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帝国!帝国们!——记人类历史上的帝国故事

引言 什么是帝国


什么是帝国?
它是一个有皇帝的国家吗?
不,实际上大部分帝国是没有皇帝这个职位的,就连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元首头衔也只是一连串的国王,直到1876年,英国人把印度女皇的称号加在维多利亚的头上,这个最大的帝国才有了第一个皇帝的头衔。
帝国必须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吗?
不必,古典时代的雅典帝国只是控制着大海,他们的陆地领土面积很小,他们被承认有公民权的本国人也很少。
那么帝国一定要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吧?
不,历史上后人称之为帝国的国家未必都是经济文化发达,有的干脆是一片荒蛮之地,就像克努特创建的北海大帝国。

那么什么是帝国?
首先,帝国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在西人带来这个概念之前,中国没有帝国,中国只有国和“天下”两个概念,皇帝位于宇宙的中心,统治着天下的每一个地方,只不过有的地方统治的直接一些,有的地方间接一些。中国之所以称之为帝国是因为西方人的称呼,他们用自己的理念衡量究竟哪些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是帝国,莫卧儿的印度也是帝国,中国是一个千年帝国,而日本人的统治者自称天皇,不过它只是一个王国,直到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另一个帝国为止,它才被看作一个帝国。

帝国也是一个是近代的理念,在历史上的很多帝国是被近代的西方人所追祭的,古代很多帝国的建造者都不知道有帝国这个概念,他们甚至可能连国家的概念都不存在,比如查理曼大帝建立的法兰克帝国在自己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法兰克的军事首领赚下的庞大家业,在他死后按照部族的传统分割给几个儿子分别统治,形成了现在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原型。

帝国(empery),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支配和控制”一词,它特指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统治,在近代欧洲,也就是帝国哪个概念产生的时期,西方人曾经给帝国这个名词下过一个最简洁也最有力量的定义“统治其他国家的国家,就叫做帝国”。
所以帝国意味着强大,只有这样它有能力去统治其他的国家。
帝国意味着高人一等,因为它可以让比它弱小的国家服从它的命令。
帝国也意味着强权,因为有人必须用它们的整个国家去服从一个来自外部的统治。
帝国也意味着斗争和竞赛,没有人愿意被别的国家统治,而每一国家和民族都渴望成为帝国。
同时帝国也意味着悲凉和落寞,沧海桑田,每一个帝国辉煌时代似乎都转瞬即逝——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帝国要么毁灭,要么变成任人宰割的“老大”帝国,千载之下,空留追忆。

帝国这个名词带来的荣耀和骂名同样之多,但是这个名词是令人神往和心旷神怡。一个企业家为了标榜自己的企业在某个产业领域的地位常称之为“什么业的帝国”,一个成功的黑手党领袖为了强调自己的犯罪集团的地位也自称为“帝国”,甚至知名学者都把自己控制的学术团体看作自己的学术帝国。2008年,俄军进入格鲁吉亚震惊世界,一个西方记者在莫斯科街头采访一个俄国人有什么看法,俄国人回应说:“俄罗斯过去是一个帝国,未来也必将从新成为帝国”。

帝国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执念,这个词代表了人类内心中对力量和统治的无限神往,代表了人类所能达到的力量和统治的极致,没有人能抗拒这种魔力,因为它深深植根与我们的身体的深处,在脑中,在心中,在DNA的碱基排列中。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26 20:28:00 +0800 CST  
一 王权从天而降


公元前4700年,人类最早的连片文明区域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伊拉克南部的位置。浩瀚柔缓的幼发拉底河和湍急如箭的底格里斯河,在临近波斯湾的地带互相接近,然后用无数密集的支流交织在一起,共同滋润着一片富饶的平原,在这个区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古代苏美尔文明。

要成为一个古老的文明需要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够软。
因为早期的人类的工具很简陋,铜很昂贵不能用于农业生产,石器难以塑形,制作不出太适用的工具,只有木材才是早期农业的主要工具。所以土地一定要够软,软到用木棍木犁就可以耕种,那么这就是一块“龙兴之地”。所以最早的古代文明区都是出现在够软的地方,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柔软的冲击平原,以及黄河流域松软的黄土上。

其次,要够肥。
早期的农业技术还很不完善,几乎不知道施肥,所以土地必须有充足的肥力,这样才能有足够多的产出。在最早期的农业里,播种量与收获的比例由于土地和气候的差异巨大,从1/2(比如古斯堪的纳维亚)到1/86(我们这里所说的美索不达米亚)。只有土地高产,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养活足够多的人口,这样才会形成城市,形成脱离农业生产的专职人员,比如工匠、学者、武士和宗教和政府官员,才有足够的人力和空闲来修建宏伟的城市和高耸的神庙,而这些行为又会带来各种技术和国家组织的发展,所以一个文明并不是匀速发展的,而是加速度在发展,刚开始可能只是领先一点点,到了后来就变得鹤立鸡群了,直到它的发展遇到组织困难和资源瓶颈。

而在两河流域南部,每年春天,高加索山脉的冰雪融水大量注入两条河流,造成猛烈的洪水泛滥,这些定期泛滥的洪水把肥沃的河泥带上两岸的耕地,使土地经年保持充沛的肥力,所以土地非常丰饶。——够软又够肥,决定了这里必定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区域(相比之下,黄河流域只够软而不够肥)。

但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也有非常不利的因素,洪水带来了土地的生机,也会带可怕的死亡,在两河流域的文化里河水是兼有生和死双重性质。而泛滥季过后,土地就变得非常干旱,这里炎热的气候让地表蒸发量非常之大。驯服这些不利的因素也并不困难,堤坝可以保护村庄,而蓄水池可以为旱季的土地提供灌溉——这是非常巧妙的利用自然力的设计,每年泛滥季时利用河水水位上涨的时候把水困在蓄水池里,然后再旱季利用蓄水池和渠道灌溉田地(有时候也需要用到人力机械汲水)。当然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把居民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设计蓝图来改造河流两岸,并且定期严格的进行维护——而这就需要一个政府——历史学家认为人类政府的最早起源就是出于对灌溉农业中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需求。

堤坝、蓄水池、渠道,显然设计和指导建设这些东西需要一批聪明人,那么从那里找到这些聪明人呢?在古代部族里最聪明的人往往会充当巫师,负责宗教活动的组织,并且他们也是医生,用草药和跳神来给大家治病。他们虽然受人尊敬,但是基本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狩猎采集来养活自己,不过现在他们可以脱产了,不用进行体力劳动,他们大概是最早的政府官员。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最紧要的问题是要预测每年洪水到来和退去的时间,这才是最关键的任务,只有这样才知道何时播种、何时收获、何时修缮蓄水池、何时加固堤坝,防止洪水冲走你的庄稼或者夺去你的生命——所以苏美尔人需要一个非常精确的历法。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沿用古老的月亮盈亏周期方法来计算,每年12月。但是很快太阴历和太阳历之间差值就显露出了,对于一些民族来说可能这不太是个事,在罗慕德建立罗马城的几百年后,他的子孙还把历法搞得一踏糊涂,但是也活的很滋润,最后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实在忍受不了如此任性的罗马历法,招募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制定了儒略历。不过对于苏美尔人来说历法不准这就不行了,算错了历法是会出大事故的。

