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刘邦


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英布,随何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臣下愚见,大王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恐怕是因为在大王的眼里,楚强汉弱吧?”

听到这句疑问,英布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的赞同,但随即便被他隐藏起来。自己也是已过之王,虽然实际上的确是那么回事,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脸面还是要挂住的。

可就是那一瞬,也被随何捕捉在眼里。

“臣下愚见,楚国没有什么可怕的。虽然说他们的战斗指数很高,但是不要忘记,他们违背盟约,袭杀义帝,如此的大逆不道,这是站在了天下人的对立面,可项羽居然凭借打了几场胜仗而自认为强大,大王以为如何呢?”

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英布的心,楚怀王正是死在了他的手里,说起来,追究下去,他英布是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的。凭借项羽的实力尚且不得天下之心,他英布自问还应付不了项羽面对的难题,这可如何是好啊。

英布沉思间,随何也是从人心,地形的优势,当前的战场局势以及后勤补给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论证出了项羽只不过是表面的强大而已,刘邦,才是真正的强大。并最终将刘邦下达的任务以一个总结的形式说了出来,

“淮南的军队灭亡楚国不太有把握,但是只要大王肯出兵,只需要拖住项羽几个月,天下,我敢打包票会是汉王的!”

英布的内心逐渐的躁动起来,他不是傻子,虽然说随何的话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毕竟事实都摆在那里。现如今项羽的使者咄咄逼人,而反观刘邦则是对自己极力拉拢。如果自己归顺了刘邦,也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可就这样降汉,刘邦也太异想天开了吧?别急,怎么会少了你的好处呢?在这呢?

“臣下请求大王仗剑归汉,我家汉王一定会封赏更多的土地给您,又岂是这区区的淮南之地可比,到时不仅淮南是你的,您还会得到更多的土地。汉王对此非常看重,故此才派遣臣下向大王您进献这不成熟的计策啊,还请大王仔细考虑啊。”

好了,至此,随何的劝降一气呵成,就看英布的反应了。英布的反应就是,我听你的(请奉命)!和汉王混!

但是要就此认为英布是真心的,那你就上当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立刻证明自己归汉(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毕竟也要给自己留个退路不是?项羽的使者还在自己这里,万一走漏了风声怎么办?

退一万步说,自己先观察形式。如果刘邦成不了大事,自己就把随何捆起来交给项羽,不也博得了一个忠心之名?所以,现在的英布还是在耍滑头。

于是,送走了随何之后,他又不得不回见项羽的使者,谈话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就是项羽的使者一直责问英布为何不发兵,英布也是维持一贯的说辞,类似于,我头痛,过两天好了就去等等。

总之是说尽了好话,生怕得罪了这位。可就在此时,随何先生直接闯了进来,这还不算,他直接很大方的坐在了项羽使者的上座。这可吓坏了英布,这位爷啊,您这是干啥来了。

这样一来,楚汉使者相见,那不还翻了天,自己的计划不也就随之破产了吗?到了如今,他只能默默地祈求随何先生只是单纯的来看看、喝点酒,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只听随何对着项羽的使者说道:

“九江王已经归附了汉王,你算老几?凭什么让他出兵!?(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

这一句惊天话语,不仅雷懵了使者,连英布也淡定不下去了。事到如今,就算他杀了随何也解释不了自己为什么会和汉使见面,与项羽的使者怎么说?

显然,这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听到了随何的话,项羽的使者异常愤怒,起身拂袖便要离去。可随和先生既然敢这么说,就证明他还有着应对办法,那就是杀了项羽的使者。彻底断绝英布的念想,也让他彻底的站在项羽的对立面。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不能让他走,宰了他,我们迅速靠拢汉王,一起作战!”

思绪一团混乱的英布事到如今,也只好按照随何的话去做,于是,他杀了使者,发兵进攻楚国。

至此,随何成功的将英布拉入汉军阵营。

看似很简答,实际上,还真就很简单。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2-28 18:13:47 +0800 CST  
《这才是刘邦》第三十七章 重振旗鼓——持久战

战略的改变、返回关中

当刘邦派遣随何前往说服英布的同时,也是火速的率领军队进入荥阳布防。前文曾经提到过荥阳,那是陈涉刚刚起义的时候,镇守荥阳的是李斯之子李由。

我也说过,荥阳在楚汉之际上镜率是相当的高。其实不仅仅是楚汉之际,在我国整个古代史上,荥阳的上镜率也是相当之高。例如春秋之际,晋楚大战于此。唐初李世民虎牢一战擒窦建德而后平王世充也是在这一带。因此,也是有着必要再次完整的介绍一下荥阳。

据《尚书 禹贡》记载,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将济水自温县引入黄河,而后汇集成一个水泽,便称之为荥泽。战国时,韩国置荥阳城。秦帝国统一后,始皇在此设置三川郡,下辖荥阳、京等县。此地地势险要、重兵驻守、屯粮丰富。东连淮泗、南临嵩山、西接关中、北倚邙山。又有黄河环绕,有“三秦咽喉”之称,可谓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要地。

因此,思来想去的刘邦选择了在这里驻军,和项羽长期斗下去!

这不,当刘邦到达这里不久后,韩信等收拢的汉军也是回到了此处。加之关中派来的援军,此刻的刘邦军威复振。又因为之前惨败,汉军将士各个意欲找到楚军报仇、一决雌雄。所以,在张良、韩信等人的调度下,形式很快的稳定了下来。

而另一边,楚军却只能在对面看着,因为此刻的他们根本打不下荥阳。

看着逐渐的稳定的前线,刘邦陷入了深思。就在不久前,他还想着一举灭掉项羽。几天之前他跟随何说,只要英布拖住项羽几个月,天下就是他的了。可是现在,刘邦的心里却是很不平静。

一口尚且不能吃个胖子,更何况是取天下?而且他的对手还是项羽。他的这一想法对吗?自己的后方稳固吗?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吗?真的已经到了决战天下的时机了吗?

想着想着,他觉得有必要去完善这一切。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话。而且,他知道,那个人会给他一个完美的答案。

“来人,传大将军韩信。”

不久之后,韩信从刘邦那里走了出来,直奔城防而去。因为刘邦暂时将这里的防务全权交给了他。

汉二年六月,刘邦带着儿子刘盈,返回了关中的栎阳。镇守关中的丞相萧何出城迎接。当看到了萧何的时候,刘邦笑了。

虽然并不知道刘邦萧何谈了什么,但是想必大家看过刘邦回去这段时间做了什么,就应该都明白了。

其一、立刘盈为汉太子,由丞相萧何辅佐镇守关中。同时将诸侯的子嗣凡是在关中的全部集中到栎阳护卫太子,拱卫国都。太子者,国本也。先不说其他,万一有一天刘邦壮烈,有着太子在,大汉也不至于倒闭,还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另外,诸侯子嗣拱卫太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就是作为人质。不论是不是多此一举,对于刘邦来说,这都是必要的措施。

其二、解决了还在顽抗的章邯,设置新的郡、彻底平定关中大地。(前文说过)

其三、移民赈灾。当年关中大饥、米价趁机翻倍上涨,百姓食不果腹、一片混乱。刘邦在萧何的协助下,一方面调粮赈灾,一方面移民汉中以开垦。这样一来,不仅汉中得到很好地开发、加强了与关中的联系。而且这还使得无家可归的难民有了自己的耕地,安定了大量的灾民,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使得后方越发的稳固。

其四、建立完备的法令制度、告祭天神地祇四方上帝,护佑汉之宗庙。而且派遣关内士卒充实边塞、以防卫关中大地。

就这样,近两个月的忙碌后。看着如今祥和一片的关中大地、看着那些充满着干劲儿的人民。刘邦那一颗悬着的心也是终于放下了。

因此,汉二年八月,在交代了萧何相应事宜以及赋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利后,刘邦再次返回了荥阳前线。临走前,他看到萧何时,也是点头笑了出来。因为对付项羽,他已经有了新的答案。

持久战,项羽,我刘季又回来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3 07:25:59 +0800 CST  
颇具误会的见面

却说回到了荥阳的刘邦,与楚军的交战互有胜负,一时间双方的战事也是陷入了焦灼的态势。

这一天,刘邦忙了一天了。回到自己的寝殿后,他表现的也很是随意。只见他脱下了鞋子,侍从便开始给刘邦洗脚。可以想象,服侍刘邦的应该是女子,而他的坐姿也很是随意(踞床洗)。(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就在此时,突然有人来报,说是随何先生和英布一起回到汉营了!

等一下,英布先生此刻不应该是在九江牵制项羽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前文说过,英布决定叛楚投汉,项羽自然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第一反应是大怒,而后便是大惊。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直倚重的英布居然会背叛自己!而且还是投奔刘邦!真是白瞎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因此,鉴于九江的位置太过的重要,也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项羽决定,发兵处理了英布!

可是此刻刘邦正在荥阳与他对峙,楚军久攻不下,项羽也很是恼怒。荥阳一带,他自己必须亲自坐镇场子、拔除下邑,但是又不能放弃九江。

英布是能征善战的大将,环视自己的将军们,又该派谁去才能击溃或者说消灭英布呢?

