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这 东 西


箴 言

拥有思想,
才能拥有未来!



1.斯人何来

平常的人们是不会去纠结猴子怎样进化成人的,只有那些吃饱后没事又止不住神经乱窜的家伙才会动用他们多余的智商去考究这种古怪的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十九世纪的法国人高更发出了这引人遐想的朝天一问。艺术家智慧的灵光想在激烈的碰撞中寻找着破茧而出的豁口,却终还是一声苦苦无奈的呐喊。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哪来哪去这样的询问却始终如幽灵一般困惑着人的思想,即便是已进化成地球上最高级智慧生物也无法明解。

要弄明白人的来龙去脉,就得先问问的与之息息相关的周边万物何起何踪。世间万物与人同生共济于一体之空间,每一物事必然都是密切关联着的,小到一尘一埃,大至宇宙万象,一切形态必然都与我们这种叫“人”的东西不可分割。所以,要刨根问底的话,就得从天地万物的原本来由起问。
猴子变人本身就太漫长了,至于云谲波诡的宇宙天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历炼才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等凡夫俗子似乎更是无从谈起。

在有星星和月光的夜晚,许多和我一样喜欢犯浑的常常会思考着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跟斗笠一样罩着我们的天空到底有没有边啊?地球天天围着日头打转转,难道它就不头晕?两地分居的牛郎眼巴巴地望着银河对岸美丽的织女,为什么只是在那儿傻傻地等着七月七日的喜鹊而不去寻条渡船?诸此等等……

将目光及思维从身边周遭移开,而后慢慢地向远处伸展,直至空间之无穷处,世界便骤然胀大了,脑洞也就随之一开,这便是传说的宇宙了。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即所有知与不知的一切,包括空间,也包括时间。思想的人一旦脱离实在考量身外之物,这便是智慧升华开花了。想像力的触角伸得愈远,宇宙会随着思想变得愈加深邃,我们及我们的家园亦便愈加的渺小了。若要锱铢必较的话,原来人和世间万物一样,都不过作着宇宙中的尘埃。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18 13:47:00 +0800 CST  
2.天问

自从盘古开了天地,世间万事万物即开始衍生,宇宙由此白手起家,直至变成今这副模样。至于宇宙如何混沌初开,又是如何经过漫长的演化,凭我们现今的聪明和认知还只能臆想或猜测。尽管有许多高人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构想甚至模型,他们从各个角度引导我们去了解未知的世界,但真正令人口服心服的解答似乎还没有出生。

关乎宇宙怎样起源,迄今为止我们最熟知的说法是“大爆炸”论。“大爆炸”描述宇宙生成的故事似乎是一个传奇,它认定宇宙是由一个最最初始的“点”通过瞬间爆炸和膨胀后才变成今天的样子。这个最最初始的这个点被称为“奇点”。

奇点是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点,因为它的密度无限大、质量无限大、热量无限高、时空扭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总之就是这么一个奇葩的、包含无限却又小之又小的小不点。

世间万物,包括时间和空间,竟然起源于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细得超出人的想象力的小点,这样的故事一般人是构思不出来的。如果你硬要一种说法,我宁愿相信世界是神仙姐姐哈了口仙气给吹出来的。

不妨先看看那些高人是怎样得出宇宙大爆炸这样高逼格的结论的。

若在铁道边行走,遇到鸣着笛迎面而来的火车,看着它离得也来越近,我们会感觉到汽笛的音调越来越尖,而火车远去时音调又会越来越低,这是“多普勒效应”。

音调变尖是因为火车朝我们运动,声波被压缩以致波长变短而频率加快;音调变低则是火车远去声波拉长而频率降低。声波如弹簧般伸缩变化,让听觉感受到不同的冲击,从而为我们的神经系统体验声音的差异创造条件。

多普勒效应描述了声波的改变直接导致听觉的差异。同理,视觉所感受到的光线也同样随其波长的改变发生奇妙的变化。一般人的眼睛能看见的光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其中红光的波长最长,依次递减,紫光的波长最短。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宇宙中的星体离我们远去时发出的光波将会拉长,其光谱自然就会向红光方向移动,是为红移;反之,星体朝我们而来则光谱向紫光方向移动,是为蓝移。

目前,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星系大都是红移的,可见它们都在向外扩散,而且越远的星系散开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宇宙在一直不断地膨胀着,这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依据之一。

其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其频率特征与绝对温度2.725K的黑体辐射相同,属于微波范畴。

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于大爆炸后的三十万年;大爆炸发生时,宇宙的温度是极高的,此后慢慢降温,其余烬大约还残留着绝对温度3K(-270.15℃)左右的热度。热辐射在太空中传播了约150亿年后到达地球,这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微波背景辐射也被认为是大爆炸发生的证据。

再者,在宇宙中不同的天体上氦元素的丰度都相当大,一般约为30℅。氦的生成只有在超高温和超高密度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大量的氦元素正好印证了宇宙大爆炸的发生。

如此便有了星系红移、3K微波背景辐射及氦丰度等诸多客观事实的支持,大爆炸理论似乎无懈可击了,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跟我一样对这个匪夷所思的“奇点”半信半疑。我们与生俱来肩膀上也是扛着脑壳的,自觉得好像被那些高智商的家伙忽悠了,所以时常会冒出一些荒诞的设想,聊以自圆自说。

自觉得要追溯宇宙的绝对起源就得以“无”为原始点,否则就只能算作是形而上学的一句空话。“无”即什么都没有,包括一切的一切,没有空间,没有质量,没有能量,当然也就没有时间。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宇宙当初是如何从“无”中生出“有”来的,这样似乎才钻到牛角尖里。

大爆炸理论也同样认为宇宙诞生于“无”,只不过它把所有的所有都归结于一个不实际存在的、没有大小的奇点,奇点爆炸膨胀后形成了宇宙的一切,这就有点唯心主义的凭空而来的味道了,大有削足适履之嫌。

无论如何,任何物事的演化都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离开了初始的积累,奇点的凭空突变就必定令人难以信服。寡妇不会凭空生个孩子,除非她做了某些事情又不好意思说。

大爆炸确实发生了,那只不过是宇宙的一个局部运动而已,而在此之前宙应该早已诞生。奇点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点。奇点的质量和能量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才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18 14:06:10 +0800 CST  

3.无中生有

最为刻薄的思考是宇宙起源于“无”,我们姑且把“无”这个原始起点称作“无极”。无极是一种极端理想的状态,代表什么都没有,一切皆空,这也就是混沌初开中的“混沌”,是处于无和有之间的临界,也是人想象力的极限。

无极是极纯洁的,因为她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上帝他爹的丈母娘都还没出生。恍若最后的处子,无极而后生万物,天地世界即由此幻化演变而出。

在不知多久的无限久之前,无极的世界就一直这么地老天荒的平静着,有如万籁俱寂、五指不见的暗夜。忽然的某个节点,一个叫不知是谁氏的家伙不经意间萌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异想,结果天就开了,这就是宇宙诞生的故事--无极异想效应,“异想天开”是也。

我们慢慢来梳理一下这段遥远的往事。

一只巴西雨林中的蝴蝶,极本能地拍了拍翅膀,却在两周后引起了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混沌学讲的“蝴蝶效应”,是自然界系统迭加和连锁反应的结果。
更抽象一点,海南岛某女子不经意间对心仪郎君的单相思,诱发了几天后在北京蔽云遮日的沙尘暴,这就变成“异想效应”了。

海南的女子怕莫是比窦娥还要冤百分之好几十啊!我们平常想想谁最多也就能让他打个喷嚏,她却弄出那么大的动静来了,可见连心眼也不是可以随便乱动的,不然惹出什么麻烦来你扯都扯不清。

及此可以推断:一切巨变都有可能起于青萍之末的极细微的异动。正是一个极端的、超出我们想象力的、无限细微的意念上的异动引发了宇宙的诞生。

在无极临界状态下,没有能量,没有质量,也没有空间和时间,什么也没有,一切都处于一个极限的静止平衡之中。

虽然如此,无极还是有绷不住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不知是谁氏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念头乱了无极他老人家的阵脚,后果很严重,一个开天辟地的喷嚏滚滚而来。

无极异想效应的发生,打破了无极的绝对平衡,“无”的状态迅速分化成正付两个阵营,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与组成反物质的最基本反粒子从在无极中分离,并同时分别催生出了包含物质的空间和包含反物质的反空间。

这种最基本粒子是极端细微的,甚至比人类已发现认知的夸克还要小得太多,至于它到底多小,只有等后来来的天才们慢慢摸索了。

基本粒子包含质量和能量,它们在引力作用下重新排列组合成一个新的物质空间,进而小空间又不断累积集合成更大的空间。反物质则反然。伴随物质与空间的形成,反物质和反空间也应运而生,时间开始进入旅程,宇宙万事万物由此伊始。

