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自此以后,赵匡胤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也没有找过王彦超什么麻烦,更没有给他穿过小鞋。

可赵匡胤不知道的是,他的这句玩笑话却把当事人王彦超吓了个半死。从那以后,王彦超是担惊受怕,说话做事都是小心翼翼,时刻保持着政治警觉,恨不得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生怕被别人抓了把柄,送掉老命。

现在,考验情商的时候到了。同样是在宴会上,同样是皇帝大人一句似有深意的话,又老了好几岁的王彦超会有什么反应呢?

听到皇帝这句“绝非朕优恤功臣贤士本意”的话,一直努力保持警醒的王彦超再次灵光显现,他相信自己准确领会出了皇帝这句话的隐含意思,于是不再犹豫,主动上前奏道:

“臣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却久受皇帝荣宠,实在惭愧。现在已经年老体衰,我请求皇帝允许老臣退休回家养老吧!”

这就是混迹乱世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的水平,经历了五代时期多少风云变幻,能在乱世之中活到现在,绝不是浪得虚名。当年犯过一次有眼无珠的错误,这回再也不能头脑迟钝了,赶紧向皇帝表明立场,就当是弥补过去所犯的错误了。

对王彦超的这一举动,赵匡胤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相信,在王彦超这名老牌藩镇的带头示范作用下,其他节度使也会乖乖就范,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力。

不过赵匡胤似乎高估了其他人的政治觉悟,那些节度使们看到王彦超的表现,虽然也领悟了皇帝的意图,却不心甘情愿就这样被一场酒宴捋去自己政治前途。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4 22:16:20 +0800 CST  

论起资历,他们一个赛一个的深厚,在五代的乱世中摸爬滚打数十年,好不容易熬成节度使,享受到了大权在握,称雄一方的滋味,现在这个资历平平,年龄只能当自己儿子的皇帝,却想一顿饭、一杯酒、一句话,就把到手的权力给夺回去,谁肯甘心啊!

不行,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努力争取一把。

不用商量,甚至不用眼神交流,安远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等人竞相发言,纷纷陈述起各自南征北战之功,历数艰苦奋斗之不易,说到动情之处,那是唏嘘不已,不胜感慨。

赵匡胤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这些人的倾诉,淡然地看着他们的表演。

这些老油条如此卖力表功,无非是想给自己施加点心理压力,让自己念及他们的昔日功勋,保留他们现有的地位和权势。这是一种请求,更是一种威胁。

但他们着实低估了赵匡胤的决心,这位新科皇帝并非铁石心肠、不讲情义的硬汉,也绝不是一个容易被打动的人,他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干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在对权力的争夺面前,赵匡胤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等这些人发完言,表完功,说的口干舌燥,终于告一段落时,赵匡胤只用一句话就结束了这次宴会。

他冷冷地说道:“这些都是前朝旧代的事情,今天不足为论!”

赵匡胤的意思很明显,一朝天子一朝臣,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你们居然还拿来倚老卖老,和我讲条件,活得不耐烦了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4 22:19:38 +0800 CST  
@金丰1976 2015-01-14 14:58:18
神龙兄,看到这里,已经想起李白的那两句诗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然,拉李白这种千年一遇的天才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我还不至于如此托大,总之,心情就是这个心情了。
目前只写到太祖,连太宗都没出场,不知道后面还会以什么样的脉络来写剩下的十几个皇帝,尤其是我最欣赏的仁宗皇帝。如果神龙兄将晏殊、柳永、欧阳修、苏东坡等文坛大佬串联在书中,军事之外同时兼顾音乐、文化、科技等宋代成就,那我就......
-----------------------------

兄台太谦虚了。开篇那段《写在前面的话》想必你也看过了,当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其实也纠结了一段时间,因为宋朝不是一个人写了,太监了的不算,光是全部完结的就有2、3部,有的还有不错的反响,自己再去写毫无疑问要面临很大的挑战,或许会坚持不下去半路太监,或许会付出几年努力却没有什么回报,因为楼主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写作经验(除了上学时候写作文),历史底子也很一般,敢于大着胆子动一个争议话题,一个前人已经写过很多次的话题,就是一个兴趣使然。所以,我基本上是一边学,一边写,想写就大胆写,不需要顾虑太多。

