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更新】

收复荆湖地区之后,赵匡胤立刻着手攻取后蜀的准备事宜。

赵匡胤首先任命华州团练使张晖为凤州(今陕西凤县)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寨使。凤州紧邻后蜀边境,赵匡胤任命张晖的同时,还交给他一项重要的秘密任务,那就是刺探侦查后蜀的军事战略情况,做好战前的谍报工作。

新上任的张晖不负重望,迅速开展工作,短短一个月内就尽得后蜀山川险峻之势,人心向背之情,获得皇帝的赞许。

另一方面,赵匡胤还加紧筹备水陆进攻事宜。他下令在汴京城内的朱明城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命令镇国军节度使宋延渥率领数千水军日夜操练水战,自己还多次亲临现场视察,进行观摩指导。

在赵匡胤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抓总下,整个大宋朝廷上下一派紧锣密鼓,呈现出一番热火朝天的临战氛围。

大宋图谋后蜀的消息也传到了后蜀那里,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大举进攻,朝廷群臣不分意外地又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其中一派为主和派,以宰相李昊为首。这一派认为大宋承天启运,必能统一海内,主张主动向大宋遣使纳贡,通好称臣,才有可能偏安自保。这位老兄的论调跟之前荆南的孙光宪、湖南的李观象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虽然有美化大宋、贬低本国之嫌,但对形势的判断算是比较现实和到位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比较识时务。

孟昶本来就不想打仗,因为打仗会破坏自己的幸福生活,当然他更不想亡国,成为别人的阶下囚,一听称臣可以保全政权,苟安一方,就准备花点血本,派遣使者赴大宋朝廷洽谈和平事宜。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3 16:07:23 +0800 CST  
关键时刻,一个与荆南的张从富类似的坚决抵抗派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朝堂上,此人情绪激昂,慷慨陈词,坚决反对向大宋称臣纳贡。

坐在龙椅上的孟昶一看,提出反对声音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时任后蜀枢密使的王昭远。

王昭远,四川成都人,幼年孤苦,曾给峨眉山上一位老和尚当过小厮(也就是打杂的仆人),算是当过半个和尚。在一个十分偶然的情况下,王昭远遇上了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孟昶。孟昶见到这个小厮长相姣好,聪明伶俐,就把他收做了自己的书童。后来孟昶转正当了皇帝,他身边的人自然也跟着有福同享,鸡犬升天,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王昭远。

王昭远不懂什么文韬武略,唯一的特长就是一张嘴,能说会道,善于逢迎,因此获得了孟昶的信任和重用,官越做越大,被孟昶任命为知枢密院事,执掌全国兵权和军政大事,成为皇帝的第一亲信红人。

受到皇帝如此眷遇恩宠,王枢密使无时无刻不想着回报皇恩,所以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危急时刻,他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对宰相李昊的投降求和主张表达了坚决的抵制和强烈的反对。

孟昶听到王昭远的意见之后,顿时感觉十分激动,他没有想到当年这位没上过学、后来也没打过仗的小书童竟然有如此胆识和气魄,于是也跟着热血沸腾了一把,当即采纳了王昭远的意见,决定整顿防御,严防死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与大宋对抗到底。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3 17:09:13 +0800 CST  

王昭远给孟昶带来的惊喜还没完,他不但主张坚决抵抗宋军侵略,还提出见解说光是被动防守,坐以待毙是远远不够的,建议以攻为守,与北汉联盟,鼓动北汉发兵南下攻宋,然后自己率军从黄花、子午谷一线出兵,与北汉遥相呼应,双方来个南北左右夹击,包管让大宋四面受敌,穷于应付。到时候别说保境安民,就算是攻取关中,甚至直捣汴京也是小事一桩,易如反掌。

孟昶这下子真是彻底激动了,他原本只是想保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哪怕受些委屈也无所谓,但王枢密的建议却让他看到了更高大更宏远的目标,原来我还可以选择主动出击,扩大疆土,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业啊!

