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

二十四、 齐霸王拥戴周天子
从楚国回来,齐桓公把霸业推到了新高度,在中原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一点,小白和其他诸侯都这么认为,所以这一次,他就敢把霸业的秩序旗帜插(手)到了周王朝的王室继承人问题上。
按理说,周是王朝,齐是诸侯,如同父亲与儿子,只有父亲干预儿子婚姻的权力,哪里有你儿子对老爸娶老婆的事说三道四?当然,那是以前封建糟粕,现在儿子和老爸的关系完全错乱了!不过,注意一下:现在娶小三也不允许。
以权力的范畴来说,只有周王朝才有权力干预诸侯国的继承人问题。但是现在齐国牛逼了,活学活用了周礼,一手拿着皮鞭,一手拿着《新华词典》(《周礼》)开始干预起周的人事问题。在董仲舒用“天人合一”的儒家说法巩固并限制王权的几百年前,齐小白已经用周礼给周王头上加一个紧箍咒。
当然,前提是你齐国要有这个实力。周礼的关键是解释权,因为书生制定出文字游戏,他们总会自圆其说。所以谁掌握解释权,就等于掌握了周礼的权力,可以对别人要求遵守,对自己解释原谅。

周惠王的幺蛾(儿)子
周惠王与皇后姜生了个儿子叫郑,立为太子,太子郑。之后姬郑的母亲姜去世了,太子郑变成了没娘的孩子。惠王和妃子陈妫也生了一个儿子叫带。姬带比较会来事,让惠王很喜欢,心里就想要更立带为太子。按照规矩,带只能叫王子带,但是,惠王为了给姬带造势,就叫他太叔带。
什么概念?周王的儿子,如果不是太子,都是一样的王子,但是现在,姬带又和太子郑一样,享受与其他王子不一样的待遇,突显了自己的地位。在众公子中突出地位是世子(太子)才有的特殊规格、特殊待遇。周惠王你真会玩,你这个意味很暧昧,也很明了了。
出使周王朝的隰朋一下子就看穿了其中的用意。回家后就把这个事告诉齐桓公。
在齐桓公眼里,不是周王最大,而是周礼最大。因为周王最大,就比自己大了,而如果周礼最大,自己掌握周礼的解释权,那就等于自己最大。
所以,按照周礼,这种“废长立幼”的隐患要排除。那就找管仲商量吧!
管仲说,这个好办,我们不是经常聚会吗,下次我们要聚会就先向周王请示,要求让太子参加并主持我们的会议。这样,天下诸侯就都和太子郑见面了,也就界定了君臣的名分,形成了内心的意识,那太子郑的地位也就巩固了,生米做成熟饭,熟饭压成干饭。惠王要想换掉就没有那么容易。
这个办法好!帮助姬郑把太子这个位置给焊死了!
周惠王也看出了这种聚会的威力,心里老不愿意了,但是人家小白的理由名正言顺,而且在你实力打不过人家,就没有机会、也不敢有机会用“生病”之类理由搪塞回去!
周惠王只能在心里骂小白,你管得也太宽了吧!
好吧,姬郑你去吧,快去快回!
“快去快回”当然不是老爸舍不得儿子的父子情深,小白也懂。所以惠王让他快去,小白却不让他快回。这次聚会被故意拖了很长时间,让太子郑和几乎所有的诸侯都混熟,“快去慢回”。
太子郑感动得一塌糊涂,就直接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直接哭诉齐桓公,说自己现在的位置十分危险,随时会被老爸和弟弟给灭了。
齐桓公说,我知道啊!我就是为你这事才搞的聚会,所以等到秋天来了,我再让各个国家派使者亲自送你回洛阳。把我们诸侯的态度暗示、明示给你老爸看。
太子郑听到齐侯这样说,再次感动得“二塌糊涂”!
但是,看到姬郑老是不回来的周惠王气得是“三塌糊涂”。都是你这个小白搞的鬼!不要以为中原只有你一个齐国,那边不是还有楚国吗?看来还是要扶一扶楚国,不是因为楚国这次来朝贡就说明他会对我好,而是楚国强大起来可以掣肘你齐国。对,就这样,你不是在搞聚会吗,我让你聚不成会!
周惠王就写信给正在聚会的郑文公。告诉郑文公说,这个太子郑不听父亲的话,不孝顺,现在居然自己敢擅自在外与齐国眉来眼去,自己培养党徒,我惠王还没有死,他就要另立门户(这是帝王家的大忌)。这样不听话、大逆不道的儿子,我决定废了,准备立太叔带。但这事还需要你这个伯伯帮忙啊。因为齐国现在已经开始干预了,助太子为虐,所以希望你能背齐依楚,一起辅助太叔带!带带姬带。
郑文公收到信很高兴,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爷爷郑庄公辅助周王朝,威震诸侯的辉煌时代,又联想目前自己眼下的憋屈。上次齐楚打假战之后,被大夫申侯一顿倒腾,自己又赔钱又搭地。这种实在的损失和情感落差遇到了周惠王的诱惑,立即就在郑文公的心里点燃了锋芒之火。
但是,大夫孔叔严重不同意。人家齐国就是因为我们郑国才和楚国干起来,管他什么真打假打,楚国从郑国撤兵是真的就可以了。而且自古立嫡立长,太子郑顺理就是太子,哪里是我们郑国一家说辅立太叔带就可以?
郑文公反驳说,齐国是霸主,但是也要尊王不是?现在王和霸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当然是听王的啊!
还说齐楚什么干起来,不说我不气,你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他们自己聊天几回,什么都没打,顶多也就玩了一回石头剪刀布。我郑国不但被斗章打、斗廉打,还花钱,还赔地、还赔好。这种趟地上中枪的感觉还历历在目!
而且,大夫申侯(公)也说了,太子郑有齐国,太叔带有周王,谁笑到最后还不知道。还有,这个齐国的盟主之位,说白了要我们愿意承认他才是,如果我们不玩了,他这个霸主就没有含金量。
从理智判断,申侯说的是狗屁道理。但是从感情来说,申候说出了郑文公的心里话,否则申侯这个“吃里扒外,背信弃义”的王八蛋,烦他还来不及呢。
但这就是马屁的原则,红人的成功之路是投其所好,绝不是投对!
于是,郑文公就说国中有事,提前回家了!
这让齐桓公十分生气,遥想当年走霸业路线,搞第一聚会的时候,没有几个国家,宋国就是这样跑掉!你这是在挑衅小马哥吗?
又迟到,又早退,一定要收拾你!

郑国的反复
郑国啊,你也是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没事找事的本领一流,一找就能找到事。
没多久,齐国就知道了郑国提前回家的真实原因,所以在送太子郑回到洛阳后,转身就开始攻打郑国。
申候就对郑文公说,现在齐国来了,我们既然站在周王这边,就应该死磕到底,而想对付齐国,非楚国不可,我去请楚国帮忙吧!
楚国正在为上次包茅的事感觉面子,心里有点憋屈,又没有地方发泄。正在郁闷的时候,现在天上突然掉下来了郑国。
这个郑国也真是好玩,真是好也郑,坏也郑。
上一次是楚国打郑国,齐国救;这回是齐国打郑国,楚国救。这还只是开始,郑国其后开启的“被打绕口令”,连郭德纲、岳云鹏都不可能背清楚。不是被动演戏就是主动抢戏。
楚国决定出兵救郑国,借鉴上次齐国的做法,不是直接郑国,而是去打齐国的好弟弟许国。
这一招大家都会。果然,齐国的兵解围了郑国。
从楚国回来的申侯感觉良好,觉得正是自己的勇谋救了郑国,那么郑国应该感谢自己,赏个什么都可以!但是郑文公认为上次赏给你虎牢关就应该算我给你的!这次就不用了!
也对啊!上次是齐侯要求赏给你!现在我和齐桓公都撕破脸了,那么他的指令就应该作废,我的虎牢关就要收回。正好你又有功,再把它赏给你,这样不就顺了,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这个中间换来换去的手续就免了!还能免个交易税什么的?
免个毛,申侯很生气,那我就等于白忙乎了!申侯心中有怨气就到处说,说自己功劳这么大,文公居然没有赏赐,这不公平啊!
公平什么啊?文公听到这些牢骚,也不高兴,没有我哪有你?
原来这个一会儿公,一回儿侯的申公本来就是楚国人。在楚文王的时候,因为会逢迎文王的心意,所以很受楚文王待见,但是楚国许多大夫很厌恶这样的小人。楚文王要去世的时候,当心申侯会被人清算,就让他去外国避难。申侯就到了栎地,遇见了也在避难的郑厉公,亮了几招马屁绝活就又获得了厉公的好感。后来,厉公复位后,申公就一起到了郑国。凭着自己的马屁天赋持续吃香了郑厉公和郑文公。直到这次,自己作死跳进了齐楚之争的漩涡。
这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生死游戏。宫廷里那些“马屁道行”让你误以为自己是个不世之才。等到了管仲,斗子文这些吨位大咖面前就知道玉石有别啊!
果然,没多久,齐国再次兵临郑国。郑文公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的决策,心里也有点厌恶这个来自楚国的申公。
对啊!他是楚国人,不会是个奸细吧,难怪劝我背齐事楚?
正好,陈国那个被申公挖坑的辕涛涂写了一份信给郑孔叔,说这个郑国的问题都是由于申公引起,像这种不考虑自己国家利益的人早就该死了。我上次是得罪了齐桓公,但是我那是为了陈国的利益,所以陈侯在向齐侯赔罪后,齐侯也会原谅我。现在齐侯就讨厌申公这种反复小人,自私自利,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如果你杀了申公去和齐桓公赔罪,一定可行!
确实可行!孔叔把信给了郑文公看。这回是轮到申公的“反面”合了郑文公的心意,所以申公就真地被杀了!
郑国:齐大哥,我回来了!

郑文公杀世子
郑国的波劫是一场因为周王朝子嗣问题引起的“背叛”,但为什么会让郑文公这么容易进来?很简单,从郑庄公开始,郑国关于子嗣的戏份就不会比别人少。这是同感,感同身受的观念容易被接受。
郑文公与先前的夫人生了世子华和公子臧(念脏),后来又与南燕姞氏之女生了公子兰。郑文公比较宠幸南姞,世子华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很有可能被废掉,就找到了当时郑国的“三良” 叔詹、孔叔、师叔,请求给予自己帮助。但是,这个三个人都只叫他做好本职工作,以孝为先。世子华便认为这些人根本不想帮他,还有可能害他,心里就转变为嫉恨这“三良”。
正好,现在郑国要准备重新与齐国修好。郑文公感觉自己没面子去,就让世子华代替自己去。世子华见到齐桓公,说郑国的政治都在“三良”手里,上次文公逃盟,又与楚国和好的事情其实都是出自“三良”的主意,只有杀了这三个老家伙,我们齐郑的友谊才会永久。
齐桓公就问管仲,到底怎么回事?管仲急忙解释,我听说这“三良”都是贤良之人。他们的国政确实主要是由这三个人在负责,但是他们一直是主张和我们齐国好。再说了,这是郑国内部的事情,我们主持正义怎么能去干预别人国家内部大臣任命的事。我看这个世子华才有问题,来参加盟会,这么会说这些不利于自己父亲的话。这个世子华不久就会出事。
管仲你说得很准!关键是你自己做得也很准啊!
管仲和齐桓公解释完,就马上把这个消息透露给郑文公。果然,世子华一回去就被老爸大骂一顿,然后关了起来。世子华又不甘心,就翻墙逃出来,但是又被抓住了,这次老爸不骂了,直接把世子杀了!公子臧吓得赶紧跑去宋国,结果在路上也被追兵杀了!
公子臧:谁能告诉我,我犯什么罪了?
杀人,杀儿子啊!哪里有这样的老爸?看来,世子华的预料也没错,只是无力回天。要恨就恨自己的野心太大,或者是牌太好,所以就胸怀大志一定要做诸侯。否则就安心做个公子哥,按照标准的纨绔子弟路线发展,没事上街调戏民女什么的,也不用身首异处。
至于公子臧,也许参与了世子的一些事情吧。但历史没有说为什么,没有记载,白死了。
杀掉儿子的郑文公毫无压力,居然非常感激管仲没有听信自己儿子的话来找“三良(自己)”的麻烦。
这样的老爸也是醉了!有这样的老大,那郑国三天两头被齐国楚国揍一揍,还真没必要同情。
所以,他自身都这样不靠谱,周惠王居然还指望他来辅助自己?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20 19:46:21 +0800 CST  
齐桓公的人生巅峰
最终,周王朝在齐桓公的帮助扶持和干预下,实现了政权的顺利过渡。周惠王直到去世,终究没有机会,更没有胆量敢像郑文公那样杀了世子替换成小儿子。太子郑登上了周王,是为周襄王。弟弟王子带只能继续带着,呆着了!
稳定周王朝的政权交替对于齐桓公来说几乎是不世之功。他现在可以左右周王朝最重要的事,解答继承人的问题。对小白来说,这是一种管天管地管空气的“权力”,有一种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觉,飘飘然的感觉。
这种感觉容易让人忘乎所以。
新上台的周襄王十分感激齐桓公,就特地派太宰周公孔带着胙肉来赏赐予齐。
【太宰】原先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
另外,各诸侯国后来设置的官吏也不尽相同。【40】
这次来齐国的人,官职是太宰,个人的爵位是周公,名叫孔。可见周襄王对此很重视。胙肉是古人用来祭祀的贡品,神仙和祖宗能吃的必定是好东西(现代人祭祀比较随便,那是因为我们不再那么虔诚,要是在当时,谁敢糊弄鬼?),是一种包含福气的食物。
齐桓公既然知道这事,清楚这是莫大的荣耀,就没有理由不炫耀一下。所以就按照惯例,通知各个诸侯一起来,见证历史。
齐国:请你们尽情地崇拜我吧!我给你们机会来崇拜!
聚会中的赏赐仪式是最关键的一环,可以把此次的炫耀推到高潮。周公孔读完了襄公的旨命,然后特别指出说,周襄王考虑小白伯伯年纪大了,尊老,赐一级,可以不用下跪接受胙肉!
诸侯们惊呆了!不跪,意味着平起平坐吗?
小白也很受用,就准备走过去,这时候,管仲提醒他,周王他可以谦让,我们不能不敬啊!
哦对!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尊王攘夷,重要的事情默念三遍。
于是,小白还是客气了一下,说自己没有什么尺寸之功,完全是周王的错爱,但是考虑到天下的安定稳定,自己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责任和赏赐。
周公孔很满意,小白懂礼数!
诸侯也很佩服,小白是个识大体的好大哥!
诸侯们:感动中……
但是,会后膨胀着的齐桓公还是忘记了放气。问太宰一个十分大胆的问题,听说三代有泰山封禅,是什么回事?
泰山封禅什么回事你不懂吗?
太宰是管这些礼仪工作,也只好再背一回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封泰山者,筑土为坛,金泥玉简以祭天,报天之功;天处高,故崇其土以象高也。禅梁父者,扫地而祭,以象地之卑;以蒲为车,葅秸为藉,祭而掩之,所以报地。三代受命而兴,获祐于天地,故隆此美报也。”
【泰山封禅】通常说的泰山封禅实际是两个事情,封泰山是祭天的仪式,禅梁父是祭地的仪式。梁父,也做梁甫,在泰山附近(现在好像是映佛山)。这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高规格,只有帝王才有这个资格,而且只有很牛的帝王才能去。因为泰山在北方齐鲁大地上的地位十分显耀,所以古人给予泰山的地位极高。【41】
桓公说,夏朝的都城在安邑,商朝的都城在亳,周朝的都城在丰镐。这些地方距离泰山、梁父都很远,还不辞辛劳来封禅。而这两座山就在我齐国的境内,我想替周王举办这祭拜的旷典,你看何如?
如什么何?这是地理上远近的事吗?中国银行就开在我家门口呢。隔壁老王还经常出差呢。
太宰孔:这根本就不是礼仪上的事啊!你别在我面前装啊!
太宰孔看到桓公矜高气扬,只好应声,你说行就行,谁敢说不行,你高兴就好!
桓公一听这味道就不对了。只好呵呵,那有空我们再聊吧!
但太宰孔不呵呵,他感觉势头不对,就找管仲说,你是明白人,你就不劝劝桓公吗?
管仲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劝?我正在找机会呢!现在齐公正在劲头上,我现在去说,万一被拒绝了,那以后就没有办法挽救了!
不过,齐桓公这次确实很想搞!因为按照往常,这样的大事,小白都会主动找管仲问情况!但是这次管仲没有等来小白的开口,没办法只好自己主动开口打破气氛。
管仲说,主公,外面这么可以造谣说你要封禅泰山?
小白说,为什么不可以?不是谣,我就是这样想啊!
管仲说,古人搞封禅的帝王可以考究的都是受到天命的授意,才有这个资格!
小白说,我也有啊!
不就是讲功绩吗?我也有啊!举例说明!
小白很高兴说,“寡人南伐楚,至于召陵;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西涉流沙,至于太行,诸侯莫余违也。寡人兵车之会三,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三代受命,何以过于此?封泰山。禅梁父,以示子孙,不亦可乎?”
总之,我的功劳也很大!
管仲说,错了啊!封禅不只是说功劳的事,还要讲风水。受命于天,是要有祯祥的瑞兆,比如,鄗上这个地方会长出最好的黍,北里这个地方会长出最好的禾,说明万物茂盛。比如,在江淮地区,会长出三条脊线的茅(灵茅),东海会发现比目鱼,西海会看到比翼鸟。现在我们这里连凤凰、麒麟都没有看见,反而有不少鸱鸮(念吃霄,一种喜欢吃别人小鸟的鸟),嘉禾不生,到处都是蓬蒿(念朋好,一种野草)。此时去封禅,我怕列国那些有识之士会耻笑我们啊!
总之,现在还不是时候。
齐桓公被这样一说,就不做声了。
你们这些有文化的人真可怕,我以为封禅就是只是权力和威望的事,哪里还有这么多考试重点?
那就不说封禅的事了!说别的! 比如说,儿子。