苏美尔人为了校准太阴和太阳之间的误差,对于天文进行了认真的观测,计算出太阳公转周期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并且把太阳在天空运转的轨迹分为十二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十二星座和黄道十二宫。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通过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转来推测世间事物的吉凶,苏美尔是西方占星术的起源地,同样我国是东方占星术(紫微斗数)的起源地,或许当时两个民族的祖先都面对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一条(或两条)变换不定的母亲河,两河和埃及尼罗河不一样,这里的河道尤其是复杂的支流系统,经常改道,并且每年的洪水水位也起伏不定;而黄河更是以狂暴莫测而著称——当你不得不面对一位喜怒无常的母亲时,你就自然而然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揣摩她的心思。

天文观测对苏美尔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在发掘出来的苏美尔神庙遗迹中,存在大量的关于星空的符号,说明了苏美尔人对星空的崇拜。天文不仅影响苏美尔的神学和历法,也深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有三个数字是苏美尔人生活最长用到的——

第一个数字是7,它代表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苏美尔人用它来组织日常生活周期,被称为七耀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周七天的由来,日耀——星期日,月耀——星期一,火耀——星期二,水耀——星期三,木耀——星期四,金耀——星期五,土耀——星期六。比如日本三井财团的高层经理会叫做月耀会,而三菱的叫金耀会,就是因为他们分别选定周一和周五开会的缘故。(为啥没有天王和海王星,因为当时还没有望远镜,苏美尔人用肉眼看不到——顺便说一句前几年冥王星已经被天文界降为“矮行星”了,所以以后不要再提九大行星,会让人笑话的)

第二个数字是12,它代表神圣的黄道十二宫,在宗教建筑中广泛采用数字设计,苏美尔祭祀在夜间观测星象时把时间分为12分,也就是现在12小时制的由来。(再加上白天的12小时,就是一天24小时)

第三个数字是60,它代表占星学上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三颗行星——金星木星火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以地球为观测点),在苏美尔人制定的时间里,每小时再分为60分钟(为啥没有秒钟,这个就像问为什么苏美尔人制作木犁时不用游标卡尺,因为当时没有这个精度的需求,也没法找到控制这个精度办法)。此外各种计量单位也多是60进制,比如重量单位1塔兰同等于60明那,1明那等于60舍克勒。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民族都是从数手指头的形象手段,开发了自己的数学抽象思维,所以5和10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是有20——接着数脚趾头,后来大概觉得不卫生,于是开发出10进位制,不过似乎玛雅人相信“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的道理,非常有个性的的坚持20进制。所以苏美尔人的这套计时和计数方法是反常规的,也不符合普通人的习惯,它能推广出去,唯一的解释就是它是一种官方体系,神庙祭司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推行到整个社会中——在苏美尔人中社会中,神庙具有支配性的地位,而这种支配性地位的核心就是祭司们掌控着历法,而历法来源于天空,所以苏美尔王表中这样记载王权的产生——王权从天而降。

最初的苏美尔统治者称号叫做“恩”,这个名字后来被用来指代祭司,可以想象最早的苏美尔统治者是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头领,通过知识的力量统治着整个社会。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26 20:28:16 +0800 CST  


大多数民族都习惯于使用太阴历,因为它不仅直观,而且也更实用,它和潮汐、动物的活动以及人类的生理周期都有直接关系,不过我们中国人是太阳历和太阴历混用的,比如我们所说的阴历就是太阴历,而农历和天干地支(60进位的历法)则是太阳历,大概是黄河文明处于四季更分明的位置,农业需要更精确的指导。农历二十四节气也是通过太阳黄道来确定的,不过正好和苏美尔人差半个月,也就是一个节气,比如二月份是惊蛰到清明,而春分到谷雨是白羊座。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27 07:43:00 +0800 CST  
二 战争领袖


在王权从天而降的许多年后,统治者开始采用“恩喜”的称号,这个称号最早很可能是神庙的行政总管的头衔,“恩喜”取代了“恩”,似乎这是一种神权向世俗政权过度的标志,随着社会事物的繁杂,知识分子们已经不能通过仰望星空来维持统治,必须把视野更多的停留在世俗事物上。

这个时候,两河流域南部的人口日益增加,土地开始变得稀缺,不同城邦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开始进行大量的战争,接着一种全新的领导人称号“卢伽尔”出现了。

卢伽尔的意思是“伟大的男人”,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最早是通过公民大会选举出来的军事领袖——在苏美尔的城邦中,包括由两个会议组成的权力机构,其中一个是长老会,可能是由富有各大家族的族长们组成;另一个是全体战士大会,由城邦中全部可以拿起武器参战的青年男子组成,后者的权力似乎比前者还要大一些,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乌鲁克传奇领导人吉尔伽美什要求发动战争,不过长老会不支持,于是他向战士大会发出呼吁,当后者支持他之后,他就可以不顾长老们的反对进行战争。

卢伽尔是人类社会中军事民主的产物,当这个称号出现后,苏美尔王的出身一下子精彩起来,不再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什么牧人、渔夫都有机会称为王者。因为在没有学校教育的时候,知识只能靠家庭传授,祭司家庭垄断各种知识,普通人难以插足期间,几乎在所有的农耕民族中,祭司都是最早产生的世袭特权集团。不过打仗就不一样了,只要你聪明强壮,有勇气,并且运气也不赖,那么你可以在战争中“边工作边积累经验”,象牧人和渔夫这样熟悉野外生活的人可能比农夫更有从事战争的潜质。

这个时期也是苏美尔人的英雄时期,相当于古希腊和北欧神话中的半人半身的英雄们生活过的时期,也相当于《摩诃婆罗多》时的印度以及三皇五帝时期的中国。在这样的时期军事民主中产生的“卡里斯马型”领袖,建立了辉煌的业绩,然后被后世不断传诵和神话,最后变成半身半人的存在。在乌鲁克称霸时期的几位卢伽尔中,有两位被后代神话了,其中一位是卢伽尔班达,也是苏美尔王表上第一位使用这个称号的人,这个牧羊人出身的领袖据说“搞”过宁弗女神。另一位就是人类最早的史诗英雄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的他,在沙漠中驯服狮子,在森林中击倒巨人,杀死神制造的天牛,将乌鲁克建立的无比强盛,但是最后三分之一是人的他依然逃不过人类生老病死的宿命。

当战争这些领袖产生后,一个帝国的建立就有了基础,因为每个帝国都要依赖暴力去统治,它不可能通过某个知识分子仰望星空而产生。在此后的时间里,几十个苏美尔人城邦,互相厮杀,开始也许是因为土地和水源的争端,但是后来就纯粹是为了霸权和供金而战,乌鲁克、拉伽什、乌尔、温玛等都是其中佼佼者,相继称霸。但是这些仍然是不是帝国,因为一方面他们自身的规模很小,而且对外的统治也并不稳固,在这个时期帝国尚未出现,不过已经有了它存在的基础。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27 10:36:47 +0800 CST  


作为人类最早的史诗英雄,吉尔伽美什在游戏动漫产品通常以终极Boss的身份出现,这是《gate》的造型,他正使用他的秘籍“王之财宝”,准备狠扁男女主角。这个王之财宝“Gate of Babylon”,直接翻译应该是巴比伦之门,不过吉尔伽美什的时代巴比伦还是农村呢,汉谟拉比的曾曾祖父建立了巴比伦的城墙。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27 10:50:08 +0800 CST  

