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极度扭曲,金融市场必有大事发生!

建设银行发布2017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同比利增3.81%

2017-09-01 10:31:31 来源:凤凰财经

8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7年度上半年经营业绩(以下数据均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为集团数据,币种为人民币)。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21.6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390.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30%和17.09%,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50%和12.68%。

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1,3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于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216,9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25,0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8%;客户存款总额162,7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近9亿元,增幅1.32%,成本收入比22.31%,较上年同期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32,239亿元,占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余额的50.78%。涉农贷款余额17,225亿元,其中新农村建设贷款余额422亿元。

上半年,建设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于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2亿元;贷款客户39.7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8.85万户;申贷获得率92.86%,较上年末提高1.95个百分点。

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9,26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9.50%;上半年发放保障性个人住房贷款52亿元,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02亿张,实现消费交易额1.24万亿元。

中报显示,建设银行中期不良贷款率为1.5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0.15%。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2 08:20:22 +0800 CST  
中资机构应当卖掉所有的美国股票,买回工农中建H股,这个决定会为中国增加上万亿的国民财富。如果你对照我八年前写的截然相反的文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1:18:16 +0800 CST  
汇金为什么要拒绝1000亿美元?

楼主:邹艺湘5 时间:2009-01-08 11:22:00 点击:5970 回复:55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一)假设中投入股美国银行

[原创 2008-10-30 07:27:57]


按今天(2008-10-27)A股和H股的收市价计算, 建行的总市值不到6000亿人民币, 而建行2008年的净利润一定超过10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 建行的加权平均市赢率不到六倍. 作为建行的大股东, 汇金公司在这个价位增持绝对是很合算的, 财务上一定会有不错的回报, 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人气.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大一点, 从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角度来考虑, 由汇金的母公司中投公司直接入股美国银行(Banke of Ameirica), 可能更合算, 一百亿美元的投资可能实现一千亿美元的价值, 还有可能大大提升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众所周知, 美国银行是建行的战略投资者,并且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合作伙伴. 美国银行承诺不与建行在国内零售业务上竞争,同时派出50人的专家团队长驻北京,帮助建行提升业务水准. 建行上市三年来在服务质量和财务业绩上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这与美国银行的帮助不无关系. 另一个案例就是2006年8月,美国银行在有买家出价为净资产2-3倍的情况下,以净资产1.35倍的价格将美银亚洲出售予建行,帮助建行快速搭建起在港澳发展零售业务的平台。美国银行还积极配合建行的海外战略,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从多种角度帮助做工作.

象美国银行这样有力又有心帮助中国的银行发展壮大的合作伙伴是不多的(大家可以挨个数一数), 这是建行和中国金融业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如果美国银行因为短期现金流的问题而不得不沽售所持建行股份, 这不只是美国银行和建行的损失, 也是美国和中国的损失. 而直接承受财务损失的正是汇金公司和中国股民, 因为美国银行抛售建行H股, 必然压低建行A股, 当建行市盈率只有六倍或更低的时候, 其它银行股能值多少? 当业绩最好的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如此之低时, 其它业绩不如银行业的公司估值又能有多高?

如果在这个时候由中投公司出面入股美国银行,比如说投资一百亿美元, 条件与美国财政部入股美国银行的条件一样, 则不仅可以缓解美国银行的现金压力,也可大大提升美国银行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地位. 美国的银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实是很分散的, 美国有好几千家银行,最大的几家银行在美国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与中国日本欧洲的大银行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相比,是非常小的. 在不久之前, 美国的银行甚至不能跨州开分行, 像花旗银行的成长壮大实际上主要是依靠在海外扩张完成的,所以花旗银行即使在全盛时期,其资产规模也不如日本银行,虽然美国经济的规模要比日本大两倍.

这次金融危机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保尔森实际上是在用最近授权的7000亿美元(通过入股和收购不良资产)扶助大银行, 让大银行去兼并中小银行, 所以美国很快会出现几家巨无霸全能银行, 排在前两位的便是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 美国银行因为收购了美林,前景更看高一线, 美林虽然在次按危机中损失惨重, 但它的几万名零售证券经纪人对美国银行是宝贵的财富. 在投资银行业内, 美林在尖端金融技术(如兼并合并、衍生产品)和高端客户服务方面不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但在证券分析,基金管理与中端客户服务方面是一流的,而这些正是美国银行将来所需要的,投资银行的中端客户在商业银行是高端客户.

英国和欧洲央行的救市策略与美国是不同的, 他们是入股救助问题严重的银行,使其有足够的现金流免于倒闭,同时修改会计准则使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不按市价入帐(mark to market), 让帐面利润看起来不那么差以支持股价. 两种不同的策略所产生的结果是很不一样的, 从股价上来说,可能美国的银行跌的更惨,但如果你是一个国际投资者, 你会去买欧洲银行的股票还是去买美国的银行股票呢? 你愿意买一家帐面资产很多股价偏高未来缺乏竞争力的银行, 还是愿意买一家拨备充分股价偏低未来竞争力强的银行呢? 答案是英镑欧元转弱美元转强, 因为资金流往美国.

