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笑评《水浒》 白道、黑道 就是无间道 长篇连载

感谢21tc_bianzhou、义A、978336162 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节。


如果仔细看《水浒》原著,晁盖大约就象民国的黎元洪。那都是走了狗屎运,爬上了时代顶峰。你别看他们好像很风光,实际上从来都是给人当配角的。
最初的黎元洪,是被革命党从床底下拉出来,硬推上了大哥的位置。
最初的晁盖,在案发后,躲在家里十多小时,不肯跑路,直到大批官差追到家门口,才跑路当强盗的样子。
晁盖真正走上江湖的原因,与黎元洪参加革命的原因,还真有的一拼。


晁盖能维持大哥的位置,最初是因为他有着第一流的团队;后来能维持大哥的位置,是因为江湖人所说的义气,就如是白道所说的忠君。没事火并大哥、抢大哥的位子,那是犯大忌的。
晁盖后来,出师曾头市,大约只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傀儡,证明自己也是有当大哥能力的。但是出场没有几分钟,就带着无穷的恨意,离开这个曾让他憧憬、迷茫、害怕、风光、憋怯的江湖。

晁盖的那个团队,的确是第一流的团队,但是面对宋江时,却实在有些相形见拙了。
且不说,晁盖本身与宋江相比,就差着十万八千里。
就是比马仔吧。刘唐的确二逼劲够足,但是与李逵一比,谁敢说他们是一个档次的?因为,与李逵相比,刘唐实在一点也不二逼。
就是比队员吧。阮氏兄弟的确够机警、勇敢,但是不要说与秦明、花荣相比;就是与李俊、张氏兄弟相比,也很难说谁比谁强。更何况,宋江手下,还有一大帮人渣级小马仔(把残害无辜、伤天害理当成本事)。
吴用的智慧、手腕,的确是一流的。但是,那得看跟谁比了,跟宋江相比,吴用最多只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而宋江,绝对是博士级别的。
再比路线吧,当时梁山已经鱼龙混杂了。像晁盖那种强盗的小农思想(安安心心当强盗),早已不会获得普遍强盗的支持了。晁盖作为这种路线的代表人物,本身的号召力就非常有限了。

晁盖一意孤行,亲自率兵攻打曾头市。本身还是他草包的表现,因为那就是一场自杀式的行动。因为,注定不会有人真正支持他、配合他。甚至,吴用在这个最关键时候,都没有陪他前去。
从前,晁盖有事总可以咨询吴用。现在没有了吴用,晁盖只能闭着眼睛乱出牌了。于是,没走两步,就输的一干二净了。


晁盖死前,会后悔,曾经劫生辰纲吗?也许不会的。因为,一个曾对对黑社会充满幻想、憧憬的富家子弟,最后走入了黑社会,误打误撞成了一个江湖的神话。虽然内在的心酸、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的一生也曾精彩过、风光,所以他不会后悔的。
可是,我敢说,如果按晁盖的路走,绝大部分人,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因为,草包一样的富家子弟,被人推着走进了江湖,却误打误撞成为一个江湖神话,恐怕比抓个大奖也难!

关于晁盖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下一节,开始写林冲。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6 09:47:32 +0800 CST  
复21tc_bianzhou网友:

建议楼主,写当下段落的时候,尽量少提及后面的段落的内容,更要避免比较,写到后面段落的时候,多拿前面的出来比较,横向纵向联系,甚至不拒绝重复。
这样,就可以避免虎头蛇尾的感觉,像开头两页,一半以上的内容,应该全部放到后面宋江出场以后再写,这样的读者体验要好很多。

====================

感谢您的建议。其实在贴完晁盖时,我计划下一章,就开始贴宋江。但是,正如您所说的,前面对宋江的内容写的太多了,所以我忽然发现,以现有的内容(我写完的宋江),一旦贴出,很容易出现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因为前面烘托的太多了、太厉害了,后面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但是,我一定会尽力,把宋江那一段写好,尽量让人觉的,前面看到的宋江,还只是一个云遮雾罩的宋江,真正的宋江一出场,绝对比前面看到的宋江,更复杂、更神奇。

其实,在计划贴宋江的相关内容时,我最多的感觉,也是前面把宋江烘托的太厉害了,也写的太多了,所以宋江真正登场时,想避免虎头蛇尾的感觉,就有些太难了。所以,我想再花几天时间,把写过的内容好好翻新一遍。

如果没有意外,贴完完林冲的内容,就会贴宋江了。

感谢您的建议与支持。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6 10:07:47 +0800 CST  
感谢hank568 、义A、三木一木 、绝地武士的归来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四章 从来不二逼的林冲


林冲这个人,是一个近于完美的人,因为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而且造型一流,高大威猛(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随便往那一站,就是让美女爱慕的英雄,也是让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更主要的是,林站洞悉了整个社会的人情事理,所以遇事,总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更难得的是,林冲出场永远都是彬彬有礼,愿意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从这层意义上,哪个女人嫁给林冲,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从这层意义上,哪个人能与林冲共事,都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但是,这个社会却有着另一面,那就是弱肉强食。所以林冲这种形象,就有些不完美了,甚至有些太差劲了。
因为他不够坏。现代不是有句名言吗?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更主要的是,男人不坏,常常就是与无能联系在一起。
因为他不够二逼。人如果一点二逼劲也没有,别人就可以摸清你的牌理。所以从牌理而言,你总能找到最佳的选择.但是与人玩牌时,对手也会轻视你,因为人家对你出牌的顺序、方法,那是看的一清二楚。从来都按牌理出牌的人,本身就是死心眼的人。

