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65000年强 2398楼 2014-07-02 10:52:40
楼主快更新
-----------------------------
唉,每天也就只有那么多了,见谅。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4 11:46:52 +0800 CST  
有勇气的人总是受到上天的眷顾,刘备来到徐州后,没有发生预想中的惨烈的战后,曹操居然自己退兵了。曹操退兵的原因前面已经介绍过,曹操后院起火自身难保,匆忙回去料理自己的事情去了。虽然战斗没有打响,但刘备仍然是救援徐州的英雄,刘备的勇气,以及表现出来的领导气质、个人魅力深深打动了陶谦,陶谦拨了四千丹阳兵到刘备麾下,并对刘备做出来挽留,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做出了一个抉择,那就是改换门庭,田楷一个人回青州,刘备则留下成了陶谦的人,陶谦也对刘备不薄,马上上表请封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
不久以后,陶谦连病带怕,一命呜呼了,临死前,陶谦希望刘备能够接替自己的位置。《三国志》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于是麋竺带人尊陶谦的遗愿来到了小沛请刘备就任徐州牧,但刘备一口回绝了。这在《三国演义》被演绎成了三让徐州的故事,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创作,但大概意思是差不多的。温良恭俭让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刘备的“让”又让他成为传统美德中的典型。现在在回头讨论一下,刘备在有新机会时可以毫不犹豫地背主跳槽,那为什么在徐州牧的巨大诱惑前为什么又选择了退让?还有陶谦为什么那么慷慨,他真的是被刘备的个人魅力和高尚品德所折服了吗?尧舜禹择贤继承的远古神话在这一刻终于成了现实了吗?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4 22:06:08 +0800 CST  
先说刘备的背叛,从这次背叛公孙瓒开始,刘备一生都是在投奔、再背叛的轨迹的运行的,所以有许多人把他与吕布相提并论,认为他也是背主求荣的典型,只是《三国演义》一直在刻意掩饰罢了。
不过我更愿意把刘备的行为称之为跳槽,我觉得这样会更恰当一点。就拿这次来说,刘备确实受到了公孙瓒的提拔,得到了他的恩惠。但实际上他们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从社会关系来说,排除亲属关系,不可能能存在一方一直得利,另一方一直吃亏的状况,只有互惠的关系才可能长久。公孙瓒给刘备高官厚禄,给他机会;刘备同样很卖力,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为公孙瓒立下汗马功劳。这就像现代社会的打工,公司给了个人机会,但不代表个人所取得成绩全部都是公司给的,你给公司创造价值,自己也得到报酬和机会。但有更有待遇、更好机会的新公司职位出现时,大家也大可不必一定要对原来的公司效忠,跳槽对于现代社会已经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了。
刘备和吕布的最大不同是,吕布喜欢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拿旧主的人头作为自己向新主人邀功的砝码。这无疑是在挑战人类道德的底线,不管你有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做肯定是令人齿寒,为人们所唾弃的。刘备每次都是选择默默地离开,基本不会对旧主造成伤害。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4 22:34:40 +0800 CST  
@从小有腹肌 2418楼 2014-07-03 23:06:32
LZ写得相当好。对于你推断出来的结论是否正确其实我并不看重,我欣赏的是LZ的思考方式和过程。 LZ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人,就是柏杨,我读过他注解的《资治通鉴》,发现你和柏杨的风格很像,读完后都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希望LZ坚持下去,加油!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5 08:53:16 +0800 CST  
回复第2429楼,@yang7716

