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系列三部连载,每日更新,不一样的视觉和解读

@赤脚踏沧浪 370楼 2015-05-20 11:28
苍狼此作,在众多三国作品中,令人耳目一新,我喜欢。
------------------------------
谢谢兄台欣赏,荣幸之至啊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13:33:05 +0800 CST  
@haloxingu 378楼 2015-05-20 16:18
mark
------------------------------
呵呵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17:05:42 +0800 CST  
@岷州苍狼 2015-05-20 13:03:26
曹丕用君临天下中有带有些许慌张的眼神瞄了一眼司马懿,司马懿坚定而又执着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他,千万别自毁长城啊!
-----------------------------
@柳文若 377楼 2015-05-20 15:54
耳边仿佛响起倪大红那低伉浑厚的声嗓所发出的声音:千万别自毁长城啊!
------------------------------
看样子,新三国看来啊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17:06:35 +0800 CST  
@岷州苍狼 2015-05-20 12:35:24
这是要封我号的节奏啊
-----------------------------
@河北赵二 381楼 2015-05-20 17:10
啥意思
------------------------------
今天更新,传上去瞬间消失,连回复都发不了,这会儿还能发回复了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17:40:34 +0800 CST  
作者:@潇湘观渔 时间:2015-05-20 19:22:42
写的不错
------------------------------
@乡中农夫 386楼 2015-05-20 20:49
好文章就是不一样,这点击令人羡慕!
------------------------------
兄台过奖了,共勉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21:17:52 +0800 CST  
初辅新君



(4)



最主要的是曹丕撤军的理由更为蹊跷,仅仅一句襄樊无粮草,不易据守,便放弃了父亲用巨大的代价巩固的成果。
那么是不是曹魏的后方出了危机,以致于曹丕在左右权衡之下进行战略收缩,从而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呢?
史料显示,曹魏的内部没有足以影响撤走襄樊军力的大规模暴乱。只有当时的河西四郡出现了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叛乱事件,可被曹丕派的苏则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后来到五月时就被彻底镇压了。何况边陲落后地区的一城一地,似乎也不足以让他紧张到襄樊大撤退吧!
再者就是占据上庸一带的孟达和刘封似乎也有威胁,可实际上,经过襄樊失败,刘备已无法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刘备还怨恨刘封、孟达二人不救关羽,加之刘封、孟达又不和,这个可能性也可以排除了。
那么曹丕为什么要撤军,真的是因为怕孙权吗?
还是后世写历史者为了夸大司马懿的谋略故意篡改了历史呢?
呵呵,闲话扯多了,是要挨砖头的。
好了,继续言归正传!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21:31:51 +0800 CST  
初辅新主


(5)



曹仁的行动很突然,突然的让江东的孙权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这块曹操曾不遗余力死守的要地,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正常一点的人都会怀疑。
孙权在没摸清情况之下,当然不会去占这个便宜。何况刚刚斩杀了刘备的小弟关羽,刘备兴许正在集结兵力要打他,这样以来,目前是不能得罪曹丕的。
面对孙权对于肥肉的无动于衷,司马懿的预言再一次成真,曹丕后悔的要死,但事实却无法改变。
抛开这段文字描述的真实性,单就司马懿对于曹丕军事部署的态度来看,他的观点是很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的。
襄樊一役,孙权以后背偷袭的方式取得胜利,并且还斩杀了关羽。致使刘备在荆州一带的地盘几乎丢失殆尽,也使隆中对里的战略蓝图彻底胎死腹中。先别说刘备是否为关羽报仇而起兵,就凭荆州的战略地位,刘备也会不甘心失败。
刘备报复性的反扑是极有可能的,至少以孙权当时的处境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大,剩下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5-05-20 21:37:41 +0800 CST  
龙虎之争


(30)


相对国家之间为了利益进行的勾心斗角,做生意最起码还奉行诚信至上的原则。而国与国之间,特别在乱世,盟约显得尤为脆弱,诚信荡然无从,各种朝秦慕楚的事时有发生。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这是所有人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表现出的本能反应。当一个人物代表着国家或者部族时,这些看起来和道德有关的事,又显得和道德无关。因为在抉择与世俗道德面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总而言之,蜀汉与轲比能建立的盟约从一开始就是脆弱的,这种微妙的关系随着魏蜀战争的发展,将会逐渐变的清晰。
与此盟约相对应的吴蜀盟约则与其不同,在三分天下魏国最强的现实面前。吴蜀两国从夷陵之战后建立起较为牢固的同盟关系,直到蜀汉灭亡时也没有改变。即使这样,魏吴石亭大战、诸葛亮几次北伐,蜀吴两国之间也没有多少战略上的关键配合。
轲比能部族处在长城以北,草原部族繁多,互不从属又连年厮杀。加之游牧民族骨子里强盗式的掠夺习惯,以及给点好处就能让大多数人兴高采烈的满足感。与其联合,可以作为战略上的盟友,但如果把大把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是极不现实的做法。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4-28 19:40:32 +0800 CST  
利益,底线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4-28 19:51:48 +0800 CST  
这张最为贴切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4-28 20:20:26 +0800 CST  
龙虎之争


(31)



