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帝国!帝国们!——记人类历史上的帝国故事

(以下进入架空历史阶段)

乌尔扎巴巴在书房内用火烘烤着写好泥板。

“你可以不要偷看信的内容哟!到时候不光我饶不了你,如果卢伽尔扎克西发现有人偷拆两个王者之间的外交信件,那是多么严重的后果。”乌尔扎巴巴一面看着泥板逐渐变硬,一面自鸣得意的回想着刚才的情形,阴险的笑意在嘴边凝成一道残忍的弧线,“萨尔贡,你知道吗?我专门为了你准备了一条外交条款,而这个条款会要了你的命。”

泥板变硬后,乌尔扎巴巴从旁边的架子上去取密封信件用的泥匣,这时候他视线扫到墙上的文字,两句话吸引了他。

这些文字是苏美尔世界用来教导统治者的谚语,每一个王者的书房墙壁上都会篆刻着这些东西,其中有这么两条:

“让你的敌人保持在你的视野之内,这样你会更安全。”

“如果你总是觉得以为自己是唯一的聪明人,那么你肯定是个大傻瓜。”

乌尔扎巴巴突然有所觉悟,“天哪!我差点犯了个大错误!我应该想到,萨尔贡有可能和卢伽尔扎克西联合起来。”

他一把将泥板扔向墙角,烤硬的泥板在墙上弹了一下,然后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乌尔扎巴巴一屁股坐在地上,泄气着想,“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宫廷卫队不可靠,官员和贵族也不可靠,在基什我还可以依仗谁?……呜?!对了,这些人也只是基什的一小部分人而已,基什还有很多人,而且现在正在准备打仗,公民兵们都动员起来了,我可以依赖他们保护我。”

乌尔扎巴巴在书房里反复踱着步,“如果在在军营里,萨尔贡一伙就会像离开水的鱼虾一样,到时候我就可以安全的剥夺萨尔贡的权力。不过怎么能把军队带到野外去呢?基什人会反对和温玛大军进行野战的,毕竟他们比我们强大太多,不过也许我可以把一部分部队带到尼普尔去,这样在途中宿营时就可以开展我的行动。”

“来人呐!我要传达一个命令!”乌尔扎巴巴在走廊内喊道。

外边顿时一片脚步嘈杂声,不过又平息下来,过了许久,一个高大的身影从走廊的那一头出现,“您在叫我吗?殿下!”

乌尔扎巴巴顿时心往下一沉——萨尔贡。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8 10:32:38 +0800 CST  
乌尔扎巴巴定了定心神,然后说,“传我的命令,明天我要带领5000人的军队去尼普尔,卢伽尔扎克西一定会先攻打尼普尔,我要亲自防守它。”

萨尔贡脸上一变,犹豫了一下说,“交给一名将军去办就可以了,因为我们随时可能放弃尼普尔,集中力量防守基什城。”

乌尔扎巴巴说,“正是这样我才要亲自领兵,因为只有我才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放弃尼普尔。而且我还要亲自主持对恩利尔神的祭祀,让风暴之神保佑基什。”

“我会让卫队组织好,确保殿下的安全。”

“不必了!有5000人在身边,难道还怕没人保护我吗?”

“正是这样才更需要严密的保护,因为没有人知道5000人里有没有卢伽尔扎克西收买的奸细。伊米!”萨尔贡大声吩咐,一个高大的年青阿卡德卫士出现在走廊内,“从现在开始,到战争结束,你要寸步不离的保卫我王,懂吗!”

“是!尊敬的持杯者!”伊米低头应到。

看着萨尔贡从走廊内远去,乌尔扎巴巴回头看了看伊米——这是一个高大俊朗的阿卡德青年,然后对他一本正经的说,“萨尔贡真是衷心为主啊!有这样的持杯者是我的福气。”

“恩??!”伊米满脸疑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然后又张嘴想说什么,但是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不过乌尔扎巴巴很满意伊米的表现,“这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不办傻事。”乌尔扎巴巴心中暗想。


***

5000名士兵列队整齐,卫队紧紧环伺着乌尔扎巴巴,萨尔贡和伊米一左一右的紧随着他,好像保护,也好像监视着。

“命令队伍转向,出发前我们要先去伊南娜神庙,”乌尔扎巴巴把声音大到几乎所有人都能听清楚,“女神昨天晚上托梦给我,说只要我今天拜访神庙祈福,就可以知道战胜温玛的方法。”

队伍掉头朝城内的伊南娜神庙前进,萨尔贡无可奈何,乌尔扎巴巴紧跟着有大声下达第二道命令,“传令让所有的官员和贵族都到伊南娜神庙等待,我要对所有人直接宣布战胜温玛的方法。”

***

战争与爱之女神高居圣坛之上,乳香和没药的味道随着香烟在神庙内飘散,镇定着人的心神。

萨尔贡和侍卫们都不能进入神庙之内,因为这是王者和神之间神圣的对话。

乌尔扎巴巴现在感觉很平静,也很安全,甚至有点小得意,甚至不由得有些胡思乱想起来,“恩利尔神庙内要准备一名神妓来愉悦神,为什么伊南娜神庙里就没有男神妓?……如果我安排一个棒小伙好好搞搞这个荡妇,是不是她会在战争中保佑基什。……是啦!据说很久以前,每年都要为这个女神举行神婚仪式的,由神庙女祭司扮演伊南娜,国王扮演牧神杜穆兹,两者在众目睽睽下结合……不过那个时候的国王都是好战士,脱光了想必也很漂亮,不过像我这样就不行了。”乌尔扎巴巴低头看了看自己臃肿的肚腩,他感觉时间已经到了,该到的人都已经到齐,他走向大门。

神庙之外,萨尔贡和侍卫们站在庙门外的最高一级等待,中间的各级平台上站立着赶来的贵族和官员,最下面的广场上是列队的5000公民兵,此外还有闻讯尔来的老弱妇孺在看热闹。

这就是乌尔扎巴巴想要的场面,他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大声说:“在昨天夜里,女神伊南娜对我说,你错误的把一支雄鹰关在笼子里喂养,却让百灵鸟在外面挨饿,所以只要放飞雄鹰,然后好好喂养百灵鸟,就可以战胜温玛人。我在神庙内认真的和神进行了交流,现在我已经完全领悟了伊南娜的暗示。”