看了很多品三国的,都只品了一半,希望楼主会品完,就是喜欢看~~~~
--------------------------

初步计划还有诸葛亮、关羽和赵云,三国人物太多,也写不完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5 17:01:10 +0800 CST  
我们传统的历史观喜欢两极分化,对于刘备,我觉得他只是做出来正常人做出的抉择,没有什么可耻,也并不高尚。以前我看过一种观点,那就是一直在为刘备辩护,把刘备奉为道德楷模,比如说关于刘备离开公孙瓒这一段,他们就认为是公孙瓒变了,从以前一个义薄云天、顶天立地的汉子变成了一个刚愎自用的小人,所以导致众叛亲离。大家离开他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这其实也是一种主流的历史观,就例如文革是因为原来英明神武的毛主席晚年昏聩,林彪也是是因为年纪大后变坏了,野心膨胀。其实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境遇变了,做出的的一些反应变了。毛晚年能够把权力牢牢地把持在手里,看不出他那里有发昏的迹象。林彪到底干了什么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也不存在性格突变,突然变坏的可能性。
公孙瓒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失败了,这当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不能说是他变坏造成的,在我看来公孙瓒杀死刘虞也不能说就是昏招,毕竟与袁绍的决战就在眼前,连内部都摆不平的的话问题就更大了。袁绍其实是非常强大的,曹操跟袁绍对决,胜得也相当侥幸,现在公孙瓒失败了,大家给他挑各种毛病,好多都上升到了人品的高度,估计要是曹操官渡失败了,曹操会被说得更加不堪。
其实树倒猢狲散、大祸临头各自飞是人类乃至动物界的正常现象,只要誓死陪葬才会被拿出来说事,例如田横五百士之类的故事,但这只是个例。刘备、赵云等看到了公孙瓒已经没什么前途、败局已定,就离开了他,这本事是个明智的决定,至于陪不陪葬那就得看个人的感情是否深厚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5 21:46:14 +0800 CST  
更何况刘备有了自己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陶谦那么看重刘备,刘备的跳槽是必然的,只是刘备这个小弟在大哥危难之时再也没有给予过任何援助,比起他自己的几个小弟来说,刘备显得就没那么仗义了。
再说说陶谦,陶谦为什么那么看重刘备呢?当然有刘备的个人魅力在里面,但不是最重要的。陶谦更混到这一步,他也绝对不是省油灯,要是在和平时期,就算刘备再出色陶谦也不会把州牧的位置拱手相让的,一定是要传给儿子的。但现在处于非常时期,徐州属于四战之地,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而自己的几个儿子能力有限,把这个位置传给他们简直就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现在陶谦自己都有些力不从心了,我想他应该在一直寻找合适的继承人,以期能够保住他们陶家的地位。结果不成想又惹来一个大祸,对于曹嵩之死,不管是陶谦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他与曹操的大仇是没办法和解了,几仗打下来,陶谦发现曹操兵力之强横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陶谦自己是去日无多了,但他深深担忧家族的存亡,他知道靠自己的几个儿子是无法主持大局的,他们可能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保全。所以陶谦看到了这个送上门来的刘玄德,实在是在合适不过的人选了,虽然刘备的声望不足,但他的领导能力、军政能力十分出众,只有靠他,自己的家族才可能有一线生机,于是陶谦又给兵、又封官,牢牢地抓住了刘备。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6 21:14:04 +0800 CST  
以徐州当时乱局,确实需呀一位强人出来主持,但在徐州本地确实找不到有能力也愿意出来承担重任的的人,关于陶谦的两个儿子,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当时的反应,估计都是胸无大志、本身也没有出色能力的人,所以他们没有什么争权的行动。糜竺这边劝不动刘备,所以找了不少说客来说服刘备。
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主要是陈登和孔融两个人。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陈登的父亲名叫陈珪,是广汉太守陈亹之孙,太尉陈球之甥,吴郡太守陈瑀(一作陈璃)、汝阴太守陈琮的从兄弟,是当时有影响力的名士,官职为 沛相。
所以陈登父子表面看起来位不高、权不重,但他们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是徐州士族的代表人物,其实陈登说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能够看到徐州士族对于自己的支持。
陈登对刘备说:“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6 22:24:30 +0800 CST  
陈登确实是比较欣赏刘备的,他后来还曾这样评价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同样刘备对于陈登也是惺惺相惜的。后来刘备投奔刘表,有一次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
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
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刘备应声道:“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刘表听了,放声大笑。刘备深情地说:“像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这也是相当肉麻的评价了,只可惜这一对好基友有缘无分,最后还是没有走到一起,没有成为君臣关系。陈登最后成为了曹操的人,后来威震广陵,独立遏制住了孙家向北的扩张,为曹魏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边孔融也来凑热闹,他这也算是投桃报李的行为,也代表广大的士人来向刘备表示支持。刘备听到了大家的劝进后,迟疑地说:“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这句话也被大家认为是刘备虚伪的典型案例,不过这句话说得虽然有一点言不由衷,但实实在在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周边的势力,袁绍在和公孙瓒对决,曹操后院起火,自顾不暇,刘表离得比较远,最大的威胁来自袁术。袁术虽然最近吃了几个败仗,但势力尚存,袁家四世三公的家室是刘备没法比的,刘备最想知道的是大家对于袁术的态度,如果大家对于袁术也不排斥的话,就算自己勉强上位了,袁术一出兵,自己无法抵挡,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7 23:06:38 +0800 CST  
陈登是这样说的:“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这还算是对袁术比较客气的,大家再看看孔融是怎么说的:“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刘备一听,应该是非常释怀的,他可能也没料到袁绍那么好的条件,搞得声望会那么差。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7 23:09:36 +0800 CST  
回复第2443楼,@huang1219

