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

官场演变的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喊的“万岁”口号只是表达一种理想的祝福和态度而已。
人类有人类的生命周期,从起源到灭亡。个人有个人的生命周期,就是通常说的寿命。体制机制也一样(所以才要通过“改革”来保持活力)。官僚制度(管理制度)也有生命周期,从周王朝(晋国六卿)到清朝军机处。同样,一个朝代的官僚集团,也有他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才会出现朝代更替。
人从生到死,要经历,少年、青年、老年等阶段;同样官僚集团的生命周期也有自己的阶段。
◆第一时期:为理想生存(公)而奋斗。通常,朝代的第一代君王和第一批大臣的班子都是血雨腥风活过来,帝国的建立包含着他们毕生的心血(亲儿子的感觉)。他们会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帝国,让他茁壮成长。他们的奋斗有鲜明的理想标识。
帝国建立之初普遍存在着国家贫瘠,政治混乱,民众信心不足等情况。百业待兴让大家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大家的努力能让自己的理想逐步实现,有点养小鸡的感觉。看着小鸡一天天长大,心里十分很有成就感。
追随重耳流浪的那些人,他们成为了晋文公一朝的主要官员班底,牢握实权位置,而且劳苦功高有极强的威望,有话语权,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直接带动了整个晋国官场的氛围。
他们都是心中有抱负的一批人,为实现晋国称霸而努力。他们坚持这个目标几十年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在自己的手里实现,这便成了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全部。这条路还很长,但是晋国已经上路了,有盼头就会拼命,就会专注。所以他们只会专注前方的理想,身边的权力(争夺)就不会表现得太突出,在专注实现理想的面前,什么都不是事,权力也不是。就像科学家专注于研究后,根本就不会在意自己的吃住行问题,知识的海洋才是他们的一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都有着极其强大的威望,这种威望可以超越权力本身。在晋国,晋文公如同神一样存在着,一个人就占据了晋国的90%话语权(威信权力),那剩下的也就没多少“权力”够这些人玩弄了。
晋文公镇得住妖孽,各种妖孽!
所以大臣们的主观和客观都是努力工作,加班工作,拼命工作。以赵衰为代表,他们常常会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极力推荐合适的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去。他们的大公无私是在奋斗中无心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刻意去给自己造就的形象。
有这样的国君和班底,这个集体真没有理由不实现辉煌。所以晋国很快称霸。这样的成功没有什么好嫉妒的,你要把人家前面二十年含辛茹苦、养精蓄锐、锤炼心智的时间都算进去,那也就不是很快了。开花也要把栽树、浇水、施肥的时间算进去。不能光看贼吃肉。
老天不一定都会天道酬勤,但是以侥幸为目标的赌徒式奋斗肯定很难成功。这不是绝对不绝对的问题,而是概率问题。
晋国成功的理所当然。但是首次称霸的时间比较短暂,主要是因为第一代人年纪太大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艰苦阅历无法像职务(权力)那样可以短时间传给下一代人。所以晋国在晋文公,襄公称霸十五年后,很快进入了官僚的第二时期。
◆第二时期:为利益权力(私)而争斗。
这将是一个十分复杂但又重要的阶段。如果说上面渡过的第一阶段是纯粹、天真的少年。此时的第二阶段就是青壮年,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战斗力强、制造力强、破坏力也强。
农村里,兄弟反目成仇的剧情多半是发生在家底子比较厚实的家庭,老爷子留下的财产比较多。有财产,物质财富多,兄弟之间就想要争夺,这是有想法。有财产的家庭也不是很需要去干活赚钱,这便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和精力,这是有条件。所以就容易无事生非,争名夺利。
那些穷苦老爹的儿子们,都想这自己赶紧出去赚钱,没空吵架。没空争,也没什么东西给你争。
此时的晋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也算有家底了。关键是第一代雄主晋文公、襄公去世了,后来者能继承他们的君王之位,但无法继承他们的威望。原先,晋文公所捆绑的权力威望数值,他的继任着根本驾驭不住。要量化举例的话,可以比作由90%直接变成了30%。
毕竟,如先轸这些猛人,他们都是跟你老爸一起奋斗的人,都是你的叔叔辈,他们只是服从你(位置),但绝对不是佩服你(本人),所以你反而要更加小心做事。如果一不小心错了,后果会很难看,比如先轸就在他面前吐唾沫(这事他绝对不敢,也不会在文公面前做)。到了灵公就更不用说了,吐到给你洗澡都可以。
换句话说,此时的晋国,民间为上层官僚贡献了财富,君王为官僚释放了权力威望,长辈们为他们留下了霸主基业。这是一个很肥的家底,足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给你一万元叫你跪下,很多人都不愿意,他们会说气节不能为金钱所左右。那一百万呢?就有人了,那一个亿呢?会不会排队?
晋国的朝廷上也开始排队了!他们内心的气节没有上辈人那么有理想,他们面对的诱惑又比上辈人更加可人。所以,真不能只是纯粹地做比对,然后怪罪他们!其实,这如同爱情的罪,是月亮惹的祸。
他们一定会暗暗地排上队伍,较上劲。因为是暗的,所以没有明显可见的先后,这样就会出现争斗。
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代。不再像父辈那样有一起共患难的感情基础,他们的理想也不再像父辈那么具体生动(晋国复兴,称霸),现在的晋国已经是霸主了!如果一定要再具体,那晋国的下一个理想只有取代周王朝才过瘾,这不是要上天的节奏吗?
所以,没有束缚了,只留下欲望单独面对诱惑。内因、外因都在促使他们进入权力的争斗时期。当然,复杂的争斗期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一个淑女不可能瞬间就变成了妓女。
这第二时期又分为三个级别的斗争。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11 21:35:49 +0800 CST  
狐氏祭旗官斗的的第一级别
▲第一级别斗争的特点是“将错就错,借力发力”。
首先,斗争的一方确实犯下了错误,这些错误原本可能通过祈求君王以求得免罪,或者通过后期努力可能弥补,可以挽救。但是现在因为形成了权力斗争,所以你的对手是不可能为你说话,他们只会选择袖手旁观,然后逮个合适的机会,向君王打“状纸”,俗称你被抓到了辫子,管你有心无心,只要你造成的后果变成了证据就可以。最后,在对手用心运作下,借题发挥,以国家的名义、皇帝的权力,戴上人民福祉的帽子,把你灭了。
有点类似通过给老师打小报告来打压对手的感觉。报告是小,但也怪你自己不小心犯错在先啊!
★这也是晋国官僚集团第一次火拼的感觉。赵盾干掉了狐氏,很大程度也是狐氏自己做死造成的,而赵盾只是借力发力把他给办了,顺水推舟扩大了自己的利益。
在先轸、先且居父子先后去世后,晋文公的第一代老干部赵衰、狐偃、狐突等也都已经去世,第二代开始执政。此时最为热门的人选便是赵盾和狐射姑。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所以狐射姑算是晋襄公的表叔,比较亲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晋襄公最初选择狐射姑为中军主帅(官僚一把手)。但是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从齐国回来后,可能是出于感情的考虑(阳处父曾经是赵衰的部下),也可能是出于对赵盾的赏识,就去劝说自己的学生让赵衰出任中军主帅。
狐射姑:丫的老阳,多事!
赵盾:阳老,你用心了!
阳处父:然并卵,历史已经不给我机会解释为什么了!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一定很好,但是很听老师的话。
晋襄公便是,又听话有学习不好!
听话得结果就是他立即同意换赵盾上;学习不好的结果就不会掌握如何换?火候啊,时机啊,都没考虑!
晋襄公说要阅兵,狐射姑立即就忙上忙下开始排兵布阵地搞训练,自己也在台山人五人六地挥旗指挥。晋襄公来了,看见狐射姑却不说阅兵的事,只叫他下来,然后让赵盾上替狐射姑上去人五人六地接着指挥。
毫无征兆就突然来了!而且毫不委婉就直接宣布了!
狐射姑蒙圈了,老没面子了,自己还傻傻地把大家叫过来一起看,看我被人打了一个耳光。对于想狐射姑这种有能力,有才智,有面子的人来说,这不只是“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帮人家数钱”。对于一个以智慧著称的“谋士”来说,这便是杀人不见血,杀人诛心啊!
虽然,他只是和赵盾换个位置,还是晋国官僚的二把手,但是这样产生出来的二把手是下行线,如果一开始就是二把手,那没还什么,你就拥有二把手该有的一切,你也很有权威,大家还在期望你以后会升为一把手。
但是你从一把手变成了二把手,大家就会猜测你可能是能力有问题,或者是不受领导待见,那你以后升一把手的希望就渺茫了,于是大家就看轻你一点了,你的威望反而没有了二把手该有的样子,甚至比五、六把手都不如。
又羞又怒的狐射姑,脸上火辣辣了好几个月。
关键是晋襄公这个大心脏的家伙并没有觉得里面有什么问题,换个位置而已吗!都是我的臣子。因为他自己此前还曾经被先轸吐过唾沫啊!为了晋国的美好明天,每个人都应该像他那样互相理解,高素质、低欲望。所以,狐射姑事后问襄公说你为什么要换掉我?没心没肺的晋襄公直接说,是阳处父说你是不适合,赵盾更适合!