如果单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王昭远的这一策略其实并非不着边际的空想。

后蜀之地虽然有天险可凭,易守难攻,但并非坐守之地,如果一味恃险防守,则险不足恃,久而必亡。历史上的蜀中政权,还没有哪一个可以靠着一味死守获得成功,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结论。

事实上,王昭远出子午谷谋取关中的计策也不是他异想天开,而是大有来头的,因为这正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国路线的翻版。诸葛亮之所以不断出兵攻魏,也是出于蜀地之险不足恃,必须要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的考虑。

所以说,这条策略虽然并非王昭远的原创,也足以让孟昶激动异常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3 17:15:07 +0800 CST  
【更新】

激动之后的孟昶,再次采纳了王昭远的建议。在他看来,这是一条天才的建议,是十分可行、值得一试的策略,至于策略的提出者王昭远,其忠诚和能力更是值得自己信任的。

孟昶立刻派出使者带上自己亲笔写给北汉的蜡丸帛书前往北汉商量联盟事宜,然后他就坐在宫中等着对方传来的好消息。

遗憾的是,孟昶等来的并不是北汉国主的回信,而是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

天真的孟昶同志并不知道,自己当年那位小书童,现在这位枢密使,除了能说会道,很会哄自己高兴以外,还十分爱好并擅长另外一项口技——吹牛。实际上,不光出子午谷的行军路线,就连联合北汉的计策也不是他的原创,而是他手下一个名叫张廷伟的幕僚提出来的。

当初,王昭远同志听到张廷伟给自己的参谋意见后深以为然,并且敏锐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所以他才向孟昶全盘托出自己的计划,鼓动孟昶抵抗宋军。

在王昭远看来,国家大事、行军打仗都是可以用来充当吹牛皮、夸海口的话题,至于策略本身现实不现实、可行不可行,他是从来没有考虑和评估过的,在这一点上王昭远与孟昶是一样的天真。

孟昶和王昭远天真无知,他们派出去北汉的使者却并不幼稚,至少有一个人是有着清醒头脑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4 21:04:08 +0800 CST  

后蜀派出的使者共有三人,分别是孙遇、赵彦涛和杨蠲。这三个人都是小人物,用不着详细介绍,为了行路方便,他们前往北汉时选择了一条比较好走的大路也就是官道,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三个人走来走去却走到了大宋的都城汴京,三人中的赵彦涛干脆来了个弃暗投明,趁两位同事不注意,偷偷窃取了机密蜡丸,直接进宫献给了大宋皇帝赵匡胤。

这下子后蜀可彻底完蛋了。孟昶和王昭远派三个人同时出使,就是为了让他们彼此监督,防止其中有人使诈泄密。要知道当初李重进准备联合李筠造反时就是吃了太过信任心腹翟守珣的亏,让他一个人担任使者,留下了让他混淆黑白,弄虚作假的空间。可没想到派出三个使者同时出使,居然还是防不胜防,让人钻了空子,只能说是后蜀气数已尽,天要亡蜀了。

收到赵彦涛进献的蜡丸之后,赵匡胤喜出望外,他高兴的并不是截获了后蜀的重要军事情报,他相信就算是借给刘承钧几个胆子,北汉也不敢和后蜀合作的,真正让他高兴的是这封蜡丸帛书带来了一样最急需的东西,那就是他一向看重的“师出有名”。

攻伐后蜀的战前准备已经妥当,欠缺的就是一个出师的理由,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缺什么送什么,现在你孟昶居然主动挑衅,企图勾结北汉,犯我大宋,这不是兴师问罪的最好理由吗?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初二,赵匡胤下达了全面征蜀的命令。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4 21:09:17 +0800 CST  
【更新】

赵匡胤任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武信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副之,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率领步骑三万作为主力,出凤州路南下;任命江宁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内客省使、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率领三万兵马作为偏师,出归州,沿长江西进。

自古入蜀两条路,一条水路,一条陆路,赵匡胤大举出师,水陆并进,将对方两条出路完全封死,对后蜀是志在必得。

王全斌等人出征之前,皇帝照例要为其赐宴壮行。宴席之上,赵匡胤拿出后蜀的山川形势图授予王全斌,问道:“西川可取否?”

这虽然是一个疑问句,但王全斌明白自己没有自由回答的选择,他满怀信心地回答道:“臣等仰仗上天之威,遵照陛下神算,必可一举荡平西川!”