三 闪族

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上,居民逐渐由苏美尔人演变为阿卡德人。阿卡德人是闪族(闪米特人)的一支, 今天的闪族后裔遍布大半个中东和北非,最初这些居民是发源于北非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古老民族的总称。在最后一次冰川期的晚期,在这个纬度上的北非和撒哈拉沙漠地区不是现在的不毛之地,而是温暖的人间乐土。但是随着气温的在缓慢的升高,这里开始变得炎热干燥起来,土地的承载量下降,一部分人不得不向外迁徙,最后遍布整个中东地区。有一些闪族成为居住在阿拉伯半岛游牧民,后来这个地区变成了中东民族迁徙的重要策源地,中东的农耕民族都不得不和半岛上的游牧民进行斗争,就宛如中国和中亚的农耕民族不得不和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进行斗争一样,他们是帝国调色板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闪米特人和苏美尔人两个种族在外貌上有明显的不同,苏美尔人圆颅,毛发较少,而闪米特人则是长颅,有着深陷的眼窝和浓密的须发(大致可以参考现代的阿拉伯人)。苏美尔人的来历众说纷纭,对他们的考古历史越发掘越长,最后一直发掘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层,似乎证明了苏美尔神话中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确有根源,而在这场大洪水之前还有什么,已经被完全掩盖。
虽然洪水遮盖了之前的所有遗迹,但有一些东西是洪水摧毁不了的东西,那就是语言。随着对苏美尔人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的分析了他们的语言,发现了苏美尔语中间有一些非常古老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夹杂在单音节的苏美尔语中非常显眼(苏美尔语的特点酷似汉藏语系,于是就有了苏美尔人东亚起源说,不过从地理上这种几率非常小)。
一个民族总需要和其他民族交流,语言中夹杂外来语似乎并非奇事,但是如果这些外来词都集中在某一方面就标志着另一些事情了。在苏美尔的语言中,农夫、渔民、纺织、木匠等职业都是外来语,此外很多早期地名包括两条河的称呼,也是外来语,在苏美尔人来到之前,这里就已经居住着另一个农耕民族——语言学家对词汇的特点分析认为这是一支闪族——估计这支闪族居住时这里的降雨量还很大,不需要在靠近河道的地方进行灌溉农业。

历史上苏美尔人是以征服者的身份来到这片富饶的土地,而未来他们也将被征服,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见证了一个真理,那就是阳光下的大地没有主人,如果硬要说有,那么这个主人只有一个名字——他叫强者。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29 11:02:45 +0800 CST  


现代阿拉伯半岛的居民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闪族后裔,上图是迪拜王室的王子和公主,在网上被当作代表闪族后裔美貌的典型。不过个人认为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作为有钱的王室挑选配偶时自然是要选漂亮的,这样一代代基因积累自然就美貌过人。第二,因为迪拜是什叶派,历史上半岛上的逊尼派游牧民相处的并不愉快,他们主要是靠海吃海的,渔业采珠和经商是主流,可能和对岸的同属什叶派的伊朗商人有着密切联系,而伊朗人众所周知是带有雅利安血统的。不过俊男美女,算是养眼图,贴上大家欣赏。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30 09:56:59 +0800 CST  
四 基什的“持杯者”


“我母亲身份不详,
我不认识我父亲,
我父亲的兄弟热爱山岳,
我的家乡在高地,
那里生长着草药。”

在距今4400多年的时候,一个孩子降生在两河流域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交接的地带。萨尔贡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翻译过来是“合法的王”的意思,这个欲盖弥彰的名字显然属于一个篡位者,从中并不能追寻到他真实的出身。她的母亲可能是一个苏美尔人,有的史诗版本说她还是一位女祭司,不过这个孩子一出生的长相就可以知道他一个阿卡德种。(大致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奥巴马的身世,一个游手好闲的肯尼亚浪子迷住了一位美国白人富家女,然后把孩子丢给女方一个人养)

他的母亲生下这个孩子之后,决定不去抚养他,她把他放进一个篮子,然后用沥青封住,推入了幼发拉底河的浩瀚河水中。但是河水并没有淹没这个篮子,篮子顺着水飘呀飘,国王的园丁阿基在河边取水时发现他,把他捡起,并抚养了他,长大后来也成了基什王园丁。
上面的这个传说显然是编造的——河水在苏美尔文化中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生与死亡,具有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如果一个婴儿在水中奇迹般的不死,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斩断了过去,并赋予了全新的天命——萨尔贡不知道是不是第一个发明这个传说的人,不过这个传说后来在两河流域的君主出身中反复出现,犹太人大概在“巴比伦之囚”也听说过这样的传说,于是他们在编纂《圣经》把这个传说加入了摩西的出生神话中——不过这次造假显然功课做的不到位,因为沥青在两河流域是非常常见的东西,而在尼罗河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了。(我满喜欢这个有深度和含蓄的出身神话,相比汉高祖的那个人兽杂交的口味太重,我有点不适应。)

从萨尔贡自叙身世的诗歌中,我们知道他是对自己的出身有所了解的,所以不可能是从水中飘过来的,很可能是她的母亲把他亲手送给了园丁阿基。这个阿基这个名字的发音来看,他也是一个阿卡德人,他是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园丁,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显然这个园丁阿基是一个奴隶,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家仆,所以从法律上来说,被奴隶收养的萨尔贡也是乌尔扎巴巴的奴隶。他长大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养父一起打理主人的花园,不过显然这个萨尔贡是一个人才,所以他在不久后被赋予了王家奴仆中最显赫的职务——持杯者。

“持杯者”这个职位也许最初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就是主人的跟班,当主人吃饭的时候在旁边伺候着,但是后来的权力越来越大,就像唐代的侍中是宰相级,不过最初在汉代时就是皇帝的跟班,干的是捧痰盂递夜壶的工作。在希腊人的记载中,波斯帝国的宫廷里,波斯王的持杯者被认为是权势仅次于国王的第二人,他掌管着国王的日常生活,并负责保管帝国的印玺和波斯王的书信来往,凡是需要觐见波斯王的人都要先经过持杯者,由他决定君主是否有接见的必要。不过这个显赫的大人物一直没有摆脱的一项繁琐工作就是侍候君王的饮食,而且必须每一道食物或每一杯饮品都要先品尝一口,这样这个亲信如果因为自己的野心,或者勾结了外人,企图下毒毒死君主,那么首先会毒死自己。如果打个比方来说,这个职位就像明朝的司礼监或者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虽然职位并不太高,但是却掌控着政治体系的枢机要害,是非常容易扩张自己的权力的人。

基什是苏美尔城邦中的传统强国,它位于苏美尔文明区的最北端,向北就是阿卡德人的聚居区,向南不远就是苏美尔的圣城尼普尔——这是一座不大的城邦,但是苏美尔世界却拥有和自己不成比例的影响力,因为这里是苏美尔最高神明——风暴之神恩利尔的神庙所在地,就犹如今天的梵蒂冈之于基督教世界一样。长期以来基什经常充当圣城尼普尔的保护人,这不仅可以提高基什在苏美尔世界中的国际影响力,也可能带来实际的收益——基什可能会分润恩利尔神庙旺盛的“香火钱”。

