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笑评《水浒》 白道、黑道 就是无间道 长篇连载

感谢岭南陈氏、bj303、新恐怖鸟、试_着_微_笑网友支持,再更新一节。

《亮剑》中,有股土匪一直和八路玩无间道,但是,有一天,因为土匪的二当家不长眼,把李云龙的贴身警卫给杀了。本来,李大英雄与土匪一直玩的都是无间道,甚至李大英雄的战友,都快把土匪收进他们的道里了(土匪已决定,几天后就正式编入八路)。但因为出了一个不长眼的二当家,遂让整个土匪窝面临被端锅的危险。因为,李大英雄当时就率军,一副不把土匪全锅端掉,绝不罢休的样子。那股土匪,一看把李大英雄惹毛了,顿时吓得,差点集体尿了裤子。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白道大哥不理黑道大哥,那是因为大家玩的是无间道。如果黑道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非要耗子舔猫逼,那是他自己在找死。


就好像,所谓的黑社会逼良为娼。警察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有一天,他们把警察局长的闺女也这样办了,甚至是不长眼,把某个中央首长的闺女也这样办了。警察还会不管他们?到时,他们真能兜得住?
所以,花荣听说强盗抢了老百姓的银子、杀了老百姓,总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如果抢的那个人、杀的那个人是花荣的爹,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了,抢的女人,如果是别人媳妇、闺女,花荣也会睁一只闭一只眼的,但是,如果抢的女人是花荣的老婆、妹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白道、黑道就是无间道。如果王矮虎连这种基本道理都不明白,他早就死了。人家花荣身为武警支队队长,对他们挂着牌子经营犯罪业务,一直带理不理,那已给足了他们面子。
如果他们得寸进尺的,竟然想糟蹋花荣的老婆,那就是没事想找死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1 16:41:05 +0800 CST  
作为一个强盗,如果连这种最起码的欺软怕硬的道理,都整不明白,还有什么脸当强盗?
许多涉世未深小孩子,总认为强盗有骨气,实际上强盗最没有骨气了。如果有骨气,就当不了强盗了。

强盗最信奉的原则,就是欺软怕硬。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武松是普通人,孙二娘会怎样对他?施恩会怎样对他?肯定是往死欺负他,不欺负死他、不欺负坏他,绝不罢休。
但是,在为武松不是普通人,所以孙二娘、施恩见了武松,那就如同见亲人。

所谓的梁山好汉,见到弱者,那是往死欺负,不欺负死不算完。而且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绝没有扶弱抑强的概念。因为,在他们眼中,弱者就该受欺负。整部《水浒》讲义气的例子很多(因为,江湖人总是不打不相识),但是,行侠仗义的事,却非常罕见。
甚至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最有侠义之心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作过几件扶助弱者的事),但鲁智深欺负弱者的例子,也不少见。
因为,在好汉们的字典里,你弱,本身就是你有错、甚至是你有罪。所以,就应该受欺负、该挨刀。

而李逵在寿张县过官瘾时,更是公开宣扬这种逻辑。
原著中这样写道:

两个跪在厅前,这个告道: “相公可怜见,他打了小人。”那个告:“他骂了小人,我才打他。”
李逵道: “哪个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问道:“哪个是打了他 的?”被告道:“他先骂了,小人是打他来。”
李逵道:“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起身,把绿袍抓扎起,槐简揣在腰里,掣出大斧,直看著枷了那个原告人,号令在县门前,方才大踏步去了,

这叫什么逻辑?
这是强盗的逻辑!
到了《水浒》影视剧中,李逵自然不能这样干,也不会这样干了。因为这种逻辑,实在有损好汉们的形象,所以我们只能删除它、修改它。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1 16:43:26 +0800 CST  
这种逻辑,绝不李逵独有的逻辑,事实上这是梁山好汉普遍遵循的逻辑。晁盖等人,好人家出身的孩子,虽然后来也信奉这种逻辑(比如不抢贪官污吏,只抢普通老百姓,在上道前,还懂的抢不义之财,上道后就完全不懂这种简单道理了)但毕竟还天良未泯。至于那些人渣级别的人梁山好汉,在未上梁山前,就一直是信奉着这种逻辑的。
总而言之,见了厉害人,就叫哥,就叫爷爷,就当爹看。见了弱者,那就是玩了命的欺负,不但劫钱,还杀人,不但杀人,还要包包子,为了几两银子,恨不得把你的骨头榨出油来。
真正可悲的事在于,我们普遍人都相信,这些人如果推翻了大宋王朝,肯定能代表老百姓的利益。事实上,蔡京坏、高俅坏,比起许多梁山好汉来,那实在都可以称之为好人。

高衙内想霸占林冲的老婆,那是想尽办法害林冲。这的确够坏的。
但是,我们看看梁山好汉董平是如何作的?

