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明王朝1566》

(二十二)隐秘的谍网与幕后的算计(上)

织造局买田的大戏即将开始,这一段暗线埋的很深,电视剧拍摄时又故意欲盖弥彰干扰观众视线,重要的情节都是几幕戏一带而过,看不懂的话根本无法了解各方的布局,内容及其庞杂,按照海大人的原话,浙江的局势波诡云谲。

一、杭州码头

沈一石的一百条粮船停泊在码头,全都挂上了织造局的灯笼,郑泌昌与何茂才在等沈一石,二人身边全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士兵。沈老板不见踪影何大人很着急,嚷嚷去找人,郑大人一脸云淡风轻,说自己要去找高翰文,让何大人回家去给严世蕃写信,报告因为倭情被迫立刻买田的事儿,注意信里只说倭情和买田可没提织造局的事。

问几个问题:
1、织造局的灯笼哪来的,谁挂上去的?古时候没有防伪认证技术,找几个黑作坊弄几百个灯笼印上字就可以,郑大人拉何大人下水为的就是织造局买田这步险棋吗,一切都是蓄谋已久早有谋划,甚至在沈一石安排仙人跳之前灯笼就已经在准备了,几百个灯笼自然是何大人的兵挂上去的,这一幕就是告诉大家为什么何茂才是关键先生,有这些全副武装的兵负责看管粮船和灯笼,谁能把灯笼摘下来。

2、沈一石是否出现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高翰文不签字、海瑞不配合、沈一石不出现都无所谓,织造局照样能去淳安买田。织造局买田这事核心三个环节,沈老板出粮、何大人出兵、灯笼挂好,完美。按计划船队开到淳安赈灾粮就该断了,地方政府配合与否也不重要,百姓不想饿死就只能卖田,毕竟是市场交易行为不需要县长、市长盯着也能成交。

所以沈一石玩失踪郑大人压根儿不着急,自己去找高翰文聊天让何茂才回家写信,就派几个下人去找,反正这边到点儿开船,沈老板来不来自便。话不妨再说直白些,沈老板唯一的作用就是出粮食,粮船到了码头何大人的兵就接管了,此刻沈老板的历史任务也完成了,在家等着被追责就好了。从这个角度看,沈老板仙人跳高翰文纯属无用功,高翰文签字与否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一点儿影响没有。所以说前面拍那么多的对手戏,除了塑造人物形象,给男女感情线做铺垫外,一点卵用没有。

3、打着织造局买田的事何时泄露出去的?船队是宣言书,船队是宣传队,船队是播种机,一百条船打着灯笼浩浩荡荡、大张旗鼓的招摇过市,就是要把道长廉价兼并百姓田地这事大肆宣传,制造舆论攻势带风向,在灾区以及整个浙江人民心中埋下仇恨与反抗的种子。船队启航便不可能保密,关键是时间差,如果船队启航后消息才从杭州送去苏州,一来一回谭伦是怎么拍马及时赶到淳安的?还记得海瑞问蒋千户的话吗“淳安到杭州二百余里,你们的禀报是插着翅膀飞去的?”这就是导演给观众的提示,谭伦的出现证明了消息一早就泄露了。

查了下百度地图,杭州位于淳安和苏州中间,苏州在杭州东北相距320余里,淳安在杭州西南相距200余里。算一道小学生应用题,消息从杭州到苏州路程300里,谭伦从苏州赶到淳安500里,这一趟赶800里路骑马带着兵需要多少时间?高翰文连夜被押解去淳安凭什么在五狮山遇见800里外赶来的谭伦,谭大人开了传送门吗,时间差怎么解释?所以说剧中的时间线根本不是线性的,导演有意为之打乱时间线掩盖真想为的就是迷惑观众,后面会详细讲。

郑大人的总督府就如同楼主的电脑一样,千疮百孔堪称各类木马的集散地,连业余玩家胡总督的卧底都能摸到郑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就更别说杨金水这种情报头子了。总之巡抚衙门里就特么没有秘密,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的事,最有可能的就是准备那几百个灯笼的时候走了风声,人多嘴杂不好控制。从时间点上推断,织造局买田的事郑大人早就做好了谋划与准备工作,在拉何大人下水前就在准备灯笼了,总之消息一早便泄露了否则无论如何来不及救援。当然这些内容导演都没有拍,一切都是推测否则无法解释时间差的逻辑漏洞。另外也能看出来,郑大人早就处心积虑的准备织造局买田的事,何大人不过是被当枪使而已。

