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有一套 (原名麻辣世界史—地球村邻里八卦)

刚成为皇帝的尼禄态度是不错的,而且所有人都公认,尼禄早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时代。对一个16岁的文气青年来说,没有一定的培养,也干不出太出格的事。可惜啊,这个年轻人是在罗马皇位上学习成长的,此时的罗马已经没有任何信仰和道德可言,整个社会气氛浮躁而迷乱,低下的道德水准跟强大的国力严重不匹配,当一个有钱人没有操守的时候,那可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在这样一片畸形土壤里,尼禄这样一个小孩除了跟自己的老妈乱伦,肯定还有其他的娱乐。
先是在一次宫廷饭局上,尼禄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克劳狄留下的亲生儿子毒死,据说当这位14岁的正牌王储中毒痛苦地抽痉时,尼禄一边继续津津有味地大嚼食物,一边告诉大家,他弟弟是癫痫发作了。
除掉对自己的王位最有威胁的人,尼禄很快发现,在这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状态下,最让人烦恼的是,总有个人在自己耳边唠唠叨叨,叽叽歪歪,这个人就是成为皇太后的小阿格利皮娜。尼禄登上皇位,皇太后居功至伟,只要尼禄什么事做得不让她满意,她便会以这件事要挟,时间长了,很容易让一个皇帝烦躁。尼禄当然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惹毛了就直接动了杀机。尼禄弑母的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他先是三次对她下毒,也不知是不是买到了假药,皇太后吃了三次都没死,后来又让人把天花板弄松,想等皇太后上床睡觉后被压死,这个诡计后来暴露了,又没成功;接着他就安排太后出海散心,又在船上动了些手脚,让这船出了海碰上风浪被打成碎片,皇太后她老人家费老大劲才游水回来。屡次的谋杀失受,让尼禄更加心烦气躁,本来怕舆论难听才搞阴谋诡计背后下手,这老巫婆怎么都死不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随便给她安个罪名,派个手下一刀捅死解决!尼禄长出一口气,自言自语道:“白费这半天劲!这老巫婆再不死,朕都累死了!”据说颇有艺术细胞的尼禄绕着他妈的尸体跳了半天舞蹈。
对老妈尚且如此,对老婆就更加利落了。他多次试图掐死第一任妻子,彻底感情破裂后,俩人离了婚,尼禄将她处死。离婚12天以后,他又娶了一位罗马武士的妻子,非常有钱,富甲一方,尼禄杀死了她的丈夫占有这个富裕的寡妇。开始他还是挺宠爱的,可是一天晚上,老婆随口抱怨出去观看比赛的尼禄回家太晚,结果被尼禄当场发作将这个正怀着身孕的女人活活踢死。随后他又在老妈安排下向克劳狄的女儿安东尼娅求婚,亲上加亲,政权更巩固,但因为给尼禄作老婆的恶劣教训已经太多了,哪个女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啊,所以安东尼娅拒绝了,虽然没有落在魔鬼手里,但也没逃出地狱,她很快被判处死刑,罪名是企图暴动谋反。讨不到老婆的尼禄在恼羞成怒之下,索性不要女人了,他找了个漂亮的男孩,阉割后把他打扮成女人,隆而重之地娶他为皇后,还满大街巡游昭告天下!
以上的事件说起来都是尼禄家事,如果他仅在家族内部作恶,这样的暴君也没什么,充其量给老百姓增加些下饭谈资,可尼禄显然没这么低调。
尼禄嬉皮笑脸地说:“你们想骂我,说明不了解我,如果你们了解我,你们会想打我的!”
公元64年7月18日夜晚,罗马城突然着了大火,原来说过,罗马最怕火烛,因为有很多年代古老的木质建筑,一烧起来就不可控制。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七天七夜,罗马的中心城区几乎变成白地。这么大的事故,作为君主的尼禄赶紧组织灭火救灾,并将公共设施和私人花园开放给无家可归的人居住,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很快,在罗马城内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这把火实际上是尼禄安排放的!大家都不相信,什么样的傻皇帝会自己烧自己的首都啊?尼禄会啊,据说他一坐上皇位就觉得宫殿太小,太简陋,让他透不过气来。他偶尔在阳台上往下看,罗马那些好地段都被密密麻麻的各色宅子填满,想扩充宫殿没有土地啊。这种小混蛋总能想出混蛋的法子,不破不立,把这些地段的房子都烧了,土地不就有了。据当事人描述,火灾当晚,面对熊熊燃烧的街区,皇帝在阳台上象看焰火一样兴奋,不光手舞足蹈,他还弹琴唱曲。
那些被烧出来的土地最后都被尼禄征用,他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叫“金宫”的宫殿,占地130公顷,有100多个各种房间,动用了当时刚刚问世的混泥土材料,全部采用拱门支撑保证采光,房间明亮通透;墙体用黄金宝石镶嵌,天花板由象牙制成,大厅的天花甚至可以转动,洒下香水和鲜花。最宏大的是配套的园林设计,整个宫殿包括草原、牧场、树林、葡萄园、花园、人工湖等各种自然景观,据说宫内的水池既可引进泉水也可引进海水,引进海水的原因是尼禄皇帝希望宫殿里有片海洋。前庭立着高达35米的尼禄全身雕像。进入宫殿,从大门开始,每隔30米就有一片新天地,新风景,整个宫殿就像一个微观的世界。绿树成荫,湖光山色,四季都鸟语花香,到处是奇花异草,用最庸俗的形容绝不为过,这是片人间仙境,可是尼禄皇帝搬进来后,简单的评价是:我总算是过上人过的日子了!
随着金宫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罗马人深信,尼禄就是纵火者。为了给自己洗脱嫌疑,尼禄开始大造舆论,说这件缺德事是当时被视为邪教,可信众却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干的!那时候的基督徒都是些地位低下的穷苦百姓或者外乡人,被诬告了也无处打官司,尼禄让基督徒披上兽皮,放进角斗场给猛兽撕咬,还将他们订十字架,这个事件中被他杀害的教徒不计其数,基督徒在其间表现出的坚韧和宽容却让很多罗马人动容,美善和邪恶在阳光下泾渭分明,虽然没出现六月飞雪这样的画面,大部分罗马人也清楚,这显然是个巨大的冤案。
尼禄这娃分明是既不靠谱又不着调,可他偏偏喜欢音乐,爱好文艺!组织乐队、策划演出是他主要的生活内容。在罗马不缺吃不少穿的时代,这样的皇帝也没什么。他经常在希腊等地参加各种运动会、竞技会之类的活动,得到桂冠无数。他要是获得奖金之类的,还主动上缴国库。但最让罗马人民难以忍受的是,这家伙喜欢公开表演。他自己的乐队,自己的剧团,占据罗马最大的剧场演出,要求所有人来观看,演出时关闭大门,禁止有人中途退场。皇帝集编导演于一身,经常在台上一唱就是半天。尼禄虽然从小就是个发烧友,还特意请了老师教唱歌,可鉴于天赋有限,混了好几年最多是个票友水平,自己挑大梁上台唱,观众的痛苦还是可以想象的,据说有些胆子大的观众从墙头爬出去逃跑了。尼禄在罗马没有知音,就组织了一个行省的巡演,皇帝象个草台班子的班主,赶着些大车去各种荒郊野岭赶场子,天涯海角寻知音。
皇天不负啊,没想到在希腊,尼禄的艺术才能终于得到了肯定,在希腊一年的巡游中,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极大欢迎,皇帝亲自带文化下乡,让希腊百姓充分感受到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尼禄自己也很感动,这种知遇之感让他艺术家的敏感内心很受触动,回到罗马的尼禄宣布了他对希腊的奖励——他要让希腊脱离罗马独立!!!
建议一提出来,元老院几乎被吓死一半,这个想法简直比放火还要疯狂,还没容元老院想出反应的办法来,各行省都先后受到风声,很快,高卢和西班牙行省开始暴乱,要求独立,那些没有暴乱的行省也开始涌动着解放的暗流,整个罗马版图遭遇巨大的地震。
闹到这个程度,神仙也救不了尼禄了,御林军和元老院联起手来,宣布尼禄为人民公敌,并决定用罗马的帝王家法处理他,给他套上木枷,脱光衣服,用藤条将他活活抽打致死。尼禄一听说这样的酷刑,吓得赶紧跑到郊外的皇家农庄躲起来。他知道肯定是活不成了,自杀是最好的法子,拿了把刀子,下不了手啊,他甚至让自己的一个随从先自杀给自己做个演示。后来听到追兵已经进来,马上要抓到自己时,万念俱灰之下,他让奴隶举着刀子,自己瞄准了半天用喉咙撞过去,一阵血雨喷溅在地上,暴君中的明星—尼禄离开了世界,终年31岁!
尼禄死后,从屋大维开始的尤利乌斯—克劳狄血系建立的王朝结束,罗马帝国进入另四个皇帝的时代,因为更乱,所以叫四帝内乱时代。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4 11:34:10 +0800 CST  


看来是前面一部分有敏感字,老杨实在没精力找了,那一段地主们就跳过不看了吧!


