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石油下跌的事!

本帖停止更新2个月,现在没法写了,写什么都被删,等大会开完之后再说吧。


本帖停止更新2个月,现在没法写了,写什么都被删,等大会开完之后再说吧。


本帖停止更新2个月,现在没法写了,写什么都被删,等大会开完之后再说吧。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09 15:53:46 +0800 CST  
【任志强:中国房价绝不会暴跌 不准买卖了你怎么跌?】

任志强:如果房子暴跌的时候,告诉你不准买卖了,怎么跌?往哪跌?没人交易。因为中国是登记证、权证制,没有权证是无法进行交易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它绝不会出现像日本式那种的暴跌。(新浪财经)

http://weibo.com/1926909715/FlixxAGwu?type=comment

---------------------------------------------------------------------
认识中国房地产本质上,任大炮永远走在所有人前面。对于ZF可能采取的措施,我跟任总的看法是一样的。要跌了,大不了禁止交易,没有买卖就没有价格变化。股市不能长期停牌,楼市恰恰可以。从逻辑上和ZF的行政手法上,这都完全没有问题。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1 20:09:48 +0800 CST  
本帖2个月内,都转载一些新闻,不给版主找麻烦,希望版主大人高抬贵手。

本帖2个月内,都转载一些新闻,不给版主找麻烦,希望版主大人高抬贵手。

本帖2个月内,都转载一些新闻,不给版主找麻烦,希望版主大人高抬贵手。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1 20:10:59 +0800 CST  
任志强,任大炮最新观点


http://video.sina.com.cn/view/251626081.html


---------------------------------------------------

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经过中国政治和经济风风雨雨的人,更知道ZF最后会怎么搞。。。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1 20:22:16 +0800 CST  
【随笔】有交易才有价值——对“房冻论”的集中批判
原创 2017-09-11 老蛮 老蛮评论
最近总是流行一种奇谈怪论,有一批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神经病,声称未来如果房地产市场暴跌的话,我大中国政府可以冻结房地产交易,如果就能将锁定房地产的价格,确保房价不下跌。这种论调言之凿凿,并且确实得到了一大批脑残的认可。似乎只要冻结了交易,真的就能保全价格似的。

然而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从来就没发生过冻结交易以保证价格的案例。要说人类最早的金融泡沫破灭的事情,那当然是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浪潮,泡沫破灭的时刻,差点就把荷兰整个国家给击溃,但是荷兰政府就没有我大中国的脑残这么有主意,它连想过没想过停止郁金香交易以锁定其价格。再之后,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投机浪潮以及破灭。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二”,将全球带入持续十年的经济大萧条,甚至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但是美国政府也没有中国的脑残们有想法。对于关闭股票交易所,禁止交易,以保全股票价格的白痴想法,美国的精英们连想都不敢想。

只有我大中国自己,2015年6月爆发股灾,上证指数从5000点一路下跌到3000点,我大中国政府的应对水平当然也比不上脑残,我们竟然没有关闭沪深交易所,不去禁止股票交易,从而把上证指数维持在5000多点的高位上。

然而,对我大中国的广大脑残来说,以上这些案例统统都是因为政府才是脑残,他们居然想不出冻结和禁止交易的好办法。只要交易一冻结,资产价格当然就得到了保存。如此的话,荷兰应该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大国,二战不会打响,中国也不会发生股灾。

呵呵,真的如此吗?任何商品,能产生价格的原因就是因为交易的存在,一旦停止交易,物品丧失商品属性,连价格这个概念本身都没有了,市场本身都坍塌了、消失了,还哪来的维持价格可言?市场一旦坍塌,所有的资金都会夺路狂奔,整个国家都要发生挤兑现象,那就是国家的末日。所以当年的荷兰不敢禁止交易,当年的美国不敢禁止交易,当年的中国不敢禁止交易。但是,我大中国的脑残要禁止交易,要冻结房地产。

好吧,我一贯知道我大中国国民的脑残程度是无下限的,只不过冻结交易这种事,脑残程度比较惊人而已,所以我忍不住随便吐槽了一下。呵呵,呵呵,呵呵呵。


转来的大家讨论
-----------------------------
举的例子都是股市的,没有楼市的。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没有社会主义国家。

前苏联,面包需要凭票供应,拿钱都买不到。房子是分配,不能买卖。难度那个时候,面包和房子就没有价值?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难到就没有使用价值?连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都不懂了!

现在伟大的资本主义,发明了付利息的债券。你买德国的国债,每年还要倒贴给政府钱。这种反人类的产品,公然在资本主义的金融市场上大卖。

禁止房地产交易,算什么新鲜的!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1 20:32:52 +0800 CST  
@keith306 2017-09-12 00:25:09
谁说美国不敢禁止交易?次贷危机时Naked Short Selling就被SEC禁了。至于荷兰,1609年中央银行的雏形才正式出现,19世纪才有社会学、心理学的雏形出现,能指望一个婴儿期的货币当局去理解并引导像郁金香投机这种到今天为止都未能有完全规范化解释的投机活动么?
冻结房价的目的是能有机会通过货币贬值方式平稳修复物价结构的偏差,为账户平衡争取时间。这就要求必须在房价平稳的条件下才能冻结,一旦大幅下跌形成下跌预期,冻结房价只会形成恐慌,对目的毫无价值。
流量价格决定存量价格,少数筹码决定多数锁仓筹码的价格。只要控制新房价格,形成价格稳定的预期,二手房交易的冻结在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心理作用下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恐慌抛售的情形。
不动产的流动性与股市流动性天差地别,两者不可以简单类比。股市的高流动性导致参与者对流动性极度敏感,任何流动性的限制措施只会造成恐慌,这也是股市极少有公开冻结政策出现的缘故。而不动产极差的流动性让参与者敏感度也很差,只要没有大的价格缺口出现,本身就极差的流动性再差一点也无所谓。正常情况下没人会急着卖房。
-----------------------------
完全同意这位兄弟的看法。