因此, 仅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 中投入股美国银行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百亿美元的投资, 三年之内变成两三百亿美元是可以预期的. 美国银行现在的状况与四年前建行的状况差不多, 当时建行也刚经过大规模出售不良资产和政府入股以及内部重组的过程, 很多人对于美银在建行的丰厚投资回报耿耿于怀, 高呼国有资产贱卖, 没人去想建行这几年利润成倍增长,没人去想美国银行当初所冒的风险(一直到去年还有国际会计师行说中国的银行资不抵债),没人去想建行上市的当天跌破发行价. 与其羡慕当初美国银行买到了便宜的建行资产, 不如现在去买正在贱卖的美国银行资产!

美国的金融业正在重新洗牌, 华尔街俱乐部土崩瓦解, 以巴菲特和索罗斯为代表的专业投资公司是胜利者,以美国银行为代表的所谓银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ONY)则有失有得.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华尔街俱乐部对金融市场的信息具有垄断性,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种优势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已不复存在。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几十个人的小型对冲基金比几万人的大型投行更有效率,关键在于金融家的水平而不在于机构的大小;从大众服务的角度来说,大型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更为广泛,产品也更为丰富,可以利用规模效益降低营运成本。

华尔街硕果仅存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也已改为银行控股公司,但名字的改变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变化。高盛和摩根既不可能在投资领域跟巴菲特索罗斯竞争,也不可能在中小客户服务方面跟美国银行竞争,结果必然是通过大幅裁员,把业务集中到为高端客户提供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上面。估计再有几个月的时间,美国金融业会形成专业投资公司(厂商)、专业投资银行(精品购物中心)和大众商业银行(沃尔玛)三分天下的局面,每一个领域的龙头都可能会比金融危机前更为强大,因为来自本行业和跨行业的竞争对手大大减少, 也因为内部大幅裁员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大幅度裁员,会拖低美国经济两三个季度,所以美国经济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开始回升.但在(拖低美国股市的)金融业内部,行业竞争的胜负已分,所以股市已经见底,因为股市的高低是由少数胜利者决定的,多数的失败者对股市已无影响(但是对经济和就业仍有影响)。

中投入股黑石和摩根斯坦利从战略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决策, 但投资成本太高(虽然买贵了但没有买错), 需要通过增持降低平均成本. 如果中投在此时投资美国银行, 则不只是战略意义重大, 战术上也会是极为成功的(美股已经到底了). 一百亿美元投资美国银行,其本身的回报, 加上建行股价的回升, 加上工行中行和即将上市的农行的估值提升, 中投所能实现的价值不会少于一千亿美元. 而银行股的全面上涨对于香港和国内股市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这比任何其它的救市措施更为有效. 我们甚至可以预期, 在各国政府和央行救市不遗余力的大背景下, 以中投、建行和美国银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这样一笔投资, 很可能是全球股市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崛起的一个里程碑!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1:19:59 +0800 CST  
如果八年前真的投资美国银行,确实会赚很多钱,就如我文章中写的一样。

但是,现在是全面撤出美国市场的时候,因为美股已经全面泡沫化了。

中资机构应当卖掉所有的美国股票,买回工农中建H股,这个决定会为中国增加上万亿的国民财富。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1:21:34 +0800 CST  
美国减税对经济是有利的,但是美国股市还是要跌的,科网股会是重灾区!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1:22:56 +0800 CST  
建行的利润 = 腾讯 + 阿里巴巴 + facebook + 亚马逊 + ……

建行的市值 = 它们的十分之一

十年之后,我看到了建行将会变成网络公司,却没有看到网络公司变成银行。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3:52:47 +0800 CST  
我认为互联网泡沫将再次破裂,绝大部分网络股十年之后的市值都不到现在的一半,因为它们十年之内很难赚到相当于目前市值的钱。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8:49:31 +0800 CST  
再说一遍,“十年回本”这个估值原则看似粗糙,现实中却比任何经济理论和投资理论都靠谱,它可以用到任何行业任何地区的任何资产,包括非上市资产。

(以后还要不断重复!)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3 18:50:56 +0800 CST  
人社部:养老金投资或新增4省 资金约1500亿

2018-01-04 02:38:00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报告认为,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新常态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降成本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下,养老保险基金会出现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增速加快、部分地区基金面临耗尽风险等问题。

报告预测,2018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5个人就有1个人不缴费,而到2022年则几乎变成每4个人就有1个人不缴费;2018年全国超过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退休者,到2022年则不到2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退休者。基本养老保险如果按照“小口径”(不包括财政补助)测算,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严重的“收不抵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缺口”呈现不断扩大之势。

“我们国家过去10年基本养老保险增速是10%以上,未来5年会是5%以下的增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说,究其原因,正规部门基本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但随着灵活就业等新形态的产生,参保速度有所放低。

精算报告预测的另一个指标是可支付月数。报告认为2018年全国基金的可支付月数为15.9,到2020年则下降为14.7,而2022年进一步降低至13.3,下降趋势和幅度都非常明显。

“养老金的增长速度,也会从之前10%到20%区间,未来5年下降到10%以下。”房连泉解读报告时表示,这其中有扩面速度下降的原因,也有未来工资增长率下降的原因。

报告还显示出一个特点,2018年~2022年各省制度运行情况差异较大,且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其中一些省的养老金平衡状况趋于恶化,财务平衡已经严重破坏。“基金累计结余在各省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广东、北京等高积累省市基金规模继续升高,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结余耗尽风险加大。”房连泉说。