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史延德也趁机出镜,抢了一把戏,他大声奏答道:“西川如果在天上,臣等够不着;只要它在地上,必定为皇上取之!”

听到将帅充满自信的回答,赵匡胤满意地笑了,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管它前蜀后蜀,管它蜀道之难,都要纳入我大宋的版图,成为我大宋的江山!

为了勉励三军将士,赵匡胤还特意叮嘱王全斌等一干将领说:“凡攻克城寨,只将器甲军械、粮秣充公即可,其他钱财布帛可以全部分为将士们,我所要的不过是西川的土地罢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出了另一句话:“大军所到之处,不得焚烧房屋,发掘坟墓,剪伐桑柘,抢劫生民,违者一律军法从事。”

王全斌等人不敢怠慢,唯唯听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只听进去了“悉以钱帛分给将士”的许诺,却完全忽视了皇帝“不得抢劫生民、违者一律军法从事”的诏谕。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5 20:27:29 +0800 CST  
第四十六章 蜀道之难

宋朝军队两路大举进攻的消息很快传到成都,后蜀朝廷上下一片慌乱,孟昶更是惊恐万分,他实在搞不明白,自己不是派人去联合北汉,出兵夹击大宋吗?现在怎么反而招来了大宋的两路进攻?可形势的紧张已经容不得他细想其中原因,如何却敌才是当务之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孟昶想起了那位鼓动自己联合北汉的枢密使王昭远,他立刻让人把王昭远叫来,万分期待地对王昭远说:“王卿,大宋的军队可是你给我招来的,现在你要负责到底,为朕却敌立功啊!”

王昭远之前也就是吹吹牛皮,逞逞口舌之快,他也没想到大宋的军队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迅猛,但这位仁兄一向好读兵书,自诩富于方略,对自己的谋略能力有着十二分的自信,心理素质也十分强大,当即就拍着胸脯保证:此事包在我身上,必定让宋军有来无回。皇上您就在成都等我的好消息吧!

孟昶再次被大忽悠王昭远的镇定自若给迷惑了,对他的崇拜和信任也在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昭远同志真是朝廷的忠勇股肱之臣,朕没有看错人啊!

孟昶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也就是北路军总指挥),给他配备了强大的阵容,任命左右卫圣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崇韬为都监,山南节度使韩保正为招讨使,洋州节度使李进为副招讨使,全部听从王昭远统一指挥,北上抵御宋军主力进攻。东路方面,则派蜀中名将高彦俦率兵把守。

在孟昶看来,只有王昭远才能完成保卫国土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而在王昭远同志看来,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我王昭远一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5 20:44:06 +0800 CST  
【更新】

出师之日,孟昶派宰相李昊在成都城外为王昭远饯行。

此时此刻,王昭远同志的盲目自信和士气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面对文武百官和三军将士,他意气风发,眉飞色舞,手执铁如意,比比划划,高谈阔论,自比当年的诸葛武侯,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

酒到酣处,这位仁兄更是得意忘记,振臂高呼,发出了一句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吾此行何止却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

所谓的“雕面少儿”指的是后蜀的士兵,因为当时招募士兵在脸上刺字而得名。在王昭远看来,灭掉大宋简直比吹牛还要简单,也就是自己张张嘴的事情,其狂妄自大可见一斑。

你就吹吧王昭远同志,抓紧时间自吹自擂,这将是你最后吹牛皮的机会,总有一天,不是有人戳穿你的牛皮,就是你能把自己的牛皮吹破,你将成为后蜀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

就在“吹牛大王”王昭远憧憬着直取中原的春秋大梦时,王全斌等率领的宋军主力已经展开了凌厉的攻势。

从凤州出发以后,宋军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缴获大量军粮物资,沿途的后蜀驻军早就习惯了一日三餐,酒足饭饱混日子的安逸生活,哪里见过大宋这帮虎狼之师的气势,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抵抗,不是一打就溃,就是主动投降,宋军轻松攻陷了重镇兴州(今陕西略阳)。

负责镇守山南的后蜀招讨使韩保正得知兴州陷落的消息,迅速作出了反应:撤退。他主动放弃了山南,退守西县(今陕西勉县西),然后利用西县的地形优势,组织数万大军依山背城,结寨固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6 17:09:57 +0800 CST  

