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汽车销售数据,很不妙

转:公共医疗保险为何会“撑不住了”?
回顾过去的2017年,在中国,“民生”是这一年备受关心的词语,却又似乎是最令人遗憾的字眼。临近年底,一些自媒体又批露出,多家医院由于分配的医疗保险金的超支压力,从而停止供给必要的药品和医疗耗材给病人,引起了舆论哗然。

中国医疗保险体系的运行面对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增速的下降,以及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增加,呈现出了出乎意料的脆弱性。其实不只医疗保障,包括养老、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在现有架构下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可以预见更多的问题和危机。

医疗保险有效,即医疗保险能够提高人们福利的逻辑前提有两个,第一是健康的人数比生病的人数要多,以分担风险,第二是生病的人的医疗支出需要有一定的底线,以降低成本。但是现行的医保政策和医疗制度安排,往往忽略了这两个最简单却基本的逻辑起点。一味追求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所谓全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结果几乎把全部支出责任揽在了公共部门,而没有充分估计到公共部门本身的收支刚性和无效率。

医疗保险有效的第一个逻辑起点,是健康的人数要比生病的人数多。它说的是,医疗保险的“保险”体现在,将人们的一部分资金先储备起来,一旦有人需要大额的医疗支出,来自多数健康的人资金就可以用来补贴少数病人。这样,每个人都较少的付出一点,就能部分的克服生病时大额支出的不确定性。那么,诸如头疼脑热、腹泻发烧这样的常见病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不确定性,在当代医疗水平下也一般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大额支出。这一事实的隐含道理是,常见的小病并不是医疗保险发挥作用的领域,大病带来的灾难性支出才是。

现行公共医疗保险的支出体系却恰恰相反,医疗保险金的池子里面的多数资金却被小病占据了。笔者根据CHARLS(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推算,医保池子里用于门诊的报销占到了56%,用于住院报销的比重只有44%。不知道卫生管理部门有无更为权威的内部数据,如果这一估算准确,当下医保的支出结构是本末倒置的:小病无需保却保的好,大病急需保却无法保。

医疗保险有效的第二个逻辑起点,是病人的医疗支出需要有一定的预算约束,就是要花最少的钱并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如果病人的支出没有一定限额,健康的人储备多少资金都是无用的。美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很快要达到20%,这个数字是沉重的支出负担,并且无法持续,这是特朗普政府决心推翻奥巴马医保方案的重要原因。可中国当下推出的医保支付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却正在学习问题重重的美国医保体系。

社会保障

中国养老金改革迫在眉睫
常红晓:碎片化、不公平、欠账多的养老保险体系不可持续,但改革养老保险体系,规模和难度也是史无前例。


公共医保体系本身会带来道德风险,它会不断鼓励每个公众陷入“预算软约束”陷阱。或许从公费医疗说起更容易让人理解,公费医疗就是一个“预算无约束”的典型。既然公费医疗覆盖下的任何支出都出自公共资金池子,那么巨额的浪费便无法避免了,所谓的高干病房每天都在透支稀缺的医疗资源。普通人当然是无法享受公费医疗的,但是只要享受一定的医保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腐败”,比如许多城市老人家里都有小药箱,每年要处理掉过期的药品。

微观上的预算软约束便会带来宏观上的支出无效率,医保下的过度需求会不断推高药品和医疗耗材的价格,价格上涨的程度随着医院供给垄断的加强而加强。如果医疗供给够多,尤其是医疗机构供给充分,医保引发的道德风险主要引发的是人们多购买一些药。而如果医院处在垄断地位的话,那么医保覆盖下的医院有意愿和能力将最贵的药品销售给患者。绝大部分的药品生产商其实是竞争性的,但是只有贵的药品,或者回扣多的药品似乎才更受垄断性医院的青睐,医疗服务的垄断性实际上引发了药品和药材市场的逆向选择。而医疗保险的存在又加大了患者对于高价药的容忍能力。这样,便宜而有效的药品在市场上消失了。

