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

作者:iamlujun 回复日期:2010-07-26 21:30:31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
==========================================================================
国外那些泛滥的成功学什么的,都强调自身的潜力。更有甚者,教读者每天对着镜子说:你是最优秀的 。。。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成功的目的。这一段就给我这种感觉。楼主研习传习录已有多年,能否解释下这两种有何区别?
===================================================
谢谢iamlujun 兄提出这个有意义的问题。
这两种方式当然是有区别的。
王阳明作为一个善于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他是十分了解学生的心灵的,他致良知的功夫已达到精一至纯的境界,可以说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了解,都比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他说这番话,决不是随便对一个学生来说的,而是在深刻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说的。
而且,王阳明的心灵修养功夫已到了十分高深的境界,事功显赫,地位崇高,在学生的心目中,简直就象是神一般的人物。一句同样的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对学生可能就会有震撼心灵、触及灵魂的作用,从而使身心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如现代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十分著名的实验。
一个老师陪着一位心理学家走进教室,对学生介绍说这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将来我们这里为我们挑选具有优秀素质的人才。
介绍毕,心理学家装模作样地审视了学生们一番,然后点出十几个学生,说他们都具有优秀素质,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证明了心理学家眼光是正确的,这十几个学生各方面都变得十分优秀。
再后来,心理学家揭穿了这个秘密,其实那十几个学生并不是他看出了他们有什么优秀的素质,而是他随便挑选的。由此可见,这十几个学生只是由于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一种自信,从而把自己本来就具有的优秀素质发掘出来了而已。
不过,如果把上面例子的心理学家换成一个潦倒的流浪汉,让流浪汉指出那些学生是优秀的,他们能否发生巨大的改变,可能就很难说了。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7 20:10:43 +0800 CST  
作者:no1zp 回复日期:2010-07-27 19:34:40
而我离开故乡来到这里,已有两年了,同样也经历了瘴毒之气的侵害,但却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着豁达愉悦之心,没有一天是象你这样悲悲切切、忧郁哀愁的
============================
这点我有些疑问,感觉王在修命这点上就很失败了,只活到了57岁,难道晚年他就是悲悲戚戚的一个人了吗?虽然他是因为肺病而亡,但凭他的见知,为什么就不能学些养生延命的知识呢?这点就如同诸葛亮,虽有大才却不能长命,想这也是人生一悲哀吧,就像朱厚昭佳丽无数,却不能生育,30岁就过世,想来人还是要多些认命的东西,少些追求浮名
============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王阳明的修养境界那么高,为什么只活了50多岁?好象这非常不合常理似的。
史载阳明先生年轻时就患有肺病,不知是肺炎还是肺痨(即肺结核)。不过在古代文献中,肺病很可能指的就是肺结核。这肺结核在当时,可是同今天的癌症一样是绝症啊,没有特效药治的,而且患此病后最怕劳累过度。
阳明先生患的很可能就是肺结核,他通过静心休养,习练道家导引术,身体健康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我感觉阳明先生在修炼道家导引术上,并没有遵循“性命双修”的原则,而不是偏重于心性方面的修养了,所以在祛病方面并没有做到彻底,在壮年时气血旺盛时,身体尚还可以,一旦年老气衰,或劳累过度,以前所患的肺病就很容易旧病复发。
对于阳明先生之死,还有另一种说法。南怀瑾先生认为,阳明先生是服了道家的外丹而导致肺病复发而不治的。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7 21:07:16 +0800 CST  
作者:巴黎圣母院的晚钟 回复日期:2010-07-27 12:38:31
感谢明朗兄的论道回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学”或者说根基,至于修道之路,可能很多;当然王阳明的心学是一条明晰且很有效的路径,我们可以参照学习王阳明的心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也不必拘泥于此;我只是看了许多回复,有些盲目崇拜了,因此撒泼几句;只是一家之言,也是欢迎探讨。还是非常欢迎明朗兄继续讲解《传习录》,学习中
==================
巴黎兄提出的问题是很必要的。学习心学就应该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我有用的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用王阳明先生的话来说,致良知就应该是活活泼泼的,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方式就不是心学了。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7 21:15:33 +0800 CST  
作者:强状的弱者 回复日期:2010-07-27 17:06:24
把心收回,尘封往事,好好珍惜眼前吧,记住只要过的快乐
=====================================
呵呵,很有诗意,也很有哲理。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7 21:56:17 +0800 CST  
作者:胡柏舟 回复日期:2010-07-24 21:54:28
楼主啊,快点吧!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胡柏舟 回复日期:2010-07-25 07:12:22
我先来报个到!楼主加油。
=================================
谢谢柏舟兄支持与鼓励。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7 22:50:27 +0800 CST  
作者:dxs_cn 回复日期:2010-07-26 12:58:44
最近正想精读传习录,看了楼主大作,真是受益匪浅。
=================
谢谢支持。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7 23:35:31 +0800 CST  
呵呵,昨天有事,没有上来更新正文和回贴,对不住等候的朋友们了。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2:27:44 +0800 CST  
下面先更新一下正文。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2:31:43 +0800 CST  
不动心的境界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
——《静心录•答友人问》
王阳明认为,有抱负、有修养的读书人的学习,其目的是在于提升自己。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但不要让它们触动、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安定,而且还要借用它们来作为磨练自己品性、提升自己素质的地方。