“原来程太守有个女儿,十分颜色,董平无妻。累累使人去求为亲, 程万里不允。”此时,董平是程太守的下属,喜欢上了程太守的女儿,程太守不想让女儿嫁给他。
程太守为什么不想女儿嫁给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禽兽。为什么我说董平是禽兽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后来,董平被梁山好汉俘虏了,于是也成了梁山好汉的一员。在帮助梁山好汉攻入城池后,董平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董平迳奔私衙,杀了 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

当然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董平就说,程太守是童贯的门生,所以他是一个坏人。程太守有多坏,我们不知道。但是,如果程太守是坏人,你董平是好人,前一段时间为什么哭着喊着想给人家当女婿?更主要的是,程太守难道也曾把别人全家杀了,并把人家的女儿霸占了?

身为政府军官,开始一副忠于大宋帝国的样子,一副与强盗誓不两立的样子。可是被强盗俘虏后,马上开始叫强盗大哥了。

原著是这样写的。正坐间,门人报道:“宋江差人下战书。”程太守教唤至。郁保四、 王定六当堂厮见了,将书呈上。程万里看罢来书,对董都监说道:“要借本府钱粮,此事如何?”董平听了大怒,叫推出去,即便斩首。程太守说道:“不可!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於礼不当。只将二人各打二十讯棍, 发回原寨,看他如何。”  董平怒气未息,喝把郁保四、王定六一索捆翻, 打得皮开肉绽,推出城去。
如果看到这里,我们肯定会觉得,程太守有可能会投降强盗,而董平绝对不会投降强盗的。但是最后,董平投降了强盗,程太守被强盗杀了。更可怕的还在于,董平把程太守全家杀了,把程太守的女儿霸占了。


董平是梁山五虎将之一。这种人,用禽兽来形容他,都有些污辱禽兽,但是谁叫人家是梁山好汉呢。所以,自然有人会把他的所有罪行、丑恶行径全部掩盖。因为,不这样处理,实在有损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
人们看一本小说,都喜欢夸大坏人的丑恶,都喜欢掩盖好人的丑恶。事实上,根本没有人逼他,也不存在什么现实的情面。如果,有人逼他们,如果有现实的情面(比如记录现代史时),他们岂非更会掩恶著善、或是肆意歪曲、丑化了?
睁着眼睛看社会,难道真的这样难?
施先生的小说,并没有闭着眼睛看社会。但是,我们许多人却喜欢把这样一部伟大的经典小说,更删改成一部好人与坏人争斗的童话故事。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1 16:56:46 +0800 CST  
花荣,实际上是介于良家子弟与人渣之间的人。在当军官前,还马马虎虎有点样,一当强盗,马上就比强盗还凶残。
所以,他一见宋江,就跟见了自己亲爹一样。一上清风山,马上就比强盗还凶残。率军打到州府城下,当着知府的面杀人放火(烧几百户人的房子,屠杀不计其数的无辜百姓),这种事,清风山上的强盗,如果没有宋江、花荣撑腰,也是绝对不敢干的。
为什么花荣一当强盗,就能干得像模像样,比普通些草寇更优秀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人能在白道出人头地,与黑道遵循的逻辑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白道,多少还需要一块遮羞布,黑道连一块遮羞布也不用了。