这个时候,项羽的目光落到了一个男人的身上。而恰巧的是,那人也是看向了项羽,眼睛里充满了高昂的战意。那,便是楚人尚武精神的体现。

看到了这一幕的项羽,也是缓缓地放下心来。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帐下,能够摆平英布的,只有这个男人了。

“龙且,你与项声一起,火速率军,扫了英布!”

那人应声领命而去,直接点起大军,杀奔九江。

龙且者,楚营首席猛将,是为项羽最为倚重的亲信重将。统军经验丰富,作战十分勇猛。在项羽看来,有他出马,英布也不会是对手。

很快,龙且率领楚军杀入九江,英布闻言也是没有多少慌张。自从当初决定跟刘邦混以后,他就是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因为他太了解项羽了,他的一切来源于项羽,现如今背叛了项羽,项羽又怎么会饶过他?

再者说,刘邦交代给他的任务,就是拖住楚军的部分力量,现如今正是他立功表现的好时机。

只不过,他料错了,来攻伐他的是龙且,而不是项羽。他笑了笑,项羽,他的确有些惧怕。可他英布自认为当今天下自己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战将,区区一个龙且,似乎他还不放在眼里。

英布迅速集结自己所能调动的兵力,迎战龙且。但这一次,英布败了,败在了龙且的手里。而且像刘邦一样,他甚至都来不及带走自己的老婆孩子便是率军突出!

起初在与随何交谈的时候,英布也很是有架子,这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实力、一方面来源于他对自己的信心。可是到了现在,有了一种牛皮吹大了的感觉,因为他败在了龙且的手里。没有办法,只好归汉!

而且还很惨,是与随何一起逃跑到汉营的,也许那时他的身边,连一个随从都没有。

就这样,向来不讲繁文缛节的刘邦,在听说英布来了之后,便是吩咐侍从,召英布觐见。与对待当年的郦食其先生一样,英布虽然听到这个“召”很是不爽,可是现如今家底儿几乎败的精光,哪里还有摆谱儿的本钱?

于是,英布觐见了刘邦。可是刚刚看到刘邦,英布就觉得从自己的心脏处一股血直接冲上了自己的大脑。因为他没有看错,这刘邦“召”自己进来也就罢了,他还一点儿都不正规!

在那洗脚!可能刘邦的脚味道也比较大,不过,这一切看在英布的眼里,简直就是对他堂堂男儿、一国之王莫大的侮辱!

士可杀不可辱!

突然间,他很后悔来到这里。自己是王,他刘邦也是王,怎么能够加给他这样的侮辱?更何况,要不是听从随何的建议、跟着刘邦混,他英布堂堂一个一国之王又怎么会落到如今的下场?

说起来,这一切,都是那个在洗脚的人害的!想着想着,英布就觉得郁闷。可是现如今的他,又有什么呢?

想到了这里,英布想到了去死。堂堂男子汉,绝不受这等窝囊气。

因此,从刘邦那里回来,英布便是一心求死。走着走着,他来到了刘邦为他准备好的贵宾套房。可刚刚一走进房间,英布便是愣在了那里。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4 15:27:13 +0800 CST  
为啥呢?

因为他还视左右,很是好奇。

这吃的咋和在刘邦那看到的一样?

这房间的装饰怎么也和刘邦那相同?

这配置似乎和刘邦的也是一模一样啊?

莫非走错地方了?

英布此刻很是疑惑。他反复的询问自己到底有没有看错,这里的一切配置竟真的和刘邦的一模一样?就这样,不久后。他的一颗心终于再次癫狂了。因为在被侍从告知他没有走错,这里的确是汉王精心为他准备的vip黄金套房后。

英布立刻大喜过望,什么自杀,统统忘掉。那一刻他只觉得,汉王待我不薄啊!

到了现在,大家可能也发现了。短短的个把时辰,英布的心理态度便是转换如此之快。难怪会有人将其与东汉末年的吕布相对比,看来,还真是有着相当的道理。

就这样,留在汉营的英布派遣自己的部下回到九江,招募自己的散落的部属,得到了数千人。同时他又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自己留在九江的妻儿老小已经被项伯全部杀戮,英布大为悲啸,自此以后更加的铁了心的和刘邦混!

而刘邦也是分出部分兵马给英布,使他率军北进,驻守成皋,与项羽死磕到底。

魏豹也叛变了?

此刻的刘邦可谓心情大好,因为现如今,楚汉对抗的态势已经形成了,项羽所占有的优势已经逐渐的不复存在。甚至说,优势已经逐渐的倾斜到了自己的这一边,这一切,因为那个人的存在。

这几个月以来,连续有着好消息送到刘邦的面前。不仅汉军军势大振于荥阳,还在京(今河南荥阳东南)、索(今荥阳)一带大破楚军,这让刘邦很是兴奋。同时,北征军团也是捷报频传,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时间倒回到数月前,汉三年五月。

这个时候,刘邦刚刚从彭城败归后不久,心情也很是烦闷。这一天魏豹来见刘邦,说是自己想回魏国去探视亲友,希望刘邦能够准许他归国。

刘邦一看,自从他东征以来,魏豹身为魏王,举国相从,此刻战败,也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不像是其他诸侯,背叛自己。尤其是陈余,他竟然发现了张耳还活着,也背叛了之前的所谓的诸侯联盟,这一阵刘邦的心情简直是糟糕透了。

因此,当时的刘邦也没有多想,便是准许了魏豹的这个请求。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小子一回去之后,就不回来了!

因为他刚刚回到魏国境内,便是派兵隔绝了河关。意思很明显,就是阻挡汉军进入魏境,断绝和汉的关系。而且魏豹还公然和楚国讲和,意图保持中立。

这河关东岸是为蒲津关,其西岸叫做临晋关,地势十分的险要。恰恰阻隔了汉军的道路,刘邦为此很是恼怒,他没想到这个小子也敢背叛自己,必须得收拾他。

其实除却恼怒之外,刘邦必须要解决掉魏豹的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魏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家还记得的话,刘邦刚刚出关的时候,就首先攻下魏地。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魏豹辖区大致属于今山西中部西部左右地区。一旦刘邦拥有这里,他就可以北上经营赵、代、燕地。甚至可以直取齐国,从而在大方向上将项羽的楚国包围压缩于今天我国的东南部一带,战略态势上占尽优势。

可是一旦这里不属于他或者不听他的,那么他就像是被两片面包夹在一起的火腿。那样的被动局面,可不是刘邦想看到的。所以,他必须彻底平定这里。

可是现如今项羽步步紧逼,若是在这个时候进击魏豹,万一久持不下,被项羽抓住了机会,那可就真的危险了。思虑再三,刘邦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武力解决。

很快,他派人叫来了郦食其。

“如果你能用嘴皮子说服魏豹归降,寡人便封你为万户侯。”

听到了刘邦的话,郦食其先生自信满满的走了出来,因为他的任务,便是游说魏豹,使他再次投奔大汉。这也是刘邦的第一个方案,不论如何,都要尝试一番。

而在郦食其看来,有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这事儿、小菜一碟。想一想自己已经这么大岁数了,即将成为万户侯,这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因此,整理行装后,老先生直奔魏国而去。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5 10:30:27 +0800 CST  
相面惹的祸

其实对于魏豹之所以选择在此刻叛汉与楚,除却此刻汉军新败,楚军势强,诸侯名义上臣属于项羽,实际上则是各自观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一个预言。

说起来,大家还别不信,真的是一个预言。怎么回事儿呢?当时魏豹有一个后妃,是魏媪的女儿。相面大师许负有一次给魏氏女相面,这一看可不得了。因为许负说,这女子以后当生天子啊。

这话后来被魏豹知道了。他一想,这女子现在是我的女人,他的孩子能当天子,那我是孩子他爹,那我……。

艾玛,简直不敢想象啊。想到了这里魏豹就激动,这是老天的旨意啊!因此,他相信自己有神明相助,妥了,不跟刘邦混了!

就这样,魏豹反汉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这女子后来的确生了天子。而她的儿子叫做刘恒,是为汉文帝。而她的称号,是薄太后。

哎?怎么回事儿?他儿子不姓魏?

当然了。

因为她的老公,便是刘邦。她,是大汉的皇太后!

这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相面术的神奇,当真是不服不行啊。还是那句话,大家可以当做故事来看。

只不过,现在的魏豹不仅在做梦。而且还不知道,连他的女人以后都会是他今天背叛的那个男人的。

当真是有些可悲啊。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6 13:03:54 +0800 CST  
兵仙韩信的专属篇章,即将登场!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6 13:04:34 +0800 CST  
《这才是刘邦》第三十八章 绝代兵仙(上)

汉大将军 韩信

先礼后兵

话说领了任务的郦食其老先生动身来到了魏豹的大殿之上,魏豹对其也很是礼遇,并没有为难他。

实际上,魏豹自然是知道郦食其的来意,因此当郦食其老先生滔滔不绝的说过自己的演讲词之后,魏豹笑了。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现如今你家汉王粗鄙傲慢,常常无故大骂诸侯,像是对待奴才一样对待诸侯,这根本没有为王者与臣属之间的礼节,我不愿意在见到他了。”

这魏豹说刘邦不懂得礼节,现在看来,他的这番话说的也是很有水平。但是再有水平,意思也很明显,老子不跟你混了,爱咋咋地。更何况,你能把我咋地?

