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0 14:35:27 +0800 CST  
呼呼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0 19:47:26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1 07:35:34 +0800 CST  
第二章

秦统一六国后,南征北战,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但是如前文所说,由于商鞅变法后秦人过分强调严刑峻法,未能与时代的继续发展相契合,加上诸多大工程的开展、六国遗民复国思想的作用等,到了秦二世时期即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
起义爆发后,天下震动,各地英雄也趁势举兵,一时间,短暂的总体和平成为过去,中华大地再次腥风血雨。
在各地义军中,实力最强的是项羽和刘邦,他们成为了灭亡秦朝的主要力量。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而刘邦,则一路挺进,率先杀入关中,逼降秦皇孺子婴,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经过各地英雄间短暂的洗牌,很快英雄们又展开了对战果的争夺,其中又属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四年战争”规模、影响最大,故又称之为“楚汉相争”。
战争的结果,是项羽败走垓下,最终在乌江边自刎,而刘邦彻底击败项羽后,正式建立了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汉朝从刚建立起就开始与匈奴作战,前后延续了上百年,后来也发生过几次大战。汉匈百年战争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战争,也是农耕民族求生存的背水一战。在汉匈百年战争中锤炼出来的汉军骁勇善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到灭亡为止,军队战斗力仍然非常强大的朝代。
王莽代汉无意间延长了汉朝的国祚,而黄巾之乱到讨董战争这十余年间,则把汉朝彻底拖入了军阀混战、中央大权旁落的绝境,枭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三分天下成为定局,虽然后来曾有“三家归晋”,但一直到隋朝统一南方,才算是结束整体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那么,本章就来讲述三场汉朝时期的战争,分别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对决:“汉匈百年战争”;拉开中国四百年战乱序幕的“从黄巾之乱到讨董战争”;以及“遗憾错失的统一”:“赤壁之战”。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1 10:03:54 +0800 CST  
第1节•汉匈百年战争(一)——从白登之围说起

要讲述汉匈百年战争,就应该从匈奴人的真正崛起和汉人最初进攻的失利说起。
虽然秦始皇时期,汉民族曾很顺利地收复了河套地区,北逐匈奴,但那是在秦朝正处巅峰,匈奴尚在发展的情况下。
当时的秦朝国力强盛,而匈奴刚刚完成内部的整合,还面临着东边的东胡和西边的月氏的威胁。但是,到了汉初,今日之中国已非秦初之中国,今日之匈奴也非秦时之匈奴了。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争霸战争的破坏,汉初的综合国力比不上秦初,而此时的匈奴却在第二代单于冒顿的带领下,东击东胡,西破月氏,南下“收复”河套地区,真正强大了起来。
究竟匈奴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汉朝和匈奴的第一次交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1 21:51:24 +0800 CST  
1、冒顿与匈奴

