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

作者:fengqy1991 回复日期:2010-07-11 18:36:50
可惜,高中的学生接受的还是另眼相看的王守仁大师。

————————————————————————————————
谢谢关注。所以我们才要奋笔疾呼,希望能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王阳明。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19:38:06 +0800 CST  
作者:tlw925 回复日期:2010-07-11 17:48:37
学习了,看看不错!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坐坐。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19:41:09 +0800 CST  
作者:百行皆非万善全 回复日期:2010-07-11 14:41:46
我看王阳明全集断断续续也有十几年了,觉得很有益处,个人认为要了解心学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要真正的了解心学更当用心在事上磨练,空洞的理论学习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
感谢兄台发表见解。
您所说的了解心学当用心在事上磨练,的确很有见地。在我看来,阳明夫子的心学,也就是要我们放下自己而已。而放下自己,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其实是很困难的,一定要经过实实在在的艰苦磨练才成,包括在各种事上磨练自己的心,摒弃以往“自我”经验的干扰,这样才能提高洞察力和智慧,达到随机应变的境界。
可以说,心学的境界太高深了,现在我谈的,只能算是对阳明夫子人生哲学观的一点浅薄感悟,以后有可能的话再专门以小说的形式,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心学的奥秘。
欢迎以后常来赐教。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19:51:30 +0800 CST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7-11 17:32:43
呵呵,又说阳明。煮酒里说阳明的人,好像都没说完就弃坑了

————————————————————————————————
谢谢发表看法。
这次我准备深挖洞,广积粮,打一场持久战,不写完决不收兵!希望朋友能多来提意见。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19:55:30 +0800 CST  
作者:顶贴不是一种美德 回复日期:2010-07-11 13:58:08


顶楼主,怯怯的感觉到,楼主在知行合一

^_^
————————————————————————————————
谢谢朋友支持。说到知行合一,本人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是起而行之,不断向这个目标前进罢了。好了,闲话少说,下面更新正文。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0:03:22 +0800 CST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
——《传习录》
在虔州的时候,陈九川和于中、邹守益一块陪伴着老师王阳明。王阳明说:“各人的胸中自有一个圣人,只因为信心不足,自己把圣人给埋没了。”王阳明接着对于中说:“你的胸中原本是圣人。”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不敢当,不敢当。”
王阳明说:“这是你自己所有的,为何要推辞?’’于中还说:“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王阳明说:“每个人都有,更何况你呢?你为什么却要谦让?谦让也要不得。”于中于是笑着接受了。

王阳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知了这样一个秘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圣人般完美的自我,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一个奇迹,只是由于我们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真正自我”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
虽然“真正自我”远比现实中的自我更优秀、更有智慧、更有能力,但我们自出生以来,受各种负面因素影响太深了,这个真正的自我被遮蔽住了,我们看到的通常是不完善的自我,有很多的缺点。诸如心胸太狭窄,受到别人一点冒犯,便会暴跳如雷;遇到些许挫折,就会自暴自弃;生性懒惰,做事拖拉;意志不坚定,易受外面环境干扰……等等。
有时冷静下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连自己都会讨厌自己的那些缺点,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认为自己能力欠缺、智商不高、不够优秀、不如别人。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年纪大了,想找一个最优秀的人来作自己的衣钵传人。
经过长期观察,哲学家看到有一个学生很不错,但学生自己却浑然不觉,便想点拨他一下。
一天,他对学生说:“我已到人生的暮年,上天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段日子里,我希望能找到一位最优秀的人来继承我的思想,这个人不仅智慧要高,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人很少见,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他?”
学生很尊敬老师,忙答应说:“好的,老师,我一定帮您找到。”
哲学家听了学生的话,点了点头,脸上却闪现过一丝常人难以觉察的失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的学生很快开始了行动,四处物色人选。但令学生困惑的是,他找到许多他认为是很优秀的人,却总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有一天,哲学家看着学生那由于到处奔波而显疲惫的神色,再也忍不住了,对他说:“为了帮我找最优秀的衣钵传人,这些天你真是太劳累了。其实,你找来的那些人,我看还不如你。”
听到这话,学生十分惭愧,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人,在老师看来连自己都比不上,他言辞恳切地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继续努力,把最优秀的人找给您。”
哲学家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听了这话,苦笑了一下,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又过了半年,哲学家得了重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自己已到了弥留之际,而助手还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来继承他的思想,他拼尽全身力气,想从病床上坐起来。
学生赶快扶住老师,难过得不能自已:“老师,我真的尽力了,还是没找到最优秀的人……”
“我知道你尽力了,”哲学家深情地看着他这位忠诚的学生,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学生说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哲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作为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可以说,上天非常公平地赋予了每个人平时不敢想象的智慧和能力。很多人甘于平庸,关键是他不相信自己,回避自己的责任,没想到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才把最优秀的自己给埋没了……”说到这里,他已耗尽了全部的生命能量,终于告别了这个美好的人世。
其实,哲学家一直想告诉学生,“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最优秀的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所以才忙忙碌碌地到处去寻找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去发掘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失去了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生命历程中,要永远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尽力去挖掘内在的潜力,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人生高度。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0:06:01 +0800 CST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7-11 20:23:37
呵呵,还在更新