实际上魏豹并非一无是处,也是有两下子。秦二世二年六月,当他的哥哥、那个乱世贤王魏咎为了百姓自焚而死之后,他擦干了泪水,东向投奔项羽。一个月后,他见到了楚怀王,凭借自己的本事游说楚怀王,使得楚怀王给了他数千兵马。

就是带领着这几千人,到了九月,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已经攻下了魏地的二十余座城池,自立为魏王。可以看得出,他不仅在魏地的百姓、宗族长老心里有着一定的号召力,而且自己于兵略、政略也还是有着几把刷子的。

他对天下大势看到了第一步,但很可惜,他看不出第二步甚至第三步。因此,汉元年三月,刘邦东出关中时他举国跟从,因为那时刘邦势不可挡。可是到了汉元年四月刘邦大败之后,他又立刻叛汉而与楚讲和以谋求中立。

看起来,这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但是那个年代里,这样的做法,似乎并没有什么错。

弱肉强食,生存,或许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过这也难怪,魏豹若是对于天下大势也能看到第二步、第三步,那恐怕就是他来逐鹿天下了。

但是此刻的郦食其老先生却是不知道魏豹是怎么想的。他不会在意魏豹与刘邦说分手就分手,也不在乎这友谊的小船翻的太突然。因为虽然没能成功的说服魏豹再次归降,但是他也是完成了此来的另一个任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返回汉营的郦食其老先生直奔刘邦的大营,看到了老先生的表情,刘邦也是明白了,游说失败。不过他并不灰心,因为此路不通,自然还有他法。他看向了郦食其。

“都打探好了吗?”

“回禀汉王,老臣已经将魏国人事部属探听的一清二楚。”

听到郦食其如此说,刘邦笑了。他之所以派郦食其去的另一个目的便是如此,探听虚实。实际上,刘邦怎么会不知道,魏豹既然处心积虑返回去,又怎么会再次回来?

自己现如今处于劣势,又有谁会将宝压在自己身上?不过这不要紧,我请你来,你不来,那么把你抓来就是了。

话虽如此,可是魏国有着一定的实力,也还有着统军名将。因此,既然要打,就要出其不意、一击必胜!让他没有喘息之机!现如今,郦食其的返回,便也解决了刘邦的这一顾虑。

“魏国统军大将是谁?”刘邦询问道。

“回汉王,是柏直。”

“乳臭未干,绝非韩信的对手。”

刘邦笑了出来,因为他松了一口气。

“那骑兵的统军将领是何人?”

“冯敬。”

“他啊,我知道,原来秦将冯无择的儿子,人品不错,但是不是灌婴的对手。”

刘邦再次松了一口气。

“步卒统军者谁?”他又继续问道。

“项他。”

“这小子不是曹参的对手。这回老子放心了。”

至此,刘邦彻底放下心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仅仅凭借对于敌我双方将领的对比,就提前决定而不是预知了战争的胜负。你可以说,刘邦兵略稍差,但是识人之能,似乎还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因为战争的结果,恰恰就是他所说的那样。每次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替魏国、替魏豹感到悲哀。还没有交战,对手就已经不把他看做对手了,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人家的囊中之物了。也难怪,当年的天下,能与刘邦做对手的,也只有那位了。

“来人,速传韩信、曹参、灌婴!”

不多时,韩信三人从大帐里走了出来。因为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但是谨慎的韩信找来了郦食其,又再次询问了一番。

“魏没有用周叔为大将?”

“是柏直。”郦食其看着韩信,笑着回答道。

“小兔崽子,不足为虑!”

这一次,韩信也放心了。

以上刘邦与郦食其、韩信与郦食其的对话不见载于《史记》,而是出自于《汉书》。仅仅两段简短的对话,就足以见得出当时刘邦、韩信对于魏国叛汉的重视程度。

难怪陈子龙说“豹之叛汉犹九江之反楚,其患甚切,不可不亟取,且以自广关中地耳。”

其实这里我很想介绍一下连刘邦、韩信都在意的这位周叔到底是何人。可是在下才疏学浅,也实在是不知道这位仁兄到底有何事迹。另外,他可能在家中排行老三,因为我国古代兄弟排行有伯仲叔季之分,也就权当周三来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很有能力,只不过,没被重用而已。

至于那个项他,在之前的章节里就曾露过面,差点被章邯击杀于临济城外,后来和魏豹一起逃跑。

因此,魏豹为魏王后,在项羽的干预之下,他也曾担任过魏相。不久之前,还败在了灌婴的手里。因此,鉴于此人的战绩与能力,刘邦根本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那么对于自己的部属,韩信、曹参自不必说,而这位灌婴是何许人呢?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6 15:34:50 +0800 CST  
您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整个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刘邦虽然屡次被项羽的楚军打败。但是他也有着一支军团,就连项羽都是颇为的忌惮。

那就是刘邦的精锐骑兵部队。而这个灌婴,便是那支骑兵的统领。顺便提一下,后来项羽败逃,就是灌婴领军五千一直在追杀项羽。

他也是在不久之前刚刚当上中大夫统领骑兵的。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当刘邦在荥阳与项羽对峙的时候,项是派遣大量的骑兵来挑衅,这可气坏了刘邦。

骑兵机动性极高,就算他不攻城野战,骂你几句就跑,你也是追不上啊。因此,刘邦下定决心,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队伍。

这个时候,占有关中秦地的优势显现出来了。因为原老秦人里的人才自然就可以为刘邦所用。

战国之际,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建立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而能与之相抗衡的也只有同样长期与西北少数民族厮杀的大秦铁骑。尤其是长平一战中,武安君白起派出截断赵括军与邯郸方面退路、粮道的那支骑兵,更是战力非凡。此后的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反击匈奴,大秦骑兵扬名四海。

因此,秦国的骑兵军事人才大有人在。同样的,关中人的军事素质自商鞅变法以来,便是得到了确立、几乎渗透进入了骨子血液里。所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兵源与人才的刘邦,在整个楚汉相争的过程中他的军队才能屡败而不倒。

当组建骑兵提上日程后,军中之人全都推荐原大秦骑士李必、骆甲。刘邦也深知二人的骑兵指挥训练才能,便想要以二人为骑兵统军将领。可是二人推辞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是秦人,担心军中大小不信服他们。因此二人希望刘邦派出一个善于骑射的亲信为主将,而他们二人来辅佐他。

刘邦一听,很是有道理。环顾左右,善骑者,灌婴遂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刘邦的这支骑兵,的确不凡。而灌婴的勇武也将在日后显现出来。

收拾魏豹

汉二年八月,三万精锐汉军集结完毕。大将军韩信以左丞相为主将,曹参以假左丞相统步军、骑将灌婴统领骑兵军团正式出击伐魏。汉军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魏豹那里。当他得知了统军大将是韩信之后,也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因为他知道,刘邦回定三秦便是韩信的计谋。而且在彭城战败的时候,只有韩信统领的军队能够一直稳住阵型,不乱阵脚。在那等大乱的情形下,能够做到如此,也足以证明韩信的军事才能。

因此,魏豹亲自统军五万出发,决定要会一会韩信。自信满满的魏豹已经选好了防御的重点,他相信,在那里,韩信将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那就是蒲坂渡口(今陕西省永济城西黄河东岸)。此地是重要渡口,隔着河与临晋关相对,是为汉军进军的必经之路。可以说,只要守住了这里,汉军就别想过来。

到时候不论是击其半渡还是坚守不战,可以说,都是看魏豹的心情。因此,此地魏军云集,就等着韩信的到来了。

当韩信到达这里的时候,也是明白了汉军的处境。他很了解魏军的数量、战力,此战魏豹亲自坐镇、几乎调集魏国所有主力军队,因为他不会让韩信越过临晋一步。

汉军远道而来,长途行军,而魏军却是占尽地利、以逸待劳。所以,汉军若是强攻,不仅不能保证顺利过河,而且还可能造成很大伤亡。所以,经过一番观察,一个绝妙的作战计划在他的头脑里形成了。

对面是魏军的主力,没错,魏国几斤几两韩信很清楚。这里云集了魏军主力,防御很是严密。那么其他的地方还会有着这么多的魏军主力、还会有着这样的严密防守吗?

就算是有着规格差不多的防御体系,还有着大量的魏军存在,那么是否可以分化掉他们的防御体系呢?