我在前面用很多文字,论述了ZF如何在二手房交易中形成摩擦,阻碍其交易,或者干脆禁止,然后再从土地出让,到新房定价全面垄断,以达到控制预期的目的。估计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一般人读东西,1万字的文章,读到3000字的时候,开头说的是什么基本已经忘了。一篇文章读完,10分钟之后,能记住题目的,已经算不错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记住的却就越来越少。

最近几年兴起的知识经济,把学习碎片化。好处是可以多学很多东西,坏处也非常明显,知识变得不成体系。不成体系的东西,就很难有前后逻辑。大部分人的逻辑思考能力,其实是在退化的。而且碎片化学习,各个点的知识其实很难长久记忆,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自己把分散的知识点,用逻辑串联起来,变成知识面的能力。同时也导致了,越来越多人思考问题,只抓一个点,而且是自己最了解或者最喜欢的点。

记得我前面说的“奶头乐”政策吗?跟着电视长大的一代,逻辑思考能力其实退化的非常厉害。欧美的贵族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看电视剧,只看书。

而且书也不是读得多,就一定有用的。真正有用的书,不需要很多本,但需要读很多遍。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1:47:50 +0800 CST  
那些作死的对冲基金!

我们和他们,究竟谁是傻X? | 华尔街黑历史(一)

大空头,这部电影的同名原著是我看过最励志的财经书籍之一,里面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一群神经病、自恋狂和门外汉是如何在07年次贷危机中吊打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最重要的是,全是真人真事!

image.png

貌似电影的演员阵容还挺牛X的。左边那个是Bale,右边的是Pitt

就拿书中的德意志银行交易员李普曼(Greg Lippmann)来说,这家伙的自恋狂症状简直严重到了要送医院的地步,是全公司人眼中的天字第一号大傻X。有一次别人打电话到公司找他,接电话的同事哈哈大笑,说:“你找这人干吗?他脑子有毛病的啊。”

但这个自恋狂却是第一个看出次贷危机苗头的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不顾高层的极力反对做空了大量次贷债券。几个月后危机爆发,这笔交易立刻就赚了37亿美金。

而成为他交易对手的倒霉蛋则是宇宙第2大投行摩根士丹利。除了输给李普曼37亿之外,他们还在其他几笔相同的交易中赔掉了50多亿美金。要不是日本三菱勇当接盘侠给了90亿救命钱,摩根士丹利这公司多半已经不存在了。

这也正是次贷危机最让人觉得邪门的地方:全球第一大银行花旗股价跌到了几毛,差点嗝屁;全球第一大保险集团AIG赔得倾家荡产,花了美国政府1900亿美金才救活;而金光闪闪的华尔街5大投行更像串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炸了3家。

总之,在这场危机中越牛逼的公司死得越惨,而把它们搞死的人却都是像李普曼这样的歪瓜裂枣。下面照片里的人,就是这帮歪瓜裂枣中最牛逼的一个——约翰·保尔森(John Alfred Paulson)。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1:48:56 +0800 CST  
这孙子今年才61,身家已经100多亿了,是最有希望赶上巴菲特的投资人之一

之所以说这家伙牛逼,首先是因为他胆儿够肥。要知道做空这事风险可不是一般大,稍不小心就死无葬身之地。前面提倒的李普曼做空了37亿的次贷债券,已经把他的领导吓得屁滚尿流,差点就把他给开除了。

那保尔森究竟做空了多少次贷债券呢?200多亿。话说这个规模简直是空前绝后。1992年索罗斯狙击英镑时杀得天昏地暗全球震动,全部做空头寸也就100亿左右。

当然了,光大是不够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别人做空次贷债券发了横财,都抱着钱回家享清福去了,只有他还在那儿换着各种体位蹂躏那些金融机构。

这个王八蛋先是做空了次贷债券,一口气从华尔街大机构那儿薅了150多亿。当那些机构被薅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的时候,他又做空它们的股票,再次怒薅几十亿。结果没过几天,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就被薅挂了。

就这样他还觉得不过瘾,又一转身杀过了大西洋,把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这些大英帝国的百年老店也给薅得鸡飞狗跳。

当时有英国报纸甚至登出了这样的文章:“像保尔森这种恶魔就应该扒光了拉出去游街,然后吊死在路灯柱上!”

就这么从07年一路猛薅到09年,保尔森的基金在短短两年里赚了200亿美金,而他个人的收入更是创了华尔街历史上的最高记录——两年60亿。而在此之前,他的全部银行存款也就几千万而已,在街上属于纯屌丝级别。

这事儿传开之后所有人都崩溃了,大家都在相互打听“这孙子是哪儿冒出来的?”

要说最崩溃的,那还是做空之神索罗斯大爷。当时他老人家已经退休躺着了,基金也都交给了别人打理。但听了这消息后他一轱辘就从床上跳起来,到处找人约保尔森见面。

前些年我看书看到这段心里暗笑:80岁的人还这么争强好胜。不过想想也是,他老人家当年拳打英格兰脚踢东南亚,还把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的外汇市场给搅了个遍,那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干活,最后也就赚了几十亿。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年轻后生,汗都不出就一百亿一百亿的往回捞钱,你说怎么能不心惊肉跳?