————————————————————————————————
谢谢关注。任务尚未完成,当然还要努力。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1:46:50 +0800 CST  
作者:牛小冒 回复日期:2010-07-11 20:39:46
留个记号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坐坐。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1:50:50 +0800 CST  
作者:doragon 回复日期:2010-07-11 23:07:04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顶
————————————————————————————————
感谢支持。有空常来坐坐。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3:34:34 +0800 CST  
作者:doragon 回复日期:2010-07-11 23:07:04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顶

————————————————————————————————
感谢支持。有空常来坐坐。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3:36:14 +0800 CST  
作者:哥__震撼全城 回复日期:2010-07-11 23:09:27
当年明月中,写王守仁的第一句。

一生俯首拜阳明。

我很想了解关于这个人的东西、 肯请楼主传授、
————————————————————————————————
谢谢关注,我会用心写好的,欢迎常来。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1 23:37:58 +0800 CST  
作者:咆哮的公牛 回复日期:2010-07-12 00:05:05
现在才发现,人只有衣食无忧的时候才谈得上修身养性!不知列子老先生被他饿得面黄肌瘦的老婆责备时是何心情,是否真如书中所说那般洒脱,至少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是作不到的。

所以,你没必要、也没资格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对待普通大众,你并不比他们高。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喝上一杯啤酒,或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喝上二两,天南地北海吹一通,远比你要快乐!

所谓的人生哲学,不过是文人的无病呻吟罢了!
————————————————————————————————
呵呵,公牛先生来本楼咆哮了,看来不辩论一下是不行的了,道理愈辩愈明嘛。咱就一边论战一边写作,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真的不知是从何说起。难道修身养性只是那些衣食无忧的人才配做的事吗?列子是道家中的人物,人家有怎样的志向和价值观,那是人家的事。好象我在文中只是说,一个人在困难中也要有一种不屈不挠的信念,尽力完善自我,以等待机遇的到来;并没有提倡在家人饿得面黄肌瘦时,还要不理不问,无动于衷地搞自己的修养吧。
第二个问题。先生在什么地方看到我认为自己比普通大众高人一等了?本人既不是传说中的“大师”,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同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何来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对待普通大众之说?难道写一篇文章,阐述一点心得就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了?
第三个问题。忙了一天,喝两杯小酒,海侃一通。的确是一种不错、也很快乐的生活方式。只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你认为这是一种快乐,别人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各人的认知不同,对快乐的看法也不同。就象我们认为蟑螂是一种令人恶心的东西,而在某些地方,它却被当作一种美味佳肴一样。
第四个问题,对于人生哲学,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你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别人当然也可有不同的价值观,怎么可能强求一致呢?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0:05:44 +0800 CST  
作者:咆哮的公牛 回复日期:2010-07-12 00:19:14
其实,哲学家一直想告诉学生,“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
===================

