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哲之死(连载)

@自由的老公 181楼 2014-09-07 09:22:04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副司令爱国啊!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07 17:12:23 +0800 CST  
共赏一轮月!
大家都高兴,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07 17:51:41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1.客从远方来(续)

提起杜重远,王以哲自然不会忘记这位知心朋友。……
不过就在1935年上半年,杜重远却因‘新生周刊事件’而陷入牢狱之灾。
《新生》周刊是杜重远出资办理的。1935年《新生》第2卷第15期发表了署名易水的文章《闲话皇帝》,称大倭天皇只是傀儡,实际一切均由倭军方和财阀决定。日本驻上海公使借此文造事,向中国抗议,并策动日本浪人在上海租界内外以游行为名挑衅肇事,无事生非。日本军方在上海扬言军事威胁。法租界巡捕房也屈从日本的压力而对《新生》周刊施压。杜重远和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孙达生担心文章作者艾寒松(笔名易水)遭日本浪人毒手,就协助他避难远走。日本方面以“诽谤天皇”的借口把《新生》周刊告上法租界法庭。此时法租界的‘会审公廨’已由中方收回,改名为“江苏省第二特别法庭”。虽然法庭的全部法官和检察官由中国人担任,但凡涉及与外国人相关的案子,依然不采用中国政府的法律而继续沿用法租界的条例。杜重远先生因连带责任被无理判一年另二个月徒刑。尽管辩护律师吴凯声博士认为法庭判决是‘屈从恶势力、丧失了正义’,并提出强烈抗议,但一切无济于事。案后,孙达生被迫离开上海,应北京朋友的邀请而北上。此事引起国内大众的强烈抗议!为平息舆论,杜重远先生随即获得法院批准:保外就医。他转到上海虹桥疗养院养病。
1935年10月,高崇民来慰问杜重远。
此前,杜重远受中共的委托,准备写信给张学良、杨虎城,希望张、杨能以抗日的名义,联合中共,结束内战。
杜重远见高崇民到来,不觉眼睛一亮:他正是向张、杨传达这种建议的最适合人选。于是杜重远就和盘托出肺腑之言。高崇民见杜重远的意见与己竟然不谋而合,就欣然受命。于是老杜分别写下亲笔信,托高崇民带给张学良、杨虎城。同时杜重远也另为朋友孙达生写一封推荐信,希望能进东北军从事兵运工作。
受托的高崇民即启程西去。
恰此时,张学良因国民党中央会议而去了南京。利用会议的间隙,张学良特来上海虹桥疗养院看望杜重远。
寒喧之后,坐了下来。
“真不敢想张副司令竟屈尊来看望我这个落难之人!” 杜重远的口气显得有些生外,“看你的气色好象也不太好哇!”
“最近烦心事多,睡眠不好,气色自然差了!”张学良并不介意,解释着。
“张副司令是堂堂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除了蒋委员长,哪个中国人能企及?怎么还会有烦心的事情呢?”这位曾经的秘书依然不依不饶。
“杜大哥不要取笑了,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你的。”
张学良知道杜重远话中有话。但想到,自己本就是来慰问人家的,于是耐心地表白着:自己很想抗日,打回老家去。但如今身陷困局,远道西北与红军作战,结果损失惨重,导致进退两难。怕就怕轮不到见日本人,东北军那点家当早就赔光了。
听到这里,杜重远换了口气,推心置腹地劝告老东家。他说:“目前蒋介石不过是想借助红军将东北军弄垮,如果你想抗日,打回老家去,就必须放弃一条心跟蒋介石的想法,走另外的道路!”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如今我们东北军沦落在大西北的荒凉之地,四面受敌,光靠我们十几万流离失所的军队,如何能对抗它人?况且如今东北军没有地盘了,每月军费高达200多万元,如果没有中央政府拨款,用不着3个月就会支持不住了。再说,武器弹药也得靠中央政府补充,如果没有武器弹药,这仗怎么打?总不能跟红枪会一样拿大刀、长矛跟人家拼命吧?我张学良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啊! ”
杜重远自然不是故意让张学良低头丧气的,他对曾经的少主公说:“你的想法错了,东北军实力固然无法叫板中央,但是西北仍然有其他实力,可以跟他们联合啊!”
“谁?”