林冲的悲剧,竟然是因为他不够坏,不够二逼。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林冲的不完美,竟然是因为他不够坏,不够二逼。这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我看过许多人嘲笑林冲的文字,因为林冲表现的的确太窝囊了,更主要的是,林冲干的许多事,细分析下去,还处处透露着自私的意味。

其实,按牌理而言,林冲哪一步也没有错,而且步步都是最佳的选择。从这层意义上,那些认为林冲这不对、那不对的人,处于同样的位置,绝不会比林冲做的更好。

更主要的是,就我的理解。林冲是标准的好人,认为林冲道德有问题的人,常常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总认为,让我处于同等的位置,我绝对比普遍的梁山好汉,都有道德感,但对林冲却是一个例外。我承认,林冲的许多行为,细细分析时,都透露着自私的意味。但是,公心而论,我们在现实生活,谁不自私呢?而且现实中的人,只会比林冲更自私,绝不会比林冲更无私。


林冲的悲剧,从社会大范围寻找,那就是整个社会(无论白道还是黑道),都迷漫着一种弱肉强食的味道。而林冲的不坏,林冲的不二逼,就成了一种过错,甚至是一种罪过。


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冲妻子,可以说是出于误会。

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其实,公心而论。林冲当时的表现,并不窝囊。谁处于林冲的位置,也不会比林冲作的更好。从某种意义上,林冲当时做出的选择,就是最佳选择。

所谓上去打高衙内一顿,那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高衙内,是能随便打的人?更主要的是,高衙内一看是林冲的妻子,马上就表示知错了。虽然高衙内没有亲自给林冲道歉,但是高衙内的狗腿子,都争着给林冲赔不是,也把高衙劝走了。
从这层意义上,高衙内也算给了林冲面子。林冲对他表示一番要教训的样子“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也挽回了一些面子。从情感而言,谁也觉得应该把高衙内打一顿。问题是,高衙内是随便可以打的人吗?

所谓林冲应该打高衙内一顿,那纯粹是事不关己,随便乱支招。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二逼的行为。因为打了高衙内,会有什么后果?那是明摆着的,只会把事挑的越来越大,更主要的是,林冲与高衙内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你把事挑得越来越大,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如果鲁智深那种人,认为林冲窝囊,那不值得非议。如果鲁智深那种人,大放厥词说,应该痛打高衙内一顿,这并不值得非议。许多写书的文人,也说这种话。我只能送他一句话,扯的我个蛋疼!

鲁智深那种人,自己遇到类似的事,头脑发一热,没淮真会这样作的。所以人家说林冲窝囊,说林冲应该打高衙内一顿,这无可非议。因为,人家遇到类似的事,可真不会像林冲那样前怕狼后怕虎。

而那些写书的文人,不是泪痕小瞧他们,他们自己遇到类似的事,万辈也不会头脑发热的。
自己不敢这样做,就鼓动别人这样做,这叫什么心态?
你自己遇事时,总是想着哪头大、哪头小;总是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冲动是魔鬼!事不关己,给别人支招时,就是舍得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什么心态?

如果当时,林冲打了高衙内,恐怕只是给高衙内上一盘菜罢了。因为,顺着这件事,人家可以随便收拾林冲。从某种意义上,那是林冲自己爬到了人家的案板。

林冲打高衙内?怎么个打法?

如果打的轻了,人家肯定不服你!
不为什么,就因为人家爹是高俅。现在某些坑爹的人,就因为自己爹,是个芝麻大的官,都会不知天高地厚。人家高衙内的爹是高俅,他可能知道天高地厚吗?

如果林冲敢打高衙内,高衙内能认怂吗?到时,高衙内仗势和林冲耍横,哭天抢地和林冲玩命。林冲又应该怎么办呢?甚至高衙内拿着刀,上来捅林冲,林冲又该怎么办?如果林冲面对人家这种撒泼耍赖,再去表示退缩,岂非更没面子。岂非更会让人家得寸进尺?

我不否认,以林冲的身手,随便拿出一只手来,就能打得高衙内满地找牙。问题是,如果人家就是一副和你不罢休的撒泼耍赖,你怎么收场?真把人家打的爬不起来了。你又怎么收场?
到那时,人家还用费什么心思,跟你玩“误入白虎节堂”,当时就可以法办你了!到时,谁听到这件事,恐怕也会说林冲太冲动了,做事太不考虑后果了。
不要说,高衙内把林冲告到法院,绝不会有一个法官,会公平审理这个案子。就算法官愿意公平审理这个案子。高衙内调戏林冲老婆,林冲就把高衙内打的爬不起来了。法官会怎样判林冲?不可能,会判林冲个正当防卫吧!
如果法官不愿意公平审理这个案子,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有人会说,大不了一走了之。说了个容易!且不说把高衙内打坏了,绝不是随便可以逃跑成功的,就算可以随便逃跑成功。
你以为,林冲是鲁智深?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为了这样一件事,就领着全家人跑路,值的吗?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这样做吗?
你以为,林冲是王进?王进出逃,那是因为,王进与高太尉的恩怨,已无法挽回了。林冲与高衙内的恩怨,从当时的情形去,只是一场误会。林冲只要适当忍耐,就可以化解了。凭什么非要选择,领着全家当逃犯的路呢?

