本来郑武公、郑庄公手里已经开始到处鲸吞蚕食,明显是赢在春秋的起跑线上。但此后公子忽、公子突等四位兄弟之间相互争位,乱了二十多年。不要说进取了,自己的国土都快保不住了!
天理循环,齐国的内乱发生在齐胡公、齐厉公时代,到齐庄公的爷爷手里就结束了!内乱的时候还属于西周时期,诸侯之间还算比较守规矩,齐国的治乱只要做好周王朝的工作就可以,其他诸侯顶多也就看看热闹,不会出现像宋殇公那样趁火打劫(爬上看台)的热心观众。所以齐国内乱的损失相对比较小!
到了齐庄公时代,中华进入了东周,群魔乱舞,诸侯乱象,大家不再理会周王朝制定的游戏规则,看谁不爽自己找个理由就可以打来打去。这个时候,如果你家门不幸,自己出乱子,那趁火打劫的诸侯多了去。
吕尚在天有灵!这个时候齐国的政治十分稳定了!
专治的政治制度,清明起来效率都比较高。但是其政权过度犹如螃蟹蜕壳蛇蜕皮,是最脆弱的时期。齐国的齐庄公在位64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也可能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君王之一。他个人长寿的本领,意味着齐国政局稳定的优势。
诸侯们都怕了吧?
其后继位的齐僖公又在位33年,直到齐襄公这个荒淫的“表哥”手里才出现弑君内乱。也就说百余年的时间里,齐国持续政局稳定,可以自由自在煮盐生产,还可以趁着东周政治体制开闸放水(群雄争霸,诸侯内乱外乱)的好时机,到处去招蜂引蝶,吸引自由民(都是有手艺的人),主持正义(可以说别人的不是,立自己的威风),顺便兼并小国(实实在在的收获),扩展领土。
幸运的感觉真好!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3 20:45:44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4 18:32:51 +0800 CST  
敬业的僖公
接盘老爸齐庄公64年的韬光养晦,煮盐种田,接纳流民,补充人口后的齐国,齐僖公是典型富裕型官二代,稳稳的千乘之国。
【兵力】春秋以战车为作战单元。一辆战车一般是车上3人,一人驾车,一人射箭,一人刺砍,其后还有步兵75人左右,后勤保障25左右,也就说“乘”不单是指车辆,而是一个套装,一乘就有100人左右。千乘就有10万以上的兵力,说明军事力量雄厚。【26】
但富裕官二代齐僖公并没有冒进。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遇事还是比较喜欢和郑国郑庄公商量,充分尊重这个春秋暴发户(郑庄公还在东周兼职做宰相)。郑庄公也乐闻其假真诚,为了利益,两人常常拿出道德忠义的大旗,一起去主持其他诸侯国的公道,顺便要点路费补贴,夺点地盘,扩充领土。
兄弟同心,其利不但断金,有时候还能断地。
除了郑国,齐僖公还和其他的诸侯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是一个注重外交的诸侯王。这是他个人的能力,也是齐国的需要。因为此前,老爸齐庄公比较厉害,到处打仗扩张,得了不少地盘和人口,所以到了僖公手里,最重要的是巩固。吃得很多了,现在要做的是消化吸收。要把这些新的土地和国民固化为齐国。内政,外交两受抓,两手都要硬。新齐国那些新地盘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僖公对于外交很重视,搞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
这一点,与他同时代的郑国郑庄公很不同。因为郑国是新开张的公司,所以郑庄公首先要扩张,然后才有东西巩固,所以郑国在郑庄公手里经常有战争和利益冲突。其中与卫国和宋国最突出。因为这三家的矛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就等于保护了齐国(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且还给了齐国从中做和事佬的机会。
首先是和郑国搞出了石门之盟(公元前720)。此时的郑庄公似乎已经感觉了弟弟共叔段有谋反的迹象,所以需要一个强力的外援做支撑,而齐国也看到了郑庄公在中原的崛起气势。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强强联合,整出了军事互助的盟约。
过了三年,齐国又去和鲁国结盟,与鲁隐公来个艾地之盟(公元前717年)。
此前(公元前719年),因为卫国出现了卫州吁之乱。卫州吁为了立即“注册”(提升)自己的权威,纠集中了鲁、宋、陈、蔡等五国去打郑国,史称东门战役。结果被郑庄公借力发力,玩太极给化解了。但是梁子结下了。
第二年(公元前718年),郑庄公因为宋国欺负过邾国,就接受邾国的请求,联合起来去打宋国。等到郑兵退去后,宋殇公不爽了,也去攻打郑国的长葛(因为那里有宋君的堂弟公子冯),还攻下了。因为打仗是跨年的,就到了公元前717年。
这时候,和事佬就出场了。
在公元前715年,齐僖公就出面给郑国、宋国、卫国调和。我们要抛弃前嫌,我们要热爱和平,我们要共谋发展。
大家都答应,都说好!
只是郑庄公后面又小声说,“个屁”。你还攻破我长葛呢。
所以,第二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就以宋国不朝周王的名义,合起了鲁国、齐国一起组成王朝盟军攻打宋国。宋国这边也联合了卫国和蔡国去攻打郑国。最后,王朝盟军攻破了宋的两个都城,还在回来的路上,灭了宋的同姓属国,戴国(跨年又来到了公元前713年)。
为什么僖公现在居然和宋国撕破脸,不做和事佬,还和郑国联合打宋国?中间商赚差价了!因为一是郑国假借了王命,二是郑国强大到可以帮他打戎狄。一起帮他去灭郕国。
此时的郑国有军事实力,还有王命。什么意思?就是能帮你打下来郕国,还能帮你给土地,办证过户。
这是比和事佬好处大多了,还和事个毛!

齐郑友好
有了这些能力铺垫,齐僖公和郑庄公便成为当时两个最重要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在各自利益的趋使下,经常一起商量国际事务。为了“匡扶正义,惩前毖后”,他们决定惩罚那些不看周王朝旗帜的诸侯。因为此前,郑国拉起了王旗(虽然是假的)去攻打宋的时候,有一些国家居然不听。那一定是屁股痒了!
但惩罚也不能挨个打,而是按需要打,先选择性执法。
其中一个典型的“惩罚”如下:先是郑国派兵帮助齐国攻打郕(念成)国,得了土地城池便给齐国;然后再由齐国派兵帮助郑国打许国,打下了也给郑国。这叫“农户业互助组”,欺负小朋友!
那么理由是什么?难道说就因为你郕国是我齐国邻居,我看上你的地了?或者我郑国喜欢你许国——强行喜欢!
想可以这样想,但是不能这样说。
齐僖公说,上次周天子授命郑国带队,叫大家一起去问罪不按时上贡的宋国,你郕国没去。目无王法!(这是公元前713、712年)。
郑庄公说,还有许国也没有去!
周天子: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
郕国、许国说,你们能听我解释吗?
齐国和郑国:好,不过打完再听!
其他小国:我们这么感觉到阵阵寒意啊!?
一起合作打小朋友,默契之下,收获已经很不错了,但僖公还想与郑国的关系更近一点,因为他看上了郑世子忽。
确确地说是替女儿再次看上了世子忽。
为什么要说“再”字呢?那就是两次以上了。
此前世子忽协助齐国打北方戎狄的时候,在战场上秀过肌肉,英姿飒爽,秀得很好。齐国有一批导师都为他转身,反响很好。
当时,僖公、郑庄公、鲁桓公在聚会结盟。毕竟又是郕国,又是许国的,收货不小,喝点小酒庆功一下也理所应当。但宴会途中突然听说北戎首领大良、小良率兵1万,打入齐国,已经破了两个城。
这事情比喝酒急。北戎彪悍着呢!
齐僖公说,我要先回家。
庄公说,咱们两既然是好朋友,那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做兄弟的,不两肋差两刀说不过去,说完就马上叫世子忽带着300乘车去插了。
世子忽继承了郑国人打战彪悍的光荣传统。他告诉僖公说,北戎是单兵做战,进退自如,我们是兵车作战,不好进也不好退(惯性大)。但是戎狄没有教养,打战不怎么听号令,也不会顾及什么兄弟朋友,将要取胜的时候就知道抢功劳,眼看要失败的时候也不会相救。所以你可以派一枝队伍先诈败回逃,诱敌深入,然后我和高渠弥分别埋伏在那里等,他们一来我们就杀出,北戎必然溃败。
啰嗦,简单说,就是打埋伏。
那效果如何?
效果很好!小良被郑国先锋祝聃射死、大良被世子忽亲自斩杀了!
僖公很高兴,难得有世子忽如此勇猛,三下五除二就把我戎患消除了!
走,吃饭!庆功!
边吃边聊的僖公实在是喜欢这个年轻人,就暗示说,我女儿去帮你家扫扫地,做做家务怎样?
世子忽赶紧说,不敢!
僖公更欣赏了,小样,还很谦虚啊,有礼貌!饭后,又叫自己亲爱的弟弟夷仲年去找郑国的高渠弥。现在不再暗示了,媒人之间就直接把话说开。
其实,僖公老早就听说郑国小帅哥的英明神武。在和郑国结“石门之盟”的时候就托人向庄公提起。但世子忽不愿意,认为婚姻应该门当户对,齐国比郑国大多了,他不想高攀。庄公也劝儿子说,是人家主动提出,又不是我们提出。而且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仰仗一下牛逼的老丈人。道理很实在,但世子忽更彪了,说大丈夫立世应该靠自己,哪里有靠取个好老婆这种事。
据说,当时僖公听完非常感叹,后生可畏啊!好在我女儿还小。
文学小青年看多了励志的鸡汤文学,中毒了。
婚姻是大事,求亲算小事。但对帝王家,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重要的事情也可能有记错,比如年龄有点问题。按照时间推算,第一次提亲是14年前(公元前720年)的事情。所以我严重怀疑,僖公第一次是给大女儿提,未遂后嫁给卫宣公,就是后来搅浑卫国政坛的宣姜,因为卫宣公在公元前719年继位,时间对的上。但是这样推测,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世子忽耗了14年都没有娶老婆?能自己说出“门当户对”,至少也是十几岁并且已经发育好的小青年了,难道世子忽快到30岁才结婚?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很严重的剩男!
难道是冯梦龙老先生搞错了!或者是什么我也不解释了!
时间太久,也许僖公都忘记了这事。我们又在意他干嘛!
反正僖公亲这次是眼看到后生小帅哥,心里喜欢得不得了!自己不是还有一个小女儿吗!可以继续求亲。但世子忽再次拒绝了,高渠弥再三苦劝都不行。
媒婆的钱不好赚啊!
世子忽不但再次提到门当户对的问题,还说如果结了,自己容易被人说是因为斩杀了大小良就挟功逼婚。高渠弥气得无语啊!就你屁事多。看似道理一套一套,实则是扯蛋一个一个。
法海你不懂爱,姬忽你是懂爱不懂政治啊!
第二天,夷仲年带着嫁妆礼单赶过来问这事,世子忽说,婚姻大事要父母做主,不敢私定啊!
这下把僖公惹生气了!我女儿远近闻名,难道是嫁不出吗?关键是昨天晚上自己刚刚和女儿做了思想工作,现在居然是你世子忽不同意。意外啊!意外之外是尴尬,尴尬之下是羞愤。
朋友未遂,敌人已成!人与人的关系也常常如此,你不收我的投名状,我只能把你做成别人的投名状。鲁国公子翚、鲁隐公、鲁桓公的故事刚刚上演过这种剧情。
你牛逼是吧!那以后不要找我!确实,如果世子忽有齐国做后台,继位后,他宋殇公是绝对不敢随便支持公子突。这样说来,正是世子忽的狭隘政治观毁灭了郑国的未来。他把文化当做政治。殊不知,既在君王位,何谈百姓门。
僖公说得没错,他的女儿确实优秀,确实远近闻名。
所以,也有可能是世子忽闻到了关于他女儿的另一种传说。而且,这种传说后来被证实了,被鲁桓公证死了,死的好惨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4 23:16:39 +0800 CST  
僖公的女儿
实际上,历史上被称为小霸的齐僖公远没有他的几个子女出名。有真正称伯霸的齐桓公姜小白,称恶霸的齐襄公诸儿。还有两个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大女儿前面介绍过了,本来是要嫁给卫宣公的世子急子,结果因为美貌直接被卫宣公娶了,劫道变成宣姜。后来她生了两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寿陪急子一起被公子朔谋杀了,公子朔继位为卫惠公。后卫惠公又被黔牟政变,9年后在舅舅齐襄公的帮助下复位。而宣姜居然在齐襄公的安排下,嫁给了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硕。
这是什么命?饶口令,“儿子没嫁嫁老爸,老爸死后嫁儿子?”
