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石油下跌的事!

我其实以前也不知道,大部分人陷入传销和炒作骗局,都是由于嫉妒身边的人。直到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了解了一些人炒股的原因,才联想出来的。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浮躁的时代,社会发展太快,央行印钱太多。社会阶层流动相对发达国家,算是特别快的。这就导致了,大部分普通人,身边总有买卖致富的、做生意致富的、通过关系致富的,一对比就很容易心理失衡。这种攀比之风,也确实带动了社会进步。同时对中国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心理健康心态平和的国人,少之又少。

我其实希望,ZF的房地产大泡沫早点爆掉。大部分国人处于房地产的财富幻觉中,不利于事业的发展。问题是,我总觉得ZF是下不了这样的决心,也承当不了这样的后果,唉。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8 20:23:05 +0800 CST  
为什么有学生搞“港独”?香港老教授一封信说透


雷鼎鸣先生文章全文:

近日香港几宗校园政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先是爱国形象鲜明的教育局副局长爱子自杀身亡,竟有人在香港教育大学的“民主墙”“恭喜”副局长,此冷血行为引起舆论哗然!继而有人在几个校园张贴鼓吹“港独”标语,有学生及教授不满这些标语,竟遭校园中的极端分子粗言侮辱。“港独”虽然违反《基本法》,绝大部分港人亦不支持,但十多所大专院校的学生会竟认为校方不应打压,中文大学的学生会甚至不容许校方移除这些违法标语。

若说校园已容不下一张安宁的书桌,便是过分夸张了,但我们的确可见有一批极端分子在校园中到处挑动仇恨对立。这些人有没有代表性?我看他们连自己的小圈子也不一定代表得了。我教书数十年,深知绝大部分学生都理性,肯讲道理,不愿犯法,走极端路线的只是极少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大专院校学生会会遭到极端分子骑劫,以致有不少学生因“被代表”了而感到被冒犯?这是由于它们的选举制度使然。

香港各大专院校选举学生会“内阁”时,只需极少数的学生投票便可满足最低门槛。例如在香港科技大学,只要达到14%的投票率,选举结果便合法,有些大学的门槛更低。若某年有两成或以上的“高”投票率,那真是载入史册了。由此之故,政治上脑之人要取得各校学生会的职位,在操作上并无太大难度,盖因大多数学生对学生会搞的政治斗争活动并无兴趣。

校园中的极端分子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对校园及社会造成的破坏,却是影响深远,而且不易逆转,对此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并非正确做法。

年轻人在求学时期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究竟把时间精力用在什么地方才可建立自己的事业及对社会做出贡献?他们有两条路可选择。第一条是潜心搞学问,增进知识,学懂怎样才可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从而对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第二条是学习“搞斗争”的技巧,并不断参与社会中的“斗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我曾撰文早有阐释,走第一条路的人越多,不但个人及社会的生产力得益,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亦会因人力资本的增加及创新活动的活跃而上升。走第二条路的人越多,后果则颇为不同。这些人的学业成绩通常不会很好,对社会的实质贡献不多,但“斗争”技巧却日渐娴熟。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会成功地把别人的生产成果或资源据为己有,例如立法会中无所事事、只懂“拉布”却可享高薪的人便属于此类。与之相比,绝大部分的“斗争”参与者恐怕还不会有此“成就”,他们无一技之长,在家中当啃老族或领取福利救济度日,生活无忧,却在网上匿名发表辱骂他人的“宏论”,以作发泄。

显而易见,第二条路并非康庄大道,除了在革命时期有必要懂得政治斗争外,负能量充斥的人会跟不上讲求生产创新的社会。若他们人数少,就算他们对社会几无裨益,社会或还可养得起这批不事生产的寄生虫;但他们若人数众多的话,社会生产力会因人才短缺而萎缩,一方面,社会财富减少,另一方面,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他们争夺资源时还容易内斗,进一步无谓消耗社会财富。

我们当然不愿见到此种情况。最好的防范方法便是在极端思潮萌芽阶段便将其扼杀,否则极端分子一旦人数扩张,便会产生自生能力,积重难返。读懂数理化有生产力的人反而要养活只知“斗争”的寄生虫,谁愿意寒窗苦读后再当冤大头?

客观地说,香港的大学及执法当局都并非善于斗争的人,若他们做事不够果断,婆婆妈妈,社会终会出问题。

作者简介:雷鼎鸣,知名经济学家,香港特区太平绅士,铜紫荆星章获得者;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原主任、商学院副院长,美国经济学会会员、27份国际专业经济学报审稿人;曾在香港特区政府就业、房屋、财政等十多个咨询机构担任顾问,现任特区政府扶贫委员会委员、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香港《信报》《晴报》等多份报刊专栏作家。

--------------------------------------------------

对于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孩子来讲,学两年厨艺,比上4年大学,学费要少很多,但是找工作要容易很多,工资待遇未必比大学生差。甚至厨艺学得好,一辈子比上大学赚的要多。至少厨师的平均工资,要比普通白领高。就算是一个城市的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学一门技术,也比学什么管理、金融等专业,更容易就业。

有人说:没有国家你什么都不是。爱因斯坦,被德国追捕,到了美国依然是最伟大的物力学家。苏联解体以后,大量科研人员逃亡美国、欧洲其他国家,然后他们依然是科研人员,享受高于普通人的工资待遇。前几年,澳大利亚招大量的电焊工、装修工人,大量的福建和浙江农民工移民澳大利亚。好好学习,充实自己,金子到哪里都是金子。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只有这些人都过的富裕,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一个个的人水平提高,国家科技才能进步。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中基层科研人员。乔布斯如果出生在非洲,他的设计再好,也没有相应的科技基础支撑,也只能成为空想家。科技创新,是有大量的中基层研究人员,一点一点积累之后,才突然爆发的。所谓量变导致质变,没有量的积累,质是不会变的。

无论是好的突变,还是坏的突变,都是积累得过程。黑天鹅和灰犀牛,都是有迹可循的。管理学上的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9 20:54:24 +0800 CST  
投机的道路必然是血淋淋的

作者: 马克·泰尔

要想爬上梯子,你得从第一级开始。—英国谚语

想在一年内变成富翁的人会在一年内上吊。—达·芬奇

只有在字典中,成功才会排在工作前面。—维达·沙宣(VidalSassoon)

投资大师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回报也越来越多……现在他似乎能用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因为他已经“交了学费”。

失败的投资者不知道“交学费”是必要的。很少能在实践中学习……容易重复同样的错误,直到输个精光。

在人们的脑海中,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两个名字容易同他们的惊人投资回报记录联系在一起—分别是每年24.7%和28.6%,就好像他们的投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

这绝对不是事实。当巴菲特在1956年开办他的巴菲特合伙公司时,他已经从20年的储蓄、投资和研究企业及资金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类似的,当索罗斯在1969年创办双鹰基金时,他已经花了17年的时间锤炼他的技能。

没有长时间的学习,他们刚一踏入基金管理领域就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在这方面,巴菲特和索罗斯同刚会走路就开始学打高尔夫球的“老虎”伍兹并无区别。如果你认为伍兹是在21岁时突然登场亮相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冠军头衔,那么你错了。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有19年经验的老手了。

巴菲特的良好开端

与“老虎”伍兹相比,巴菲特起步还算晚的。直到11岁,他才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只股票。5岁时,他做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在家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向过往行人出售Chiclets口香糖。后来他又摆了一个卖柠檬水的小摊,只不过这一次没有摆在自家门口,而是摆在了一个朋友家的门口,因为他发现这里的行人要多得多,顾客当然也就多了许多。6岁的时候,他从杂货店那里以25美分的价格购买了6瓶装的成箱可乐,然后挨家挨户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掉这些可乐。

