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汉字(连载)1:开篇

神的汉字1:开篇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9月

远古有神。
神创造汉字。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取象于所指的事物。
解读汉字的构字,就能知道汉字所指的事物,从而能知道神创造汉字时是在干啥。。。





一直以来,人们对汉字构字含义的认识是含糊笼统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把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归纳为“六书”: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解释汉字的权威始祖是许慎的《说文解字》,然而,《说文解字》恰恰是含糊笼统的典范。之所以俺这样说,全因为许慎列举的形声“江河”、会意“武信”、转注“考老”、假借“令长”,其实均可以采用指事和象形来解构!许慎不知道字的指事和象形,只能代之以“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来解释,实际就是含糊笼统。

正本清源,对比着《说文解字》的含糊笼统,俺清晰地写出汉字的本来含义,还原华夏远古的事物,认识远古华夏的神。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2 21:50:59 +0800 CST  
神的汉字2:中国,“中”=日晷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9月

如果要俺选一个最能代表华夏文明、代表华夏文明的起源的汉字,俺认为是“中”。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俺解读“中”:“中”=日晷,其中的上下飘带,表示悬空的指针。

“中”是天轴,
“中”是地中,
“中”是无为守中,
“中”是历法,
“中”是华夏文明立国之根本。
“中”是中国!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3 07:56:04 +0800 CST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3 08:05:06 +0800 CST  
@木牛流马经典 2017-06-13 08:05:06

-----------------------------
test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3 08:06:56 +0800 CST  
神的汉字3:中国,“国”=璇玑玉衡之墟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9月

老子《道德经》: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俺独家翻译:
“刻录日影,知道日影记录的两端极限,就可以建立历法,从而可以有国。天文历法是有国之本,才可以长久”。
其中,莫=日影记录=茂密的草。

华夏文明,是以天文为基础的。
“国”字源于天文。



《说文解字》:国,邦也。从囗从或。
俺解读“国”=“口+一+戈+囗”=璇玑玉衡构成的器械之墟=远古天文台。

璇玑玉衡均已有出土,但是,却无人知晓其真正的功用:



墓主的满腹经天纬地,却被后人理解为一身珠光宝气。。。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3 12:34:26 +0800 CST  
神的汉字4: “东”=太阳出日落定方位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9月



“东”字,记录了华夏时空计量的开启!

远古,有一位巫师在做一件事-------
用日晷“中”来记录日出和日落,然后用圆规直尺作图确定东南西北:



1、过“日出记录点”和“日落记录点”画一横;
2、以“日出记录点”和“日落记录点”为圆心,画圆弧相交两点;
3、过圆弧的两相交点,画一竖;
作图完毕。



一横两圆弧一竖=东!

汉字“东”!中华民族远古的几何作业,从未如此的真切地呈现眼前:
壮美的日出,日落,天地运行,不仁守中,规矩在手,风吹过。。。

《说文解字》:东,動也。从木。官溥說:从日在木中。
俺解读“东”:



“东”是时空观测的最早记录。
再后来,更发展出能够实时跟踪宇宙、同步时空的:“龙”和“重”。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4 09:21:10 +0800 CST  
神的汉字5: “方”=水车刮板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9月

《诗经·鹊巢》说的是婚礼的三段情景:上门接新娘,上路去成婚,成婚入洞房。
诗歌结构简单,用词浅白,含义清晰,所以大家都明白是在描述婚礼,没有啥要争议。

维鹊有巢,喜鹊筑成巢
维鸠居之;班鸠来居住
之子于归,女子要出嫁
百两御之。百车迎娶她----(上门接新娘)

维鹊有巢,喜鹊筑成巢
维鸠方之;班鸠扒拉空
之子于归,女子要出嫁
百两将之。百车护送她----(上路去成婚)

维鹊有巢,喜鹊筑成巢
维鸠盈之;班鸠挤满窝
之子于归,女子要出嫁
百两成之。百车婚礼成----(成婚入洞房)



略显问题的是“方”字的解读。
通行的解读认为:“方”=占据。
这样解读而没有进一步解释,是根据上下文的猜测而已,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知其所以然,就要知道“方”字的构字原意!