冒顿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之子,作为匈奴的第二代单于,冒顿对匈奴的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冒顿这个人早年却曾和秦王嬴政一样是一个人质,而且,他的“上位”在汉人看来是十分不道德的。
在头曼单于时期,匈奴刚刚整合起来,勉强可以说是建立起了一个游牧帝国, 冒顿是这个帝国的太子类人物。但由于头曼单于宠爱时任阏氏,于是便想立这位阏氏的儿子为太子。
太子不是你想立,废了就能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头曼心生一计。匈奴当时和东胡、月氏长期交恶,头曼想借刀杀人,但是东胡惹不起,月氏还能周旋一下,头曼便把冒顿送到月氏当人质。冒顿到了月氏不久,头曼就发兵攻打月氏,一来可以达到偷袭月氏的目的,二来可以借愤怒的月氏之手杀死冒顿。
你丫刚送了自己的儿子过来当人质,现在又发兵打我,有你这样做人的?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打你之前,我先拿你儿子祭旗!月氏王将要杀冒顿的消息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冒顿所获知,悲凉之余倍感震惊的冒顿知道自己不能白白等死,于是盗了月氏的一匹好马,快马加鞭逃离月氏,往匈奴奔去,等到月氏人要杀他时,冒顿已经逃出老远了。
回到家的冒顿让头曼是大吃一惊,这好好的借刀杀人之计居然就这样失败了,还跟月氏打了一仗。不过头曼见这冒顿如此勇敢而有谋略,于是便让冒顿成为了匈奴的其中一个头目,担任“万骑长”——这是头曼致命的错误,也是匈奴走向强大的机遇。
回到匈奴的冒顿想起父亲的“借刀杀子”之计,恨意油然而生,他认为,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就要有一支自己的军队。当时匈奴内部还有着严重的氏族风气残余,士兵们纪律性差,而且忠诚度也普遍不高。冒顿鉴于这种情况,开始思考对策。
在月氏为质期间,冒顿学会了一种“手艺”——制作射出后会产生巨响的“响箭”。有了自己第一批部下的冒顿,其野心开始勃发。训练士兵时,他用这种会“响”的箭来下达指令。
一次,冒顿向部下下令,听到响箭一出,马上向着同一个方向骑射。匈奴人平时豪放不羁惯了,许多人没太当一回事儿,结果,冒顿的响箭一射,有一部分匈奴兵并不向着同一方向骑射,甚至有些人还成群结队地自顾自地打猎去了。冒顿见状,十分生气,当即下令把不听命的人全部杀掉。这一举措,令冒顿的手下无比震惊。
经过这一次事件之后,最不“听话”的人已经被清理掉了,冒顿开始继续实施他的野心。他把头曼单于的爱妾带到部下面前,并且要求部下一听到响箭,即一同向这位可怜的妃子齐射。冒顿的部下中有一部分人不忍心或不敢下手,结果全被冒顿咔擦了。之后,冒顿又把头曼的两匹好马牵过来,用同样的要求,命令部下将两匹马射杀,这次,冒顿的部下毫不犹豫。冒顿见状,知道剩下的部下都是忠于自己的,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开始实施其计划的最后一步。
在头曼单于的一次打猎活动中,冒顿和他的部下也一同前往,冒顿趁头曼单于一心追逐猎物之机,向着头曼方向射出一支响箭,冒顿的部下会意,全部人对准头曼齐射,可怜的头曼当场殒命,随后被杀的,还有那位头曼宠幸的阏氏和其子,以及一批反对冒顿继任大单于之位的人。
杀死头曼后,冒顿软硬兼施继承了头曼的单于之位,成为匈奴第二代单于。冒顿整改匈奴各部,一改之前匈奴人的散漫作风,把匈奴人拧成一股绳,匈奴人自此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东击东胡,把东胡人消灭了;西破月氏,不但报了人质之仇,而且到他儿子老上单于的时候,还把月氏打得分成了两半,尽占月氏故地。而此时,正是秦末农民战争时期,冒顿也趁秦朝无暇北顾,趁机收复了河套地区。
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匈奴帝国成为东西绵延万里的强大帝国,而冒顿,则拥有“引弓控弦之士30余万”的强大军力,实际上匈奴全国之兵远在这个数目之上。冒顿已经完成了北方大漠、草原的大致统一,虎视眈眈,准备大举南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1 21:54:35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2 01:49:46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2 13:09:26 +0800 CST  
今晚更新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2 18:12:42 +0800 CST  
2、汉帝国的耻辱