在基什城所在的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距离突然收窄了,基什的位置就犹如两条河形成的葫芦形的正中央一样。它的东边是底格里斯河,西边就是幼发拉底河,从上下游经过的商船都要给基什课税,而这些贸易对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苏美尔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铜、锡(青铜是铜锡合金)、木材、石料都需要从外部进口,而其他地方也向往苏美尔人提供的粮食、酒、布匹和各种手工业品。

所以基什的位置是得天独厚的,可谓王霸之基业,它不仅位于两条大河之间,扼守着财富和战略资源的孔道。同时也位于文明和野蛮之间,它一面是阿卡德世界,一面是苏美尔世界,它即拥有苏美尔人的先进技术和组织经验,也有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优势被称为“边缘优势”,它可以避开文明中心区激烈的生存空间竞争,通过开阔新的区域来繁荣自己,同时也由于既得利益集团不像文明中心区域那么强大和顽固,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改革——这种优势有其是当中心区域的国家陷入社会危机时更为突出。而现在苏美尔城邦就面临这种危机,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加,城邦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同时也由于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富人和祭司集团与穷人之间日益仇视,城邦的内部也不稳定。

无论是地利还是天时,基什的机遇就在眼前,上苍已经决定降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宝座,然而与这个宝座近在咫尺的乌尔扎巴巴却对它视如不见。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30 20:24:30 +0800 CST  
四 基什的“持杯者”


“我母亲身份不详,
我不认识我父亲,
我父亲的兄弟热爱山岳,
我的家乡在高地,
那里生长着草药。”

在距今4400多年的时候,一个孩子降生在两河流域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交接的地带。萨尔贡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翻译过来是“合法的王”的意思,这个欲盖弥彰的名字显然属于一个篡位者,从中并不能追寻到他真实的出身。她的母亲可能是一个苏美尔人,有的史诗版本说她还是一位女祭司,不过这个孩子一出生的长相就可以知道他一个阿卡德种。(大致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奥巴马的身世,一个游手好闲的肯尼亚浪子迷住了一位美国白人富家女,然后把孩子丢给女方一个人养)

他的母亲生下这个孩子之后,决定不去抚养他,她把他放进一个篮子,然后用沥青封住,推入了幼发拉底河的浩瀚河水中。但是河水并没有淹没这个篮子,篮子顺着水飘呀飘,国王的园丁阿基在河边取水时发现他,把他捡起,并抚养了他,长大后来也成了基什王园丁。
上面的这个传说显然是编造的——河水在苏美尔文化中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生与死亡,具有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如果一个婴儿在水中奇迹般的不死,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斩断了过去,并赋予了全新的天命——萨尔贡不知道是不是第一个发明这个传说的人,不过这个传说后来在两河流域的君主出身中反复出现,犹太人大概在“巴比伦之囚”也听说过这样的传说,于是他们在编纂《圣经》把这个传说加入了摩西的出生神话中——不过这次造假显然功课做的不到位,因为沥青在两河流域是非常常见的东西,而在尼罗河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了。(我满喜欢这个有深度和含蓄的出身神话,相比汉高祖的那个人兽杂交的口味太重,我有点不适应。)

从萨尔贡自叙身世的诗歌中,我们知道他是对自己的出身有所了解的,所以不可能是从水中飘过来的,很可能是她的母亲把他亲手送给了园丁阿基。这个阿基这个名字的发音来看,他也是一个阿卡德人,他是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园丁,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显然这个园丁阿基是一个奴隶,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家仆,所以从法律上来说,被奴隶收养的萨尔贡也是乌尔扎巴巴的奴隶。他长大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养父一起打理主人的花园,不过显然这个萨尔贡是一个人才,所以他在不久后被赋予了王家奴仆中最显赫的职务——持杯者。

“持杯者”这个职位也许最初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就是主人的跟班,当主人吃饭的时候在旁边伺候着,但是后来的权力越来越大,就像唐代的侍中是宰相级,不过最初在汉代时就是皇帝的跟班,干的是捧痰盂递夜壶的工作。在希腊人的记载中,波斯帝国的宫廷里,波斯王的持杯者被认为是权势仅次于国王的第二人,他掌管着国王的日常生活,并负责保管帝国的印玺和波斯王的书信来往,凡是需要觐见波斯王的人都要先经过持杯者,由他决定君主是否有接见的必要。不过这个显赫的大人物一直没有摆脱的一项繁琐工作就是侍候君王的饮食,而且必须每一道食物或每一杯饮品都要先品尝一口,这样这个亲信如果因为自己的野心,或者勾结了外人,企图下毒毒死君主,那么首先会毒死自己。如果打个比方来说,这个职位就像明朝的司礼监或者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虽然职位并不太高,但是却掌控着政治体系的枢机要害,是非常容易扩张自己的权力的人。

基什是苏美尔城邦中的传统强国,它位于苏美尔文明区的最北端,向北就是阿卡德人的聚居区,向南不远就是苏美尔的圣城尼普尔——这是一座不大的城邦,但是苏美尔世界却拥有和自己不成比例的影响力,因为这里是苏美尔最高神明——风暴之神恩利尔的神庙所在地,就犹如今天的梵蒂冈之于基督教世界一样。长期以来基什经常充当圣城尼普尔的保护人,这不仅可以提高基什在苏美尔世界中的国际影响力,也可能带来实际的收益——基什可能会分润恩利尔神庙旺盛的“香火钱”。

在基什城所在的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距离突然收窄了,基什的位置就犹如两条河形成的葫芦形的正中央一样。它的东边是底格里斯河,西边就是幼发拉底河,从上下游经过的商船都要给基什课税,而这些贸易对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苏美尔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铜、锡(青铜是铜锡合金)、木材、石料都需要从外部进口,而其他地方也向往苏美尔人提供的粮食、酒、布匹和各种手工业品。

所以基什的位置是得天独厚的,可谓王霸之基业,它不仅位于两条大河之间,扼守着财富和战略资源的孔道。同时也位于文明和野蛮之间,它一面是阿卡德世界,一面是苏美尔世界,它即拥有苏美尔人的先进技术和组织经验,也有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优势被称为“边缘优势”,它可以避开文明中心区激烈的生存空间竞争,通过开阔新的区域来繁荣自己,同时也由于既得利益集团不像文明中心区域那么强大和顽固,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改革——这种优势有其是当中心区域的国家陷入社会危机时更为突出。而现在苏美尔城邦就面临这种危机,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加,城邦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同时也由于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富人和祭司集团与穷人之间日益仇视,城邦的内部也不稳定。

无论是地利还是天时,基什的机遇就在眼前,上苍已经决定降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宝座,然而与这个宝座近在咫尺的乌尔扎巴巴却对它视如不见。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30 20:26:25 +0800 CST  


美索不达米亚的地图,乌鲁克和拉伽什是当时最大的城邦,乌尔和乌玛(温玛)紧随其后,这四个最大强大的城邦都挤在中南部,而基什则在北部。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31 06:38:59 +0800 CST  
五 基什的“持杯者”(2)


乌尔扎巴巴的家族已经在基什当了三代的国王,这是一个相当不赖的记录。在当时的苏美尔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王权的宝座归属某个家族的世袭,不过世袭的记录已经越来越多,通常这种世袭是由于两种原因产生的。