许多孩子送报纸或打其他零工是为了挣点零花钱,巴菲特不是。

在14岁的时候,巴菲特有好几条送报路线,而且把它们组合成了一项业务。他每天要送500份报纸,但由于组织有方,他只需1小时15分钟就能完成任务。为了提高收入,他还利用与顾客接触的机会“怂恿”他们订杂志。单从送报上,他每月就能挣175美元,这对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他赚钱是为了存起它们,不是花掉它们。

他还有其他一些生意。他收集并出售旧高尔夫球—不是几个,而是一次数百个。他和一个伙伴在一些理发店里放置了弹子球机,这让他每星期入账5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65美元),17岁时,他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这项业务。他甚至有一辆劳斯莱斯汽车的一半拥有权,这辆车以每天35美元的价格出租。

这些生意比起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小的收购目标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少年时期的经商体验使巴菲特对商业有了一种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仅凭读书或听课是得不到的。

事实上,在沃顿商学院(巴菲特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前就读的学校)时,19岁的巴菲特曾“厚颜无耻地说他比教授们懂得多”。根据他的一名同班同学所说,“沃伦得出结论说,他在沃顿什么也学不到,他是对的”。

巴菲特还迷上了股票,经常去父亲的经纪行,有时候还帮着往黑板上抄股价。他还开始画股价走势图,试图破译它们的规律。11岁时,他第一次进入股市,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该股很快就跌到了27美元。巴菲特坚持到底,最后每股赚了5美元。此后,这只股票一路飙升到了200美元。

其他孩子在课余喜欢打球或阅读报纸的体育版,但放学后的巴菲特喜欢琢磨股价表或阅读《华尔街日报》。他的高中老师甚至从他那里寻求投资建议。

尽管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股市,他的投资业绩却并不理想。他竭尽所能—“我收集图表,读所有的技术资料,还打听小道消息。”他后来回忆说。但所有方法都不怎么管用。他既没有计划也没有系统……直到碰上了本杰明·格雷厄姆。

当他于195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去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课时,只有20岁。但他已经是个老练的投资者了。他已经犯过很多错误,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经历了大多数人直到三四十岁才会经历的事情……

他已经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商业和投资著作—总共超过100本。

他已经尝试(并抛弃)了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法,包括看图表和听“热点消息”。

作为一个20岁的小伙子,他已经积累了非同寻常的丰富的商业经验,而且已经展示出了他的商业才能。

时至今日,复利的魔力和他的这种非凡的良好开端不知道已经给他带来了多少亿美元。

巴菲特的导师

在接下来的6年中,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他能学到的所有东西。首先,他在读书期间获得了格雷厄姆到那时为止所给过的唯一一个“A+”成绩;然后,他在1954~1956年间效力于格雷厄姆的基金管理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接受了进一步锻炼。

但巴菲特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巴菲特做任何事情都比格雷厄姆快。格雷厄姆能在快速浏览列着一栏栏数据的一页文件后挑出一个错误,这令职员们吃惊。然而,巴菲特比他还要快。杰里·纽曼(JerryNewman)的儿子霍华德·纽曼(HowardNewman,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合伙人)也在这家公司工作,他说:“沃伦才华横溢,而且谦虚谨慎。他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但比格雷厄姆更出色。”

巴菲特很快就运用了他所学到的东西。

当他在195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时,他手头有在少年经商实践中积攒下来的9800美元。当他于1956年离开纽约前往奥马哈开始管理他自己的基金时,他已经把这些钱变成了14万美元(几乎相当于今天的100万美元!)—也就是说他的投资年复利超过50%。

他已经确定了他的投资哲学,发展了他的投资系统,并成功地检验了这个系统。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失败的哲学家

在乔治·索罗斯于1953年春季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时,他本希望做一名学者。但他的成绩不够好。

于是,他在毕业后先后做了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直到在房租的压力下偶然发现金融市场上有赚钱的机会。

索罗斯给伦敦每一家商业银行的总经理都写了一封信。那寥寥无几的面试机会之一是拉扎德兄弟银行的总经理给他的,他约索罗斯见面只是为了告诉他,试图在伦敦找一份工作是走错了方向。他对索罗斯说:

在这座城市,我们奉行的是所谓的“才智裙带”作风。也就是说,每个总经理都有许多侄子或外甥,其中某个有才能的,他会成为下一任总经理。如果你和他来自同一个学院,你可能有机会在他的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如果你和他来自同一所大学,你可能也有机会。但你呢,你甚至跟他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最终,索罗斯在伦敦的辛格–弗里德兰德(Singer&Friedlander)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像索罗斯一样是匈牙利人。在这里,索罗斯的业绩谈不上出众,但他在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比如黄金股套利交易)让他更喜欢金融工作了。

他在这里的经历也谈不上失败。一个亲戚曾给他1000英镑(当时相当于4800美元)让他代理投资。当他于1956年前往纽约加盟F·M·迈耶公司时,他带走了5000美元,这正是那1000英镑的投资利润分成。他显然是一个投资高手。

在纽约,索罗斯开始做石油股套利交易,也就是在不同的国际市场上买卖同样的证券,靠微小的价差赚钱。

他是作为一名欧洲股分析家在华尔街闯出名气的。他在这一领域大获成功,直到约翰·肯尼迪入主白宫。肯尼迪在1961年就任总统后的最早行动之一,就是征收利息平等税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这15%的境外投资税使索罗斯正蒸蒸日上的欧洲股业务彻底停滞了。

无事可做的索罗斯转向了哲学。在1961年和1962年,他利用周末和晚间继续创作他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时就开始写的《意识的负担》一书。他确实完成了这本书,但对它并不满意。

有一天,我把前一天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却完全读不懂……现在我知道我当时只不过是在重复卡尔·波普尔的思想,但我仍在幻想我有些重要的新道理要说。

就是在那时候,在32岁的时候,索罗斯下决心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投资上。1963年,他一生中倒数第二次改换门庭,来到了ASBA(Arnhold&S.Bleichroeder)公司,开始在市场中检验他的哲学观念。正是在这里,他构思并最终创建了量子基金。

1967年,ASBA公司创办了第一雄鹰基金,索罗斯出任基金经理。第二个基金,双鹰基金建立于1969年—此时距索罗斯在伦敦从事第一份工作已经17年。索罗斯今天的数十亿美元净资产就源自于他自己投入该基金的25万美元。次年,《投资骑士》的作者吉姆·罗杰斯成为索罗斯的合伙人。他们于1973年掌握了双鹰基金,开办了一家独立基金管理公司—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几年之后,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此后的事情便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了。

钱来得容易吗?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随便找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不经任何特殊训练就可以与“老虎”伍兹较量一番,每个人都会嘲笑你的想法。只有疯子才会相信一个从没打过网球的人能在温布尔登大赛中击败安德烈·阿加西。哪一个脑子正常的人会向迈克·泰森发起挑战,指望自己熬过15秒钟?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认为他们只要开个经纪人账户,投入5000美元,就能获得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样高的回报呢?