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正反两面不断生长和不断消灭的综合平衡体,是广义上守恒的。
人类永远无法认清宇宙的真实面目,因为我们的一切认知都无法进入包含着反物质的反空间。我们生活的空间与一个或者若干我们看不见的、鬼魅般的反空间同时存在于宇宙之中。

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没有万有引力,它们以各自的方式随各自的空间运动漂移着,偶尔不期而遇,相遇的部分即相互中和抵消,转眼消弭于无形,又回到无极中去了。
这有点可怕,指不定哪天我们甚至我们的地球时运不佳,一眨眼没了,连青烟都不曾冒出一缕,就到极乐的无极世界报到去了。

反物质的说法会被很多人认定为无稽之谈,但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类就已发现带正电的电子。负质子、正电子等反粒子后来又被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出来。只是以现阶段人类的技术水平,要将正电子和负质子组成反原子尚十分困难。

英国科学家彭罗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十二个比大爆炸年代更久远的神秘的同心环,论证了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就早已存在,并已发生过多次大爆炸和大挤压。从背景辐射上看,这些出现在星系团附近的圆环的变化幅度非常低,说明宇宙并非如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由奇点爆胀而成,这些微波背景同心环很有可能是正反空间相遇时留下的界面痕迹。

宇宙中的星体和星系都在围绕各自特定的中心旋转运动着,比如太阳系每隔2.3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一圈,地球则一年绕太阳系运转一圈。

星体旋转必须获得所围绕中心的引力支撑,否则过于强大的离心力将使其脱离运转轨道。运动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时,你就能如月球一样围着地球转圈圈;大于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可以摆脱地球束缚,绕太阳运转;超过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则飞出太阳系去了;到了第四宇宙速度(110~120千米/秒)银河系也管不着你了;还有幻想中的第五宇宙速度,快到那个份上你就可以逃出本星系群,像孙猴子一般随心所欲的在天上翻筋斗了。

以所有我们能观测到的星体,按照万有引力理论推算,包括银河系在内的许多星系的质量远远不足以维持其运转速度,换句话说这些星体在这个速度下应该早就飞出去了。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宇宙学家们作了暗物质的假设,他们假想有一种人类无法看见的、不发射也不反射任何光线及电磁波的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之中,正是这种暗物质的存在才使得星系的运转速度与其引力达到平衡。

虽然这种说法至今无法考证,但暗物质一定得存在,不然的话世界早乱套了。
可以大胆地设想,宇宙中许多星体根本不可能被人们发现,因为它们被反物质遮挡或包裹住了。虽然我们无法观测,但它们的质量和引力却是事实存在。

所谓的暗物质其实就是这些被反物质包裹或遮挡的物质,有如蛇仙美女披上了隐身外衣,我们看不到她,却能从许仙幸福的神情里知道她就在他的身边。

宇宙学中有一种“黑洞”的说法:黑洞将包括光在内的位于它边界内的一切事物吞噬,而我们又无法看见它的存在,这大概那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见到鬼了吧。

其实黑洞现象正是反物质在作怪。物质与反物质的交会使一切化为无形,重归无极去了。黑洞中的正、反物质的中和反应进行得极为猛烈,其场面宏大以致能引人侧目。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19 09:27:13 +0800 CST  
4.我们的太阳系

宇宙就这么一哗啦的开端了。

其实,天地如此高深莫测,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纠缠它到底从何而来。

质量和能量的产生以及它们之间的重新排列组合使得宇宙空间变得复杂起来。在引力的支配下,质量与能量组合出各种新的基团;基团又组合出夸克、中子、质子、原子、分子;分子再集结成世间万物,直至后来生出了恒星、行星及星系、星系团和星云等等。

宇宙中一切正是质量与能量的局部集中导致贫富不均的结果。后来宇宙在运动中极偶然地生成了太阳系并造就了地球这颗冷暖适宜的行星,才使得宇宙中有生命有文明有我有你。

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在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包含地球在内的太阳系。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只因恒星离我们确实太远了点,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人们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人把它们当作固定不动的星体。

茫茫宇宙之中,太阳只算得上一颗中小型恒星,但它的质量却占据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离地球较近,所以它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

太阳系外的其它恒星都离我们非常遥远,即使是挨得最近的比邻星也比太阳要远27万倍,以致我们从地球上看它们都只是一个个闪烁的光点。

光线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这是在宇宙中的极速,每秒钟可绕着地球赤道转七圈半,即便如此,因为实在太远了,光也要花费许多时间赶路,所以我们见到的那一点点光亮还是星星们在许多年以前发出来的。

我们看到的只是宇宙的过去,而且观测得愈远,就能看到愈加古老的宇宙,至于宇宙中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无从知晓。人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夜空中美丽的星象时,说不定其中许多星星早在许多年以前就已不复存在了。

宇宙中距离的概念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里程不是一个数量级,人们便用光在一定时间内传播的路程当作距离的单位,如光秒、光分、光时及光年等。假若拿原子弹当烟花在地球上放着玩儿,比邻星的朋友要等到四年零三个月后才能欣赏到我们这里的绚丽景色,也即比邻星距我们远达约4.2光年。

比邻星已经很远了,但若要穿越由一千二百多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组成的银河系,光要花去10万年,而人类已知最远的星体更是离我们达140亿光年之遥。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其直径大约是139202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大约是1.98×1030千克,相当于33万个地球。

从化学组成来看,构成太阳质量的东西大约四分之三是氢, 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在内的质量少于2%。太阳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它的能量来自于氢聚变成氦的核反应,其核心每秒钟燃烧6亿2千万吨的氢。

虽然烧得十分猛烈,不过我们不必担心,因为太阳还只是一颗年轻的黄矮星,一时半会不会熄火,起码还能持续而稳定地燃烧几十亿年。正是太阳燃烧时发出的灿烂光芒照耀着,我们的世界便能拥有白天和月光。

太阳系是太阳和所有受它引力约束的天体集合,它的中心是太阳,于银河系的边缘绕着其中心运转。

迄今为止人们在太阳系内共发现8颗行星、至少165颗卫星、5颗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太阳的八大行星都以一致的方向绕着太阳公转,从北极上看是逆时针方向,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它们自转的方向也是如此。八大行星中有六颗存在着环绕它们旋转的天然的卫星。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行星们不会发光飞,靠太阳照亮着。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靠近太阳,温度较高,其它行星则离太阳很远,十分寒冷。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或岩石行星,另外的三颗岩石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和火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则为气体行星。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第五位。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它的肚子里可以装下1400个地球。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为1.496亿公里,阳光要走约8分钟,我们把这个距离定义为1天文单位。

1930年,距太阳40天文单位的冥王星被发现,人们将其列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不过,后来的人们觉得冥王星作为行星太过小了点,2006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表决开除了它的行星籍,将其降格为矮行星。

地球是一个拥有大气层和磁场的蓝色星球,其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为陆地,其年龄已有45亿岁,它永不停歇地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西向东自转,同时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在平均离地38.44万千米的椭圆形轨道上以27.32天的周期绕地球旋转,本身不发光,我们见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地球是包括人在内上的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还有一种个性十足的天体叫做慧星,它由太阳系外围行星形成后所剩余的物质(如冰冻的气体、冰块、尘埃)组成,其质量很小,只有地球的几千亿分之一,通常沿着扁平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绕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由几年至几百万年不等。当慧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能使彗星上的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像一把大扫帚倒挂在天空中,所以人们也叫它 “扫帚星”。由于承受着太阳风的压力,所以彗尾总是朝着背离太阳的方向。

彗星的形态奇特古怪,加上偶尔才能看到,古代许多地区的人们都把它视作上天的一种征兆。欧洲人曾经把慧星当作厄运的预示,哈雷彗星于1066年掠过地球时,人们就把它看成是诺曼底公爵威廉击败英王哈罗德的先兆。在古代中国,彗星也被看作灾祸降临的不祥之兆,冤枉地背着“灾星”的恶名,以致我们恶狠狠地骂人“扫帚星”必是恨得咬牙切齿之类。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19 13:00:38 +0800 CST  
5.星星的传说

在天晴地朗的时节,夜空中星罗棋布,这样的景色总能勾起人们的翩翩浮想。凭着丰富的想象力,人们将天上的星星组合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就是“星座”。夜间出行时,人们可依靠星座图案来指引方向。

在相同纬度的世界各地看到的星星都是一样的,但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文化加以想象和发挥,甚至将神话中的人物和动物的传说与之联系起来,添油加醋,使之得以流传经久。

