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讲解

答:xiaofeng6986

当然是本贴的原始作者厚音老师和道友了,我不过是转贴一下而已。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0-07 15:29:00 +0800 CST  
回:xiaofeng6986

关于山中见师的这段文字来自口头讲解整理,里面没提具体地方,整理者也没问。其实地点不重要,道理重要。比如即便说是终南山,或者神农架,您还能自个去?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0-08 09:07:34 +0800 CST  
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种小天下寄托在大天下的努力

摘录自厚音老师讲解《悟真篇》第83讲

问:工作太忙的我应该怎么修炼?我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因多年放下数学,现在刚开始重新拾起来,所以一边跟其它老教师学习,一边教课,一边干班主任。去年教高一,今年教高二。学生早晨6:05就得进教室,晚上宿舍10:25熄灯。班主任全程陪着从早忙到晚,所以修炼几乎就放下了,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上来发帖子。请问老师应该如何调节安排自己的修炼时间呢?如何调节自己和学生及领导的关系?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厚音老师答:

就象我们刚才说的一样,就是把自己的小天下寄托在大天下里面,那么工作也是一个小和大的关系问题,个人的生命是一个小,但是大家的生命就是一个大了。所以说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这本身就是一种寄托,这个寄托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生存习惯和修炼素质。古话说得好,“行走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是指人的道性。我们刚才讲的就是一种道性,道性它是没有自我的。

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凡事都是有它对立面的。在我们现实中都有一些对立面的存在,然后我们从对立面中间去发现,我们自己应该遵守一些什么样的运动规则。比方说,动的时候就不要忘了静,你总是在动,从早到晚总是随着学生在动,学生有什么要求,教学有什么要求,学校有什么要求,然后你就随着他们动,但是你这个时候不要忘了静,这个静就是你自身内在的片刻的那种宁静,或者是如如不动的那种静。它境界肯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静正好就衬托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一些陪养。你慢慢的从这个片段的静中间,去找到如如不动的那种静的切入口,这就明白了,原来这个修炼就是在动静之中、在阴阳相对之中找到出路的。这就是第二点。


得多的时候,不要忘了守少。比方说现代人,他得到了很多的信息啊,以及名誉啊,或者地位啊,或者财富啊,得到越来越多了,知识也越来越多了,头脑也撑得满满的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忘记少。不要忘记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我们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但是不要忘了少给自己增加一些负担,你把它背着不放,这就叫负担。如果说你学会了,你得到了,然后很快的就放下了或者放弃了,这个就叫少。多的时候就不要忘记少,轻的时候就不要忘记了重。举重若轻,你很尊重这个事物的本质是很重要的,但是你一定要用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它。本质的一面它是注重这个重的,但实际上行使的过程又显得非常轻松。轻松的时候呢,就给我们的积累创造了一些先决条件。

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学校里面,多多少少总有一些争先恐后的教育活动。争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必然要走的一个过程。就是现在社会有竞争,人们的思想总是想占在领先的位置上,特别我们现在在教育上,更是这样,总是想让自己培养的学生和孩子都能够领先于班级、领先于年级、领先于学校、领先于城市里的标准或者程度,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佼佼者。那么这好不好呢?这是好的,但是也不要忘记了让后。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低下的,还有一个不如自己的,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这样一个低下的位置。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去争先,但是不一定要把先的那一面绝对化,而要把它相对化。人生可能有很多路,不要忘记了低下的一些路也是人生的出路,既使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也可以得到社会的一种角色,让自己去扮演。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1-01 10:57:26 +0800 CST  
象现在这个社会上,往往明星总是少数,出名的人也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出不了名的,也做不了佼佼者。那佼佼者好不好呢?实际上也不一定好,“皎皎者易污”。就象前几个星期一个道友提出一个问题一样,只要看到媒体说那个娱乐界是什么样的,那除了吸毒就是色情。这就说明“皎皎者易污”,做佼佼者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做低下者也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争先处后,这实际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个心理宽松的培养。所以处上的时候就不要忘了退下,人处在上升的势头的时候,就象我们刚才说“药味平平气象全”,你明明知道那个月亮从新月的时候一直到满月,然后从满月过渡到残月,这样一个过程它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为什么不学学它呢?为什么不把低下的位置作为一个比较好的退路呢?所以这就是处上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退下。

