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历史小故事(中国古今智慧摘录)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省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一个贫苦农家,当过小长工、小乞丐、小和尚,后参加叫红巾军的起义军。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勇敢,40岁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明太祖。他登基后,下大力抓的两件事:一是发展生产,富国安民;二是稳定政局,严惩腐败。伟大领袖毛 曾说过:“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下面记述其二三事,望对今人有所启示。

“四菜一汤”其首倡

“四菜一汤”相传为朱元璋首倡。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出身贫苦、讨过饭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决心予以整治。一天,适逢皇后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有意摆出粗茶淡饭宴客,以此警示文武百官。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再来两大碗青菜,最后是极普通的葱花豆腐汤,以此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的规矩便从宫内传到民间。

专为反贪造新字

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简单了,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十”,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迹了草一些,想辨出真伪真是难上加难。朱元璋深感元朝末年贪污腐败严重,深感治理腐败不光要严惩罪犯,更要从制度上堵上贪污受贿之门,所以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成了朱元璋的发明之一。这些汉字写着虽然有些麻烦,但可以有效避免涂改数字,故“大写”沿用至今。

大义灭亲惩“官倒”

欧阳伦是朱元璋三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官为驸马都尉,他为人聪明能干,很受朱元璋的器重。明初茶叶作为重要的出口物资由皇家统一控制,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凡经营茶叶的茶商必须持有官府签发的证件方可经营,贩卖私茶是犯法的。但欧阳伦利令智昏,利用职权贩卖私茶,牟取暴利,成为当时的“官倒爷”。地方官员告发后,朱元璋勃然大怒,他不顾安庆公主苦苦哀求,不念翁婿之情,依法行事,处死了欧阳伦,煞住了贩卖私茶之风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3 13:24:29 +0800 CST  
四十分钟后。

当林寒星坐着同一辆车被送出来时,市长秘书看她的眼神完全不同于之前。

惊叹里还掺杂着些许忌惮。

他之所以能够爬到今天这个位置上,很大一部分凭借于对人的敏感性。

从林寒星进到市府大楼内的刹那,市长秘书便感觉到她与旁人的不同。

寻常百姓来到这样的地方,多少会受到内里肃穆环境影响,行事也会变得拘谨起来,可林寒星从头到尾得体悠然,哪里像她这个年纪会有的做派?

“麻烦在前面把我放下就好。”

林寒星声音清冷疏离,令市长秘书猛地回过神来。

“林小姐说的事我会尽快办好。”在林寒星下车之前,他赶忙又补了句。

“那就有劳了。”

林寒星以淡笑回应。

以一千万换得两个并不过分的要求,任是谁都会答应。

只是……

她当初只准备了五百万,而另外五百万的来源……

…………

面无表情扫了眼面前典当行的招牌,门口极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有个精致图腾。

乍一看,像是个‘九’字!

林寒星走进去,只是在进门时脚下莫名顿了步。

“金叔。”

店内的伙计显然都认识林寒星,恭敬的打过招呼后,便都退到了典当行后面。

“九姑娘,你叫我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

金叔从典当台后面绕出来,笑着将两样东西递了出来。

长的那样东西像是卷画儿。

方的东西是用上等黄花梨木做的盒子,不打开是无法窥视内里乾坤。

“金叔,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铺子的事你多费心。”

林寒星说话间,平平静静的模样,眼神里却透出不符合这个年纪的威仪。

知道她爱喝茶,金叔特意将珍藏的好茶拿出来沏上。

“九姑娘放心,一切有金叔在。”

金叔同哑叔不同,脸上成年累月带着笑,给人以亲切感。

可金叔同哑叔又很相同,只因对林寒星的忠心,又手段了得。

林寒星笑了笑。

有金叔坐镇勐宋,她很放心。

“燕先生,跟了我这么长时间,也该进来坐一坐了。”

林寒星面无表情开口。

一字一句说的平静无比,声音里的冷淡却是显而易见。

金叔表情诧异,扬起浓粗眉峰。

显得凶神恶煞。

有短暂三秒的安静,随后一道高大身影出现在典当行门边。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林小姐的眼睛。”

燕北骁随性走了进来,与雷枭相差无几的身高如同一座高山,叫人无法逾越。

俊美的脸上还带着丝邪气,但却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恶意。

相反,这样一张比女人还要精致上几千几万倍的俊颜,实在叫女人舍不得移开眼球。

可即便是这样的男子,同雷枭站在一起……

却还是逊色的!

