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十年轮回,新一轮危机悄悄来临

有朋友问保汇率还是保房产。
都不是,是包曾全。
所以得保国有债务,国有债务赖账的话。。。这是执政基础。
只要不丢失基础,房产和汇率在需要牺牲的时候弃如敝履。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02 16:57:36 +0800 CST  
我一直强调的是,我推测央行可能性应对。

我是在猜测可能出什么政策,真正出什么政策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同时一直强调央行应对受外部政策影响。央行可能性应对效果会受到影响。

各位可以去对比下我发言时间和出政策时间,目前看我猜对了绝大多数政策。
上篇文章我强调会短期宽松,因为置换杠杆需要宽松环境。昨天出政策扩大MLF抵押范围,就是短期宽松。

我提前猜到政策不是有内部消息,就是我找对了央行立场出发点。
你需要把自己设想成央行角度不带情绪的分析如何才能最小影响解决问题。
注意两个词,一个是最小影响,一个是解决问题。
这是逻辑根本。
不要以为央行乱出政策在扩大问题。以央行角度看,他仅仅是想选伤害最小的模式来解决问题。最起码,我以这个方向猜测的央行应对近乎全准。

你首先要了解伤害最小是指对谁伤害最小然后才能想明白央行的作为目的在何处。

好好想想。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04 15:45:04 +0800 CST  
徐州楼市调控升级:二套及以上住宅领证3年后才能再售

澎湃新闻
41分钟前
已订阅
我对很多人说过,也写过文章分析过。

房价拉升会辅以限售。
货币量和商品是对应的
将部分房源剔除交易范畴,以减少房源的方式实现货币对商品的价格支撑。

又一个城市跟进限售了。最近的政策太容易被猜中。

我还说不是我水平多高。
而是太少路可选了,只要你逻辑正确就跟容易猜中。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05 19:55:59 +0800 CST  
中国外汇储备小幅下降,5月外储31106亿美元



中新经纬

2小时前 · 中新经纬官方网易号

订阅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7日电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07 20:39:58 +0800 CST  
MLF抵押品扩容带来新一轮宽松,保汇率还是保房价?

原创: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3天前
周五凌晨,笔者发布文章《从货币方向厘清央行宽松逻辑及后续动向可能性》猜测了央行将进行短期宽松。
其实周五并不是第一次谈到这个问题,再往前预估央行应对美元加息的文章中,也猜测了央行会在美元加息时间点前后短期宽松。

周五夜间,央行发布消息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将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涵盖其中。进一步推出宽松措施。
央行给脸,让笔者预判又一次兑现!
近期关注笔者的朋友应会发现,笔者最近预判的央行动向总会以出于意料的速度兑现。以至于我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应该去买张彩票。


上图为一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红框中为央行发行基础货币。
由于资产=负债;
项目中对央行基础货币影响最大为外汇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各种粉等)
央行扩大MLF抵押范围即为扩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此行动包含双重意义、
短时宽松,以支持扩消费,从而实现国企杠杆置换。
资产项目中外汇增长或不如央行预期,需扩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用以对冲外汇增长不如预期的负面影响。

央行短期宽松的目的为扩消费置换国企杠杆,长期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仍会被动加息紧缩。长期仍要回归紧缩。

再回到一个经典问题,保汇率还是保房价?
其实都不会保。
央行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即降低国企杠杆率,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为实现此目标将在不同时段实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前几日文章已有分析),近期将既保汇率又保房价。
而当实现国企杠杆出清后,将即不保汇率也不保房价。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07 20:43:20 +0800 CST  
谢谢,家中有点变故,最近身体不适。多谢大家关心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17 23:29:19 +0800 CST  

6月19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写的工作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徐忠在论文中指出,经过二十多年市场导向的金融改革和数量为主的间接货币调控,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向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0 22:11:08 +0800 CST  
美国作为可以对外输出货币的国家,控制货币数量和控制货币价格由于美元的对外输出导致在哪美国本土内关联性不强。格林斯潘上台后将主要为数量控制改为价格控制。

而国内在没有对外输出货币没有形成规模的的情况下,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效果是一致的。立意都在于弱化降准效果,为降准铺路。
无非换个噱头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0 22:17:15 +0800 CST  
降准加快、宽松加码,股灾影响浮现或将波及汇率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昨天

01
央妈果然是亲妈。
6.19日, A股重演千股跌停。
央行行长易纲迅速出面回应了股市大跌。
强调了四点:
1、 股市主要受情绪影响
2、 人民币为2018年少数对美元升值的货币之一,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
3、 内需充分发展对国内经济有支撑作用
4、 人民银行将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重点都在最后说,请关注第4点。

02
降准即将到来。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
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增强市场信心,促进比较充分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释放定向降准信号。


小微企业!!!好吧!!!