你关心的后续故事问题,如何写后面的皇帝也正是楼主特别重视的。宋朝的故事是越来越精彩的,且不说“明星”辈出的仁英神三代,即便是不太被大众熟知的哲宗时期,被人认为是昏庸无道的徽宗时期,故事也同样精彩,这也给楼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宋初主要是政治和军事,这些相对比较容易驾驭,也比较容易出彩一些,但越到后期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方面会更加繁荣,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更加广泛深刻的影响,想要驾驭这些庞杂的内容就需要太多功力了,而我本人恰恰对这些东西十分感兴趣,所以后面一定会写到的,还会占很大篇幅,我想带给大家一个全方位的宋朝,不仅仅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毕竟政治和军事只是一时争斗,文化才是永恒。

另外,兄台你提出的关于串联文学人物,兼顾其他领域成就的思路确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架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面写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初步打算先列出目录和大纲,然后发出来征求朋友们的意见,还希望兄台经常过来交流,多多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08:29:36 +0800 CST  
@壹加一等于三 5713楼 2015-01-15 06:05:00
你要是用手机看得话,就是在最上面有四个字“查看全部”,你点一下他旁边的小三角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然后你选就好了。
—————————————————
确切的说是选择“只看楼主”或“脱水模式”均可,欢迎这位”砖头”兄弟常来拍砖*^O^*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10:00:06 +0800 CST  
@唯精唯一2014 2015-01-10 08:47:11
6
-----------------------------
多谢支持!欢迎朋友常来!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14:03:58 +0800 CST  
@低调的小哲 5698楼 2015-01-14 14:26:00
@低首神龙狄飞惊5693楼2015-01-1407:52

@说不尽的宋朝5596楼2015-01-0913:05

@bjpbjpbjpc5585楼2015-01-0817:33

@落明清册2015-01-0714:34:37

评价一个人是看他一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是臆测他可能做什么,可能说什么。按照那种有罪推定的原则办事,那警察杀任何人都不是无辜的,因为你今天是好人,不代表你将来不犯
—————————————————
感谢官家的干货,看来下一步的重点要转向九妹了>:-<对南宋历史的了解着实太少。。。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20:49:34 +0800 CST  
【更新】

听到皇帝这句话,刚才还在竞相表功,试图努力挽回局势的节度使们沉默了。

他们起初还抱着些许政治幻想,现在却已经清楚,如此这般都不能改变皇帝的决心,自己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了。

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双方撕破脸皮,吃亏的只能是自己,顺势而为,保全富贵和性命才是惟一现实的选择。

唉!这个舞台已经不属于自己,是时候放手了。

其实他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遇到的是千百年来少见的仁义之君。如果换作一个稍微心狠手辣的皇帝,比如汉高祖刘邦同志、明太祖朱元璋同志,根本不会有心思陪他们玩什么“杯酒释兵权”,这场宴会恐怕就是送他们上路的断头饭。

第二天,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等人全部被罢去节度使之职,分别授予太子太傅、诸卫将军等虚衔,这些在五代末年坐镇一方,呼风唤雨的藩镇们,怀着一肚子的郁闷和不甘心,老老实实地安度晚年,安享富贵去了。

事实证明,姜未必是老的辣,年轻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他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和成熟的导演技艺,完胜根基深厚的官场老油条们。

至此,“杯酒释兵权”第二部圆满落幕,票房口碑再次获得双丰收。

如果你还希望赵匡胤导演再接再厉,继续执导“杯酒释兵权”第三部,凑成一个完美的“三部曲”系列,恐怕就要失望了。

现有史料表明,在十几年导演生涯中,赵匡胤只导演了两部“杯酒释兵权”,留下了一个不是缺憾的缺憾。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21:36:22 +0800 CST  

要是赵匡胤多活几年,说不定还会有续集,但他却没有这样的命运。

更捉弄人的是,参加第二场“杯酒释兵权”酒宴的各位演员中,最为年轻的赵匡胤只活到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享年50岁;

比他年长18岁的白重赞活到了公元970年,终年62岁;

同样比他年长18岁的郭从义活到了公元971年,终年63岁;

比他年长19岁的武行德活到了公元979年,比赵匡胤还多活了3年,终年72岁;

那位比赵匡胤年长13岁的王彦超更是能活,他赋闲在家之后,始终秉持低调做人,谨慎做事的原则,坚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作风,居然一口气活到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终年72岁,比赵匡胤多活了整整10年,才去地下找赵匡胤报到。

君臣二人九泉之下相逢,估计赵匡胤一定会感概不已:我虽然夺了众卿的兵权,阎王却早夺了我的性命啊!