是不是有点扯的远了。
我们还是接着前面的,那个假设进行推论。
如果王矮虎还没有搞了花荣的老婆,他们肯定会把这个女人放出去,再通过各种方式,给花荣赔礼道歉。如果王矮虎已搞了花荣的老婆,燕顺等人肯定会拿着王矮虎的人头给花荣赔罪。总而言之,为了清风山数百号弟兄的利益,只有牺牲王矮虎了;总而言之,我们当强盗,也是有“道”的,像王矮虎这种人,就是强盗中的败类,早就该清理出去了。
就好像黑社会逼良为娼,警察可以不管。但是,有一天警察局长的闺女被这样办了,甚至不长眼,把某个中央首长的闺女也这样办。警察能不管吗?当然了,结果通常就是这样的,根本用不着警察动手,黑道朋友都会自己清理门户的。因为,这种黑社会败类,死不足惜。不是吗?白道、黑道,无意道,玩的好好的,有人竟然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打破这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你说他该死不该死。
当然了,发生这种恶性案件后。就算黑道自己清理门户,就算黑道集体给白道大哥跪在地上,也未必能了帐。因为,白道大哥肯定想了,我这是给你脸,给的太多了!总而言之,不让你们长长记性,你们肯定连自己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了。
如果发生这种事,黑道大哥肯定也会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加强黑道弟兄们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


大家总认为,王矮虎等人,肯定什么人也不怕。那是因为,大家看美化黑社会的影视剧看多了。其实,白道、黑道,就是无间道;其实,所谓的强盗,如果连个欺软怕硬都不懂,还怎么当强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1 21:29:03 +0800 CST  
复新恐怖鸟网友:

晁盖,王伦,从来也没想过能由黑入白。

宋江则一心想着由黑入白,

本来他就是白道人物,兼职吃黑,实在是不愿意过纯黑生活。

================================

宋江一心由黑入白。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他不愿意过纯黑生活。而是因为,宋江的野心、抱负太大了。

换而言之,对于普通江湖人而言,就是占着一个山头,领着几百号弟兄劫道。就觉得不可一世了,因为好赖也是山大王。而这种位置,白给宋江,宋江也未必会看在眼里。

如果用今天的事举例子。比如普通混社会的人,总觉得能独霸几条街,能开个夜总会之类的东西,就非常了不起了。甚至会把这当成一生的理想、梦想。但是,对一个真正的抱负的人而言,这实在不算什么。

宋江是《水浒》的书胆,换而言之,他才是全书的领衔主角。只是因为,施耐庵完全以白描的笔法写宋江,所以人们总觉得宋江的成功,太过莫名其妙。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看宋江,就会发现,人家的所作所为,那才是顶尖江湖高手。宋江既有不可一世的抱负、野心,又有无人能及的魄力、霸气,还能读懂各种人的内心,把人们都玩的团团乱转,又有着常人不敢想象的恶毒、凶残。所以,宋江的梦想,绝不是一个江湖可以容纳下的。当然了,结果也证明,宋江玩的太大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1 22:09:45 +0800 CST  
既然,清风山的强盗,连个花荣都不敢碰,还靠什么敢碰蔡太师呢?
我们还可以想象。清风山(强盗窝)与清风寨(武警支队)、青州指挥司(青州军分区),一直和平相处,井水不犯河水。这种无间道,本来玩的好的好。突然有一天,王矮虎等人分不清头大眼小了,竟然敢把蔡太师的东西抢了。大家觉得清风山(强盗窝)与清风寨(武警支队)、青州指挥司(青州军分区),还能和平相处了吗?
如果蔡太师、青州知府,共同给花荣、秦明下了死命令,如果不能剿灭这股草寇,就撤他们的职,甚至法办他们。这两个人还敢和强盗玩玩间道吗?显然是不敢了。凭王矮虎那点本事,如果把花荣、秦明惹得发了狂,真能打了两个回合?恐怕一个回合也抵挡不了。
后来,宋江、花荣已上了清风山,王矮虎等人一听秦明亲自率军来攻打,都吓得脸色苍白。有宋江、花荣在旁边罩着,王矮虎等人,都这副德性。如果没有宋江、花荣在旁边罩着呢?

王矮虎与花荣、秦明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王矮虎等人与花荣、秦明相比,恐怕也就相当于小霸王周通、打虎将李忠遇见了鲁智深。
想当年,小霸王周通抢媳女。鲁智深一句话,周通就吓得不敢再干了。后来,鲁智深一点脸也不给他们留,他们也只有忍气吞声,绝不敢和鲁智深翻脸。因为,和鲁智深翻脸,只会挨打;而对鲁智深忍气吞声,却可能留着人情,以后好办事。
李忠、周通不敢招惹鲁智深,王矮虎等人,就敢招惹秦明、花荣,我们也把王矮虎说得太了不起了。
秦明、花荣脱掉官服干强盗,比鲁智深也强,至于比王矮虎等人,就更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了。如果大家不信,看看梁山好汉排的座次就可以知道了。花荣、秦明排第几?王矮虎等人排第几?甚至鲁智深才排第几?
秦明排第7,花荣排第9,鲁智深排13,燕顺50,王矮虎58。

