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zlzxs 2015-05-02 16:19:56
“甲首三千级”就是说【斩杀了三千带甲(精锐)士兵首级】;古代战争中能装备铠甲的士兵为主要军力。
1.
《左传·桓公六年》: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 。
杜预注:【甲首,被甲者首。】——杜预作为三国时期人物,他为《左传》作注,对“甲首”的解释就是这个意思。
2.
另外“甲兵”这个名词在史书中也有存在。
陈志《董卓传》: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
陈......
-----------------------------
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03 16:11:49 +0800 CST  
@青衣剑客 4725楼 2015-05-01 10:43
@qhayjf 2015-04-26 23:05:29
@青衣剑客 2015-04-26 18:59:49.0
如果是公开信,可以说彭借此发难,要夺老毛的权,但是是私信这么理解就有点牵强了。
—————————————
大跃进那点事,只要是体制内的人谁不是心知肚明,彭说的那些毛怎么会不清楚,不明白,所以毛就先定了基调,开神仙会,也就是少问责,多想想怎么解决问题,结果彭还给他写这种信,以彭那么敏感的位置,毛怎么可能不生气。
----------------------……
-----------------------------
@事实就是事实0927 2015-05-01 13:45:10
我以为彭是一介武夫,政治敏感度较差。
他没有想到雕鸟尽良弓藏,或者想到了但还以为
凭他的汗马功劳,毛不会拿他怎么样。
-----------------------------
我觉得彭没那么简单,他那个时候已经是稳稳的军中第一人了,他只是没想到毛还是那么强大,没想到自己如此地不堪一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04 09:21:12 +0800 CST  
诸葛亮这次出兵祁山,负责督运粮草就是李严。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诸葛亮在前线与司马懿一直在相持,后方的粮草运输逐渐供应不上,于是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
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又故作惊讶地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他又上奏后主,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李严辞穷理屈,只得叩头认罪。
诸葛亮接着向刘禅上书,历数了李严的罪状:“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於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于是废李严为民,流放梓潼郡。
回到这件事的开头,由于连绵阴雨,路途艰难,李严这边的粮草供应不上,这件事说起来李严有点责任,但责任不大,因为这确实是客观原因的问题,要怪还得怪诸葛亮的出兵时机不对,就像几年前的曹真一样。而且诸葛亮和曹魏打持久战,蜀军得从海拔400米的四川盆地,越过3000多米的大巴山和秦岭来不间断给军队送粮食,这本来就是一个难以完成完成的任务,李严做不到实属正常。再说诸葛亮那边也是进退维谷,司马懿死守,蜀军拿他毫无办法,不退兵的话也是在空耗粮草,说实话现在粮草供应不上其实也是在给诸葛亮解套。
这个罪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诸葛亮退兵回来,李严竟然开始演戏了,他故作惊讶地说:“粮草充足,为什么还要退兵?”这一手实在玩得太过拙劣和愚蠢了。诸葛亮是谁,是蜀国实际的当权者。如果李严是权臣,诸葛亮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将的话,或许这一招还有点用,但现在国家的裁判权都在诸葛亮这里,李严这不是在玩火自焚吗?一个小小的工作不够拼命的罪生生被李严玩成了一个死罪。按这样的记载,让人不免对李严的智商产生极大的怀疑。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05 21:46:16 +0800 CST  
关于这个,实在找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般貌似荒诞的政治事件下面都会掩藏着许多政治黑幕,当然年代久远,这个谜我这里是无法解开了。我这里只有妄作猜想了。
诸葛亮这次出祁山时,蜀国的皇帝刘禅已经25岁了,古代人寿命短,一般男子十六岁成年,有十六成丁之说,这个年纪就可以娶妻生子了,也就可以亲政了。当然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不过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有时候十五岁就可以举行冠礼了。刘禅这时已年满25岁,怎么说都是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大权拿回来,但是刘禅不敢,他也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放谁处在刘禅的位置上应该都会心有不甘的。所以我的猜想应该这件事和刘禅是有一定关系的。
所以估计应该是刘禅想利用诸葛亮再次出师不利来打压一下诸葛亮,于是他就找到了貌似还有些实力的李严,大家一合计,干脆就让李严出头,来责问诸葛亮的退兵。李严可能也会觉得有些不妥,但是想想皇帝在后面撑腰心中也就释然了,而且将来得利最大的自然就是李严自己,于是也就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在诸葛亮回来面君的朝堂上,李严就首先发难,责问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早有准备,义正言辞,而且人证物证俱在,弄得李严好不尴尬,并且还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在退兵过程中,还干掉了曹魏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征西车骑将军张颌,这也告诉大家这次北伐也可以说是一场胜利。