齐桓公的子嗣问题
管仲说,今天太宰来,其实就是原来周王子嗣问题的延续。这也是普遍性问题,是各国诸侯都要考虑(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就容易酿成祸乱啊!
齐桓公说,是啊!我自己有六个儿子,如果按照长幼的话,那就是要立无亏,如果按照才能的话,那就要立昭。卫姬伺候我最久,我也答应过他立无亏为世子,而且,竖貂和易牙他们也一直劝我立无亏。可是我内心却比较喜欢昭。你有什么想法?
老实说,管仲就等你这个问题了!
管仲早就知道竖貂、易牙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鸟,长期得宠于卫姬,如果哪天无亏为君,必定会被这两个人里应外合,乱了齐国。公子昭是郑姬的儿子,现在郑国刚刚和我们结盟,正好可以巩固我们的地位。但这些真实的理由不能说。
管仲说,现在诸侯这么乱,当然是要有才能的人才能延续你的霸业啊!我赞同你!
齐桓公说,就怕他无亏不服,容易生乱。
管仲说,这个好吧,你可以学周襄王的做法,在诸侯里面找一个比较贤能的主公,然后托付公子昭给他。
齐桓公说,谁啊?
管仲说,这次聚会前,宋桓公御说刚刚去世,世子兹父感觉自己能力不行,就想把宋国让给叔叔目夷,目夷坚决不受,兹父才登上诸侯位,(即宋襄公)。宋襄公刚刚上位,就赶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这是对我们齐国十分尊重的态度。这样的人,似乎可以托付。
齐桓公说,好!
好什么啊!全错了!
这次管仲看走眼了!他的上策不是借鉴周王朝,似乎更应该借鉴郑文公。郑文公为了自己的爱子公子兰,竟直接杀了世子华和公子臧。倒不是说你齐桓公也要杀儿子,而是要学会压制其他儿子,你要狠下心来,没有棍棒很难出孝子。
宋襄公确实是个好人!好人,品德好,但是能力一般。后来,他也确实帮助公子昭继承为齐孝公,但是中间引起的齐国大乱,让齐国和齐桓公遭老大罪了!
虽然那个时候,齐桓公已经是个死人了!
但是死得很没有尊严!
英雄末路,竟然没有善终。为什么?
因为管仲先死了!这个智慧的脑袋没了,小白的脑袋就是团浆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28 20:10:27 +0800 CST  
二十五、霸业消沉

齐国再无管仲
人固有一死,这次死神来到了管仲的床前。
哪怕是什么“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哪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等,这些只是后世给他的称谓,都不能阻止死神的到来。
这位陪了齐桓公41年的春秋顶级丞相,一生是值了!
◆老天给了他卓越的才华。能运筹帷幄,能决胜千里,经济也懂,政治也懂,打仗也会。对外,在诸侯之间,辅助齐桓公建立了一套类帝国的新秩序,霸王伯业秩序。这个秩序包含的游戏规则,影响此后几百年的春秋历史;对内,在齐国内部,他开启了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确立新型国家的模式,此后诸侯国的改革大多也是参照齐国的治理方式。管仲引领了春秋的发展方向。这是一己之力的丰功伟业。
◆老天给了他恰当的时机。在春秋时期,诸侯的个体权力逐渐摆脱了周王朝的控制。周礼维持的秩序面临瓦解,但又没有完全失效,政治上的周礼已经过了黄金期,但是文化上的周礼还在生命的壮年期。诸侯之间的纵横捭阖给了管仲(小白)有了大可为的空间。
◆老天给了他合适的搭档。在他贫穷的时候,一个会经商、会赏识,懂自己、懂保护的鲍叔牙来到他身边;在他要起势的时候,一个有远见、不记仇,深信任、会克制的君王姜小白接受了他;在他施展宏图的时候,齐国的人才济济,棋子丰富,且相互信任,让他的内政外交,远谋深虑都能得到顺利实现。
但是,最重要还是他自己的坚韧和自信。在贫困的时候没有忘记学习,才有了丰富的知识;在位卑的时候,不放弃思考,才有对齐国的谋划;在受挫的时候,不接受失败,才有了小白的赏识,和自己的东山再起。
但这一切终究要过去。老天给了你41年政治舞台的时间,到期了,现在死神来了!
作为最信任的主仆,最忠厚的朋友,齐桓公来到了管仲的床前。

弥留遗言
那一夜他们一定谈了很多事情,没有君臣,只有伙伴,除了政治,还有生活,谈到过去,还要嘱咐未来。
齐桓公也是老人了,语气一定很慢,问他说:“仲父,您还有什么教诲我呢?”
管仲说,齐国的乡下人有句谚语说道:“家居的人不用准备外出时车上装载的东西。行路的人不用准备家居时需要埋藏的东西。”现在我将要远离人世了,哪还值得询问?
齐桓公说,都这个时候,仲父你就不要谦让了,这里也就只有你和我了!如果你不幸了,我们齐国要委政给谁?
管仲感叹道,可惜了,宁戚。
宁戚和宾须无在管仲之前已经病逝去了!
桓公问,宁戚之后难道就没有人了?鲍叔牙呢!?
管仲说,鲍叔牙是我一生至交,我完全了解他,他是个君子,但不能为政,因为他爱憎分明,太过快意恩仇,嫉恶如仇,对讨厌的人,看一眼就会记恨一辈子。(正义的强迫症?)
桓公又问,那隰朋如何?
管仲说,隰朋能不耻下问,勤劳工作,在家还会处理公事,但是,他这样拼命,身体也不好了,我怕他也是不久人世了!
桓公再问,那易牙呢?
管仲用力说,主公你就是不提这些人,我也要说,易牙、竖貂、开方三个人千万不可以亲近啊!
桓公说,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我的口味,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
原来齐桓公在某次吃饭的时候随口说没有吃过人肉,易牙听见了,就回去把儿子杀了煮给桓公吃!(听着都可怕的故事,我打字都想吐)
管仲说,人的本性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煮死,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
桓公说,竖貂阉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我,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
竖貂原来是齐桓公的外廷陪侍,桓公比较喜欢他,但是因为内宫是女眷,竖貂不便出入,所以他就阉了自己,这样身体上少了一样东西,身体外面就多了一个出入证。可以24小时无间隙地服侍小白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为什么叫“宫”,就是从此可以自由出入宫的意思了。真佩服古人的用词智慧。
管仲说,人的本性都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
桓公说,卫公子开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种人还能够怀疑吗?
卫公子开方是养鹤专家卫懿公的庶长子,按照传统习惯,是很有可能继承卫国王位,但是这家伙是个怀抱诗歌的人,梦想春秋大舞台,向往诗和远方,向往着齐国的强大,就来到了远方的齐国。何止父亲死了的事情,卫国差点要亡国的时候,他也没有回去,说明他真得不贪恋卫国的王位。同时,他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齐国人了!
这开方和现在某些人一样,死活要去外国拼个身份,就算不是美国。只要不是中国,他都很high!这些人应该有事没事多拜拜他们的鼻祖,开方,不是平方!
不要念错哦!
管仲说,人本性那有不热爱自己的父亲啊。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而且卫国也是诸侯的大国,他愿意放弃卫国的王位,说明他看中的是比卫国更大的“期望”,这样的人早晚会来整乱齐国。
怎么?我这几个贴心人都是坏人啊?
桓公问责道,那这些人跟我这么久,你为什么都不说啊?
管仲说,因为他们服侍你,你很快乐,所以我不说。他们对于齐国就像洪水一样,但我这个堤坝在,他们这些洪水也不可能泛滥。现在我这个堤坝可以要先溃败了,我担心将会有横流的祸害,所以就必须要提醒你远离他们!
老实说,管仲这种智慧和勇气着实让我钦佩。掌控自如又能自由放任,多像一个父亲在守候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你这么跑会摔下来,但是我会及时扶住你。所以,就放任你继续跑。
在默默掩藏下的守候更值得尊敬。但现在,更多的人是做一件事情,无关大小,就赶紧唱功邀赏赐。
但管仲还是太温和,或者也是不够狠,终究只是臣子的思想,缺乏帝王的坚决。没有在临时前设计杀掉这三个人,当然也就不敢建议桓公杀他们了!(只是远离)
我终究只是齐国的臣子,只能谋一时,不敢谋万世。齐国的未来走向应该是你齐小白考虑的。
但小白只是霸王,终究不是帝王!他还是没有能逃出春秋诸侯对于国家缺乏长久(持续)稳霸规划的缺憾,他们还是在周礼之下,只是把自己当做周王朝的一方诸侯。
这种观念直到战国的秦国才改变。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31 18:42:35 +0800 CST  
@yanglz79 2018-10-31 11:22:14
回复的帖子能删吗?
-----------------------------
不能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0-31 18:43:07 +0800 CST  
孤独的小白
管仲离开之后,齐桓公就任命隰朋为相,想不到又想得到,隰朋没两个月也去世了!
齐桓公想到了鲍叔牙。易牙获悉这个消息,就急领导之所急,想要提前拍拍牙牙的马屁。
易牙见了鲍叔牙说,你不是管仲的至交吗?而且还是你举荐管仲,可那管仲死前不但没有举荐你,还说你不适合做丞相,我真是为你感到不平!
但鲍叔牙,以牙还牙,还你个易牙,说,这才是我推荐他的原因。管仲是忠于国家为先,然后才是忠于朋友。他让我当司寇,是考虑到我嫉恶如仇、驱逐坏人的性格,如果让我当丞相,哪里有你们这些人的容身之处?
易牙很惭愧!也很气愤,大家好好说话,你怎么骂人了?
骂你咋了?鲍叔牙本来就不想做这个丞相。
齐桓公反问,你不想做丞相,那你看看整个齐国还有谁合适?
鲍叔牙说,我这个人好善恶恶的性格你也知道,如果要我做丞相,你就要远离易牙、竖貂、开方这些小人!
为什么你们都讨厌他们?好吧!为了齐国!我忍痛割爱了!你们三个,晚上一起吃个散伙饭,各奔东西吧!
于是鲍叔牙接受了任命。
但是,吸毒有毒瘾,喝酒有酒瘾,想不到我们的齐桓公一生英雄,原来是有人瘾。
离开竖貂、易牙、开方兴趣三人组后,齐桓公是吃饭饭不香,睡觉觉不眠,口无戏语,面无笑容。
卫姬说,你驱逐他们三个人,也不见得齐国就大治了,反而是你自己容颜憔悴。你都一把年纪,何苦这样为难自己。他鲍叔牙自己难道就不用人伺候吗?怎么就光让你远离什么“小人”?
齐桓公想想也对!我这也没几年好活了!一生霸业换来无伴终老吗?于是,没多久,兴趣三人组又相继回来了。
鲍叔牙发现后,就问,你忘记管仲的嘱托了吗?
桓公说,他们就负责内廷伺候我,不会干预你的国政。你完全可以安心做你的丞相。
这就不是安心不安心的事,这是你小白说话不算数的事,这是我明显干不过三人组的事,这说明我政令不畅通啊!
这……,太多“这”说明了!
这是白杨树一般的鲍叔牙,他终究不是柳树,承受不了这样的气愤,没多久也去世了!
管鲍两个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生,但求隔个一年一起死。
鲍叔牙去世后,易牙、竖貂、开方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默默无闻地熬过了管仲,熬过了隰朋,熬过了你鲍叔牙,属于我们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至此,齐国的政治基本就落到了三人组手里。

霸王的苍白末日
前年(公元前645),管仲去世,去年鲍叔牙去世,今年齐桓公也渐渐感觉到了自己的老去。
不只是他本人感觉到了,他的“闺蜜”三人组也感觉到了,他的儿子们也感觉到了!
齐桓公有十来个儿子,比较出名的有长卫姬生的公子无亏、少卫姬生的儿子公子元、郑姬生的儿子公子昭、葛赢生的儿子公子潘、密姬生的儿子公子商人、宋华子生的儿子公子雍。
齐桓公小白在位前后已经43年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已年长,都有了自己的创业小团队。这些团队开始可能是为了学习,为了做事,但随着小白年纪变大,变老,人也渐变糊涂,尤其是对继承人问题含糊不清后,这些团队就开始变成了争夺王位的团队。其中,易牙和竖貂支持长子公子无亏;开方支持公子潘;公子商人比较喜欢施舍,所以颇有民心;公子昭又是原来桓公喜欢的人选,虽然管仲已经去世,但还有受托付的宋襄公这个后台。
所以,齐国的天空乌云滚滚,齐国的大海暗流涌动。
齐桓公自己也是年纪大了,糊涂了!不管哪个老婆过来找他,说道立世子的事,他都说好,说立谁也都说好!而且,一世霸主的雄心早就被耗光了,现在也没什么理想,无非就是酒肉声色,这又加速了他的糊涂劲道。
终于,齐桓公病倒了!
易牙和竖貂马上就判断出,这个病是治不好了!当然也不想给你治好了!所以就在把持住宫门,除了公子无亏,不再允许其他的公子进来探望。过了三天,去看,齐桓公还是没有死,就索性把桓公身边的侍卫,不管男女全部赶走,而且把宫门封死,又在周围高筑三丈墙,除了留一个狗洞一般的小口,供内寺每天去看看桓公死了没有,其他的地方完全与外界隔离。
你这典型的老不死,就算病不死你,我们就不信饿不死你?
齐桓公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起来了,就呼唤人,却也没有一个应答。过了一阵子才听见有声音,小白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小妾晏娥儿。
桓公说,我感觉很饿,有没有粥喝?
晏娥儿答,没有!
桓公说,那有没有热水喝?
也没有!
桓公问,为什么啊?
因为易牙竖貂作乱了,他们把宫门全封住了,不许人进来,哪里会有粥水?
桓公问,那你怎么进来?
我翻墙进来的!
桓公问,世子昭呢?
也被挡在外面了!
桓公感叹道,仲父你真是料事如神啊!是我自己不明事理,才有今天。我有那么多妻妾儿女,临终却只有你晏娥儿一人,我好后悔以前没对你好!
晏娥儿说,没事,如果你去了,我也会以死相送。
没错,去那边后,你不就有机会了,看你会不会真得对她好?
桓公叹了口气说,我死后如无知也就罢了,如果有知,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啊!
说完,小白把自己的衣服盖在头上,咳嗽数声,一代枭雄,春秋首霸,就这样去世了!
晏娥儿说道做到,也撞柱子自杀了!
不久,门外的易牙竖貂确定齐桓公终于死掉了,立即开始了为无亏争夺王位的征程。
兄弟们开始斗来斗去,最后公子无亏暂时领先。
这个时候已经过去六十多天了,儿子们终于想起在那个封闭的宫殿里,还有自己老爸的尸体。
桓公尸体在床上,无人照看。就算是冬天,血肉也生出虫蚁,撕咬出狼藉一片,尸气冲天,一直散发到墙外。开始大家还不知哪里来的虫?宫殿的卫生向来都是检查的重点啊!直到进入了这个封闭的桓公寝室,才看到虫吃着尸骨,原来问题在这里,实在凄惨。
此情此景,无亏等放声大哭,赶紧将桓公与晏蛾儿一并下葬。
谁能想到,生前风光无限的春秋霸主齐桓公,死后居然如此凄惨。虽然说是因为子嗣问题没有明确才招惹最后的祸害,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啊!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制度设计中,子嗣继位的缺陷很明显,哪个国家没有因此经历过政权交替的慌乱?所以,以后的朝代,对于子嗣的继承渐行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但是每一次政权过度仍旧难于避免一场内廷政治的腥风血雨。
这是封建专制社会一个最难于解决的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齐桓公遇到了落难来齐国的晋公子重耳。他十分厚待重耳,甚至让重耳感受到温暖之后,有点消沉了回晋的雄心壮志。两个巨头会面的心心相惜似乎也意味着历史上霸权的交接。在齐国的重耳一定也看到、学到了不少齐国的国家治理制度,为自己后来治理晋国,走向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交给晋国之前,还有一个人要在接力棒中跑一圈,瞎跑。
他是宋襄公。
宋襄公:瞎跑也是跑。
好人宋襄公也借此次瞎跑开启了一段霸业,虽然在武力上比不过小白和重耳,但是在故事情节上却丝毫不输。
仅仅只是因为他对“霸”的理解和大家的理解不一样,让这么场戏变得有点惋惜,但更具喜感!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02 22:06:58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05 20:35:16 +0800 CST  
@何三刀 2018-11-05 21:25:43
看望文友,支持佳作!