自走进来坐下,燕北骁的目光就没有从林寒星的身上移开过。

莲芯青的缎面裙将她那张极好看的脸映衬的更为冷素。

林寒星不言不笑的时候总会给人以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

这倒是燕北骁当初在船上时没有发现的。

“燕先生观察了我这么长时间,有什么想说的?”

林寒星与其直视,清冽的眸子叫燕北骁渐渐收敛起了脸上笑意。

“我能同你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你难道一点也不好奇另外五百万的来历?”

林寒星看着燕北骁,没说话。

可也正是这样的注视,令燕北骁重新定义起这个女人。

雷枭被这样的女人迷住,似乎也不是那么荒诞的事。

“我想求林小姐一件事。”

燕北骁突然做出一副讨饶的表情,配着那张脸,着实叫人不忍拒绝。

可林寒星却依旧冷冷淡淡瞧着他。

“他会走的。”

不等燕北骁将话说出口,林寒星端起茶杯,轻饮一口。

燕北骁动作一顿。

他话还没说完,林寒星这就已经回答了?

“你说什么?”

以为自己听错了,燕北骁又问一遍。

“我说,他会走的。”

林寒星如他所愿,又说一遍。

这次,倒是换燕北骁沉默了。

“说实话,我突然间觉得你和他是绝配!”

这种感觉很微妙,燕北骁之前从未有过。

以前他倒是也曾经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配得上他兄弟。

燕北骁想过很多种类型,就是从不曾考虑过像林寒星这种。

可偏偏就是她,吸引了雷枭全部注意。

林寒星闻言,目光落在远处。

“燕先生,渴了吗?”

许久,林寒星给燕北骁倒了杯茶,推到他面前。

她不说燕北骁还不觉得渴,之前跟了林寒星一路,现如今倒是真的觉得有些乏了。

端起茶杯喝了口。

浓郁茶香味瞬间在舌尖上蔓延,回甘有余,萦绕味蕾。

好茶。

“我这里的茶,可不是免费给人喝的。”

林寒星悠悠一句,燕北骁口中那口吐也不是,咽也不是。

瞧他那样儿,林寒星倒是笑了。

将刚才金叔递给自己的盒子推到燕北骁面前。

上等的黄花梨木做的盒子精致非凡,一看便知价格绝不会低。

“明日,将这个交给他。”

话语里的‘他’是谁,可想而知。

燕北骁看向林寒星。

突然间,他倒是能理解,为何雷枭要一拖再拖,不愿离开……

…………

林寒星回到茶庄已是傍晚。

简单冲凉后从浴室里走出来,坐在床边不知在想些什么。

发梢的水珠滴答滴答落在地上。

房间里很安静。

下意识想伸手从枕头边将那朵栩栩如生的莲花银簪拿在手中,指尖不经意碰到棕色药瓶。

林寒星动作一顿。

从那年开始,她便有些睡眠障碍。

一闭上眼,过往那些画面便夹杂着血腥味似要将她吞噬。

不知不觉,竟也有了十几年。

将棕色药瓶握在手里,林寒星面无表情将瓶盖拧开。

这瓶子里装的,是医生特别开给她的药。

一方面有凝神静气作用,另一方面便是安眠。

但它会有很严重的副作用,所以饶是被失眠困扰,林寒星也极少吃。

将里面白色药片一颗颗倒出在手心里。

从头到尾,林寒星都只是面无表情。

只是很快,她便敏感发现了不太对劲的地方。

低头看着药片,若有所思……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3 13:25:29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5.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6.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7.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4 10:08:37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狗肉计 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 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郑板桥断案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子扭送到县衙门,要求县令郑板桥以走私罪予以重处。 郑板桥一见那个小贩,便知是个可怜的穷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他贩盐卖,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郑板桥顿生怜悯之心。于是,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

他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那盐商笑眯眯地说:“好的!好的!”当即,郑板桥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作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名曰“芦枷”。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