从某种意义上,林冲当时的作法,是一种绝对符合牌理的做法,而且是最佳选择。
而且从正常意义上,也应该就没事了。但是,林冲悲剧命运的开始,并不是因为他这次选择不对,而是因为他不够坏,不够二逼。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如果林冲够坏,如果林冲够二逼,这件事,其实就已结束了。但是,因为林冲不够坏,林冲不够二逼,所以这件事还在继续。最后,竟然引发了戏剧性的意外,于是林冲只能被逼得越走越没有路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6 15:18:43 +0800 CST  



以前有网友,曾这样调侃《水浒》这段内容。大意是,林冲妻子被高衙内纠缠住,使女锦儿找到林冲、林冲又跑去救妻子。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太短,这么长时间,林冲的妻子,怎么可能保住清白呢?当然了,林冲妻子被困在陆谦家里时,也是如此。
其实,得出这种结论的人。通常都是按商业化小说、影视剧中的内容,分析《水浒》。因为,在商业化小说、影视剧中,坏人总是无法无天的样子。但在现实生活中,显然不是这样简单的。

其实,我以前也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林冲妻子,第一次被高衙内纠缠时,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林冲的妻子。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林冲的妻子,不希望给自己丈夫留下麻烦。如果报出了自己丈夫的名字,就算摆脱了纠缠,也可能会给自己丈夫留下麻烦。

至于林冲妻子的清白,如何保护。这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有点社会常识、经验。就会知道,社会虽然弱肉强食,但是也不会乱到毫无规则的地步。换而言之,高衙内虽然好淫人妻女,也绝不可能就是霸王硬上弓啊!你以为,这个社会真的没人管了?

从现代社会去看,喜欢淫人妻女的人。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手交钱,一手交易的不算。

第一种,就是绝对的软取,关于这一点,看看王婆教西门庆的套路就可以知道。总而言之,挨光到九分九厘,差那一厘也是没有用的。换而言之,追求的就是你情我愿、水到渠成。这种事,在现代社会,已是见怪不怪了。总而言之,想办法勾引别人妻女;其间绝没有用强的痕迹。如果从冠冕堂皇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不道德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恐怕已成为一种有本事的象征了。

第二种,就是软硬兼施。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富安对高衙内的话中看出来。“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这段话,本身就证明,高衙内淫人妻女时,绝不是霸王硬上弓的。

现实社会中,有点权势、有点的钱人,喜欢淫人妻女,通常都是这种套路。总而言之,见到合适对像,就先不断的纠缠她、骚扰她、调戏她,再用权势、金钱威逼、利诱她;再用甜言蜜语欺骗她。总而言之,一步步摧毁猎物的心理防线,最后半推半就达到目的。
其实,严格的说。这样把女人搞上床,也是强奸。只是,这种强奸无论从法理、情理上,都很难定性的,甚至是无法定性的。

我们总觉得高衙内是一个非常坏的人。但是,我们只要看看现实社会,就会发现,高衙内自然是坏人,但是远没有人们想像中那样坏。因为,我们在现实社会中,像高衙内那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也太常见了。不要说那些毫无文化修养的官二代了,就是那些为人师表的校园流氓,也常是这种德性。见到可以侵犯的女人,总是不断纠缠、调戏、骚扰;然后利用职权硬逼、利诱;再用甜言蜜语欺骗,最后达到把人家搞上床的目的。
高衙内的套路,也是如此的。因为他信奉的逻辑,也是,“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第三种,那就是所谓的霸王硬上弓了。这样做的人,其实也是剪指甲,拿切菜刀的人。这种人的心智,实际上都有毛病。尤其在一手交钱,一手交易,半公开、甚至公开化的社会中,这种人的心智,就更有问题了。

在商业化的小说、影视作品,高衙内之类的人,都会选择第三种方法。其实,这只是商业化的表现手法。换而言之,处于高衙内的位置,通常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二种方法,承担的道德风险比较低、法律风险也比较低,更容易把事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果高衙内真如人们想象中那样,见到妇女就随便霸王硬上弓,谁家的妻女有几分姿色,还敢随便上街呢?如果成了这个样子,高太尉也兜不住的。


我写上述内容,无意教人学坏。我只是说一个事实罢了。如果反过来说,也希望人们明白,坏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我们是用现实社会的内容,去类比《水浒》的内容,就不会奇怪,林冲妻子的清白,为什么能保存了。因为,高衙内虽然好淫人妻子,却绝不可能选择霸王硬上弓的方法。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6 15:20:09 +0800 CST  
感谢岭南陈氏、韦理想2009、义A 、费希尔曼 、大大泡泡1978、绝地武士的归来、无尽的恋 、贼迷惑惑 、goldwing001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是不是说的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如果说,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冲的妻子,那是一种误会。那第二次调戏林冲的妻子,就绝对不是误会了。


从书中的内容去看。最初的高衙内,并不敢欺负林冲。

我们看原著中的内容。

那富安走近前去,道:“衙内近日面色清减,心中少乐,必然有件不悦之事。”高衙内道:“你如何省得?”富安道:“小子一猜便着。”衙内道:“你猜我心中甚事不乐?”富安道:“衙内是思想那“双木”的。这猜如何?” 衙内道:“你猜得是。只没个道理得他。”


从正常意义而言,这件事也许会渐渐结束了。如果真是这种结果,那林冲看到高衙内第一次调戏自己妻子,所做出的选择,无论从过程、结果去看,都是最佳的选择了。


但是,林冲有两个最大的弱点(甚至按社会上的普通观点,可以说是缺点了)。那就是不够坏,不够二逼。
于是,麻烦事来了。

本来,高衙内不敢欺负林冲(因为,林冲也不是普通人),但是那些阿猫阿狗的人,却是去怂恿高衙内欺负林冲。
为什么阿猫阿狗的人,敢怂恿高衙内欺负林冲呢?自然是因为,他们想讨好高衙内。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林冲从来不二逼。所以,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林冲的出牌顺序、方法。
林冲从来都是按牌理出牌,而按牌理出牌,高衙内的牌面,比林冲的牌面大多了。从这层意义上,林冲一丁点赢牌的机会,也没有。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林冲是一个动不动就犯二逼的人。还有人敢怂恿高衙内欺负林冲吗?肯定没有了。
因为按牌理出牌,高衙内肯定能赢。问题是,不按牌理出牌,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林冲经常犯二逼。那谁给高衙内支招,也得掂量好后果。因为,只要林冲不按牌理出牌,那高衙内的牌面再好,也有可能会输的。
比如,林冲一怒,三拳下去(根本用不着拿刀),高衙内能不能活下去,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甚至而言,就算林冲不敢打高衙内。但林冲一怒,三拳下去,给高衙内支招的人,恐怕不死也得吐一升血。