-----------------------------
谢谢!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06 19:21:57 +0800 CST  
第三篇(届)宋霸襄公:礼想主义

为了理清楚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是非,情仇纠缠,春秋故事爱好者在宋襄公几次三番的自我推荐下,同意由宋襄公在宋国主持召开第三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大会在争议中确定了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勉强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大会肯定了宋襄公在协助齐国实现政权过度中起得积极作用。
大会回顾了上一届齐桓公秘书长带领大家一起“尊王攘夷”的美好经历,在试图总结完善该理论的旗帜号召下,宋襄公提出了一个试错机制,拟用亲身经历来反面证明基于书面的旧文化难于架构出新的社会秩序。
大会讨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形象和地位,鉴于周成王亲自来参加,并做了陈述,各成员公也纷纷表示愿意与楚国和平共处。但楚固不要仗势欺,楚人不能动辄打人。但楚成王并没有直接表态,故而该议题将留至下一届会议继续讨论。
大会认为晋国是一个好地方,人说山西好风光,尤其是重耳同志综合素质高,理想信念坚定,很有领袖气质。大会议定,下一届会议的选址在晋国,由晋国负责召集并主持。
最后,大会在周礼与楚辞的交互中闭幕。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643年-公元前637年
主盟国:宋国
常任国:楚国、郑国、齐国、卫国、鲁国、邾国、蔡国、陈国、许国、滕国、鄫国、
成员国:秦、晋等
秘书长:宋襄公(楚成王)
理事:郑文公、齐孝公、鲁僖公、曹共公、滕侯、鄫君(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宋】公子目夷、公子荡、公孙固;【齐】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商人、公子潘、易牙、竖貂、开方、高虎、国懿仲、公子硕;【楚】成得臣;

主要工作要点:兴灭继绝、宋承商祀、襄公让国、目夷逃国、齐桓六子、易竖作乱、无亏拒守、四子占殿、无亏主丧、宋襄辅昭、无亏丧命、孝公得国、齐国再乱、宋襄再辅、三子离奔、孝公复国、宋襄练霸、囚禁滕君、诛杀鄫君、攻打曹国、郑亲南楚、宋楚会盟(鹿上会盟)、诸侯会盟(衣裳之会)、楚兵劫盟、目夷掌宋、鲁调宋楚、宋襄回宋、宋攻郑国、楚攻宋国、泓水之战、仁义兵败、卧榻会晋。

捡来的宋国
人家都说“无功不受禄”,那要看情况,有时候“有过还能受禄”
原来,宋国是周王朝在灭亡商朝之后,给商后裔保留封建的一个诸侯国。为什么要这样?都灭了人家的国家,还给他留着一支子嗣血脉?这周人是不是没有走过江湖吗?没听斩草除根吗?
但我们中华文化开始还真不是斩草除根,而是兴灭继绝。
【兴灭继绝】当一个国家快要灭亡,或者就已经被灭亡了,比如前面说的卫国快要被北狄给灭了,齐桓公就帮他修建都城,并找到卫国的公子,让卫国继续存在,这就是兴灭国。如果一个诸侯没有生儿子,或者儿子没有活过自己,总之到自己去世的时期,没有直接继承人,这个时候要帮助他在侄儿中找一个过继过来,给他做儿子,继承大统,总之不能绝后,这叫继绝世。同样道理在民间也有,一个家庭几个兄弟,如果其中一个没有生儿子(或者夭折等),常常会在侄儿中选一个过继过去。在我老家,上门女婿入赘后,生出的儿子也要选出一个不跟妈妈的姓,而是过继回父亲那边,负责父族那边一脉的香火。【41】
当然,实施计划生育,独子形成之后,“兴灭继绝”的文化就直接被秒杀。
国如此,家亦如此!这便是我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美国的国是国,家是家,完全不搭嘎的两个单词,我们是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就是一个词语。很搞笑,许多学者不看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差异,就开始谈外国什么制度,然后对比我们什么制度,比拉比拉一篇学术论文就出来了。
按我们现在认为,死了就死了,什么还要兴灭绝、继绝世、还要顾及什么香火,这么复杂?主要是因为要祭祀。这种文化涉及我们民族、老祖宗的世界观。
【祭祀2】周人对天地人、生死、鬼神的理解都融合在周礼之中,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周人认为死去的人只是不在这个世界存在,而在另一个世界存在。或者说“鬼”就是灵魂的世界。这样,这个世界就要常常祭祀那个世界,寄予物质和精神的馈赠,使得我们尚未全知的“鬼”世界就会安宁,就不会来骚扰我们这个世界,而且在适当的机会,还可以庇佑我们。
但是,祭祀有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就是只能是自己的子孙才可以祭拜自己,或者说只有自己子孙“邮寄”过去的祭品,那边才能对应被自己收到。这可能是鬼世界里最基本的投递规则吧,否则,没有规矩,那边不是会抢起来?
所以,如果你是屈原的子孙,你逢年过节祭拜个鸡腿,那边屈原就能收到个鸡腿,如果你不是他子孙,你就算是杀一头牛,他也收不到。现在一些政府为了宣传,为了招商引资什么的,搞得公祭是很费劲的事。管你是市长还是市委书记,穿什么华丽的衣服,拜再多的拜也没有用,稿子写的再好也一样没有用,公祭都白祭,除非你的皇帝(要地位高于鬼),否则那边根本收不到!
我们纪念屈原,老百姓做粽子的本意不是给屈原吃,而是给鱼吃!当然现在主要是给自己吃,送朋友吃。
天也只有天的儿子才能祭拜,这个儿子就是天子。所以,祭天是皇帝的特权!【42】
如果鬼一直没有收到什么祭品,简单说就会挨饿,很惨,就可能会找回这个世界,干扰我们活着的人。也可能来找某些人寻仇,查明到底是我的子孙不孝,还是谁杀了我的子孙,害我子孙不能给我祭拜送祭品。
这就是周王朝所畏惧的鬼神祭祀!
周人巧妙的借力发力,利用商纣王这个败家子的自毁,以蛇吞象的气魄夺取了商人的天下。这只是商纣王一个人的错误,他前面那些商人的列祖列宗都是天子啊,都没有罪,所以他们理应保持原来的“死人”该有的待遇。否则,他们就可以来这个世界捣你周人的乱。
所以,周人要给商人留一个诸侯国,这个国就是宋国。因为宋要祭拜的是一群天子级别的“死鬼”,所以宋国自己的地位也要高,公爵!而且还可以用天子的礼仪。
不然呢?不然那边还是收不到啊!
同样的待遇,还有舜禹的子孙对应的杞国,夏朝的后裔对应的陈国。这个三个国家统称为“三恪”。陈国虽然国家不大,但是戏份不少。可能因为距离的时代比较远,所以是侯爵。杞国就更远了,要不一个成语杞人忧天,我们连读杞都可能读不出来。
“兴灭继绝”在中华正统大文化里面,斩草除根在中国江湖厮仇中。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是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中国人是不会搞什么斩草除根。
就算周人后来经历了不斩草除根的祸害,但平定叛乱后,仍旧遵守着“兴灭继绝”。因为他们是庙堂,不是江湖。
武庚不是无根,是有根,是商纣王的儿子。周武王知道武庚的能力很强,也很得殷商遗民的民心,就顺应了民意,让他做了宋国的诸侯王。宋国是专门给殷商遗民居住的诸侯国。
虽然商纣王被宣传为罪有因得,但这个并不能代表他儿子武庚就会甘心赎罪,也会安分守己。为了防止武庚,周武王在宋国边上封建了前面说的“三监”,相当于安装三个摄像头并配有三把狙击枪。但是,武王姬发没有想到的是“三监”居然被武庚策反了,就是前面说的“三监之乱”!
武庚的能力还真不是吹的!让批判的武器自身被批判了!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兴灭继绝”的思想原则似乎真得得到了鬼神的庇佑。周人出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周公。周公旦人如其名,不但开辟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地基和框架,还能巩固周王朝的基业,使得周能在他的文治武功下延祀了800年。
周公诛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武庚教唆下的“三监之乱”。
但周公并没有以此为理由注销了宋国,而是找到了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继续作为宋国的君王。
但是经过武庚的叛乱后,殷商遗民的气势被打压了不少。关键不是你叛乱有没有成功,而是周公的出现使得他们相信了天命在周不在殷。失败不可怕,失败了可以再来,但是出了一个周公,这失败就很可怕了,说明老天不会让你成功,那就心败了。
但作为惩罚和预防,此后宋国的军事建制肯定受到周王朝的限制,许多殷商遗民贵族也被迫分流迁移,进一步削弱了商人的心智,分散了商人的力量。
宋国在自己的发展道路就不再、不敢也不再被允许崇尚武功武力。所以,终其春秋战国,宋国一直都是大国(公爵),但就是没有打过什么牛战,出过什么彩。根本比不过相当国力的齐、晋等,就连后期的郑国也比他狠不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形象甚至影响到后来“同名”的赵宋王朝)
但是,周朝给予这套限制约束的国策却给了宋人在其他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空间。东边不亮,西边亮。就像二战失败的日本,国际事务彻底失败了,就不去抛头露面了,接受美国大兵的占领式保护,就安心在家里搞经济,硬是搞出了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殷商曾是华夏第一个会做生意的部落,既是传统美德还能赚到钱,所以到了宋国也一直没丢。这一次周公的人口分流政策又使得殷商人在各个诸侯国都有亲戚(等同于现在的华侨,那时候应该是宋侨,殷侨吧),这些人之间的交流能给生意人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成他们为最会做生意的一批人,所以现在的生意人,继续叫商人。
另外一个悄悄发展的项目是文化。周公限制你的军事建制,但同时也给你制定了许多礼仪,让你吃饱了饭有事干,不会胡思乱想搞破坏。那就把祭祀什么的搞得再复杂一点吧,等同于天子的祭祀礼遇本来就要复杂,这样才能体现和一般人“我们不一样”,所以宋人的这个待遇让他们接触,并运用了当时几乎所有最高、最权威的礼仪规格。他们有机会学习到当时和周人几乎等水平的礼仪文化,变成了一批有文化的人。
随着西周到东周,周人自己没落,周礼在周王朝缺乏后继之力,走了下坡路。宋国却因为自己的诸侯身份,反而在春秋这一诸侯的黄金时代里让周礼得到了一些加强。所以,春秋时期,宋国出了不少文化名人!
孔子、墨子、庄子、惠子等祖籍都是宋国。虽然是很牵强的占点光,但仍旧可以臭屁。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06 19:22:38 +0800 CST  
襄公继位
前面章节介绍过,宋国从微子启传了13代到了宋宣公子力,不知道他哪个经抽了,不把位置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子和,即宋穆公。宣公和穆公应该都是厚道人。但这是政治圈,你厚道不是代表大家都厚道,所以你那不按照规矩的厚道就破坏了可以约束不厚道人的规矩。宋穆公之后也不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公子冯,而是传给哥哥穆公的儿子与夷,即宋殇公。
有借有还,人品没问题,但再借也很难了。
宋殇公一直防着出逃在郑国的堂弟公子冯。所以,心系堂弟的生死就有意无意地数次卷入了对郑国的战争。但想不到自己后院起火,被大夫华督作乱弑杀。这样,他的预料果然又准了,公子冯果然回家继位成宋庄公。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
但这个“果然”好像真是因为他自己的预料,他没有预料就没有冲动,就没有打击郑国,就没有自己反被华督打击这件事。
【预感】人生许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你预感下的心里暗示之所以能实现,有时候不是你算得很准,而是你自己开始潜移默化促成这个结果。你认为这个人是坏人,就一直把他当做坏人防着,没多久人家也会感觉得到你在针对他,自然也就可能进行反击,于是就真得对你使坏了。【43】
宋殇公之后,庄公倒是正常了,什么哥哥弟弟闪一边去,直接把位置交给了儿子捷,即宋闵公。
但是宋闵公又开始没正经了,喜欢三天两头和宋国的大力士将军南宫长万嬉闹,没大没小地开玩笑,因为南宫被鲁国俘虏过。所以,闵公的玩笑就夹带了辱骂,结果被南宫长万激情犯罪给杀了。
南宫长万立公子游为君,但小游游根本控制不住宋国的局面。各方势力都起来闹腾,宋国再次经历了一阵大乱,终于在萧叔大心和曹国的帮助下,让宋闵公的弟弟御说继位,即宋桓公。
齐桓公组织的第一次聚会,名义就是为宋桓公确立宋国国君的位置,但是宋桓公感觉自己被利用,就中途逃跑了!
此后的宋庄公在齐桓公的阴影下磕磕碰碰度过了余生。
送(宋)来送去,公公婆婆的,终于到了我们的主角,历史上名声响而不大亮的宋襄公兹父(甫)。
宋庄公的儿子也不少,公子兹父是嫡子,他有个哥哥叫公子目夷。公子目夷的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妾。所以按照礼仪,宋国君位应该给世子兹父。但是,宋国兄弟连的基友情似乎有隔代遗传的基因。公子兹父在病重的父亲宋桓公面前,竟然恳求老爸要把世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理由是目夷的年纪比自己大,而且还比自己贤仁。
宋桓公就把兹父的意见说给目夷听,征求目夷的意见。目夷说,能帮国家让给我,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贤仁啊,我再这么贤仁也赶不上弟弟的这个举动,而且,立长不立嫡是不合祖宗礼制。
之后,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于是兹甫的太子之位想让也让不出去,只好继任为宋国国君。
十分为难,十分勉强,勉为其难的样子。
要不是有后来宋襄公与楚成王之间的仁义交错作为证据,我可能会严重怀疑公子兹父的行为。

厚黑的戏剧设想
这是我的厚黑了,假设他身边有一个智囊,顶级的脑袋智慧。智囊告诉兹父,现在宋桓公快要去世了,你作为嫡子将继承王位是吧?
兹父说,是啊!本来就是这样的!
智囊问,现在外面好多人都说你哥哥目夷是贤明仁义之人,你又不如他,那你以后如何服众?
兹父说,我向哥哥学习,起早贪黑,努力工作!
智囊说,那不错,到时候你为君就要事事小心,如果有一件做不好,或者损失了谁的利益,他们就会说如果是目夷在位就好了,目夷一定会做得比你好!
也对啊!潜在的对手,如果一直潜,就一直是对手了!
智囊继续说,因为现在目夷的名声(成绩)比你好,但是你变成宋君之后,你们的位置不一样,就没有办法再继续比较,那目夷就永远比你好,你就一直被目夷的形象所笼罩!
兹父说,是啊!那我该这么办?
智囊说,不如你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你哥哥吧!
啊?要我放弃了!?
智囊说,不是放弃,是以退为进。如果你让位,你哥哥一定不会接受,他不接受才能保住他的贤名,而你却获得了让贤的美名,这样今后也不会有人说目夷比你更适合的话。
哦!那万一他要是接受了呢?
智囊说,他自己不是嫡子,不合礼制,以他的智慧和德行他应该判断出来,自己上台会比你上台更加不稳定。他如果接受了,人家就说他的贤惠都是伪装的,原来是为了获得王位,这样他就没有了贤名。这样,就算他真的做了宋王,没有贤名和制度的保护,只要稍微出点错,我们再把王位夺回来也是轻而易举。还有,你要趁现在,你老爸还没死,把这个让贤的想法说给你爸听,让你爸来调和,你就有余地,他不会随便做主就真得给你哥哥,那样经过了这一次“约谈”,等于你的位置再次得到确认,以后上台就更稳定了!
说的对啊!这样好!
好什么?是好听的故事,我编的故事。没有找到任何的历史依据。
齐桓公召开葵丘之会期间,把自己的世子昭托付给宋襄公这个事上,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因为管仲判断宋襄公人品的依据一是他让国这个事,二是宋襄公的老爸刚刚去世,他还愿意来亲自参加葵丘之会,说明他对齐国也尊敬。
但是很奇怪,为什么让国这事这么快就在诸侯之间传开了?是不是有故意“秀恩爱”的成分?原来只是一家三口之间的对话,是宋国的内务事宜。
有一种情况是宋桓公叫史官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并主动公开,或者就是兹父在背后推波助澜,故意传播给宋国那些贵族。
后来,宋襄公果然帮助齐世子昭获得了齐王位,但是他并没有支持齐孝公继续做春秋霸主,而是趁机借着确立齐侯的功劳和影响力,想要自己做霸主。
这也奇怪,一个想当霸主的诸侯,他在做公子的时候居然没有欲望做君王?他在做公子的时候,知道自己不如哥哥贤仁会让国给他哥哥,但是他做宋公后居然会不知道自己宋国的“贤仁”(实力)不如楚国、齐国等,而逆流称霸?
或许人真得会变!就算我有不少怀疑的理由,但是我仍旧愿意相信他是真的仁义让国。
因为这种仁义很宝贵。
之所以让人有这个疑点和后来宋楚的耻辱,只是因为他傻,蠢直!害他得不是假仁假义,而是欲望!权力这种毒品,吸了之后(等于上位当宋君),如果上瘾了,就只能加大剂量(想要做霸主)。
得陇望蜀。
哥哥目夷的让贤更是真让,就想买单一样,兹父只是一直说这次我买单,还拼命挡住别人,但是目夷早在中途就找服务员付钱了。他跑到卫国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以贯之的贤人。而且等到弟弟顺利继位后,又听从召唤,回到宋国安心做弟弟的助手,没有赌气,没有怨恨,无怨无悔。
宋国在这对兄弟组合的治理下,国力确实增强不少。所以在8年之后,齐桓公去世,齐国出现群公子争位的局面,宋国才有了一点家底出去“说三道四”。但是,这种进步是假象。只是在时间上,现在的宋国对比过去的宋国更强大,而在空间上,宋国与列国的较量中还有很大的实力差距。
进步快是因为原来基础差。这一点,目夷比较清楚,兹父应该也比较清楚,但是他不愿意相信。这才是酿成宋国悲剧的重要原因。
第二十七、襄公辅助齐国
最近看到网友归纳过一种想象,叫“自我感觉很帅”系列。这都是视频软件造成的伤害,一定是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煽动者在背后瞎起哄给了“帅哥”误解,或者是一些反话被他听成正话了。总之人家的自信也不是无缘无故而来。比如我吧,我就觉得我很帅但就不一定要说出去,不一定要自拍,你说是吧?
宋襄公:是。
“是”的语气这么坚定,因为有齐国的故事给他做背景墙。