03
6月19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写的工作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
徐忠在论文中指出,经过二十多年市场导向的金融改革和数量为主的间接货币调控,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向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90年代,美联储在格林斯潘的执掌下完成了由货币数量型向货币价格型调控的转变,主要以通胀为依据对货币价格进行调控,从而稳定了美国国内的通胀,此举为格林斯潘赢得了“通胀斗士”的美名。

根据供需关系,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紧密负相关。钱多自然利率降,钱少自然利率升。

美国货币政策由数量调控型转变为价格调控型的原因在于美元为世界货币,以数量调控美元变成了对全球美元的调控,而非对美国本土货币存量的调控。
而格林斯潘将数量型更改为价格型之后,美国以国内利率为基础释放货币稳定了美国国内的货币总量,却不考虑海外美元是否泛滥。
格林斯潘的政策转变是在保护美国的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挖了一个坑。
此为格林斯潘的CPI陷阱。

但美国的情况是否适合中国?
取决于中国是否对外有大量的货币输出,如没有货币大量对外输出的情况下,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的效果几乎是一致的。

央行工作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的效果在何处?
笔者认为此为央行为后续降准寻找理论依据,用以安抚汇率市场的恐慌情绪,降低存量外储压力。

04
货币宽松的政策天花板为存量外储。
存量外储=资产性外储(累计顺差)+负债性外储。
而一国金融系统安全性更多由资产性外储决定。
存量外储决定了国内相悖于国际大环境的宽松政策只能短时、高效、可控。
鉴于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质押现象,6.19股灾或将导致连锁反应进而迫使央行加码宽松。
或将打乱央行的节奏,导致某些不可控因素魅影浮现。
汇率首当其冲。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2 08:11:08 +0800 CST  
新一轮加码宽松政策或将负面影响房价导致崩盘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昨天

01
央行是否会放任汇率继续贬值?
继6.19日股市异动之后,央行加码宽松政策密集出台,反应在汇率上,汇率连贬。

6.19日美元兑人民币开盘价6.4378,至6.23日收盘已贬至6.5026,在岸离岸人民币均跌破重要整数关口6.5,刷新五个月新低。
央行的宽松行为导致近期汇率看贬预期高涨。

那么央行是否会放任汇率继续贬值?甚至是跳贬?
目前央行面临两个选择;
1)急速跳贬,释放贬值压力;
2)央行仍需进行预期管理,拉涨一波汇率,以防止形成统一的看跌预期,甚至踩踏出逃。
以近期央行的动向看,央行应倾向于后一种选择,会适时择机拉涨,防止形成统一的看跌预期。
为何是后一种选择,而非跳贬?
来源于急速贬值需配合加息用以稳定国内金融环境,防止资金踩踏出逃。
而如果加息则与央行加码宽松拯救股市的目的相悖,扩消费进行国企杠杆置换,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也将受到影响。
而高达三万亿的外储存量则保证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尚有选择余地。

02
本轮汇率贬值或将带来加息。
本轮货币宽松的目的为拯救股市,但其对汇市信心造成了冲击。
来看一下央行的调控目标。
中国央行网站上提到央行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目标。
多目标调控中不可避免的导致央行部分政策自相矛盾,如近期的去杠杆和保增长一个需要货币紧缩,而另一个需要货币宽松。
国外央行已在简单化调控目标,如美联储调控重点为稳定物价。

