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有一套 (原名麻辣世界史—地球村邻里八卦)

四十, 那些花儿之四
终于最后一篇了,用艺术之香开头,就必须以文化的清香来收尾,至少感觉上,整个法国历史,花开一路。
1,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这句名言,出自罗曼罗兰。20世纪的法国文学,罗曼罗兰显然是不能忽略的人物,搞笑的是,老杨最早注意这个家伙,是因为觉得他名字好听,而且很可能还是个美女。
罗曼罗兰1866年1月出生于法国中部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就喜欢文学和音乐。15岁后迁居巴黎,研究生毕业后在巴黎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艺术史,并开始文学创作。
最近看到深圳中学生的一份阅读清单,各学校都有不同,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名人传》赫然都排在前列。这部《名人传》就是罗曼罗兰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一位是贝多芬,一位是米开朗基罗,一位是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位来立传呢?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这三位够伟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无疑都是顶端的人物,宗师级的大家;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三位的人生,都算是坎坷重重,不幸连连,成长的每一步都要克服和战胜不同的阻碍。
整部《名人传》,三位主人公的生平和事业轨迹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记录这三位不懈的斗争,不仅要战胜命运还要战胜自己。在罗曼罗兰的笔下,这三位是真正的英雄。同时,作者也阐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那就是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历程多么艰苦,道路多么黑暗,总是保持一个明朗向上的心境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而真正的英雄,也从不会因为自己的痛苦放弃对人类的爱和信心,他们最后的成果也必然是服务和美好了整个人类。从这个意义上看,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严重不对等不匹配的今日中国,让孩子们读《名人传》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在逆境中提升自己是罗曼罗兰的生命追求,所以他同时创作了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下简称《约翰》)。
《约翰》几乎是励志小说的代名词了,老杨知道的90%的成功人物,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其中一本一定是这个。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丑陋的小男孩,历经艰苦,终于成为一个大音乐家的故事。很明显,主人公的原型,肯定是贝多芬。
整部小说共有10卷,120多万字,不仅是一个音乐家的史诗,更是法兰西和德意志两个民族的记录,小说涉及国家、民族、理想、奋斗、友情、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宏大而且磅礴,洋溢着奋斗的激情和不屈的力量。老杨本人最喜欢小说的结尾,一直拿来做各种签名之用,偶尔它也能振奋老杨的精神:
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的一夜。现在他结实的身体象一块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圣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的显出白色来了。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
“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变成中文后还能如此细腻真挚,要感谢提到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另一个世界里,法国的作家更应该深深感谢傅雷先生,没有他精彩的翻译,就没有巴尔扎克之流在中国的地位。象《约翰》这样的作品,如果译者本人对罗曼罗兰的思想和精神没有些许共鸣,也不可能翻译得如此到位,感动了好几代中国人。
在《约翰》的开篇的译者献辞中,傅雷写到:这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罗曼罗兰是个文学家,音乐评论家,也是思想家,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他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光明。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他有很多不满和微词,所以俄国的十月革命,他成为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后来更成为斯大林的粉丝。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斯大林同志应该不是罗曼罗兰这样的人会欣赏的,所以,终于有一天,罗曼罗兰决定亲自去苏联看看。看完后,他失望了,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他之前错了,私下却写下了偶像崩塌后的愤慨和悲哀。
罗曼罗兰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二战期间,巴黎被德军占领,他一直被严密监视,生活在禁锢和压抑中,没有等到完全的复国,44年年底,78岁的罗曼罗兰逝世。