问题是,谁也知道,林冲从来不犯二逼。那可坏事了!
给高衙内支招的人,就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认为林冲不会干这种傻事。不要说下重手打高衙内了,就是下重手打给高衙内办事的人,林冲也不会。因为,这样作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习惯按牌理打牌的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我们可以想象。按牌理而言,不要说高衙内只是非礼林冲的妻子了,就高衙内强奸了林冲的妻子。林冲又该怎能做呢?我知道,一个男人遇到这种事,应该拿刀杀了那个坏人。
问题是,就算林冲想拿刀杀人。他的妻子,也肯定会劝阻他的;甚至他的老丈人,也肯定会劝阻他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牌理而言,是不应该这样做的!甚至林冲冷静下来一想,也会觉得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太严重了。
也许有人会说,泪痕你没有血性,才会说出这种话。泪痕不否认,自己这些话里面,没有血性,泪痕只是说一个事实罢了。

给高衙内支招的人,就是这样分析问题的。因为,林冲拿起法律的武器,肯定惩治不了侵害自己的坏人(原因很简单,这根本用不着分析);林冲用暴力,肯定能惩治了侵害自己的人(原因也很简单,这根本用不着分析),只是林冲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如果林冲做事,经常犯二逼,换而言之,经常会完全违反牌理出牌(不仔细权衡利弊)。自然没有人敢给高衙内随便支招了,更没有敢帮高衙内玩了。因为,林冲违反牌理出牌,林冲伤谁、杀谁,都是小菜一碟。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7 18:47:48 +0800 CST  
复无尽的恋、贼迷惑惑网友:

泪哥哥呀,你把两晋贴冷落了
-----------------------------
+1314
===============================

我突然决定挖这个坑,我以为,自己有能力同时填两个坑。现在看来,我是有些高估自己了。

两晋那个帖子,暂时只能先放一下了,两个帖子同时写,我怕都弄成夹生饭的。这些天,也水浒这个帖子,写的非常顺手,所以我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里了,两晋那个帖子,过一段时间再说吧。但是,那个帖子,应该不会太监的,因为大框子,我已搭好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7 18:58:06 +0800 CST  
复夏世祖网友:

泪痕是准备捡几个重要的梁山人物写,还是打算把108个人物都梳理一遍呢?
=================================


这个帖子,我只是信马由缰的在写。整个框架,我现在都定不下来,没有意外的话,肯定是以宋江为主角、主线,写大部分内容。

我以生辰纲为主线,主要是为了描写出当时的江湖、官场。再后来,以武松为主线,只是想描写出当时的市井社会。以林冲为主线,只是为了描写普通人在现实中的无奈、迷茫。其实,史进、施恩、柴进、鲁智深等人,也一定的腹稿了,只是以后能不能写出来,我也不清楚。现在只是写一段算一段了。

其实,这个帖子最初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想以宋江为主线,塑造一个黑道枭雄、奸雄,后来,我感觉这样写下去,实在有教人学坏的意味。虽然,宋江是谁也模仿不了的,但是用一种夸张的、文学化的方法记叙这样一个人物的成功,本身就容易误导看这个长篇的人。所以,后来就加入其它内容,尽量冲淡这条主线。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7 19:12:49 +0800 CST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按牌理出牌(事事总是仔细权衡利弊),坏人和好人能有什么区别?
区别的大的去了。

许多人不习惯对别人说“不”。有时,他很想对别人说“不”,却总是无法说出口。为什么呢?因为,他信奉的是,好人的出牌理论。

好人的出牌基本理论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所以,他为了换取别人的合作、支持,通常就会想办法对别人好(让别人满意),总而言之,最后退让、忍让,成为他与人相处的一种习惯。
到了最后,你让他对别人说个“不”字,他都会感觉到心理上有困扰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这样拒绝别人,别人会不高兴了;别人不高兴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就有可能破裂,甚至还会受到对方某种程度的报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对别人说个“不”字,都会觉的如此困难,都会觉的后果如此严重。你让他明显的侵犯、伤害一个人时,他自然会感到无所适从了。


“你怎样对你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这种出牌理论,自然没有什么错误。问题是,你必须得看到另一面。
许多时候,你对别人越好、越退让,别人就会对你越不好(因为,他觉的你好欺负);有时候,你对别人越坏、越侵犯他,别人就会对人越好(因为,他觉的你不能侵犯)。一个人,如果迷信这种出牌理论,那他自然就会渐渐成为一个坏人。
因为,迷信这种出牌理论的人,自然会想办法让别人害怕自己,更没事就是想着如何侵犯别人。因为,他总觉得,别人不害怕自己,就会欺负自己,就会不好好与自己合和作。

好人与坏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一个人信奉的出牌理论,也绝不会是界限分明的。但是,这种倾向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着。

