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宋

当几十万宋朝倾国之兵在距离宋辽边境不远处的镇州停留了长达十余天且磨刀霍霍之际,辽国人又在干什么呢?按理说是该全员戒备准备防范宋朝接下来可能性很大的“入侵”行动了吧?抱歉,事实并非如此,后来的事实证明辽国人这时候完全就是在例行公事地在幽州城里优哉游哉地当城防队员。

这时候驻扎在幽州附近的辽军其实力还是相当可观的,除了幽州城的原有守军,这里还有几个月前奉耶律贤之命前来协防幽州的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以及乙室王耶律撒合所部兵马,而被郭进打败的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以及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领的军队这时候也在幽州城附近,他们的总兵力在史料上无法细查得清楚,但以这些人的身份其总兵力加起来至少也是十万人的规模。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辽国的这帮重臣事前并未预料到宋军竟然会在灭亡北汉后随即就几乎马不停蹄地千里跃进向他们杀过来。

李唐王朝在公元907年倾颓以后,后来的几代中原王朝都在内忧外患中挣扎求生,将近百年以来辽国人几乎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敌兵犯境,从来都是他们南下入寇,几时见过中原王朝的军队敢于主动找他们的麻烦?等等,倒是有一个例外,那位纵横于五代末年的柴荣曾经带领大军北上伐辽并从辽国人的口中硬生生地夺下了三关之地。不过,当年的辽国皇帝可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被称之为睡王的耶律璟,而且当时辽国的边防几乎毫无防备,这才让柴荣兵不血刃地捡了个大便宜。相比于此,如今辽国的南府宰相、南北两院大王及其所部兵马都在幽州驻扎,试问初上战场且之前毫无军功可言的宋朝皇帝赵光义敢对辽国动什么歪心思吗?不敢——这是驻扎在幽州的辽国大佬们普遍性的想法。对他们来说,宋军主动来犯实在是太魔幻了,即使宋军会来但至少也要休整一段时间,而眼下的这个六月是绝对安全的,可问题就出在宋朝的这位皇帝这一次不按套路出牌。赵光义的决定不但让宋朝的将领们感到错愕,就连辽国那边也是怎么也没有料到。

出其不意,这一点赵光义还是做到了的。如果把现在的他比作是一名球场上足球运动员,那么他的这个带球过人的动作不但晃倒了队友,而且还把对手也给晃倒了。于是,赵光义带球开始长驱直入。

铁蹄铮铮,旌旗遍野,公元979年6月的盛夏时节,宋朝数十万的大军如潮水一般跨过了宋辽两国边境正式进入辽国境内。赵光义将行营设在了金台顿,然后就地招募当地百余民众作为大军行进的向导,同时赵光义派遣禁军东西班指挥使孔守正作为大军先锋前往岐沟关(今河北易县)打探军情。

面对宋朝举国之兵的来犯,城内并无大军驻防的易州只能选择闭关守城。孔守正当夜赶赴易州城下,接下来他的举动堪称令人咋舌。这位早年曾经跟随赵匡胤亲征太原并与何继筠一道在石岭关大败辽军的宋军猛将独自翻过城外的矮墙,然后穿越城外的拒马鹿角直接独身来到了护城河边。

他扯开嗓门向城上的守军大喊道:“我乃宋朝禁军东西班指挥使孔守正,叫你们的刺史出来回话!”

等到辽国易州刺史刘禹来到城头,孔守正直言由宋朝的皇帝陛下所率领的数十万亲征大军已经进驻金台顿,明日即将到达易州城下,是战是降还望刺史大人早做决定。刘禹当然知道宋军的动向,但是孔守正的这一番话还是让他禁不住地后背发凉,他自知手里的这点兵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决定以城请降,他命人放下吊桥邀请孔守正入城商议第二天的献城事宜。孔守正也不含糊,他单人入城凭借一己之力威服辽国的边境前沿重镇易州。

第二天,公元979年6月21日,身披甲胄的大宋皇帝赵光义带领宋军的千军万马进入了易州,他留下千余人守城,然后大军随即继续向北进发。在易州的前方就是与幽州呼吸相闻的涿州(今河北省涿州),而在涿州城外宋军的前锋终于是与辽国人的大军遭遇上了。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0 02:02:07 +0800 CST  
在得知宋军大规模入境的消息后,幽州城里的辽军各位大佬们这才如梦初醒,敌人竟然真的是来了,而且对方还是由其皇帝陛下所率领的几十万亲征大军。边境已经被轻易被突破,而易州更是不战而降,面对如此危局,辽国的这帮耶律们怕了吗?怕了?笑话!向来骄横的辽国人什么时候害怕过?或许在白马岭被郭进一顿暴揍险些连老命都丢在那里的耶律沙和耶律抹之是对宋军还心存忌惮和畏惧,可有人没有他们的这个心理问题,谁啊?辽国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

耶律奚底点兵派将带领着辽国乙室部落的大酋长耶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兵出幽州,他们杀气腾腾地向着宋军北进的方向迎头冲了上来,誓要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宋朝人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在涿州城外围的沙河之畔(今河北易水河),两军终于是迎头相撞。

