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曾经有条河

当年阿斗被高烧烧成了残废,阿斗妈为了给乡亲们证明自己家没有做缺德事,接连又生了三个身体健康的儿子,自此陈家才在村里抬起了头,虽然最后让陈家脱贫致富,在村里扬眉吐气的是自己那残废儿子,但有四个儿子充当门面,陈家在村里才不会受欺负。就是想在陈家地头扔个砖头块也得掂量掂量会不会招来骂,如果陈家就一个残废儿子,就是在陈家炕头扔砖头都不用掂量考虑的。这就是男孩在农村里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重男轻女的一个原因。

但是现在这个状况有点超乎人们的想象了,陈家竟然要被“灭门”!几个儿子风风光光地娶的老婆没有一个能生养的,可让村里的人看够了笑话,因为村里人认为娶媳妇就是来生孩子的,连孩子都生不了那叫什么媳妇,当然这也暗指了张老太婆。陈家人丁不旺不知会被人欺负到什么地步,不过阿斗现在事业有成,面粉厂也雇着村里的大媳妇小姑娘,阿斗等于她们的衣食父母,所以目前应该还不会被欺负,可谁知以后呢。
楼主 纷纷2017  发布于 2017-10-24 20:58:17 +0800 CST  
在人们的一片谈笑中,人们开始讨论起傻妮生的孩子到底是不是阿斗的,当年的陈芝麻烂谷子又被抖落出来。为什么那三个媳妇连一个也生不出来,而傻妮就能生出来?算算她从结婚到生孩子的时间,明眼人都知道她是揣着孩子结的婚,而王三埋的符也是在娶傻妮之前,那为什么傻妮就能生出孩子来呢?唯一的解释就是陈永正不是陈家的孩子!阿斗被戴了绿帽子。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咱们国家开始实施了计划生育,等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推演到了这个村庄。村里临街的墙上都被刷上了“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就是好”……

计划生育又不能当吃也不能当喝,村里人并没有觉出它好在哪。自从国家实行了包产到户,人多才能多打粮食,要是就生一个,找谁干活去。万一头胎是个丫头,长大了一娉,老了找谁养着去?至于晚生晚育,要是穷谁也不好娶上,村里一直打光棍的多了,要是手里有钱,谁不想早点娶媳妇生孩子去。所以计划生育在村里就是个笑谈,觉得国家说这个都是扯淡的。

谁知村里还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不能生养的陈老二媳妇竟然被推选加入了委员会!

委员会下达的第一项指令就是让全村已经生了孩子的妇女到离村子八里路之外的“八里庄”村去做绝育手术。对于绝育手术,村里人很多人都感到新鲜和陌生。父母对于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教育是保守的,女孩直到结婚那天才知道男女之事,到生孩子那天才明白孩子到底是怎么出来的,相对而言,男孩就显得无师自通了。这样看来大家只能到真正做绝育那天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杨获可能是这个村里学问最多的人了,不过他不善言谈,在面粉厂上班也是默默干活的那类,尽管很有学问,可对于厂子的发展也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不过他倒有一套别的本领—劁猪。

谁家的母猪新下了一窝小猪仔,都会去找杨获。留下卖高价钱的小母猪,公猪如果不留下一个做种猪,一般都会劁了。所谓劁猪就是把公猪的睾丸直接用刀切了,省的它们除了吃喝长肉还有别的心思。

杨获的这套本领只是给大家伙帮忙,不是安身立命之本。每当有人找他去帮忙劁猪,他的眼睛都会发亮,整个人也都精神了。劁猪的时候,他神情肃穆,像是在做一件很神圣的工作,跟他在面粉厂撑着口袋接面粉的神情截然不同。他下刀快准很,一窝小猪最慢十分钟搞定,然后他在一片猪叫声中和人们的感谢声中离开。

根据杨获的理解,把猪的蛋蛋切了就等于在给猪做绝育手术,所以如果给老爷们做绝育手术那就得把他们的蛋蛋切掉,要是给女的做绝育手术,那就得把女的生孩子的那东西切掉。原来绝育手术就是这样啊!那些该去做绝育手术的女人们便开始哭天喊地了,她们的男人们也都暴躁地骂村长和绝育的娘。给自己媳妇那里动刀子,就是等于扇自己的脸,所以他们必须齐心协力反对计划生育。

村里人对于计划生育的抵制严重影响了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刚刚上任的陈家二儿媳妇小美正是满腔的热情无处奉献呢,她自报奋勇地要去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务必让符合条件的妇女都去做绝育手术。

