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文史胜景录

江苏也是中国文史官学孙子大肆造假的重灾区之一,主要是因为这个地理在古代是古朝鲜三韩之地理,所有出土的地下文物全都和官学孙子们所构造的古代江南扬州对不上号,和六朝古都对不上号,又不愿意公开他们的无能,为了维持局面,只有造假一条路。

当代的江苏南京就是他们构造六朝古都所进行历史文物造假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史官学孙子们在南京弄出来了许多所谓的六朝古墓,有碑刻铭文为证,表面上象模象样,业内明白的装聋作哑,反正今天你弄一个大项目,明天我又弄一个大项目,混水摸鱼,好不快哉,不明白的跟着起哄,捧臭脚,三呼万岁,如阿Q革命了一般地兴奋。
再举一个他们历史文物造假的例证-----------------梁桂王肖融夫妇合葬墓。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1 11:52:18 +0800 CST  
这件事情发生在1980年,南京石化厂工地出土了一座古墓,没有什么随葬品了,破坏严重,但墓的型制说明其主人的地位相当高,南京市博物馆这次是造假的操作员,说是在这座古墓的地道里,发现了两座墓志,一个是梁朝桂阳王肖融的,一个是其太妃的,稍有破损,但碑文内容还比较完整,充分证明了这座古墓是六朝古都南京所下葬的梁朝桂阳王肖融及其妃的墓,不仅如此,还可以据此墓为一个逻辑的起始之点,推导出周围好些古墓玉人的身分都是梁朝皇室成员,更进一步证明了当代江苏南京就是古代的六朝古都金陵城。这样的证明是现实所需要的,也是逻辑所必须的,中国文史官学孙子别无选择。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1 12:02:25 +0800 CST  
中国文史官学孙子们在进行各种造假的时候我猜测他们一定是有这样一种理论上的逻辑假设-----------谁也不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子,耳听书载为虚,眼见为实,我就从这墓里挖出来东西了,有文字记载,明明白白,一定可能确凿无疑。如果是没有这种理论上逻辑上的这种假设,则他们所从事的各种造假便没有了一丝安然和淡定。正是因为他们相信,你没有办法揪住他造假的尾巴,我就可以大胆闯关。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1 12:10:17 +0800 CST  
@桃妖妖先森 116楼
那现在南京古代是什么地方?
-----------------------------
古高丽三韩国之南京、、、、、、、、、、、、、、、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1 12:46:38 +0800 CST  
也不能怪中国文史官学孙子的闯关心理作崇,因为几百年来,这种闯关成功的例子实在是太多、成果实在是丰硕、获利实在是太多了、、、、、、、、、、、、偷儿从古到今都还是有些个侠士捕快之类的人管着,而文史官学孙子们却从来没有任何人管着-------故意弄得神秘深奥,还拦着外行不能管着内行,念点术业专攻的咒语,于是放开手脚大肆造假行骗、、、、、、、、、、、、、、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1 12:53:53 +0800 CST  
还是来说说那梁桂阳王的两块墓志到底是些什么货色吧。


第一,这块梁桂阳王的墓志也算是开了先河----------三分之二的内容为墓志序,三分之一为墓志铭,而序文的内容却是实际上的生平介绍以及死亡时间葬地等的交待,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古代墓志铭文的正式内容,冠之以一个墓志序的名号,实属画蛇添足之举。
第二,这个梁桂阳王的死亡年号都要出错,刻成了永元三年,而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永元三年的年号,这一年实际已经改元叫天监年了,一个梁王皇帝的太子,墓志铭文还是当朝一位文学大家所撰,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而如果是交给当代的农匠来刻或是造假的那位学术无能,就必然会现出这样的马脚来。
第三,写这个古墓铭文的叫任昉,是当朝的一位文学大家,时任吏部郎中,但这块碑中却将这位文学大家的官职也胡编乱造成“尚书吏部郎中”,古代尚书和吏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官职,从来就没有“尚书吏部郎中”的官职。
第四,这个铭文中还说,任昉写这篇墓志的年号是“敕撰于昭帝”,但历史的事实是,昭明太子从来就没有当过皇帝,而天监元年肖融死时,武帝还依然在位,一个吏部郎中狗胆包天也不敢胡说太子当成了昭帝呵。