“传令下去,准备船只,大军强渡,击溃魏军!”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08 18:29:08 +0800 CST  
就这样,韩信下达了第一条军令。而大将军下令后,汉军士兵也是大量搜寻船只,大部汉军开始在河对岸集结、忙的不亦乐乎。这个时候,韩信的一举一动也是看在了魏豹的眼里。

得知韩信准备强渡的消息后,魏豹笑了,就怕你不来!在他的号令下,更多的魏军集结到这里,开始等着汉军。在他们看来,只要汉军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当魏豹笑过以后,韩信也笑了。那就看谁能笑道最后吧。

“曹参灌婴到哪了?”韩信问道。

“禀将军,已到达夏阳。”

听到了这样的回答,韩信的脸上更显坚毅之色。

一年之前,包工头樊哙接到了一个难于上青天的任务,那就是修复栈道,以备刘邦大军还定三秦所用。

但是事实证明,修栈道只是个幌子,可是却是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那就是成功的吸引了章邯等人的主力,布置在了栈道出口的一端。而汉军则从陈仓出击、如神兵天降,一举平定三秦。是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

现如今,韩信再施此计,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樊工头,而是他韩大将军亲自出马“忽悠”。只要他多树疑兵,制造出渡河的假象,便能够在牢牢吸引住魏豹主力的同时,还给其他魏地的守军造成汉军不会到来的假象。现在看来,这一计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视线转到此刻的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汉军将士在猛人曹参的带领下,正在渡河。只不过,仔细看去,他们并不是乘船,而是手里面捧着木盆、木桶正在偷渡。

这的的确确是偷渡,因为早在韩信大举陈兵临晋的时候,便是已经多方搜集了大量的木盆、木桶,以此为“船”,并用来渡河。

那个时候,基本上会游泳的游,不会游泳的就用木盆、木桶当做“船”,也许还会有浮桥。但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迅速的过河。

没办法,你总不能大摇大摆的乘船而过,那样很容易便是会被发现,你是来旅游还是来打仗?怎么能让韩大将军白忽悠呢?

就这样,大批的汉军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对岸。他们训练有素,很快整装完毕。

而曹参看着这一众弟兄,也是率先奔驰出去。因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重镇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说起来,历史似乎还真的是惊人的相似。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引兵攻赵,很快赵军不支,邯郸陷入重围。赵求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军师孙膑鉴于齐魏两军的综合对比等一系列原因,并没有领军直扑赵都邯郸,而是率军直犯魏都大梁。而围赵的庞涓闻讯后大吃一惊,立刻率军回援,结果在桂陵被孙膑设伏,魏军大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围魏救赵。

近一百五十年后,这一幕再次在三晋大地上上演了。

率军飞速前进的曹参等人,很快击溃了东张(今山西永济西北)魏将孙遫,到达了安邑。由于魏豹的主力都在蒲坂,加之汉军一直以来的“忽悠”战术起了作用。安邑不仅毫无防备,而且守备力量相当的薄弱,怎么经得起猛人曹参的进攻?

奶奶的,你让老子浑身湿透的去偷渡,现在还能放过你?

一番交战下来,魏将王襄被俘,安邑从此属汉姓刘。

就这样,安邑轻松易主。曹参派军驻守以后,他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因为韩大将军还另有任务。

此刻,蒲坂前线的魏豹也很是疑惑,韩信你这都鼓捣多长时间了?磨磨唧唧的,到底能不能渡河了?要是不敢了,就趁早退军,呈球状运动回到荥阳得了。这不是浪费寡人的青春吗?

可正在他纳闷的时候,突然有人前来告知,说是安邑已经失守了!

“什么!”

魏豹大吃一惊,虽然自己的国都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但是安邑不仅曾为魏都,更是自己手中的重镇,岂容有失?自己率大军在此阻挡韩信,安邑这个大后方怎么能又怎么会失守呢?

因此,当听过败兵的报告后,魏豹也是全部清楚了。

韩信,你这老小子蔫儿坏阴我啊,竟敢掏我老巢儿!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火速率军回救安邑。历史就此上演相似的一幕。

看着河对岸慌乱的魏军,韩信再次笑了出来。因为他知道,曹参成功了,此刻,便是千载难逢的战机!

“三军渡河!”

汉军在韩信的令下,如狼似虎一般的冲杀过去。早就自乱阵脚的魏军又怎么能抵挡的住?

因此,汉军一举渡河,并且他们的脚步没有停下,而是直追在前面不远处的魏豹主力。

因为韩信相信,用不了多久,魏豹就不跑了。果然,到了曲阳(今山西曲沃县东北),他不跑了。因为在那里,他看见了早已经等待多时的曹参,回头看去,韩信也到了。

到了这个份儿上,什么计谋策略都没有用了,唯一能决定命运的,就只有打了。

于是,汉魏两军很快绞杀到了一起。但是战争的胜负已经决定了。此战汉军大获全胜,魏豹仅率残军逃脱。

看着一溜烟儿似逃跑的魏豹,韩信怎么会放过他?

“曹参!”

这一次轮到曹参笑了,他再次上马,直追而去。大汉开国后,论功封侯时曹参的功劳簿里有过俘虏诸侯王的记录,而他的封号便是平阳侯。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知道了,其中的那个诸侯王是谁了,而他的封号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跑到了武垣(今山西垣曲县东南),魏豹不跑了,因为他成功地跑到了猛人曹参的怀里。

紧接着,汉军攻陷魏都平阳,尽皆俘虏魏豹的妻儿老小。此后完全平定魏地五十二城,取得了大胜。从此以后,这里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刘邦。

魏豹虽然被俘,可是韩信派人把他押送回了刘邦那里后,刘邦却也并没有太过计较魏豹的背叛,仍然留用他。实际上也没有杀他的必要,毕竟此刻不仅魏豹的地盘已经全部姓刘,就连他的女人,也姓刘了。所以,在刘邦看来,魏豹者,鼓掌之间的玩偶而已。

“汉王令,以魏为河东、太原、上党三郡,从此世间再无魏国!”

这一战,韩信再次显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指挥艺术,但是与还定三秦的暗度陈仓一样,这,只不过是绝代兵仙的小试牛刀而已。后面的军事生涯,将会更加的精彩!

因为那是属于他的战场!

因为那是属于他的时代!

因为他是那一刻的绝代兵仙!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0 08:25:26 +0800 CST  
真是抱歉,不知为什么,我的一直不能回复,还没能够去看望各位朋友,实在抱歉!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1 11:41:00 +0800 CST  
《这才是刘邦》第三十九章 绝代兵仙(中)

整装进发!

继续出击

伐魏的大胜使得刘邦很是高兴,因为至少此刻的他可以专心致志的与项羽对峙而不用在有后顾之忧了。同时从这一战之后,他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再一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隐约的,刘邦的心里,也是逐渐的有着一种想法产生了。

一举定魏的韩信收编了大量的魏豹的军队。同时,原魏国也就是现在河东等郡的青年男子也是源源不断的兵源。因此,韩信所统领的那支汉军也是逐渐的壮大了起来。

营内的兄弟们对于这样的一位用兵如神的大将军简直佩服到五体投地。似乎都觉得,跟着他打仗,不仅能打胜仗,还能很刺激!韩信的军中地位再次得到了确认。

而这些,自然逃不过刘邦的眼睛。看着自己的辖地版图,以及考虑到自己目前与项羽对峙所处的态势,刘邦的目光逐渐的看向了另一个方向。

也就在此时,韩信的使者来到了刘邦这里。当刘邦接见过这位使者之后,他的脸色说不出来高兴还是其他。那么这位使者说了什么呢?

自从平定魏地,韩信认为,以魏地为基地、安邑为中心作为跳板,便是可以北上攻伐赵燕代。只要拿下了这三处,便可以东向灭齐,只要计划完成的顺利,不仅在战略态势上包围了楚国,断绝楚军粮道,而且他就可以成功率大军西向与刘邦会师于荥阳,讨灭项羽。而要想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个条件,那就是希望刘邦再给他增加三万精兵。

当初下邑之谋的时候,张良曾经对刘邦说过,他手下的将领能够独当一面的只有韩信。现在,张良的预言说中了。

那么韩信的计划是否可行呢?当然可行,可以说,这是刘邦早就在谋求的一步棋。

前面说过,他之所以如此的看重魏地,就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除却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以外,另一点便是可以以此地为跳板,经略赵燕之地。

燕国自古以来便是不愿参与中原之争,地辟民稀的情况下只图自保。而齐国此刻刚刚趋于稳定,又面临项羽的威胁,根本来不及对中原的纷争做出反应。

更何况,齐国的当家人与燕国相似,似乎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代国虽与赵国一体,可是代王陈余不在国中,代国国小,这便是逐个击破的好机会。

至于赵国,虽然具有一定实力。但是事在人为,刘邦相信,凭借韩信的实力,拿下赵国不是问题。一旦成功的稳定了自己的左后方,便是要继续东向灭齐或者争取齐国。

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大半已在我的手中,项羽又能如何?而这一段时间,他刘邦便要以自己为诱饵,完全的拖住或者说吸引住项羽,让他无暇他顾。

可以说,这个计划两方面都是重中之重,若是韩信不能成功经营燕赵,那么以后的设想便全都是空想。另一个方面,若是刘邦不能够成功的牵引住项羽主力,那么韩信那里自然会受到楚军的夹击。所以,这是一个冒险而又一本万利的计划!