林冲是一个标准的好人。所以,在他的出牌策略里,肯定没有侵犯别人、伤害别人的内容(至少,这种内容会少的可怜)。林冲是一个标准化好人,所以,在他的出牌策略里,肯定是以退让、忍让为主要内容。
一个这样的人。是不会让人害怕的。因为,从他的出牌历史中,人们几乎看不到,他侵犯、伤害别人的历史记录。好人看到这一切,自然会因此尊重他、愿意与他亲近。坏人看到这一切,自然会因此轻视他,有机会就会想着侵犯他。
一个人这样的人,是不会让人害怕的。因为,从他的出牌历史中,人们看到的几乎全是退让、忍让的历史记录。好人看到这一切,自然还是会尊重他、愿意与他亲近。坏人看到这一切,自然还是轻视他,有机会还是会想着侵犯他。
如果翻开一个人的出牌历史记录,几乎看不到任何攻击性、侵犯性、伤害性的内容。自然很难让人产生害怕感觉。

如果林冲是一个坏人,那就不一样了。
对于坏人而言,对别人说一个“不”字,那实在太是小菜一碟了(因为,好人也应该拥有这种权利);对他们而主言,攻击别人、侵犯别人、伤害别人,也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如果你翻开坏人的出牌历史记录,攻击、侵犯、伤害别人的历史记录,那是一个接一个。恃强凌弱、得理不让人,更是他出牌的一贯风格。看到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害怕的感觉。


如果林冲是坏人(出牌策略中有着太多攻击、侵犯、伤害人的内容),又经常犯二逼(动不动,就完全违背牌理出牌)。不要说高衙内不敢欺负林冲了,就是高衙内敢欺负林冲。高衙内的手下,也会想尽办法,劝高衙内不要这样做的。
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因为把事情弄大了,让高太尉知道了,这可能会交不了差的;如果再弄大了,让皇帝知道了,那可能会让高太尉也受损的。
人们这样劝高衙内,绝不是因为他们跟林冲关系好;也绝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讨好高衙内。
而是因为,与这样林冲玩牌,他们拿着再大的牌面,也不敢保证自己稳赢;因为,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皇帝也可以被人拉下马的。
而是因为,与这样的林冲玩牌,就算你这次能赢,以后输了呢?因为人家的出牌策略里面,就是以攻击、侵犯、伤害为主要策略。你招惹人家,人家抓住机会,不好好报复你,那叫有鬼了。

问题是,林冲不是坏人,更没有犯二逼的历史。所以,高衙内不敢欺负林冲,别人都会怂恿高衙内欺负林冲。而高衙内找人,帮自己欺负林冲时,那个人也是二话不说,就给高衙内当帮凶了。因为他们觉的,林冲肯定会按牌理出牌;因为他们觉的,林冲那种人,绝不会攻击、侵犯、伤害别人的。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估计的完全正确。


其实,社会上有许多人。就我的理解,他们本质并不坏,只是因为在社会上走着、走着,就渐渐发现,如果你不坏、不二逼,就会有人总惦记着欺负你。于是,他们渐渐变的越来越坏了,越来越二逼了。

变坏了、变二逼了,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被人欺负?从某种意义上,是的!但从另一层意义上,不是的!因为,社会没有这样简单。
一个人变的坏了,变的二逼了,通常会带来其它恶果。如果最后变得越来越没样,恐怕学坏本身、变二逼本身,就会把自己彻底毁了。
社会本身是很复杂的。所以,他永远不存在一种简单的、优化的策略。


如果林冲够坏、够二逼。富安就不敢轻易怂恿高衙内欺负林冲了;陆谦也绝不敢帮着高衙内欺负林冲。而他们不敢给高衙内当帮凶,高衙内更不敢随便招惹林冲了。

陆谦接到高衙内的指令后,肯定会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得罪了林冲,会有什么后果?
一个人出牌的套路,被人看得一清二楚;而他的出牌历史中,又从来没有攻击、侵犯、伤害别人的记录。得罪他的后果,自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林冲是一个坏人、是一个二逼。陆谦就得充分考虑好,欺负林冲的后果。
如果,林冲不按规则玩牌,以林冲的身手,寻找机会,想让谁半个月下不了炕,都是一件小事?问题是,人们都知道,林冲绝不会干这种事的。
如果,林冲的行事风格,是以攻击、侵犯、伤害为主。那人们平常没招惹林冲,都害怕受到林冲攻击、侵犯、伤害,现在得罪了林冲,肯定更一点幻想也不用报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7 20:24:16 +0800 CST  
感谢徐兆玮、三木一木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节。

如果林冲处于陆谦的位置,我相信他,他肯定会通过一些曲折的方式帮助朋友。因为以林冲的性格,绝不敢得罪高衙内的;但是,以林冲的性格也绝不会轻易侵犯、伤害朋友的。所以他自然会用一些曲折的方法,让自己的朋友避免受到侵犯、伤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朋友,先请病假在家躲一段时间,总而言之,这些天人家是不会出门的。先把这件事拖一拖、耗一耗再说。
但是,陆谦却是毫不犹豫的充当了高衙内的帮凶。于是,林冲被陆谦骗出去喝酒,林冲的妻子被骗到了陆谦家。

林冲知道消息后,马上跑到陆谦家。
此时的林冲,依然还是按牌理出牌。

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的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
林冲上的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

林冲为什么要喊话。原因很简单,他希望把高衙内惊走了。因为,冲进去与高衙内撞个正着。这事可难办了。打人家吧!可能会把事挑得越来越大。不打吧,他侮辱自己妻子,这成了什么事?所以林冲先高喊一声,高衙内跑了。
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作太窝囊了。问题是,处于当时的情形,你说应该怎么办?冲进去把高衙内打一顿,基于情感,谁也想这样做,问题是,打完之后呢?
林冲与高衙内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所以他绝不能与高衙内正面冲突。正面冲突的结果(上去把高衙内打坏了),肯定是林冲被官府抓起来,他的妻子更没有人保护了。现在,林冲跑过来,虽然不敢把坏人怎么样,但是一声大喊,坏人还得慌忙跑开。如果林冲让人抓起来,他的妻子由谁保护呢?