就王矮虎那点道行,哪敢惹蔡太师呢?因为,不给蔡太师面子,秦明、花荣当时就会发了狂。秦明、花荣发了狂,王矮虎与之相比,恐怕就是豺狼惹怒了虎豹。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2 09:36:34 +0800 CST  
第八节 二逼杨志

杨志,就是一个二逼。这个人,恐怕只有李逵,能与他有的一比。因为,他们都是天生当马仔的脑袋。
如果让他们独当一面,再小的事,恐怕也会弄砸锅的。就算偶尔有成功的事,那是因为他们命好。因为,杨志、李逵这种人,都是标准分不清头大眼小的二逼。别人顺顺能办的事,一到他们手中,马上就完全走样了。

杨志投胎投的好;所以显得他比李逵强点,如果杨志出身差点,那跟李逵恐怕就是一个模子托出来的。
杨志的二逼样,因为出身世家,所以多少还有点模样;李逵的二逼样,因为出身底层社会,所以那就是一点样也没有了。

杨志出身世家,所以他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且接触到的人,多少也是有模有样的人。李逵出身底层,所以他从小就不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更主要的是,以他那种性格,平常接触的人,恐怕不是地痞就是赌鬼,所以也很难学出个好来。

李逵做事没谱,那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杨志的没谱,在杀牛二时,也表现了出来。受到牛二骚扰时,杨志一刀就把牛二捅翻了,更过去又补了好几刀。

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

杨志那是高手。所以,杨志就是把两只手绑起来,也能把牛二踢得一溜跟头;杨志就是把双脚绑起来,也能把牛二打得连北也找不到。如果杨志有点理性,随便伸出一条胳膊,就能把牛二打得跪地求饶。但是,杨志却是一刀把牛二捅翻了。这本身就证明,杨志做事时,一点儿谱也没有。屁大点事,有着很多种方法解决,他一解决,就摊上了人命官司,如果因此给牛二偿了命,你说杨志死得冤不冤?
但是,杨志这次没谱的行为,却让人觉得他像一个英雄。因为牛二是当地一害,杨志把他杀了,人们自然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于是,当地官府、百姓,都想办法帮助杨志减轻罪行,并希望杨志有个好结果。

出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又好生看觑他。
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 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
推司也觑他是个有名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

而梁中书,也因此非常欣赏他。从这层意义上,杨志当时遇到的人,都是非常有人情味的。

“杨志便把高太尉不容复职,使尽钱财,将宝刀货卖,因而杀死牛二的 实情,通前一一告禀了。 梁中书听得大喜,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

杨志从出场到现在,那种二逼样,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杀牛二的事,虽然可以证明他做事一点谱儿也没有,但是毕竟是一件为当地除害的行为,而且也可以解释为杨志有血性。所以,我们也不能因此说杨志就是一个二逼。甚至,单纯的看这个故事,我也会觉得杨志是个英雄。
但是,杨志的故事,却并没有到此结束。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2 16:09:14 +0800 CST  
杨志,因为出身比较好;而且长了副好身板;更主要的是,社会阅历、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梁中书一直以为他是个人物。但实际上,他与李逵一样,就是一个天生当马仔的脑袋。你如果让他去独当一面,通常只有砸锅。


梁中书,出生在上流社会,所以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白道、黑道,那就是无间道。就算懂,也无法想象,现实的白社会、黑社会已混得快亲如一家人了。所以,才会让杨志那一番大言不惭的话,给蒙得一楞一楞的。于是,就让杨志给押解生辰纲了。

杨志,从押解生辰纲一出发,就开始装逼了。
杨志最初的装逼,那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为了向上司表示忠心,为了向上司证明自己的能力,夸大工作的难度(把事情说得难之又难,危险又危险),这是所有打仔的共同习惯。
但是,杨志后来的行为,就有点不可原谅了。


杨志,在押解生辰纲的途中,从头到尾,都是一副装逼样。总而言之,好像处处危机,其实危机有多大,我前面已分析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所以,面对杨志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所有的随行人员,都觉得杨志在装逼。
“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 吓人’!”