高崇民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08 15:20:44 +0800 CST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09 08:25:49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1.客从远方来(续)

杜重远自然不是故意让张学良低头丧气的,他对曾经的少主公说:“你的想法错了,东北军实力固然无法叫板中央,但是西北仍然有其他实力,可以跟他们联合啊!”
“谁?”
“第一就是与你们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杨虎城十七路军。他拥有5万兵马,又是陕西的地头蛇,控制着10万民团武装和地方政府财政,他如果肯跟你合作,陕西南部就是你们的地盘,即使没有中央的军费,支持上半年一年绝对没有问题。
“第二就是山西的阎锡山,阎控制陕西和绥远,一向视中央军为敌。晋绥军有十多万部队,如果跟你们合作,那么陕西,山西,绥远三个省就是你们控制了,西北最富裕的两个省就是你们的地盘。
“第三就是新疆的盛世才。新疆天高皇帝远,盛世才又一向亲苏亲共与中央对抗,加上他还是我们东北老乡,有共同利益。如果和这三方搞好关系,那么你张少帅的盟军就控制了西北的陕西、山西、绥远、新疆、甘肃五个省的地盘。青海和宁夏的马家回回势力向来依附汉人政府中的强者,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保持中立,甚至加入我们。这样整个西北都是我们的地盘,足以叫板中央了,也可以抗日为号召,积蓄力量。”
张学良苦笑着:老哥的分析虽有道理,但是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考虑。就算西北联合起来,有五十万大军。但根据西北各省贫穷落后程度,军火物资补给肯定没有着落。按照东北军的规模,打起仗来一个月至少要几百吨军事物资,靠几乎没有工业的西北根本不可能支撑。这种情况下怎敢叫板中央军?更不要提日本人了。中央军也用不着真的动刀动枪,只要以讨逆为号,摆个架子,估计不到一年,东北军自己就会垮了。
杜重远笑了。他说张学良还忘了还另有一股势力。有了它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张学良故惊奇地又问了一声:“谁?”
“自然是苏联和中共。”
“你说的是那衣服褴缕,没吃没喝的红军?这怎么可能!”
杜重远解释说,中共现在情况很不好,但他们希望联合地方实力派一起反蒋。
“区区不到1,2万人的陕北红军恐怕自身难保……”
“表面是这样的,”杜重远说,“但在中共身后有苏联。苏联有世界第四强大的工业力量,数百万军队,连日本都不敢招惹。只要中共能够开通和北方苏联的运输线,假以时日不愁建立一支数十万规模,有重武器的强大部队!最值得注意的是联合中共以后,苏联肯定会给与东北军帮助。这样东北军的物资和军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西北联合局面就形成了。”
一席对话,小张大为欣慰,随即跟杜重远交了底。
不过,张副司令最初的念头也只是想和中共保持和平局面,互不进攻而已。
“能够达成这样的结果是最好了….”张学良知道,这些只是纸上谈兵,现在就联如何与中共和苏联联络都不知道!
杜重远交底说,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不过各界的朋友很多,也认识共产党员,他可以想办法帮忙。
张学良离开了虹桥疗养院。但耳边有关西北大联合对话却停不下来。
他此次到南京,从各路军头的窃窃细语中知道。老蒋的心腹陈立夫和委员长侍从室秘书邓文仪正悄悄地在苏联与中共的王明密谈。
他们谈得,为何我谈不得?
面对与红军交手的失利,张学良想到的是如何抓紧机会,试着与中共谈谈看,争取达成互不侵犯协议,不让东北军再出现损兵折将的局面。
倘若真能更进一步与中共等实力派达成联合,并且得到苏联的物资支援,那我张少帅确实有实力与强敌顶一顶了。
与杜重远的一席话,可称为“虹桥对话”。那对张少帅今后一年的行动起了支配作用。
但实现“虹桥对话”需要机会,机会又在哪里呢?
张学良与杜重远的“虹桥对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800年前三顾茅庐时刘皇叔与诸葛孔明的隆中对。不同的是:刘皇叔是全面依照‘隆中对’来行事的。由于他的努力,天下被一割为三,战乱不休,江河破碎。对刘皇叔个人来说,不论成也罢,败也罢,他终是天马行空横行一生。对于张少帅来说,随后一年的多数时间他也是按“虹桥对话”来行事的。而且,他终于得到了14天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机会。但他没有把“虹桥对话”贯彻到底,而是在最后48小时,改变了主意。他采取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大团结的抗日立场,中华民族从而有了近十年大统一、大团结的抗日局面,并赢得了抗战胜利。张少帅为此付出了代价:牺牲了个人终身的自由。他不是搞三国鼎立刘皇叔,而是促成了同意与和解的张学良。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09 21:22:24 +0800 CST  
@独孤喜欢 233楼 2014-09-10 17:59:45
@施原 朋友你好。说个笑话:)
如果你聊天,搜一搜,蹦出附近的鬼,你是撒腿就跑,还是和鬼扯些理想、道德?
-----------------------------
鬼或许与外星人差不多吧?
许多地球人,都愿意遇到外星人.
如果无法用语言沟通,做做手势什么的,或许有些作用。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0 18:30:34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1.客从远方来(续)