第一点就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后代,渴望把自己的权势传给后人,与其压制它不如顺应它,这几乎是所有民族都采用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当一个领袖干的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是对他的一种奖筹,就像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给CEO以股票期权一样。但是如果他的儿子表现的非常平庸,那么王位就很难传到他的孙子手上。比如史诗英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王,他的前任是一个渔夫,大前任是一个牧人,而继承吉尔伽美什王位的是他的儿子,继承他儿子王位的是他的孙子。然后……没有然后,这就是王表上的最高记录,三代而衰似乎一个定数。就像我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锦衣玉食、醇酒美人总是能消磨英雄志气,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后代们永远也没有旷野中出生的祖先们强悍有力。

第二点就是私有财产的扩大。当王位出缺的时候,而一个群体里看不到真正出类拔萃的人物——当然很多时候仅仅是没有让这些人表现的机遇——那么富有的家族就可以比他们贫穷的同胞们更轻而易举的占据王位,他们可以请客送礼,可以大排筵宴,就像现代社会的第三世界“民主选举”一样。而一旦胜选,那么回报将是无比巨大的,相比贿选时的小小付出,一个王者的一生有足够的机会几十倍的捞回财富,更多的财富会让他们的家族把王位更好的把持下去,最后当只有一个候选家族的时候,无论接不接受,世袭就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乌尔扎巴巴的父亲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庸君主,显然他的儿子也是如此,似乎偏安一方的基什,是富二代们天然的王座。统治着一个富裕、强大、安全的城邦,每日享受生活,体会“平凡中的快乐”,或许这就是乌尔扎巴巴的幸福真谛。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掌握权力的人,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天命被赐予你,而你不去拥抱它的话,那么祸患就会紧随而至。

在一天夜里,女神伊南娜(爱情与战争女神)走进了基什的持杯者的梦乡,对他说基什的王座将属于他。萨尔贡醒来后,就把梦的内容告诉了乌尔扎巴巴,但是这个基什王既没有顺天由命的宣布让位,也没有承诺让萨尔贡做他的继承人,反而不断使出阴谋诡计想害死萨尔贡。不过伊南娜女神一直照顾着萨尔贡,基什王所有的毒计全部落空,萨尔贡安然无恙。

当然以上都是萨尔贡,抑或是他的后人编造的,就像我国历史上的篡位者需要一些“祥瑞”和“征兆”,来证实自己的篡位行为是符合上天的意志的。真实的情况只能是这样,萨尔贡利用“持杯者”的独特地位,扩张了自己的权势,培植了很多党羽,威胁到了基什的王权,所以乌尔扎巴巴想要除掉这个野心家——不过这并不容易,因为萨尔贡有足够的帮手和眼线,所以乌尔扎巴巴的计谋屡屡落空。


这时候,苏美尔世界的局势发生了变化。温玛战胜了拉伽什,温玛王——卢伽尔扎克西作为苏美尔世界的最后一个霸主崛起在南方。拉伽什作为苏美尔最强大的城邦之一,几乎是未经过什么激烈战斗就败于宿敌温玛,这一战可能牵扯到拉伽什的内部纷争。在这之前的拉伽什王乌鲁卡基那,为了挽救城邦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减轻穷人的负担。这个乌鲁卡基那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改革家,但是这些改革触动了城中贵族和祭司们的利益,所以这些人在战争中出卖了拉伽什,以便通过敌人之手来驱逐民望极高的乌鲁卡基那,拉伽什城被攻克和洗劫,并对温玛称臣纳贡。乌鲁卡基那逃到了拉伽什属下的一个偏远小城——吉尔苏,那里的人民继续拥戴他做王,后来他一直活到阿卡德帝国时期。

温玛王——卢伽尔扎克西战胜了拉伽什之后,声势大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征战各邦,苏美尔城邦纷纷臣服在他脚下,后来他又攻克了拥有最大城墙的乌鲁克城,这次他决定直接统治乌鲁克城,把这里作为号令天下的基地,所以史称“乌鲁克第三王朝”。就像吉尔伽美什一样,作为苏美尔人的霸主,卢伽尔扎克西还需要作最后一项工作,那就北伐基什——取得基什的供金,圣城尼普尔的控制权,以及让自己的商队安全又免税的畅通于两条大河之上。

温玛王的大军逼进基什,对于乌尔扎巴巴来说,这是内鬼未除,外患又至,想必他一定焦虑不堪。也许苏美尔的某位神明在这个时候轻轻的拨动了他的一个脑筋,他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让自己的“持杯者”——萨尔贡带着一封自己的亲笔信,去卢伽尔扎克西的大营谈判,信中许诺基什将臣服于温玛,不过卢伽尔扎克西必须答应几项条件,然后他罗列了这些条件。

在这些条件的最后一项他是这么写的:“替我杀了拿着这封信的人。”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3-31 18:30:10 +0800 CST  


封印的由来:

苏美尔人靠泥板来记录文字(他们富裕的就剩下泥巴了),用小木棍在泥巴上写字,留下独特的楔形笔画,然后用火烘烤,这样泥板就会变硬,上面的文字就保存下来。如果是加密信件的话,那么就套上一个泥做的匣子,然后用泥封口,上面盖上印章,用火烤干后,就是一个完整的泥块,如果有人偷看里面的内容,就一定会弄坏匣子以及上面的印章。乌尔扎巴巴就是用这种方法让萨尔贡带着一封致命的信件去温玛大营的。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1 21:18:37 +0800 CST  

六 “合法的王”

接下来的故事隐没在遥远的历史里,没人知道萨尔贡是如何脱险的,仅仅知道温玛军队攻克了基什,接着萨尔贡称为了基什的王。有人推测是因为战败使乌尔扎巴巴失去了民心,萨尔贡趁机发动了政变,但是从技术上来讲,这不是一个很有操作性的行动。因为当时基什还是一个公民兵的社会,有其是在一场大战前后,是最难发生政变的——这一点正好和职业兵相反,当公民兵正处于战争编制状态时就是对政变力量最大的制衡,所以要搞政变最好等大家都解甲归田了才搞。要在这个时候搞政变,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大部分公民兵都是支持萨尔贡的,而这正好和后来发生的事情相违背——基什人反对萨尔贡。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前因后果连立起来进行逻辑推理,再对照历史上相类似的事件,于是结果就呼之欲出。答案很简单:萨尔贡出卖了基什,这就是他逃过死劫的原因。而萨尔贡熟悉基什的情况,而且在城内还有很多党羽,有了他的帮助卢伽尔扎克西的大军就很容易攻克基什。作为回报,卢伽尔扎克西立萨尔贡为基什的王,当然是在对温玛称臣纳贡的前提下,于是在温玛人的战刀掩护下,萨尔贡登上了女神伊南娜许诺过的王座。

但是温玛的军队不会久留,萨尔贡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当温玛军队撤退后,基什人就会开始起来反对萨尔贡,现在他必须找到支持者,那么他从哪里找呢?也许他有一天在对着镜子整理容颜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从和自己长的一样的人中间寻找支持者呢?