估计刘禅一看到诸葛亮大义凛然的脸,立马就萎了,就一言不发了,直接把李严晾在朝堂之上,李严也慌神了,赶紧也来说退兵的目的是为了诱敌,来讨好诸葛亮。诸葛亮老早就看李严不顺眼了,现在又往枪口上撞,诸葛亮自然不会饶他,于是就联合大家向刘禅弹劾李严,于是李严就被一撸到底,贬为庶民。
回头再看诸葛亮的上表,表里列举的李严的罪状一条条数起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罪,诸葛亮也没有把运粮这件事拿出来说,因为这事说到底可能还会往自己头上牵连,而其他的,还真说不出来个啥。首先就是说李严的心思全想着家庭,尚且搞些小恩小惠,只想平稳处世求名,全不忧虑国家大事。说实话,这种罪名确实是太虚了。于是诸葛亮就举了几个例子,首先是诸葛亮北伐,希望让李严带兵前往镇守汉中,李严再三借口推辞,并无前来汉中之意,反而想把五郡连并起来,自己作巴州刺史。诸葛亮当然不同意这个建议,于是李严就散布司马懿等在那边开府召聘人士作大官的消息来逼迫诸葛亮,并且迟迟不出发,最后诸葛亮被迫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了李严在江州的位置,李严才最终带兵来到了汉中。事情其实也就那么多了,还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无非就是官场一些自保的手段而已,根本够不上什么大罪。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09 14:44:13 +0800 CST  
@换换空气 2015-05-07 03:44:01
楼主加油,出书的话通知一下
-----------------------------
一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1 15:42:25 +0800 CST  
所以诸葛亮才在上表的最后加了那么几句:“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於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意思是说朝廷上下都奇怪我为什么这样的厚待李严。正是因为国家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揭批李严之短处,不如对他褒扬鼓励。只是认为李严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这是为臣愚暗,说多了徒增愧咎之情。”这就是说要按这样发展下去,国家就要败在这种人手中,所以李严的罪过是存在于将来式的,这样看起来真是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
诸葛亮和李严的矛盾是天然存在的,一般安排几个顾命大臣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权力集中于一人,达到一个较好的权力制衡。所以刘备给李严的任务就是来防止诸葛亮的权力过度膨胀的。
李严原来驻守永安的时候,还是自视挺高的,认为自己还是可以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的说起,在这期间,发生了几件很不寻常的事。第一件事是,益州从事常房去南中巡视,但他在巡视途中却不宣传他上司诸葛亮的教令,却以都护李严的书信去晓谕益州郡各大姓家族。第二件事是,李严的好朋友孟达投降魏国以后,很为魏文帝曹丕所倚重,两人书信往来非常频繁。李严还以主人的身份来劝降孟达说:“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但事实是李严跟诸葛亮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本来刘备的设定是诸葛亮管政治、李严管军队,但诸葛亮轻轻松松就把军权夺了过去,可以想象李严有多郁闷。
刘备想让李严在永安严防东吴,结果这边根本就没有战事,后来李严就被调往江州,到了江州后,他多年来对中央政权和诸葛亮的不满开始发泄出来。他在江州修筑大城,周围十六里,修建苍龙门和白虎门,还计划在城西十里处凿通后山,汇通两江,建设一个新城市,作为他的势力控制的据点。
诸葛亮发现他的企图后,想把李严调离江州,结果李严死活不肯,同时还要求诸葛亮把五郡划给他建立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紧接着,他又希望中央政府允许他开府治事。要知道,当时在蜀国,只有丞相诸葛亮一人才有这个资格开府治事。这个时候的江州俨然已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军事中心,要同蜀国的中心成都分庭抗礼,平分秋色。李严能发展得这么快,完全是靠着刘璋旧部的身份,他想立巴州的企图就是想进一步与诸葛亮分权。
纵观三国时,分郡的极多,合郡为州的极少,其原因是大的割据政权避免在内部形成新的小割据,所以郡越分越小。巴郡一带就曾经分过几次郡,而因此地是古代的巴国,传统上自然一体,所以当地人一直有合郡为州的愿望。李严此举,事实上颇顺巴郡民意,而对蜀国的大局不利,对诸葛亮的权力更是危害极大。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1 17:22:15 +0800 CST  
@木燮 2015-05-11 22:23:39
楼主你写的李严的事迹哪里有啊,还有上次曹真斩首5w的那本书上的,一直想看
-----------------------------
都是三国志里面个人的传记里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2 08:48:21 +0800 CST  
@李劲555 2015-05-11 22:32:50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死后,李严认为重新被起用的希望破灭了,所以郁郁而死。是否有这事?