4、杨金水到底在哪里?杨金水给郑泌昌信中说自己在北京,从北京到杭州高翰文紧赶慢赶走了半个月,凭什么织造局的灯笼挂到粮船上杨公公掐着时间就进了织造局的后门。直接说结论,杨公公那封信是瞒天过海暗度陈仓,他人一直在杭州,可能比高翰文到的还早,只不过一直潜伏在暗处观察局势。

三方会谈后,道长怕严党一伙狗急跳墙特意叮嘱吕芳要盯紧严世蕃那帮子人,北京这边自有安排,杨金水名义上是织造局一把手,实际上军统浙江站站长,浙江郑泌昌、何茂才一干人自然是他负责盯着,货真价实的情报头子。这种情况下,杨站长怎么可能在北京消极怠工远程遥控,之所以不露面一方面在暗中更方便观察,最主要的是怕郑泌昌狗急跳墙连累到自己,毕竟毁堤淹田的事大家都有份。这一篇先写到这里,楼主卖个关子,问两个问题,杨金水写信给吕芳说自己有办法把织造局的灯笼摘下来,这个办法到底是什么?杨金水为什么不亲自去码头摘灯笼?仔细想一想,绝对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28 11:19:15 +0800 CST  
(二十三)隐秘的谍网与幕后的算计(中)

二、沈一石府邸

沈一石是个商人,可骨子里是个爱音乐的艺术家,此刻在自家院子里,沈老板自己动手把心爱的琴劈了烧火,和芸娘正式告别,自焚前打的架子鼓摆好了,几箱子账本和信也准备就绪,后事安排的差不多了,可以安心上路了。据说艺术家大都是一半浪漫一半疯狂,临死前沈老板决心化身成一个行为艺术家,焚琴煮鹤不过是接下来一系列行为艺术表演的开始。一生唯一一次穿丝绸,带着正六品的工装,顺便去青楼点了四个小姐姐,沈老板上了船。一路载歌载舞,又是放生锦鲤,又是和小姐姐们搞诗词大会,不知道晚上有没有组织多人运动,导演没拍,不过按照艺术家的尿性,应该是有的吧。

装疯的杨金水说吕芳在一百年前死掉了,按这个逻辑沈一石在第一集改稻为桑花落浙江的时候就死掉了。沈老板区区一介商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改稻为桑选在浙江,他领的任务是每年要多织30万匹丝绸。改稻为桑成了百姓造反,他是廉价兼并50万亩田地逼反百姓的元凶巨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改稻为桑黄了,就是他自己说的,国库亏空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抄家杀头补亏空,横竖难逃一死。至于说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这事,就好比背着领导开着公车停在某些三的场所门口炫耀一样,影响极差。织造局买田这事要是办成了,道长原话是要把织造局一把手杨金水的头挂在粮船上去,至于那个提供100船粮食的沈老板会怎么样,各位可以发挥下想象力,反正大明朝是可以诛十族的。

问个问题沈一石同意用织造局的名义买田吗?当然不同意,导演特地拍了码头上这一幕就是要告诉观众,几百上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武装押运100船粮食,沈老板的个人意见重要吗,看不出来他是被郑泌昌绑架的吗?从始至终沈老板只同意买田,从没同意过用织造局的名义买田,当然沈老板的意见不重要,当何大人带着兵出场,高翰文只能装晕,沈一石也只能烧琴了。

看到很多自媒体、高人都在写文章分析沈一石为什么同意用织造局的名义买田,鬼扯的头头是道,还真总结了不少歪点子出来,说什么的都有。不由替沈老板冤枉,明明是逼良为娼非说是心甘情愿,还分析他为什么心甘情愿,怕是沈老板自己看了都忍不住会怀疑自己。所以说千万不要看金圣叹这种书呆子批注的《水浒》,他自己根本看不懂只会胡说八道,《水浒》这东西只有被扫黑除恶的那群人能读懂。自媒体公众号的10万+文章就更是良莠不齐了,尤其是那些靠输出价值观骗钱的最要警惕。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诸位观众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甄别,似乎扯远了回归正题。

再问个问题,沈一石能把粮食赈了吗?压根儿不可能,100船粮食几百上千名荷枪实弹的大兵盯着,沈老板带着青楼四个小姐姐说赈就赈了,凭什么?就凭他一艘船上挂着两副奉旨赈灾的海报吗,说句不好听的,沈老板要敢赈灾怕是自己就要莫名其妙沉江了。何大人的兵在沈老板想赈灾也由不得他,等海大人带着兵来了,沈大人要买田还是由不得他,说白了这100船粮食怎么用跟沈老板没半毛钱关系,谁手里有兵听谁的。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严嵩那句话说的好,“历来造反都是种田的,没听说商人能闹翻天”。所以剧情里给沈老板那么多戏份就是在误导观众,无论是沈老板给高翰文下套玩仙人跳,还是和海瑞solo弄出来奉旨赈灾的海报,目的就是让只有青铜实力的沈老板在观众眼里看起来像个荣耀王者。最后说一句,所谓奉旨赈灾其实是假传圣旨又叫矫诏,量刑也是诛九族,可以把这也算作是沈老板另一个行为艺术吧。