北天的高空悬着一组星象,许多北半球的文明将其联想成一只大熊,称为大熊座。离得不远的另一个星座叫做小熊座。在希腊神话中,大熊座代表天神宙斯心爱的女神——美丽的卡利斯托,小熊座则代表着宙斯和卡利斯托的儿子阿尔卡斯。

宙斯爱上了美女卡利斯托,偷偷地与她生下了儿子阿尔克斯。嫉妒心极强的天后赫拉知晓此事后,打翻了醋缸,用法术把卡利斯托变成了一只大熊。

多年以后,阿尔克斯长成了英武的少年猎手。赫拉再施毒计,唆使不明就里的阿尔克斯刺杀大熊。在千钧一发之际,为了制止人伦惨剧发生,宙斯只得将阿尔克斯变成一只小熊。

变成小熊的阿尔克斯终于认清了大熊就是他的母亲,立马丢下武器投入到妈妈的怀抱。所以阿尔克斯代表着的小熊座紧挨在大熊座身边,那是儿子依偎着他的母亲。

都把人家变成动物了,天后赫拉仍然余恨不消,又派出一个猎人带着两只凶恶的猎狗,紧紧地追赶在这两只熊的后面,这个猎人就是天上的牧夫座,而他牵着的两只猎狗就是猎犬座。这个天后有点狠,不依不饶的,活得也太累了罢。

大熊星座的尾巴位置有七颗闪亮的星星,构成了一个古代舀酒斗的形状,中国人将其称为北斗七星,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古曰杓。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或者在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中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代中国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古人把北斗七星作为永恒和神圣的象征,实际上,这七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各有不同,在60光年~200光年之间,它们各自运行的方向和速度也不尽相同,七颗星大致朝两个方向运行,最尾的摇光星和最头天枢星是一个方向,其余5颗基本上都是另一个方向。

根据七星运行的速度和方向,天文学家已经算出它们在10万年前组成的图形和10万年后形成的图形,这些图形都与现今的大不一样。10万年以后,未来的后人们可能就看不到这种可爱的柄勺形状了。

将北斗七星斗口上的两颗星连起来,再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能找到北极星了。

北极星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属于小熊星座,距地球约400光年,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都靠它的星光来导航。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19 14:02:28 +0800 CST  
6.牛郎织女

天鹰座有一颗耀眼的星星叫河鼓二,那是我们传说中的牛郎或者牵牛星。牛郎身边有两颗较暗的星星分别叫做河鼓一和河鼓三,他们是牛郎的一双儿女,所以也叫儿女星。离得不远的天琴座的漂亮主星叫做织女星,她与牛郎星之间隔着一条银河。这些星星演绎出了古老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感动着一辈一辈的中国人。

放牛的牛郎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跟着哥嫂过日子。嫂子不喜欢牛郎,经常让他挨饿,但牛郎饿着肚子也要把老牛喂得饱饱的。

老牛本是神仙转世,为了报答牛郎,便将后山水潭里会有仙女来洗澡的天机泄露给他,并教唆老实巴交的牛郎趁仙女们洗澡时偷走一件红裙子。牛郎照计行事,丢了裙子的仙女无法回到天上,只得跟着牛郎走了。

在老牛的撮合下,仙女姑娘嫁给了牛郎。这位美丽的天仙就是织女,她是王母娘的仆女,是专门给天上的仙人们织绣衣裳的。此后的光景织女与牛郎男耕女织,三年后生下了一对儿女,过上了甜蜜的小日子。

天上的织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这门亲事门不当户不对的,王母娘娘坚决反对,一怒之下把织女抓回到天庭。谁知牛郎一如偷女孩衣服时那样色胆包天,穿上老牛死后留下的牛皮做的靴子,用扁担挑着儿子和女儿一路追上天来。王母无奈,便用头上的金钗划拉出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将两个痴情人分隔在两岸。

牛郎织女隔河守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他们忠贞不二的爱情甚至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银河的彩桥,促成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王母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批准了两个有情人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期。每年到了七月初七,树上的喜鹊就不见踪影,它们都到银河上搭桥去了;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有心之人站在葡萄架下或丝瓜蓬边,碰巧了还能听到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说悄悄话呢!

织女星有三颗,我们通常是指最亮的织女一,旁边还有一颗叫梭子星的,那是织女用来织布的梭头。

织女是中国民间传说里的纺织女神,被织布行业奉为先师,算是功德圆满了。牛郎自然不甘落后,厚德载物,修身齐家,也慢慢混出了一些名堂。

在许多年后的如今,昔日的放牛哥业已为自己正名,成为屌丝的祖师爷,跟织女一道双双接受世人的揖拜了。

感谢成人之好的喜鹊,它们给了无奈的人美好的希望,为屌丝们带来春天。从此以后,喜鹊就做起了报喜的使者,只要它们登上门前的高枝,喳喳叫着,一准有欢喜之事不期而至。

传说只归传说,实际上牛郎织女相距16.4光年,即使乘坐现代最强大的火箭,八百年后也无法相会。牵牛星是恒星,它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左右,呈银白色,其光辉是太阳的8倍,距离地球16.7光年。织女星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3.2倍,表面温度为8900℃,呈青白色。它是北半球天空中三颗最亮的恒星之一,距离地球大约26.5光年。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19 15:51:22 +0800 CST  
7.地质年代

宇宙中突然冒出那么多的东西来了,我们得先搞清时间的慨念。

时间的起始因宇宙起源的未知性而广具争议,但人们对地球的认知和纪年已经比较规范了。在几十亿年漫长的岁月里,生物死亡后以化石的形式保留在原来的地层中,为世界记录下了岁月的印迹。地表岩土经年堆积,后来的人们便可通过地质层来确定事物的年代。“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所以我们将地球的地质年代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四个阶段,其对应的地层分别为冥古宇、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

从开始生成至38亿年前的时段内,地球上无任何生命,也没有水和土壤,整个地球表面均为裸露的岩石,这个时代称为冥古宙。

距今约38亿年到25亿年之间的大约十三亿年的这段时期是原始生命开始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称太古宙。

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43亿年前的那段时期称为元古宙,那时的大气已经含有丰富的氧气,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开始形成,菌类及藻类植物和古代微生物繁盛,因此也被称作“菌藻时代”。

5.43亿年前至今,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较高级动物,这个地史阶段因生物显现而被称作显生宙。

显生宙离我们最近,它包含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地质时代。古生代又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其中始于约3.55亿年前终于约2.9亿年前、延续了近6500万年的石炭纪因煤炭的形成而得名;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我们人类生活的年代为260万年前计起的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0 08:57:05 +0800 CST  
8.生命的诞生

一切准备就绪,灵性的主角便咚咚的鸣锣登场。

生命的诞生是因为质量和能量为其创造了有机循环的条件。所谓生命就是具备主动将空间内的特定物质(质量和能量)转化成自身构造和其他物质的功能机体。物质世界生成的碳、氢、氧、氮等各种元素通过巧妙的结合形成生命组合,这种组合可进行新陈代谢和刺激回应,还具备可自我复制的能力,它们是物质存在的高级形式。

为了迎接生命时代的到来,我们先把它们分门别类。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把生物划分为固定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大类群,即植物界和动物界两界系统。这种分类虽无法概全生命的复杂,但还是为现代人们的所遵从,只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及真菌界三个界。这个阶元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共七个级别,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人给自己归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地球表面大气层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阳光的催动下,二氧化碳在海洋中与水及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机分子。由无机到有机是生命起源的前奏,此后有机小分子聚合生成有机大分子,最终演生成菌类和藻类等微生物。菌类和藻类进一步演化成为植物这种依靠光合作用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形式,它们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另一方面,在海洋环境中经历漫长的演化,有机大分子发展成蛋白质,再到细胞到原生生物,动物这种依靠水和氧气消耗有机物并放出二氧化碳的生命形式诞生了。

地球花了30亿年终于完善了细胞结构。在海洋里,原生生物继续演化。在距今约5.3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地迅速起源。节肢、腕足、蠕形、海绵甚至低等级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物种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登场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这一事件即寒武生命大爆发,它意味着生物进化除了缓慢渐变,还可能以大跃进的方式进行。在此期间,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过着底栖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

三叶虫背壳纵分为三部分,因此得名,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三叶虫在寒武纪开始出现,于5亿至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直到2.4亿年前的二迭纪才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之久,由此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生物在海洋环境里继续着进化之能事,到泥盆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爆发式发展,鱼类达到空前的繁荣。泥盆纪后期,鱼甲龙出现了,它们身上虽仍有鱼鳞和鱼尾,但已具四足,开始进化出两栖特征,已试图着跳出海洋向陆地发展了。鱼甲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四足动物,它的皮肤保水性还不是很好,只能生活在江河、湖泊沿岸,以鱼类为食。
随着蕨类及后来的裸子植物登陆繁荣,海洋动物成功演化出了两栖动物,它们开始洗脚上岸,拉开了向陆地进军的序幕。