因为他们认为投资是致富的捷径,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学习。七种致命投资理念中的每一种都暗含着这种错误的想法。而某些十足的业余投资者幸运地在网络繁荣这样的狂热期中捞了一把,又支持了这样的想法。

即便是像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曾(无意中)助长过这种想法,因为他们曾说过:你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找到几家你能以适当的价格买下来的好公司,并坚持投资它们。

市场确实没有进入障碍。你不需要拥有任何肢体技能,不需要像顶尖运动员和音乐会上的钢琴家那样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训练。而且每一本投资书籍和CNBC上的每一个发言者都把投资说得无比简单。

投资确实简单—如果你已经拥有了无意识能力的话。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你必须先“交学费”。

巴菲特和索罗斯最初都没想“交学费”。但当他们在实践中犯了错误,然后分析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时,他们正是在“交学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遭受的损失是他们对长期成功的“投资”。

经受赔钱的痛苦是经验积累的重要环节。对这样的损失做何反应是决定一个投资者最终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了成功,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已竭尽全力。他们愿意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多努力一些”。一个错误或一笔损失不会动摇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不会感情用事。用巴菲特的话说,“一只股票并不知道谁拥有它。在它起起落落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股票没有这样的感觉”。

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感觉控制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从不责备市场或经纪人。他们赔钱是因为他们做错了某些事情—所以补救措施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不能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对自己的错误做出反应的投资者,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交学费”。

付出代价

即便是一些曾一度大获成功的投资者也因不愿交学费而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就像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一样。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由所罗门兄弟公司套利部门的前领导人约翰·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创立于1994年,该基金的其他大多数交易者也来自这个部门。该基金以12.5亿美元起步,这些资金主要是在两位合伙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Robert C.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Scholes)的帮助下筹集的。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这些交易者在债券交易中所获得的5亿美元的年均利润是公司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开始的几年内,他们凭借与过去完全相同的投资策略让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获得了同样高的利润。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过于出色了。在1997年,合伙人们有一个难题要解决:他们的钱太多了,即便在将大量资金返还投资者后仍是如此。与此同时,他们赖以发家致富的债券交易的油水已经萎缩了,因为华尔街的每一个人都在抢夺这块蛋糕。

除了梅里韦瑟,大多数合伙人都是“数字人”:有经济学或金融学博士学位,曾与默顿、斯科尔斯或他们的某个追随者一起学习过的人。他们的方法以一条根本信念为基础:“市场是有效的。”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他们已经建立了用于甄别和利用债券市场无效之处的电脑化模型。债券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在这方面,他们已经交了学费。

但他们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当碰到把新赚的钱投向何处的问题时,他们把他们的债券模型直接应用到了像收购套利这样一些他们没有竞争优势的市场中。这些模型从未在债券之外的领域得到检验和证明,而且“教授们”(人们对众合伙人的称谓)也不觉得有检验的必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大胆投出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事实证明,他们在债券市场之外的第一次行动就获得了成功,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幸的。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将业务扩展到了货币交易以及俄罗斯、巴西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股票期权上。他们甚至大量做空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内的一些股票,最终遭受了1.5亿美元的损失。

斯科尔斯是少有的几个对这些交易感到不安的合伙人之一。“他认为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应该坚持它自己的模型;它在其他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任何‘信息优势’。”但他的观点被完全忽视了。

其他合伙人做起事来就好像他们无所不能。对他们来说,他们过去的成功证明他们是不会犯错的。他们没有制定不利情况下的“B计划”。相反,他们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能在同一时刻影响他们的所有头寸的市场爆炸只是“10西格玛”事件,也就是在宇宙生命期内可能只会发生一次的事件。

当然,他们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走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但如果你愿意通过学习和检验其他方法来扩展你的能力范围,这并不一定会成为错误。第一天就带着10亿美元冲进陌生的领域,相当于闭着眼睛与迈克·泰森走上拳台。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1998年8月,当俄罗斯拖欠债务,市场变得混乱不堪时,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被摧毁了。它曾将投资者的资金从12.5亿美元翻到50亿美元,但现在只剩下了4亿美元—最初的1美元投资变成了40美分。

显然,没有交学费是“教授们”所犯的唯一错误。事实上,他们几乎违背了全部23条制胜投资习惯。但若不是相信自己能直接跳过学习阶段,他们不会一败涂地。

如果你还没有交学费,你早晚会失败。这是必然的。

“这简单得令人震惊”

就像任何一位某方面的专家一样,投资大师已经交了学费,练就了一种非凡技能,有些人把这种技能看作“一种第六感,他们知道一只股票就要变化……那是一种本能。他们只凭感觉”。

这就像索罗斯一背痛就知道投资组合有问题,而巴菲特能预见一家企业10年或20年以后的样子一样。或者投资大师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声音:“这是谷底!”不管是什么,这样的感觉是多年来储存在投资大师潜意识中的丰富经验的精神表达。

这就是大师级人物做任何事情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原因。

在达到无意识能力境界之前,巴菲特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决定购买一家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索罗斯也不可能像在1992年做空英镑那样在一种货币上持有如此庞大的头寸。事实上,在1985年《广场协议》问世之前,索罗斯的外汇交易是赔钱的。

但在某种程度上,索罗斯和巴菲特越来越高超的技能被他们所投出的巨额资金掩盖了。由于两人手头掌握着数十亿而不是数百万美元,只有真正的投资“大象”才能对他们的净资产产生一点有意义的影响。

尽管预期利润率极高的“大象级”投资机会对他们来说寥寥无几,但对较小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机会是数之不尽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妻子分居后手头拮据的巴菲特就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他当时有1.4亿美元的财产,但那全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他拒绝卖掉他的“艺术品”的哪怕一股股票,当然也不会为了支付房租而宣布分红。

于是他开始用他的私人账户购买股票:

“那简单得几乎令人震惊,”伯克希尔的一名职员说,“他分析了他要寻找的目标。突然之间,他就有钱了……”根据经纪人阿特·罗塞尔(ArtRowsell)所说,“沃伦就像玩宾果游戏一样赚了300万美元”。

如果一个投资者认为他要做的只是寻找“圣杯”、正确的公式、看图表的秘诀或某个能告诉他做什么和何时做的大师,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拥有像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样的技能。

交学费可能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巴菲特和索罗斯都用了几乎20年才完成这个过程,但他们是以一种非系统化的方式走过这段路的。

与他们不同的是,你现在知道你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因此,相比通过反复试错才掌握了专家技能的投资大师来说,你有一种不可估量的巨大优势。

-----------------------------------------------------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投资市场上,有很人运气好,稀里糊涂的就赚了钱。赌场里管这个叫新手的好运气,可是一般这种好运气仅限于新手。只要你继续赌下去,而水平不提高的话,赔光仅仅是时间问题。

股市的学费,所有人都要交,交的多,还是交的少,要看个人悟性。有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是,90%的人都赚不到钱。

而赌博和吸毒也是一样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快感,都符合人性,所以很难戒掉。
劝人戒赌和劝人戒毒,其实是一样的,都反人性,很少能成功。

不停地在股市买入卖出的人,很少能赚到钱。现在很多程序化交易,智能投资系统,每天依靠计算机程序买入卖出,这些系统大多数都是近几年搞出来的,少有经历过一轮牛熊的,基本没有历史数据可以比较,尤其是没有经历过极端行情下的考验。

投资市场的法则就是,无论依靠什么交易,赚钱的永远是少数。当一种交易过于拥挤的时候,后果一定反转。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0 20:12:36 +0800 CST  
@洪都才子 2017-09-20 08:17:28
爱因斯坦只是幸运的少数,多数犹太人进了希特勒的焚尸炉肥皂厂。不能用少数历史时期少数人来说明普遍问题,多数历史时期多数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共沉浮的。
-----------------------------
那些被送进焚尸炉的犹太人,就是相信国家的,呵呵。而不相信的,都跑了。甚至有1万多犹太人跑到了中国上海。

当一艘船完全由别人掌舵,由别人控制。而船要翻了的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提前跑。这需要你能提前判断船要翻了,还有逃跑的能力。