齐国的不幸
齐桓公去世后,留下了一片混乱的齐国。几个公子为了争夺王位而置桓公的尸体不顾,似乎极大地讽刺了桓公一生带领诸侯行走在“尊王攘夷”旗帜下的大义。
人的一生真得是捉摸不定。这也是特定人生的一种意义。摸透了就没有意义了,就看破了,就可以出家了。
齐国的内乱是从齐桓公长子姜无亏的不服开始。无亏吗,我是不肯吃亏的人,尤其是有易牙(雍巫)、竖貂以及母亲长卫姬的支持。无亏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更加精彩。
早在齐桓公病重之时,他的宠臣易牙、竖貂就对外(包括自己)封锁了一切关于桓公的消息,把桓公的住处围了几米高,完全隔绝,不给吃喝,比活埋只多了一样自由呼吸。大家坐等他死。死后就可以起事。所以,在通过小侍卫的定时报告,确定桓公死后,易牙、竖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去杀掉世子昭。
如果世子昭死了,这个最合理的继承人就没了,那么按照长幼的秩序,无亏就是最合理的齐国君主。
但是齐桓公可以被坐着等死,世子昭才不会坐着等死。他获得了一些内幕消息,推测老爸齐桓公已经死了。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公布,所以也无法得到贵族的拥立继位(老爸都没有明确死,你又怎么可以继位呢?)。最后听从了上卿高虎的建议,先去宋国找宋襄公这个外托的靠山避一避。
【齐国上卿高国】是齐国贵族官吏中的传统强队,包括姓高和姓国两家,最初是周王朝派驻齐国的监国官吏,类似中纪委特派员,封上卿,后来就一直世袭上卿,铁帽子让他们变得德高望重。这两家,经常会出现在齐国的动乱中,但从来不是动乱之源,都是负责戡乱扫地,任劳任怨,属于齐国贵族官吏的基石。
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包括上一次齐襄公被杀,公孙无知作乱等,这两家支持谁,谁基本就能笑到最后,或者说是最后笑的那个。【44】
齐桓公对外把世子昭托付给宋襄公,对内应该也托付给了高、国两家,就算不直接说,只要他确立了世子的身份也获得了高、国两家的支持,因为高、国是秉承周礼来到齐国,那他们当然也要按照周的祖制办事。
公子无亏的得力推手易牙、竖貂发现世子昭已经跑了,就商量着还是先回宫中。刺杀世子昭本来就是指望靠出其不意来消除这个大患,如今大患找不到,就应该赶紧回去,保住阵地要紧。否则,到了第二天,其他公子都知道老爸去世了,就会跑到朝堂去争夺王位,那样自己的信息优势就没有了!
所以,为今之计是先回去,宣布长子无亏继位。至于,公子昭,跑了就跑了,先按照失踪或者潜逃处理。
果不出所料,百官们听说易牙、竖貂带兵出宫,料想有变,就纷纷来到朝堂打听消息,获悉齐桓公已经去世,那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找出世子昭啊!不能等到天亮。
岁月不等人,政变更不等人。
历代王朝的政权更替主要发生在宫廷之中,是瞬息万变,连背景音乐都要播十分紧张的那种。谁能第一时间掌握老国王的死讯,谁能在临时的老国王塌前床边,谁就能获得极大优势的主动权。
百官问,世子呢?
易牙说,世子无亏在宫中!
你傻啊?当我傻吗?亏什么亏?我要的是世子昭啊!
公子昭已经跑了,我们奉先王(齐桓公)遗命,立长子无亏为君。有不服的人,可以直接杀了!
不服,不是有谁不服,是全不服!你俩这些年借着齐桓公的老糊涂劲,把我们这些革命老同志欺负惨了,你扯淡的遗命你自己去服吧,口服,一天三次五次,饭前饭后,你们自己定!
【遗命】这种事,也是很随机的事。在中国历史上,一般都是几个大臣围在老皇帝身边,大家一起听一下,英语四、六级听力,是谁,那就是谁了!关键是有时候所谓的“几个”其实只有1个,或者2个。临死的老皇帝也不是那么配合,会说得那么清楚,什么四阿哥啊,十四阿哥的,直接听者有极大的操作空间,间接听者也会有极大的怀疑空间。
在这个时候,这种前提下就全靠“结论”支持者的数量和实力来证明遗命的真实性。
那遗诏呢?一样啊!遗命的文字化就是遗诏。【45】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07 19:55:36 +0800 CST  
无亏主齐桓公丧
易牙竖貂说遗命是让无亏继位。大家都不相信,因为无亏这个结论我们不满意,传达这个结论的易牙我们更不满意。如果出来说是公子昭,大家就会觉得肯定是遗命,所以你易牙竖貂才(也、都)不敢改了吧!
既然用伪造(礼仪)的办法糊弄不了,打不过这些反对者,易牙竖貂就只能尝试第二张牌,实力!
那实力这么体现?打啊!打你个狗日的。
于是,朝堂上就出现了斗殴的局面。没错,此次参与聚众斗殴的都是平平时那些管理,教导别人不要斗殴,要有话好好说的官吏们。
我们是官吏咋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我们官吏打架,不能说我们没有素质,只能说这事情实在太气人了!
我们在为真理而奋斗,为帝国的未来而斗殴。性质不一样,明显比普通群众斗得更高尚。
废话,齐国都是你们管,你们这样说当然有道理。不过打架你们真不是内行,哪里打得过带着士兵的易牙竖貂。所以不管多么气人的事,在被暴揍一顿后,大家也就散了,带着更多的气先回家!
本来打架是为了消气,结果因为打不过,反而变成了充气。
看来冲动是魔鬼。
易牙竖貂虽然打赢了这次群架,但是他们知道自己面临的局面更加危急,政变又不是过家家,大家都不服的话,就等于是自娱自乐。但不管怎样,主动权还在,那就继续往前走,立即举行登基啊!
等明天早上上班的时候,钟鼓敲完后,大臣们上来一看,上面坐着无亏不久可以了,这叫生米煮成熟饭。
不错!无亏也准备好了!洗过澡,穿好衣了。
但是,没想到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场面:今天这些大臣居然不来。不上班也不请假!
没有领导了(领导不在),你们就这态度?
于是,无亏坐在上面,下面士兵有两排,但是大臣只有两个,一个易牙,一个竖貂!
玩呢?过家家就过家家,群众演员也这么缺吗?
易牙说,当前这问题,除非去请高、国二老入朝,只要这两个人愿意进来,就可以号召百官,压服众人。
这个主意不错。但是国懿仲、高虎也不傻啊!
他们穿着麻衣,说,先君还没有出殡,就开始拜新君,这是不合礼仪。先君的子女那么多,但我们也不是很挑剔,谁能主丧,我们就愿意考虑谁。
这一招确实狠。无亏他们不是不想主丧,关键是自己一旦站起来,屁股下这张椅子就容易被别人抢走!所以最好还是大家先确认一下,说这张椅子是我无亏的,这样比较稳妥!
这就麻烦了,这边说先有鸡,那边说先有蛋。
死循环,解不开。那就不解了,无亏决定就坐在朝堂的主殿上,吃喝拉撒全部叫外卖,看谁耗得过谁?
但是岁月对无亏没有特别的恩惠!因为,另一边有准备的人似乎也看到了机遇。
而且上天的原则只是喜欢“把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管他是谁。
齐桓公还有一个宠臣叫开方,他支持着公子潘,就让公子潘也火速找了一张椅子坐上,这是右殿。公子商人与公子元感觉自己实力差一点,就搞个组合,一起占据了左殿。
还有一个公子雍,一看这阵势,害怕了,教科书上根本没有讲还有这样争夺王位的?静坐示威?抢办公桌,赖办公室?几个哥哥也太狠了。“有今生做兄弟,没来世再相遇”,算了,今生也不要这些兄弟了,就跑去秦国了!
于是,齐桓公六个有出息的儿子,一个在宋,一个在秦国。还有四个留在齐国的王宫,给齐国造就一个最难于描述的局面。要是按照位置说,左边,中间,右边是三方,有点斗地主的阵势。但是按照人数,四个兄弟又有点打80分升级的感觉。不管是哪一出牌局,至少大家都不肯认输。
就这样,相持了两个月。四只王八一动不动,比耐力。
最后,大臣们认输了。两个月,伤也养好了,气也消了,开始考虑齐国的未来了。国懿仲和高虎商量了一下,这四个败家的官公子不知道要把这牌局下多久?虽然不管多久都只是四只王八蛋而已,但是那个春秋的霸主,那个给我们齐国带来无上荣光的齐桓公现在在哪里?尸体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这样耗下来也不是办法啊,丢人要丢出几个朝代了!现在只能按照长子继承的规则先承认无亏为君,先把桓公的丧事解决了再说!
国、高两家就联系了百官找到了主殿上的钉子户公子无亏。
无亏当然愿意啊!我的本意也是我来坐庄!辛亏你们妥协了,要不然我无亏屁股都快磨成茧了。
那就开始主持丧事吧!齐桓公,生前把活人活出极致的荣光,没想到死后也把死人死出极致的悲催。经过67天弃尸式的放置,尸体早就变成了昆虫等生物的天堂乐园。关于血肉模糊,尸气熏天的场面我们就暂且关闭自己的想象力吧。
葬礼仪式按照诸侯的规格进行着。其他三个公子看到这个场面一是触景生情,二是感觉没戏了!就一起跑到齐桓公灵堂哭灵了!
至此,关于天下独一无二的齐国悲喜67天正式结束了!
但是关于齐国君位的争夺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因为,在宋国的世子昭获得了宋襄公的支持,准备回家找兄弟算账。剧透一下,公子无亏、世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居然先后都做过齐侯,就知道这场动乱有多乱了。
打牌的人居然都做过庄。看来真得是爱拼才会赢。
赢个毛,这让远在宋国的世子昭很不爽。
世子昭:这本是我们的父亲我的国。都是你们几个牌鬼给折腾的。
宋襄公出兵齐国
宋襄公是很想出兵帮助公子昭回齐国争夺君位。毕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十年之约,未曾相忘。而且,(很关键的而且)齐国是诸侯的霸主,如果我挽救了齐国,顺便也举行一个会盟,那我不就可以延续齐桓公的基业,走上大哥的道路?
盟主的家事都要靠我出面来处理,想想就开心。
但是宋国的上卿哥哥,公子目夷同志不同意。我们宋国根本不可能像齐国那样成为霸主,当上大哥。理由有三个:一是要钱没钱。我们虽然会做生意,但是齐国更会(管仲还给商人开妓院,搞一条龙服务),而且靠近海边,有着有天然的资源,渔盐,又在管仲的国营改革下,国库收入丰满得很。二是要人没人。齐国有高、国这样德高望重的世袭上卿作为政府稳定的基石,还有管仲、鲍叔牙、隰朋、宁戚等一批干将。我们有毛?好不容易出个大力士南宫长万,结果还是个造反的主。三是要天时也没天时,人家齐桓公要崛起的时候,齐国遇到许多吉祥迹象,而我宋国最近没有吉祥迹象不说,还尽是陨石啊台风什么的自然灾害。这三样,天无时,地不利,人不齐,我们宋国能做到自保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别人家的闲事?
解释很有道理,但宋襄公不满意。我是个仁义的人,如果不救公子昭这个孤儿,那就是不仁;答应别人的事又不去做,那就是不义。
宋国:就你仁义,你十年前在让位你哥哥的时候,不是说你哥哥目夷比你还仁义吗?
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理由,宋襄公没有明说。但是目夷估计也猜的到:那就是物伤其类。齐公子昭是嫡子,宋襄公兹父也是嫡子,齐公子无亏是长子,宋公子目夷也是长子。
这就不只是人家的事情那么简单了,我要维护这个规矩。因为我也是这个规矩的人。
爱你等于爱自己。
说干就干,宋襄公立即号召诸侯动起来,和自己去齐国帮助公子昭讨回公道。
卫国说,好。曹国说,好。邾国说,好。
但是鲁国说,不好。因为鲁僖公认为,你齐侯这么回事?居然托孤给宋国,那就是不信任我鲁国了,就是不给我面子了。枉费我这么多年对你忠心耿耿。既然你不托付嫡子给我,我就只知道长子了,长幼有序。如果你宋国要讨伐无亏,我就要出兵保护无亏。
宋襄公:鲁国这种坏人就算了,不提他。
但响应的国家确实也不多,一是你宋国的威望不够,二是你起头去救齐国,成功了,功劳是你的宋国。失败了,与齐国结下的仇恨却是我X国!三是你宋国的兵威从来就不强,能打败齐国的可能性很小,大家不看好!
其实,目夷说的没错,齐国的实力远在宋国之上,按照国家策略和利益最大化来说,最好是不要去趟这摊浑水。但是,老天似乎是故意要把剧情安排的跌宕起伏。
这次宋伐齐的结局是宋襄公赢。而且还真得是因为仁义赢,而不是兵战上的赢。
因为,此时的齐国到处暗藏杀机,宋国这次出兵只是点了这堆干柴火而已。

齐无亏亏了
宋国来了,齐国无亏老哥根本不怕,派易牙带兵出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他忽略了内因。那些百官在高、国的领导下确认无亏为齐侯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认为无亏你适合做齐侯,而是他们想要你早点出来给齐桓公出殡。
现在殡出完了,可以回来继续谈适合不适合做齐侯的事了。
而且,易牙、竖貂这些人的智慧用在拍马屁,自残自宫还行。说到政治谋略就远没有达到一个合格谋士的基本水平。他们居然好无戒备地分开了,迎敌的迎敌,守城的守城,在家打麻将的打麻将。外患哪里是外患,内忧才是真忧啊!而且,在家的竖貂居然好无戒备地接受高虎的邀请,去他家喝酒,结果酒没有喝成,自己直接被杀了。
竖貂的心也真是大啊!
为什么会信任高虎?因为他口碑好,而且是周王朝派来的监国,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过深掺和齐国内政。所以竖貂易牙们才放心了,尤其是在管仲、鲍叔牙这些牛人去世后就更放心了。事实上,在易牙竖貂把持齐桓公、齐国朝政的这些日子,他们与高虎、国懿仲两家基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因为他们的作乱让我们一世枭雄,齐桓公67天未能入土,这件事触动了高、国的底线。已经不是正常情况了!
他们的妥协不是真的妥协,是以退为进。
老狐狸的谋略。
另一边,国懿仲直接去找无亏,摊牌逼宫。说这个国君的位置本来就是公子昭,现在宋国带兵逼近,人心思变了,大家都打开城门去迎接了。
无亏问,竖貂!
死了!
你这么知道死了?靠,你一定是他们那一波的吧?士兵们,出来给我抓住这个老狐狸。
你猜对了,但是我可以跑。而且,国懿仲一边跑,一边大喊易牙竖貂被杀了,公子昭马上要回来复位了。
也是平日易牙竖貂开方他们习惯作恶,结下的仇人实在太多了,这样一喊,宫中那些不爽的士兵们们,内心的小宇宙终于在此刻爆发了,结果一阵乱战后,无亏居然被杀了。
无亏:晕!明明是我喊你们出来杀人的!
其实,我肯定背后就是国懿仲杀的。他这种老狐狸,自己不想留下骂名,绝对不会自己动手,但是动手的关键士兵肯定是他的人,可能早就是在宫中卧底。因为,那些士兵就算再不爽,打狗的鞭子有,打死主人的胆还没有。
很快,后方无亏和竖貂被杀的消息就传到了易牙的前方军队中。这个经不住推敲的权力,在瞬间就会瓦解。混进队伍的卧底们已经开始策划兵变了。易牙见势不妙,就跑去鲁国了 。
宋襄公哈哈大笑。我说吗,只要我走仁义的路线,什么都挡不住,你看我一出兵,齐国无亏马上就瓦解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很明显,这功劳缘自我我宋国的威力,也是我宋襄公的仁义。
公子目夷:真是邪门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09 21:18:14 +0800 CST  
齐国三公子再乱
按照道理,无亏死了,那公子昭就应该顺利成章地继位。所以,宋、卫、曹、邾四国也各自准备回家了。
但是,观众们请注意,当时大殿上打牌的四人组还有三个在啊!公子商人说,我们在齐国奔丧哭灵的时候,他公子昭不回来,今天却借着宋国的兵威,想要强夺齐国。没有这样的道理。现在宋国的兵已经退了,倒不如我们三个联合起来,杀了公子昭,然后在请大臣在我们三中间任选一个,这样齐国以后也不会被宋国要挟。
有道理啊!哥哥弟弟们都觉得有道理。不被宋国要挟是有道理有依据,毕竟当年郑国郑厉公就被宋庄公索贿索到怀疑人生。
但三个中间任选一个怎么选?石头剪刀布还是摇色子?
本来就是来打牌的投机分子,现在玩抽奖当然也可以接受。三位公子和赌棍是一个道理。
那就来吧,三家公子的家丁,加上要为无亏、竖貂、易牙报仇的反动派残余,四家的兵马也不算少数。乌合之众只要有利益驱动,再给一个劲头打点鸡血,那短暂的凝聚力也很惊人。
所以,公子昭没招了,招架不住,只好与高虎再次跑回宋国。
恩公啊!我又回来了!
回来答谢吗?
不是啊!我兄弟太多了!事情还没搞定。
失误啊!怪我,好事没做好!我只看账面,没有落到实处,这样,咱们再来一次。重启!
但是宋国这次的出行却没有上次没有那么顺利!部队刚刚到齐国,以为还会像上次那样,凭仁义的大旗立起来,就能坐等齐国自己反省,自觉内乱。
上次可以羞死你,不等于每次都羞死你。
老实说,公子商人也是冲动型的倡导者。看到宋国再次到来也有点出乎意料,居然说我们要趁着宋国军队人心未稳定先发致人,攻打进去。如果赢了好说,如果不幸输了,我们就各自逃命吧!
我靠,有这样奇葩的计划。这是国家,政治啊!但是这几个人还是停留在打牌抽签的赌徒心态中。
《西游记》的猪八戒一遇到问题就喜欢说分行李回家,看来不是没有历史依据。
也是,形势这么急!快刀斩乱麻,赌一把!
实践再次证明,宋国的部队确实不是很经打。就这样四方零时拼凑的队伍,居然把宋国的先头部队公子荡打败了。好在后面的部队公孙固及时赶到,稳住了阵脚。这两个公子的名字也十分应景,公子荡做先锋,一冲就荡开了,公孙固做后军,一来就固了。早知道,那些公子们就应该取名叫公子稳,公子赢什么。
但对于宋军来说,最大的利好还不是名字。毕竟,靠名字赢球太荒唐了。这次最大的利好是天黑了。
想不到吧。因为这些人的举动是见不得光,所以有光就会拼命,一旦天黑了就不用拼命了。就想着跑路的事。因为天黑了大家互相看不见,开始互相怀疑,互相担心,四公子家丁的队伍心里就开始虚了。赌徒式的冲击力很强,打顺风球很厉害,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被阻止。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他们的信心就不足,就表现出耐力不够。于是,那一夜,漫长的一夜,心怀鬼胎的公子们就像股市崩盘中的散户,谁还给你说护盘啊!哪怕是一个响一点的屁都可能把他们吓散掉。
于是,慌乱的乌合之众就在某个“响一点的屁”触发下,分崩离析。宋国因此再次占了便宜,再次胜利!虽然他们再次没搞清楚:我们为什么又胜利?
宋襄公:一定还是仁义。
分析这种稀里糊涂的胜利,宋襄公再次归咎于自己的正义和宋国的实力。这两次神奇的胜利营造出的错觉,为他后来树立的远大理想种下了祸根。
好吧,公子昭在宋襄公的两次出手后,终于登上了齐侯的君位,齐孝公。
齐孝公,你好!你让宋襄公同志的自我感觉良好到了极致。
就是飞一般的感觉。

