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讲解

继续……

我们修炼,练的是先天的一种信号和能量,当信号和能量一起在运动的时候,信号就叫觉,气是能量,气是能量。能量在传递的时候,身体再怎么都不会感到疲劳的。当然这个练实际上要靠内在和外在的同步,但是这个外在和内在的东西同步靠什么东西同步呢?靠“五神”,就是“五贼”。
这个天地间的精华你不均衡的话,你靠目去盗,结果你的精气就丧失了。这样你就是你挖东墙补西墙,你挖去挖来,结果没有什么好处。那么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建立一个虚的体系。要建立虚性的体系,这句话说起来是比较容易说,但是做起来呢非常困难。比方说就像我们说话一样,我们说话要靠气息去运动,这个运动,你的形体,思维,眼神,以及你的耳朵,五官、肢体,再就是气息的运动都要参与,但是这个参与的过程你怎样和虚性的体系联系,这个就非常微妙了。
它只能够提出一个方向性的概念来。这个方向性东西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不用心”。不用心但是你这个说话实际上是先天之气在说,你不用心的时候,你这个心停止了,就像打坐一样,比方平常我不大喜欢打坐,但是我这个气运不运动呢,我就知道,我不打坐的时候,我的呼吸还在运动。我打坐的时候,只不过是把这个呼吸调整到我自己的运动的这个控制的范围之内而已。这个就叫用心,你既然用心能够练气,不用心是不是也能炼气呢?它也能炼气,它炼得是什么东西呢?这个时候它炼的是先天之气了。
所以说当你不用心的时候,只要你在说话,你的先天之气就在动。这一动就和刚才所说的“五神”联系在一块了。有两个事物它本身就已经确定了的(那是你的祖辈,一个祖辈它就分成父母两个⑴⑵);然后呢再有你的志向⑶作基础,还剩下两个,一个是元神⑷,它在运用先天之气,元神一用了先天之气以后,你看它在动,然后还剩下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脾脏中的意⑸!这个时候你就别动,这个就叫不用心。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原来你是这样用功啊。这是不用心的这种妙处。你不用心,然后你的五神就自动的运转。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先天你只要抱着一份孝心,你说:祖先啊,我干的这个事是有意义的,你要支持我,你看他(她)帮不帮你。他(她)时刻都帮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是他(她)遗传出来的,你的身体中父系遗传密码和母系遗传密码不知道要延续多少代。
我如果要是翻一下我的家谱的话,我一直可以联系到哪个地方呢?联系到黄帝那个地方去。大家可能不知道黄帝姓什么?听众答:姓熊。
黄帝他不是姓熊,他是以熊为图腾的酋长。熊的图腾,说通俗一点,是他最原始的姓是熊,他是最崇尚熊的,所以说他是以熊为图腾的酋长。这个酋长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当时本身是一个酋长嘛,他既然是领导,你说他不姓熊姓什么?黄帝是他的名,而不是他的姓。因为上古时代人们一般没有姓的。没有姓是崇尚于图腾的。就像我们人有很多姓一样,包括姓木的,姓金的,都有,这都是以自然之间的生物、或状态为姓的。你说我扯得那么远,想的那么远,你说我的祖先们跟我联不联系得上去?肯定是能够联系得上去的。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0:42:30 +0800 CST  
3、动不失时则固性命之本,静能见形神则仰观其机变,阴阳相胜时则自动化生成。