两栖类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变态,其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也有一些两栖动物可进行胎生或卵胎生。

登上陆地以后,两栖类接着进化出爬行类,然后到哺乳动物到猴子。再后来,一种叫做人的复杂生物终于横空出世了。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0 09:40:27 +0800 CST  
9.生命的演化

生命是顽强的,坚韧不拔,只要有可能,就坚决地生存下去,实在把持不住时,它会转换形式,变着法子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人们在高温、高酸性等许多恶劣的环境中都能找到生命的踪影。几十亿年来,生命系统巧妙地维持着地球上的碳氧平衡,并借助这个舞台不断上演着生存大片,你方唱罢我登台,为争夺生存空间不择手段。

生命世界诡秘莫测,且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演变和进化。据考证生命在地球上至少存在了35亿年,就目前我们所知这种古怪的物质独此一家,地球之外别无分店。

生命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物种经历了产生—繁荣—灭绝的旅程。像三叶虫和恐龙这样的生物我们只能在化石中探讨它们了,要知道它们都曾经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地球的统治者。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有必然更有偶然。如果宇宙重来一次起源,再现生命世界的概率或许比彩票中奖还要小得多。同样道理,某一物种一经灭绝,其得到重生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人们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你能成为人的一份子已经十分不易。

自距今约6亿年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来,地球上已经发生过五次生命大灭绝,其中以二叠纪末期造成超过95℅的物种消失的第三次大灭绝最为严重;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第五次大灭绝是我们最熟知的,因为横行地球1亿6千万年的恐龙从此绝种了。

小规模的少数品种的灭绝是物竞天择的结果,而大规模的科、目、纲级别的物种集群灭绝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被打破以致生命循环无法维持。

生命的基本特性是新陈代谢,其吐故纳新的过程注定要吸收某些特定物质并产生排除物,正是生命的多样性使得吸收物与排除物职能互换以维持平衡。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植物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超出自身呼吸需要的氧气,其它生物大都吸收氧气以消化有机物并排出二氧化碳,在这样一个严谨的循环过程中,大气层氧气的浓度是维系平衡的关键因素。

生命的差异性使得每个物种对氧气的依赖程度不同,一旦氧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某些物种将因无法生存下去而走向灭绝,尔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氧气的消耗减少,使氧浓度重新升高,为新物种的进化和繁荣铺平道路。

因此,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藻类是其它有氧呼吸物种的生命供给保障体,发生在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正是大气中氧浓度升高到一个临界值后诱发物种大规模衍生进化的结果。反过来,外在因素或生物自身造成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地球在二叠纪发生了造山运动和大陆漂移,气候和环境的突变使大量植物失去生存空间,氧气产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海平面下降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物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大幅降低后,原有的共生碳氧平衡体系破裂,赖氧生物尤其是动物受到致命打击,除极少适应能力超强的种别外其余绝大多数物种未能逃脱灭绝的厄运。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0 13:12:27 +0800 CST  
10.恐龙啊恐龙

6000至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发生的物种灭绝事件,造成称霸地球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的恐龙最终只给我们留下稀稀落落的几块冰冷的化石。

恐龙时代是地球生命历程中最辉煌的时代,主要指地质史上的中生代时期,这一时期包含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期间爬行类统治地球,故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在这一时期,恐龙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它们占据着陆地、海洋和天空,是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成功物种。恐龙最早出现在离现在约2.35亿年的三叠纪晚期,最后在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中灭亡。老天爷送走这个强大的物种后,中生代亦随即结束。

根据臀部结构的不同,所有恐龙都可以归入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又可以划分为比较小的类,直到科这一层。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恐龙很可能在1000种以上,但是它们的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目前我们已知最长的肉食性恐龙是身长16到19米的棘龙,它的重量达16-26.5吨;最大的植食性恐龙是易碎双腔龙,其身长可达58米,重150-180吨;最小的恐龙,目前已知最小型的成年恐龙是近鸟龙,它的体型相当于鸽子,估计其体重为110克左右;已知最小型的草食性恐龙则是微角龙与皖南龙,其身长约为60厘米。除了这些,我们还找到了天上飞翔的翼龙及海里称王的蛇颈龙,当然只是化石形式。

恐龙是什么颜色的?有人认为它色彩暗淡,如大象一般;有人认为它五彩斑斓,像浴火凤凰。恐龙聪明还是愚笨?有学者通过计算脑量商来推断它们的智力水平,得出的结论是植食性恐龙中鸭嘴龙最为聪明;肉食性恐龙中霸王龙最聪明;而体形很大脑袋很小的蜥脚龙脑量商极低,是个笨伯。

还有一个更刺激的问题: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

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体内没有调温系统,体温随周边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它们经常需要寻找凉爽或温暖的环境来调节体温。冷血动物无须用自身的能量取暖或降温,和同重的温血动物相比,只需三分之一的食物就足够生存,所以它们可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典型的冷血动物包括乌龟、鳄鱼、娃娃鱼及一些蛇类。

温血动物的学名为恒温动物,指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它们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可以保证体温恒定,并在外界气温升高的状况下排出热量,也就是出汗。鸟和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

冷血论者认为既然低等级的爬行类如鳄鱼、青蛙、蛇等都是冷血的,那恐龙也必物归其类。但大部分冷血动物需要冬眠以防冻僵,恐龙如此巨大,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洞穴?冷血动物需要晒太阳以维持体温,如果恐龙这种庞然大物翻来覆去晒太阳,那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温血论者似乎占了上风,他们可以摆出如恐龙的捕食率与哺乳动物差不多等证据,可是又有更加麻烦的问题冒出来了:几十上百吨的恐龙需要一颗多么硕大的心脏才能维持血液循环啊!这颗心脏一经比划出来,就立即被人们断然否定了,因为动物界不可能存在如此威力的供血器官。

关于恐龙的争议还有很多,因为它们的年代太过久远,化石也无法全部回答,许多问题我们只能推测行事。由别人各执己见去吧,我们也不必太认真

恐龙长时间横行于地球,最终还是盛极而衰,未能逃脱灭绝之宿命。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已公开的说法就有130多种,可谓五法八门,无奇不有。虽然大多数人认同小行星撞地球的说法,但是,由硅、铁等元素构成的巨大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可见这种说法照样站不住脚。

法国科学家推测,恐龙是被它们自己放的屁熏死的,原因是它们体形太大,吃得太多,天天放屁以致大气层含屁量越来越高,最终要了自己的老命。这种说法听起来滑稽,其实还是比较靠谱的。恐龙家族种类众多,其中植食龙占绝大多数,它们大多体形庞大,部分重达80至100吨,一天要吃掉1500公斤以上的食物,这种巨兽是真正的造粪机器,每天在消灭制造氧气的植物的同时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当然也会不断放屁。随着恐龙种族的繁荣,其数量日益庞大,再加上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外因,最终导致大气中氧气的浓度越来越低,氧气稀薄得低过临界值后,整个恐龙物种就只能走向灭亡了。

恐龙是中生代地球的主宰,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其它物种都生存在它的阴影之下,结果导致其种群无限制地膨胀壮大,最终超出自身生存空间的承受极限。再者,恐龙以毫无节制地消灭植物、摧毁自然环境的方式谋生存,它们既不会栽培又不懂得保护绿色植物,只知饱食终日,其结果必然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直至毁灭。现代科学已证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大气中氧气含量比新生代要低得多,这正是这种傻大个慢性自杀式的生存方式造成的恶果。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0 15:58:29 +0800 CST  
11.哺乳类及灵长目的兴起

恐龙的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结束,地球迎来了新生代的阳光。部分哺乳动物以其自身优势熬过了恐龙灭绝的恶劣环境,在接下来的时代得到快速发展。被子植物亦即绿色开花植物摆脱了恐龙的迫害迅速繁荣,成为植物界的主角。植被的恢复使得地球大气氧含量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幸存下来的哺乳类从老地主恐龙的压迫中解放出来,逐步占领了恐龙退出的生存空间,当家作主成为地球新的统治者,并在新的生存环境中逐步演变和分化,其中部分支系体形变大,智力和感觉系统也越来越发达,直至高等级生物人类走进历史舞台。

新生代早期的古近纪,赶上了好光景的灵长目动物从哺乳类的进化主干上分离出来,并且迅速发展壮大。与低级别的哺乳类比,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聪明发达,它们行为更为复杂,初具语言沟通能力并表现出独有的社会组织性。狒狒属于灵长类,这种动物能够帮着牧人看管羊群,它们会将离群跑单的羊赶回,还会抱护受伤的羊羔。

