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系列三部连载,每日更新,不一样的视觉和解读

赤壁之战三方主要参与人员: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07:34:57 +0800 CST  
随军征战


(2)



此次赤壁一战,曹操又犯了当初袁绍的骄傲轻敌病。在这之前,扫清袁绍势力,击败乌桓已使曹操的军事胜利达到巅峰。南下远征,本以为会和强大的刘表来一场恶战,但没想到只是兵临城下,荆州便轻而易举的得到了。
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再也无法让曹操能像官渡之战时一样冷静,他开始目空一切,把刘备、孙权完全不放在眼里,以为只要手指一挥,江南半壁就可以尽收囊中。
可牛逼的老曹没有想清楚的是,此时的孙刘已是背水一战,上下一心,拿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而他的人马呢?长期的征战已是军队疲惫不堪,士兵急需休整;兵员成分复杂,嫡系和投降后编入的士兵没有进行整合,加之北方士兵南下,水土不服,不习惯水战,因而形不成强大的战斗力;虽然疆域广阔,但新占领的地区没有时间巩固,完全可靠的只有发家的那块地盘;团队成员增加,但派系复杂,矛盾丛生,从而导致内部不和等一系列问题应有尽有。
曹操浪费了人生最好的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假设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依然能够保持官渡之战时的清醒,那么中国的历史将有可能改写,如果真是那样,那三国的字眼将不会在历史中出现。
可事实是曹操败了,败的很彻底。逃回北方的曹操开始认识到战争失败后派生出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他着手改革,在政治方面实行了一系列补救政策,用以稳定内部;经济方面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在团队建设方面,曹操于公元210年再次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声称天下未定,急需有志之士,不论出生,一切唯才是举。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09:29:15 +0800 CST  

随军征战


(3)



而这一时期的司马懿,由于在曹操面前表现出很忠诚的样子,他个人的职位也得到提升,开始到皇帝身边工作。
表面上的升迁难掩曹操依然不信任司马懿的情形,曹操费了很大的周折得到了被誉为海内人才的司马懿,却一直不重用他,谁也不知道曹操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此时的司马懿呢?他是个聪明人,曹操几次三番想要得到他,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威胁。可结果呢,当自己真正的进入曹操的队伍时。这曹大人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明摆着,老曹这是不信任他,要故意整他,晾着他。
针对如此情况,司马懿一方面以最好的姿态迎合曹操,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忠实的马仔形象,另一方面积极主动的和曹丕搞好的关系,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哪一天得罪了曹老大,这曹丕兴许能起点作用。
司马懿是因为怕造曹操的毒手而假意迎合,内心还没有真正的接纳曹操是自己的老大。他的心依然是同情汉王朝的,他对曹操的在朝堂上挟天子的行为感到厌恶。
没有实力,愤怒便没有任何意义。司马懿深知自己身陷囹圄的处境,他必须极力的隐藏和掩饰,才能使自己可怜的存活着。还是那句话,只有活下来,人生才能有机会。
公元211年,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曹操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他自己也逐渐从赤壁之战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对于曹操这种乱世的人杰而言,只要生命不息,将会战斗不止,一统天下始终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只是赤壁一战的失败,曹操丧失了所有水军的精锐,使他认识到先取江南是短时内无法做到的事情。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1:12:54 +0800 CST  
@岷州苍狼 2015-05-11 07:20:50

-----------------------------
@塞北飞狼 2015-05-11 11:31:25
将图片和文字放在一起,效果可能会更好
-----------------------------
不错,完全可以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2:33:41 +0800 CST  
@再吻中国 2015-05-11 12:38:05
细致的巨著,难得的好文章
-----------------------------
谢谢你,你的鼓励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3:19:57 +0800 CST  
随军征战


(4)



