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受限下的经济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热力学平衡: 技术大进步的停滞

@苏维埃赌局 557楼 2014-06-16 00:17:00
@zjcuptt 548楼 2014-06-14 22:11:11
不是说有冷核聚变么,就像电镀那样的。楼主给分析一下。
-----------------------------
@zjcuptt 567楼 2014-06-16 13:09:34
冷巨变不可能,太阳这么大的体积还要有超高温度,我们造太阳那么大的聚变堆毫无意义
抑或造超高密度和高压的褐矮星,搞不好弄个黑洞出来,太无聊了也
—————————————————
你先去看一看相关资料,再评价吧。期待楼主回复。
-----------------------------
关于冷聚变,转载一段话:

这件事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除了它的结果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冷核聚变”事件,而这些事件事后证明全都是假的。

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核聚变的研究都不能实用化。例如,受控热核聚变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约束超高温的聚变“燃料”。使用惯性约束和磁约束都能达到目的。借助磁场把高温的等离子体“关”起来(现在还没有什么容器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温度),这种试验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装置。但是所有的托卡马克装置都处于实验阶段。建造一个托卡马克需要大笔的资金,而且你别想(至少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把钱赚回来。如果托卡马克装置输出的能量能和输入的相等,那么科学家就已经相当高兴了。

那么,冷核聚变必然会受到人们特别的关注。既然在室温下就能实现核聚变,那么对聚变条件的要求就要比热核聚变低得多。在这里顺便说一句,你也许会问,现在的商业核电站不也工作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吗?确实如此,但是现在所有的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而不是核聚变发电。同样质量的聚变材料要比裂变材料产生的能量更多,而且更安全。一杯海水中含有的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几桶石油的能量——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要研究核聚变了吧?

1989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马丁·弗莱西曼和美国犹他大学的斯坦利·庞斯突然向新闻界宣布,他们实现了常温下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很简单,就是用钯制成的电极电解重水(D2O)。他们认为,在电解过程中,两个氘核能被“挤”进钯的晶格中间,从而不必借助高温也能实现核聚变。根据他们公布的结果,输出的能量是输入的4倍以上。

这件事开始就不太对头,弗莱西曼和庞斯首先向新闻界公布了他们的这一“发现”。然而根据惯例,科学发现应该先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然后才能向新闻界公布。换句话说,他们应该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杂志上,然后才能开新闻发布会。毕竟,如果是真的,那么冷核聚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科学发现。弗莱西曼和庞斯为了确保他们首先“发现”冷核聚变,抢先向新闻界公布了他们的成果。

结果当然想当轰动,想想看,如果有一种廉价的新能源被开发出来,从此人们再也不用为能源危机担心,有谁不会感到激动呢?媒体对冷核聚变大加炒作,二人的研究成果也被传得越来越神,甚至有这样的传闻,说庞斯出现在酒吧里,手指缠着绷带,那是因为在实验室中爆炸了一颗微型氢弹!

科学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在弗莱西曼和庞斯公布他们的成果之后,全世界的这个领域的科学家都开始重复他们的誓言。然而结果令人困惑:有人的实验结果认为冷核聚变发生了,有人认为没有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所谓的冷核聚变。最后,科学家对弗莱西曼和庞斯新建造的实验装置观察了一个月,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核聚变的现象。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二人的实验方式不严谨,发现所谓的能量“输出”其实是电解水产生的氢和氧重新化合产生。核聚变根本没有产生。

然而这个错误没法挽回了。新闻界的炒作使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股“冷核聚变热”。即使有人开始质疑弗莱西曼和庞斯的实验结果之后,一些媒体仍然先入为主的有意“挑选”报道,置科学家的怀疑于不顾。最终,“冷核聚变”变成了科学史上的一件丑闻。

今天的“气泡核聚变”和10多年前的“冷核聚变”还是不同的。气泡核聚变还应算作热核聚变,而且Taleyarkhan等人遵守了学术界的惯例。在经历了上次的风波之后,新闻界也变得更加谨慎,没有出现盲目的乐观情绪。

