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贺州的失守真正让刘鋹着急了。根据情报显示,宋军正在贺州赶造舰船,而且对方主帅已经放出话来,要亲率大军顺江南下,直捣自己的老巢广州。

这正是刘鋹之前最担心的进攻路线,虽然他不想为这些打仗的事情操心,但更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要赶在宋军打到自己门口前采取有效措施,御敌于国门之外。

可想法虽好,还要找到实现想法的人。问题是,靠谁去带兵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那些宦官们是不行的,刘鋹信任的只是他们对自己的忠心,对他们的能力还是很清楚的。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打了自己的脸,重新启用了自己所厌恶的潘崇彻,加封他为内太师,马步军都统,率三万之师屯驻贺江,以防宋军南下。

事到如今,国家有难,皇命难违,潘崇彻也不得不硬撑着患有“眼疾”的病体,重新挂帅,出师赴任了。

当潘崇彻不情不愿地赶到驻地时,却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宋军根本没有顺江南下的行动企图。相反的,他们的主力已经转向昭州(今广西平乐)方向,继续发动进攻。

经验丰富的潘崇彻一下子就明白了宋军的战略意图,对方这是使了一招“声东击西”之计,表面上宣称要顺江南下,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但是潘崇彻并没有随机应变,去追击宋军主力或者救援昭州,而是做出了按兵不动的决定,继续以三万之众固守毫无威胁的贺江。

潘崇彻的这一举动并不难理解,他本来就不愿意替刘鋹卖命打仗,宋军这么干正好中了他的下怀,缓解了他所面临的困难,帮助他避免了两军对垒交锋的尴尬。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08 20:12:00 +0800 CST  

潘崇彻不是一个愚忠的人,眼前的形势让他想起了几年前的南汉将领邵廷涓。这位刘鋹的前手下爱将,一心报国,忠心苍天可鉴,却被自己的国主无端猜忌,以毒酒赐死,自己可不能重蹈他的悲剧覆辙,眼前之际,拥兵自保才是最佳选择,然后观察形势变化再做决断。

潘崇彻不动声色地屯兵贺江时,宋军的攻势却丝毫不减,兵锋所指之处,南汉望者皆靡,昭州、桂州两个重要城池的守将更是不战而逃,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昭、桂两地。十一月,宋军又攻克了连州(今广东连县)。

至此,原属湖南旧地的贺、连、昭、桂四州之地已经完全被宋军收复。

消息传到广州,南汉朝廷一片惊慌(凡是君昏臣庸的政权貌似都有这一相似的反应),唯一能打仗的潘崇彻居然也挡不住宋军的攻势,接下来还能指望谁能力挽狂澜呢?

此时此刻,原本有些惊慌的刘鋹却似乎恢复了镇定,他甚至还安慰起来左右的下属说:“贺、连、昭、桂四州,原本就属于湖南,现在宋军已经全部拿到手,一定不会再南下进攻广州了,大家尽管把心放到肚里子去吧!”

有着如此既天真幼稚,又大胆冒险的想法,不知道刘鋹老兄心理素质是真的特别强悍,还是故作镇静,自欺欺人,但他的判断至少有一点是完全错误的,那就是对宋朝胃口和食量的判断。

刘鋹以为赵匡胤会像他一样,甘心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土皇帝”,拿回原来应得的地盘就会罢手。但不久之后,赵匡胤就会以实际行动告诉刘鋹,他的目标绝不是小小的四州之地,而是整个南汉,甚至是全国。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08 20:27:06 +0800 CST  
【更新】第五十九章 秘密武器

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刘鋹同学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宋军在取得湖南四州之地后,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向另一个战略要冲——韶州(今广东韶关)进发。

如果说贺州是广州的水路门户,那么韶州就是广州的陆路门户。它位于广州北部,距离南汉都城大约二百公里。韶州倘若失陷,宋军长驱直入,广州绝无苟存的可能。

当然,刘鋹同学在安慰自己和他人的同时,也并非全无戒备。事实上,他已经做好了应战迎战的充分准备,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刘鋹命令都统李承渥领兵十万屯兵韶州,这十万兵力已经是南汉全部作战主力。除此之外,南汉一直雪藏的秘密武器预计也将在这一次战役中登场亮相。

刘鋹为这场决战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战场,他相信这将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一战,而胜利的一方必将是自己,理由就是那件终极的秘密武器。

开宝三年十二月,潘美率军抵达韶州,双方在韶州城外的莲花峰一带摆开阵势,准备决战。

用不着通报姓名,也不需要骂阵挑战,既让大家来了,就别浪费时间和口舌,开打吧!