大家都知道郑板桥不仅是个办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个着名的大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他画的竹子和兰花,名扬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迹。

那位小贩子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画,整个县城都轰动了。不多一会儿,观画的人纷涌而至,把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一点生意也做不成了。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去哀求郑板桥把那个小贩放了。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5 09:06:18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名将,因在抗击匈奴上功劳显著,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又封长平侯。

别看卫青后来地位尊贵,但他出身卑微,最开始只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位骑奴。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爱,卫青才有机会入职官场,并逐步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

卫青的人生是一部平民逆袭成贵族的历史,不仅从卑微骑奴跃居侯爵之位,后来更是将自己的主家平阳公主娶回了家。

平阳公主一生有三位丈夫,卫青是他最后一位丈夫,在卫青之前她先后嫁给平阳侯曹寿、汝阴侯夏侯颇。

平阳公主嫁三位丈夫,却只与第一位丈夫曹寿生有一子曹襄。曹襄曾跟随卫青出站匈奴,娶汉武帝与卫子夫长女卫长公主为妻,于元鼎三年去世。

卫青只娶了平阳公主一位妻子,但生的三个儿子都不是平阳公主所出。而根据史料记载,卫青有一年攻打匈奴立下大功,因为他本身已经封无可封,于是汉武帝下令册封他三个儿子为侯爵。

当时册封的时候,三个儿子都尚在襁褓。当时襁褓儿童,多指十岁以下。三个孩子年龄相近,所以后世有人猜测卫青除了平阳公主之外,应该也有不少姬妾。

元封五年,卫青因病去世。在他去世之后他三个儿子有何结局,是否善终呢?

卫青长子卫伉生母不详,于元朔五年被汉武帝封为宜春侯。这一年卫青击溃匈奴右贤王,为嘉奖卫青功绩,不仅升任他为大将军,加封食邑6000户,而且还将卫青的三个幼儿都封为列侯。

卫青对此诚惶诚恐,请求汉武帝收回成命,说自己的儿子对国家没有贡献,如此厚赏对将士不公,请求大封将士。汉武帝则坚持要封赏他的儿子,说你的儿子要封,将士们也会大封的。

卫伉元朔五年为宜春侯,元鼎元年因为矫制而受到处罚,被免去了侯位。后来卫青去世,卫伉继任长平侯爵位。

天汉二年卫伉没有令牌而擅自入宫,因此失去侯爵之位,被发配边疆看守边塞。征和二年汉武帝时期最大的一场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与卫皇后都牵涉其中。作为卫青长子,刘据表哥的卫伉受到连累,最后惨死结局。

卫青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与兄长于同一年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不疑为阴安侯,卫登为发干侯。

元鼎五年,卫不疑和卫登都因为“酎金”事件失去侯位。所谓酎金是各诸侯国献给中央政府用于祭祀的黄金,元鼎五年汉武帝以黄金分量不足数额不足而免去了包括卫不疑、卫登在内的106位侯爵之位。

侯爵如此大规模的被废,可知所谓“酎金”只是汉武帝削藩的借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酎金失侯事件之后,卫不疑消失历史,后来的巫蛊之祸也没有与他有关的记载。卫登同样失侯,但他的后代在汉宣帝时期被召复。卫登孙子卫玄为侍郎,曾孙卫赏被汉平帝封为关内侯。

在卫青三个儿子中,结局最好的倒是小儿子卫登一脉。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5 14:25:52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商朝开国始祖成汤,是位仁德的贤君,为人处事,上体天心,下顺民意。

有一天出游野外,看见猎人四面张布猎网,并向天祷告说:“从天空飞降,从地下出现,或从四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里。”

成汤见此情景,感叹地说:“猎人这样网罗捕捉,不只手段残酷,而且鸟兽势将绝种,违逆上天好生之德。”因此命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快往左逃,愿向右的,快往右逃,愿上飞的,速往上飞,愿下逃的,速向下逃。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中。”

观成汤能以仁德普及禽兽,其伟大的精神,真值得永远歌颂赞美,只因人民积习已久,难以戒除不猎,因此倡导网去三面,尚留其一,祝愿命该绝的。才入网中,以此方便教化世人,不可残杀物命,以减少罪业,用心良苦,确是一位仁民爱物的伟大贤君。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6 09:27:03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中国家长历来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靠读书能在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这样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延用科举取仕有着密切关联。

