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那么简单

炎黄二帝时期,中国早期的社会形态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文明更加进步。这一时期虽然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但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有了明确而又响亮的称号,那就是炎帝和黄帝。说到炎黄二帝,首先需要正视的是,炎帝与黄帝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就像后来皇帝一样,炎帝和黄帝都是对首领特定的称号。为了能够形象地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先从炎帝说起,后世有一个叫法是炎帝神农氏,这个叫法是没有什么毛病的,因为神农氏确实曾经登上过炎帝的宝座,但是我们却不可以把神农氏等同于炎帝。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5:58:29 +0800 CST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神农氏曾经登上过炎帝的宝座,但是登上炎帝宝座的绝不仅仅只有神农氏这一个氏族,根据古籍记载,朱襄氏是第一任炎帝。按照惯性思维来理解,朱襄氏应该是女娲氏之后的又一个大氏族,因为实力强大,被选为部落联盟的盟主。远古先民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是在部落联盟内出现了社会制度的雏形,也就是出现了有职能分工的“官员”,所以后人根据这一变化将这以后的盟主称为帝了。究竟有多少个氏族曾经登上过炎帝的宝座,因为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准确考证了,根据史料记载,我们依稀可以知道:朱襄氏、魁隗氏、连山氏、神农氏都曾登上过这个宝座。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6:29:22 +0800 CST  
与伏羲氏和女娲氏一样,神农氏也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代称一个氏族。据记载:神农氏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神农氏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她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教人医疗与农耕,并且制作和使用了耒、耜等农耕工具,播种五谷。因为在农业上的巨大贡献,这个伟大的氏族被尊称为“神农”,并且成为了新一任炎帝。神农氏之后,远古先民告别了撒种子收获种子的“粗放”式农业,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在黄土地上进行浅耕,并进行灌溉,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产量趋于稳定。作为早期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神农氏在养羊的基础上,开始饲养更大型的牲畜,那就是牛。所以神农氏流传下来的形象是人身牛首的。神农氏在炎帝宝座上传了八世,分别是:神农氏姜、帝姜临魁、帝姜承、帝姜明、帝姜直、帝姜厘、帝姜哀和帝姜榆罔,这个八个人先后担任神农氏的族长,同时也代表神农氏行使炎帝的权力。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7:23:06 +0800 CST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农耕文明总是会受到游牧文明的骚扰掠夺,在远古先民时期,这样的情况同样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到了帝姜榆罔时期尤为严重,在其她氏族争相发展之下,神农氏相对显得衰落,其她强大的氏族蠢蠢欲动,开始掠夺欺凌弱小的氏族。此时神农氏因为实力不济,无力维持联盟内的秩序,于是实力强大的氏族开始越来越放肆。在一些氏族的支持下,甚至有一个强大的氏族取神农氏而代之,自立为炎帝,通过武力压服其她氏族,联盟陷入一片混乱。笔者大胆猜测一下,这个自立为炎帝的氏族,应该以前曾经登上过炎帝的宝座,或许就是第一任炎帝朱襄氏吧。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8:08:30 +0800 CST  
第十章人文始祖四
就在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一个强大的游猎氏族登上了历史舞台,那就是有熊氏。有熊氏与神农氏之间也是有一些渊源的,而这个渊源来自于少典氏。依据传说,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蟜氏的两个女子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神农氏。传说神农氏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神农氏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姓姜。再说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有熊氏。有熊氏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氏的喜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附宝生得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有熊氏长大以后,便以姬为姓。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9:45:26 +0800 CST  
