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哲之死(连载)


十一. 王以哲之死
7.最后的三剑客(12)

当天下午,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文英奇,还有抗日同志会的孙聚魁、孙殿科、孙我权及五、六个士兵,由刘鼎陪同,分乘三辆汽车连夜赶到了云阳镇红军司令部,队伍中没有高福源,也没有于文俊。
这蒋先生转起弯来真够快!他一度因山城堡事件而对王以哲咬牙切齿,要拿王军长军法从事。如今三剑客做了他想做而没做成的事,他倒反过头来主持公道,通缉三剑客了!
这天,被关押了一天的张政枋和刘澜波获释放了。唐君尧在临潼把张政枋与刘澜波关押起来,只是做做样子。明知刘澜波是刘多筌的族弟,而张政枋与张少帅的的关系又不是秘密,所以虽对张政枋与刘澜波不能不做做样子,却又不能太绝情。2月4日原本上了死亡黑名单的鲍文樾在顾祝同办公室签了字之后,就拉着马占山、刘伟连同东北军老将谢珂,乘机逃离陕西去了北平。这天,整个东线的说客团只有张政枋一人回西安。这样一来,大家才恍然大悟:为何五人代表团一到临潼就被一拆为二,张政枋与刘澜波被关押,而只把另三人送往渭南?这只因为除张政枋外那三人当说客是假,要逃才是真。如果五人都去渭南,就不方便。再说如果不把张政枋暂时扣押起来,那他两手空空很难回西安向三剑客交代。于是他被关押不能参与劝说就是很好的理由。所以唐君尧这一拘押,再将说客团一拆为二,是对东北老乡最周全的安排。虽然因形势变化太快,三剑客逃跑了,唐君尧这些做法看来大可不必。但细细思考下来,他办起事来还是粗中有细的。
同一天,王以哲大殓。王将军府内外哭声喧天。
也就是2月4日这天,杨虎城、于学忠、孙蔚如、何柱国、董英斌领衔向全国发表了《和平宣言》,其中称:
虎城、学忠等,追随张副司令参与双十二之举,自信心地光明,绝无权利思想,只以不甘国土之日蹙,不忍国力之自摧,感于张副司令之至诚,因而不辞鲁莽,附骥其后。
《和平宣言》还称:
际此民族存亡之紧要关头,适开决定大计之三中全会,所冀举国上下,共矢团结之诚,速作抗御之计,并力和衷,共信共谅,虎城、学忠等誓以张副司令之心为心,竭其全力,为国效死,苟有一毫之私伪,必为天地所不容,谨此宣言。
这表明,除“竭其全力,为国效死”外,东北军和西北军已放弃对南京的一切条件和要求。不曾参与《和平宣言》起草的缪澂流和刘多荃,他们的名字也由别人代署上了。
第二天,即2月5日,西安市公交局发出了对三剑客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人的通缉令。中共中央因忍辱负重,承诺收容三剑客,这就等于为他们三人背了黑锅。
如今高陵算是西安的一个区了,但在当时还只是西安东北面的一个县城。刘多筌105师到高陵后,其麾下各部没进西安城中心。他只命令原来就在城里的105师1旅3团长葛晏春奉命办事。主犯于文俊被拿获,王以哲大殓那天,于文俊惨不忍睹。前面已说过,没直接进入王军长家的高福源也因赴宴而遭枪杀。此时匆忙逃命的三剑客忘记了于文俊和高福源。这批原本感情充沛的好汉们随即知道了于文俊和高福源的悲惨结局,但他们之中没人落泪,没人哭!因为他们此时最需要做的是:逃命去!更需要撇清与这二人的关系!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18 01:11:29 +0800 CST  
全文连载结束了......