汇率问题则需重点关注央行的第四项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即为保持国内金融环境稳定的另一种表述。
但在央行实际操作中有时被理解成“维持汇率稳定"或"保持外汇储备稳定"两个经常互相矛盾的目标。
由此也引申出保外汇的三种理解;
1) 维持汇率稳定;
2) 保持外汇储备稳定;
3) 保证货币含金量使得流入货币和流出货币均衡,保持国内金融环境的稳定。
其中"保持外汇储备稳定"最好的办法为汇率跳贬释放贬值压力。
但其与“维持汇率稳定"的目标相悖。

而货币含金量来源于利率、汇率、汇率预期三方面。
近期的加码宽松,将对汇率、汇率预期管理造成压力。
当实际汇率下滑、汇率预期看贬时;
拉升汇率扭转汇率预期或加息成为选项。
加码宽松造就的汇率承压或将带来加息。

03
汇率贬值会带来新一轮楼市狂欢吗?
近期的宽松政策使得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争议又多了起来,笔者也收到不少私信咨询房价是否会看涨。
保外汇有三重的含义。
而平时所说的保外汇一般特指保汇率。
保汇率从不是央行的目标,央行的目标为维持流入流出平衡,保证金融环境稳定。(央行目标第四项)
鉴于中国贸易项的开放,单纯的资本管制无益于流入流出的平衡。
资金的流出流出平衡仍依赖于货币含金量。
货币宽松——汇率贬值——加息补偿货币含金量、维护金融稳定——加息带来房价下滑。(汇率跌带来房价跌)
逻辑链清晰。汇率下滑带来房价暴涨是没有逻辑性的,汇率的下滑将会带来房价的下滑。
为何本轮货币宽松可能会导致房价下滑?
来源于外部金融环境与内部金融环境的压力差在汇率上的反馈,进而迫使央行加息予以补偿。
反之
房价下滑对汇率却是支撑;
房价下滑——货币价值相对资产价值上升——增加了货币含金量——对汇率造成支撑。(房价跌汇率未必贬值)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房价下滑七成却保住了汇率。验证了上述逻辑链的正确性。
笔者只想分享一下逻辑推理,以供大家有投资行为或需做出判断之时用以参考。不做投资建议。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4 09:03:21 +0800 CST  
央行:将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可释放资金7000亿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4 17:35:24 +0800 CST  
降准了股市跌。降准与股市相爱相杀的内在逻辑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今天

01
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了,没有意外。
自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资金达到7000亿元。
股市异动后,降准为提振股市信心之举。
然而股市并不给脸,6.25日上证指数跌1.05%,收于2859.34。


降准利好并没有刺激股市上涨。

02
与此同时
降准刺激了人民币美元汇市连跌,离岸人民币甚至八连跌。


汇率为货币交换的价格。
人民币兑美元的连续贬值代表着有更多的卖出人民币,买入美金的需求。
这意味着资本外流,及外流过程中人民币基础货币的萎缩。
基础货币的减少会抵消降准的效果。
降准就可挽救股房的逻辑只适合封闭经济体。
而中国,已经深度参与全球分工,贸易项也已开放。
在开放的经济体中,
降准的实际效果受汇市影响,
若汇市外流资金超过降准所释放的货币,降准反而会导致实质性货币紧缩。
进而产生降准刺激股市暴跌的逻辑,导致降准与股市相爱相杀。

03
股市异动导致央行超额宽松或将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多。
其直接导致汇市承压。人民币汇率走低。
在汇市承压的逻辑下,
央行调控或将有三个方向。
一、汇市承压——不加息——资金外流——基础货币减少——股房双杀——降准——汇市承压——资金外流——循环。
二、汇市承压——以加息应对资金外流——股房双杀。
三、汇市承压——不加息甚至继续宽松——以存量外储拉升汇率制造升值预期减少资金外流——外储减少——基础货币减少——增加对外负债补充基础货币——国内金融环境保持短期稳定——风险点后移。
以央行之前操作看,央行倾向路径为第三种,期望将风险点后移,用以留出时间解决国企杠杆率过高问题,达成攘外必先安内。
操作手法为居民加杠杆置换企业尤其是国企杠杆。
但受到股市异动影响,很可能被迫进入到第一种操作。
但最终,泯灭内外金融环境压力差才是最后的解决方案。
即第二种操作。

实际走向如何?只有拭目以待。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6 10:29:05 +0800 CST  
离岸汇率十连跌,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还是加息?