-----------------------------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这是三国志的原话,看怎么理解了,我觉得亦可以理解为李严想到当初要是不出这档子事,诸葛亮一死,自己就直接补位丞相了,现在一切都完了,所以激愤而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2 08:59:44 +0800 CST  
诸葛亮当然不同意,他做了周密部署来一步步对付李严。首先,在230年,他上表晋升江州都督李严为骠骑将军,并命令他带领军队两万人前往汉中。同时,又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继任江州都督,办理善后事宜。李严找不到任何借口来推辞,并且也没有必要推辞,在他看来,江州还在他姓李的手里。他只好按照命令到达汉中,诸葛亮让他留驻汉中,署汉中留府事。
李严率军到汉中之后,立即被诸葛亮任命为主要助手,就是“以中都护署府事”,这个府,指的是诸葛亮的丞相府,李严变成了诸葛亮的官属。同时,李严改名李平。这个任命,诸葛亮在上表中写的是自己对李严的格外优待,而李严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因为他原想自己开府呢。而汉中的其它官员也不满意,因为李平在后方多年,没有立过战功,一来就成了红人,后来者居上,长期跟随诸葛亮的这批人肯定不满意,所以诸葛亮才大家做过一番解释,说莫若褒之。给双方都制造不满情绪,是否也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呢?
接下来就是发生了李严耽误军粮还反咬一口的事件,诸葛亮联合数十位高层人士联合上书弹劾李严,李严哪里招架得住,的确,政治斗争其实不需要多少理由,现在什么婚外情、养小三也能成为官员下台的理由,李严也只有认栽了。
马上诸葛亮夺去了江州都督李丰的兵权,重新任命了江州最高指挥官,从此后,江州这个战略要地才真正回到了诸葛亮的掌握之中,而随着江州的归来,刘备的政治遗嘱也宣告了全面破产。
从此诸葛亮在蜀国基本就是一家独大,他也把精力集中在他的北伐之中,经过三年的筹备和计划,诸葛亮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应该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教训,力求能够一战成功。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3 22:37:28 +0800 CST  
@其实也没 2015-05-12 19:58:47
所有的都是利?
-----------------------------
基本上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根据这个展开的,而且承认这个并不可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4 12:33:08 +0800 CST  
从此诸葛亮在蜀国基本就是一家独大,他也把精力集中在他的北伐之中,经过三年的筹备和计划,诸葛亮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应该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教训,力求能够一战成功。这次诸葛亮选择的路线是斜谷,前文仔细分析过汉中通往长安的几条道路,祁山道诸葛亮走过两次,陈仓道走过一次,这次可以算得上是第四次,也是最激进的一次。
为什么这么说了,大家可以再仔细看看地图,这次的斜谷进兵是诸葛亮最靠东的军事行动了。诸葛亮的一直以来的战略意图都是想拿下取陇保陇,而且诸葛亮应该也不想急于和曹魏逐鹿中原,诸葛亮越往东走,那就意味着逼得曹魏越紧,风险也就越大,所以像子午谷这样的路线诸葛亮没有选择,诸葛亮选择了相对比较靠中间的褒斜道。
诸葛亮的北伐是不会停止的,这一点司马懿也料到了,司马懿在诸葛亮祁山退兵后曾这样说“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但是这么多条道路,诸葛亮会在那一条出现呢?司马懿这边就不可能猜到了,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诸葛亮回成都以后对自己的几次伐魏之行做了深刻的反思,并且研究了对策,这一次,诸葛亮应该是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三国志诸葛亮传》“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按照这个记载来说,木牛和流马应该是两个东西,在上次出祁山的时候记载的是以木牛运,所以流马属于升级版的运输工具,诸葛亮利用流马的强大的运输能力顺利通过了秦岭,来到了渭河平原,司马懿也赶紧出兵与之相持。
大家看一下三国地图,就会发现诸葛亮现在的位置离长安已经非常地近了,诸葛亮只要北上渡过渭水,再拿下武功的话,长安就近在咫尺了。接下来我们也可以领略到诸葛亮用兵的谨慎小心,在魏营研究怎样对敌诸葛亮时,众将纷纷建议魏军驻扎在渭河北岸据河而守,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想得到的把稳的方法,但偏偏主帅司马懿不同意,司马懿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可以从诸葛亮的军事行动来判断出他的战略意图,如果诸葛亮一到渭河边就马上渡河并东进,那就代表诸葛亮非常激进,希望一战拿下长安,这样魏国的朝廷那边应该会感到莫大的威胁,司马懿在想采用龟缩战术估计就不可能了,因为朝廷肯定不希望威胁天天就在家门口,到时司马懿有可能就得厚着头皮和诸葛亮来一次野战对决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5 23:23:21 +0800 CST  