而中国现行的医疗资源配置,正是依靠每个地区的行政等级配置相应等级的医院,而相应等级的医院则会分配到一定的医保额度。这一配置体系使得公立大医院实质上是一个地区的垄断供给者。医疗服务本身又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一个医院的就医人数越多,这个医院积累的经验就会越多,反过来吸引更多的患者,久而久之,其他医疗机构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政策层面对医疗服务的供给多样性、竞争性,怎么样的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而根据笔者所在《医疗制度理论研究和改革方案》课题组的估算,在现行医疗服务供需结构下,现行医疗保险将医疗价格推高了89%。这就是说,本来在无保险条件下的一个100元的药品,在公共医保的条件下就会卖到189元,如果医保的报销比例低于47%,实际上病人支付的钱反而更多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医保悖论”。

从纯经济方面的角度来看,现行医保池子的支出结构本末倒置,以及医保悖论所不断放大的“全民腐败”和逆向选择,正是公共医保捉襟见肘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运行公共医保体系本身还会引发额外的成本和激励扭曲,从而使得公共医保的公平性被侵蚀。

除了公费医疗、高干病房等显而易见的不公平之外,当下的公共医保运行也有可能伤及真正的穷人。原因就是,保险悖论和医疗垄断推高了医疗市场的价格,使得便宜药品被淘汰出市场,而穷人被覆盖的医疗保险往往是最低层次的,许多穷人反而会因此看不起病。这和医疗保险应有的再分配作用是相抵触的,而这一点似乎并未被学者和决策者充分的讨论。

除此之外,医保管理机构的行政机制也会造成许多激励性的扭曲。比如人社部与卫计委对于新农合管理权的争夺表明,做大资金盘子仍然是管理部门的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和“最小的支出、最大的效果”是并不兼容的。对于控制权的争夺也会产生其他扭曲的激励,比如对于医生自由执业的态度,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保险行业的管制,对于医保资金如何在各个医院分配,对于哪些药品能够进入医保目录等等,都会受到背后的控制权之争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会造成医保资金使用的浪费和无效率。