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国内百废待兴,但是这时,匈奴已经时常寇掠边境,不给汉朝安宁。
为了阻止匈奴的入侵,刘邦在分封功臣为王的时候,特意把韩王信(非韩信)安排在北方汉匈边境——大同,以抵御匈奴。
这个苦差事落在了没啥工作能力的韩王信手中,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刘邦,都是“说多了全是泪”啊。
韩王信与匈奴的战斗日趋频繁且败多胜少,久而久之,刘邦不满意了。领导不满意,工作又困难,这可如何是好?韩王信心里嘀咕着:“国家刚刚建立,我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胜利成果,就被你刘邦发配到对抗匈奴入侵的前线,替你们这些人当炮灰,现在还一个劲儿地批评我!”越想越不服气的韩王信,怕领导继续不满意下去,自己分分钟丢掉工作甚至身家性命,加上他觉得匈奴人很强大,汉人很难抵挡,一不做二不休,韩王信干脆投降了匈奴,并约好一同攻汉。
韩王信这一举措,对汉匈双方来说实在是“冰火两重天”。冒顿得知韩王信投降后非常高兴,随即引大军南下,准备与韩王信配合。而刘邦得知后,气得差点休克,在询问大臣们怎么办时,也许是太有自信,也许是迎合君主,不少大臣都说“匈奴可击”,刘邦热血沸腾,随即下令要亲征韩王信和匈奴,时为公元前201年。
皇帝亲征的确能提升军队士气和战斗力。刘邦率领步骑32万北上,与韩王信、匈奴的军队交战数次,都获得了胜利。但是,随着军队的推进和匈奴主力的到来,汉军的优势渐渐被稀释。
刘邦的亲征其实主要是为了出气,冒顿抓住了他这一致命弱点——生气的人是不理智的。冒顿为刘邦准备了一个天罗地网,只等他一个劲儿地扑过来。
这时的刘邦违反了主将应该位于中军的规则,居然当起了前锋,这就恰好给了匈奴人一个绝佳的机会。匈奴人与刘邦所部接战,然后假装败退,时值隆冬,但刘邦不听前哨探军刘敬等人的劝阻,硬是要“趁胜追击”,声称要打到大同过新年。
这一追,使刘邦与后面的己方部队距离拉得过大,成为了孤军深入,结果,中了匈奴人的“十面埋伏”之计。刘邦所部仅数万人,竟然被四十余万匈奴骑兵围困于白登山,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近十倍于己的匈奴人,刘邦这时已经不是热血沸腾,而是胆战心惊了。难道天要亡我刘邦?刘邦的心都凉了大半截。赖于汉军的拼死抵抗,匈奴人居然也一时没办法攻破汉军。汉军被围困七天七夜,粮草不济,而援军又受到匈奴人的阻击,一时赶不及,渐渐地,刘邦已经做好战死或被俘的觉悟。
这时,刘邦的随行谋士陈平发现,冒顿整天和一个女人一起,想必这个人是冒顿的爱妾,于是,机敏的陈平想到了一出美人计。
刘邦听了陈平的计策后,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激动异常,马上叫人偷偷下山行贿冒顿这位爱妾。冒顿这位爱妾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枕边跟冒顿说了一堆道理,陈述厉害,说得冒顿是“不要不要”的。在爱妾的枕边风下,冒顿也觉得在这里消灭了刘邦,真的是会得罪整个汉帝国,到时候他们的反抗势必非常激烈,因此,同意了刘邦的乞和,第二天便下令在包围圈中打开一个口子。
刘邦等人见美人计奏效,大喜过望,但他们还是担心有诈,于是缓缓下山,一直退到确认安全的地方,刘邦等人也不管面不面子了,一个劲儿地跑回了长安,这汉初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反击匈奴之战,就这样狼狈收场。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2 19:42:52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3 16:07:36 +0800 CST  
第2节•汉匈百年战争(二)——文景和亲

1、送钱,送女人

刘邦虽然击破了韩王信,把他赶到了匈奴,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但毕竟被围于白登山,惊魂未定,且韩王信的部下仍未被完全消灭,还在与匈奴人联手对抗汉军,因此,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长安,就把许多当初对他说:“匈奴可击”的人杀掉了——你们当老子是傻瓜是么?我就拿你们的脑袋瓜子来补!
想起险些命丧白登山,刘邦也算是看清楚了匈奴人的实力,那一群群人马合一、茹毛饮血、引弓控弦、挥刀狼嚎的匈奴人可真不是好惹的主,真不知道当初秦军是怎么把他们赶跑的!
匈奴人把汉人皇帝围困在山上七天七夜,这搁哪位皇帝身上都是要报仇的,何况还是开国之君刘邦?但是现在大汉朝根基不稳,百废待兴,还不是报仇的时候。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帝国报仇,那一百年也一样不晚!大汉就忍它个十年二十年,等我粮食足了,人口多了,国力强了,再找你匈奴人算账!
然而,汉帝国想忍,匈奴帝国可不管那么多。就在汉朝忙着巩固政权、四出平叛维稳之时,匈奴人虽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入侵,但也没有闲着。他们时不时成群结队寇略汉朝的边境城邑,杀伤大汉边防部队,屠杀、掳走大汉边民,铁蹄所到之处,大汉边疆已然是尸横遍野、浓烟滚滚……
自己的子民被杀戮,国家的财产被掠夺,皇帝当然非常愤怒,但是,匈奴强而大汉弱的现实摆在那里,由不得皇帝或整个中央政府任性,他们能做的,只能是有限度的抵抗和妥协,甚至是当匈奴单于写信调戏、侮辱当时掌握汉帝国最高实权的吕后之时,吕后也只能忍。由此,靠女人求和平的“和亲”也就应运而生了。
王室之间的联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那大体上都是同一个民族之间的联姻。而现在,堂堂汉帝国,却要将宗室之女远嫁给“非我族类”的匈奴人,那跟以前王室之间的联姻根本不是一档子事儿。
这时的“和亲政策”,是在匈奴人的咄咄逼人和连恐带吓的情况下,汉帝国摄于匈奴帝国的淫威,迫于无奈而作出的“艰难决定”。匈奴人眼中满是“利益”和“威风”,而强迫汉帝国与其和亲,恰好可以既得到利益,又显示出其威风。因为,汉帝国嫁去的不只是公主,还有为数众多的金银珠宝、日需用品,甚至还有各类人才;汉帝国嫁去的公主,是汉帝国屈服于匈奴铁蹄的体现,是匈奴帝国凌驾于汉帝国之上的象征。
第一次和亲,是汉高祖刘邦听从刘敬的建议,用女人换和平。之后,一直到汉武帝执政初期,汉朝隔三差五地就要送一位“公主”去匈奴,来换取匈奴短暂的罢兵休征。皇帝哪有那么多女儿?就算有,也不愿意将其往火坑里推呀!这些所谓的“公主”,大多数都是宫女,稍加训练,封个名目,就可以假当真,“送去”匈奴。当然,这也不是万全之策,匈奴人就曾经因发现这“公主”是假的而大为恼怒,这是后话。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3 18:09:41 +0800 CST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3 22:02:03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4 00:02:55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4 15:56:57 +0800 CST  
2、最初的“汉奸”