《説文解字》: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
俺解读:“方”=水车的刮板。





“方1”:



俺解读“方1”构字:“一”为一节木链,“刀”为刮板。


“方2”:



俺解读“方2”:“木链”拉“刮板”在“槽道”里。


“方3”:



俺解读“方3”:“刮板”在“槽道”上刮“水”。


“方4”:



俺解读“方4”:“木链”拉“刮板”刮“水”。


“方5”:



俺解读“方5”:“木链”拉多块“刮板”刮“水”。


“方”字的构字原意是“水车的刮板”。
即“方”的本意是:矩形,刮刀,推进,提水,旋转。


诗歌“维鸠方之”的“方”,就是象水车刮板把水推移开去一样地,把巢穴排空挤占。《诗经·鹊巢》的“方”带着其构字的原始含义,让今人看着觉得生涩。


知道了“方”是水车刮板,也就理解“大方之家”其实是刮水能力大的“大刮板”,也就理解“方舟”其实是“刮板驱动的舟”。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4 14:20:34 +0800 CST  
神的汉字6:“文”=小纹放大为大纹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文”字:


《説文解字》:文,錯畫也。象交文。
俺解读“文”=小纹放大为大纹。

所以,“文”字有“纹路”、“微细”、“透明”、“放大”等含义。

《文献通考》引《汉旧仪》:
骊山者,古之骊国。晋献公伐之而娶二女,曰骊姬。此山多黄金,其南多美玉,曰蓝田故始皇贪而葬焉。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俺解读“塞以文石,致以丹漆”:
文石=微细的透明的石头=石英粉。

石英粉,用于填补石头的裂纹!而且,石英粉是参和进丹漆里的。
呵呵,俺发现了秦始皇用于石缝防水渗漏的填充粘合剂“文石丹漆”: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5 06:55:50 +0800 CST  
神的汉字7:“化”=光学倒像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前文《神的汉字6》解读了“文”字:

“文”=小纹放大为大纹。


俺再解读相关的“化”字:

《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俺解读“化”=正反两人,即凸透镜的倒成像。

所以,“文化”=用凸透镜观测人,得到的是一个倒置的人像。

远古华夏创造文字的人,拥有光学凸透镜,如果不是神还能是什么?
这是远古华夏的“文化”、“文明”、“天文”的本义!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5 13:55:43 +0800 CST  
神的汉字8:汉字构字=华夏史书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俺在解读汉字的构字,解读出造字时的场景。
这是华夏文明最原始的记录,是一部华夏史!

《神的汉字1~7》,俺分别解读了“中国东方文化”六字。每个字的解读,都挖掘出极为不同寻常的构字含义。换句话说,“中国东方文化”六字的构字含义,与现今人们熟知的解释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日晷。
“国”=“口+一+戈+囗”=璇玑玉衡构成的器械之墟=远古天文台。
“东”=太阳日出日落定方位。
“方”=水车刮板。
“文”=小纹放大为大纹。
“化”=光学倒像。

汉字构字所表达的事物,其科技水平的先进,是俺始料不及的。
华夏文明的创造者是神,真的!

远古华夏文明的各个阶段,俺如下认为:
1、神授纪:神降临远古华夏,建立了一个基地------昆仑山,制造出一艘飞船,然后飞走了。
2、搜神纪:神走后,几个接触过神的人,使用起神所教的文字、模仿神所做的事,这是“夏”。
3、祭神纪:到了商代,人们不再模仿神了,但还保持着对神的祭祀。
4、其后,再到周代,人们不怎么祭祀神了,神的事迹,只有史家知道。如今,人们认为远古华夏的神是虚构的。。。


不过,古人还是留下了远古华夏文明的一些线索,其中最具内涵的线索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接下来,俺将独家解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构字的时空含义。。。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6 08:09:51 +0800 CST  
神的汉字9: “北”=玄武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北”字:

《説文解字》:北,从二人相背。
俺解读“北”:
“北”=伏羲+女娲=规+矩=玄武=龟+蛇。

进一步详细解读,大可以写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而俺长话短说,直指核心----
1、“北”=两人=伏羲+女娲:
2、“北”=两匕=规+矩:
3、伏羲、女娲的尾巴相交缠=“玄”:
4、规矩两器械交替=“武”:

5、规=龟,矩=蛇:

玄武,又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北极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荡魔大帝,据传,他是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华夏之祖龙。