战局一开始,南汉军队并没有发动骑兵冲锋,或者步兵方阵推进,而是派出了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打起了头阵。

与贺州之战不同,这一回是轮到宋军震惊了。见到对方的先头部队,有些士兵甚至露出了恐怖的表情,惊声高呼“象兵!象兵!”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09 19:19:40 +0800 CST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这支特殊部队就是古代军事史上最著名的动物部队之一——“象兵”,也正是刘鋹一直引以为杀手锏的秘密武器。

“象兵”,通俗的说就是以大象为运载工具兼杀伤性武器的作战部队。在古代军事史上,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兵种,尤其在古印度、波斯等地,象兵曾经作为主力作战部队参加多次大型会战,有过辉煌的战绩和历史。

众所周知,大象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陆地动物,它身躯庞大厚重,浑似一堵不可摧毁的城墙,四肢粗壮有力,又像四根巨大的柱子,吼叫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嘶鸣声,让人望而生畏。在现实中,大象带给我们的感官震撼往往超过狮、虎、豹、熊等超级猛兽,比如在动物世界之类的纪录片中,就连非洲大草原上的霸主狮群面对这种皮厚肉糙的巨兽也是敬而远之,一旦双方邪路相逢,都是狮群给象群乖乖让道,万一这些巨兽发起脾气,可是谁都惹不起的。

除了天生神力外,与那些肉食性猛兽相比,大象的头脑聪明,性格温顺,比较容易驯服。不但可以在马戏团演出或者动物园展览,还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好朋友、好帮手,在东南亚、非洲等盛产大象的部分地区,大象甚至和人类一样都是当地的主人。

虽然如此,人性中恶的一面总还是存在的。有些人就打起了这些庞然大物的歪主意,利用他们来满足人类自己的需要,在近现代社会偷猎和象牙交易自然是最臭名昭著的方式之一,而在古代则是训练大象们打仗,组建象兵部队。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09 19:24:44 +0800 CST  

象兵部队的一般做法是,在大象背上安装可以盛放士兵的装置,十多名士兵置身其中,利用高度的优势发射箭矢或者挥动长矛攻击敌人,而经过训练的大象自己也可以主动攻击敌人,或者用脚踩,或者用鼻子抽,反正谁要是碰到一定会被踩成肉泥。有些勇敢的大象战士甚至还会利用自己庞大无比的身撞击对方的军事设施,往往也是威力巨大,绝对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作战打仗、攻坚克难的必备利器。

南汉历代统治者懂得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动物资源的重要性,对训练象兵部队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有些军事爱好者曾经根据史料记载模拟了象兵的风采,虽然图片内容不是南汉的象兵部队,但大体上应该是相似的,我们不妨鉴赏一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汉象兵部队积极吸取了前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对象兵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这些大象战士们的头部和躯体都披上了防护软甲,可以抵御敌人的攻击,减轻对大象的直接伤害。而每到作战之时,这些“武装怪兽”们总是一马当先,冲在队伍最前列,步兵们则躲在他们身后以为掩护,逐步向前推进。

从这种作战方法来看,大象倒是很像一战时期英国发明的坦克,既可以利用自身火力对敌军造成杀伤,还可以掩护步兵推进,足见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还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还对现代坦克步兵战术的产生了影响。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09 19:39:04 +0800 CST  
【更新】

现在,南汉的战象部队就以同样的战术向宋军发动了进攻。象群沉重的脚步击打着地面,发出巨大沉闷的声音,整个大地似乎都在震颤。

这帮“怪兽坦克”虽然速度比起真正的坦克缓慢许多,也没有火力十足的火炮和机枪,但他们庞大的身躯,震耳的嘶鸣,怪异的装束,庞大的阵容还是让宋军看得目瞪口呆,心惊肉跳。

要知道,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是不出产大象的,普通人一辈子别说见,估计连听都没听说过世上还有这种庞然怪物。当时的整个中原地区,恐怕只有皇帝和朝廷部分高级官员,曾经见过作为外国贡品的进口大象,而现在广大宋军将士们算是开了眼,亲眼见到了活生生的大象,不是一只,不是几只,而是一群,一群全副武装、怒吼震天的怪物,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自己猛冲过来,这种壮观震撼的情形将会让他们永生难忘。