再说二女儿。不但漂亮还十分有文采,所以都叫文姜。甚至《诗经》里面说她“手如柔荑(念提),肤如凝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建议大家查一下柔荑的图片,至于凝脂你可以回家看炸出的猪油凝固后的样子,真得十分细腻。能被诗经传送,说明长相真得很美,名气真得很大,加上有文采,一个标准的女神学霸。
而且,女学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天生情种。当然搞好了是情种,如果没搞好,也可能是淫种。
可惜的是女神学霸不在大学里,否则会有大把大把的男生供她挑选。她生长在王宫之中,能见到的男人十分有限,所以同父异母哥哥诸儿在一群太监宫女中轻松脱颖而出。十分轻松地脱,十分轻松地赢。他确实是个帅哥,只是冯梦龙老先生说他“粉面朱唇”,现在容易理解为娘娘腔,娘炮!
大家还记得金庸老爷子《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吧,这哥们被他老爸害惨了。他喜欢上一个女孩,不久就发现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妹妹,他再喜欢一个,又是;再再,还是!
受不了啊!云南的人口户籍管理能不能严肃一点?
但这事,襄公诸儿有话说。他说,呵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问题还叫问题吗?
没错,诸儿和文姜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父异母兄妹。开始是两小无猜,然后就有猜,再者就乱猜了!不知道史官是如何记载这个事,当时文字没有这么丰富,就说做了“禽兽之事”。
禽兽:我做过好多事啊。
厉害!文字越简单,“你懂得”的脑补场面就越加丰富。
宫里好多人都知道这事了,作为父亲的齐僖公却因为忙于公事还被蒙在鼓里。但是事情这么大,话题还这么火爆,而且诸儿这么肆无忌惮,那再大的鼓也蒙不住了!
那一夜,文姜听父亲说要将自己许配给高猛威武、能征善战的盖世英雄郑世子忽,心中好高兴啊!谁知道,被世子忽拒绝了!心情一下子从沸点到冰点,如此热冷不均就感冒生病了。
诸儿哥哥就理成章地过来看望妹妹,从望闻问切到全身体检再到不堪入目的时候,正巧僖公也来看女儿,撞了正着。
晕啊!真晕啊!原来传说都是真的!谁来扶我一下。
你个畜生,逆子,滚回你的东宫去,以后静止私自串门。
但骂归骂,看来儿子长大了,赶紧给他找个老婆吧,就娶宋国的公主吧!至于文姜,正好,鲁国的公子翚来为新继位的鲁桓公姬轨提亲,并且指定要娶很有文化修养的文姜。
太好了!虽然不是世子忽那种彪悍型,但是好歹也是礼仪之邦的一国之君。为了防止鲁国人说三道四,也或者是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炫耀自己的武力,秀自己全家的亲密,齐僖公做了一件违背礼仪的事情。就是自己送女儿出嫁!一般来说寻常百姓家嫁女儿顶多也只是送都门口,然后让小舅子,或者侄儿跟过去,自己的父母是不可以送出门,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哪有跟着水泼的?同理,作为君王,是不可以送出宫殿,更不要说城门,更更不要说国界。
【出嫁陪同】《左传》记载过一个送亲的礼仪,贾太宏老师解释为:凡是本国国君的姐妹、女儿出嫁到同等国家,如果是国君的姐妹,就由上卿护送, 以表示对前代国君的尊敬。如果是国君的女儿,就由下卿护送她。出嫁到大国,即便是国君的女儿,也由上卿护送她。嫁给周天子,就由所有大臣全部去护送,但国君还是不能亲自护送。出嫁到小国,就由上大夫护送她。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为了断得彻底,所以父亲和兄弟都不能出现在送亲队伍中。【27】
因此,鲁桓公听说齐僖公亲自送来,吓了一跳,赶紧也跑出城,去迎接!没办法,我们是礼仪之邦。我理解准老丈人是客气,那我就要更加客气。
全乱了!迷信说,这样做的婚姻不吉利!
齐僖公:我能怎样?能叫我儿子送?你开玩笑的吧?
僖公的真正心思,最大的可能是自己的女儿出了乱伦这事,心里没底,不管你鲁国知道不知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很重视偶的女儿,你们不要欺负她!
确实,后来不要说有没有人敢欺负她,鲁国人被你女儿欺负都不敢说。
至于文姜的不光彩故事,到底是鲁国作为文化人不在意别人的过去,还是当时信息传递的延迟?这个不重要!
重要的是鲁桓公轨和公子翚都知道自己弑杀了鲁隐公息姑。这种通过政变获得的权力位置很没有安全感。那边彪悍的显性小霸郑庄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能和文姜结婚,认了齐僖公为老丈人,那么这个隐性的小霸就完全支持自己了!
一隐一显就中和了。
鲁国:世子忽那个傻乎乎,咱们不学他!
是这样吗?郑国是傻,你鲁国也不算精,历史告诉我们,像文姜这样的女神学霸,这个世界能与她匹配的人还没生。如果有哪个自信的假男神非要试试的话,只有用一种方法来弥补自己的福分不足,那就是,折寿!所以,和他有关的三个男人统统折。
世子忽被杀,鲁桓公被杀,诸儿也被杀!

僖公的遗憾
从地理位置上看,齐国要想继续扩张的话,必须吃掉隔壁的纪国。因为纪国在齐国的东部,一是靠海,也是晒盐打渔,有行业竞争;二是后方,如果齐国要进取中原,或者与鲁国征战的话,纪国一旦骚扰就会腹背受敌。
这是一颗不友好的炸弹。为了安全起见,要引爆它。
自从纪炀侯告密让齐哀侯被周王朝杀掉后,齐国纪国算是结下梁子了,两国形成了传统的仇恨情绪。干掉纪国成了多少代齐国人的理想。而且,齐国在齐庄公治理强大之后,要想进一步发展,纪国就变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原来的矛盾只是个人情感,现在的矛盾变成了国家发展的冲突。
关键是齐国认为自己已经具备灭了你纪国的条件。
齐僖公:历史选择了我。
齐国人:历史选择了我们。
齐国要开始干纪国了,但是理由不能说我看上你的国土了。
齐国说,当年你们纪炀侯害死了我齐哀侯,我要报仇。
伙伴们笑了。你丫的,这都一百多年,你才想起来报仇?报仇没有时效性吗?父债子还我理解,孙子还勉强理解?但让七代八代十几代后的子孙来还,还是不是有点牵强?有点霸道?子孙们还要念好历史,否则都容易蒙圈了。
另一边的鲁国当然也心知肚明,你齐国的心思我知道,但是我不能让你随便就把纪国吃掉,否则我以后就麻烦了。因为你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很可能下一个就干我了。所以,鲁国一定要救纪国,但是理由也不能说我不让你强大起来。
鲁国说,我要去救我的亲家纪国。
诸侯们笑了。你鲁国多少君侯,一个君王多少老婆?你亲家少吗?放眼一望,掐指一算,中华大地谁没几十个亲家?以后你都救吗?
当然,所有的诸侯都知道什么回事。当你真想干的时候,理由不重要。但当你真要干起来的时候,理由也很重要。
理由从来都是冠冕堂皇,也必须是冠冕堂皇。
齐国攻打纪国的时候,还联合上了卫和燕。此时,鲁国还在和郑厉公一起打宋庄公,因为贪得无厌的宋庄公一直在索要郑厉公的合同承诺,惹恼了中间人鲁国。
但鲁国人说要去救纪国后,两个战场就合并成一个战场。一边是郑、鲁、纪。另一边是齐、卫、燕、宋。哪里想到郑国太生猛,几乎以一己之力就把对手干散了。
齐僖公攻打纪国无功而还,还折了自己的亲弟弟夷仲年。越想越气。第二年就纠集了宋、蔡、卫、陈一起打郑国。新仇!
这理由真叫报仇。郑国人不理他们。他们就把郑国太庙的椽子拿回去给宋国的卢门做椽子。椽子就是和现在柱子一样功能的建筑结构,是一个套件,主要用来支撑屋顶。
当然,一个椽子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是可以泄恨,可以说自己赢了。就像猪八戒老喜欢砸妖怪的洞门一样。
所以,这赢得实在勉强。
然后,不满足的齐僖公继续报仇,又去打鲁国。又没赢。
齐僖公彻底郁闷了。他已经在位33年了,前些年还风调雨顺,与郑庄公一起合作指点江山,看谁不爽都可以指指点点。谁曾想到了晚年,居然连续受阻,指什么都点不了,有种晚节不保的悲催。越想越难受,病倒了,去世了。
在临死前交代了世子诸儿两件事情,其一是纪国是我齐人的世仇,你继位后一定要给我报仇,灭了他。(本来没什么仇,齐国也要灭了他。现在僖公灭不了,自己被气死了就变成真的气父之仇),其二是公子夷仲年的独苗苗公孙无知现在还小,你要像我一样对待他。(僖公很喜欢这个侄儿,据说给他的待遇完全参照世子诸儿的标准)。
诸儿口里连连说好,老人要走了,哪里会说不好?
但心里却不这样想。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5 22:34:44 +0800 CST  
十五、襄公诸儿的荒诞
齐僖公去世后,世子诸儿继位,为齐襄公。齐国进入戏剧化时代。
对齐襄公来说,老爸交代的那两件事,前面一件事好说,后面这事就有点操蛋。这里为什么要突出说?剧透一下,因为公孙无知后来把诸儿杀了!
僖公是感情用事,违背了世子位置应该突显的礼仪。你僖公自己摆盘子,感情超越礼仪,我诸儿和这个堂弟可没有这样的感情,而且他一直参照我的标准,搞得我做个世子还做得惶惶恐恐。
所以一上台,襄公就牢牢记住了老爸交代的第一件事,同时牢牢忘记了第二件事!
春秋一再证明,不按照礼仪做事的危害性很大。
但在这两件事前,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撩妹。

爱妹妹,杀妹夫
嫁到鲁国的妹妹文姜对老公鲁桓公不是很满意,心里还总想着自己的真哥哥(不是情歌的哥哥)。听说厚道的鲁桓公要去齐国出差,就要求自己同行,一起回娘家!鲁桓公虽然不情愿,但是溺爱美女文姜,也就同意了!
可大夫申繻不同意,反应很强烈,“女有室(不要乱走),男有家(要记得回来)”,女子出嫁,如果父母还在,一年回一次娘家尽孝道,现在文姜夫人的父母都去世了,哪里有妹妹回家看哥哥的道理?我鲁国一直宣称自己是礼仪之邦,岂能做这个明显非礼的事?
你鲁桓公抱着美人,色令智昏。我可是常常出去喝茶会友,关于你老婆的那点破事,我们都是默契不说而已。
但是,鲁侯不听!礼仪说白了就是个规矩,我们定规矩不能把自己给规了!再说了,我已经答应了我老婆,不能言而无信,如果按你的说法,合了你的礼,那这边不是欺骗了我老婆,不是也没礼了?
出发前,鲁桓公很可能特地去买了一顶绿色的帽子。
看到了妹妹回来了,哦不,看到妹夫来,齐襄公高兴极了,齐国就大摆筵席,大家吃吃喝喝,气氛非常融洽。饭后,文姜对鲁桓公说,要不你先回宾馆,我想找我的嫂子(后宫宾妃)聊聊天。
鲁侯觉得道理,闺蜜吧,自己就先回了。可是在宾馆等了很久,文姜都没有回来。很久是多久?天都快亮了那么久。鲁侯心想大事不妙,就赶紧派人去宫里打听。回报说,襄公没有娶正室,只一个妃子,是大夫连称的妹妹,但是没怎么感情,都分居了。昨晚文姜叙旧叙的是兄妹感情,不是闺蜜感情!
这下,鲁桓公明白了,你诸儿不是猪,我才是猪!
气呼呼的鲁桓公准备闯进宫去!正好撞见文姜出来了!
于是,双方开始一段出轨“质问与反质问”的对话。
昨晚你和谁聊天?和连妃啊!
聊到什么时候?话说多了,月上柳梢,估计有二更!
就聊天?还喝点酒!
你哥没来陪你喝?没有来!
你们兄妹感情不是很深吗?哦!中间有来喝一杯!
那你喝完为什么不出宫?太晚了,不方便!
那你住哪里?
你问这个干吗?宫中那么多空房间,还怕没有地方睡?我就回到我原来的闺房去睡啊!
那为什么这么晚才起床?喝酒喝过头了,太累!
那谁陪你睡觉?宫女啊!
你哥睡哪里?
啊!啊!我做妹妹的哪里知道哥哥睡哪里?可笑!
笑什么?鲁桓公终于耐不住火,直接说开:你妹妹不知道哥哥睡哪里,只怕哥哥知道妹妹睡哪里把!
文姜吓了一跳,绕了半天最终还是被切入正题了。没办法了,只好放弃女神学霸的面试水平,打出了肥皂剧的台词: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怀疑我?
文姜的学霸水准确实可以做到应对自如,但是鲁桓公综合对话的语气、表情后,答案就很明显了。事实虽然经常被随意抹黑,但不是每次都可以,能抹黑的事实,其背后肯定是双方力量(实力)差距巨大,但鲁桓公也是一国之君啊,实力不一般。
纸包不住火了,人家人证物证都有了,你这口供虽然不给,但是有表情包啊!
鲁桓公气炸了,再厚道的老实也压不住你对我的不实。索性摊牌了!你们兄妹昨晚干的什么事我都知道了,就不要再隐瞒了!