20世纪的法国文坛还有一位人物应该认识,他叫马塞尔.普鲁斯特,最著名的作品是《追忆似水年华》。不熟悉他的名字和作品都不要紧,他代表的一个写作流派大家都知道,也就是著名的“意识流”。这位大仙的作品老杨就不介绍了,因为每次看都有点头晕,意识不清晰的人,不要随便研究“意识流”,容易被带进沟里。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4-30 10:25:02 +0800 CST  
@诺曼底巡洋舰 2015-05-01 21:19:09
已经入手当当的美国卷了,明天就可以到货。这本等的实在是太辛苦了!下学期要去美国上学啦,刚好通过老杨的书可以了解下美国的 历史 真的好棒啊~
书还没有到手,不过单从封面设计来说,比前五本好看多啦~
-----------------------------
谢谢支持! 希望对您有帮助!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04 10:37:59 +0800 CST  
2,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前面介绍过笛卡尔时说过,有人认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是荒谬的,因为所有的事,第一件肯定是存在,人被无缘无故地丢在世界上,稀里糊涂地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结成什么样的果都是自己的行动造成的,跟思不思的一点关系都没有。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他叫萨特,他代表的这一派哲学,叫存在主义。
启蒙思想之后,法兰西的哲学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德意志输了一筹,所以,20世纪,他家最招牌的哲学家萨特就不能不提。
老杨不知道什么是存在主义,德国卷讲到过尼采,他倡导的个人意识可能是这个流派的某种基础。而萨特的存在主义,很明显就是标榜个人自由,自我的存在和自我的实现是放在第一位的。而老杨一直阴暗地认为,萨特的哲学思想恐怕是为他自己放荡不羁的生活提供一个强词夺理的解释和借口。
说到萨特就不能不说到西蒙.波娃。西蒙.波娃是女权运动的创始人,她最著名的作品《第二性》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探讨女性最全面最理性的作品,是一本全球化的超级畅销书,甚至被人称作西方女人的“圣经”。
萨特和波娃相识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一次教师资格考试上,萨特第一名,波娃紧随其后,两人就产生了传奇般的爱情。
这两位的爱情被认为是20世纪两性关系的经典,他们肯定不是因为“纯爱”被人铭记。萨特戴个厚眼镜,一副木讷的样子,骨子里却跟其他法国男人一样,在女人方面,永远没有端正的态度。好在波娃也是特立独行的女人,一个女人混成哲学家,我们就不能以普遍标准来要求了。
两人从确立关系那一刻开始,就有约定,不结婚、不生子、不承诺、不纠结,甚至,不用忠诚。个人自由嘛,身体和思想都是自由的,想在一起两人就在一起,想和别人在一起时,就大胆去,要尊重自我内心的想法和意识。双方不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发展任何关系,最好还能跟对方分享细节,貌似萨特还特别喜欢了解波娃和其他男人的故事。
萨特和波娃的私生活混乱,情人名单很长,作为女性先锋代表的波娃当然也不介意尝试同性恋之类的行为。波娃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女人,她的行为拿到今天,依然还可以被当作“先锋”,不过,根据最新的法国人的研究,波娃这个“先锋”的形象,恐怕是她刻意打造的。
因为萨特的地位,他在很多人心目是“大神”一般的存在,要说萨特“神”到什么程度呢,1964年,他拒绝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萨特这个名字够惊天动地了,不需要一个官方荣誉来点缀。诺贝尔奖这东西,能发给你,你就是牛人,如果给你你还不要,那你就不是人了,那绝对是“神”。
作为存在主义的追随者,波娃是萨特最忠实的粉丝。萨特提出了“协约爱情”的要求,要培养“同志情侣”这种新型关系,波娃不敢不答应,不答应显得自己不够进步,跟不上偶像的思路啊。对于波娃跟不同男人的关系,后世有研究认为,她纯粹就是为了配合萨特或者是有点负气,至于她还根据萨特的要求为他介绍年轻的女学生,落下“拉皮条”这样的名声,则不能不说是波娃的悲哀。作为女性大知识份子和女权主义的代表,波娃的所作所为貌似没有明显提高女性的地位啊。
无论如何,波娃的牺牲也算有价值,萨特一生阅女无数,但一直视波娃为灵魂伴侣,不离不弃,而且很多人都认为,此二人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彼此的激励。他们奇特的爱情整整维持了50年,一直到生命的终结,死后葬入同一墓穴。
萨特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也是自由的。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也没有上帝的指导(他是无神论者),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04 10:43:56 +0800 CST  
3,闷骚的艺术—法国电影
很早以前,谁跟老杨说他喜欢看法国电影,老杨绝对认为他装13装得不可救药。这几年,沉下心,好好看了几部,发现这种电影,虽然节奏缓慢,剧情平淡,但如果以一种很文艺很感性的心态欣赏,其实是不错的,最适合黄小琥歌曲中的意境:周末晚上,关上手机,窝在沙发里,一杯红酒配电影。
其实,不要说看电影的人很“装”,电影本身拍得就很“装”,有人告诉我,法国人知道拍商业大片肯定赶不上好莱坞了,又要维持他家电影发源地的地位,所以打造了艺术电影的招牌,刻意留下这些“装”的痕迹(按这个逻辑推导,所谓“文艺范儿”就是“装13”)。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 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电影就算是正式诞生了。虽然那段时间有不少人做同类的研究,电影界还是一致公认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的发明日。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墙》等几部短片,所有人看得很新奇很过瘾。
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有一段时光是必须记录的,那就是法国的新浪潮电影。1959—1964年间,二战后出生的导演纷纷亮相了。前面说到,欧洲二战后出生的这帮人,都有点莫名的失落和迷茫,焦虑而没有方向。尤其是法国人,沦陷的耻辱,战后国家地位的降低,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失利,政府的无力和混乱,法国的文化人开始厌恶政治,痛恨传统,觉得所有事都应该被颠覆。
新浪潮是要干什么呢?是要做自己,要张扬个性,电影要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感性;回避政治,关注平常人的平常事;走出摄影棚,拍都市、街景、人的处境等等,“没有作品,只有作者”是新浪潮电影人留下的口号。
新浪潮运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无论是电影意识还是拍摄技术,都带给后来的电影界以巨大的影响。不过,这些电影有时过于主观和自我,我们又不是导演肚里的蛔虫,他们拍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有导演一个人看得懂。老杨从不认为晦涩算是高境界,电影让人看不懂,就算是落了下品了。
法国人非常在意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的地位,1932年,意大利举办了威尼斯电影节,法国人不想让意大利人专美,到意大利经被法西斯所控制时,法国人就举办了自己的电影节与之对抗,也就是1939年开始筹备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因为二战爆发,后来真正开始举办第一届电影节时,已经到了1946年。
南部海滨小城戛纳碧海蓝天,阳光明媚,特别适合世界各地的美女过去秀身材,所以,戛纳电影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坚持专业评判的立场和标准,不以票房论输赢,所以,在戛纳获奖的影片,大部分我们是既没看过也没听说过,电影院也不敢放,怕没人看。
无论如何,法国电影就是代表着艺术,它是法兰西庞大的艺术氛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老杨庸俗地认为,电影如果没有全身蓝光的外星人,或者山崩地裂、墙倾楫催则不能值回票价,但是根据我们对法国文化艺术的了解,这样的国家,貌似就应该拍这样的电影,慢悠悠的,有意境,很抒情很闷骚。那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法国电影《蝴蝶》让老杨看一次感动一次。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06 10:50:36 +0800 CST  
四十一,结束
所有人都期待老杨写一部香艳华丽的法国史,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的篇幅都用来描写错综无聊的法国政治,尤其是大革命之后,一点不好看,一点不好玩,老杨自己也写得厌倦而疲惫。然而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法国历史,所有人都认为法国的特产是香水、时装和红酒,其实,法国还有一个更大的特产是各种政治理念和政治术语,可以说,过去的200-300年间,只要讲到世界政治,法国就必须经常被提及。
文化艺术是芳香沁人的,政治斗争就算不是臭的,味道也肯定不好,整个法国的历史,就是这两种气味的混杂缠绕,如同神奇的高卢人在不洗澡的状况下,大力发展香水产业。
太阳王路易十四有句名言:言多而废话少,难!已经写了一本废话,就不再废话了吧!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06 10:51:21 +0800 CST  