刘邦深知其中厉害,他很清楚自己与项羽交手的胜算。而且他也清楚,一旦项羽突破荥阳防线,是不会放过他的。也许会把他做成肉粥。可是他也明白,争天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要时刻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高风险活动,哪有自己不去争取而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呢?

所以,深思熟虑的刘邦决定,就这么干!

可以说,在这一刻,刘邦集团便已经规划出了具体的战略大方向,从此以后项羽将更加被动。不得不说,楚汉相争,楚又败了一招。

所以说,韩信的提议与刘邦不谋而合,他当然会同意。可是真正令刘邦有着一丝犹豫的,是韩信的最后的请求,也就是那三万精兵。

先不说此刻刘邦与项羽对峙,兵力吃紧。鉴于韩信此刻的威望以及所领队伍的壮大,刘邦怎么会将三万精兵交给他?

虽然此刻的韩信包括以后的韩信可能一直都是忠心于刘邦。但不要忘了,古之帝王心里,时刻最重要的,很可能,是他自己。

所以,刘邦拒绝了韩信增兵的请求,而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

实际上,韩信要求增兵记载于《汉书》他的本传里。而《汉书》的记载是刘邦答应了韩信的请求,给了他三万精兵。但《史记》里却绝无此记载,凭借后来刘邦立刻调回韩信的军队以及《汉书》记载自身的前后矛盾来判断,刘邦很可能拒绝了韩信的增兵请求。

看到回来的使者身后,紧紧跟着一个人,也许韩信已经明白了什么。或许,他没有明白为什么。

但是,在他看来,没有那三万精兵,他也可以北上进击!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2 12:40:00 +0800 CST  
支持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4 14:04:31 +0800 CST  
整军出击

当使者回来之后,传达了汉王的旨意,而使者身边的那个人,也是刘邦此刻派来与韩信一起经营北部战线的。

“见过常山王。”

常山王者,张耳也。张耳,刘邦的亲家,派他来与韩信一同北上,主要有以下的考虑。一来张耳在燕赵之地素有相当的影响,不仅有原来的部属还有着大量的门客,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种优势,那么对于汉军北进势必大有裨益。而且赵国的掌权人陈余与张耳之间此刻可谓是不共戴天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由张耳来对付陈余,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国,是一切恩怨的起点,倒不如在这里一次性解决。另外一点则不言而喻了,那就是监视韩信。因为有着张耳在,刘邦很放心。

就这样,虽然没有看到大本营的援军,但是韩信还是决定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出发。

他的第一个下手目标,是代国。那么韩信为什么会选择先对代国下手呢?

其实只要大家打开地图看一下就可以知道,从魏国出发直奔代国实际上是绕过了赵国,长途奔袭过去。这样一来,赵国一旦得知汉军的行动,出兵断截汉军后路,与代军里应外合,那么汉军的处境就会相当的危险。

既然如此,韩信为什么会选择先对代国下手呢?

前文说过,代王陈余此刻在赵王小歇身边辅佐,代国内由其亲信夏说先生以相国的身份留守。

而这,对于韩信来说,便是个好机会。与赵国相比,代国无疑弱小很多。第一个攻打代国的难度要比首先攻打赵国小得多。而且代国地处偏僻,只要汉军行动迅速隐秘,一鼓作气,拿下代国不是问题。

一旦拿下代国,便可以居高临下攻伐赵国。而赵国,自然也就失去了一份援助力量。

相反的,赵国的实力很强,若是直接强行攻伐,万一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那时候,代军便是战场上的一股奇兵,代王陈余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

他定然会命令代军出击,到时候不论是正面迎击汉军还是背后搞个偷袭、骚扰粮道,都不是韩信愿意看到的。所以,计议已定,第一个攻伐目标,便是代国!

就这样,汉军急行军,直扑代国而去。当时的代都为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东北代王城),一切都按照韩信的设想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汉军出现在邬(今山西介休县东北)的时候,代相夏说先生反应过来了。

他很好奇这汉军是打哪出来的,不是说他们在魏地吗?这是飞过来的?怎么一下子跑到了自己的地盘?

可是到了现在,也只好动用武力了。没办法,看样子韩信是打算在此长期免费游,不打,怎么能赶走他?

就这样,汉二年九月(实际上是后九月,当年闰月)汉军与代军在此地展开了大战,结果是“(汉军)大破之”。无奈的夏说先生只得逃跑,这一次,别管他是瞎说还是说的天花乱坠,猛人曹参是不会放过他的。

就这样,跑到了於与(今山西和顺),他不用再跑了。因为他去和那些战死的军士作伴去了(斩夏说)。

这一次,汉军再次成功,彻底的平定了代地。韩信大量的收编当地的士卒,就地补给犒赏三军,渐渐地,他手下的这支汉军也是再次壮大了起来。

当韩信破代的消息传到了刘邦那里的时候,对于韩信此刻的举动刘邦自然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他想了很久,最后发布了一道命令。

“持寡人符节,调韩信部下精兵增援荥阳,拖延违令者,军法从事!(汉辄使人收其精兵,益荥阳距楚。)”

这个时候,汉军与楚军对峙荥阳,形式一天比一天吃紧。若是此刻得精兵增援,势必会使局面有着改观。另一方面,韩信所统军团,日渐壮大,前番并没有给他增兵,可他却势如破竹,一路下代,这使得刘邦又一次很是欣赏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不过,欣赏归欣赏,所做的还是必须要做好。

就这样,韩信看了看,交出了大部的精兵。因为他也清楚,汉王若是形式不吃紧,不会如此行事。更何况,若是荥阳战场汉军失利,那么他就不可能继续有效的践行他的战略目标。

不过这不要紧,区区赵国,他自有别法应对。

进军、灭赵!

当汉军补给休整完毕以后,代地也是安定了下来。这一刻,韩信的目光看向了南方,那里,是赵国、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具体来说,他的目光,此刻正聚集在地图上的一个地点——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西北)。

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可能常常看到一句话,那就是“此所谓兵家必争之地”。但凡如此去说,就证明,此地的战略地位十分的重要,似乎有一种得之则胜、失之必败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说法虽然夸张,可也差不到哪里去。

井陉,因其“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此地为太行山脉的一条通道,古称“太行八陉中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是为“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险道。

韩信若要东越太行以灭赵,此为必经之路。

因此,汉三年(前204年)十月,当韩信率军来到太行山外的时候,一向自信的韩信也停了下来。

因为他知道,把守井陉的是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而且接到了代地溃军的消息后,赵歇和陈余也得知了韩信的到来。陈余更是亲自率军二十万前往井陉阻拦,所以,韩信不得不仔细的考量一番。

他熟读兵法,更是知道就在二十五年前,赵国大将军武安君李牧便是在此率赵军阻击名满天下的大秦名将王翦。那一战,也是后世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中两人的一次精彩对决。

当时赵弱秦强,可是武安君李牧却是一直阻秦军于境外,就连同为名将的王翦都是无计可施。之所以如此,除却凭借过人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赵军拼死力战之外。

还有一点也不无关系,那就是李牧牢牢地据守井陉口。可以说,井陉一丢,赵都邯郸便是无险可守。同样的,韩信若是占领这里,那么汉军一路前行便可以畅通无阻!

可是现在的韩信,也是有着一丝忧虑,因为他得知了赵军的一个计划。

广武君李左车

楚汉之际,能够让韩信上心的将领并不多。前面提到的那位周叔先生算是一个,而这一位广武君李左车,也是一个。

李左车,生卒年不清楚,柏(今河北邢台隆尧)人。自幼熟读兵书、通晓谋略。秦末天下大乱,李左车起而辅佐赵王歇,意图恢复赵国,继承先祖遗志、重现先祖荣光。

当他得知韩信率军到达井陉之后,也是来到了这里。看着这熟悉的一草一木,仿佛一个伟岸的身影依旧站立在那里,在训练自己的士兵,并发誓誓死守护自己的国家、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

“祖父,孙儿谨记您老人家当年的教诲。”

而他的祖父,便是当年名震六国、誉满华夏的战神武安君、大将李牧(有争议)。

事实证明,李左车不仅仅是身体里流着先祖的血液,他的用兵韬略也是丝毫不输先祖。

当得知韩信平魏定代转而攻赵的时候,他便是摸清了韩信的底细,心中生一妙计。他找到了当时已被封为成安君的陈余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近闻汉将韩信渡黄河,虏魏王、斩夏说,大战於与,现如今辅以张耳,东来伐赵。汉军本就因远离本土而舍生忘死如今又乘大胜之机,兵锋正盛,势不可挡,不可与之速战。我私下里听说,战场之上,千里运粮,则前方将士经常食不果腹。一军之中,炊柴现打,其各营士卒不可能吃饱饭。我等所据守的井陉,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连延数百里的情况下,汉军的粮草一定在大军的后方。希望代王给臣精兵三万,我带领他们从小路出击,截断汉军辎重。而您则只需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到了那时,汉军进无法下井陉,退不得回原路,我引奇兵断其归路,使得汉军就算是想要去掠夺粮草都办不到。如此一来,不出十天,我必将献上韩信、张耳的头颅。希望代王能够考虑一下臣下的方法,否则的话,我等必被那两个家伙所俘虏啊。”(以上对话系本人依据史料原文尽可能通俗翻译。)

听到了李左车的话,陈余不以为意。因为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兵法云十则围之、倍则战之,现如今韩信虽然号称大军数万,可是在寡人看来,不过几千人而已。就算能够做到千里奔袭,也早已经疲惫不堪了,此所谓强弩之末矣。要是我采用你的办法,坚守不战,若是日后来了更加强大的敌人,又该怎么办!这只会使得诸侯们都认为我陈余是软骨头,都可以随随便便的来踩两脚!”