文姜无奈,心里有鬼,但是又要百般抵赖,所以含含糊糊,你可以摊牌,但是我就是死活不坦白。
鲁桓公想自己身在齐国,无可奈何,权力都施展不开。就托人去和齐襄公说国中有事,要回去了。
回去再找你这娘们算账!
“我走”!夺门而出是一个被第三者欺负的第二者在电视里最常见的画面。
齐襄公也已经知道了。并且是“我知道你知道”的那种知道!他虽然心里有鬼,但一个天生坏人完全可以做到人鬼不分,泰然处之!
齐襄公对使者说,要回去了?这么急,好啊,那我去送送!你回去和你鲁桓公说,一定要送送,记住!一定!
鲁桓公无奈,送就送吧!文姜你就不要去了!在宾馆等我回来。
文姜:等你回不来!
送行无非吃饭,吃饭无非喝酒,喝酒无非劝酒。鲁桓公也是借酒消愁,所以什么大夫,大臣,只要随便说一句,就干杯了,没多久,就喝醉了!
这也是齐襄公想要的效果。
襄公说,桓公你喝醉了,我叫公子彭生送你回宾馆。明天你回鲁国一路走好,我就不再去送了!
然后又吩咐彭生说,你看他鲁桓公像佛一样的人,送佛送到西吧!
公子彭生别的本事不突出,就是力气大,而且记仇。记得当年追随齐僖公打纪国,眼看就要打下来了,就是鲁国带领郑国去救纪国,不但成功救了纪国,还射中了彭生一箭。
太好了!是时候报这一箭之仇。公私两不误。
武将打文将,没难度!武将打娇贵的君王,更没难度!武将打一个喝醉的娇贵君王——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分题啊!
彭生不负襄公之托,用了大力金刚指之类的“武功”直接把鲁桓公的肋骨拉折。
这得多大的仇恨啊?居然能达到手撕鬼子的燃点。
反正就是彭生力气大,一拳打死人!只是堂堂鲁国国君这样死,有点憋屈啊。
公子彭生说,鲁桓公饮酒过量,猝死了!
有人问,那为什么车上有那么多血?
彭生也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
那人就说,酒量不好就不要过量饮酒!
消息传来,齐襄公很轻松。他轻松地哭着说,想不到啊!想不到,世事无常,刚刚还在一起喝酒呢。这样,埋了吧!去鲁国报丧吧!
什么丧?鲁国不傻,但必须装傻!
大夫申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先立世子同为君吧,然后在由新君主持丧事。
鲁桓公的庶出长子公子庆父(记住这个人,戏份不少,有个成语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齐侯自己乱伦,害死我父王,不可能这么便宜,给我300乘,我要去打齐国。
彪悍的人生就是这样,一出场就要喊打喊杀。
但是谋士施伯不同意,他认为这种暧昧的事情,不能作为出兵的理由。先不说能不能打赢齐国都没把握,光这样的狗血剧被放大了就是我鲁国的耻辱和失败。不如退一步,借坡下驴,反而将计就计,就说是公子彭生照顾不周到,要求齐国杀掉彭生。这样彭生一死,也算报仇,报他一刀了。虽然不致命,但有一刀算一刀。把我们鲁桓公的去世就坐实了,就是一个意外事故,也可以避免被传说是因为那争风吃醋、红脸绿帽的事。
大家觉得有道理,尤其是关于我们很可能打不赢齐国的说法。
齐襄公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是自己下令杀人了,能这样处理一个替死鬼也算给自己台阶下。自己捣腾妹妹的事不光彩,这样你遮住,我也遮住。大家好才是真得好!
彭生:好个屁!
那天彭生听说襄公要召见,以为是要加赏自己办事得力,谁知道一上朝,就被武士抓了。襄公说,我好生嘱咐你要照顾好鲁侯,你为什么就这么毛糙?居然弄出了人命,现在人家鲁国也来问罪了,你一命赔一命吧!
彭生大骂,赔你大爷,你奸淫自己妹妹奸杀自己妹夫,到头来反而怪罪我,无道的昏君,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于是,一刀下去,彭生的理想立即实现一半,真做鬼了!
后来,孤魂纠缠过来,真助攻弄死诸儿,OK,理想全部实现!

文姜夫人
鲁桓公死了!但是文姜没死。表面上,对出轨事件死活不承认的文姜似乎赢了。但鲁侯死了,文姜就成为寡妇,鲁国的寡妇,她必须回鲁国。而且他的儿子鲁庄公也要求她不要再赖在娘家了,全天下都没有人能找到文姜继续留在娘家的理由。
没办法,只好回家,活的文姜和死的鲁侯一起回鲁国吧。但是回到鲁国该如何面对那些大臣?
其实,儿子鲁庄公更难。这是天下最操蛋的人生,只要还有一点心肺的人都会感受到无解的痛苦。自己的母亲是杀父的间接仇人,自己的舅舅还是奸夫!报仇可以,但是这么报?杀母亲不行,打齐国可以,但是你打的过齐国吗?
好在已经研究过了:没有理由打过去。
鲁庄公很想请史官查查一下自己的出生证明,我可能出生在一个假的家庭。你们确定我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据说,文姜离开齐国,到了与鲁国交界的地方就死活不肯走了!理由很简单,我一个未亡人(寡妇)就好清闲了,不想再回鲁国王宫,要我回去,除非我死了!
厉害啊!一个无解的题目,居然用赖皮的手段解决了。鲁庄公也乐于接受,因为回去吧,母亲压力大,自己看到她也要面对过去的故事;留在齐国吧,那等于提醒全天下人都不要忘记这件事。
所以,留在中间确实最好。但是没有理由,人家说为什么你要把你母亲留在边境?守卫边疆吗?
现在好了,是母亲自己要求,而且是强烈要求,根本不用解释的那种强烈——“我就是不回去”!
鲁侯就命人在这里建一座宫殿。
这样的结局虽说不完美,但好在完成了。
鲁侯也可以常常去看望自己的母亲。据说文姜在治国理政方面也很有天分,帮助儿子做了少决断。毕竟,人家学霸不是白学。
这也是文姜及其故事为什么会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春秋人对两性作风看得比较淡,主要评断你的能力、道义等功德(好坏都算),有影响力才会记住你。
但是后来人在讨论他们的时候,结合自己喜欢两性话题的市井观念,就直接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兄妹奸淫上面。久而久之,关于他们的处事能力就被忽略了!敢真,我们就喜欢盯着看哪壶不开,里面煮着绯闻,熬着艳遇,炖着出轨。提起来啊,大伙一起瞅瞅!
人家要送你珠子,你偏偏喜欢盒子。
也行,历史属于每个人!你喜欢什么都可以!没毛病。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6 18:35:40 +0800 CST  
诱杀郑子亹
鲁桓公事件后,齐国到处流传着关于齐襄公的风流韵事。诸儿心里有鬼,到哪里都感觉背后有人在笑他。人家当面问候他,他也感觉到对方是皮不笑,肉笑。因此,齐襄公决定搞点事情,舆论引导,转移大家的视线。
他决定娶周王室的某个公主,想用结婚的方式告诉大家,我和我妹妹没什么事了。但是效果不好,大家仍旧说他好色不改。
大家的话真多。
他决定再找一两个可以伸张礼仪的事来做。大一点,比如弑君废立。当时,正好有自己的侄儿卫惠公朔被黔牟占了卫国、郑子亹在大夫高渠弥的协助下杀了郑昭公自立等重大事件。考虑到卫黔牟也刚刚娶了周王室的公主,大家算连襟,不好下手,那就找郑子亹吧,于是就有了上一篇介绍过的故事。齐国诱杀了来访的郑子亹和大夫高渠弥。说是要警告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惩罚弑君的逆臣。
因为诸儿自己是顺礼继位,所以在这一点,他确实可以对别人指指点点。不过,好像到目前为止,他有也仅有这一亮点。
“惩罚弑君”的理由天经地义,只是好像也不该由你来,至少不该是这样来。把人家骗来做客,然后车裂,五马分尸。这不是处罚,是胡来,用犯法的方式处罚犯法,不是拼道义,而是拼武力,再加入欺骗后,还要拼上缺德。以后谁还去你家做客?你用不守礼仪的方式惩戒另一个不守礼仪的人。你是在讽刺礼仪吗?只是此时的郑国不再有原来的风光,在家门不幸后,哪里还有拒收这份“厚礼”的实力?
诸儿:就打你了,就杀你了!怎样?
祭足:做得漂亮。
此后,郑国在祭足的主持下,改立公子婴(仪)。
无辜的郑国尚且如此,那有辜的纪国还想逃到哪里?

灭了纪国
因为文姜住在齐鲁交界处,所以鲁庄公可以去问候母亲,齐襄公也可以去问候自己的妹妹。唯一不同的是,鲁庄公是敲锣打鼓,明着去。齐襄公是说去打猎,然后追一两只猎物,追着追着就迷路了,然后就假装发现有户人家,然后就发现这户人家还很面熟。
然后就不说然后。襄公只会说我第二天找到路,回家了。
尤其是,齐襄公娶的周王室公主没多久就死了!
这样,齐襄公更爱打猎了!
一个爱上打迷路猎的诸侯。他的内心也害怕自己被别的猎人看上。所以他决定耀武扬威一下,给隔壁的鲁庄公秀秀自己的肌肉!
他想起了纪国。确确地说,他没有忘记,只是由于前段时间个人的感情世界太复杂,需要处理的纠纷太多,耽误了。现在可以了,没有纠纷了!
这是一个好梗!因为鲁国和纪国一直很友好,每次打纪国,鲁国都出来和稀泥。现在再打小纪一顿,正好可以试探鲁国,而且敲打纪国可以有效避免齐鲁正面冲突。大国之间要留有余地。
纪国:我叫余地?
果然,齐国一围住纪国,鲁国就马上出兵去救!
但是打战不是论礼仪,鲁国并不擅长这一门体育课。他比较喜欢找最近很擅长打仗的郑国来帮忙。术业有专攻。
但郑子婴这次没有出马。上一次是公子突,因为被宋庄公敲诈的没办法,拖着鲁桓公出来搞公道,所以心里上欠着鲁国,就主动要求帮助鲁国一起去解围纪国。这次的郑子婴没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正是这个齐襄公杀了公子亹,他才有机会坐上诸侯位置。
但这还不是郑国不出兵的真正理由。因为你同样也可以“得了便宜还卖乖”,找出一个更漂亮的出兵理由,比如说你居然杀了我的哥哥,要报仇!
所以理由不是问题,关键看利益。因为郑国打不打的过齐国不好说,输了不说,就算赢了,不是又结下仇了?干嘛要去惹他呢!
实际上,最重要的真理由是,祭足说你哥哥公子突还在栎国呢,随时会杀过来,你还是不要到处瞎跑了!
郑子婴便拒绝了鲁庄公,说我最近老拉肚子,请病假!
鲁国还想找其他人,但齐襄公放出狠话了,谁救纪国我就打谁!于是,那些小国们就相继宣布最近食品不安全,全都拉肚子了!
鲁国成了孤掌,难鸣,只好在纪国周边游荡了一圈,回家!
缺乏救援的纪国,没几下就投降了!
对付秀才的最好办法就是耍流氓。
对付鲁国这样礼仪之邦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齐襄公完成了老爸最大的愿望。其他事情,老爷子应该不会再追究了。按照僖公的遗言,你可以进祖坟了!
灭了纪国后,齐国不但扩张了疆土,重要的是,背后最大的仇家消除了。再加上后面消灭的莱国,山东沿海线那边就算完整了,没了背后的顾忌,齐国才能够安心向中原称雄争霸!
另外,以后卖盐也不会有讨厌的对手随便杀价。

简单的纪国
纪国既然被灭了,就再送你一程。
纪国也是姓姜,只是没有记载他的这个姜和齐国的姜子牙有什么关系,有可能是曾经的兄弟(爱得深,才能狠得切)。纪国在齐襄公的暴力下灭了国,因为有主动投降的诚意,所以保存了宗庙(也有点商朝变宋国的待遇),就是国土没了,你的爵位还在,留给你三十户人家,帮你扫祭祖宗!所以纪国在纪哀侯手里被灭国,但又持续了10个诸侯王120年左右才正式离开了史书。那个时候在位的齐景公想要恢复齐桓公的霸业,可能开始搞内部清理盘点工作,就把纪国给彻底绝了!
不过在战争与争霸的年代,史书上没有什么戏份的纪国居然也有几个经典的成语故事,一个是呆若木鸡,它的原意是宠辱不惊、从容淡定,有点大智若愚的意思,但是现在被演绎成有点傻地傻站;一个是纪昌学射,就是有个叫纪昌的人为了学习射箭,天天看虱子,把虱子看得和车轮一样大,然后就射得及准。当然这是极不科学的做法,我就不解释我们的近视是这么来的了!
还有一个金壶丹书的故事。说齐景公在清理了纪国后,和晏婴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散步,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景公马上嘚瑟自己认识字,说:“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婴赶紧(趁机)添油加醋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翻面,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在国君身边。”
这又是老梗。问题不是要不要小人在身边,而是谁是小人?谁来定义小人?