不贪恋权位,主动放弃权力的人,年逾古稀,长寿善终;

最需要权力,致力于加强皇权的人,却英年而逝,早赴黄泉。

该放手时须放手,王彦超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了这个处事之道的正确;

得饶人处且饶人,赵匡胤却没能用自己的结局为这个做人之理背书。

或许这就是命运。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21:38:05 +0800 CST  

对“杯酒释兵权”系列剧作,史学圈内外人士都有着很高的评价,溢美之辞不绝于书。客观的说,在酒桌上谈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靠着喝酒夺人兵权这种事情,赵匡胤在历史上应该是始作俑者,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表现也确实对得起这些评价和赞美。

但是,作为一枚标准宋粉,我认为有一点也有必要认识清楚,那就是削弱藩镇尤其是夺其兵权一事的难度并非如我们想象之难。

前面我们讲过了唐末藩镇们的种种强势表现,其危害之烈,远超同时期宦官专权、朝廷党争和农民起义,但那些辉煌事迹主要是中央政府威信尽失,中央军队毫无战力的背景之下取得的,其辉煌时期主要是在唐朝末年。

时间进入五代,从整个中国大局来看,全国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但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局部统一的态势,至少在中原地区始终有一个被奉为正统的政权存在。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这四个前后相继的王朝虽然短命,控制的地盘也比较有限,但论起与地方州郡的关系,他们却都比唐朝末年的中央政府具备更强的控制能力,正是这种一直延续下来的控制力,使得各地方藩镇的力量反而有所衰减。

这个规律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难发现,我们不妨从五代政权更迭的过程着眼分析一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5 21:55:47 +0800 CST  
@金丰1976 2015-01-14 14:58:18
神龙兄,看到这里,已经想起李白的那两句诗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然,拉李白这种千年一遇的天才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我还不至于如此托大,总之,心情就是这个心情了。
目前只写到太祖,连太宗都没出场,不知道后面还会以什么样的脉络来写剩下的十几个皇帝,尤其是我最欣赏的仁宗皇帝。如果神龙兄将晏殊、柳永、欧阳修、苏东坡等文坛大佬串联在书中,军事之外同时兼顾音乐、文化、科技等宋代成就,那我就......
-----------------------------

楼主对宋词也很喜欢,尤其是对苏辛豪放一派最为钟情,但没有什么深入研究,对词牌格式什么的真心不懂,当然更不会填词Σ( ° △ °|||)︴所以真的不敢从文学角度评价兄弟的作品,只能从内容上欣赏,半阕词中能写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位皇帝,还将历史典故融入其中,兄台文学修养着实令人羡慕,不知道是什么专业出身?楼主后面写到北宋文学艺术部分的时候,还望多来指教点评!

另外,您也看出来了,楼主的ID是来自温大《说英雄系列》的狄飞惊,一个戏份很少、并不重要的配角,就是欣赏他这股低调劲,本楼也欢迎讨论武侠作品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09:21:37 +0800 CST  
@闲看花开又花落 2015-01-11 22:02:26
看完了,等待楼主更新,年底了比较忙,好久没来了
楼主更新的也不多,估计也很忙,呵呵
-----------------------------
我国悠久传统,到年底总得忙一番,大家都比较忙,不忙过不了年啊!楼主的存货已经没有了,只能加班加点更新,尽量保持更新速度,多些理解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13:02:34 +0800 CST  
@华府伴读小书僮 2015-01-12 19:47:28
MARK
-----------------------------
感谢关注!兄台一看就是星爷的影迷,华府伴读小书童,代号9527!楼主也是星爷第一号粉丝,国产电影只看周星驰,经典作看了N遍,整部电影台词对白倒背如流……有点吹牛,正着背还差不多。还希望朋友常来指点,多把楼主的作品介绍给你认识的星爷影迷,多多支持,感谢!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16:03:09 +0800 CST  
@青楼红袖招 5701楼 2015-01-14 16:31:00
你确定他们真的是为了天下黎明百姓?