“代王,希望您在考虑考虑。”

“我意已决,无需多言!”

李左车鉴于考虑,以《三略》谏之。而陈县长身为代王,也以《孙子兵法》来反驳。看起来,两人熟读兵法,当个讲师不成问题。

可是任谁都知道,李左车的策略才是上策。他早就看出来汉军的两大软肋。

其一者,韩信的汉军远道而来,孤军深入,根本没有援助。只是凭借着战胜之威想要一鼓作气攻下赵国。而赵国却是实实在在的本地人,兵源补给上汉军与之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要避其锋芒,坚守不战,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了汉军士气衰竭,才是最佳战机,那时出兵,必定事半功倍。

其二者,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粮草。汉军粮草不济,怎么比得上赵军背靠大后方这种优势?

所以,鉴于实际情况,汉军所需要的就是速战速决。而赵军只要坚守不战,就能够不断的消耗汉军辎重。到时候,没粮无援,不愁汉军士气不低落。

所以说,抓住了汉军这两个软肋,那么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这个时候,若是真如李左车计划的那样,出奇兵于其后,汉军粮道必断。到时候,他们被困在中间、无法得脱,不用等到赵军来打他们,用不了多久,汉军自己就会大乱起来。

岂不见当年长平一役,无粮无援的赵军被逼到了何种绝境、发生了怎样的惨剧。

这一刻,仿佛六十年前的一幕又要上演了。可是,陈余并没有采纳李左车的策略,用史料的原话说“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就是说,陈余自恃儒家弟子,标榜谦谦君子,不屑诈谋行径。

可以说,这个原因很有道理。但是陈余之所以如此做,还因为他基于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

韩信此次出击灭赵,由于精兵被调往荥阳,而他又要分兵驻守代魏两地。所以实际能够调动的大军据估计在两万左右。而反观赵国,陈余集中了二十万大军。

除却分兵防守以及井陉地形限制,大军无法展开等原因,保守的估计,与汉军对峙的前线,也要有着十万左右的赵军。接下来他的想法就可想而知了,五个人打你一个,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你!

韩信,你要敢来,我就让你长长记性!

另外,陈县长此人颇有些刚愎自用。在他看来,如此稳操胜券的大胜又怎么需要别人来教他?

更何况,大胜之后,他陈余不仅大功一件,而且必将名满天下。所以,就这样,赵国的应对策略决定了下来。

李左车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但是军令难违,他也只得尽心的去准备防守,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惨败。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4 14:13:15 +0800 CST  
《这才是刘邦》第四十章 绝代兵仙(下)

准备决战

就在赵国决议已定的时候,对面的韩信通过间谍、斥候的多方打探,也是得知了这一消息。这一次,韩信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则大喜)。

因为到了现在,可以说,他韩信对于赵国已经是志在必得了。

“赵不用广武君计,必为我所灭!传令进军!”

汉军将士接到了军令,也是快速突击前进。当汉军前进至距井陉三十里的时候,韩信便下令全军驻扎于此。

可以说,陈余此人,韩信虽与之接触不多。但是通过几番了解,对于韩信来说,此人用兵之道,有着几斤几两,他早已经了然于心。

既然你想立功的话,那我就遂了你的愿。

这一日,到了夜半时分,汉军大营里,两千轻装骑士整装待发。可以看见,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支汉军的赤红色小令旗,那是大汉的标志。而在他们的面前,是他们一直以来愈加信服崇敬的大将军、韩信。

当他们被选中的时候便是知道,这位大将军又要“坑人”了。不过身为军人,他们很愿意帮着自己的将军去“坑人”,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相信以及崇拜。

“弟兄们,你们是即将到来的决战中的重要一环,现在需要你们从小路爬到临近赵军军营的高山上,到了明天交战的时候,我会诈败而走,赵军见我军退却,必会倾巢出动前来追击。那个时候,你等便要疾驰下山,攻陷赵营,将他们的旗帜通通给我换上我大汉的旗帜!听明白了吗!”

“我等谨遵将军将令!”

“出发!”

看着逐渐奔出汉营的两千轻骑兵,韩信挥挥手叫来了自己的副将。此时已经过了夜半,进入了新的一天。

“传令各军先用一些早饭(传飧)。破晓我们大破赵军以后再好好地吃一顿大餐(今日破赵会食)!”

看着自信满满且异常激动地韩信,诸将都是一阵疑惑。他们很想问一句,大将军,谁给您的自信?

对面赵军最起码是咱们的五倍,今天就要破赵?神话啊?虽然说一直以来这位大将军总是打胜仗。可是这一次,诸将也是觉得此事不靠谱(诸将皆莫信)。

但是看着自信满满的大将军,他们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诺!”

看着面露疑惑的诸将,韩信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他的这话别说诸将不信,是个正常人就都不会信。

对面有着十余万人,现如今他要领着这两万来人去跟人家拼命,而不是唠嗑。这汉军得发挥出什么样的战力才能打败赵军啊。

可是身为大将军,韩信自己却必须相信自己。而且,不是盲目的自信。既然大家尊敬并信服他这个大将军,既然汉王将这个任务交给他韩信,他就一定会负责到底。

哪怕此刻的他自己心里都是狐疑万分,但是也不能有一丝一毫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弟兄们在看着他,他、就是弟兄们的依靠!

哪怕前方荆棘遍布、哪怕再向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就会万劫不复,那也必须要勇往直前!

因为,他是韩信!

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 治兵第三》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5 15:26:43 +0800 CST  
背水一战

散去了内心的疑虑,要相信,这战场,你便是真正的主宰!看着诸将与众将士,韩信也是来到了自己的位置。

“弟兄们,赵军已经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他陈余的目标是我韩信的脑袋,因此若是没有看到我的大纛,就不会攻打我军的先头部队。因为他怕我韩信是个胆小鬼,听说前军遇袭就中途退缩。所以,今日之战,我将亲自出战,让他陈余看看,我韩信的脑袋是不是那么好得到的!”

看着情绪激动的韩信,汉军将士的内心也渐渐地活跃起来,大将军既有如此豪情,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实际上,此刻的韩信,早已经成竹在胸。他深知陈余不仅立功心切,而且还特别轻视自己。所以,在韩信的计划里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将深沟高垒里的赵军全部吸引出来。

否则的话,他提前安排的两千轻骑兵便是一招废棋。可问题就在于怎样将陈余的大军全部诱出大营。要知道,陈余并非泛泛之辈,他也知韩信兵力不足,因此他的战略目的不仅仅是韩信的脑袋,而是要聚歼这支精锐汉军。

因此,要完成这个目标,陈余必须死死咬住主将韩信所在的队伍。只要解决了韩信,不愁汉军不乱。所以韩信一着不慎,便可能将这支汉军精锐全部搭进去。

更何况,正如韩信所担心的那样,若是汉军先头部队并没有韩信的影子,恐怕陈余并不会发动攻击。因为陈余怕汉军后续部队不敢进前,那样他也就无法一次性聚歼汉军。

所以这一刻,韩信是想让陈余出来,而陈余则是想让韩信过来。

记得86版西游记里有一处经典台词,那是在流沙河收服沙僧的一幕。当时猪八戒在岸上,沙悟净在河里。

沙悟净喊道:“你下来”!

猪八戒却喊道:“你上来”!

如此反复多次。想必这一幕大家都记得。

现在的韩信和陈余似乎也是这样的情况。简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对话:

韩:“姓陈的,你过来!”

陈:“姓韩的,你过来!”

但是这一次,韩信的回答却和猪八戒继续叫喊“你上来”不同,而是“过去就过去,怕你啊”!

因此,韩信的方法就是,既然你要我的脑袋,我就亲自给你送过去,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拿!

也就是说,他亲自担当诱饵,不怕陈余不出来!

决议已定后,韩信亲率一万汉军精锐渡过了绵曼水,可是当汉军渡过了绵曼水以后,不但没有继续进军,反而做出了一个另得赵军相当震惊的举动。

“众将士,背水列阵!”