以上各个因素纠缠在一起,使得医疗体制的改革似乎成为一项不可能完美解决的任务。无论如何,医保体制是改革整个医疗体制的核心环节,如今公共医疗保险“撑不住了”,也正好给了每个人重新思考医保体制、医疗体制的机会。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2 19:52:24 +0800 CST  
一篇被无数人忽略的重要GUAN方文章--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已经不可能!!!请看: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不可避免 名义账户制改革有望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17/04/30 07:59:32
“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变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去职财政部部长半年后,楼继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作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在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上,楼继伟坦言在财政部的三年部长任期内,一直想着如何推进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不过对于这一历史性遗留问题,三年时间显然不够。特别是养老金个人空账规模的持续增大,说明持续十多年的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
在此背景下,完善名义账户制成为养老保险在顶层设计中的一个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名义账户制并不等于空账运行,而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多位市场人士预期,随着个人空账规模的增大,名义账户制改革有望提速。
空账不可避免
以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为主要内容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的挑战。
4月27日,一位地方养老系统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入不敷出、财政又不能完全承担的情况下,政府只好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这是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超过了4万亿,而2004年的个人账户空账为7400亿。十年时间,空账数字实现近6倍的增长速度。
同样,由中国社科院主编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345亿元,而个人账户累计记账47144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一万多亿元的空账,而且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2334亿元”。
据了解,累计结余与累计记账额之差,即形成了空账缺口。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同时指出,“这一缺口近几年一直在扩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按照目前的估算,2016年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规模将“继续扩大。”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0年到2015年,大部分省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有所下降,其中一些省份基金累计结余备付月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指出,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减少了超过10个月。
由人社部出版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中也指出,黑龙江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为1个月。其次为新疆兵团和吉林省,分别为3.3个月和7.5个月。
对于空账规模,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认为,当初建立个人账户的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参保人积极性,目前看来这一目的基本落空,空账成为影响参保人信心的一个软肋。
据悉,我国1984年建立企业缴费,1991年建立个人缴费,1995年统一把两种制度结合国际上的模式,建立统账结合。
统账结合制度是把20%的统筹基金和8%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合并管理运行。尽管建立了个人账户,但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统筹基金严重挤占个人账户基金。
人社部数据显示,个人账户基金从2014年的5001亿元下降到2015年底的3274亿元,账户里实实在在的资金还不到十分之一。
2001年开始我国启动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在辽宁省最先试点,此后试点工作推广到全国13个省市区。根据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2039亿元。
做实个人账户是指进一步区分好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做实个人账户后,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只是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做实个人账户后,由于个人账户资金不能再被借用,养老金统筹部分资金不足,财政支出压力骤增。”上述养老保险系统人士介绍。
2016年11月13日,财政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报告显示,2015年财政补贴收入3893亿元,比上年增加624亿元。
在此背景下,如果要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在不改变养老保险体制的情况下,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似乎不可避免。
完善名义账户
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账户对个人而言,非常重要。为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未来发展,业内专家曾多年提议要做实个人账户。然而随着缺口的逐步加大,一位多年呼吁做实个人账户的专家向记者表示,“现在再做实基本没有可能了”。
“从2011年开始,我们国家GDP增速开始放缓,财政收入的增速下降,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把做实单位缴费的工作放在财政负担还较轻、经济尚好的时期来解决。”该人士表示。
通常情况下,在养老保险基金出现问题时,地方财政会予以补贴,但财政部下属机构曾经在县级城镇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养老金已经没了,穿底了”。该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财政也非常困难,“有些县里的财政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事实上,在“统账结合”制度条件下,养老金的改革一直存在两种声音:是做“真金白银”的积累型个人账户,还是“记账式”的名义账户,对于这两种选择始终存着争议。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文件要求一改之前相关文件中“做实个人账户”论述。
郑秉文认为,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表明,由做实个人账户转向账户主要以记账为凭证的名义账户制度目标,这意味着统账结合的制度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
所谓名义账户制,其核心是职工向个人账户缴费,但是该账户没有真金白银,资金被用于当期养老金给付。同时对职工缴费进行记录,并按照一个记账利率记录收益率。职工退休时,根据缴费记录和记账利率计算养老金待遇。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认为,名义账户制的好处在于政府没有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财政压力,同时记录缴费有利于鼓励个人多缴多得。
随着三中全会重申完善个人账户的要求,也意味着业界对承认名义账户制有了更多的共识。
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以学者身份“力挺”名义账户制,中央不提“做实”而提“完善”,为个人账户转向名义账户制提供了改革的空间。“名义账户制并不等于是欠账,并不等于空账运行,它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
对于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所谓实账、空账,其实是相对于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而言,对个人来说,个人账户的记账额就是实账。“下一步将结合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完善个人账户,保证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李忠表示。
市场猜测,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做实个人账户显然已不合时宜,而以记账方式为主的名义账户制将在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基金的投资运营
不久前,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可以明确地说,“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肖捷说,对于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问题,财政部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督促当期基金收支矛盾突出的省份,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基金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解决好基金缺口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从长远来说,我认为还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精算平衡的原则,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制度可持续,二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他补充道。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营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工作正在有序地往前推进。我部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推动委托投资合同的签订。”
卢爱红介绍称,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等7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是3600亿元,其中的137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其他资金将按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另外还有一些省份也在积极推进,做好投资的相关准备。“从目前情况看,投资进展总体顺利。”
此外,人社部和财政部日前发布了《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明确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每年由国家统一公布。
“但是空账缺口的一万多亿,不能作为投资运营,所以损失是非常大的。”前述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
对于支付风险,该专家认为,由于退休人群逐年分布,并不是一夜之间所有人都退休,需要大量支取基金,现在每年需要多支付几千亿元供退休人员领取,所以短期内养老保险基金尚能应对。
但他同时认为,养老金制度必须改进,包括全国统筹,提高基金效率,增加调剂,以及合理提高待遇,过早退休等一系列政策都需要改进。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所准备。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2 20:03:00 +0800 CST  
关于汽车销量的最新最真实最具代表性信息:

(记者)从防城港市国税局了解到,2017年防城港市共受理新车纳税申报22685辆,同比下降9.43%,征收税款1.49亿元,同比增长34%,为8629辆车减免税2170万元。

----评析:防城港市作为广西最重要的临海工业基地,年工业产值达2000亿元;作为西部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年进出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作为广西发展最迅速的旅游城市,每年到防城港旅游的游客已达到1000多万人次,接近桂林的2000来万人次.....防城港是广西人均收入最高的地级市。

而且100多万人口的防城港市,年汽车销量2万多台,也和全国十几亿人口年汽车销量2000多万台对应。

然而在2017年,防城港市汽车销量下跌了约10%.......其它绝大部分城市,大家可以发布。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2 20:08:10 +0800 CST  
【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纷纷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背后

原创 2018-01-12 老蛮 老蛮评说
最早公开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是辽宁。2017年初,在辽宁省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此前数年经济数据连续造假,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夯实数据。政府报告的原文如下:“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必须注意,辽宁之所以承认经济数据的核心原因,正如其所强调的,恰恰就在于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已经无从遮掩了。在经济日益萧条的今天,辽宁财政越来越依赖中央财政的补贴。倘若继续数据造假下去,中央削减对辽宁的补贴规模,辽宁财政一定会破产。财政上的压力逼着辽宁不得不开始说真话了。所以,辽宁省2014年统计公报中发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为3191亿,到2015年发布的数据就剧烈下降到2125亿,减少了1066亿。但是财政支出的萎缩幅度不同步。2015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较2014年仅减少了457亿(4618-5075)。1066-457=609亿。这609亿的钱,当然就是以说真话为代价,要从中央拿到的新增补贴额。可以想象,当时的辽宁政府上上下下,为了这600亿的钱,是多么的纠结,多么的无奈。

接下来的承认数据造假的,是内蒙古。2018年1月3日,同样是在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党委公开承认:“经审计部门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人民币,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与辽宁的情况一模一样,依然是直指财政收入。而内蒙古之所以要承认财政数据造假的原因,当然也与辽宁一样,财政收入越来越恶化。

根据内蒙古财政厅的数据,“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下降14.4%,剔除2016年虚增因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6%。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3.1亿元,比2016年增加10.4亿元,增长0.2%。”看明白了吗?财政收入开始出现显著下降,但财政支出依然在维持微弱增长。显而易见,内蒙古承认虚构的530亿元财政收入,就是它要从中央财政拿到的新增补贴额。而要拿到这笔钱,就必须承认自己的财政数据造假。

再接下来的承认数据造假的是天津。2018年1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从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6%。”

天津滨海新区原来发布的2016年GDP规模为10002亿,一下子调降到6654亿,3348亿“duang”的一声就没有了。2016年天津的GDP总规模为17885亿,减去滨海新区的造假的这3348亿,剩下14537亿,对比2015年天津统计公报中公布的16538亿的GDP,萎缩幅度12%。可叹这两年天津总是在宣称自己正在跟杭州竞争中国第五城,现在这些豪言壮语看起来就像是巨大的笑话。对天津承认GDP造假的起因,用天津财政局发布的2017年1-11月份的财政收支报告的这段话来解释就够了:“1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财政收入2237.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负增长3.1%。”注意,上面这段话中的萎缩幅度使用的是可比口径。按绝对值来算的话,2016年1-11月份,天津财政局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为2555.8亿,这样一算,2017年的财政收入绝对值萎缩幅度高达12.4%!这种萎缩幅度是财政压力日益膨胀的城市政府绝对不可能承受得起的。经济数据继续造假下去,天津政府就破产了。