只是因为,后来生辰纲真的被劫了,所以人们就觉得杨志没有装逼。不要说读者,认为杨志没有装逼了。就是陪同杨志押送生辰纲的人,也都会怪自己没有听杨志的话。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2 16:23:07 +0800 CST  
感谢978336162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我想,随便找一个人处于杨志的位置。都会考虑士兵们的利益。换而言之,走一段相当于从今天北京到开封的路,拿着众多物品,不选择用汽车、火车,这情有可原,因为当时没有这种东西。但是,选择用马车、驴车不算奢侈吧,选择用马驴、马驮,不算奢侈吧。再退一步,选择用手推车,不算奢侈吧。
那样漫长的路,在暑伏天,让人挑着担子赶路,也真亏杨志敢想。所以当杨志催赶着士兵快走时。士兵就说了,“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 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这种抱怨,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最次也可以选择用车推着生辰纲呀。用车子推生辰纲,可以让士兵们的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而且,几个小买卖人,推着车子赶路,也是很正常的事。你想,强盗装个卖枣的贩子,还推着好几个车呢?杨志他们推上几个车,有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杨志一行,也推着几个车,或是赶着几头驴、马,杨志犯得着与士兵一路磕磕碰碰吗?

如果杨志那种作法,真可以保证押解任务的隐密性。也算个事!问题是,四个掌柜(一个老都管、两个虞侯、一个杨提辖),什么东西也不拿(最多只是背个小包袱),十一个人挑着沉重的担子赶路,这本身就是离奇的事。
说他们穷吧(只是小商小贩),为什么会有四个闲人,穷人哪舍得这样浪费人力?说他们有钱吧,为什么挑着一大堆东西走远路,既没驴、马,也没有车?无论哪个客栈的老板、伙计、过客,遇到这样一群人住店,肯定也会感到奇怪。

而杨志一路装神弄鬼的样子,更让这群人变得不伦不类了。因为,挑担子的人(十一个士兵)都是怨声载道,拿藤条的人(杨志)一路上非打即骂;这是正常的小商贩出门的样子吗?更主要的是,大暑伏天,人家都是趁凉赶路,就他们顶着日头赶路。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乖凉起身去。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
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
条要打。
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这样一群人,如果你在客栈看到这样一群人,你觉得他们像普通小商小贩吗?

“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
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卑休絮烦。
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如果杨志只是偶尔表现出二逼样,还勉强解释为工作需要。一路上就这个样子,你还伪装个什么劲儿?因为,世上哪有这样的小商小贩?
十五个人,挑着一大堆货物,连个驴、马也没有,连个车也没有。却有四个闲人。更主要的是,带队的人还拿着藤条,一路上哟五喝六,一看不听话,轻则痛骂,重则就是几藤条。就是官兵让民伕押运货物,碰个素质好点的军官,也不会这样张牙舞爪。

想隐蔽自己的行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大众化。正常人怎么样,你就怎么样。而杨志呢?却非把自己一行人,弄得神秘兮兮、不伦不类。这不是传说中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又是干什么?
如果按梁中书的方案,虽然容易让强盗发现目标,但是会增加强盗作案的难度、风险。
杨志的方案从理论上也有点优势,那就是可以更好的伪装自己。但是,杨志那种二逼行为,却显然让它的那种方案,一点优势也没有了。

因为,看到杨志一路上,装神弄鬼的、神秘兮兮、不伦不类的样子,等于明着告诉人,我们挑的绝不是普通货物。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2 17:32:49 +0800 CST  
感谢费希尔曼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我想,在出发前,肯定有人就提出这样一些建议,比如我们可以推着车、骑上几匹驴、马,这样路上大家都可以舒服一点,而且梁中书家不缺这种东西。
但是杨志哪有这种觉悟呢?因为东西也不用他挑,他才懒得管士兵们是死是活。以他那副身板,空手走路也不觉得有多辛苦。
更主要的是,如果有车、有驴马。那路上多带点饮食,也就非常简单了。如果是这样,又何苦在荒山野岭和陌生人买酒喝呢?
我为什么说杨志是一个二逼呢?因为这种人,从来不会管底下人的死活,当然了,底下人也绝不会好好配合他的工作。而且,本来可以顺顺干的事,一到他手里,就完全走样了。