“我将采纳我的持杯者的意见,我们将去招募阿卡德人帮助我们作战,我宁可把基什所有的钱花在阿卡德人身上,也一个子不给卢伽尔扎克西,基什绝不投降,我们将捍卫基什的荣耀!”乌尔扎巴巴的话音落地,战士们欢呼起来,用长矛敲打着盾牌,贵族们则神情各异。

“萨尔贡,我的持杯者,基什的雄鹰,你自由了,从今以后你不再是奴隶,而是基什的一名将军,你将负责去招募阿卡德人,”乌尔扎巴巴顿了顿然后说,“当然持杯者和将军是不能兼任的工作,所以我会任命新的持杯者。”

萨尔贡的神情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是其他侍卫也都变得紧张起来。乌尔扎巴巴不动声色的向伊米靠拢,远离萨尔贡。伊米似乎是所有人中最紧张的一个,乌尔扎巴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也自由了,我的孩子,我任命你为萨尔贡的副手。”

伊米开始变得放松下来,“他已经作出了选择。”乌尔扎巴巴心中暗想,然后有高声说,“我卫队中的所有阿卡德奴隶都将获得自由,现在你们也不是奴隶了,而是基什的公民和军官,我需要一些懂得阿卡德语,又能服从苏美尔文明秩序的人去管理那些阿卡德蛮族士兵。”

“好了,我现在放飞了雄鹰,接下来我把百灵鸟装进笼子里,”乌尔扎巴巴把目光落在下面和自己同一家族的贵族身上,“纳尼亚!我的侄子,你是我的家族里最纯良的年青人,我任命你为新的持杯者。”乌尔扎巴巴一面说,一面心中暗想,“纳尼亚的父母早逝,是家族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也没人拉拢他,他是我可以信赖的人。”

“纳尼亚你去打开我的行李,把里面的金银财宝都取出来。”

乌尔扎巴巴把财宝分成一份份分赠给阿卡德人,他首先走到萨尔贡跟前,说,“好好干,说不定基什城内第一个阿卡德血统的贵族就要产生了。”
然后走到伊米跟前,“好好辅佐萨尔贡,你的前途就和他一样远大。”
然后是其他阿卡德侍卫,“我会把招募来的阿卡德弓箭手打散到城防的各个部分去,所以你都要独立指挥自己的手下,穿戴好点,不要让野蛮人笑话。”

乌尔扎巴巴心中肉痛的想:“我今天解放了奴隶,赠送了财宝,损失了很多财富,不过至少我的王位还是稳当的,会有机会赚回来的。”

(以上纯属虚构)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8 20:26:40 +0800 CST  
@寒山憶雪 2016-04-08 15:46:43
鲸鱼威武,坐等更新
-----------------------------
更新已至,鸣谢支持。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8 20:28:26 +0800 CST  
单靠权谋是不能改变一个帝国的命运,帝国的必须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当一个帝国开始倾颓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感到人力的有限。但是权谋可以改变帝国中某个人的命运,所以战国时代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不仅要谈法,还要谈“权”“术”“势”。所以我们谈谈权谋的运用,应该说上面的一段架空历史写的不好,人物塑造都很不到位,不过大体还算流畅而已。有一些具体的细节我觉得还是应该解释一下,方便大家理解。

1、不过最糟糕的是,宫廷的卫队大部分都服从萨尔贡,而且……

什么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就是你的小命被捏在别人手里。明朝宦官是历代内官中权力最大的,但是纵使可以号称“九千岁”的也说垮台就垮台,而东汉和唐代宦官则强韧异常,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禁军,任何人要动他们都会投鼠忌器。

2、对了,这些人也只是基什的一小部分人而已,基什还有很多人,而且现在正在准备打仗,公民兵们都动员起来了,我可以依赖他们保护我。

如果你离你身边最近的武装力量被别人掌控了怎么办?答案是寻找外围的武装力量,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并不知道这些人的态度是什么样?公民兵是一个国家之福,因为他们是紧密的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他们总是会选择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所以他们态度可以直接推测——当然如果你的人民憎恨你,那你就真的没办法了,不过这种情况你的对手就不需要阴谋,直接用阳谋就可以推翻你。

3、外边顿时一片脚步嘈杂声,不过又平息下来,过了许久,一个高大的身影从走廊的那一头出现,“您在叫我吗?殿下!”乌尔扎巴巴顿时心往下一沉——萨尔贡。

永远要作更坏的打算,你的对手不会太傻。

4、“萨尔贡真是衷心为主啊!有这样的持杯者是我的福气。”“恩??!”伊米满脸疑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然后又张嘴想说什么,但是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不过乌尔扎巴巴很满意伊米的表现,“这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不办傻事。”乌尔扎巴巴心中暗想。

假设这个人顺着你的口风说,“是呀!是呀!”之类,那么这个人不是耳聋目瞎,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全然不知,就是习惯了拍马屁,所以不假思索就开口。假设他大骂萨尔贡是个奸臣,那么这个人十有八九是萨尔贡特意安排套取你信任的。伊米反映说明他是一个聪明人,立即就觉察了其中的不对——你要想攻克一个坚固的联盟,最好从其中的聪明人下手,因为聪明人总是在不断权衡局势的变化,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你只要给他足够多的选择空间,那么他就会成为对方阵营中不稳定的因素。一个蠢人即便是变节了也没法发挥太大作用,所以一定要从聪明人身上攻克难关。

5、“命令队伍转向,出发前我们要先去伊南娜神庙,”

最后时间才摊开底牌,不给对方做准备的机会。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09 21:33:22 +0800 CST  
6、……中间的各级平台上站立着赶来的贵族和官员,最下面的广场上是列队的5000公民兵,此外还有闻讯尔来的老弱妇孺在看热闹。

与世隔绝的宫廷是阴谋滋生的温床,但是你只要把它放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么阴谋就像阳光下的雪一样很快就会融化殆尽。不给绝大多数统治阶级不具备这种勇气,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统治就是上层的一小撮人对整个国家玩弄阴谋诡计,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会害怕民众的力量甚于阴谋诡计。

7、……战士们欢呼起来,用长矛敲打着盾牌,贵族们则神情各异。

每当国家的危机到来,位高权重者皆不可靠,因为他们选择更多。比如如果基什对温玛进贡的话,贵族们损失很小,因为只要他们能够保留统治权力,就可以把损失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斗升小民才是国家脊梁,古今同理,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国家的兴亡。