震恐之余,宋军将士并没有被象兵部队吓得拔腿就跑,他们毕竟是训练有素的常胜之师,不是南汉那些久疏战阵的乌合之众,在正式交锋之前,他们还是能HOLD住阵形的。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对方这些战象冲破宋军的阵形,双方展开近身搏斗,南汉的部队就可以占尽优势,纵是宋军个个都有武松那样空手博虎的能耐,也无法抵抗象群的近身攻击,届时场面失控,人心恐惧,军队溃散,宋军的失败必然不可避免。

这样看来,在秘密武器的登场压阵下,刘鋹同学“土皇帝”的梦想似乎还是可以期待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0 20:16:03 +0800 CST  

就在这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宋军主帅潘美展现了自己冷静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指挥能力。他并没有被对方强大的阵势所吓倒,而是迅速组织起针对性的防御,下令把全军所有的精弓强弩集中在一起组成弩阵,然后抽调优秀的弓箭手,准备用强大的弓弩与对方强大的战象来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从史料记载来看,宋军应该没有在战前进行过专门对付南汉象军的针对性军事训练演习,但潘美的这一应对举措却正好击中了战象的唯一要害,那就是疼痛。

大象虽然是最大的陆生动物,对初次见识的宋军而言更是犹如神兽下凡,但它本质上还是地球上的动物,而不是外星入侵地球、能喷火又放毒的星际怪兽,自然不需要超级英雄奥特曼来对付。只要是动物就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怕疼和怕火,大象也不例外。

更要命的是,相对于其他肉食性的猛兽,大象虽然身躯庞大,胆子却小的可怜,怕疼怕得要命,而对方只要抓住这一弱点就足以让它的所有优势化为无形。所以,历史上的象兵虽然有过大出风头的场合,却极少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成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鋹只看到了象兵的巨大优势,却忽视了这一致命的缺陷,而当潘美发现并抓住这一缺陷时,刘鋹的战象也就难逃覆亡的命运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0 20:30:49 +0800 CST  

当南汉的象群进入最佳射击范围后,潘美一声令下,无数枝尖锐迅疾的箭矢向目标射去。

拜先进的冶炼锻造技术所赐,弓弩一直是中原王朝军队的装备优势。这些看似并不粗大的飞矢攒足了力量,连覆盖软甲、皮糙肉厚的大象都难以抵挡。

象群庞大的躯体原本是巨大的优势,现在却让它们成了巨大醒目的移动标靶,暴露在宋军火力之下,宋军弓箭手甚至根本用不着特别瞄准,就可以开火射击。宋军万箭齐发,锋利的箭矢刺穿了软甲,深深扎入了大象躯体,不一会就把南汉的战象射成了巨大的刺猬。

虽然这些箭矢没有喂毒,不足以射穿大象厚重的躯体,也不会让他们当场倒毙,却足以让这些大象疼痛难忍,南汉军队的噩梦就此开始。

人要是受了伤会自己包扎伤口,还可以去医院寻求治疗,但大象却不管不顾,它们在疼痛难忍之下,只会到处奔跑试图缓解疼痛。失去控制的大象根本不听驭象人的招呼,开始奔逃,只不过是奔逃的方向不是向前方和两边,而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转向了自己来时的方向。

这下子可坑苦了后面的南汉步兵们,他们原本是跟随在大象后面躲子弹的,现在大象们不愿给他们做肉盾,前锋变后队开始逃跑,也不管眼前是“敌军”还是“友军”,凡是敢挡道的全部撞倒、踩死,势头之猛,远远超过刚才向敌军冲锋时的表现。看来但凡动物都有畏死心理,大象也和人一样,逃跑的迅速和勇敢程度,往往更甚于向前冲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0 20:32:45 +0800 CST  
【知识拓展】关于象兵部队

关于象兵这一特殊作战部队,楼主正文中进行了简单描述,还是觉得不够充分,在此补充一些内容。由于楼主对象兵部队没有进行专门研究,所以只好从百度上搜索整理了以下内容,其中难免错误,请大家指正。

一、中国古代的象军和象战

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都已有关于象的记载,商周时期可能就把大象用来打仗。如《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等等。