三、王用汲住处

深夜,巡抚衙门来人给王用汲送公文,王用汲此刻正在给谭伦写信递消息。来的人也算熟人,当初收了高翰文的一块玉,后来拿着高翰文的字据在他眼前晃的那位,竟然是胡总督安插在郑泌昌身边的卧底,身份在19集的时候会公开,谁说特工必须是俊男美女来的?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位特工告诉王用汲两件事,一通倭案是何茂才设计的,二高翰文中了仙人跳。见识了胡总督的情报能力,可以合理推测下道长的情报能力,对理解后面的剧情有帮助。

问个问题,胡总督的卧底为什么要给王用汲送情报?王用汲就是个情报的搬运工,这些话是故意说给谭伦听的,当然必须要通过谭伦的自己人转述。千万不要误会了胡总督,吕芳说胡宗宪像个受气的媳妇儿,那是在道长、裕王、严嵩、吕芳这些大佬面前,对其他人来说胡总督绝对是个婆婆。别看胡总督长得浓眉大眼一身正气,杀人灭口、敲诈勒索、刺探情报、挖坑害人这类事平时也没少干。谭伦来浙江屡次三番的坑胡总督,胡总督看在眼里不说话,这段情节就是个铺垫,表示胡总督开始算计谭伦了,未完待续。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28 16:21:38 +0800 CST  
织造局买田这一段情节,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所有的势力基本都参与其中,要想说清楚需要花不少的功夫,所以选择了用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去写。电视剧剧情是一方面,就如同前面说的,很多剧情意义不大,深层次的谋划都是在水面下,有些地方一带而过,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拍摄,只能自己去想。比如说时间差的问题,谁去摘灯笼的问题。

浙江大案的根本是郑泌昌掌握了何茂才手中的暴力专政机器,所以高翰文、海瑞、沈一石的抵抗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也是很多分析大明的文章的一个盲点,就剧情分析剧情永远只是画虎画皮难画骨,哪怕是逐字逐句一幕幕的分析也一样。

就如前文说的,知道不等于理解,只有理解方能同情,很多写《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连知道都勉强何谈理解,不能理解怎么会同情剧中的人物。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部剧有一句话,事未经历不知难,很多事不是只在历史书、电视剧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在你我的身边,很多事情看清楚了不一定能求一套富贵,只希望足够自保。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28 16:33:53 +0800 CST  
(二十四)隐秘的谍网与幕后的算计(下)

四、苏州

前一刻镜头是晚上沈一石在码头登船,下一刻镜头切到苏州却变成白天,此刻时间线已变。李时珍在给胡总督看病,谭伦进来汇报工作说了两件事,其一高翰文在第一次府衙会议上否决了郑泌昌的议案,其二他找赵贞吉借粮两天过去了,赵贞吉不给力啊,百般推脱进展缓慢。胡宗宪表示自己走前必须见赵贞吉一面,赵贞吉就在门外于是自己进了屋。在驿站见高翰文,胡总督承诺10天后带着粮食赶回浙江,驿站到苏州3-4天路程,在苏州被赵贞吉耽误了两天,此刻应该是离开驿站后的第6天所以胡宗宪必须要返程,时间点对应的是高翰文被仙人跳的那天。

前文说过,谭伦是清流在浙江一切行动的负责人,目的是保证不让一粒粮食去浙江,让浙江乱起来进而倒严。胡宗宪派谭伦去找赵贞吉借粮食,就如同让美猴王守蟠桃园一样,就是故意卖个破绽给他探一探虚实,两天过去了果然一无所获,这是谭伦第三次坑胡宗宪。所谓事不过三,胡总督和谭大人已经无法再愉快的一起喝茶聊天了,至此胡总督终于出手了。这段剧情讲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凡是重要或关键的事一定要亲力亲为至少要亲自盯着,千万不能委托他人去做,否则大概率要出问题。胡宗宪派谭伦去借粮无异与虎谋皮,只有亲自和赵贞吉谈才能借来粮食。