此后,灵长类进一步分化出高级别的猿猴类动物,猿猴们再经过成百上千万年的演化,出现了更高级别的物种——古猿。古猿是人类及现代类人猿的直系祖宗,这个我们都得认,你不认的话也可以,那就只能去认有尾巴的猴子了。

古猿已是相当高级的了,但它们并不满足,又踏上了向更高端智慧生物继续进化的漫漫征途。400至500万年前,古猿的智力已经是鹤立鸡群类的祖先在进化树末端与黑猩猩这个最近的亲戚分道扬镳,开始了独立的自身演进,虽曲折多舛,跌宕起伏,但最终还是成就了智人也就是现代人这个最高级物种。

人猿分化的准确时间一直具有争议。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依靠基因组测等科学手段,人们不仅能从微观分子水平了解到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是大猿类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还可根据遗传物质的变异程度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学者们原先推测人和猿大约在距今2000至2500万年前分家单过,而分子生物学论证了这个标志性事件发生在距今400至500万年之间。

基因组测序表明,黑猩猩与人的相似度为98.5℅。仅1.5%的差异,就决定了一个在笼子外面,一个在笼子里面;一个办奥运会,一个在马戏团屁颠屁颠的翻筋斗;一个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一个努力地数着自己的手指头;一个可以长成奥黛丽•赫本那样不可方物,一个吓煞猛士,半夜惊得鬼跳楼;一个大讲“人生而平等”,一个在医学实验室里备受折磨。直立行走、复杂语言、科学和艺术、哲学和宗教……这些人特有的东西,其根源都可追溯到这1.5,真让人难以置信!

黑猩猩是智力最接近我们人类的动物,与猴子相比,它们已高出一个等级。照镜子的时候,猴子会对着镜子里的家伙呲牙咧嘴,而黑猩猩却知道镜子里是它自己。黑猩猩在记忆力方面甚至比人类更出色。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让接受过数字训练的年轻黑猩猩与大学生比赛瞬间记忆事物的直观记忆力,结果黑猩猩无论是准确率还是速度都略胜一筹,就连历经半年直观记忆训练的大学生也难以胜出。

黑猩猩如此聪明,却远不及诡计多端的人类狡猾,因为人类拥有大得多的脑容量和思维空间,可以拐出许多弯弯道道来作弄它们。除此之外,人类还保留着一项黑猩猩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语言。黑猩猩不能讲话,我们却可以家长里短相骂如歌,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够自如地控制气流,而黑猩猩做不到。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使人能够便利地交流与沟通、发展文字进而构筑进步的知识阶梯,正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代代传承的知识累积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文明。这些都归结于那1.5的偏差,即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1 08:57:33 +0800 CST  
12.人科动物

人类在何时何地得以诞生?这个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在于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人的历史要从有工具的那一刻算起。达尔文在1871年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大胆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其缘由是因为人类必定与其最接近的物种——黑猩猩同源,然后向周边扩散发展,而黑猩猩只有非洲才有。当然黑猩猩也可以在地球上移动着适应,但相对于它们强大的近亲来说这种可能性要小得多。

达尔文的时代还找不到像样的化石以佐证他的推断,但随着古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现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的感觉非常之准确。1992年,研究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440万年前的原始人骨骼化石,使得非洲因具备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链而无可争议地被称作人类的摇篮。

跟黑猩猩说再见以后,人类的祖先那一支系在非洲大地继续演进,实现了从低级物种到高级物种的飞跃,我们将此后的分支统称为人科。

随着能人这个最早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科物种诞生,与我们更加接近的类群——人属在大约250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能人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分化出来的更进步的猿类,身高可达1.5米以上,从骨盆构造及脊柱跟头骨的连接方式看它们是直立的,用两脚走路,这表明古猿进化到此阶段已经实现了手足分工。能人的脑量一般只有450~550立方厘米,要比黑猩猩的脑量大一些,但比人的脑量小得多,而且它们的臼齿和前臼齿都很大,还保留着类人猿的特性。由此可见,在从低等动物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手和脚的变化在先,脑子的增大在后。

能人再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化成为更先进的直立人。直立人已经具备了人的特征: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工具;能够用火甚至狩猎。与能人比,直立人的脑容量已明显增大,这是思考造成的结果,但它们的头部还保留着较多的原始特质。直立人的生存年代大约在一百八十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即地质学上新生代的更新世中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初期,海德堡人、爪哇猿人及中国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都属于直立人。中国人习惯上称直立人为猿人。

约120万年前,随着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环境的改变导致直立人内部因生存竞争而分化,其中强势的一支因赢得争夺家园和领地的战争而得以继续经营大本营,它们在更优越的条件下朝着智人的方向进化;较弱的支系遭到排挤,不得不开始迁徙,从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至此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再不象他们之前的那些人科成员那样仅仅在非洲的原野上徘徊。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欧洲最早的人科成员,差不多相同时期,亚洲大地也相继出现了直立人的身影。

进入西班牙的那支直立人逐步分散到欧洲其它地区和中近东,从此开始了自身独立的进化历程,于约60万年前在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 通过对线性粒DNA的研究发现, 远在 4 6万7千年前,尼安德特人就已经在种系上和非洲直立人分裂了,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与朝着智人方向进化的非洲直立人已分化为人科的两个不同物种,属于叔伯兄弟近亲。

尼安德特人肤色较浅,骨骼粗大,肌肉发达,具有典型的适应寒冷气候的解剖特征,它们个子不高,男子只有1.55米至1.56米,但脑部已经非常发达,脑容量约达1230毫升,这个数值甚至高于同时期的智人,因此,单纯从智力角度来讲,尼人并不一定比智人差到哪里去。尼人使用较为进步的打制石器,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至少有20万年的时间,它们非常成功地抗击了气候及后续而来的人类的挑战,比延续至今的现代智人还要长12.5万年到15万年。

在另一个方向,直立人的一部向亚洲扩散,形成人科的另一进化支系,包括爪哇猿人、元谋猿人、北京猿人都是该支系的进化产物。生活在68至78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的颧骨较高,身材粗短,平均脑量仅1000多毫升,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这些猿人使用天然火,已会制造简易的石器和骨角器,它们用极简单的工具狩猎,除此之外,还食用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猿人们过着群居生活,已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许多中国人一直将北京猿人当作自己的直系祖先,甚至把这个观点写入历史教科书,但是,分子人类学的基因证据表明,北京猿人和今天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关系,它作为人科中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物种早已灭绝。同样道理,尼安德特人也不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1 12:06:13 +0800 CST  
13.智人出世

于欧亚分支发展演化的同时,直立人在非洲本部取得了更加长足的进步。这些直立人本就源自生存竞争的胜利者,它们有着更为优越的基因,虽然最初这种优势极其细微,但微末的差异累积最终导致质的改变。可以想象,非洲本部直立人的内部竞争比欧洲及亚洲支系要激烈和残酷的多,因为它们的对手实力越来越强大。

经历几十万年的风雨沧桑,挺过抽丝剥茧般的层层对决,智人种系最终在不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约20万年前,智人正式从直立人系统中独立。那些与智人争夺的近亲种系除了被灭绝外,幸存者被迫加入到背井离乡、远走世界各地的行列。在转移迁徙的过程中,这些后来者又继续与先到者玩着物竞天择的游戏。

所以,人类走出非洲是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工程,其支系繁杂,盘根错节,好比石子投进湖里,水面上的涟漪逐波向外,层层互叠,在上百万年的漫长扩张期间,不断有人科种系被新的种系淘汰和取代。

与黑猩猩分手后,人就成了独立的一科。几百万年下来,人科又进化出许多属种,但时至今日智人硕果仅存,其它属种全部遭到灭绝,究其原因,这都是物种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黑猩猩在与人科分化时期也同样遭受过人科祖先的打击,它们被迫龟缩在非洲的原始森林苟延残喘,未被灭种纯属万幸。到了人科动物阶段,物种进化得智力越来越高,其功利欲望也就越来越强,它们的行为将更加极端。高处不胜寒,终极的竞争往往伴随着残酷的杀戮,你死我活直至胜者为王败者为餐,弱者最终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

翦灭旁支之后,万物之灵的智人最终站在最高处,可回首望去,自家已是孤家寡人,又不免生出几分凄凉。无奈这是自然规律使然,高贵者只能享受孤独。

也许觉得这样太过霸道,有学者慷慨地将黑猩猩划归人科甚至人属,以彰显人类胸怀宽大,宰相肚里好撑船,可是这样一来又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甚至社会问题。试想如果黑猩猩与我们同属于人类,我们要不要给它们选票?动物园圈着黑猩猩供人参观,是不是涉嫌种族歧视?如果黑猩猩是中国户口,那它们要不要遵守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哪个人大代表能代表它们?如果它们当中某只当选了,谁能保证它不会因为没抢到香蕉而胡乱站队?这可是个大问题。可见有些做学问的总是多么书生意气,也太不懂政治了。