面对由辽国北院大王率领的辽军铁骑,宋军的两位先锋主将、同为禁军东西班指挥使的傅潜和孔守正毫不畏惧选择了立马与敌接战。这些宋军只是大军的先锋部队,其兵力着实没法与辽国的北院大王所带领的大军相提并论,但这些人与之前在白马岭大败辽军的宋军将士们一样勇敢地拔出了自己的钢刀,然后举刀冲向了辽军的军阵。

两军随即在涿州城外展开了一场血战,宋军将士以远超于辽军的气势和勇气与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敌军死死地缠斗在了一起。一场恶斗下来,辽军丝毫没能从这些宋军的身上占到半点便宜,而就在两军陷入鏖斗之际,宋军大将高怀德和刘延翰率领所部兵马赶到了战场。最后的结果不再具有什么悬念,在宋军后续部队强大而凌厉的攻势之下,耶律奚底所部大败而逃。耶律奚底重复了之前耶律沙的命运,而被他扔在战场上的辽军殿后部队则倒了血霉,这些人除开被杀的之外,单单是被宋军生擒的就有五百多人。

战前不可一世而此刻却在向北而逃的耶律奚底这下算是清醒了,他终于明白耶律沙当初为何会遭遇近乎于耻辱的失败,他也不敢再暗自嘲笑耶律沙是个胆小鬼了。幽州城里的耶律沙还在心有余悸,而他耶律奚底现在却只想找个地方痛哭流涕并开始思考人生。这一仗耶律奚底被打得彻底地怀疑人生,此战他到底损失了多少兵马不得而知,但他因为这次的战败而导致整个人就此报废。耶律沙虽然惨败于白马岭,但此人后来在战场上重新为自己正名并找回了尊严,但耶律奚底却是从此一蹶不振。战后耶律奚底因为战败之责被辽国皇帝当众以剑背击打,而这也是他留在史书里最后的印记。

另外,这一战还请记住另一个人的名字——宋军的先锋将领傅潜。很多年后,当赵光义的儿子赵恒继位之后,这个在此时意气风发敢于以劣势兵力同辽国人野战决胜的宋军勇士将会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以一种耻辱的、饱受争议的方式。

沙河之战的胜利让亲眼目睹了战斗整个过程的涿州城军民是震颤肝胆:这就是传说中不堪一击、经常被我们辽国人打着玩的中原王朝的军队?这明明是对方把我们辽国人的军队打着玩啊!

有了这种肉眼所见的震慑力,当赵光义率领大军到达涿州城之下之后,涿州城的表现就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了——涿州此时的最高长官、涿州判官刘原德没有做任何的反抗,他亲自出城向赵光义请降。

燕云十六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在这十六个州里,瀛州和莫州在柴荣去世前已经被夺下,而如今涿州已下,幽州城已是近在眼前且二者之间再无任何的阻碍,一旦拿下了十六州里战略价值和军事、经济价值最大的幽州,那么再拿下其余的十二州也就易如反掌。时不我待,赵光义来不及去品味胜利的喜悦,更来不及休整,他命令大军急速行军,他要趁势直取幽州——这个让柴荣和赵匡胤一生都心向往之但却从未踏足的梦中之地。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0 02:02:49 +0800 CST  
公元979年6月23日,宋军全军连夜抵达幽州城下。

面对数十万的宋朝举国大军,一向骄狂的辽国人不敢与之正面对决。经过幽州城里一帮辽国军政高官的一阵商议,最后他们想出的御敌之策是让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负责率兵守城,而耶律沙、耶律奚底以及耶律斜轸等人则率领数万辽国骑兵分散于城北各处伺机待敌 。

相信当这个决定出来以后韩德让的心里是止不住地在骂这帮耶律们的老娘:你们倒是跑出去了,然后把我一个人留在城里去承受几十万宋军接下来的攻城压力,而你们却躲到城外面去,嘴上说是什么伺机待敌,可一旦发现情势不对你们这帮人说不定比兔子跑得还要快。别跟我说什么辽国人绝不后退,耶律沙和耶律奚底你们这两个老小子又不是没有逃跑过。就你们这帮契丹大爷的命金贵,老子的命就不值钱啊!

不过,牢骚归牢骚,韩德让还是得强打精神留在城里等待着承受宋军的蹂躏。他亲披甲胄巡视四城且日夜都不卸甲,实打实的一个忠君爱国、爱岗敬业之模范贤臣。他这样其实也是别无选择,他如果丢了幽州城或是投降了宋军,那么他可能会保留住一条小命,但他老子韩德让以及他的所有家小恐怕都会被耶律贤砍了脑袋。

或许有人会说你韩德让是一个汉人,他怎么就没有一点民族大义呢?很遗憾,这个事对于韩德让来说还真的谈不上。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韩德让的家庭背景,他本人甚至包括他老子韩匡嗣都是生于辽国长于辽国,在户籍本上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辽国人。

再者说了,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民族情结,即使有,可对比当今的现实世界就能发现在个人性命以及全家人的福祉面前,这种所谓的民族情结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实在是值不了几个钱。古往今来的无数汉奸是不是汉族?古今数不胜数的卖国贼是不是汉族?