好吧,老粉都看过老蛮我《神奇的财政平衡术》这篇文章, 都知道我大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只有6个能实现财政盈余,能输血给中央,其它24个,都是靠从中央乞讨活着。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养活了全中国,连山东天津都处于财政净亏损状态,需要这六省的财政转移支付输血。现在穷省们纷纷自曝数据造假,这也是因为它们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已经只能靠认错来争取更多的补贴了。按现在的游戏规则,越早认错的地区,就越能抢到更多的补贴。那么,接下来,下一个承认造假的是谁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呼吁一下,财政如此困难,亟需爱国小粉红卖房买国债!侠之大者,为国买债!不买国债,谈何爱国!呵呵,呵呵,呵呵呵。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08:45:48 +0800 CST  
俺们这些民间观察家,都已经确定今年房地产销量会暴跌,对吧?官...府也清楚的。那明知道今年的土地财政必定完蛋,那还等什么?赶紧想办法向朝...廷哭喊啊:俺错了,俺承认这两年的财政收入都是造假的,实际没那么多,亏空上千亿啊,救救我吧......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08:59:47 +0800 CST  
“最后呼吁一下,财政如此困难,亟需爱国小粉红卖房买国债!侠之大者,为国买债!不买国债,谈何爱国!”
----
体制外的人,肯定不够爱国,对吧?经济不行,找食艰难。
体制内的人不爱也得爱啊,发薪水的时候,先扣掉一半让你买国债,现在还多了个地方债。
你不相信?所以说你连基本历史常识、基本智慧都没有。

知道有过一个东西叫“国库券”吗?你是体制内的,发薪水的时候,啪,直接扣掉一半。干啥?买国库券,就是国债呗,为国填窟窿呗。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09:39:12 +0800 CST  
发薪水的时候,啪的一下,一半薪水不见了,变成“国库券”了,十年后才还你。
现在又多了个地方债,地方官...府债券。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09:40:09 +0800 CST  
欢迎大家加Q......164850989群更多深度....和理性交流、讨论分析、预测。更多重要真相和真实信息,是没法发到坛子上的,都懂。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09:41:36 +0800 CST  
关系大家直接切身利益的养老金,现在怎样了?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糊里糊涂。
OK,你注意看这个纯官..方文章,讲的很清楚了哦:
“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账户对个人而言,非常重要。为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未来发展,业内专家曾多年提议要做实个人账户。然而随着缺口的逐步加大,一位多年呼吁做实个人账户的专家向记者表示,“现在再做实基本没有可能了”。”

----看清楚没有?已经承认:做实个人账户,基本没有可能了!!!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10:48:52 +0800 CST  
然后只能搞所谓名义账户了。什么是名义账户?也告诉你很清楚哦,自己看:

“所谓名义账户制,其核心是职工向个人账户缴费,但是该账户没有真金白银,资金被用于当期养老金给付。同时对职工缴费进行记录,并按照一个记账利率记录收益率。职工退休时,根据缴费记录和记账利率计算养老金待遇。”

---说的很清晰很直白哦,直接告诉你:你现在交的养老金,直接拿来发给别人了,“用于当期养老金给付”了。至于以后.....以后再说,顾不上以后了。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10:52:03 +0800 CST  
"财政部下属机构曾经在县级城镇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养老金已经没了,穿底了”。该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财政也非常困难,“有些县里的财政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11:45:48 +0800 CST  
好好看,慢慢看,仔细看.......现在俺们是连基本的养老金制度,都撑不下去了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12:18:16 +0800 CST  
包头把刚开工一个月的地铁给停了。包头政府工作报告,结果政府工作报告一出,全场炸了。