那么,“气泡核聚变”到底有没有发生?无论是支持还是怀疑的人都同意一点:应该重复进行实验。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6-16 20:36:40 +0800 CST  
@ShortSeller 570楼 2014-06-17 12:55:25
与其期待可控核聚变的突破,不如着眼现在,全力发展利用现在的技术来达到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赖比较实际。
-----------------------------
两者都要抓紧,既要开源也要节流。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6-18 12:14:43 +0800 CST  
@Choopsa 590楼 2014-07-03 22:02:49
LZ怎么看超大里面这位 djwkx 的观点?
http://lt.cjdby.net/thread-1715674-21-1.html
他对核聚变持悲观看法
-----------------------------
最近学校比较忙,今天才看到这个链接。点进去看了一下,很不错的一个帖子,我的观点和其类似,在现有技术道路下,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很难很难。
其实这个链接里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关于钍堆等裂变资源的讨论。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08 18:03:09 +0800 CST  
@皮肖塔 594楼 2014-07-07 13:39:54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
光伏涂料有没有开发的潜力?冷聚变有没有可能实现,并在聚变商业运用中起到作用?
-----------------------------
前面我转发了一个关于冷聚变的帖子,个人认为核聚变的门槛应该很高,否则我们的世界就不是现在这样子。
光伏涂料不太熟悉,但目前似乎没有看到光伏技术革命性突破的迹象。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08 18:04:45 +0800 CST  
网络发表一个帖子,都有网友来刷屏。
希望这个帖子的环境保持清净。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19 21:55:22 +0800 CST  
@yamaptotoma 631楼 2014-07-21 21:54
lz大牛!还在慢慢爬楼
不过今年不是有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了吗 是不是可能人类已经往AI更近了一步呢?
-----------------------------
和专门应付高考而学习考试类似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21 23:42:14 +0800 CST  
最近与朋友聊天,聊到了复活节岛,后来到网上搜了下资料。
根据考古,基因,语言,民俗等研究表明,复活节岛的居民是从太平洋来的波利尼西亚人,这个已经得到学界的承认。由于某种不可知的因素和幸运(随机扰动??),小部分人来到复活节岛的,
历史上的复活节岛是一个物产丰富,林木茂密的岛屿。丰富的资源使得岛上的原始居民不劳作便可衣食无忧,因此人口开始膨胀,后来岛屿的居民开始制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胀使得资源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制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使得树木开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海豚曾经是岛屿居民的主要食物,但是到了1500年左右,岛屿居民的垃圾中已经找不到海豚的骨头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树木已经砍伐殆尽,已经没有木材制作大船出海捕捉海豚了。资源的无节制利用使得战争开始发生,文明开始衰落,到了公园1700年左右,由于战争,饥饿的发生,岛屿的居民只有2000人左右。

某位院士评价:“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孤岛,我们地球也是漫漫宇宙中孤独的生灵。所以说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一个缩影。”

有位网友说过,18世纪的某种随机扰动,让地球文明开始进入工业社会,人口迅速膨胀,能源和资源消耗急剧增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最终砍光了木材,无力制造大船出海捕鱼,更无力远航到其它的岛屿和大陆,结果被活活困在一个小小的岛上。地球文明如果不能在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关键节点到来之前(还能承担得起可控核聚变系统的研发和部署费用),在获取新负熵流上取得重大突破,极有可能被永远困死在太阳旁的小石头上。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28 10:57:32 +0800 CST  
@皮肖塔 638楼 2014-07-29 13:36:41
请教一下楼主。
按照楼主所言,光伏发电所能够收集到的能源产出,远远比不上生产光伏设备的能源消耗。这个有什么依据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世界各国还在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并给与巨额的补助呢。还有这个产出和损耗比是多少?
-----------------------------
看过某位网友的帖子,把我认可的转述下.
光伏产业的兴起有几个因素,首先看欧美,一方面,欧美,尤其是欧洲要在道德上装逼,想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并谋取主导地位,光伏产业引起了欧美人的“兴趣”。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来推动光伏发电市场的形成,与法律同来的是大量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光伏器件的生产等于是把中国的廉价能源和环境成本固化下来,让欧美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缓缓释放.
再看中国,一个词就够了:GDP.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30 13:47:17 +0800 CST  
光伏的高能耗代表高成本,最终体现在终端发电成本上:
转贴:
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30516/434557.shtml
根据资源状况和发电成本测算出适用于各区域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一类资源区0.8元/kWh,二类资源区0.9元/kWh,三类资源区1.0元/kWh,四类资源区1.1元/kWh。