只要我心念所在,我这个“五神”就能够借天地之间的任何一种气去完成我们的那种事业。你这个志向的确是基础的基础,它也的确是在最底下,我们的肾脏是在我们五个脏器中是最低的。最低的实际上是基础。当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只要你这个意不动,你所有的自然之气就自动循环了。自动循环都是在这个之前都已经定好了的。它自动就循环。
这是《阴符经》告诉我们的一种基本道理,“动其机,万化安”。当然它所说的这个“动”,我们还没有解释,因为它是动,我告诉大家的是不用,不用跟动是什么关系呢?不用跟动就像我现在的思维一样,我说我到底在想什么东西呢?我没想。为什么没想呢?因为我没有用心。所以我这个想法意志反映不到我的大脑中来,我还来不及去翻译它,哟,然后这个话就已经出去了。这个就叫不用心。
不象现在人讲课,现在人讲课一般都是要备课备得非常清楚,然后呢把所有东西,一般大部分、最起码三分之一的东西要备下来,然后再去讲,然后他还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去讲。他生怕超越了一点,他超越了一点以后他就要犯错误。
象我就不顾及这个犯不犯错误的问题,我就随缘而定,想到什么地方,当然这个想不是用心想,而是用先天之气想,先天之气是它那种感觉,你沿着它那个思路,它就会自动的引导你,在讲那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出现那一个问题和它相联系。你就沿着那个联系的方向,这个在心理学上就叫“思维链”。
我们从有形的角度上考虑的这个链一般是考虑到有形的知识上面的链接,没有考虑无形的那种感觉上的链接,所以我们现在修炼就要讲究无形上感觉的链接,这在现在的网络名词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个链接它是一种无形的感觉上的链接。这个链接如果说你一旦抓住了以后,这个时候你只要坐在那个地方,保持一种非常清静的状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处在的状态就过去来说有一个名词就叫“冥想”。
冥想是什么意思?冥想是说你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但是这个东西与它不相干,它仍然可以产生,它产生于什么地方呢?你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产生冥想,冥想它的思维的源泉来自于来自于无形。这个道理它只能说从字面上去这样推导。
这个感觉链接我是深有体会才这样去想,这样去告诉大家,同时也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这个思路的核心就在“意”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意你要“无”。你要有那就完了。你这个意只要一动,那你先天的那一部分全部都停止了。一停止,那么你要想再让它恢复活力,这个时候它就越来越弱。那你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够把它压下去。
所以人这个后天意识它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呢又不得不用它。那么怎么用?我也就提出来这样一种方案提供给大家参照,至于大家实践得怎么样呢?可以这样说吧,是平常大家经常反馈一点信息,有时候提一些问题,有时候把自己的修炼提供出来参照一下,或者交换一下意见。这实际上都是一种进步,因为人毕竟各有其长。你提出来以后,让人家参照一下意见,对自己肯定是有好处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基本上就把中篇的上半篇讲得有点眉目了。从大的方面来说,越早越好,越早越好是说从修炼的角度,你下手下得越早肯定就越好一些。下手晚了以后呢,你后天意识就非常强了,这个时候你要改变起来就比较困难。
所以说年青人学个什么东西呢,就容易一些。年老人学起来就困难一些。当然这个是谈学,不是谈损,谈损也是一种方法,损的方法相反不容易接受,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这也是克服这个学而积累的东西太多而造成的障碍多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方法。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0:52:32 +0800 CST  
实际上真正的方法还是损,学的目的还是损,是为了更好的去损掉它。这是从大的方面,越早越好,从眼下做起,从眼睛底下,你每一件事情,从现在做起。你不要扯得太远,不要说我明天再开始,你这一次把这个事按你的想法你做彻底了,你按人家的要求提出来以后,你觉得合理,你照着去做,做彻底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功德。
然后从小的方面你越清静无为越理想,这是从小的方面。心善包容,行善不争。
这个玄理无非是“有形的无为”,有形的这一面它要无为,有形的无为和无形的有为也即炼神的这一对阴阳的平衡问题。
这一对平衡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关键的。至于说炼神怎样做才能成功,那也是一半德行,一半机遇,你方法上面要有一种机遇,人家要给你点一下,有时候你不被点的话,你靠冥想是不是也能够成功呢?也能成功。但是往往时间可能要拖得长一点,因为你信息量不够。
所以说我们修炼要以众人为师就是这个道理。你从众人为师的角度吸取人家的信息量,吸取人家给你的任何一项暗示,你就会发现相互之间没有分隔的这种存在,只有联系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道。
你只要有缘份,你碰到了一块以后,那怕你不跟他说话,你都是联系到一块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你有形的无为和无形的有为这样一个平衡的机理就是:“反之”,反向的反,反之则道动之的反。无非是说有形的你要无为,要变到虚性的那一面去;无形的你要变得有形的这样一面来,你要让它有主动造化的机会和环境。那么无形的有为,就是你的行为也好,你的作为也好,你的言语也好,你都让它自生,自己去发展,你不要控制它,你不要用你的脑筋去控制它,你不要以为你的思维的发展好像很合理,什么东西都要用现学到的一些知识来判定它或者是压抑它,不要用这些东西去限制它。这是平衡原理。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1:02:05 +0800 CST  
《阴符经》: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