阳处父:这种事情也是可以依申请公开?
这个诚实的学生,三好学习,晋国的花朵,他自己无所谓,因为第二年便去世了!而狐射姑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
他本来就不服赵盾,现在更加不服了,我以为你是有什么上天入地的本事,原来就是那个阳处父吹的枕头风,哦不,桌边风,让晋襄公中了风而已。所以当赵盾说要立公子雍,他马上就说立公子乐!并且还真得去迎接回来。按道理,你是个二把手,就好好坐着,等通知就可以了,哪里敢这么做?
赵盾也知道你不服,这是一种不能解释的“不服”,是权力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不服”,估计只有鸡汤大师敢在隔空扯淡外,没有人能解得了其中的逻辑死局(权力的唯一性)。赵盾不是大师,他是一个有见地的政治家,他无法解释问题,但是会处理问题,所以就表现得十分强硬,派人把公子乐直接给杀了!没一句多余的话。
这下,狐射姑的面子更没地方藏了。本来想玩火博点关注,没想到屁股还给烧了。自己刚推出了一个人,就被杀了,那以后谁还愿意听我的?还二把手,就没手下了,没手,没把,光剩二了!
正真所谓“一步踏错,终身错,下海伴舞为了生活……”
狐射姑:闭嘴别唱,关掉,别听了!
但狐射姑是真的一步走错,开始步步走错!赌徒的愤怒会把命都压成赌注,狐射姑就作死的想到了阳处父。就是因为他才让自己输给赵盾,就是他起的头。所以脑子一热,竟派人去杀了阳处父!
狐射姑以为自己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妥,你杀我一个,我也杀你一个!你杀的是王子,我杀的是臣子,大小差不多吧!
但是他完全错了!那王子是废品,这臣子是精品,身份差不多,但是地位差太多了,尤其是在赵盾眼中的差距很大。而此时的赵盾是晋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有晋侯的时候,你狐射姑自己和赵盾差一个身位,没有晋侯的时候,你和赵盾是天差地别!同样,废弃王子公子乐和阳处父的差距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执政的赵盾立即召开大会,研究如何处置如此重大的政治事故,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大家一致同意大会做出了驱逐狐射姑出境的决定!
这下狐射姑蒙了!他赵盾杀公子乐的事不提了?原来这是朝堂不是江湖啊?义气(道理)在政治面前屁都不是,更何况什么快意恩仇了!赵盾之所以是第一个权臣,是高分值的政治家,就是在于他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果断和绝情。杀一儆百!
自此,狐氏便成了第一个退出晋国政治舞台的家族。
后来,晋国有一段时间在研究召回外流人才的时候,傻傻的荀林父说召回狐射姑,一是功勋之后,二是智谋贤人。聪明的郤缺说召回士会,因为士会在秦,狐射姑在狄,秦比狄更有威胁。
理由不重要!召谁很重要,谁说也很重要!
自此,赵盾就开始培养郤缺,而遏制荀林父。要知道郤缺的老爸郤芮是追随晋惠公谋害晋文公,属于有政治污点的人,而荀林父的祖父是荀息,在晋国有较高的威望,属于有政治荣誉的人。但后来就这样逆袭了,接替赵盾的人是郤缺。所以,后来荀林父任中军主帅的时候,赵家的赵同、赵括根本不服你这个傻得可爱的荀林父,送给荀林父一个无奈的邲之战。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但狐射姑其实作为第一阶段权斗的牺牲品还算幸运,毕竟他杀了一个那么有分量的大臣,还只是被驱逐。到后来,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蒯得五人杀了先克就不是驱逐的事了,而是被认定为五个作乱的坏分子。就地正法,直接杀了!
因为,先克是先且居的儿子,先轸的孙子。而先轸、先且居是培养赵盾的人。这也是于私感情的需要。
因为,那个时候的赵盾已经把官斗进化到了第二级别的内斗,要清洗旧贵族。这也是于公整合的需要。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14 00:34:23 +0800 CST  
派系是官斗的第二级别
▲第二级别斗争的特点是“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官僚之间既然要有斗争,就会出现没事找事,小题大做的文章,然后大家就围绕着文章发表意见,展开讨论,论着论着就可能开始了分派。官员很快就发现,不知不觉中,“一个打一个”的模式已经发展成“一群打一群”。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动物们都知道(遵从)这个道理,谁落单了谁就可能被狮子吃掉。
官僚群体也很快就发现(形成)一个事实:你要提拔就需要有人为你推荐,你犯错了要有人为你说情;换个角度,你也可以推荐别人,为他人说情,这种利益纠葛在一起就形成了第一种党派,利益。
从利益开始,以后还有理想,主张等因素也在形成新的党派!这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此时的晋国六卿之间形成的党派主要是由亲情攀附形成!
既然赵盾是第一个权臣,那就从赵盾开始。
赵盾做了20年的中军主帅,时间久,影响大,第一批的党派就从他这里开始,简单分为:喜欢并提拔的人与讨厌并遏制的人。
赵盾感激先轸培养自己,知恩图报自然就要照顾先轸这一脉了,于是先克家族很快就和赵氏凑到一起了。郤缺也是他喜欢的“学生”,那郤家也是。六卿的位置就这么多,他喜欢的人自然进步就快,不喜欢的人如荀氏、栾氏、士氏、胥氏,提拔就慢了,等于这些剩下的贵族就形成了另一派。
实际上,后来晋国六卿的多次火拼也是从这次党派的底子开始,只是分分合合,偶尔会有部分干部“无间道式”地卧底走来走去而已。
赵盾是很厉害,看准了郤缺的才华,但是没有看准郤缺的寿命,赵盾自己可以掌权20年,但是郤缺才3年就去世了,所以赵盾来得及培养郤缺,郤缺却来不及培养接班人,于是郤缺后,这一派就真缺了。
另一派的荀林脚踏风火轮赶上,立即补缺了!