先聊聊赵贞吉同志何许人也。赵贞吉时任江苏巡抚,徐阶的弟子兼嫡系,清流在地方的骨干。赵贞吉身上不仅传承了清流的极度自私与厚黑,还继承了严党的无底线地揣摩和逢迎上意,是典型的两面派,货真价实的官场老油条。胡宗宪说过官场无朋友,但和赵贞吉却是相识20多年的知交,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的复杂与多面性是无法用脸谱化的形象充分展现的,所以对胡总督咱们还是要辩证的看,当然这对好基友最后也没能全始全终。

此刻与胡宗宪与赵贞吉,既是上下级又是老朋友,对比前面沈一石与高翰文谈心的剧情颇有几分类似。同样是以朋友的身份,此刻的赵贞吉无疑是真心的在帮胡宗宪,虽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却没有坑老胡的心思,总之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说了,归根结底是要劝胡宗宪给自己留退路,浙江的事能不掺和就别掺和,聪明人之间说话省心,一点即透。

谭伦对胡宗宪是啥事都瞒着有事没事坑一把的那种,比起谭大人赵贞吉算得上推心置腹。开口就说我不瞒你,粮食我有的是,就是不能借原因你懂得。顺便劝一把,老胡咱们做人要知进退,浙江这趟浑水好不容易把自己摘出来,表面文章做做就算了,别再卷进去了。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就别谈什么《聊斋》了,赵大人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朝廷有人打了招呼不让我借粮食给你,胡总督问是谁,小阁老还是徐阁老他们?赵贞吉觉得老胡不地道,揣着明白装糊涂要套自己的话拉自己下水。胡宗宪说的清楚,我不要你下水,我只要你在岸上给我打个招呼,赵贞吉听后说:两边的人都不愿意我借粮给你。胡宗宪表示情况我也清楚,你肯对我说实话不枉咱们朋友一场,这轮试探赵大人过关。

试探完毕继续说正事,赵贞吉把清流的底儿都交了,浙江不乱这事儿没完。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死一万、十万、百万人都是统计数字,大势所趋你我就别挣扎了,要不你在我这儿先休半个月病假?老胡一看老赵够意思,自己也交底了,改稻为桑我不想掺和,那帮龟孙瞎搞引来倭寇全是我的锅,最后还是得自己去给他们擦屁股。怎么办,还是老胡鬼点子多,想出了调军粮的方法来绕监管,顺便给老赵也解了套,特意强调了一句,这么做你没责任,老赵心领神会,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俗称规避监管,不让调粮赈灾就调军粮备战,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另外成年人开口永远不要让别人为难,要能为对方着想,无论多少年的朋友都不能拉人家下水,先帮朋友免责,朋友才好帮忙。补充一句各位身边如果有那种总张口让你为难的朋友,趁早拉黑。

再说点水面下的,赵贞吉说朝廷有人给他打招呼,还说两边人都不愿意借粮给胡宗宪,两边自然是严党、清流,到底是谁打的招呼?严党这边简单,无非是严世蕃那一帮子人,毁堤淹田都敢写信的主儿打招呼不让借粮根本不叫事儿。关键是清流这边是谁打的招呼,是徐阶吗?绝对不是,其一徐阶是赵大人的老师也是他在北京真正的靠山,如果真的是徐阶打招呼,拼着和胡总督绝交赵大人也绝不会透露半个字。其二徐阶根本不会特地叮嘱赵贞吉不借粮,徐阁老只会有两种表态,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写信让赵贞吉借粮。

这一层不妨说的明白些,徐阶手里攥着粮不给,偏偏把胡宗宪打发到江苏找赵贞吉,这本身就已经表态了。这层意思无论是严嵩、赵贞吉、胡宗宪都洞若观火,所以下一段就是严嵩找徐阶谈心,让徐阶无论如何写信给赵贞吉让他借粮,两段要放在一起看才能明白,这件事说清楚了,再问两个问题,此时赵贞吉收到徐阶的信了吗?他心里的盘算是什么?留待下篇继续说。

不是徐阶清流这边到底是谁打的招呼,给一个提示,这两天是谁跑前跑后联系赵贞吉的,自然是谭伦谭大人。谭大人一边帮胡总督借粮,一边给赵巡抚打招呼绝不能借粮,妥妥的两面派倒钩狼。谭伦是行动负责人,自然有义务把清流的计划告诉赵贞吉要他配合,而且口头传达不留痕迹,要比严世蕃写信指挥毁堤淹田高明多了。谭大人已经够黑的了,想不到赵大人更黑,转头就把清流的底儿透露给胡宗宪,顺便也把谭大人这个队友给卖了,当然这绝不是他最后一次卖队友。所以说胡宗宪问赵贞吉是小阁老还是徐阁老他们的时候,问的其实是谭伦,胡总督虽然卧病在床,眼睛却始终盯着谭伦。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29 13:32:28 +0800 CST  
(二十五)隐秘的角落与看不见的黑手(上)

