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左宗棠[连载]

问李鸿章要钱的是曾国藩,左宗棠并没有问李鸿章要钱,因为他不属于这个圈子。所以不要口口声声说左宗棠如何要钱,李鸿章给过左宗棠一两银子吗?至于左宗棠是否有钱,真轮不到李鸿章过问。
正如新疆之役一样,李鸿章也高喊国库里的银子都被左宗棠拿走了,甚至一直把甲午战争的失败归因于收复新疆。可事实上,新疆之役的四个帮办大臣,临终时个个几无以敛,可甲午战争的那些高级官员里,能找出一个类似的情况吗?相反,通过各种跑冒滴漏富得流油的例子却比比皆是。这才是两个人的真实差异。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6:39:38 +0800 CST  
写帖子的速度,远跟不上删帖的速度,版主着实辛苦。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6:46:22 +0800 CST  
笑话?进士出身的幕僚?谁敢用呀?
李鸿章当时就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团练大臣吕贤基的助手,因为丁忧守制在家里呆着不能当现任官罢了.
================================
和李鸿章一道在曾国藩幕府的就有李鸿章同年进士陈鼐,阁下是井底之蛙,所以才会笑得起来。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9:33:20 +0800 CST  
作者:richardeven1Lv 12 时间:2020-07-05 16:43:58
更何况,明显可以看出来,常捷军当时欠饷,人家外国人可不好欺负,去厘捐局索饷了,
这更说明,当时的左军根本不困难,一点不困难。
这种情况下,老左不提供协饷给真正困难而且帮助过他的安徽江西也就罢了,凭什么跟上海方面要协饷?
==========================================
组建常捷军的事情跟左宗棠毫无关系,虽然这只军队只有一千人,但也很快被左宗棠解散了,说实在的左宗棠还真养不起这一千人。
李鸿章的常胜军——英国洋枪队,高达四千五至五千之众,存在时间也远远超过常捷军,江浙军饷情况如何,仅此也可以略见一斑。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9:37:15 +0800 CST  

那么请问从此时起,他有什么困难之处?
更何况,此人此时仍然一心霸住江西景德镇等四个县的赋税不肯交还安徽方面,这笔赋税同样不是小数目,也有三四万两银子一个月,他还有什么困难可言?
==============================================
不过湖口三县吧,谁告诉你这些地方每月三四万两银子?这样下来江西全省一年多少银子?这痞子腔打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真不怕闪了舌头?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9:41:12 +0800 CST  
我就问你一句,有关问题的奏折你看过哪些?
我举一个奏折,“代征长江洋税急难筹解折”看过没有,请问是老版李鸿章全集第几页的内容?你说得出来吗?
===========================
真是大言不惭,我要是说出来了,怎么办呢?的确,十几年没一点长进!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9:43:38 +0800 CST  
我本来就想,老左脸皮再厚也干不出来这种事,面子总是要顾的。

看了札件知道,果然如此。他在给安徽藩司江忠濬(江忠源弟弟)的信中,也是千恩万谢了人家一通,感谢人家在他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不和他争饷源,主动说出左军没有的饷,不要他退还四县赋税的话,但是这家伙还是吞吞吐吐不肯说出主动退还四县饷银的话,人家都主动来要了,这家伙还不肯松手,真是够不要脸的。
他都已经有两省赋税了,居然还不还别人四县赋税,别人来信要了,他还废话连篇,吞吞吐吐,其人的品质可见一斑。