搁眼下说,某些躲在海外的各种眼巴巴地等着看大陆出点状况的败类是不是汉族? 因此,对于这时候的韩德让来说,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要守住幽州,唯有如此他才能保全自己、保全住自己的家人。所以,千年以后我们也别对韩德让太过苛刻。不说别的,那些诅骂韩德让的人,如果换了你是韩德让,你会怎么选?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此即为贱人也。

在宋辽两国关于国运走势的这场超级战役到来之时,历史选择了韩德让来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走向,而在这之前,他可以说是毫无功绩可言,他能够做到辽国南京留守这个高位上全是沾了他老子韩匡嗣的光,但就是从这一刻起韩德让抓住了命运赐予他的为自己正名并从此在辽国腾步青云的机会。

再来说一下韩德让所守卫的这个幽州城。

此时的幽州城与今天的北京城不是一个概念,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更是沾不上边,经过近现代以来众多学者的考证,宋辽时期的幽州城位于今天的北京西城区境内,其具体位置应该是这样的:东城墙在菜市口大街一线,西城墙在西护城河以东的菜园街一线,北段城墙在老墙根大街一线,南城墙则在里仁街一线,其大致范围就是如此。再说得更具体一点,它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北京西城区陶然亭公园以西,二者几乎可以说是紧紧相邻。

这是一个东西长七里、南北宽九里的不是很标准的长方形城郭,它城高三丈,墙厚一丈五尺,四周设八门(也有说法是十门)。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唐代的测量单位,换算成今天的数字概念,它的东西间距约为2.5公里,南北约为3公里,周长约为11公里。至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唐朝时期的一丈有大小两种丈尺,大尺一丈约合今天的3.6米,小丈约合今天的3米,即使按小尺来算,幽州城的高度也是9米,厚度则是4.5米。

说实在的,对于攻城的一方来说,幽州城的这种高度和厚度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数字。但是,反过来说,韩德让的绝望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手握数十万雄兵的赵光义面对幽州城怎么看都觉得这个地方太小了,这么点地方根本摆不下他的这些兵马。他一声令下:围城,给我狠狠地打!什么?人太多挤不下?那好,那就把它给我围上三圈,一只耗子也别放出来!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1 15:07:07 +0800 CST  
6月25日,宋军开始围城且是四面围城。具体的任务分派是: 定国节度使宋渥攻南城,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攻北城,彰信节度使刘遇攻东城,定武节度使孟玄喆攻西城。这边还没开始攻城,但在赵光义的心里这城已经被攻下来了,他随即再又任命潘美为知幽州行府事。也就是在告诉潘美,虽然这城暂时还没打下来,但这幽州城以后就归你管了,以后你就在这儿给宋朝站岗,看住宋朝的这道北大门。

试想一下,当韩德让站在城楼上看着下面这密密麻麻把幽州围了三圈的宋朝大兵时会是怎样的感受?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有几个地痞流氓拿着板砖一个劲儿地狂砸你家的大门并对你大声威胁恐吓,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不会害怕吗?这还只是几个小流氓,想想韩德让以及当年幽州的守军所面对的是什么?那可是几十万拿着大刀举着长枪并大声喊叫着要杀了他们的战场屠夫。韩德让还好说,因为以他的身份他是不得不战,那么他手下的那些兵呢?幽州城里的百姓又是否愿意跟他与城池共存亡呢?

除了自己尽力坚守城池外,韩德让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他的老爹,为了救自己的儿子,韩匡嗣无论如何也会费尽口舌劝耶律贤赶快发兵来救他——不对,韩匡嗣必须得说是为了救幽州城。至于城外的那帮像个贼似的领着一帮辽国铁骑在四处转悠的耶律们,韩德让没指望他们能够做什么。他们所谓的伺机待敌其实不过是一种比较含蓄的说法而已,因为自宋军到了幽州城下之后,这帮耶律们根本不敢去碰这支由数十万人组成的庞大军团,这一切让韩德让顿生凉意。

韩德让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的悲凉,尽管眼下他已然成为一只笼中困兽,尽管赵光义这一次出其不意的举动让辽国上下都狼狈不堪,但已经缓过气来的辽国人这时候正在恢复镇静和理智,而首先给韩德让带来惊喜的就是耶律斜轸。

在耶律奚底兵败且宋军趁势直逼幽州之时,耶律斜轸也顿时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性,他做出了他所认为的眼下唯一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一、火速派人向耶律贤奏报军情请求援兵,二、留韩德让守城,三、辽国骑兵全部撤到幽州城外。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1 15:16:48 +0800 CST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让韩德让守城并非是想让他当替死鬼和炮灰,而是要让他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点前面在谈到韩德让时已经做了说明。至于将辽国骑兵撤出城内则是绝对的明智之举,一来辽国骑兵的优势就在于骑射冲锋,二来他们也没学过怎么守城,如果留在城内只能是舍己之长使己之短的愚蠢行为,而且这样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住己方的有生力量和战斗力,如此才有可能等到援兵到来时与宋军进行决战。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着实让耶律斜轸感到头大。韩德让究竟能不能挺得住?援兵到底什么时候能够来?这些都是他所不能掌控和决定的,他所能做的就是等,但赵光义会任由他在幽州城外到处晃悠吗? 当然不会!