-----------------------------

@青楼红袖招2015-01-1411:55:00

历朝历代哪一个能真的为了黎民百姓?看当今“朝廷”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唱高调而已。不过老百姓在古代真的比较容易糊弄,稍微减免一些赋税就满足了,直呼万岁明君,再看看现在,老百姓明显长心眼了,可不那么简单被忽悠了……

-----------------
—————————————————
两位都是楼主的常客,给予楼主很大的支持,所以楼主在此和一把稀泥,争论是难免的,但大家互相谦让一下,控制一下语气,不要因此影响了和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18:45:05 +0800 CST  
【更新】

朱温通过镇压农民起义逐渐强大,属于藩镇势力的典型代表,他以强藩身份废唐自立,清除宦官势力,建立后梁,这正是藩镇势力发展到巅峰,盖过一切其他势力的表现。

同时,以朱温代表的藩镇势力又以武力为手段,对造成唐末混乱局面的另外两股势力——宦官专权、农民起义进行了清理,消除了诸多不利于统一的因素,而朱温相对其他大小藩镇的实力优势也使得后梁通过征战,吞并了十多股割据势力,从而形成了局部范围内的统一。

这个时候,朱温所代表的已经不再是地方藩镇力量,而是中央政府的力量。

由于本人起于藩镇,朱温自然要重点防范藩镇,以防有人效仿自己取而代之,这与后来的赵匡胤起于禁军,防范禁军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一致的。

朱温防范藩镇,加强皇权的主要举措很有针对性,他以精兵强将为主建立“禁军”,由自己亲自指挥,把兵权牢牢抓在手中,其他受他控制的藩镇自然无力与之对抗。

朱温组建的“禁军”正是五代和北宋时期朝廷正规军——“禁军”的渊源,而他加强对禁军控制这一招术也被后来的几个中原王朝所沿用,实在是加强皇权,掌握枪杆,防止造反的必备绝技。

及至后来,朱温之外的最强藩镇,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经过不懈奋战,也以藩镇身份(其时已建国号,虽不是后梁藩镇,却是唐王朝的藩镇)灭梁兴唐。

再往后,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无不依葫芦画瓢,一一效仿为之,以前朝藩镇旧臣的身份建立王朝,同时期的“十国”政权国内大多也上演过此类强藩自立的情节。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20:05:13 +0800 CST  

这样看来,中原王朝历次改易政权,都是最强藩镇实现的,藩镇力量似乎仍然强大。

实际上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已,我们不妨再稍微深入分析一下:

朱温、李存勖都是藩镇出身,他们都手握精兵,靠着真刀实枪,硬碰硬,黑吃黑,历经百战,努力抢地盘,最终才建立政权,可谓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值得提倡。

遗憾的是,后来的效仿者只是学到了他们的野心,却没有学到他们的能力。

后晋高祖石敬瑭靠着给契丹当干儿子,送出幽云十六州这个空前绝后的大礼,靠着高水平的强力外援才夺取了后唐江山。

后汉高祖刘知远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虽然没有当汉奸,却钻了契丹灭亡后晋的空子,趁虚而入,建立了后汉。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断言,后晋、后汉如果没有强力外援或者借助外部有利环境的话,是很难以地方藩镇身份与朝廷抗衡的,更别说靠正面战争,光明正大地颠覆中央政权了。

究其原因,就在于皇帝防范藩镇的那招必备绝技——掌控精英武装力量“禁军”。

可以这样说,从五代前期到后期,随着以朱温、李存勖为代表的强大藩镇不断带兵入主中央,再加上他们对地方藩镇的有意防范和削弱,中央禁军的兵力逐渐强大,地方藩镇的兵力却日益削弱。此消彼长之下,原来军事上那种“内轻外重”、“尾大不掉”的局面大大得以改观。