韩保正认为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无论如何也能抵抗上一段时间,然后等待王昭远大军前来救援,但他实在高估了自己手下这帮蜀兵的战斗力,宋军前锋史延德率军发动了猛攻,两军甫一接战,后蜀的部队立刻乱了阵脚,在宋军的冲击下慌作一团,四散逃命。

要说这些蜀军硬碰硬打仗不行,逃跑速度倒是一流的,连主帅韩保正、副帅李进都没能跑过自己的部下,乖乖做了宋军的俘虏。王全斌部乘胜追击,又轻松攻取了三泉(今陕西宁强)。

至此,宋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整个陕西地区,把蜀军彻底赶出了汉中,撵回了西川境内。

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汉中是西川的外围屏障,历来盘踞西川的政权一旦丢失汉中,亡国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三国时期的蜀国和魏国才会不惜代价,旷日持久地争夺汉中。

面对大好形势,宋军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进,一路追击,很快抵达四川境内的嘉川(今四川广元)。

宋军了嘉川后,主帅王全斌收到了两条消息,一条是好消息,一条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这个军事要地已经人去楼空,根本无人把守,驻守在此的蜀军听到友军在前线惨败的消息,早就提前撤退了。

坏消息则是逃跑蜀军为了延缓宋军的攻势,临走之前一把火烧掉了四川境内最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栈道,宋军无路可走了,这可给宋军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6 17:11:36 +0800 CST  

所谓栈道,是修建在崇山峻岭的一种特殊道路。古代建筑工程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办法使用打孔机、挖掘机和TNT炸药之类的先进技术手段开山修路,古人就发明这一独特的修路方法,在峭岩陡壁上开凿孔洞,在孔洞里横向插入粗大的木梁,再在这些木梁上面铺设木制的路面,路面外侧则使用木柱斜向支撑在下方的峭壁上,或者直接在石壁上开凿出狭窄的路面,路面外侧树立铁链或木栏作为防护,用类似方法修建的道路就叫做栈道。

栈道往往修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因此形势往往十分险峻,远远望去,栈道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笼罩在云山雾海之中,若隐若现,彷佛凌空虚设,恰如空中楼阁,令人望而生畏。

只要你去实地观看一下或者看看这些栈道的实景照片,就不得不由衷的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力量,能在千年以前修建出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即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栈道并不是特指某一条栈路,而是很多条栈道的统称,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道”,还有王昭远企图联合北汉谋取关中计策中所提到的“子午谷”(又称子午道),这些由陕入蜀的要道上都有长短不一的栈道。

栈道的这种命名方式很像现在的高速公路编号命名法,虽然全国的高速公路都叫“高速公路”,但不同路线高速公路的名称却不一样,比如“京沪高速”、“京广高速”、“青银高速”等等,指的就是不同段的高速公路。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6 17:17:51 +0800 CST  
【更新】

在所有栈道中,最为著名的栈道应该是金牛道上的“蜀栈”。金牛道是沟通古代川陕两地的交通主干线,由汉中通往成都,它穿越大巴山的一段栈道就是“蜀栈”,北起今天的陕西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其中自陕西宁强至四川广元境内的一段尤其险峻,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就是这一段栈道。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宋军将士面前,你就会发现他们正是从陕西宁强(三泉)一路前进至四川广元(嘉川)境内的,而蜀军所烧毁的恰恰就是这段最为险峻的栈道。

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充分说明蜀军的兄弟们并没有只顾埋头逃命,还知道断了追兵的来路,神智还是十分清醒的,智商也是十分正常的,他们所缺乏的只是作战的勇气而已。

面对面目全非的栈道,王全斌十分恼火,可恼火解决不了问题,总不能死靠在这里等待奇迹发生,栈道自动修复吧?