8、……你自由了,从今以后你不再是奴隶,而是基什的一名将军……

在光天化日之下瓦解阴谋诡计,自然需要堂而皇之的理由,明升暗降,古往今来都是解决权臣的最佳技巧。

9、你也自由了,我的孩子,我任命你为萨尔贡的副手。

当形势开始逆转时,聪明人就会左右摇摆。聪明人不做蠢事,但是你也要把价码开足才保险。

10、纳尼亚的父母早逝,是家族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也没人拉拢他,他是我可以信赖的人。

选择没有根基的人,这样他会全心全意的依附于你,至少是在他培养出自己的人马之前。

11、我会把招募来的阿卡德弓箭手打散到城防的各个部分去,所以你都要独立指挥自己的手下,穿戴好点,不要让野蛮人笑话。

用人当疑,拉拢手下的手下,分而治之,这样的手段不仅可以加强控制,而且也让君臣安心。“用人不疑”只是在特殊状况下的特殊选择,往往需要手下因地制宜,发挥最大能动性,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适合“用人不疑”。你要是没事总是用人不疑,反而会让手下疑神疑鬼,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的权臣都允许君主在自己手下安插心腹的原因,这样才能互相安心。尤其是像萨尔贡这样有“前科”的,你要对他“用人不疑”,他反而会觉得你迟早是准备干掉他,说不定哪一天就带着军事机密投奔温玛大营了。

12、我今天解放了奴隶,赠送了财宝,损失了很多财富,不过至少我的王位还是稳当的……

钱该省时要省,不然用的时候就没得用。但是该用的时候就要毫不吝惜,不然就怕你以后没有机会用了。对财富和女色的贪婪会严重影响一个权力掌控者的判断力,只有像居鲁士大帝那样,不喜欢金钱,也不喜欢美女,整天阴沉着脸思考如何抓紧权力的人才是君主的典范。

13、以上纯属虚构

当一个人出生在视野闭塞,又物质优越的环境里,那么他的经验和意志力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所以你大体不能对一个宫廷里长大的富三代以太大期望,所以以上纯属虚构。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0 12:06:55 +0800 CST  
九 在下海和上海之间


在征服了最后一个独立的苏美尔城邦——拉伽什之后,萨尔贡带着军队到达了苏美尔世界的最南端,在下海(波斯湾)里“清洗了一下自己的武器”,用这种优雅又意味深长的姿态庆祝自己对整个苏美尔的最后征服,从此苏美尔人的供金年复一年的供给着阿卡德的帝国,滋养着萨尔贡的野心。

在帝国的北方,基什北部一座全新的军事移民城市拔地而起,它的名字叫阿卡德。这座用苏美尔人的财富建造起的城市,里面住的全部是阿卡德人,萨尔贡在城市的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宫殿,作为自己统治的权力中心,此外还有一座献给伊南娜神庙,用于感激这位把王座赐给他的女神。

很快这座帝国最北端的城市不仅是权力的中心,而且也变成了地理的中心。萨尔贡年复一年的带领着他的阿卡德人从事战争,向东他越过底格里斯河,深入山区,夺取了埃兰人的首都阿万;向北夺取了马里和亚述两个商业城市,然后一直向北进攻直到高耸着雪松林的山地,然后把小城尼尼微作为帝国的边界(后来尼尼微是亚述首都)。向西他一支打到地中海沿岸,这里被苏美尔人称之为“上海”,现在萨尔贡可以自称为统治着“上海和下海之间”所有的土地。此外,他还控制着波斯湾的海上贸易,包括对美路哈(印度),马根(现在阿曼一带,古代是著名的铜产区),蒙尔迪(波斯湾南岸,阿联酋卡塔尔一带)贸易路线,所有的商船都要给萨尔贡课税。萨尔贡现在几乎控制了过去的苏美尔知晓的所有地方。

在“洗剑波斯湾”的四十年后,萨尔贡终于不得不面对一个最可怕的敌人——衰老。他似乎被打败了,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垂垂老矣,他已经不能再领兵作战,只能呆在阿卡德的皇宫内晒着傍晚温暖的夕阳,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帝国是靠武力建立起来的,但被征服者发现执掌暴力的最高权力者已经变得老朽时,那么他们肯定要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他连同他的宝座一起掀翻在地。

一场巨大的叛乱在苏美尔地区爆发起来,最严重的时候,萨尔贡自己都被起义者包围在自己的都城之内。萨尔贡最后一次向世人证实了自己——这只老虎虽然很老了,但是嘴里还是剩下几颗可以要人命的牙齿的。七十多岁的老军事独裁者率领着城里的阿卡德人出战,打散围城的苏美尔人。这次战斗似乎耗尽了他生命中最后一点能量,不久之后,他就死了,留给他的继承人的是一个大烂摊子。

萨尔贡死的时候,越过了长子玛尼什吐苏,直接把王位传给了幼子理木什即位。理木什即位,这时候阿卡德帝国就好像错误的把一个漏勺当作了船来使用,到处都在漏水,帝国里满是起义者和拒绝纳贡的城市。在这位阿卡德君主统治的八年时间里,他都一直忙于四处镇压。当理木什终于费劲心力的扑平了各地起义,但是不料想,一把剑从背后刺来。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1 20:44:58 +0800 CST  


上图,阿叔尔城,就是亚述城,也就是后来的那个亚述帝国的亚述。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1 21:00:35 +0800 CST  

十 天下四方之王


在理木什统治的第八年,帝国趋于平静。这个时候他那个哥哥,萨尔贡那个愤愤不平的大儿子——玛尼什吐苏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理木什在政变中被自己的侍卫杀死。

玛尼什吐苏登位,这位阴险的哥哥似乎急于给自己的篡位谋求合法性,他异常慷慨的给所有的神献祭,把大批财富、土地赐给各地神庙——甚至用王室财富购买土地献给神庙。

当然对于一个军事帝国来说,光靠神的保佑是不够的,他必须向帝国权贵和所有阿卡德人证明自己在战场上的实力。在他统治期间最著名的军事行动是对东部山区的埃兰人的进攻。

埃兰人是中东地区的古老民族,他们位于现在伊朗西南部一带,是和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一衣带水的邻居,在历史上既有密切的交流,也有数不清的战争。住在山区的埃兰人利用河谷地带经营农业,建立城市和工商业。但是大部分埃兰人依旧是山地的牧羊人,他们和阿卡德人一样属于半开化民族,远远要比苏美尔人好战的多,一直阿卡德帝国的边疆隐患。