为什么高衙内不去林冲家,而把林冲妻子骗到陆谦家呢?原因太简单了,如果高衙内到林冲家非礼林冲妻子,这端到了台面上,高衙内也不好应付;如果到陆谦家非礼林冲妻子,即使被端到了台面上,这件事就非常好应付了。总而言之,高衙内自然不对,林冲妻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林冲的妻子,没事跑到别人家,能怪谁呢?你林冲不看好自己的妻子,却怪别人挑逗你妻子。这就是你林冲不讲理了。
当然了,林冲的妻子是被人骗到别人家的。问题是,证据呢?证据在哪里?无非是林冲一家人,空口白牙说话罢了。可是,让另一方当事人去说,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让人家一说,林冲妻子跑到别人家,自然是因为一些非常下作的原因了。
既然大家都是空口白牙的说话,而且又没有确切的证据。你认为,一个没有特定的、先入为主观念的人(认定高衙内是坏人,林冲妻子是好人),会相信谁的话呢?
其实,我们在现实中,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性侵犯案子。总而言之,人所处的角度不同,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同,一个相同的案子,得出的结论是非常不同的。
比如,有个上司侵犯了女下属。只要当时的情景,比较存在争议、比较含糊不清。有人自然会认为,这是上司的错;有人则会认为,这是女下属的错;有人则可能认为,两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有人则认为,这件事根本说不清楚。
因为,女方的品行,谁敢保证?如果女方的品行不能保证,那这件事,就会有着非常多的可能性了。

林冲的妻子,竟然是在陆谦家,被高衙内调戏的。这件事,如果空口白牙的说起来。那可复杂了。因为,林冲的妻子,为什么要到陆谦家呢?这如果胡说起来,空间可大的去了。更主要的是,陆谦就住在高衙内家隔壁。
“原来陆虞候家,只在高太尉家隔壁巷内”。 书中这句话,你看似简单,玄机可大了。因为仅这一层内容,就会让林冲妻子百口莫辩的。

当然了,谁也知道,高衙内是个流氓。
问题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林冲贪图高衙内家的权势,主动干这种下作的事?最后,因为双方条件没有谈拢,所以就把事弄大了?
问题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林冲的妻子贪图高衙内家的权势,所以半推半就的与高衙内勾搭成奸了,最后林冲不甘戴绿帽子,所以把事弄大了。
谁也不敢说,这种可能性不存在!而当人家可以收买(甚至控制)法官时,这种可能性就是必然的了!
在商业化的小说、影视剧中,坏人都是单纯的,好人也是单纯的。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显然没有这样简单。人们习惯于用商业化小说、影视剧思考问题,所以总觉的,高衙内为什么有那样充足的时间(因为锦儿找林冲,林冲赶到事发地点,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却没有玷污了林冲妻子的清白;比如,以高衙内的权势,为什么非要选择在陆谦家非礼林冲妻子?再比如,林冲为什么不敢直接冲进陆谦家?其实呢,这是我们把社会简单化思考的结果,而社会,绝没有这样简单。


林冲在赶往陆谦家时,自然可以考虑好各种利害关系,等他到了陆谦楼下时,自然不敢直接冲进陆谦家了。因为,在当时背景下,你打了高衙内,人家就用不着和你玩什么“误入白虎节堂”了,就这条伤人罪,就可以把你抓起来,甚至就可以让你充军了。
更主要的是,这样的事,一旦上了法院,林冲妻子的品行,肯定会被胡说八道的一塌糊涂,还会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认为林冲妻子就是一个滥货。因为,一切是显然的,你林冲妻子是好人家妇女,跑到高衙内家附近的房子里干什么?别人骗你去的?谁给你作证呢?谁敢给你作证呢?一旦走了法院,什么事都是要讲证据的。
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够透明吧!许多非常简单的事,也会因为某种利益原因,被完全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在那种年代,面对这样一件存在争议的事,如果高衙内收买、胁迫人们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林冲一家跳进黄河能洗清吗?


林冲不在家。林冲的妻子,却出现在高衙内家附近的房间里。后来,林冲把高衙内打坏了。
这种事,是怎样出现的?
林冲的妻子,是被人骗去了。林冲救了妻子,一时生气打坏了高衙内,这自然可以说解释通。
林冲妻子贪图人家权势、钱财,经不住诱惑,被人家勾引了。林冲抓奸成功,把高衙内打坏了。似乎也可以解释通。
林冲为了前途,主动让妻子去。最后高衙内没有满足他的条件,所以他一时生气,把高衙内打坏了。似乎还可以解释通。

如果林冲真把高衙内打坏了,以高家的权势,恐怕会把后两种理由,弄的满城风雨。
更可怕的还在于,不明真相的人,大多数都会相信这种胡说八道。为什么呢?我们看看当时的民间俗语。第一句,“篱牢犬不入”。这是武二哥劝自己嫂子时说的话。意思很明显,只要女人不发骚,男人没机会。第二句,“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这是作者在阎婆惜勾搭张文远时,写的话。意思还是非常明显,总而言之,女人不发骚,男人没机会。既然人们对男女关系,都总结出了这种俗语,不明真相的人,会相信林冲妻子是清白人吗?


高衙内用的方法非常阴毒,而且显然留着可怕的后招。因为,既然是明着欺负林冲,人家为什么不直接到林冲家,干这种事?非要把林冲妻子骗到陆谦家(而且就是在高衙内家附近)。
这件事,如果林冲不敢弄大了,没有端到桌面上,自然什么事也没有。如果林冲敢弄大了,把它弄上桌面上。不要说法办林冲了,舌头根子下面,都能把林冲一家逼死。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1-28 08:14:42 +0800 CST  
复蚂蚁拉饭粒网友:

既然吴用那时并非真心救宋江,那么后面他和花荣为什么自愿为宋江浔葬?