我对这个敏感字已经非常疲倦了,我怀疑我生存的这个空间是不是被病态占领了!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4 11:35:42 +0800 CST  


老杨最近赶德国篇的稿子,脑袋都快冒烟了,如果没按时更新,肯定是忘了,地主们体谅啊!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5 13:16:33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二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罗马的繁文缛节是非常多的,文明标志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比如说打了胜仗,召集老太太秧歌队在城里列队欢迎不也挺热闹,实在要增加气氛,还可以让中小学生停课一天,鼓号队仪仗队全都上街,庆祝效果一点不差。但人家罗马人对文化档次的追求就高多了,前面无数次地讲过凯旋礼,打了胜仗的统帅在喧天的欢呼中,军团的簇拥下,顾盼神飞纵马进城,队伍中间是奇形怪状的各种战利品和蓬头垢面的男女战犯,车辚辚马啸啸,粉丝观众尽折腰。这还嫌闹得不够,大型的凯旋礼除了各种活动外,还有配套的基建项目,那就是造一座凯旋门,用大理石极尽华美雕一座大牌坊,树在街道上。古罗马时代,有大约超过20个为各个战役建成的大牌坊,雕梁画柱,气象万千,都带着当时的时代特色,虽然又占地方,又浪费钱,但这些大牌坊如果留到如今也还是算艺术瑰宝,考古资料,旅游拍照景点。可惜,良辰美景奈何天,姹紫嫣红最后也付于这断壁残垣。如今罗马城内,保存完好,拍照还能看得清楚的凯旋门还剩下三个,在帝国大道上,中间是提图斯凯旋门,为纪念提图斯皇帝东征耶路撒冷的胜利而于公元81年建造;北边的塞维鲁凯旋门,纪念塞维鲁皇帝和他两个儿子远征波斯国而于204年建造;南面的君士坦丁凯旋门,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312年彻底战胜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罗马帝国而建。后来建凯旋门成为欧洲各国喜欢仿效的臭毛病,现在我们到欧洲旅游,看这样的牌坊是主要旅游项目。这一篇,我们从中间这座凯旋门的主人—提图斯皇帝开始。
经典暴君尼禄自杀,各地暴动起义风起云涌,那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趁机轮流过皇帝瘾,从公元68年到69年,先是西班牙总督称帝,又被自己一手提拔的小弟干掉;日耳曼行省不服,自己立了个皇帝;西班牙派和日耳曼派为王位大打出手,西班牙人输掉自杀,日耳曼人登上皇位。螳螂扑蝉,黄雀都在看热闹,此时手握重兵,坐山观虎斗的各行省军阀很多,有一个叫韦帕芗的黄雀最先下手了。
韦帕芗出身并不高贵,凭着军功艰难升职终于爬进了权力中心。可惜辛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有一次尼禄皇帝开专场演唱会,韦帕芗同志公然睡着了。这在当时绝对是大不敬之罪,所以他被皇上直接赶出首都,到一个小镇反省。当时罗马在耶路撒冷这个行省税收一直不太好,主要是苛捐杂税,人家犹太人交不出啊。罗马派驻当地的行政长官很生气,觉得犹太人抠门,有钱不拿出来,所以这些罗马大兵不知轻重就跑进人家的圣殿去抢东西,跟原来咱家的村干部收农业税一个模样,穷凶极恶的。这个事态过分了,犹太人立刻爆炸了,声势浩大的反罗马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为镇压犹太暴乱,罗马的叙利亚军团大军出动,可遭受重挫,不但没有压服住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连散居在其他各行省的犹太人都开始蠢动了。尼禄无奈之下,只要请高手出山,韦帕芗虽然没有音乐细胞,打仗却是好手,停止反省吧,赶紧到耶路撒冷平乱去。
上阵父子兵,韦帕芗委任他儿子提图斯为副将共同出征,一出手就显示了良好的军事素养,提图斯将耶路撒冷层层围住,气势汹汹。
虽然身在外地,父子俩对首都的局势还是高度关注的,听说罗马已经被日耳曼系军阀占据,东方派系的军阀马上不干了,在对犹太人的战事告一段落后,他们拥戴韦帕芗回到罗马,一场混战后赶走了日耳曼系,韦帕芗在东方军团的支持下成为新的罗马皇帝,终结了四帝内乱时代,开启了罗马的弗拉维王朝。
韦帕芗接手的罗马已经是个穷困潦倒的烂摊子,起义的烽火还在各处燃烧,国库枯竭,机构松懈。所以这个新皇帝一上台就要镇压叛乱,增加税收,整顿内务。为了迅速补充国库,收税收得有点狠,后来的人对这位皇帝主要评价就是贪财。他派儿子提图斯继续犹太的战事,终于攻陷了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动辄被大批屠杀流离失所的命运正式开始。提图斯洗劫并摧毁了犹太复建的第二圣殿,将犹太圣物带回罗马,耶路撒冷满大街都是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犹太人,为罗马增加了8万犹太奴隶。跟迦太基的命运一样,罗马大兵将耶路撒冷的土地也撒上了盐,让这里再不能耕种居住,诅咒犹太人永不能复国。就因为这个战功,罗马为提图斯建造了前面所说的凯旋门。
韦帕芗死后,40岁的提图斯接班成为罗马皇帝。提图斯在罗马历史上算是数的着的好皇帝,跟前面几个暴君相反,刚上台时,罗马上下对这个皇帝的口碑并不好。因为在给韦帕芗作太子期间,提图斯打击异己的手段就有些狠辣。所有威胁自家皇权的不驯分子都被他用各种手段制服,看上去比较歹毒,加上平时私生活还有些混乱,当时很多人断言,这家伙上台搞不好是第二个尼禄。谁知正式成为皇帝的提图斯犹如换了个人,在皇位坐稳,敌人清除之后,他居然是一个友善温和的帝王,仁义德政,法度宽容,甚至有些谋反作乱分子,他都给于原谅,渐渐收到各方好评,当时罗马元老院的保守派认为皇帝不能娶异族女子为妻,所以提图斯虽然当时对犹太公主百般宠爱,还是将她打发走了,这个动作让元老院非常满意。象其他受欢迎的罗马皇帝一样,他掏自己的钱兴办大型娱乐场所非常慷概,经常组织角斗节目,并兴建了大竞技场和浴池。
虽然是个好人好皇帝,八字并不适合罗马,他在位2年零2个月,罗马如同受了诅咒一般,倒霉得一塌糊涂,灾难一件接着一件。
公元79年8月,世界上最不老实的火山—维苏威火山爆发,距它南麓10公里有一座罗马很繁华的城市,叫庞培,大约居住着2万富足安逸的罗马人。维苏威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带着毁灭一切的温度,顷刻之间覆城而来,将这个热闹的城市掩盖在灰烬之下。18世纪,意大利工人在挖水渠时,让这座罗马古城重见天日,随着意大利不断地投入挖掘,这座被封存在6米岩浆下的古城,古罗马全盛时最实景的生活形态将会完好无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80年,罗马城突发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连大竞技场也被损坏。这次大火可不是皇帝放的,因为他救灾救得焦头烂额。大宅之后防大疫,提图斯不知道这个真理,所以火灾后不久,罗马就开始流行瘟疫,死人无数。提图斯被这接二连三的突然事件累垮,不久就死去了,因为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图密善接掌了皇位。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5 13:24:02 +0800 CST  
作者:不小心看见你 回复日期:2010-06-27 00:02:08
看完球过来看看长工,发现居然没交租,太不像话了!罚明天早上5点半被尿憋醒一次!

=======================================================================

伙计,你太狠了!知道老杨平时睡眠不好,就是早上能深睡会儿!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7 10:19:02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三
图密善很早就表现出是个野心家,他父亲做皇帝期间,他经常擅自安排行省的事务,自说自话地插手很多国家大事,动作过猛,让他父亲很看不上他。等他哥哥登基,他胆子更大了,到处宣扬他父亲的遗嘱是让兄弟俩共同作皇帝,因为是提图斯偷偷修改了遗嘱,让他受到迫害。好在此时的提图斯是个宽容大度的人,虽然身边的人经常让他堤防这个弟弟作乱,可他还是宣称图密善是自己的第一继承人,还流着泪抒发对兄弟的友爱之情。所以,在救灾后回到乡下别墅休息的提图斯盛年猝死,很多人怀疑是图密善下的黑手。
顺利取得王位,图密善知道自己没什么军界背景,军功更是一件都无,在罗马,没有军队的支持的皇帝是很危险的,所以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军队待遇,增加士兵军饷,花了大把银子为自己在军界买下很好的名声。罗马皇帝的新官三把火自然包括大兴土木盖房子,图密善重建了被火宅损坏的朱庇特神庙,并完成修建了罗马最著名的大竞技场。
在历史上,图密善是归在暴君一类的,跟其他的同类一样,在皇帝位上没老实几天就原形毕露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多疑,元老院里经常有让他心生疑惑的动静,所以无故频繁的把元老抓来杀掉成了他解决心病的办法。因为国库里银子不够,他寻思了一个个缺德法子增加税负,所有人犹太人或是信基督教的都必须交特别税,鉴别标准就是,但凡做过割包皮手术的都属此列。除了要基督徒的钱,还要他们的命,把基督徒丢进角斗场喂狮子是他比较喜欢的节目。基督教取得欧洲统治地位后,对罗马皇帝进行过一次清算,那些在位时迫害过基督徒的罗马皇帝被上了黑名单,这个图密善就是赫然在榜的基督教大敌。
不仅对外人不好,图密善对自己家人和周围的近侍卫也充满猜忌,他的第一任皇后是他抢来的,皇后跟他没感情,于是爱上了一个叫帕里斯的演员,图密善知道后先休掉了皇后,又将帕里斯杀死。虽然休掉了皇后,他却还是让皇后在自己身边呆着。随后他又将先帝他大哥的女儿纳为皇后,不知为什么又把人家流放,让她客死他乡。过了几天他又怀疑自己的堂兄有野心,所以很果断地将其杀掉,在图密善的最后几年,草菅人命成了习惯了。在他的莫名疑心中,经常有大臣和皇亲们死得不明不白,元老院、皇亲、近侍日子都过得惶恐不安。压力过大,总有崩溃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前任皇后和后任皇后留下的亲信,宫里的几个近侍私下组成小团伙,计划着把图密善这个暴君干掉。而此时,图密善收到了一些可怕的预言……
小道消息横流的罗马经常有各种预言,最近流行的说法是:图密善皇帝会“死于铁”,可以理解为被铁弄死,不是被刀劈死,就是被剑刺死,再不就是被铁锤砸死,也可能吃多了某药厂的补铁口服液把自己补死,反正是非正常死法。后来流言越来越邪门,连图密善死于非命的时间都被精准地计算,最后确定为公元96年9月18日(这个日子容易出事)的中午。图密善自然也听到这些传闻,他将最先散布这个预言的大仙抓来,问他“神棍啊,你可以预言朕的死法,能不能预言一下自己的死法啊?”皇帝这样问,肯定是动了杀心。这个大仙很坦然说自己会被野狗咬死。图密善哈哈大笑之后,下令将这个大仙拖去烧死,改变预言。谁知大火一起,天上就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浇灭了大火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几只黑狗,扑上来就乱咬,大仙最后死于野狗嘶咬。这个过程让图密善看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考虑相信那个关于自己的预言了。
从9月17日开始,图密善就在皇宫每个角落安置保镖护卫,让自己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处于严密保卫之下。18日这天,当真是度秒如年啊,图密善在重重护卫之下,自己又没个手表,所以不断打发人去看时间,看看大仙预言的时辰有没有过去。一分钟让侍卫看几次,让这些下人非常烦躁,所以在时间快到时,图密善再问时间,那个专门看时间的很不耐烦地说,还早着呢。图密善听说离出事时间还早,觉得自己总傻坐着自己吓自己压力更大,正好这时图密善亲信的寝宫侍卫长过来附耳汇报,说是死去的皇后的管家探听到一个阴谋要跟皇帝汇报,图密善正好分散一下注意力,所以进入书房。管家装作受伤,包着胳膊进来,靠近皇帝时,突然从绷带里抽出刀子,对皇帝连刺数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规定动作,将一个暴君终结,也将短暂的弗拉维王朝终结。
不破不立,随着上面说的那些个精彩绝伦,花样纷呈的暴君被陆续杀掉,罗马帝国终于迎来一阵清明,随后的近一百年里,古罗马的帝位轮番更替了五个贤德仁慈的君主,政通人和,天下太平,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强盛的治世,被称为:五贤帝时代。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7 10:25:50 +0800 CST  