他采取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大团结的抗日立场,中华民族从而有了近十年大统一、大团结的抗日局面,并赢得了抗战胜利。张少帅为此付出了代价:牺牲了个人终身的自由。他不是搞三国鼎立刘皇叔,而是促成了同意与和解的张学良。
1935年11月,高崇民与张学良阴差阳错地来了个换位旅行:张学良离开西安去南京到上海,而高崇民却从上海到了西安。到西安,因见不到张学良,他住进了西北饭店。此时,来西安为张学良送行的王以哲正好还没回洛川。于是王以哲由副官刘宗汉伴随着来到西北饭店看望高崇民。
身穿青色长袍的王以哲进了高崇民客房。他身材高大,额宽脸长,或因战事的缘故,他左目有疾,却因此,他的右目格外有神。当然,他还不是独眼将军。对于军人来说,独眼战神就更有风范了。只是,那不是我们话题。
王以哲直人快口,见面就问老兄此来有何公干,是否需要兄弟效劳点什么?
高崇民则开宗明义地讲明自己此来的目的就是搞抗日救亡。
王以哲叹口气,表示了自己的无奈:“我若不是军人,我情愿同你一道搞救亡!”。
“军人怎么啦?军人才更好!”高崇民动情地说, “你才大有可为!你有人、有马、有枪,就看你怎么干!”
“怎么干?”王以哲问道,“你知道,有人劝我去说服张副司令保住实力,独立自主,联合北方友军(红军)和民众救亡团体,组成抗日联军,摆脱蒋介石,打到哪,算到哪!我倒很想这样干,可是怎么个干法?经费也是个大问题啊!”
对此问题,高崇民早是胸有成竹。他按事先与杜重远交换过的意见,试探王以哲的立场,他们逐渐把话题引向深入。
副官刘宗汉在一旁警卫着王军座。
王以哲并不知道,此时他的副官刘宗汉已经被西北剿总的政训处长曾扩情收买了,他已成为监视自己行动的内线了。刘宗汉的表面文件是交给自己的,但秘密的报告是交给别人的,比如总部政训处的曾扩情,甚至会落到远在南京的蒋委员长手中!这次与高崇民的对话,显然也是刘宗汉最为关注的!
与王以哲见面后,高崇民被安排到西安双仁府八号居住。就这时候,孙达生也从北平来到西安。他此行是由中共地下党员南汉宸推荐到西安从事兵运工作的。高崇民感到出身在东北的孙达生更适合在东北军内开展工作,况且此时王以哲身边也正需要一个中共党员,以便打开局面。于是第二天,他领孙达生与王以哲见面,并拿出亲笔杜重远推荐信。王以哲爽快地安排孙达生为67军少校秘书。
孙达生虽也是东北老乡,但他中学毕业后到上海上大学、在上海参加工作,所以与王以哲不相识。孙达生本名宋秉全,到上海后学的是农业专业,也就改名宋介农。大学毕业后,他入党当了上海左翼教联党委兼党团组织委员。与大名赫赫的“左翼作家联盟”一样,上海左翼教联是上海中央局与进步团体的联系机构,从事学运工作,领导对象是学生、教师及艺术工作者。所以,根据需要,他不断地变换着身份和名字,就像孙悟空那样拥有72变。他从而得了 “孙大圣”的雅号。后来,他干脆用“孙大圣”的谐音‘孙达生’当化名。所以,绝大多数人几乎忘记了‘孙达生’还有宋介农这个名字。上世纪70年代末,蓝苹女士为证明自己的党籍时,提到证明人是“宋介农”,从而专案组为找到“宋介农”而费尽功夫!这事超出我们的话题,没必要多说了。
孙达生此次来西安,除了与高崇民和杜重远有关外,还与另外一个东北老乡有关。那就是在北平为抗日而组织东北流亡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张希尧。张希尧是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地下党领导成员,与王以哲熟悉。他也曾经介绍过党员和爱国青年到东北67军参军入伍。上海《新生》周刊事件后,孙达生受牵连。张希尧就邀请孙达生到北平开展对东北流亡学生军政训练的工作。孙达生到达后,首先帮助张希尧建立了更隐蔽的秘密工作机关。张希尧也介绍孙达生跟南汉宸认识,南汉宸与王炳南一样,都是中共安排在杨虎城身边从事地下工作的。南汉宸果然要介绍孙达生到西安从事兵工运动,并协助化解东北军与西北军之间的矛盾。孙达生因此来到了西安。他首先想化解东北与西北两军之间的误会,并进行了一些活动。由于某些原因,一开头,高崇民和孙达生这两位东北同乡化解两军关系的努力并不算成功。但由于不懈的努力,他们认识了杨虎城西北军内部的许多中共党员,如杨虎城的秘书王菊人、军需处长王惟之、特务营长宋文梅等等。随着张学良逐步左倾,对红军态度渐有变化,加上杨虎城本就倾向中共,西北军与东北军的关系也渐趋融洽。孙达生和高崇民更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转化东北军方面。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1 06:55:56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1.客从远方来(续)