我想,在路上,肯定有人就提出这样一些建议,比如我们大可不必,把自己弄得这样神精兮兮、神秘兮兮。但杨志就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总而言之,顺顺的道不走,非要一路装神弄鬼,弄得跟正常人不一样。

老都管说自己曾到过两广,肯定不是吹牛;老都管说社会,并没有杨志说的那样邪乎,那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老都管总打着蔡太师的旗子走路,怎么可能有事呢?
别看当时有不少黑店,但开黑店的人,如果连个什么人能碰,什么人不能碰,都分不清楚。早就让官府法办了!
别看当时有不少强盗,但既然能当强盗,如果连个什么能劫,什么人不能劫,都分不清楚,早就让人杀了!
关于这一点,我前面给分析过了。所以这里不多说了。

既然杨志认为,打着蔡太师的旗子走路不安全。所以,他想用一种隐秘的方法押解生辰纲。这本身说不上有什么大错,但是他一路的表现,就显然错的有些离奇了。因为除了传说中的二逼,哪有他那样装神弄鬼的?
其实在不久后,武松也曾把一批货,从阳谷县押解到了京城(那是县官的私房钱),虽然这笔货不能和生辰纲相比,但应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武松难道也像杨志一样,对县长开口闭口,现在全国各地到处是劫道的,所以您交给我的任务,那是太难了,也太危险了,除了我,恐怕谁也干不了。更主要的,县长托武松送的货,什么差错也没有出现。而且,我们也无法想象,武松也会像杨志那样一路装神弄鬼、大耍威风。这两厢一对比,人与人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2 20:54:01 +0800 CST  
如果仅前面的行为,我还实在不愿意用二逼这个词形容杨志。因为,这一切,有可能与人的工作能力有关。人的工作能力有强有弱,这本身是不能强求的。

但是,我相信,处于杨志的位置,随便拿出一个人,听到手下的士兵叫苦叫累。肯定会这样说的:“弟兄们,此次责任重大,万一有了闪失,你我谁也承担不起。希望大家多担待点。就当给我杨志面子,现在辛苦点,只要到了东京,杨志一定让大家彻底舒服、放松几天。总而言之,想吃、想喝、想玩,杨志请客!”
如果不够,肯定又会说一段:“我杨志,在梁中书手下,刚干了不长时间,也没有什么心腹弟兄,现在咱们一块出途跋涉,这是缘分。我杨志有一天发达了,绝不会忘了弟兄们。总而言之,跟着我混,我绝不会让你吃亏的。”如果不行,那就再装装正经逼,就是帮着那些实在跟不上队伍的人,挑挑担子。
我想,如果杨志,会这样干。大家虽然辛苦,也肯定会没有什么怨言的。

杨志,为什么不说这种话呢?
这种话,很简单啊!当士兵们,对老都管报怨时。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老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而杨志呢?对军汉们,那是开口就骂,闭口就打!从整段内容中,看不到一点鼓励、安慰军汉们的内容,更看不到一点理解军汉们的意思。甚至有军汉说了,就是中书大人亲自押解,也容我们说句话吧,哪能像你这样,一句话不合,就是藤条劈头盖脸打人呢?更有军汉说了,这简单就是不把我们当人看。
如果,你跟着杨志押解生辰纲,你会怎样看待这个上司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3 08:37:19 +0800 CST  
感谢978336162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杨志,为什么一路上,要这样凶巴巴的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想把功劳全占了。总而言之,士兵们没有功劳,虞侯们没有功劳,老都管也没有什么功劳。全是我的功劳!因为,他们都不懂事,如果不是我坚持己见,严厉督办,肯定办不成这件事。
如果杨志按正常套路出牌,顺利押解生辰纲后。就得把功劳分给随行的人。
总而言之,没有士兵们的积极配合、吃苦耐劳,这次押解任务也不会这样顺利完成;你想吧,暑伏天,一路跋山涉水,我空手走路都感觉辛苦,他们却挑着上百斤的担子,一直任劳任怨,我觉得这次押解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们。
当然了,免不了还得把功劳给老都管、虞侯也分点。总而言之,有时我考虑不周到了,他们也替我分担了不少事,所以没有他们协助,这次押解任务也无法顺利完成。
但杨志呢?显然不想一丁点功劳分给别人。总而言之,那些和他一块行动的士兵,在他眼里就是一些苦力,就是一些让他踩着上位的石头,他才懒得把一丁点功劳分给他们。而老都管、虞侯,本身就是多余了,除了会分享他的功劳,什么事也不会做。所以,他才懒得把一丁点功劳分给他们。