经过众将领的商议,王全斌决定绕道入蜀,他命令了副帅崔彦进、康延泽率领一部分兵马修治栈阁,自己则率大军主力绕道罗川路入蜀,两路兵马约定在深渡镇会合。

宋军除了打仗勇猛以外,搞工程也十分在行,几天之后崔彦进所部就恢复了栈道的交通条件,宋军顺利通过栈道,突然出现在蜀军面前,趁势攻下后蜀多座营寨,在约定地点与主力部队实现了会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7 17:10:48 +0800 CST  

两军合兵一处之后,再次向蜀军发动猛攻,崔彦进、康延泽、张万友分三路直扑敌阵,蜀军也悉数派出精锐部队迎战。战斗结果证明,同样是精锐,蜀军与宋军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宋军“又大破之,乘胜拔其寨”,擒获大漫天寨寨主(这个寨主可不是土匪,而是朝廷命官)、义州刺史王审超,监军赵崇渥,以及三泉监军刘延祚。

坐镇后方指挥的蜀军总司令王昭远终于沉不住气了,开战以来双方打了大小数十仗,蜀军居然无一胜绩,甚至连烧毁栈道都阻止不了宋军的进攻,难道宋军真的天下无敌了么?

不行,我决不允许宋军如此气焰嚣张,看来眼下已经到了我不得不出手的时候。来吧,让你们看看我王昭远的真正实力吧!

就在宋军攻下大漫天寨的第二天,两条大鱼主动送上了门:后蜀都统王昭远、都监赵崇韬亲自率领兵马前来挑战。

王昭远的主动上门,让宋军将帅王全斌等人喜出望外,他们并不怕敌人来得多,只怕对方来的少,反正是要打仗,干脆把你们的全部主力拿出来,咱们来个一战决胜负,省得你们在前面不停地跑,我们在后面不停的追。

对于主动送到嘴边的猎物,王全斌当然不会客气,他废话也不多说,立刻组织指挥军队迎击,双方展开激战。

与前面无数次战斗过程和结局如出一辙,宋军再次大败蜀军,结结实实地给王昭远同学上了一堂军事实战课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7 17:14:55 +0800 CST  
【更新】

初战失利,王昭远同学并没有灰心,他毕竟是一位以熟读兵书为特长的理论型人才,缺乏实战经验,现在正是难得的实战训练机会,至于损失个几千人马,就当是交学费好了,说不定不久之后自己就能找找回来。这年头,不付出点本钱,哪能学到宝贵经验和本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嘛!

怀着这样不怕失败、虚心学习,争取在实战中锻炼成长的心态,王昭远同学又组织发动了第二次进攻,结果很让人伤心,他再次失败,又交上了几千人的“学费”。

两次失败之后,王昭远同学仍不气馁,又发动了第三次进攻,结果是又败,又交上了几千人的“学费”。

上完这三堂生动的实战课程,王昭远同学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学习到,反倒是白白交了上万人的学费,要是按照这个收费标准和上课节奏下去,恐怕自己手上这些“学费”全部都得让王全斌老师给搜刮过去,说不定连自己都得充当学费陪给人家。

面对高额学费和三个鸭蛋的惨淡成绩,王昭远同学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能这样白白交学费了,他果断做出了“退学”的决策,亲自带头行动,一路狂奔,撤回到了利州(今四川广元)。

如此看来,王昭远同学的高额学费也不算白交,至少让他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纸上谈兵与实际作战的巨大差距,也算是花钱买了宝贵教训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8 17:36:33 +0800 CST  

王昭远同学的退学让王全斌老师非常不满意,他不依不饶,跟在王同学的屁股后面一路猛追,誓要将对王昭远同学的实战训练课程进行到底。

王昭远同学实在受不了王全斌老师的这份热情和敬业精神,干脆连利州也不要了,再次开始了逃课狂奔,这一次他选择了直接从桔栢津渡过嘉陵江,为了甩掉后面紧追不舍、令人讨厌的王老师,王昭远同学还把嘉陵江上的浮桥付之一炬,确保了自己跑路的安全。

单就“烧桥断追兵”这一举措来看,王昭远同学在王全斌老师残酷的魔鬼式训练之下,还是领悟掌握了一番心得体会的,至少在逃跑这一点上是现学现用,立竿见影,水平比之前的几次跑路有了显著提升,所谓“实践出真知”,不愧是一句至理名言。

虽然没能一举消灭蜀军全部主力,但宋军还是取得了不少收获。

由于王昭远同学的撤退意志十分坚决,逃跑行动也十分迅速,大批粮草和军用物资都没来得及打包带走,甚至没能焚毁,全部留给宋军充当了福利,为节约宋军的粮草保障成本,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宋军最重要的胜利成果还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军事重地——利州。