不过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选择增加,渐渐的也有了“读书是条出路,但却不是唯一的出路”的说法。现代社会常有中途辍学,然后奋斗出头的,古代也有未能科举中第却成国之栋梁的。

晚清有一位重臣,能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提并论,如果晚清少了他那么疆域至少要减少六分之一。对晚清如此重要,影响如此深远的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自幼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少时入长沙城南学院读书,20岁参加乡试中举。左宗棠本人有真才实学,但可惜的是运气不好,不知为何中举后屡试不第。

左宗棠龙搁浅滩难以施展抱负,一直到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威逼湖南,左宗棠先后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僚,帮助二人抵抗太平军进攻长沙,安定湖南境内才声名鹊起。因为他所做之事所立之功,当时人甚至说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是金子总会发光,左宗棠在湖南所作所为引起了上位者的注意。于是以举人入仕,为兵部郎中,此后在洋务运动、平定叛乱等各项国之大事上,都有不俗表现。而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收复了新疆。

同治三年,在各地起义叛乱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偏远的边疆也出现了变乱。新疆各地豪强趁中央政府控制力降低,纷纷领兵割据,各自为王。同治十年,又有沙俄侵吞伊利。

因为镇压太平军等起义而无暇顾及新疆的清廷,在伊利被攻占后终于重视起来,廷议收复新疆,命左宗棠领兵出征。偏偏在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左宗棠出征被暂时搁置。

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了“塞防”和“海防”的争议,李鸿章等人建议重视海防,将塞防的款项拨给海防,也就是放弃新疆。而左宗棠则坚持塞防与海防并重,并表示如果放弃新疆,那么则相当于喂给豺狼一块肥肉,而他们绝不会只吃这一块肥肉,到时候国家将遭受更多的损失。

清廷原本认为新疆偏远苦寒并不太重要,如果不是左宗棠坚持,那么很可能就真的放弃了新疆。而事实证明,新疆之富庶不在农业生产,而在地底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石油为例,新疆的石油资源占全国陆地上石油资源量的百分之三十。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所做的不仅仅是坚持,当时清廷拿不出足够的军费,他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向洋行贷款,东拼西凑才凑够了军费。

光绪二年64岁的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西征出兵。而为了表示自己誓要收复新疆的决心,这位老将还是抬着棺材上的战场。他出征之后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平稳的收复南北两疆,并提出在新疆建省巩固统治的建议。

后来清廷命曾纪泽与沙俄就伊利归属谈判,左宗棠再次出兵在背后为曾纪泽撑腰,这才有了《中俄伊利条约》,沙俄交还伊利。

左宗棠虽然一生只中了举人,但是却常常自比诸葛亮,自称“今亮”、“老亮”。当时的人们都喜欢拿自己与诸葛亮自比,但左宗棠应该是最有资格的一位。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7 11:13:24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大家的印象中,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刘邦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此也称刘季,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刘邦年轻时不爱读书,不喜农事,他喜欢喝酒,没钱赊账也要喝,年过四十还没份像样的工作,讨不到妻子,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就连他的父亲也把他骂作无赖!

但是,最后刘家最有出息的人,恰恰就是刘邦。

刘邦的确无赖,就算后来他做了皇帝,这种无赖气质还是藏不住,比如他曾许诺项伯,要和他做亲家,项伯才在鸿门宴中拿自己的身体替他挡剑,结果他一当上皇帝就不认账了,儿子女儿没一个和项家子弟结亲的。

刘邦没有履行诺言与项伯做亲家,那他和谁做了亲家呢?