@一羽锈箭 2015-05-13 23:44:31
两日一更,我也忍了。加油
-----------------------------
写到现在,还是有些吃力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6 11:20:21 +0800 CST  
@qhayjf 4781楼 2015-05-16 11:20:00
@一羽锈箭2015-05-1323 :44:31
两日一更,我也忍了。加油
-----------------------------
@春天花会开0124 2015-05-17 22:17:42
写到现在,还是有些吃力了
—————————————————
楼主可将后面要写的思路和题纲先发上来,大家头脑风景一下开拓思路。
-----------------------------
唉,其实一开始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缺乏规划和提纲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8 09:49:19 +0800 CST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8 09:56:36 +0800 CST  
但是诸葛亮竟然向西驻扎到了五丈原,这就说明诸葛亮可能只是希望在这里挡住魏军,然后慢慢把陇右再拿下来,最后再东进长安。司马懿一看诸葛亮逼得不是那么急,也就放心了,反而是先行南渡渭水,背水扎营,和诸葛亮对峙。
这回似乎诸葛亮已经找到了和司马懿相持的方法,每次对峙失败的问题都处在粮草上,所以诸葛亮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屯田,这个方法在三国有许多人都用过,渭南土地肥沃,正好是屯田的好地方。当然说到种田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有收获的,至少都得等上大半年,但这至少会给司马懿打来极大的压力,因为龟缩战术失去作用了,而且对峙的时间一久,土地肥沃的渭南地区也将归于诸葛亮之手,司马懿坚持过河与诸葛亮相持,就是不想渭水之南落入蜀国的口袋。
面对诸葛亮屯田的战术,司马懿应该是没有找出应对的方法,不过司马懿的运气非常好,他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诸葛亮这一战术的威力时,诸葛亮那边就自动退兵了,诸葛亮遇到了一个人类无解的敌人,那就是死亡。我们常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时候,谁笑到最后,看的不是谁最厉害,看的是谁最能活,能够活着也是一种本事。就像日本的战国时期,最后德川家康一统日本,成为最后的赢家,但大家都认为他的能力比不上起他的对手丰臣秀吉、织田信长,甚至还比不上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等人,那又能这么样呢?最后真正的胜利者还是德川家康。司马懿比诸葛亮还大两岁,却比诸葛亮还多活了17年。诸葛亮要是拥有这十几年的寿命,不知蜀汉还会发生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从身后名的角度来说,诸葛亮死得还是恰到好处的,在多上十几年,诸葛亮当上皇帝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历代文人都为诸葛亮的英年早逝而引以为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出处。”估计大多数人都觉得诸葛亮这次精心准备的北伐是有胜利的可能的,这也是诸葛亮最为激进的与成功的一次北伐,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出现到了渭水南岸,离长安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而且诸葛亮的屯田战术也执行得很成功,书中记载“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耕田的蜀兵与渭河边的居民混杂而居,但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生活。蜀军和渭南的百姓相处得其乐融融。
但即便是诸葛亮开始屯田,准备和司马懿长期作战,但司马懿还是不敢出营和诸葛亮进行野战,司马懿还是要将自己的龟缩战术执行到底,但这次是不是能够像前次一样能把诸葛亮耗到败退,司马懿应该也没有底,但管不了这么多,司马懿反正是绝不出战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8 10:00:43 +0800 CST  
@msjt 2015-05-18 13:21:29
楼主的地图有问题,长安在渭河南岸。诸葛亮只要沿着秦岭向东行,就可到达长安。
-----------------------------