当然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只能跟船一起翻,是不是能活下来,看命。

我老婆说:任何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别人或者组织的人,通常都会比较悲惨。

人活着,就是要做少数人。如果你仅仅想做一个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的人,还奋斗什么呢?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0 20:35:07 +0800 CST  
美联储昨天宣布10月份开始缩表,今年大概率还要加息一次,并且预计明年加息3次。

这基本符合预期。当然,前一段时间市场认为,美国经济不好,飓风灾害,美联储就不缩表加息了。结果是,紧缩趋势已经形成。

明年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中国和美国的利率就会持平,甚至倒挂。中国央行的选择就很关键了。明年房子肯定不好卖了,经济各项指标大概率要下滑厉害。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央行理论上应该放水。

中美利率倒挂,资本外流的冲动将增大,人民币将有巨大的贬值压力。放水保增长,还是紧缩货币促进改革,就看明年了。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1 21:28:10 +0800 CST  
伊朗无视美国警告 成功试射新型弹道导弹

海外网9月23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据伊朗国家广播公司22日晚间公布的一段视频画面显示,伊朗无视美国的警告,成功试射了新型弹道导弹“霍拉姆沙赫尔”。

人民日报英文推特随后证实了伊朗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2000公里的新型弹道导弹。

22日晚间有报道称,伊朗22日公开了射程达2000公里的新型弹道导弹,该导弹被命名为霍拉姆沙赫尔(Khorramshahr),可携带多个弹头。

伊朗塔斯尼姆(Tasnim)通讯社22日援引伊朗革命卫队航空部门指挥官哈吉扎德(Amir Ali Hajizadeh)的消息,作出上述报道,但没有透露进一步详情。

哈吉扎德说,该导弹的特性就是可携带多个弹头打击不同的目标,并称该导弹体型更小、战术意义更大,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使用。

路透社早前也有报道称,当天在同一场合,伊朗总统鲁哈尼誓言,伊朗会继续发展其弹道导弹能力以及海陆空三军的实力。

鲁哈尼当天在伊朗和伊拉克1980-1988爆发战争的周年纪念日发表演讲时说:“不管你们喜不喜欢,我们都将增强我们的军力,保持威慑是必要的。”

他指出,在防卫国家方面,伊朗不会征求任何国家的意见。他说:“我们不只是要增强导弹实力,也会加强海陆空三军的实力……在防卫国家方面,我们不会征求任何人的意见。”

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指责伊朗发展导弹能力的行为,并指控伊朗向也门、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输出暴力。

对于美国的指控,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在首都德黑兰向警察发表演说时说,美国官员指控伊朗“说谎”,但伊朗是最诚实的国家,并将一直保持诚实的态度。

“尽管在(伊核问题)谈判中作出了承诺,但美国对谈判及其结果的态度全然不公,其行为相当于霸凌。美国人应该知道,伊朗人民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不会退让,”哈梅内伊说,“伊朗不会屈服于压力之下,不会低头。”

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最终协议达成,去年1月开始执行。而在去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后来获胜的唐纳德·特朗普就批评伊朗核协议是美国签署过“最糟糕的协议”。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以伊朗坚持试射导弹为借口对伊朗不断施压,相继出台了延长制裁期限、限制伊朗公民进入美国等措施。特朗普还要求行政部门每隔90天向国会提交报告,评估伊朗是否履行伊朗核问题协议中的承诺。

鲁哈尼近日在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则表示,如果特朗普废除伊核协议,美国将付出“高昂代价”。

-----------------------------------------------------

出现朝鲜这个刺头之后,全世界所有小国都兴奋了起来。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权威,损失殆尽。

权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可能有两个极端情况,第一种,像奥巴马一样,全球收缩,爱咋地咋,老子不跟你们玩了。特朗普上台,其实也是这个思路,建设好美国,搞孤立主义,闹就让其他国家自己闹去,我们把美国搞好,国内日子过好就行了。

第二种,像布什父子一样,谁不服气,就打到它服气为止。特朗普新政处处碰壁,受到国内军工复合体的压迫,表面上只能向共和党大佬们妥协,走布什父子对外扩张的路。但是,我认为特朗普仅仅是表面上做做样子,以换取党内政治支持。从美国民意和国会来看,美国想打新的战争,基本没有基础。

这样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美国收缩防线,搞孤立主义。问题是一个世界如果有权威,所有的动乱都是小规模的。如果没有了权威,那么各个地区的势力就会抬头,每个国家都想当老大。有一个警察敲诈其他国家不好,但是至少他还维持基本秩序。如果没有了警察,也没有人敲诈你了,秩序也会随之消失。何况这个原来的警察,还会挑动各个地方势力,以达到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冲突的目的。外面越混乱,美国越显得安全,资本的首要目的就是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有钱的人,有能力的人,没有人希望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国家和地区。

很多中国人都说美国是世界动荡的根源,我觉得,美国仅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在伊拉克搞恐怖袭击和政府死磕的,都是伊拉克本地人。那些独裁者,侵略其他国家,首先是想侵略其他国家,并不是有了大国支持,才想侵略其他国家。


我写的这个,没有涉及任何和中国有关的内容,希望版主手下留情,不要再被删了,谢谢。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3 20:45:35 +0800 CST  
朋友们应该都看过香港电影古惑仔吧。电影里的黑社会社团最大的有两家洪兴和东兴,而且两家社团的势力基本差不多,结果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洪兴和东兴为了争夺第一社团和地盘,每集都大打出手。

现实中的黑社会也差不多。一个地区,如果有几家势力差不多的社团,结果是最可怕的。大家都想当老大,势力还差不多,谁也不服谁,结果就是天天打。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唐末五代十国,都是这种状态。欧洲二战之前,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状态。英法百年战争打过2次,就是200年。后来宗教战争,普法战争,德国30年战争,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地区的历次战争,一战二战。翻开人类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战争史。

什么时候会基本和平?当一个地区,出现一个绝对的黑社会大哥,第二、第三的社团,实力加起来也没有第一的社团势力大的时候,基本就会出现和平时期。这个和平不是绝对的和平,仅仅是没有大规模战争。一方面,作为绝对的老大,会维护基本的秩序,因为只有秩序稳定,才有利于发展生产,老大的保护费才能收到更多,而且收入稳定。另一方面,当老大要防着老二和老三,压制老二和老三的发展,不然一不小心,老二和老三联手,或者其中一个发展特别快,都有可能取代老大的地位。这就要老大对老二、老三使用一些手段,遏制其发展,其中小规模的打斗,挑唆老二、老三,以及其他中小社团的关系,都是必要的手段。还有那些特别不听话的小社团,一定要一棍子打死,否则小虾米都敢造反,老大威信何在?