于是萨尔贡来到了阿卡德人中间,在这里他脱去苏美尔人的服装,穿上阿卡德服饰,说阿卡德语,很快他就赢得了大批阿卡德人的拥护——也许这就是一种领袖的魅力,也许这就是同属一个民族的血缘相吸(我们的老祖宗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有道理的),不过也许更多的,我认为是因为他从基什的财富里带来了粮食、美酒、雪白的亚麻布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于是阿卡德人看着这个阔佬,心想“嘿!跟着他混肯定有钱途”。

于是萨尔贡回来了,正在准备聚众反抗萨尔贡的基什看到他带回了大批的武装阿卡德人。萨尔贡镇压了反对者,然后下令收缴苏美尔人的武器,在基什城中苏美尔人禁止拥有武器,在只允许阿卡德人携带武器。

苏美尔人的世界似乎开始倾覆了,过去被他们视为贫穷、落后和野蛮的阿卡德人,现在成了城市的主人,而苏美尔人成了被统治者,在日后的若干年里,上苍将以萨尔贡这个出生在苏美尔和阿卡德世界夹缝里的男人,作为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历史的进程。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2 08:39:57 +0800 CST  


萨尔贡铜像
注意他的胡须部分,他的胡须经过编织的,用于展示他的独特身份。后来这种方式被两河流域的闪族统治者广泛采用。胡须经过编织一定会很难打理,这种方法很可能就是萨尔贡发明的,因为苏美尔人没有这种方法,而且他们的毛发也比较少。而阿卡德的酋长多半没有条件这么打扮,因为这样的胡须打理起来很麻烦,需要有专门人侍候才行,那个时代人力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萨尔贡从来不掩饰自己卑微的出身,反而主动强调它,后来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当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强调自己的“草根”出身可以利用仇富心里来提高自己的声势。不过人性也是非常矛盾的,他一面强调自己的草根出身,一面又用特殊的方法强调自己的高人一等。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2 13:04:18 +0800 CST  
@淼水有鲸 2016-04-01 21:18:37

封印的由来:
苏美尔人靠泥板来记录文字(他们富裕的就剩下泥巴了),用小木棍在泥巴上写字,留下独特的楔形笔画,然后用火烘烤,这样泥板就会变硬,上面的文字就保存下来。如果是加密信件的话,那么就套上一个泥做的匣子,然后用泥封口,上面盖上印章,用火烤干后,就是一个完整的泥块,如果有人偷看里面的内容,就一定会弄坏匣子以及上面的印章。乌尔扎巴巴就是用......
-----------------------------
@隐龙先生 2016-04-01 22:55:51
中国第一个帝国是:有熊国,姬姓轩辕氏所立,在经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平定蚩尤,炎帝,太昊,荤粥诸部以后,取代神农氏,登基为第,曰:黄帝。
时间根据历法推算应该在前4500年左右。
-----------------------------
感谢提供的资料。
关于什么样的国家能被视为帝国的问题,本身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总的来说,它是一种情感式,是一种对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强权的赞叹(算我个人的意见,我可能说的太直白,但是我就是这么看的,对帝国的崇拜本身含有人性中阴暗一面)。玩帝国这个概念的主要是西方人,尤其是18、19世纪,征服世界过程的中的西方人,所以我们作为后来者只能跟随前面的划定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本身是很模糊的,但是有几条可以看作边界的。
其中之一是中世纪威尼斯帝国,这个帝国有的人承认,有的人否定,所以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帝国的边缘标准。从统治的范围来看,它和古希腊的雅典帝国相若,而且海军的实力犹在雅典之上,但是几乎没有人否认伯里克里时代的雅典是一个帝国。不过在当时雅典是地区内唯一的两个强权之一,一个是陆上的波斯,一个是海上的雅典,所以帝国是没有一个量化标准的,它依靠更多的是横向对比,这么一对比中世纪的威尼斯就不太显眼。

另一个是北海大帝国,这个帝国几乎是所有称之为“帝国”的强权中,最松散最缺乏政府机器的,不过也是有一个行政机构的,这个可以看作一个下限,低于这个的不能被看作帝国,只能看作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所以黄帝时期的中国称之为帝国是不恰当的。

第三个是对外施加影响力,也就是它是一种对外部强权,阿卡德帝国是公认的人类历史第一个帝国,而同时期的埃及也是很有规模的,而且可能更富裕,但是他们仍然龟缩在尼罗河两岸,自己的故土,只是偶尔派出一些政府商队去获取物资。所以帝国的另一项标准是必须参与国际事务,而且在这个领域内必须是令人生畏的存在。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2 16:12:09 +0800 CST  
七 第一支常备军??


具记载“每天有5400人在萨尔贡前面吃面包”,这是否代表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产生了?

什么是常备军?如果紧紧是按照完全脱离生产从事全职战斗的部队来看,那么古代首领和王者们的亲兵卫队就都属于“常备军”,那么常备军很早以前就产生了,如果要在“常备军”设定一个数量级的标准,那么应该设定在什么样的级别上,5000人?2000人?500人?所以讨论谁是第一支常备军往往没有意义,历史上君主的卫队往往和常备军是没有清晰概念的。比如成吉思汗的“怯薛”从一百多人扩充到统一蒙古时的一千多人,到最后的一万多人,就完全可以当作独立的军事力量来使用了;同样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亲兵也是从几百人扩充到几万人。

那么是否萨尔贡有必要豢养一支5400人的脱产部队,恐怕也没有必要。在萨尔贡为自己的胜利建立的石碑上,刻着成排的弓箭手,这似乎是一种炫耀,因为弓箭手是一种技术兵种。你把一个南部苏美尔农民训练为弓箭手很难,所以苏美尔人军队的主力是密集的长矛步兵方阵——这是一种典型的农民战斗队形,古希腊人和中世纪的瑞士人也热爱这种战术,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只要农闲时练练队列就可以了。而经常狩猎的阿卡德人则不需要训练就可以成为出色的弓箭手,阿卡德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决定了他们比苏美尔人更加善战,所以萨尔贡不会看不到这种“成本优势”。

古往今来国家军事体制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花最少的钱获得数量和质量上满足需求的部队。历史上契丹和西夏关于是否接受汉化的争论焦点就是军事问题,原有的生活方式可以获得廉价又高素质的军队,考虑到养兵成本,汉化的结果并不太吸引人。所以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萨尔贡所处的时代环境,来设想一下阿卡德的军事体制。

阿卡德人已经进入定居社会,经济上是粗旷型农业、狩猎采集和畜牧,社会组织上处于农村公社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民族里,农业基本上是播种之后就等着收获,如果他勤快的可能中间去除除草,也可以交给妇女和孩子去做,大体上家务、田间管理、家畜都是妇女的工作,男人除了秋耕之外(种的是冬小麦),唯一的工作就是狩猎以及和敌对的村庄氏族打仗——这两项工作实际上都是军事行动,狩猎是一种战争训练,也是一种边界巡逻。在农村公社内部,他们既是同一村庄的邻居,而且亲缘上也很近,外人很难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必须通过公社的领导人间接管理。萨尔贡要想赢得阿卡德人支持,应该不是亲自去动员普通阿卡德人,而是带着礼物去和这些阿卡德人的上层拉关系。