孙达生因此来到了西安。他首先想化解东北与西北两军之间的误会,并进行了一些活动。由于某些原因,一开头,高崇民和孙达生这两位东北同乡化解两军关系的努力并不算成功。但由于不懈的努力,他们认识了杨虎城西北军内部的许多中共党员,如杨虎城的秘书王菊人、军需处长王惟之、特务营长宋文梅等等。随着张学良逐步左倾,对红军态度渐有变化,加上杨虎城本就倾向中共,西北军与东北军的关系也渐趋融洽。孙达生和高崇民更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转化东北军方面。
自孙达生任67军少校秘书之后,他与高崇民多次劝说王以哲东北军与红军和谈,并认真听王以哲的意见。
1935年12月,蒋介石寄给王以哲一份国民党的《救国时报》其中刊载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由于《八一宣言》是王明与邓文仪在莫斯科秘密会谈后发表的, 蒋介石注意到这当中强调提出“抗日”和“抗日统一战线”的问题,虽然宣言依然把蒋介石、张学良、阎锡山列为卖国贼,但不再提 “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派”。于是他把《八一宣言》登在国民党的报纸上发给他的高级将领,让他们研究共产党的动向。当然,他可能仅仅是把《八一宣言》当作 ‘反面材料’而已。王以哲把“宣言”交给孙达生和高崇民,并针对“宣言”把张学良同蒋介石、阎锡山都列为卖国贼一事认为:共产党对张学良很不了解。
但此时,最关键问题是国民党的将官们同样对红军不了解,甚至怀疑红军的立场:红军提出联合抗日的主张是否真心?
孙达生和高崇民解释说,张学良一枪不放丢掉了东北,又追随蒋介石打内战,因而形成历史的误会,只要东北军改变态度,误会不难消除。
这话题引起王以哲对自己的军队在918事变中不战而丢失沈阳北大营而愧疚。他深悔自己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认为是自己一生的奇耻大辱。
孙达生和高崇民对此也叹息不已,但表示说,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王将军和东北军就一定有雪耻之日。孙达生还向王以哲保示: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是坚定不移的政策,完全是真心实意。
王以哲听解释后,承认以前进行的内战的确是一场历史的误会。他表示说,只要能停止内战,他可以从大局出发,不再对自己的部队被红军消灭而耿耿于怀。
孙达生注意到王以哲67军在围剿战争中部队减员严重,同时很难从西北地区获得兵力补充,于是大胆地向王以哲建议,吸取北平的学生补充到67军来。其实,把北平学运与西北的兵运相结合,正是孙达生与张希尧在北平时共同的设想。
王以哲爽快地同意了。于是,首批20多人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由张希尧的派遣而来到西安。他们基本都是流亡北平的东北大学和中学学生,其中就有共产党员。王以哲接受了这批“投笔从戎”的学生,进入洛川67军教导团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位名叫于文俊的学员,后来经王以哲推荐,进了张学良卫队新成立的二营,随后当了连长。这于连长,最后决定了王军长的结局。随后,孙达生又向张希尧要来了来第二批十几个人,他们直接补充到67军董彦平旅。后来,孙达生还为万毅的东北军第七团进行补充了力量,万毅后来加入中共,并率部转为八路军。王以哲为孙达生能帮助东北军补充到有知识的东北兵员而十分满意,一度提名孙达生亲自参与新兵的训练和教育。随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的不断到来,王以哲补充了队伍,中共也在围剿红军的东北军队伍中建立了党组织。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2 07:50:43 +0800 CST  
@蒙古大夫2012 265楼 2014-09-12 12:39:56
张学良的幼稚葬送了东北,葬送了东北军,给几亿人民带来几十年的深重灾难,死后也无颜见大陆父老,只能孤魂野鬼埋骨异乡。纪念王以哲又为甚么?难道勾结苏联及其代理人就是伟光正,勾结美国,日本,西方列强就是买国求荣?
这种歪曲 历史 树造高大上的手法,几十年来是不是用得太滥了?泉下的王以哲会不会愧不敢当?
-----------------------------
啊,欢迎朋友提出批评。
更欢迎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看待历史。
虽然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出许多不同结论。
更糟糕的是:许多历史至今并不普遍被大众知道。本文愿意在许可的条件下,把一些历史实际情况说给不同的读者,
当然,为了交流和批评能够顺利进行,希望大家采取平和的立场,避免意外。
泉下的王以哲既是国民党员,也是中共党员,所以他应该是很平常的历史人物。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2 14:05:20 +0800 CST  
@蒙古大夫2012 269楼 2014-09-12 14:19:05
作为一名带兵官,有权无威,最后被自己的部下杀害,我实在难以觉得这是一名合格的带兵官,更难以相信张学良会把几十万的东北军交给他,王以哲是否应该负上仅次于张学良的,断送东北军的责任?
如果他是以一个国民党员的身份,以张学良代理人的身份,身负整合安定东北军的重任,他是失职渎职,断送了一只庞大的军队,还误了自己卿卿性命。
如果他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不是更该说东北军是在他有意识下地带......
-----------------------------