这种情况发展到后唐、后汉和后周时期更为突出,这几个朝代的大小节度使虽然还是遍布地方,也都拥有兵权,却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已经不再具备与中央军抗衡的实力,所以再也没有出现地方藩镇依靠武装叛乱直接夺取中央政权的现象。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20:17:52 +0800 CST  

关于这一点,典型案例就是后汉乾祐年间的“三镇”叛乱。

李守贞、王景崇、赵恩绾联合占据关中、山西战略要地,却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被后汉枢密使郭威统帅的中央军队剿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禁军将领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对皇帝新的威胁,各朝兴亡,帝位改易,多视禁军之向背。

这方面的案例就更多了。

反面案例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其麾下禁军借镇压魏州兵变之机,与叛兵合为一处,拥戴资深禁军将领李嗣源反击洛阳,混乱中被禁军小校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弑杀。

所谓一报还一报,李嗣源的儿子、后唐闵帝李从厚也被人上演了自己父亲当年的一幕。他派禁军平定潞王李从珂之乱时,原本占据优势,无奈禁军羽林指挥使杨思权突然叛降李从珂,反戈一击,后又任人不淑,自己器重的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安从进与李从珂暗通款曲,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康义诚更是率领全部禁军主动投降,直接导致李从厚败亡。

与反面案例相比,正面案例更加知名。

后汉高祖刘知远,虽以节镇身份起于河东,但靠的仍然是自己执掌禁军多年积攒的威望和人脉,才获得麾下将领拥戴为帝。

后汉太祖郭威、宋太祖赵匡胤更是以中央禁军统帅的身份夺取他人江山,建立自己王朝的,而辅佐拥戴他们发动兵变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禁军高级将领。

正因为如此,登基后的赵匡胤在巩固皇权,加强对兵权控制时,采取了先收中央禁军统帅之兵权,再削地方藩镇之兵权的先后顺序,这并不是随意为之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20:31:19 +0800 CST  
@长孙延绪 5705楼 2015-01-14 20:41:00
自尊自爱,远离五毛。
—————————————————
到了天涯才知道什么是五毛党、美分党,一直奇怪真的有这两个党派吗?还是互相给对方赐的称号?让我联想到“党争“,都指责对方是小人。。。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6 22:14:32 +0800 CST  
@2014SHANGHAI 5729楼 2015-01-15 23:22:00
4
—————————————————
多谢朋友关注,欢迎常来!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7 11:51:21 +0800 CST  
@我是赵匡胤 5706楼 2015-01-14 20:46:00
朕还得过奥斯卡奖?我怎么不知道?楼主你这是夸朕还是骂朕啊
—————————————————
陛下见谅,哪里敢讽刺您老人家?人人都爱奥斯卡,这是对您真心的肯定,下边全都是夸奖您的话,基本无黑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7 16:07:44 +0800 CST  
【更新】

可以说,曾经辉煌一时的藩镇到北宋初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绝大部分藩镇只能乖乖俯首听命,服从中央领导,即使个别不自量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地方藩镇如李筠、李重进之辈,也都没有逃过被轻松摆平的结局。

到这里,笔者对两部“杯酒释兵权”演绎就告一段落了。

应该说,“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经典的桥段之一,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招牌事件,但在查阅研究相关史料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很多人对“杯酒释兵权”的认识中存在着误区。

不光是爱好历史的业余票友,即便是搞学术研究的历史学者,对此往往也有不合理的见解,导致这些“误区”逐渐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传播甚广的“公论”,影响了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客观评价。

为了澄清这些误区,笔者愿不自量力,再费些笔墨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概括地说,这些误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见解:

一、以为“杯酒释兵权”可以一招制敌,彻底解除腹心之患。

二、以为“杯酒释兵权”就是“罢藩镇兵权”。

三、以为“罢藩镇兵权”就表示已经完成罢藩镇的政策。

第一个观点笔者实际上已经澄清,“杯酒释兵权”绝不是放大招,一招必杀,一步到位,这只是第一招而已。除了罢去功臣宿将兵权外,赵匡胤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禁军的控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军事体制,这在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再复述。

下面重点说第二个观点—— 以为“杯酒释兵权”就是“罢藩镇兵权”。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17 21:19:53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