伴随着韩信的将领,一万汉军齐刷刷的背靠绵曼水,摆好了阵势.这一幕,不但对面的陈余懵了,就是汉营诸将也懵了。他们发觉韩大将军似乎从昨天半夜开始就有点儿不正常。先是莫名的自信,现在又来了个背水列阵。大家多少都读过兵法,谁不知道,汉军这样列阵就是个绝境。这要是打不过赵军,那个时候想撤退都办不到了。可是不知怎的,对于他们的大将军,众将士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信服感。

总之现在他们也顾不了太多了,先留着疑问,等打完这一仗在仔细的请教大将军。

可是与此同时,对面的陈余以及赵军众将在短暂的惊愕过后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兵法云:“背水阵为绝地,向坂阵为废军。”

——《尉缭子 天官篇》

陈余先生的兵法熟识度还是很高的。在这之前,如果说陈余对于韩信的速战法还是有些疑虑的话,那么现在看到这样的布阵方法,他是彻底的放心了。

韩信者,徒有虚名、不足为虑!

但是陈余先生的记性可能还是不太好,他忘记了当年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是怎样击败秦军的。那一次,楚军的做法在众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破釜沉舟后的处境也是所谓的绝境。可是最终的战果,却是出人意料。

看到哈哈大笑的赵军,韩信的脸上却并没有被嘲笑后的尴尬,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的自信。因为为了成功的吸引出陈余的大军,他不仅要自己当诱饵,为了以防万一,他还必须从另一个方面来引诱陈余,那就是示弱!

让陈余以为自己不懂兵法而更加的轻视自己,汉军处于这样的绝地。在那“熟读兵书”的陈余眼里,便是自取灭亡,所以,不怕陈余不出来!

实际上,将兵法迷信到这个程度,恐怕陈余先生已经可以和赵括同学相媲美了。另一点,汉军处于这样的绝地,如果说最后的结果难免是死,那么,向后退却,是窝囊的死,是对一个军人、一个男人莫大的侮辱。向前与赵军拼死一战,也许还能有着一线生机,或者说,还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不拼一下试试,看看自己究竟能爆发出什么样的战斗力!

惊疑不定的汉军看向了他们的大将军,那纵马立于万军之前的男子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惊慌。天已经逐渐的亮了,大将军之前告诉过他们,破晓击破赵军,全军吃大餐!

那么现在是否是开战的时候呢?

就在汉军众将士再次看向他们的大将军的时候,却是见到韩信已经高高的升起自己的将旗与常山王张耳一马当先,在如滚滚雷鸣的战鼓声中率领着数千汉军精锐冲杀了出去。

一瞬间,万马奔腾、喊杀震天,汉军将士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对着赵军大营猛冲过去。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7 11:27:20 +0800 CST  
据守大营的陈余见状,也是调动大军出击,截杀汉军。一时间,两军厮杀到一起,刀剑无情,喊杀声、惨叫声、战马嘶鸣的声音不绝如缕,但战场,就是这样的残酷。不杀人便会被人杀,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没人愿意死,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干掉自己的敌人!

就这样,大战持续了很久,两军早已经交缠到了一起。赵军人多势众,眼看着逐渐的占据上风、压制了汉军。看着火候差不多了,韩信张耳立刻指挥军队渐次撤退、丢下了所有的旗鼓,而他们退却的方向,是矗立在绵曼水边的汉军阵营。

很快,留守岸边的汉军让开了通道,接收陆地上的汉军。可是杀红了眼的赵军怎么会答应,源源不断的赵军以为汉军简直不堪一击,也是全力的冲杀追赶。就这样,双方在河边再次展开了大战。大营里的陈余见状,认为聚歼汉军,在此一举。

因此调动了所有的军队出击,一方面争夺汉军丢弃的旗鼓,一方面进逼汉军,意图将汉军彻底消灭在河边。

这一刻,真正的决战到了,所有的汉军已经退无可退,他们拼力的冲杀向赵军,刀剑钝了就用拳头。一时间,所有的汉军像是发疯了一样,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并没有使他们退缩,反而红着眼睛再次冲杀出去。这一幕,吓坏了赵军。他们本就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又是一路追击过来。

可是到了现在,他们不仅没有办法消灭汉军,反而在汉军的冲击下渐渐不支,甚至出现了败退的迹象。

与此同时,远处高山上的两千汉军轻骑自然也是见到了这一幕。在感叹大将军粮食如神的同时,他们飞驰下山,直奔赵军大营。

两千汉军轻骑如同神兵天降,全身赤红,手持汉旗。很快便消灭了赵营的留守士卒,彻底的占领了这里。紧接着,他们将所有的赵旗全部拔掉,而后清一色的换上了大汉的赤红旗!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隐藏起来,并找准时机给赵军以突然袭击!

画面再次来到绵曼水边,此时的汉军已经扭转了战局。在他们的拼死力搏下,赵军阵线松动。见到这一幕,陈余也很是懊恼。很显然,他是不可能歼灭韩信了。

为今之计,也只得暂时退回大营,休整士卒,另寻战机了。

很快,赵军开始全线撤退。可是如此战况下,汉赵两军早已经交缠到一起,近十万大军想要在战场交战中做到有序的后撤,显然是不可能的。加之此前汉军那拼命的一幕另得众多赵军胆战心惊,所以,可以预见的,赵军,成了溃退。

那一幕可能不太好想象,可是给大家举个例子。我高中仅仅几千人,每次做完课间操解散以后,所有人四散而去,那场面叫一个壮观啊。大家不妨借此联想一下,换一个背景。不是结束课间操而是为了逃命,那又将会是一副怎样的场面?

看到溃退的赵军,韩信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三军出击,斩杀陈余!”

就这样,画面一下子调转了。开始变成了汉军追击赵军。赵军快速撤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大营深沟高垒、可谓固若金汤。汉军野战的实力他们已经见识过了,的确厉害。

可是攻城呢?就凭他们那点人能够办得到吗?所以,只要回到大营,他们就是安全的。因此,他们在陈余先生的带领下飞速撤退。

可是当他们距离自己的大营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却齐刷刷的停住了脚步。

因为放眼望去,大营里一片赤红!

“那是……汉军的旗帜!”

“难道赵王和将军们都已经被汉军擒获了(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

这一刻,所有的赵军都慌了。往回去打不过汉军,向前走可老窝都被人端了,这仗没法打下去了!

既然如此,那办法就只有一个了,跑(兵遂乱,遁走)!

看到这一幕的陈余先生也是懵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大营竟然会落到了韩信的手里。看着一哄而散的赵军,他急的命令部将斩杀临阵退缩者,试图以此来稳定军心。

可是,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赵军早已经吓破了胆(虽斩之,不能禁也),看着溃散的赵军,韩信率领汉军直接追杀过来,与此同时,占据赵营的汉军轻骑全军出动。两相夹击之下,赵军再次大败。

至此,战争的结局已经定了。陈余再也不能制止赵军的混乱,无奈之下,保命要紧。他率领亲信直接奔逃,这一刻,他忘记了自己手下的那些军士,一切都比不上他自己。

他一路狂奔出近二百里,但是韩信怎么会放过他?

“全军追击,灭了赵国!另外,传令全军,不得伤害广武君李左车将军,有能得李将军者,赏千金!违令者军法从事!”

就这样,汉军在井陉二百里外的㞴水边上,斩杀了陈余。陈余先生在秦末汉初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只可惜,他挡不了刘邦的路,仅此而已。

紧接着,汉军乘胜继续出击,一举拿下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而那位命苦的赵王小歇也被汉军斩杀,在曹参等人分别率军掠地的情况下,赵地被全部平定。

至此,韩信成功灭赵。

而对于大汉来说、对于正在荥阳前线咬紧牙关与项羽死磕的刘邦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他的侧后方、北方已经平定,这不仅意味着他可以免受来自这些方面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来调动魏地、代地、赵地的大量人口、钱粮。

可以说,这里在楚汉相争之际,简直就是一块宝地。而此刻,这一块宝地终于落在了刘邦的手里。

占据了这里,北上可以威胁燕国,东向可以直接伐齐。在战略态势上已经逐渐的包围了项羽的势力范围。可以说,走到了这一步,刘项之争的胜利天平已经再一次倾向了刘邦。多少年来,无数人为项羽在此过程中无所作为而痛感惋惜。

因为尽管陈余先生控制下的赵代、以及魏豹先生的魏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楚国盟友。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也并不是刘邦的朋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楚汉之争的特定背景下,敌人的敌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朋友。而且若是项羽能够趁机援助魏国、赵国、代国,就算最终三国不归属于项羽,那么也可以为刘邦树立更多的敌人。这样一来,刘邦的处境必将更加的危险。

可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项羽并没有那样做。而这,有着两点原因。

其一者,项羽集团的误判,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看出来、看得上三国的作用。

其二者,就是来自于荥阳前线刘邦的威胁。

要知道,刘邦可是面临着随时壮烈的危险在硬扛着这位令天下畏惧的楚霸王,又怎么会轻易的让楚军抽调力量威胁韩信呢?