齐景公感觉自己没面子,就接着问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
晏婴是难不倒的,说:“光有语言有什么用?好刀要拿出来用才可以,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就要实施起来。纪国把这样好的言语,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大概意思就是纪国的内政方针都很好,可是不照着这个来执行,最终导致了灭亡。
是啊,名人名言,人生格言全挂在墙上,有个毛用!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买了书就是相当于看了书。我们指责别人,就默认自己一定比人好。
其实丹书这些字应该都是假话。连齐景公都看不懂的话,你写着给纪国国君一样看不懂。你要劝诫国君,不直接说,还文绉绉的打暗号猜谜语,你这是劝谏吗?不是,是炫耀自己的文化。
文化人就是有这个能耐,能自己玩自己,然后玩出成就感。
但不管真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的纪国已经被齐襄公灭了,什么鱼啊,马啊什么的都重要了。重要的是齐襄公一样不看这些扯淡的话,他认真起来,工作的热情就根本停不下来。
在搞定郑国、纪国后,诸儿的目光又转向了卫国。

重立卫惠公朔
在卫国弑君一节说过了,文姜的姐姐宣姜,嫁到卫国生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后来公子朔就杀了公子寿和世子急子,并顺便气死了卫宣公后,自己当上了诸侯,即卫惠公。
抢来的诸侯也不好好当,卫惠公又陪着宋庄公一起去攻打郑国,结果人家郑国没什么事,自己的卫国却被黔牟给端了。卫惠公只好跑到舅舅齐襄公那里,三天两头哭求。9年后,齐襄公灭了纪国后,心情大好,就顺便帮助卫惠公打回卫国。因为黔牟是周王室的女婿,所以周王室的子突带兵去营救,但一样被齐国给打败了!终于,卫惠公借助了舅舅的武力,重新做回了卫诸侯。
但是这个似乎可以结束的故事却引来了襄公的杀身之祸。因为得胜回家的襄公,感觉自己这回打败了周王室,得罪了周王室,担心被报复,就决定加强边境防御。于是就派了大夫连称和管至父两人去看守葵丘这个战略要地。
这是他给自己种下的孽障,他自己培养的克星。蝴蝶效应。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7 19:28:48 +0800 CST  
不讲信用的代价
葵丘这个地方大概就在河南的兰考,那里出过一个叫焦裕禄的好干部。电影《焦裕禄》里讲了许多盐碱地和贫穷,所以,可以推论当时的葵丘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是地理环境很一般。齐国必须派人去守葵丘,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那边。大夫连称的妹妹是襄公的老婆,但是襄公不喜欢这个老婆,所以连就称被襄公用来做模范。
我先派我亲戚去!不喜欢的亲戚可以用来大义灭亲,一举两得。
那就去吧!大夫连称和管至父就去向襄公辞行,说戍边辛苦我们都知道,但大王既然让我们去,我们也不敢推辞,这是本分,只是想知道我们要守多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另一波兵什么时候流过来?
襄公正在吃瓜,就顺口说,今天是瓜熟的日子,明年瓜熟的日子,我就另外派人去接替你们。
那就是一年。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某天,连称和管至父发现街上有人卖瓜了,尝一口,熟了!这不就是截止日期的标志吗?
但是期待中的调令却没有来。连称就派心腹去打听,原来最近襄公忙于外出打猎,然后迷路到文姜那边,一个月都没回来。
连称很生气,就派人送瓜给襄公,提醒一下襄公,不要忘记了还有不少人待在葵丘等你换防。襄公也很生气,我是王侯啊!叫你守你就守,要不要换防是你操心的事吗?既然你们这么能操心,那就再等瓜熟一次!
又一年?这让连称和管至父等一批人都很生气!
说话不算话啊!你当个诸侯就这么不把吃瓜群众放在眼里?
连称说,这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不顾人伦。周王室的公主去世了,照顺序应该是我妹妹递补成为正室。但这个诸儿现在正事一件不办,天天就知道寻欢作乐。
管至父说,他自己快活,我们倒要在这穷乡僻壤守一年又一年,天天喝盐水!
连称说,既然他不办,那就让我们来办!
管至父说,大哥,我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连称说,要举事,办了诸儿,首先要想好换谁。他没有想好谁来换我们,我们却要想好谁来换他。
管至父问,那你说换谁比较好?
连称提到了公孙无知。“善待无知”曾是齐僖公在临死前交代诸儿的两件事之一,要诸儿按照世子的标准照顾好他(还有一件事灭纪国)。因为齐僖公与自己兄弟公子夷仲年(公孙无知的老爸)关系很好,所以把夷仲年的儿子看做为自己的儿子,一直按照世子的标准侍候。但襄公诸儿不喜欢无知,因为无知是真无知,有天和诸儿比武,居然使了坏,伸脚把诸儿给绊倒了。诸儿很不高兴,所以就找了个理由,说无知和大夫雍廪一起走路时抢道加塞,不懂礼让,就把无知的俸禄品秩减半,还不如一个普通公子。
这种处分让无知盛感憋屈,拿个芝麻的事夺我西瓜的待遇。无知一直想报仇,就苦没有机会。
连称说他可以联系无知,里应外合。
管至父说,那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连称说,就趁他出去打猎的时候,我们也打猎,专打这只诸儿,猪儿!
然后,连称又约了他的妹妹,说你盯着你这个“假”老公,只要他一出去打猎,你就通知我,事成之后,你马上就是夫人(正室)
连妃估计也狠透诸儿,情感战胜理智。所以也没想清楚诸儿死了,自己都寡妇了,还怎么做正室?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哥哥。
没多久,诸儿按捺不住对妹妹的思念,又去打猎了!
这次打猎开启了神话传奇的桥段。说是到了贝丘这个地方,碰到一只大野猪,大家都很兴奋,就拼命追,谁知快追到的时候,野猪一回头,大家一看,天哪,原来是彭生(就是杀死鲁桓公,后来被做替死鬼的公子哥)。
彭生:我明明是说做鬼也不放过你,这么变成野猪了?
襄公的司机吓了一跳,保镖孟阳也不敢拉弓。襄公大喊一声,彭生你嘚瑟什么?就夺过孟阳的箭,自己拉弓射了出去。野猪彭生突然站了起来,并且像人一样走了过来,还大吼一声,襄公也惊吓了,从车上掉了下来。一只鞋脱落下来了,那只野猪就把鞋叼着跑了!
王子捡到水晶鞋是童话的爱情故事,彭生捡到诸儿鞋将是政治的恐怖故事。
真是邪门了!
回家后的诸儿才发现自己的鞋丢了一只,就叫一个叫费的小太监去找,费说,被彭生叼跑了!诸儿大怒,什么彭生?费赶紧纠正说,是那只大野猪。诸儿大骂,你就是负责照顾我起居,为什么看见我的鞋掉了不去捡,反而被猪叼了?说完越想越气,狠狠地抽了他几鞭。
这边,连称和管至父商议为了防止襄公到时候去别国搬救兵,还是赶紧去猎场把他杀了比较稳妥。所以带着葵丘一班义愤填膺的留守吃瓜士兵立即赶赴贝丘。
突袭最好发生在晚上。事实如果不够戏剧化,我们一定要把他加工成戏剧。
于是,打探动静的连称就和刚被抽完正哭着出门的费碰了个正着。费一下就被捉了。连称问,无道昏君在哪里?费说,在屋里,连称问,睡了吗?费说,好像刚刚要入睡。连称听完就准备杀了费,费说,不要杀我,我可以帮你们先去打探,这地方我熟悉。连称说,你想通风报信吧!费脱下衣服说,我刚刚被鞭打了,心里狠死他了!连称一看,果然很血肉,那就信了你!
谁知道,费进去之后,一遇到大夫石之纷就马上告知连称做乱的事,又一起去禀告襄公。
连称:这种人被打死都活该。
襄公惊慌失措,根本没有主意。费是被打清醒了,说现在情况紧急,要一个人假扮主公背躺在床上,然后主公先躲到衣柜去。保镖孟阳说,我一直受主公厚恩,正好借此报达。于是,襄公就把自己的衣服给孟阳披上去,准备躲到衣柜后面去(衣柜应该是奸夫熟悉的地方),回头问费,你呢?费说,我和石大夫去门口抵挡一下反贼。襄公有点内疚,问,你背还疼吗?(港剧的话,可能就要煮面了)费说,我死都不怕,还在意这一点伤?襄公感叹,真是忠臣啊!
但是忠臣也抵不过你这昏君。打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对费来说,诸儿就是猪一样的老板。
连称随后攻打进来,发现被费骗了,还差点被费给伤了,就大发雷霆带兵强攻进来。还探什么探,我带了一只部队来对付你几个打猎的,还需要什么战术吗?
没几下,费和石之纷都被杀了,躺在床上的“襄公”也被杀了,但是连称认得诸儿,我妹夫我还不知道,害我们喝了一年多西北风的人,我记得清楚呢,哪里是这个赝品可以忽悠的?
连称马上叫大家找,因为孟阳在,主公肯定也在这附近。司机和秘书自然是在领导旁边。大家正准备去窗户外面的后花园追寻,因为一般人都会认为,逃跑的路线是沿着敞开的窗户。但是这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了一只鞋子在柜子边上,于是大家就推开了柜子,果然发现了诸儿。
神了吧,诸儿自己脚上还穿一只鞋,丢在外面做信号标记的这只鞋其实是大野猪叼走的那只!
这故事这么都点刻舟求剑的痕迹?
于是,连称逮住了诸儿,背诵出内心怨恨已久的台词。说,你常年穷兵黩武,连累百姓是不仁;你违背老爸遗命,克扣公孙无知的俸禄,是不孝;你又兄妹相淫,毫无忌讳,是无礼;你不念边疆之苦,瓜熟不换,是无信。这样不仁不孝,无礼无信之人有什么用?我要替天行道了!
听完演讲后,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逻辑清晰,语言通畅,那就行道吧。于是,襄公被杀,只在位五年。
这哪里就是全部道理?如果襄公真是那么一文不值的话,哪里还有费、孟阳、石之纷等人誓死孝忠呢?
【好坏人】人都有多面性。你说他给过残疾乞丐施舍是善良,那他杀死鸡鸭做菜又是残忍。他借钱给朋友是仁义,但他卖假药又是奸滑。道理哪里都有,就像超市,你喜欢什么就挑什么,你说他减掉公孙无知待遇是不尊僖公的遗嘱,但人家还灭了纪国呢?你说他不换防是无信,可人家还真帮助侄儿卫惠公复国了呢?
所以好人坏人的概念里存在一个很深厚的悖论。一般来说,对我好的人是好人,按照我认可的方式做事的人是好人。然后一个人一旦被默认为好人,那他做的许多事情就容易被认定是好事。
但实际上,好人办坏事也有理论依据,叫“好心办坏事”。
所以好人坏人并不是一个人的永久标签,而是临时的标签,他做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换一件事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更何况还有未做的事。所以要评价人,首先还要等盖棺定论。
等到批判的对象确定了,那谁来批判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在社会的权力内容中,包含了话语权的成分。话语权的重要作用就是用来说,你是好人还是坏人。【28】
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一直对齐襄公评价不高,一个主要原因是他让鲁国人抬不起头,而鲁国又是春秋写历史的主要国家。另一个原因是诸儿自己被杀了,后面起来的无知更不可能说他好话,等他的弟弟公子小白上来了,人家要称霸,要结好诸侯,更不会为你这豪无价值的荣誉而去伤害各国的道德底线。
所以齐襄公也就是这样的形象了。“襄”也算一个好词。
谥号: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政变胜利的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都很得意。按股分红,公孙无知当上了诸侯,连称成上卿,管至父是亚卿,连称的妹妹连妃真得当上了连夫人。但是没有详细说明到底是不是又和公孙无知结婚了?如果结了,无知也不怎么礼貌啊,那可是自己的嫂嫂!
不过靠做假账上市的公司也不要高兴太早。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证监会要来查。
小白:我是黄雀。
雍廪(念林):那我是什么?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8 23:36:38 +0800 CST  
十六、不要叫我小白
强悍的齐国经过几代君王的隐忍后,实力早就已经进入春秋诸侯的第一梯队。但传到齐襄公手里后,因为诸儿先生醉心于男女之事,而一度成为诸侯们的八卦新闻热点。此后,继位的公孙无知,用自己的无知与无辜完成了一个过渡性人物的使命。他踊跃跳出,终结了襄公的荒唐,为齐桓公的横空出世打开了舞台,并将自己成为这个舞台的支点。
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作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小白成为文学艺术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历史题材。几千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艺高手不断丰富他们(齐桓公、晋文公)的文化故事,我们读者反而不会(不想)去考究历史的真实性。
也不好考究,在冯梦龙老先生的东周里,齐襄公只在位5年,而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是齐襄公的儿子。但是在其他的书籍里,说襄公在位12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是他的兄弟。
时间过去那么久远,事实的真相对我们平头百姓已不重要,那是历史学家的事,他们可以用来发论文,评职称,升职加薪。但历史学家找到再多的证据也不能完全确定就是事实,只不过会给我们增添一些历史的故事线索。多几种情况也就多几份谈资而已。在我们这些围观群众的眼里,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什么,都可以接受。
他们的故事传到今天,精彩就可以了!