与其坐等敌人来袭,不如主动诱敌出击,耶律斜轸计上心头:他命人在德胜口(今北京昌平以北)打出耶律奚底的青色王旗,此举一来是收拢前些天耶律奚底的那帮因兵败而溃散至此的败兵,二来也是引诱宋军来犯,毕竟耶律奚底在战场上的“赫赫威名”已经让宋军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捏来捏去的玩物,而他耶律斜轸则给宋军在此地布好了一个口袋阵。除非是宋军有大队兵马来袭,否则他有绝对的自信能够灭掉这股宋军并以此提升这些天来萎靡不振的军心和士气。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1 15:17:40 +0800 CST  
在耶律斜轸看来,宋军如果来的是大部队,那么韩德让的压力就会陡然减轻,反之他则能以自己手下的这些兵力将这股来犯的宋军团灭。总之,这笔账无论怎么算他耶律斜轸都觉得自己是稳赚不赔。

耶律斜轸的计谋得逞了——至少在初期是这样。在下令围攻幽州之前,赵光义首先命令宋军将幽州城外的所有能看得见的辽国人全部清扫一空,然后向四面八方派出侦骑打探敌情。很快,他获得了侦骑的回报:在距离幽州城百里之外的德胜口有大批的辽军正在集结,经打探是耶律奚底正在收拢他的败兵。

得知消息的赵光义不是兴奋,而是愤怒:怎么的?你耶律奚底还想玩什么幺蛾子?还不服是吧?还想着搞事情是吗?你现在要么战,要么降,要么滚蛋,你在老子眼皮子地下集结兵力是想干啥?皮痒是吧?那好,幽州城先放一边,老子现在就先把你给收拾了。

出于对战场废物耶律奚底的蔑视,此时正处于亢奋状态的赵光义也没太把耶律奚底当回事,他派出一队宋军火速赶往德胜口,目的就是要将耶律奚底彻底消灭。一听说是要去打耶律奚底,这队宋军将士也是精神百倍,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一路狂飙突进。到了德胜口,这些宋军也不打什么招呼,他们直接就举起战刀冲了过去。事情的发展正如宋军所预料的那样顺利,耶律奚底的这些小兵们还是向上次那样不堪一击,在宋军突如其来的猛攻之下他们稍作抵抗就开始作鸟兽散。宋军一路追杀,战场上很快就躺满了一千余具辽国人的尸体。

就在宋军将士准备扩大战果继续猛追之时,耶律斜轸这个猎人出现了。他率领自己的部众猛冲上来狠狠地在宋军的屁股上面踹上了一脚,而前边此前一直在狂逃不止的辽军这时候也返身向他们杀了过来。宋军被两面夹击,可是不必太过为他们而感到担忧,耶律斜轸这时候突然冲来虽然猛如恶狗,但这一时期的宋军也不是吃素的,尽管是被辽军给围堵了,但经过拼死力战他们还是成功地跳出了包围圈,然后向南回撤。

这一战究竟双方的具体战损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耶律斜轸的损失也不小,而亲身领教了宋军的战斗力之后他也不敢再有什么过激的举动,而我之所以要这样说的原因和理由就在于耶律斜轸在宋军跳出包围圈之后并未对宋军发起追击,他只是尾随。不过,他这一路尾随可是尾随了很远,直接跟到了清沙河(今昌平境内的清河)才停下脚步。

有种说法是此次宋军突袭德胜口是由赵光义亲自领军,个人对此持保留意见。德胜口距离当时的幽州城其直线距离将近五十公里,在古代那种交通条件下,宋军此次兵发德胜口可称得上是远程打击,而且此战宋军可谓是死里逃生,如果赵光义这时就在军中那“驴车事件”可能会提前上演,但在史料里根本找不到有关于此的蛛丝马迹。

有资料表明,此时在清沙河附近还有一支辽军,而他们的主帅就是耶律奚底,但已经被打出了恐宋阴影的耶律奚底完全没有向这队撤退的宋军开战的意思,他几乎是目送着宋军从他的眼皮子地下通过。耶律斜轸倒是想再继续尾随下去,可他不敢,因为再往南就是宋军主力军团的驻扎地了。于是,两位耶律们在清沙河北岸分兵据守各处险要,从而与宋军隔河对峙。

耶律斜轸这样做可谓一箭双雕,如果是防守,那他就是辽国防御宋军继续北上的第一道防线,但如果后面等来了进攻的时机,那他就是辽国顶在战线最前沿的桥头堡。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1 15:18:28 +0800 CST  
对了,还有一个辽国人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这时候的耶律沙在哪里藏着不太好查证,有说法是他自白马岭之败后就回到了辽国上京,回到了耶律贤的身边,然后幽州被围,耶律贤便命令他带兵南下,于是才有了后来由他所挑起的高粱之战。不过,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率领辽国援军南下的人是耶律休哥,这在史书上是明文记载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的争议。