传说春秋吴国伐楚,楚曾出动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见记载。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

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

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阱,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

明初的灭蜀战役中蜀军也有使用战象的记载,据《明史·傅友德传》:“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己胆落,无能为也。’迎击,大败之。遂拔汉州,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

中国云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欢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

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见象之多。《明史·云南土司》:“景东部皆僰种,性淳朴,习弩射,以象战。”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

如明洪武二十一年甲辰麓川之战、明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都曾遇到过象阵。其中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

天启年间,在平定滇东盗匪的一次战斗中有头象“喷鼻中泥水作云雾,直挫贼锋”,“复卷一悍贼掷天坠地,蹴踏如糜”,后此象中毒矢而亡,军民感动其功为它立象冢于马龙山南,并有墓志铭载其功绩,此墓至今仍存。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1 12:56:35 +0800 CST  
【更新】

在这些乱军之象的冲击踩踏下,南汉军队发生了新一轮的溃散,人和大象乱成一团,形成了人中有象、象中有人的混乱局面。无数士兵被愤怒恐惧的大象胡乱冲撞,象背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兵们也被扔到地下摔死,有些倒霉的死了之后还会被大象狠狠踩上几脚,成了名符其实的肉饼、肉酱,场面之混乱,岂一个惨字了得。

潘美并没有可怜敌军的慈悲心肠,他见南汉军队不战自乱,抓住机会指挥宋军趁势发动了猛攻。结局是毫无悬念的,在宋军的追杀下,南汉军队一败涂地,伤亡惨重,主帅李承渥仅以身免,韶州被宋军攻克,刺史辛延渥也成了宋军的俘虏。

趁着形势一片大好,士气大振的宋军乘胜进军,于次年(开宝四年)正月又先后攻克了英州(今广东英德)、雄州(今广东南雄)。

这个时候,如果刘鋹同学翻开地图比划一下,就可以发现他的地盘已经只剩下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靠着这一亩三分地,土皇帝是远远不够资格了,充其量只能当个土财主。

更让刘鋹吐血的是坐拥三万精兵、未经一战的名将潘崇彻看到自己大势已去,居然审时度势,主动率军投降了宋朝,当了可耻的叛徒!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南汉上下震恐,群臣乱成一团,刘鋹同学反而被刺激地清醒了一些,他亲自操刀上阵,为自己设计了三条对策,准备了三条出路。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1 17:27:25 +0800 CST  

刘鋹准备的第一条出路是抗战。

由于不甘心放弃现在的美好自由生活,也不甘心失败投降,刘鋹准备组织力量做最后一搏。他东拼西凑,好不容易从前线溃退下来的败军中凑足了六万兵马,可环顾四周,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到合适的统兵将领。

面对敌军入侵,正值国家危难的用人之际,能打的潘崇彻降了,不能打的伍彦柔、李承渥挂的挂、跑的跑,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大小国事说话算数的玉皇大帝、内外太师、女侍中们也都没招了,整个国家竟然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

作为一个皇帝,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这不能不说是刘鋹同学自作自受的恶果,现在就只有留给他一个人吞咽了。

正在刘鋹求贤若渴却又无才可用的关键时刻,一位宫内的老妇人自告奋勇,向皇帝推荐了一名深具才华的将领。

这名老妇人名叫梁鸾真,她所推荐的人选是自己的养子,名叫郭崇岳。所谓举贤不避亲,据长期的培养考察,梁老太太认为自己的这位养子有胆有识,有谋有略,智勇双全,绝对是统军主帅的最佳人选。

南汉宫廷不愧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之地,听说自己手底下还有如此能人,刘鋹喜出望外:这真是雪中送炭,温暖人心的大好消息啊!