所以第一,战争本身就是阿卡德男人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从事专门的训练。
第二,阿卡德男人的生活很“闲”,有足够的时间出来打仗。
第三,萨尔贡没办法控制一个生活在自己村落里的男人,那么他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士兵,一种是让他完全放弃原有生活,充当职业士兵,另一种是通过村社的领导人临时从村落里招募。
了解这些,大致就可以推测萨尔贡的军事体制了。
如果是一个职业士兵,那么萨尔贡就必须管吃管住(也许还要管女人),发饷发养老金;如果是临时征召,那么仅仅管吃就可以了,这些阿卡德人之所以来,一个是村社领导人的命令,另一个也是为了获得战利品——每当攻克一个城池,都会先交给士兵们劫掠,所以只要能不断打胜仗,萨尔贡大可以一个子都不用从自己的国库出,也可以让阿卡德士兵争先恐后的效力。

想想萨尔贡起家时的家底,虽然基什是一个很富裕的城邦,但是他要征服几十个城邦,如果秘诀是依靠一支职业部队,那么还没等开战,他先被自己的军队吃垮了。唯一的办法是临时招募阿卡德人,用光辉的“钱景”激励他们,然后用战利品犒赏他们,等他们带着财富复员回村,那么萨尔贡的名号在阿卡德人中间就会更响亮。

大致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这个运作模式,这也是类似经济社会条件下的通用模式——
首先,萨尔贡下达征兵令,命令传达给村社领导人,要求他们在某月某日之前,提供多少个合格的战士到基什城,如果做到了有奖,做不到等“腾出手”来就会惩罚他们。
然后村长召开村民大会,根据要求选派人手,一个是考虑年龄段,先从正值当打之年的青壮年选拔,然后向少年和中年人过度,然后是个人因素,比如张三老婆马上要生孩子了,就不要去了,李四刚刚新婚燕尔,这次也不安排他去打仗。选拔出来的战士按照萨尔贡的要求标准自备装备,比如可能会要求配备一根长矛、一张弓,三根弓弦,40支箭,此外还要带着从村庄到基什一路的口粮。
到了基什之后,开始由萨尔贡统一指挥,战争可能在秋耕之前结束,也可能超期,如果征发人手不多的话,村社会安排留守的男人帮助外出者耕种。
大致上来说,这种方法就能运作起一支很有规模的军队。从中东的纵向历史来看,一千年后的亚述军队依然是战时招募的公民兵组成,两千年后的波斯帝国长生军只有一万多人的规模,所以萨尔贡没有理由每天供养5000多人的军队,几乎可以肯定,萨尔贡的军队是靠临时征发来的,他之所以要后来要建立阿卡德城,就是为了一旦有事快速征发阿卡德人服役,所以这座城市一旦被摧毁就再也没有被重建,因为它没有经济和社会基础,仅仅是军事移民城市。“每天有5400人在他前面吃面包”,可能只是在炫耀他经常带兵打仗,每天是一个虚数,5400人也是一个虚数,这个时代的君主普遍都是吹牛大王。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3 22:40:52 +0800 CST  


苏美尔人长矛方阵,下面战车上的是拉伽什霸权的奠基人恩那吐姆,这个时候的战车还没有马匹,是靠驴来拉的,估计就像两次大战间英国设计的步兵坦克,主要是伴随步兵同步进攻。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4 08:03:27 +0800 CST  
八 火焰之门

公元前2335年,萨尔贡率军南下,奇袭了卢伽尔扎克西在乌鲁克都城,并一举攻克它。然后在乌鲁克以逸待劳的等待领军在外的卢伽尔扎克西,经过一场激战,萨尔贡俘虏这位苏美尔霸主。萨尔贡把他带回尼普尔,在恩利尔神庙内,卢伽尔扎克西被拖过一道“恩利尔的火焰之门”,有人说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也有人说火焰之门实际上是一个暗喻,卢伽尔扎克西被烧死祭神了,从此再也没有听到过这位霸主的声音。

卢伽尔扎克西为什么不呆在自己的都城,而领着大军漂泊在外,也许他是为了镇压不肯纳贡的苏美尔城邦,这种情形是经常发生的——据记载一次大邦拉伽什拒绝纳贡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拉伽什人伤亡惨重,很多编队都战至最后几人依然不肯投降,最终他也没有再次征服拉伽什——很可能卢伽尔扎克西就是被这场战争拖住了手脚,才让萨尔贡偷袭了乌鲁克。

另一条线索是拉伽什是萨尔贡最后征服的苏美尔城邦,然后他到下海(波斯湾)进行清洗自己的武器象征性仪式,来庆祝自己征服整个苏美尔,而拉伽什并不是最靠近海洋的城市,乌尔和埃利都要近得多,显然萨尔贡并不是从近到远依次征服苏美尔城邦的,在这个过程中拉伽什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萨尔贡历经34战,俘虏50恩喜,看起来苏美尔城邦并没有团结在霸主卢伽尔扎克西的麾下,最初大部分城邦是作壁上观,看着卢伽尔扎克西败亡的。

最后一条线索是,拉伽什的旧王乌鲁卡基那后来做过阿卡德帝国的总督,统治着拉伽什,这说明在这之前他曾经返回拉伽什,并且他统治下的拉伽什并没有激烈的抵抗过萨尔贡的征服。

如果我们大胆把上述线索连接起来,也许就可能推测出一个合理的过程——

拉伽什作为苏美尔数一数二的大邦,他们遭到温玛军队的洗劫,然后对卢伽尔扎克西年复一年的纳贡,这样的结局肯定让拉伽什人深感耻辱。经历了若干年之后,他们终于决定起兵反抗卢伽尔扎克西。乌鲁卡基那也许是在拉伽什起兵之后,被从边界小城理请回来领导他们的;也许是在这之前,他就偷偷潜回了拉伽什,故王的回归激励拉伽什人重获独立的决心。

作为富有经验的老牌政治家,乌鲁卡基那当然明白拉伽什独自对抗卢伽尔扎克西有多么危险,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发动所有痛恨卢伽尔扎克西和温玛人的城邦一起行动,拉伽什的使者一定穿梭于各邦,这种外交努力到底取得多少回应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激发了北方的萨尔贡的野心,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决心充当拉伽什的盟友。

但是狡猾的萨尔贡并没有派兵去支援乌鲁卡基那,而是趁着卢伽尔扎克西在拉伽什苦战,去偷袭他的巢穴乌鲁克。这一战是如何进行的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也许是像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样,凭借熟悉被野外生活锻炼过的阿卡德战士,通过连续的急行军袭破了乌鲁克;也许是沿着幼发拉底河顺流而下,像陆逊夺取荆州一样白衣渡江。

总之,这一战奠定了萨尔贡统一苏美尔世界的基础。在此后的若干年里,他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逐个征服了苏美尔各邦,最后连曾经的盟友拉伽什也不放过。经过短期的战斗后,乌鲁卡基那决定放弃这种不可能有结果的抵抗,俯首称臣。

萨尔贡让乌鲁卡基那继续统治拉伽什,不过下令拆毁了拉伽什的城墙,并且在城内安插了很多阿卡德人“辅佐”乌鲁卡基那。如此萨尔贡还不放心,乌鲁卡基那又从自己的家族里交出了人质,让萨尔贡带回基什——这也是萨尔贡统治苏美尔城邦的一整套标准手段,通过这套手段,萨尔贡比任何一个苏美尔霸主都更严密的控制着各个城邦,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4 12:33:43 +0800 CST  