老杨的主队日老曼昨天干掉了旧情人不老颠,让老杨有点小高兴!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8 17:39:48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三
国不可一日无君,图密善一死,元老院就拥戴了61岁的老头涅尔瓦成为新主,因为老涅公认是个君子,年高德劭,仁厚慈祥,很适合给一个被暴君严重伤害的国家疗伤。前面说过,图密善虽然是个暴君,但在军队的人缘非常之好。所以被刺后,近卫军一直跟新皇帝叫板要求严办凶手,而因为老涅迟迟不追究先王的死因,让近卫军认定,老涅是谋杀的幕后黑手,所以这些大兵把新皇帝软禁。老涅此时不得不将几个爱国杀手交给大兵,由他们被折磨致死。作皇帝作得这么被动,很没有面子,老涅总结原因,根本问题是自己虽然受到元老院的拥戴,在军队却没有根基,这些大兵敢这么嚣张欺负自己,也没人敢替自己出头。老涅在整个罗马看了一圈,找到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的人。
在罗马所有行省中,日耳曼地区是比较难管束的,哪些骁悍的日耳曼人从没有随着文明一起进化过,不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让他们保持狮虎般的秉性,能在日耳曼地区压服当地的军事长官一般都是罗马最牛的统帅,最容易建立军功,最容易受到军界和百姓的崇拜。图密善时代,镇守日耳曼的猛人是当时的罗马名将,图拉真。
老涅非常高明地将图拉真收为养子,也就是太子。众望所归,图拉真成为继承人的消息是当年罗马时政的最大利好,股票因为这个事猛涨了几天。而老涅也因为这个盖世英雄的干儿子与有荣焉,再没人敢公然欺负他,让老头定下心来整理内务,调节各种关系,抚平罗马的创口。可图拉真的命太硬了,不是随便哪个人就可以给他做爹的,所以老涅还没机会得到干儿子的孝敬就驾崩了,图拉真在作了一年的太子后就成为皇帝。
老涅虽然死得早,却是死得比泰山还重,他开创了一个挑选干儿子的继位方法,后来罗马皇帝都会在清醒地时候,遍选贤能,为自己预备继承人。之所以会这么密集地出现“贤帝”,就是因为任人唯贤的传承方式,这个时段的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帝国史上水准和素质最高的,都是万里挑一被精选出来的人物,而这五个卓越不凡的帝王中,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还是我们马上要说到的图拉真,在他的统治期内,罗马的版图达到极限,罗马的国运运行到峰顶。
图拉真出生在西班牙,从他这一辈开始,后来的罗马皇帝已经几乎没有意大利本土出生的。根据历史资料,图拉真善良淳朴,坚毅勇敢,骁勇善战而又心细如发,完美得象个圣人,简直就是神特地为罗马定制的帝王。
老涅死时,图拉真正在边境巡视,收到登基的通知,他并没有猴急地跑回罗马去,而是镇定坦然地继续将所有的防御工事和营地都视察完,一年之后,他才回到罗马继承大统。鉴于罗马百年来的军界和元老院互相猜忌的传统,这位行武出生的皇帝让元老院心理多少有些疑虑,图拉真一上班就向所有元老承诺,他不会无故处死任何一个元老,而且国家大事会跟元老商量讨论,决不独断专行。承诺了,也做到了,罗马城内洋溢好久不见的祥和和团结。这时的图拉真可以考虑更重要的事了,那就是,老百姓需要新的娱乐,罗马城需要新的设施,国库需要大把银子,帝国需要提振GDP。原来说过,罗马帝国的经济理想都需要靠向外打仗才能实现,所以,在屋大维死去百年后,又一个开疆辟土的新皇帝踏上了征途。
多瑙河下游有个叫达西亚的国家盛产金银,一直是罗马很垂涎的地方,历史上也有几个罗马皇帝去骚扰过,互有输赢,但抢劫的目的基本没有达到。所以图拉真的第一个目标就选择了这里。101-105年,两次漂亮的大战,让达西亚彻底臣服。在战争中,图拉真一直坚持冲锋在军队的前列,身先士卒,亲自撕下战袍为战士裹伤,让罗马军队的士气空前高涨,发挥蓄积已久最大的威力。收服达西亚成为罗马行省后,图拉真一边忙着把该地区的金银往罗马搬,一边号召罗马人向这个地区移民,开荒屯田起房建屋,移民过来的罗马人从此后子子孙孙都在多瑙河下游繁衍生息,而达西亚,就是现在的罗马尼亚。
打完罗马尼亚,图拉真发现,阿拉伯半岛的北部的一个小国是个二道贩子,当时罗马跟帕提亚贸易来往频繁,但因为这个小国卡在两家之间,经常在中间倒卖紧俏物质,让罗马花了很多糊涂钱。106年,图拉真干掉了这个中间商,成立阿拉伯行省,正式把控了东西贸易的要道。
此时班师罗马的图拉真接受了罗马历史上最浩大的凯旋礼,他宣布全国放假123天庆祝胜利,把懒散的罗马人都休息累了。配套的基建也不能随便建个凯旋门就算,而是树了一座40米高的大理石带浮雕的纪念碑,这座罗马旅游的重要景点学名叫“图拉真纪念柱”,至今保存完好,据说整个作品雕刻了2500多个人物,精准描述了罗马军团与达西亚人的战斗场景,人物面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很多原装的罗马尼亚人寻找祖先时都来膜拜这根柱子。
打仗跟打牌一样,手风一顺怎么打斗能赢。图拉真找到了这种战神附体的美妙感觉,对他来说,这世上已经没有不可战胜的对手,所以,有个罗马的老仇家自然就要倒霉了,那就是宿敌帕提亚。之前提到,帕提亚的轻骑兵几乎是天下无敌的,罗马军队经常吃亏,而这个必杀技这回没有收到效果,图拉真的兵团长驱直入,攻陷帕提亚首都,直抵波斯湾口,他是唯一进入这一地区的罗马统帅,随后他在这个地区成立三个行省,在交锋了一百年后将西亚收到罗马囊中,虽然这片土地很快又失去了,占有的时间很短,但必定曾经成功了!
现在罗马版图可以想象吗,看地图吧,东边是两河流域,西边是大西洋包括不列颠大部分地区,北方到达莱茵河岸,南方包括埃及和北非。这是古罗马疆域最大的时期,也基本算是扩张的极限了。
除了打仗,图拉真对国内的改革也是卓有成效的,最值得称道的是,成立了一种叫“国家慈善基金”的东东,相当于咱家的“贫困地区专项扶持基金”,对老少边穷地区重点帮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轻徭薄役,涵养民生,收到很好的效果。吸收部分行省贵族进入元老院,促进了行省和罗马本土的融合。但他还规定,所有罗马贵族必须拿出总财产的三分之一在罗马买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贵族的资产被留在国内,副作用是大大提高了罗马的土地价格,房地产业进入牛市,土地不断向有钱人手里集中,买不起房子的平民只好到那些房价低的行省去讨生活,为后来封建制国家的大地主的割据埋下了伏笔。
图拉真时代是罗马帝国的峰顶,而他本人在罗马皇帝的排行榜上是经常跟屋大维相提并论的,很多年后,元老院在新皇帝登基发表文告时,对新皇的祝愿还是:象奥古斯都一样造福百姓,象图拉真一样仁厚善良。
图拉真没有屋大维那样的高寿,在跟帕提亚战斗时,犹太人又造反了,皇帝赶紧班师回国平乱,结果在路途中病死在小亚细亚。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8 17:43:29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四
这篇从犹太人的历史课开始。以色列国家没有地理课,因为地方实在太小,但他家的历史课可是课业沉重的。因为以色利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牢记历史上犹太人所经历的苦难和屈辱而发奋图强。咱们小时候经常在一些特定的节日被学校组织烈士陵园之类的地方吊唁,以色列也有这样的活动,他们安排的吊唁地点主要在死海边一个叫马塞达的城堡。
前面我们说过,罗马对中东地区犹太行省的管理是很心不在焉的。外聘总经理,让他承包。承包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挣快钱,在合同期内抓紧时间盘剥当地,压榨百姓。犹太人对这些外来管家从来没有打心眼里顺从过,仇恨和怨怼情绪聚沙成塔,加上罗马军队张牙舞爪总欺负人,抢劫犹太圣殿从不客气,所以,尼禄在位时,就已经开始出现此起彼伏的犹太人起义。
提必留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最大的功绩就是围困耶路撒冷成功,摧毁洗劫了人家费好大劲重新建造的犹太圣殿。耶路撒冷破城之际,提必留将大量的犹太人钉上十字架,后来死的犹太人没有这个待遇是因为耶路撒冷实在没有立十字架的地方了。这时有900多名犹太人逃出来退守死海岸边的马塞达城堡。罗马如狼似虎的军队紧随其后,将这个城堡重重包围,狂轰乱炸,70-73年,900多名犹太人固守城堡抵抗了上万名罗马士兵轮番进攻,创下了一个惊人的守城奇迹。73年4月,马塞达城内的犹太人知道,已经不可能再坚守下去,如果落在罗马人手里,可能最舒服的死法也是被钉死。所以他们用抽签的方法选出10个男人,这10个男人先将其他人杀掉,然后自杀。这期间有两名妇女带着五个孩子跑了出来,找到罗马军队讲诉了这个惨烈无比的集体自杀事件。罗马军队最后终于进入这座城堡时,这里已经是一座死城。
马塞达城堡浓缩着犹太人血性刚烈的秉赋,是这个永不屈服民族的重要象征,现在去以色利旅游,这也是一个让犹太人自豪无比的重要景点。