至于耶律沙在幽州被围之时到底是在幽州附近还是在辽国上京,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理由有三:其一,《辽史》里的记载是——“己巳,宋主围南京。丁丑,诏谕耶律沙及奚底、讨古等军中事宜。”

耶律奚底和萧讨古此时都在幽州附近,而且辽国皇帝耶律贤发出的是诏谕,那么也就是说这是同时发给上述三人的书面形式的诏令。如果耶律沙当时就在上京府,那史书大可不必如此记载,耶律沙的名字在这时候的史书记载里就该与即将南下赴援的耶律休哥出现在一起,而非是与驻军于幽州的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并排在一起。

其二,当初耶律沙兵败白马岭是与耶律斜轸一起北归的,而耶律斜轸此后就一直驻扎在幽州,那么耶律沙跟他在一起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其三,高粱河之战结束后,耶律贤对参战的将领实行奖惩。韩德让与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等人自然是受到褒奖,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因战败而逃被人以剑背击打,冀王耶律敌烈所部在白马岭之战中带头逃跑的士兵被判斩刑。耶律沙当然也跑不了,白马岭之战他是主帅,这责任他怎么也逃脱不掉。耶律贤本欲以此为名对其实施惩处,但又以他在高粱河之战敢于发起首攻并最终与大军合力击败宋军而免于追责,也就是说功过相抵。

我的意思很简单,如果耶律沙白马岭惨败之后就回了辽国上京,回到了耶律贤的身边,那么耶律贤不会等到几个月后才追究他在白马岭的战败之责。那么,结论就只有一种可能,耶律沙在白马岭之战以后就一直都在幽州。

结合耶律沙后来在高粱河突然出现并向宋军主动发起攻击这一事实可以判断,他这时候应该就是带着他的所部人马藏在了幽州以西的某个地方。当然,这个时候的耶律沙人畜无害,他此时是一个把自己完美地隐藏了起来且不敢轻举妄动的猎人。

再来说韩德让。

耶律斜轸突然从背后捅了宋军一刀让韩德让很是欣慰,这至少说明耶律斜轸不是个怕死鬼,而且也说明他韩德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沙河距离幽州只有二十公里左右,虽然谈不上是鸡犬相闻,但有个战友在外面摇旗呐喊至少让孤军奋战的韩德让获得了一丝的心理安慰,这怎么说也好过他孤零零地在城墙上与宋军死扛。遗憾的是,这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宋军已经开始攻城,而且是四面围攻,这些压力都只能由他韩德让一个人来扛,耶律斜轸碍于自身实力不足只能在清沙河的河边为他扯破嗓子大喊加油——仅此而已。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1 15:22:56 +0800 CST  
耶律斜轸虽然尽其所能地为困守孤城的韩德让带来了一个小惊喜,但这对于韩德让的帮助着实有限且只是心理层面的帮助,对韩德让有实质性意义的帮助来自于辽国的王廷。当辽景宗耶律贤接到几十万宋军在赵光义的带领下开始进攻幽州的消息时,当时正在打猎的他立马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然而一顿唾沫横飞之后,占据上风的意见竟然是辽国此时应该放弃幽州退守长城一线,以此全力确保长城以北辽国领土的安全。

相信这时候笼罩在辽国君臣头上的是他们只在传说中才有所耳闻的曾经威震天下的汉家铁血之师的影子,他们是汉武帝时期横扫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所率领的雄霸之师,是李唐王朝军功极盛时期纵横漠北覆灭突厥的无敌铁骑。

辽国虽强,但就一定能强过那时候的匈奴和突厥吗?辽国几十年来一直以上位者和强者的姿态凌驾于中原王朝之上,可自打周世宗柴荣横空出世以来,中原汉人军队的战斗力就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甚至可以说自打柴荣重塑禁军以后,这支不断更新换代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军队就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而在赵匡胤接过柴荣手中的接力棒后,这支由军人出身的皇帝亲自整训出来的军队更是无往而不胜,在这期间他们更是先后覆灭了荆湖、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北汉,他们身上的这种战场经验的累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超强自信远不是这些年来一直都身处在安乐和骄狂自大情绪里的辽国军队所能比拟的。

上述的这些可能还不算什么,因为这些只是心理层面的东西,但堂堂的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惨败白马岭,辽国的冀王耶律敌烈在激战中被宋军阵斩,辽国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被宋军不知名的偏将所击溃并由此而意志消沉,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摆在辽国君臣面前时,他们心中的恐惧也就变得实实在在了。如果说汉人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经过数百年的沉沦之后已经进化成了汉武帝时期以及唐太宗时期足以傲视天下的无敌雄狮,那么辽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惨遭灭国之灾的匈奴或突厥呢?

明白了辽国君臣的这些想法之后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会想着要放弃幽州退守长城防线了,如果这个事真的成真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将被改写,而赵光义更是将会千古流芳。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搅动历史风云的人物出现了——耶律休哥!