公孙无知的承前启后
这倒底是什么回事?是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误导让我们混淆了那个时代的文字?还是那个时代的人压根就想不到几千年我中华大地会对文字的含义进行了全新的注释?
公孙无知:公孙我认了,但你们为什么要叫我无知呢?你们是预料了我什么?还是就准备为我设计了什么!
公子小白:公子我也认了。白就白,还小。
取名的人你去哪里了?回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取名】古时候,取名也是有规矩的,不像现在可以什么有个性就什么来。所以,按照当时的规矩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认为很奇怪的名字。人们认为孩子三个月后,父母就要给孩子取名,取名要遵守,“五法六不取”,五法就是信、义、象、假、类,六不取就是取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畜牲名,不用器币名。具体怎么理解,因为有多种观点,大家可以自行百度。【29】
当时的齐国,谁都知道让齐襄公这样继续搞下去会出事,早晚会把齐国弄得乱七八糟。就算军事上不被别人打,经济上也会亏空,就算经济不亏空,在文化礼仪上,齐国人也已经抬不起头了。每次去别的国家走亲戚访朋友,人家都会有意无意地问你家里有妹妹没有?
你妹啊!老问你妹。(我把你屏蔽掉)
齐国人都觉得最好的结局是襄公能安静地死去。但他身体健康,还天天打猎锻炼,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被人弑杀。
齐襄公算是齐国政坛的最大老虎。这种老虎和现实的山头老虎不一样。如果一个村子里有一只老虎常常出没,大家都觉得要杀死它才安全,那你去杀了它,你就是英雄,多少人多少年都会记得你的好。对于襄公诸儿这样的老虎许多人也希望他死,但是都不敢去杀他,不只是怕被老虎咬,更主要是你杀了之后,大家心里会说你不错,但是面上是不会念你的好,反而会有一堆人用这个理由说你的不好,你给了他们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弑君)来取代你,用你的命换取他们的名。
这就是政局的牵制。
如果政局里面的派别都十分聪明理智,谁都不想先出手,那就只有等。这样,那些昏君反而在这种矛盾相持的局面里维持更久的时间。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某些人明明是深入绝境,但却又能稳如泰山,不是他厉害,而是局面厉害。《让子弹飞》电影里面,问做官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是“忍耐”!大家就拼谁比谁更能忍耐!
这个时候,公孙无知说,我不忍耐了,我受不了了!
公孙无知早就受不了了,但是他一直不敢说,说出来就等于公开反对,那襄公就必须有新的对应动作,比前面关于削减待遇更极端的动作。所以长久以来,公孙无知也是忍耐的一方。
但是,边疆守将连称和管至父出现了,他们是公孙无知的催化剂,他们的加盟和怂恿加快了无知到达(突破)自己的忍耐极限。
剑拔弩张,对峙的两军,有时候就是一个擦枪走火点燃战火。
很幸运,齐襄公这只大老虎只是表现出让大家对他产生畏惧的险要,连管的突袭没有给他任何机会表现出虎威。所以举事的无知和连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切都按照大家商定的方案进行。甚至没什么商量,就是一个及其简单的方案。事实也真这么简单。
也许老天爷也不想再忍耐了,他要看戏。
于是,主动站出来的无知替天演了两场戏:一场是杀人,另一场是被人杀,中间隔了两个月,算是老天对他的奖励,一块糖吃。因为他只是公孙,不是公子,离正统比较远,当上诸侯的机会很小。
没事,无知说我过把瘾就死!痛快!反正你们给我取了一个这么好听,这么霸气,这么任性的名字。
前面讲过第一场戏。谢幕的时候,最佳男主角无知说感谢苍天有眼,老爸夷仲年泉下有知。
但是很快,无知就发现老天的眼可能有点近视,老爸的有知也很有限。因为老天要看大戏的心实在太焦急,他按下了快进键。
无知真得不知道自己只有两个月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他工作的高效率应该是与生俱来。
他一登位,马上就宣布我娶了我嫂子,也就是连称的妹妹(原来襄公后宫一个不得志的妃子),并且封为夫人,相当于后来的皇后。两个重要的功臣,连称为正卿,管至父为副卿。
截止目前为止,无知是一个守合同讲信用的人。
但是其他的大臣们不大满意。因为无知这种屌丝逆袭上来对这些人没有什么好处。
爆冷,是在是冷。赔率高意味着买的人少。原来谁知道会是你无知出来政变当上齐侯,公子都不是,还是公孙啊!不要说省委委员,连候补委员都不是,你说居然还能当上市委书记?
国足居然冲出亚洲?你要去南极洲吗?
所以平时就没有多少王公大臣与公孙无知结交,没有投资,也没有感情基础。现在无知突然与连管二人组成三个臭皮匠,强行插队,成功插队。贵族们虽然理解,但是心中多少有些不服。
你中你的彩票,我嫉妒一下还是可以的。
也就说,公孙无知的政治基础很差。

雍廪弑无知
公孙无知上台后的人事安排,更让许多人不服。
其中是一个雍廪(念林)的大夫,在“口服心不服”的圈子里,他的心病最重。在无知面前,雍廪是属于有政治污点的人。原来无知当时在齐僖公的爱护下享受着世子的待遇,习惯性嚣张跋扈。有一次,雍廪和无知两个走路遇见的时候,无知不但不避让,还抢道。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此时的君王不是僖公,而是襄公。襄公很讨厌这个堂弟,就拿这个作为理由,小题大做给他削了不少待遇。
无知:我好像被碰瓷了。
无知知道自己应该恨的人是襄公,但是感情有连带性,直接间接一起来,也可以恨你雍廪了。关键是不管你无知恨不恨我,雍廪都觉得你会恨,早晚会恨我。
这叫猜忌。这样,两个人似乎开始暗自对上恨了!
原来恨也就是“互恨”,半斤对八两。谁知道现在无知这只咸带鱼翻身了,“互恨”的平衡打破了!雍廪的嫉恨开始包裹恐惧,但是也没有招,只好小心做事,每天上朝都是去赔不是。无知说没事了!我原谅你了!
对于无知来说,他应该是真原谅了,结局好才是真得好,自己都当王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而且他自己以为雍廪也应该并肯定已经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轨道。
所以,他才会放心的去雍林打猎。(有一种说法是无知去打猎的时候被杀——看来打猎真是个危险的活动。)
雍廪的心可能放下了!但他没有放在无知这边。他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边。雍廪的出现对于齐国来说,就和无知差不多,纯粹就是为了推进历史。
如果你为了某个公子继位而弑杀了君王,那是政变,如果你仅仅对君王不爽就把君王弑杀了,那就是作乱。但这一次,齐国好像有不少人支持他。说明无知、连管他们在齐国的人缘明显不咋的,而且政治智慧也一般。
雍廪联合了东郭牙、高傒。他们也像无知、连管那样随随便便就设计了一个圈套。
先是高傒出面请连管二人去家里吃饭喝酒。连管二人不认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拍马屁这么神圣的官场交际是不可以被随便怀疑。
然后雍廪就去找无知扯淡说,鲁国带公子纠打来了,无知问连管二人去哪里了?答说在高傒家喝酒,无知就要去找,但就在转身的一瞬间,雍廪从背后一刀刺进(穿)。这边高傒获悉雍廪得手了,也马上翻脸。
喝什么酒啊?摔杯了!我像是那种拍马屁的人吗?我想做一个正直的人,哦不,我本来就是一个正直的人。
于是,埋伏的杀手就突然出现,连管二人直接毙命。
就是这么简单,分而治之。作乱的手续比杀猪都简单。
为什么这么轻易就能成功,因为无知真无知啊!至少对政治无知,所以第一场戏,无畏,第二场戏,无力。
好了,经过无知的努力,襄公死了,经过雍廪的努力,无知死了,现在的齐国清场完毕了,院子打扫干净了,公子们来吧!亮出你们的绝活,竞赛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9 19:04:00 +0800 CST  
公子纠争不过
雍廪早就想好了,准备迎接逃亡在鲁国的公子纠回齐国继位。
雍廪说,我为什么要杀公孙无知?很简单,他杀了襄公,我为什么立公子纠?更简单,按照顺序接下来就是他啊!
公子纠此时在鲁国,因为他的母亲是鲁国人。襄公在位的时候,喜怒无常,使得公子们严重缺乏安全感。这个时候,不管算不算政治避难,出去躲一躲都是最好的选择。一是可以免于行为出错被杀,二是还可以等别人(如无知)先出手破局,国中大乱,再回来争王位。
【与世无不争】说到争,政治圈的争不是非要打个头破血流才算。只要你是公子,你的身份就是最大的争,你做的事情有没有针对性,有没有争,那是显性的争;你身上的血统却一直存在威胁,一直都在隐形的争。你的王族血统能给你带来无上荣光或无上危险,可能当诸侯,也可以被杀。没有必要讨论说你这个人有没有老实?是不是看淡人世,与世无争?你这个人的存在着就是威胁,就是机会。所以才有“生在帝王家”之类的感叹。这叫身不由己,这叫树欲静而风不止。
帝王如此,官场职场亦如此,你不想争只是你个人的主观意识,你的存在才是客观事实。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退什么江湖?
这个世界上,许多真正超脱的人,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努力摆脱掉客观事实对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30】
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诸侯王位的公子应该不少,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是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也按照基本套路在跑路,躲在莒(念举)国。公子纠是长子,是身份有利,是天时;但是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更靠近齐国,是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公子纠有谋士管仲和召忽,公子小白有谋士鲍叔牙。双方似乎有旗鼓相当的实力。
棋逢对手,这就有戏看了!
公子纠首先接到了雍廪关于齐国局势的情报,明确邀请他回国继承王位。鲁庄公很高兴,重大利好,小纠纠新三板可以上市了。但谋士施伯说齐国是大国,内乱起来惯性很大,很难几个月就能停下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早起的虫儿也可能被鸟吃。我们最好再看一看。
听施伯这么一说,鲁庄公就犹豫了。这是当不上牛人的帝王都会被赋予的相似缺点,比如优柔寡断。幸亏文姜考虑到自己的兄长诸儿被杀,有点公报私仇的急切成分,一直催促鲁庄公赶紧带上三百兵车出发去齐国。
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肯定也会知道齐国的情况,而且莒国比我们近,万一他先到了齐国,就容易被他抢先君位。我想轻车简从,提前赶到齐国去下订单,拿号预约。
鲁侯翘起了大拇指,说好!
管仲说的没错,小白也知道了齐国的事情,而且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秒杀”出发了。因为鲁庄公的犹豫,让小白已经先到了即墨这个地方,算是进入了齐国境内,正准备赶往首都临淄。
管仲的策略是死磕,日夜兼程。总算在即墨过后三十里的地方追上了小白。
管仲问说,公子你去哪里啊?小白说,回齐国啊
管仲说,不要回去了,你哥哥已经回去了,你回莒国吧!
鲍叔牙说,管仲你才要回鲁国去吧,公子纠要是在齐国了,你气喘吁吁地在这里干嘛?不要说那么多了,大家都是明白人!
管仲看到鲍叔牙,确实就不说了。直接拿起弓箭就射向了小白。这突然一招让大家都吓一跳,管仲你也太狠了,这么仇这么怨?一言不合就射贱(箭)?一出手就甩王炸!
这一箭真是准,管仲看到箭直射小白胸口(腰间),而且小白直接吐血就坠下马。效果这么好,见好就收吧。管仲不敢久留,寡不敌众啊!赶紧开溜了。
这边鲍叔牙等随从们大哭,管仲你太不讲道理,不按套路出牌啊!明明说好的竞赛,你居然带枪,还暗枪!
但是,鲍叔牙不要悲伤,因为老天这次为齐国选择的是小白。佩戴主角光环的小白只是被射中了带钩。带钩是装饰品,就像现在的大金链子之类,不过比大金链子更有文化内涵,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而不是财富的炫耀,形状有很多,在春秋时期,比较流行的一般都是用青铜制造,所以正好可以挡住箭头。
小白只是白一点,并不无知,他知道管仲箭法准,如果自己不死,估计他马上就会补上第二箭,所以情急之中就把自己的舌头咬破了,吐出了血。
文字是这么记载,大家好像也都是这么说。不过,对于舌头能咬破到吐出血的程度,我是很难想象。而且,他总不能说管仲你等等,我先把口中含满血,一会儿再喷吐的效果会更好。总之,这套瞬间完成的自残,我除了佩服外,没有什么好表达。关键我们也已经无从知道当时真实的情况了!
就这样,小白把管仲蒙蔽了!当然,鲍叔牙和兵士也不是吃干饭的,所以管仲根本来不及验证小白是否真的死亡,就逃命去了。
躲过一劫的小白马上学到了管仲的一招,就是死磕,日夜兼程赶路!看来我的哥哥也在路上。
正是智者千虑或有一失。返回到鲁庄公、公子纠队伍的管仲,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小白被我一箭射中了,不死也重伤。
鲁庄公称赞管仲果然了事如神,而且行事果断,快、准、狠,办事能力一流。我们继续赶路,去领奖吧!