十一. 王以哲之死
7.最后的三剑客(13)

此时匆忙逃命的三剑客忘记了于文俊和高福源。这批原本感情充沛的好汉们随即知道了于文俊和高福源的悲惨结局,但他们之中没人落泪,没人哭!因为他们此时最需要做的是:逃命去!更需要撇清与这二人的关系!
105师退兵高陵,该师1旅3团长葛晏春必须到高陵向刘多筌报到。此时,西安城内还有一个奉刘多筌命令行事的人,其身份远不具备团长的资格。他就是特务团六连连长刘凤德。他此前一度受谭海节制,驻守张公馆。从而他没有参加22兵变,没有卷入屠杀。他有理由为自己站队正确而自豪!加上他是刘多筌的刘氏家族的族亲,于是可以借刘多筌牌头,采用三剑客同样的手法,高调扬言要清算三剑客的罪行!别看他只是连长,在2月4日和5日两天,他照样能搅得特务团和抗日先锋总队鸡犬不宁:团副贾国辅、营长商同昌及黄冠南对他均束手无策;就连拿着于学忠令牌要接管特务团的何镜华也回避不迭。只见刘凤德大发威风,威胁要抓、要砍、要杀,吓得特务团和抗日先锋总队的成员纷纷开小差逃跑。来不及逃跑的王甲昌、商同昌、张哲、陈大章等人也遭刘凤德缉拿。还好这位刘连长处事比较小心,嘴巴虽凶,但行动谨慎,最终没弄出人命事故。随后风声过去,刘凤德奉命恢复了全部被捕人员的自由,连孙铭九等人的家属随后也全释放了。但抗日先锋总队还是在刘凤德的威胁下解除武装,集中进行整训。然后是于学忠出面把他们改编为51军新编110师,从前线回来的张政枋任师长。1937年5月,新编110师奉蒋介石命令随于学忠转移到江苏省睢宁县。到达不几天,一份来自南京的电令宣布取消番号,就地解散! 这三剑客直属的特务团和抗日先锋总队这股带有法西斯色彩的武装曾经风光无限,不想最终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顺便提一下,东北军第51军这支部队连同它的番号一直保持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原来它就驻守上海市的苏州河北岸。彼时,51军副官处处长就是那位刘凤德先生。在战上海的最后关头,经刘副官穿针引线,成功协助防守苏州河北岸的51军末任军长刘昌义将军率部起义,为上海城区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一份贡献。老电影《战上海》主持守军起义的将领刘义就是刘昌义。
我们在这里拿刘凤德的结局对比其它人的后半生,就可以发现:各人的命运的确是因人而异,随机遇而不同。刘凤德先生交了好运!
2月5日开始,西安局面渐趋缓和,刘多筌见事态趋于平静,就下令释放了万毅、康鸿泰、王甲昌、商同昌、张哲、陈大章等人。他们当中,万毅、贾国辅、黄冠南等人回归东北军的原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其他人则选择离开。.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2 14:39:03 +0800 CST  

后面只缺几个字了,谁都可以替我补全。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2 14:41:24 +0800 CST  
胡乱凑几个符号,把连载收个尾......

2月5日开始,西安局面渐趋缓和,刘多筌见事态趋于平静,就下令释放了万毅、康鸿泰、王甲昌、商同昌、张哲、陈大章等人。他们当中,万毅、贾国辅、黄冠南等人回归东北军的原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其他人则选择离开。.
这天,于学忠和何柱国也到达高陵,他们与吴克仁、缪澂流、刘多筌汇合,诸位军座宣布放弃甲案,接受乙案。他们放弃大西北联手东去。东北军、西北军从此各奔西东南北,先后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战场,不再接受单独指挥。吴克仁后来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虽然死得蹊跷,但依然可认为是中国第一位因抗战而牺牲的军长。其手下的刘启文的确是战死在松江战场!
杨虎城挥泪告别自己苦心经营了十几年西安城,也在2月5日这天到自己的发家地三原暂避风头。此前,他的西北军已经瓦解了。
软禁在奉化的少帅张学良闻讯悲痛欲绝。他知道,没了东北军,他这辈子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2月6日宋希濂率精锐的第三十六师进入西安。2月8日,新委派的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进驻西安,取代了西北剿总。
从这天开始,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先是与顾祝同、张冲、贺衷寒,接着与蒋介石、张冲等等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民族大团结协议。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3 14:27:14 +0800 CST  

没有了~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3 14:29:16 +0800 CST  
@施原 2016-03-23 14:29:16
没有了~
-----------------------------
@周易取名字 2016-03-24 12:59:32