荀林父熬到执政后就开始排挤赵家、先氏,赵括和赵同想要谋求的位置他都不给。做为反击,先谷虽然作为副将,也一样不愿意服从荀林父,这种矛盾的效果也不错,立竿见影地导致了邲之战的失利。
争斗和吵架的本质一样,从来都是循序渐进,层层加码。开始是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一句;然后就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接着就你踢我一脚,我踢你一脚,最后就各自回家拿刀子对干起来。
党争开始也是这样的。从争夺职务、利益开始,因为他们职位的权力太大了,能予杀予夺,就算我不用也要担心你以后上来会用,所以干脆就由我来用还安全一点,只要我用好了就能让你再也没有机会用,这就是最后都演变成“你死我活”的因果。
既然要你死我活,我活是一个目的,你死也是一个目的。这就是都斗争的第三层次。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17 09:10:19 +0800 CST  
先氏是官斗第三层次的牺牲品
▲第三层次的官斗的特点是“利益至上,官透其德(人尽其才)”
也可以说是官尽其德,就是把能用的德行全用,说白了就是没有道德约束。在道德允许的下限下,什么事都做。但还不止,有时候遇到能力、条件等差距太大,光用所有德行还不够,那就要透支了,做超越德行的事,也就是缺德。
如果是两个农民干架,一方干不过,他就回家找出家里最大凶器,也就是刀啊,锄头什么的,然后双方继续厮杀下去,场面虽然凶残,但顶多也就几个人受伤而已。
如果是两个军人,两个枪手呢。一方干不过,就会把枪举起来,那就是死很多人了。
这就是“能力”程度不断加码造成的不同结局。两方相斗,如果一方在当前规则下落下风,他气急败坏就会想超越规则去需找另一种“力量”来干掉对方。(两个小孩打架,打不过的那一方一般都是回家叫哥哥)
斗争不断升级后,会倒逼出双方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人尽其德。为了泄愤,为了赢,为了自保,他们会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进行对抗。这时候,你的外挂就决定了你的破坏力。从锄头、镰刀开始,到枪炮。
试想一下,这套逻辑搬到到了官场斗争呢。官僚手里的最大外挂是权力。他就会动用权力来进行火拼,造成的死伤就是无数。
智力、能力有差别,总有一方干不过另一方的时候,然后他们就开始找外挂,但对方的权力更大,你的外挂也干不过。此时的斗争近乎成了一边倒?不会的,这个时候。落下风的一方就会使出官僚集团的底线杀手锏,那就是缺德,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顾什么道德底线,一定要在不要脸(缺德)上再扳回来。所以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说,“贪官奸,你(清官)要比他们更奸”。这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那一年,吴三桂宁愿放进满清的铁骑进来,也要跟李自成干一仗,双方不是拼实力,不是拼智慧,而是拼道德,拼出缺德。
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就不说什么底线了,只要能让我活下来,只要能让你死去,赔上一堆无辜的人命也在所不辞。这是官僚争斗中最高级别,也是最大的祸害。
这里不是在为那些奸臣说辞,为他们解释,而是在说一种事实。
许多时候,奸臣做出无底线的祸国殃民的事情,并不是他们天生就喜欢这样,就会这样,而是在党政之争中,他们用尽常规的手段也根本干不过,杀不死对方,他们的智慧限制了他们的能力,但限制不住欲望,所以两者产生的差距只能依靠缺德来弥补。还有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如果他们不反击的话就会被对方杀死,而反击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唯有更加狠毒。就无耐地选择了缺德。
当然,不管哪一种缺德都是缺德。没有情有可原,都是王八蛋。
★ 这也是晋国官僚集团第二次火拼的感觉。
荀林父作为晋国最高的领导人,因为此前受到赵盾的排挤,他现在执政了,正常以怨报怨,也不喜欢赵氏、先氏。为了保持晋国的政局稳定,他总是选择妥协,不把这些矛盾和喜好公开化,这是一个老臣持重的表现。但是在邲之战时,以先谷、赵括、赵同为首的将领公开抵制自己的命令,并且擅自挑拨离间,使得楚国突然发难导致晋国大败。这个“恨”被深深地记在荀林心里。回到晋国之后,晋景公在众臣的劝说下原谅了这场失利,并让各位依旧任职原来的岗位。
职位没有变,权力利益没有变,但是威望变了!荀林父咽不下这口气,就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不断自我反省,三天两头在全军大会上说邲之战是自己的失职,所以现在要励精图治报答晋侯的信任和不杀之恩。
表面上是在说自己,其实他是在说先谷。指桑骂槐的升级版,不指桑了,指自己,自损三千,也要降敌一万。
因为六卿几乎都参加了邲之战,里面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对于荀林父来说,只要提到邲之战,让大家记住邲之战,那每个失利的将领心里马上就会想到是那个先谷的鲁莽造成了我们的失利。荀林父作为主帅,他只负领导的责任,而且他一直在自我批评,根本不会受到大家(民意)的谴责,大家反而会觉得你有担当。
但对先谷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高手荀林父在逼迫先谷。
终于,先谷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关键有一种被荀林父孤立的感觉。他预感着晋景公对自己的原谅早晚会因为这些大臣有意无意的怪罪谴责而改变主意,到时候会随便找一件其他事情的把柄作为理由把你给处理。到时候也没有人会为自己说话,赵家和自己是一伙的,但赵家在这件事情上一样是有污点的隐患,甚至,赵家为了保护自己,也会默认把先谷拿出顶民意的罪,舍卒保车。
先谷承担的压力除了邲之战的有形罪过外,他还要承担着其他氏族对赵盾家族的仇恨,这是隐形的嫉恨。因为赵氏对先氏的照顾(偏袒)有加,其他氏族就可以恨屋及乌。
这也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家族消亡规律。面对双重压力,先谷没有匹配的能力和智慧能在这样的党争局面中找到合适的出路。最终,还把他逼出了一条自寻死路的办法,那就是勾结北狄入侵晋国。
他不是想打自己的晋国,而是想打晋国的荀林父。
他会缺德到去叛国,是因为他现在按照常规的规则(能力、权力)已干不过荀林父,而且自己还面临着随时被找茬杀掉的风险。于是突破底线的缺德似乎就变成了他的唯一出路。
晋国太强大了,执政晋国的荀林父太强大了。他能找到帮助自己的力量只有晋国的世仇,北方戎狄。
但是这对荀林父来说,真得是意外的惊喜。
也许他只想逼退先谷,让你辞职回家钓鱼什么的就可以了,但是先谷居然自己找到了作死的节奏。
勾结外敌是死罪,而且这个外敌是晋国的常客,戎狄。
晋国打戎狄有十足的把握。
这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等到戎狄真得来了,荀林父带兵击退了戎狄,并借变本加厉,追杀过去,消灭了其中主要的这一支。这一支里面有先谷通敌的证据。
荀林父最好的结局终于来了。先谷因为私通外敌而被处死,先氏结束。荀林父因为抵御戎狄,击败戎狄,一洗前耻。所有在邲之战失利的将军们都很用力,他们都要在戎狄身上找回邲之战失利的名誉。
荀林父接连的利好消息,终于给自己、给正在晋国朝廷上坐庄的大户们拉了一个涨停板。
先谷本想“先发制人”,但这种“先”一定要有能力有把握能“发”得出去,“制”得住人,否则结果容易变成“先发制于人”。没有跟上大庄家的小户小散,你变成了牺牲的萝卜,因为这次不是割韭菜,而是拔萝卜。
荀林父:为什么我的父亲叫逝敖?不是叫荀什么?
逝敖,可能是他郁郁不得志而早死吧。另外荀林父应该是叫荀林,只是他让荀氏又重新崛起,所以后世会给他留下一个纪念的节点,尊称“父”,就变成了荀林父。
至此,第二时期官斗的三个层面就告一个段落了,接下来的官僚体制要进入生命周期的下一个阶段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18 23:24:20 +0800 CST  
斗争出官僚
◆第三时期:为自保而拉锯缠斗。
江湖中大侠迷恋玩剑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叫不杀。同样,许多成功人士功成名就后也会选择卸甲归田。这是事物的规律,完成了原始积累,到了一定位置后,那些在官僚斗争中存活下来的人,他们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安全降落。所以此后,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创业的激情就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不犯错误,如何做到没有责任,安全第一。
看多了别人家族的兴衰成败之后,自己也经历了腥风血雨之后,“官僚”对斗争的理解变得温和许多。只要存在斗争,就没有永久的胜利,这一次你赢了,这一代你赢了,不能保证下一次、下一代还会这么厉害?看嘉靖时代的内阁,个个都是顶级的人才,但内斗也都是前赴后继地先赢后输。
既然出来混的迟早要还,既然不能避免出来混(不混没有地位啊),那就尽量少混,尽量少得罪人吧。
所以第二时期斗争过来后,官僚之中便会形成了最大一党。这一党没有领导,领导他们的是自然法则。他们都悟出了“为官之道,置身之外”的道理。你不做赵党,不做荀党,不做你们什么党,只做好自己的混混党。
谁都不用刻意去拉谁进来,时间久了,一个朝廷一个单位就会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人。他们充满智慧、熟悉业务,但智慧和能力都用来推脱事务,推卸责任。
他们认定“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集体不好了)的道理,不担责,搞中庸。只要事情不关自己,就做好看客,最多就在形式上的鼓励哪个愣头青几句。如果遇到自己的利益受损了,那就要拼命,会找时机拼,实在拼不过那就妥协。这是最丑陋的官僚,但也是生命期最长的官僚。
再发展下去,集体的肌体就失去了活力。你说这些人傻吗?他们个个精明,你说他们为什么不做出大事?做是没做,但人家也没有犯错误啊。成事不会,败事也不会。但是,他们有一点好处,就是稳定,是一个朝廷关于权力培育和公务执行的基石。
变革有风险,创新需谨慎,他们不会随意去赌博。一潭死水有时候比没水好,比一潭混水好。
实际上,如果没有外部的问题,政权的内部稳定是帝国给予人民最好的礼物。
但是,如果出现了外部问题,比如人民起义造反,比如外敌入侵,这样的混混官僚就失去对外抵抗的动力,没有人愿意跳出来,主动承担,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等别人出来,然后自己坐轿子。
所以,看似稳定强大的帝国集体(公司)为什么会很快破败?因为里面的主力们只会、只能、只愿意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更不会“匹夫有责”。他们更愿意等死顺便找后路,也不愿意为大家去死,因为等死的话或许会有人跳出来担当,那自己还有存活的概率,而如果自己来担当的话,那自己必死。枪打出头鸟,如果打完了不打了,或者没有子弹也不会再打其他鸟,所以对鸟来说不出头就有机会自保!
一个其乐融融的单位,高素质,高鸡汤,高友爱,但如果纪委说出了某件事,你们单位要有一个人出来负责。大家看看这个时候会怎样?鸦雀无声啊!鸡什么汤,友什么爱,我们又不熟!