他应该主动提出还人家四县赋税,并且自告奋勇,从福建浙江两省赋税中拿些协饷给人家安徽才对。
这家伙居然好意思。
老家伙的脸皮真是够厚的。
==========================================
这种文字,版主根本不删,这种版主,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19:45:03 +0800 CST  
你只看见峰值,没看见后面说经过曾国藩先提茶厘、次提地丁钱粮,河口景镇厘税已经所剩无几了吗?写这封信的时候,徽州、饶州告警,“景厘顿歇,河口亦不如前,婺源则微而又微”这些文字?并且写信之前已经将各厘局卡人员全部撤离回浙了吗?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21:04:32 +0800 CST  
呵呵,这就是你的本事?
同治二年,左宗棠就拿到浙江的赋税了?此时还有多少地盘在太平军手里,左宗棠也能拿到那里的税款?
浙江福建的关税,这个札件不是也讲得很清楚吗?那些收入必须承担的协饷、洋人的四成收入等等,甚至还有人来要五年前的欠账,都一样不差还给了人家,这个只有半壁江山的浙江,财政状况究竟如何可想而知,至于福建,左宗棠此时刚刚担任闽浙总督,立刻就成了富豪?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21:52:17 +0800 CST  
从私交方面来说,是毫无人情概念。他欠了江忠濬人情,不还也就罢了,还好意思跟人家哭穷诉苦?他当时是财政上的暴发户了,跟人家财政上的贫民诉苦?明显是以攻为守,怕人家叫他给协饷。
=============================
左宗棠欠江忠濬什么人情呢?能超过寸功未立,就凭空给了个巡抚头衔,空降上海的人情吗?可到了上海如何跟曾国藩哭穷,还要让人家“便中申叙,以靖浮言”,跟他一道说谎,背地里却大把银子送往北京建立关系网,修丁香花园金屋藏娇。什么人能比得上这位?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22:00:36 +0800 CST  
李鸿章收复的地盘,三年了复产的百姓都万不及一,左宗棠同治元年进入浙江,同治二年一大半还在太平军手中,就收到了浙江的赋税,呓语到了这种程度,真是叹为观止。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5 22:03:05 +0800 CST  
左宗棠同治元年正月进入浙江,此时整个浙江都在太平军手中,到哪里去获取浙江的厘金、税赋、海关关税?除了一些“画饼”之外,“的饷”只有江西几个县的收入,如果连这点钱也没有,那就只能请其他人去浙江了,比如李鸿章,行吗?
整个同治元年,大概都在浙江西南作战,到哪里去领浙江的关税、赋税?当然只有江西那几个县的收入为主要支持。同治二年四月,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江西那点赋税厘金即被曾国藩收回。由于“军饷尤绌”,只好奏留宁波新关关税充作军饷。这时候才有了宁波的关税,关税每月若干万两,真正能够得到的军饷有多少?你好像已经说了。清人笔记提到宁波关税时有这样一则记载:“左爵相自奉甚俭,所得养廉银,除寄家用二百金外,悉以赈民。宁波海关有巡抚平余银八千两循例解往,爵相谓:‘今日之我,无需于此,款本可裁。裁之,则后任将不给于用,不可以我独揽清名,而致他人于困境。’遂受之,而转给赈局。”
虽然军饷极度困难,但依然不得不按照曾国藩的要求,让刘典的八千人、王文瑞的三千人,长期驻扎省外,以保障安徽和江西的安全。在浙江总兵力只有三万多人的情况下,这种安排对于浙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李鸿章此时洋洋得意称浙军最弱,这个事实后面的原因是什么?是李鸿章的军事指挥才干吗?他这方面的能力不是早在安徽那几年就已经充分展示过了?
以后,浙军逐渐向北推进,然后攻克杭州,收复浙江全境。前面赵烈文的日记中,有相当清晰的浙江和江苏善后情况的对比,左宗棠的复产善后工作好得多,当然也就使得浙江的经济迅速复苏,本省就能够为左宗棠提供较多的军饷了。浙军后来因为数十万太平军经广德南逃进入福建,给闽南地区造成重大破坏,不得不南下作战,依靠的就是浙江提供的每月十四万两“的饷”,在马新贻接任浙江巡抚后,李鸿章又去信嗾使他停供福建军饷,这个动作的目的不言而喻,幸亏马新贻很清楚如果左宗棠在福建作战出了问题,战祸会很快蔓延浙江,所以尽管和李鸿章同年,却不为所动,这才保证了闽粤赣三省作战的胜利结束。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09:33:18 +0800 CST  
但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做不到的,后来他也只能不欠饷了,不敢拖欠洋大人的工资了,一切也就太平无事了,人家洋大人给钱就出力,还是很讲理的.
闹闹饷怎么啦?常胜军就从来不欠饷,就从来不闹.
=============================================
常捷军的建立,跟左宗棠无关,左宗棠也向来不赞成用大笔银子去雇佣洋枪队,从一开始对此事就不以为然,这方面的具体看法留下的文字很多,不用多说了吧?
常捷军总共只有千把人,其扩大编制的要求一直被左宗棠所否定。有了常捷军,宁波方面的财税占用多少,也是可以想见的。
常捷军规模有限,还经常欠饷、闹饷,而李鸿章的常胜军,有四千五到五千人,规模大得多,并且“从不欠饷”,江浙两省的情况差异很大,原因是什么?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09:39:18 +0800 CST  
事实证明,李鸿章极为适合江苏巡抚的职务,把上海一隅之地作为基地,经营好了江苏一路,还帮助浙江一路的宁波,对江浙两省的攻复居功至伟,实在是无可替代.
相比之下,左宗棠不过因人成事罢了,作用固然有,没有洋人在宁波与太平军冲突,请问左宗棠能一路打到绍兴,与宁波一路的清军常胜军常捷军会师吗?
=========================================