报告针对预测出的风险,建议规范提前退休现象,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财务可持续性。从一定比例起步,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并适时向全国统筹转变。将参保者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以及整个职业生涯期间的工资收入等因素更多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并明确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的指数化调整机制。另外养老金改革的进程,应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和基金收支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收支两端的调整,进行一揽子的系统设计,控制制度的平稳运转。

此外,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副局长汤晓莉在精算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增速加快,收支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确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方法无外乎是开源、节流。

汤晓莉表示,在开源方面的重要举措就是把已经归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了我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实现市场化、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和方向。2016年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始投资运营,到目前为止,已有9个省跟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了委托投资合同,委托投资的金额4300亿元。因为是委托投资的第一年,社保基金理事会采取了审慎的投资原则,并没有大量投资股票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从目前的财务报告来看,今年能达到5%的收益率。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实现财务平衡,还要在基金的安全跟高投资回报之间权衡。目前除了9个省签订合同以外,西藏、甘肃、浙江、江苏也打算委托投资运营,可以增加投资金额大概1500亿元。但这个数额跟4万亿的养老保险基金总余额相比还是较少,而国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要达到万亿级也还有一定差距。这需要借助行政手段来推动各个省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也需要借助精算手段助力于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4 15:55:58 +0800 CST  
股票的估值,第一重要的是未来的盈利能力,“十年回本”是基本要求。

第二重要的是横向比较,不只是跟同行业比较,要跟所有行业的龙头企业比较。如果其它行业都能够做到“十年回本”,而本行业做不到,那么本行业就高估了。反过来,如果其它行业都很难做到“十年回本”,而本行业很轻松能够做到,那么,本行业就是低估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的银行业是极度低估的,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像建行工行这样便宜的大宗优质资产。

第三是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市盈率”这个指标的价值主要就在于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因为是同一家公司,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技术变化,市盈率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股价“贵”与“便宜”的指标。

无论是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建行的股价都低估了一半!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09:18:42 +0800 CST  
比亚迪的价值不是刚看报表就能下结论的,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中国经济的需求,也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王传福的想法,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比亚迪的各种技术和产品,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如果存在的话)。

如果刚看报表就对比亚迪做估值,很可能会闹笑话!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18:42 +0800 CST  
报告预期比亚迪一年内股价或将下跌97%

2012年09月26日 09:45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李缘

里昂证券(CLSA)24日发表的比亚迪(1211.HK)研究报告中,将比亚迪股票的目标价由7.4港元削减至0.41港元,相当24日收市价15.26港元的3%。换言之,报告预期比亚迪一年内股价将下跌97%,市值由现时的120亿港元萎缩至3亿港元,沦为“壳股”。

发表报告的加拿大籍分析员乐天虎(Scott Laprise)今年49岁,2006年加入里昂证券,跟踪中国汽车和钢铁行业。今年年中,乐天虎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中资股最佳分析员,归功于去年率先唱淡比亚迪前景,而比亚迪股份2011年累跌59%。

日前发布的报告延续他之前看淡的观点,指今明两年经营情况比早前预期的更差,无论是手机配件、电池还是新能源业务都遭遇困境。上半年比亚迪利润按年跌94%至1627万元人民币,乐天虎认为下半年利润约为2700万,明年全年则为6500万。

乐天虎指,比亚迪于去年4月推行的S6 SUV车型销情不佳,今年7月的出货量只有3000部,较年初的8000部大幅下滑。同时,比亚迪推出此车型是为了和长城汽车(2333.HK)的H6竞争,但今年长城H6的销售量逐月稳步增长,7月份销售量近12000部,是比亚迪出货量的三倍。乐天虎认为,比亚迪未来需要动用减价促销的手段清库存。

此外,乐天虎对比亚迪今年计划将混合动力车销售扩大至深圳以外城市的决定持保守看法,理由是此类车型的故障率达10%,若扩大销售,未来比亚迪或增加600万的保养成本。

乐天虎2010年之前曾看好比亚迪,并和其他分析师一样,在“股神”巴菲特入股的刺激下,给予比亚迪估值溢价。但在“一个接一个负面消息的袭击下”,乐天虎指比亚迪未来盈利难有起色,按现价计,2012年预测市盈率达684倍。

0.41港元的惊人目标价如何得出?乐天虎加总每项业务的盈利乘以行业平均市盈率得出,其中汽车和电子商务分别为每股0.1港元,汽车电池业务为每股0.09港元,其他电池业务为每股0.08港元,手机零件业务则为0.05港元,而太阳能业务尚未扭亏为盈,故估值为零。

受负面报告拖累,比亚迪沽压沉重,昨日收市报14.7港元,跌3.7%。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20:38 +0800 CST  
里昂削比亚迪价至0.41港元 分析师曾因率先唱淡获评最佳

2012年09月26日10:50来源:财经网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杨雯

9月25日,里昂证券发表研究报告,将比亚迪(002594.SZ/01211.HK)H股的目标价由7.4港元削减至0.41港元一事引发市场哗然,而公司董事会秘书李黔更是回复称此“结论荒谬”。

在里昂证券2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比亚迪H股的目标价由7.4港元削减至0.41港元,相当24日收市价15.26港元的3%。换言之,报告预期比亚迪一年内股价将下跌97%,市值由现时的120亿港元萎缩至3亿港元,沦为“壳股”。