靠女人换来的和平终究是缺乏血性的,缺乏血性就不容易长记性,没有记性那很快就会翻脸不认人。所以当匈奴人如愿以偿得到了大汉朝“进贡的公主和嫁妆”后,虽然确实会勒马罢兵,但是单于的蜜月一度完,匈奴人又磨刀霍霍,在地图上寻找下一次“打砸抢烧杀”的目标,地图上标注的一个个大汉边邑,如同任人追逐猎杀的猎物,战战兢兢。
虽然如此,但当时的大汉实在没有了比“和亲”更经济、更有效的求和方式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却一直照办不误。
人们一直歌颂向往的“文景之治”,其实就是这“和亲政策”最火热的一段时期。我们前面说道,和亲,送给匈奴的不单单是女人,还有众多的财物和各类技术人才。在文帝时期,有一次,匈奴人又派代表来到未央宫,趾高气扬地对汉朝皇帝和满朝文武百官说道:“我们匈奴百万骑士正厉兵秣马,准备直取长安,但是我们的大单于却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他不希望看到匈汉交兵,血流漂杵,特意遣我前来提亲……”歪歪唧唧说了一堆,无非就是给汉帝国下马威:是要战争还是送女人,你汉帝国自己挑。
汉孝文帝是明白人,一个女人附加点嫁妆就能解决的事情,他不愿意也不敢选择战争,于是乎,他还是像前面的惯例,表面上答应了匈奴人的无理要求,然后加封一个宫女为公主,命人对其进行训练,备好嫁妆,准备送去匈奴。
这本是汉匈双方习以为常的事件,但却因为一个人的“躺枪”而使得接下来的历史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无端躺枪之人,就是大名鼎鼎、有着“天下第一汉奸”之称的中行说。
中行说,本为文帝时期的汉宫宦官,从其后来的事件来看,此人还不是一般的宦官,不但地位可能略高,而且才智实在过人。
原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偏偏这中行说被文帝指定为“入匈公主”的侍从宦官。既然是皇帝下令,那是不能违逆的,就算有再多不满,也轮不到你说“不”。但是这中行说,虽为宦官,但更是性情中人,他得知这一命令后,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是个阉人,去到匈奴怎么活下去?他不干了:老子不去匈奴!就不去!
汉孝文帝听后,也许是内心觉得愧疚,倒也没有大发雷霆,但也没有收回成命。中行说急了,他居然公开向汉孝文帝叫板:“如果一定要我去匈奴,只要我能活下来,我就一定会成为你刘氏江山的敌人!”
敢说出这样的话,那真的只能用“找死”来形容了,但奇怪的地方就在于此,汉孝文帝居然没当一回事儿,中行说还是被生拉硬拽到匈奴。按理说,中行说的反抗虽只能逞口舌之快,暂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但是他既然说出这种话,那可真是大不敬啊,汉孝文帝这也能忍?满朝文武这也能忍?这不禁让人对中行说这个人想入非非了——此人非等闲之辈!
中行说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他怀着对汉帝国刻骨的仇恨,来到了匈奴。一到匈奴,见了第三代单于——老上单于,立马投诚。你一个汉人,还是个阉人,你凭什么要堂堂大单于接受你的投诚?中行说用两件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凭借自己在汉宫摸爬滚打多年,中行说告知老上单于,这位“公主”是赝品。老上单于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刘恒!你把老子当白痴了是不?!”但是中行说很快又劝老上单于消消气,同时,还帮老上单于分析了当前汉匈形势,为老上单于提供了许多关于汉帝国的有价值的情报。
老上单于听后气消了大半,而且很赏识中行说,当即把中行说任命为大顾问。这中行说从一个被母国“抛弃”的阉人,摇身一变成为大单于身边的顾问,这一转型来得如此之快,不禁让人佩服。而中行说认贼作父、公报私仇的汉奸、叛国行径,也让我们发指。
这,只是“天下第一汉奸”的开始,他将活跃于汉匈战争之中,成为汉帝国最棘手的敌人之一。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4 19:55:22 +0800 CST  
自顶一下,回去更新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4 21:41:26 +0800 CST  
3、 少年刘彻的仇恨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成为了汉帝国建国之初最大的耻辱。而之后的惠帝、文帝,一直到景帝,为了保全汉室江山、积蓄力量,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于是有了一次次“丧权辱国”的“联姻”。