宋襄公的香功
这此成功让宋襄公感受到走上人生巅峰的飘飘然。趁着这份感觉,再接再砺,那就赶紧策划出任霸主,当上大哥吧。
事实上,宋襄公扶正了齐孝公之后,宋国在诸侯中的威望确实提升了不少。因为齐国刚刚还在齐桓公的带领下在叱咤风云,现在遇到困难居然是靠你宋国出面摆平了。当然,这种摆平有点干预政治的成分,不过人家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江湖上盛传这关于齐小白托孤的故事。而且,最关键的是,人家这次赢了,干政失败了叫干政,干政成功了就变成了纠正。
爆了个冷门!
不过,宋襄公可没有这样想,他认为是自己对于仁义一以贯之的坚持才使得人心所归,天命所归。自己修行这么久,胜利是必然的。现在,齐大哥的困难自己都可以解决,说明自己比大哥还大哥了!所以,再不往前一步,我担心自己的未来都会嘲笑、愤怒今天自己眼光的短小。
从此,一颗不安分的心在宋襄公的胸膛中跳动着。有点心律不齐。
NBA,巅峰时期的公牛一个赛季才输了10场,居然有两场是输给猛龙,那么猛龙是强队吗?
那时的猛龙,出了名字威武外,战绩也吓人——东部垫底!
历史就喜欢开这样的玩笑。实际上,宋襄公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宋国几斤几两,哪里能和齐国对比。但是,有一个成语叫利令智昏,他之所以想称霸,根本就不是实力,不是政治,而是欲望。而且,历史居然还给了他理由和机会。
理智清醒的人认为很可笑的理由,一旦被掺和进欲望的诱导,就会变成一往无前的信仰。比如,传销!
齐桓公就把霸王的那种权力荣耀传销给了宋襄公。
于是,从齐国回来的宋襄公,走出他人生的亮点,也走到了拐点。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1 20:24:28 +0800 CST  
二十八、 宋襄练霸
岁月不等人
盟主这头衔本来就不是一天可以练成,但是宋襄公等不及了。关键按照宋国的实力,很有可能等到死都等不来。所以,宋襄公决定走一条捷径:报名盟主速成培训班,弯道超车。
历史的画面可以这样想象,宋襄公自己跑去刻个章办个证,再回来盖个戳,自己就把自己任命为盟主了。
很明显,大国们实力超群,管你真证假证,只要不是本国出来的文件就会一概不认。所以,宋襄公决定先找几个小国试试水,一步一步来。先找小孩玩过家家,自己做皇帝;然后到戏台上,自己演皇帝,最后就能实现真正的现实皇帝。
理想很美好,为美好理想而奋斗的人不可以被嘲笑。
很有信心的宋襄公就约了滕、曹、邾、鄫(念增)四个小国去曹国的南边会盟。国家虽然小,但是对于宋国这样的约盟,他们的心里还是不愿意,也就不重视。你刻个萝卜章,就敢说叫我们去认盟主,太不正经了。滕国的国君婴齐来是来了,但一路磨磨蹭蹭,游山玩水就迟到了。宋襄公一怒就把他关起来。鄫国的国君本来还不想来,听说腾婴齐被关了,吓了一跳,就赶紧过来,自然就更迟到了。那待遇自然也一样,宋襄公直接就把他抓了起来。

可怕的会盟
滕国和鄫国吓蒙了,不是说好的会盟吗?那不是聚会喝酒吃饭吗?按照惯例,迟到了顶多就是罚酒三杯而已,这么的?这回迟到了不罚酒了?
还喝什么酒?
宋襄公认为自己第一次会盟就有人迟到,这么不重视,以后还这么继续呢?所以一定要重罚。第一次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公子荡说,齐桓公“尊王攘夷”搞得哄哄咧咧,但是只打败了北边的山戎,和谈了南边的楚国。东边的夷族却没有被征服。听说,东夷人信奉睢河之神,一年四季多有敬拜。现在我们宋国可以把鄫国君杀了当做祭品(牺牲)来供奉睢河之神,不但睢神会感动降幅,东夷人听到之后,一定会因为我们敢杀诸侯而畏惧,会因为我们这么隆重祭拜他们的睢神而感动,然后,我们就可以借东夷人的兵力征战诸侯来弥补我们宋国兵力不足的问题,霸业自然成了!
在公子荡的眼里,东夷人就不是人,简直简直就是一群猪。
在猪的眼里,看谁都像猪。
但宋襄公觉得有道理,我用这么重的牺牲来祭拜神,神确实应该可以感受到我的仁义和虔诚。按东北话说:必须的。
鄫国君:你们说什么?仁义!我听不见啊!你们有没有考虑仁义能不能平摊一下?对神,对东夷仁义,那对我呢?
宋襄公说,神呐,救救我吧!
鄫国君说,神呐,也救救我吧!
神没来,公子目夷来了,他坚决反对。从来小祭拜都不用牲口,何况是人?祭祀这事,本来就是求神为人祈福,你现在用杀人的方式为人祈福,神哪里会去吃(这样的贡品)。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神灵保一方平安。我们国家自己有自己的祭拜之神,各国各地各有自己的神和自己祖宗。那睢神对我们来说不过是妖魔一样,你祭拜,东夷人也祭拜,人家肯定先照顾他自家人,也不可能更庇护我们啊!再说了,我们这样三心二意不是也得罪了自己的本地神。
本地神:你出轨啊?养小三!
目夷这话很在理,虽然表面上看有点像是在和神讨论如何做一个好神?但实际是为了和弟弟讨论如何做一个好人,好侯。
你看人家齐桓公做盟主四十年,存亡继绝,每年都会到诸侯中去做几件好事(从诸侯中来,到诸侯中去),君王你现在才第一次举办盟会,就杀诸侯去献媚给什么河神。是诸侯啊,不是猪和猴,我看诸侯只会害怕我们而远离我们,而不会服我!
(你这是在说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吗?)
公子荡反驳说子鱼(目夷)的言论是谬误。齐桓公前面苦心经营20年后,主盟地位才获得了诸侯的认可,那是齐国实力和齐桓公耐力的完美结合。我们的君王可以等这么久吗?所以,有时间就可以慢慢用德来,如果没有时间就只能用威,快和慢是有区别的。不和东夷奉同一神,东夷就会怀疑我们,不借兵给我们;不让诸侯畏惧,诸侯就会看轻我们,这样内轻外疑,如何可以成伯称霸!
这个分析听起来很有道理。以前科技不发达,大多数人的脚步有限,你一辈子就只能和特定一些人接触,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有的是时间,所以人品很重要,一旦你的品德坏了,你就会被大家抛弃,就等于被世界抛弃;现在科技发达,一生之中可以走很多路,做很多事,遇到很多人,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就比较短,所以外观很重要。大家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对方了解自己,所以你只能通过打扮、化妆、整容来快速获得视觉的肯定,你只能通过开豪车、带好表等等直接表达财富等级的外挂辅助来获得对方意识上的认可。
听起来这么有道理,那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办法和手段的问题,是你目标的问题,你就不该去称霸,自己几斤几两没数。你的目标错了,后面的理由和办法再怎么对也是错的。而且,对得越合理就等于错得越离谱。
我的目标是清华北大,然后我最合理的手段是作弊。这不是扯淡吗?我的目标是白富美、高富帅,然后我的最佳手段就是靠意淫,这也好,你喜欢就好!
【貌相】以前,人不可貌相其实是可以貌相,因为他们不用伪装,他们有时间来表现出自己真正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你伪装,那也装不了多久就会被看穿,相由心生可以生。现在,人都在貌相其实才是不可貌相,不要说PS下的颜值了,就连那些行为举止也没有参考意义。因为他们的外在全是假的,全是鸡汤文学和教科书的产品,他们表现的素质不是内心的气质,而是他们认为表现这样的素质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这只是他们走心的戏而已。
好比你问我理想,我的理想是养鱼,但是我不能说,因为,我们都认为养鱼上不了台面,所以我会说是金融,虽然我屁都不懂,但是金融代表高大上,这样我的回答很得体,能提高我的形象。我说的是答案,不是想法。鬼才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那是圈套!
古人做人如酿酒,时间为证;现在做人如叫外卖,口味为准!【46】
有些综艺类的相亲节目,短短几分钟就敢评论别人的是非长短,这哪里是评论他的为人,只是在评论他说的话是不是对得上流行的“面试”答案。
几分钟就能确定你选的人是不是符合你的人生理想?竟然还有比刻章办证还快的“理想速成”法?
而且,睢神也会觉得这事很操蛋!你们人比我们神都能牛!我们做神的做了几千年,也只敢倡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循环(要时候到了才可以),只有你们,屁事都要求立竿见影!
臣妾做不到,神仙办不到!
但是公子荡认为办得到!他说当年武王斩了纣王的头,天下就瞬间呼应,然后不要说称霸不称霸,直接就称王了!所以类比下去,我们杀一个鄫君,这样一个小国算什么?
这就扯远淡了!人有时候很真不能表扬,刚刚还说公子荡说得有点道理,他就骄傲上天了。纣王和鄫国一样吗?你杀纣王,一个罪恶滔天的人,那是替天行道,你杀鄫君,一个默默无闻的甲乙丙丁诸侯,那你是……犯罪了!
再说了,这是宋国,你拿自己的祖宗(商纣是你祖宗)做比喻,还是不好的被比喻,反面案例,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合适!宋襄公觉得合适。因为他的眼睛现在只能看到霸王的荣耀,别的就看不到了。所以,公子荡关于霸王的速成理论完全吻合了宋襄公的品味和迫切需求!
心若在梦就在。不过,梦老不醒的话,心就会受伤!
传销也是这样滴,99%都是在描述你成功的样子,只有1%告诉你努力去做吧!放开手,放开脸,不要脸去做吧!
宋襄公在霸王速成班里成绩优秀,马上就要毕业了,鄫君就是他的毕业论文。他做得很认真,把人杀了,还真得像牲口那样烹煮了!
说好的仁义呢?
鄫国人惊呆了!你丫的是把仁义写在风筝上,然后断了线啊?
滕国人也吓蒙了,赶紧送钱来,保释老滕回家!
曹国人也傻了!这是哪一出啊?这样也行啊!这是犯罪啊!不能这样吧,我们不能参与这样的犯罪团伙,简直就是邪教,恐怖组织。
曹侯就说他家自来水忘记关了,要先回家看看煤气关了没有?
关键是东夷人,这原是一场专门为你准备的盛宴,花血本的秀场啊!而且,宋襄公还专门派人去请你来参加,来见证。
但是,东夷人根本就没有来。被公子荡当做猪的东夷人还在蒙圈中:你们是谁啊?你们找谁?你们是不是讲英语?我听不懂!我还要许多正事要做呢,哪里有时间去那么遥远的宋国看你们跳大神?
所以,东夷人没有来,那睢神肯定也没有来了!
宋襄公和公子荡似乎有点白忙乎了!
鄫君:你们白忙?那我不是白死?谁更白?
但迷途中宋襄公和公子荡也立即找到了自我安慰的切入点,他们很认真地认为,东夷人虽然没来,但是立威的效果应该是达到了。算是起了个头!
是的,起了个头,就根本停不下来。下一步就要找曹国算账,故意早退。叫你吃顿饭,还老出去打电话,打就打吧,还跑了,跑就跑吧,分子钱也不交。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2 18:35:49 +0800 CST  
攻打曹国
曹国是姬姓诸侯。老祖宗是周文王的第六子曹叔振铎,所以国家不大,但爵位不低,为伯爵。而且,曹国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处在春秋各诸侯国的中心,CBD,有点类似今天城市的黄金地段,齐鲁卫郑宋都围在他四周。这个国家因为小,故事戏份也不多,一直到了10世祖才有了明确记载的故事冲突。
此时西周已经结束,东周刚刚开始,政治秩序混乱。大环境这样,你要不杀一两个公子世子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以春秋诸侯的身份在历史上留痕了。9世祖曹惠伯去世的时候,曹国的公子武杀掉了哥哥石甫,自立为君,而且擅自改爵位,不再叫曹伯,开始叫曹公了,公子武就是曹穆公。
曹穆公之后再传5世便到了曹共公这里。
曹共公是个不靠谱的诸侯王,除了这次与宋国会盟一半就跑外,他还有更出彩的戏份在后面。晋文公重耳在流浪的时候,路过曹国,借宿一宿,曹共公居然带人去偷看重耳洗澡,还摸人家肋骨。这是一次严重的偷窥事件,重耳回晋继位后,差点因此灭了曹国。
但账要一笔一笔算。
重耳等一下,宋襄公的账先来。
宋襄公认为这次会盟,曹国也算是半个东道主,你就这样中途走了,早退了,还有没有礼貌?还有没有把我宋国放在眼里?
曹国:我晕啊!我什么时候说要做东道主,是你自己说要请客,然后说在我家这边请客!我都没有收你地租,为毛还要我贴钱?还被抱怨贴得不够多!
宋国:我想是我的威不够多才导致你贴不够多吧!
于是,宋襄公决定立威,打你曹国。
但曹国似乎早有准备,或者也是宋国的战斗力实在太弱,总之公子荡(还是你这个荡啊荡)围打了三个月,屁进展没有,曹国还是曹国,宋国却不再是宋国了。
宋国有了新的顾忌。因为总喜欢抢戏的郑国在楚国的淫威下,权衡再三,决定投靠楚国。齐桓公已经没了,但楚成王还在,而且身体健康,每天坚持锻炼,活得溜溜。所以老郑就主动邀请了齐、鲁、陈、蔡一起去楚国边境,主动去找楚国会盟。
这马屁拍的,宋国都闻到了味道。恐惧的味道。
宋国觉得很不爽,我这边围墙累得够呛,你楚国居然有人帮叫外卖请吃鸡腿饭啊!
还是先回家吧,万一被曹国打败了,不是被这些人笑掉大牙?那还是这么做盟主?还是先回家吧,齐国、鲁国这样不安分是不是也想着做盟主?在追求女神(盟主)的道路上,宋国当然不希望有太多的情敌。但是现在齐国、鲁国等实力派老干部老在你身边晃来晃去,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
公子荡又替宋襄公想了一个办法。他打仗不行,但办法倒是很多。
这个办法俗称“永动机”。既然这些诸侯都很怕楚国,那我们宋国就去找楚国帮忙,无非是多送点钱。楚国是蛮夷,见钱眼开就会帮我们撑腰,这样就可以借着楚国的威力集聚起这些诸侯。然后呢!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关键是然后,然后再借着(带领)集聚的诸侯反过来制衡楚国。
【永动机理论】眼熟吧!这个就是所谓让一台发电机发起电,把电通到马达,让马达转起来,再用转起来的马达带动发电机继续发电,如此周而复始,永远都不会停止。
记得小时候,我的脑子也曾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这个伟大的秘密,自我感觉掌握了自然界的最大秘密。那段时间,我一般不怎么接触物理老师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说漏了这个绝密的发现。直到有天考试的卷子出现这个题目。太让我很失望了,居然作为题目,那不是很多人都知道了?更让人失望的是这个题目居然是要证明永动机不可行。
这个世界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厚道?我只能化力量为悲痛了。
这就是我那次物理考试不及格的原因。【47】