@qhayjf 2162楼 2014-06-09 21:48:42
最初听说这两兄弟的时候是我小时候听的关于《七步诗》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像好像也是收录到课本里了。当时也是把曹丕恨得牙痒痒的,作为兄长,竟然对亲弟弟如此地狠毒,幸好曹植思路敏捷,逃过大难。不过 历史 上是否发生过这件事是存疑的。这个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说白了就是一本收集奇文轶事的小说集,所以很多东西完全当不得真。曹植向来以才思敏捷著称,......
-----------------------------
曹操的正室是丁夫人,曹昂被其收养,而且是第一个儿子,嫡长子身份是逃不开的,楼主也说了卞夫人的上位是因为丁夫人的退出,如果曹昂没死,储君的身份真的是彻底没其他儿子什么事情的
--------------------------

到曹操这里还真不一定,曹操原来的理想接班人是曹冲。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8 11:09:21 +0800 CST  
陈登看出了刘备犹豫的根源,陈登等派人向袁绍知会了这件事,具体是这样说的:“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袁绍回答的非常爽快:“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这里我也有点疑惑,刘备当时那么有声望吗?也就两年前,孔融向刘备求救还是刘备因为孔融知道自己而感到受宠若惊,现在袁绍竟然也认为刘备当一州之牧也是众望所归,这是真的吗?其实也不一定刘备有那么有名,这里也有袁绍自己的小算盘。袁绍这几年,正忙于向北扩张,和公孙瓒正打得不可开交,刘备原来是公孙瓒的小弟,现在向自己征求意见,相当于刘备和他的徐州转入了他的阵营,这对于他是好消息,他有什么理由反对呢?刘备没实力、没声望,威胁也就小,他可以腾出手来好好解决北方的事,徐州让刘备占了,总比让他老弟袁术占了要好多了。所以袁绍半真半假地说了这些对刘备推崇的话。
袁绍的支持使刘备吃了定心丸,刘备马上同意领徐州牧,奋斗了十多年的刘备成为了权倾一方的地方大员,这一年刘备才刚刚三十四岁。到此以后,刘备起起落落,下半辈子的最终的成就也不过是一州之地而已。
公元195年,曹操将兖州各城全部收复,在钜野击败吕布,吕布东逃投奔刘备。吕布见到刘备后,对其非常尊敬,对刘备说:“我和阁下都是北疆边境的人。我当时见关东军起兵,想要诛杀董卓。但我杀了董卓东出,关东诸将却没有一个接纳我,都想要杀了我。”并请刘备坐在帐中的床上,令妻妾向刘备行礼,酌酒饮食,称刘备为贤弟。刘备见吕布语言无常,表面以为然之,但心里却不开心。刘备知道吕布虽然现在看起来可怜,但其实是一只狼,但刘备有找不到什么理由拒绝,或者说是刘备没有实力拒绝,一旦刘备拒绝,双方翻脸,刘备也没信心能够抵挡得住吕布的进攻。于是刘备给吕布找了块地,让他在驻扎在了徐州境内。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8 21:53:57 +0800 CST  
回复第2471楼,@我说的你别信

@丶花自飘零 2014-07-08 22:50:22
@qhayjf 2024楼 2014-05-27 22:40
前几天韩国出了严重的沉船事件,死了两百多人,韩国总理郑烘原引咎辞职。国人对此一片哗然,因为在国人眼里,这个事故虽然是大事故,但也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这要发
-----------------------------
确定,只会免职在复任

--------------------------

况丽,女,原系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党委副书记。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不指挥打开安全门让学生疏散,只顾自己逃生的人。一句“同学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使得288名学童葬身火海,因玩忽职守罪,1995年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出狱后,重新入了党。现任【永安保险】公司新疆分公司的总经理。
真希望这只是网络谣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8 23:37:02 +0800 CST  
回复第2454楼,@狙爆楼下

国产电视剧也有个不错的,《独有英雄》,可惜虎头蛇尾了。
--------------------------

唉,现在看电视的兴趣都没了,最多看看体育频道。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9 12:48:32 +0800 CST  
回复第2470楼,@丶花自飘零

@qhayjf 2024楼 2014-05-27 22:40
前几天韩国出了严重的沉船事件,死了两百多人,韩国总理郑烘原引咎辞职。国人对此一片哗然,因为在国人眼里,这个事故虽然是大事故,但也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这要发生在中国,可能连局长都不会辞职,于是大家纷纷感叹韩国人脸皮薄,品德高尚。但我觉得这跟品德高尚基本没有关系,因为在韩国的政权体系中,总理的位置并没有那么稳定,一大帮竞争者在后面盯着呢,就算总理不自己辞职,他的对手们也会抓住这件事不放,将之大肆........
------------------------------
楼主你确定在中国死两百多人连局长都不会辞职吗……?
--------------------------

中国主动引咎辞职的确实很少,至少我们听说。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9 17:22:38 +0800 CST  
回复第2455楼,@纳兰七少