智人独立成为新的种系标志着人类进化历史上全新的时代到来了。与早期的直立人一样,智人没有停止走出非洲的步伐,在约19万年前的旧石器中期从非洲持续不断地向低中纬度区扩张,他们在世界各地与人科其他种系发生激烈碰撞,这是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此时的智人已进化出更为聪明的大脑,特别是他们的语言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解剖学研究表明直立人其它支系人种没有进化出如智人那样完整的语言功能。即使是智力并不亚于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也无法发出长元音,而区分长短元音正是现代语言的基础。

凭借语言的优势,智人懂得集群组织和行为策划。虽然直立人也会使用矛类武器近身攻击,而智人却已掌握了投掷技巧,除了智人没有其他动物能够用武器远距离攻击对手,这表明智人的智力已达到一个其他物种无法比肩的高度。

与先前的人科成员相比智人发起的第二次走出非洲行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力度上都要大得多,他们一方面与直立人争夺地盘,另一方面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凭借其无与匹敌的大脑,经历数万年的艰难拼斗,智人基本上占据了欧亚大陆所有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灶。至此,非洲周边地区已是人迹密布,其中一些地方智人与直立人后裔共存,还有部分新拓区域为智人独占。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1 15:47:22 +0800 CST  
14.杀出非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先期的智人还不是最后的赢家。蛰伏在温暖的撒哈拉以南韬光养晦、潜心修炼10万年后,后来世界的主角——晚期智人迅速崛起。在东非大峡谷有一个叫“姆圪崂”(大概叫这名)的原始人群部落里,经过长期的与世隔绝和生殖隔离之后,其人群发生了基因突变行为,他们的染色体上一个名为FOXP2出现异化。正是这次基因变异导致姆圪崂人群的大脑产生了更高级的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演化之后,姆圪崂人的文化更为发达起来,能够人工取火,拥有更先进的工具,并已发展出绘画艺术,这群人正是我们现代人的直系祖先.

1990年,研究人员通过对线粒体DNA(mtDNA,指仅存于细胞质线粒体中的DNA。由于卵细胞中含大量线粒体而精子中含量极少,因而个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仅来自母系遗传。)的研究发现,包括所有的黑、红、黄、白种人在内,女性的线粒体DNA都是相同的,这证明了现代人类来自一个共同的智人祖先。根据考古学及分子生物学推算确定,这个伟大的姆圪崂祖宗是一位非洲女性,她老人家出现的年代大约是在10万年前。

姆圪崂人的群体规模急剧扩大,人口剧增,其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亦日趋紧张,人的生物本能促使他们逐步向周边扩散。没有选择,这些当时地球上最高端的人类开始凭据他们更聪明的头脑和最先进的武器与竞争者一较高低。

大约10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姆圪崂人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走出非洲的行动,其中的一部演变为克罗马农人并开始入侵欧洲,他们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

克罗马农人逐步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及其他早期智人为生存空间。尼安德特人本来就一直饱受被早期智人打击,日子越来越难过,现又遇到更加强劲的敌手,只得凭借自身蛮力与克罗马农人激战,但最终还是不敌对手的组织优势和投掷式攻击。克罗马农人步步为营,他们很快就成为欧洲的新晋霸主,将尼人的地盘压缩至直布罗陀一角。在残酷无情的生存斗争中,尼人成了智人的盘中美餐,于3万年前遭到灭绝。

与尼安德特人一样,早期智人也没占到便宜,他们同样不是现代人祖先们的对手,节节败退,最终也落得同尼安德特人一样的下场。

此后,最早的一批走出非洲的姆圪崂人继续扩张,其一部于大约5至6万年前抵达澳洲大陆,另一部进入东亚的南部,然后在以后的数万年中随着东亚冰河期的结束逐渐向北迁移进入东亚大陆,而后散布到中国大陆各地并向北进入西伯利亚。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祖先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南方,之后再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差不多同期,有一支东南亚的姆圪崂人继续向东迁徙,逐步进入太平洋诸岛。

中国的山顶洞人就是姆圪崂人进入东亚大陆地区的代表。3万年前,姆圪崂人进入中国地区以后,逐步消灭了各地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等土著人种,从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演化出了黄皮肤黑眼睛的龙的传人。若干年后,东亚大陆上的人类沿朝鲜半岛继续东扩,越过海洋占据了日本诸岛。另一支东亚人穿过蒙古和西伯利亚,于约2万年前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2003年,美英科学家对西伯利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

1).90%的中美洲印第安人和50%的北美洲印第安人来自于同一个父系祖宗。在距今1.8万年前的冰河期中末期,海平面下移,使得连结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可以通行。在迁徙的人群中有一个西伯利亚男人的Y染色体(M242)刚好发生变异,结果表明只有这个男人的子孙生存并繁衍下来并慢慢往南扩散。

2).此后不久,大约几百或几千年后,另外一群东北亚人也同样的来到了阿拉斯加,他们的后代繁衍构成另外的一半美洲印第安人;但不知为何止步于北美洲,未有继续南徙。

至此,人类进化史上一共发生了三次走出非洲的大事件,其中第一次发生在直立人时代,从古人类化石可知大约在100至190万年前的之间的某段时间,但具体准确时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作者采信120万年这个精确数据,个中理由将在后续章节予以论证;智人出现后,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他们一面与直立人争夺,另一面开拓新的领域,基本上占据了与非洲接壤的欧亚地区,这一事件发生于19万年以前,同样后文质证;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是侵略性质的,因为先期而至的直立人和同种早期智人已经占领了全部有利地形,所以现代人的祖先姆圪崂人只得凭其先进的文明行武力征服之能事,弱肉强食,成为最终的赢家。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2 08:54:51 +0800 CST  
15.虱子作证

要说现代人全是非洲过来的,当然会有许多人不服气。欧洲人认为白人发自欧洲,祖宗十八代皮肤都是白的;中国人说自己起源于亚洲,黄皮肤黑眼睛亘古未变。要解答这个问题,谁说也没用,得去问一种讨厌的生物,那就是寄生在人身上的虱子。

虱子属于昆虫纲虱目人虱科,这个科有体虱、头虱和阴虱三个现生物种。头虱和体虱长得比较像,都是腹部比较长,而阴虱则腹部比较短,宽与体长几乎相等。头虱和阴虱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2007年,佛罗里达大学的大卫•里德(David Reed)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报告提到:在330万年前,与猩猩身上同种的虱子开始向头虱和阴虱两个方向演化,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祖先的体毛越来越少以致头发和阴毛成为人体上的两个“孤岛”,头虱和阴虱就此被分别隔离在两个独立区域内,各自演化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其它动物都不需衣物遮体,反而是高级物种的人类却要穿衣御寒,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人的体毛被进化掉了。体毛本是有用之物,除了保暖,它还具有防护功能。330万年前,人类还处于古猿阶段,弘智初开,可他们的体毛却日渐零落,最后落得只剩下头部、腋窝、私处及眉眼等有幸保住毛发,其余已是不毛之地了。

为什么人在演化过程中会把有用的东西进化掉,而黑猩猩等其它动物却依然长毛裹身?现代科学也依然无法解答这个复杂而简单的问题。

关于人脱毛的问题,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人认为人类学会了用火,长期烤火把毛烤没了;有人认为人吃熟食,所以不能像生食的野兽那样满身长毛;还有人认为人穿衣服,久而久之把体毛给磨光了。如此种种,众口不一。要知道在330万年以前,古猿时代的人还不会用火,就算是烤烤自然火,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还存在容易烤着却没烤掉的某地方的毛。再者那时候祖宗们还不会制造工具,都是茹毛饮血的,并不像我们今天那样讲究烹饪,更别说做缝制衣服这种精细活了。

人类从长毛满身演变成裸猿极可能是因为智力进化的缘故。纵观整个动物界,除人类以外,只有灵长类中智力水平较高的物种脸部因褪毛而裸露,如猩猩、猴子、狒狒之类,而像环尾狐猴那种低等级、低智力的灵长类脸上却还是长着毛的,可见智力的发展将导致体毛的退化,好比我们平常所说聪明脑袋不长毛似的。人进化得越来越聪明,开始是脸上的毛没了,智力高到一定程度后,体毛也也来越少直至全身溜光。从生物学上讲,环尾狐猴应是更多的属于狐,而非灵长目的猴类,所以它们的脸上还和狐类保持一致。