曹操对战略计划进行了调整,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西凉马超韩遂、汉中张鲁和益州刘璋,并制定了先灭韩遂马超后擒张鲁和刘璋的作战计划。在南方战线休兵息战,与孙权缓和紧张的关系,避免两线作战,使自已处于不利位置。
实际上马超、韩遂集团在名义上是归顺于曹操把持的汉政府的。曹操当年剿灭袁绍残余势力在河北激战时,马韩集团曾经帮助曹操的人马大败高干、马援和南单于兵团。
但是,强悍的马韩集团总是曹操向西南进兵的一个巨大威胁,曹操决不敢在自己的大军深入汉中和巴蜀险地的时候,背后的关中有一支强大的不稳定军事集团存在。
西凉割据势力是曹操进军西南的后顾之忧,马超和韩遂就像一把利剑,时刻悬挂在曹操的头顶之上。
这一年3月,曹操命得力的手下钟繇和夏侯渊,以进攻张鲁为名将军队开到西凉人马控制的关中地区,司机攻击凉州势利。
关中的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看到了曹操的险恶用心,联合起来向曹军发动进攻。面对气势旺盛的西凉人马,曹操先是派大将曹仁率军驰援,而后,自己又亲自大军与马超韩遂等决战。
凉州人马为十部之联合,平时矛盾丛生,此次是因曹操的进军威胁到他们的共同利益,才不得已走向了联合。曹操知己知彼,采用离间计、声东击西等正确的战略战术,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将敌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公元211年10月,曹操得胜班师回朝,为了防止凉州势力死灰复燃,曹操命夏侯渊率军继续西征。这夏侯渊不负曹操重托,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凉州基本上被平定了。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7:53:03 +0800 CST  

新三国中的马超形象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7:59:47 +0800 CST  
随军征战


(5)


随着西北形势的日趋稳定,曹操于公元213年再次起兵进攻孙权,拔掉了孙权设在江北的据点,并斩杀了孙权手下的马仔公孙阳。孙权闻讯怒不可歇,亲自率大军抵御曹操,双方在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相持一个多月,气势汹汹的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士气旺盛,立马勾起了赤壁之战的伤痛,于是偃旗息鼓,退兵而去。
相对赤壁之战那种大场面的厮杀,曹操的这次南征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以致于的现在的历史书都懒得提及。曹孙二人在长江边上互相瞪眼对骂,过了下眼瘾和嘴瘾,最后大屁也没放一个就不了了之。
曹操的南征没有带来任何实际的进展,但在朝堂之上,他的官却做的越来越大。这一年5月,可怜汉献帝无可奈何的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皇帝赐给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最牛的莫过于可以自设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上朝的时候可以参拜不需通报名讳、能直接佩戴剑履上殿。
身为人臣,曹操几乎已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这在曹操看来,似乎都是理所应当得到的东西。他刘协小儿凭什么能坐在皇位之上,还不是我曹某人殚精竭虑的辅佐所致。
曹操的专横跋扈在朝堂上越来越肆无忌惮,满朝文武由一开始的恐惧,慢慢的也就习惯了。由于在皇帝身边工作,司马懿近距离的见识到了曹操的所作所为,这更让他坚定了对曹操隐忍的态度。
曹操的个人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为了代汉,他在加紧的搂罗各种人才,也用种种手段来收买人心。但对于司马懿,曹操依然没有重用。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9:08:33 +0800 CST  
新三国中的汉献帝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19:21:35 +0800 CST  
随军征战


(6)


曹操之前虽然撤掉了司马懿文学掾的工作让他陪伴在曹丕左右,可那时曹操最欣赏的却是曹植,说明对司马懿还是没有重用。
直到后来曹丕在曹操诸子中脱颖而出时,曹操又将司马懿从曹丕的身边支开,让他去皇帝身边担任黄门侍郎和议郎这些无关紧要的闲职。
就在司马懿认为一段暗淡的岁月即将又要开始之时,幸运之神又一次向他招手。老曹同志在担任丞相后,为了选拨人才,分别设立了东西二曹属,并让汉末名士毛玠和崔琰掌管这两个重要的职位。
毛玠本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选拔的都是清廉之人。他欣赏的司马懿的才华,就把司马懿从闲职的议郎调到了他所在的东曹属工作。
这对于司马懿的整个人生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正是因为在东曹属兢兢业业,工作出色,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才被提拔为丞相主薄,逐渐得到了老曹的重视。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20:42:08 +0800 CST  
随军征战


(7)