萨尔贡在世的时候对埃兰人的战争占领了他们的首都阿万,不过这只是的埃兰世界的一部分,更多的埃兰人住在远方。玛尼什吐苏决心对埃兰发动新的攻势,为了避开陆路上的高山阻隔,玛尼什吐苏的军队从波斯湾乘船出发,在埃兰人的腹地登陆,打败了三十二个埃兰城市的联军,不过他并没有占领这里,劫掠和摧毁了很多城市之后就离开了,大概觉得实在太遥远。

玛尼什吐苏志得意满的军事行动很可能给阿卡德帝国埋下了覆灭的隐患,因为大地上的民族就好一个生态系统,他们是互相克制的,当你打垮了一个对手,又不能对他们的土地进行有效占领的同时,就会造成其他民族的兴起,就好像汉朝打败了匈奴导致鲜卑的繁盛,唐朝打击突厥导致回纥崛起一样。阿卡德帝国对埃兰的持续军事进攻,可能是导致古提人泛滥成灾的直接原因——这是一支真正的野蛮人,在二十年后从埃兰故地涌入苏美尔南部。到玛尼什吐苏的儿子纳拉姆辛在位时,就不得不寻求和剩余的埃兰人交好,共同遏制不断涌入的古提人。

玛尼什吐苏统治了十四年,然后他的儿子纳拉姆辛即位。他对内兴修水利和道路,制定法律,设立陪都,开展海外贸易,这位君主努力把这个帝国当作一个国家治理,而不是像他祖父那样,当作一堆用暴力绑架来的“肉票”。对外继续历代君王的战争政策,有时候一年号称取得九次胜利,不过大体都是主动防御性质的,他祖父留给他的帝国的东面和北面是高山,西面和南面是大海,西南是沙漠和沼泽,已经达到了一个物理空间的极限,任何人面对这样一个帝国似乎没有对外继续扩张的欲望。

纳拉姆辛统治二十六年,文治武功,阿卡德帝国堪称极盛,开始自称“天下四方之王”,后来这个称号被当作中东地区最强大的统治者的最高称号,就像秦始皇第一个称“皇帝”一样。

不过这位“天下四方之王”盛世下,也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他和神庙祭司们的冲突。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2 16:18:56 +0800 CST  


黎巴嫩雪松木在上古的中东世界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大型商船和军舰的主要造船料(小船和渔船一般是芦苇做的,据说性能还不错,贝尔·格里尔斯在荒野求生里曾经秀过一把芦苇船)。对于缺乏木材的苏美尔人来说,对这些木材非常贪婪,雪松木从黎巴嫩和叙利亚交接的高山砍伐下来,然后顺着幼发拉底河水漂流到苏美尔地区。吉尔伽美什史诗里关于雪松林里杀死巨人的传说就是源于此——乌鲁克人去砍伐木材时和当地人发生了战争(他们不仅砍了人家的树,还杀了人家的人)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2 20:10:04 +0800 CST  
十一 阿卡德的诅咒

苏美尔的神庙可不是一座庙那么简单,每座神庙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它占有大量的土地、拥有成批的牲畜,经营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同时对外放高利贷,以宗教名义组织卖淫,同时还有一大批没有公民权的贫穷的农民和工匠作为依附民,世代为神庙服役。此外,神庙还通过垄断公共事业赚钱,比如苏美尔人婚丧嫁娶,都必须经过神庙祭司的主持,都要给神庙捐赠财物。

苏美尔神庙财富最初是作为一种大众的公积金的存在。每年苏美尔人除了耕种自己的土地外,还要抽时间到神庙土地上集体劳动——后来集体劳动被依附民的劳动取代——收获的粮食归入公库,公库除了供养祭司们的生活,还作为宗教节日的庆典和军事开支。为了满足国家的各种需求,神庙又逐渐开办了各种手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庙理论上还是过去大家共有的神庙,不过实际上的性质却完全不同。打个比方说,每座神庙就像一个腐败的国有企业,过去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创造财富的,现在从理论上说也是如此,但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在神庙的最底层是大量的劳动者。他们有的负责耕种土地,饲养牲畜。有的各种各样的工匠,制作各种手工业品。此外还有仓库管理员、账房等等(应该说庞大的神庙经济给城邦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在这些人的上面是普通祭司,是神庙的中层管理者。他们工作清闲,待遇优厚,而且灰色收入也不少。如此优越的工作自然大量的人趋之如鹜,所以这些祭司的数量总是在不断膨胀,而且明目和花样不断翻新,有好几十种不同明目的祭司。这些祭司一部分是由上一代祭司“生出来”——祭司的子女被优先安排进神庙工作,然后还有城邦里有势力的大家族的子弟。所以神庙也是一个负责给苏美尔上层社会的不肖子弟提供就业的机构。

最上层是高级祭司,相当于国企高管,他们的任免权属于城邦的统治者,王不直接管理神庙,不过有权任免神庙的高层职务,而祭司们为了快速的向上爬,那么就的“上面”有人;而王室为了从神庙中牟利,也需要自己的心腹占据神庙高位。比如拉伽什改革之前,就有神庙土地的收获被直接送入王室私人仓库的事情发生。高级祭司和城邦领导人形成一个双向寻租的关系,领导人负责确保祭司提升,而祭司负责利益输送。

总之,这些神庙经济都是超腐败的,就像一个个肿瘤生长在国家的经济内,而且不断膨胀,占用社会资源,逐渐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生存。萨尔贡对与这些神庙的立场是羁縻,一方面对神庙表示尊敬,一方面紧紧把持着神庙高层的任免权,他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任命为乌尔的月神庙的最高女祭司。在玛尼什吐苏执政时,这位君主的“慷慨和虔诚”使神庙势力猛烈扩张了,到了纳拉姆辛时代,作为有为之君的纳拉姆辛自然要和这些肿瘤做斗争。其中最大的一个肿瘤叫做恩利尔神庙,是供奉苏美尔最高神明,大气与风暴之神恩利尔的,位于圣城尼普尔。

纳拉姆辛大概觉得这个肿瘤太大了,放疗和化疗都没法解决问题,于是他决定手术切割掉它。按照阿卡德之咒的记载,纳拉姆辛毁坏了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庙,没收了庙产,并把神庙里的金银铜装载船上载走,当船离开尼普尔的时候,女神伊南娜收回了赐给萨尔贡家族的王位,恩利尔从东部的山脉招来古提人,并把瘟疫、饥荒和死亡传遍整个两河流域。不过有八位大神为了阻止灾难八位神祇决定只毁灭阿卡德人的城市,令其他苏美尔城市免於灾祸。