从中国春秋战国的历史,我们也能看出同样的轨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强盛的时候,整体就和平一些。霸主交替的时候,战争最频繁。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4 20:54:37 +0800 CST  
一个不太完美的秩序,永远比没有秩序要好。这也是改革,比革命要强的关键原因。因为,革命是靠暴力快速推翻旧秩序,但是,新秩序的建立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新旧交替,社会通常会特别混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新旧权力的更替,本质上是统治阶层利益的争夺。吃瓜群众,永远是吃瓜群众。而社会秩序混乱的时候,吃瓜群众一般连命都难保住。而改革,过程虽然缓慢,胜在平稳,大家都能过。改革需要更大的政治智慧,其中最重要的是妥协,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各个方面都要让一让,不要掀桌子。

美国最近几十年基本上都采取军事恐吓,加收缩美元,来实现经济上的掠夺。现在不是二战后美国为虚弱的时候,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的时候,1973-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之间,才是美国最虚弱的时候。不过我们当时没有融入国际社会,对这些都不了解而已。

而美国继承了英国的传统,一切以利益至上,没有好处的事情,肯定不干。当美国花巨额军费,还得不到相应利益的时候,美国就会从国际上收缩。二战以后,没有只有小规模的收缩过,还没有放任不管过。如果以后实在入不敷出,没有好处可捞,不排除美国大规模收缩的可能性。至于是不是世界其他国家乱了,资本和人才是不是跑到美国,参考二战和苏联解体时候的情况。

没有老大,靠大家协商,让世界和平,贸易顺畅,我个人认为,短期可能可以,时间稍长就会混乱,历史上也没有先例。比如:我在委内瑞拉投资办企业和购买委内瑞拉的国债,这个国家政府没钱了,把我的企业就没收了,国债也违约了。现在有个老大,都管不了,只能制裁他。要是没有老大了,这样的事情就不是个别国家发生,而是大面积发生了。那么国际间的投资和贸易安全,就无从谈起。还有,没有老大了,就没有国际通用结算货币了,贸易会进一步受阻。没有人维持海上的安全,各国海盗就会冒出来。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就全面萧条,区域争端就更加厉害。二战就是这么打起来的。

如果协商能解决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需要警察了。国内的事务尚且需要警察维持,何况国际争端。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4 21:00:42 +0800 CST  
@雅子1980 2017-09-24 10:36:22
k大能不能说一下美国缩表下中国两种货币政策的利弊?
我感觉还是会放水,首先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二者保持增长数字,三者房价不能跌等等。但是弊端是什么?而美国缩表对本身又有什么好处呢?
希望k大能看到我的发言并解答一下!谢谢!
-----------------------------
不放水,国内各种债务会马上违约,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地方政府技术破产。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房贷断供。哪怕政府封锁二手房交易,都没有用处。因为,个人失业,还不起钱了,就真的是没有债务展期的可能了。除非政府从银行回收这些被弃房断供的房产,其实还是放水。所以,我也认为,放水肯定是不会停的,仅仅是规模小一点而已。如果不行了,还会加大规模。另一方面,外汇管制将更加严格,防止人民币贬值过快。

放水的弊端是,大量的资金、人员、物资都沉淀在旧的经济里面,经济效率很低,活力下降。谁白了,大家都拿钱买房子了,别的消费能省就省,就不买质量好的东西了。这样企业也没有投资研发的动力,因为新产品研发花钱,产品就会贵,贵的没人买。中国制造业发展就会比较缓慢。

还有,地方政府靠搞基础建设创造GDP,主要目的是创造就业。人都被政府的工程拉去搞基础建设了,基建需要收税,企业被收了重税,也没钱搞研发,科技进步就很慢。生产力水平提高,是一个国家提高收入,提高经济效率,提高综合实力的最关键点。

这种弊端是隐性的,不容易被发觉。工人失业是立竿见影的,马上就会引发社会危机。所以,全世界各国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都放水。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4 21:14:32 +0800 CST  
大家最近最好不要问关于国内的问题,说得稍微深入一点,就会被删掉。多关心关心国际问题,尤其是那些跟中国周边没有关系的国际问题。比如:中东、非洲、欧洲、美国啥的。

也别问国外的各种事情,对中国有啥影响。有影响,现在也不让说,呵呵。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4 21:25:59 +0800 CST  
美联储缩表:世界进入“金融奴隶新时代”

我们知道,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进行量化宽松,将三万多亿美元基础货币注入全球经济体系和资本市场,如果再计算欧洲、日本和中国所释放的基础货币,只能用天量来形容。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各地几乎都被泡沫所淹没,泡沫唯一不明显的地方是美国楼市,因为其深受次贷危机的打击,经历了残酷的去杠杆进程,而其它国家拒绝去杠杆,与美国股市一起形成全球的资产价格泡沫。这就形成了这个特定的金融为王的时代,在一些国家,几乎每个人都成了金融专家——不参与投资,就只能不断沉入社会的更底层。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到去年中,全球债务总量(约21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全球GDP(约60多万亿美元)的三倍!

现在,美联储已经做出决定:从10月13日开始,将开启缩减资产负债表进程。其中,2017年计划抽走300亿美元,而2018年全年为4200亿美元!在本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并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预计2019年加息两次;预计2020年将加息一次。同时,下调长期中性利率预期至2.75%(之前为3.0%)。

随着美联储加息尤其是开启缩表的进程,无疑将彻底逆转全球利率市场的走势,让金融为王的时代告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是全球最基础的利率指标:

美国国债的牛市将宣告结束,收益率上升。这会带动全球所有包括英国、德国、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的国债收益率。

这些经济体的国债利率必须上扬,直接推动利率进入长期的升势。

这会带来几个连锁反应:

第一,欧洲央行最迟在明年初,就必须结束量化宽松,日本央行也需要很快跟随,全球央行的加息(缩表)大潮就会汹涌而来。

另外,关于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大跌的根源,各有各的解释,但其核心因素是欧元区二季度经济指标比较好,以及欧洲央行结束量化宽松的预期。在此,笔者认为,美国人在欧元兑美元汇率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一样不可忽视。川普(特朗普)和美联储的众多官员的言语,极大地打击了美元指数(核心是美元对欧元汇率),这完全反应了美国的政策需求,因为只有在美元指数相对低位的时候,美联储才能顺利开启缩表。如果美元指数不能大幅下跌,让市场继续炒作美联储的缩表预期,就会让美元“过贵”,对美国经济增长带来很坏的影响。所以,以川普为代表的美国官员(包括美联储官员)使用诸多手段打压美元,这从欧元兑美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目的都是将美元指数打压到低位、以便让美联储可以顺利开启缩表,又不影响美国的经济复苏。

虽然人民币不是美元指数的一篮子货币,但可以影响很多非美货币,对全球货币市场的情绪影响很大,所以,人民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里的手段也更微妙。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一个季度内,欧洲央行很可能会采取手段打压欧元汇率(当然包括鸽派言论),目的为欧洲央行可以顺利结束量化宽松做准备。如果在今天欧元兑美元的位置,欧洲央行的官员使用结束量化宽松等鹰派言论继续强化欧元汇率,将让欧元区的经济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在欧元汇率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欧洲央行才能顺利地结束量化宽松并开启加息的进程。

第二,从现在到明年底,美联储预计进行四次加息,利率将达到2-2.25%,那么,其它经济体怎么办?

那些自由兑换的货币,只能加息!如果不加息,就会形成资本外流,这是美联储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这会促进资本流回美国,一样会让他们的国债收益率上升,让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灾害”,在这个问题上,加拿大央行显然有先见之明,快速进入了加息的节奏。

而对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来说,也只能被动加息,否则就会造成国债收益率倒挂,在全球经济已经有紧密联系的今天,无法彻底阻止资本外流,这会不断打压本币汇率,预期一旦形成,就容易导致汇率危机,对于政府来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上世纪拉美危机导致汇率大幅贬值,这些国家的政府只能是走马灯,再看看前苏联卢布与前苏联的关系,就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但利率又是资产价格的唯一压力(那些调控措施本质上都不是),利率不断上涨将让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财政就会难以为继,当财政赤字恶化的时候,一样导致汇率危机。

此时,部分国家只能扩大资产价格冻结的范围和时间,这对于杠杆投资者来说就是真正的噩梦。因为冻结交易,意味着持有者的资产丧失了交易和金融方面的价值,只剩下使用功能(对于房子来说,就只是一个住所);可是,在银行那里,价值依旧是存在的,还要按原来的价格和价值计算还本付息,这种不对等的“奥妙”在这种形势下将让很多人付出巨大的代价,职业收入不稳定、高杠杆的炒家和资产持有者是最危险的。