而水电上网电价不到0.2元,火电在0.3元左右,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电网公司除非是白痴,否则根本不敢兴趣.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30 13:55:08 +0800 CST  
@皮肖塔 638楼 2014-07-29 13:36:41
请教一下楼主。
按照楼主所言,光伏发电所能够收集到的能源产出,远远比不上生产光伏设备的能源消耗。这个有什么依据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世界各国还在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并给与巨额的补助呢。还有这个产出和损耗比是多少?
-----------------------------
@资水东流 641楼 2014-07-30 13:47:17
看过某位网友的帖子,把我认可的转述下.
光伏产业的兴起有几个因素,首先看欧美,一方面,欧美,尤其是欧洲要在道德上装逼,想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并谋取主导地位,光伏产业引起了欧美人的“兴趣”。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来推动光伏发电市场的形成,与法律同来的是大量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光伏器件的生产等于是把中国的廉价能源和环境成本固化下来,让欧美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缓缓释放.
再看中国,一个词就够了:GDP. 我死后哪......
-----------------------------
@ShortSeller 643楼 2014-07-30 16:18:06
为何西方国家还要反倾销中国光伏产品呢?总账还是不合算!?
-----------------------------
此一时,彼一时,欧美08年之前可以装逼,但后来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暴露了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寅吃卯粮,根本不可能再维持原来的巨额光伏补贴,有限的资金和市场要留给本土企业,于是欧洲市场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关上了大门.
另外,欧洲当年开放市场的前提是中国先买它们的制造设备,欧债危机前,欧洲的光伏生产线和设备已经把中国塞满了,全球产能都过剩了,自然要卸磨杀驴。

对光伏一句话就够了,能够和火电一样平价上网再推广,像现在这样靠国家巨额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

转帖网上的一段话:
光伏产业的技术基础是光电转换,快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重大的基础理论突破,使得经济性的电力转换效率达到产业化的要求。经常在一些刊物上看到报导,说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20%,甚至30%。但所有这些报导,如果你深入探究下去,都是扯淡。打个比方:用黄金做的转换器件,效率能达到30%,但这有实际意义吗?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30 17:24:05 +0800 CST  
再转帖网友的一段话:
作者:@动力阿剑 时间:2014-02-19 17:01:36
新产品都要达到一定批量才挣钱,政府补贴的意思是,让厂家先摊薄成本,把价格降下来,扩大市场;销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成本下降),剔除补贴,产品仍能赢利,然后政府补贴退出。
新能源汽车政府就在考虑补贴退出机制。
但问题在于:经济批量是多少?达到经济批量后,成本是否就具备市场竞争力?这些没人考虑——没有人愿意考虑。财政资金是唐僧肉,能吃一口是一口。
光伏、风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全是这样。尚德倒下,但一批人富了起来。这种荒唐的闹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看不到尽头。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7-30 17:29:05 +0800 CST  
@苏维埃赌局 669楼 2014-08-02 23:26
楼主生物技术快要突破了,拜你的神帖所赐
-----------------------------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04 14:38:20 +0800 CST  
@ZYW_0618 713楼 2014-08-05 08:23
关于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能源投入与产出大致相等甚至投入大于产出,以至于只能靠补贴维持生存的问题,您可以列一些数字详细说明吗?
-----------------------------
上面列了光伏的数据,风电差不多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05 15:17:52 +0800 CST  
@zxcra 727楼 2014-08-07 09:10
佩服楼主的丰富学识!不解之处希望能和楼主探讨。
可控核聚变在短时间里很难取得成功。但是,在化石燃料挖完了以后,我们可以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虽然现在,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比化石燃料高,难以普及。但是,一旦化石用完,用电成本必然大幅上升,到时候太阳能和风能就成了唯一的能量来源。所以,不必担心地球的能源问题,大不了也就是能源成本上升罢了。
至于利用可控核聚变飞出太阳系,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外面太荒凉,太寒冷。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宇宙里最珍贵的东西,生命,很可能只存在里地球。去外面干嘛呢
-----------------------------
负熵流的关键是低成本,昂贵的能源维持不了人类当前的文明档次。比如,运输成本增加十倍,地球立刻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07 21:03:17 +0800 CST  
关于生物技术,转贴一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c31a101000c2t.html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12 14:18:41 +0800 CST  
@terminater2 717楼 2014-08-06 11:15:12
两个补充:
1.即使可控核聚变被突破,恒星际旅行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参见钱学森所著《星际航行概论》,60年前的书了,里面讲的很清楚,能量密度最高的聚变物质不过是氘核氚,但是其质量亏损依然是很小,最多只能把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去个比邻星都要400年,往返800年。
楼主对于核聚变成功后的作用太乐观了。
2.就是复杂度的理论,有人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就是说世界只有70亿人,大部分人都要吃饭、睡觉、繁殖......
-----------------------------