耶路撒冷被打成废墟后,这些断壁残垣的土地被封给罗马有功的将士,犹太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他们聚集在海边的一些小城里,勉强维持,偶尔攒了点实力就跳起来给罗马人找点麻烦。上篇说到,罗马历史上一个盖世的贤君图拉真就是死于犹太人的骚扰。当然,他老人家60多岁还劳师以远地跑到波斯湾跟人打架,这样的晚年生活本来就很不健康,突然听说背后犹太人又闹事,急火攻心,驾崩在西亚,充分证明了老人家不要乱跑的道理。
图拉真的养子哈德良继位。历史上对哈德良接班一直有些暧昧说法。图拉真活着的时候,从没说过干儿子哈德良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罗马皇帝一般都有先作罗马执政官然后派驻行省作总督这样的深造顺序,哈德良虽然做过执政官,可在卸任后,图拉真迟迟没安置他,后来是图拉真的皇后好说歹说才让他到叙利亚的总督府上了班。图拉真咽气时把皇位传给哈德良这口谕是皇后传达的,鉴于皇后一直对哈德良比较器重,所以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哈德良的登基很大程度上是皇后的意思。就因为开头开得不够理直气壮,所以虽然位列五贤帝,哈德良总显得有些异类,也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家伙就是个暴君,跟尼禄之流是一类的。
哈德良算是有点智慧,是个“舍得”之人,一上任,他就发现,先帝图拉真以性命征服的帕提亚是一块河豚肉,无论味道有多美,它的剧毒是可能让人送命的。所以哈德良一主事就宣布放弃东方三个行省,让帕提亚的流亡皇帝重新上岗,以后跟罗马和平共处,自己管好自己的地方。后来的半个世纪,罗马和帕提亚这对宿世的仇敌难得地相安无事。
哈德良皇帝生涯的关键词就是巡游、城建和同性恋。
121-128年哈德良分三次视察罗马所有的土地,成为第一个足迹遍布罗马所有行省的皇帝。哈德良没什么版图野心,他视察一圈没搞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最大的成就就是为不老颠家留下一个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德良长城。
大家还记得克劳狄皇帝远征不列颠,最后将其收为罗马行省的故事。其实,罗马对不列颠的征服并没那么轻松,进驻不列颠岛后,当地土著给与了博命似的反抗,加上罗马军团从来也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军纪,即使是对已经臣服的地区,他们欺负百姓也毫不手软。比如不列颠东部有个叫埃西尼亚的凯尔特人部落,被罗马人占领后,所有人低眉顺眼,不吵不闹,这样的小心伺候没有取悦罗马人,在这个部落的国王死后,罗么人乘乱占领当地的土地、设施,抢夺财物,据说还侮辱国王的遗孀。而这个遗孀也不是好惹她,她就是不老颠家历史上最英勇烈性的波迪卡女王!
波迪卡很快就集结了其他不服罗马人的部落组成大军向罗马人复仇,这支军队的战斗宗旨就是血债血偿,所有的打法都是同归于尽式的。他们攻占切斯特城后,将这个繁华的城池烧毁,杀进伦敦,将全城人杀光,当然主要还是杀罗马人,杀完后又放一把火,将这个后来的金融之都烧成白地。这次起义,波迪卡为首的部落联盟大约屠杀了7万罗马人,毁坏的城镇乡村无数。而罗马人也没客气,调来大军血腥镇压,不论有没有参加造反的部落,有杀错没放过,所有的不列颠人都有罪,顷刻间,罗马人就杀掉了8万不列颠人算是回敬。这是不英国历史上最惨烈最血腥的篇章,波迪卡这种杀敌八千,自损一万的打法怎么看都有些失去理智的疯狂,而且她在自家的土地打架居然还屠城兼放火,实在不能算是爱国斗争。但在英国的历史上,这位歇斯底里的女战神还是受到高度评价滴。好在不久她就抗不住罗马大军的镇压服毒自尽了,否则想不出她还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举动。
波迪卡起义被彻底镇压,罗马对不列颠的管束才算真正实现。但他们占领的是不列颠的南部,其北部的部落也从没安分守己过,经常越境骚扰,罗马在不列颠的驻军一天到晚就忙着这些局部战争。
哈德良没有屋大维和图拉真那样的风骨,他巡视不列颠时,看到北部边境的麻烦,并没有兴起发兵除暴的念头,他首先是想到是北方的野蛮人不好对付,还是不要惹他们。邻居不老实,不用打人家嘛,把围墙修高点小心防守不就行了。皇帝一声令下,用了6年时间,在英格兰北部修建了一条长73公里,高4.6米,配有城堡和瞭望塔的长城。这个围墙的规模在咱们看来就小儿科了,跟咱家的长城比起来,这段城墙完全没有防御的诚意,但这个基建动作对罗马的影响却是标志性的,这个围墙的矗立等于告诉整个欧洲:罗马人打不动了,罗马的版图到此为止,从今往后,罗马不再打你们,你们也别来骚扰罗马!也就是说,罗马这个地球霸主从这一刻起,锋芒尽失,不进则退。
又要说到犹太人了。哈德良对耶路撒冷的处理方式更加极端。虽然耶路撒冷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但犹太人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却是一点没有减少,朝拜圣殿废墟也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为了让犹太人彻底死心,哈德良宣布,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修建一座罗马的城市,并盖一座罗马的神殿。这件事给犹太人的打击很大,但紧接着的打击更大更多。罗马突然宣布不许在耶路撒冷有阉割的行为,这当然是针对牛羊等牲口的,可这个方案最缺德的是还把禁止犹太人施行割礼算在其内,大家知道,割包皮这件事不仅是个文明的男性保健行为,更是犹太人跟上帝的约定,是崇高的宗教事务,所以罗马的禁令简直是对犹太人最大的侮辱。不久,哈德良又宣布,犹太人不许阅读犹太法典,防止看了学坏。经过这几件事,犹太人再次爆发了。132年,犹太人又发动了规模浩大的起义,激愤的犹太人甚至一度夺回了圣城。不过,必定实力相差太远,经过2年多的鏖战,罗马军团采取围城的老打法,再次攻陷耶路撒冷,这一次,被激怒的罗马人不再客气,屠杀的犹太人超过50万。重新进入耶路撒冷的罗马军团加紧了城市建设的速度,要让圣城彻底消失在地球上。并宣布,犹太人以后到全世界各地流浪去,永远不准再回到这里。为了彻底消除犹太人的回家的念头,在圣城废墟上新建立的罗马城市不再叫罗马的犹太行省,而是起名为“巴勒斯坦”。
为什么叫“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有个长篇的来历。根据《圣经.旧约》中,“士师记篇”,犹太人有个大力士叫参孙,他能徒手撕裂一头雄狮。参孙的成名活动就是率领犹太人反抗腓利斯人的进攻,因其天生神力,腓利斯人一直拿他没办法,后来买通了他身边的女人,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美人计干掉了参孙。参孙死后,犹太人受了好长一段时间腓利斯人的凌辱。所以在犹太人心目中,腓利斯人正是万恶的仇敌,而“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是希腊人对腓利斯人居住地的称呼。现在大家知道罗马的犹太行省被改名为“巴勒斯坦”的用意何其狠毒了。这一刻开始,犹太人正式过上了飘零异乡的生活。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29 20:32:35 +0800 CST  
1,盎格鲁-撒克逊王朝君主
(1)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埃格伯特 King Egbert
埃塞尔沃夫 King Aethelwulf
埃塞尔巴德 King Aethelbald
埃塞尔伯特 King Aethelbert
埃塞尔雷德一世 King Aethelred I
阿尔弗雷德大帝 King Alfred the Great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the Elder "长者王"
埃塞尔斯坦 King Athelstan
埃德蒙一世 King Edmund I
埃德雷德 King Eadred
埃德威格 King Eadwig (Edwy)
埃德加 King Edgar the Peaceable "和平王"
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the Martyr "殉教王"
埃塞尔雷德二世 King Aethelred II the Unready "无头脑者"
埃德蒙二世 King Edmund II the Ironside "铁甲王"

(2)丹麦王朝
Danish Line

克努特大帝 Canute I the Great(丹麦文作Knud den Store)
哈罗德一世(哈拉尔) Harald I, Harefoot "兔足王"
克努特二世(哈德克努特) Canute II, Hardicanute/Hardeknud

(3)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the Confessor "忏悔王"
哈罗德二世 Harold Goldwin

2,英格兰君主[1066--1603]
(1)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1066-1087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1087-1100 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1100-1135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1135-1154 斯蒂芬 King Stephen (布卢瓦王朝)

(2)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1154-1189 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1189-1199 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1199-1216 约翰 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

(3)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216-1272 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1272-1307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

1307-1327 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1327-1377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1377-1399 理查二世 King Richard II

(4)兰开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1399-1413 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1413-1422 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1422-1461, 1470-1471 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5)约克王朝
House of York

1461-1483 爱德华四世 King Edward IV

1483 爱德华五世 King Edward V

1483-1485 理查三世 King Richard III

(6)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

1485-1509 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1509-1547 亨利八世 King Henry VIII

1547-1553 爱德华六世 King Edward VI

1553 简·格雷 Lady Jane Grey

1553-1558 玛丽一世 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1558-1603 伊丽莎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3,苏格兰君主[到1603}
(1)亚尔宾王朝
House of Alpin