苏美尔神庙复原图
苏美尔人每当神庙表明陈旧时,就从新建筑,把旧神庙堆土后当作地基使用,这样一代一代最后就边成了金字塔结构。无独有偶的是美洲玛雅人也是这样一级级建立起金字塔形神庙,不过苏美尔的泥砖结构在经历几千年后基本上应看不到太完整的遗迹了。

玛雅人金字塔



埃及左塞王金字塔,第一座金字塔,他的首相负责设计建造的,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位聪明的首相是参考了两河流域神庙的结构设计的。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4 20:35:26 +0800 CST  
外篇之权谋应用: 乌尔扎巴巴应该如何摆脱萨尔贡


冬日清爽的风划过的宫殿,在炎热的苏美尔地区,这可是难得的好季节。不过心情烦乱的乌尔扎巴巴却无法感受到这种惬意。

“给我拿杯酒来!”基什的王者吩咐道,一个仆人急忙端过酒壶把雕工精美金酒杯斟满,年青的“持杯者”把酒杯端起轻轻品尝了一下,然后递给乌尔扎巴巴。

“哼!阿卡德人。”乌尔扎巴巴心中鄙夷的想到——肮脏、贫穷、懒散、放纵、好斗、偷窃、抢劫、无法无天……乌尔扎巴巴把各种丑恶的形容词加在阿卡德人身上,不过这些词汇都似乎都和这个年青的持杯者毫无关系,萨尔贡从小是在宫廷里长大的,和那些野地里的阿卡德人不一样。乌尔扎巴巴用一种嫉妒的眼神审视着这个年青的阿卡德人,他生长着高挑强健的身材,宽宽的肩膀和长长的手臂,浑身散发着一种威武而沉稳的气质。

“或许在吉尔伽美什时代,这才是一个王者应该有的形象吧?”乌尔扎巴巴心中暗想,不由自主的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肥肥的肚子,“不过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能成为王,一个不知父母是谁的阿卡德狼崽子,一个奴隶的养子,居然还想窥视王位,真是自不量力。”

尽管心中无限的鄙夷这个人,不过乌尔扎巴巴心中明白,自己很难摆脱这个危险的野心家,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利用“持杯者”特殊地位在宫廷里培植了很多亲信,而且和城中的很多官员和贵族们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人都有求于他。不过最糟糕的是,宫廷的卫队大部分都服从萨尔贡,而且他们中很多都是阿卡德人,更愿意追随同一种族的领导者。

“那是一笔好买卖!”乌尔扎巴巴不无得意的想着那批阿卡德卫士的来历。每次大灾荒来临时,基什城内的富人们都会到阿卡德人地区收买奴隶,懒惰而热衷于游游荡荡的阿卡德人没有为明天储备的习惯,饥荒就意味着挨饿。当人饿着肚子时,就会作出很多平时不会做,或不舍的做的事情,很多阿卡德人都会为了一点点口粮出卖儿女。

很多色鬼专门挑年龄比较大的女孩子买,回来养几年就可以做妾,于是城里就多了很多苏美尔-阿卡德的混血儿——真是给基什人丢脸,不过最令人丢脸的莫过于一些苏美尔妇女居然和脏兮兮的阿卡德人暗地里乱搞,这简直就把所有苏美尔人的脸都丢光了。乌尔扎巴巴比较喜欢那些强壮的男孩子,这并不是说他有“攻”或者“受”的爱好,而是这种奴隶最有价值,可以干活也可以训练成侍卫,他觉得必须有一大堆人前呼后拥的伺候着,才是王者气派,这样才受人尊重。


该怎么办?乌尔扎巴巴心中暗想,自己已经暗杀过萨尔贡好几次了,但是他是一个很机警的人,而且党羽又很多,自己能找到的可以信赖的人又太少。现在乌尔扎巴巴必须担心自己的生命了,虽然萨尔贡无法通过弑君的方式成为王,因为他不是贵族,除非自己把王位让给他,不然基什人不会承认,但是如果把他逼急了,他可能会选择支持自己的竞争者。乌尔扎巴巴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家族和基什几家最大的贵族中的成员,后颈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到时候会很痛吧?因为萨尔贡无法通过下毒的方式来对付自己,所以一定会选择刀斧。不行!自己一定要尽快摆脱这个人,怎么办?一个主意已经模模糊糊的成形。

“有温玛军队的情报吗?”乌尔扎巴巴。
“自从上次情报之后,还没有什么新的情报。”萨尔贡回答,“上次探子回来报告说,卢伽尔扎克已经对乌鲁克和温玛下达了动员令,考虑探子的脚程和士兵动员的速度,如果快的话可能昨天卢伽尔扎克西就已经离开了乌鲁克,如果慢的话也会在今明两天出发。今天是火耀日,最坏的情况,温玛军队的前锋可能会在下一个月耀日时出现在尼普尔城外,十五日内攻城器械也会运到。”

“我没有问你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一个奴隶比一个王者更懂得军事问题?”乌尔扎巴巴粗暴的打断他说。

萨尔贡用一种怨毒而阴沉的眼神看着乌尔扎巴巴,“哼!”乌尔扎巴巴心中暗想,“或许他过去也经常这么看着我吧?现在他连掩饰都不想掩饰了。”

“我建议!”萨尔贡用沉着而阴冷的声音说,“与其每年给温玛人纳贡,不如把钱用来买通阿卡德人为我们打仗,只要能够有到足够的弓箭手,我们就能守卫住城墙,城墙可以帮助我们抵挡几倍于我们的温玛军队。”

“送钱给温玛人和送钱给阿卡德人有什么区别?”乌尔扎巴巴不屑的问道。

“我们可以控制阿卡德人,却控制不了温玛人。而且我们保留了荣誉,我们甚至可以利用阿卡德人的勇武来征服其他城邦,基什也可以像卢伽尔扎克西那样称霸。”

“我讨厌阿卡德人,每次有阿卡德人进入基什城内交易,就引起很多治安麻烦,这些人天生是无法无天的野蛮人。哦!对了,我忘记了,你也是阿卡德人。”乌尔扎巴巴用挑衅着,“你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嘛?持杯者!你的王杯中的酒已经喝干了,还不在添满?”

萨尔贡微笑了一下,接过酒杯,斟满之后,仰首一口喝掉多半杯,只剩下的小半杯递给乌尔扎巴巴,然后用一种冷漠的眼神看着他,好像再说,你已经对我毫无办法。

乌尔扎巴巴立即感到火往上撞,他强压住怒火,然后用一种轻柔的声音说道,“我们最近可能有一些误会,不过现在大敌当前,王和他的持杯者应该同舟共济,我会考虑你的建议的,不过我们最好还是先和温玛人谈一谈,我打算派一个使者去面会卢伽尔扎克西。你知道成为一个城邦的使者,这个任务会带来多大的荣耀,我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贵族去,不过我还是选择你——我的持杯者,我只信任你的能力,你愿意去吗?萨尔贡。”

乌尔扎巴巴用眼睛直盯着萨尔贡——为了他的最终目的,他需要提高自己在基什的声望,他很难拒绝这个提议——乌尔扎巴巴心想,果然,他从萨尔贡的眼里看到了欲望的火焰——

“他上钩了!”乌尔扎巴巴的内心深处用阴恻恻的声音暗自得意。
(待续)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6 12:18:12 +0800 CST  

楼主:淼水有鲸

字数:47951

发表时间:2016-03-27 04: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34:02 +0800 CST

评论数: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