1、提论:
了解大众不了解的一面,勤修大众难做的方面,这就是真道的修炼者。

妙不可测为神。人们对于神奇的现象如果能够找到其神通的所有者,那就象我们现在去理解特异功能者一样,人们就不会怀疑其神通,因为人总习惯于眼见为实的。
圣人的作为却不同,他们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似鄙,为人们所弃于目,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作用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的神奇原因很少人能够知道。
鱼不可脱于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为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通天,下可彻地,然而中不可让人知道,不是不让人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依存的形,也就是圣人如凡人,至人即常人。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1:08:23 +0800 CST  
2、长久安全之道在于收藏——功成身退要自然。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在我们的理解中不大容易从全面性的角度去把握它。因为大家都知道,神话的一面是比较容易被人所接受的,因为大家都喜欢看神话。从小也好,到老也好,都不离神话这个基本的爱好。这个爱好为什么离不了?是因为这个东西涉及到人们的潜意识。潜意识的需求是对神的一种理解和了解。
因为了解然后再理解。如果不能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一辈子就会落入到那个自生自灭的那个环境中去了。如果要是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进入到那个修炼的环境中,这个修炼的环境实际上是说他要觉悟人的生命的死和生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然后和神就达成一种联系。
这个联系不是说潜在的,而是说显态的。这个显态联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除了理解以外,还要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去修炼,这个就叫生活的真谛。如果说要是在真谛上努力有一定成就了,那么我们肯定是说自己的神也就在这个社会中间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你这个作用一旦被你自己了解到了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作用它有两类,一类它也分阳性的,一类它也分阴性的。这个阳性的这一面就是我们所说的神通那一面。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的理解和过去人们在神话中听说的这个神的这一面的说法就有了一定的联系了。过去说这个神它有神力,这个神力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一种力量。古人说妙不可测就为神,就是这个东西你不能测定它。现在有人想研究特异功能,想搞清楚它的那个作用机制。但实际上到底搞清楚没有呢?我想搞了几十年,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西方的研究者也好,东方的研究者也好,也没说把这个问题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来。
结论没有得出来,那是说它不可测,但并不是说完全的不可测。它肯定在有些方面,要么就在定量的方面,要么在定性的方面,可以被人们所掌握。但是既在定量方面和在定性方面都能掌握的话,在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对象上,你要想定性的和定量的都掌握,基本上是完成不了的。那么这个就称为不可测。所谓妙呢,是指这个事物非常让人感到惊奇。所以说神奇的现象在我们的生存现象中,可以这样说它是存在的。
人们习惯于眼见为实,在我们的现实中间对其神之神,是认为这个东西它能够找到根据,所以我们就开始研究他。但是呢,是不是能够对不神之所以神能够了解呢?它这个方面就很难被我们这个语言和思想所能够说清楚了。
但是“不神”是什么意思呢,是你根本都看不到他的神通,但是他又的的确确是个神。就像我们所说的老子一样,你说他是不是神,他肯定是神啦,但是他不神,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没有在历史上表演过他自己的神通,但是他为什么所以神呢?所以说就没有办法能够了解到这个所以然的这一面。
世界上这些有特异功能、有神通的人实际上他们也为那些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些圣人们起了一个道器的作用。“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些圣人们就利用这些神通者在发放一种信号,这个信号是一种神通的信号,一种调整的信号,一种对社会变革的信号,这些信号实际上对我们来说都是需要了解的,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我们去看它,你不能说站在那个追功求法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如果单纯的停留在追功求法的这个角度上,你就很难以去理解这个“不神之所以神”。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1:20:41 +0800 CST  
你既然不能理解它,那么要让你去实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所以说既然要理解“不神之所以神”,你就要看到整个修炼的发展面貌,要从整体上去看它。我们现在的人是不是需要神通?这个神通表现在哪个方面?就像我们现在人的行为一样,比方说开汽车对于古代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神通的一件事,一个人开着那么大的一个车,然后呢不可思议的跑得那么快,比马都跑得快。在古人来说,水浒传中有个戴宗,他那个神行起来也是五六百里,但是他还要带上一个马甲,还要作法。但是这个汽车只要你给它上油就行了,它可以跑得很快。1小时100多公里,2个小时300多公里了,跑上一天的话,那不知跑到几千公里以外去了。可想而知现代人的神通比过去人的神通还要大。另外人还可以飞到天上去,一个小时飞1000多公里,所以说人有没有神通呢?肯定是有神通的。
人有神通,然后这个其神之神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就是说他肯定是借助外在手段啦,那么我们理解不理解这个“不神之所以神”呢?就是我们的人现在看起来没有神通的这一面,那么我们有没有神通呢?我们自己就要思考一下。在我的感观中,我就觉得应该了解大众不了解的那一面。大众现在都去追求现代社会的生活享受,你看在家庭中,是拉个窗帘都要搞电动的了。出门要坐汽车,然后呢回家以后什么都是电动的,什么都是自动的,然后有空调、电脑,全面的控制,包括电饭煲都可以用电脑控制。我想这都是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但是我们的生活是从享受的这一面去发展呢,还是从朴素的这一面去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了解神的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自动化的这一面当作是神的话,那么我们对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一面就缺乏努力的兴趣了。你没有这种兴趣,那要你努力的朝这个方向修,就更加没有兴趣了。你只是想现在的生活已经够美好了,何必再要我们去搞那些非常艰苦的事呢?就没有人愿意去搞那些吃苦但是又不讨好的事。
所谓不讨好是什么意思呢?是一辈子俭啬,一辈子克勤克俭,你还见不到什么效果,因为它不神嘛,所谓不神是它没有什么效果。没有什么效果但是“所以神”呢,往往人又看不到。所以说这个时候他就丧失了努力的信心。要是那样的话,不了解大众不了解的这一面,我们自己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是要了解大众不了解的这一面,同时勤修大众难修的那个方面,难修的那个方面实际上是说“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个方面。如果大家都容易练到的一个东西,大家都容易获得的一个现象。对于我们来说肯定也容易获得了。 因为我们在努力,我们怎么可能不获得呢?但是大众难修的那一面呢,我们能够朝那个地方去修,那是一个珍贵的方向,这个实际上是一种修真者的实修时证。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努力,否则的话,对于这句话就失去了它的那种指导作用了。
在另外一个方面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它还概括了圣人的作为问题。圣人的作为,按《道德经》的说法它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似鄙,为人们所弃于目”,就是说你根本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1:31:27 +0800 CST  
3、《道德经》中有关圣人的论述:

真正的圣人可以这样说,并不是很伟大的,很高大的,就是他来到你面前,可能你以为他是讨饭的,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神奇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够知道的。我从《道德经》中间就翻出了这样一些描写圣人的说法,有那些方面呢?
第一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四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五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六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第七 圣人常善救人。
第八 圣人朴散则为器。注意这话非常有实践作用的,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他在说笑。
第九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十 圣人终不为大,而终能成其大。
第十一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第十二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十三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第十四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妖。
第十五 鬼不伤人是因为神不伤人,神不伤人是因为圣人他也不伤人。
第十六 圣人终不为大,犹难之。是说他明知道这个事在老百姓中间说很困难,但是他仍然很注意这个难的一方面。
第十七 圣人无为则无败,无执则无失。
第十八 圣人欲不欲。他时时刻刻都准备着取消自己的欲望。
第十九 圣人言下之,身后之。这都是针对老百姓而言的。言以下之,身以后之。
第二十 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说圣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外表上炫耀自己,他往往外表的衣服总是很简陋,但是呢他内在却藏着珍宝。
第二十一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第二十二 圣人疏而不失。什么叫疏而不失呢?是天网恢恢的意思。
第二十三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第二十四 圣人正言若反,这句话大家也要注意。正言若反,是你听起来好像老不顺眼一样,这是逆耳忠言。
第二十五 圣人执左契,他没有说他执右契,他说执左契,那是他老是把握住那个虚的、小的、不中看的那一面,因为我们中国人古人一般都是尊右为大嘛,你现在到我们湖北这个地方任何一家,你如果要是坐位子的话,他如果说请你往右边坐,那肯定是尊敬你。为什么右边是尊敬呢?是右为大的意思。一进门的右边为大。所谓的上位是指针对神龛而言,我说的是针对我们人而言,一进门的右边为大。然后神龛呢是左边为大。神龛它正好和人是面对面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1:35:00 +0800 CST  
第二十六 圣人不积,就是他不会积累那个有形的一面,或者是财富的那一面。这二十六点还不全面,我只是随意摘抄了一下,然后把这些大概的意思表达一下,这就说明圣人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道德经》中把圣人的很多很多方面总结成这二十几条。但这二十几条如果去演绎一下的话,那就更加复杂了。
总的说来,无非是一点:圣人无为,不言之教,然后终不为大,然后他不积,然后他执左契,正言若反。这些东西在他的语言中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这种体系实际上是他行为的准则。
希望大家对这些准则有所研究,同时有所实践。如果要是想修炼修得好的话,最起码来说你要自己的身体好,或者是让自己有所成就的话,就一定要朝这个地方努力。朝这个地方努力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不是为了其神之神,不是为了显示你这个神通的这个神的这一面,而是要显示什么呢?显示其“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你想你这个人如果要是处弱,处后,处于不争的那一面的话,你怎么可能神奇得起来呢?永远都不许你有神奇的这个机会,你既然神奇了,你就是代表了那个“神之神”的那一面,你既然处下了,那你就代表了那个其“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那一面实际上叫什么呢?就叫控制面。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7 21:36:50 +0800 CST  
而那个“其神之神”的一面就叫被控制面。所以说希望大家理解我这一番话,我这一番话的目的是说你到底是被人控制也好,还是你自己觉悟,然后去控制或者是调整这个社会也好,那就靠你自己去选择了。而老百姓肯定一般是选择我去敬奉神仙,而一般修练有为法的人他肯定也是去选择“其神之神”的那一面。而真正懂道的人,理解了道性的人他肯定要去实践那个“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不知道我这番话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既然是清楚了,那么下面这一段话是在反复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道德经》中间就说“国之利器啊,不可以轻示于人”,就是这个东西你不能让人看见了。你一让人看见了,问题就来了。
所以说鱼不可以脱于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它实际上也是生命体系(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彻地,而且中不可以让人知道,这是我们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炼神,炼神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通天彻天,调整人寰。所以实际上修道的人和得道的人他都是在起这样一个双向作用,第一是要了解“其神之神”的那一面,第二去修这个“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一面。你从这两个方面努力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社会一旦达到这个境地的话,那我们每天都不会疲于奔命,不会为了生活每天去操劳。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人的神一旦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它的能量是非常大的,这个大呢是说对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它都在进行调节。实际上作为我们人来说,并不是说不让人们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生存的形,也是圣人是凡人,至人也是常人。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09-28 15:37:21 +0800 CST  
up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05 10:34:50 +0800 CST  
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有缘的人可能会遇到真人、至人境界的人,他们没有暴露他自己,并不是他们没有暴露自己,而是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个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
实际上深山老林中有没有神仙呢?我想还是有神仙的,有神仙是因为他们的背景需要这种保护。这种保护如果被我们这个人寰的一些人知道了,知道了他的变化的原理,那么他的安全性就失去了。
但是过去的古人就不同,古人普遍的都比较相信这个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文化氛围是大家都是崇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就比较普遍,像朝廷中就有专门的星象学家,堪舆家,还有很多有神通的这样一些人,他们专门请在那个地方做专门的工作。在哪个地方,哪个方位,有哪样的一些高人,不出门,他就在皇宫中掐指一算,他就知道在哪个方向有高人,然后他直接派人去找,背上诏书,就是皇帝下一道诏,然后那个钦差就去找。你说像这样一种情况你是应诏呢还是不应诏呢?你不应诏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又不得不去;你说你应诏吧,结果招来的是无限的麻烦。
所以说这些修炼的高人他的确不愿意在这个社会上露面。另外我也看了一个现象,就是在网络上游荡的那些夸夸其谈的那些人修得怎么样呢?他们都普遍认为,唉呀,修得好的人啊都不上网;修得不好的人在网上你吹过去,我吹过来,那就说明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个道理,最起码来说知道其“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些道理,人们的潜意识中知道修得好的人他不露面,修得不好的人呢,他才露面。
这无非是说我们在修炼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你自己觉得你需要掌握长久安全之道的话,你就一定要知道隐藏的道理。隐藏它有些什么好处呢?隐藏对人来说实际上得到一种养神的作用,有很多人,比方说你在工作的变化中间,或者在学问的变化中间,当你的干扰越来越小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高兴。当你越来越清静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唉呀,这真是老天爷帮我的忙,让我终于能够清静下来了,不去劳作奔波了。
这就像我曾经在一本书中曾经读到的一小段文章一样:老子有一个习惯,吃完饭以后喜欢散步;然后据说有个徒弟老喜欢跟着他,老是请教他:“师父你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啊?我一直没搞懂。”老子就一直不理他,自己走自己的。结果这个年青的弟子就穷追不舍,老子走到哪个地方,他就跟到哪个地方。后来老子就说了一句:你到底烦不烦人啊?你回去休息好不好?想起这个故事,我就想起另外一件事来,当然这个事我的确是从老子中看到的一个小片段。由这个小片段我就想起,有的人,比方说,他打电话可以一打几个小时,他好像忘记了自己需要清静这样一种背景,你打几个小时,你是不是烦人家,还是烦你自己呢?
我想这个道理无非是双方都在烦,你也烦我,我也烦你,那么烦的是什么东西呢?烦的实际上是人的神,过去就说,真正有道的人啊,他相逢一笑,他连话都不说,他心就相通了,何必要你那么多的问题提出来,要去解释呢?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随缘而定”,就是任何事情不要过度,你过度了,你就暴露了自己的神的这种状态。所以越修到后来,就越要耐得住清静。你耐不住清静,这个问题就不好办。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4 12:04:21 +0800 CST  
《阴符经》第二节: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1、提论:
阳的一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百姓承大道(圣人)之恩泽。
日运月转自有定数,不误度律。日照月辉也仅此二数,无有多余,故日与月能够分出阴阳,而月与星则能分出大小,此事一定,不可乱其章法,所以太上曰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圣功也就在这日月之下显其微妙,凡人只知观其阳,所以对人能进入的境地不敢设想:人竟能达到参与天地运转的程度?
圣功神力之大为人所不见,所以圣人生而不有,功而不显,成而不居。神明朗朗如日月,德佩天地,为万民所敬仰,正好与日月之辉形成了一对阴阳。阳的一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百姓承大道(圣人)之恩泽。却不知,天性在人,神明也在人,人只要修,则其功莫大,作圣作仙均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4 12:07:40 +0800 CST  