那么作为老师来说,也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一直向外施教的时候,不要忘了随时内观。我们有时候把学习到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但实际上呢我们自己学到的东西不一定很彻底。不一定很彻底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内修的一面,或者内在积累的一面可能还没达到很深厚的程度,这样就导致我们自己的感化能力不足,感化能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除了你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你还有不言之教需要教给他们,不要把我们内在的修为给忽视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直向外施教的时候,不要忘了随时的内观。当内观很深厚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心态的调节与教学状态的那种释放,它是唇齿相依的。同样呢,我们领导学生的时候,不要忘了学生的自化。我们平时习惯于用自己的习惯方式、行为方式、理解方式,或者判断方式去要求学生们,按自己的要求去实施他们的活动或管理的内容,但是不要忘记了,学生们都是一些独立的自然人,他们也有自已自化的权力。他们形成一个集体以后,需要的只是引导而不是抉择。所以不要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抉择,要让他们自己学会去生活。特别在学生时代,除了紧张的学习状态以外,还要让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做人,这个就叫自化。不要把这点唯一的小小的空间,也给挤掉了,因为他们太忙了。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1-01 10:58:46 +0800 CST  
另外他也问到,怎样跟学生和领导打交道?我们就说对领导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自己被动比主动更具有能动性。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呢?这是一个参与的道理。就象我们说不在于比赛的竞赛结果,而在于我们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尚且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在参与的过程中,你就可以觉察到,事物变化的一些规律,那么这个能动性呢,实际就在这个觉悟当中呈现的,而不是说在中间挣扎着出现,所以它一定在觉悟中出现。这个被动实际上是觉悟的一种基础。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作为老师教人的时候,就不要忘了虚心受人之教。就是我们有时候就忘记了向学生们学习,他们都是新的一代,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一群人,他们生命的素质肯定是比较优越或比较有优势的,比较有优先权。为什么有优先权呢?因为未来的选择,他们要远远的大于我们。而我们的选择,往往要小于他们。

我们选择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的时候,他们的机会就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有优先权。所以我们将事物的对立面搞懂了,就懂得了同一性的法则。我刚才讲了那么多,其目的就是为了说同一性法则这个问题。明白了自己的存在与环境的存在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强调自我感,灵性的状态就会自然而然的上升了,谈成功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说,让别人成功,让环境成功的同时然后成就自己。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成功摆在最后,甚至摆在忽略不计的位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每一点细节的积累,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方法上,还是在措施的落实上,都是在为了环境而着想的话,而没有私心,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大的成功。

刚才我们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工作忙,是不是没有时间修呢?如果我们按照刚才提出来的这些要求去修,他往往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可能也不一定能够全部做到,因为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去认识自己,然后再改变自已。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1-01 11:04:23 +0800 CST  


不结婚不成家是不是也不妨碍修炼成就?

摘录自厚音老师讲解《悟真篇》第81讲

问:不结婚不成家是不是也不妨碍修炼成就?也能得到父母祖先的认同?就是结婚了,有孩子了,修不上去那又怎么办?祖先会帮你?


厚音老师答:
我们现在就涉及了一个婚姻观的问题。因为这是年轻人的婚姻观。跟我们所说的过来人的婚姻观肯定就不一样了。我们修炼不仅是追寻一种方法走下去就能够算了事了,就能够成功的。关键是修炼就是要觉悟生活的道理、生存的道理以及天地的道理,并且要将这些道理用在自己的实践,并使得生命要产生升华的效应。

修炼并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积累一大堆问题,想当然按自己的好恶去处理。因为按照自己好恶进行处理,你十有八九是功败垂成。凡事都是相对存在的。有是相对无的,容易是相对困难的。结不结婚是相对于自己的思想基础而言的。你说不想结婚,然后又觉得是不是祖先会埋怨自己,不支持自己。结婚吧,又怕影响到修炼的成果。是不是这样想的呢?如果不是这样想,就好一些。如果这样想的话,人已经掉到泥潭里面了,挣扎不出来。