要说保尔森这人也是鸡贼的很,和索罗斯见了面之后满嘴的客套话,要不就是闷头吃饭,要紧话那是一句也没有,把他给气得。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1:50:15 +0800 CST  
不过索罗斯大爷也有办法,接下来几个礼拜他拉下老脸一次次地往保尔森公司跑,见面就说一堆“老司机带带我”这样的话,再加上他侄子彼得·索罗斯又是保尔森哥们,最后保尔森也拿他没辙,只好把诀窍给大致说了一下。他赶紧回去依样画葫芦,立马就赚了十几亿。

索罗斯大爷那几年不是忙公益就是忙泡妞,基本就没看过啥正事

其实保尔森那诀窍的核心说穿了就是一句话:只要房价一下跌,大批的房奴都会还不起按揭贷款。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我在胡说八道——这TM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吗!没错,但当时的华尔街没人知道。

确切的说,是没人能证明这一点。由于美国几十年都没有出现全国性的房价下跌,所以即使你这么认为,也找不到数据来佐证这个观点。

而保尔森是怎么知道的呢?说来也是搞笑。这家伙早年都一直在炒股票和债券,压根就没接触过房地产市场。但在04年的时候,因为刚讨了老婆又生了娃,他就想要买套大点的房子改善下生活水平。

结果去中介那儿一问就把他给吓尿了,他家附近稍微看得上眼的房子价格都要上千万,要知道他自己10年前买房的时候可只花了20多万。

这里我要稍微介绍一下背景,我们都知道次贷危机是美国佬乱买房,金融机构乱发房贷导致的,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乱到什么程度。

所谓“次级贷款”其实只是婉转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发给买不起房的穷逼的贷款”。当时的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那绝对叫一个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一个牙买加来的小保姆能在纽约皇后区买5套房(差不多相当于帝都的通县和魔都的嘉定)、一个跳脱衣舞的妹子能在拉斯维加斯买5套房。

最离谱的是有个墨西哥来的家伙,中介问他:“买房要有工作才能贷款,你的工作是啥?”他说:“我就一街头杂耍卖艺的,哪有工作?”中介说:“那没问题,你去街上穿着衣服拍张照,就能当工作证明啦。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1:51:12 +0800 CST  
放心,只要你够作,肯定会死的 | 华尔街黑历史(二)

最近有很多人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为啥撸主你每次聊的都是老外,不聊中国人?”今天我就来说说为什么吧。

其实不是我不想聊中国人,而是天朝企业家的玩法太高级,我这种土鳖三脚猫根本看不懂啊!

就拿前两天的宝能系恶意收购万科来说。其实恶意收购在国外也算稀松平常,不叫什么事(上次我们聊的Dan Loeb就是恶意收购大师)。至于宝能系的老板乐意层层加杠杆,借一屁股债去硬干,那也是人各有志,没我们外人什么事。

但你TM把前海人寿投保人的养老钱拿去玩儿,这又算几个意思?在国外,恶意收购这么刺激的事都是土豪和对冲基金干的(反正你有钱,赔了政府也不用给你擦屁股),我都没听说过人寿保险也能玩这个。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冲杀,这叫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把成千上万老头老太的脑袋别自己裤腰带上冲杀,这叫……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好了,要不你来?

image.png万科三季报。我只能说,你们城里人太会玩了

要知道杠杆(说白了就是借钱投资)这东西一向是毒性最大的猛药,不管是多牛逼的人还是机构,玩脱了没有不死的。

摩根士丹利屌不屌?花旗银行阔不阔?AIG牛不牛逼?07年不也个个赔得哭爹喊娘。当时华尔街上最牛逼的高盛和摩根大通反而杠杆最小。为什么?人家知道厉害。

不过要说加杠杆加出来的第一大惨案,那还是传说中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

他们公司高层阵容的豪华程度要搁到足球界,那就相当于把巴萨皇马拜仁恒大的球员拼成一个队来踢球,见过的人几乎没有不跪的。

比如他们公司有个合伙人叫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这家伙的老爹是著名社会学家,“马太效应”这词就是他爹发明的。而他的老师就更牛逼了——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用他写的经济学教材。



萨缪尔森老爷子是第一个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写的《经济学》卖了400万册。嗯,比《小时代》卖的都多

这也就算了,更离谱的是萨缪尔森老爷子居然还是这家伙的脑残粉,对他崇拜得不要不要的。他居然说过这么一句话:罗伯特·默顿是金融学领域的牛顿。

我最早是在某个国内博客看到这句话的,心说这TM肯定是胡编的吧?堂堂经济学祖师爷哪能说出这么羞耻的话来。结果刚才一查资料,发现他还真说过!真让人三观尽碎。

不过罗伯特·默顿也的确够牛逼。没过几年,他就发明了轰动全球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Black-Scholes模型。而且为了不和同行抢风头,他还故意等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的论文发表之后才公布研究成果(所以模型没有以他命名)。

这种集智慧和风度于一身的做法引得全球同行纷纷点赞。虽然模型没他名字,但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是硬塞了一个经济学奖给他。


瑞典国王给罗伯特·默顿颁奖的一刻

扯远了。总之在罗伯特·默顿之后,后来和他一起得诺贝尔奖的Myron Scholes很快也加入了公司。再后来居然连美联储副主席David Mullins也被忽悠着入了伙,再加上创建公司的交易大师John Meriwether,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组建了一个吓死人的无敌阵容。

公司开张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筹集资金了。我们上次也说过,基金开张时要筹点钱,那都得跟要饭似的四处跪舔。而但他们出去和投资人谈判的时候,那逼格简直亮瞎狗眼,对话一般都是这样的:

“你们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那可不能说。”
“那不会有风险吗?”
“我们有金融风险管理之父罗伯特·默顿和Myron Scholes。”
“那政策风险呢?”
“我们有美联储副主席David Mullins。”
“那交易怎么办?”
“我们有华尔街最赚钱的团队:所罗门兄弟公司原班人马。”
“大大,钱拿去,请赶紧带我飞!” (好吧,这句是我脑补的)
总之他们一跑出去投资者都追着给钱,而且越没见过世面的给得越多。什么台湾日本泰国巴西科威特新加坡,这些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银行最后全都入了伙。

不过有一个人对他们公司却非常不感冒,那就是老狐狸巴菲特。为了得到他的投资,John Meriwether亲自上门游说了好几次,巴菲克对他客气得不行,美好祝愿说了一大堆。但要钱,那是一毛也不给。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开局都算是梦幻级的:一开张就拿到了12.5亿美元的投资。

要知道别的基金一般可都是千八百万起步的。就算是Barton Biggs(写《对冲基金风云录》那位)这样的超级大牛,起步时有个两三亿都把他美得直冒鼻涕泡了。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1:54:15 +0800 CST  
Barton Biggs当年可是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战略官

前面闲扯了半天,现在说说他们的投资策略。其实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可以说是地球上风险最小的之一。

他们从不去赌市场的涨跌,他们赌的只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同样一件东西,最终会出现相同的价格。

举例来说吧。比如市场上有两种美国的国债,一个是30年期限,一个是29年半期限,它们发行人是同一个(美国政府),同一天到期(比如2050年1月1日),法律文件一字不差,那按理说,价格就应该是相同的。

但因为市场波动的原因,它们偶尔也会出现很小的价格差异(比如一个卖100元,一个99.98元)。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买进99.98元的那种,卖出100元的,等过几天价格又一样了(不管变成多少),他们总能赚到两分钱的差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赚的也太少了吧!没错。要是他们只拿自己的本钱去干这事儿,一年只能赚个2%左右,都不够日常开销的。

所以为了赚大钱,他们放了30倍的杠杆。也就是说,他们把每1块钱的资产都借来了30块钱,然后拿去投资。

这样一来,去掉利息和手续费啥的,他们前4年的成绩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年收益超过40%,而且只有1个月亏损。

对这种做法,Myron Scholes有个很妙的比喻:这就像吸尘器吸灰尘,看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吸着吸着就是一大桶。


长期资本挂了之后,Myron Scholes就回斯坦福教书去了

不过当他们的吸尘器开动了一阵之后,却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抢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

话说那帮华尔街大机构,本质上和开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的都是一样一样的。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一直干到大家都死翘翘为止。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做美国国债,各大投行也纷纷做美国国债,他们做意大利国债,各大投行马上也做意大利国债……

就这么折腾了两年多,所有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全都寸草不生了,这下可把他们给愁坏了:接下来做啥好呢?

最后他们商量下来,决定进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风险很大,但他们认为有两个因素能保证他们赚钱。首先,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能力也有意愿救援任何一个陷入麻烦的国家,所以不太需要担心赖账的问题。

其次为了稳妥起见,他们还决定把资金分散到拉美、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各个市场。鸡蛋都不在一个篮子里,总不可能一起碎吧?

最后他们搬出大量历史数据,用电脑计算了一下破产的概率,发现他们公司破产的概率只有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我数了两遍,就是这么多0)。从理论上讲,直到宇宙毁灭那一天,他们也几乎不可能破产。

结果没过几天,亚洲金融风暴和俄罗斯债务危机就呼啸而至,他们的蛋都碎了。


亚洲金融风暴中,印尼、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的GDP全都跌成了狗

其实有些道理说出来常人都明白:一次重大危机必然是会造成全球性影响的,你怎么能用概率论第一节课的知识来认识金融市场呢?

在他们的数学模型里,如果俄罗斯嗝屁的概率是10%,马来西亚也是10%,那两个国家同时嗝屁的概率就是1%,太让人蛋疼了。

而他们指望的IMF这时候也瞎了,那么多国家一起崩,臣妾救不过来啊!

后来我看到一个比喻特别有意思:IMF就像个有钱的爹,而那些国家就像他的儿子。要是一个儿子出去烂赌输了钱,爹肯定会帮他还。但当时的情况是每个儿子都在烂赌,于是就抱在一起挂了。

到了这个时候,这帮数学天才们傻眼了。所有的资金都在疯狂地逃出新兴市场,而他们的规模太大,走不了了。

后来,当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公开了自己资产规模和杠杆倍数时,华尔街上的所有人都吓傻了。他们用100多亿美金买了6000多亿资产,杠杆超过50倍!

有个基金经理评论道:这TM哪是用吸尘器吸灰,分明就是在推土机前捡硬币啊!


蓝线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最后那段太酷炫了

最后再来说件有意思的事。

话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发现事态有点不妙的时候,第一个想起来的又是巴菲特。他们开出了几年不收管理费的超级优惠条件,希望能忽悠巴菲特入股。(当然没提自己亏了钱)

你猜巴菲特是怎么做的?他当即就打电话给手下的人:“很可能出大麻烦了,停止和所有对冲基金的交易!”