这也是晋国六卿由11家最后变成3家的原因。因为你在灭杀别人的时候,其他的家族都只会权衡利弊后,在旁边看看而已!从这点来看,赵氏还算是幸运,虽然在荀林父时期,官途不顺,但日子久了,总有复起的时候。虽然此前还有“赵氏孤儿”的不幸,但还好遇到了韩厥,因为有韩厥在努力。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19 23:00:56 +0800 CST  
六十四、赵氏孤儿
★这是晋国官僚集团第三次火拼。其中的时间有点乱,事实有点乱,但是不影响我们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兴致。(有黑幕)
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侠义肝胆如此典型和振奋,使得我担心他会不会是假的?但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残忍和极端又使得我担心他会不会是真的!

赵家班
【赵氏赢姓】,他们和秦是同一个祖宗,但是这个祖宗已经很远了!秦国认定的祖宗为恶来,恶来的五世孙非子封地在秦,开始了秦氏赢姓。恶来的弟弟叫季胜,季胜的曾孙叫造父,造父善于驾车,受到了周穆王的宠幸,封在赵地,开始了赵氏赢姓。
造父开始,生渠,渠生安,安生梁,梁生莒,莒生奄,奄生带,共七代一直在周王朝做官,带不是长子,但比较有能力,习惯称为叔带,赵叔带。此时周王朝是周幽王时代。
不得不说,叔带你走运了!
因为周幽王是出了名的昏君、暴君。那叔带就有机会做一个好人了,好人叔带就习惯性地上表忠言。
周幽王就说:逆耳。
于是,这个叔带感觉自己已经尽了一个忠臣的使命,就跑到晋国去了。因为再不跑的话,很有可能不但会尽使命,还要尽命。
不得不说,叔带再次走运了!
因为周王朝已经没落了,晋国却开始崛起了!
就好比一个在大国企上班的中层干部,在看到国企改革没有希望了,就卖掉手中最后一点股票,然后跑到了正在冉冉升起的私营企业。他在周王朝这个国企上班,能看清每个私企(诸侯国)的基本情况,哪个有前途,哪个没前途,可以推论出八九不离十。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应该和晋国的老大关系也不错。所以一到晋国,工作岗位、职务待遇基本保持不变,而且晋国承诺以后上市一定给他原始股。
果然赵氏在叔带的带领下,在晋国这片大地上大放光芒。
晋国在晋献公的时候,有一回出征打仗,一下子就灭了霍、魏、耿三国,一高兴就把耿(今山西河津)地赐给了赵夙,赵氏有了自己的地盘。赵夙是赵衰的爷爷。当然,要做爷爷,那就要先做孙子。
赵夙是赵叔带的孙子。
太好了,这样就对上了。为什么啊!因为按照我们今天的推论,这个族谱实在是太缺乏可信了。古时候没有完备的文字记载,很难有这样完整的宗族线路,自上而下传下来。通常是后面子孙牛逼了,就开始倒推过去。里面自然有不少出入。
但是这些出入也不会太严重,既然没有完善的文字记载做辅助,也就没有其他的“恶意”干扰,而且那个时候找人找家族就靠姓氏来,靠宗庙来,不像现在有手机,有微信。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很重视自己的血脉族谱,就算错也不会错得太随意。
也正是基于这种态度和感情,才有“父债子还,血债血偿”,才引发了赵氏的“下宫之难”,这是官方的学名,戏台俗称赵氏孤儿。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20 23:57:09 +0800 CST  
牛人赵盾起的源头
赵衰同志,名字叫衰。但不要误会,这不是“背”字!“衰”字现在不是什么好字,有点贬义的味道,不过当时可能是念“cui”同縗,是指比较好的羽毛。那就没毛病了,一点也不衰,还造就了赵氏的真正繁荣。人家的人品也十分高尚,眼光独到,在晋国动荡的时候,紧紧跟随重耳公子,参加公子重耳的十九年流浪,并在途中,多次为重耳出谋划策,化险为夷。这些条件一推论又说明赵衰不只会看人,更会辅佐人。因为如果按照记载的那样,没有赵衰,重耳可能早死了,也不会有什么晋文公。
换句话说,如果赵衰赌夷吾,辅佐夷吾,出谋划策遏制重耳,估计历史就没重耳什么事了!所以,可以说赵衰会看人,也可以说重耳会看人。
所以,时间顺序产生的因果关系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因果。
所以,形成重耳赵衰组合的理由不在这里,理由是此前英雄之间已经互相惺惺相惜了,不一定是惜在能力水平,不是惜在地位财富,而是惜在人品道德。
赵衰跟随重耳回到晋国后,水涨船高,威望和权力也达到了顶峰。他自己在翟国流浪的时候,取了公主叔槐为妻,生了赵盾。回到晋国后,又娶了文公的女儿赵姬。按照贵贱分,赵姬肯定是正妻。但是赵姬深明大义,说叔槐在先,这次不按贵贱排名,按照时间排。还有一个事实是叔槐的姐姐是嫁给了重耳的。所以说叔槐也可以是赵姬的后姨妈。按叔槐论,赵衰是重耳的连襟,按赵姬论,赵衰是重耳的女婿。
这样,叔槐就成正妻,但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是赵盾变成了嫡长子。赵姬生的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就一字排开下去。站好了注意队形!
重耳即位晋文公后,对晋国做了人事安排,他很信任赵衰,本来要让他出来做中军主帅,但是他推荐给别人。到了晋襄公事情,赵衰去世了,襄公这次照顾老干部的子女,起用了赵二代。赵盾不负众望,在与狐射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晋国乃至春秋第一个权臣。
就像足球场上,赵衰踢出了优势,而儿子赵盾很好的利用这个优势,把它变成了胜势。赵衰给儿子留下三大财富,一是爵位,二是名誉威信。三是(巧合),他死的时候顺便带走为了的先且居、栾枝、胥臣等一班老臣(都是年纪相仿),使得六卿的位置一下子空出了四个。
所以,不到三十岁的赵盾迅速登上了晋国官僚集团的二把手。而后不久又在晋襄公老师阳处父的“多管闲事”下,赵盾与狐射姑来了一个对调,变成了一号大臣。
事情还没有完。因为在晋国还有晋襄公,虽说赵盾变成了第二大股东,但参加过革命的襄公作为第一大股东占了百分八十的股份,其他人就没多少了---你们牛什么牛?
不过,老天,也或是在阴间的赵衰自己又来带人了,第二年,第一大股东晋襄公也去世了。
好了,赵盾以最大股东的身份控股。
控股的赵盾身份还是二股东,所以第一件事情还是要确定大股东。一波三折后,太子灵公继位,但是灵公的威望已经远不如赵盾了。所以赵盾在权威上变成了晋国实际的一号股东。
大权在握的赵盾第二件事就是清算狐氏。因为狐射姑一直不服自己,与自己争夺二股东的位置失败后,居然杀了阳处父。
对赵盾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理由,于是就驱赶了狐氏。
此前,因为在迎立太子的问题上,晋国秦国还有小摩擦。赵盾原本准备要迎立在秦国的公子雍,后来因为太子母亲不停的哭诉只好改回立太子。
晋国这样做就等于戏弄了秦康公。
但是秦康公居然没有机会生气,因为赵盾以一个政治家的果断,马上先翻脸。所以还沉醉在喜气洋洋送公子雍回国的秦军一下子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
蒙圈的秦康公过了半年才想通了这场被戏耍的误会。然后就来报仇,要讨个说法!
但这次说法一样没有讨到,因为晋国的军事实力远超过秦国。所以,要不是赵盾的堂弟赵穿缺心眼泄露了军事机密,秦国估计又要吃一次败仗。
实力不如人的秦国彻底服了!而赵盾也是居安思危,他知道士会在秦国,早晚都是晋国一个最有力的对手,所以就设计召回了士会。
经过这几次予取予夺后,赵盾在晋国朝廷和国际之间游刃有余的表现,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加上执政以来制定章程、修订律令、清理诉讼、追捕逃犯、推行契约、治理弊端、恢复贵贱,重建官职、提拔贤能等一系列影响后世的治国理政的措施,赵盾在晋国取得了臣子所能达到的最极致的威望。一如位极人臣的显赫!
这个威望大到自己弟弟赵穿明明犯了泄露国家机密罪,但只要赵盾不提,大家就一直默认已经忘记了。
这个威望大到赵盾可以代表晋国主持召开诸侯会盟仪式。
这个威望大到有些人开始看不下去了!
当然,这些人主要不是看赵盾本人看不下去,而是赵盾组建的六卿内阁没有他们本人。该“本”不本,不该“本”的乱本。这是一群晋国的老贵族,他们不是不服赵盾,而是不服赵盾提拔的人。
所以,老贵族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蒯得不爽了,但是,他们没去,也不敢去杀赵盾,而是杀了赵盾的好兄弟先克。赵盾大怒,就把这五个人全杀了。
这之后,晋国也就没什么人敢公开反对赵盾了!