作为一个官员,如果就报着这种媚上欺下的态度,不愿意把一点汤水给人分的想法。而且做的非常过分。上司交给他十件事,如果他能办成一件事,那也得碰运气。因为,所有的下属、同事,肯定都会有意无意给他拆台。有时候,顺顺能办的事,最后都会变得磕磕碰碰,一步一个坎。我甚至怀疑,杨志上次把花石纲押丢了,也跟他这种工作方法有关。
高俅说,十个押解花石纲的人,都顺利的押了回来,就你把东西给押丢了?
如果单纯这样的一件事,如果我们没有见到杨志在押解生辰纲时的表现。我们也可以把它归于杨志命不好。但是,从他押解生辰纲时的表现去看,一个官员让他负责一件事,那真是找对人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3 14:36:35 +0800 CST  
这种当官的人,现实社会中也常能见到。这种人,见到上司说话,一脸尊重。见到同事说话,一脸傲慢;和下属说话,那就是非打即骂了。
杨志,和梁中书说话,彬彬有礼,人五人六。
在押解生辰纲的途中,杨志唯独和老都管说话,有点好头脸;因为老都管的地位比他高。
和两个虞侯说话,杨志就没有什么客气的了。两个虞侯走的有点慢了,又对杨志的安排感到有点不理解。于是就说:“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得走不到,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走?正是好歹不均匀。”这话问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事实上,所有的军汉都提出同样的问题。杨志开口就是:“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和同事好好说句话,就这么难?给同事好好解释一下,就这么难?
当然了,杨志对这两个虞侯还是客气的。因为,这两个好赖也算他的同事。对那些军汉,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因为书中是这样写的:“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
不要说别的了,就是他这副小人嘴脸,也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二逼。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3 19:50:48 +0800 CST  
按理说,杨志管理这十来个人,并不困难。
因为,他的权限非常大。因为,梁中书亲自吩咐,大家都必须听从他。所以,老都管身份比他高多了,一路也从来不敢顶撞他,都是按杨志的吩咐办事。
只是最后,老都管实在看不下眼了。才温和的劝了他几句。“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老都管这样说杨志,那是因为,杨志当时把军汉都打急了。书中这样写的,“杨志拿起藤条,劈头盖脸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总而言之,藤条劈头盖脸的打人,已不起作用了。
只要人们不带有色眼镜,非要把杨志当成英雄看。杨志在押解生辰纲时的种种表现,就是标准的二逼行为。因为,一个营长级别的军官,梁中书又亲自授权他负责此次行动,老都管也从来没有干涉过他的行为。最后,竟然连十一个士兵,都能管的硬挨藤条,也不服从他命令。这得多大的本事啊?总而言之,人才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3 21:37:13 +0800 CST  
我相信,谁处于老都管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忍不住劝他两句的。因为,士兵也是人,你不把他们当人看(就知道非打即骂),他们自然不会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你稍微调整一下管理方法,不行吗?
老都管比杨志级别高多了。但是,他听到士兵抱怨辛苦时,也懂得鼓励、安慰他们。总而言之,你们现在辛苦点,到了东京,我自然会赏你们。
杨志却只是拿着藤条,总而言之,我说的话,就必须服从,不服就打。最后,打得大家谁也不服他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3 21:38:22 +0800 CST  
老都管说,他在蔡京那里当奶公时,见过的军官无千无万。大约就是说,像你杨提辖这样管理士兵的军官,我可真没有见过。不是老都管没见过,恐怕谁也没有见过。因为,除了传说中的二逼,因为某种原因当了官,绝不会有这样管理手下的人。
我实在奇怪,凭杨志这种管理能力,如果领兵上战场,真能打了仗?堂堂一个营长级别的人,梁中书直接授权管十一个士兵,最后竟然能管的,谁也不听他的地步?真是人才啊!
所以,我说,杨志也就长了个当马仔的脑袋。

杨志最初出场,因为一直都混得非常不得意。所以,看起来也是人五人六的。但是,当他有点身份时,马上就显现出那副无可救药的二逼样。当我们看到他后来的表现,自然会觉得,他能把花石纲押丢了,那绝不是偶然的。