所以,这一次的交锋,刘邦又胜利了。而韩信的兵锋,却并不打算就此停止。

因为,此刻的他,看向了东方。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9 13:03:55 +0800 CST  
更新了!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感激不尽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19 13:09:16 +0800 CST  
《这才是刘邦》第四十一章 信之不疑 用之专一

相见李左车

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韩信的心中也是一阵振奋。因为自从他出兵以来,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此刻的他正欲再次整军出发,完成下一个目标。

其实,自从汉二年八月韩信出兵伐魏以来,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除却战略大方向制定正确以及汉军将士拼力奋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韩信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那么他是怎样打的呢?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确。

背水一战?也是。

但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速度战。

韩信基于汉军粮草不便、人数多少以及刘邦能够拖住项羽的时间长短等原因考虑,他此番出击,就一定要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可是如此的闪电战虽然有着莫大的优势,却也是有着一个十足的弊端。那就是,汉军将士也是人,而不是神。长期的连续作战,他们能否吃得消?或者说,是否已经成为了兵法里提到的疲兵呢?

这样一来,韩信的目标,还能实现吗?身为汉军主将,此刻的韩信也是在苦苦思索着。

“启禀大将军,广武君李左车将军到了。”

就在此时,账外军士给韩信带了了一个好消息。当韩信听说李左车来到的时候,那显现在脸庞上的一抹疑虑也是被自信的笑意所代替了。

只见得韩信立刻起身而出,亲自迎接李左车,并且为其解开了绳索。

这一幕,另得李左车也是颇为的疑惑。可是另他疑惑的还在后面。韩信竟然请李左车面向东而做,自己却坐在了东方面向西而做!这一下子可惊坏了李左车。

因为经过鸿门宴那一章的介绍,大家应该还记得。在秦汉之际,除却帝王以及官府主官升殿、升堂会见群臣、僚属以南向为尊之外。其他的相对于堂下的、宴会等场合,都以东向坐者为尊。

因此,看着如此尊重自己的韩信,李左车也是再次看向了韩信。恰恰韩信也是正在看着李左车。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疑惑,这位广武君一定会替他解答。

“启禀大将军,各位将军均已回营!”

不多时,战胜而归的汉军诸将全部面露喜色的前来韩信的大帐。一来汇报战果(效首虏),二来用兵如神的大将军此刻也该为他们解惑一番了。

只见得众将有序的进入了大帐,他们的脸上全部洋溢着战胜的喜悦。

“此番我军大胜,大将军用兵如神,我等敬佩(毕贺)!”

韩信摆了摆手,因为他知道。这群人还有着疑惑。

“大将军,末将有一问,不知大将军可否为末将解惑(因问信曰)?”

得到了韩信的示意后,他开口了。而依据推测,此人应该是曹参。

“末将粗鄙,但也曾略知兵法。岂不闻《孙子兵法》云:“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又闻“军必左川泽而右丘陵”。可是这次交战,大将军却让我等背水为阵,还预言大破赵军后会餐庆祝。说实话,我等当时都是不太相信。可是最终我军却大获全胜,这是咋回事儿啊?”

韩信看向了在座的诸将,笑了笑,而后缓缓的开口了。

“其实我所用之法,也是兵书上记载的,诸将只不过是没有留意罢了。岂不闻兵法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我韩信素无恩德于诸将、又无操练于士卒,可谓是互不相知。这就是所说的驱赶赶集的百姓们去打仗一样,若是不将他们置之险境来激发其求生奋战的本能。而是置之生地让他们感受不到危险压迫,那么大战一开,人都跑了,还拿什么和赵人打?”

听到韩信如此说,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又是思索了片刻,便尽皆是豁然开朗一般神色肃穆起来。紧接着,他们再一次郑重的看向了他们的大将军。可以说,这一刻的汉军众将,对于韩信,那都是彻底的服气了。

“大将军用兵如神!我等弗如甚远啊!”

而也正是这一刻,众将才注意到,韩信的大帐里,有着一位将军。他们没有多问,自然知道那是韩信的客人。

而此时,韩信也终于将自己的想法以及疑惑告知了李左车,因为他相信,自己会得到想要的答案。

李左车,可以说在楚汉相争之际的确为一大军事谋略人才。如果说韩信为楚汉之际兵家第一流巅峰高手,在我看来,李左车也能排进第一流初期的行列。

所以,他和韩信的一番对话,我决定依据史料原文并加一些适当的符合逻辑的言语、为大家用通俗化的语言完全翻译出来。以此使得大家一览其天才的军事头脑以及高超的谋略之道。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22 13:57:26 +0800 CST  
改变战法

当决定了求解以后,韩信没有扭捏,他开门见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将军,在下意欲北灭臧燕、东伐田齐。在将军看来,不知怎样才可完成此志?”

看着诚恳的韩信,李左车的内心也是有着疑惑。韩信对他施以尊师之礼,的确让他大吃一惊。可他毕竟战败被俘,又怎能好为人师?所以对于韩信的问题,他选择了“辞谢”。

“大将军,在下曾闻陶朱公有言“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我身为一个败军之将,承蒙将军不杀之恩,哪里有资格来参预如此大事啊。”

“将军此言差矣。信也曾听闻,百里奚者,同一人也。但其初在虞国而虞亡于晋、后处于秦而秦霸于诸侯。这并不是他在虞愚蠢而在秦睿智,而是因为虞秦两国任用与否其人、听从与否其计的原因啊。现在回想,若是陈余用将军之策,那我韩信也早为将军所虏了。正是因为他没有用将军之计,我韩信才有此机会向您请教啊。如今我倾心请求将军的指教,希望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李左车怎么会听不出来韩信的谦虚之意?他不敢想象,自己的谋略没有被陈余应用这件事韩信都已经知道了。如此一来,战端未起,己方情报已泄。这一招,他已知自己不如韩信。

可以说,就算是陈余用他之策,那么以现在看来,似乎他也不敢说有几分战胜韩信的把握。另外,韩信真可谓是取益至广,竟然能向自己一个败军之将袒露如此心声。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就不好再推辞了。

“承蒙大将军不弃,败将就坦露一些浅陋的看法,供大将军斟酌。我私下里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千古名言)”。陈余本有常胜之谋,可一着不慎,军败鄗城、身死人手。今大将军渡河以来,灭魏、平代、弹指破赵二十万大军于井陉。名闻天下、声震寰宇。敌国之人摄于您的兵威,吓得朝不保夕,这是将军您的优势之处啊。可现在三军疲敝,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以此征战、非为上策啊。”

“现今将军想以此疲惫之师攻伐燕国的坚城高垒,一旦久攻不下,粮草匮乏,进退不得。那么我军就陷于被动之中了。到了那时,燕未下,而齐国必定下定决心拒敌于国门之外。将军试想,若燕齐之地不定,那么刘项之争的胜负也就未可知了。故而善将者必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而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啊。”

李左车一口气说了很多,韩信的表情也是愈发的敬佩。可以说,韩信的疑惑正在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而后表情敬重的看向了李左车。

“敢问将军,为今可有什么妙策?”

“败将私下里认为,当此之时,大将军莫若按兵不动,暂休生息。镇赵之未靖、抚赵之遗孤、收赵之人心。赵感将军之恩,百里之内、牛酒日至。将军则以此来犒赏三军将士,将大军摆出一种意欲北攻臧燕的态势。而后遣一善辩之才前往燕地,用我们的长处来威胁他们。那时候,燕国不敢不服从将军。燕地定,则继遣说客于齐,晓以利害。齐国也必定望风而降。就算有通晓谋略之人,也不知如何拯救齐国了。将军,一旦计行至此,那么都可以谋求问鼎天下了!用兵之道本就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就是败将所说的不成熟的缪策啊。”

当李左车说出了他的全部所想后,不知怎的,韩信也有着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他感叹于李左车不愧当世大才,竟然将汉军的虚实利弊看透到如此地步。有此人相助,何愁燕齐不定!

“多谢将军解惑,就这么办了!(善)”

这一刻,韩信几个月以来的战法改变了。

因为兵法云: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大概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吧。

另外,顺便说一下,广武君李左车自此以后不知所踪,未见记载于史册。

而他离开的原因,可能是两个字——失望。而他失望的对象,也许是韩信。

当然了,最起码现在的韩信已经规划好了下一步的行动方略。果然,事情真如李左车预料的那样。只需要一个说客,燕王臧荼举国归降。

至此,魏、代、赵、燕,四国具定。下一个目标,便是派遣说客东游田齐了。

可是,韩信真的如此做了吗?但不管如何,取得如此大胜,韩信必须将这里的一切报告给汉王知晓。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26 12:51:20 +0800 CST  
@千成葫芦 2018-03-23 18:35:58
[d:赞] 晚上好,又到周五晚间,开始愉快的周末!
-----------------------------
多谢千成兄支持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3-27 16:00:14 +0800 CST  

楼主:年昔逸尘

字数:1082

发表时间:2017-01-29 15: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7 09:46:07 +0800 CST

评论数:73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