但是台下的观众说,呵呵,你说得太早了!
他们还在赶往临淄的路上,就听说齐国派来使者求见鲁庄公和公子纠。开始还以为是迎接,一问才明白是送客!这剧情逆转太快了,连广告都插不进啊。使者说,我们齐国已经有国君了,就是小白,谢谢你们报名参加本次面试竞赛,你们可以回家了!
庄公听了大怒,这么搞的?黑幕啊!明明说好这次内定是我们公子纠的?人家还是大哥呢!而且,管仲你怎么回事?说好的双保险呢?难道就像中国男足说好的,踢平就出线?
管仲能说什么?沉默是金啊!这世界咋了,我顶多就是心狠点,黑点,没想到他们这么阴?
庄公说,不要送客了!使者说,那你自己走好啊!
庄公说,我什么时候说走了?我带三百兵车不是来旅游的!
使者只好跑回齐国报告了鲁庄公的愤怒。
刚刚继位的小白,屁股还没坐下(不是坐热),就听说哥哥在鲁国的帮衬下围了我齐国!好在我有谋士鲍叔牙,就问鲍什么办?心想,鲍同志一定会制定出有一个完美的计划,集合外交、内政、礼仪、经济、政治等。
但是,鲍叔牙却说,怎么什么办?打啊!他出三百,我们出五百。
刚刚继位,正好可以用来立威。
两军还真对垒了!
管仲不沉默了,终于忍不住又开口了,他对鲁庄公说,小白刚刚继位,人心未定,要趁他还未安营扎寨,就直接干过去。
惯性的黑套路!
但是,鲁庄公和历史上所有失败的君王一样,该听的时候不听,不该听的时候偏听,相当准。也就是判断力很一般。
庄公说,你说什么?大声一点!按你说的,小白不是死了吗?
管仲一时语塞了,还是沉默的好!
这边,鲍叔牙主张打战,但也不是随便打。虽然人数多,但是听说对手庄公根本不听管仲建议,就准备来个计谋智取,让代价尽量小!小样,我玩不过管仲,还玩不过你鲁庄公!
鲍叔牙决定派雍廪去引诱庄公,然后打埋伏。
庄公看到雍廪,心里那个气啊。就算你头上写着“诱饵”两个字也要杀了你再说。丫的,就是你透露考题,还说内定,没想到居然还提供假答案!
果然,庄公轻易就进入了齐国的包围圈。打败!
在退回来的路上,自己的国土还被齐国占了!
除了生气,我们的鲁庄公是智不如人,技也不如人!要不是最后管仲死战,庄公很可能又要彻底“做客”齐国,然后和他老爸鲁桓公一样客死齐国。
咋也不说了,从你诸儿开始,我鲁国最近算是流年不利。这些所谓的公子,不管是公子纠,还是国际纠,以后只要是贵国的纠纷还是不掺和了好,回家好好念书写历史吧!
但是,鲍叔牙说,不行,念书前还要帮我们一件事!
鲁国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鲍叔牙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大兵压境吗?抬头看一下汶阳。
原来,齐国趁着胜利,居然大兵压境,反攻包围过来了。
鲁国说,我们怕了你,什么事?鲍说,杀了公子纠!
鲁国说,那是你小白的兄弟啊,你也下得了手?
鲍叔牙说,没错,就是因为我们下不了手,所以叫你下手。
鲁国说,好吧,我帮你杀了公子纠一伙!
鲍叔牙说,等等,管仲,召忽不要杀,给我囚禁送回齐国。
鲁国说,为什么?我的刀快,一并杀了,把人头给你,也好运输。
鲍叔牙说,那个管仲居然射杀我主公,现在主公对他咬牙切齿,要取回来亲自杀,千刀万剐这个狗日的!
鲍叔牙咬牙般地解释,可能是表演太卖力了,演过了,让鲁国的施伯感觉有点不对。他对鲁庄公说,管仲是个人才,最好是留在鲁国用,不行也是杀了再给齐国。我听说管仲和鲍叔牙关系不错,万一他小白不杀了,自己用,那我们不就多了一个劲敌?
鲁庄公,你说的很好,不过现在他没有管仲不是也一样打得我们屁滚尿流吗?大家就不是一个数量等级的选手,人家是985保底想冲清华北大,我们的目标就是上个二本!而且,鲍叔牙不是刚刚还告诉我们什么叫大兵压境吗。
这次鲁庄公是对的!好马要配好鞍,赤兔马跟着关羽才能跑出杀伤力,如果跟公孙瓒,估计也就是等红绿灯、卖门票的水平。管仲如果留给鲁国,估计也就是个站在朝堂上天天喊到负责点名的那个谁!
鲁庄公叫公子偃带兵到生窦这个地方,杀了公子纠。因为公子纠不是历史的主角,所以史官给没有给他什么特写的镜头,表演出死前到底有什么纠结的情节!
白纠了!白纠结了,白白纠结了,小白把纠给结了!
但是,召忽是主角,管仲更是主角!
公子纠算是史书中悲催的“主公”,有这个运,没那个命!
历史:逗你玩。

召忽的臣节
同样是公子纠的谋士,召忽的名气远不如管仲。今天许多人都知道管仲,却很少人知道召忽!但是在当时,他们俩人的名气应该相差无几!
召忽年少就出名了。他常常研究军事、治国、理政等大学问,他是一个“光看他家的书柜就知道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但是他遇见了齐襄公昏乱的年代,娱乐至上的君王让召忽成为典型报国无门的案例。后来,公子纠听说了召忽的才华和谋略,就去请他出山,让他做自己的老师,陪自己念书,给自己讲历史。
管仲也很有才华,但是好像只有鲍叔牙慧眼识珠,比较了解他。那个时候他还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一起当兵,到处赚钱谋生。后来,管仲猜想齐国终究要大乱,就和鲍叔牙商量,一个人分别去跟一个公子,押宝下赌注。管仲压了公子纠,鲍叔牙压了公子小白,不管以后谁辅佐的公子当上齐侯,都要负责举荐另一个人。这不是一篮子鸡蛋的问题,丫就这两个鸡蛋还分两个篮子,实在是深谋远虑啊,俗称“有心计”。
后来小白当上齐候了,鲍叔牙就策划救出管仲,还推荐给小白。从此开启了春秋一霸的齐桓公时代。其实鲍叔牙也想救出召忽,但是召忽没有这个心思(动机)。在公子纠被杀的时候,“一生只爱一人”“一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刚烈思想让召忽产生了万念俱灰的消极,居然撞柱子自杀了。
于是,关于召忽的政治水平厉不厉害就没有机会证明,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的价值观决定了他只是一个践行纯粹礼仪文化的士大夫,不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政治家。而管仲却找到了舞台,大功面前那些忠义礼节在管仲面前都变成了小节。小节可以不拘。
后世文人(知识分子)会赞许召忽的节,很崇敬他,但是内心并不是想成为他。文人希望自己成为管仲,成为有机会施展才华,并且能证明出自己才华的人。
【喜欢】喜欢一个人,有很多层意思,是喜欢和他在一起,还是喜欢成为他?或者喜欢他成为别人的敌人(如海瑞)。中国的儒家文人抱着“进则入仕为良相治国,退则从医为良医治人”,喜欢和召忽做同事,喜欢自己成为管仲。【31】
正好。管仲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文化的传承上,管仲比召忽有更宽广的人文市场。尤其是900年后,诸葛亮就喜欢把自己比喻做管仲和乐毅那样的人,更是把管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隆中对”和管仲见桓公的“强齐对”几乎也是一个故事套路。
文人会写字,能说会道,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关于管仲的故事、记载、评价就比召忽多得多。毕竟,几千年的中国,敢死得人多了去,但是留下来能实现功名的书生不多。
能活下来,又有功名的角色,哪个书生不喜欢?
只是老百姓也可能不感冒!
什么功名,大志,小老百姓看不见。而且你们那些功名和小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反正土地上总是有地主,城堡里总有王侯将相,反正都不是我。你们说的政治,无非是把他换做你,我还是一样的我,爆款的老百姓。但召忽不一样,他很单纯、很直接为公子纠死去了,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义”字,做法很简单,士为知己者死,你有我有,大家都可以有。我们可以和隔壁一起长大的兄弟讨论这个义,佩服这个义,还可以践行这个义。
就像赌博一样,你说什么投资理财,用风险和利益衍生出一堆名词来做比较,小老百姓听不懂,也不想懂。我们就喜欢把钱放在桌子上,比大小,斗地主,直观实在还刺激。
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应该更喜欢召忽。召忽在鲁国自杀了,但是在老家,人们就给他修了衣冠冢墓地,并且自发为其守墓。守着守着一直到现在,居然成为了村落,东召忽村与西召忽村,最后还形成一个镇,就叫召忽镇(今山东安丘)。
这样算,召忽也是值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30 19:34:03 +0800 CST  
十七、管仲相齐,鲍氏相管
现在,自尽的召忽过去了,但投敌的管仲才刚刚开始。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重要到我必须单独给他开一章。既是给管仲开,也是为鲍叔牙开。
管仲治国的功力毫无疑问,我也站在书生这一边,喜欢成为他。但是在春秋的周礼时代,他对于中华礼仪的破坏(也可以说是重构)也很突出,至少他和郑庄公他们一样,相当厚黑。前面说到射杀小白,如果放在政治斗争范畴内,无可厚非,但是在常理上,明显属于不按套路出牌。你管仲出了这么一奇招,以后齐国的安保就要多花费多少钱?连熟人都要防啊!而且,这样的风也很快就会刮到各诸侯国。
是不是觉得这样说是小题大做?
此前,对社会有点仇恨的人会做什么?骂社会,顶多踢几脚垃圾桶,破坏一些公共设施,再不济就是去杀人放火等等。但是几年前,有个“疯子”把这种仇恨“创造式”地对准了小学生,他在小学门口大开杀戒,死伤多名小学生。在我中华大文化大礼仪下,“尊老爱幼”是一项基本条礼,你去欺负一个老人、小学生是会被所有人鄙视,所以大家也会相互想当然,默认着“你我什么仇什么怨都要冲成年人来”。但是这个“疯子”却为仇恨开启了新模式,直接拉低了道德边界,同时就给了其他人一个暗示,启示:原来仇恨可以这样发泄啊?原来我可以这样不是人!于是不久,就有更多的变态人开始对准更多的小学生,甚至幼儿园!
这样,社会的安全底线彻底被破坏。政府也没有办法,唯有加大保护力度。于是,每个小学、幼儿园都要配备保安。谁还会说这个疯子是创新?
同样,现在一些年轻人啊!在他们的眼里,创新就是不一样,就是和别人比不同,于是别人不敢想,不愿想的事情,他都尝试了。很多时候,这不是创新,而是破坏!
比如,那些博引眼球的视频直播!变态得五花八门。
管仲当然不能和那些人渣比。管仲的第一身份是政治家,所以他的阴谋也只是对待特定的人,什么特定?就是在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特定人群。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他们与我们的关系不直接,所以我们愿意选择原谅他这样的厚黑。
当然,管仲解放的思想和开拓的视野也不是一天就练成,他的人生经历比召忽复杂,可能早就对生存和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死跑龙套的过去
他有名有姓,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那就是出身贵族了!没错,他是周穆王的后代,同时,也是很后很后的后代,所以家里已经开始没落了(有点像刘备挂牌中山靖王后代的家底)。为了解决生计,管仲想到了当时还未被人很瞧不起的行业(后来才重农抑商),“士农工商”的最后一道,经商。通过经商,他解决了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桶金叫鲍叔牙。是个朋友,不是金牙。
鲍叔牙的家境比管仲好,他是齐国大夫鲍敬叔的儿子,吃穿不用愁。但是他不喜欢出来做官,反而对其他事情比较感兴趣,尤其在经商圈钱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天分。可惜生错年代了,要是搁在现在,分分秒秒就给你整个上市公司。
管仲正是看准了鲍叔牙的经商天分,就和他一起做生意。而且,每次到盘算利润分成的时候,管仲就要多拿一份,鲍叔牙也不在意。但是,身边的人看不下去了,他管仲本来就是你带的,过来蹭蹭,反而要分得更多,明显是占你便宜啊!
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他只是家里比较穷,要多分点贴用家庭,那些是我自愿给他的。
大家觉得鲍叔牙你仁义,你说得有道理。
众人:你什么时候再做生意?你那儿还缺人吗?顺上我呗!
除了做生意,还有打战的事。春秋时期,代表国家去打战是贵族的义务,也是荣誉。因为大家都是贵族(没落的也算,名单上有),所以必须出去打仗,服兵役,管仲和鲍叔牙又一起去带兵打仗。但是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磨磨蹭蹭,而收兵的时候,他却跑得飞快。大家又说管仲怕死。
鲍叔牙却说,管仲家有老母要侍奉,哪里是怕死的人?
大家觉得鲍叔牙你仁义,你说得有道理。
众人:你什么时候再去打战?你那儿还缺人吗?顺上我呗!