刘邦曾许诺项伯做儿女亲家,为何称帝后就不认账了?  刘邦的儿子大多都娶了吕氏一族的女子为妻,而他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则嫁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

说起来,这个张耳和刘邦还是故交呢!刘邦年轻的时候非常仰慕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在他去投奔信陵君的时候,却传出了信陵君已经去世的消息,他只好返回。

信陵君在世时门客众多,张耳就是其中之一。刘邦知道张耳这个人也很有名望,就投奔了张耳,与张耳成为知交好友。

后来天下大乱,义军四起,张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被陈馀打败后就投奔了故交刘邦。

刘邦与张耳很早就认识了,更何况刘邦本来就非常钦佩张耳,在刘邦的心目中,张耳是他曾经崇拜过的人,而且从来没做过害他的事,和项伯比起来,他显然更信任张耳。所以他把女儿嫁给张耳的儿子这并不奇怪。

再说项伯这个人,刘邦之所以会向他许下做亲家的承诺,完全是因为情况紧急。

当时,项羽对刘邦先一步进入咸阳而气愤不已,正打算在第二天出兵消灭刘邦。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他本该与项羽站成一线,可他却因为担心昔日的好友张良而夜奔汉营,将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了张良,劝张良快快逃走,就算跟着他一起去楚营安身也可以。

但是,张良一心效忠于刘邦,他第一时间向刘邦报告这个消息,然后和刘邦一起拉拢说服项伯,把项伯当作他们唯一的突破口。

为了让项伯帮助他们,刘邦许诺项伯将来做亲家,这样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难道不互相帮助吗?

项伯信以为真,竟真的充当起刘邦的说客,最后项羽取消了攻打刘邦的计划,转而办了一场鸿门宴招待刘邦。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张良这个刘邦的亲信都没站出来呢,项伯就提剑而起了,用自己的身体给刘邦当肉盾,保护刘邦。

刘邦利用了项伯对张良的情义,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项羽死后,项伯则成为了项氏一族的家主。

刘邦打败了项羽,也就是断了项氏一族的“皇帝梦”,难说项氏族人中没有怨恨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肯再把女儿嫁入项氏,就算嫁了,他心里不得硌得慌么?

所以,刘邦称帝后,就装作忘记了从前许诺项伯做亲家的事,而项伯为了保全项氏一族,也不敢重提旧事,于是这个诺言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从此以后,刘邦善待项氏族人,还赐给他们刘姓,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弥补了吧!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29 09:21:04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西汉历朝皇后中,卫子夫算是较为著名的一个,她从平阳侯府的歌女到大汉皇后的逆袭传奇,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卫子夫出身寒微,她的母亲被称作卫媪,卫媪嫁给夫家之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

后来,卫媪与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步和卫广三个儿子。

卫媪所生的这五个孩子,皆为人中龙凤,只不过在时运没有到来之前,日子都过得极为幸苦就是了。

卫子夫长大后当上了皇后,卫青长大后则成了抗匈名将,当上了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卫子夫的两个姐姐有何经历?  其实,除了他们俩,还有两个人的经历也十分传奇,她们就是卫子夫的两个姐姐。

卫子夫的长姐卫孺,又名卫君孺,卫子夫进宫一年便受到宠幸而怀孕,汉武帝非常宠爱她,打算让她的娘家显贵起来,于是赐婚其长姐卫孺嫁给当时的太仆公孙贺为妻。

这个公孙贺和汉武帝自幼就相伴在一起,他们感情十分深厚。武帝六岁时被立为太子,公孙贺就是在那个时候被选为太子舍人的。

武帝一登基,就把公孙贺擢升为九卿之位的太仆,可见他对公孙贺的信任与器重,后来公孙贺还当上了丞相。

卫孺与公孙贺有一子公孙敬声,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对他颇为倚重。

从家世寒微的婢女到一国丞相的妻子,卫孺可谓是搭上了卫子夫的顺风车,一下就过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当然了,她那个儿子公孙敬声便是那牵连数十万人的巫蛊之祸的前奏,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冠军侯霍去病的亲生母亲!

卫少儿本是平阳侯府的丫鬟,她走了母亲卫孺的老路,也是看上了来平阳侯府做事的县吏,名叫霍仲孺,与之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仲孺完成差事以后,就与卫少儿断了关系,他回到了家里,另外娶妻生子。

霍仲孺离开后,卫少儿又与陈平的曾孙陈掌有了私情。

离谱的是,卫少儿和陈掌本来是背着人勾搭上的一段私情,后来却被汉武帝知道了,武帝知道后不仅不怪罪,反而召来陈掌,使他显贵,卫少儿不久后就嫁与詹事陈掌为妻。

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长大后非常能干,他军功卓著,十七岁就被封为冠军侯,十九岁就当上了骠骑将军,二十一岁就成为大司马。