热烈祝贺圆满完结!
-----------------------------
@青梅煮酒1970 2016-03-24 19:02:58
跟在牛老师后边一起鼓掌!
施老师,有两个小问题:
一是何时出版?
二是何时开新帖?
-----------------------------
敏感话题需要报备。。。。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5 11:18:07 +0800 CST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6 16:54:29 +0800 CST  
谢谢支持
不再更新了,各位移步吧!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3-29 07:07:38 +0800 CST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4-04 16:49:08 +0800 CST  
@有点儿烦 2016-04-25 14:33:08
我也帮lz贡献一点吧。36年十月十几日,黄永安曾去了西安一趟,当面和张学良交流过。黄永安说我们是炮兵,如果有什么意外发生,请副总司令提前告之 有个准备。张当时拍了桌子,说“到那时你自己看情形 自己斟酌着办吧!”(黄永安这人说话非常直 跟上司基本没啥愉快交流)
然后黄永安就没有去宾馆,而是住在了王以哲那里(在办公室支了张行军床)。两人彻夜长谈,鼎方(王以哲)否认和中共合作,但对中央不满(待遇低),......
-----------------------------
谢谢。
你的补充,丰富了本帖。
历史是一部交响乐,而非独奏。来自各方面不同格调、不同形式的声音,才使历史事件更加丰富多彩!
本帖的宗旨正就是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件原本十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更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补充。
本帖并不是以支持或反对某事件的态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对黄永安原本并无倾向意见,只是引述的回忆材料本来就是如此。
原本还想听到冯钦哉将军的后人发表不同的意见。几十年来对冯钦哉将军的偏见颇多,本文也没把冯将军当作英雄人物来描述。其实抗日战争的中条山战役中,冯将军也很不错!
只可惜,这里听不到张慕陶的声音。他是22兵变的幕后操手?
张慕陶是托派,是革命的叛徒,又被老蒋枪毙了。还能有声音吗?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4-28 07:16:48 +0800 CST  
即便是以随大流的格调来表达那事件,依然有很长且难测的‘报备过程’。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4-28 07:20:20 +0800 CST  
谢谢各位新老朋友,
《王以哲之死》让它自己飘浮吧,别去顶了。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6-02 13:36:13 +0800 CST  



周末愉快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6-07-16 18:32:38 +0800 CST  
一年多没来了。
感谢亲爱的网友不断为本楼浇水灌溉。

想向大家交代的事就是:
感谢现代出版社的朋友的不懈努力,
王以哲之死已经正式出版上架。

大家一定猜想到,把这本书付诸出版,现代出版社所耗费的艰辛与努力是何等的巨大!他们显示智慧与才能是何等的不凡!
谢谢各位网友
谢谢天涯。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7-06-14 13:15:25 +0800 CST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7-06-14 13:21:36 +0800 CST  
@兄弟的歌 2017-07-11 21:42:14
施原老师您好!从前看过您写的《国殇 四部曲》,看完后,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在《国民党对日抗战谍战纪实》中提到了76号的女特务张劲庐和孙国英,还有另一特务头子傅也文,请问,这3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呢?盼复,谢谢!
-----------------------------
李士群死后,76号被拆散,傅也文投靠丁墨邨。由于国共内战,处理汉奸的事草草了事,无第一血债的亲属来告发,不少汉奸就从轻发落了。解放后,有胡钧鹤的出场,但没发觉傅也文。估计就不了了之了。
张劲庐和孙国英估计在76开张时被当作花瓶,女人总需要嫁人,嫁个小一号的特务之后,就少出头露面。我一直没发现有她们的后文。

谢谢@兄弟的歌。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7-07-24 16:51:17 +0800 CST  
@施原 2017-06-14 13:21:36

-----------------------------
@菱花舞 2017-07-16 09:08:43
恭喜大卖O(∩_∩)O~
-----------------------------
谢谢 @菱花舞姐姐的美言
搁笔许久,久违兄弟姐妹了。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7-07-24 16:53:52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7-06-19 17:31:14
@施原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青梅煮酒

兄台高产。祝贺!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7-07-24 16:55:07 +0800 CST  
@施原 2017-06-14 13:21:36

-----------------------------
@苏州五针松 2017-09-13 14:01:16
恭贺施原老师大作出版!
-----------------------------
谢谢老朋友~~~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7-09-16 20:27:48 +0800 CST  
谢谢楼上朋友.我找回密码,又顺利登陆了.
楼主 施原  发布于 2019-03-15 14:39:49 +0800 CST  

楼主:施原

字数:531502

发表时间:2014-08-25 22: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9:52:38 +0800 CST

评论数:112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