五、内阁办公室

前一幕是晚上胡总督与赵巡抚密谈,下一幕已经是白天,内阁办公室里严阁老与徐阁老谈心,此处还响起了画外音介绍了道长喜欢借着青词猜字谜的癖好。场景突然转换也没交代具体时间,又是张黎导演的障眼法故意混淆观众的时间观。推测此刻应该是在胡宗宪告别徐阶高拱后的某日,徐阶的信要比胡宗宪先一步到苏州,赵贞吉故意盘桓两日才去见胡宗宪,具体解释后面慢慢说。

要看懂两位阁老谈心这段剧情,需补充一些背景知识。俗话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严党分左派、右派,清流一样分鹰派、鸽派。鹰派包括高拱、张居正、谭伦,鸽派包括徐阶、赵贞吉,两派的区别在于对倒严的态度和急迫性。从第一集御前会议就可见端倪,高拱和严世蕃互相骂娘、张居正四处煽风点火、谭伦在浙江挖坑害人,鹰派这一帮子对倒严是不遗余力的,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让浙江乱起了一看就是这帮鸡贼出的歪点子。相比这群愤怒中年鸽派就平和多了,尤其是徐阶,日常就是打打酱油,比起和严党在前线厮杀,老人家锻炼好身体多做保健更重要,明明等着严嵩退休接班就好了,没必要成日喊打喊杀的。一开场,严嵩语带双关的对徐阶说“少胡,你这是在等我啊”,就是这个意思。对于鸽派来说,倒严其实也没那么重要,道长要倒严徐阶自然落井下石,道长不倒严徐阶就苟着。与鹰派相比,鸽派人缘是真的好,因为很多事情可以谈不需要动刀动枪的。严世蕃敢给鸽派的赵贞吉打招呼让他不要借粮食,严嵩能拉着徐阶的手谈心让他给赵贞吉写信,换了高拱张居正可能吗?

多说一点题外话,严嵩的高徒胡宗宪比清流还清流,堪称大明的遮羞布,徐阶的高徒赵贞吉比严党还严党,号称鸽派里的两面派,这是巧合吗?自然不是,两位阁老挑选徒弟培养的时候是精挑细选有的放矢,故意为之的。举个例子,你当个包工头手下几百个农民工兄弟搬砖,身边一定要有个高学历的狗头军师做参谋;你在大学里当校长,成天面对一群知识分子,手下总得有几个退伍军人转业的狠人当打手,宋江那样既有智多星又有李逵的更好。严党那一群贪官,都是收钱才办事的,到后期收钱都不办事还四处惹是生非,端的是无法无天,要不是胡宗宪带着左派在东南镇着,嘉靖早就动手倒严了。清流那一群知识分子更差劲,类似于今天的公知恨国党,看谁都不顺眼谁当首辅就骂谁,从严嵩开始,徐阶、张居正一个都不能少,一直骂到大清入关。清流耍嘴皮子确实溜,干事是真的不行,清流这帮恨国党三天不拉出来打一顿屁股就敢上房揭瓦。跟这群公知垃圾一对比,严党那群贪官看着顺眼多了。徐阶要想接严嵩的班儿还能坐稳位置,靠清流这群公知垃圾肯定不行,必须要有赵贞吉这样既有地方工作经验,又能揣摩逢迎上意的实干派,关键是要有只当X子,不立牌坊的优良品质。

严阁老和徐阁老谈心,先拉一拉家常暖场一边暗示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一边吐槽独生子女问题。扯了半天说回正题,嘉靖那边出了个字谜,“贞”字该如何理解。徐阶说是提醒严嵩小心晚节不保,意思是看好你那个宝贝儿子。严嵩说保持晚节就要管好各自的人,我徒弟胡汝贞,你徒弟赵贞吉。话说到这里可以摊牌了,严嵩说浙江改稻为桑一定要推行而且要推行好,不能逼反百姓,他这里靠胡汝贞维持,希望徐阶写信给赵贞吉要他借粮食给胡汝贞。徐阶听完立刻表态回去就写信,用兵部的六百里加急快递过去,要不还是说徐阶讲究做事细致,写个信都要留痕迹,严嵩老狐狸疑心病重随时方便他去查。严嵩一看徐阶这么给面子也得表示表示,指着自己首辅的位置说我也干不了几年了,要是能平安落地位置给你做,不用搭理我那个倒霉儿子。此时此刻,严嵩、徐阶都不知道还有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的事,否则也不是这么谈了。