纳兰在此支持一下。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9 17:23:56 +0800 CST  
刘备当了徐州牧以后,最不爽的人应该就是袁术,袁术对于徐州一直是志在必得的,他也非常有创意,之前袁术自创了一个官名—徐州伯,先自领扬州牧,又兼称徐州伯,表示自己对于徐州的统治权。所以刘备钻了个空子领了徐州牧,袁术很生气,公元194年袁术出兵攻打刘备,刘备也不含糊,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刘备也积蓄了一些力量,出兵在盱眙、淮阴与袁术相持,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说起来刘备也应该值得骄傲一下,袁术是老牌诸侯,东南霸主,刘备初来咋到,竟然也可以和袁术相抗衡,可以在一起相提并论了。这时,中原的局势产生了变化,曹操对徐州已经失去兴趣,因为他找到了更大的目标,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掌管了朝廷的大权后,对各个诸侯进行了封赏,刘备这个时候的身份也不一样了,得到了曹操的重视,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刘备迎来了他人生第一个巅峰时刻,就在刘备人生得意之时,刘备的事业急转直下,跌入了低谷,进入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这是因为吕布在后方端了他的老窝下邳,包括他的妻子、儿子全部都被吕布俘获,刘备赶紧回兵救援,结果刘备的兵不战自溃,刘备收拾残卒又去进攻袁术所在的广陵,结果可想而知,又败,结果刘备手下食不果腹,最后竟然落得人相食的境地。像刘备也是号称一代仁主,却落得“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困境,实在令人唏嘘。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9 22:20:03 +0800 CST  
回头说说吕布,吕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到哪里,那里就充满着混乱,充满战争,三国史上的两大英雄曹操和刘备分别都被吕布端过老窝,都被吕布搞得焦头烂额,估计上吊的心都有了。吕布从本质上来说,他与曹刘是同样的人,同样是不甘居人下、心怀大志的人,吕布军事能力超强,但内政是短板,所以他注定是来搅局的,而不会是来收拾局面的人。历史上成功的乱世英雄,必须是军政能力都一样突出,否则就是独腿走路,是很难走远的。刘备的前辈刘邦、刘秀,同时代的曹操以及后世的刘裕、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包括毛泽东都是非常优秀的军政兼备的人才。吕布打仗厉害,时机掌握得也好,但他占领一个地方后,却很难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基地,很难建立起经济基础,所以吕布常常是虎头蛇尾,一再受制于后勤供给,在持久的战争都会慢慢处于被动局面,直到最后失败,像吕布这样的专项人才,要是甘于做一员大将,结局一定不会这么悲惨。
再说说吕布在这次偷袭事件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吕布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杀了两个干爹,《三国演义》张飞口中一直在喊他“三姓家奴”。吕布的这些故事可不是罗贯中的创造,都是正史上言之凿凿的。吕布投靠过的或合作过的诸侯也是最多的,从一开始的丁原到董卓,再到王允、袁术、袁术、张杨、张邈再到现在的刘备最后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吕布都很难合作到最后,一个人要是和所有人都出不拢,那真得检讨一下自己了,不过吕布好像完全没有检讨的意思,还是信奉自己的那一套惟利是图的法则,以利益为核心是没问题的,但这里还有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的区别,如果光看到眼前利益而违背了公认的道德法则的话,那损失的将是长远利益,前文说过道德的出现就是为了大家能够在社会中和谐相处,人必须相对控制住自己的私欲,才可以在社会中共生,否则的话只能带来人人自危的局面。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09 22:21:35 +0800 CST  
回复第2466楼,@into5263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其时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跟刘备说:“下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取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刘备不听,还是东去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
来之自百度

--------------------------

不去更没有机会了,还是得闯一闯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10 12:41:41 +0800 CST  
@狙爆楼下 2490楼 2014-07-11 03:55:58
在国内做编剧是一件很悲催的事。除非你是成了名的编剧或者作家,否则没人认你的作品,即便用了也不会给你应得的报酬,打算以编剧作为终生事业的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在成名之前饿死。
我喜欢电影,也曾经想过做职业编剧,结果给一个地方台写20多分钟的短剧本,大概一个礼拜精心写了一个,这个剧本把本可拍成一部2小时的电影浓缩在20分钟里变成一个小故事,结果稿费只给500,都对不起我付出的心血,一气之下付之一炬了。......
-----------------------------
还能写剧本,真强,中国足球抓了一大批人,像申思、祁宏都坐牢了,其实他俩我都挺喜欢的。结果现在足球更糟了。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不通,像巴西、阿根廷国内也是一片糟,但足球就是厉害,也许吧,中国人就是叶公好龙,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足球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11 20:39:20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