后来有一次聊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巴老爷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你给我一把枪,弹膛里有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里面只有一发子弹,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对着自己脑袋来一枪?告诉你,给多少钱我都不干。但因为脑子不清楚,总有人去干这种蠢事。”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1:56:13 +0800 CST  
选了一篇关于大空头的文章,写的非常搞笑,给大家娱乐一下。

还是那句话,想在投资市场发大财,必须做出跟别人不一样,而且还要正确的决策。

相信群众,就是赔钱之道。做少数派,才有可能发财。

投资事业背后的逻辑,其实也和这个差不多。干一个很多人都去干的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前途的。在别人都投身进去之前,提前进去,在大家疯狂的时候,退出。

人民群众,是投资的反向指标。永远记住这句话。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2:00:28 +0800 CST  
@烟拿左手 2017-09-13 19:51:17
K队牛市是不是真来了?很多高手都说要8000---10000点的牛市,很迷茫更怕错过大行情,真诚的想请您给讲一讲,感谢
-----------------------------
人民币如果不出现崩溃性贬值,我不信股市有什么大牛市。现在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股市这个东西,随时有人看空,有人看多。涨涨跌跌,起起落落,才是常态。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太短,3年的房地产周期非常明显。

2015年才狠狠地割了一波韭菜,新韭菜长起来,没有那么快。

最近股市反复震荡,大资金出货明显。而且板块轮动的厉害,说明没有增量资金,都是存量博弈。没钱,就没有牛市,这是股市最朴素的真理。

以上是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2:07:36 +0800 CST  
@ty_追梦人804 2017-09-14 22:03:38
现在说房价涨的多?
还是说房价跌的多?
-----------------------------
所以,我也看空房地产。如果在美国、德国,我一定认为会暴跌。在中国,我不确定能不能跌。其实,价格持续几年不涨了,就等于是下跌了。只不过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4 22:11:35 +0800 CST  
姜超:居民还在疯狂加杠杆买房

新周期还是新杠杆?——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34期(姜超、顾潇啸)

上周美日股市下跌,欧股反弹,韩、印、港等新兴市场股市普遍下跌,黄金和石油上涨,金属价格普跌,国内股平债涨。

最近在外路演,大家最喜欢问我的问题就是“你如何看待新周期”以及“你如何看待房地产”?

对新周期的憧憬来自于经济反弹和股市上涨,自16年1季度GDP增速在6.7%见底以来,目前已经连续1年半企稳回升,似乎持续下滑了7年的中国经济增速有了L型见底的希望,与此同时,得益于供给侧改革改善上游行业盈利,中国股市创下16年1月以来的新高,是不是只要坚持收缩供给,未来就是康庄大道?

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供需关系,其影响体现为数量和价格的变化,而在宏观上代表产出数量的指标是GDP,而代表价格的指标是通胀。从理论上说,如果需求不变,那么供给收缩会降低均衡时的数量,但会提高价格,也就是体现为GDP下降、同时通胀上升,而这是典型的“滞胀”。但是我们观察中国经济过去一年多的表现,体现出的是“量价齐升”,一方面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GDP增速回升,钢铁、发电、有色金属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创新高,这说明供给并没有真正收缩,经济回升的根本动力还是需求的扩张,问题是需求从哪里来,是不是新需求?

我们总结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发现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房地产,房地产销售是最重要的领先指标,而房地产投资是与工业增加值增速长期最吻合的指标。而我们在年初判断中国经济见顶、房价见顶,其实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长期见顶的判断,因为无论从人口老龄化、房产在居民财富中的极高比值,房价的全球比较等常识来观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极度泡沫化,加上政府对房贷的收紧,地产市场即便不在顶部也离顶部不远。

但是在中国,常识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今年上半年的中国地产销量又创出历史新高,三四五线城市接力一二线房价大幅上涨,这不可思议的一幕是如何发生的?

过去一个月我到香港路演,大家给我讲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神奇故事。今年在港铁南昌站,距离中环三站地,新房每尺楼价高达两万五千港币,大约相当于每平米25万港币,但是在离中环两站地的奥运站,二手房价每尺也只有壹万五千港币,两者相差60%。为什么新房贵那么多大家还抢着买?一方面新房有契税等优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香港新推的土地大都被大陆房产商高价拍走了,而香港地产商对高地价比较谨慎,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现金没地方花,就给大家买新房提供融资,因此买新房只需要提供一成首付甚至零首付,而二手房受政府严格监管需要提供五成首付,所以香港的高房价其实是杠杆下的蛋,而零首付以前只在97年出现过。

而回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14年的居民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只有2.2万亿,15年升至3万亿,16年激增至5.7万亿,再加上8千亿公积金贷款,16年居民与地产有关的贷款达到6.5万亿,几乎一半的地产销售都靠贷款,而当年中国的GDP也就在70万亿出头。

我们以为,经过16年的狂飙之后,加上政府对房贷监管的全面趋严,17年房贷会出现明显回落,地产市场也会大幅下滑。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的金融体系善于创造奇迹,17年前七个月,居民房贷基本上停止了增长,但是居民短期贷款飙升至1.06万亿,同比激增7500亿。前七个月居民商业贷款总量达到4.3万亿,同比上升27%,而这应该是地产市场依旧繁荣的根本原因,居民还在疯狂加杠杆。

通常,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汽车贷款,然而今年前七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没有增长,这说明激增的居民短贷很可能流入了地产市场。通常居民消费贷会记入个人的征信记录,但是很多银行发明了以信用卡为基础的信用贷,最高额度可以达到30万,不用任何抵押,只要求稳定收入,而且可以先息后本,这样在央行征信中不显示贷款余额,只显示每月流水,而且由于最初显示的是利息支出,所以可以将个人收入大幅放大,同时申请几家的信用贷就可以凑齐购房首付。

最近胡润财富报告公布中国大陆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达到147万户,其中比例最高的北京每83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千万资产。而统计局公布16年北京人均GDP11.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即便假定普通一家三口都赚钱,不吃不喝一年赚16万,也要工作50年才能达到1000万。而在过去两三年,由于房价普遍翻了一番,只要胆子大敢于向银行贷款,基本上一辈子的收入都赚出来了。马克思说为了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而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利润哪止100%。

09年的4万亿给中国企业部门加了杠杆,在回光返照两年以后,中国的企业部门用了6年时间慢慢还债。15年中国居民在股市上融资融券加了2万多亿的杠杆,在短期牛市以后就急转直下,靠着政府巨资入场才慢慢止跌。而这三年中国的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已经达到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问题是居民部门还能借多少钱,加多少杠杆?