根据上面的传说,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一个思路,那就是神农氏与有熊氏同出于少典氏,相互之间是胞盟的关系。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已经可以认定一点,那就是远古时期的氏并不单一地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泛指一个氏族,或者特指这个氏族的族长。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大概也可以把上面的传说还原一下。少典氏是一个游猎的氏族,而有蟜氏是一个以蜜蜂为图腾的氏族,少典氏与有蟜氏(或者有蟜氏的子盟)之间建立了族外通婚关系。少典氏与有蟜氏的婚盟关系,逐渐裂变出了神农氏与有熊氏。所以神农氏与有熊氏同出于少典氏,是胞盟关系,据说少典氏是从伏羲氏裂变出来的,而有蟜氏却是从女娲氏发展裂变而来的。根据现代人的考证,神农氏的姜姓与羌族是有一定渊源的,神农氏是养羊的农业氏族,而这时候的羌族应该是养羊的游猎民族。笔者再大胆猜测一下,同为游猎民族,有熊氏与羌族的渊源或许比神农氏更深。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9:51:24 +0800 CST  
至于关于女登、附宝受孕的传说,我们不能全部当作无稽之谈。即便是掌握现代科技的今天,从这些传说里,我们总是能找到能够还原真实情况的一些蛛丝马迹的。关于伏羲的出生神话,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解读,这里关于女登、附宝受孕的传说,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方法予以解读。少典氏与有蟜氏的婚盟关系,先后裂变出了神农氏和有熊氏,神农氏在前,有熊氏在后。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神农氏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熊氏同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神农氏与有熊氏结成的联盟以有熊氏为主导。有熊氏除了有罴、有狼、有豹、有貙、有虎这五个关系极铁的游猎氏族外,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婚盟,那就是西陵氏。在中国历史上,西陵氏是确实存在的,是居住在古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强大的母系氏族,而根据历史名家的考证,古昆仑山应该就是现在的祁连山。西陵氏的强大已经超越了当时中原地区各氏族的认知,我们后来神话中的王母娘娘就是以西陵氏为原型的,至于西陵氏究竟如何强大,我们下面会详细地分析。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19:56:56 +0800 CST  
于是相互亲近的氏族联合到了一起,开始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大打出手。为了争夺这片肥沃的土地,一时间烽火四起,这应该就是最早的逐鹿中原了吧?这场战争的特点是规模大、参加的氏族多、牵连的范围广,而且历时很长、接连不断。不仅西方的西陵氏加入进来了,东边的少皞氏也在关键时刻加入了进来,并主导了战争的胜败。这里笔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太昊、少昊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04:12 +0800 CST  
战争首先在有熊氏集团与朱襄氏集团之间爆发,双方在阪泉地区展开决战,这就是有名的阪泉之战。双方激战了三次,朱襄氏集团最终溃败,朱襄氏的首领也被擒获。最终的结果是,有熊氏把朱襄氏的首领放了回去,作为交换条件,朱襄氏带领全族归服有熊氏,并且把炎帝的称号拱手送给了有熊氏。事情发生到这里,原本就应该结束了的,在以实力为尊的远古时期,换一个氏族当首领,原本也是其她氏族都能够接受的事。但是有熊氏在当了一段时间炎帝之后,却不愿意再继承炎帝这个称号,于是有熊氏放弃了炎帝称号,自封为黄帝。人类总是有惯性思维的,远古先民也不例外,炎帝的宝座上可以换人,但是这炎帝的称号却是不能够随意改变的。有熊氏集团打败了朱襄氏集团,继承了炎帝称号,在实力为尊的时代,原本很多其她的氏族也是认可的。但是有熊氏却擅自把称号改成了黄帝,这就引起了很多氏族的不满和反对,认为这是对祖宗的不敬和亵渎。有熊氏对于封号的改动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的浪潮四起,暗流涌动之下,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10:30 +0800 CST  
@失控的疯子1 2016-04-17 16:38:28
楼主快更新啊,很喜欢这类上古类的题材
-----------------------------
啊,一定,多支持!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16:53 +0800 CST  