2、自然规律之中的同一性,即为圣人作功之道,神明彰显之德。


这句话是接着上面的“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这句话而来的,是说你别看那个日月有数啊,太阳也是一个,月亮也只有一只,但是它大小是一定的,太阳肯定大啦,月亮肯定小啦,但是“圣功生焉”,圣功生了它,“神明出焉”,神明在控制它。
这句话的字面含义是这样一个意思。为什么这样去形容?那是说我们现在理解的这种环境,一直都被我们理解成为好像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事物没有智慧,都是物质决定精神的,这是我们这个世界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原理,总觉得是物质决定了我们人的精神,然后呢人的精神对这个物质世界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但实际上这一句话中就讲了一个相反的一个方向。
你看日月,这个大小它是已经定好了的东西,而且它的规律性非常强,你看那个日运月转自有定数,不误度律,日照月辉也仅此二数,没有多余的,故日与月能够分出阴阳来,月与星则能够分出大小来,就是我们天上的星星很多,但是它们明显的是非常小了。此事一定,不可乱其章法,这个东西它没有乱过。所以老子就说道能够:“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圣功也就在日月之下显其微妙了。
凡人只知道观其阳,对阳性的一面肯定很了解,总以为从科学上讲解这些道理,都能够说得清楚就行了,没想到过没有从阴性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所以说对于人能够进入的境地他不敢设想,人现在基本上还不敢往这方面想,人怎么可能去控制日月的那个运转呢?人竟能够达到参与天地运转的这个程度吗?这句话的实际上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
那么我就请问大家,人在修炼的时候应不应该相信这句话呢?实际上应该有这个志气去实践这句话。我所想到的问题是什么呢?比方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来:“敢不敢设想到人的境地超越一切”?那么怎样理解“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样一句话呢?我问的是敢不敢,但是你说敢,结果老子就说“勇于敢则杀”,人的识神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它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些矛盾性的这一面。所以说它把矛盾性的这一面肯定就撇开不谈了,就像我们谈神仙一样,我们只知道:唉呀,神仙真是神奇的很啊,怎么怎么样。但是他忽略了,噢,自己实际上也是神仙的一个体现。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4 12:15:19 +0800 CST  
3、鼓励世人有信仰还要有正念,勇于不敢,居后成先,无为善成。