经查,发表报告的里昂分析师为加拿大籍分析员乐天虎(Scott Laprise),今年49岁,2006年加入里昂证券,跟踪中国汽车和钢铁行业。今年年中,乐天虎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中资股最佳分析员,归功于去年率先唱淡比亚迪前景,而比亚迪股份2011年累跌59%。

在25日的报告中,乐天虎延续他之前看淡的观点,称今明两年比亚迪经营情况比早前预期的更差,无论是手机配件、电池还是新能源业务都遭遇困境。上半年比亚迪利润按年跌94%至1627万元人民币,乐天虎认为下半年利润约为2700万,明年全年则为6500万。

乐天虎认为,比亚迪于去年4月推行的S6 SUV车型销情不佳,今年7月的出货量只有3000部,较年初的8000部大幅下滑。同时,比亚迪推出此车型是为了和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的H6竞争,但今年长城H6的销售量逐月稳步增长,7月份销售量近12000部,是比亚迪出货量的三倍。乐天虎认为,比亚迪未来需要动用减价促销的手段清库存。

此外,乐天虎对比亚迪今年计划将混合动力车销售扩大至深圳以外城市的决定持保守看法,理由是此类车型的故障率达10%,若扩大销售,未来比亚迪或增加600万的保养成本。

针对对乐天虎的报告,比亚迪董事会秘书李黔认为“荒谬”。据港媒26日报道,他对此事回复称,若以0.41元计(公司股数约23亿股),则比亚迪市值仅约8亿至9亿,目前比亚迪的账面值已约200亿元人民币,而比亚迪电子(00285.HK,比亚迪持股65%)市值亦有30亿至40亿元,认为推算并不合理。

李黔承认,公司过往有经历困难,个人认为最坏情况已过去,公司正改善产品,包括汽车业、电池业及新能源业务,均正向好发展。

事实上,乐天虎2010年之前曾看好比亚迪,并和其他分析师一样,在“股神”巴菲特入股的刺激下,给予比亚迪估值溢价。但在“一个接一个负面消息的袭击下”,乐天虎指比亚迪未来盈利难有起色,按现价计,2012年预测市盈率达684倍。

不仅乐天虎对比亚迪表示失望,由于公司连年业绩令市场失望,加上前景未明,不少券商分析师均下调了比亚迪的评级。美银美林就于8月底,把比亚迪目标价降低18%到12.3港元。建银国际当时亦预计,内地汽车销情仍慢,而新能源汽车今年亦只能贡献公司7.5%的收入,降其目标价至12.5港元。

目前甚至已经没有券商推荐购买公司股票,据彭博统计,20名研究比亚迪的分析员中(不包括里昂),共有9名建议持有该股,其余11名都建议沽售,而各分析员的平均目标价则为12.26港元,较25日收市价约有16.6%的折让。

受到负面报告拖累,比亚迪H股26日大幅跳水,截止10:23,该股下跌7.89%,报13.56港元;截止10:38,A股下跌2.10%,报14.47元。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23:39 +0800 CST  
大摩维持比亚迪减持评级 目标价20元

2015-01-22 07:47:14 来源: 阿思达克

摩根士丹利表示,比亚迪(01211.HK)去年传统汽车销售41.9万辆,按年跌16%,未能达到50万辆的目标,更跑输乘用车行业10%平均增长。该行预计公司2014年纯利将按年下降19%至4.46亿元人民币,料2015至16年销售持续疲弱,将纯利预测分别下调40%及50%。维持「减持」评级,目标价由34元下调至20元。

该行补充,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及低端汽车的需求放缓,使公司大部份传统房车销售在2014年大跌逾40%,从而拖累毛利率,相信2015年销售续低迷,加大利润压力。

大摩认为,电动车制造商目前仍严重依赖政府采购,高成本及缺乏基建仍为2015至16年销售增长的最大挑战。该行估计,纯电动车补贴将扩大至外国品牌以刺激销售,但或会对比亚迪在国内领导地位带来冲击,同时阻碍电动车销售增长。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26:29 +0800 CST  
里昂的分析员和摩根史丹利的分析员肯定都会看报表的,但是,他们的结论显然是有问题的,我估计他们不会把对比亚迪的分析当做自己职业生涯中光辉的一页对同行炫耀,相反,他们的报告将作为金融界的笑料长期保留在别人的心底!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34:40 +0800 CST  
看完华尔街职业分析员的笑话,再来看国内非职业分析员的笑话。。。。。。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36:29 +0800 CST  
谜一样的比亚迪:500亿应收款压顶,两千亿市值何去何从?

2018-01-02 09:31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进入2018年之前,我们就一直在关注新能源汽车这一细分领域。在梳理数据时,比亚迪(002594.SZ/1211.HK)异乎寻常的应收账款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截至2017年9月底,比亚迪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516.77亿元,占净资产87.77%。而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总营收为739.33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9.9%。这一比例远高于乘用车厂商和手机零部件公司,令我们感到疑惑。

比亚迪作为行业中众所周知的大白马,背后又有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站台,业务横跨手机零部件、电池、汽车,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其牛到不行:不仅是新能源先锋,亦是股神的挚爱。

但既然捕捉到财务上的一丝异样,我们就有必要刨根问底,一探究竟,看是否能打消自己内心的疑虑。

新能源崛起已是大势所趋。2018新时代旗帜下,面包财经的上市公司研究之旅,就先从比亚迪超过500亿的应收账款说起。

急速膨胀的应收款:516亿!