凭栏欲言
9小时前
已订阅
文:凭栏欲言

引言:

6月24日,西安宣布在限购区域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25日和26日,长沙和杭州也快速发布了类似政策。

三城具体都是怎么规定的?

西安要求:在住房限购区域范围内,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长沙规定: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已购买的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

杭州规定:在住房限购区域范围内,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房)。

为何要暂停企业买住房?

各地官方是这样说的:

西安市房管局负责人表示,“防止以企业名义投机炒房”。

长沙市住建委说,当前长沙楼市调控的主要矛盾并非供需矛盾,而是炒房和反炒房的矛盾。要“坚决遏制投机炒房,保障刚性购房需求。”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发布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相关消息时指出,“关于九龙仓珑玺项目公证摇号公开销售过程中出现三家企业同时中签的情况,引起了网民的较大关注。”

01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在不借助任何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对问题对事物的分析思考、判断对错、真假是非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今日,信息的易得性凸显独立思考是一项非常不错的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能力。

有点可惜的是,貌似国内学校更倾向于教导如何记忆。

回归正题

三日三城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被众多专家解读为利好刚需。

从中国经济的命脉问题捋一捋。

什么是现时中国经济的命脉问题?

中央多次强调国内经济目前最主要的目标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来源于哪里?

又如何解决?

风险来源于国企的刚性兑付债务。

目前中央给出的解决方式为降低国企负债率。

供给侧改革、扩消费、房产去库存同为此目标服务,用以增加国企盈利,降低负债率。

2017年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中显示,在2017年国企盈利大增的同时,国企杠杆不降反增。

国企杠杆去化效果不佳导致了2018年一系列逆势宽松的政策出台。

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划定基本思路。

4月23日中央经济会议中删除了控制货币供给总闸门这句表述,重提扩内需。

去杠杆有三个部门,居民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

结构性去杠杆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政府部门已被勒令严控负债;

那只能是居民部门加杠杆置换企业部门杠杆,主要为国企。

在此目标下;

防止企业加杠杆和鼓励居民加杠杆的配套政策出现的理所当然。

三日三城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利好刚需?

请学会独立思考。

02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货币政策的一致性趋向是必然的。

如一国货币宽松而其他国家货币紧缩必将反映在资金流出上,体现为汇率贬值压力。

资金的流出会对冲一国的货币宽松效果,从而使一国逐步丧失独立调节国内货币供应的能力。

逆势货币宽松的调控效果将逐步变差,直至达到临界点,资金流出完全对冲货币宽松效果。之后继续宽松将变为被动货币紧缩。

那么由此看,只要中国还是一个开放经济体,未来央行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变为货币紧缩是必然。

而以中国对外依存度来看,中国只能是一个开放经济体,而不会自我封闭。

中美贸易战中,中方也曾多次指责美方自我封闭,强调中方会越来越开放。

03

6.19日股市异动。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定向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7000亿。

6月2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其中提出,一是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二是完善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盘活信贷资源1000亿元以上。三是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MLF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改进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权重。

降准降息。

降准降息的超额宽松却并没有刺激股市回暖,上证指数连续下行,低点破位2800整数关口。


也验证了央行逆势宽松效果受资金流出影响逐渐趋弱。

与此同时,降准降息在汇市反响巨大。

在美元指数并没有上行的情况下,人民币反应异常。汇率直线下滑,离岸汇率十连跌,在岸、离岸汇率均跌破6.61,在岸汇率触及6.6145。


之后有消息称至少一家大行入市干预,汇率止跌。

在汇市反应激烈的情况下,6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公开披露,总行收回了国家开发银行棚屋改造项目的审批权。