霍去病不仅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更是古代十大勇将之一,世人对他的评价相当之高。

十分可惜的是,霍去病24岁就病逝了,否则他还能再创造奇迹!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7-31 11:11:57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一位对清初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女人,她辅佐皇太极和顺治帝福临,又亲自培养出康熙帝,对清朝做出重要贡献。

顺治帝是孝庄太后的儿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大家是否知道其实顺治帝还有三位同母亲姐姐?孝庄太后在顺治帝之前,还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

我们都知道清朝有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那就是和蒙古联姻,以维护和巩固清政府在草原上的统治。布木布泰作为科尔沁的姑娘,正是在这项策略下嫁给了姑父皇太极。

在布木布泰之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经嫁给了皇太极,在她之后又有姐姐海兰珠成为皇太极的女人。

皇太极一连娶了三位科尔沁的女人,大家都知道他最宠爱的是海兰珠,但同时他娶三位科尔沁女人有着很重要的政治因素。

皇太极为与科尔沁结盟,所以娶了哲哲,同时也希望能生下具有黄金血脉的骨肉使得这份联盟更稳固。他先娶哲哲,哲哲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在哲哲的建议下,又将布木布泰娶回家。布木布泰与哲哲一样,连生三女,如此海兰珠才进入皇太极眼中。

海兰珠先为皇太极生下儿子,之后才有了布木布泰生的顺治帝福临。海兰珠的儿子早夭,布木布泰的儿子坐上了皇位。

顺治帝的人物事迹,大家应该都很了解。那么你们知道孝庄太后的三位女儿如何,分别嫁给了谁,又有何结局吗?

布木布泰在天命十年嫁给了皇太极,天聪三年为他生下女儿爱新觉罗·雅图。皇太极后来册封雅图为固伦公主,后金天聪七年也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将雅图许配了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的儿子弼尔塔哈尔。吴克善是布木布泰的亲哥哥,真正的近亲结婚。

皇太极为了巩固与科尔沁的关系,将布木布泰的女儿重新嫁回科尔沁。但后来吴克善做了件错事儿,差点让皇太极取消这门婚事,最后是吴克善亲自到盛京请罪,皇太极才勉强维持。

崇德六年,雅图长到十三岁,终于盛装嫁给了弼尔塔哈尔。

雅图为了满蒙友谊出嫁,布木布泰不能阻止。等到后来顺治帝登基亲政,已经是孝庄太后的布木布泰才将雅图接回北京,封为固伦长公主,后改固伦雍穆长公主。

雅图的驸马弼尔塔哈尔后来继承吴克善亲王之位,康熙六年去世,雅图活50岁,去世于康熙十六年。

孝庄太后二女儿爱新觉罗·阿图,生于后金天聪六年,崇德六年雅图出嫁的时候,阿图被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驸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

阿图两年后出嫁,当时只有十二岁。索尔哈在顺治初年去世,阿图又嫁给了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顺治十六年阿图被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康熙七年色布腾去世,十二年公主被接回北京。

当时孝庄太后多病,阿图于是长久的往来北京和蒙古巴林部。阿图公主活到了康熙三十九年,享年69岁。

孝庄太后的小女儿名不详,号固伦端献长公主。固伦端献长公主是孝庄太后死的最早的女儿,生于后金天聪七年,死于顺治五年,享年16岁。

小公主在崇德六年被父亲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的铿吉尔格,顺治二年出嫁时13岁,顺治五年就去世了。

这就是孝庄太后的三个女儿,都被用于政治联姻,小小年纪就出嫁了。尽管母亲是孝庄太后,仍然服务于政治,清朝的公主真的惨!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8-01 18:07:17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日本在唐朝后期与中国脱离外交关系,此后一直到蒙古国建立,日本也没有遣使朝贡。忽必烈时期为了让日本人臣服,曾数次派使者前往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

忽必烈一共五次派使臣前去,五次都遭到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的拒绝,恼羞成怒的忽必烈下令对日本用兵。

元军大举进攻日本,然而因为元军本身不擅长海战,加之天气不利于元军的关系,除了在作战初期取得胜利,元军都以惨败告终。

日本此后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到了明朝之时明太祖朱元璋也遣使到日本,说:“元朝已经灭亡了,现在是大明王朝,你们应该来朝见大明‘正朔’。”