李鸿章在安徽辅佐福济等人的时间,和左宗棠在湖南辅佐骆秉章的时间差不多,李鸿章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终结果是被福济踢走,不让他继续干了。左宗棠辅佐骆秉章,湖南的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由一个年入二十余万的穷省,成为一个百万以上的“强国”,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取得一系列胜利,即使遇到樊燮诬告的案子,咸丰动怒,骆秉章也坚持留下左宗棠,不让他走。两个人的具体表现和幕主的态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也反映出他们能力的高下。
至于同治初年江浙两省以及淮军和浙军战斗力的差异,形成原因已经说过了。尽管你百般搅浑水,但浙江供给一千常捷军无力为继和江苏供给近五千人的常胜军毫不费力,这种差异也从侧面映证了这个原因。
说左宗棠如果没有李鸿章的“帮助”将不可能平定浙江,恐怕有点大言不惭,李鸿章不过多了一点银子而已,即使多金后来也依然身败名裂,让国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左宗棠一生也没有因为战略战术的失误而吃过败仗,岂有一个浙江缺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军事庸才的帮助就无平定的道理?
说这些白说,版主会立刻删除的,但这样的历史事实,也能删除得掉吗?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09:55:49 +0800 CST  
李鸿章真像你说的那么大本事,到了安徽,所事又皆为关系户,并且对李鸿章都格外照顾,为什么李鸿章会被人家炒了鱿鱼,在老家待不下去,连自己老爹死了都顾不上守丧,直接背井离乡去当流浪汉了?他如果真是个不得了的人才,福济怎么可能让他回家去给老爹尽孝,待守丧期满再回去当京官,而不是重新来辅佐自己?
左宗棠和张亮基、骆秉章均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但无论张亮基还是骆秉章却都对左宗棠一见如故、言听计从,他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左宗棠遭到诬陷,咸丰下密旨,若罪名查证属实,就地正法。这么严峻的形势之下,骆秉章都不愿意放走左宗棠,和福济这个老师的态度是不是天壤之别?这种区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李鸿章果真有你吹嘘的那种本事,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吗?用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来比较两人能力的高下,是不是更客观,也更公平一些?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13:04:36 +0800 CST  
左宗棠是朝廷任命的湘军副帅,你连这么起码的事实都一无所知,还敢夸口自己如何精道,真不觉得可笑?
果真如你所说,李鸿章当过翰林,注定要做高官的,为什么不安安稳稳在京城里等着当高官,非要跑到遍地烽火的去处去 趟浑水?即便如一些地摊写手所说,是被吕贤基拉下水,身不由己,根本没有投机钻营寻找捷径的主观动机,那么,在庐州老家碰了一鼻子灰以后,福济要求他守墓,三年期满回京,等着当他的高官就是了,却急急忙忙离开安徽去周天爵那里找机会,到曾国藩那里走门路,就是不离开军营,又是为什么?
胡说李鸿章有进士头衔,根本没人敢雇他当幕僚。陈鼐就是李鸿章同年的进士,就在曾国藩幕中当幕僚,这个事实是不是又打了脸?李鸿章在曾国藩那里,不是幕僚,他的正式身份是什么?即便是进士,也必须夹紧尾巴,丝毫不得放松,他自己写的“婉转随人盖九年”就充分披露了这个事实,哪有你吹嘘的那般不得了,差一点还想吹成真命天子了?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13:19:47 +0800 CST  
作者:richardeven1Lv 12 时间:2020-07-04 19:51:13
广德战略未必行得通,一旦让太平天军感到无路可逃,很可能全力拼命,那就会造成战略上的翻盘可能。
围城必缺,古今同理。
=========================================
信口胡诌,金陵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没有缺口。幼天王等一千余人逃跑,是因为曾国荃在城破以后只管睡觉,不理军务,而湘军上下凡是能动的都去参与抢劫,连文书师爷、伙夫杂役都不例外,炸开的缺口无人把守,才让幼天王逃走的,根本不是什么“围城必阙”的兵法口诀。至于整个苏皖战场,就更没有放走太平军,荼毒几千里,让战争结束时间大大延长的道理。像这般歪嘴胡说,李鸿章的确就成了耀眼的星星了。洗地到这一步,却只能说明自己的心境罢了,但终究还是要还以真相的。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13:26:29 +0800 CST  
作者:richardeven1Lv 12 时间:2020-07-05 16:30:22
左宗棠年谱你看过吗?
请问,左宗棠在1863年3月在内攻复绍兴之后,是不是被清廷任命为闽浙总督?
===========================================
别嘚瑟,你说的这个时间还真没有被清廷任命为闽浙总督。连这么简单的地方都弄不清楚,还敢自夸,打脸!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13:29:06 +0800 CST  
-----------------------------
“咸丰下密旨,若罪名查证属实,就地正法。”