智力的发展造成体毛退化并非毫无缘由。仔细研究一下人的身体,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人类的毛发整体并未减少。虽然体毛少得可怜,但人的头发却生长极快,而且可以长得很长。除了人类,其它动物的头部毛发与体毛并无多大差异。想想也是,动物们又不会理发,若如人那样长头发,那必然是个个蓬头盖面了。

是不是人的体毛都长到头发一块儿来了?这还真的不好说。人类的脑子太聪明,脑神经工作繁忙,很可能需要头发帮什么忙,如散热之类。我们知道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冷却系统的话几下子就会开锅,头发的功能大概也跟冷却系统差不多吧。人体的毛发因子只有那么多,所以只能用到最要紧的地方,能省的便都省了。两只手动作频繁,所以需要腋毛帮助两腋的汗腺排泄。眉毛和睫毛是眼睛视觉神经活动的助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隐蔽的地方,那儿的神经也是极活跃的,所以也长有旺盛的毛。人类的智力已发达到极致,头发要协助忙活的脑瓜,只得不停地生长,一昼夜便可长长0.3毫米。胡子和腿毛是男人的第二性征,是男性荷尔蒙作怪。腿毛长不长,胡子却长得比头发还要快,它是给头发打下手的。女人没有胡子相帮,要保证如男人那样聪明,头发自然长得比男人更快更长,甚至可以长达数米。

分子生物学已界定出人和猿于400至500万年前分家,而虱子告诉我们,人类在330万年前开始直立行走时体毛就被进化掉了。体毛从变得稀疏到完全脱光也是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所以体毛极可能在人与猿分手后即开始退化了。已有数据表明,直立行走的人类所耗能量只有四肢着地的黑猩猩的四分之一。正因为人类两足立地站了起来,一方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省下能量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结果导致人与低级动物彻底决裂。人比黑猩猩干得多的事情主要是思考和手工,当然还有些隐私的工作,所以有几处毛得以保存下来,而体毛则因散热排汗需求大幅减少而显得多余。毛发们按需分配,就从身上撤退,都归顺到方寸之地的脑瓜及几个孤岛上去了。

虱子还给我们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人来自温暖的非洲。人类的体毛褪去虽情非得已,但不可抗拒,也是进化中的必然。人要演变得聪明,就必须付出失去体毛的代价。在天寒地冻的欧亚地域,体毛需用来保暖,很难全都分流给头及几处局部。只有在温暖的非洲,体毛因人直立行走而失业,又没有保暖的任务,才有机会跑到其他有活干的地方打工。工作需要,体毛们后来干脆不走了,拿到绿卡,做了各孤岛国的常住居民。从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也也可以看一些端倪,越是暖和的地域人的体毛越是稀少。如若在寒冷地带,猿猴们想变成高智商的人,恐怕还没来得及想出穿衣服的妙招,它们就已冻死光了,所以最多也就能像猴子样的露露脸。人类在裸体时代度过了二百多万年,现代人的祖先甚至直到10万年前才结束赤膊光腚的历史,好在非洲的气候暖和,没有体毛并无大碍,等到聪明到晓得穿衣戴帽时,他们就再也不惧欧亚大陆的严寒与冰雪了,并最终散向世界各地,这是后话。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2 12:24:45 +0800 CST  
16.天下归人

在姆圪崂人的扩张过程中,其他人科物种甚至同种的早期智人都被逐部消灭。席卷全球之后,老祖母人散落到世界各个角落繁衍生息,逐步进入氏族社会,继而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步伐。世界上黄、白、黑、棕四大人种也从此在各大区域慢慢蕴育成型。
分子生物学业已证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不管是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都归属于老祖母这样一个在生物学上范畴很窄的智人物种,也是现存唯一的人科动物。
老祖母人走出非洲开枝散叶的时间太短,尚不足以分化出新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种。正因为全世界各个种族、各种肤色的现代人都属于同一物种,才使得人们能够互通婚姻并繁衍后代。驴和马也可以杂交生出骡子,但骡子就没有繁殖能力了,因为驴和马不是同一物种。

现代人的肤色、外貌及形体看起来差别很大,但这些特征差异是由于人类以隔离的方式长期适应一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导致的,并非标志着人种的不同,好比虱子长在头上是黑的,长在脚上就变成白的,长在黑发姑娘头上是黑的,长在金发女郎头上却变成金色的一样。可以预见的是,在1000代或两万年后,从欧洲移居美洲的白人将演变成当地印第安人的模样,赶时髦的人们再也不需劳神去海边晒黑自己的皮肤了。

从生物进化的高度上看,20万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姆圪崂人这个种群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繁荣,从热带到南北两极,全世界凡是有陆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他们的踪迹。地球有生命以来,从未有过其他哪一种动物分布得如此之广泛。更可怕的是现在的智人早就不满足这个小小的地球,有好事者已经设想好到宇宙空间的其它星球上去溜达了。

身体构造平凡无奇的姆圪崂人之所以能在人科物种的竞争中胜出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凡的大脑,其中语言能力的进化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与其他物种的生存竞争中,姆圪崂人凭借智慧的优势获得了地球的统治地位,但有点悲哀的是我们一枝独秀,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科亲戚,最近的远亲都要攀到黑猩猩那里去了。大概觉悟到先祖们当初做得太绝,终于良心发现,今天的人子人孙连偷鸡的豺狗咬人的鳄鱼都要惜香怜玉般的保护一下,也算是立地成佛了吧。

想来也是,在蛮荒的远古,先祖们蒙昧未开,在他们眼中其它人科物种首先是如牛羊一样肥美的肉食,而这些家伙竟然还是与自己争夺生存资源的对手!一山不容二虎,这就注定了人科动物之间的争斗必然是你死我活。虽有后人们对远去的人类近亲惺惺相惜,但正是以其他人科物种的灭绝为代价,人类才得以造就后来史无前例的灿烂文明。

人类在未来的岁月里会进一步进化成什么样子?这个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人类不可能再分化成若干个物种。因为人类已占据了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态灶,具备了超强的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再者,人类群落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地理隔绝。社会发展到今天,所有的人类群体之间交往得太过频繁密切,无法形成任何形式的可能导致成种事件的长期有效的隔离。既然没有再筛选和分化的机会,人类当然也就不可能进化得更优越更接近神仙。当然,未来人类的身体形态可能会与现代人大相径庭:因为坐得太多导致屁股十分肥大;因为运动得少使手足又细又短;因为天天盯着手机电脑造成目光呆滞,眼珠子直勾勾的不再会转动;牙齿没有了,因为食品高度浓缩,直接扔进嘴巴不须咀嚼。

人类是不会再往前进化的了,猩猩、猴子之类又会不会赶上甚至超过我们?试想这些家伙在地球上当家了,它们也把我们关进笼子,然后用钞票、美女或者乌纱帽诱惑着我们(因为香蕉不管用)给它们唱歌表演什么的,那我们就悲剧了。当然,这只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猩猩、猴子们已经误入歧途,万劫不复;同样,我们也退不回去,只好硬着头皮乖乖地在这做人了。

还有一个问题:宇宙那么大,是否还有和我们一样的高级物质在某个角落里耀武扬威?我们占据着一个适宜我们玩弄的星球,这是宇宙恩赐给我们的造化。从理论上讲,宇宙大神既然能在地球上摆弄出这么神奇的西洋景,在别处它照样可以鼓捣各种你想象不到的花样。我们太渺小了,可怜兮兮的只能绕着太阳转圈圈。假使有一天人类可以像神仙一样在太空中飞来飞去,说不定还真能遇到外星同类。当然,它们以什么摸样出现我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自己也要小心哦,外星生物也有可能光临我们的地球,到时万一人类干不过它们,丢却了地球霸主的宝座,那我们就要沦落为猩猩一样的濒危物种,只得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指望着新霸主恻隐之心的保护和怜悯了。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2 16:31:27 +0800 CST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3 10:10:40 +0800 CST  
17.火的利用

人类之所以能够占据生物链之顶,傲视群雄,甚至不把别的什么东西放在眼里,完全得益于他们聪明的脑瓜。孤独到没有对手的时候,人终于想到最后的敌人是他们自己。

在动物界叱咤风云、铲除异己只需有聪明的大脑就足够了,但真正的强大与文明则必须通过约束和规范人类自身来实现。这种引导主宰者走向自我修正的反思即为智慧。正是智慧的不断累积和传承成就了人类日渐繁荣发达的文化,可怜的地球甚至宇宙空间也因此被它们自己不经意弄出的这种生物折腾得哑口无言。