日本在忽必烈的武力威逼之下,也没有选择归顺元朝,如今大明派使者前来,他们自然也十分刚硬。不仅拒绝了朝贡大明,而且还将大明派到日本去的使臣给杀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生气,扬言要出兵将日本给灭了。说是这样说,朱元璋后来 不仅没有向日本出兵,而且还将日本定为不征之国。

朱元璋杀功臣杀贪官,本身又是微末起义,一路杀上来的。一路上经历大大小小战斗无数,是一个铁血威武的帝王,但为何到了日本这儿却选择放弃征讨日本呢?

这一点从朱元璋的外交政策上可以看出一二,他不仅将日本定为不征之国,同时也将朝鲜、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等定为不征之国。朱元璋虽然是经历战斗无数的帝王,但是在用兵方面却十分的谨慎。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朱元璋认为诸如日本、朝鲜等小国,偏远苦寒,与中原相隔甚远,出兵征讨他们,就算胜利了得到的土地也不足以供给明朝,当地的百姓也不会听从明朝的号令。

如果作战最后没有胜利,失败之后庞大的军资、巨大的人力兵力的损失却需要本国承担。认真算起来,征伐这些偏远小国简直得不偿失。所以只要他们不侵扰边境,那么明朝也没必要对他们用兵。

对四周小国的看法,是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以往帝王经验得出的结论。诸如忽必烈征伐日本,隋炀帝三次出兵高丽一样,最后忽必烈和隋炀帝都自尝了苦果。所以就算日本没有选择向大明臣服,但朱元璋也不愿意出兵打他。

这“不征之国”,是在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设定的。他主要是害怕自己去世之后,后世子孙有好大喜功之辈,为了开疆扩土的功劳而轻易向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用兵。所以特地在《皇明祖训》中将15个海外国家定为不征之国。

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来看,朱元璋都认为日本没有攻打的必要,所以日本成为明朝的“不征之国”。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8-02 10:45:53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个爱才惜才的明主,既然是明主,那他就不会做“糊涂事”,可事实却是,李世民仅仅因为一句话,就处死了一位屡立军功的大将,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与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听说武家有个女儿仪容举止美,便召其入宫,封为才人,赐号“武媚”。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猜出这名女子的身份了,没错,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那时的唐太宗绝对想不到,他一时兴起召进宫的武才人,多年后竟然会一统大唐江山,做起了女皇帝。

李君羡的生平简介  唐太宗对武才人毫无戒心,可民间却渐渐传出一个谶语“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

当时,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就连史官占卜之后也说,这便是女皇登基的预兆。

“女主武王”究竟是谁?自那以后,唐太宗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想要找出这个人,将其扼杀,以保大唐江山。

唐太宗派人暗中查找预言中所说的人,但一直没有找到。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在宫中宴请朝中武官,行酒令时,要求大家说自己的乳名。

武官中有一位履历军功的将军,姓李名君羡,他念出的乳名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

说起李君羡,这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啊,在古装剧《至尊红颜》中,他是武则天的初恋,而历史上真正的李君羡则是武则天的替死鬼。

李君羡最早是瓦岗寨李密的下属,后来为王世充效力,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便率领部下投靠了李渊。

李渊将李君羡封为轻车都尉,将他分配至李世民帐下。从此以后,李君羡便跟随李世民左右,他征战四方,立下许多军功,被封为武连县公,驻守太极宫玄武门。

按理说,李君羡会有个不错的前途,只可惜他的乳名害了他。

原来,李君羡虽是个大杀四方的魁梧汉子,乳名却叫“五娘子”。

当他报出自己的乳名以后,唐太宗还开了个玩笑,说:“你既然是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呢?”