这个说法不准确,据刘江华考证,应该没有这个密旨。事实上咸丰六年前后咸丰帝已经留意到左宗棠,接见两湖籍的官员都会问到左的情况,所以左对咸丰很是感恩,认为武丁“梦赉良弼”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如果咸丰真有这道密旨,左宗棠不会对他有很深的感情。
============================================
我以为这道密旨还是有可能的,否则当时的形势不会那么严峻。
刘江华先生的考证,别具一格,的确提供了很好的探求历史真相的榜样。但是,我依然觉得这道密旨确实有过的可能性很大。
胡林翼是湖北巡抚,又和官文保持至少表面上比较好的关系,应该准确地知道内情。如果没有这道密旨,怎么可能派人拦截进京赶考的左宗棠?须知当时没有今天这些高科技的手段和设备,要在某地拦截某人,是相当吃力的一件事情,并且所托还是一位“高干”。
刘江华先生搜检档案时,这份资料的确已经不见踪迹,原因何在?我想,左宗棠后来的情况众所周知,已经是国之重臣、功臣,他的事迹载入史册,一大块国家版图和他的名字紧密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下,竟然留下咸丰的那道密旨,无疑是给王朝脸上抹黑,因此,在某个年月销毁了这份材料。既然人家举报李鸿章修改日本间谍的口供的奏折都能被扔进故纸堆,直到几个朝代以后才被发现,销毁一份明显存在问题的档案资料,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14:00:58 +0800 CST  
作者:richardeven1Lv 12 时间:2020-07-06 10:39:24
另外,我还是那句话,从1863年3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开始,他就已经拥有了福建浙江两省的赋税和关税,他这时绝对不困难了,不但不困难,而且极为宽裕了,这一点,你认不认?
===================================
1863年3月,左宗棠绝对没有拥有浙江福建两省的赋税和关税!
楼主 平湖月满  发布于 2020-07-06 14:02:34 +0800 CST  

楼主:平湖月满

字数:2145840

发表时间:2010-09-22 19: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4 16:36:29 +0800 CST

评论数:154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