玄武也指二十八星宿之中代表北方的:斗、牛、女、虚、危、室、壁。


“北”=玄武=龟+蛇!
“北”字构字真相,远古华夏人的思维理念,因本文而大白于天下。

汉字构字=华夏史书!
认识了“北”字的含义,《华夏史》增添了一页。
此文为记,于2015年10月天河。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7 18:39:49 +0800 CST  
神的汉字10:“曹”=波纹相交叠加的两水波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在《神的汉字4: “东”=太阳日出日落定方位》,俺解读了“东”字的含义。
“东”是用日晷“中”来记录日出和日落,然后用圆规直尺作图确定东南西北,所画出的图案正是“东”:




“曹”有两个“东”:



《説文解字》:曹,獄之兩曹也。
俺解读“曹”=波纹相交叠加的两水波。



明白了“曹”的构字含义后,顺便,俺解读与“曹”相关的字:
“漕”=两水波的相交波纹=漕运。
“遭”=两水波的扩展相会。
“槽”=形状如漕道。
“嘈”=如水波相交般杂乱的声音。



“嘈”=如水波相交般杂乱的声音。
“嘈”字的构字,科学形象地描述了两声波叠加导致的嘈杂。同时,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水波和声波都可以归结为波。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19 14:40:47 +0800 CST  
神的汉字11:“舟”=明轮推进器,“盘”=“舟”状祭器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远古华夏,科技先进。
在《神的汉字5:“方”=水车刮板》,“方”字的构字原意是“水车的刮板”,即“方”的本意是:矩形,刮刀,推进,提水,旋转。 “方舟”其实是“刮板驱动的舟”。

远古的“舟”并非现今所说的独木舟之类,而是“轮船明轮推进器”!

“舟”字:







《説文解字》: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象形。
俺解读“舟”=轮子上的叶片在拨水=明轮推进器。



上图轮船的明轮推进器,其“叶片拨水”所构成的画面。正是“舟”!

“盘”字:
“盘”=“舟+皿”=“舟”状祭器。

盘是圆的、扁平的。
“盘”字佐证了:“舟”是一种“圆盘”并非船,是“明轮推进器”。


好了,现在可以想象,远古华夏,是一个多么奇幻世界:
神的轮船在河面上缓缓驶来,不见有人划船,但见巨大的“舟”(明轮推进器)在旋转,人们看着呆呆的。。。后来,神走了,人们记下了神的“舟”,制作出青铜器“盘”,以祭祀神。



青铜器盘是祭祀神的明轮推进器!俺说的,呵呵。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0 12:41:18 +0800 CST  
神的汉字12:“牝”=“牛+匕”=“牛+规”=“牛+O”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为啥“牝”是“畜母”?
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牝”字:



《説文解字》:牝,畜母也。从牛,匕聲。
俺解读“牝”=“牛+匕”=“牛+规”=“牛+O”。

也就是说,“匕”不止是侠义的“匕首”,更是广义的“器械”。
在“牝”字里,“匕”=“规”=“O”!


再看“牡”字:



《説文解字》:牡,畜父也。从牛,土聲。
俺解读“牡”=“牛+土”=“牛+矩”=“牛+竖杆”。

“牡”字里的“土”,是远古“土圭测日景定地中”的“土”,也就是“竖杆”。


在《神的汉字9: “北”=玄武》里,俺解读了:
伏羲、女娲的尾巴相交缠=“玄”。
规矩两器械交替=“武”。



藉着本文解读出的“牝”和“牡”构字原理,俺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古代的伏羲女娲,拿“矩”的肯定是伏羲,拿“规”的肯定是女娲!

“匕”意指雌性生殖器,“土”意指雄性生殖器!
汉字构字的象形,尽显远古华夏的智慧和含蓄。



现今世界通行的符号体系,男符号为♂,女符号为♀。
居然,“♂♀”的构思与汉字“牡牝”的构思是殊途同归。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1 16:04:07 +0800 CST  
神的汉字13:“武”=戈交替舞动。“止”=交替迈进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有人认为“止戈为武”。
俺认为:“止戈为武”只是哲理的演绎,并非构字的解释。

“武”字:



《説文解字》: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
俺解读“武”=戈交替舞动。



也就是说,俺解读“止”=左右左交替迈进。
“止”字:



《説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

俺认为:
“止”的含义是“交替迈进”,其交替的顺序按笔画依次为“左右左”,而且所以,“止”的所谓象形只取“三趾”而不是“五趾”。


明白了“止”=交替迈进,俺顺带解读“之”、“乏”。
下篇待续。。。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2 13:12:13 +0800 CST  
神的汉字14:“之”=从基线迈进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武”=戈交替舞动。





“止”=交替迈进。

明白了“止”=交替迈进,俺顺带解读“之”。




“之”字:


《説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俺解读“之”=从基线交替迈进。

于是乎,“之”具有三种含义:
“之”=“基线”=代词,例如,操之过急。
“之”=“交替迈进”=走。
“之”=“从基线交替迈进”=助词,类似“的”字,例如,缓兵之计。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3 21:35:09 +0800 CST  


“止”=交替迈进。
-----------
楼上第二张图更正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3 21:37:31 +0800 CST  
神的汉字15:“乏”=从基线迈进到周边。“砭”=打凿锋利的石块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武”=戈交替舞动。





“止”=交替迈进。





“之”=从基线交替迈进。


接着解“乏”字:

《説文解字》:乏,《春秋傳》曰:“反正爲乏。”
俺解读“乏”=从基线迈进到周边。

俺顺带解读:
“泛”=水散至周边,广而薄。
“贬”=越往周边越薄。
“眨”=眼睛由闭合一线张开至最大。


“砭”字:



《説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从石乏聲。
人们据此认为“砭”是“石针”。这是不正确的。

俺解读“砭”=“石+乏”=“石+基线+迈进+周边”=一半打凿锋利的一片石块。

从“乏”的构字可以知道,“砭”是如下样子的:
1、一片石头,一半保持原貌,一半打凿为锋利边缘。
2、打凿的顺序正如“乏”的构字,先确定中线(基线),然后打凿掉一小片,在此基础上,在稍外的地方再打凿掉一小片,如此这般,打凿石片一半至周边锋利为止。
3、整个制作“砭”的过程,可以称作“缺乏”操作。于是有“缺”=“乏”。
4、“砭石”的医疗运作,除了“针刺”,还有“削划刮砍砸”。所以,“砭”不同于“石针”。



上图“宋湾旧石器地点出土的石器标本(牛东伟供图)”当中,其左下角的石块,正是典型的砭!

荒野求生,如果只能带一件工具,俺相信必定是刀。
刀是工具的工具,有了刀就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求生工具。



砭是远古的刀、斧、针、、、是人类最早的工具,藉此,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以拓展。
“砭”是人类工具的最早文字记录,记录了其制作和样貌,藉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发扬。

但没有人知道这种石器是砭,因为从来没有人明白“乏”字的构字含义。
而神知道;俺也知道;看了本文的朋友,也都知道。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4 12:43:11 +0800 CST  
神的汉字16:小结1----远古的超乎想象的高科技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俺写了《神的汉字》(1~15篇),解构了24个汉字,解读出新的含义。

要么是:俺的解读是胡思乱想。
要么是:通行的解读是不着边际。

现在先小结汇总一下:

1、“中”=日晷。
2、“国”=“口+一+戈+囗”=璇玑玉衡构成的器械之墟=远古天文台。
3、“东”=太阳日出日落定方位。
4、“方”=水车刮板。
5、“文”=小纹放大为大纹。
6、“化”=光学倒像。
7、“北”=伏羲+女娲=规+矩=玄武=龟+蛇。
8、“曹”=波纹相交叠加的水波。
9、“漕”=水波的相交波纹=漕运。
10、“遭”=水波的扩展相会。
11、“槽”=形状如漕道。
12、“嘈”=如水波相交般杂乱的声音。
13、“舟”=明轮推进器。
14、“盘”=“舟”状祭器。
15、“牝”=“牛+匕”=“牛+规”=“牛+O”。
16、“牡”=“牛+土”=“牛+矩”=“牛+竖杆”。
17、“武”=戈交替舞动。
18、“止”=交替迈进。
19、“之”=从基线交替迈进。
20、“乏”=从基线迈进到周边。
21、“泛”=水散至周边,广而薄。
22、“贬”=越往周边越薄。
23、“眨”=眼睛由闭合一线张开至最大。
24、“砭”=“石+乏”=“石+基线+迈进+周边”=一半打凿锋利的一片石块。