面对朝堂之上吵吵嚷嚷的这一堆悲观主义者,耶律休哥向耶律贤慨然陈词极力请战。在他看来,与其退守不如主动进攻,反正都是交战,那么自然是把战火烧得越远越好。况且,现在幽州城还在辽国人手里,想想太原城都能在数十万人的围攻之下坚守数月,那么幽州为什么就不可以呢?等到他带领援军赶到之时,辽军就可以对早已是疲劳之师的宋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再者说,就在幽州城之外还有耶律斜轸、耶律沙和耶律奚底的军队,到时候辽军合力进攻,那么这场战争究竟谁胜谁败还犹未可知。既然如此,辽国为什么要急于放弃幽州退守长城呢?

耶律休哥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成功地打动了耶律贤,他最后采纳了耶律休哥的建议并任命耶律休哥取代耶律奚底总揽前方战事军务。就这样,耶律休哥带领着十万辽军火速南下。

当然,这些事韩德让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现在有几十万人正在声嘶力竭像发疯一般地砸他家的大门。

宋军这一次北征为了追求一个兵贵神速的效果,所以也没有带什么大型的攻城器械,在攻城的初期阶段他们只能用近乎原始的方法去攻城——搭梯子爬城墙。鉴于史料对这次围攻幽州的具体过程鲜有记载,也就无法确定宋军是否临时赶造过冲车、云梯之类的攻城利器,但这类高技术含量的玩意儿制造工艺很复杂,估计他们也没有工夫去临时赶造。不过,抛石机这种相对简易的攻城器械还是在后来被派上了战场,但却也是赶鸭子上架临时造出来的。

这在《宋史.赵延进传》里可以找到证据,赵延进当时有个战时特封的职务——攻城八作壕砦使,他这个官其职责就是干这活儿的。赵光义命他建造八百台抛石机,给他的时限是半个月,但赵延进只用了八天就造了出来。从赵光义下令对幽州四面攻城到高粱河之战爆发,这中间的时间是十二天,也就是说这批抛石机投入战场仅有四天的时间,除非是造好一辆就立马推上战场。

上述所言只为说明一个事,在此次对幽州的围城之战中,宋军将士完全就是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对抗巍峨耸立的幽州城墙,去对抗城楼上不断落下的滚木擂石和漫天如雨的箭矢。为了攻下幽州,宋军甚至“穴地而进”,他们想通过挖地道的方式攻入城内,但这种出于无奈才想出来并加以实施的笨办法最后也失败了,因为这事被辽国人发现了,结果自然是宋军忙出一身臭汗却做了一场无用功。

或许有人会说赵光义傻,这种摆明了是送人头的攻城行动竟然在无休止地进行着,就不能耐下性子对幽州实施围困吗?就不能等到大型攻城器械都造好后再全力攻城吗?很抱歉,答案就是不能。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7 22:16:42 +0800 CST  
赵光义比谁都清楚他现在需要尽快地攻下幽州城,他毕竟是在深入敌境作战,几十万人的日常消耗是惊人的,这对后勤辎重的需求很大,可只要拿下了幽州他就能瞬间变被动为主动,就能瞬间让这片战场成为自己的主场。另外,在幽州城外围四处游弋的辽国人此时就如狡猾且凶狠的狼群,他们时刻都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冲过来狠狠地咬上他一口。

这些还不算什么,赵光义最担心的是辽国皇帝在得知幽州被围以后肯定会派兵救援,如果等到辽国人的援军到来时他还没有攻下幽州,那么他的失败很有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他手里虽然握有几十万的兵力,但这些人在这半年时间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赶路,这早就是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了,而面临着灭国危险的辽国人势必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出异于寻常的战斗力,两军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决战,他赵光义绝对不敢说他有必胜的把握。

综上所述,赵光义觉得自己必须要拿下幽州城,而且要尽快,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拿下了幽州,辽国人来再多也是白搭,那时候他就可以让幽州成为埋葬辽国人的坟场。辽国人骑马冲锋是把好手,可要说到爬城墙那就还差点功夫,等到辽国人锐气耗尽而宋军的主战兵团在城内休养生息满血复活之时,那就是辽国人彻底被消灭的时候。

所以,幽州城必须要尽快拿下!不惜一切代价!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年辽国人如果没有幽州城,那么他们会重复匈奴和突厥的命运吗?这个问题没法说得清楚,而且这也是一个会让很多人口水四溅的话题。这样的假设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没有幽州城,即使历史上没有石敬瑭这个人,可耶律阿保机当年劫掠了那么多的汉人,再加上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汉人的辅佐,即使辽国没有幽州城也会有别的城池,有了这些城池作为防御的堡垒,再配以勇武善战且极具野战致胜能力的草原骑兵,这样的国家就算是卫青、霍去病在世抑或李靖、苏定方重生恐怕也是很难搞定的。这就是赵光义的悲哀之所在,也是宋朝乃至于是我们这个民族当时的悲哀之所在。遇到辽国这样的一个亦胡亦汉且充分继承了两边优良基因的混血儿,宋朝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回过头再来说韩德让。

宋军虽然在用最原始的办法攻城,但这并没有让韩德让感到压力骤然减轻,单是城外每时每刻都在响起的万人大合唱就足以让他把心时刻都提到嗓子眼。再说了,城下的宋军尽管少有爬上城头来的,可他们在城下也没少杀人,毕竟是几十万人的攻城大军,一人哪怕只射一支箭上来就足以造成极为恐怖的杀伤力,而那些可以实施远程轰炸的抛石机就更是令他恨得牙痒痒。可是,除了死扛到底,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倒是还能勉强挺得住,可别人就不好说了。