但不管有多么厉害,“权势”也一样有保质期,赵盾的威力最终还是要爆发出终级冲突。因为晋灵公长大了!名誉上的大股东和实际控股的二股东为了晋国的话语权擦出了不少火花。权力分配出现了矛盾。
灵公决定杀了赵盾,主动出来解决矛盾。“杀赵盾,解矛盾”
但是,他的智商和能力、势力还不足以随便就能杀得了赵盾,结果自己反而被赵穿给杀了。
于是,赵盾就再立一个,晋成公。
成公虽然名字叫成功,但是在与赵盾争夺权力上一点都不成功。成公想要分解赵盾的权力,就提出了设立公族大夫。结果赵盾乘机把自己几个弟弟赵括、赵同、赵婴齐都安排进公务员队伍,而且一上来就是部级干部。这样,表面上赵盾的权力是小了一点,但是赵氏的权力却更大了。
成公三年,为天下臣子开创新天地的赵盾去世了。
按照他的指令,赵氏宗脉的族长不是由他的儿子赵朔继承,而是由自己的弟弟赵括来主持。因为他当年想让赵氏以公族身份进朝廷的时候,和成公说自己的后妈是晋文公的儿女,是她的仁慈宽厚让出了正妻的位置,才使得自己能继承赵氏宗脉。现在应该归还给他们,而赵姬最喜欢的孩子就是二儿子赵括。所以赵括不但上了公族大夫的名单,最后还继承了赵氏宗族长。
但是不管是二儿子赵括,还是大儿子赵同,赵姬这一脉的子孙都没什么能耐。真正能继承赵氏光荣传统的还是赵盾的儿子赵朔。
赵盾:不是不给你们机会啊!实在是扶不起啊!
扶得起的是儿子赵朔。他个人能力确实了得,能征会战,为赵氏保住了招牌,只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寿命太短。
寿命短还是缺点?何止是,几乎要命!
因为他身后留下了自己的妻子赵庄姬,一个甘寂寞的女人,一个不安于活着做寡妇的女人。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21 22:09:46 +0800 CST  
家门不幸
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嫁给英明神武的赵盾公子赵朔也算是门当户对,唯一不给力的问题就是赵朔太早去世。但侄儿赵朔死了,叔叔赵婴齐却活的好好的,身体倍棒,吃饭倍香。这样故事就按“你懂的”狗血剧开始了。这个赵婴齐虽然名义上是叔叔,年纪却不大。
因为赵衰娶的第一个妻子,也就是赵盾的母亲,比娶赵姬,也就是赵婴齐的母亲,早了十几年。而且在赵婴齐前面还有赵同,赵括,所以赵婴齐的年纪不会比赵朔差多少。
辈分是差一代,但肉还是鲜的,不会影响大家对帅哥美女的美好愿想。
不过,赵括、赵同可不愿意想象!
家丑!遮羞还来不及呢!还有空说风月?
主持家族工作的赵括立即决定驱赶赵婴齐去齐国。这个傻弟弟打仗干活不行,泡妞倒是在行,而且还从脚下开始,从窝边草开始。
从这一点看,赵括“似乎”比赵盾还大义灭亲,因为当年赵穿犯的错一点也不比赵婴齐轻,但是赵盾却是硬生生把这个堂弟给保护下来了。
但这只是“似乎”,事实是他早就讨厌这个弟弟了!正好你自己作死,那我还不大义灭亲?我傻啊?
“婴”有缠绕的意思,这字放现在就是宝宝,宝贝一样。实际上赵婴齐应该是叫赵婴,只是后来被驱逐去齐国,后人就习惯称为赵婴齐了。如同百姓家的小儿子一样,赵婴肯定也是受到了赵姬和赵衰的喜爱。不同于赵盾每天忙于国事,赵婴的两位亲哥哥同和括可是天天在家,这样矛盾和冲突就在所难免了,嫉恨也就自然发生了。
在邲之战的时候,晋国溃败逃散。大家各自想办法过河,但是这个赵婴老早就准备了船只,而且只顾自己跑,完全不管两个哥哥的死活。为此,赵同和赵括还去荀林父那边告了一状。不过荀林父不想搅进赵家的内部矛盾,所以就敷衍说这只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正常情况而已。
不过面对生死的考验,赵同和赵括可不想这么简单就说服自己原谅这个乖巧的弟弟。所以在赵婴和赵庄姬这事上,赵括是大义凛凛,绝不放过,一定要把赵婴变成了赵婴齐。
这下好了,婴哥(莺歌)没了,燕舞也舞不下去了。不过,赵婴可能是这几个兄弟里面最聪明的一个,他在走之前也向两大哥求情,说只要自己在栾氏就不敢对赵氏怎样,如果他离开了,那赵氏就威胁了。但是两哥哥不信,少抬高自己,赶紧走人吧!(从这个小细节看,栾氏很可能是参与了赵氏之乱,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
同样,犯错的赵庄姬只好回到弟弟身边去,回到晋景公那边去。
一个能在感情上不安分的人,自然也不会在面子上迁就自己。所以她回到哥哥那边,就说自己之所以在赵家住不下,之所以那个赵婴被赶走,其实都是幌子,都是冤枉的!事实是,我们知道了赵同和赵括的阴谋,所以才被赶走的。
晋景公吓了一跳。还这么复杂啊?一直以为就是你们家的感情戏,没想到这里面还有政治的筹码?
其实,在内心中,晋景公是不会相信这样的话,因为赵家在赵盾时期不搞阴谋,却在现在搞阴谋,是不是傻过头了?但是政治这事还是小心一点为好!毕竟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那晋景公具体怎么个小心法?这个小心就是问了栾书和郤琦,是不是有这事?赵家会不会真搞这事?如果自己能力有限,如果自己把握不准,那就去问别人,但问的时候心里似乎已经倾向于宁可信其有了!
问对人了!整个赵家里面,栾书只和一个人好,那就是赵朔,其他人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嫉恨。嫉恨从赵盾开始,赵氏压制着栾氏。其实栾书的父亲栾盾也很有才华,但就是被赵盾习惯性忽视,人家赵盾是盾牌的盾,你栾盾是矛盾的盾,没法比。至于深层次的原因,留到栾氏灭亡的章节再探讨吧。
总之,晋景公问了一个讨厌赵氏的人,是不是说明景公自己也讨厌了赵氏,而在找支持点?
栾书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好像有,另外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说如果赵氏没有阴谋造反的话,那就是你姐姐造谣,也就变相证明赵括赶走赵婴,说赵婴与你姐姐私通这事是真的,那我们是不是要着手准备一下舆论引导?外面现在很“热搜”啊!
这是一个要害的丑闻。你姐姐啊,皇家丑闻,皇家礼炮!和骂人不带“脏”字一样,栾书这是杀人不带“刀”字。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赵氏家族出现了人才低谷期,最优秀的人才赵朔英年早逝,赵家已经没有一个能撑住场面的人物。现在是以赵括赵同为首,带着一大批赵氏家族的人占据了朝廷一大堆的职位,吃着闲饭,还说着闲话。从国家利益来说,杀了他们不会出现管理的问题,还能腾出不少位置。
这好像是一种过河拆桥的思维。但是也可以换句话说,这是赵盾强势留下下来的“权力塌陷”,那些被赵盾压制的人只能按照“父债子还”的道理来找发泄、找安慰。
所以,民间常说的,做事情不要太绝,因为你的对手是干不过你,但你不能保证每一代的子孙都能干过对手。
至于郤琦,他现在是栾书的直接部下,在领导说出来重要的论断后,他立即表态说外面确实有这么传。一副标准的“莫须有”!
那就这么定了,按照阴谋造反的定论,灭族吧!对晋景公来说,这个敢于弑君的赵家(赵穿)确实不是什么好传统的家族。
“不能让弑君的人有好下场”,这是流行在君王朋友圈、微信群里的潜规则。然后朋友圈就有人(诸侯王)马屁回复说,正义只是偶尔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这是一次很彻底的灭族,只有赵朔的儿子赵武因为是赵庄姬的儿子,所以免于一死,留在舅舅家,和外婆过日子吧。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让大家很失望?赵氏灭亡只是很普通的一次权臣之间的斗争。但也不用太失望,因为“正说”后还有戏说。
关键是后来赵武这一点成长后,能以点带面,重新开启了赵氏家族。赵氏最终参与三家分晋,建立了赵国。那赵国的国君绝对不能允许自己的祖先赵武的母亲还有那一段偷叔叔的事?
这一段必须掐了别播!
但是掐了一节后,因果关系就不好表述啊!赵庄姬又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告发自己的家族造反呢?就因为是无聊,然后诬告了?难不成就说是景公那天起床感觉没什么事情,就说要不杀几个大臣玩玩?
所以,为了解释赵武重新建立赵氏的事实,必须张冠李戴一个更加合理的因果关系。
管闲事的吃瓜群众:你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屠岸贾:要不我来!
你是谁?