凭拙眼判断,王以哲是个悲情将军,他应该是被法西斯分子杀了。
那时,人们不知道法西斯分子的可怕,高呼“抗日”口号的三剑客信仰法西斯,事实上他们没有在抗日战场上出现过一分钟,却迫不及待的跑到日本去,或投身于汪精卫。
很多事是无法一开头就看穿的。
当然,我赞扬中共的立场是一贯的,从头贯穿到末尾。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2 15:41:39 +0800 CST  
@独孤喜欢 281楼 2014-09-12 21:07:40
@施原
朋友晚上好。码字之外,聊聊对网站的看法吧,一已之见,呵呵。
上网多年,看多了从热闹到冷清,各网站作者多于读者,点击率低,回复率低,慢慢淡了许多人的热情,继而退出,继而版面渐渐趋冷,这是谁的责任?当然是网站的责任。
各网站的高管时时喊运营、创新、做好……。口号喊得嘹亮,其实,都是躺在被窝里,吃了早餐继续睡的活法。在我看来,如果有NBA一半的商业操作,网站何愁不人气超旺?
NB......
-----------------------------
同感。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2 21:25:54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2.高福源荣归


1935年冬,就在高崇民和孙达生劝说王以哲与红军秘密媾和之际,中共中央也把对国民党、特别是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放到议事日程的首位,并决定由周恩来、叶剑英直接负责。为此,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李克农、朱理治协助工作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专门从事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此时,原本负责红军情报工作的李克农出任西北联络局局长。西北联络局又称为‘外交部’。我们注意到,前文我们提到王首道是西北保卫局局长。其实,西北保卫局和西北联络局都是负责谍报工作的。两者的差异是:保卫局重点在于反谍报、保卫自己,而联络局则是对敌开展分化瓦解的使命,这使命正式的说法也就是统战工作!在党内,这两局长都是谍报和反谍报的权威。原先在保卫局工作的刘向三此时正在前线,任中央驻红30军的特派员。西北联络局一成立,李克农就把刘向三调回苏区任联络局交际科科长。
李克农走马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在瓦窖堡举办了学习班。联络局的任务不就是要分化瓦解对手吗?那就从俘虏入手,先对俘虏进行转化。要转化俘虏?那就给他们办学习班。主管转化俘虏学习班的就是叶剑英和李克农。这学习班办得好,以致于事过30年之后,毛主席还向全国发出最高指示: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那当然这是后话。
学习班的第一班是由120名东北军中下级军官组成的,称“解放军官学习班”。其中有一名就是榆林桥战争被俘的东北619团团长高福源。
开班第一天,这120名军官抬头看见四周贴满了革命斗争标语。比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回老家去”等等。解放军官学习班周边整整齐齐地几十名红军小战士,等一宣布学习班开课,小战士放声高歌《打回老家去》!歌声让这些背井离乡当俘虏的东北军军官忍不住满匡热泪。这就是对他们上的第一课。第一课没有训话,没有批评,就这么简单。
接着,博古、彭德怀、邓颖超等人来给他们讲课。毛泽东也都来了,毛主席有句话令俘虏们印象深刻: 拿着枪是敌人,放下枪是朋友!
随后,学习班就有了进展,转化开始了。这批白色军官们自发地成立了抗日同盟会。
终于有一天,有人终于忍不住了,他突然提出要见红军的负责人,说有要事相商。
原来这人就是东北军团长高福源。他找到李克农,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表示愿意回到东北军去做工作。
这真是奇迹!
高福源在榆林桥受伤被红军俘虏以后,自定必死.。抱着横竖横的态度,面对战胜自己的红15军团司令徐海东时,竟口出狂言破口大骂,当场挨了两记大耳光。随后他被带到苏区首都瓦窑堡受刘向三审问,当时自以为必被枪毙无疑。于是他不愿意接受红军为他疗伤,更对红军教导员处处抵触。这样过了几天,高福源发现红军不虐待侮辱俘虏,更没有杀他,反而是红军医生替他开刀,从左肩取出子弹头,并跟红军受伤士兵一起养病,享受相同的伤员待遇。红军就这样供他好吃好喝地养了一个多月。接着战俘营又来了一大批俘虏。一打听,是57军109师的,连师长牛元峰这样的东北军悍将均死在战场了。高福源从此对红军服帖了。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3 07:14:55 +0800 CST  