至此,俺已解读了24个汉字,给出了全新的解读。
通过解读汉字的构字原理,俺还原出远古的超乎想象的高科技。



上图为托克托日晷,鉴定为汉代物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日晷。
“1897年出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原为清末大臣端方的旧藏。此晷以方形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因石质细腻,曾被称为“玉盘日晷”。大理石的一面刻画图案,另一面为素面。图案精细而复杂,中央为一圆孔,直径1厘米,不穿透,深约1.2厘米。以圆孔为中心,刻出一大一小两个圆周,在内圆和外圆之间刻有69条辐射线,这些辐射线的夹角角度相等,若将空白处的辐射线补足,则恰可将圆周分为一百份。辐射线和外圆的交点上钻小孔,小孔所在的外圆之外,另有一大圆弧,与外圆基本平行,两线之间刻画一至六十九的数字,分别与六十九条线一一对应。数字字体均为严谨的汉篆,成为此晷断代的重要依据。”

依据《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天文界考古界推测大约周朝已经有日晷了。
但是,依据俺对汉字“中”和“东”的分析,日晷从汉字“中”和“东”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了,等于说日晷起码早在甲骨文的商代就有了!

藉着“中”和“东”的解读,日晷的历史,从此就有了新的说法。


汉字的构字,记录了华夏文明的历史。
让我们继续追寻华夏之神的事迹。。。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5 14:49:25 +0800 CST  
神的汉字17:“彝”=风向仪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10月

神的基地昆仑山,平常人是上不了的,于是,围观便成为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事。
围观的人们,久久凝望着昆仑山上高高竖立的风向仪。

人们记下了风向仪的模样-----“彝”,当作珍贵财富,子子孙孙永保。
于是,在商代周代,大凡青铜器有多字铭文,以“作宝彝”为结尾字句的,比比皆是。





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出土的青铜鼎上,有“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彝”字:



《説文解字》:彝,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

俺解读“彝”=风向仪:
1、顶部是横杆前端安装着旋转叶片,叶片“呼呼”在转。
2、横杆下接飞鸟形的风舵。
3、风舵套在一长长的立杆上。
4、双手保持着立杆。



很久很久以后的汉朝唐朝,才有风向仪(相风鸟)的记载。

《三辅黄图·卷之五·台榭》:“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候者观阳阴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缘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127年~200年)《相风赋》:“昔之造相风者,其知自然之极乎?其达变通之理乎?上稽天道阳精之运,表以灵乌,物象其类;下凭地体安贞之德,镇以金虎,玄成其气。风云之应,龙虎是从;观妙之征,神明所通。夫能立成器以占吉凶之先见者,莫精乎此。乃构相风,因象设形,宛盘虎以为趾,建修竿之亭亭,体正直而无挠,度径挺而不倾,栖神乌於竿首,候祥风之来征。”

唐代李淳风《乙巳占》候风法第六十八:“凡候风者,必于高迥平原,立五丈长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于竿上,以候风,风吹羽葆,平直则占。亦可于竿首作盘,盘上作木乌三足,两足连上而外立,一足系羽下而内转,风来乌转,回首向之,乌口衔花,花旋则占之。”



张衡的相风鸟的结构:“于竿首作盘,上作三足鸟,两足连上外立,一足系下内转,风来则转,回首向之,乌口衔花,花旋则占之”。“上稽天道阳精之运,表以灵乌,物象其类;下凭地体安贞之德,镇以金虎,玄成其气。风云之应,龙虎是从,…宛盘虎以为趾。”

根据文献的描述,相风鸟的外形与现代的扇叶风速计基本是一样的:扇叶风速计的转动机体换成三足飞鸟,飞鸟口衔可旋转的扇叶,其第三足套入立杆的杆首并可以灵活旋转 。


总之,“彝”字是风向仪,华夏启蒙之初就有了,商人周人把“彝”作为宗庙最贵重的“宝彝”。

“彝”是神曾经降临华夏的确切证据。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6-26 17:57:47 +0800 CST  

楼主:木牛流马经典

字数:511

发表时间:2017-06-13 05:50: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1 07:27:31 +0800 CST

评论数: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