你管我是谁,好好坐下听就是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22 23:28:05 +0800 CST  
神秘人屠岸贾
屠岸贾真实存在与否不好说,但是屠岸家族应该是存在过。人家有名有姓的屠岸夷为晋惠公拼过命、单挑后被秦国抓获杀了,其子屠岸击继承了大夫的职位,后面才有屠岸贾。
这是《史记》的说法,真实性应该与《左传》的分量相当。《左传》的成书时间是更早,但是他的作者左丘明都是“相传为左丘明”的,哪有太史公硬。
屠岸贾很有娱乐天分,完全镇得住全晋国的综艺界,整起吃喝玩乐应该也会花样百出,深得腐败分子喜爱。但是搞不清楚为什么,当年他和灵公一起玩耍,怂恿灵公杀赵盾,可是在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杀了灵公后,屠岸贾却出逃在外了,并没有被追加杀掉,只是消沉而已。结果十几年之后,再次不知道为什么,又被晋景公发现了,重新回到了晋国朝堂。穿越吧!无尽地穿来穿去,哪里有娱乐哪里就有屠岸贾。
再说了,娱乐这事,吃喝玩乐这事,谁不想啊?
鞌之战之后的晋景公打败了齐国,雪了邲之战败给楚国的耻辱,晋国也重夺中原霸主,算是1:1踢平。所以景公心中已经对自己认可了,放松了要求,有种功成名就的感觉。
有房有车了,又升职加薪,那生活的压力就不用那么大了吧,赶紧安享壮年吧!
这样,晋国的休闲娱乐活动自然再一次如火如荼搞起来了,娱乐高手屠岸贾也有了重出江湖,脱颖而出的机会。
喝过酒,跳过舞,唱过歌,晋景公发现自己和屠岸贾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很投缘,马上就称兄道弟地相见恨晚。
屠岸贾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心里还有一件事情放不下,那就是原来他还有一个称兄道弟的娱乐明星晋灵公,被赵家给杀了!
他想报仇!
报仇的好处一是说明自己不是一般的酒肉朋友,也是会以“不舍身”的方式“取义气”为朋友报仇,二是要让大家知道我现在又开始娱乐了,你们不要再出来干预,否则我会像报复赵家一样报复你们。这叫准备杀鸡给猴看。
正好,报仇的机会也有了。他自己已经获得了晋景公的信任,而景公也恰恰有点讨厌赵家人仗着赵盾的功勋,时不时透露出那种趾高气傲的作死官二代的感觉。
关键是邲之战失利的原因也有你赵同、赵括等一干人在背后搞了荀林父的鬼。
正好too,报仇的起点(信号)也出现了。晋国的梁山无故崩塌,壅塞河流,三日不通。这在当时是国家大事,是要问天的,所以景公就让太史算一卜卦。屠岸贾就提前贿赂了太史,于是这个卦就出了一个很震撼的结论,说是因为你景公执法不明才造成了上天的愤怒。
景公表示很冤枉,我一直就“好声音,好舞蹈”的综艺着,哪里去执过法了?老天,你不能只给结论,也要明示我为什么啊?景公也是,你不懂就多问吗,可以叫太史再算一卦啊;老天也是,事情不说明又要警告别人,还要别人改正!
“我承认都是我的错,但你总不能告诉那只是月亮惹得祸。”
老天不解释了,好在景公身边还有屠岸贾,一个在时空中“穿来穿去”的人,他好像知道不少关于老天不说的事。
屠岸贾马上解释说,当年晋灵公被赵盾赵穿弑杀在桃园一案至今没有结论,这不是对灵公最大的不明吗?这或许也是灵公奏报了上天才给我们的提示。
要这么说,这灵公也真是,你死后不赶紧去奏报,非要等了十几年再来,非要绕过晋成公,到了晋景公才来?还是上天办事效率差?
晋灵公:你管得着吗?诉讼有效期内就可以!
不过老天的问题不是重点,重点是屠岸贾说出了很刺眼的字眼,“弑君”。弑君对任何一个君王来说都是铭感词。不管哪个君有什么不对,哪里不对,错在哪里,大家都可以开心坐下来好好说,好好谈绝对不能弑君。“任何情况下,弑君都是绝对的不对”,这是每个君王最爱坚守的规矩礼仪。
否则,你就是在鼓励别人弑杀你自己。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24 23:04:47 +0800 CST  
赵氏孤儿
但事情毕竟过了这么久,而且自己的老爸晋成公都没有说什么啊!所以,景公需要探听一下大臣们的意见。
韩厥说,这是扯淡,这是污蔑,赵穿弑杀灵公早已经有定论了,和赵盾有什么关系?赵盾对晋国的功劳这么大,哪里能去处理人家子孙?(那以后谁还愿意为晋国赴汤蹈火,为社稷考虑)
韩厥说得很对!但屠岸贾解释说,韩厥是由赵盾的家臣成长起来,他能知恩图报,是个好同志,但是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徇私枉法。屠岸贾很牛,他这是偷换概念,明明讨论弑君这事,他却笔锋一拐,转而攻击韩厥的身份。律师常常也是这么想的!说证人这个身份有问题,不能做证。
晋公又去问栾书、郤錡。这两人是当时晋国的中军元帅和副帅,很有份量。正好他们也不喜欢赵括,又受到了屠岸贾的嘱托。一举两得的事,所以也就不想解释什么。
和稀泥的话,两个人一起和了两把。
既然朝廷上是这个态度,那晋景公就放心了!然后就吩咐屠岸贾说虽有上天的山崩作为警告,但不要太赶尽杀绝,不要惊扰了国民,毕竟赵家的影响力还很大。
屠岸贾严重同意景公的指导意见,不过他耳朵不好,就听到了虽然,没有听清楚但是。
然而,晋国“年度好兄弟候选人”韩厥早就看穿了屠岸贾的心思,赶紧跑去赵家报信,劝说赵朔赶紧跑!
此时的赵婴齐确实因为淫乱的事情被族长哥哥赵括赶出了赵家,赶出了晋国。至于他和谁淫乱,太史公没有说,你们自己猜,我想打死我们也猜不出来了。不过我们知道,赵婴齐因为这个错误反而躲过了一劫。
赵朔听了韩厥的话,相信这是真的“灾难”。赵家人似乎也知道自己家族有这一个难于消除的梗,所以赵朔平静地接受了,只是不愿意按照韩厥的建议逃跑。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为父亲偿还弑君的恶名。这事情终是要有结算的时候,既然到我这里了,那我不入地狱,赵家谁入地狱呢?只是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那就是妻子已经怀有身孕。他希望韩厥能为其保全这一点血脉。
韩厥态度很明确,一定帮。但要怎么帮还请赵公子你说明白。不要跟老天一样,丢一个谜语就走了。
赵朔说,生男的叫武,生女叫文。武有用,长大了可以报仇,文没用,长大就嫁人吧!
说白了不就是报仇吗!但女的为什么就不能报仇?
妲己,褒姒,骊姬等表示不服。
但韩厥服。赵家的门客程婴也服,所以当天夜里,程婴就负责送赵夫人回娘家。有来头的娘家,说白了就是王宫。
第二天,天还没亮,屠岸贾就来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屠岸贾有人杀,屠杀!屠岸贾坚守绝对不赶尽杀绝的指示,知道赵庄姬已经回娘家了,那其他人就可以随便杀了!
于是,赵家上下三百多口全部杀了!只是很奇怪,赵家此时已经开枝散叶,那个赵穿一脉赵旃反而不在这里,他们演变成邯郸赵氏不在京城了!赵婴齐这个奸夫也不在这里,他带走的楼氏赵也得以保存!
这样一个大漏洞实在不好解释。不知道太史公当年是如何说服自己所谓的“赵氏灭门”?明明还有小门,还有窗户?
赵旃:你别管,那屠岸贾不是也飘忽不定,老穿越吗!
虽说遵守“不赶尽杀绝”而留下了景公的姐姐赵庄姬,但是屠岸贾还是很担心赵庄姬肚子里的孩子。景公答应他,如果是男孩就杀了,如果是女孩就留下来吧。
既然领导定了调子,那也没办法,屠岸贾只好开始兼职专注妇产事业,最近他比庄姬她妈都更加关心赵庄姬的妊娠,三天两头派人去宫里看望打探,生了没有?
生了!是女孩!
屠岸贾不相信,说要看一下!我要给红包!
赵庄姬说,不用看,死了!
屠岸贾不相信,哪有这这么巧!说要派人找一遍,不要给我玩躲猫猫游戏!至少死要见尸吧?(太史公:尸体?哦对!好像我忘记解释了!)
赵庄姬自然是拿不出死婴,但又坚持说婴儿已经死了,就是跟你玩!
等屠岸贾派人来搜查(其实,你也不能随便就到宫里来搜啊!所以反推过来,景公能不知道自己外甥是死是活?难道他就一点不管就在旁边看你们玩?)赵庄姬把孩子藏在裤裆里!这哪里找得到?