我们在香港的时候,人生第一次遇到10级台风,但是当天中国的企业还在照常开业绩发布会,中国的研究员还在开会。中国人的勤奋举世无双,但是如果大家的聪明才智都用来投机上,用在地产泡沫上,只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错越远。中国不缺优秀的企业,阿里、腾讯、华为都是各自领域的世界级企业,但如果在阿里、腾讯和华为工作都比不过炒房的,那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是有利还是伤害?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动手严查信用贷、尤其房抵贷,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以后,房贷利率已经突破5%,那么靠杠杆起来的地产泡沫还能维持多久?

如果新周期还是建立在杠杆之上,那到底是新周期还是新杠杆?

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我相信常识,只有地产泡沫消灭以后,大家不靠投机致富而是靠工作努力致富,才会有真正的新周期。

------------------------------------------------------

个人贷款占居民年收入的比例现在是90%,考虑中国人的医保社保教育等福利不健全,再借钱的话,还贷款的压力巨大。拉房地产刺激经济的玩法,短期只能再玩一轮。

现在调控政策已经很普遍,3、4线城市的货币化安置,不是一个可以玩得长久的游戏。因为这些城市人口是外流的,缺少长期的接盘侠,政策刺激一下,涨一下,等刺激稍微减弱,炒作的游资就会撤离,没有能撤走的就封死在里面了。

本来大部分分析师都预期,本轮的房地产景气周期最多持续到今年2季度。结果是政府的货币化安置刺激下,很多多年不涨的3、4线城市现在还在涨。

中国有很多政策会超出市场预期,问题是结构性、根本性矛盾不解决,刺激能走多远。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5 20:52:52 +0800 CST  
@870516372016 2017-09-15 20:21:45
楼主请问中国股市以后还会不会出现15年那种可怕的股灾,短时间连续暴跌
-----------------------------
这个真不知道,A股的估值水平,除了一线蓝筹中的大部分股票,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其他的二线和中小创,都是高估的,而且高估很多。泡沫大的东西,可以缓慢的崩溃,也可能快速的崩溃,要看环境如何。

而且,政府为了刺激新经济,给风险投资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以退出的机会,在二级市场快速的发行新股。未来很多年,中国股市都是大扩容的时期。新三版现在11000多家公司,符合创业板转板要求的也有近1000家。

A股承载着给国企找钱,给新经济找退路,双重功能。股票供应越来越多,大家都懂的。

总体上讲,A股的估值应该是越来越低的。连续暴跌的可能性,不算特别大,震荡下行的可能性大些。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5 21:10:19 +0800 CST  
姜洋:五年间IPO和再融资累计超8万亿元

截至今年8月底,证监会已核准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IPO数量占全部贫困地区核准数量的67%,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占全部贫困地区挂牌企业近40%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9月15日在“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上表示,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协同防控金融风险、共同营造区域金融发展良好环境。

姜洋介绍,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环和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平台,近五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础制度不断夯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持续加强,改革发展稳定呈现新气象,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中国证监会深刻汲取教训,巩固和运用在应对异常波动中形成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及时化解了债券市场个案违约风险和货币市场基金有关机构流动性风险。依托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和稳定协调机制,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跨机构、跨境传染。股市在自我修复中逐步趋于稳定,波幅明显收窄,进入相对稳健的发展阶段。

在稳定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在股债两个市场上同向发力,切实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杠杆率、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五年间,通过IPO和再融资累计融资超过8万亿元,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融资7万亿元。

---------------------------------------------------------------------

证监会从来都是把股市给企业融了多少资当成政绩,也从来不考虑上市企业给股民分了多少红利。这样的政策指导下,A股只能是一个负和博弈的市场。也就是说,股民赔的钱比庄家和其他股民赚的钱要多,因为券商要收费,政府要收印花税。一个负和博弈的市场,就是一个赌博的地方。。。。。。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6 20:27:48 +0800 CST  
andeisai: 黑名单 举报 2017-09-15 21:57:46 评论
k神 可以说说乐视吗? 现在说它是一个骗局应该没错吧?

----------------------------------------------------------

大部分创新,刚开始的时候,都跟骗局很像。比如特斯拉、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比如特斯拉由于一直是亏损的,如果现在资金链断了,也一样会倒闭,大家能说马斯克是骗子吗?不能以是否最后成功了,作为是骗局还是创新的标准。因为美国的创新企业,成功率也不足1%。我是这么看问题的:

创新者是不是把融资来的钱,都投入到产品研发、企业推广上。如果企业家是拿着投资人的钱,踏踏实实在做企业,在做事,那么他就是在创新。乐视做了视频网站、手机、电视等一系列产品。平心而论,贾老板是在干事情的。

问题出在贾老板,从股市上卖掉股票套现了100个亿,这些钱都到了他自己的手里。乐视赔了,贾老板自己却赚了。这样的事情合法,但是不合情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问题出在中国股市上。乐视被炒作的那么高,傻子那么多,贾老板把股票卖掉,合法合规。他拿着这些钱,又去搞别的东西了,当然也改善了个人生活。

乐视的问题,是中国股市制度的问题,不贾老板一个人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利用了制度的漏洞。现实中A股这样的公司有无数个,那些清仓减持套现的,太多了。贾老板仅仅是名声比较大,受人关注而已。

A股就是炒起来,找傻子接盘的游戏。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就是这样。哪怕制度改革,韭菜就不追涨杀跌了?