确实是搞错了,亏我还在西安呆了好多年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19 09:25:28 +0800 CST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就是闭门不出,诸葛亮就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妇人的服侍作为礼物,用意也比较明显,那就是在激将司马懿出战。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特别是一些热血男儿,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意龟缩营寨、忍辱偷生。司马懿早就不是热血男儿,而且算得上是超级人精,这种东西本来对他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司马懿这会儿有点压不住手底下这些早已憋了一肚子火的骄兵悍将们了,魏兵横行北方几十年了,那里受过这种窝囊气。
说实话,司马懿这种龟缩战术看着丢人,但真还不是一般将领能够驾驭的,这需要统帅有足够的统率力和威望,否则很难能够弹压得住部下,而且会使军队锐气尽失。
面对这样的羞辱,司马懿也不好不作回应,至少他得给部下一个说法,于是他向魏明帝上表要求出战。魏明帝就派卫尉辛毗持节来到司马懿的军营,严令众将不许出营迎战。《晋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比较有意思:“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姜维说:”听说特使辛毗到来,那贼兵肯定就不会出战了。”诸葛亮回答说:“司马懿本来就是没有战心,他上表就是做做样子,给他底下的武将看的。将军在外面打仗,君命都可以不听,要出营打仗打就是了,何必千里迢迢去请示皇帝呢?”诸葛亮对他的这个对手看得还是挺透的,不过靠着魏明帝的配合,司马懿成功度过了这次危机。
但这样耗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诸葛亮屯田了,反正部下闲着也是闲着,没事种种田,等到秋收,完全就可以自给自足。司马懿的这套龟缩战术看起来也不灵光了。于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着急了,写信给司马懿问他有何良策,司马懿回信里是这样写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这看起来像是司马懿在说大话,因为他并没有找到克敌制胜的法门,但确实百日后蜀兵确实是退兵了,那司马懿的根据在哪里呢?当然不是那几句评价诸葛亮的话就可以打退敌兵的。在史书记载中给出了答案:“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就在诸葛亮给司马懿送“礼物”之时,司马懿与使臣闲扯,这也是司马懿的厉害之处,表面上看只是司马懿热情,与使臣聊聊家常。司马懿问的都是有关于诸葛亮的生活起居,信使回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日理万机,连军中犯有受责二十军棍的过失都要亲自审理;每天只吃三四升米。”当时的升、斗量器较小,饭量大的人能一餐斗米。司马懿从这个侧面了解到诸葛亮状态非常不好,也就判定诸葛亮肯定无法在长期坚持下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20 18:13:06 +0800 CST  
@李劲555 2015-05-18 17:10:38
这次诸葛亮伐魏,兵力是诸葛亮多还是司马懿多
-----------------------------
这次应该是蜀军多一些,晋书里提到的诸葛亮带了十余万,而司马懿这边不详,只提了一句“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21 10:44:19 +0800 CST  
@李劲555 2015-05-18 17:10:38
这次诸葛亮伐魏,兵力是诸葛亮多还是司马懿多
-----------------------------
@qhayjf 2015-05-21 10:44:19
这次应该是蜀军多一些,晋书里提到的诸葛亮带了十余万,而司马懿这边不详,只提了一句“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
-----------------------------
@汉之战虎 2015-05-21 11:19:29
老大,蜀国的总兵力都没有十余万。
刘禅投降后,兵力数字有写明: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
你说的是多年以后的事了,诸葛亮一出祁山就差不多十万,除了街亭,后来也没有大的败绩,最后一次全力而发,有十余万人马也不稀奇。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
这是晋书里的记载,写明是有十余万。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21 15:20:13 +0800 CST  
@李劲555 2015-05-21 13:03:00
诸葛亮和司马懿根本就没正式的刀兵交锋过
-----------------------------
都是小摩擦,没有大阵仗,并没分出胜负。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5-21 15:22:03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