公元214年6月,刘备与诸葛亮分别率大军围攻成都,懦弱无能的刘璋向刘备投降,刘备接管了整个益州,汉帝国的西南已成了刘备的天下。
刘备得川震惊了曹操,这个曾经的流亡军团司令,如今已是今非昔比。曹操和他的谋士马上对这一形式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刘备要想保住益州,就得占领张鲁盘踞的汉中。如果让刘备轻而易举的得到汉中,那么刘备将会以汉中为跳板进而威胁到北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曹操果断的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刘备之前占领汉中,以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公元215年3月,曹操率十万大军亲自带队征讨张鲁,并携带了司马懿作为自己的行军参谋,这是司马懿第一次跟曹操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也是第一次参与血腥的战争。这说明,司马懿已经得到了曹操初步的信任。
曹操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张鲁发动进攻,这个以五斗米教发家的出家人对付小老百姓还可以。面对曹操十多万虎狼之师,他瞬间就尿了,他的军队无法抵御曹操烈火班的进攻。如果不是汉中周边的地理环境客观的阻碍了曹军,使曹军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的话,张鲁会败的更快。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20:58:10 +0800 CST  
随军征战


(8)


7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狼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张鲁几十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归曹操所有。11月,走投无路的张鲁出降曹操,整个汉中成为曹操的天下。
汉中到手,整个益州的北大门畅通无阻。就在此时,司马懿人生中第一次智慧的谋划闪亮登场,他分析了整个益州的客观形势,又看到刘备和孙权正在荆州一带争夺不休。
于是对曹操建言:“刘备用诡计俘虏了刘璋,蜀人未归附而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
与此同时,曹操十分信任的谋士刘晔也向他建议:“让老曹攻占刘备新占的蜀地,曹军攻占汉中后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如果此时不抓住时机拿下益州,等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稳定蜀人之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了”。
如果说曹操对司马懿还不是十分信任的话,那伴随他多年,为了出谋划策过无数次的刘晔他总该相信吧。可惜的是曹操将二人的建议搁置在一旁,意味深长的对随军的司马懿、刘晔等众人说道:“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1 21:39:02 +0800 CST  
@冷狐007 2015-05-11 23:30:00
顶。。。。
-----------------------------
呵呵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06:46:51 +0800 CST  
@冷狐007 2015-05-11 23:30:47
图片应陪文字解释,尤其是人物图片
-----------------------------是的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06:47:12 +0800 CST  
随军征战


(9)


一统天下,是曹操一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事业,这里的知足似乎和他的志向相矛盾。如果他真心的知足现状,那么就不可能就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如果知足现状是曹操的理想,那么他可能一辈子只能做一个任性好侠、桀骜不驯的碌碌无为之辈了。
曹操的回复显然让司马懿、刘晔等感到痛心之至,二人脸上流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惋惜。可对于曹操而言,他之所以不采纳此建议,也有他的道理。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对事物的判断就会异于别人。司马懿等是站在属下的角色上考虑问题,而曹操是站在老大的位置上纵观全局,出发点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从司马懿和刘晔的观点来看,似乎有极大的可行性:
一、刘备使用诡诈之计得到益州,能用武力在短时间内征服人的肉体,却无法让蜀人心悦臣服。刘备集团和益州集团矛盾丛生,而且整个蜀地人心惶惶。
二、刘备战线过长,一面在川用兵,另一面,他本人又和孙权在荆州一带争夺不休,刘备面临两线作战,形式对曹军极为有利。
三、曹军刚刚占领汉中,虽有伤亡,但军队主力完整,尚有一战之力。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08:31:34 +0800 CST  
随军征战


(10)