正所谓“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君子的学习是为了心灵的成长,而小人的学习却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为了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好在社会上谋得一个地位。
其实,为了别人的学习不仅很累,而且效果也不大好。
因为为别人而学,心中就有了得失牵挂,就有了很大的压力,而过于强大的压力是能抑制一个人的智慧和潜力的。
如果学习是为了自己心灵的提升,就能使心灵处于一个从容淡定的状态,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平衡各方面的压力,从而使自己潜藏的智慧和才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对心灵要有一定的认识,把学习当做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样心灵淡定而充满自信,有一种平常心,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环境。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大学专科生,在学校里学习时,成绩平平,却热衷于利用自己那点可怜的经商知识,在校外与人合办经济实体。
商海之中当然风险难测,难免有赔钱的时候,不管是赔是赚,他都安之坦然,并自嘲说:赔多赔少没关系,只要我人还在就好。颇有点象《史记》中记载张仪未成名前,被人怀疑偷了楚国宰相的王璧,挨了一顿暴打后,回到家里,面对妻子悲恨交加的埋怨时,忙着问他妻子:“快来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得知舌头尚在,才十分放心地说:“舌头还在就足够了。”后来他果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秦国,推行“连横”谋略,官拜宰相,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信心。
同学们对他不注重学习课本知识的行为不屑一顾,虽然当面不说,背后说什么的都有,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的是:在这个文凭至上的年代,虽然你小子现在挺能张狂的,毕业找工作就有你好看的了,难道你一个专科生还能留校任教不成?
苦熬三年,终于毕业了,这个大专生好象不知道自己的学历是什么,还是那么放松,居然就与一大群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一起,到一家著名的大企业去应聘了。
大家都忙着准备自己的简历,排演面试等,他却好象没有应聘这回事,到了面试那天,晃悠晃悠地就跟着大伙去了,那从容轻松的神色,就象是去应聘现场小坐一会,与人家喝喝茶聊聊天一样。
面试前面的人都谨慎庄重地回答完主考官的问题后,轮到他了,他轻松自在地坐在主考官面前。
主考官例行公事般地问他一句话,你想来应聘什么职位?
这个大专生却从容自若地反问主考官,你们有什么需要人做呢?只要你们需要的工作,我都能胜任。
他那异于常人的镇定心态和独出心裁的回答,一下子让主考官对他刮目相看,就这样,他击败了成堆学历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兄学姐们,顺利地被这家大企业聘用了。事后,据主考官透露,他接触到这位应试者后,第一反应就是:“此子大有可为!”
果然,后来这位大专生从最基层做起,一路干得风生水起,没有几年就做到了企业的中层领导的位置。按照大家的看法,再过几年,他就是进入最高决策层也决不会有人感到奇怪。
其实,能够达到对外界的毁誉荣辱不动心的境界,就说明这人的内心相当强大了,他的智慧和能力必然也比别人高出一个层次,与这样的人相争,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赢他?
就象王阳明在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七月,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时。他的同事王思舆对季本说道:“王阳明此行,必定会建立极大的事功。”季本好奇地问:“你是凭借什么如此说呢?”王思舆感叹地说:“我用各种言语试探,根本无法触动他啊。”事实果然证明了王思舆的判断是正确的。
可见,面对人生中的诸多难免的毁誉荣辱,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是要以一种坦然自若的心情去对待之,并借此来修炼自己的心灵,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以获得一个悠游自在的人生。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2:34:08 +0800 CST  
作者:张良弓 回复日期:2010-07-29 12:51:32
世间本来就是如此的啊!不要再愤怒、不要再埋怨,天理不会因为你的不满而改变!我的内心一度充满了愤恨,充满了恐惧,所以我不能得其正,因此我很痛苦。。。。。。感谢楼主阳光兄,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明朗之阳光!当你再看到社会阴暗面的时候,不要再戚戚然,反求诸己!改变自己、改变它们。在不行就去“天涯”发帖子,也能感悟78个人!
良知者,内心之光明也!
=====================
谢谢良弓兄支持与鼓励,感动中……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4:39:07 +0800 CST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实就是圣人也有有感情的,不是冷血动物,呵呵,何况咱还不是圣人……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4:44:09 +0800 CST  
无需懂老兄上面回的帖子挺有水平的。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4:52:31 +0800 CST  
作者:李琳玉壶 回复日期:2010-07-29 12:59:04
留个记号,将来研究王阳明。
====================
谢谢支持。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29 17:19:51 +0800 CST  
作者:张良弓 回复日期:2010-07-29 21:33:56
所有正在看和打算看《传习录》的同志们,放下手中的书吧!多来看看以阳光兄为代表的讲心学的帖子,书看不看均可!
=====================================
呵呵,良弓兄,可不能这么说。欲研究心学,《传习录》是一定要看的。我写的只是一些关于阳明先生人生哲学思想的粗浅体会,心学的精髓远远未涉及到,绝对不能是只看我的帖子,就可懂得心学了的。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0-07-30 01:08:07 +0800 CST  
感谢大家两年多来的关注和支持。现在本帖已更名《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即将由北京磨铁出自发行。至此,终于稍有空闲,得与大家重新讨论一下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了。
今天新开了一个帖子《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欢迎大家前往探讨有关问题。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2-09-03 20:37:31 +0800 CST  
经过两年多的写作和和修改,“发现心灵的智慧”这个帖子,已更名为《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于9月29日正式出版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购,方便的话,欢迎帮写一下评论意见,谢谢了。当然,也可以继续来天涯与本人一起讨论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2-10-01 21:53:28 +0800 CST  
作者:genii312 回复日期:2012-09-09 22:06:52  回复