宋买楚力制不住楚。
林则徐:师夷之长以制夷。
宋襄公:买楚之力以制楚。
话说回来,永动机这种理论不只是我曾经相信,宋襄公也深信。他力排众议,下定决心。心中那股熊熊的盟主烈火让他果断派公子荡带上钱财去找楚王。楚成王果然见钱眼开,答应了先和宋襄公在鹿上这个地方小聚,商议一下。
公子荡:一切尽在我掌握中。
宋襄公说,鹿上在齐国的边境啊!我们要把小齐也叫上。
小齐是吃了人家的嘴短。考虑自己是在宋国的帮助才登上齐侯之位,所以这几年对宋襄公总是保留着配合的态度。
鹿上的会商整体还算顺利。宋国说愿意拿出祖先立商的厚德(财物)来给楚国一起分享。楚国当然乐意了,毒誓也发,字也签了!因为楚成王心里想,大家文化信仰不一样,无所谓,既然不是一样的天,自然不用担心什么五雷轰。就像旅游时候,回民和你发誓坚持不吃猪肉,人家是来真的,你是回来后继续吃。
但小齐有点不开心。因为宋国此次的主宾是楚国,宋襄公成天就围着楚成王,而且套近乎都是接近哀求的口气。而自己因为前面的“恩情”还在保质期,在宋国人眼里,“配合”属于理所当然的态度,所以宋襄公跟齐侯说话都不客气,一副分配工作的口气。
这是宋襄公的仁义。他只是背书的时候仁义,做事的时候就不知道了,背书的声带只能背到咽喉附近,还没到心。那就不走心,那就不能理解“仁义”的真正心意。
公子荡:一切尽在我们掌握中。
为什么要加一个“们”?因为包括襄公了,二人组。
宋襄公:哈哈!
楚成王:呵呵。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3 22:32:05 +0800 CST  
楚卖楚力黑吃黑
按照道理,见过大世面的楚成王不可能这么傻,为这点钱就能呵呵。所以,令尹子文就找楚王说,宋君比较狂妄自大,大王你何必去答应那些要求?
楚成王说,我早就想着踏足中原了,只是一直都没有好的机会,现在这个宋襄公要搞什么“衣裳会盟”,正好可以帮我召集诸侯,我就可以要借力发力。
按照鹿上会商的约定,自信并心情舒畅的宋襄公坚决拒绝了公子目夷提出带兵参会的建议。虽然,后来证明是个错误的决定!但是襄公的做法我还是有点赞同!因为要对比军队战斗力,你宋国根本就不是楚国的对手,刚刚一个曹国你都搞不定,你还要很楚国干?所以要和别人比拼就不能采用这科肯定赢不了的科目。那么和平商议,民主推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果你要指望这个选择得到认可,首先你自己要遵守!态度,冒险也应该表现出来的态度!
只是,诚意和态度要有个前提,鸡汤只有碗容易玩完,你还要有筷,和平民主还要建立在实力相当的基础上。
果然,郑、曹、许、蔡、陈都按照先前的通知约定,穿着便装来参加了。观众的态度还是很配合,很诚恳!
宋襄公又特意问了一下楚国的情况。探子回报说,楚国也是穿休闲服装,只是来的人有点多。
人多没事啊!我中华文明,他们一定是仰慕来参观,想借此公款旅游,很正常,好理解。
到目前为止,每一个迹象都证明了宋襄公的对,目夷虽然判断这是个坑,但是实在缺少说理的事实依据。
许多事情总是这样。明明是错的却总能像对的一样,倔强着。
比如天气预报就说有雨,但这几天老天也是玩狠了,死活不下雨,就是乌云来来去去,偶然还有几道阳光,雷也不打一个。于是,带雨伞的同学就被嘲笑是胆小鬼!
宋襄公就对目夷说,略带嘲笑的那种语气说。你们看,楚国不会欺我吧,幸亏我们这次没有带兵,要不现在多尴尬。
好了,这回不尴尬的会盟地点是在盂,虽然发给各个诸侯的邀请函只是说大家来聚个会,商议一下选盟主的事,但是心里藏着自我黑幕的宋襄公一直就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所以老早就派人来修房子,修圣坛,看风水。
没错,宋襄公是一个用心的人。做事认真是他的优点。
楚成王说,对!我没有看错人!
宋襄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楚成王:对!一定要给有准备的人。
宋襄公一直准备的好好,会议也顺利进行,只是到了选盟主这个要害的环节卡壳了。他很希望楚成王能出来说句“公道话”。虽然大家都知道你想当,但如果是自己说出来就很难看,毕竟当时的文化还不是很赞成自我推荐,到时候场面不是又变成尴尬了?人们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吹牛皮:难道认识你的人,就没有一个说你好?
民间版的周礼简称这样的场合做这种事为脸皮厚。
一直倡导仁义的宋襄公应该是要脸皮,但不能厚,所以他必须忍一忍,等一等。但是对面这个说好“见钱眼开”的楚国,你怎么还不开口。怎么还不推荐我?
楚国:就是不开口!
宋襄公用力看了楚成王一眼,意思是该你说了。楚成王也用力看回宋襄公一眼,意思是我不说!
这样,场面终于还是走向了尴尬!看来尴尬这个词是看上了宋襄公了,“尴尬不是想逃,想逃就能逃”。习惯了被潜规则的诸侯们也跟上了尴尬的节奏,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这两位大佬是什么约定的戏份。你两眉来眼去,他们就更不敢说什么了。他们来这里就是来假装不知道有黑幕。他们都站到了道德仁义的台上,坚决反对黑幕。但是有一天,真有黑幕,或者黑幕演砸了,他们就不知道白幕是怎样?该是如何在白幕中生活下去?
【黑幕】没有潜规则在后面为组织者捞取各种利益?你当那些活动就真的如同宣传得那么阳光,那么公益?那这种活动还能坚持多久?谁都知道股市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黑幕),但是面上都说是为了企业发展(白幕)。如果我们打击圈钱,打击万恶的黑幕,那股市就干净了,就只有为了企业发展的白幕。那接下来还没有那个傻缺企业会去上市?我连续几年利润都有几千万,我为什么要去上市,分一部分利润给你们这些只在家里玩的股民?我不能更快拿更多的钱,我有病要分给你们?
所以,正是黑幕养活着白幕。
多说一句,大家看得这么透,为什么还要去股市?因为我们不是股民,我们是赌徒。我们是在赌博,不是在投资。国家允许合法赌博的就只有股市。如果你开放等比的博彩业试试看,股民还在多少?
父母官,为什么不在家做父母,要跑千里之外去给别人做父母?这是白幕。实际上做官还有权力,利益等,这是黑幕。如果你把这些黑幕全去除了,只留下白幕。要当官就是父母官,否则就没有官,那官僚体系就散了。所以,还是黑幕养活着白幕。
这个结论有点惊悚,但不可怕。问题出在我们的纯粹,人生如棋,是如棋局,不是如黑白棋。我们只要把黑幕和白幕都理解为活动的组成部分,事情就不那么可怕了。【48】
但宋襄公现在感觉到可怕。因为自己策划的黑幕卡壳了。如果黑幕没实现,那自己玩个毛,还搞什么衣裳会盟?还不如直接裸体派对。所以,宋襄公最终还是忍不住,他的欲望要求他自己变得“有担当”,这个担当就是打破尴尬。
宋襄公只好自己拉开幕布,报开场白说,今天把大家找来,主要是我想继续倡导齐桓公的伯业,尊王安民,息兵罢战,给天下人一个共享太平的福分,大家看如何?
按照惯例,诸侯们要回答说好!但是这次意外了,来不及,因为另一个大佬,楚国说话了!
楚成王说,老宋说得很好,但是不知道这个盟主是谁?
宋襄公说,有功劳就论功劳,没有功劳就论爵位。
靠!论爵位,你宋国是公爵啊!这样的黑幕也太黑了!太直接了。开卷考试就算了,辅导老师居然还给他划重点,送答案。
楚成王:重点有个屁用,我保送!
楚成王说,爵位是吧,你是公爵,不过我一直都是称王。你问问他们,他们都叫我楚王!
宋襄公气死了,有你这么不厚道吗?礼你不是都收了?好吧!没有道义的野蛮人,只好给你撕破脸了!
宋襄公说,我这个公爵是周王封的,你那个王是自己封的,属于僭越,冒牌的,假王。
楚成王说,假王?那你请我过来做什么?做假!
宋襄公说,咱们不是在鹿上约好才来的了?
诸侯们惊呆了!黑幕怎么可以说出来了?感觉有料啊,要不,你们继续吵吧!
这时,楚国成得臣说,今天这个事就不要多说了,我们只是问诸侯们,你们是为宋国来,还是为我们楚国来?
陈、蔡这些国家,早就领教过楚国的威力,当然很明确表态说是为了楚国,语气非常坚定,非常自信。
这下宋襄公没招了,恼羞成怒,心里悔恨现在要是有兵就好了,马上杀了你这个说话不算数的楚国人。
成得臣:你没兵吧!我有!
成得臣大旗一挥,楚国的游客们立即脱掉了休闲服!
现场的画风就立即变了,说好的会盟变成了劫盟。还好,目夷趁乱跑回宋国了!为什么乱?因为大家要抓宋襄公就乱做一团了!
楚成王:没办法,是你逼我!大家讲道理吗!为什么说我是假王?那我就来真的了!
楚成王此行的惊喜那是相当意外了。原本只是想来割草,谁知居然逮了只兔子;原来只是想来抓只兔子,谁知居然打了只猪;原来只想借宋国的局,抢一回盟主的戏,谁知居然连宋襄公都抢走了!
几个诸侯也吓傻了,早就听说楚国比较野蛮,但亲眼目睹后,对内心的震撼力还是出乎意料。刚刚还以为是内定要上位的宋襄公,现在居然是被俘虏的宋襄公,这鸡杀的!诸侯,猴子们能不怕吗?
楚成王说,大家不要怕,我抓他是有原因的,这个宋君有六罪该死。一是没大没小,居然去干预人家齐国的国事,擅行废立之事;二是他召集诸侯,人家滕国君只是迟到了一天,他就把人家关起来;三是为了拍东夷人的马屁,他居然把鄫国国君杀了做牺牲,祭拜鬼神;四是曹国请你们聚会,只是有事先走,他就发兵攻打人家都城;五是商朝是上天抛弃的王朝,他居然不识时务,还妄图以此微弱实力想要做盟主;六是他想做盟主不是去脚踏实地努力,居来还来邀请我为他震慑诸侯。借刀杀人还是狐假虎威?
大家听楚成王说得这么有道理,再看看那些刚刚脱掉休闲服的甲兵,就纷纷附和,说幸亏楚王你出来主持公道,及时帮我们从被蒙骗的道路上拉回来。挽救迷途的羔羊。
楚成王又说,这次也是上天帮忙,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宋公单车赴会,我才能兵不血刃就把他给抓了,你们现在在这里等着,我去为大家讨个公道!
讨什么公道?明明是讨个便宜。什么为大家?明明是想为自己。
但这种话听破不点破,谁会不知道你楚国想要讨什么公道?就像地主家的傻儿子,你让他去干活什么的,根本没用,随便一个穷小子都比他好用,都可能获得更多的工资。但是在一个绑匪眼里就不一样了:这个傻儿子比你穷小子值钱多了!
所以嘛,物尽其用,不管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他的价值所在。
宋襄公:你才是东西,你们全家都不是东西。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4 18:07:55 +0800 CST  
目夷救宋
不管你宋襄公是不是东西,至少在楚国的眼里,一定要换点东西才行。这就是“公道”,价格要公道!
所以,“绑匪”现在很高兴,抓到宋国的傻儿子了!
在去宋国的路上,楚成王心里就一直在盘算赎金,是要哪座城池好?还是再捞点珠宝玉器什么!
谁知这次便宜没真没那么容易讨。因为宋国还有一个公子目夷。
公子目夷头脑清醒,看到行情不对的时候,果断趁乱跑回宋国,什么包裹都不带,包括这个带不走的包袱:弟弟宋襄公。
回到宋国的公子目夷和公孙固商量后,立即作出重要的人事决定。为了避免楚国来要挟,就由公孙固推荐,让公子目夷坐上宋国国君位置。开玩笑,我地主家的儿子多得很!
理论上,此时的宋襄公就变成了前宋公,没什么价值了,宋国被要挟的概率变小了。但是宋襄公能活着回来的概率好像也起伏不定了,难说楚国会不会恼羞成怒,把他也做牺牲祭来鬼神?不过,宋国好像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风险是宋襄公惹出来的,就应该由他自己担着,反正你仁义!所以,公子目夷不担心,公孙固不担心,历史记载说宋国人民也不担心!
只有楚国人担心了!简直就是炒虚拟货币,昨天还价值连城,今天一崩盘,就只剩一堆二维码了。
宋襄公:我不要你担心!
楚成王原来还想至少能换个几箱玉器珠宝什么的,没想到宋国说毛都没一根!国君我们已经有了,多了反而麻烦,你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我们表示关注!
这下真得麻烦了!杀了这个宋襄公吧,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结了宋国的恨,惹了诸侯的怨。就好比一个坏蛋,大家都说是他很坏,你出手打他一顿,大家都说你为大家出气,是英雄。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打他,还打残废了,那大家就不会说你英雄,只会说你怎么这么残忍,就算人家有罪,你也不能把他打成这样。这个程度没有把握好,物极必反,自己由英雄变成残忍,而他反而得到大家的同情与谅解。
你的过分行为可能接力了大家对他的感情!接盘后就被动了!
楚成王不想接这个盘,有点砸在手里的郁闷。带回楚国吧,他能做什么?感觉这头猪还特能吃!如果你还给宋国吧,人家宋国说已经有国君了,你爱咋咋的,拒绝谈判!
为难啊!鸡肋,还是个被啃过的鸡肋!
这时候,成得臣想到一个办法,建议把宋襄公送给鲁侯!
这是个很不错的主意。此次会盟,鲁国和齐国没有到来,齐国最近因为宋国老在自己面前摆功劳,产生了逆反心理,已经向楚国暗送秋波了。剩下鲁国还没有什么态度,听说鲁侯是个厚道人,和宋襄公关系不错。这样就送个人情给鲁国,也顺便让鲁国欠自己一个人情。
楚国说,宋襄公这个人不知道天高地厚,我已经把他抓起来,但我不敢擅自处置,还请鲁侯你一起来商量!
鲁国说,你千万不能这样说,我马上去!面议!
宋襄公:什么意思,当我是个球吗?
楚成王:算逑!
见到楚王的鲁侯一个劲地跨楚王长得帅,衣服穿得得体漂亮,器宇不凡。虽然这是口是心非的马屁,但你一个秀才遇到兵,还是要先顺着人家,先做好“口是”吧。
马屁铺垫完后,鲁侯说,宋襄公这样做确实不对,但人家毕竟也是一国之君,我替他请罪了,就请给我个面子,放了他吧!
楚王要的就是这句话,但他仍旧要做出一副痛苦状。本来准备要替天行道,现在你鲁侯出面了,就当交你这个朋友,放了就放了!
楚王的这种“痛苦”使得我想起大学时候,我去买衣服的故事。商贩出价280,我还价140,他说最少200,我坚持说140,最后他一咬牙说我们做生意很辛苦,你就凑个整数吧,150!我说140。最后他十分痛苦地说小兄弟你太能砍价了,140就140,就当交你这个朋友了!那时我心里很得意,一副看破世间百态的得意,“想骗我?”。
但没几天,我居然在寝室楼道与隔壁班同学撞衫了,一问,人家90元。我忍痛说,差不多!
是的!楚成王的痛苦和那个小商贩的痛苦差不多,我的痛苦应该和宋襄公的痛苦也差不多!
痛苦的宋襄公像球一样被踢了一圈,还不得不得起来谢谢鲁侯,谢谢诸位诸侯朋友!然后又听说自己的宋国已经被哥哥占了,自己已经由宋君变成前宋君了,心想只好去卫国躲一躲!把丢人丢脸的事和时间一起,好好消化一下!
对比之下,兴奋的楚成王还要继往开来,更进一步。立即召集各位诸侯回来继续。大家该吃吃,该喝喝,忘记这段不开心的小插曲吧!我们不是来会盟选盟主吗?来啊,不要挺!
结果,到底竟然是让楚成王过了一回盟主的瘾!
从事实来说,楚成王比宋襄公更有实力,做盟主更有说服力,但是他用这种不道义的霸道方式,欺负一个爱道义有贪欲但也有进取心的老实人,太没底线了,得不到中原文化的认可!所以,诸侯们很快就自愿、默契地忘记了这次会盟的事!
迫于淫威的屈服都是耻辱,所以诸侯们互相就不五十步笑百步了。赶紧回家洗洗睡吧。
记载历史,传播文化的知识分子们也很辛苦,我们不要指责他们是有一出,没一出闹着玩着,其实他们是有责任有义务要“断章取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宋襄公:那玩我这么算?(说过了,算逑!)
不过宋襄公的仁义好像真是被老天下了赌注,是感动了老天,也可能是老天觉得赢面还不够大,不够刺激。所以如此败家的人,居然还继续有家!
宋襄公在跑路去卫国的路上就被目夷派出的使者拦住了!
目夷:弟弟!不是,宋公,我们回宋国吧!
兹父:怎么?我还有宋国!?
公孙固解释说这只是公子目夷与他商议的计策,为了能使宋公顺利回国,宋国又不受损失,目夷才暂代了宋君的位置!
兹父:要不,你继续做吧!
目夷:哪里,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是让过一会了吗?
上天:襄公,请继续你的表演!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5 21:09:20 +0800 CST  
二十九、宋楚不死磕不行
有时候,人一旦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就容易认死理,认为一定要把面子找回来,而且哪里丢的就一定要在哪里找回来,谁让他丢的,就一定要从谁身上找回来!
是要刻舟求剑吗?不是,是泓水之战。