不过后来历史证明这八位神明办事不怎么靠谱,阿卡德人打退了入寇的古提人,不过这些古提人全部流窜入南部的苏美尔城市,等到几十年后苏美尔的城市都荒芜了,北方的阿卡德城市才招到毁灭。所谓的阿卡德的诅咒,无非是失业在家的苏美尔祭司忿忿不平的恶毒坏话而已。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3 16:02:57 +0800 CST  


苏美尔神话中众神之王恩利尔是天神安,和地母宁胡尔萨格之子,他出生前天地合为一体,随着恩利尔的长大,他用双手和双脚把天地分开,这个神话几乎和盘古开天辟地同出一辙。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神话在西汉之前不见任何线索,到了东汉后期才出现,几乎是和佛教东传是一个时间,很明显这也是一个舶来品——大概是某个无聊文人,根据一些西域传说组装出来的,他们最开始可能都来源苏美尔神话。

中国的创世神话很简单,万物始于混沌,然后清气上升形成天,浊气下降成为地,完全不需要一个大神把它分开。中国的习惯,拜天拜地拜父母,天地人象征着中国精神世界的本源,这三者除了祖先崇拜之外,都是抽象的,古代中国人具有一种天生的哲学思想来看待万物。不过在东汉年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经历了明显的退化,不管是舶来品,还是玉皇大帝之类的国产货,大部分都是在这个年代产生的,他们的根源一个是东汉民众的教育水平明显滑坡,另一个是贫富差距和社会动荡,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只能求助于宗教来自我麻痹。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3 18:46:46 +0800 CST  
十二 帝国病


虽然有人的头脑,却有狗的感情和猴子的特征;他们像一群小鸟,成群结队的飞扑下来——苏美尔人对古提人的描述。

纳拉姆辛晚年,大批的古提人从东部山区纷至沓来。这些除了苏美尔人的记载,这些古提人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从来没有产生过文化,也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位知名领袖,甚至没有打出过一次像样的战争,也没有人对他们的勇气和战斗力之类的表示过尊敬,大体上这就是一群流寇,除了数量够多之外没有别的优势。不过恰恰是这种流寇型的对手,最容易把一个帝国掀翻在地,这也是历史上帝国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帝国有能力对抗非常强大和有组织的对手,但是却经常被一些无组织的流寇所困扰,甚至因为流寇的入侵而灭亡。

为什么帝国会有这样的病症呢?我们审视一下阿卡德帝国的军事结构就明白——

萨尔贡在位时为了防止苏美尔人反抗,拆毁了苏美尔城邦的城墙。以后历代的君主进一步解除了苏美尔人的武装,在帝国的南部,仅仅有少量的警察部队和数量非常有限的边防军。所以当大批的古提人涌进来时,这些部队没法阻止他们进入。而这些流寇一旦进入富饶的农业区,就会到处抢劫破坏,使农业和商业没法进行。入寇的结果就是造成税源的减少,而庞大的帝国行政和军事机器都必须要充足的税收才能运作良好,税收的减少就意味着让帝国运作的国家机器的瘫痪,这样就更没有办法驱逐这些流寇了。

而流寇一旦越过边境,就可以通过掠夺来以战养战,把全部人口都投入战斗,情况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帝国会因为经济上的不断失血而陷入崩溃,双方的强弱关系就会转换。所以只要这些流寇数量够多,不怕死(人穷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减少死亡的痛苦),可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冲击帝国的边境线,那么总有一天可以得手。

为了客服这种疾病,帝国可以进行以下改进:

首先,最好的办法是武装自己的人民。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都很少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困扰,反而经常去抢夺游牧民族的土地。就是因为这些时代都是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入寇很难,而有组织和数量优势的中原人反而把蒙古高原当作扩张领土的目标。但是大多数帝国都最痛恨这种情况,因为有武装的人民就很难管制。

其次,是设立一支庞大的边防部队。不过这支长时间远离统治中心的部队,很有可能形成独立的利益集团,演变成军阀。所以几乎所有帝国都采取所谓“强干弱支”的方法,把大部分武装力量都集中在统治中心地带,而留下几乎不设防的边境。

帝国自身的结构问题,决定了它在应对这种“边患”时,缺少合适的应对措施。相反如果是短时间的大规模入侵,应对起来反而更容易,只要把帝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动员起来就可以了。

两河流域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是一片“新月沃土”,被夹在一大片适合进行“游击战”的地带中间。东面和北面是连绵的山地,西南面有一大片沼泽湿地联通着海洋,海上民族可以来去自由。其余的部分就是直面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所以这个地带的王朝总是很短命,当然这也许是所有帝国的宿命,爬上帝国峰巅的过程很艰难,它是一些列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但是失去帝国却格外的容易。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4 15:39:46 +0800 CST  


乌尔第三王朝,黑线部位是我下面所说的防御墙大致的位置。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5 19:59:40 +0800 CST  

十三 历史上第一条长城


纳拉姆辛死后,他的儿子沙尔卡里沙里又统治了二十四年,在这二十四年里古提人把南方的苏美尔地区变成一片荒凉之地。帝国的危机似乎又诱发了阿卡德人的内讧,沙尔卡里沙里死后三年内换了四个国王,最后一位将军取代了萨尔贡的子孙成为阿卡德的王。这位将军和他的儿子又统治了四十多年年,这也是阿卡德最后的时光,接着古提人摧毁了阿卡德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成为历史。在它灭亡后的一千多年里,阿卡德依然是国际外交用语,埃及的法老,赫梯的君主,巴比伦的国王都是用阿卡德语通信。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给后续的帝国留下了治理广袤地区的经验,以及一个“天下四方之王”的最高权力名号(就如同我国的秦朝一样)。

古提人肆虐两河流域若干年之后,一位出身平民的苏美尔勇士古地亚从边境小城阿各拉出发,解放了拉伽什,开始了苏美尔人的复兴;不久另一位领袖乌图赫加尔也解放了乌鲁克和乌尔,两个政权全面驱逐了古提人,重建了苏美尔世界。接着乌图赫加尔的女婿,乌尔的总督乌尔纳姆篡夺了王位,打败了拉伽什,建立起乌尔第三王朝,也是两河流域最后的苏美尔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仅仅统治着两河南部的一小块地方,完全称不上帝国,所以无在它那里需消耗笔墨,但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了防范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修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长城。