自打宋军开始进逼幽州之日起,在宋军巨大的声势和威慑之下,幽州城里以及幽州城外的辽国人(无论是辽国的汉人官员还是非汉族的辽国将领)都开始陆续向宋军投降。首先是辽国的野战部队里出了叛徒,在辽军里有一支由几十年前被辽国灭国的渤海人组成的军队,他们的头领叫大鸾河,此人带领着他的部下向宋军集体投诚。

围城之战打响后,宋军一面攻城一面大搞宣传攻势,每天都有绑在箭杆上的宣传投降会有各种好处的小纸条被射入城中。又拉又打之下,某些心理脆弱意志又不是很坚定的辽国同志终于是顶不住了,幽州城内的辽国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带着自己的部下在半夜里向宋军投降。

为啥要选在半夜?因为这些人不是从城门里出来的,而是大半夜从城墙上顺着绳子偷跑下来的。

几天后,幽州城内的辽国神武军数百人照着李扎卢存的姿势又完美地复制并粘贴了一下,他们也翻墙向宋军投降了。这些还是有组织地偷偷投降,而那些为了投降事业不惜以身犯险的独行侠就更别提有多少了。一时间,幽州城内的军民人心惶惶,各自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进入7月,随着宋军攻城力度的加强以及迟迟未见辽国派遣援兵前来救援,于是幽州外围的辽国人在宋军目不转睛地注视下终于有人是顶不住压力了。先是驻守顺州的辽国建雄节度使刘延素带领所属大小官员向宋军投降,紧接着辽国蓟州知州刘守恩也率众投降,而幽州附近的辽国众多郡县的官员也是纷纷向赵光义主动献地投诚,幽州周边的汉族百姓更是自发地牵牛宰羊为宋军送酒送肉。

在此局势之下,韩德让以及他的幽州城似乎已经成为了汪洋中的一个随时都会被海水吞没的孤岛,唯一在支撑他坚持守城的只是那个他认为会发生的奇迹,那就是某一天当他站在城楼上举目远望时会看到天际间突然出现遮天蔽日的辽国骑兵正在向他奔涌而来。然而,这个画面只出现在了韩德让的幻想之中,他现在能真实看到的只有正在玩命攻城的宋军,他所能听到的也只是宋军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咒骂声。

这边是赵光义在发疯一般地命令宋军不计生死地尽快攻下幽州,那边则是韩德让在咬紧牙关地玩命死扛,双方都在绷紧着神经和肌肉极力地压榨自己,这一口气谁都不敢松,否则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就是在这样的僵持之下,宋辽双方终于迎来了命运的终极判决日。

公元979年7月6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宋军按部就班地继续攻城,韩德让继续拖着疲惫的双腿在城墙上四处奔走,赵光义继续视察前线。然而,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只能在幽州城外围眼睁睁地看着韩德让被赵光义拳打脚踢的耶律斜轸和耶律沙已经等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与宋军决战的时机——耶律休哥以及他的十万大军已经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幽州外围。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7 22:17:17 +0800 CST  
与白马岭之战一样,宋辽两军之间仍然是隔着一条大河,宋军对面的辽军主帅也仍然是耶律沙,不同的是耶律沙的对手变成了比郭进大牌得多的赵光义。宋军在河滩上列好阵势等待着辽军的进攻,而耶律沙的军队里这时候不再有耶律敌烈,但耶律沙却已被耶律敌烈附了身,他的任务就是主动向宋军发起攻击。

随着耶律沙的一声令下,数万辽军骑兵举起马刀涉水过河向宋军冲杀了过来。赵光义没有向郭进那样选择击其半渡,而是就在河滩之上凭借重装步兵的阵势与辽军展开了血战。辽军万马奔腾而来,而宋军的回应则是射向对方的漫天箭矢,在这之后,宋军的步兵开始迎战辽军的骑兵。

当两军短兵相接以后,宋军的将士猛然发现这支辽军根本不像是在白马岭被郭进在瞬间打残的军队,也不像是耶律奚底手下的那支几乎不堪一击的军队,他们像是突然间脱胎换骨了一般,纵然他们被宋军的弓箭射倒了一大片,可他们仍然在不顾一切地向宋军发起冲锋。

在极致惨烈的近身肉搏中,宋军真实地领教了传说中的辽国铁骑是如何的勇不可当,这支辽军的战斗力和勇气都是他们之前所从未遇到的,这是一支真正的劲敌,是他们此前在南征北战之时未曾遭遇的铁血之师。可是,这一切并未把他们吓倒,在被辽军一顿横冲直撞搞得鼻青脸肿之后,宋军的战斗力也瞬间被激发。他们是李唐王朝衰弱以来战力最为强悍的汉人军队,他们是这些年里东征西讨再又南征北战先后攻灭数国的灭国之师,这些年来累积出来的不败战绩和强大的自信让他们无惧于天下的任何对手。