前蛋后腚 、、、、、、、、、、、、、、、、、、、南京博物馆,羞死人了、、、、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1 13:15:06 +0800 CST  
中国文史官学孙子造假弄出来的梁朝肖融妃的墓志铭文更是错误离谱儿,让人笑掉大牙。捡当中最具有中国文史官学孙子造假臆滛创意的几个闪光点来加以介绍。
第一个闪亮点是此墓碑的名称,叫"梁桂阳国太妃墓志铭",太妃二字的使用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妃是古代皇家婚姻等级制度中一个名号,皇帝丶郡王丶封王都有妃,但妃前冠以太字??是有规矩不能乱加的,不同情况下所代表的含义不同,所指不同,单加一个太字而叫太妃者,是指往上辈分的皇王之妃,此碑以肖融夫妇养子名义刻立,辈分语气讲明白了,但是又和肖融夫妇自身身分等级行葬国家礼仪相冲突,肖融之葬是国家之葬,墓志铭文由吏部郎中所书,没有以肖融的过继义子名义以家葬礼仪进行,而其妃子死后,又变成继子以家葬礼仪入葬并迁入肖融墓中,这种矛盾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造假者越描越黑的必然结果。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2 10:06:04 +0800 CST  
第二,这方原本叫作太子妃墓志铭的书写者官名叫"吏部尙书",而这个官职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几百年以后的唐朝才有。肖融碑中刻成尚书吏部,太妃碑中刻为吏部尚书,估计这批南京博物馆的造假者专业重点是明清史,前史不明。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2 10:14:25 +0800 CST  
第三,此墓志铭文的内容重点在引用「梁书」中继子象如何成为嗣桂阳王的缘由,而这些内容又由继子象本人的名义在为其名义上的继母十三年后死亡入葬的墓志铭文中着重加以介绍引用,目的是为了什么?碑文落款者为"息男象及其妃"的格式,又完全是明清朝代的格式,全是普通百姓民间墓志铭的写法,就差孙子辈的名字列上,不伦不类四不象。
第四,这位继子息男的官职又给刻错,梁武帝时根本就沒有"宁远将军"这个封号,象的封号巜梁书」上有记载,叫"武威将军",象不可能连自己的封号都搞错,古时这类封号多与所镇守的地理方位职能有关,宁远者,多与东方朝鲜高丽渤海有关,而桂阳在南国岭南,今之福建省内,古中国西南境,故有"武威"之称。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2 11:24:03 +0800 CST  
主持操刀这个肖融夫妇墓文物造假的人名叫阮国林,是南京博物馆考古部的教授,那里毕业的不淸楚,谁的弟子也不淸楚,估计也是北京大学考古糸出来的,是业内功成名就人士。此人面相不好,个子高大,断眉狞目,鸡鸣狗盗之态,造假之事过多,可以看今后会有什么报应到来。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2 11:43:32 +0800 CST  
@生得无奈 125楼
男子13岁捡到国宝皇后之玺上交 45年后受表彰
http://news.sina.com.cn/s/2012-12-02/012325708863.shtml
-----------------------------
印文之中缺少主语,为古印最大毛病,本来就是宣昭权力身份的工具,羞羞答答不敢以真名示众,造假无疑。
刘邦之墓「宋史」中记载曾因汴河泛滥冲坏,朝廷曾加修补,地理在丰城之东,和当代陕西无关,官学孙子假装激动说是吕后之印,只是他们无数表演中的又一次,流点马尿水出来挂在眼角,徒增笑柄而已。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2 15:47:29 +0800 CST  
骗子的一大功夫就是能在证据面前还能睁眼说瞎话——————————他们自己引用《汉官旧仪》上记载有:“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明明就是一枚金质的印章,明明就是和刘邦印的文字相同,可还是能激动无比地说就是吕后之印,和田玉质的印就是金印,“皇后之玺”四个字就是刘邦“皇帝之玺”四个字,帝就是后,后就是帝、、、、、、、、、、、、、、、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3 09:07:59 +0800 CST  
在骗子党能大肆横行得意的国度,其人民一定是相当积弱的人民,文化积弱、权利积弱、经济积弱、政治积弱。毛泽东曾担心人民虽然掌权了,但在这几个积弱之下,还会丧失政权,还会在原打倒阶段级的反攻倒算之下被打回到原始的起点,因此,他力主要搞文化大革命,要改造旧知识分子成为为工农兵服务的人民的知识分子、、、、、、、、、、、、、但这种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3 09:22:21 +0800 CST  
1974年的8月,中国文史官学孙子造假帮在陕西省蓝田县出土一个所谓的西周应侯钟,继续他们用一个又一个假文物不断构建当代陕西省就是古秦国之中心地理的宏伟虚假理论体系工程,骗吃骗喝,骗名骗利。
这个应侯钟就是卢连城团队的系列产品,形式和所谓的秦公钟如出一辙。上面也是写满了铭文,内容无关痛痒,还没有写完,为今后再出土新货埋下伏笔。
应侯写成了雁侯,表面看也是以字记音,但这个归入于鸟类的雁字,却超出了古人借字后人所能发现的范围。