既然追求物质利益被你所批判,那么所谓"最优秀"追求又为之何故? 对精神的过度追求难道不也应该是要批判吗?这不从一个圈跳入另一个圈吗?
为了追求“最优秀”,又将有多少烦恼伴之而来?你故事的本身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
其实,我行也好,不行也好,顺势而为,不优秀就不优秀,何必要去强求呢?
一切于我如浮云,不在我心,不入我眼,这才能真正作到内心平静,不是么?
————————————————————————————————
对于第一个问题,本人真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批判了去追求物质利益。其实一定的物质利益,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所必需的。儒家所强调的,只是正确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而已,并没有让人完全摒弃外在的物质。拿阳明先生做个例子,你给他高官厚禄,他也会坦然接受,但并不是把升官发财当作人生唯一的追求,得到不喜,失去不忧,这就是一个人的修养。至于“最优秀”一说,不知公牛先生作何理解,是否理解为一定要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我的理解是,就是要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能力、素质和智慧发挥出来,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在什么地位、官位高低上比,比如一个厨师,如果他真心喜爱厨艺,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发挥出来,他也可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厨师。就象《庄子》中“庖丁解牛”中那个厨师一样,他把解牛当作了道去追求,结果这项工作就成了一种艺术、一种享受,他也就能把这项工作做到了完美的境地。
关于第二个问题,“追求最优秀会带来烦恼”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烦恼是少不了的,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只是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而已。正如禅宗所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和菩提是一体两面,同样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心情不同,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可以不强求自己去升官发财,但不应放弃提升自己智慧和能力的努力。就象一本书写的,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任何事情,不去追求就不可能得到,正如孔子说:“求仁则得仁。”孔子十五岁志于学,七十岁才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不追求怎么可能达到目标呢?难道整天与别人喝酒海侃就自动实现了?
第四个问题,“一切于我如浮云,不在我心,不入我眼,这才能真正作到内心平静,不是么?”这句话我爱听,但是这种境界决不是顺势而为,自然就能达到的,也要经过一番苦苦追求,甚至刻苦磨练才能获得的。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1:00:41 +0800 CST  
作者:随和由夷 回复日期:2010-07-12 11:03:03
阳明夫子的“知行合一”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
谢谢关注,把“知行合一”当作座右铭,这很好呀。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3:12:39 +0800 CST  
作者:澹台栩 回复日期:2010-07-12 11:21:48
mark一个 留后学习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5:53:03 +0800 CST  
作者:黄爱莲 回复日期:2010-07-12 11:44:50
一直也在学习《传习录》!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坐坐。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5:55:45 +0800 CST  
作者:咆哮的公牛 回复日期:2010-07-12 00:28:35
“水到渠成”是最好的,精神无所谓高下,通了就是通了,不通就不通,无所谓罢了!
有谁知道傻子的快乐?
其实只有傻子是最快乐的!
————————————————————
看来公牛先生很推崇“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生活方式,其实,水到渠成又隐藏了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的智慧与道的智慧十分接近,应用到人生上,就是一个人把背负在心灵的重负放下来了,不再受外界或内心种种负面因素的束缚,而是按心灵的本来智慧去应事接物,从而达到顺其固有规律而行之的境界,这样做事就容易获得成功,所谓:凡事顺理做去,无不成也。
但是,要达到这种上善若水的境界,让心灵更高层的智慧显露出来,决不可能是什么都不做,仅仅是顺势而为就能达到的,而要下一番挖掘、磨练的功夫才能获得,正如阳明先生所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之语也!

“有谁知道傻子的快乐?
其实只有傻子是最快乐的!”
这句话如果不是调侃的话,倒也道出了人生获得快乐的真谛。
傻子为什么快乐,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我们常人那种时刻计较、分别、牵挂等等心理吧。我们在人生摸爬滚打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什么东西都往心上放,背负了多少重担!如果能把这些东西放下来了,可能就会体验到一种久违的快乐。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7:16:14 +0800 CST  
诚所谓“公牛队大战阳光队”!与公牛先生论战三个回合,感到十分痛快,觉得有一个辩论对手真的很不错。自己在辩论中也想到了许多从未想过的问题,更莫名其妙的是,在对如何对待外界物质利益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心中居然浮现出了一篇文章,现在就把这篇文章作为今天更新的正文吧。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7:43:16 +0800 CST  
以坦然的心境面对人生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
——《传习录》
有人问道:“良知恐怕也存在于声色货利之中。这种观点对吗?”王阳明回答说:“当然,但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