阿摩利人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公元前21世纪大大小小的阿摩利人部落不断涌来,他们没能进入乌尔第三王朝统治中心的南部,但是却成功的进入了北部地区,在那里这些阿摩利人安营扎寨,不断南下袭略。为了防范这些游牧民族,乌尔第三王朝修建了一条150公里长的防御长墙横亘两河之间,上面带有互相联通的小型堡垒望塔——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设施,此后的历史上这类设施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出现,其中中国明长城和罗马边墙是规模最大的,此外波斯人为了防范中亚游牧民,英国人为了防御威尔士人,朝鲜人为了防御契丹人,俄国人为了防御鞑靼人,印度人为了防御阿富汗人,甚至美国殖民者为了防御印第安人,都修建了类似的防御工事。

这种工事无一例外都是用来对付那种无休止的劫掠性攻击的,于是不懂历史的人总结出了一个“长城无用论”,因为几乎没看到这种设施在大规模战争中发挥作用。而且八达岭长城给现代人留下了坏影响——大部分人对于长城的全部认知都是都是来源于它,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八达岭长城只是一个明代将军搞得“政绩工程”,它不是以实用价值来设计,更多的为了给不懂军事的皇帝和内阁大臣们视察用的形象工程。

这段长城的特点是超高的高度,完美的可以媲美北京城的女墙、横墙、垛口和射击孔,让人误以为它的目的是全线用守军防守,这样在考虑到长城的总长度,就得出根本就找不到这么多士兵。实际上就是能够找得到足够的士兵,在大规模会战中,把军队毫无纵深的静态一字排开,都属于军事上的自杀行为。

世界各地所有的长城的特点都是只有哨兵没有守兵,所谓长城实际上就是一条可以发出预警的墙,上面配有少量的哨兵,在有敌人到来时发出预警。长城的墙体者可以阻止骑兵和马车快速通过,为配置在长城后方的精锐机动部队的出击赢得时间。在明朝中前期,一位将军在自己的防区修建了一段简单夯土长城,当地百姓都嘲笑这段长城修建的简陋,但是后来却证明这段长城修建的“性价比”超高,来劫掠的蒙古骑兵却经常被“陷住”。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5 22:02:18 +0800 CST  
要修建一条长城,首先要建筑一条防御长墙——用来阻挡骑兵和马车的快速通过,当然敌人从上面可以爬过来,不过车马不通过的话,在长城这面就很难机动。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是来抢东西的,不带马匹车辆怎么运载抢来的东西。所以必须把长城扒开一个口子,让马匹车辆都过来,当然这肯定需要耗费时间。

这也是各个长城中差别最大的部分,我国最古老的战国长城修的最好的部位是四板(4.4米)高的夯土墙——夯土墙为了加固要混入糯米汁,所以成本还是蛮高的,仅限于一马平川的地方。如果是山地就要简陋的多,夯土垒石或者土石混筑兼有,关键是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秦汉长城也延续了战国遗风,不过建筑的更精细高大,但是效果却未必有过去的好。北魏长城从史书上看没少建造,但是现在几乎没什么遗迹可以留下,多半建筑的非常简陋,从他们投入的人力也可以看出来,10万人就用了两年时间就起了一条长城,建筑质量多高就可想而知。辽代长城就是简单的挖出一条两米多深的壕沟,然后把土方夯成墙,这样落差在4米左右,金代延续了这个方法,不过壕沟和墙都增加到10米,大概是历代长城中建筑标准最高的。明代长城规模巨大,反复修建,各地都有不同,不过总体来说并不算太好,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垒条墙,像戚继光在密云到山海关修造的那一段砖砌长城是绝无仅有的。历代长城的建筑标准大相径庭,建筑更高更厚一点,可以为守方的部队出击赢得更多时间,但是从性价比上说,并不划算,关键是要提高后面的部队的出动的速度。

当然光有防御长墙是不能起作用的,还要有人驻守放哨,所以还要有碉堡望楼,两个碉堡望楼之间的距离要在视线之内,才能确保没有死角。一个碉堡望楼大概能容纳50人左右,历代长城无论长墙的构筑标准差别极大,但是碉堡和望楼很少偷工减料,都建筑的相当精良,大概是为了防止对方一上来就先把哨兵“连窝端”了。

一般来说,用来在长城一线放哨的军队都是比较差的部队,无论是在罗马还是在我国都是如此,他们训练都很差,而且拖家带口,还要兼营耕作一些田地来养活自己,基本上属于民兵组织,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平时照顾好自己,当敌人来犯时能给把警报发出去。

在长城中,真正的精锐部队驻扎在后方的兵营里,所以当敌军来临时,要把消息传递给后方的军队,那么就需要一套烽火台之类的信号系统。碉堡望楼发现敌军时点燃碉堡上的烽火,后面的烽火台上的戍卒看到碉堡的烽火也跟着点火,这样信号一会就能传递到军营,后方的精锐部队根据烽火的位置确定方向,烽火的数量来判断敌军数量。(比如秦汉制度,一千人以下点一柱狼烟,一千人以上两柱)

由于长城截断了内外交通,为了方便人马车辆进出,每隔一段就要设立一个关口。这里是长城内外的进出口,可以方便里面的部队对外出击,也可以在局势松弛时放外面的游牧民进来“互市”。由于关口是长城上的薄弱点,所以修造的工事都很高大精良,而且驻扎着精锐部队来守卫。

有了这样一条防御体系,那些随便凑个百八十人就进来抢劫的队伍首先就被制止了,因为拆墙是一个体力活,人少了没等进去抢劫就先被累死了,怎么也要凑足千八百人,大家轮番上阵,尽快拆出一条通道出来。

有这么一大批人来“强拆”,哨兵自然不会看不见,肯定要点燃烽火报警。剩下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了,守军要收到烽火信号,然后整顿人马,从军营出动向来犯方向索敌。而抢劫队必须扒开长墙,然后到达抢劫地段。抢完东西之后,在守军追赶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再有拆墙的时间了,必须从原来的“安全出口”撤出去。如果守军抢在前面封堵了这个出口,那么就变成了瓮中捉鳖游戏。所以即便是比较简陋的长城也可以发挥作用,它不必寄托在抢劫前截住敌军,而寄托在对方抢劫后没办法安全撤退上,即便是不能“挡”住,“截”住,也可“陷”住。这样多搞几次,对方就不敢再来了。