人类的智慧最早体现在对火的认知,这是人利用并改造自然的第一次飞跃。火的应用给人类文明的开端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考古学研究显示,虽然人类早在一百万年前的直立人阶段就能有控制地用火,甚至有近东人类于79万年前就能自己生火,但使用火的技能到约四十万年前才在原始人群中普及,可见对火的驾驭还是花费了人类许多心思的。

早期的人类和低级动物一样,面对自然界自生的火敬而远之,不敢轻易靠近,直至后来偶然发现被大火烧熟的动物美味可食,才在馋虫的诱惑下慢慢尝试着去接近这种吓人的东西。接触多了,人们发现火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且还是可以控制的,于是学会了保留火种,进而用火来烹饪较难消化的食物,还将火用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和制作工具等等。

认识火的基本特性后,再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摸索,人类逐步掌握了钻木或者敲击燧石等以主动获取火源的技术。正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致使尚处于低端动物阶段的原始人类开始掌握一种强大的自然力,进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最终导致人与低等动物分化。

火的使用尤其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导致了人类熟食生活习性的逐步形成。熟食的推广带来了食物来源和种类的多样化,使人类最终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减少了疾病,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火还给人类带来了温暖,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使得人类从此不再局限于气候和地域,具备了在寒冷地区生存的能力,为最终走出非洲创造了先决条件。

火是原始人狩猎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用火驱赶、围歼野兽,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了狩猎能力。发展到后来,人们掌握了焚草为肥以促进作物生长的方法,催生了最初农业耕作方式。除此之外,火的应用还促成了原始的手工业,弓箭、木矛都要经过火烤以矫正器身,后来的制陶、冶炼等也都是靠火来完成的。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5 09:33:17 +0800 CST  
回复 @山横水巅:旷古精灵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5 11:15:45 +0800 CST  
18.告别裸奔

除了用火,人类进化得比其他物种更为高级,性感华美的服饰也是其标志之一。
人类穿衣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曾发掘出约三万年前的骨针。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工具。

服饰的起源和作用耐人寻味。自然界的动物大都本色尽显,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却要遮遮掩掩。人为什么要穿衣服?在什么时候人类开始束缚自身?这些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人穿衣裳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异性,就如孔雀开屏一般。果然如此的话,弄点装饰性的图腾点缀点缀就足够了,人们大可不必将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况且现代人类也还存在终年一丝不挂的原始部族,他们总不至于丢失了配偶求欢的基因吧。

也有学者认为祖先们之所以创造衣服,乃是为了遮羞,因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对于遮羞论,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作了别具一格的考究,他发现那些平日保持裸体的澳洲原始部落的妇女,在参加性爱舞蹈时却要穿起羽制的围裙,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要吸引异性的注意。因此,格罗塞认为不懂穿衣服阶段的原始人类是没有羞耻感的,他们偶尔遮蔽性器官的行为只是为了吸引异性,只有在着装成为日常习惯以后,人们才将偶然暴露性器官引以为羞,故而衣服的起源不能归之于羞耻的情感,反倒是羞耻感的起源与穿衣服的这个习惯有关。

既然人类穿衣服的行为不是为了遮羞,也不是为了吸引异性,那就必定有其它的缘故。讨论来讨论去,抵御寒冷似乎是唯一的答案了。为了论证,我们先要考究人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穿起衣服来的,实在没有办法,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请教那个令人厌恶的老师——虱子。

虱子有体虱、头虱和阴虱三个现生物种。没有证据表明头虱是体虱演化成的,所以体虱应当是从头虱分化来的。利用寄生于人体的虱子,我们不仅能够考证穿衣的起源,而且还可追寻人类演化的轨迹。

人类的体毛如此之少,以至于身体上的虱子无处藏身,所以,体虱要产生,一定要有隐避处,答案只能是衣服,也即体虱肯定是在人类开始穿衣服之后出现的。人类祖先产生于非洲,温暖的气候让人不用穿厚重的衣服,仅有的一点点服饰也只是起些装饰的作用。当人类向寒冷的周边地区辐射扩散时,他们被迫穿上兽皮等材料做的衣服保暖,这时,头上的虱子就找到了新的营地,慢慢的演化成了体虱。

在美国体质人类学家年会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安德鲁•凯申(Andrew Kitchen)的团队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得出的结论听起来很刺激——体虱是在大约在19万年前从头虱分化出来的,也即人类穿衣服的历史已经超过19万年。这个结论似乎比较靠谱,因为智人产生的时间已经超过20万年,并且在此之前的如北京猿人之类的直立人就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衣服了。

到底19万年前是不是人类最早穿衣的时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看看人身上的体虱是否同种。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对体虱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尽管这些体虱的形态几乎一样,并且在目前所有的人种身上都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是两者完全属于不同的亚种,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DNA有相当大的差别。从遗传的差异性判断,这两种体虱早在120万年前就已在演化道路上各立门户,它们分别寄生在各大陆的不同的人群身上。

两种完全不同的虱子为何殊途同归,都跑到现代人身上安家落户了呢?最合理的解释是:智人的身上本无体虱,因为他们生活在气候暖和的非洲,穿得很少,体虱无处落脚;约20万年前,智人独立成种后在非洲迅速发展导致人口膨胀,为生存计开始大规模地向周边的欧亚大陆迁徙,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早期智人不得不穿衣保暖,于是一种体虱便在约19万年前开始由头虱进化而来了;在早期智人的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智人与先期走出非洲的直立人发生融合或冲突,另一种更古老的虱子便从早已世代生活在寒冷地域的直立人身上投奔而来。研究人员指出,只有打架、合穿衣服或者性爱等近身行为才能使虱子从一个宿主物种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物种,因此,直立人在灭绝之前必定与智人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依此推理,19万年以前的早期智人人群已带有两种体虱。现代人的祖先在第三次走出非洲的进程中与早期智人及直立人争夺地盘,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了两种虱子。

这样看来最先穿上衣服的是最早走出非洲的直立人而非后来的智人。有没有可能120万年前智人的祖先那支直立人在炎热的非洲穿得厚厚的,而流落到欧亚寒冷地带的直立人却一直光着屁股?果真如此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19万年前进化出来的那种体虱了,除非直立人在天寒地冻的欧洲光溜着身子过了几十万年都没被冻死,后来却突然想起了要穿衣服。

由此可见,到了人科动物阶段,穿衣服跟智力发展水平没有什么关系,只与实用有关。直立人穿衣比智人更早,早期智人又比现代人的祖先早,因为最迟进化出来的体虱也要比祖先们走出非洲早9万年。智人只是在感觉寒冷的时候才迫不得已把自己装扮起来,而不是我们想象的作秀。

对这种令人厌恶的虫子长篇累牍的讲了那么多,虱子的故事证明了什么?其一:120万年前已有人科物种穿上了衣服,同时可以确定直立人于120万年前走出非洲;其二: 19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先期智人告别了赤裸时代,他们除了与直立人发生冲突,还开拓了新的地盘,占据了环非洲边缘的全部宜居陆地;其三:现代人的祖先到欧亚地区后才步人后尘着装遮体,他们的生存空间是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手中争夺而来的,与之同期而至的还有两种不同种系的体虱。

裸体的人类被大自然逼迫的穿上了衣裳,直接引发了伦理文化的升华。在低级文化阶段,人们平时光溜溜的,偶然遮掩性器官的行为确实可以产生性刺激,但穿上衣服后,遮掩习以为常,性吸引的意义自然就没有了,反倒催生了羞耻之心,对敏感之处格外在乎。发展到如今,人们追求的性刺激就早已不是平常的遮掩,而是偶然的暴露,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遮裹严实的。所以卖弄风情的货色总是能抓住人们猎奇的心理,故意地将某些敏感零件欲隐还现,弄得谦谦君子也难以坐怀不乱。

随着人类自我克制的智慧产生,羞耻感进一步发展成为道德的要素。从裸体到着装的转折导致人类伦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性的自制也就逐渐升级到道德的高度,所以,衣服的遮羞功能逐步演绎出了道德和性自制的涵义。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气温最适于人体时人们仍需穿衣,道德规范在此起着潜在无形、但又极其强大的作用。

对性美的欣赏,也是从服装开始的。人们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服饰,或稀奇古怪,或花枝招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异性的眼球,即使是布料紧缺的比基尼,也还得保留着对最后三个是非点的些许装饰作用。如果大家都赤溜溜的光着屁股,性的神秘感将随之消失,异性之间美好的性幻想就不复存在,所以道德范畴内只容许你情我爱的男女可以彼此欣赏裸体之美。
楼主 流向东2016  发布于 2016-04-25 15:36:02 +0800 CST  

楼主:流向东2016

字数:109551

发表时间:2016-04-18 21: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6:46 +0800 CST

评论数: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