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和鲍叔牙的解释后,管仲终于忍不住了,热泪盈眶啊!他大喊,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于是,就拉着叔牙不放,死活要跟他结拜兄弟。
鲍叔牙也乐意。他这一辈看人很准,不但知道管仲“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同时也知道自己嫉恶如仇不适合为政,所以他十分欣赏管仲的智慧、才情、性格和情商。
总之,你的一切我都喜欢。
我欣赏你,我欣赏你欣赏我,我欣赏你欣赏我欣赏你,这叫惺惺相惜。这还只是两个人的情感内在,接下里就要来些故事的外在了。
内外兼修,才能成为人才。
对于一个人才的磨练,老天爷很有耐心。你以为贫穷、被人误会等等就够了?没有,还早!还有一堆对内心刺激更大,对心智磨练更深的打击在后面。
不久,管仲感觉做生意有钱途但没前途。当然,能产生这么有哲理又励志的念头,主要是几年经商后,家里有钱了。于是,管仲就与鲍叔牙商量出来做官。但是鲍叔牙说自己不喜欢做官。管仲说你说的那是小官吏,来得不刺激,做得不舒坦。
鲍叔牙就问他有什么好项目?
管仲说,按照目前齐国襄公这样闹腾,齐国早晚必生乱,到时候,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肯定会成为继位的热门人选。我们现在各找一个辅佐,到时候不管他俩谁上去,谁登上大位,我们都要互相举荐。这样我们就不用按部就班当什么士大夫,中大夫,一步一爬,很可能就直接当上宰相之类的位置。
鲍叔牙明白了,这是一场赌局式的游戏,人生最好玩的故事,因为对兄弟组合来说,稳赢。
投资公子,今天我们叫打新三板,赚原始股。确实刺激!
几百年后另一个商人,也是这样想,而且玩得更大,他的名字叫吕不韦。看来古时候,规定商人地位低很有道理,这些人思维太活跃,杀伤力太强了!一旦玩政治常常会强行插队,高位切入。
这次,管仲似乎又耍了点滑头,他选择了公子纠,让鲍叔牙选择了小白。因为公子纠是哥哥,按顺序,他排在前面,上市的概率更大,而且公子纠此时身边还有一个召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老天爷(证监会)选择了小白。
不过没有人再问鲍叔牙关于管仲选公子纠占便宜的事。鲍也不用解释了,因为这种阴谋只有他们哥俩知道。
关键是后来小白赢了,说书的人也不好意思再编了。
说书人:两个案例已经够了。
小白赢了,也就是鲍叔牙赢了。此时,被鲍叔牙用计谋从鲁国救回来的管仲看到鲍叔牙真是又感激又无奈。老没面子了!这些年来,我干什么几乎都输给你鲍叔牙,龅牙啊!而且老鲍还每次都帮说好话。
我不是技不如你,奈何命不如你!老天爷啊!你为什么老这样玩我?不给我机会。
老天爷:开玩笑?你以为政治大咖的脸皮是可以一天就能练成?
其实,机会原来就有,只是你管仲看不上。据说刚刚窃取诸侯的公孙无知,就一直想找管仲出来辅助自己。因为管仲的叔父管亚父一直在推荐自己这个侄儿,说明当时辅助公子纠的管仲在朝野中也小有名气了。但是管仲一眼就看出了无知的危险,对叔父说,刀架脖子上的人还要来拉人一起死吗!
他无知,我还能跟着无知?
刚刚上市的新股,刚刚打开一字板,你让我去高位接盘吗?到时候盘接不住,我会变成高位截瘫。
所以,这种事是要很坚决地拒绝。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01 23:15:01 +0800 CST  
惊天地泣鬼神的转折
没跟无知混,是智慧的选择,但对管仲的未来也不能带来这么利好。无非是避免了一次劫难而已。躲劫难还不容易?我一个平头老百姓,老实在家呆着,京城的什么劫难不都可以避免过去?
所以,你除了会躲过劫外,还必须会把握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但是尴尬也来了。从鲁国回来的管仲,至少要先解决如何面对(大家)的问题。
鲍叔牙还好说,这个朋友是自己的黑锅大户。但此前因自己急功近利,以为十拿九稳,就向小白射了那一箭,现在要如何面对小白?
大家都知道这叫各为其主。
但是,实在是,确实是,好尴尬啊!
这下忙坏了中间人鲍叔牙。鲍叔牙是厚道人,牌技好但牌品更好,牌友不好,但牌好。一是按照约定要推荐管仲,二是因为管仲确实是自己看好的人才,于公于私都要极力做成这事。
此前,诸儿、无知、公子纠为了齐国出一个霸王,命都豁上了,现在你鲍叔牙为了齐国出一个中华第一相,累点,难道不应该吗?
历史:感谢理解。
齐国:齐心协力,共创齐国美好明天。
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而是皇帝(管仲)假装不急,太监(鲍叔牙)真的着急。
第一步,先要配合管仲帮他把面子挽救回来。
管仲回来后,成天要死要活,哭天喊地说自己与召忽一起辅佐公子纠,如今进不能让他登上君位,退也不能为他殉节。现在苟活回到齐国,如果还要按照原来的约定去给公子小白做臣子,服务公子纠的仇人,那召忽如果泉下有知,不是把我取笑死了?
厚道人鲍叔牙,可能也知道这不是管仲的真实想法,但是这个局面却要真实面对。那就一起面对吧!
【劝说】许多时候,去劝说一个人,并不是你看的比他深,比他远(他甚至比你更聪明),而是这些看似深远的道理必须由你来说,这层窗户纸要你来捅。
窗户纸谁捅都可以,就是不能你自己粘上去又自己捅。这叫人情世故。他需要的不只是你说的理由,更需要的是你说理由的态度。你的理由他也知道,但是你的态度,他可以用来做台阶【X】
鲍叔牙说,管仲你错了!从你个人来说,你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多年来蓄志苦修,就是缺乏一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岂能因为这些小事而自己绝了理想,埋没了才华?从齐国来说,齐国要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需要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君王和一个能运筹帷幄,指天惠地的奇才,现在君王有了,你如果因此不出山,就是要眼看着齐国失去这样的机会。再者,从我们这些文人志士来说,你是一个最好的楷模,你有才华智慧,就要施展起来,不要辜负老天对你的恩惠(培养),以后我们这些士人才能从你身上获取文化的滋养和精神力量。有这三点理由,哪里还要在这里抱怎么所谓的节,还止足不前?
管仲吓了一跳,老鲍,你真好!理论水平也好。这段有理有据的“出师表”,换个人,随便说给谁听,那就是一篇极佳的马屁文。
管仲十分满意,台阶已经搭到你不下都不好意的程度,但他还不能欣喜若狂,否则和前面自己要死要活的节奏不连贯,对接不上。所以,管仲还是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回复)——默认!
第二步,鲍叔牙还要找到齐桓公小白,要说服小白,让他相信管仲是千年一遇的才子,还要让他原谅并大力起用管仲。
管仲你牛归牛,那还是后来宣传的事。现在没有事实证明你多牛,倒是有事实证明你多阴险。所以,鲍叔牙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小白说,管仲?什么管?就是那个射我的人,好,你做的好,你帮我抓回来了。活的?更好!问一下厨师,是清蒸好还是油炸好?我这个箭头还留着呢!
鲍叔牙说,主公你这样就有点小心眼了!人家管仲是政治圈的人,他手里的箭也是政治的箭,他作为公子纠的谋士,就会把这根政治箭射到主公你身上,如果他作为你的谋士,就会射到公子纠身上。
简称,各为其主。人家射的是身份,不是人。不过,管仲就是卖力了一点。
小白说,但他确实是公子纠的人,还特别卖力,没有如果!
鲍叔牙说,现在就有机会“如果”了!如果你原谅他,把他变成你的人,那他的政治之箭就会帮主公射天下。
因为公子纠已经死了,所以也不会有一仆二主的顾虑。
小白说,说得有道理,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饶了他吧!这个箭头就留做纪念吧!送到博物馆,作为我们艰难创业的见证吧!
鲍叔牙说……
小白说,你别说了!下班吧!
过几天后,为了让齐国早日走上康庄大道,维护并巩固自己的政治局面,小白准备任命一批官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想让鲍叔牙出任正卿(相国)一职。
小白:你值得拥有!
现在印证(实现)了管仲此前与鲍叔牙说的政治赌注,不用从低级的公务员开始,而是一步登天,直接进入中枢。但是鲍叔牙似乎更加看重齐国的未来,而不是自己的人生地位。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不是治国,而是让管仲治国,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他更喜欢享受做导师的感觉,享受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让人才施展出才华的那种快意。
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鲍叔牙:难道鲍叔牙就常有了?
医生:龅牙常有。
鲍叔牙说,主公你是个英明的君王,因为我和你一起出奔,同受苦,共患难,你现在赏赐我鱼肉,赏赐我衣服,让我不会饥饿,不会受冻,这就可以了。至于治理国家,我真不是那块料啊!
小白说,爱卿你就不要客气了,你的能力我很了解啊!
鲍叔牙说,是啊,主公你了解我能够按照礼数做事,遵守法纪做事,这些都是自律的范围,但并非治理国家的才能。
小白问,那怎样才算治理国家的才能?
鲍叔牙说,治理国家要内能安抚得了百姓,外能震得住四夷,能为王室建立不朽的功业,能将恩威广泛布施到各诸侯国,能让国家像泰山一样的稳定,君王可以享受无穷尽的福气,让功业刻在石头上,名声传播到千秋万代。这才叫帝王的辅佐之臣,我根本就没有这个本事啊!我只会读读书、看看报,开个会,念份稿什么的。
当然,鲍叔牙说的这个要求太高了,不能作为现实中选人的标准,只能作为标准答案,属于可遇不可求。尽可能接近就可以了。
不过,鲍叔牙拼命铺垫,其实就是为了暗示小白,你遇见了。
小白说,你说的很好,那哪里有这样的人啊?
鲍叔牙说,主公不想要,我就不说了,如想要找的话,算你有运气,齐国有福气。管仲就是!
哟,说了半天的吐沫横飞,原来在这等着我呢?小白说,你怎么又说他?我听说你们是好朋友啊!
鲍叔牙说,正是因为好朋友,我才了解他!我不如他有五个方面:能宽厚对待国人,让国人忠于君王,我不如他;能治理国家,让官吏尽职尽责还不失君王的控制,我不如他;能用忠信教化百姓,让百姓安于生产生活,我不如他;能制定礼仪外交,让诸侯信服齐国,我不如他;能训练部队,使士兵敢战无退,我不如他!”
其实到现在,管仲哪里有什么治国的业绩?还只是政治圈的流浪汉,根本没机会表现出鲍叔牙所描绘那些“惊为天人”的表现!
但鲍叔牙的口才绝对一流,就他俩过家家的那些往事,都能总结出这么有层次感的“辉煌”。而且,态度还极为真诚,不像在卖皮包。
小白有点心动了,有这么厉害?会不会是什么妖魔鬼怪啊?那好吧,明天叫他来见我,大家有机会聊聊!
鲍叔牙一听有戏了,突破口开了,就开始变本加厉地说下去,我听说“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大概意思就是你如果让谋士来投靠你,变成你的附庸,他只会畏惧你,以后就不能独立思考、出谋划策,容易影响他施展才华)君王你如果要用管夷吾,就要给他丞相(上卿)的位置,给他高工资、高待遇,按照对待老爸老大哥的礼仪来对待他!丞相这个位置,是君王最得力的助手。你就随便说来见我吧,那是看轻他,看轻这个职位,士大夫也会因为你的不重视,跟着看慢他,那就间接等于看慢你的指令。象管仲这样非常之人,必须采用非常之礼。君王你要占卜一个良辰吉日亲自去迎接他。这样,一来你可以给大家一个严肃的信号,你信任尊重管仲;二来他管仲会因此感动得要死,一定会誓死效忠你。三来大家也会说君王你为了人才会尊贤礼士、为了齐国会不计私仇,这样,谁都会想来齐国,想为你效命。
这一套说辞有条理,有逻辑,鲍叔牙简直就是演说家。
这是鲍叔牙比管仲还伟大的地方。伯乐只会发现千里马,鲍叔牙却还知道如何使用(提升)千里马。
鲍叔牙:一份《管仲使用说明书》送给你。
小白觉得有道理,那就按照你的说做吧!
那一天,小白搞得比娶老婆还隆重,因为他是娶了个干爹。后来,小白还给管仲一个尊号叫“仲父”,明确只是比父亲稍微差一点。这个称号后来也被许多帝王借用,什么仲父,亚父。这个仲字后来(此前)是不是就这样被演变成第二的意思?