当我们翻查比亚迪历年财报的时候,发现了比应收账款绝对值还要值得关注的趋势:2011年在A股上市之后,尤其是最近三年,比亚迪应收账款金额正快速膨胀。直接上图:

比亚迪第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从2011年的51.3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16.77亿元,增长了9.07倍,同期营业收入从343.34亿元增长到739.33亿元,只增长了1.15倍。

过去6年多,应收账款的增加速度,远超营收增幅。而且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2014年之后,应收款的膨胀速度在明显加快。2015年三季末,比亚迪应收账款为161.22亿元,到2017年三季末增加到516.77亿元。两年时间,应收款增加了355.55亿,增幅达到220.54%,而同期营收只增加了254.39亿,增幅仅为52.46%。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增幅,应收款都大幅跑赢营收。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负债表,与净资产对比,更有参考价值。下图为比亚迪应收账款占净资产的比例情况:

应收账款占净资产的比例从2011年的22.89%一路飙升至2017年9月底的87.77%!

财务指标不能脱离业务和行业背景单独存在。急速增长的应收账款究竟是比亚迪一家独有,还是行业共性?

我们来看下同行们的数据。

与同行相比也捉急: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低位

要给比亚迪找到能完全对比的企业并不容易。目前,比亚迪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汽车及相关产品。

我们发现,比亚迪的经营模式在A股、港股,甚至是美股都很难找到可以完全对标的公司。因此我们按不同业务来找可以对标的公司,并对它们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比较。

先来看一下与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对比情况。在沪港深三个市场中,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合资车占比高,且规模大,因此我们选择了同为自主车系代表的吉利、长城以及长安。

由于部分公司以应收票据为主,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周转率。

与主要乘用车公司相比,比亚迪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已经从2011年的排名居前下滑至目前的偏低位置。

按照上图的口径:比亚迪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包括应收票据)从2011年的5.16次骤降至2016年的2.77次,降幅明显。

按照同样的口径,以另外一家民营车企吉利汽车作为对比,2011年吉利的周转率仅为2.32次,远低于比亚迪的5.16次,还不到比亚迪的一半。到2016年,吉利周转率上升到2.83次,已经超过比亚迪。到2017年6月底,吉利半年度的应收款周转率已经达到1.95次,明显超过同期比亚迪的0.93次。

剔除应收票据之后,按照比亚迪财报数据计算,过去几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也相当明显:从2013年的7.58次,下降到2016年的3.27次。2017年前三季度,周转率仅为1.58次。

而与手机零部件公司(含手机电池)相比,比亚迪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近几年也处于较低水平。

与手机零部件类公司对比,按照上图口径:2011年,比亚迪的周转率在行业中还排在前面,与舜宇光学相差不大,排名前两位,但到了2017年6月底,舜宇光学仍排名靠前,而比亚迪已经垫底。

另外,根据比亚迪财报的披露,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因此我们将比亚迪的数据与客车公司进行对比后,发现比亚迪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客车公司相近。

客车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比亚迪的走势十分相似,近年来都呈逐年下滑趋势。除去宇通客车在2011年和2012年远高于同行的周转率外,2013年至今,上图中的客车公司与比亚迪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走势区间都十分接近,基本都是从5次左右降至2017年6月底的1次以下。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比亚迪的应收款攀升趋势与客车业上市公司更为趋同。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新能源客车业务的发展,是否构成了比亚迪应收账款迅速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很可惜,我们翻查了港股、A股的年报、半年报和季度报告,都没有发现所需要的数据。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疑虑。

谜一样的汽车产销数据

首先,我们努力寻找比亚迪的营收中新能源客车占比到底有多大。

然而,翻查所有公告,我们却无法找到关于客车业务的详细营收数据。在2016年年报中,比亚迪称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约为346.18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33.46%。至于多少来自新能源客车,并没有披露。

没有客车的营收额,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查找汽车产销报告,看看比亚迪的新能源客车销量情况。

然后,我们发现了比亚迪第二个令人不解的地方——竟然不公布每个月的汽车产销数据!

研究汽车行业的投资者应该会清楚,汽车整车厂商按月披露产销数据早已是行业惯例。下图为面包财经截取的部分汽车厂商公布的11月份产销公告:

那么,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不披露每月产销报告,又是几个意思?

目前市场上一般是通过乘联会或汽车协会每月的统计数据来了解比亚迪的新能源销量情况。而比亚迪自己则是在近年来的年度报告中给出大概的销量数据。

既然第三方机构都可以每月获取比亚迪的产销情况并加以披露,那么比亚迪又为何不按照行业惯例自主公告呢?

毫无疑问,月度产销数据对于投资者相当重要,在公布产销量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多年之后,比亚迪仍然不公告月度产销数据,大概只能有两种猜测:一是比亚迪自己不掌握自己的产销数据,因此无法公布;二是比亚迪掌握自己的产销数据,但坚持不公布。

如果是原因一,那么比亚迪的管理水平就非常值得质疑,如果是原因二,那比亚迪不公布月度产销数据究竟有什么隐情?