严嵩虽然上了年纪一双老眼却并不昏花,嘉靖要补亏空底线是不能逼反东南,自己的宝贝儿子挖了个坑自己跳进去,清流在边上帮忙填土,两帮人干的热火朝天。不出手不行了,严阁老决定进行路线调整,坚决遏制严世蕃的左倾冒险主义,回归中间路线。具体做法分两步,首先改稻为桑还是让胡宗宪具体负责,按他的思路办,严世蕃哪凉快哪待着;其次出手帮胡宗宪弄粮食稳住局势,徐阶攥着粮食不给胡宗宪,这一层不方便捅破,赵贞吉只听徐阶的,那就逼着徐阶表态写信借粮。

徐阶自然知道鹰派让浙江乱起来的计划,该配合的也配合了,既然被严嵩看破干脆顺坡下驴写封信卖领导个面子。十几年都等了不在乎多等个一两年,按照鹰派那个搞法最后就是两党大决战,到了那一步自己也没有转圜余地了,哪怕最后倒严成功了也是杀得尸山血雨,何况倒严成功率也不是100%,关键要看道长嘉靖的意思,高拱张居正一帮愣头青折腾来折腾去,何苦呢?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30 12:33:31 +0800 CST  
织造局买田这段剧情,波诡云谲,涉及方面太多,我也是一遍遍的反复看剧情在推理,
各位朋友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拿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毕竟我写的东西也就是一家之言,一多半都是推理。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30 18:04:17 +0800 CST  
(二十六)隐秘的角落与看不见的黑手(中)

两位阁老的事情说完,接着聊聊赵贞吉的盘算。借不借粮是个难题,严世蕃打了招呼,谭伦就在苏州盯着,徐老师又写了信,哪一边都不好得罪,拖了两天还是要和胡总督聊聊。如果赵巡抚铁了心不借粮食,自然会躲着不见胡总督,哪里有自己送上门的道理。赵巡抚自己也想了个办法,一个字拖,让胡总督先休10天半个月的病假,不说借也不说不借观观风色再说。这法子被胡总督否了,还是胡总督的办法好,逼着他调军粮备战,这样老师的事办了,严世蕃、谭伦问起来就往胡总督身上推,比较自己是被逼无奈也算对各方都有个交代。

六、织造局

沈一石的船队头天晚上才出发,杨公公第二天一早就从后门进了织造局,这算是导演赤裸裸的暗示了,这些天杨公公一直就蹲在杭州。如果有观众非认为他是从北京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只能说这部剧对他们充满了恶意。杨金水不愧是能装疯的人,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船队都走了一夜了他还有心思关心仙人跳的细节,顺便收了个干闺女。这段情节唯一有意义的话就一句,杨公公说:我在杭州最多也就一年时间了,也不能把你带到宫里,跟了我这么些年也该给你个名分”。仔细想想杨金水为什么最多在杭州就待一年了?因为吕芳打算一年内退休,他走后司礼监秉笔太监会空一个位置出来给杨金水,有杨金水在吕芳的退休金自然有保障。人算不如天算,赶上浙江大案和海瑞海阎王,杨公公做不成秉笔太监只能装疯,不过好在吕芳还是按计划退休了。

前面卖了个关子,问各位杨金水为什么自己不去摘灯笼,其实不是杨公公不想去摘灯笼,而是这个灯笼他摘不了。杨公公搞情报是把好手,码头上什么情况他看得清楚,灯笼是几百上千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挂的,杨公公凭什么去摘?何茂才手里有兵,杨金水手里有什么,左手一匹四季花开,右手一匹富贵逼人,带着四个太监干儿子去码头摘灯笼吗。何况这时候杨公公躲着郑泌昌、何茂才还来不及呢,进织造局都怕消息泄露,怎么会去自投罗网。设想下杨公公要是被这二位找到,派几个大兵一绳子捆了塞到粮船上,买田的时候架出来摆几个pose,有他这织造局一把手背书不比沈一石这临时工强多了,那才真是裤裆里抹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至于买田以后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以后了,大概率是回程途中杨公公失足落水因公殉职,不过如此。