楼主:施原 时间:2014-09-12 21:25:54
@独孤喜欢 281楼 2014-09-12 21:07:40
@施原
朋友晚上好。码字之外,聊聊对网站的看法吧,一已之见,呵呵。
上网多年,看多了从热闹到冷清,各网站作者多于读者,点击率低,回复率低,慢慢淡了许多人的热情,继而退出,继而版面渐渐趋冷,这是谁的责任?当然是网站的责任。
各网站的高管时时喊运营、创新、做好……。口号喊得嘹亮,其实,都是躺在被窝里,吃了早餐继续睡的活法。在我看来,如果有NBA一半的商业操作,网站何愁不人气超旺?
NB......
-----------------------------
@蒙古大夫2012 286楼 2014-09-13 09:08:54
同感。
======================================================
写文不积极,删贴倒很积极,不知道我写的那些文字是踩了谁的尾巴,如果是楼主的,对不起了,呵呵!
为甚么煮酒板块会人气越来越差?
在天涯当年的有点思想的热门板块里,至少有三个已经被毁了:
1.国际观察:本来一个高大上全景观的名字,当年也引来不少有思想深度世界视野的写手,现在变成谁都知道的---“五毛们在天涯的大本营......
-----------------------------
没的事.
别误会.
我说要"平和些"....
其实,本人吃斧的事更多.不一定就是版竹板斧.
也有发一半,半途而废的连载帖...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3 09:25:57 +0800 CST  
@tsenway 19楼 2014-08-26 22:12:01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丁玲

穿东北军大衣的丁玲
-----------------------------
@山东巴山夜雨 272楼 2014-09-12 15:00:05
好像是日军大衣,朱老总也有一张穿这种大衣的照片
-----------------------------
幸会,山东巴山夜雨
可能是林师长缴获的日军大衣?
林师长穿后就不吉利.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3 10:51:39 +0800 CST  
@huizhixyz 247楼 2014-09-11 13:21:56
文笔不错
-----------------------------
幸会.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3 10:53:30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2.高福源荣归(续)

高福源在榆林桥受伤被红军俘虏以后,料定必死,于是抱着横竖横的态度,面对战胜自己的红15军团司令徐海东时,竟口出狂言破口大骂,以至于当场挨了两记大耳光。随后他被带到苏区首都瓦窑堡受刘向三的审问,当时自以为必被判断枪毙无疑。他不愿意接受红军为他疗伤,更对红军教导员处处抵触。这样过了几天,高福源发现红军不虐待侮辱俘虏,更没有杀他,反而是跟红军受伤士兵一起养病,享受相同的伤员待遇,红军医生还替他开刀,把子弹头从他左肩伤口内取出。红军还供他好吃好喝地养了一个多月。接着,他看到战俘营又来了一大批俘虏,一打听,原来是57军109师的。他知道了,连109师师长牛元峰这样的东北军悍将都战死在战场了。高福源服帖了,知道自己的东北军不是红军的对手。
陕北冬天奇冷,四处都是冰雪,红军发给高福源一套好棉衣。高福源起初不觉得有什么,但稍后他发现很多红军士兵都没有棉衣穿,只能依靠每天跑步提高体温。再看吃的,陕北贫穷,一般红军士兵就吃点小米和咸菜,相反作为战俘的高福源伙食却荤素搭配相对好多了。高福源为此非常感动,加上学习班领导全是红军的高级军政要员,他们与自己坦诚相见,诚恳待人。高福源发觉,红军尊重自己,也需要自己!
高福源的变化,使学习班领导很高兴。叶剑英和李克农重视这种变化,就让高福源毕业分配工作。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知道后亲自把他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与自己相邻而住,多次与高福源促膝长谈。彭德怀调来东北籍的干部周桓,让他对高福源等学习班出来同学进行帮助与管理工作。我们知道,周桓后来是开国上将。他来自红三军团,善于做思想工作,是彭司令信任的老部下。周桓来到后,与高福源相处得很好。
此时,正值直罗镇大胜后的一个月,彭德怀司令员率红一方面军围攻甘泉县城。红一方面军总部也就设在甘泉前线。 原本甘泉城由东北军周福成129师第685团防守,红15军团的红81师曾经进行过围攻,此时,甘泉改由东北军刘翰东的107师的两个营防守,彭德怀司令员率红一方面军进行围攻。担任主攻的是红一方面军杨得志的陕甘支队,虽围困多日,但因甘泉地势险要,城池坚固,攻了几次未能攻克。
高福源是107师刘翰东的直属下级,个人关系密切。而此时刘翰东为稳定军心,正在甘泉城内督战。周桓于是建议高福源利用那种关系到城下与刘翰东对话,争取刘翰东不与红军为敌。方案得到彭德怀和杨尚昆的批准。于是,当夜,周桓与高福源来到甘泉城喊话,报出高福源的名字,要求与刘翰东师长谈谈。刘翰东闻言,果然出面对喊:
“高福源,你是被枪口逼着喊话的吧?”
“不,我是自愿来的。”
“若真是自愿,他们可否放你进城,咱们单独谈谈?”
显然,刘翰东是在试探。
这下,高福源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周桓想到,如果此时不马上放高福源进城,就会更加深了刘翰东对红军的疑虑,失去了对话的大好机会。但是,如果高福源一去不回,自己冒的风险就太大了。权衡之下,周桓当机立断,宁可冒风险也不要错过机会!于是,他决定让高福源单独进城。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5 07:44:02 +0800 CST  