月度产销数据这个疑点先放下不谈,回到应收账款的主题。在通过新能源汽车月度销售数据来探索比亚迪应收款增长原因受挫之后,我们开始求助于财报附注,想从应收账款组合中寻找线索。

但这却让我们更添了几丝迷雾。

谜一样的应收账款组合

我们在查看财报附注时,发现比亚迪对应收账款的分组耐人寻味,截图如下:

比亚迪将按照账龄分析法进行坏账计提的应收账款分为两组,即新能源业务和非新能源业务。再往下看,在应收账款附注中却没有详细列出两个组合对应的应收账款数值。

此外,比亚迪也没有对这两个组合具体包含哪些业务进行说明。前文中,我们已经提过,比亚迪在报告业绩时是将业务分成三个部分——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等、汽车及相关产品。

那么,这些业务中到底哪些归入新能源业务,哪些又是非新能源业务呢?着实令人纳闷。

我们的探索,再次受挫。但是作为一个“不信邪”的研究者,我们决定再从其他地方找答案。

谜一样的应收账款计提

在探寻比亚迪应收账款详细构成失败之后,我们转向研究一个与应收账款和利润都密切相关的内容:应收账款计提。

沿着应收账款往下看,我们发现坏账计提比例成了比亚迪身上另一个新的疑点,截图如下:

什么?新能源业务2年内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为0?这算不算是活久见呢?

老铁们都知道,我们的主业是研究上市公司,自出道以来,两年以内应收款坏账计提比例为0的真心不多见。

要知道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本着会计审慎原则,绝大部分公司都会进行一定比例的计提。难道比亚迪新能源业务两年内的应收账款很少?还是真的绝对不会出现违约情况?不然这是哪来的自信呢?

于是,我们继续找啊找啊……可惜的是,找不到比亚迪来自新能源业务的2年内应收账款具体数据,也无法得知这部分的占比,因此也就无法估量这个计提方式的合理性。

于是,我们转回头去看了看比亚迪在2016年实际的坏账计提情况:

截至2016年末,比亚迪账上对2年内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约为0.12%,这和不计提也没什么太大差别了。注意,在上面这张表的说明部分,比亚迪备注说“上述应收账款含应收新能源汽车补贴款”。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应收新能源补贴款到底是怎么计提的,但好歹这算是一个线索。于是,我们就找了一些新能源补贴占收入比重相当大的客车企业来做横向比较。

比如,隔壁家的宇通客车:

截至2016年末,宇通客车账上对2年内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约为5.46%。

众所周知,对坏账计提是要减少当期利润的,因此不少公司都会想方设法在这一块挤点利润出来。

比亚迪历史最高净利润是在2016年达到的,归母净利润约为50亿元。截至2017年6月底,比亚迪账上2年内应收账款余额为449.32亿元,坏账计提了0.48亿元,计提比例仅为0.11%。

做个简单的测算。

假设将比亚迪2年内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提升至5%,那么坏账计提额应为22.47亿元,较实际已计提的0.48亿元需增加22亿元,占2016年净利润约44%。当然,这种假设未必合理,5%的计提比例也不见得准确。

做这个模拟测算,我们是要展示一个常识:增加计提比例对公司利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至于比亚迪的计提到底合不合理,还有待比亚迪公布更详细的数据。

但研究到这里,我们对于比亚迪的美好印象已经开始打折扣了。

而从应收账款出发,我们对比亚迪近年来急速增长的利润含金量也开始产生了疑虑。

当我们在比亚迪财报上的探索屡屡受挫之后,开始将眼光转向外部。事实上注意到比亚迪应收账款异常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就有深交所。

谜一样的问询函回复

早在2016年,深交所就对比亚迪2015年的年报下发了一封问询函,其中就涉及到比亚迪应收账款周转率变缓的问题。

对此,比亚迪给出的解释主要是:

“因中央及地方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提供全面支持,2014年及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发展,在此环境下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亦实现快速增长,由于新能源汽车客户的应收账款、补贴款大幅增加且其应收回款有一定账期,进而影响公司整体应收账款周转变缓。”

然鹅,根据比亚迪如此简单的回复以及2016年年报仍旧保持老样子的披露状态,根本无法打消我们的疑虑。

就算真的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客户及补贴款大幅增加,那么比亚迪是否应该详细披露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应收账款有多少?新能源补贴款又占了多少呢?

以数据说话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这些数据并不难提供,在比亚迪2016年年报中,审计机构安永在关键审计事项中就有对比亚迪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如何进行审计的说明:

“对于在应收账款中记录的应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我们根据政府公布的补贴政策核对集团应收补贴款计算的正确性;取得长账龄应收补贴款清单并评估其可回收性;取得管理层对政府支付补贴款回收进度的评估。”

交易所此前也问询过应收账款相关的问题,那为什么到了2016年报,比亚迪仍然没有公布这些数据呢?