是不是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一次管仲这只股票,由差点跌停被鲍叔牙施展才华直接拉成涨停。
管仲迅速占领齐国头条,春秋头条。疯狂的齐国,疯狂的齐小白,他满仓管仲。那这个管仲到底得有多牛?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02 23:38:14 +0800 CST  
中华第一相的政见
管仲有天生的政治明锐性和局势透视能力。一个人的知识,性格,性情等可以在后天慢慢培养,但类似第六感的悟性很难培养。这些也许就是鲍叔牙对管仲认可到五体投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才】天才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可能通过努力、勤奋来弥补,比如学习能力,天才学习一天或者看几眼就可以考80分,我学了一个月才考78。这也是经常被鸡汤文学断章取义所引用的“天才”概念。另一种是与你努力根本无关的资质,别人的点子、灵感随便就有,你起早贪黑,想破脑袋也没用。比如未知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理论的突破。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资质,但是特定的社会发展只需要特定的资质。正是需求的局限使得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表现出来他的资质。比如有些钓鱼人,走一圈就能知道哪里有鱼,但是现在社会上又不是靠钓鱼来统治,所以他的这份才具就只能成为一种兴趣爱好。有人是天才的军事家,可是他一辈子都生活在太平社会,无需战争。(当然,变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不算,那是博眼球搞的闹剧)
这两点是属于智慧的天才,还有一个天才的内容是性格,性情。有人天生专注,干什么都有成就,有人天生坚毅等,此后在他的人生中如再加以磨炼,便成了老天赋予的高贵品格。【32】
管仲所拥有的天才就是我们再这么努力也生不来。再怎么头悬梁、锥刺股,自残到住院都不行。
管仲有天才的政治判断力。
虽然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了,但是他还是天下的共主,这个共主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其水平都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家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不称职的老大。但他不称职为什么还会一直当下去?
这叫对手们的相互制约。
因为称职的人不止一个,多了去。郑、齐、晋、宋、秦、楚等都可以。但是王位只有一个!
这就就是前面说到的政局牵制。周王朝能继续当大哥不是他比其他人更有能力,而是比周王更有能力的任何一个诸侯因为不能压住其他比周王有那能力的诸侯。所以,大家就只好让周王继续做大哥。
但大哥压不住小弟的恶果,就是造成了小弟们之间打来打去!
管仲明白这一点。所以,齐国称王是不可能,但是可以称霸!
【称霸】所谓称霸,其实是我们后来人对那段历史的总结,当时的齐国不可能站出来说我要称霸!他们可能会说伯,就是第一个诸侯而已,诸侯的领头羊!
管仲定位齐国是不可以做礼仪文化上的大哥,但是可以做事实的大哥。【33】
这叫国策。这不是努力学习能学出来,这叫天才的智慧。
既然认定只能称霸,就意味着自己不是王。所以就要尊重周王,才能让自己称的霸,霸得有道理。把王和霸分清楚,才有了“尊王”的重大策略,这样就能解决了礼仪上的矛盾问题(只能有一个老大),为什么我不是大哥却还能做做大哥做的事!
这一点,郑国没有搞清楚,所以郑国称不上政治的霸业,他只是秀了武力,变成了恶霸的霸!他居然还和周王朝闹别扭,根本不把大哥当大哥。郑庄公雄才武略,但是缺乏一个整体的政治规划。当然,郑国作为新兴国家,底蕴和实力不能和齐国相比,而且,老天爷也不想给郑国太多的时间考虑(打大哥坏风水?),所以才会出现庄公之后的内乱,让他彻底退出了春秋的霸业舞台。
郑国的失败似乎给了管仲重大的启发。
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感情上秀恩爱死得快,武力上秀肌肉也死得快;政治上秀嘴快(称王)一样死得快。
管仲和小白商议了,定出了一个基本国策。我们齐国不是要取代周王朝,而是成为诸侯的“大哥”。小白只要不说自己的大哥,就完全可以活出大哥的风采。
霸业!也是政治和艺术的结合。
小白说,我这个人喜欢打猎,喜欢美女,这样会不会危害我们的霸业?
管仲说,不会!你可以去玩,去快活吧!
小白说,那什么会危害呢?
管仲说,不知谁是贤明的人,不会看人,会危害霸业;知道了贤明的人却不用,会危害霸业;用了他又不信任他,会危害霸业;虽然信任他,但是又让小人参与到其中,会危害霸业。
小白明白管仲这是在说他自己,要权力呢,还专权。就表态说,这个没有问题!
小白又问,我齐国也是千乘之国,但是被襄公这样一倒腾,现在国势衰弱,人心涣散,我刚刚当上君位,要如何振兴齐国?
管仲说,要从礼义廉耻这四维入手,把它当做国家的纲纪和基本秩序。如果这四样没有了,国家的秩序就乱了,现在我们要让国人回到正常秩序上来。
(齐襄公诸儿:这这指桑骂槐的说谁呢?)
小白问,回到秩序后,那如何统治我的子民?
管仲说,要统治人民,先要爱护他,然后才可以提出主张!
小白问,如何爱?
管仲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同一个祖宗的人群整理族谱,住在一起的人群(封地)整理家谱。让他们有事情要互相帮助,有钱财要互相济困,这样他们之间就变得更加亲切紧密。帮助我姬姓、姜姓那些流落老宗人重新登记纳入贵族,让没有子嗣的人找到继承人。老百姓过去犯的罪(前面诸侯的)能赦免就尽量赦免。这样国人就会变多了!
那时候有名字就是有身份证。奴隶,游民等没地位,不能成为国人。只有国人才有地位,有地位才能有义务,国家才能对他们使用起来。奴隶等人不在户籍里,只是工具,不算国人,只被奴隶主使用。管仲说的“收拾遗民”就是把流浪的国人进行统一管理。
管仲接着说,然后就是减少刑罚(不用重典),减轻赋税,这样国人就会富裕起来。尊重贤士,让他们去教化国人,这样国人就会懂礼仪。“朝廷”发出的命令,不要随便更改,这样国人就会守法规矩。这便是爱民之道。
爱民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出工作,不是每天“亲爱的,伟大的,”整一堆形容词做定语挂在口头上对百姓秀恩爱。
小白问,那爱民之道如果施行了,后面如何管理国人?
管仲说,按照士农工商的职业将国民分为四类,让士的儿子还做士,农的儿子也还是农。工商的儿子还是工商,世代传承,不要随便改变,那样国人就稳定了!
那是,是阿猪阿猫出生那天就被确定了,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意味着不会有非分之想,那就老老实实把家传的手艺打磨好!不要以为这就是命运迫害,管仲说的是职业分工,并不是身份的等级身份,他们的身份一样都是国人。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简单的情况下,所谓“感受压迫,要求改变命运”其实就是少数人。而且还是我们今天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给他们的推论。因为行行出状元,你有能力在哪里都能受到肯定,你能被压迫什么?
小白又问,民是安了,但兵器铠甲不够怎么办?
管仲说,好办,可以指定赎罪制度,让重罪的人赎罪铠甲一副,让轻罪的人赎罪盾牌一副,让小罪的人直接交罚金,并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让诉讼双方道理差不多的双方各交一捆箭。这样,聚集的不少金属(用品),挑出里面好的做成剑戟,用于打猎打仗,成色不好做成农具,用于耕地锄草。
简单说,这是矛盾纠纷的代价。看谁家家门不幸,内斗倒霉,没事找事制造矛盾。如果今天给上访也设一个门槛,比如先义务劳动一个礼拜才可以上访,改变一下零成本上访。那些没事找事、没知足的职业上访户还会有那么多吗?
小白问,那兵器是够了,财力不够咋办?
管仲说,挖矿来铸造钱币,煮海水来变成盐,这都是通天下的利润。在百货价格偏低的时候买进来囤居,等待合适的时候去交易。(就是高抛低吸了)。还有,(注意了,此处有重点)可以找三百个妓女开始专门行当,把那些过往的商人留住,让他们就在这里交易买卖,然后我们从中收税,这样,所得财富足够用于军费开支。
解释一下,原来是没有妓女这个行当,当时各贵族家里会养女奴,负责在有需要的时候用性服务招待客人,称私妓或者家妓。管仲创造性地把这些固定的依附人推向市场,个体变群体,实现了共享经济。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妓女这个行当。原来他们在贵族家里可能也是被当做性工具,但是这回他们开始实现自我谋生。
所以,妓女行当的鼻祖是管仲,不是说他自己做妓女,而是他开创了妓女行业。这是经济行为,和什么文明礼仪没关系。
小白又问,钱是够了,但是部队不够多,没有气势,又该怎么办?
管仲说,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要让军队的内心强大,而不只是声势浩大。如果只扩充军备,增加兵力,那诸侯国也会效仿这样做,大家搞起了军事竞赛,我们也不见得有什么胜算。主公你如果要让我们的军队强大,最好就是不扩充数量,但是要提高质量。在面上,我们的军队还是那么多,但是战斗力却高出别人。我向你推荐从内政改革来达到充实军队的办法。
小白问,怎么改革?
管仲说,把全国分成21个乡,其中6个乡主要从事工商,15个乡从事士农,工商这些乡负责赚钱,士农这些乡负责输送兵源。
小白问,怎么输送?
管仲说,5户人家为一轨,选个负责人,作为轨长;10个轨组成一里,里的领导人称为司;4个里组成一连,连的领导人叫连长;10连组成乡,这样的乡肯定就能出优秀的人才,乡的领导就叫良人。这样构成了“轨里连乡”的军事单位(不是行政单位),所以对应到部队的建制,一户出1兵,5个人作为一个伍,轨长负责;50人就是一个里(小分队),里司负责;200人作为一个卒,连长负责;2000人组成一个旅,良人负责。也就是“伍里卒旅”来对应一个乡,这样5个乡就是1万人,在乡里设一个师,到了部队就叫万人之军,五乡之师来负责。我们有15个乡,就是三个军。
君王你自己主帅一个军,称中君。在由高国(姓高和姓国)两个望族各统帅一个军。一年四季,你要带着部队去打猎,不是一定要打多少野猪,主要是为了合天时训练部队。军队士兵的管理主要在内部,军队整理训练要在郊外。训练好后,就规定他们(士乡)不要随便迁徙。五人为伍,他们要一起祭祀,祈求共同的祝福,如果有死伤要一并抚恤。他们人与人相俦(同辈,陪同),家与家相俦,世代居住在一起,从小就一起玩。这样,白天打仗,看的见就知道谁是谁,队伍不会散,就算打夜战,大家听声音就知道谁在哪里,队伍不会乱。他们闲暇一起寻乐,有死难就会一起悲哀。打仗起来,守的时候牢固,攻的时候顽强。有这样三万军队,足够你横扫天下了。
简单说就是一个村子的士兵排在一起。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原来打战就是贵族的身份游戏,现在把全国都捆绑进来了。
小白问,兵力这么强了,那就可以打各个诸侯了吗?
管仲说,还不可以,周王室还没有给你做后盾,我们周边的邻居还没有依附我们。主公你如果想要驰骋在诸侯中间,必须要尊重周王室而且亲睦邻国。这样可以师出有名,也无后顾之忧。
小白问,那要如何尊王,如何睦邻?
管仲说,重新勘定我们齐国的国界,如果有占据别人的地就还给他们,重新再带上礼物去建交。再指派80个口才好的人,穿上华丽的衣服,多给他们钱,让他们出去到处宣扬我们齐国的政策,顺便招聘贤能的人(宣传部兼职组织部)。同时,也指派另一批人带着钱到四周去打听消息,一旦发现那些犯了错误的小邦国,就攻打他们,灭了他们,并入齐国。如果发现有弑君作乱的人,就抓起来,杀了!这样我们齐国的威望就传播出去了!(一正一反)那些诸侯就会渐渐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能力,就会诚服我们而跟随我们,然后国君你再带领这些诸侯去朝见周王室,恢复原来纳贡的事情,这就是尊王了,到时候,诸侯伯这个名称就算你要推辞也推辞不了了!
小白听了这些问对后十分开心,果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和他大谈三天三夜,然后宣布,我现在就拜你为丞相,开始我们的辉煌征途吧!
管仲说,我听说盖一座大厦不能只有一根木头,汇聚成大海光凭借一支溪流也办不到,如果你要想成事,必须起用“五杰”。
哪五杰?
隰(念席)朋口才卓越,善于外交,请任命为大司行;宁(甯)戚擅长农业,知道天时水利,能开荒拓地,产出更多粮食,请任命为大司田;王于成父带兵训练打仗能让部队有序有力,士兵一往无前,请任命为大司马;宾须无善于断狱判案,不会冤枉好人,不滥杀无辜,请任命为大司理;东郭牙不畏权贵,敢冒犯君颜,君上有过错他一定会指出来,请任命为大司谏。
这些官职在当时都是部长,管仲这是一次把筹码要到位,免得以后说自己拉帮结派。今天丑话说在前头,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这是智慧者的游戏。
小白:原来以为一道菜,端出来原来是套餐。
但齐桓公不介意,小白要的是称霸,所以道路怎么走对他来讲并不重要,结果才重要,既然相信了管仲就按照他的建议做,也许慢慢任命这些部长也是可以,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如现在就给你管仲一个安心。
互相信任是最难得的君臣关系,小白和管仲是,刘备和诸葛亮是,这样的关系,大家都很高兴!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03 21:48:52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628086

发表时间:2018-08-04 04:32: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11 08:20:59 +0800 CST

评论数: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