肯尼思一世 King Kenneth I McAlpin

唐纳德一世 King Donald I

君士坦丁一世 King Constantine I

艾德王 King Aed

奥凯德王 King Eochaid

唐纳德二世 King Donald II

君士坦丁二世 King Constantine II

(2)邓凯尔德王朝
House of Dunkeld

马尔科姆一世 King Malcolm I

英多尔夫王 King Indolf

杜夫王 King Dubh

科林王 King Cuilean

肯尼思二世 King Kenneth II

君士坦丁三世 King Constantine III

肯尼思三世 King Kenneth III

马尔科姆二世 King Malcolm II

邓肯一世 King Duncan I

麦克白 King Macbeth

卢拉赫王 King Lulach

(3)坎莫尔王朝
House of Canmore

马尔科姆三世 King Malcolm III (Canmore)

唐纳德·班 King Donald Ban

邓肯二世 King Duncan II

唐纳德·班和埃德蒙(共同执政) King Donald Ban and King Edmund

埃德加 King Edgar the Peaceable "和平王"

亚历山大一世 King Alexander the Fierce "暴躁王"

大卫一世 King David I

马尔科姆四世 King Malcolm IV the Maiden "未婚王"

威廉 King William the Lion "雄狮王"

亚历山大二世 King Alexander II

亚历山大三世 King Alexander III

玛格丽特女王 Queen Margaret (Maid of Norway)

(4)巴里奥尔王朝
House of Balliol

约翰·巴里奥尔 John Balliol

(5)布鲁斯王朝
House of Bruce

1306-1329 罗伯特一世 (罗伯特·布鲁斯) King Robert I the Bruce
1329-1371 大卫二世 King David II

(6)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1371-1390 罗伯特二世 King Robert II
1390-1406 罗伯特三世 King Robert III
1406-1437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1437-1460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460-1488 詹姆斯三世 King James III
1488-1513 詹姆斯四世 King James IV
1513-1542 詹姆斯五世 King James V
1542-1567 玛丽·斯图亚特 Queen Mary of Scots
1567-1603 詹姆斯六世 King James VI

4,英国君主[1603--]
(1)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1603-1625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1625-1649 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2)共和政府
1653-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护国公

1658-1659 理查·克伦威尔,护国公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House of Stewart

1660-1685 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

1685-1688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689-1694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1694-1702 威廉三世 King William III

1702-1714 安妮女王 Queen Anne

(4)汉诺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1714-1727 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

1727-1760 乔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1760-1820 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1820-1830 (1811-1820 摄政) 乔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1830-1837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

1837-1901 维多利亚女王 Queen Victoria

(5)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1901-1910 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

1910-1917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6)温莎王朝
The House of Windsor

1917-1936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1936 爱德华八世 King Edward VIII

1936-1952 乔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1952- 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30 09:11:25 +0800 CST  