截至5月底,棚户区改造贷款为4369亿元,多由央行PSL支撑。审批权的上收一定程度上收紧了房地产业创造货币的能力,对冲了降准降息的效果。

央行一边宽松支持债转股,却又一边收紧了房地产业创造货币的能力。是否是考虑了货币总量对汇市的影响?不得而知。

但无疑的是,房地产业将迎来艰难时期。

04

鉴于连续宽松对汇市信心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连续走低。

汇率的走低代表着资金的外流,其必将对冲央行实施货币宽松的效果。

央行必然会控制资金流向使其至少不能达到临界点,即完全对冲货币宽松效果。

那么汇率预期管理或加息成为仅有的两个选项。

是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还是加息?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28 23:57:25 +0800 CST  
解析:央行措辞更改,从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今天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总第81次)于2018年6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01
两日前,笔者曾发表一篇文章《离岸汇率十连跌,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还是加息》文章中谈及中国经济的命脉问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而结构性去杠杆为居民加杠杆置换企业(国企)部门杠杆,用以解决国企部门刚性兑付债务。
央行会议无疑再次确认了什么才是中国经济的命脉问题!

02
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刺激全面降杠杆,而结构性去杠杆则需一个合理宽松的货币环境,用以刺激居民部门加杠杆。
二季度央行例会措辞从一季度例会的“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更改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而另一句措辞的更改则为2017年央行四季度例会“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更改为“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措辞的修改进一步释放了合理宽松的倾向。体现了央行层面对结构性去杠杆进一步的支持。
在国际金融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央行逆势加强货币支持也侧面体现了国企去杠杆的紧迫性和系统性风险的严重性。

03
央行需合理宽松为结构性去杠杆提供助力与国际货币环境趋紧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差,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直线下滑,十天时间,人民币汇率跌超3.5%,目前报价高点已至6.6390。

央行例会中指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
显示央行已留意到国际金融环境对国内金融环境的影响,在以合理宽松支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同时,货币政策也将根据内外金融环境的影响随时进行调整。

04
二季度央行例会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总供求总体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外贸依存度显著下降,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
由此看,会议或趋向认为外贸重要度降低,支持政策可能会有所减弱,叠加贸易战影响,外贸行业局势或会恶化。
央行会议的宽松倾向也喻示央行暂时放弃加息选项,适时入市拉升汇率管理贬值预期成为必选,或将动用逆周期因子。

05
周一,笔者文章中提及央行政策趋向可能存在以下逻辑。
汇市承压——不加息甚至继续宽松——以存量外储拉升汇率制造升值预期减少资金外流——外储减少——基础货币减少——增加对外负债补充基础货币——国内金融环境保持短期稳定——风险点后移。用以留出时间解决国企杠杆率过高问题,达成攘外必先安内。
在外贸依存度下降情况下,央行或主要根据以上逻辑调整货币政策。

06
在增加对外负债选项下(对外直接负债、对华直接投资、对华证券投资),鉴于对外直接负债增长加剧了后期刚性债务风险,中央近日连续动向显示中央倾向于选择对华直接投资和对华证券投资,而非直接借入外债。
27日,央行二季度例会同时指出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
鼓励对外资对华证券投资。
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大幅放开22个领域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
用以吸引外资对华直接投资。
同日,媒体报道发改委收紧房企海外融资,限制房企借外债投资国内房产项目。
体现了央行对海外刚性负债增长的担心。
多种动向显示,吸引非刚性外债补充基础货币成为央行维护金融环境稳定的新趋向。

07
6.29日外管局公布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

按美元计值,2018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341亿美元,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1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36亿美元,中国经常项目进入逆差时代。
另一方面,一季度,对外负债净增加1709亿美元。
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增加730亿美元,来华证券投资净增加438亿美元,吸收非居民存款和获得境外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净增加544亿美元。
对外直接负债、对华直接投资、对华证券投资三种间接和直接的负债模式从体量上已取代传统货物贸易顺差,其单独净增长规模都已超过或接近货物贸易顺差。成为外储增长的来源。
资金是敏感的,开放即有利于吸引资金,也有利于资金撤离,这将是一把双刃剑。
而吸引对华证券投资和对华直接投资,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才将是金融环境稳定的根本。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6-30 07:19:51 +0800 CST  
今天收到一个称赞,我且把他当做是称赞,其实也像批评。
怎么说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是因为旁观者没有感情参与其中,才导致看的比较明白。
关于股票和外贸,三个月前曾经提醒了一下风险。
而今天,部分已经成为现实。
三个月前的提醒或者并没有带给身处局中的朋友们什么帮助。
因为身处局中多会只相信于己有利的言论,情感使然。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7-01 22:14:19 +0800 CST  