情况紧急之下,刘鋹也顾不得搞什么考察谈话、群众测评之类的干部任用选拔程序,直接下诏任命郭崇岳为招讨使,统帅六万大军走马上任去也。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1 17:28:16 +0800 CST  
每天码字不是件容易事,还是图文并茂更生动些,找了两副象兵部队的图片,果然是铁甲战象,看起来极有威慑力。






注:图片版权归原创作则所有,此处系转载。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2 12:42:00 +0800 CST  
【更新】第六十章 最后一搏

可怜的刘鋹并不知晓,被他认为救命稻草、临危受命的郭崇岳,除了名字很光鲜照人外,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水货加草包。

这位仁兄到任之后,率军在广州城北郊约百余里的马迳驻扎。他是既不积极练兵,也不主动出战,除了让部属们设置了一排又一排用来拒马的木栅以外,其他的时间就知道一天到晚烧香祷祝,搞一些求神拜佛、装神弄鬼的把戏,弄得南汉军营里整天烟雾缭绕,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宋军的到来。

开宝四年正月二十三日,潘美率领宋军抵达马迳,与南汉守军形成对峙之势。

从实际情况来看,南汉守军搞得那些防御工事和设施还是起了一点作用的。这些木栅密密麻麻地遍布汉军营寨四周,特别是在前方形成了大面积的障碍,而汉军又龟缩在这些工事中间不露头。如果宋军发动强攻,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恐怕都要蒙受不小的损失,才能突破这些防御工事。

仗打到这个份上,潘美不想再平白无故地牺牲太多将士,所以他选择了另一个办法,想办法诱使对方主动出战,让郭崇岳这个缩头乌龟自己把龟头伸出来挨打。

出乎意料的是,无论宋军是上门骂仗挑衅,还是派出少量游骑兵骚扰引诱,软硬兼施,又诱又激,南汉守军还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当缩头乌龟,死也不肯出战。一时之间,宋军也没不能找到破解对方铁桶阵的良策。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3 12:24:49 +0800 CST  

当然,刘鋹老兄是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他还准备了第二条出路:请和。

为了让广大南汉百姓官员(其实是他自己)免遭战乱之苦,刘鋹派出了使者主动向宋军主帅潘美求和,请求对方暂缓进攻。

对于南汉的这一请求,潘美没有贸然答应,他想起了赵匡胤对自己的战前指示:能战则与之战,不能战则劝之守,不能守则谕之降,不能降则死,不能死则亡,非此五者他不得受。

现在刘鋹偏偏做出了第六项选择:请求缓攻。潘美一看,对方这一招可不在五个备选答案里,他也不敢擅做主张答应刘鋹的请求。

碰巧的是,宋军当时正好抵达了一处叫泷头的地方,此处的山水险恶,林高木茂,是个打埋伏的好战场,潘美担心南汉所谓的请和,可能是引君入瓮的陷阱,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把南汉派来的这名使者当了人质,押着他迅速通过了这一危险区域,刘鋹请和缓师的企图就此落空。

这点困难并不能难倒刘鋹,在他的三道设计中还有最后一道保险,那就是逃跑。

与亡国被俘的后蜀、荆南、湖南政权的难兄难弟们相比,刘鋹在逃跑方面还是很有地利优势的。南汉濒临大海,广州本身又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只要刘鋹先发制人,选择从海路逃跑,奔向茫茫大海,宋军无论如何也是追不上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3 12:25:59 +0800 CST  
【更新】

事实上,刘鋹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前期准备工作,他把平日珍藏的无数金银财宝进行了打包,加上自己那数百名后宫妃子们,连人带货整整装了十几条大船,停靠在港口蓄势待发。

只要到了大事不妙之时,刘鋹就可以携美带宝,纵入大海,寻找一处人迹罕至的小岛,做个逍遥自在的岛主。要是还有点雄心壮志,还可以用手头的大量财富招兵买马,组建一支海盗雇佣兵部队,时不时骚扰一下自己的敌人赵氏王朝。如果再异想天开一些,甚至还可以做做反攻大陆的美梦,实在是一招完美无缺的超级保险计。

悲催的是,刘鋹同学如此完美的计划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人给破坏了,这次给他搞破坏的倒不是可恶的宋朝军队,而是自己人。

其实,对南汉岌岌可危的形势有着清醒认识的并不只有刘鋹一个人,做逃跑准备的也是如此,刘鋹身边有一个叫乐范的亲信宦官就是无数打着自己小算盘的人之一。

作为刘鋹的亲信,乐范对自己主子的逃跑计划是一清二楚的,就在刘鋹准备下海的前几天,这位大胆的宦官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居然率领一千多名卫队士兵偷了(或许是抢了)刘鋹的十几条宝船,然后直挂云帆济沧海,帮助刘鋹去实现他做岛主的梦想去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刘鋹简直气得要吐血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和美女,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他把乐范一干人等的祖宗八辈骂了一十八遍,仍然不解恨,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个没良心、没男根的死太监,偷走的可是我的身家性命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4 14:32:03 +0800 CST  