老二媳妇还真是个说干就干的主。别看她没生过孩子,自己也不太清楚绝育到底是怎么个做法,但是她善于学习,所以她决定去一趟乡里,问一问给妇女们做手术的大夫,做绝育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美嫁到这里已经有不短的时间,由于流产,让她消极了很久,所以到现在为止她跟村里的人还不是很熟,但她也有了自己的朋友。赵末--赵秋的妹妹--就是其中一个。

陈家老二的婚礼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姑娘对此充满向往,想象着能有一个像陈家老二那样的人,开着轿车,在人们羡慕的眼神中把自己娶走。赵末就是有着这种向往的女孩。刚满19岁的她,并没有像村里的女孩们那样,在村里上完了小学便回家务农,准备嫁人了。

村里只有小学,初中需要到离村八里外的八里庄上。由于路途远,交通不方便,想去上初中的孩子,要么自己走着去,要么就是家里人套着驴车送一趟,礼拜天再去接,然后再送。而且到了上初中的年纪,都是已经半大的人了,已经开始帮家里分担一部分农活了,需要为自己将来成家做准备了。总得来说,送孩子去八里庄上学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是一件当下看不到回报的事情。更何况,校长家的孩子到是上完了初中,有什么用,不还是跟着残废阿斗干活吗?

可赵家却不这么认为,应该是受她奶奶的影响,他们家特别注重学习和自身修养,即使当年她爷爷和奶奶流落此地,但看现在人家的日子也是稳稳妥妥的,一点也没有往歪里发展。所以小学毕业后,赵末顺理成章地就去了八里庄上中学。赵末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她刚刚考入了县里的高中,这要在以前,她简直就是中了举人。

村里的人并没有以她为自豪,人们的普遍看法就是一个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嘛,不照样得结婚生孩子,所以赵末没能成为村里孩子们的榜样,反而成了女孩子们的反面教材。可赵末并不以此为意。她是个单纯的人,成天开开心心的,当有人跟她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的时候,她便会看着那人的眼睛,笑着说,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出有什么用。

但小美却不这么认为,她在城里见多了那些有学问的人,他们与村里的人太不一样了。并不是说城里人吃的好,穿的好,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的思想。村里人总是关注于自己的肚子,唯一的娱乐便是看别人家的“笑话”或是不幸;而城里人的思想就更加开阔,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努力创造着什么,而且还希望所创造的东西能帮助到其他人。因为陈家的“不幸”,让小美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孩子,开始她并不相信这些的,可眼前的事实又让她对此不得不信。她不甘心,她不能让别人看自己的笑话,她必须让村里人看看自己是个“大人物”,所以她就申请加入了委员会。

小美和赵末特别谈的来。按辈分来说,赵末应该管小美叫嫂子,可赵末偏不,她管小美叫姐姐,小美管她叫末妹妹,有时细看两人,眉眼之间会有些神似,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姐妹俩呢。
楼主 纷纷2017  发布于 2017-10-24 20:59:58 +0800 CST  
本来小美和赵末商量好了,这个礼拜天赵末陪着她去乡里了解计划生育的事情,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学校里安排下周考试,所以这周不放假。正赶上赵秋去县里送货,想顺便把她接回来。看见自己的哥哥来接自己,可把赵末高兴坏了,并不是因为他来接自己,而是她想让哥哥回家给小美捎口信,说她回不去,不能跟她去乡里了,考虑到村子离乡里挺远,所以她要求自己的哥哥陪着小美去一趟。起初赵秋不答应,孤男寡女的一起出门像个什么样子。可赵末说,你是我哥,她是我姐,那就是一家了,再说你不是和阿斗一起工作吗,哪那么多的讲究啊。而且赵末还威胁说,如果他不陪小美去,这辈子都不认他这个哥了。赵秋问,陈家老二怎么不跟她去呢?赵末说,他们俩因为小美跟着搞计划生育的事已经冷战了好久了,谁也不理谁。

那个周末的清晨,空中裹着一层薄薄的雾,让一切显得那么不真实。赵秋和小美骑着自行车出发了。露水打湿了通往乡里的那条窄小的土路,就像小美脸上涂抹的保湿霜。路中央伏地而生的小草,尽管遭受了不计其数地踩压,尽管叶子刚刚长出便被碾烂在土路上,可它仍然努力生长。小美想到自己流产的孩子,想到以后可能再也不会生孩子,想到陈家老二对自己的态度,不禁伤感起来,觉得自己就是路中央的那棵小草,所以她鼓励自己,虽然渺小,但一定要努力生活。