而当前最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缴付比例约为50%,金额为5009.23亿(红笔所示)。

如缴付比例增加至100%,则约回收基础货币5000亿,以当前货币乘数约5.46计算,约回收流动性2.73万亿。

是否是考虑了宽松对汇市的影响,而做出的金融业供给侧改革?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7-03 12:40:19 +0800 CST  
从货币方面理解房产和汇率,俄罗斯模式OR日本模式?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昨天

01
股市
央行释放的多重利好,仍没能阻止股市的信心崩溃。
上证指数大跌2.52%,创两年新低。
所涵盖1469家公司仅196家飘红。



图:上证指数


两市资金净流出268.46亿元。
代表散户为主的中小单却净流入268.46亿。

其中,地产板块受棚改政策影响一路下跌。
房地产板块的走势也体现出资金对房地产业的不看好。

02
房市
笔者于6.23日发文《新一轮加码宽松政策或将负面影响房价导致崩盘》,中着重提到货币宽松受资金外流影响可能反作用于房价导致房价崩盘。
而房产板块的持续下跌则或许代表着最为敏感的资金已提前感受到森然寒意。

人民币美元汇率的11连跌,导致“冻房市保汇率”的说法颇有市场,笔者也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咨询这个逻辑是否正确。
笔者从货币方面来捋一捋这个逻辑。
货币主要体现为交易功能。
主要为交易的媒介和尺度。媒介是指将传统的物物交换转变为物——货币——物。
而交易的尺度主要体现为货币的面值使得价值易于衡量。

房产交易中,房产只是标的物,实现了货币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这个过程中,货币被锁住了吗?
并没有。
另一个人收到了货币可以随心所欲的出国、投资、置办奢侈品或者购买日用品。
所以,冻住房市跟冻住货币没有任何关联。
相反,冻住房市会导致房市盘子变小,交易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变小,房子交易所需的货币量变少将使货币从房市交易中溢出。流入其他领域。
溢出的货币将流入股市、汇市、和消费品市场等。
而如果股市同步下跌则将导致股市交易所需货币量同时减少。
房市和股市溢出的交易货币都将冲击汇市。
此逻辑可以看出;
房市冷冻或下跌、股市下跌都将将促使交易货币溢出至汇市,从而冲击汇率。

那么如何才能保住汇率不受冲击?
没错,就是房价股价有升值预期,使得更多的货币参与房产交易,从而导致参与汇市交易的人民币变少,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
两日前,人民日报旗下《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房价和汇率只能二选一”是个伪命题,只要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支撑,保房价和保汇率可以同时实现。
没错,因为中国经济的前些年就是房价和汇率齐升。
关键点在经济基本面。
关键就是基本面是否仍能推升房价、股价?
从而吸引更多的货币参与交易,
而不使货币溢出至汇市。

目前国内通常认为现时房价或将有两种模式,即日本模式和俄罗斯模式。
日本模式与97香港模式类似,房价和股价暴跌中,所溢出的货币量通过快速货币紧缩同步缩减。保住了汇率。
而俄罗斯模式则为汇率快速贬值,使得资金来不及出逃,同时予以大幅加息,稳住了货币预期,从而稳定了国内金融环境。
使得房价名义价格得以维持,但汇率快速贬值造成输入性通胀大幅推高了基础生活物品价格。
房价相对贬值。
而无论是日本模式还是俄罗斯模式,都伴有货币紧缩。

03
汇市
7.2日,人民币美元中间价调升9个基点,报6.6157,终结中间价8日调贬。
而实时报价则未受中间价调升影响,继续下跌。截至晚间22时,报价高点至6.6650。