郑国挑得头
说到楚国,现在大家都怕了,这也是一种实力对比之下,技不如人的无奈。怕被揍,避免被揍的通用办法是“惹不起,但躲得起”。你不是心里敬畏他,所以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念着他,只要在他拿起鞭子的时候,你再说楚王帅就可以了。
但是郑国觉得还不够可以。他居然主动去找楚国行朝见的大礼,自认作臣了。这就过分了,“认贼作父”,眼里已经没有周王朝了!人家楚国都没什么动作,你就喊帅哥,这不是无奈,是拍马屁。
【拍马屁】有人说,我拍我的马屁,管你屁事?是的,确实是关系到我们的屁事。
你拍马屁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们不拍。本来,你不拍,我不拍,该如何还是如何,现在你拍了,我不拍,那我就有事了。按照相对论,我这叫不进则退。但我们的不进都是因为你的马屁造成。
比如,郑国此次主动向楚国示好。
这个马屁最大的坏处是把诸侯与楚国相处的代价(起步价)提高了。原来大家口服心不服,与楚国也只是在有事的时候喊喊口号表态度,现在你郑国第一个出来打破了规矩,你在没事的时候(人家没打你)也出来表忠心。于是,那些没有表忠心的诸侯,相对就变成了不忠心。以后,就不是有事的时候再喊楚大哥好,而是没事,自己都要定期喊大哥帅,谁不喊就等于得罪他。以前不喊,默认是承认,现在不喊,默认是不承认。
这就是拍马屁的坏处,一个人得道,背后拖垮了其他人。所以大家讨厌派马屁的人。一个单位,公司也是这样,因为你拍马屁不是你个人的事,你是在抬高与领导相处的基本代价。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马屁成万人臭【49】
大家开始讨厌郑国,但是谁也不敢轻易站起来公开责骂郑国,因为郑国的背后是楚国。此时如果谁说你郑国是马屁精,楚国就会出来打你,因为楚国要提倡大家向郑国学习。
此时的楚与郑,有点捧哏和逗哏的默契,看似很合理、很周密的计划。但是郑国低估了一个人的心。那就是宋襄公那颗称霸的心。此刻的他已经恼羞成怒,并开始寻根寻源。源,就是你郑国起的头。另外,郑文公还高估了一个人的性情,那就是楚成王毫无章法的任性。
宋襄公很快就调查清楚了郑国的主动马屁,又想到了上次会盟的时候,也就数你郑国忙上忙下,为楚国表现地最积极。
为什么会这样?会有这样的郑国?无非是中原现在缺一个主人!齐桓公的霸业不再了,这些郑国们的廉耻才会毫无顾忌地到处释放!这样一综合,宋襄公就又想到了上次称伯不成的羞羞事件!
好吧!新仇旧恨,公仇私仇一起来吧!宋襄公决定打郑国!
目夷和公孙固都不同意,你可真会挑时机?现在郑国和楚国十分和睦,我们去打郑国,楚国一定会出兵去救!郑国是欠揍找抽,但如果我们出手去揍,搞不好最后被揍的是我们。
其实,就算楚国不出兵,从以往的交战记录上看,宋国还指不定就能打得赢郑国!
但宋襄公根本不会听目夷。历史上被确认为昏君的人总是能很巧妙的避开那些正确的建议!买个筛子筛都不会这么邪门,筛的这么准?不过我听说,能把箭把把都射入圈子的办法,除了你神射外,还可以先射箭,后画圈。同理,这叫先下个结论,再去找证据。
宋襄公:你们不去就在家吧,我去!走,公子荡,咱们一起去!
果然,郑国向楚国求救了!大哥叫了这么久,是时候拉出来了!
郑国:你看!幸亏我早就拜好大哥!现在就有大哥为我撑腰!
宋国:扯淡!你不拜这个大哥!我就不会打你!
那么,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答案要交给拳头硬的人揭晓!
楚国:鸡拿去炖汤,蛋拿去泡茶叶。
楚国派大将成得臣去救郑国。成得臣没有带兵去郑国,而是去宋国。这种救法在春秋很常见,后来被总结为围魏救赵!魏、赵都是后来战国时代的诸侯,因为孙膑、庞涓的个人出彩和历史意义,使得这套战法被他们抢注版权了。
宋襄公带兵围住了郑国,然后就……继续围着,相持着,也只能相持着。你一个曹国都搞不定,还能把郑国打下?此时,宋襄公听说楚国来了,按说这是两面作战,对战事极其不利。但宋襄公心里一点也不荒,心理这么镇定,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当然这个前提是你要有实力、有准备,否则再看一下,你就是被做大事的人。因为,无知者也无畏。
宋襄公应该也不是无知,而是“无理取闹”。
因为他心里讨厌楚成王,嫉妒、恨,早就想与他决一死战。打不死你,也要闹死你。本来想着大家都到郑国这边来打,单挑,群殴都行!没想到,这个胆小鬼,不敢来!好吧,那就回去跟他死磕!
恩,反正都考不上,福大考不上,西大考不上,那我今年就干脆报名考北大。“实力已经没有了,如果气势和自信再没有了,这做人还有什么意思?” 说好的人生怎么精彩?怎么豪迈?(好卖?)
为了精彩与好卖,主要也是为了痛快,宋襄公带上宋军解开了郑国的包围,主动来到泓水边,对接楚军。
来啊!谁怕谁?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在历史上很有名!因为这是一次关于仁义和非仁义的矛盾、理论和实践的矛盾、道德和利益的矛盾,等等各种冲突表现出最为直接的试验。此后,历史再也没有这么“明目张胆”了!
宋国人用血的代价告诉大家,战争非儿戏。此后,不管多么有道义有品德的人,打起仗来都不讲道义,不讲品德!战争,过程是实力加智慧,结果是成败与生死,其他都不是!
回头的宋国军队来到了泓水南岸。那个不讲道义的楚南蛮就在对岸。宋襄公恨不得咬死他们!
谁说楚人不讲礼数?这不,成得臣首先下了战书!
大家按照程序办!办出很有素质的样子。
公孙固说,他楚国只想来救郑国。我们现在不打郑国了,和他们解释一下,大家握个手,拍照留念,估计楚国兵也就退了!
宋襄公根本不同意,齐桓公就是打了楚国才称上伯霸,现在楚兵就在面前,如果我们还退缩了,那还算什么中原诸侯的大哥?
公孙固:你还在啊?还在这个梦里面啊!还在这个做盟主,称大哥的春秋大梦里啊!?
公孙固说,关键是我们的条件不成熟啊,现在我们宋国的国力还远不如楚国,所谓,“兵(器)不如楚利,(铠)甲不如楚坚,人不如楚强”。宋人心里都害怕楚国,如何打胜啊?
宋襄公说,就是因为我们宋人怕楚人,才更要打这一战。不胜利一回,这个气势就夺不回来了!再说了,我兵甲不如楚国,但是我仁义比楚国足,昔日周武王也只要三千虎贲就打败了商纣王百万之师,靠的就是仁义正义之师的威力。
纣王:拜托,不要老说我好不好。
宋襄公:我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楚人,你怕了吧!
成得臣:现在中原打仗改先比骂人吗?
为此,为了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到淋漓尽致,宋襄公还叫人特地拉了一个大旗,上面写的不是宋,不是周,而是“仁义”二字!
如同有才的才气外漏,有钱的半夜炫富,我们宋襄公感觉有德的就应该仁义外溢。
公孙固:这么回事?谁能告诉我这是打仗还是祭拜?开晚会吗?
公孙固暗暗叫苦,看来老天是真要夺我商人了!
成得臣也蒙圈了,对岸在干什么?跳大神吗?不管了,渡河!
但楚人也担心,现在渡河,万一我们渡到一半,他们开始射箭攻打咋办?让他们渡过来吧,要不,我们晚上渡过去?
成得臣说,不会,我了解宋襄公,非常迂腐,哪里会用兵?我们上午渡河上午打,下午渡河下午打,早点把这个作业做了,好回家!
渡河!
公孙固看到楚人居然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藐视我们,看来是盲目自大了,好机会啊!就赶紧跑过去找宋襄公,建议现在就打过去,一定可以打乱他们!
感谢老天给我宋国这么好的机会!
宋襄公白了公孙固一眼,指着大旗,说,看到字了吗?念一下!
仁义!
没多久,楚国全部渡过了!楚兵开始还担心宋国下毒手,现在安全过河,终于证明了成得臣的判断,很准。于是,就干脆把湿哒哒的衣服鞋子整理一下!个别有头发弄湿的,还叫朋友帮忙扇一扇!
公孙固再次看到楚人居然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藐视我们2.0,看来是盲目自大2.0了,又一个好机会2.0啊!又赶紧跑过去找宋襄公,建议现在就打过去,一定可以打乱他们!
感谢老天再次给我宋国这机会!
宋襄公:你不识字了吗!
公孙固:老天啊,收回你的机会吧!
老天:好的!
等到楚国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正面对战了!实践证明,内心强大的仁义之剑是砍不死人,反而容易被人砍死!
战争本来就是全方位,各种力量的对比,一切谋划铺垫的目的,是要实现:把自己最强最擅长的一面去打敌人最弱的一面。宋国士兵与楚国士兵硬碰硬本来就是弱项。如果要考这一门课,结局谁都知道结局,也正是因为谁都知道,就会加速这个结局的出现,宋人哪里有心恋战。宋兵开始还以为宋襄公是不是装死,希望用时间换取空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者是用天时换取地理,好好把握老天给你的机会。谁知道他就真得只是迷信了自己的隐形武器,仁义。
最后,公子荡战死,公孙固和宋襄公受伤跑回宋国。
宋国完败!
楚兵:打完,收工!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6 18:41:26 +0800 CST  
仁义不败
仁义没有错,用来做为争霸的武器也没有错!只是不能用在战场上,不用被单独用在战场上。或许是宋襄公看的书有点偏科,只学习周礼,不学习兵法。虽然那时候,兵法书籍还没有出版,但是至少要和别人聊聊天,听听周边的诸侯国之间的打仗纠纷?所以读书一定要读透书,不是读一半就出去炫耀!为什么要多读书,因为多了就会知道不同的意见,就会知道世界真得很大!人真得很复杂!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宋襄公把仁义变成了迂腐?除了我前面一再强调的贪欲和权力欲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齐桓公的示范效应。齐桓公的尊王是礼仪,在尊王的大背景下,提倡继绝存亡,救死扶伤;齐桓公的攘夷是武力,在齐国强盛军事实力的背景下,才有资格和别人说不战,在打败了山戎,表现了实力后,才资格和别人说罢兵。所以,在对阵最强大楚国的时候,虽然齐桓公只是做做样子,但是没有人敢怀疑他的实力,大家会主动体会事物的另一面。可是宋国呢?他没有军事实力做背景,宋襄公看到关于齐桓公做的事情,就感觉我也会,挥挥手我也会,平易近人我也会,作秀我更会,可是他没有考虑在这些平淡无奇的水面下暗藏着多少的实力隐忍。
我念书是为了和你讲道理,我练拳是为了让你愿意和我讲道理。
宋襄公不练拳,以为讲道理就是讲道理,就天天练习口才入门法则,结果不但没有人听,还被人笑。
今天,我们看到领导的许多决策,觉得平淡无奇,好像他能做的那些事,我们也能做,他能想到的问题我们也能想到,然后你就各种不服,凭什么他就是领导,凭什么他就要领取比我高的工资,凭什么我就要听他的?
你应该听他的。
因为他还有你我所不知道的实力,同样的决策,你说出来,没有人愿意理会,如果没有人理会,就算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也不会有人去做,更不要说实现了;领导说出来,有人理会,因为他一路走过来,他知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最好,因为他见过不好,而你没见过。你只是从教科书出来的知识自信,而他是厚积薄发的内心自信,所以那些人会服他,不会服你!
嘴上没毛,办事不老!同样是做对的选择题,你只是知道A是正确的,他还知道为什么BCD是错,还知道为什么BCD会出现在这里,还知道会有多少人选B,C,D。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得分的问题。
当然,用钱买官和裙带关系生出的假领导除外。
实力这个东西,一般人是看不见的!一旦你看见了,可能就是你被揍的时候!
所以宋襄公的失败不是仁义问题,而是实力问题。如果是几百后的秦军,你楚人试试看。我白起就写仁义了,你过河试试看,我就仁义了,等你列好队试试看。等你准备好了我再打,一样打你个落花流水!那时候,就是仁义胜利了!
当然,战场上能不用仁义还是尽量不用仁义,非要用,那就用个假仁假义吧!政治也是一样,不存在仁义。所有非胜即败,你死我活的斗争领域都不存在真的仁义,如果这样的斗争环境里有人在唱说仁义,那就是权谋。
权谋的仁义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对仁义做了另一种的定义,即利益。如果仁义能换来更大的利益,更持久的利益,更远大的利益,那我当然会选择走仁义,一如一路仁义的刘备。如果不仁义最后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那你做了,只要成功了,没有什么你仁义不仁义,而是说你智慧,一如欺骗故人蒋干的曹操。
可怕的是,将仁义用权谋的那些人根本不把仁义当做是道德,他们都知道了仁义的真正含义(意义)。在敌我之间默契地谁也不去点破,这种角力只发生在一样需要仁义做面门的双方上使用(都在抢夺民心)。然后一起向第三方(如吃瓜群众)唱说仁义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道德范畴。这是对社会负责的权术,高手过招,不要伤及无辜。黑幕终究还是要在桌子底下交易,如果拿到台面上说,那整个社会的道德就崩溃了。
当然,这也是愚民,让人民去遵守道德的范畴。
不要急着说愚民就不好!要看愚民愚在哪里?正是愚民让社会才能继续传承文明的正能量,才会有一个基本的社会道德秩序,如果高堂上的那些人开始明目张胆地玩弄仁义,摆出一副我就不仁义了你能把我怎么样?这种毫无畏惧就是道德的毫无廉耻,会很迅速地传染到社会中,人们被欺骗与玩弄的怒火就会变本加厉,加剧社会道德约束力的消失。接着,底层人同归于尽的想法和实践又会波及(影响)上流社会。这种恶性的上下互动会让社会迅速沦陷。
道德破坏后的社会要恢复回原来社会的秩序,远比战争破坏后的社会恢复回原来的样子,更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那些权贵富人们该收敛要收敛,该伪装还是要伪装,不要一副得了手的骗子的嘴脸,还那么狂妄地嘲笑我们的悲困。
但是这次宋襄公的问题,是踩过界了,把本该用在他与楚齐鲁之间争夺诸侯选票支持的仁义牌用到了战争中的士兵身上。
政治的事情,你用到了战争上,而且还是直接暴力使用。
士兵:我没念书,臣妾做不到!
回来想想,宋襄公这次的迂腐对于宋国来说是灾难,但是对于春秋,对于中华文化,或者说是中华权力文化,却很宝贵。他以身作则,做了一回破坏性试验的底线测试。(他不如地狱,谁入地狱?)在齐桓公身上,人民看到了仁义,但是有许多事情却难于理解,或者会隐隐约约感觉到仁义背后还有更抽象的文章,就是描述不出来。此时,宋襄公用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大家:教科书式的纯仁义是行不通。如果有人的仁义能行得通,说明他有不纯之处,有假的地方。这就是宋国用血的教训告诉世人,仁义有真假,一件事物里总是包含有仁义的明规则所表现的美好,还有不仁义的潜规则所暗藏的龌蹉!不要傻傻分不清!
在适当的地方,人家不会笑你的不仁义,如同没有人说楚成王不仁义,只会笑宋襄公是假仁义或者是无知。
实际上,离开战场的环境,仁义确实表现出他的道德力量。所以宋襄公在泓水之战没有被打死,很大的程度与他平时用仁义结交了不少身边人有关。这些将军士兵拼命回报宋襄公平日给予自己的“恩典”,否则,拉大旗的宋襄公,目标那么那么明显,早被打死了!
因为心态的急于求成,实力的捉襟见肘,宋襄公用一个正确的办法做了一件错误的事。
仁义不败,他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权谋手段,但是宋国失败,因为他想去争夺与自己实力根本不相配的霸。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7 20:59:35 +0800 CST  
襄公暗香残留
泓水之战之后,得胜的楚军成得臣还没回到楚国,就遇到了出来迎接的楚成王。不过楚成王不是把楚兵迎接回楚国,而是把他们带到了郑国。
楚国:不要忘记了,是我们救了你!
郑国:没有忘记啊!他们打我也是因为你!
楚国:我带兵来了!
郑国:谢谢啊!屋里请!请喝茶!
好像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郑国为了表示对楚国的谢意,敬意,也包括马屁意,用接待天子的礼仪接待了楚王!
引狼入室!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郑文公在马屁运动中高估了楚成王的性情。
按照婚姻关系,郑文王是楚成王的妹夫,所以郑文公的意思就是成王称王也算是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楚成王对肥水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刻!
毫无防备的郑文公让两个女儿出来叫舅舅!结果舅舅看上了这两个外甥女,直接给睡了!然后呢,带回楚国填充后宫!
禽兽!相似的马屁文化,却有不相似的礼仪文化。
楚成王:谁骂我?
躺在床上的宋襄公其实一直都想这样骂你!
泓水之战的败家,屁股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从鹿上会盟后,宋襄公就领教到了楚成王的道德,从说话不算话开始,到现在欺负外甥女,那是一以贯之的不道德!传统性流氓!也正是这种纯粹的深不见底的仇恨,“三观”相左的对立,才会让宋襄公要立起“仁义”大旗,希望能触摸天际地嘲笑这个野蛮人,彰显你的禽兽。
宋襄公:你们看,我早就说这人不是什么好鸟,所以我就是为了主持道德公义也要与他死磕到底,可惜天不遂人愿。
当然,躺在病床上的宋襄公不只是骂楚成王,还不断地反省思考。但不是反省自己的过错,而是反省如何胜过楚国。尤其是他见到了晋国公子重耳!
是的!就是后来开创晋国几世霸业的晋文公重耳。
虽然,我们的宋襄公在抢到霸业接力棒后,不能握紧。但是他的重要贡献是没有给别人,而是留给了晋文公。
宋襄公:其实我只是替你保管一段时间!
重耳:真得吗!但是我现在比你更惨的多!
此时的重耳,因为老爸晋献公的晚年失误导致了晋国大乱,已经外出流浪了18年(左右),而且刚刚离开住了五年的齐国,亲眼见到了齐国的强大和失败!
宋襄公慧眼识英雄,用最高规格的礼仪招待了重耳,当然他自己只是躺在床上,吩咐公孙固去办理。公孙固也确实参照齐桓公的接待标准对待重耳,除了送女人外。只是在接待之余私下对重耳的追随大臣狐偃说,如果你们只是流浪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歇,哪怕是养老,我宋国是可以提供给你足够的财富,但如果是想带兵复国,那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刚刚被楚国打败了,底裤都破了(宋襄公屁股都伤了),根本没有力量帮助你们。
于是,重耳一行只能离去。
望着离去的重耳,宋襄公对自己的儿子说,此人一定会称霸中原,只有他可以敌过我们的世仇楚国,你继位后一定要和晋国搞好关系,这样可以克制楚国对我们的威胁了!
在文学故事里,能说得这么准这么有哲理的话一般都是要死的人。没错!宋襄公的伤确实养不好了,越来越严重!在交代完这么重要的话后,小说就把他写死了!
宋襄公在位14年,儿子王成继位,是为宋成公。