景帝时期,汉帝国仍然奉行韬光养晦政策,奉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默默发展生产,积蓄国力。此时的汉帝国,轻徭薄赋,税率一度低至“三十税一”,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趋于稳定,国势稳步向上。
虽然如此,但此时的汉帝国仍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患很好理解,主要就是桀骜不驯、贪得无厌的匈奴人,像一把利刃悬在汉帝国头上,让汉帝国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而内忧,则是由于汉高祖刘邦部分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这实际上是毫无新意的“折中之举”,把先秦的分封制和秦时的郡县制强行组合在一起了,却带来了内乱的隐患。
当初刘邦分封诸侯国,是基于“让刘氏子孙守卫刘氏天下”的一厢情愿地想法,但是时过境迁,这些刘氏子孙有不少人不但不守卫这刘氏天下,甚至还想取而代之。
景帝之初,由于中行说的叛变,汉匈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匈奴寇边事件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景帝当然知道其中情况,但无奈此时国力不足尚且不谈,就这不足的国力,还要面对诸侯国封君们的虎视眈眈,无怪乎《汉武大帝》一剧中,景帝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当初高祖分封之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分封几个诸侯到北边去呢?现在倒好,诸侯没有成为朝廷的屏障,朝廷倒成了他们抵御匈奴的屏障了!”
为了解决内患,景帝听从其老师晁错的建议,欲进行削藩,不料诸侯国尾大不掉,在吴王刘濞带领下掀起了叛乱,史称“七王之乱”。虽然此乱仅数月就被大将周亚夫指挥的中央军平定下去,但是却打乱了汉帝国的军事部署,汉军主力前往平叛,更刺激了匈奴人的野心,边境压力剧增。
在内忧高潮刚刚结束,还未完全平定的情况下,汉帝国无论如何也无法对匈奴人发动像样的反击,于是,“和亲”又成为了汉帝国的不二选择。
前次和亲送出假的公主,被中行说识破并且告知了匈奴单于,险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次汉帝国虽然内心十分不甘,但还是迫于无奈地让真正的公主前往匈奴异域。
整个景帝朝,汉匈和了好几次亲,换来的都是短暂的和平。汉匈的和亲,在刘彻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刘彻,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汉武大帝。
自打记事起,刘彻就时常听说“匈奴人又寇掠边境啦”、“我大汉又要派公主前去和亲”之类的话,在刘彻心目中,匈奴人是汉帝国最大的敌人,不只是敌人,而且还是仇人,是必须决出生死的仇人!
小时候的刘彻也许搞不懂为什么凭借偌大个汉帝国,却要靠女人来换取短暂的和平,我汉家儿郎都去哪儿了?一个民族的男人保护不了自己民族的女人,那是多么的屈辱!及至稍长,才明白这也是无奈之举。虽然认清了现实,但复仇的火焰在年少的刘彻心中一刻也没有熄灭,甚至还愈烧愈旺。
刘彻4岁被立为胶东王,7岁被立为太子,16岁就从汉景帝手中接下了帝国皇帝的位子,从此开始了其长达54年的统治。汉武帝在位的54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峰,也可以说是汉民族真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因为他,打出了一个民族的威风、骄傲和称谓。
如果说从白登之围到汉景帝,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帝国忍辱负重,在忍耐与等待中崛起,那么,从汉武帝开始,则是崛起的汉帝国找那一直作威作福的匈奴帝国算总账时期。
忍了60年,汉帝国终于开始全面反击了!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5 00:37:27 +0800 CST  
睡前一顶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5 01:15:45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史海求索  发布于 2016-02-15 10:56:17 +0800 CST  

楼主:史海求索

字数:66459

发表时间:2016-01-28 04: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2:01 +0800 CST

评论数:15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