任何制度,都是人建立,由人来执行的。如果还是那些人,制度再变,也没有卵用。因为,执行的时候,死的制度,变不过活着的人。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6 20:44:12 +0800 CST  
很多人看不到中国的进步,因为这些缓慢的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几百年了,成为发达国家的,没有一个变回不发达国家?因为,进步的思想在这些国家广泛的传播。已经解放的思想,不可能再被禁锢起来。已经学会的科技文明,不可能被遗忘。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人技术和思想的全面解放和进步,我们从自行车都生产不了,用了30多年,就能够生产世界上绝大部分产品。中国人的思想从严重被禁锢,已经走向觉醒。

我们可以在这里对国家各种政策指指点点,甚至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不满,以后这种表达的渠道会更多。

中国以后会越来越好!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6 20:58:20 +0800 CST  
洞穿比特币的两个神话,中国出手很及时

作者:雷思海

近几日,有关中国出手限制、甚至取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的信息纷传,一些虚拟货币跌幅巨大。

如果消息属实,可谓出手及时。在限制打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方面,中国确实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因为这种爆炒,本质上而言,仍然是一种旁氏骗局!

不过,它有了高科技与复杂金融知识的遮掩,让很多人无法看清。

博傻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两个

中国之所以要敢为天下先,打击比特币的炒作。

因为,中国人经历的金融骗局在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最少的,也是最容易受害的。

毕竟中国进入现代资本社会的时间还很短,股市也只有区区20多年。民众经历的各种金融骗局,非常有限,因此识别能力也非常有限,容易被席卷进入各种骗局之中。

这段时间,几个朋友也问我,能不能参与一些类似比特币的其他货币,比如某台湾人办的某某币,某天使投资人创的某某币。

看来受到诱惑的人是不少的。

数据也很容易证实这一点。目前全球的比特币交易量,80%是在中国。

可见,中国有不少人参与了这种搏傻。

这种博傻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两个:

一是中国财富外流,因为,中国人承接了大部分的高位筹码。

二是很多参与者注定被洗劫。

此时,若不限制,未来随着比特币等其他代虚拟货币的膨胀,更多的人将会蒙受重大损失。

比特币的神话

现在来说说原理,为什么比特币这类看似高大上而又让人搞不清内容的东西,不是新鲜事?

为什么它永远不可能成为货币?

因为,它所宣传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其实都是幻像!

有关比特币的神话,有两点。

一是,炒家宣称它是一种真正去中心化的货币。

二是,炒家宣称它是一种通缩的货币,一种拥有后越来越值钱的货币。

这两点,是它后来疯涨的背后逻辑。

不得不说,这两个宣传很巧妙,也非常有针对性。因为现代信用货币,恰恰就是一种中心化的货币,一种会逐渐通胀的货币。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在国家消亡之前,现代货币的这两点看起来的缺陷,确是所有最坏的选择中最好的选择。

首先来看,比特币的去中心化。

在比特币的程序设计里,目前确实是“去中心化”的。所谓去中心化,就是任何一个参与的人,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去做,都可以产生自己想要的结果,没有一个权力中心来控制虚拟货币产生(其实程序设计者就是中心,他规定了比特币的最终产生量,我们暂且假设它是去中心的)。

但是,最大的漏洞是,这个所谓的“去中心化”的技术一旦产生,就可以大量复制的。

从比特币生产程序来说,它确实可以限制自己这个程序只产生多少虚拟的比特币。但是,这只是运行在全球网络上的一个程序而已。

比特币的源代码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改进。只要对比特币的源代码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山寨币,在比特币之后,其他什么莱特币、普特币纷纷出现,就足以说明,类似于比特币这种所谓的去中心化程序的大量复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而且未来在比特币程序上,修改出来的虚拟货币,很大概率要比比特币更好。而截止到目前,诞生的类似于比特币的虚拟货币,已经不下几百种。可以说,类似与比特币的未来开发,是无限的,找几个程序猿,几天就可以上手!

这样的情形,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就不难明白。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发行基础货币,所以它发的钱能买东西。

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出现无数个中央政府,每个都可以发行基础货币的话,情况会怎么样?

答案自然是,这个国家的任何一种货币都会连废纸都不如。

比特币的程序,是可以去中心化,但是如果出现无数个类似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货币,那么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所要防止的货币滥发的情形,也根本就是一个幻象。

外衣就会撕开

再谈它的第二点,通缩货币与越来越值钱的货币。

其实,当我们穿破了所谓的去中心化神话之后,比特币是通缩货币的说法,就不成立了。因为其他基于类特币程序设立的虚拟产品,与比特币的唯一区别,就是名字不同而已,所以,比特币等代币实际上可以无限量供应,这就抽掉了通缩货币,应该是有限供应的根基。所谓的通缩货币就不成立了。

一旦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束,外衣就会撕开。

就如同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样。

但是,这里仍要要说说,所谓通缩的货币与越来越值钱的货币这个事。

其实,在有主权国家存在的当今世界,是再也不可能出现的。

比特币与任何其他数字货币,都无可能扭转这个大势。

历史上是有真正通缩的货币的,也就是越来越值钱的货币,那就是贵金属,比如黄金、白银,这可不是比特币那种的,这是自然生成的。只要世界上有相同成分的东西,那就永远是黄金或白银,不能叫它别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无限复制出一种与黄金或白银成分相同的东西,却不叫它黄金或白银。

所以这是真正的限量供应。与比特币这种表面看起来限量,实际上却可以提供无限制的同样程序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伪限量。

但是,黄金与白银却在上个世纪被淘汰出了人类的货币选择。

为什么?