人这个生命本身如果说没有神秘的这一面的话,你说这个生命还能够叫人的这种生命吗?那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人就是因为区别于动物,才能够谈得上神秘。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就要知道存在和思维的这种矛盾关系,“勇于不敢则活”,是你有这种勇气,你往那个地方努力,但是你时时刻刻不要冒尖,按照上一句的那种潜台词的话是这样一个意思,它不神的那一面你一定要去掌握它。你不是去掌握它那个神的那一面,你是去掌握“不神”的那一面。不神的那一面你掌握了以后呢,“神明出焉”,它就出来了。
不知道这种解释在文字上它是不是这样承前启后?它把前面一句话说完了之后,你理解了上面一句话的道理以后,你再看下面出的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它说的是这样一种意思。人的神通它往往是这样,只要你朝着那个地方勇于努力的去实践的话,它最后肯定是能够神明出焉的。圣功也就深了,像这样一种状态作为我们,要敢于设想,更加要敢于实践。设想,但是你不要努力的去表达它。特别是在人世间你不要去表达它。你不要以为你自己懂得一点,然后到处去胡吹,然后你说这个法不得了,唉呀,很神奇啊,我们修的这个法门最高,你让人家说自己的法最高,那你就修一种最低的法就行了。
你要相信这个最低的法跟最高的法之间是没有什么天然的区别的,它是这样的,越是小的它越能够注意到问题的那个核心的那一部分,就像圣人说的:“终不为大”,终不为大,然后圣人“被褐怀玉”,是就说他老是穿破的衣服,然后把珍宝藏在里面,我想这样一种境界需要我们反反复复的在自己的实践中去体会。
但是往往我和很多修炼者也打过交道,和很多练得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打过交道,往往思想上不是这样的,往往对老子的系统的那种“处下不争”,我说的是系统的处下不争,而不是说片面的处下不争,他是从系统的角度,不管你是从那一个角度去说,他都是处下不争的。
比方说,是光勇和敢这两个字,他就要你勇而不敢,那就说明“勇”肯定是圣人他期许的那一面,“敢”是你行为的那一面,要有一种志气去支撑它,要勇于向上;但是如果说你敢于向前的话,敢于争先的话,你又错了,所以在系统的不争先这个方面一定要反反复复的努力。当然我们讲到的这个问题的规律中,是说我们在今天还没有谈到规律之中的互通性,就是我们在前面讲到的统一性和同一性的问题,是我们的圣功之道,神明之德,它为什么能够左右日月的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个地方还没有谈,但是这一点我相信就在不久的状态中间就可以实践它,这个实践是因为规律之中的互通性,是我们之中的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这种关系,这种关系靠什么来沟通呢?
这种关系的沟通是靠我们内在的一种神,这种神在上篇中就称其为“五贼”。“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我想这个“贼”无非是说你在盗取的过程中你也在反馈,你反馈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在调整,所以说你对天地之间的这种调整,也就在这种互通性中体现这种规律的。圣功神力之大为人所不见,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一面,我们根本都不知道圣人他的作为的方式,但是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显,成而不居”的这一面我们很容易从字面上去理解他。
我们知道圣人他往往在做这些事,但是他没有把它表达成为自己的名,贤名,功利,没有表达成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他往往不断的反馈给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这个社会,所以说这个社会才会有这样一种变化,无论是在社会的物质文明方面,还是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实际上都包括有圣人的这种作为在里面。神明朗朗如日月,德佩天地,为万民所敬仰,正好与日月之辉形成了一对阴阳。这个阳的一面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呢百姓承大道之恩泽。
人却不知,天性在人,神明在人,人只要修,则其功莫大,作圣作仙均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我们现在所要鼓励的呢,是大家的正念正法,是敢于实践,敢于实践,然后敢于实践呢,就勇而不敢,居后成真。你不要老是去争先,你争先你就成不了真。那么你居后呢就容易成真。你无为就善成。“无为善成”,就是说你无为的话,你就容易成功。你有为的话,这个成功的这一面就慢慢地降低了它的几率。这是这一段的基本含义。接下来它就说你“圣功生焉,神明出焉”的一些道理到底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4 12:33:01 +0800 CST  
ok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7 11:41:44 +0800 CST  
第三节: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1、提论:

善人得道机自然身体力行用于积德,小人得盗机必然用于恣纵己欲。

其道性机要之处,没有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更不可着于文字。所以圣人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以此,天下则不可公有其盗机,否则,乱传非人的人,必然要天降其罪。