二等人才的一等舞台
宋襄公在时间上确实遇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老霸主齐桓公失政,让齐国大乱而退出了称霸的位置,新的霸主又没有形成,中间的时间缝隙是一个很不错的机遇。
但是机遇有时候也是陷阱。机遇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是留给准备很久,或者准备很好的有实力的人。很明显,宋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没有准备好,大家可能想到齐国会乱,但是没想到会乱得这么迅猛,居然连霸主的基业都没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还好说,还在,但是文化实力以及意识上的权威实力突然就没了!
于是,曹操说,如果没有他,天下就不知道会有几人称王称帝。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宋襄公的欲望被勾起,如同一个小偷,你的东西有没有值钱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你加的锁是不是小锁,是他认为可以偷到窃得,所以才被贼盯上了。但是,没想到,这次锁似乎是公安局故意用来钓鱼执法,是上帝在钓鱼宋襄公。按照道理,宋国的实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也比那些他请来的诸侯国稍强。可是威信这种事物,是一个质变高于量变的东西,没错,其他诸侯都是五六十分,你宋国是七十分,但是60分的人只会承认自己的账面分数比70低,在他内心里不认为自己就比你差。他会认为自己只要稍微努力或者细心一点就可以达到或超越你!
他们的内心只佩服那些95分以上的学霸。那是一种质的尊重,无法企及的层次。信服不是说你量比我大,我就一定要服!
所以,就算楚国不出来干预,不来玩弄,宋国也不可能像齐国那样称霸中原!
机会确实是一等!但是宋国的国力,宋襄公的才华却是二等!
不过,努力的人不应该被不努力的人嘲笑。我这样的散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他呢?我们今天看似比他聪明,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缺乏一个舞台将我的愚蠢与贪欲进行放大。
他是一个诸侯,所以一错就是一国错,人人关注,你我就一介贫民,一错也就错了自己的人生,谁知道?谁在乎?
只好自己在乎了!在乎不是为了给自己的愚蠢和贪欲找理由,找安慰,而是要反省。所谓利令智昏、色令智昏,我们有限的智是如何被利和色带昏了?
我们做官,为了升官,居然被人骗了几千万,我们做生意,为了一夜暴富,居然变成了家破人亡,我们许多时候还远不如宋襄公,我们的动机不仁义,做法也不仁义。
从结局看,宋襄公确实不是成功的!但是为什么还有人把他列入春秋五霸呢?
我想了一些理由,其中一是他自己一直在努力称霸,而且也几乎一直把自己作为霸主,如同楚国称王一样,后面记载的人似乎也是套用了习惯说法,就约定俗成了。二是他的努力丰富了霸业文化,即春秋的中原霸业一定要与楚国一斗,他用事实表明楚国确实不仁义,不尊周礼!在文化上,代表中原与楚国明确了对立;三是宋襄公在外事上帮助齐国实现了齐桓公关于世子昭继位的愿望。
实际上,宋襄公不是军事实力的霸,而是揭露春秋礼仪沦丧的霸。为之后晋文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并修正春秋秩序,传承霸业起到一个很好的过度作用!试错的过程和成功一样宝贵。
大家都是为了春秋秩序!社会秩序!中华秩序!
宋襄公:对!目的一样,齐桓公和管仲是探索和确立,我是辅证和反证,然后才有晋国近百年的应用。
晋国:谁说我?
下一篇就说你,轮到你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18 21:32:12 +0800 CST  
第四篇(届)晋霸文公:稳定强劲

这是春秋期间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具故事性的20年。为了理清楚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是非,情仇纠缠,春秋故事爱好者思量再三,决定先请晋文公在晋国召开第四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考虑同一时期,秦国的表现也十分出彩,贡献巨大。经大会商议并请示周襄王,决定同时套开第五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地点在秦国,会议议题和具体事宜将另行报道。
本届大会是团结、胜利的大会。大会顺利产生了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众望所归地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晋建官制,礼遇春秋”。大会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晋国文公父子的主要工作情况和春秋诸国的未来展望。
晋国在大会上组织相关人员回顾了文公重耳在立国之前的困难历程和顽强意志。因为晋献公晚年犯下个人错误,致使晋国进入十几年的混乱政局,迫使公子重耳周游诸侯,受尽流离失所之苦。但我们英明的秘书长扛得住打击、忍得住欺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在19年的颠沛流离中,接触了社会现实情况,体会了民众生活疾苦,了解了诸侯实际困难,掌握了春秋建设规律。所以在天命所归的昭然下,重耳主政晋国后能及时拨乱反正,迅速稳定晋国局势,并在周襄王的指导下,带领中原各诸侯国与南方楚国进行面对面的军事对话,提升了中原诸侯的士气,扩大了中原礼仪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尊王攘夷”的秩序(制度)。
大会高度肯定了晋文公在晋国创立的“六卿制度”,认为该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此后形成官僚体系的首次探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财富。
大会充分赞誉了晋襄公有能力、有毅力、有魄力,全面继承了晋文公的伯侯基业,继续领导晋国巩固内政制度,带领大家维护诸侯秩序,为后世的诸侯国家建设提供一套优良的样本模式。
大会再次讨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形象和地位,认为楚国虽然在城濮之战、泜水之战中受到晋国联盟的压制,但实力并未损失。希望楚国能吸取教训,扩大与中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应思量复仇,相杀相报。希望继位的楚穆王能克制情绪,以和为主,以谈为主,止戈克武,与中原各国和平相处,携手共建美好春秋明天。
大会认为秦穆公同志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晋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穆公本人有强烈的承办愿望,鉴于此,大会在周襄王和晋襄公的提议下,决定在本届会议结束后立即移师秦国继续召开第五届秩序委员会代表大会。
最后,大会在宏伟盛大的周礼乐声中闭幕。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637年-公元前621年
主盟国:晋国
常任国:秦国、楚国、齐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滑国、曹国、翟国、
名誉 :周襄王
秘书长:晋文公、晋襄公
理事:晋惠公、晋怀公、秦穆公、楚成王、楚穆王、郑文公、郑穆公、齐孝公、齐昭公、宋襄公、宋成公、鲁僖公、鲁文公、卫文公、卫成公、卫废公、陈共公、曹共公、许僖公(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晋】唐叔虞、姬燮、晋穆侯、姬仇、成师、师服、潘父、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晋献公、士蒍、富子、赵夙、姬(毕)高、荀息、舟之侨、骊姬、申生、杜原款、齐姜、郭偃、史苏、奚齐、卓子、梁五、东关五、优施、狐突、勃鞮、贾华、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念诊)、魏犨(念抽)、介子推、丕郑父、栾枝、里克、屠岸夷、骓遄、梁繇靡、郤芮、吕饴甥、共华、祁瞒、祁举、庆郑、韩简、虢射、郤步扬、郤乞、姬圉、蛾晰、勃鞮、头须、壶叔、颠颉、先蔑、狼瞫、先且居;【秦】公子絷、冷至、公孙枝、丕豹、百里奚、繇余、胥臣、杞子、逢孙、杨孙、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褒蛮子;【楚】成得臣、斗子文、蔿吕臣、蔿贾、宛春、斗勃、成大心、潘崇;【宋】门尹般、华秀老;【曹】僖负羁;【周】富辰、颓叔、桃子、后叔隗、王子带、小东、简师父;【鲁国】臧孙辰、展喜、展获(禽);【齐】高虎、崔夭;【卫】宁俞、公子歂、孙炎、叔武、元咺、元角、司马瞒、鍼庄子、士荣、周歂、冶廑;【郑】叔詹、佚之狐、烛之武、弦高。

主要工作要点: 桐叶封弟、晋承唐号、殇叔乱晋,文侯强晋、成师曲沃、晋出二支、曲沃代冀、士蒍灭公、献公扩张、虢国历史、假途灭虢、回途灭虞、献公制军、美人骊姬、献公立骊、污蔑世子、后园戏蝶、胙肉鸩毒、逼子自尽、重耳出奔、追杀重耳、重耳居翟、奚齐继位、里克力克、克弑奚齐、卓子继位、骊姬反击、屠岸弃暗、晋邀重耳、秦择夷吾、惠公画饼、诛杀里克、屠岸卧底、共华追义、惠公赖账、泛舟之役、善小不为、晋激秦怒、韩原大战、惠公被俘、晋赔秦和、诛杀庆郑、厚葬申生、重耳光环、追杀重耳、勃鞮临失、重耳再奔、卫国拒收、农夫戏土、子推割股、入住齐国、齐桓好客、桑林密谋、劫君回国、晋惠去世、怀公抢位、曹公戏弄、宋襄无力、郑国不理、楚成设宴、重耳对答、重耳入秦、再婚怀赢、狐突正义、秦护重耳、郤吕投明、重耳入晋、刺杀怀公、郤吕反叛、勃鞮投明、文公奔秦、秦三护晋、文公继位、大器晚成、壶叔念旧、黄河盟誓、赏罚分明、头须效应、政局稳定、子推论赏、寒食清明、设置三军、晋国六卿、滑国摆郑、周翟制郑、襄公混翟、太叔通槐、太叔作乱、翟国攻周、周襄逃郑、秦晋争周、晋文救周、讨要隧葬、周赏四邑、文公信原、齐鲁相争、齐兵压鲁、展喜说齐、鲁国展禽、坐怀不乱、三进三出、开门收学、鲁邀楚兵、楚下齐城、子玉相楚、楚围宋城、晋攻曹卫、郤縠释旗、晋下卫城、先轸挂帅、曹共设套、曹挂晋尸、晋挖曹墓、晋灭曹国、晋将纵火、罪杀颠颉、魏犨留命、楚国分兵、成王欲和、子玉倾攻、先轸谋略、牵涉齐秦、诱激子玉、曹卫叛楚、城濮之战、实力优劣、退避三舍、先轸谋略、虚虚实实、楚王斩败、子玉自尽、晋文斩罪、践土会盟、周授晋伯、叔武代卫、成公回卫、歂犬乱卫、温地议卫、成公囚周、姬瑕继位、晋文梦鬼、曹共复国、宁俞演戏、鲁僖求情、成公复国、郑投楚诚、晋秦围郑、之武哭秦、秦郑和谈、叔詹言晋、晋郑和谈、文公离世、文学功绩、襄公继位、秦国图霸、秦兵袭郑、弦高犒秦、秦袭滑城、殽山伏击、晋释三将、先轸怒火、戎狄之战、先轸追义、战神先轸、许蔡诚楚、阳处出兵、对峙汦水、晋骗楚退、阳处喊胜、斗勃冤死、商臣弑父、穆王继位、晋襄征卫、秦国复仇、狼瞫神攻、秦师再败、秦师再出、晋国避战、秦师祭拜、襄公治霸、赵盾主帅、襄公去世。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20 00:17:29 +0800 CST  
三十、晋国的简介
春秋时期的晋国到底有多牛?
这么说吧,在我们今天市面流行的春秋历史乃至东周历史的故事里,不论的戏剧的深度(情节)还是戏份的广度(时间),晋国几乎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就像近20年NBA的马刺队,他不一定是冠军,但是每年他的球员都要很迟才能放假,因为在季后赛的道路上,他不是去踢掉绊脚石,就是去成功扮演冠军的绊脚石。
同样,晋国在春秋的战场上,就算有一两次不是他主角,那也是最佳配角。从晋献公开始,晋国就成功地握住了诸侯的话语权,他的儿子晋文公重耳更是接管了中原诸侯,开创了百年的晋国霸业,之后几代君侯总能若隐若现成为诸侯老大。而且,晋国人还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会三头六臂的魔法。有一天,他觉得“无敌是多么的寂寞”,自己个玩实在没意思,就按了一下开关,大喊了一声,变!
于是,晋国就一分为三,中华大地上蹦出了赵国、魏国、韩国。东周也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七个名额人家就占了三。
就是这么强,就是这么任性!别的诸侯国,楚国、秦国、齐国,你敢分一个试试看?

曾用名:唐
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名字叫虞。弟弟一般尊称叔,又封在唐这个地方,所以后来都叫他唐叔虞。因为周武王死得早,所以周成王继承王位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据说,有一次他和弟弟虞一起玩,把一片叶子撕成一个玉圭(用在礼仪上比较庄严的器具)图状,然后说,这个封给你。旁边的吏官说,大王你要封弟弟为诸侯最好挑选一个吉日吧,搞个仪式。成王说,我开玩笑的!吏官说,君无戏言啊!大王你说了,我就记下来了,然后乐官就会演奏官乐来歌颂,士官就会传颂开来。
当时,掌握朝政的周公听说这个事后,就对周成王说,正好我们刚刚搞定了唐这个地方的叛乱,也需要一个诸侯去镇守。这样,顺利成章,叔虞就变成了唐叔虞。
周成王: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啊?你们是不是合起来在等我呢?
唐叔虞:谢谢哥哥!也谢谢周公,还有那个多嘴的吏官。
吏官: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周成王:精你妹!
周公:本来就应该要给你弟弟封诸侯!难道把他一直留在京城?哪里是什么阴谋?哪里是什么故事?这些都是后人编造的故事!成王你就安心做你的王,不信谣不传谣。
就是,你一个小屁孩撕一片叶子就能撕出玉圭的样子?这么有艺术天分?还有,人家说赏赐就不能只赏赐树叶,一定要牵出这么强大的代表?一定要有这么高的起步价?
叔虞到了唐这个地方,发现这里住着夏朝的遗民。夏朝最突出的特点是基于种植的农业,商朝才发展基于交换的商业,周朝的买点却是礼仪政治。叔虞发现这个特点后,决定因地制宜,按照你们夏族部落的习惯和优势,发展农业,至于周礼吗,咱们慢慢来!这样,因势利导平息了唐人的怒火,唐这个地方也就逐渐安定下来。后来,有个叫李渊的半兽人封地也在这里,就顺便称为唐王,他和儿子们一起建立中华鼎盛的封建王朝——唐朝。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亦称姬燮父)继位。姬燮把办事机构(国都)迁居到晋水之傍,按照地理标志的注册规矩,就将国号改称“晋”。但这个故事也有别的版本。因为“晋”字的甲骨文图形比较像一个箭袋,而晋人又善射,所以,也可能是常年被挨打的北戎给对手取的外号,“晋”,然后唐人觉得这个外号很有震慑力,文化味道和武力味道兼备,于是就默许了大家对自己的称呼。如同黄药师被人称做黄老邪一样。外号叫多了,反而不知道真名。
春秋:晋,我对你是真爱,我不在乎你的过去!

文侯强晋
姬燮父更名之后,晋国国君们生生死死,中间隔着6个没有什么故事记载,我们拉个快进条到了第九代王侯,晋穆侯,名叫费王(这个名字几乎是富贵的反义词)。猜测他应该叫费,王是尊称。
晋穆侯很有作为,或者至少是很想有作为,因为他常常出去打仗。而且,搞不清楚为什么,好像是参照“结绳记事”的方法,费王喜欢用儿子的名字来给纪念战争。比如,有一年,他打败了,心里充满仇恨,就给自己的新生儿子取名为仇。又一年他打赢了,意气风发,就给自己另一个的新生儿子取名为成师。
当然,这是随意性很强的行为,应该是打仗回来听说哪个老婆又生了,那就顺着战争中还未平息的心情延续下去,取个名字。而不是说我发现哪个老婆怀孕了,就出去打一战,打个名字回来。打仗是打仗,又不是算卦。但名字取了之后,却会产生类似算卦的问题。
一个很会看门道的大夫叫师服(是不是师父啊?师傅!),他认为,晋国这样给子嗣取名很危险。因为,仇这个字,给人比较压抑,属于逼仄的小词,而成师是大格局大气魄的大词。这样,哥哥是小词,弟弟是大词,与礼不和,容易滋生动乱。
晋穆侯:多事,我还叫费王呢!
确实,真正多事是从你费王开始。浪费国王,我们家有的是国王。
凡是常年打仗,就容易导致兵权政权外挂。费王这么喜欢干仗,国家的军政大权就渐渐落到了他弟弟手里。在晋穆侯去世的时候,弟弟就发动了政变,自己登上了君王,后世称其为晋殇叔。原本的世子姬仇,就变成了侄儿记仇。
晋殇叔:大家静一静,你们听说过兄终弟及吗?
仇:我不听我不听!
仇这回真是带着仇逃跑了!
过4年之后,姬仇率领其追随者成功袭杀殇叔,夺回君王之位,是为晋文侯。殇叔也因这次被杀而谥号为殇。这次内战在当时似乎对晋国没有造成太大的震动,但它却为晋国后来长达67年的内战埋下了炸弹。
晋文侯:我一直都听说子承父业!
晋殇叔:是吗?我等着!我可以在墓地里等着!
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很有分量的一位诸侯,前面已经介绍过,他协助周平王东迁,杀了周幽王的余党虢石父拥立的周携王(周幽王另一个儿子姬余臣),让天下重新一统为周平王。所以周平王很感激他,晋国也由侯爵升级为公爵。
名字叫仇,但是谥号是文。你们就可以知道我的一生有多努力吗!
但是,事业上颇有建树的文侯也和他的父亲犯了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太信任自己的弟弟。很有可能在夺回君位等一系列战役中,他的弟弟成师立下很大功劳,并且逐渐掌握了晋国的大权。
历史似乎正在被复制。
晋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姬伯继位为晋昭侯。晋昭侯应该是迫以无奈,或者是受到奸臣的蛊惑,居然分封自己的叔叔成师到曲沃。曲沃城比当时晋国都城翼城还大,明显违背了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晋国大夫师服(没错,就是那个预言过仇和成师隐患的大师,他还活着!)劝谏晋昭侯说,建立国家(的模式)应该让君王的力量、地盘大于臣下,这样才能巩固地位和统治的基础,本末倒置是不稳定的隐患,曲沃日后必为祸害。
历史记载,晋昭侯不听!
怎么可能不听!晋昭侯是弱智吗?很明显是无奈之举,你不封试试,我成师留在翼城你就有好果子吃?
7年后,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这一个事实再次说明成师叔叔早就掌控了全局。只是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胜利者都会所失败者昏聩无能。后来曲沃叔叔家的子孙成功逆袭成为晋国的主人,成就了晋国的丰功伟绩。那时候的人们总是希望找一些典故来证明,我们的成功是天意,我的逆袭是天意,你们就顺从了吧,不要再捣乱了!所以才会出现了师父、师父、师服这个老不死的大师提前预言一下,再一下,铺垫说这是祖宗晋穆侯领会上天的旨意才作出的安排。
因此,晋昭侯似乎只能不听!因为是上天安排的这段感情!
晋昭侯:我不听,所以做了7年侯,如果我听了,估计就只有1年。
但是,历史一直告诉我们,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很轻易地杀死他不喜欢的人,却很难让自己成为别人喜欢的人。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1-20 00:17:50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628086

发表时间:2018-08-04 04:32: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11 08:20:59 +0800 CST

评论数: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