而同期,股市流出资金268.46亿。
逻辑上股市流出资金会冲击汇市,毫无瑕疵。
股市跌,交易货币流出对汇率体现为一种冲击,汇率贬值。
如人民币美金汇率跌破6.7。那么市场将对人民币美金汇率的信心大幅减弱。
笔者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也有分析,央行目前维持国内金融环境平衡尚有三条路。
1、 严格的资金管制,单纯资本项管制已经很严,或需加强贸易项管制。但这对投资信心及进出口贸易将是一大打击。
2、 以存量外储拉升汇率,管理预期,会消耗存量外储。而一旦当贬值预期强化时,普通居民的自发换汇行为将使得央行拉升汇率、管理预期难度大增。
央行的预期管理宜早不宜迟。
迟则当预期一致时,央行将变为唯一的多头。
大量普通居民受贬值预期影响的换汇行为将成为央行的对手盘。
3、 加息、或跳贬后大幅加息。
跳贬使得资金来不及出逃,而大幅加息则稳定资金信心,减少出逃。
以六月债务暴雷密集度看,加息也将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选项。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

04
央行
目前央行政策仍以根据市场反应微调为主,略显被动,并没有像美联储一样主动对市场释放明确信号用以引导市场跟进。
依据市场反应来做调整导致了一些政策的自我矛盾性。
如降准支持债转股属于货币宽松。
却又收紧PSL支持棚改政策属于货币紧缩。
央行同步的宽松和紧缩释放了一种略显混乱的信号。

6.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缴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备付金账户余额暂不计入交存基数。

而当前最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缴付比例约为50%,金额为5009.23亿(红笔所示)。

如缴付比例增加至100%,则约回收基础货币5000亿,以当前货币乘数约5.46计算,约回收流动性2.73万亿。

是否是考虑了宽松对汇市的影响,而做出的金融业供给侧改革?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7-03 14:33:28 +0800 CST  
不知道什么敏感词汇,最新的文章贴不上来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7-05 11:15:16 +0800 CST  
被严格监察了啊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7-05 11:59:39 +0800 CST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式开火,或将世界经济拖入深渊

凭栏欲言 凭栏欲言 今天
01
贸易保护主义的死灰复燃。
历史总是重复的。
1931美国大萧条时代,美国引导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源于美国的危机转嫁思想。
美国希望对外出口产品,利用其他国家的消费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却不想开放本国市场拉动他国经济增长。

而二战后,美国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进者。
则源于一定程度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结合。
经济上,主要体现为美国就业率饱和需对外转移低端产能,低端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
同时美国需对外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中高端产品。
这是美国二战后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原因所在。

70年代,美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严峻挑战,美国政府虽仍主张贸易自由化政策,但开始对国内部分产业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贸易政策转向与1931年政策相似。
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
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来源于美国债务的不可持续性。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否体现了美国不同时期不同的利益诉求。

02
如美国对单一国家采取贸易战,美国的各种贸易限制措置除了对当事国造成损失之外,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并不能构成改善。
出口国所消减的数量,很快将被第三国取代。
这个事实已经被证明过,70年代美国对日本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善美国的贸易盈余。

而特朗普政府对外贸易四处开战,则体现了美国政府希望全面改善贸易盈余的决心。
特朗普具有久经锻炼的市场博弈经验,在他领导下,美国政府四处扮演受损者,向更多国家索要订单,让更多的企业去美建厂,借此获取利益。
但特朗普的商人思维及美国总统任期不长决定了他更看重局部利益最大化,同时急于兑现竞选承诺以积累政治资本。
特朗普与传统政客并不一样,他并不看重国际政治与经济的长远利益。

03
累次美国的加息都将使得某个或某些国家爆发危机,但其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目标,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更像是抱着果树用力摇动,使熟透的果子自己落下来。
1997年,美国通过加息引爆东南亚经济危机,资金流入美国缩减了美国自身的债务,并保持了自身的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此次美国加息则与贸易保护主义想配合,针对性更加明显。
而贸易保护主义却是1931美国深陷大萧条迟迟不能复苏的主因,贸易保护主义已被证明对长远经济有害。

04
贸易保护主义为何对世界经济有害?
来源于比较劳动优势。
简单解释一下;
农夫A一小时(单位时间)时间内生产20个苹果,或者可以生产2千克牛奶。
养牛工人B单位时间可生产10千克牛奶,或者30个苹果。
B无论种植还是饲养,效率都比农夫高,如果B想吃苹果,他应该自己生产吗?
A生产1千克牛奶的代价是损失10个苹果。
而B生产1千克牛奶的代价是2个苹果。
假定牛奶换苹果比率为5,只需进行贸易
A
交易前
损失10个苹果方可生产1千克牛奶
交易后
5个苹果交易1千克牛奶
可以说A有生产苹果的比较优势。其专注于生产苹果可以通过交易让自己生活过的更好。