昨天忘了交租,今天一并补上,法国卷正式连载完毕!哦也!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06 10:51:47 +0800 CST  

因为今年的懈怠拖延效率低下,新的日本卷迟迟没有开工,估计要到年底了,所以老杨手里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两卷租子,怕到时候亏空了,所以暂时不想拿出来。

儿子高考结束,老杨阶段人生有一个休息,预备一场远距离的高强度旅行,探访一下那些我曾经记录过的地方,所以,有一段日子就不会到这楼里来了,木兰姑娘和老莫,你们维持这个楼太辛苦了,也该歇歇了。咱们就让这楼沉寂一段吧,老杨争取早日回归!

感谢所有的新老地主,不论是在书店网店买实体书,还是在天涯伴随老杨,都是对我极有价值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一本本完成对你们的承诺!

所有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06 10:55:51 +0800 CST  
@sai_toyo 2015-05-09 15:42:33
@我是长工杨白劳 2015-04-27 09:30:15.0

—————————————
支持,已买了
-----------------------------
感谢破费!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5-11 10:16:09 +0800 CST  

谢谢木兰谢谢老莫的坚持看守,严重过意不去了。

那个,今天刚把儿子送走了,他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我也放手了,了却一桩大事。

接下来我个人发展有个计划,跟大家报备一下,9月初,我将进入某个专门的学校,学一些早就想涉足领域的知识,时间为半年,估计世界史的写作可能会缓半年,休息一下,所以,这里的租子估计要欠半年了。

我欠的租子一定会还的,容我缓缓,过一阵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

不用偏执于这个楼的荒废与否,关上门闭好窗,风雨进不来,家私细软都无恙,地主们都安好。
楼主 我是长工杨白劳  发布于 2015-08-25 12:14:37 +0800 CST  

楼主:我是长工杨白劳

字数:1258800

发表时间:2010-06-09 19: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2 16:01:15 +0800 CST

评论数:79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