如果说汉中是巴蜀外围屏障,相当于院子围墙的话,利州就可以称为巴蜀的门户,相当于正房的大门。利州地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广元全境,它群山环绕,形势险要,北邻大巴山脉,南接蜀中平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害之地。

取得这一军事要地之后,摆在宋军面前的就只有一个障碍了。凑巧的是,这个障碍也是王昭远同学所看重的,他一路南逃,到了这个地方之后终于止住了脚步,然后重新整饬军队,构筑防守,在这里他将放手一搏,与宋军展开最后的决战。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8 17:37:40 +0800 CST  
【知识拓展】古蜀道的基础知识

以下资料内容主要来自百度百科,不属于正文内容,本人加以整理编辑,分享给大家,主要是因为有朋友提出这段故事地理名称和术语较多,给人以混乱之感。为了让大家对川陕交界地带的地理形势有一个整体上的宏观认识,对宋军特别是王全斌一路入蜀的路线在空间上有更清楚明晰的印象,特加入此一部分知识拓展,大体作用相当于正文之外的注释吧!

广义上的蜀道,包括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蜀地范围内的道路。以成都为原点看:自成都向北,由陕入蜀的,有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古时汉中属蜀国),有从汉中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又称洋巴道),有由甘肃入蜀的阴平道;自成都向西,有连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马古道;成都以南,有由云南入蜀的五尺道和在此基础上拓展可通向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成都以东,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

狭义的蜀道,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蜀地陆路交通的景象。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8 19:48:28 +0800 CST  
【知识拓展】

各道基本情况和历史典故简单分述如下:

1、金牛道(石牛道,又称南线道或蜀栈)

全长:约600公里

路线:成都出发,经德阳罗江县、绵阳梓潼县,至广元剑阁县,过剑门关至昭化,渡嘉陵江,经广元朝天区往东北方向至陕西宁强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从建成以来,金牛道便成为联系川陕最重要的蜀道。而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也沿金牛道修建,王全斌大军入蜀走的就是这条金牛道。

2、子午道

路线:西安—子午镇—宁陕—洋县—汉中

它从今西安市开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不久,即转入淬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岭,稍折西南,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的池河镇附近,又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经石泉县,绕黄金峡西到洋县,再西到汉中。

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刘邦到达汉中以后,为了向项羽表示他再无争霸中原之意,便采用了张良的建议,把子午道的栈道烧掉。子午道的险峻,诸葛亮也不敢挑战。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即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再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而未采用。

3、祁山道

全长:约300公里

路线:从甘肃天水出发,翻越祁山,经陇南市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到达汉中市略阳县。

祁山道见诸历史,始于《尚书?禹贡》。其中写道,当时的梁州各地(秦岭以南的陕南、甘肃陇南、四川)通过祁山道往来交流,各地贡品经嘉陵江、渭河运达中原。另外,祁山道往北进入草原,向南则连接金牛道进入四川,祁山道便成为一条沟通川蜀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汉代十分繁荣。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8 19:49:59 +0800 CST  
【知识拓展】

祁山道因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闻名。那诸葛亮为何这么喜欢走祁山道呢?他无非是爱这里平坦易行。地势平坦才好排兵布阵,才是生来谨慎的卧龙先生的战场。“六出祁山”,实际上是小说夸张的写法,诸葛亮其实只走过两次祁山。

4、荔枝道(又称洋巴道)

路线:西乡—镇巴—万源—通江—万源—大竹—梁平—垫江—涪陵

据史籍的记载,荔枝道的基本路线是自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名扬、秦河乡三官场、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以诗人的笔法描绘出为博杨贵妃一笑,不远千里为其送荔枝之事,也让一条路因此而天下扬名。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长安的道路,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只要7天7夜就将荔枝送到京城,呈到杨贵妃面前的荔枝仍然新鲜如初。

5、陈仓道(又称散关道、故道)

路线:宝鸡(陈仓)—凤县—青泥岭—略阳—勉县—汉中

陈仓道因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的陈仓县而得名。它从今宝鸡东面的陈仓顺嘉陵江河谷向西南至凤县。凤县至略阳须跨过嘉陵江,由于谷深水险,要绕行位于甘肃两当、徽县之间的青泥岭,再折向东南,经略阳、勉县到达汉中。从陈仓(宝鸡)沿千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又沿着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经褒城到南郑(汉中),全长535公里。