B
交易前
损失1千克牛奶可种植2个苹果
交易后
1千克牛奶交易5个苹果
可以说B具有生产牛奶的比较优势,其专注于生产牛奶,通过交易每千克牛奶可以换取5个苹果,相比自己生产,其额外获得三个苹果。
通过交易A和B实现了双赢,生活共同变好。
专注于自身擅长的工作可以同时为A和B同时提供更好的生活。
当无数的A和无数的B同时进行交易行为时,形成市场价格。
能让A和B只需专注于自身擅长的,即可在市场以市场价格交换自身所需全部资源。
个体专注于自身擅长将使自身生活变好,国同此理。
专注于国家比较优势产业将提高整个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国家更加富裕。
但其并非对所有产业都具有好处,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会逐渐萎缩,例如美国的钢铁业。
释放出的劳动力可以对优势产业从业人群提供服务,以换取收入从而实现优势产业收入再分配。
使得整个社会共同分享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成果,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繁荣的成因。
而贸易保护政策则将迫使每个国家更多的从事非比较优势产业,从而在世界范围内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开始时,通过吸引资金流入美国从而可短期内以货币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但长期由于世界范围内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将反拖累美国的经济增长。
并将整个世界经济拖入深渊。

05
回顾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摆脱危机的。
1997年之前,中国经济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之后则开始深度参与世界经济。
参与世界经济体系为中国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由此导致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成为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中国旺盛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了世界经济复苏。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9%,在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美国迅速采取宽松措施,息差迫使美国资金对外投资,资金套利行为迫使世界范围内同步采取了货币宽松措施。
以债务推升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复苏。

而时间走到了2018。
IMF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债务总额达到16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5%,比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还高出12%。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是IMF提供的最近一个年份的数据。
世界债务已至天花板,欧洲和日本甚至实行了负利率,也就没有了继续宽松的空间。
故意压低的利率使得投资收益远高于存款收益(财产性收入),大量的资金贷出用于投资,带来了大量的产能落地,却是以损失普通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实现的。
而消费能力则主要来自于居民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的压低带来了居民消费能力增速与产能增速的不匹配。
为了促使消化产能,引导居民负债消费成为发展趋势。
低利率也使得负债消费行为增多,这又刺激更多的产能落地。
成为一种自我加强反馈。
但负债消费有极限,杠杆一加再加,总归要回到去杠杆进程。
美国率先进入货币紧缩阶段。
资金套利行为将使得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出,流入美国。
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出将使得全球范围内同步进入紧缩。(部分国家被动紧缩,部分主动紧缩)
目前看,整个世界贸易体系之内杠杆率已高处不胜寒,而独立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的国家也很难有如此大的体量可以迅速消化如此之多的过剩产能。
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的时候,去产能成为必须。
去产能阶段,过剩产能存量较高的国家自然会希望贸易自由化以便于对外输出产能。
二战后的美国和现时的中国都是贸易自由化的支持者。

06
此次特朗普当选后推行美国优先,将使得各国仿效。美国本土仍有较多经济学者并不支持。
美元的回流美国,货币的支撑使得美国经济持续向好。
但美国的债务仍在增加,随着利率的推高,债务负担将使的美国经济后继无力。
美国或在2020年左右开始新一轮宽松。
而由于中兴事件导致的大国安全反思及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逆全球化。
将导致美国远期对外输出货币宽松能力减弱。
远期看,刺激他国经济,制造需求用以拉升美国经济的能力减弱。
美国为短期利益牺牲了长期。
利弊难以权衡。

07
7月6日,美国正式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发动了迄今人类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贸易战。


中美双方在贸易战中打响的实实在在的第一枪。
而后果,绝不可能只限于中美双方。
楼主 gz111678  发布于 2018-07-07 08:07:49 +0800 CST  

楼主:gz111678

字数:230567

发表时间:2018-03-19 06:02: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22 13:20:28 +0800 CST

评论数:53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