长城这种军事设施是历史上中外治疗“帝国病”的标准处方,即便不一定非常有效,但是也是可以缓解症状的。它可以用更少的边防军,监控更长的边境线,这样就可以减少边防军的规模,防止发生军阀割据。唐朝不修造长城,所以就必须建立庞大的边防军,最后就产生了安禄山这样的不受控制的野心家,所以一个帝国总是要修建这类设施。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6 16:13:46 +0800 CST  


古罗马哈德良墙遗址。

如果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将军的政绩工程的话,那么哈德良墙就是一位罗马皇帝的形象工程,哈德良墙高度5米,每一罗马里(1.4公里左右)一个碉堡,对比北面后筑的安东尼墙高度3米,每三公里左右一个碉堡。哈德良墙之所以建的如此奢侈,就是因为他皇帝亲临不列颠设计的,而安东尼墙是委任总督根据需求设计的。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6 20:02:33 +0800 CST  


八达岭长城

江南长城

戚继光对蓟门一带长城的改造实际上源于他在闽浙抗击海寇时的经验,八达岭长城几乎和“江南长城”同出一辙。这种长城的是要力争把敌人堵在长城一线上,因为后面就是密集又富庶的居民区,海寇可以越城而来,抢完细软跳墙就走,墙阻挡不了,也没有任何回旋空间,他和北疆的长城完全是两种概念,但是戚继光非要把他在次要战场的经验硬套过来。

戚继光的长城战术是增加更多碉堡塔楼,增加守军,在上面设置大量火器。在塞外派遣大量的骑兵斥候,发现敌情之后立即发信号,让长城做好准备,然后后方的援军也出发,守军和援军把敌人堵在长城一线,所以八达岭长城上才有那么多横墙、女墙、垛口和射击孔,因为它确实是按照全线防守的标准设计的。

这种战术带来的后果就是更高的人员需求和军费需求,同时庞大的建筑工程也耗费极高。因为后面不远就是北京城,朝堂大佬门为了安心享乐也就是乐的花钱买平安。

戚继光长城从建成那一天起,就是代表了被淘汰的军事技术。戚继光特别注重火器,长城上设置了很多弗朗机、虎蹲炮之类,但是他从没设想过对方如果带着火器来攻怎么办?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攻防战已经证明那种旧式城墙毫无用处。因为设置在高墙上的火炮不能太大,太大就会震塌城墙,而攻城的火炮设置在地上,可以使用重炮,在防守方的火力范围外开火,所以很快就会发生溃墙。四十年后,清军携带仿制的红夷大炮迂回入关时,戚继光耗资巨大的长城就跟纸糊的一样,清军来来回回走了至少六次(具体次数不得而知,因为规模有大有小,有记载的至少六次),把从河北到山东抢了个空,然后李自成才能如此轻易的进了北京。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戚继光把八达岭长城修的这么好,如果现在国际友人发现所谓中国长城就是世界上到处可见的边防墙,估计也没人来旅游了。中国长城被当作称作“第八大奇迹”的原因,就是因为外国人以为一万里的长城都是戚继光修的这个标准——大部分人都很难识破这个骗局,因为19世纪时中国长城在外国杂志和小学教科书里就是这个形象,这也许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小心翼翼的保管着的谎言,因为这个谎言给我们带来利润:我们早在秦朝时就有了great wall,想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子吗?它的标杆就在那里,看八达岭长城!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6 21:04:03 +0800 CST  
表一 公元前两千年之前可以称为帝国的国家

一 阿卡德帝国 缔造者 萨尔贡一世 鼎盛时期 约公元前2300-2230年


只有这一个,下一个千年世纪的表单上会多起来。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7 21:12:23 +0800 CST  
外篇:幽默作品

一个匈奴左部小侯写给单于《关于如何进入长城抢劫》的企划案


左部小侯 至 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亲启


最最敬爱的单于阁下,草原上永恒不落的红太阳:

自从汉人加高加固了他们的长城之后,我们匈奴人去抢劫屡屡失手,作为匈奴人民最重要的“外汇”来源日益枯竭,每个草原人都都感到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压力。

听闻您已经悬赏“右谷蠡王”的官位,以及许配一位公主的优厚条件,在全匈奴征集克服长城障碍的抢劫方案。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调研,制定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过去对于长城的攻克方法就有问题,汉人在筑墙,我们去拆墙,这就等于是比拼人力资源,虽然我们都知道拆墙比筑墙更容易一些,但是要知道全匈奴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汉人一个郡的人口多,这种竞赛我们肯定要输掉的。

正确的方法不是在地面上和墙较劲,而是要从长城的地基着手。因为无论多高厚的墙,都是要建筑在地基上,只要我们在地基下挖出一条地道,在挖掘的过程中用木桩加固。当长度和深度满足后,在地道里撒上牛羊油脂,然后用火焚烧,随着木桩烧断地道就会失去支撑而塌方,上面的城墙就会由于地基突然下沉而倒塌。

这种方法在汉人的世界里已经用于攻城作战几百年了,用来对付长城会格外有效,因为如此漫长的建筑几乎不可能仔细选择地基的材质,我们很容易找到土质松软便于挖掘的地方。我正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这种先进技术,据汉地的客商说,“掘子军”都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很难搞定。不过一些走私犯承诺下次介绍几个盗墓贼过来,为我们培训“技术人才”。

由于主要是坑道作业,可以把入侵时间定在晚上,这样晚上破坏长城,白天去抢劫,视线好,抢的多!