司马光的例子举得不好,太小儿科,不能举些职场,人际交往,尔虞我诈之类的复杂一点的成人世界的例子么?不是更有说服力,既然说了石现代世俗的心灵洗涤,那就请举些世俗的丑事吧,更有说服力,更有现代社会个人体会相关性
-------------------------------------------
呵呵,朋友的这个意见很不错,感谢了。不过现在书都已经出版了,只有等到写另一部新作品时再作改正。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意见。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2-10-02 13:31:17 +0800 CST  
@小指思思 3520楼
终于看完了,帖子非常好,楼主对心学的造诣很深,看了进一步明白了致良知的重要性,而且学会通过心学调节心态,控制情绪,努力让自己的心保持一种澄明的状态,谢谢楼主,望楼主早日出书!
-----------------------------
小指思思你好,谢谢你和大家的支持。
我对王阳明先生的思想,也正在学习之中,虽然修身治学的路途漫长而遥远,但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正如古人所说:“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不仅是一种思想、学问,更是一种身心之学,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磨练自己,在一切事务中调整心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方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磨练中得到提高。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2-10-29 16:52:35 +0800 CST  
在广大天涯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下,《发现心灵的智慧》这个帖子,已更名为《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讨论、交流。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2-10-29 16:56:36 +0800 CST  
呵呵,上面帖子记错了,《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是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的。
楼主 明朗之阳光  发布于 2012-10-29 23:30:59 +0800 CST  

楼主:明朗之阳光

字数:71316

发表时间:2010-07-09 11: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36 +0800 CST

评论数:39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