在躺倒了一大片之后,辽军总算是冲破了宋军的前沿步兵阵地,当他们开始向宋军的核心阵地发起冲锋并与第二梯队的宋军绞杀在一起之时,辽军骑兵的机动性也就此化为乌有。就在这时,宋军的铁骑出动了,此时几乎与步兵无异的辽国骑兵开始反过来承受宋军铁骑的冲击,两军将近二十万人马就此在高粱河的河滩之上绞杀在了一起。

这一战双方从中午一直厮杀到了黄昏,之前一直在幽州城下把自己累得要死的宋军面对从未有过的强敌充分展现了其勇武绝伦的本性。这群养精蓄锐的辽国人尽管表现得极其的勇猛善战,但在与宋军的这场惨烈的交锋中他们还是渐渐地感到力不能支。两军激战半日之后,这场战斗胜利的天平已然在向宋军倾斜,辽国人败象尽现开始向后溃退,这些日子以来早就成了久战疲惫之师的宋军用他们的钢刀和鲜血以及躺倒满地的辽军尸体证明了他们无愧于大宋帝国开国雄师的名号。

面对死伤惨重的残酷现实,辽军主帅耶律沙被迫下令全军撤退,他的军队再一次地耻辱性地败给了宋军。旧仇未报又添新恨,耶律沙却不得不咽下这口恶气,因为他还要给自己的留一口宝贵的元气,他很快将要另有作为。

结合后面的事情,这里有理由相信耶律沙这一次的主动攻击其原计划本应该是期望能够击败宋军进而乘势追击到幽州城下,然后再会同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合击宋军,但无奈这一时期的宋军其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仍然处在巅峰状态,所以耶律沙只能吞下再次战败的苦果。不过,他显然不会特别的沮丧,因为他还有B计划,而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向后撤退引诱宋军对其展开追击。

无论是真的被宋军给打残了还是有意进行战术性撤退,总之辽军都是撤退了。耶律沙调转马头狂奔而去,而一直都绷紧着全身每根神经的赵光义则在渐渐趋于安静的战场上显得有些懵然。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在战场上与真正意义上的强敌进行交战,亲眼见证敌军溃退的他对于突然到来的巨大胜利在心理上还有些准备不足。

先前双方近二十万人在他的眼前像一群狂暴的、毫无人性的野兽一般缠在一起相互砍杀的惨烈场景让他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战争,七月的盛夏酷暑难耐,而就在这烈日之下是鲜血的喷洒与刀枪剑戟的剧烈碰撞,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和死亡降临时的阵阵痛苦的哀嚎声中,他的身体在不自觉地颤抖,但现在他胜利了。在极度的激动、紧张和兴奋等情绪的相互交织之间,这位战场初哥终于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满身鲜血和创伤的宋军将士的面前。他这也算是亲自指挥并打赢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野战,虽然他没有亲自冲锋,没有亲自杀人,可这场战斗的功劳会记在他的头上。

望着眼前向西溃散而逃的辽国人,赵光义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而他此时的心中想必更是有着与拿下太原时一样的万千感慨:哥哥啊!你看到了吗?我也上战场了,而且我还打胜仗了!我打赢的是辽国人,我打败了他们!

兴奋之余,赵光义伸出了此刻仍然显得还有些颤抖的手——给我追!

写到这里,我是真的很想操起手中的键盘狠狠地在这个人的头上来那么一下子,从而做一回真正意义上的键盘侠。你追什么追?你不知道这些将士们此时有多么的劳累和疲惫吗?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步兵,你让这些人怎么去追骑着马正在逃命的辽国人?你知不知道战场上有一个计策叫拖刀计?你不担心前面有埋伏吗?

遗憾的是,太宗陛下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简单说他上头了。上头这种事真的是种灾难,无数的人因为一时间的上头而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并就此跌下悬崖,尽管上头有时候也有可能会演变为绝地翻盘的奇迹,但那是豪赌,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可是,别忘了,太宗陛下本就是一个超级赌徒且喜欢梭哈。于是,宋军全军开始了追击。

胜利让赵光义忘乎所以,他现在要去追求更大的胜利,他忘记了自己士兵的疲惫,忘记了自己的士兵已经与强敌激战了整整一个下午,忘记了他们也是死伤累累急需休整的只是拥有一副血肉之躯的人,而非机器。他就像一个毫无良知的黑心老板在变态一般地压榨自己手下员工的最后一点精力,直到最后将其压榨殆尽。

什么叫不知兵?什么叫军事发烧友?什么叫瞎指挥?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即是也!伟大的太宗陛下是也!

在宋朝的历史上,文人带兵打仗可以说是赵光义开的先例,他没有这个本事却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具有雄才大略,即便是在高粱河遭遇惨败,即便是在雍熙北伐时将宋朝的百战雄师几乎葬送殆尽他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无能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他以及他的子孙们都没有吸取这个教训,类似于此的事件还会在今后的宋朝历史里不断地重演。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楼主 海历  发布于 2021-02-27 22:53:56 +0800 CST  

楼主:海历

字数:333509

发表时间:2020-10-15 06:00: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8 07:21:00 +0800 CST

评论数:1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