同样,生不生孩子,是相对于你在家庭中的位置需要而言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们中国一直有一个宗祧的思想,就是最起码来说,传宗接代是你的一个基本的职责,如果说你没有看清楚在你在家庭角色中的职责,或者不愿意去履行这个职责,那么你对祖宗就是一种不孝敬。同样祖先也不只一个,你是相对于溺爱自己的祖父、祖母而言的,还是相对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呢?我们的祖先很多,如果对于溺爱我们的祖父、祖母而言的话,我们觉得不结婚也罢,他们可以理解我,我也就放心了。总觉得那个祖先同意了,那么其他的祖先,我就不管了,因为不认识他们嘛。但实际上有没有影响呢?还是有影响的。大家要知道这个宗祧的连续性,无论生男也好,生女也好,它的连续性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遗传基因它不能中断。一旦中断以后,那么这个信号它也就接着不能延续下去了。不能延续下去了,就关系到祖先在阳性生命中的一种展现。意思就是他不能在新的生命展现了,也就相当于不能在新的存在中去感受客观存在了。这也是天地的一种基本精神。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1-01 11:07:21 +0800 CST  
这一点与我们人道思想基本上是同步的。只不过人道是由人的传统文化思维去决定的。而客观存在,就是天道,它也有自己类似的这一方面的相互照应。就象我们在人的细胞中展现的看到的一种情况一样。同样的细胞它可以不断的延续,如果你让它中断了一下,那完了,细胞中断了不停的分裂和繁殖的机会的话,那岂不是说人要缺胳膊少腿吗,那怎么行呢?这个生命岂不是出现了非常不平衡不协调的状态呢?所以这在我们的生命中,它可能认为是一种病态。就是说我们自身的细胞不孝忠于自己的遗传基因,最后导致生长链的中断,或者导致了这个生命病态的产生。尽管这个病态的产生好像可以进行治疗,但实际上它也引发了我们身体中的不平衡因素继续向前发展。这样导致生命就非常危险了。

所以从整体生命来说,我们也不希望自己有任何一个信号的中断和断代现象的发生,我们都希望它一直持续的不断的分裂和不断的发展下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你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那肯定不能根据人的好恶去处理。就是说我不想结緍,然后就不结婚,你不想结婚并不代表你明白了真正的人生道理。

接下来他又问了,结婚生子了,又修不上去,那么办呢?我就说你上去又会下来,这也是一对阴阳,也是一对相对观念。在《西游记》这种经典小说里面,像猪八戒的取经前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上去了以后,你也得下来。因为你没有得究竟。你光努力去弄自己的命体是没用的。还要抓住宇宙的根本到底是什么东西。生命的根本到底是什么?如来到底是什么?如果你不打算再下来的话,你何德何能才能保障你不再下来呢?这个问题,首先自己要想好。要没想好的话,那么,祖先他会帮你吗?祖先帮也只能帮上明白的人,如果帮一个糊涂虫的话,不是越帮越糊涂吗?

所以说,结婚生子,希望也就有了。我们现在从结婚生子的这个角度上去看这个希望,这就叫传宗接代希望。这个希望也是自己相对于祖先而言的。祖先也希望你能够传宗接代,同时你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有这样一个做人的体会,你不能缺失。如果缺失的话,你要想修道的话也就缺乏一种基础了。

我们说,结婚必然会产生一些希望,相对于明达和糊涂这一对存在来说,都是有益的,为什么希望对明达和糊涂都是有益的呢?因为给自己希望,也就是给祖先希望,也是给不明白的存在以希望。这是什么道理呢?希望大家主动的把这个推论继续下去。因为大家在思想上产生的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可贵的不言之教。

不要错过这些不言之教的机会,把有些道理要参透,就是穷理。穷理也就能够把我们本来的一面开发出来,这就叫尽性。就是你能够把本来的一面真正的体现出来了,那么作为我们生命的发展来说,它是不是顺理成章地就有了一个信号的基础呢?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穷理、尽性、了命,三者一体的由来。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4-11-01 11:10:14 +0800 CST  
答疑系列

是否保留智齿?

某某问:
厚音老师:有个问题请教您。俺最近最后面的牙疼,去看牙医牙医说因为后面的智齿没长整齐,所以里面塞的食物造成牙疼,让俺把4颗智齿都拔掉,说如果不拔,那么不仅智齿会坏掉,还会累及智齿旁边的牙齿,最后会损失8颗牙,不合算。
俺就纠结了,因为俺知道,老天给俺的东东都是有用的,绝对不会像牙医说的智齿没用,纯属累赘,早点拔掉反而好,可是俺现在修行不到,不拔的话牙确实一直在坏下去,真的到时候损失八颗牙那多不好啊,很纠结,想听听您的意见和分析,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这4颗智齿留还是不留呢?每天一吃饭的时候牙疼俺真的想拔,可是一想到把这么多牙连根拔掉就舍不得,究竟是舍还是不舍?