红都保安


红都瓦窑堡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5 18:10:21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2.高福源荣归(续)
……周桓想到,如果此时不马上放高福源进城,就会更加深了刘翰东对红军的疑虑,失去了对话的大好机会。但是,如果高福源一去不回,自己冒的风险就太大了。权衡之下,周桓当机立断,宁可冒风险也不要错过机会!于是,他决定让高福源单独进城。
高福源进城后,刘翰东摆压惊酒接待。这里有一层亲密关系:刘翰东这人特讲哥们义气,而高福源恰就是刘翰东的铁杆亲信!前次榆林桥战斗,刘翰东距离榆林桥不过十公里的路程,但高福源全军覆没的消息,刘翰东第二天才知道!如果事前谨慎些,自己能派些骑探走动走动,就不至于高福源惨败!他为那场失利而深为内责,如今看到高福源毫发无损地回来自然高兴。酒桌上不尽兴,酒后他继续留高福源私下细谈细谈.。不觉中,高福源转过了话题,他要围绕自己的任务来谈,刘翰东也不回避,于是两人谈着谈着不觉到了凌晨1点。高福源想到周桓还在城外等他,便不顾刘翰东百般挽留,执意要出城。刘翰东也感到所谈问题十分严重,自己也不便答复,还需要请示王以哲军长才能定夺,于是也不再强留,便送高福源出城。出城后,高福源见周桓还在等他,一种信任感使他深受感动。他紧紧握住周桓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回营后,他两将此行情况向彭德怀和杨尚昆做了汇报,得到充分的肯定。当彭德怀听说甘泉城内东北军的生活艰苦,吃的、烧的都难以维持时,彭德怀说:“要慰问他们!”
几天后,周桓亲自带着二三十垛子猪肉、牛羊肉、柴米和总部的问候信送进城内。此事令守城的东北军官兵十分感动,这也改变了刘翰东对红军的敌视。这是统战第一招,立竿见影!
高福源初次成功,便想要再接再厉立大功。他主动向周桓表态,“只要你们放我回去,我会说服军长王以哲甚至张少帅联合红军。”于是彭总写了请示报告,报告马上到达中央,中央也决定把高福源放回洛川去见王以哲。
1936年1月初,获释的高福源再次进入甘泉见到刘翰东,由刘翰东派人把他送到洛川王以哲面前。这里又有一层亲密关系:刘翰东是王以哲的铁杆亲信!有刘翰东的面子,王以哲自然不会再追究高福源被捕投降的事,更不会难为他。高福源向王以哲报告了他在红军中的情况,并递上彭德怀给王以哲的信。彭总在信中表示愿意和东北军停火,共同组织抗日。
其实张学良此前早有与中共和红军秘密联络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他曾秘密嘱咐王以哲在前线找共产党的线索。这彭德怀的信及从红军那边回来的高福源,当然是所要找的共产党的线索!王以哲不敢擅自作主张,于是,他给张学良发去一封紧急密电。
当晚,张学良与四小姐赵媞赵正共赏美国电影。正看得有趣,突然传来副官谭海报告声。
这突如其来的报告让张学良面露愠色,“什么事?”他最不喜欢人家在关键时刻打断自己的乐趣。谭海小声地宣读王以哲突然发来一个密电:“前被红军俘去的高福源团长现被红军派回,据云有机密要事,要求向副司令面陈。”
高福源回来了?从王以哲的紧急电报中,似乎那打了败仗的团长身负某种特殊的使命。张学良脸色顿时由阴转晴,大喜过望!
张学良顾不及四小姐脸上的晴雨表,突下令准备次日出行:他就亲驾专机飞抵洛川,去见这位突如其来的红军使者、过去的老部下——高福源。张学良当然想尽快知道怎么回事。自参加国民党五大及与杜重远面谈之后,张学良一直想沟通一下与红军的联系,就是一时理不出无头绪,如今红军的人来了,能不见吗?但,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他又不愿笑脸面对一个投降敌方的老部下。为此,他纠结了一个通宵。