如果说加息对美国内部的影响大,缩表对非美国家的影响更大,因为美元近似于全球各国货币发行的保证金,美元缩表会抽走全球的基础货币,强力推动利率上升。无论是货币自由兑换还是非自由兑换的国家,利率不断上升就会让资产价格不断缩水(而冻结交易意味着彻底没了价格),全球通过杠杆持有固定资产的人们就会成为“金融奴隶”,为金融机构打工。

同时,那些高政府债务率的国家和地区,利率上升之后,政府付息就会快速上升(利率从零附近上升,利息上升的速度会非常快,对于高债务率的国家和地区,威胁巨大),不排除一些国家只能使用货币贬值的手段化解债务压力,日本有这样的危险,所以,笔者在一些场合说过日元很可能丧失避险货币的能力。意大利、希腊等欧元区高债务率的国家只能脱离欧元区。这些国家的人们要为政府(包括国企吗?只能自己体会)的高债务买单,除了做“金融奴隶”之外还要承担“债务奴隶”的职责。

滞胀就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典型特征,就业机会减少、工薪停滞不前而物价汹涌。

第三,理财与信托将是未来的灾难之地。很多人认为理财是低风险的,因为坐在你对面的签约方似乎距离资产价格很远,几乎看不见影子。事实上,它真正的投入之地很可能就是你家门口的烂尾楼,与金融奴隶没有多少差别。

“金融奴隶”这个词汇,在未来的三四年内必定成为这个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危”必然孕育着“机”,那些通胀产业链上、同时又拥有强劲需求的少数行业才是未来唯一的机会。

--------------------------------------------------------

国际大环境资金开始收紧,这其实是从美国开始加息以后就开始了。2015年我们经济下滑的厉害,结果是继续大防水。从去年起,经济企稳,拉台房地产投资,用居民的贷款把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了一部分。现在看来,效果一般,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减少得不太多,但是居民债务增加非常迅速。从居民债务的绝对数量看,老百姓继续大幅度贷款,有大面积债务违约风险。

美元跟黄金脱钩以后,所有的货币都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信用货币以政府的信用为背书,靠政府的强制力推行。背后的问题就是如果印发太多,货币就会贬值,老百姓和外国投资者都会抛弃这种货币。没有人喜欢手里的钱,快速贬值。所以,货币当局的放水行为,一般都会适可而止。美国经济现在基本平稳,美联储就开始收紧货币,维持美元的基本信誉。如果经济过热,就少发一点。如果经济实在不行了,就超发货币刺激经济。这种刺激行为,都会引起投资者警觉,以投资的方式对冲货币贬值。

中国的货币是否超发严重,不敢评论。问题在于,如果经济下滑的厉害,投资机会减少,资产价格下跌,那么国内的资金外逃的会更加厉害。所以,明年房子不卖了,经济下滑得厉害。是不是肯过紧日子,还是未知数。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6 20:43:20 +0800 CST  
做男人要挺: 黑名单 举报 2017-09-24 23:21:23 评论
对楼主的这几段评论,非常的反感。这世界谁不想牛逼,不想做老大呀。按你的意思那就是希望美国永远做老大就好了呗。你要知道不管什么人什么体制老大坐久了自然傲慢,腐败,专横专制都来了。天下苦秦久矣,难道就不能反不能乱吗,人类世界当然都是在破碎,重合中找到天道,升华文明。

---------------------------------------------

你喜欢政府吗?我在这里,只要写政府在最近30多年,带领中国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的回应大部分都是吐槽。在一个国家内部,老百姓大部分都反感政府的。为啥?政府向你收税,制定各种规则法律,限制你的自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你永远不满意。上大学太贵,养老金太少,医疗太贵,房价太贵,工作不满意赖政府,失业了赖政府,甚至婚姻不幸福也赖政府。

你喜欢警察吗?很少有人喜欢警察。各国的新闻里,警察都是暴力执法,个别警察勾结黑社会,收受贿赂等负面报道。在国内,警察罚你违章停车,罚你超速,连去派出所办个事情,办事的警察脸色都难看的要死。

那么你什么时候感谢党感谢政府呢?你家受灾了,被大水冲了,地震了。解放军把你救出来,政府给你提供热乎的饭菜,给你提供临时的安置。你心里一定感谢党感谢政府。什么时候感谢警察呢?你被小偷偷了钱包,被抢劫犯抢了东西,警察替你追回来了。你一般会感谢警察。但是,你感谢政府和感谢警察的机会太少,平时受他们管制的时间太多。

在一个秩序下,人们都觉得这样的秩序是平常的。不会在意,是谁在维持这样的秩序。维持秩序,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反而,对于那些管制你的人和组织,抱有一种反抗的情绪。

一个国家内部如此,国际事务一样的道理。除了美国,所有国家都受美国的压制,还要交保护费。所有,这些国家的新闻报道,都是美国如何傲慢、欺负我们,我们国家在以美国主导的政治和贸易规则下,如何如何吃亏。问题是,没有一个国家是被美国拿核弹逼着加入WTO的,也没有被逼着加入联合国的。在稳定的秩序下,在自由贸易中,大家其实都是收益的。这些,没有国家会承认。因为,在国际上吐槽抱怨,才能谈更好的条件,得到更多好处。事实是,大部分国家都争着抢着,不惜答应各种条件,主动加入WTO,加入联合国,加入IMF。如果没有好处,这些国家都傻吗?

现在的问题不是大家想推翻美国领导下的秩序,而是美国人觉得自己当警察花费太大,得到太少,不想干了。如果美国不干了,各个区域势力就会发展,有的国家成为区域霸主。这个过程,必然导致较大规模的区域战争。而最后,各方势力靠协商解决问题,一般就解决不了问题了。朝鲜的氢弹,就是中美俄协商出来的。

一个霸权,肯定有衰落的时候,美国称霸全球其实也只能从苏联解体算起,到现在20多年而已。我只是陈述,一个霸权衰落,其他势力崛起,混乱必然产生,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人只有当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很少有人真正能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只有自己体会过一次,能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和平太久了。年轻人都渴望刺激,尤其是战争的刺激。等真的上了战场,被炸断胳膊腿,也许才能醒悟。这也是很多欧洲的青年人,非要跑到中东去寻找刺激的原因。

我写帖子,说的大部分话,基本没有用。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从文字学到东西。想学到东西,都是靠自己实践的。文字,仅仅可能让你少走一点弯路而已。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6 21:15:40 +0800 CST  
为何民工孩子还是民工?斯坦福经济学家告知真相!