杨金水给吕芳的信里说自己有办法把织造局的灯笼摘下来,到底是什么办法?自然不可能是靠高翰文去摘,杨金水都摘不了高大人凭什么摘,就因为他多了某些器官还有一把大胡子吗?那杨金水的办法是什么,很简单,武器的批判自然要用武器批判回去,以暴制暴才是正解。郑泌昌、何茂才搞事情靠的是手里有兵,对付他们自然也要用兵,浙江还有谁有兵,胡宗宪!杨金水知不知道胡宗宪在郑泌昌那里有卧底,这个不好说,但即使胡总督没有卧底,杨公公也会让消息及时传到胡宗宪那里,让他有足够时间派兵,这才是杨公公信里说的摘灯笼的办法。何大人派兵挂灯笼,胡大人再派兵摘灯笼,这才是致胜的关键,跟高翰文、海瑞没半毛钱关系。

七、淳安

前面说过凡是重要的事一定要亲力亲为至少要自己盯着,否则就会遇到蒋千户这种情况。蒋千户武装护送海瑞到了淳安,徐千户磨刀霍霍就等着砍人了。进了县衙,海瑞突然嚷嚷着要看犯人的案卷,口供笔录案卷这些劳什子的玩意儿自然是没有的。时间也对不上,天亮前抓的人上午消息就到杭州了,海瑞原话你们的禀报是插着翅膀飞去的,只能说假账做的太不走心了,一点不尊重自己的专业。总之犯人不能杀,海大人的理由是流程不符、材料不全、疑似存在重大漏洞,要传签巡抚和总督衙门请领导批示后再处理。看着还想挣扎的蒋千户,海大人一个劲儿的劝 ,兄弟们都是拿工资的,混口饭吃不容易,领导要你杀人就扔了句话字儿也没签一个,将来出了问题还不是你的锅,都是对付差事何必这么认真。扭头又问田有禄,赈灾粮还能撑几天,田有禄说还能撑一天,省里打好招呼了明天买田的船就到,对下属海大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官大一级压死人让田有禄找县里大户借粮食,必须借够3天的完不成就砍头。最后结果就是,犯人没杀成都关牢里了,田有禄忙着去借粮,蒋千户回杭州报信儿。而且海大人还特别强调,因为出了大规模的冤案没弄清事实前,暂停全县土地交易,这算是要硬钢到底了。

海瑞为什么坚持要再借三天的粮食?当初胡宗宪承诺高翰文10天内带粮食回浙江,这件事高翰文是否告诉过海瑞、王用及?推测海瑞应该是知道胡宗宪的承诺,他要做的就是再帮胡总督打出三天富裕,十三天内胡总督带着粮食回来,海瑞和百姓才有活路,胡总督回不来海瑞就只能当烈士了。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6-30 20:22:45 +0800 CST  
(二十六)隐秘的角落与看不见的黑手(下)

八、回程途中

这一段是浙江大案真正画龙点睛的一幕,请自动跳过老中医李时珍先生的镜头,感觉李医生的话一多半是刘和平老师想说的。第十集29分钟谭伦出场,这幕戏时间不多但及其重要,如果有兴趣建议大家一边看原剧一边看文章,水面下的东西很多。

谭伦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坑胡宗宪,他找胡宗宪汇报了浙江最新的动向,故意隐瞒了两件事,倭寇是何茂才放走的、高翰文中了仙人跳,这些都是胡总督的卧底通过王用汲的信告诉谭伦的,最后还误导说是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名号去买田。什么叫其心可诛,从驿站劝胡宗宪养病两日开始,可爱的谭大人这一路除了坑胡宗宪之外就没干过别的正经事。胡宗宪一直盯着谭伦,他也在布局,一方面他要破坏清流让浙江乱起来的计划,稳住浙江局势,另一方面也要狠狠坑一把谭伦。接下来的对话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胡宗宪问一句谭伦答一句,胡总督不停地问对谭伦的回答根本不在意,每一个问题都是在牵着谭伦的鼻子走。

胡总督上来就定了调“阁老、小阁老,裕王还有徐高张终于摊牌了”,先吓唬谭大人事情闹大了,严党清流要大决战了。然后问“为什么要把皇上给扯进去呢?”这是告诉谭伦道长已经被扯进来了,还记得清流的软肋吗,倒严就不能牵涉皇帝,所以这事谭伦你好好掂量掂量。接着问“沈一石是靠着织造局发的家,为何会和郑何二人搅在一起”,刚才谭大人汇报工作的时候只说了沈一石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可没有提郑何二位大人啊,胡宗宪这是在打谭大人的脸直接点破,什么沈一石明明就是郑何二人搞的鬼,谭大人又忽悠我。谭大人脸上挂不住了回答“这我也看不透,眼下最要紧的是淳安,海瑞不杀人一定是冤案,海瑞一个人在那里顶不住”。所以说全剧最无耻的就是这位一脸正气的谭大人了,看自己的谎言被当面揭穿,直接说自己也不懂,脸皮是真的厚。谭大人接下来又使坏心眼,要坑胡宗宪去淳安。眼下淳安是所有矛盾的集中点,什么叫海瑞不杀人一定是冤案,倭寇是何茂才放出去的谭大人和胡总督心知肚明,什么叫海瑞一个人顶不住,海瑞就是谭大人派去淳安献祭的,早知道海瑞能顶住谭大人就换人去淳安了,所以说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的多。