人们常常觉得,杨志不得志,那是因为社会黑暗。但是,像杨志这种人,如果也能得志,那社会才叫真的黑暗了。
杨志这种人,天生就是个干黑社会的材地,所以在社会上混的一步一个坎,而一进黑社会,马上就混得风生水起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3 21:39:42 +0800 CST  
感谢hejao764 、978336162 、浑水虾 网友的支持,更更新一段。


我们普通人教育自己儿子时,也会这样说:“孩子,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换而言之,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再换而言之,没事的时候,你不必处处显摆自己。有事的时候,你必须得把自己的本事全显出来。这才是男子汉!
我们看看杨志,没事的时候,拿着根藤条,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有了事,马上就六神无主,成了传说中的坛三爷。

生辰纲被劫了。这事大吗?说大,很大;说小,也就是小事一桩。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自然是大事。以杨志的背景而言,实际上很难称得上是大事。只是杨志,天生长了一个当马仔的脑袋,所以当时就连东南西北也找不到了。

生辰纲被劫后。杨志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事不怨我,全是这帮无能的手下、无能的助手坏了事。接着,就是一咬牙,一跺脚,先想到自杀,后来走着走就着,就当了强盗。
其实呢,才是多大点事?一个有担当的人,拥有杨志的背景。肯定第一个念头就是,事已经生了,追究谁的对谁错,已没有意义了。现在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被劫的东西追回来。而且,从理论上,杨志应该也是可以追回这些东西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5 10:30:25 +0800 CST  
如果杨志有担当。肯定会先检讨一下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想着如何把事情摆平。
而且,生辰纲被劫,很难说是谁的工作失误造成。如果说到责任,杨志、十一个士兵、两个虞侯、一个老都管都有责任。

最初士兵们想喝酒,但是杨志不同意,他们也不敢买。老都管被士兵们说动了,也不敢擅自作主,还是去请示杨志(按理说,老都管比杨志地位高,从这层意义上,老都管并没有干涉杨志行使权力),最后,杨志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没有问题,所以士兵们才敢买酒喝的,而杨志也忍不住喝了一些。

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如果一个有担当的军官,面对这种结果,是绝不会把责任全推给别人的。因为,最后拍板决定的人就是他。更主要的是,把士兵们管的全部消极怠工,最后试图向士兵们妥协的人,同样也是他。
再往深了说,如果他们推着几个车,牵上几匹驴马,自然可从旅店、饭店,带上足够的酒水,哪用得着在荒山野岭买来路不明的酒水。这本身就是杨志考虑不周的结果。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5 10:44:01 +0800 CST  
如果杨志有担当,那等自己手下醒来后。他的第一句话,应该就是,“我们今天算是栽了!都怪我考虑不周,所以害得大家一块受牵连。”
作为领导,最需要的就是有担当。换而言之,出了大事,马上先把责任全揽过来。只有如此,你的手下才会发自心底的尊敬你、愿意替你卖力;而且更会纷纷检讨自己的错误。

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领导,真的出了大事(处于杨志的位置),你就是把责任全部推给手下,你也跑不了关系。这种人情,不送白不送。
杨志,显然没有这种担当。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5 10:47:07 +0800 CST  
先玩完虚的,那就再玩实的。总而言之,马上率人直奔当地府衙;再总而言之,叫知府赶快出来,然后直接和他对话。

首先亮明自己一行人的身份。这是梁中书家的老都管(而且还是蔡夫人从娘家带来的),这是梁中书的两个虞侯,我是大名府的杨志,现在官任提辖。如果怀疑我们的身份,我们马上可以你出示相关文书。

然后告诉知府,“我现在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都要告诉你。

坏消息,就是我们押运生辰纲,一路好好的,走到你的地盘上,被人劫了。我可不是吓唬你,如果蔡太师追究下来,我的前程肯定是毁了,脑袋弄不好也会搬家。至于你的前程能不能保住,用不用到沙门岛度假,就看你的道行了。
至于好消息呢?就是现在,这件事梁中书还不知道,蔡太师也不知道。而且,只要我们配合的好些,梁中书、蔡太师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15 10:51:27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34325

发表时间:2013-01-05 04: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5:20 +0800 CST

评论数:83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