事实上,王阳明是强调要以一种以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这是一种具有人生大智慧的表现。
佛家认为,人们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执着,有太多的贪欲。整天惦记着如何才能得到声、色、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心里受尽煎熬,这是求不得苦;假如得到了这些东西,又害怕自己不能永远拥有它们,这是分离别苦。总之,不得也苦,得也苦。人生就在这样一种贪欲的火堆上煎熬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翁整天忙着赚钱,钱多得不得了,但他仍然感觉不到快乐。他的邻居是一位穷小子,不过令富翁感到奇怪的是,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邻居却过得很快乐,每天都能听到他那开心的笑声和歌声。
自己那么有钱都不快乐,而这一穷二白的邻居却十分快乐。富翁十分郁闷,便问他的管家是怎么回事。
管家老于世故,回答道:“这位邻居这么快乐,这是由于现在有一份坦然的心境,能够安贫乐道。不过你可以用这样一个法子来让他失去快乐。”
富翁好奇地问:“用什么法子,能让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人失去快乐?”
管家说:“很简单,你只要把100块金币送给他就行了。”
富翁当然不相信,他想一个人穷成这样子还能这么快乐,如果凭空得到100块金币,还不把他乐死了?他的钱多的是,这点钱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便决定用100块金币来做个试验。
第二天,富翁便和管家一道,把100块金币送给隔壁的穷小子,怕他不相信,还特意声明是无偿赠送的,并当场立下了字据。
100块金币对穷邻居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大数目呀。穷邻居简直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等富翁他们走后,他不禁高兴地大声唱起歌来。
隔壁富翁听到他的歌声,苦笑着看看管家,意思是说,瞧,人家还是这么快乐,看来这100块金币是白送给他了。
管家很有信心,淡淡地一笑说:“主人,过两个时辰我们再看看吧。”
穷邻居的高兴劲一过,他便开始犯愁了,他一个一个地数着那金灿灿的金币,心想:“这么多的金币,放到哪里才好呢?放在家里吧,万一被小偷偷去怎么办?存到钱庄去吧,利息又太低不合算。拿去做生意吧,万一亏本了就全完了。……”想了一晚上,他终于决定在床铺下挖一个坑,把金币埋在里面。
这天晚上,富翁只听到邻居家传来叮叮当当的挖地声,第一次没有听到邻居那快乐的歌声了。
第二天,发了财的邻居哪里也不敢去,他守在家里,深怕自己的金币被别人偷走去,又总在为一个问题烦恼:要是自己用完了这100个金币该怎么办?金币可是用一个就少一个啊。他整天想着这些恼人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忧心忡忡的人。
其实,聪明的人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态度,那就是王阳明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的一种处世风范:“虽处富贵,常有烟霞物表之思。视弃千金,犹如土芥,藜羹珍鼎,锦衣缊袍,大厦穷庐,视之如一。”虽然身处荣华富贵,却能从中超然而出,不为这些名利所羁绊。看待常人所珍视的千金,如同土粒,野菜和美味佳肴、华丽的锦衣和破旧的棉袍,高楼大厦和穷庐草屋,在他的眼里也没有什么区别,就象是同一样东西似的。
也就是说,一个重视心灵修养和成长的人,对待外物是采取一种豁达的态度,拥有了这些东西,这是顺应机缘,也就顺乎自然地使用它们;这些东西失去了,就是事物与自己缘分已尽,自然地而去,自己就应安于时势而顺应变化,悲哀与欢乐都不能进入平静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心灵的快乐与自由,在人生中活得潇洒些。
那些不能自己摆脱束缚的人,是因为被外界事物拴住了他的心。并且,事物不能超越于自然规律,俗话说,世之不如意事者十之常八九,有些事情是人力不可改变的,自己必须超脱些,这样心灵才能得到恒久的自由。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17:44:48 +0800 CST  
作者:南国枭龙 回复日期:2010-07-12 00:41:32
不过我对阳光兄认为湛甘泉先生“只是一心在修身学问上下功夫,在事功上少有建树,名声自然不如阳明先生大了。”的观点不是很认同,可能很多人对湛甘泉的了解比较少。
————————————————————
枭龙兄,在阳明先生和甘泉先生他们那个年代,可能也和现在这样,人们只对那些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感兴趣。
阳明先生在不运用朝廷大军的情况下,仅凭借一些地方武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筹划了多年的宁王之乱,自然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而甘泉先生虽然学问好,当的官也大,不过他当的是太平官,好象是历任南京礼、吏、兵部尚书吧。南京的六部长官,虽然官品高,但一般说来是个闲职,没有什么实权的。所以甘泉先生在事功上,与阳明先生相比,轰动效应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见,枭龙兄有什么高见,还望赐教。
不过甘泉先生的修养功夫高,养生保健的功夫也很高,年过九十还能游南岳,令人佩服。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12 22:01:05 +0800 CST  

楼主:明朗之阳光

字数:71316

发表时间:2010-07-09 11: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36 +0800 CST

评论数:39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