这是孩子,不是玩具啊!谁敢保证孩子就不哭?不窒息?再说谁敢去搜公主的裤裆?所以正常人就没有想到有这一出!
但是,这个孩子就真得没哭,真得没死!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因为如果哭了或者死了就game over!既然没有over,那就说明没有哭,不要说戏剧这么雷人,有时候历史都是这样巧合。
当然,赵庄姬的裤子一定很宽大!裙子吧!供氧量充足。
折腾,拼命折腾,那肯定不是女孩了,没错,是赵武不是赵文!
躲过了一劫的赵庄姬明白下次就不一定这么走运,而且孩子也要长大,到时候再大的裙子也罩不住啊!
再说,婴儿可以躲裙子,孩子可不能,传出去还怎么武?
所以要通知程婴。
程婴也着急,三天两头在打听消息,终于听到了一个武字!长长舒了一口气!天佑赵氏!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6-27 21:38:39 +0800 CST  
程婴们的矛盾
程婴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首先是个变态的人。
因为屠岸贾不是傻子,所以他死死地把住了宫门,让你跑不了庙也跑不了和尚,所以程婴一筹莫展,实在没有办法把赵武接出来。
别说赵武了,就是一只苍蝇没有拿到通行证估计也会死在守门的苍蝇拍之下。
程婴就找来公孙杵臼一起商量。
这个公孙杵臼也是赵盾的门客,在晋国灵公争位的时候,赵盾曾派他去杀了狐射姑指定的晋侯人选公子乐。能做这么重要的事,说明也是赵盾比较信任,比较器重的人。公孙杵臼与程婴是一对好基友,也一样侠肝义胆,所以他在听到赵家被屠岸贾灭门之后,就想去赴死效忠。但是又突然想到这种这么大义的好事不能让自己独享,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程婴,说我们一起自杀吧!
晋国好兄弟,连死都不忘记拉你一把!
程婴暂时还不想(能)死,就告诉他关于赵文赵武的故事,说还是再等一下吧,我们可能还有比死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公孙杵臼一听还有这事,那就先不死了,在阎王那边拿的号就先作废,暂时停办过好吧!
果然,这个比死还重要的事情就真得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事做好!
公孙杵臼想到了一个办法!问程婴说,赴难去死(就义)容易还是培养孤儿容易?
程婴想你这么又来这一套?人家顶多是作死,你倒好,不作死就一直都是想死的感觉。就说,死谁不会?当然是培养孤儿更难!
公孙杵臼说,那好,我负责做容易的,你来做难得!
说来说去,公孙杵臼心中那团想要赴难的火就没有熄灭过。不过这一次好像不是单纯的作死,而是做一做什么,然后再作死。
程婴问什么意思啊?公孙杵臼说,我去找一个婴儿,躲到首阳山去,然后你去告发我藏了赵氏孤儿。屠岸贾一定会来找我,并杀了我和那个婴儿,这样对于王宫的巡查戒严自然就解除了,你再找机会把赵武接出来。以后,屠岸贾也只当赵武已经死了,那这个真的赵武不就一直安全了,永绝后患,才能顺利长大!
这个主意不错,就是太缺德了!你真赵武是命,那假赵武就不是命?但这也是前面说的,当对手的智慧能力都在你之上的时候,你能与之拼命的唯一资本就是拉低道德底线,做别人想不到、不敢做、不能做的事,也就是缺德。不是缺德有理,而是缺德有利。不只是利益的利,还是锋利的利。
人世间有这样找替死鬼的吗?
但程婴同意这个计划,并且为了不使整个计划显得太缺德,他打出了一个更没人性的补丁,说我自己刚刚生了一个孩子,时间和赵武差不多,可以给你抱去充做赵武。
我没我自己的人性,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没出的人性,凭自己实力没的人性,你们管得着吗?
这是什么鬼啊?管是管不着了!义气我理解,你自己去死,什么死我都理解都支持,但是这样的义气我实在难于理解,一个人的思想该被哪一种邪教,绑架到多深,才会做出如此惨绝人性的决定。人家说虎毒不食子。这是自然界生物得以延续的一个最基本的天性,人再怎么进化也好,你的社会属性再怎么强大也应该是建立在自然属性之上,哪里有这样理所当然的违背天理!所以骂别人“畜生不如”的时候还真的不只是针对那些面目狰狞的小人和他们的龌蹉之事,还要考虑道貌岸然的君子和他们关于“光明磊落”的事。
这样的人,每个社会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因为人与人的斗争一直都有。但真得不要提倡,还要谴责。正常人就只是正常人,不正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正常!天才和魔鬼有时候也只是一个转身的问题。既然你愿意参与斗争,那输了就输了,没有必要死活不认输,死活要歇斯底里的缺德去反抗。
但是许多时候,“好人”就真得这样做了好事,然后一堆后世的文人还会帮忙洗地。
而好人程婴在这件事情上,除了歇斯底里的残忍外,还要表现出理智的残忍。十分淡定的样子,十分可怕的信仰的力量。
果然,他去找屠岸贾。告发了公孙杵臼,并且准备按照他们两人剧本式的约定亲自带着屠岸贾去首阳山。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7-01 23:04:11 +0800 CST  
屠岸贾的犹豫
传说的屠岸贾聪明一世,还真不能怪他糊涂。他猜到赵庄姬生的是男孩,但是找不到,就推论可能是被接出了宫,所以就一直在悬赏,但是另一方面又绝对不肯轻易放弃对王宫这案发第一现场的搜索。这种双管齐下的细心与谋略已算是人尽其智了!
天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现在终于得到了一个如此重要的线索。
(老天:还记得上次太史算卦的时候,你戏弄过我吗!)
而棋逢对手的程婴不但聪明,还残忍,还理智。他聪明到迅速领会救赵武的办法,残忍地推荐出自己的儿子,现在还要理智着若无其事地在屠岸贾面前表演下去。
不知道是哪一种走歪的信仰让他找到如此自如的本色出演。
他先给屠岸贾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自己知道赵氏孤儿在哪里,屠岸贾只是点头笑笑!程婴又说你的千金赏赐一定要守住诺言啊!屠岸贾还在点头笑!
然后程婴又说我肚子饿了,你要先给我一顿饭吃!
这下,屠岸贾不笑了!有点靠谱的细节!这么生死攸关的时刻还能记得要吃的,说明这个人的欲望很强烈,那他要我的千金赏赐是真的!是个办大事的人。
要背叛赵盾赵氏,要在晋国背叛赵盾赵氏,如果不是个办大事的人是做不来!
吃完后,程婴说要马上去找孤儿,否则过不了多久赵武就可能被送到秦国去!
很合理!屠岸贾说好!
程婴又说要你自己去!屠岸贾问为什么?
程婴解释说,赵氏家族盘根错节,到处都有耳目,如果你现在不自己去,万一哪里出了岔子,赵武跑了,到时候你找不到孤儿不说,我自己不但拿不到赏金还可能被你怀疑是冒领。
有道理!原来你是个很注重细节的程婴!
屠岸贾马上出发,并且在程婴这个活导航精确定位下,很快就找了公孙杵臼。
见到程婴带着仇人来,公孙杵臼表现出丝毫不输给兄弟程婴的淡定水平,理智,愤怒,坦然,作为业余者,我们难于描述出当时人家的表情,这都是顶级的天才演员水平。
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公孙杵臼开启了一段真实的谎言。他对着程婴大骂,你个畜生,我说一起去为赵氏殉难,你说要等到赵姬生了孩子再说,原来你狗日的是怕死吧!现在好了,赵姬生了男孩,主公托给我们,你个畜生居然贪图屠岸老贼的赏金,你这样背叛主人的小人,你天杀的,你是活不到花这些钱的日子。
程婴表现得十分难堪,转身对屠岸贾说,屠岸大人,你怎么还不动手吗?
屠岸贾立即命令将正在如同复读机一样骂程婴的公孙杵臼就地斩首,然后亲自一把夺过了婴儿,瞅了一眼,就地摔了下去。
可怜的孩子,快回到你原来的地方去,地球实在太危险了,这个战场暂时还不适合你!下次来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踩点一下投胎的人家,远离那些信誓旦旦的正人君子。
好在这个故事很不经敲打。
如果我是屠岸贾,我一定要把公孙抓起来,先审问清楚,你丫到底是如何得到婴儿的?如果需要的话,还要把程婴分开询问,我屠岸守备如此森严的王宫到底是如何让婴儿送出来?
不要误会,不是我屠岸怀疑你,而是我要找到我这个防御系统的漏洞在哪里?要及时修补啊!一个这么大的漏洞,隐患,能被发现,也是系统自我完善的一个难得机会。至少我要“杀毒”,抓出“内鬼”。
但是,屠岸贾就是让这个机会溜走了!