汉楚争霸时,由于刘邦之前烧了子午道,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刘邦开始假装重修子午道的栈道,对方以为刘邦是要从子午道进攻了,连忙调动军队严守子午谷,却没料到刘邦的主力已经从西边的陈仓道进入关中。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8 20:24:03 +0800 CST  
【知识拓展】

6、褒斜道

路线:眉县—太白—留坝—汉中

褒斜道是中国古代横跨秦岭天险,由关中入蜀,为时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条道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达汉中的道路,全长380公里。唐天宝十五年(755年)玄宗李隆基入蜀,即取道褒斜。

7、傥骆道(又称骆谷道)

路线:周至—华阳镇—老县城—洋县—城固—汉中

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河经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
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建安四年(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8、米仓道

路线:汉中—南江—巴中—渠县—合川—重庆

米仓道因为翻越米仓山而得名。从汉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仓山,然后顺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转嘉陵江而抵达重庆。米仓道全长250公里,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8 21:01:46 +0800 CST  
【更新】第四十七章 三峡之雄

王全斌的北路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刘光义率领的东路军进展也十分顺利。

十二月份,宋东路军进入三峡水路,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以摧古拉朽之势横扫后蜀水军,斩杀蜀军守将南光海及士卒五千余人,生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及士卒一万二千余人,缴获战舰三百多艘。

现在,放眼前方,唯一能够给他们制造麻烦的就是不远处的夔州(今四川奉节)了。

夔州是西川的东面门户,也是沿长江水路入蜀的必经之处,不但战略位置重要,地理形势也十分险峻,而它的险峻主要来自于瞿塘关。

众所周知,长江三峡共有三段峡谷,自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记得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里面讲到三峡的地势特点是“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如果我们把这一描述与实际情况做一对比,会发现这一描述虽然只有九个字,却十分准确地表述了三峡各自的地理地形和地貌特征。

三峡之中,瞿塘峡的长度只有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也是最为雄伟险峻的一个,峡谷两岸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鬼斧削成,夹江峭壁,十分逼仄,江面宽度不过百米,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这最窄处也就是著名的瞿塘关。

瞿塘关,又称夔门,号称天下雄关。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如此形容瞿塘关之险:“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9 16:51:00 +0800 CST  

如此雄险的关隘,只要稍加布防,任何人想要轻松通过都是痴心妄想。后蜀十分知晓其中厉害,早就在这里部署了重兵,严阵以待。他们在夔州城外以铁链横锁江面,铁链之上架设浮桥,浮桥之上又设置了三层敌棚,其中驻扎精兵强弩,江两岸排列炮阵,两岸炮口正对江心,重重火力,层层障碍,把整个瞿塘峡打造成了名符其实的“钢铁峡”,确保可以把任何想要通过此地的敌人或船只彻底消灭,沉到长江之中喂鱼。

这样武装到牙齿、坚固到水下的防御工事,就算是现代的铁甲战舰想要轻松通过想必也不容易,何况是宋朝并不算强大的水军,看来除非奇迹发生,宋军长了翅膀从瞿塘峡上空飞过去,否则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逆流而上强攻守敌的。

对于这一点,蜀军显然也是十分自信的,但有时奇迹真的会发生,蜀军虽然没有看到宋军长了翅膀从自己头上飞过去的一幕,却真的看到了奇迹的发生。

刘光义没有率军强攻敌人的浮桥,他在距离浮桥三十里左右的地方让战船停了下来,然后命令三军将士全部下船上岸,改换陆路前进。

这一变化显然出乎蜀军的意料之外,事实上他们的注意力仍然全部集中在江面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宋军改变了攻击方向。

宋军悄然从陆地上逼近后蜀浮桥,出其不意地发动了进攻,后蜀军队猝不及防,来不及组织抵抗,什么铁链、炮具、精兵、强弩,统统没了用武之地,成了华而不实的摆设,宋军一举夺取浮桥,后蜀辛辛苦苦营造的“钢铁峡”就此陷落。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10-19 17:09:54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