诸葛亮北伐的终极目的是想恢复汉室于中原,而轲比能当时的理想是一统草原各部。魏军伐蜀失败,诸葛亮乘机北伐,或许让轲比能看到了蜀汉成功的可能。加之前面与魏国的恩怨,轲比能最终选择与蜀汉联合,也是预想蜀汉一旦成功,自己可以分得一杯羹。
但他只是率军在长安以北地区虚张声势,并无实际行动向南,或者向西靠拢蜀军。可以看出,轲比能依然处于观望态度。
他在看着蜀军能否快速推进,也同时观望着魏国能否抵得住蜀军的进攻。可以说,魏蜀两国的在战场上的此消彼长,将使他根据战争的具体形势,决定是否真正的投入这场战争。
如果诸葛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祁山魏军,占领陇右,那么轲比能可能会坚定信心配合蜀军作战。
十分可惜的是,如此雷声之大的第四次北伐,却被魏军一小撮兵力挡在祁山下。是因为连年征战困乏了士卒,使他们战力下滑,还是诸葛亮故意为之别有意图呢?
但不论怎样,蜀军在祁山的表现是无法让轲比能下定决心向前推进的。曹魏孤军一支蜀军尚且无可奈何,不能越雷池一步。何况此时此刻,魏国已派司马懿率大军向祁山挺进,这在轲比能来看,蜀军已没有多少胜算了。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5-02 21:21:35 +0800 CST  
龙虎之争


(32)


祁山下,蜀军昂扬的斗志似乎要燃烧殆尽,一拨一拨的伤病和非战斗减员,以及士气的滑落,都压迫着诸葛亮的神经。
还有比这更糟糕、更严重的,就是蜀军一直以来视为最大隐患的后勤。军营里的粮草在一天天减少,虽然北伐之前诸葛亮一度用木牛运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此发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蜀军缺粮的现状。
加之魏军大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日夜驰援祁山,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优势开始减少,战场形式开始向有利于曹魏的一方发展。
另外,轲比能在长安北部地区的骚扰行动引起了魏国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鲜卑骑兵与蜀军首尾呼应,威胁司马懿所部。曹魏派关内侯牵招率军讨伐,以为抗蜀魏军之策应。
不得不说,曹魏在选择征讨轲比能大将的人选上是正确的。牵招一生的军功几乎都是在与外族征战中获得的,尤其在与鲜卑族的交战中几乎少有败绩。
当初,牵招先是帮助请求归附魏国的鲜卑首领步度根、泄归泥打败轲比能,还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后来他又亲自率领归泥等继续攻打轲比能,在故郡(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一带再一次打败了轲比能。
轲比能败逃后,牵招在上馆城(今山西右玉县城西南)屯戍兵马,威震内外,远近胡人都心悦诚服。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5-02 21:22:38 +0800 CST  
龙虎之争


(33)


作为一名武将,牵招并不是单纯的一介武夫,他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生产发展。曾挑选当地青年才俊到太学读书,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传授他人;除此之外,又教授游牧部族掌握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公元228年,朝廷使节田豫出塞,被轲比能围于马邑城(今山西省朔县城西北隅)。田豫使命未完却身陷囹圄,于是向牵招求救。牵招一面整兵出击,一面向鲜卑军要塞发布檄文,鲜卑军顿感恐惧后纷纷离散,大军兵不血刃占领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轲比能不甘心失败,于是率纠集人马到平州以北地区寻找机会。牵招得知轲比能意图后秘密行军突袭,大败其军。
轲比能乃草原枭雄,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是塞北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鹰,而牵招似乎就是猎鹰的专业户。轲比能曾打的草原无敌手,如果不是魏国横叉一竿子,他也许早就统一了各部。但牵招的存在,对他轲比能而言似乎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宿命安排,或者说是生命中的克星。
轲比能几次欲有所作为,但牵招手中的军队,以及他身后的魏国每一次都让他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5-04 19:23:39 +0800 CST  
龙虎之争


(34)


在大争之世遇上这样一个对手,既是轲比能的悲剧,或许也是他的幸运。就像诸葛亮与司马懿,棋逢对手,英雄相惜,也是人生另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这不是我等平凡之人能懂却的心境。
轲比能屡次栽在牵招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而是励精图治、重整雄风。他观望着、等待着,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寻找出手的机会。
长期的打打合合,牵招对北地少数民族的各种情况,以及对老对手轲比能所思所想,基本上已了若指掌。他以为诸葛亮数犯中原,而轲比能猾狡,应提防双方联合。
对于牵招的顾虑,当时朝堂上以为两者相距甚远,不必忧虑。而此次诸葛亮复出祁山,与轲比能串通遥相呼应,事实证明牵招是正确的。
既然牵招在与轲比能的战争中一直处于上风,那么放眼曹魏朝堂,将找不出比牵招更合适的人选。魏明帝年轻有为,能够根据武将所长来进行人事安排,让牵招率军适时的出击轲比能,这是人尽其用的最佳选择。
领到皇命后,牵招针对轲比能现有的情形,结合皇帝指出的适时二字,立即制定了相应的战略部署。以轲比能屡次受挫又每每爬起的不服输精神,他在知道牵招来攻后或许也会选择与之一战。但诸葛亮所率蜀军在祁山的战况或许让轲比能大失所望,他不得不调整自己原有的配合蜀军作战的方案,集中精力与老对手牵招周旋。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5-04 19:35:16 +0800 CST  
游戏中牵招形象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5-04 21:26:44 +0800 CST  
牵招

轲比能






二者比较一下,
楼主 岷州苍狼  发布于 2016-05-04 21:28:33 +0800 CST  

楼主:岷州苍狼

字数:71283

发表时间:2015-05-08 00: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7:01 +0800 CST

评论数:22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