============================

这是,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而且,吴用更多的是为梁山殉葬。吴用从一个村里的教书先生,因为上了梁山,渐渐变成了名动天下的吴学究。

吴用的人生,在招安前后达到顶峰。再向前走,等待他的也许只是一路下坡。英雄末路,是最令人悲伤、无奈的事。

有一个电影中的台词是,“如果不能骄傲的活着,我宁愿选择死亡”。许多英雄人物,只是因为多活了几天,于是一生的形象就毁了。比如,郭沫若早死若干年,是不是幸运,谁能说清楚?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9-14 19:47:39 +0800 CST  
复tt5766872网友:

新头领坐右边,旧头领坐左边不是宋江定的,是晁盖定的,《水浒传》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里明确讲了:左边一带交椅上,却是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那时白日鼠白胜,数月之前,已从济州大牢里越狱逃走,到梁山上入伙,皆是吴学究使人去用度,救得白胜脱身。右边一带交椅上,却是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列两行坐下。 宋江只是把这种做法传承和发扬光大了,
==============================

受教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9-20 20:31:34 +0800 CST  
复tt5766872网友:


应该是水浒应该属于那种混淆黑白的书,少年人本身对是非分辨不是很清,看了水浒,受了蛊惑,容易干些无法无天的事情,三国讲的都是英雄,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业,老年人看了会感觉这辈子别活了

=====================

这种观点,头一次听说。但是,应该也能自成一说。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9-20 20:32:34 +0800 CST  
复春雨何处寻泪痕网友:


感谢你的鼓励与支持。
但是,你所写的文字,如果作为一篇论文,我估计没有一个老师会给你打60分。请原谅我说直白。因为,就我理解,一个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人,在写文章时,必须得时刻知道,哪部分是大家的共识,哪部分是某些人曾说过的,哪部分是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你的文章,却显然一点也没有注意相关问题。

虽然,对于业余作学问的人,通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我写文章时,对于大多数内容,通常也没有标注出处与参考相关书籍的习惯。但是,对于业余作学问的人,这种错误是可以理理解的,也是在所难免的。问题是,你的错误太明显了。

比如,夏氏公理一【利益公理】:人总体上都是趋利的,每个人都倾向于追求自己的利益。

夏氏公理二【理性公理】:人总体上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倾向于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选择。

夏氏公理四【制约公理】:每个人都会受制于自身情况和他人的选择等因素的作用和困扰。(自身情况包括自己的认识水平、能力、位阶、健康等因素)

夏氏公理五【群体公理】: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而非独立的人。公理五反例:狼孩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非社会意义上的人。

这些结论,其实都是大家的共识。至少,在绝大部分的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里,这些结论,都是大家都是作为公理性质的内容出现。换而言之,没有人试图证明它的真伪,但是大家在推论问题时,都把它当作已知的条件用的。而且,很多思想性的学派里面,都对此作过详细的论证。
你觉得,把相关的结论,冠以一个夏氏公理,理由充分吗?

比如,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论述冠以马克思的名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此之前,虽然已有人开始用唯物史观分析,但是,大家并不是有意识的在应用相关思维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议会存在的国家中),人们已可以清晰的看到,决定人们的思想的,常常就是他们的屁股(换而言之,是他们所处的利益位置);而且任何一个大人物想发挥他的影响力与作用,都是与他能不能获得某个利益群体、集团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欧洲许多历史学者、政治家,都已开始自然而然的在应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社会。而马克思就是在在背景下、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这个论断虽然未必是全新的,但是应该是前人没有表达过的。但是,你所提出的这几个夏氏公理,应该没有一个具备这种特征,换而言之,你所说的公理,应该都可以说是老声长谈。


这绝不是简单的表达上的问题,它最后会影响你的思想体系正常建立与发展。因为,你把太多没有必要的内容,都划入了你的思想体系,最后让自己也会很难看清、理顺自己的思想体系。它导致的结果,自然是你无法集中精力完善你的思想体系。


你到现在为止,似乎也没有真正看到你思想体系,到底是构建在什么样的一些点上。就是因为,你没有试着分析一下,你总结出这样多的东西,哪一条真正是你的,哪一条只是人所共识的、哪一条是某个人曾说过的。
只有你确切的把握住自己发现的内容,你才可以顺着相关内容,不断发现更多新的内容。比如,“人总体上都是趋利的,每个人都倾向于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认识,依靠他不会让你发现什么新鲜的东西。因为,这几乎是人所共识的内容。当然了,你在此基础上,又推论出许多内容,但是,你的推论,严格的说,大部分只是一些前人观点的归纳总结。至少,你自己恐怕都不知道哪一条真正是你发现的。

对于历史,我觉得,我最大的发现(如果我不谦虚的话,应该可以这样表达)。第一、社会、历史(主要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交通、媒介变化的结果。这个论点,虽然我从来没有详细展开,但是,这是支撑我历史观点的主要支点。第二、上层建筑就是为现实利益辩护的;不论上层建筑怎样超然于现实的利益,但是他永远也是根植于利益之上的。这个论点,我虽然从来没有直接论证过,但是,我所有的历史内容,都是直接建立在这上面的。