人只有靠练神还虚才可能接近这个道机,其阳性的一面大家可以见诸文字,并且可以恣其想象,同共玄谈,无伤其真。因为其实质至朴至简。你复杂化只不过在衍化其主干的枝叶。

其阴性的一面却要留待口传心授,口传心授的条件是要考验各人的德行。功有大小,果实有数,然德无尽头,所以德于上德者自能由常入玄,由口传而证真。君子得到了其隐性的道机,自然会身体力行地去积德成真,而小人如果得到这个道机,非以正念去看待,而是从邪念以验其真,所以纵欲贪成,不免要“其事好还”自遗其咎。

道的性质就是这样,求之于道者则有求必应,怀正念求之者则得以助正,怀邪念而求之者则得以助邪。欲擒故纵,实损虚补在起作用。所以终究盗机将会危及性命。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7 12:59:58 +0800 CST  
2、信道道性,道机在心,盗机在形,不可乱说,自圆其说。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这个见之者昌无非是你去盗,“天地,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相互之间这个盗的过程,“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这个盗机是它的内在的秘密的那一面,你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这句话实际上是很矛盾的一句话,从字面上来看,天下莫能知,莫能见;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既然莫能见,莫能知,为什么又得之于君子,而失之于小人呢?这句话大家不知道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实际上这个问题很严重,为什么很严重?是因为它的核心很容易被这个矛盾所激发出来,你注意这个矛盾以后,就会知道:噢,原来他说的是另外一种意思,那么这句话和老子的《道德经》中哪些话相关呢?我想大家如果要仔细的去思考的话,可能就找得出这个相关的这一面来。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什么呢?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你看这样一句话跟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这一句话,它无形中就掌握了一个变化的这个核心。是你人这种存在,如果说掌握了这个盗机的话,那就是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是我们的心,这个心施行于天,就是你心如果考虑得恰当的话,你就可以施行天;你所考虑的问题在天下都能够发挥作用。
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了一个道理,就叫“蝴蝶效应”。后来艺术家就把这个“蝴蝶效应”拍成了一个电影-《蝴蝶效应》,没有看过这个电影?那你应该看一看。“蝴蝶效应”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原理。他作为一个气象学家从他那个角度就能够考虑一个问题。他说任何一个蝴蝶,当它在扇动翅膀的时候,如果要是根据力学的原理的话,全世界所有的地方都能够感觉到这个力的存在。
所以从前面的文字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宇宙生乎手,万化在乎身”和上面的这一句话“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就基本上从文字上能够概括这样一个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了,就是天有五贼,五贼又在心,在心的这一面又可以称其为“盗机”,因为天性在人,人心又在机。这个机和这个盗机是个什么关系呢?矛盾关系。这个矛盾关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明明说不能见,不能知,但是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你看它这样一个矛盾体现在另外一个矛盾上面。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7 13:21:09 +0800 CST  
小人得之轻命就是死了,他就很容易把自己的小命丢进去了。我讲个历史上非常普遍的典故:历朝的皇帝他一边吃着金丹,一边就抱着女人,因为他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知道有多少。他吃金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他是为了长寿,为了更好的去享受,你想这样一种状态算不算精明呢?你看他这一面在掌握这个盗机,他说你们都替我炼丹啊,请很多的术士、有道之人帮他炼丹,炼出来以后呢他这边去享受。

实际上这个享受和这个存在明显的是矛盾的,你要知道这个盗机它不是用来让你去享受的,它是让你“躬行不辍的”。就是你不要有时刻的疏忽。你疏忽了,这个东西你就很容易丧失。所以说它这个矛盾尽管是矛盾,但是在我的眼里它肯定不是矛盾,为什么不是矛盾呢?因为它实际上在利用这个矛盾在昭示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说人的生命中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性。性是我们得道之机,这个得道之机就是你盗天地之气的一种基本枢钮。但是怎么盗呢?“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当然这个道理只能边讲边说笑的说,不能严肃,一严肃呢,这个问题就不好说下去了。

中国字有相通的这一面,我们相信道的“信道”跟另外一个“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道”,它实际上是相通的,相通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相通的是说它在这个信号上有联系。是你要信它的话,“躬行不辍”;你要不信的话,你就会去玩命,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盗机在心啊,盗机也在形,就是在你的形体方面,因为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对这个问题讲得比较明显,而且比较实在。
他为什么说我自己不好办这些问题呢?是因为“唯吾有身”。就是我有身体,我的身体所发出来的任何一种信号,它都要牵制我的这个五贼,就是牵制我的神。这是我翻译的老子的思想,并不是说老子是这样说的,我是这样翻译的。就是我的这个身体老在不停地从外界把信息吸过来,因为你肯定要和自然之间打交道了,你吸过来,然后你又表现在你的神的那个上面(你实际上是把这个信号又要反射到那个神的身上去),这样无形中你就受到这个牵制了。这种牵制在我们修道人中间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很多人他一般不愿意和外界打交道,一般一定要静修,他静不下来的这种状态,我想是不健康的状态,能够静下来的,那么他是健康的一种修炼。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的要让自己少接触,当然这个少接触无非是说你把这个社会的那个关系网啊,或者是联系就切断了。
你一切断了,你无形中切断了你自己的很多的这个缘份,包括你的荣誉,财富,名利这些东西你都切断了。你切断了以后,你人心理上这个时候又要把这个信号反馈给神,神它又要受到牵制。所以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及吾无身,吾有何累”。我没有这个形的时候,我又怎么受得到累呢?所以说过去人一般都是这样的,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他把自己的形体修化了,化到虚空中去。这是我们中国道家研究了几千年以来所掌握的基本的那个方法。