有地主反映看英国卷有点晕,所以老杨特意将英王的的列表发出来。

谱系表就实在没时间弄了,大家将就看吧,是在看不懂的,暂时放下。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30 09:13:18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五
老杨的历史课主要作用可作旅游手册,地主们摇着蒲扇,啃着地瓜周游列国之际,看到那些断壁残墙、衰草枯杨大约能说出来历,老杨的功德就算到家了。这篇还是从一个罗马旅游的著名景点开始。
罗马万神庙,现在的名字叫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巨大的穹顶整个用混泥土浇铸而成,这是个建筑奇迹,因为即使是现在,混泥土也很难支持这么大的跨度。万神庙最早由屋大维的副手为拍马屁建的,它主要用于纪念屋大维干掉安东尼和埃及艳后。这座万神庙后来毁于罗马大火,到哈德良皇帝时,他下令重建。
哈德良到底是个贤君还是个暴君暂不讨论,但他一定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不论是文学、数学还是建筑,他都有些专业造诣,号称是罗马皇帝中最有文化的一位。所以他在位时的主要工作不是到处旅游,就是到处盖房子。他在希腊留下的哈德良凯旋门,和罗马城内的哈德良别墅都成为公认的经典。这伙计有穹顶情结,对哪种顶个圆帽子加廊柱的设计怎么看怎么喜欢。万神庙就是他这个情结的终极体现,这种设计后来成为西方建筑的古典代表,西方各国的议会、大学、图书馆、纪念堂之类的庄重地方喜欢抄袭沿用这个设计。
罗马时代有学问的人有个共同标志就是精通希腊文化,哈德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当然也不会落伍。希腊文化中,男子的同性之爱被认为是最高尚唯美的,是爱情这个东东的最高级形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精彩之处在于梁山伯最好永远不知道祝英台是女人,这样的爱情才能最后化为蝴蝶,一男一女最后顶多变成两把骨灰。古希腊历史上的同性恋名人是很多的,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历山大大帝。而斯巴达军团纵横江湖时,很多人认为是军团中洋溢在战友间的爱情让他们更团结,更英勇,更不惧死。这种同性之爱在希腊标准配置一般是老男人搭配小正太,老男人除了是情郎,还是小正太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指引成长或是成才的方向。这种灵欲合一的言传身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到了罗马,这种关系的一般配置则是贵族找个貌美的小奴隶。
根据这个潮流,哈德良皇帝公开宣布他喜欢小正太也并无不妥,既然他是皇帝,这个事情还可以规模化处理,他开始在所有行省广选美男子充斥自己的后宫。在希腊,哈德良遭遇了他一生中唯一的爱情,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安提诺乌斯被带到他跟前。我们知道咱家历史上有武则天皇帝的男宠号称“比莲花还美”的六郎张宗昌,到底一个男人怎么样才会“比莲花还美”,我们是没办法想象的。可安提诺乌斯的头像雕塑现在都可以看到,客观地说,如果没有真人模特,很难雕出这么完美的一张脸,哪怕是冰冷的石像,都能让很多女同学惊艳,这样的好东西落在老男人手里,不能不说是广大女同胞的重大损失。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花样男童被带到哈德良身边,皇帝的老心是如何小鹿乱撞。从此以后,哈德良就一直将这个男孩带在身边,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甚至在一次狩猎活动中,眼看着一头猛狮向安提诺乌斯扑来,哈德良以罗马皇帝之尊毫无犹豫地挡在前面,也算是英雄救美。
130年,哈德良在埃及行省巡游时,安提诺乌斯溺死在尼罗河。他的死因非常神秘,到现在为止,很少有历史学者认为这个美男死于意外。有一种说法是死于自杀,因为此时他已经18岁,对一个小正太来说,这个年龄显然太老了,为了维持他小男孩的外形,哈德良对他进行了阉割手术,似乎是手术失败,安提诺乌斯痛苦不堪,导致轻生。还有一种说法是宗教献祭。当年尼罗河大旱,作为罗马的粮仓,这可是个重大自然灾害,安提诺乌斯为了报答哈德良的爱情,用自己作为祭品淹死在尼罗河。还有些政治谋杀之类的说法,但有一点肯定,爱人的死让哈德良非常痛苦,甚至让他性情大变。所有人都觉得,一个会在英格兰造长城来防御外敌的人,不太可能会对犹太人做出过于血腥屠杀的动作。而他突发奇想禁止犹太人的割礼,很可能也是因为安提。除了天天痛苦失声,哈德良想出了所有办法来纪念安提,他在尼罗河畔建立一座城市以安提的名字命名。在帝国很多城市中心为安提竖立雕像、兴建庙宇,甚至还宣布安提为神。今天的大英博物馆里,还摆放着哈德良和安提的雕塑,被作为一个同性爱情的浪漫经典供后人瞻仰。
哈德良做皇帝还是很特立独行的,他以前的罗马皇帝都认为留一把大胡子是很野蛮的形象,他却给自己留了胡子,后来成为罗马皇帝的一种时尚。哈德良的晚年生活比较压抑,总在一种莫名的暴躁和烦闷中,他甚至给手下一把匕首让他杀掉自己。因为没有子嗣,哈德良的继承人问题一直很困扰罗马。他先看中一个30岁的青年才俊,并将他立为太子,为皇位做准备被派到行省军团去锻炼,可惜这位才俊是个羸弱之人,艰困的军队环境极大损害他的健康,没多久就死去了。哈德良此时又看中一位少年,但年龄太小,才16岁,哈德良的有生之年很难看到他继位了,皇帝很快想到了办法,他通过修改法律他抓了一个比自己小10岁的元老院长老给自己做养子,收养条件是这位名叫安东尼的老太子必须将这位16岁的少年和那位才俊的遗孤收为养子,保证自己选择的人最后终于可以继承大统。事实证明,哈德良在看人方面眼神相当靠谱,这位16岁的少年大名叫马克奥利略。
安东尼以52岁的高龄意外成为罗马皇帝,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老家伙不过是给马克奥利略登基做过渡的,以那个年代的医学保健水平,52岁的老同志基本3/4的部分已经在棺材里了。谁知这位老头还很能活,一口气做了23年皇帝,75岁的高寿才退休,让出皇位。因为他是五贤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所以整个五贤帝的王朝又被称为“安东尼王朝”。
虽然叫安东尼王朝,安东尼在位时帝国几乎是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大事的,而对罗马帝国来说,没有大事可以理解为是好事,代表政局稳定,生活安宁。安东尼符合一个贤帝所有的条件,为人慈悲善良,生活节俭,从不人为搞事扰民,也很少打架扰邻居,最重要的军事事件就是在不列颠跟苏格兰打了一场,把罗马的边境向北推进了100公里。
161年,安东尼皇帝终于驾崩,马克奥利略从一个少年成为中年人。虽然等待登基的路途漫长了些,但所有的等待也是积累,此时登上王位的马克奥利略成熟而智慧,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思考,以一个哲学家的修为和气度成为罗马皇帝。
这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二帝共治的情况,除了马克奥利略,安东尼收的另一个养子维鲁斯也共登大宝。
马克奥利略在2009成为中国的著名人物,因为他写过一本《沉思录》的巨作。这部书请了个很牛的代言人,那就是咱们的温总理,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就因为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这本小册子在咱家卖疯了。老杨也顺应时势买了一本,也放在床头,睡不着觉时用来催眠,悟性比总理差得太远了。而就是因为这部西方哲学史上的伟大著作,马克奥利略超越了罗马帝国的荣耀,号称是“比他的帝国更完美的君王。”
奥利略和维鲁斯的八字也不太适合罗马,一上岗就遭遇了罗马的母亲河台伯河因为暴雨决堤,直接导致了罗马本土的粮食歉收,是个大灾之年。边境还不安宁,刚老实了几年的帕提亚又再骚扰罗马的西亚行省。维鲁斯皇帝亲征西亚,经过5年的艰苦战斗取得了胜利,军队在两河流域大肆抢劫后,凯旋班师。从这个时期开始,帕提亚帝国才算真正被罗马打服贴了。
大胜帕提亚当然应该举办盛大的凯旋礼,可这久违的盛大热闹还没完全消散,罗马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场灾难非常突然,罗马城内每天都有上千人死亡,后来据专家分析,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实际上是凯旋的罗马东方军团从西亚带来的。也许是罗马在西亚的杀戮和掠夺产生的报应,谁知道呢,反正是直到两个皇帝都被这场瘟疫夺去性命,瘟疫才逐渐得到控制。
蔓延罗马的瘟疫让两个皇帝焦头烂额之际,安静了很久的北部边境又出事了,日耳曼人竟悍然入侵,穿越了罗马过境,进入帝国内部。这个恶性事件在罗马历史上还是很少出现的,两个皇帝也顾不上瘟疫的事了,披挂亲征阻击北方的蛮族。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6-30 11:06:04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六
帕拉图在《理想国》这部书里提出“一个哲学家必须具备有超人的智慧和健全的体魄,并且是国家的统治者。”意思是说,哲学家作皇帝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地。按照他的论点,古往今来这么多君王,只有罗马的奥利略专业对口,充分实现了哲学家的人生价值。
奥利略是一个哲学家,这类人都有自己的派系,他代表的是一个叫斯多亚的哲学流派,该流派认为宇宙是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是个“小宇宙”。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对于来自整体的一切事物就都要欣然接受,要忍受外界施加于人的种种,不论是艰苦还是幸福。奥利略的沉思录有点象随笔,心得之类的东东,讲诉自己关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很圣人、很心灵鸡汤。其实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生理论都是哲学家吃饱喝足之余冥想出来的,哲学家一定要有钱又有闲,当然没有钱也可以安贫乐道,饿着肚子不妨碍思考,但一个忙碌的人就很难实现思考这个奢侈理想,比如正要写文章,楼上在搬家,不断有人打扰,这非常难(写这段时,老杨的楼上正在装修)。就因为这样,奥利略作为一个哲学家才是伟大的,因为他身为一个皇帝,几乎一天安逸的日子也没有过,不是抗灾就是打仗。东征西讨、焦头烂额之余还能写出那样一本哲学书来。《沉思录》很沉思,没有一点的浮躁和动荡,代表着最冷静最沉着的人生思考,不能不说,奥利略皇上拥有超级强大的“小宇宙”。
奥利略和维鲁斯共同执掌王权,维鲁斯是个无能之辈,跟奥利略站在一起纯属陪衬。但鉴于奥利略是个圣人,他从不介意把罗马的最高权力与这个庸人分享,为了让他放心当副皇帝,奥利略还把女儿嫁给他。维鲁斯非常感念奥列略的宽容和大度,两个皇帝不伦不类的倒也相安无事。
上篇说到,莱茵河和多瑙河一带的日尔曼游牧部落突然杀入罗马境内劫掠,事态严重,两个皇帝共同亲征。打仗要钱啊,那阵子灾祸连年的,国库穷得只剩四面墙了,奥利略于是卖掉了罗马皇帝王冠上的宝石来筹措军费,兵力不够,他押上了罗马城里的角斗士。奥利略是个崇尚简约节省的皇帝,对他来说,宝石和角斗士代表着奢华无聊的生活,早就是他打心眼唾弃的,而对摆排场习惯了得罗马百姓来说,这个皇帝未免有些狼狈。
征战日耳曼部落是个与蛮夷对抗的过程,艰苦卓绝,又加上罗马的瘟疫还在蔓延,军团也不断有士兵死于传染病。不久后,维鲁斯皇帝就因为这种疫症而死,奥利略独撑大局。好歹把日尔曼勉强压住,此时西亚的叙利亚总督卡西乌斯又谋反了!这家伙在对帕提亚的战争中立过大功,在东方有几个军团支持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资本角逐罗马皇帝之位,所以在假传皇帝的死讯后自立为帝。奥利略又急忙忙地跑到西亚平乱,并亲自证明皇帝还活着。卡西乌斯被杀,谋反被镇压后,奥利略又回师多瑙河,继续跟日耳曼作战,直到将日耳曼人彻底赶出罗马的领土。知道为什么咱们温总理会与这位2000年前的哲学家心有戚戚吗?就是因为两个人都是这种东边救火,西边平乱,日理万机,日夜奔波的劳碌命啊。
将日耳曼人赶出国境后,奥利略脑袋一热,犯了个妇人之仁的错误,他见日耳曼人在自己的地盘生活有些困难,觉得生活困难就怪不得人家经常越境抢劫,所以不如就让他们在边境住下,挨着罗马富庶的边境,讨生活容易一点。日耳曼族的男人都不事生产,唯一喜欢的工作就是代人打架,他们在边境一住下,就经常被罗马军团拉来作雇佣军,罗马就这样活活地培养壮大了自己的毁灭者。
在多瑙河战场上的奥利略也没有逃脱罗马这场神秘传染病,客死异乡。此时,他又犯了一个智者不太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任人唯亲。后人经常以他不按前人的规矩选择贤能继位,而是让自己的儿子接班这个动作而诟病他。实际上,这很冤枉,因为前几个贤帝不是不想传给自己儿子,而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亲生儿子啊。奥利略的太子康茂德从小就是被当作罗马皇帝培养的,严格的文化教育和艰苦的军营锻炼一样也没少,甚至见的世面比前几个王储都多,所以当时整个罗马,没人认为康茂德接他老爸的班有任何不妥。至于康茂德正式登基后变成一个混蛋,则是奥利略自己也不能预见的了。
奥利略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考方式可能也有些特异之处,比如说他自己修练成一个圣人,品质高洁,完美无比,他的妻子是当时罗马的绝顶美女,生了十三个孩子,庞大的皇室家庭一直其乐融融,从没听说闹出家庭纠纷。在《沉思录》的第一章里,奥利略深情地写道:我有一个十分温顺、深情和朴实的妻子。甚至在皇后死后,将她列为神请进神殿,让所有的罗马青年婚前都去祭拜,让皇后保佑他们忠贞的爱情。这个事在罗马是个大笑话,因为几乎所有的罗马人都知道,皇后淫乱放荡,私生活很黄很暴力,皇后的男宠遍布各地,还有很多通过枕头风成为奥利略身边的近臣,好多人在皇后的寝宫找到了罗马皇帝的待遇,只有奥利略自己对皇后的忠贞坚信不疑。所以当他宣布康茂德是一个合适的罗马帝王人选时,我们不得不怀疑,作为哲学家的奥利略又在自己骗自己了。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1 13:49:39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七
一个不肖的儿子最多是让老爸蒙羞,可一个混蛋的君主就要让很多人倒霉了。康茂德在历史上被学者们称为最恶劣的罗马皇帝,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暴君还是个昏君。大家可以参看“角斗士”这部电影,里面的罗马王就是康茂德。
康茂德一直跟在奥利略身边,在日耳曼战区现场作统帅实习。老爸死后,火线登基成为皇帝。奥列略死前正忙着将波希米亚收为罗马的行省,康茂德一管事就下令停战,并以十分优厚的条件放了波希米亚一条生路,大军撤回罗马,和平为重。
所有的罗马暴君都有一个很文明的出场,康茂德皇帝头两年还算正常。182年的一天,皇帝到剧院去消遣,经过漆黑的柱廊,突然有人跳出来大叫:“元老院要你的命!”然后拔剑就刺,这个杀手显然是个外行,因为一流的杀手动手前不喊口号。刺客被按住,虚惊一场,彻查刺驾事件,发现这个蹩脚刺客是亲姐姐鲁琪拉的相好,而他大呼小叫的弑君行为是鲁琪拉一手安排的。
鲁琪拉就是被奥利略嫁给副皇帝维鲁斯的那个女儿,因为是皇后,所以拥有“奥古斯塔”这个称号,维鲁斯死后,她改嫁一个军团的将军。
“奥古斯塔”这个名号代表着罗马女性的巅峰,任何人一经拥有就不会放弃的。康茂德登基后,他的皇后不久也怀孕了,此时鲁琪拉已经不好意思再顶着“奥古斯塔”这个尊贵的称号。但如果康茂德死掉,再把自己的老公扶上帝位,则自己还是名正言顺的“奥古斯塔”。女人一转牛角尖,就很容易动蠢念头,她老公对皇上忠诚,不愿意陪她疯,所以她只好从自己的相好里找了一个,看来皇姐的相好素质很一般。这个事件也再次说明,奥利略自己认为的妻贤子孝的幸福家庭也是他自己骗自己的,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亲,咱们的哲学家皇帝显然非常不上路。
康茂德也没跟自己的姐姐客气,将她流放,后来又要了她的命,骨肉相残得理直气壮。这个事件给康茂德打击很大,在生死一线走了一圈的皇帝突然对国家政事产生了极大的厌倦,自己不管事,罗马总要有人安排啊。康茂德对元老院是完全信不过的,他只相信他亲手提拔的近卫军长官,所以近卫军充当了皇帝的内阁,管理着各种国家大事。后来发现自己的寝宫侍卫更可信,于是处死近卫军长官,让寝宫侍卫长掌握了朝政。这位寝宫侍卫长是个被解放的奴隶出身,眼皮浅,为人贪婪,一上任就卖官,最热闹的时候,罗马一年卖出去25个执政官头衔。他甚至还将发给老百姓的谷物拿去出售,大发黑心财,让罗马几乎陷入饥荒。后来因为民怨太大,康茂德不得不将这家伙砍了脑袋。
根据中国历史的经验,只要有宦官帮着出主意,皇帝一般都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超级玩家。康茂德最出名的玩法是喜欢当角斗士。康茂德是不幸做了皇帝啊,他要是进入娱乐圈玩杂耍啥的,绝对下场比他当皇帝好。他可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啊,他几乎是一流的专业运动员。传说啊,一支鸵鸟在奔跑,他可以一箭射穿鸟脖子。更骇人的是,有一次,100只狮子从竞技场的兽笼放出来,皇上连续投掷了100支标枪,将这些狮子全数杀死!这个故事我感觉应该是演绎的,要不他也太牛了。康茂德一生无数次亲自下场参与角斗,不管是别人有意相让还是他真有实力,反正是战绩彪炳,他还自称是大力神海格立斯转世。摔跤、马戏都是他非常热衷的活动。
因为不理朝政,只知嬉戏,所以很招人厌恨,尤其是元老院。从康茂德上台那一刻起,元老院就几乎成为了罗马的摆设,任何重大决策,元老院都没有机会参与意见。有不少人策划干掉皇帝,康茂德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当然变本加厉的憎恨元老院,经常无故捕杀政坛的高层。而他自己一手提拔,替他管理朝政的近卫军长官一职,更是走马灯一样不停的换,虽然没人信得过,也不能没人管事啊,大不了换得勤快点。所以那些近卫军长官也许今天还颇受信任,明天就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被无端杀掉。国家乱成一锅粥。
192年的最后一天,从角斗场参加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回来,康茂德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地向他的情妇夸耀,自己如何的骁勇。他的情妇递给他美酒一杯,犒赏他的战绩。康茂德喝下之后,就进了浴室洗澡,近卫军长官早就安排好一个摔跤手藏在浴室,帝国第一角斗士康茂德毒酒发作后赤身裸体地被一个摔跤手活活掐死。罗马的近卫军又恪尽职守地结果了一个昏君。
康茂德之后的国家陷入混乱,群雄逐鹿,罗马帝国陷入谁有兵谁就是老大的军阀混战期。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康茂德是罗马衰亡的开始。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2 18:13:15 +0800 CST  