而且守城的汉军都是吃官饷的,干好干赖一个样,不像我们出去抢劫的要“自负盈亏”,所以除非有上级夜间视察,晚上的警惕性应该会白天松懈不少,这也许就是汉人常说的“民企”对于“国企”的优势所在吧?而且据说汉人的军队里经常克扣基层士兵的粮饷,我怀疑这些哨兵普遍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夜盲症,不可能在夜间看到几里地以外的人。所以一直到我们开始放火焚烧坑道时,他们才可能发现有人在破坏城墙。

我的计划是这样,事先要派人进行侦查,确认地点,做好施工计划。在日落之后,摸黑靠近长城,然后开始挖掘。用上半夜的时间挖好坑道,午夜举火焚烧。城墙倒塌后,我们将趁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踏上光明的前程(我的修辞有问题吗?似乎很合理)。

敌人的烽火传到军营时,应该正处于下半夜一个人睡得正香的时刻,这一定会让他们整队出发的时间延后。虽然马有夜草,但是他们人没吃早饭,又睡眠不足,一定会影响战斗力,所以即便发生遭遇战,也对我们有利。即便我们在不抢劫的时候,也要经常的在长城附近佯攻,让烽火不断点燃,让守军的机动部队疲惫,进而产生怠惰情绪——汉人有句什么话来着?对!烽火戏“猪猴”,我们就是要用他们自己的烽火,好好戏耍这些猪和猴。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抢劫效果,我们必须事先对被抢劫的地段有个摸底调查,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抢劫。而且不能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独自搞,必须建立统一的情报系统,所有信息都要在“云端”上共享,实现抢劫工作的互联网+。这样我们就不仅知道哪个地方人口多,哪个地方富人多,而且知道兄弟部落最近抢了哪些地方,防止造成“重复抢劫”,“过度抢劫”。

在白天完成抢劫“工作”后,我们选择在夜间撤退。守军一定以为我们会选择在原先的缺口撤退,但是我们将选择另外一个方向,这样忙着去封堵缺口的守军就会扑空。在入长城之前,我们将把队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长城抢劫,另一部分带着坑道技术人员在长城外接应。我们假设进入时的破坏地点是“甲”,那么在抢劫分队进入长城之后,支援分队应该在白天机动到出口“乙”附近,然后在第二天晚上对乙处城墙进行破坏,抢劫分队从缺口“乙”带着战利品撤会草原。

尽管这样的计划成功率已经很高,但是为了防止以外发生,我们还将制定替代计划。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抢劫分队应该向最近的长城靠拢,然后杀死马匹,带着可以携带的战利品趁着夜色爬过长城,向事先预定的汇合点“丙”徒步前进。如果支援分队在第二天夜里没有等到抢劫分队的到来,必须立即带着备用马匹到达汇合点“丙”,接应去抢劫的兄弟们。

为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尽可能抢劫一些容易携带,价值量又高的物品,而放弃一些体积大不好携带的物品。(如果以后有人再往回抢女人,我一定阉了他。)这样即便抢劫失败,也可以收回一定的成本。

对于抢来的物品,必须集中分配,这样在外面接应的人才能有收益,而且一定要重视技术人才,坑道人员可以分得更多的战利品。

为了达到上述计划,我们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抢劫纪律,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我听闻汉人强盗界的先辈盗跋有如下名言:“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我根据这套理论制定五字管理方法,“圣、勇、义、智、仁”,称为“五Z”管理,正在我部推行,希望以后能在全匈奴推行这套“五Z”管理。

根据我的计划,我部人马正在分组训练,相信不久之后您就可以听到我们初战告捷的消息。

此致 愿长生天保佑您的健康

您未来的女婿 大匈奴未来的右谷蠡王 淼水有鲸 敬上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18 12:25:05 +0800 CST  
帝国纵论一

当你要完成一部涉及人类历史上所有帝国的故事的时候,那么你就不能仅仅把精力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或者拘泥于国王与战争,抑或兴致勃勃的谈论宫廷阴谋,那么这就是一连串没有太大意义的流水账。试图去解码一个帝国是比记叙一个帝国更具雄心过程,从古至今很多人陶醉于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强权的人,都试图去寻获其中的秘诀所在,今后也会有无数的人继续这个过程,每个人得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因为要建立一个帝国需要一连串的天时、地利、人和,而每一个帝国成功原因有其共性,也尤其特点。在这千头万绪之中,我们自然要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来开始解码的过程,那么一个帝国最关键的是什么?答案是财政和军事,实际上一个帝国如果能解决好这两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也就七七八八了。

当然无论军事还是财政,都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最后可能要牵扯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那么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还是“抓大放小”,就如“奥卡姆剃刀定律”一样,我们将从最简单的可以印证历史发展的理论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必理会一个帝国的钱是怎么来的,不管他是偷是抢,只要财政充裕就是好的,无论军队是怎么组织的,只要行之有效满足需求,那么就是好的——也就是一个帝国要有“充裕的财政”和“有效的军事体制”。

但是这两者又是直接的互相制约的,维持军队和从事战争一直都是政府最大的财政支出,军事成本越高,财政就越捉衿见肘。在农业时代里,与其增加财政收入,不如想办法降低军事成本。因为农业社会产生的剩余产品是有限,扣除维持农民日常生活的部分,能够作为征税又不会造成农民流离失所或者揭竿而起的那部分并不多——扩大财政收入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统治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当统治的地域和人口不断扩大的时候,单单靠血缘和誓言之类的个人忠诚是不能驾驭的,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官僚体系。但是这个官僚体系随着规模的增大就变得非常难监管,它往往是低效和腐败的,而且会不断膨胀,最后就像中国历代发生的那种情况,财政收入不少,不过都用来养公务员了,真正能用在军事上的并不多。

所以在农业时代里,一些野蛮民族反倒更有优势。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军事上最昂贵就是人员费用,如果能够用更低廉的成本,获得高素质的军事人员,那么就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二昂贵的是马匹,所以如果野蛮民族是游牧民族的话就更有优势——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火药枪成为军事上的主要武器为止,这时候军事上用于武器装备的费用就越来越高,占据军事优势的不再是能够提供廉价高效的军事人员的国家(或者民族),而是要靠能够提供更多更好武器装备的国家。

阿卡德帝国作为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帝国先行者,它的财政基础是来自苏美尔城邦的“纳贡”,这种纳贡体制在历代苏美尔霸主的经营下,已经形成了规范,所以萨尔贡只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就可以迅速上手。通过这种纳贡体系,阿卡德帝国可以从那个时代最富裕繁荣的地方——苏美尔城邦获得财政资源。

但是历代苏美尔霸主都没有完成萨尔贡那样伟业,萨尔贡比其他苏美尔霸主更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使用了更廉价高效的军事人员——阿卡德人,这使阿卡德帝国在同样的财政基础上,拥有更强有力的军事能量,进而把土地扩张到当时苏美尔认知的整个“天下”。

楼主 淼水有鲸  发布于 2016-04-23 20:01:15 +0800 CST  

楼主:淼水有鲸

字数:47951

发表时间:2016-03-27 04: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34:02 +0800 CST

评论数: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