恰恰就在于它的有限性与通缩铁律。

比特币的通缩是假的

在贵金属等通缩性质货币的主导下,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将被制约,因为贵金属的产量总是赶不上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的,人类逐利的天性,就会导致人们囤积金银,而不是去创造生产,因为囤积的金银比辛苦生产更划算,这会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大问题。

这一点,在工业时代之前,还不怎么明显,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弊端就显示出来了。因为在贵金属本位制时代,货币产生速度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我们知道,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投资搞建设,搞发明创造,都需要大量的先期货币投入,但是政府印货币却需要贵金属作为担保,也就是说你得先找到金银,才能根据金银印刷货币。

这个时候,创造财富的冲动会表现为寻找贵金属的压力,而贵金属天然有限。

所以,在任何贵金属货币时代,货币都是绝对稀缺的,本质都是通缩的。

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愿意进行过多的货币输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霸主英国,其一直以来所采取的对外经济战略之一,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盈余,为了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乃至发动鸦片战争,为的是中国的白银能够给英国带来货币发行,从而推动更多生产扩张与财富增加。

而1970年代之前拥有金汇兑本位制美元霸权的美国,也曾经出台各种措施,限制本国货币的流出。

也是因此,贵金属货币时代的战胜国,都会要求战败国赔钱,主要是陪贵金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各种战争最终胜负之后,都以战败国的赔款而告终,因为赔款的输入,意味着战胜国拥有的贵金属增加,从而使得战胜国能够发行更多的货币,创造更多的资本,这会带来经济的繁荣。

比特币不可能成为国家时代的货币

纸币时代,是信用货币时代到来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财富工业化大生产之后的自然选择,是人类社会财富生产能力爆炸性增长的要求。

而纸币的信用,最终是以主权国家的财富创造能力为担保的。

这个时候,发行货币所依赖的不再是一个国家贵金属的多少,而是一个国家财富生产能力的大小。

发达国家在金本位彻底废掉之后,货币创造已经不再重视总量的约束,而是根据物价上涨的情况来调节。各国的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主要看通货膨胀指标,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则是经济增长良好的一个关键指标。

而通缩则会导致经济进入下降螺旋,最终带来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也是因为这个共识,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会去寻求通缩与越来越值钱的货币,因为那意味着着整个经济将会螺旋下降,最后陷入萧条的境地。

只要人类社会还需要创造物质财富,那么,通缩的货币、越来越值钱的货币,都不会被任何国家采纳。

所以有人说,中国打压比特币是为了保护人民币的信用。那是太高看比特币了,比特币既不是黄金的真正稀缺,也不是如他所宣称的真正去中心。当前的火爆,不过是一时的资金引导,再加上无数不明真相的群众,所造成的泡沫现象而已。

中国出手及时

看清了比特币的两个神话,就不难知道,比特币不过是一种有点特点的虚拟商品而已。本质上而言与任何一种网路游戏的代币,没有多大区别。

当然,比特币所基于的开源与加密传输的程序(也就是所谓的区块链技术),是有可能为人们所需要的,毕竟有人需要钱更秘密的转移,更少人知晓的转移!当然,其他几百种虚拟货币都有这个功能,也不是比特币所独有。

比特币也可能成为某些人士的收藏,这就如同某人在2008年收藏了几款当时的技术做出来的FLASH动画一样,如果你是非常偏爱这个动画,你愿意出高价收买它,你也并不在乎它未来能否给你带来收益。

但是,如果把比特币等虚拟商品,宣传得玄而又玄,甚至要成为未来的货币,代替所有的货币,并炒作它,那么,这就需要警惕了。

比特币自身是不可能产生任何收益的,它如果给某人带来收益,那必然是从另外一个人腰包里掏钱。所以,爆炒比特币,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财富的洗劫与转移。少数人会笑,但更多的人必然会蒙受损失!

作为个人来说,不过愿赌服输。

但作为国家来说,有责任制止任何一种类旁氏骗局的财富分配方式,在其国内大行其道。

--------------------------------------------------------------------

庞氏骗局和炒作泡沫,从最有名的郁金香泡沫开始,有记载的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比较有名的有:长春君子兰,海南房地产,红木家具,普洱茶,藏獒,玉石,文玩核桃,e租宝,泛亚金属,还有各种传销。在中国这类骗局多不胜数,而且特别容易发展壮大。大家都认为是骗子太狡猾,我却认为是傻子太多。

在当下中国有大量的人可以通过小概率事件,突然发财致富。比如:谁家的女儿给XXX当了小三,他家的儿子就搞了很多工程发财了。谁的舅舅是个国企的中高层干部,谁的叔叔当了那个要害不部门的领导,这个谁就有了特别的机会。关键是这些故事中的谁谁谁,都是你身边的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那些你够不着的人,再发财,你也不眼红。但是,明明和你一样出身,甚至水平还不如你的人,突然就发财了,这是大部分人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中国股市为啥总是一下子火起来?你的同事、朋友,甚至卖菜的大妈都炒股赚钱了,你却没有?你天天听到这样的消息,心理能平衡吗?

于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一说我炒啥啥啥,现在赚翻了。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也应该试试。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开始上当的。

嫉妒和羡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你嫉妒的通常都是身边的人,比如同学、同事、邻居家的孩子等。羡慕的一般都是够不着的人,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马云、马化腾等。

怎么才能摆脱嫉妒对你的影响?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靠什么样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个认清自己的人,不嫉妒别人。
楼主 kulese  发布于 2017-09-18 20:13:15 +0800 CST  

楼主:kulese

字数:342792

发表时间:2015-01-26 11: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2 21:26:01 +0800 CST

评论数:592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