日前,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在一席发表了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演讲。这次演讲是他多年主持的团队研究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这些分析并非刚刚获得,之前他已经在斯坦福学报、美国之音、财新网等多家媒体上进行了阐述,但都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

罗斯高是斯坦福的高级研究员、教授,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驻守中国,与中国学者合作,关注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进行相关研究。

他从12岁开始学中文,熟悉中国文化,被朋友们称为“比中国人还中国”。他是中国社科院首位获得批准进行研究学习、搜集资料的外国人,获得中科院颁发的“国际科技合作奖”和中国外专局的“中国友谊奖”。

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罗斯高都待在中国。他下基层,做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他揭示出中国农村社会贫穷的根本原因、决定孩子智商的基因以外的主要因素,警示了高速发展的外壳下可怕的危机。

这些决定着中国未来的事实,与每一位国人都息息相关。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和中国农村儿童

—01—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过着无可奈何的低质量生活

罗斯高在郑州考察苹果公司的代工工厂时发现,应聘流水线的工人入厂要进行智商测试。令他吃惊的是,与一般的智商筛选相反,这里不要智商高的工人。理由很简单,流水线作业非常无聊,智商稍微高些的人很容易厌倦,那样就容易引发辞职。工厂希望稳定,因此只要智商偏低的人。更让罗斯高吃惊的是,符合条件的工人不难招聘到。

这真是去年获得雨果奖的小说《北京折叠》的提前到来。故事中说,未来北京由于人口稠密,将居住者根据阶层分为三个等级,居住在环境迥然不同的三个空间中,分享48小时。第一空间的500万高尚阶层住在大地的一面,2500万的位于第二空间的中产阶层和5000万的第三空间的底层劳动者住在另一面。第三空间的人只能享受晚上10点到下个早晨6点的8个小时。就是说,他们见不到白天的日光。在黑夜中,他们做着极其低等的劳动苟延残喘,用血汗钱支付昂贵的物价浑浑噩噩。



现实社会中的流水线工人们每天高强度、长时间的机械作业,下班后在嘈杂、凌乱的居住地满足于吃吃喝喝、休息睡觉,常见的娱乐方式是电玩、赌博等,他们没有任何追求和进取心。工资不多,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这样他们必须继续努力工作。没有技术,也没有勇气,更没有眼光去构想,所以也没有更好的地方去求职——只能是从一条流水线换成另一条流水线。

谈不上发展,工作和生活可选择性非常狭窄。生活上重复周围人、前辈的轨迹,草率结婚、早早生养孩子、把孩子丢在老家,自己再出来打工。攒了钱盖房子,为了是给自己的孩子娶妻生子。孩子们长大了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是做农民工出来打工。

中国农村父子两代都是农民工的家庭很普遍。滚滚的民工潮支撑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他们却始终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



—02—

63%的农村孩子根本没上过高中

这个怪圈为什么能维持几十年并且日益扩大?原因很简单,一大半的农村孩子没有念过高中。

罗斯高有一套区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方法。他不关注一直以来经济收入高的发达国家(欧洲,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他关注两个群体——五十年来,越入高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及处于“中等收入”的国家。他将“中等收入”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国家的普遍特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70年了,它们一直都是中等收入。这些国家跟地区往往不是很平稳,经常是又革命了,又犯罪了。一旦恢复稳定一段时间,经济又会开始上涨。而且你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其实都在这个中等陷阱里面。”

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个明显的不同。前者的劳动力中的75%是高中毕业生。后者的劳动力中33%是高中毕业生。就是说,前者每四个劳动者中,三个是高中毕业生。后者平均是每三个劳动者中,一个是高中毕业生。而在中国,是四个劳动者中,只有一个上过高中。



为什么?教育制度使然。比如加拿大和中国。加拿大的义务制教育是从学前班倒高中毕业共13年。如果成人后仍不能完成高中毕业,还有专门的成人高中,对居民几乎是免费。中国的义务制教育是9年。加拿大的高中毕业条件是学生修满20门课,其中包括一门劳技课、一门体育课,其他为语言、数学、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职业规划等等,并为社会服务最低30个小时。

13年和9年的差距还不止是多余的4年的课程。更在于,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进入初中就知道自己不再读高中,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仅不增长,有的还会负增长。罗斯高的调查表明,从初一开始,不想上高中的学生的学习基本就是负增长,到了初二更明显。负增长意味着学生们把小学学的东西都忘记了。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2013年,中国城市高中入学率为93%,比美国还高出一个百分点,但农村的高中入学率只有37%。一面是GDP飞涨、城市大学生的毕业数量每年剧增,一面是农村孩子越来越趋向于文盲。



—03—

一半的农村儿童智力发育迟缓

逐本溯源,罗斯高发现从小学开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就有差距。农村孩子的健康存在着问题。“我们给他们抽血,看看是否贫血,是不是营养不足、缺铁——如果你贫血,你脑子不会转,想学都集中不了精神。第二个,我们检查他们的大便,看里面有没有寄生虫。第三个,我们筛查,看看有多少小学生近视可是没有佩戴眼镜。”对13万学生展开调查后发现,27%的农村孩子贫血,33%感染寄生虫,25%眼睛近视。“今天,中国农村2/3的孩子生病了!难怪他们学不好。”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测试中国农村幼童的认知能力

但这些现象如果通过免费营养配餐、提高卫生意识、净化水源、免费配眼镜等等物质辅助手段并非难以解决。真正难以解决的、也是罗斯高最担心的,是他的调查发现,农村孩子从小学就学习不如城市孩子好的主要原因是智力问题。

从2014年起,罗斯高的团队给中国农村0-3岁的孩子做智商测试。陕西、河北、云南、北京、河南、城市中的农民工社区中的测试结果是类似的——45%到53%的人智商不足85,低于正常水平。而无论北京、上海、苏州还是伦敦、巴黎,城市中智商不足的孩子的比例是15%。

一半的中国的小孩在农村,那么以后就有三成的劳动力智力发展缓慢。这些智力偏低的人,他们念完或者念不完初中,即使念完认知程度也维持在小学毕业之下。而迟缓的智商、不健康的身体导致他们小学又能学多少呢?这些人的未来的最好的可能性就是流水线和低端劳务市场。一旦这些地方被机器代替,他们又能何去何从?

《北京折叠》中5000万被黑暗隐藏的第三空间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但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折叠的,这些不会被隐藏的低端劳动者正在逐渐拉大中国的基尼系数。



—04—

父母的养育方式非常有问题

不是农村的父母不想让孩子“出人头地”,罗斯高的调查数据是,“95%的农民希望孩子上大学,但是现实里只有8%的农村人上大学。”更令人伤感的是,17%的妈妈希望孩子将来读完博士,可初中里三成的孩子辍学。

辍学的学生除了家庭经济因素,很多是自己不想学了。因为学得没意思、学不懂、学了也没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看不到学习的希望。这就是智商发育迟缓带来的直接后果。

影响智商发育的因素除了基因,就是后天养育。后天养育包括营养和教育。首先,农村父母显然不具备足够的营养观念,3岁以前贫血的孩子占了农村孩子的一半。贫血会直接影响身体发育、大脑的发育。大脑的绝大部分在三岁之前逐步定型、完善,那么一半的农村孩子的大脑会受到贫血的影响导致发育不良。罗斯高说,“现在你去浦东看,我们可以让农民从农村出来,可是他喂孩子养孩子还是用农村的办法——馒头、米饭、咸菜。”为什么搬入城市的农村父母还是用馒头、米饭、咸菜喂养孩子?因为认知不够!不懂得继续读书、学习、查资料,没有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的意识,只能依靠老辈子传下来的方法。这就是死循环。



而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乏善可陈。罗斯高调查的农村家庭中,只有10%的家长头一天和孩子说过话;4%的成年人给孩子读过书;70%的家庭没有书或仅有1本书。一部分农村妈妈外出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让老人照顾,老人不具备给孩子读书的能力。而留在家里的妈妈们也许可以识文断字,但是她们没有给孩子读书的意识。吃饱、穿暖、不磕碰就好了,她们除了忙于家务、农活,日常的生活可能是打牌、打麻将、聊天等等。因此有的孩子最早学会的字是“碰”。

—05—

这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放眼望去,中国农村约半数的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这意味着未来4到5亿中国人可能会有永久性的认知障碍。”这是不是非常痛心疾首呢!?