虽然我的这两个观点,并不是全新的。但是,象我这样表达彻底、应用彻底的人,应该并没有(如果我不谦虚的话,应该可以这样说)。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许多人总觉得,我是机械唯物主义。
但是,你必须得知道,正是因为我表现出机械性,所以更证明我完全抛开唯心的影响。事实上,我们通常见到的唯物主义书籍,在解释历史问题时,在关键时候总会转向唯心的地方寻找答案;而我从来也不允许自己这样做。许多人觉得,这是我观点中的缺点,实际上是这是它的优点。我从来也知道,我思想体系的缺点,但是,我更知道以我的能力、学识,再建立一个更大的、更全面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将是一个没有实际价值的思想体系。因为,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在解释历史时,最后可左右逢源,而丧失了深入分析历史的可能性。

写历史时,如果我过多的引入唯心的内容,那对于整个历史,我完全可以像讲故事那样轻松的去写。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我几乎没有任何觉得难以解释、难以说通的内容了。如果不引入唯心的内容,那我在看历史时,觉得难以解释通、难以说通的内容非常多。而每当我想通一个问题时,我就会觉得,我的知识又增长了一层。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4-01-07 08:54:32 +0800 CST  
你所表达的思想体系,表面上无所不包,实际上,这正是你的缺点。以你的思想体系去看历史,估计很难感觉历史上有太多无法解释、难以解释的问题。这表面上是好事,实际对于作学问而言,没有比这更坏的事了。
用我的思想体系去看历史,因为它的支点是非常有限的几个,所以人们容易觉得它非常机械。更主要的是,用如此有限的支点,用一种近于机械的方式解读历史时,肯定会觉得历史上有太多无法解释、难以解释的内容。这表面上是我思想体系的缺点,实际上是它最大的优点。

许多网友一直追我的帖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我到底怎样解释后面的历史内容。因为,他们在应用我的思维方式思考历史时,会觉得后面的许多内容是无法解释的,或是解释不充分的。所以,他们很想看一下我怎样解释它。
其实,我在解释许多问题时,也常常需要苦想很多天,才能找到一个能让我满意的答案。我在看历史时,觉得无法解释、难以解释的内容很多;并不是因为历史书上没有现成答案,也不是我用唯心的内容解释不了,只是我知道,用唯心的内容解释历史,许多时候都是偷懒的一种表现。因为,在关键时候把许多内容,往大人物的思想、道德、天才上一推,那整个历史书,所有的问题,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整体而言,你的构思是很有价值的。我许多年前,也曾作类似的尝试,但是,总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就终止了。
历史,作为一门介于文学故事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问。我觉得,真正研究历史的人,应该让历史更像社会科学,而不是让它越变越像文学故事。而你的尝试,应该就是为了让历史更趋向于社会科学。
但是,正是因为你不是把历史当文学故事去演绎,所以在构建自己的体系时,更应该从基础上就严格要求自己。否则,这个体系是难以构建起来的。就算建立起来,它也是一个表面宏大,表面无所不包,实际上毫无用处的。

当你用自己的思想体系解读历史时,总会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这表面上是你的思想体系有缺点,实际上,这才证明你的思想体系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思想体系。因为,这证明你的思想体系有几个不可动摇的支点(通常就是你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
如果用你的思想体系可以轻松的解释一切,这表面上证明你的思想体系非常成功,实际上,这通常是因为你的思想体系,只是一个把前人思想综合起来的大杂烩。至少,你的思想体系中没有不可动摇的支点,关键时候总是可以左右逢源,于是本来很复杂的问题,到你这里,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我知道,我的思想体系存在着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对人的主观性过分漠视了。但是,我更知道,如果我有意无意的引入了人的主观性,那我不无法深入分析历史了。因为,许多关键的节点上,我会自然而然的用人的主观性去解释。许多时候,我写一段文字可以思考很多天、改许多遍,就是因为我不允许自己,总是有意无意用的人的主观性去解释相关变迁。
在简单的、宏观的叙述时,加入人的主观性影响,这很简单,但是当你在具体分析历史时,如果想不让人的主观性,冲垮唯物史观的基础,却是太难了。因为,一旦引入人的主观影响,人就会习惯性的用唯心的内容去解释历史。我所写的历史,都是从唯物层面去写的,虽然我永远知道它肯定是片面的,但是,想让它包容唯心的内容,却是太难了。

我希望有人能在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大的、更全面的解释历史的思想体系。你的思路未尝不是一种带有希望的假设。但是,你必须得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艰苦的过程,因为你现在的思想体系,只是相当于在图纸上出现,真正把它搭建起来,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主要的是,你的图纸上,现在就有明显的缺点、错误。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4-01-07 08:55:38 +0800 CST  
复岂有豪情似就时网友:

泪痕,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张督检要设计杀害武松,直接困了杀了不就可以了吗

吃饭的时候直接下毒不就行了吗

============================

第一、武松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物。空手打过老虎,十字街头杀过人,还提着人头进入县衙;而且大闹快活林,打败了当地第一单挑高手蒋门神。
第二、武松是施恩的结拜大哥,而且还是从施恩家被接走的。施恩在当地也是比较有身份的人。

这两个原因决定。如果武松死在了张督监家里,张督监必须得马上通知施恩家。问题是,施恩拉回武松的尸体一看,武松系死于毒杀。你说张督监能没事吗?
如果张督监把武松毒死后,并把武松马上焚尸灭迹,或是说武松失踪了。问题也来了,施恩到张督监家要人时,张督监就把一坛灰交给施恩,或是说找不到武松了。你觉得,你施恩家的势力,以武松那样的名气,施恩去告官,张督监能没事吗?

张督监栽赃嫁祸,就可以利用自己当官的身份,和能买通官府的能力,合法的收拾武松了。就算后来暗杀了武松,别人也只能怀疑此事与张督监有关,却不能直接找张督监。因为,武松并不是在张督监府里出事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4-01-07 09:00:00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34325

发表时间:2013-01-05 04: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5:20 +0800 CST

评论数:83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