有熊氏改封号为黄帝,很多氏族都出来反对,其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九黎部落了。看过《山海经》的朋友都知道,远古时期的中华大地上水流密布,大泽湖泊更是多不胜数。所以在很多地方,无论是水资源还是渔业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在那个时期,邻水而居的渔猎部落实力是极其强大的。这个九黎部落就是居住于雷泽之滨,是一个典型的渔猎部落联盟,由9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又有9个氏族,一共是81个氏族。因为居于雷泽之滨,拥有丰厚的渔猎资源,所以她们人口众多,实力强大。在那个还不能骑马射箭的远古时期,渔猎氏族的战力是不弱于游猎氏族的。同时,九黎部落的人口数量是及其庞大的,九黎部落又以能征惯战的蚩尤为首领,这是一股无法战胜的庞大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九黎部落的地盘上发现了一座裸露的金属矿山,于是他们就把这些坚硬的金属加工成锋利的形状,绑在木棍上,于是就制作出了原始的“金属兵器”。金属兵器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原本就强大的九黎部落,这下子实力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20:24 +0800 CST  
在蚩尤的率领下,81个氏族的青年勇士向黄帝集团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在强大的攻击面前,黄帝集团处于绝对的劣势。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装备上,黄帝集团都要逊上一筹,一时间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一路败退。据说连打了9仗,黄帝集团连败了9次,被打得不是一般的惨。就在黄帝集团士气极其低落,准备向九黎部落投降的时候,黄帝集团的援兵来了。援兵有来自神农氏的,还有来自西陵氏的,在得到实力补充之后,黄帝集团的颓势得到了缓解,但还是不具有一战之力。于是黄帝集团就在涿鹿地区踞土城而守,在艰难的抵抗中逐步疲惫九黎部落。黄帝集团占据了地利优势,蚩尤集团有人数和武器上的优势,一时间双方一时都无法取胜,陷入了长期的僵持。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33:48 +0800 CST  
就在双方都快要进入强弩之末的时候,西陵氏又请来了少昊氏助阵。按照神话传说,这一段就是王母娘娘派了九天玄女和素女前来帮助黄帝集团。排除神话的因素,对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这么来解读:在战争的关键阶段,少昊氏的风姓王者,也就是风后(在远古女权时期,后即是王的意思,女性王就是后),带领她的族人加入了黄帝的阵营。按照常理来说,少昊氏应该和九黎部落是一伙的,不知道西陵氏用了什么手段,居然让少昊氏转而加入了黄帝集团的阵营,个中的具体细节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即便是西陵氏和少昊氏加入了阵营,黄帝集团对上蚩尤集团也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但是西陵氏和少昊氏却搞出了新鲜的花样,这一新鲜花样彻底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37:52 +0800 CST  
说得直白一点,原本远古先民之间的战争就和现在小孩子打群架一般,就是一哄而上,各打各的,没有任何章法可言的。但是西陵氏和少昊氏却彻底改变了这一杂乱无章的战争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她们居然搞出了兵法战阵。首先,她们杀了一只夔牛,用它的皮制作了一个大鼓,用兽骨这么一敲,声音沉闷有力,传得又远;然后她们又制作了能辨别方向的车子,这样的话,在野外作战就不会迷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操练之后,黄帝集团的战士完全变了个样子,由原先的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了进退有致的“军队”。全军分成六师,每师配备一个方向车,一切行动以鼓声为令,每师之间还能够相互支援,达成协同。黄帝集团整训完备之后士气大振,实力大增,而蚩尤集团却因为久攻不下而士气变得低落,在黄帝集团的“军队”面前,能征惯战的蚩尤集团却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于是在黄帝集团的攻击之下,蚩尤集团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即便是被后世尊为兵主、战神的蚩尤,也无法挽回败局了,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战。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7 20:44:25 +0800 CST  
第十一章黄权不稳
蚩尤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就像秦汉之际的项羽一样,蚩尤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战神,但确实悲情的。一生创下了无数战绩,百战百胜堪称无敌一般的存在,却败在了决定性的最后一战。蚩尤虽然败了,但是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与尊重,更是被尊称为兵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神。据说战败之后,蚩尤被杀,尸体更是被分成了九个部分,分别埋在了九个不同的地方。古人认为这是为了防止蚩尤复活,根据笔者的理解,这可能是远古先民庆祝胜利、祭祀上天的一种方式,因为远古先民是信教的,至少巫教是远古先民的普遍信仰。中原逐鹿的大战结束了,连续在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黄帝奠定了统治天下的基础,中国的历史从炎帝时代彻底转入了黄帝时代。而在这一战中,西陵氏与少昊氏也展示出了优于其她氏族的智慧与文明。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8 06:49:56 +0800 CST  