这个方法在我们的传统的经典中是记载有的,是确有其事的。至于说有多少人实践成功了呢?估计可能是这样说吧,这个成功者他就不言了,不成功的人老在那个故纸堆里翻去翻来,所以最后呢是有为的法不得其终。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为的法,所有的有为的法都不得其终。信无为法,难服其心。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7 13:37:39 +0800 CST  
3、执有为法不得其宗,信无为法又难伏其心,躬于德行而不主宰,何愁道机不生?

这是说我们修炼之人在实践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实践这个盗机的过程中,你最难制服的是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大家思考过什么问题?我现在就提出来,最难制服的是什么?对,最难制服的肯定是心,所以我就提出来这样几句话:“信无为法,但是呢你难服其心”。就是你信无为法,但是你难服其心,因为这个心它在不断的受你的身体的制约。“躬行不宰”就是你去体会它,去实践它,但是你不主宰它。“何愁不见”,就是你去实践它,去体会它,但是你不要去主宰它,你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游戏一样,你每天去做,每天去做,因为只有大人习惯于主宰,想去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利用一下,看能不能够用来发财,能不能够提高自己的荣誉的那个知名度,作为成人来说他肯定老是想那个方面去了,作为小孩来说他想不到,他只是想我只是好玩而已,了解一下这个东西,实际上甚至这个思想小孩他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他来说,他只是在实践一个过程,所以说有了这种状态以后呢,即使你有其心,你也不愁看不到这个道机。

所以过去就说,比方说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你练虚合道以后呢,你才能接近这个道机(盗机)。但实际上是神接近这个道机(盗机),而不是你人接近这个道机(盗机)。人的神它已练得出去了,出去了以后,你人怎么办呢?如果说你人真的要求自己一定要什么东西都了解清楚的话,你说:唉呀这个神出去了以后,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我一定搞清楚。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心易乱,你老是在想它,你实际上老是在破坏它,老是在牵制它。所以说它这句话的意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君子得之固躬”。什么叫躬啊?躬是说鞠躬尽瘁的躬。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有这样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借他这句话的意思过来说明这个道理,说明什么道理呢?就是你只是去做,你根本都不需要去明白主公为什么要你这样做。这就叫鞠躬尽瘁。你不要去追求它的那种实质,你也不要追求那个实质应该怎么去理解。就是你理解有时候你不理解的事。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7 13:47:39 +0800 CST  
我们打个比方吧,大家都可能记得刘备是怎么死的,刘备是怎么死的?他是因为报仇,他为了报东吴杀关羽之仇,非要去打东吴,他自己领兵在那个宜昌一带被火烧连营,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把火就把他烧烯糊了,结果他回去以后一病不起,就这样乌呼唉哉了。这就说明了什么道理?“火烧连营七百里”当时刘备把自己的布军图就已经传给回去了,传给诸葛亮了。诸葛亮一看就说:完了完了。就这样完了。你说对于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他会不会算呢?他肯定会算,他就知道刘备带着这个复仇的心理去打仗的话肯定是打不好的,但是这个书中它没有表达出来。
但是我想像这样的聪明人既然在那个赤壁之战的时候算得那么准,但是为什么后来算不准呢?无非是说他的鞠躬尽瘁的这个瘁的这一面,意思是说他对于那个刘备这个主公的这一面,他是抱着完全服从的那种角度的。所以说我就把这个角度引用过来,去解释这个固躬的“躬”是个什么意思,就是你不要管它为什么会那样,你如果真正的想管它的话,你就成小人了,你就成不了君子。

所以大家千万要从这个角度要注意这个语言上的转折。是你躬行不辍,你就成为君子,你真正要想把它了解清楚,你就成小人了,你就自己在玩自己的命。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再就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个道机的实质,它至简至朴,你复杂化,也只不过在衍化其主干的枝叶。在《道德经》的第六章中曾经这样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就是这个天地根它实际上有个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性一旦被你掌握了,那么整个东西它就生出来了。万物它是生于这个根,那么你的复杂化只能说在这个根的基础上发出了一个枝叶;你怎么去生长这个枝叶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这个主干和这个根你一定要明白,你不明白,那么你说你修道修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都要打一个大问号。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08-10-17 13:54:07 +0800 CST  

楼主:金击子

字数:154942

发表时间:2008-06-17 0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7:00 +0800 CST

评论数: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