从抗战到请和,再到逃跑,我们可以看出,刘鋹同学的要求越来越低,为自己设计的三条出路也越来越现实。可现在的形势却十分残酷,逃跑、请和这两条比较现实的出路已经分别被潘美和乐范给堵死了,刘鋹可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下海无船、打仗无人,心情之郁闷,用“欲哭无泪”四个字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保全自己宝贵的性命,刘鋹也顾不得面子,他主动派出使者来到宋军军门前奉表投降。

对于南汉的请降,潘美仍是不敢擅作主张,他当即将南汉使者部送入京面见皇帝。但与此同时,他应该没有向刘鋹同学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因为刘鋹一见使者不去不返,还以为宋朝真的铁了心要灭掉自己,他心想:看来想投降也是走不通了,老天爷和赵匡胤坚决不给活路,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只有靠抗战这一条出路了。

刘鋹从气愤和绝望中稍微回了一下神,他心一横,默默地告诉自己:既然如此,那就把自己交给命运,试试我们最后的决战吧!

开宝四年二月初,刘鋹又派他的弟弟刘保兴率兵前来增援前线的郭崇岳,这已经是南汉所能动员的全部兵力了。刘鋹决定孤注一掷,就在这里与宋军来一次生死决战。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4 15:18:05 +0800 CST  
【知识拓展】割据四川的古代政权

之前写到讨伐后蜀的时候,曾经讨论过建立在四川的地方割据政权,特开知识拓展专题,简单介绍一下四川历史上诞生过比较大的割据政权(有些并没有称称帝,但实质上已经形成割据势力,不受中央政权节制):

一、 蜀国(?—前316年)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後,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後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

二、成家(25—36年)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公孙述建立。西汉末,公孙述以父官荫郎,补清水县长(在今甘肃省境内)。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述受任为江卒正(即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是时公孙述僭号于蜀,时人窃言王莽称黄,述欲继之,故称白,自称“白帝”。

公孙述以蜀地之物资精练兵卒,四方士庶归附日众,西南夷长亦前来输诚贡献。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乃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改益州为司隶校尉,以蜀郡为成都尹,设置三公以下各级职官。又自恃四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户口繁盛,意颇昂扬自得。

公孙述素性苛细,迷信讳谶符命之说,好察小事而忽略大体,即位后,贸然废止铜钱,而设官铸铁钱,致使民间货币不通;霸业未成,即立其两子为王,并分封诸子弟分布郡县,一国政事唯任之于公孙氏,拒阻群臣进谏,由此大臣多心生怨望。

光武帝以宇内日渐混一,数遣使劝喻归顺,述怒而不从。建武十一年(35年),汉廷乃派兵征讨,被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凡12年。 后世称之为“跃马”。

三、刘焉父子(188—214年),

刘焉(?-194),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是西汉鲁恭王刘馀(汉景帝第五子)的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使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却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194年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刘璋为益州牧刘焉之子,父亲死后,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藉刘备之力,抵抗张鲁、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法正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流放至荆州。220年,孙权杀关羽,得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但是很快就病死。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5 14:26:36 +0800 CST  
【更新】

这时,南汉大将植廷晓向主帅郭崇岳提出建议,他认为宋军挟席卷全国之势进攻南汉,士气空前高涨,锋芒不可抵挡,自己这边人数虽占优势,却大多是残兵败将,老弱伤羸,之前屡次吃过宋军的大亏,对宋军已经产生了畏惧心理,战斗力与对方不可同日而语,肯定难以抵挡宋军的攻势。在这种形势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来个先发制人,主动出击进攻宋军,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客观的说,南汉军队无论是攻是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但正如植廷晓所言,横竖都是死,干脆选择拼力奋战,主动进攻,就算死也死得壮烈一些,血性一些,总强过坐等敌人的大刀长斧砍掉自己的脑袋。

这一次郭崇岳没有反对,倒不是因为他真正赞同进攻,而是植廷晓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充当先锋冲锋陷阵,以身冒死,让领导率主力殿后,这样即便战败,也比较方便主帅逃跑,免除了郭崇威的怕死之忧。