把钱学森的书再看一遍。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12 14:25:58 +0800 CST  
@ZYW_0618 713楼 2014-08-05 08:23
关于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能源投入与产出大致相等甚至投入大于产出,以至于只能靠补贴维持生存的问题,您可以列一些数字详细说明吗?
-----------------------------
@资水东流 715楼 2014-08-05 15:17:52
上面列了光伏的数据,风电差不多
-----------------------------
@zxcra 760楼 2014-08-17 22:49:04
光伏和风电的成本在最近的10年里已经大幅下降,这个你不会不知吧?
照这个趋势,再过10年,甚至20年,30年,你还担心光伏的成本??
-----------------------------
这种观点是现在光伏替自己辩护的主流观点,很具有误导性。

1 这种观点利用了人性的一个弱点:健忘性。远期目标能否取得,和现在获利其实关联性不大,但能忽悠则忽悠,光伏的口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鼓吹,相关产业链的利益集团一直用快了快了来游说大众。
最早的如80年代初的报导:

安在轿车车顶上的太阳能发电机
【摘要】:正 西德的AEG·特勒丰肯公司在伏克斯瓦根汽车厂生产的帕萨特牌轿车车顶行李架位置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机,功率为160W,可补充车用发电机,为蓄电池作充电之用,从而能节约汽油消耗5%。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制造成本很高,经济性不好。但据该厂专家称,到八十年代后五年内,那时能源价格还要上涨,而太阳能发电机成本则将下降,投资在几年内就能收回。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QC198302017.htm

再看2007年的报导:
然而,太阳能的前景是更加光明的。一些公司表示,技术的进步将在今后短短三年之内,使太阳能电池板装置价格减半。德意志银行也表示,到2014年,算上能源的节约,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将可以与传统电力相抗衡。
http://www.chinace.org.cn/display.asp?id=323
现在到了2014年,光伏发电仍然没有任何价格竞争力。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18 14:52:04 +0800 CST  
2 光伏产业链一直刻意回避的一个事实:光伏不是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已经出现百来年了。由于期间没有爆发技术革命,一直进行的都是缓慢的技术改进。而且很要命的是,容易改进的地方都已经改进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大老虎”。
目前光伏没有任何技术革命的可能性。
百来年都没有赶上传统电力的生产效率,难道下面10年就能来个大跃进?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18 14:55:54 +0800 CST  
3 光伏发电最蛊惑人心的宣传就是:现在发电成本高,将来其它能源价格上去了,光伏发电就有竞争优势了。但光伏其实是 一个高能耗产业,从生产器件到维护,要耗费不少当期能源,光伏的高成本反映了产业链的高能源凝固度,现在的低能源环境,光伏是高成本,将来石油价格涨到300美元一桶,光伏的成本也会相应上升。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18 14:59:51 +0800 CST  
4 个人认为,国家和社会对光伏和风电的策略应该是:
在一些传统供电难以企及的地方,可以采用光伏和风力发电。
但国家有限的资金不应该像现在一样大力补贴发电,而是应该鼓励研发,期待真正技术革命的到来。在技术临界点后,再来大力投资。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4-08-18 15:03:08 +0800 CST  

楼主:资水东流

字数:89140

发表时间:2014-02-09 05: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10-27 16:43:56 +0800 CST

评论数:22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