厚音老师答:
认识自己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智齿的生长也是一个过程。老天爷给的东东都是有用的,保留它总有它的道理。牙齿生在牙床上是个整体,它们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害能相互影响,利也同样是相互影响的。疼是不好的感觉,没有疼我们又很难搞清楚舒服的根本意义。坏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没有坏的体会就难以找到生的根源。生命的全然性本身就是个道理,依人心来左右这个道理本身就是缺失,让人心觉查这个道理就是修炼。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5-04-11 18:15:01 +0800 CST  
问:
神足不思睡,气足不思饮,好理解。精足不思欲,为什么呢?精子多了,会发胀,情欲会起,怎么处理好呢?


厚音老师答:
“精子多了,会发胀,情欲会起,”此言差矣,因为本源不足才至真精难纳,此处所言之多不是真多而是假甚。表有阴阳,里亦有阴阳。表里本身要平衡。表象之中精与欲相平衡,里象之中情与志相平衡。表里之间情知与情志相平衡。三者相衡,均得益于情的立足点。立于一己之私则不足以达化,明于天下为公之道则足以大通。大通:公私之全,阴阳之衡,水火之济,情志相生,造化之胜。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5-04-11 18:16:11 +0800 CST  
问:
熊老师您好! 请问如何练习闭息法?请老师指教! 请问如何使自己的心静下来?


厚音老师答:
呼吸的深、长、细、匀要符合于渐变的法则——
(所谓的闭息法并非要人闭住呼吸不动,而是要弄懂呼吸与精神存在的关系并调整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状态,其中两个方面是一定要注意的:一个是呼吸的深、长、细、匀,第二个是呼与吸间符合于渐变的法则,绵绵不绝又细若如闭。“心使气曰强”这是人的平常状态,心理的活动借助于气息的存在恣张,反过来“擒之制在气”,将呼吸调整到比平常舒缓的程度心情就容易回归到平静,所以有“兴奋之时炼气,疲劳之时炼神”之说。)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5-04-11 18:17:16 +0800 CST  
问:
对于现实生活中自主择业之人,比如下岗、待岗、年轻人刚入社会寻找工作的,难免大起尘劳、四处奔波、上下求索。请厚音老师解释下这类生活现象与清静为天下正的矛盾调和、关系与联系!感谢百忙中解答。



厚音老师答:

人性我执充满了燥动——
(道体本来清静,人生充满燥动,所以道为人生之君,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守住清静之心,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人生自然充满德的愉悦。
凡事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现在的生活相对于过去旧的时代要有保障得多,但是人们不会停止追求更高的要求,因为人心不在道体上而扎在现实的利益中,与人比总觉得生活不如人,上下求索仅仅是利的话即称之为燥动,路漫漫中上下求索道德的本源就需要极大的意志与宽宏的胸怀了。)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5-04-11 18:18:04 +0800 CST  
人的生命的场态是一个统一的场态

摘录自熊厚音老师讲解《庄子.齐物论》


人的生命的场态是一个统一的场态,它不是单独的、独立的、孤立的,或者是仅此而立的那种状态,它是整合在一起的,你无论承不承认它,它都是一个整体。
就像我今天在跟两个农民道友谈到“六神通”一样,什么叫“他心通”呀?“他心通”就是你为什么偶然的能够感觉到人家心态里面的运动?不是说时时刻刻的,偶然的你能够知道,家里面的成员想个什么问题结果被他想到了,两个人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就共同把这个主意提出来了。为什么我刚刚想到这个问题你就给我提出来了呢?你是不是知道我心里想什么?无论是做丈夫的也好,做妻子的也好,就会这样说,“哎呀,我也是刚刚想到”,就很奇怪为什么他想到的问题我也想到了,就是因为这个生物场本来就是可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人如果真正的有那种忘我的精神,就是你那种恍兮惚兮的现象随时能够出现的话,那么你的这个生命场就很容易把人家的思维波接受成为自己的那种思维波,然后变成一种语言,就是“吹万不同”的语言。他(她)只不过是你形态的不同而已,说出来的嗓音或者腔调,或者语句的组织不同而已,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它本来的那一面是一样的,然后吹出来的东西是因为你的情绪不同而已。
所以这就是佛家里面所说的,你的觉醒到底要觉什么东西?原来要你觉醒的是你的本来,你要明心见性,要回到你的本来中间去,然后你再去正视自己的客观存在,这样才有可能有发展。
楼主 金击子  发布于 2016-04-18 08:55:08 +0800 CST  

楼主:金击子

字数:154942

发表时间:2008-06-17 0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7:00 +0800 CST

评论数: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