而曹操不采纳众人建议,也有他的考虑:
一、汉中新占,人心不稳,没有稳定的战略后方。
二、跋涉千里征伐张鲁,士兵减员严重,后勤保障跟不上,战力受损。
三、益州之主今非昔比,不是懦弱刘璋,而是他曾经预言的英雄刘备,且智囊团人才济济,麾下虎将众多。
四、从赤壁之战中曹操认识到孙刘抵抗态度的坚决,如今刘备势力膨胀,抵抗之心更不用说。
五、常年在外征战,朝堂上内部矛盾严重,拥曹派与拥汉派斗争激烈,欲要取外必须安内。他没有孙权和刘备那样稳定的后方,孙权的人马都是一手提拔,基本上是上下一心,刘备呢?虽说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互有矛盾,但刘备完全能压得住场面。而他就不同了,随着自己的野心不断膨胀,拥汉派已开始从不同的方向对他展开攻击。
六、蜀地崇山峻岭的客观原因,首先行军困难,其次更不易于曹军机动骑兵的施展。
七、不攻蜀地,争夺荆州的刘备、孙权均两面受敌,这样以来二人自然会无暇顾及中原,形式有利于他稳定后方,积蓄实力。若攻刘备,唇齿相依的孙刘自然会走向联合,形式将会对他不利。
曹操经过权衡利弊和认真的思考后,决定撤兵。只要中原握在手里,就不怕没有机会,天下迟到会是他的,但不是现在。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08:59:44 +0800 CST  
随军征战



(11)



至今史学界对于这一事件依然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老曹浪费了人生最后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也有说曹操的撤兵之举是深谋远虑后的正确行为,谁对谁错,历史就在哪里,已成过去,任你评说。
出兵汉中,是在司马懿当时有限的人生里打破了几个第一,第一次随军出征接触战争;第一次被曹操带在身边;第一次向曹操贡献智慧。
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虽然未必采纳,但在接下来的事情中,使得曹操对于司马懿这个年轻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就在曹操摒弃二人建议的第七日,有从蜀地投降过来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暴乱不休,刘备虽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
曹操于是再问刘晔可否进攻,刘晔却说蜀人人心已经较为安定,不能进击。曹操摇头叹息,最终只得班师回朝。
刘晔是曹操超级智囊团中的重要成员,如果说司马懿一开始的建议被曹操认为是乳臭未干的小儿之见的话。那刘晔所提的几乎和司马懿如出一辙的建议,曹操不得不引起重视,虽然曹操没有采纳,但从蜀地降者嘴里透露出的信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司马懿和刘晔对蜀地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司马懿的智慧在众多的奇谋妙策中可能只是电光石闪的一瞬间,但他的确在曹操面前闪耀了一把,在今后的人生中,曹操对他开始刮目相看。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09:29:26 +0800 CST  
@冷狐007 2015-05-11 23:30:47
图片应陪文字解释,尤其是人物图片
-----------------------------
这个建议不错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10:17:00 +0800 CST  
@塞北飞狼 2015-05-12 11:18:36
@岷州苍狼 司马懿的智谋,冠绝三国
-----------------------------
正合我意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11:55:36 +0800 CST  
第五节


弃汉拥曹


(1)


公元216年4月,征讨汉中取得胜利的曹操得到了身为臣子最牛的封赏。傀儡皇帝刘协册封曹操为魏王,食邑三万户,位置在其他诸王之上,面见皇帝不需称臣,受诏时也不需行跪拜礼,生活起居、日常办公和天子的规格一样,曹操的所有儿子都列为侯爵。
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汉臣,但实际已和皇帝没什么两样。就在这一年10月,曹操将儿子曹丕立为魏国太子。
曹丕感念与司马懿之前的朝夕相伴,而司马懿为曹丕顺利击败诸兄弟,最终能够上位也的确做出过智慧方面的贡献。当时的曹丕是想得到司马懿的,但疑心很重的老曹依然将司马懿留在身边。
在进攻蜀地的战略中曹操已隐约的感受到司马懿确有过人才智,加之前面这小子几次三番拒不效力,老曹很怀疑司马懿依然忠于着汉室。
对于加紧篡权代汉工作的曹操来说,忠于汉室并对自己心怀鬼胎的人,他的处理的手段是干净利索的。董承一族、伏皇后一族都因反对曹操而惨遭灭门之祸;名士崔琰和孔融都是因言语中有点滴不敬,便被残忍的杀害。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12 12:24:58 +0800 CST  

楼主:岷州苍狼

字数:71283

发表时间:2015-05-08 00: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7:01 +0800 CST

评论数:22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