可惜的是,植廷晓的战斗精神固然可嘉,战斗实力却与宋军相去甚远,在随后与宋军的交锋中,他率领前锋拼力死战,最终不敌战死。

负责殿后的郭崇岳见势不妙,迅速做出了反应,率领主力安全撤回了他精心打造的木桶阵里,准备继续做缩头乌龟,他认为只要坚守不出,谅宋军短时间内也拿他无计可施。

与此同时,郭崇岳还继续加强求神祷祀的封建迷信活动,希望邀请天兵天将下凡来为南汉助阵破敌。在这方面,他似乎是得到了女巫樊胡子的真传,热情十分高涨。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5 17:05:15 +0800 CST  

这一次潘美没有耐心继续陪郭崇岳玩儿下去了,他已经意识刘鋹的请降不过是一招缓兵之计,对方根本没打算老老实实投降,自己必须再给他点颜色瞧瞧,让他早点认清形势,赶紧结束这场战事。

经验告诉我们,乌龟如果不露头,就要想办法让他露头。饿死、淹死之类的招数对缩头乌龟是不管用的,必须要找出这个乌龟的要害之处,才能逼着他不得不露出头来。

本着这样的原则,潘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木桶阵的唯一缺陷——火。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火克木,那是一烧一个准。你用木守,我就用火攻,这是一个比“木桶阵”成本最低廉、成效更突出的法宝。

潘美找到了这个法宝,而郭崇岳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重大的消防安全隐患,他根本没有采取任何防火措施,这就给了潘美可乘之机。

这天夜里,潘美派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悄悄地抄小道接近南汉的营寨。

与攻打贺州城的特殊部队类似,这支部队也主要是由丁夫组成。他们每人手持两只熊熊燃烧的火把,趁着夜幕低垂,天色昏暗之时,大家一起动手,像扔手榴弹一样把火把纷纷投向不远处的木栅。

这些竹子、木头做成的木栅,不怕骑兵践踏,也不怕刀枪弓弩,最怕的就是着火。火把所落之处的木栅被迅速点燃,火焰很快熊熊燃烧起来,刹那间就连成了一片火海。

此时,郭崇岳夜以继日、求神祷天的努力也终于收到了回报,老天爷大发神威,给两军送来了大风前来助阵。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5 17:08:15 +0800 CST  

这可真是帮了宋朝军队的大忙,要了南汉军队的老命。所谓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在这阵“及时风”的帮助下,郭崇威的“木桶阵”被熊熊火海彻底吞没,不一会就烧了个一干二净,最后只剩一堆灰烬。

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的还有无数南汉士兵的生命,不用大举进攻,不用追杀残敌,南汉军队就此彻底溃败,郭崇岳也死于乱军之中,这位不信实力信鬼神的大仙级人物,只能跑到地狱向帮了自己倒忙的鬼神讨说法去了。

几乎就在一场大火烧光了南汉最后一丝希望的同时,另一场大火也在广州城内燃起。

带头纵火的是南汉内太师龚澄枢、李托和内侍中薛崇誉这三大巨头,他们所焚烧的不是宋朝军队,却是南汉自己的东西,确切的说是南汉的国库。而他们搞自焚的理由实在是极其天真幼稚,这三位老兄认为宋军南下侵略,只不过是眼红南汉的金银珍宝,只要把这些招致灾祸的巨大财富全部焚毁,宋军得不到一分一毫,自然只能乖乖回家。

当然,他们的这些想法是瞒着刘鋹不知的,焚毁国库完全是他们擅作主张。如果刘鋹知道的话,他是绝不允许这些败家大臣们干这种白痴弱智无底线事情的。

就这样,南汉历经三代数十年搜刮积累,凝聚无数百姓心血汗水的财富被三个无知无耻无能之辈付之一炬,一夕之间全部化为灰烬。

到了这个时候,刘鋹彻底死心了,这一内一外两场大火彻底烧尽了他所有的希望,眼下只有乖乖投降才有可能苟活性命。当然,这还要看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心情,自己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想起几个月前,自己还在尽情享受天上人间的奢侈生活,转眼之间却要成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甚至无头之鬼,刘鋹心中充满了恐惧、绝望和悔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二月二十三日,南汉主刘鋹素服出降,宋军进入广州。延续了六十七年国运的南汉灭亡,六十州、二百一十四县划入大宋版图,十七万二百六十三户人家成为大宋百姓。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2-15 17:13:50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