一起溜走的还有他的命运。

复仇的快感
康熙微服私访记,或者类似的微服、光膀子私访剧,许多观众最过瘾、最期待就是要看,在大清的康熙最后拿出名片,表明身份的时候。这一刻,那些原本在他面前作威作福的奴才们如何被吓得屁滚尿流,如何被正义清算。一个字“爽”。
这种快感一样要出现在《赵氏孤儿》里。
屠岸贾在杀了公孙杵臼和假赵氏孤儿之后,果然放松了对王宫的看守,原本严密的防御系统一下减低了安全等级。韩厥就找了个空挡,让自己的手下假扮成医生去给赵庄姬看病,然后把赵武放在药箱中,偷偷带了出来。
这么简单的办法得要多少个傻瓜配合才可以啊!当然细节还可以继续发挥,比如金钱收买,或者守卫打瞌睡,去喝酒等。
那是后来人的事了!而此时的程婴却要继续表演,他在屠岸面前表现出一副“一时糊涂,但又立即被人骂醒”的状态。他突然谢绝了屠岸贾的赏金。理由是说自己因为害怕被孤儿牵连,才做了“不义”的事情,现在整个晋国都在背后指责我,我是混不下去了,如果屠岸大人能念我这一点微博功劳,就恳求让我去给赵氏收尸埋葬了吧!
屠岸贾还沉醉在灭掉赵氏最后一根火苗的喜悦中,智商也变成了一串火苗的水平,不但不怀疑程婴,还大赞程婴的义气。
一个沉着要吃饱饭,要千金的叛徒为什么突然义气了呢?
这种转变连《走进科学》都揭不开其中的秘密,但是屠岸贾继续忽略了!
此后,屠岸贾还想留程婴下来做自己的门客。
程婴说他不想呆在晋国了,要出奔去其他国家。
赵盾是名满天下的权臣,你背叛了他,不留在赵盾最突出、最彻底的仇家屠岸贾这里,其他哪个国家还有更加安全的地方?
但屠岸贾再次答应,因为他的智商比程婴更早出奔了!因为剧情需要,已经远离大脑了!
离开屠岸贾的程婴直接去找韩厥,见到了小赵武,带着去盂山藏匿。怎么晋国呆不下?随便隐名埋姓不就混过去了!就像现在的影视剧,女主角只要把头发盘起来就可以随便进出男厕所,蘸点锅灰在脸上抹一道指痕就可以表明自己很脏了!
但是,戏剧往往就这么演的!而且,还有更暴力的表现,那就是在屏幕上直接打了几个字“十五年后”。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十五年后,晋景公已经去世,晋景公儿子也已经去世,此时的晋悼公刚刚继位,要重用韩厥。韩厥就提到了赵氏的功劳,然后就带着悼公聊天的节奏,终于说出了赵武的秘密。
晋悼公要见赵武了!真的见到赵武了!
站在朝廷另一边的屠岸贾目睹了这一切,立即瘫了下去。这个世界太可怕了,你们居然联合起来欺骗我,把我蒙在鼓里,还蒙了一层又一层!简直比传统工艺,漆胎器还多层。
那个被我摔死的孤儿啊,你不孤单,我和你一样,感受到了世界的可怕。要知道,本质上屠岸贾当时只是执行了景公的命令而已啊!
晋悼公也不废话,也不展开调查,用了一面之词的快感就立即宣布处死屠岸贾,给赵氏家族一个交代。同时,一起一落,立即起用赵武,直接进入六卿阵列。
中军主帅韩厥就带着刚刚上班的赵武去了屠岸贾家,屠杀了所有人,灭掉了屠岸家族。
这是赵武上班做的第一件事。见血溅血见大血。赵武极有天分,他完成得很漂亮,没有留下什么屠岸孤儿之类的隐患。
所以,故事说的是赵武成功地灭了屠岸氏,而屠岸并没有灭掉赵氏。然后,几千年来,我们广大老百姓们眼泪汪汪地还一直在为赵家流。赵盾杀掉公子乐,赶走狐射姑的时候,我们不哭;赵盾杀死先都等五人的时候,毁灭了箕氏、梁氏等老贵族的时候,我们不哭;等屠岸贾来杀赵氏的时候,我们都哭了!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所以,千万不要得罪文人。
赵武欢天喜地的跑回家告诉“父亲”程婴。程婴很欣慰,人生理想已经实现,人生任务已经完成。
公孙杵臼,让你久等了!程婴来了!(自杀了)
赵武痛哭,人生大起大落就这样硬生生给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昨天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今天就报了仇,但又突然失去了最亲的亲人!剧情都不给人喘气的机会。
虽然程婴只是赵家的门客,但是赵武决定为他守孝三年。
而经过大风大浪的赵武也瞬间成长,不久便成为了晋国六卿中的主角,并进而成为主帅。同时其经营出的赵氏子孙也成了晋国政坛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没有重沓覆辙,再来什么孤儿,而是一直干到晋国没了,生生把晋国的一部分干成了赵国。
晋景公:谁说我杀赵氏错!错在没杀干净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7-06 21:49:46 +0800 CST  
六十五、 晋景公去世
晋国灵公之后成公,成公之后才是景公。晋景公要是可以自己挑着时间出生,切换到另一个点来晋国(做君王),肯定也是晋国的一代明君,带领晋国继续牛逼哄哄地行走在春秋大地之上,甚至还可以随时左右顾盼(只使出5成功力),回头鄙视任何一个国家。但是很遗憾,他的在位时间正好是另一个大牛人楚庄王鼎盛的时期。既生瑜何生亮,卡尔马龙遇到了乔丹,一辈子都被贴到了背景墙上。
但不管是谁,任何一出人生悲剧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当然,景公的人生并不是悲剧,只是遇到了悲剧而已,比如说一继位就遇到了邲之战。

毁誉参半
郑国这个地方就像近代点燃两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那里三天两头都在打打闹闹,谁也不好预料什么时候就就突然搞大了。晋景公运气不好,他刚刚继位第二年就遇到了搞大的时候,局部打闹演变成了晋楚的大冲突。而且,这个不好的运气还不是一次独立的存在,而是连续的套餐。此时的晋国因为赵盾、郤缺的去世,一下子群龙无首,匆忙上阵的主帅荀林父才能平庸,根本压制不住六卿形成的官僚局势,去打战就直接变成了去挨打,还是被追着挨打的最痛的那种。
所以,刚刚上台的晋景公脸还没洗,天空就飞来了一口锅,黑锅,邲之战。强横了三十多年的晋国第一次,在你景公的“带领”下,第一次走下了圣坛。
说实在话,晋景公可能都还没搞清楚郑国啊、楚国啊、晋国啊,到底是什么回事?本来还想熟悉一下考场,然后回来赶紧复习,哪里知道去熟悉的时候就直接被摁下。老师宣布考试开始。所以,邲之战的败军之师回来后,景公基本也没有没什么处理干部。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说好今天只是来相亲的,怎么一下子就把他塞进洞房了?
等到后来把事实理清楚了,原来是不团结搞的鬼,原来是士族做大调不动尾巴搞的鬼。所以就痛定思痛,将计就计地整出了下宫之难(赵氏孤儿案),让那个不肯消停的赵氏给他强行关机冷却一会儿。只要当时最大的氏族赵氏冷却了,晋国也就冷却了。过一会儿再重启晋国朝局后,新登台的士会、郤克如同砍掉头上遮阳灌木的小白杨,现在阳光充足,雨露滋润,自然就突突升长。这也正是晋国六卿机制的强大生命力,顽强的自我纠错能力。
晋国的国力因此迅速恢复,很快又灭掉了后方的老对手赤狄。此起彼伏,另一边的楚国却因为公子婴、公子侧与屈巫等大臣的相互争斗而转入了低潮。审时度势的晋景公授命(同意)郤克与蠢蠢欲动的齐国干了一架,这就是鞌之战。晋国完胜。
既然黑锅是我的,那荣誉也应该是我的,权责一致吗!
所以,景公的头上立即飘来的四个字,“扬眉吐气”。一胜一负的人生虽然只是1:1,但过程与内含对应的结局却不一样。如同足球场上,你先进一个球,然后丢失一个,终场就会感觉很遗憾;但是如果我们先输一个球,再经过苦杀,临近终场的时候突然扳回一个,那最后结束的感觉居然就像胜利一样?
同样,这种先抑后扬的过程也让晋景公很得意。
不像春风得意只会马蹄爽,人要是得意了反而容易生出是非。只是,像景公这么出名的人物,手中有权力,所以有些是非是他自己生的,有些是非可能是后人帮助他生的。比如说见鬼啊什么的!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7-10 22:09:33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628086

发表时间:2018-08-04 04:32: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11 08:20:59 +0800 CST

评论数: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