木姑娘关心,今天罗马卷真是在当当上架了!


貌似比英国卷贵了!


老杨还是会在这里全文连载啊,买不买都能看到。


有时是真忘了,坑是不会的,如果这个楼真是连载了16本书,那是什么情景?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2 18:16:41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八
上篇说到康茂德被近卫军杀死,扶持一个傀儡登基,这个傀儡上了台之后想摆脱傀儡的命运,又被干掉。近卫军找不到合适的继位人,索性将罗马帝位挂牌拍卖,价高者得。一个有钱人顺利赢得了拍卖,可罗马皇帝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玩的,没有军队的拥立,纯粹白花钱。不久,因为行省驻军的强烈反对,这个买了皇位的又狼狈下台,不久还被收了他钱的近卫军杀死。“凯撒”这个尊贵华丽的名字堕入泥沼。
以后的罗马历史就真是乱得不象话了,眼花缭乱的帝王更替,各行省总督或者是近卫军长官斗是最有力的争夺者。193年-235年,潘尼西亚的总督打败其他想做皇帝的军阀建立赛维鲁斯王朝,历经5个皇帝,又进入大混乱。235-284年不到50年的时间,罗马的皇帝宝座更替了15个君主。
好在268年开始,罗马皇帝位上出现了几个像样的人物,将几乎毁于军阀和蛮族之手的罗马帝国挽救回来了这几位中兴之主大都出自伊里利亚行省,所以被称为伊里利亚诸帝。
第一位就是克劳狄。克劳狄登基的背景也是军队叛乱。多瑙河地区军队攻入罗马要推翻当时的皇帝加里艾努斯。皇帝战败,临死时将皇冠传给手下的军官克劳狄。因为之前有位被临时拉出来登基的克劳狄皇上,所以这位是克劳狄二世。
克劳狄在位只有两年,可是却是罗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年,他为越来越跑偏的罗马大车扶正了车辕,让他慢慢地又走上了大道。
克劳狄没有登基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因为他打败了骁悍的哥特人,将他们赶过了多瑙河,哥特人后来恢复快一个世纪才敢再次来骚扰,所以克劳狄拥有一个“哥特人克星”的大名。
此时的帝国军阀割据,高卢、不列颠、伊比里亚半岛都宣布独立,对罗马皇帝来说,当时头等大事就是平乱,并收复这些土地,让罗马重新统一。
在短短的两年任期里,先是驱逐了日耳曼,而后又收复了西班牙,还有部分的高卢,后来预备去潘诺尼亚(匈牙利奥地利一带)收拾汪达尔人,染上瘟疫,不幸驾崩,克劳狄死后被罗马的元老院宣布为神。罗马的元老院手里攥着一张封神榜。
好在罗马统一步伐没有被打乱。本来元老院安排了克劳狄的弟弟接班,但是军队不干,他们拥立了奥勒良,如果说克劳狄号称是“蛮族征服者”,奥勒良的名号就是:“世界征服者”,世界就是罗马,在当时的罗马人看来,罗马就是整个世界。
奥勒良出身一般,家里是个佃户。他从军队里的小兵开始一步步成为骑兵司令。还获得某位有钱的元老院议员垂青,将女儿嫁给他,送了他好大一笔嫁妆。
当年凯撒在位时,觉得罗马已经不需要设防了,周围那些个围墙实在阻挡风景有碍观瞻,于是将罗马的围墙几乎都拆了。奥勒良上任后,开始动手修墙。19里长,6米高,3.5米宽,罗马又被包裹了。说明这时候,罗马已经顾不上看外面的风景了,最怕蛮族进来看风景。我们现在去罗马旅游,参观的古城墙,就是奥勒良城墙。
奥勒良在位不到5年,主要工作也是打仗,但是他效率比克劳狄还高,大概算一下啊,他先是通过谈判终结了跟哥特人的纠纷。克劳狄一死,哥特人又蠢蠢欲动,奥勒良先出手打消了他们的进取心,随后大家商量好,隔江对峙,但是不互相骚扰,军队从多瑙河北岸撤回;有一支汪达尔人入侵罗马,奥勒良趁他们回家的时候伏击成功,并彻底歼灭;收复了高卢和不列颠,还有克劳狄没有彻底了结的西班牙。大约有三分之二罗马的土地收回并统一。但是奥勒良最得意的战绩就是征服了帕尔米拉王国。
帕尔米拉在现在的叙利亚,是罗马的阿拉伯行省的首府,是罗马与波斯贸易的纽带和中心。哈德良在位时,给了这个小国很大的自治权,它趁机发展壮大了。
说帕尔米拉的故事,要先说早先的一位罗马皇帝,他叫瓦列里安,在位时间大约是253-260年。他是罗马皇帝中下场比较惨的一位,比被谋杀还惨。
260年,他帅7万大军东征,收复了叙利亚之后,很神秘地被俘虏了,包括整个罗马军团全部被波斯人抓走。
这些罗马人被解除武装,全部送去修水坝。波斯人的水坝修得讲究啊,上面还有雕刻,画面主要的内容就是罗马皇帝跪在波斯皇帝沙普尔马前。这不是波斯人意淫,这位罗马皇帝被俘后就干这事了,沙普尔要上马,瓦列里安就跪在马前,露出脊背,让沙普尔踩着上去。罗马皇帝在水坝工地了结余生,后事成迷。
皇帝被俘,罗马奇耻大辱,不幸以当时罗马的情况,也不能说报仇就报仇。不过,沙普尔凯旋回家的路上,有人帮罗马报了仇,那就是帕尔米拉国王奥登那图斯。
奥登那图斯本来是看这位波斯邻居兵威正炽,想来结交一下,所以写了封信,还送了厚礼。沙普尔太傲慢了,他连罗马皇帝都抓了,属国的国王有啥资格过来攀交情呢,所以沙普尔出言不逊,将帕尔米拉的来使侮辱了一番,还扬言要把国王送来的破东西丢进幼发拉底河。
奥登最恨人有人乱丢垃圾,于是召集了一小股人马,跟沙普尔大军干仗。虽然是人少势单,不过他们游击战不断骚扰大军,也让波斯军队无所适从,后来沙普尔的几个姬妾被抢跑,还丢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气得沙普尔嗷嗷叫。
这个事以后,罗马就不太好意思说帕尔米拉是自己的属国了,瓦列里安的儿子继承了皇位,感念这个小国家算是帮自己报了仇,所以一直视他家为盟国。
帕尔米拉的国王奥登那图斯固然是个英雄人物,不过让这个小国出尽风头的,却是奥登那图斯的老婆,芳名芝诺比娅。
芝诺比娅号称自己是埃及马其顿王朝的后裔,也就是说,埃及艳后是她祖先。看外貌应该是有关系,芝诺比娅是世界历史上数得着的美女,明眸善睐,齿如编贝,声音悦耳,谈吐优雅,还博学多才。美女、淑女、才女集于一身,但是最出众的是,她居然还是个猛女。奥登那图斯喜欢狩猎,更喜欢带老婆狩猎,据说不论是狮、虎还是熊,芝诺比娅都是骑着骆驼带头追赶,对危险的运动有特殊的嗜好。
芝诺比娅的性格导致她成为老板娘后喜欢插手国事,尤其是喜欢扩张。奥登在位时多次对外征战,包括两次战胜波斯帝国,都是这个老婆教唆指导有方。
奥登死于宫廷阴谋,起因是他侄子跟他狩猎时,在他面前丢标枪,国王差点被击中。奥登一气之下不准侄子骑马。不骑马也不是什么大事,不知道对于他们国家是不是某种巨大的刑罚。侄子生气了,组织几个人,在一个宴会上把叔叔干掉了。
芝诺比娅反应最快,提前将王权抓在手里,在奥登的丧礼上,杀掉了侄子。从此,她成为帕尔米拉的女王。
帕尔米拉掌握着东西贸易,所以家里富裕,女王要是有点野心,能办成不少事。一个喜欢猎狮的女人,你绝对不要指望她安分守己了。坐稳了宝座不久,她就开始向外扩张。先是整个叙利亚,然后是小亚细亚,最后甚至进入了非洲,占领了埃及,又占有了罗马人的粮仓。帕尔米拉封自己为“东方女王”,这个称号一点不吹牛,基本上,罗马的东部行省大部分落入她的手中。
奥勒良上台后,觉得这个女人太张狂了,不管实在不行了。对一个罗马统帅来说,跟一个女人干仗是很尴尬的,打赢了,没啥光荣的,打输了,肯定没脸见人了,所以,奥勒良决定先写封信吓唬她,最后让她知难而退。
信的大意就是,太太,打架不是女人干的事,干脆你投降回家再婚带孩子,我保证不碰你的家族和财产。奥勒良很注意,根本没有称呼她为“女王”。
芝诺比娅回了一封信,大意是:“东方女王知会奥勒良皇帝:姑奶奶长这么大,还没人敢这样跟我说话呢!你要真是个爷们,这事写什么信啊,咱两上战场去了断吧。你劝我投降,你忘记了,我是克里奥帕特拉的后代,我的祖先宁死都不会污损名誉。波斯人已经答应帮我,近期就来,阿拉伯人和亚美尼亚人都会跟我联盟,叙利亚的贝都因人也经常让你郁闷吧。你还需要其他情报不?我明告诉你,东南北三路援军都在路上了!”
芝诺比娅口才不错,但是打仗差点。两次战役后,奥勒良围住了帕尔米拉城。其实罗马军团打得很辛苦,但是奥勒良总觉得跟一个女人干仗,久攻不下,罗马人会笑他,所以隔三差五地写信汇报战局。经他描述,芝诺比娅整个一个女战神。
罗马军团有耐力,终于让芝诺比娅先不行了。这时候她忘记她是东方女王,是克里奥帕特拉的后代了。趁黑天找了匹快骆驼,逃跑。在幼发拉底河岸,刚跟船夫谈好条件过河,罗马骑兵就把她抓住了。
被擒后的东方女王一点体统都没有了,吓得花容变色,梨花带雨,奥勒良问他,你为啥大逆不道对抗罗马。芝诺比娅口才好啊:“罗马以前那两个皇帝不行啊,小女子瞧不上他两个,所以反了,早知道如今是您这么个大英雄大豪杰在位,小女子纵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啊!”
然后就一边哭,一边叙述了自己如何被那些大臣幕僚欺骗,给他们当枪使,这些坏主意全是朝臣们出的,她一个弱女子不听话后果堪虞等等。奥勒良听信了这个美女的话,按叛国罪杀掉了不少帕尔米亚的高层。
收复了帕尔米亚,西亚那些不服的行省老实多了,奥勒良再把几个露头的作乱分子镇压一下,帝国再次拥有了东部。
作为罗马的重建者,奥勒良接受了罗马史上最华丽的凯旋式,整个入城的队伍由20头大象和4头老虎带领,各国的珍禽异兽,金银财宝都被摆列在队伍中,战俘队伍更是一眼望不到边,被俘的哥特女战士很引人注目。不过这些都比不上最耀眼的明星芝诺比娅女王,她带着一条金锁链,盛装华服走在奥勒良的御辇前,罗马现场欢声雷动。大家还记得,屋大维最大的遗憾是没将克里奥帕特拉带上自己的凯旋礼,奥勒良把这个理想实现了。
皇帝在离罗马20里的地方给芝诺比娅安排了一个养老的庄园,非常精致,东方女王终老于此。
凯旋礼后几个月,奥勒良再次出征西亚,视察那里的局势,顺带收拾一下波斯。行军路上,他发现他的秘书受贿,于是就警告他,并说回头要好好收拾他。秘书怕了,他想了很毒的办法。他是皇帝秘书嘛,皇帝的一些文字工作都是他负责的,于是他冒充皇帝拟定了一份名单,几乎涵盖了奥勒良手下所有的高级将领,这份名单被传说是死亡名单,上了名单的,皇帝预备挨个整死。这些高级将领不愿无辜屈死,于是先下手将皇帝干掉了。以奥勒良的功绩,他死了之后,元老院自然是又封他为神!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3 19:26:38 +0800 CST  