本来赵秋陪小美去乡里就十万个不乐意,他以为小美对此一定会推辞,可小美只是看了赵秋一眼,简单地说了一句“走吧”,两人就上路了。赵秋想,一定的赵末告诉她的。

两人一路上无语。

赵秋和小美还没有到乡里,有关他俩并排骑着自行车奔了北去的闲话就像细箩筛下的白面一样扬撒的到处都是。有人觉得老二媳妇就是个不安分的人,就凭结婚时她要的条件就能看出来;有人认为没准是赵末给他们的牵的线,因为赵末没事就去找老二媳妇呆着,从而又归为女孩子不能读太多书;也有人觉得可能只是两人凑巧碰到一起去干什么事,至于干什么事就引出了无限的遐想。人们唧唧喳喳地谈论不休,从早晨谈论到中午,又从中午谈论到太阳落山,无休无止,好像嚼在嘴里的甘蔗,虽然没了味,但还得拼了命地咂摸上几下,再就着口水咽下去。
楼主 纷纷2017  发布于 2017-10-24 21:01:13 +0800 CST  
陈家第一个知道赵秋和小美一同出门的是阿斗。自从永正被烧坏了脑子,阿斗就一直住在村西头的面粉厂。厂里有简单的食堂、宿舍,这也是阿斗能不回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直在陈家挂面坊帮忙的王立媳妇见陈家的生意渐渐地不如往昔,便主动请了辞,正好阿斗的面粉厂需要一个做饭的人,就这样王立媳妇就去了面粉厂当了大厨。

面粉厂自从建厂以来,阿斗就定下个规矩,那就是每天早上几位合伙人要在阿斗的宿舍兼办公室的地方碰头,哪怕是坐下来喝口水也得彼此见个面。这是陈阿斗的精明之处。说是几个人合伙,其实另外几个都是在给阿斗打工,之所以要碰面,阿斗是让另外几个人知道,这里的一切是谁说了算。

可是那天早上的碰头会,赵秋没来参加,而且谁也不知道为什么。阿斗让在面粉厂里干活的一个工人去了一趟赵家,这才知道赵秋跟着小美去了乡里学计划生育去了。

这不是开玩笑吗?孤男寡女的走上十几里的路去乡里,而且还是去学劁猪的那套本领,看来陈家真是装不下她小美了!老二这人也太由着自己媳妇胡闹了:一个没生活孩子的婆娘加入计划生育委员会,也不怕别人笑话!现在更过分,结了婚还跟着别的男人胡跑乱颠的,真没有妇道人家的样子。

阿斗一边心里愤懑地想着,一边坐着轮椅回了家。

这个家,他已经好久没有回来了。

几株绿油油的小草从临街的院墙根钻出来。过年时门口贴的春联,经过大半年的风吹日晒,不仅褪了颜色,而且已经变得斑驳不堪,但其中“家和万事兴”的黑色字体仍依稀可见。阿斗穿过门两旁的对联,进了家。

因为村里做面条的人太多,虽然陈家还有一些老主顾,可是他们早就不用早早起床去忙活了。即使陈家老两口不忙着做面条,陈家的早晨也是很忙乱的。

阿斗进入了院子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永正趴在地上,正光着下半身哭喊着朝屋的方向爬,满脸恐慌,口水挂在嘴角上,呜哇呜哇地大喊着。因为他四周围满了出生没多久的小猪仔。小猪仔好似也感觉出了永正没有反抗的能力,竟然胆大包天地哼唧着用鼻子去拱他的屁股、腿和脚。猪鼻子碰触皮肤冰凉惊吓着永正,让他的哭喊声更大了,可爬行速度却跟不上。

阿斗的妈在茅房里大声地喊着:“傻妮!傻妮!”可是根本没有人答应。

阿斗妈边提溜裤子边骂:“傻妮,你这个傻玩意,看看永正怎么了?你这当妈的就听不见啊!你那俩耳朵是摆设,是不是?你就听不见他哭呢!”可无论怎么骂也听不见傻妮的回话,只有永正大着嗓门的呜哇乱叫。

阿斗妈从厕所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坐在轮椅上的阿斗正在帮永正赶那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猪仔。可刚把它们赶开,没一分钟它们就又围上来了。笨拙的阿斗再加上烧坏大脑的永正被一群没几斤重的猪仔欺负的无还手之力。阿斗妈看了这样的情景,竟忘了刚才的气开始悲伤起来了。

大儿子是有本事挣钱,可是呢,连猪都奈何不了,在外面肯定会被人欺负的;还有永正,有这样的爸,再加上那样的妈,自己百年后,不知道他还会不会有饭吃!想着永正可能被饿死,阿斗的妈不禁眼里有了泪花。她用手背抹了抹眼,赶紧捡起一根树枝,吆喝着把小猪仔轰进了猪圈,院子里这才稍稍安静了下来。
楼主 纷纷2017  发布于 2017-12-11 15:22:59 +0800 CST  

楼主:纷纷2017

字数:48553

发表时间:2017-06-22 21:13: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1 22:20:13 +0800 CST

评论数: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