对儿童智力的开发不仅需要父母的重视,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因为这关系到十年、二十年后的国计民生。

韩国是少数几个从中等陷阱升入高收入的国家之一,秘诀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的劳动力就几乎是100%的高中毕业。因此,罗斯高在调查中发现,毕业后进入工厂的女工,20年后可以成为会计、办公室白领,她们的受教育程度、认知程度能让她们不断提升。

墨西哥的劳动力的高中毕业水平和中国一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墨西哥两极分化严重。没有高中毕业的低端劳动力的出路只有三条,“一个是打杂工,做玉米饼啥的,这些工作是没有福利、没有未来的;第二个就是跑到美国去,很快他们就不能跑了(特朗普要修墙了);第三个就是参加犯罪组织,现在犯罪组织100%的人是没有高中毕业的。”



中国希望什么样的未来?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诺贝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指出,在0-3岁,你投资1块钱,有18块钱会回来;3到4岁投资1块,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里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报酬;成人是负的。“中国政府对0-3岁的孩童投入是多少呢?”罗斯高教授说,“零。”

而在美国,10%的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花费了40%的教育支出。政府意识到必须要帮助这些人进步,否则他们会犯罪、吸毒、失业、暴乱、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美国的智力发展缓慢的人群占12%,按照美国3亿人口计算,这个数值是3600万。中国未来的这个数字是4-5亿。

中国人要怎么办?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保证自己家的孩子的营养摄取、认知培养的同时,我们也要关心亲友、尤其是农村亲友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即使不能给与物质上的帮助,至少也给予理论上的建议。有条件的可以多参加相关公益活动,比如魏文杰坚持了7年的Mantra太阳镜买一捐一活动,为农村孩子捐助眼镜;邓飞倡议创办的免费午餐活动,为农村孩子捐助免费营养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罗斯高教授的调查和结论,引爆全社会的关注。

在此,对罗斯高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艰苦卓绝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富强努力!

作者信息:辛上邪,弃商从文的博士、学者,定居加拿大后专职写作。主张视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积极的心态自娱自乐。

-----------------------------------------------

本文转自新浪财经,是一篇完全公开的文章,算是我对那些认为中国能够主导亚洲、甚至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的热血青年的回应。非常时期,不能深入分析,大家自己体会吧。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9 20:07:42 +0800 CST  
我在前面的文章,主要说了2件事。
第一,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大家都得到了好处,它的存在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否则也不那么多国家加入这个秩序。

第二,如果老大衰退了,老二、老三、老四等都去正确地区的霸权,大概率会混乱起来。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混乱的时代,大概率会成为炮灰。至少生活会很困苦。

对我的批评有两个焦点。
第一,现在的国际和国内秩序不公平。

第二,美国从亚洲撤出了,中国能够主导亚洲秩序。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说的都是利益分配问题。只要是利益分配问题,就没有公平。在既定的秩序下,所有参与分配的各方,没有一个会认为自己分配的够了,或者多了。所有参与方,都会认为自己付出得多,得到的少,现行制度对自己不公平。

如果你自己都承认自己拿得太多,或者拿得已经够了,别人肯定会提出要多分一点,从而减少你的份额。而且,本来就没有人是知足的,所有人都打心眼里认为,别人比自己付出得少,拿得更多。所有人都强调,自己付出了多少,从来不考虑别人付出了多少。所有人都在乎自己拿得不满意,不会考虑别人满意与否。这就叫人性。

公平这个词,只能看立场。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这种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地球到外星智慧生命体,只要涉及利益分配问题,都只有一个原则:实力决定分配份额。也就是说,分配到利益比例的多少,跟付出多少,没有任何关系。只能与自身的实力相关。你把军队驻扎在别的国家,利益分配的时候,他就得多分你一点。这就是现实,亘古不变。

哪怕在自由市场上,你的产品只有你能生产,价格再高,别人也只能买。美国医药公司,把最新的抗癌药物,定价在6000多美金一瓶。大多数癌症病人承受不了,为了活命,该买还是要买。医药公司认为,我研制那多中药,平均20种,才成功一种,如果不贵一点,我就赔了,卖便宜了不公平。癌症病人认为,我买不起,就会死,太贵了不公平。市场最后的定价,一定是医药公司利润和病人得承受能力相博弈的结果。国际市场秩序同样是这个道理。每个国家都说不公平,大家博弈下来,才是现在的结果。这就是个博弈的过程而已。

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已经是最公平的了。这种公平不是美国仁慈,是平等自由的贸易秩序,对美国公司最有利。这种做法也客观上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文明的传播。现在各国实力差距越来越小。所有,各国得到的份额在增加,美国得到在减少。现在美国得到利益,比他付出得要少,只不过美国得到部分,军工复合体都拿走了,而美国国内军工复合体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所以美国政府现在没有全面收缩。每年美国在军费支出上最少也超过5000亿美元,最多的时候8000多亿。这些钱都被军工复合体赚了。导致美国国内建设和民生的支持缩减,美国民众的怨声载道。现在的趋势是,美国得到的好处会越来越少,美国国内的反对势力也越来越强。美国的战略收缩,仅仅是时间而已。

而美国如果从亚洲撤退,中国能不能主导亚洲秩序呢?问问印度、日本、越南、菲律宾、韩国、朝鲜。他们是不是都答应。他们如果不答应,我们有没有办法反制。不能深入讲了,否则又要被删帖。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9 20:48:51 +0800 CST  
一个制度公平不公平,与这个制度下是不是已经取得了多少成就,有必然联系吗?中国改革30多年,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难到有官员腐败,这些成就都是假的?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大家都有体会。难到有官员腐败,民生的改善,就可以忽视不见!

没有脑子,就用道德和情绪,来评判一切。没有逻辑,就用爱国主义来打倒一切。

上个月有个电影叫《战狼2》,在国内吵得沸沸扬扬。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也有人提出,这完全是虚构的故事,过分夸大主人公的能力。爱国青年就指出,美国电影里的人物更夸张,说战狼不好,就是不爱国。

中国人把所有的问题,都上升到爱国主义上。美国的电影,无论是战争片,还是科幻片,本质上都是娱乐片。大家拿着爆米花喝着可乐,高高兴兴的过过瘾。没有人把美国队长和挽救大兵,当成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美国没有争论。中国人连一部娱乐爆米花电影,都要看出爱国主义来,我是在没什么好说的。很多人,恨不得连郭德纲说相声,都要人家说出爱国主义。

问题是,这些爱国主义都出现在网络上,键盘上。现实中我见到都是,谁移民美国了,周围的朋友邻居,都是羡慕嫉妒恨,没有上去职责别人卖国的。网上动不动就是打日本、打印度、打越南。现实中,遇到歹徒见义勇为的少儿又少。砸同胞的日本车都很积极,面对拿着刀的歹徒,都往后闪。

网络爱国主义,不过是屌丝青年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情绪发泄而已。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9 20:58:21 +0800 CST  
人应该如何爱国,过好自己的日子,把自己的经历都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来。我努力研究,搞出了新技术。我努力经营市场,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我努力工作,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好。大家都过好,国家自然就好了。

多关心关心身边的事情,多学习,认真工作,少发牢骚,少抱怨。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认真工作,整天宣传爱国主义,那不就是朝鲜吗?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9 21:05:39 +0800 CST  
最近有一份扎心的基金广告,在网上刷屏了,引起了广泛批评。

说: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我这里有更扎心的!

你连房子都买不起,还跟我谈爱国主义!

我买房子,几百万,其中60%都被政府拿去搞国家建设了。你连房子都买不起,国家建设都没有支援过,还有脸说自己爱国!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29 21:43:39 +0800 CST  

楼主:kulese

字数:342792

发表时间:2015-01-26 11: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2 21:26:01 +0800 CST

评论数:592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