根据笔者推测,黄帝的称号应该继承了四代,他们分别是有熊氏、轩辕氏、缙云氏以及帝鸿氏。有熊氏是创立霸业的氏族,轩辕氏据说是发明了独轮车的氏族,缙云氏是九黎的一个分支,担任过黄帝时代的第一任夏官,而帝鸿氏则是属于东夷,应该是少昊氏的后裔。虽然黄帝的称号继承了四代,但是我们后来通常所说的黄帝应该特指轩辕氏,也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公孙轩辕。黄帝时代历时一百多年,黄帝时代虽然时间不是太别的长,但是却有很多文明的创举,这些工作当然也不是由某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的。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8 06:52:14 +0800 CST  
按照《中国人史纲》的说法,黄帝时代的文明创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造房屋,姬轩辕教人建筑房屋,人们遂舍弃树枝树叶,改用泥土或石头,使自己的住所更为坚固实用,而且逐渐聚集成为村庄,再由村庄扩大成为城市。二是制作衣裳,人们一向赤身露体,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感染疾病,姬轩辕教他们把兽皮剥下来做成衣裳。三是发明车船,把木头插在圆轮子中央,使它运转,因而造成车辆,又把树木当中剖空,造成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舟。从此人们能够走向较远的地方。四是发明弓箭,从前作战,只靠用手投掷石块,弓箭发明之后,遂成为最锐利的一种武器。五发明阵法,从前作战都是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现在用上了兵法战阵,军队有了统一指挥,进退有序,并以此打败了蚩尤集团。六是发展音乐事业,发明了“笛”、“箫”、“琴”、“瑟”等乐器,把人类声音分为五个主音阶,每个主音阶各有专名,再分为十二个副音阶,使它们配合发声。七是普及器具制作,用泥土塑成盆罐之类的用具,放在火上烘烤一个适当的时间,即成为陶器,可以使食物长久储藏,人们遂突破农业范围,向手工业发展。八是开创井田,姬轩辕制定井田制度,把封地划成不同数量的“井”字形状,周围八家都是私田,中间一块是领主财产,由八家合作耕种,收割的粮食归领主所有。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8 06:54:31 +0800 CST  
从伏羲氏女娲氏,到这里的皇帝,都在乐器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远古时期,乐器是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除了上面说的八个方面,黄帝时代更是能人辈出,能够说得上名字的就有以下几位:首任黄帝有熊氏的夫人,也就是西陵氏的女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废除了各部落间原先杂乱的符号,统一使用仓颉发明的文字;隶首发明了算术;容成子发明了历法等等等等。另外,黄帝时代以云纪事,分封官吏威服四方,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8 17:54:38 +0800 CST  
有熊氏以武力打败了最大的反对者—九黎部落,巩固了自己黄帝的地位,却诚如“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句话说的那样,黄帝时期的中原地区并不安宁,一直处于是动乱纷争的状态之下。虽然九黎部落被打败了,但是不服从有熊氏,甚至是公然反对有熊氏的氏族还有很多。为了让周边的部族都能过归服,有熊氏在取得天下之后,带领他的军队继续征战四方。据古籍记载,黄帝带领他的军队游历天下,每到一处,当地居住的部落氏族首领都要敬献特产向他表示臣服,否则有熊氏就会以武力将其征服。通过这一方法,有熊氏将原先不归服的部落氏族一一征服,但是这一欺凌弱小的行为却又招致了很多氏族的不满,又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很快就爆发了。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8 18:03:39 +0800 CST  
@失控的疯子1
黄帝时期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的阪泉之战是为了争夺盟主宝座,我们可以称之为争霸之战;第二次的涿鹿之战是由黄帝封号引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封号之战;而这第三次战争则是因为统治理念的分歧引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理念之战。在黄帝之前,部落联盟盟主的职责是维护联盟内的秩序,帮助弱小氏族解决困难,除了享有其她氏族给予的尊重和荣誉之外,可以说是付出大于回报。而现在黄帝为了让四方归服,不惜使用武力征服,强迫其她氏族朝贡,这一统治理念引起了很多氏族的不满。第三次战争终于爆发了,这次战争的发起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刑天,以及在第二次战争中给予黄帝集团巨大帮助的风后,还有耕父等等。这次战争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打败黄帝,推翻黄帝集团的统治。
楼主 幻行梦  发布于 2016-04-18 18:04:37 +0800 CST  

楼主:幻行梦

字数:93453

发表时间:2016-04-17 03: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29:04 +0800 CST

评论数:3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