说到新能源补贴,尤其是对新能源客车的补贴,这不仅涉及到应收款,还涉及到营收。新能源客车是比亚迪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增长非常迅猛,而新能源客车的销售与补贴密切相关。

按照当前的补贴政策,因为新能源补贴为国家对消费者的补助,但由汽车生产企业统一申报,由国家财政代替消费者支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所以该项补贴计入正常的销售收入,而不是政府补助。也因此一些客车企业在年报中会详细披露补贴占营收的比重。

再以宇通客车为例,其在2016年年报的销售收入中具体披露了新能源补贴占比,截图如下:

除了客车企业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整车厂商比如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的财报中,也都可以找到关于新能源补贴的具体数值。

如此看来,新能源补贴也算不上是商业机密了,而且这个数据对于投资者非常重要。

比亚迪,信披中的层层迷雾,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当我们发现沿着应收账款的角度研究比亚迪越来越困难,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之后,开始担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现金流。

现金流承压 负债攀升

众所周知,应收账款增加往往会影响经营性现金流。没利润的企业不一定会死,但现金流如果出了问题,情况就不妙了。

以下是比亚迪的净现金流示意图:

近年来,比亚迪的经营性净现金流波动很大,在2016年甚至为负18.46亿元。同时,其投资性净现金流一直为巨额净流出,常年保持在50亿元以上,2015年开始飙升至100亿以上。

经营性现金流不断减少,投资性现金流又在不断大手笔地支出,这背后就需要以巨额的融资来支撑资金链了。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到比亚迪的筹资性净现金流基本上每年维持在50亿元以上。

持续巨额融资可能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有息负债攀升,负债率提高。

截至2017年9月底,比亚迪账上的有息负债共有562.67亿元,占总资产的34.16%,占净资产将达到95.57%。若将记入权益的永续债视为有息债务,那么其有息债务总额将达到601.63亿元,

而在2011年底,其有息负债为184.21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还仅为76.82%。

比亚迪的钱从哪里来?股市债市双血泵

同时在港股和A股上市的比亚迪,并不缺乏融资渠道。

近年来比亚迪在A股和港股都进行了大手笔增发(港股称为配股)。

2016年,比亚迪在A股完成144亿元的定增,其中100多亿投向锂电池扩产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约4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而在此之前,比亚迪已于2014年在港股配股募资了近43亿元。

除了定增,比亚迪还以发债的形式来募集资金。截止2017年9月底,比亚迪账上应付债券为44.92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2015年开始陆续以永续债的形式进行募资,截至2017年9月底,永续债的账面余额为38.96亿元。

永续债在A股上市公司中比较少见,之前也是因为恒大的高额永续债问题才开始被投资者知晓。永续债的问题在于债务续期开始就要在前期利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常见的有每期增加300BP也就是3%。

根据比亚迪的财报显示,未来两三年其永续债将先后面临续期的问题,目前的永续债利率在5.1%-5.76%期间,到期后将面临利率骤增至8%以上的情况。

探寻至此,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模糊的大轮廓:当应收款急剧攀升之时,来自股市和债市的巨额资金才是比亚迪给自己补血的超大马力大血泵。

比亚迪千亿市值迷思:路在何方?

截至2017年12月29日收盘,以A股计算,比亚迪市值为1700亿元,其股价今年9月份以来涨幅约为34%。以港股计算,比亚迪总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港元。

比亚迪的地位举足轻重——不管是对港股,还是A股;不管是自主品牌汽车,还是新能源行业;不管是对债权人,还是对股市投资者。

近两年,不断加入新能源战局的企业越来越多,比亚迪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远的不说,就说今年提出IPO的宁德时代,其在汽车动力电池上就已经对比亚迪产生了强烈的竞争。

今年就有诸多传闻在讲比亚迪将分拆电池业务,并将一直以来自产自用的动力电池对外销售。我们对此无法核实,也无意去评价比亚迪的经营策略。

但是,比亚迪一直引以为傲的产业链闭环战略,真的能带领比亚迪继续走在突破两千亿市值的道路上吗?

假如在每个产业链环节都出现强劲的竞争对手,那么比亚迪一直以来的优势还会是优势吗?

谜一样的比亚迪,雾一样的应收账款。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41:38 +0800 CST  
叶檀: 比亚迪补贴超100亿应收账款516亿 估值奇高

2018-01-04 07:41:27 来源:叶檀财经

作者:时晨晨

我们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每周一篇,共发表了31篇分析上市公司的文章。这是一件笨事,市场上几乎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风险高,没收益。2017年,我们遇到过各种事,周三晚上的电话几乎没有断过,威胁也没有断过。

分析上市公司,原意是尽可能的消除信息不对称,最大程度的还原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能帮到投资者理性投资,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2018年,我们将继续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内容,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多多点赞。

A股市场遍地谣言和故事,不认真研究,你根本不知道一家上市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实际控制人王传福,第一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代理)公司。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长期保持全球第一,是国内外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

实际上,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仅仅上升至三成,同一年,公司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比重高达37.78%,增速不输于公司的汽车业务。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更像一家手机制造企业。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经营能力堪忧财务状况恶化

2015年、2016年,受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中国新能源(8.400, 0.07, 0.84%)汽车市场大爆发。领军企业比亚迪业绩爆棚,2015年和2016年的营收增速分别高达46.06%和40.23%。

2017年,新能源车补贴下降约20%,直接导致公司业绩恶化,新能源汽车增速停滞、燃油车业务下滑。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仅增长1.56%。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营收大幅飙升,质量却一直下降。现金收入比已经从2010年的1.16下滑至2016年的0.85。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跟营收不同,比亚迪净利润质量一直很差。最大问题就是,波动太大。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是公司管理水平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也是许多上市公司“平滑收益”(Earnings Smoothing)的主要动机。

比亚迪经营能力堪忧。2011年和201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下跌45.35%和86.65%。接着飙升,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4.44%。2014年又开始下滑,2015年增长324.16%。