怎么了,16年包头GDP3800多亿,17年高速增长到3400。16年,公共财政收入270亿,17年增长到137亿。包头市预计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3440亿,名义-11%。地方财政收入137亿,比上一年270亿接近腰斩。包头政府报告还在听,立即就有人大代表同步直播,说太丢人了。

当初包头报了一个305亿的地铁规划,发改委批复了。然后包头直接修改地铁规划,原来是6B车型变6A车型,二号一期,从9公里变14公里,站点增加N多,大部分线路入地,总投资增加了66%。实际投资大约500-600亿,他的公共预算当时一年公开数270亿,但是17年高速增加到130亿,不能负担了。

---这是看到的一个文章里讲的,如果是真,那么情况很严重哦。有请包头的同志证实或证伪。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3 23:16:33 +0800 CST  
有些问题,细思恐极。
这次各省自爆财政和GDP造假问题,背后,恐怕,首先是,各省开始初步得到2017年,全年真正的财政收入数据,对吧?
然后都吓了一跳:
靠,2017年才2000亿,而2016年是3000亿哦
大家更要注意一个细节,包头市正在开人代会,市长直接了当的讲:2017年财政收入是137亿,而2016年是270亿,现场代表们当场炸锅,对吧?
很显然,至少包头市,2016年和2017年的财政收入,并没有造假。
是实实在在的,2017年,工业、房地产和财政收入大暴跌。
工业和房地产业,是最大的两个税收来源,对吧?然而房地产在2017年遭遇全面限售限贷限购的大暴击,一大批工业企业也遭受环保大暴击。
那么.....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09:41:53 +0800 CST  
很可能某些省看到2017年的GDP,恩,7000亿是真的,
而2016年的1万亿也是真的。
那怎么办?总不能向全社会发布,本省GDP比2016年下跌40%吧?
想来想去,那只有......
会是会这种可能?至少现在不少人认为是有这种可能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09:50:26 +0800 CST  
很可能某些省看到2017年的GDP,恩,7000亿是真的,
而2016年的1万亿也是真的。
那怎么办?总不能向全社会发布,本省GDP比2016年下跌30%吧?
想来想去,那只有......
会不会是这种可能?至少现在不少人认为是有这种可能的哦,而且不无道理哦。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09:51:04 +0800 CST  
楼主:Oo米粒oO19857 时间:2018-01-13 08:16:11
就说我家吧,开发商要给现金八百多万和350平米楼房,我家都嫌弃少不签字,我家还都是平房,二层楼房,人家那些盖七八层的,不给个两千万现金人家拆么?这下好了,一分不给都是违建。以后直接拍平了。就这样负债累累的贫民在想盖起来就难了。我们村那个开发商占的起?现在好了,一户两百平米,多出的算超标宅基地,超标的拆迁咋给还不知道呢,在有就是拆不拆还不知道呢,不过肯定还是要走拆违这一步的,否则时间长了,还是问题。
----来自天涯经济论坛热帖《我老家燕郊已经崩盘了》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10:36:15 +0800 CST  
有个重大事情,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就是:新政策规定,农村每户只准使用200平的宅基地,超出部分必须每年交费。
事实上就是,连农民的房产税都敢收.......那城里人,做好交房产税的思想准备。
所有百姓都要为这些年的房地产、高铁等大跃进造成的官...府大债务窟窿买单。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10:37:14 +0800 CST  
中融国际信托一信托计划两度延期兑付,涉西南某省融资平台,借款人为西南某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该国资运营也是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11:16:06 +0800 CST  
转:1月14日讯,记者独家从多名中融国际信托投资人处获悉,“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1月11日被二度延期向投资人分配收益。本信托计划原到期日期为2017年12月15日,这也是上一次延期发生日。该信托计划为信托贷款项目,借款人为西南某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该国资运营也是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楼主 上林隐士  发布于 2018-01-14 11:16:30 +0800 CST  

楼主:上林隐士

字数:92363

发表时间:2017-11-03 18:27: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3 09:32:01 +0800 CST

评论数:16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