高福源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6 07:38:35 +0800 CST  

三.在洛川与肤施进行的秘密谈判
2.高福源荣归(续)


……张学良顾不及四小姐脸上的晴雨表,突下令准备次日出行:他就亲驾专机飞抵洛川,去见这位突如其来的红军使者、过去的老部下——高福源。张学良当然想尽快知道怎么回事。自参加国民党五大及与杜重远面谈之后,张学良一直想沟通一下与红军的联系,就是一时理不出无头绪,如今红军的人来了,能不见吗?但,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他又不愿笑脸面对一个投降敌方的老部下。为此,他纠结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高福源被传到王以哲在洛川城内柳营的前线司令部。他一见到张学良,就立即“啪”地一个立正:
“报告副司令,我回来了!
“怎么回来的?” 过了好一阵,一声冷冷的问声传来。问话的人就是张学良,他板着面孔,神情十分严肃。
“是红军派我回来的,我有许多情况要向副司令报告。”
“什么?红军派你回来的,你好大胆!”张学良见他大言不惭,好像他不是打了败仗当了对方的俘虏,倒像是得胜回朝的英雄。副司令不尽大怒,高声喝道:“你当了俘虏,还要通匪当说客,看我毙了你!”
高福源突然感到背脊一阵冰冷,冷意直逼后脑。但此时已无退路可走,他豁出去了。只见他扑突一声跪下痛哭流涕陈情:“请副司令息怒。我这次冒死回来,确实有话要对您说,我是为了您和东北军好,决不是为我自己。至于您怎样对待我,我是不在乎的。我不怕死,怕死我就不回来了。您想杀我,还不跟踩死个蚂蚁一样。但副司令,您可不能忘记我们东北被日本鬼子强占了,不能忘记三千万东北同胞已沦为亡国奴,也不能忘记先大帅是怎样惨死在日本人的手中!现在共产党和红军主张团结抗日,并诚心诚意帮助我们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人家的好意?又有什么理由骂人家为‘匪’?难道非要把我们东北军这点力量全消耗在自相残杀的内战中才心甘吗?”
高福源说到这里,泪流满面,既激愤,又悔恨,因而哭得很伤心。这一定是他真心的眼泪、真诚的哭!因为这不但是高福源此行胜败的关键时刻,也更是他命悬一线的瞬间。这也是本文第一次写到五尺男儿痛苦流涕的事,以后到末尾阶段,我们将发现,本书中提到“男儿有泪即兴弹”的情节将是很多狠多的。男人善哭是好性格,许多艰险都将因男人的眼泪而化解。你看,高福源的处境马上发生了变化。
难得见到男儿如此动情的眼泪,况且还是自己手下一名原本十分威武的军官。张学良本就没有处罚他的意思,现在见他这样,也就不再演戏了。他走过来,温和地安慰道:
“你回来很好!你谈的很对!我基本上同意你的意见。你休息一两天就赶快回去,请红军方面派一位正式代表来,我们正式商谈一下。你今后可放心做这一工作,如果你遇有不测,你的家属生活和子女教育都由我和王军长负责。”
一个多月后的1936年1月16日,高福源从洛川搭乘运送给养的飞机回到甘泉。刘翰东派马匹送高福源回到红一方面军总部。高福源带来了王以哲给彭德怀联络的电台频率及亲笔信。信中表示赞同红军停止内战的建议,并通报了有关东北军的内部消息。其中有:日本退还了53军军长万福麟被没收的财产;蒋介石委任51军军长于学忠为甘肃、青海主席,以阴谋分裂东北军。彭德怀将情况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决定派李克农去洛川会谈。作为互信的象征,毛泽东答应将瓦窑堡政治局会议的文件送一份到洛川给王以哲军长。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7 06:43:00 +0800 CST  

错别字啊!

副司令不尽大怒==>副司令不禁大怒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4-09-17 08:27:01 +0800 CST  

楼主:施原

字数:531502

发表时间:2014-08-25 22: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9:52:38 +0800 CST

评论数:112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