2017年前三季度,在公司营收几乎持平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2.84%!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比亚迪这种百亿、千亿营收的大企业,净利润如此任性波动,只说明一点,公司经营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已经成为限制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净利润质量变差,还体现在公司的现金流上。

公司净利润突飞猛进,但现金流没有跟上。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入规模远高于净利润,随后迅速恶化。2016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进一步恶化,净流出规模高达18.46亿。

2017年,公司现金流状况仍然很差,比糟糕的净利润还糟糕。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2016年和2017年,比亚迪经营性净现金流变差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补贴回款缓慢。

经营性现金流变差怎么办?融资,从股市融资或者从债市融资,以融资性现金流弥补经营性现金流的不足。

2014年,比亚迪在港股募集了43亿,2016年在A股定增融资了144亿,此外还发了类似于股票的永续债39亿。

不能说的秘密:补贴

新能源汽车,因政策而起,会因政策而衰吗?

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69.85%至9.6万辆,销量蝉连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近8.6万辆,增速达65.41%,纯电动大巴销量超1万辆,同比增长120.68%。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上的成绩并没有给它带来多大的竞争力,在拥有完整的铁电池和新能源产业链的情况下,比亚迪的毛利率跟其他车企相比并未占太大优势。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整体收入约人民币346.18 亿元,同比增长约80.27%,占总营收的比例增至33.46%,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问题是,政府补贴了多少钱?比亚迪讳莫如深。

根据财报,比亚迪2016年计入营业外收入(2017年及以后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大概7亿。注意,这只是政府补助,它跟大家常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举个例子,比如一辆新能源汽车卖20万,消费者付13万,剩下7万政府掏钱补贴消费者(车企),这7万就是大家常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先计入应收账款科目,最终计入营业收入科目。这部分补助有多少?比亚迪始终没公布,一直是个谜。

实诚的宇通客车(25.360, 1.18, 4.88%)公布了补贴。2016年,宇通客车总营收358亿,其中新能源汽车营收187亿,新能源汽车补贴99.54亿,占整体新能源汽车业务比重高达53%。

来源:宇通客车2016年财报

根据宇通客车的标准,粗略估计一下,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比亚迪得到的政府补贴金额也可能也会超过100亿,远高于54.8亿的净利润规模。

四面楚歌优势快丢光了

新能源车补贴受限制,不会像以前的光伏产业那样脆弱,但新能源车企业拼管理、拼产品的时代到来了。

2006年补贴退坡,已经让比亚迪付出沉重代价,公司需要用64.74%的销售费用增速换取50.12%的营收增速。2017年前三季度,代价更重: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23.53%,但是总营收增速仅为1.56%。此外,为了保持业绩,公司的经营更加激进,销售货款回款缓慢,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下降。

数据来源:比亚迪历年财报制图:叶檀财经

2018年,“双积分”补贴政策即将实施,落后乘用车企业需购买新能源车企积分,这有利于龙头新能源车企。补贴总体滑坡,地方补贴可能取消,车企战战兢兢。

比亚迪前有狼后有虎。

首先,公司引以为豪的电池业务已被宁德时代超过。

公司一直宣称,核心技术在于电池,拥有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铁电池更加耐用,性能更稳定,安全性也更高,回收更容易,因此比亚迪动力电池不跟外部合作,自产自用,封闭式运营。除了松下的三元锂电池,比亚迪没有对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种策略使比亚迪失去了电池业务爆发的良机,反而给三元锂电池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跟铁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最大的优势是,能量密度非常高,已经成为主流动力电池,特斯拉也用这种电池。

等比亚迪开放铁电池业务、着手三元锂电池业务时,已经被中国一家独角兽企业超过。

2017年上半年,兼顾铁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宁德时代,其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达到1312.4MWh,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20.98%,超过了市场占有率17.35%的比亚迪。目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仅次于松下,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重要的是,宁德时代是唯一一家为宝马、奔驰等国外高端乘用车企提供动力电池的中国公司。

2017年,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仍然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意外陷入停滞。

比亚迪的电动大巴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利润率,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点。此外,比亚迪跨座式单轨系统,即云轨也有望在中车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比亚迪电动大巴不断得到大额订单,云轨获得了300公里,600亿潜在营收订单,但这无法挽救比亚迪短期业绩下滑。由于云轨实施环境受到很大限制,无法提升比亚迪的长期估值。

传统车企的估值只有十几倍,手机制造业务也只有十几倍,而这两项业务占比亚迪营收的比重近七成。目前,市场给比亚迪的估值为38.5倍,几乎是估值最高的车企。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财报、万得制图:叶檀财经单位:亿人民币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44:20 +0800 CST  
三天之内,有心人连发两文针对比亚迪的500亿应收账款和2000亿市值,不知道“面包财经”、“叶檀财经”、叶檀、时晨晨之间是什么关系?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2:49:56 +0800 CST  
@邹艺湘 2018-01-05 22:18:42

比亚迪的价值不是刚看报表就能下结论的,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中国经济的需求,也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王传福的想法,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比亚迪的各种技术和产品,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如果存在的话)。

如果刚看报表就对比亚迪做估值,很可能会闹笑话!
-----------------------------
楼主 邹艺湘  发布于 2018-01-05 23:12:33 +0800 CST  

楼主:邹艺湘

字数:483937

发表时间:2017-12-24 17:56: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19 10:07:29 +0800 CST

评论数:5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