主队万岁!主队必胜!主队完美!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3 23:51:58 +0800 CST  


下段更乱!要乱好一阵呢!每隔一段就有一段历史又乱又闷,这是没办法的,写的时候,老杨都愁死了,怎么讲都乱。所以经常发布阅读警告。

对不起各位地主了啊!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5 14:27:29 +0800 CST  
罗马篇之二十八
奥勒良死后10年,罗马又4个皇帝先后当值,只能是值班性质的,看看有没有人偷东西,搞破坏。10年换4个皇帝,也别指望能有什么好的,罗马帝国这辆大车,跑得是越来越沉重了。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成功,戴上了罗马皇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罗马皇帝的出身越来越低微,到戴克里先这辈,已经不能再沦落了,老戴的父亲曾是个奴隶!
如果我们坚持说罗马在屋大维时代就已经抛弃了共和制,罗马人肯定不答应,共和制这件谁也看不见的衣服如遮羞布一般,在罗马人心里自我感觉良好的维持了200多年,还给自己找了个“元首制”这种不伦不类的名字粉饰虚假民主。戴克里先的父亲是个被解放的农奴,这种草根出身已经彻底颠覆了罗马的贵族传统。所以他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痛快地将共和制这层画皮撕掉抛弃,正式将罗马的政体改为君主制。从这时起,皇帝穿紫袍,顶皇冠,高踞宝座,罗马人见到皇帝要跪拜了,亲吻皇帝的长袍下摆是个无上的恩宠。以前的罗马皇帝死后才被封神,现在活着就是神了。所以,从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说法精确地来讲,戴克里先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此时的罗马其实已经百病缠身,如果不是历史上的积淀深厚,早就折腾散了。大家都知道,这种乱世没有铁腕的中央集权是不好管理的。罗马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行省众多,对中央都没有忠诚度,地域跨度还特别大,一个人很难在这么广阔的领域,这么复杂的各部族人种中维持和平。戴克里先于是开始实行分封制,将权力分散给可靠的手下。
先将帝国一分为二,他自己管理东部,西部交给自己的好友马克西米安看管,两个人都为“奥古斯都”,算是正皇帝,每人再各配一个副皇帝,名号为“凯撒”,副皇帝必须是正皇帝的养子和女婿,四个人象分蛋糕一样各领一片区域管理,但正皇帝在20年后必须退位让给副皇帝。当然老大还是戴克里先。这段时期,罗马历史被称为“四帝共治”,为为后来管不了就分开管建设性地开辟了新思路,四个人分自留地,包产到户成为帝国后期主要的管理形式。
戴克里先在罗马最混乱的时候上台,虽然他也没有为一团乱麻般的罗马政治经济形势理出更清晰的发展轨道,但税收和行政方面的改革还是稍有成效,总算是延续克劳狄和奥勒良的业绩为罗马带来了一段时期的短暂中兴。
不过戴克里先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却是迫害基督教。戴克里先笃信罗马宗教,自认为是朱皮特之子,所以对当时日益兴盛的基督教很不待见。他驱赶军队中的基督教士兵,烧毁基督教书籍,还没收人家教堂的私产。后来更是发展到要求基督徒改变信仰,如果不从就处死。这是基督教历史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代,也是最壮丽的时代,这段时间里,基督徒采取了殉道的方式与罗马强权抗争,不少人为维护信仰而死,感动了很多罗马人。
戴克里先说话算数,20年期限一到,主动交出了正皇帝的位置,而西方的皇帝也践约退位。这种四帝共治的思路要求四个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水准和忠诚度,如果是打麻将的心思,一开始就考虑将其他三个全部干掉,这种分治方法就是个内战的祸端。
西方副皇帝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上台后,就很快在四人牌局中找到了坐庄的感觉,公元323年,他成功地吃掉最后一个对手,一统江山,成为罗马唯一的君主。
君士坦丁一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大家奇怪,不是大多数罗马皇帝都将基督教视为异端吗。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个基督徒皇帝呢?传说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罗马城外的米尔凡桥跟另一位罗马皇帝决战,争夺大位。决战前夜,君士坦丁堡亲眼见证到星空中突然出现耀眼的十字架,上面刻着“执此标记,征战凯旋”的字样,受了神启的君士坦丁第二天将代表基督教的希腊字母刻在士兵的盾牌上,结果自然是大胜对手,成为罗马之主。
在历经几百年的迫害和压制后,基督教此刻终于冰凌化尽,迎来春天。一获得权力,君士坦丁便通过《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以前没收的基督教堂和财产全部归还,基督教僧侣个人免除各项徭役,规定主教有权审判教会案件。公元325年他还召开了一个“全世界大会”,制定了所有基督徒都必须遵奉的信条:圣子基督是永恒的,与圣父、圣灵是同体的。将几百年间因流离颠沛而凌乱不堪的教义重新统一了一下,为基督教后来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此以后,基督教终于获得了尊崇的地位,甚至在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启其在西方文化史上唯我独尊的历史,最后成为三分之一地球人的精神之主。这绝对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所以君士坦丁大帝在西方历史的地位是非常高傲而尊贵的,江湖地位绝对在亚历山大大帝之上。
君士坦丁还重新制定了休息制度,从他这一代起,原来星期六放假的历史就结束了,所有人工作六天再休息一天,正式产生了礼拜天这个听上去就很悠闲的日子。他还将罗马首都迁到了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那里建设新的城池,因为对此时的罗马疆域来说,这里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一些,皇帝用自己的名字称之为君士坦丁堡。说到这里地主们已经隐隐感到,帝国正式分裂的日子不远了。
君士坦丁在临死前才正式接受洗礼,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去到以前的罗马皇帝都不能到达的地方。他死后的罗马又陷入帝位之争,主要是他三个儿子互相倾扎,最后二儿子取得胜利,随后二儿子的堂弟又终结了君士坦丁王朝。
一通混乱,364年,多瑙河驻军的长官瓦伦提尼安被拥戴为帝,他安排自己的弟弟瓦伦斯做了东部罗马的皇帝,反正此时的罗马,没有两个人是肯定管不过来了。不过从后面的故事看起来,即使是两个皇帝,这个家也管不好啊。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5 14:29:01 +0800 CST  



杨长老很沉痛地告诉楼上的西夏人,叫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我只知道东罗马那一个,而且人家现在也不叫这个名字了。其他实在不知道,另外谢谢你告诉我北非还有一个港口叫君士坦丁。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0-07-06 10:34:24 +0800 CST  

楼主:我是长工杨白劳

字数:1258800

发表时间:2010-06-09 19: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2 16:01:15 +0800 CST

评论数:79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