西周之应侯,其实就是古印、殷、邺、奄、淹、安、、、、、等字的变异借用,其古地理就在古洛阳天下之中不远,为分封制的产物,对接当代的中国地理,就是江西奉新、高安一带。1958年在江西省余干县曾出土了一个古应国的铜器,传世古文物记录中,也有应国尊、鼎等器物,58年在江西出土这个真家伙,是因为古中国就在江西境内所致,不是中国古人将原本属于当代陕西省蓝田县的应国器流传到了当代江西,这类器物多是和分封王的居住变化有关、后人流迁有关,当代陕西和当代江西的地理跨度超过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因此,在江西和陕西的应国文物中,必定存在一真地假的结果,而中国文史官学孙子刻意营造陕西为古秦国的各种迹象表明,这个蓝田应侯钟就是一个大假之物,也是他们无数次中国古代文物造假的罪证。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5 09:36:53 +0800 CST  
@生得无奈 129楼
西晋靠门阀得天下,怕重蹈覆辙,极度防范,结果门阀党附八王;宋靠武人得天下,怕重蹈覆辙,极度防武,最后武人投靠元人;毛靠资产阶级起家,怕重蹈覆辙,立国后即从根子上毁灭,结果没想到手下都变成了资产阶级。
呵呵,今后灭珙天下的也必定是珙自己培养的权贵、门阀资本。
-----------------------------
珙已经兑变成大的资产阶级,通过修正主义达到了目的、、、、、、、、、、但珙产主义这一理想在人类世界的实践并不会因此而息灭,反而会积累出宝贵的经验:如何保持珙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为各种物质的名利所引诱,如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供给上,如何在确保国家民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的步骤上、、、、、、都有了成功的经验和实践,物质层面的难题好办,精神层面的难题难办、、、、、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先进的文化,强大的民族精神、、、、、、、、、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5 10:36:44 +0800 CST  
老百姓怕鬼是因为有巫婆神汉的装腔作势,有病不看是因为轮子大法引导可消除百病,中华古老哲学阴阳大道理论因各朝皇帝总想位居其上,抵譭先贤是因为仆妾妄成英豪,搞乱中华古地理历史体系,是因为中国文史官学孙子混水摸鱼骗吃骗喝、、、、、、、、但这些都并不可怕---------揭露揭露再揭露,阳光阳光再阳光,他们便无处循形了。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6 10:50:11 +0800 CST  
再接着讲几个中国文史官学孙子弄虚作假篡改历史的案例。

中国文史官学孙子总有一种在考古工作中出土重大考古项目的冲动,比如王陵、皇陵等等,有了这种考古的发现,就能确定在中国文史官学孙子体制内的一种社会地位,就说明有贡献,有成就,多搞几个就能成了某方面的学术权威,就有了话语权,就有了名望,就有了政协人大院士之类的名号,就有了不可言尽的种种好处。因此,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将所发现的古墓通过造假移花接木等办法变化成为他们所期待达到的重大考古项目。这样的实例实在太多,我便将所所发现的举出几例,也算官了解当代;天;朝之内文物胜景之别样景观,不枉为人生之一大乐事。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6 11:28:31 +0800 CST  
1989年7月,当代陕西省西安市王家坆发现一座古墓,年代相当于古中国内地之唐宋时代,此墓与唐朝政权以及古长安八杆子打不着,归属于古契丹、蒙古的历史范畴,但中国文史官学孙子们一如他们的本性使然,还是将这个其中包有真实历史情况证据的古墓肢解造假,硬往大唐朝的历史上靠,造假胡刻一方所谓的大唐唐安公主墓志铭文的碑,来当成此墓为唐朝皇家之墓的证据,其犯罪行为不仅无人揭露,还成了论功行赏的资本,在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光天化日之下,苟营鼠辈,招摇过市,陈安利、马咏钟两厮还主笔生花大加介绍,愚弄百姓。

这个唐安公主的墓志铭,造假的大尾巴有这么几处:

第一,铭文第一句将这个唐安公主称为“皇唐唐安公主”就是胡说八道。唐安公主的身分前冠以朝代名号是必不可省的环节,但这个朝代名号却是不能乱写乱画的。可以叫大唐、唐、本朝、***、、、、、但就是不能叫皇唐。皇唐就是荒唐。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7 10:06:09 +0800 CST  
第二,此墓志铭文中首先交待唐安公主是“今上之长女东宫之胞妹元妃之所生也”,用一句话来概括唐安公主与当时皇帝太子元妃之间的身分关系,不合古人书写墓志铭文的文化要求。唐代公主墓志铭文写法的习惯是只交待和皇帝间的关系、太上皇的关系,而不可能交待和横向兄弟姐妹的关系,更不能可出现要交待其生母的身分。官学孙子造假,因为心虚,生怕别人不清楚这当中的关系,更是为了提高此造假大墓的名分地位。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7 10:16:14 +0800 CST  
第三,此墓志铭文的结尾部分反复强调唐安公主之死,“天心目际,元妃望断,同气涟涕,颂石铭徽,千秋莫继”,这个写法又完全变成了元妃成了此唐安公主下葬大墓并撰写墓志铭文的主角,其角色错位严重违反唐朝皇家礼仪,以经置朝廷威严于难堪之境地。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12-12-07 10:24:16 +0800 CST  

楼主:大大乐

字数:2997471

发表时间:2012-11-07 18: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5 15:35:44 +0800 CST

评论数:192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