那时候,李君羡丝毫不知道自己即将大祸临头,还以为自己的乳名逗乐了皇帝,殊不知恰恰相反,皇帝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唐太宗怀疑李君羡就是谶语中提到的那个人,因为李君羡的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封号是武连县公,属县是武安县,与他有关的所有东西似乎都有“武”字,而他乳名又叫“五娘子”,这么多证据都指向了李君羡,恐怕李君羡便是那个要夺了大唐江山之人了。

唐太宗对李君羡猜忌不已,于是随便找了个罪名将他定罪处斩,抄没全家。

多年后,武则天当了皇帝,李君羡的家人向武则天诉冤。

为了证明自己才是那个天命之女,武则天下令恢复李君羡的官爵,以礼改葬了他。

可怜的李君羡,死得实在太冤了。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8-02 19:32:23 +0800 CST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宋代最出名的几个皇帝中,宋仁宗无疑是人气最高的一个。据史书记载,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就连“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国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听到这个消息,还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还专门为宋仁宗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百姓思念宋仁宗,其他国家的君主也对他钦佩不已,宋仁宗真的有那么好吗?

不了解宋仁宗的人,自然不知道大家对他的那种感情到底有多深,不知道宋仁宗有多么好,但了解宋仁宗的人只会说一句话:这个皇帝是真的好呀!

宋仁宗全名赵祯,他12岁登基为帝,史称宋仁宗,乃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一手创造了“仁宗盛治”,史书对他的评价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为什么宋仁宗的历史评价那么高?  宋仁宗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史书记录了很多他宽于待人的事迹。

比如,有一次仁宗带着一大堆宫女仆从散步,每走几步,他就回头看一看,大家都不知道仁宗到底怎么了。等他们一行人跟随仁宗回宫后,仁宗屏退众人,来到嫔妃宫里着急的对她说:“朕渴坏了,快倒水来。”

妃子说:“陛下为何在外面的时候不让仆从伺候喝水,而是一路忍着口渴呢?”

仁宗就说:“朕回头看过了,没见着他们准备水壶。恐怕是朕一时兴起要走一走,他们忘了准备吧,要是朕叫了水喝,他们拿不出来,肯定要被处罚的。不就一口水吗,朕忍一忍就过去了,回来再喝也是一样的。”

又比如,有一天,仁宗处理政事到深夜,又累又困还很饿,特别想吃一碗羊肉热汤。

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皇后来了,他也没叫御膳房做羊肉汤,皇后问他为什么,他就说:“若是朕昨晚叫了羊肉汤,御厨就会每晚都宰羊做汤,以便朕随时索要吃食,形成定例,日后宰杀的羊多得数不过来,究其根源,这全都是因为朕要了一碗羊肉汤,杀了这么多生,朕于心不忍,忍一忍就过去了。”

还有一次,仁宗用餐时吃到一粒沙子,牙齿痛的要死,伺候他用餐的宫女吓得跪在地上请罪求饶,仁宗则摇了摇手,说:“千万别对外声张我吃到沙子的事,这可是死罪啊!”

若是其他皇帝想喝水,想喝汤,吃到沙子,大都会选择随心所欲,而仁宗却不会首先考虑自己,而是为下人可能受到的罪责而担忧,可见他的确是仁慈到骨子里了。

对下人尚且如此仁慈宽厚,对待有才有能力的人,他就更加宽厚了。

包拯以清正廉洁,断案如神而闻名于世,据说包拯言辞激动的时候,唾沫星子喷得仁宗一脸,但仁宗并不怪罪,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这样好脾气的皇帝,简直一千年才出一个好吗!

嘉祐年间,苏辙在科举考试的试卷中说他听说宋仁宗宫中美女有数千人,仁宗纵情声色,不理政事,俨然就是在说仁宗是个昏君。考官们都认为要治苏辙的罪,认为苏辙对仁宗恶意诽谤。仁宗却说:“苏辙一个小官,却敢直言,应该给他功名。”

还有个四川的书生做了首“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的诗献给成都太守,成都太守看完大怒,这人是明目张胆的煽动他造反呀,把书生绑起来送到了京城,听候处置。仁宗没有惩罚书生,他说:“老秀才想要做官才写诗泄愤,这么点小事治啥罪?干脆就给他个官做。”于是授其为司户参军。

仁宗“仁”了一辈子,死后连外国君主也伤心不已,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楼主 天一生水易馆  发布于 2020-08-03 09:59:02 +0800 CST  

楼主:天一生水易馆

字数:73217

发表时间:2020-05-27 18:01: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3 19:39:29 +0800 CST

评论数: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