胡总督没搭理谭伦,接着往下问“郑泌昌、何茂才下一步要干什么”,谭伦此刻终于摊牌了“要是通倭的案子是他们假造的,下一步就是杀人灭口,部堂你必须亲自去,只有你才能镇得住局面”,这才叫图穷匕首见,绕了半天谭伦是想忽悠胡总督去淳安摘灯笼,这才是他找胡总督汇报工作的目的。什么必须亲自去还只有胡宗宪才能镇得住局面,谭伦这是给胡宗宪挖好了坑,等着胡宗宪跳呢。

一般来说做属下的陪着领导一起干点坏事是加分项,证明是自己人。但要是遇到领导丢人现眼的事,最好有多远躲多远,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没有哪个领导希望自己不堪的一面让底下人撞见。尤其是嘉靖这种日常装神仙的主儿,一个即将飞升的半仙还惦记老百姓那点田地,这种事爆出来真是把老朱家的脸都丢光了,谭伦骗胡宗宪去淳安摘灯笼,心是真的黑。谭大人有自己的打算,无论是浙江乱起来,还是干扰胡宗宪借粮,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倒严。可眼下胡宗宪从赵贞吉那里弄到了粮食,船队正在返程。胡总督的粮食要是到了沈老板也就不用买田了,谈何倒严。而且还出了黑天鹅事件,本来只是个粮食问题,郑泌昌他们却把嘉靖拉下水,道长一旦牵扯进来倒严更是无稽之谈,等于上了双保险。作为清流具体行动负责人谭伦决定赌一把,计划分两步,首先是骗胡宗宪去淳安摘灯笼把道长撇干净,其次胡宗宪走了粮船自然是谭大人亲自押运,路上如果遇到什么水流湍急,船只抛锚、搁浅甚至翻船一类的事再耽搁一两天也是说不准的,总之尽量给沈老板买田争取点时间吧。

谭大人肚子里那点坏水,胡总督看的是一清二楚直接就怼回去了“不,马上下船,走陆路即刻去戚继光的大营”,前面胡总督一句一句的问谭伦就等这一刻,拒绝的相当干脆,谭大人既然知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淳安,那胡某人就不方便去了,戚继光找我组队吃鸡我先走一步了,至于你怎么办请自便吧。这就有点尴尬了,胡宗宪兴致盎然的看着谭伦在前面挖了大半天的坑,然后站在坑边说了一句“戚继光找我有事,溜了溜了”扭头转身走了,只剩下谭大人和一个坑,这就叫自己挖坑自己跳。胡宗宪是什么人,老狐狸严嵩的爱徒,老流氓赵贞吉二十多年的好基友,谭伦有事没事总来撩拨胡总督,要不是裕王在后面撑腰,早就被收拾了。谭伦刚来浙江,胡宗宪就和他说过,你谭伦来不来浙江该怎么干我还怎么干,奈何谭大人听不进人话,一而再再而三的挖坑害人,逼得胡宗宪不得不出手收拾他了。胡宗宪算准了,摘灯笼的坑谭伦肯定会跳,自己只管躲在军营里看风景。到时候让他们清流鸡飞蛋打,浙江不会乱,严党也不会倒,为胡总督这一波操作点赞。

至于谭伦处境就很尴尬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来挖好的坑胡总督不跳,自己貌似被胡宗宪下了套,眼下这个局面似乎只有自己往坑里跳了。谭伦是具体行动负责人,织造局买田牵涉道长,牵涉道长就不能倒严,清流计划了这么久做了这许多安排眼瞅要打了水漂,怎么可能坐视不管。理论上谭伦也可以不去摘灯笼,因为胡宗宪不可能真的不管,但现实中做事情充满艺术成分,比如胡总督可以随便派个阿猫阿狗去摘灯笼,天知道能不能及时赶到淳安,那时候也没导航万一半道迷路了或者碰到倭寇袭击、泥石流、桥梁坍塌一类的事情耽搁一两天也是说不准的,等田地产权都过户了才赶到也有可能。谭大人对这些套路是熟悉的,毕竟天有不测风云,谭大人要是自己押运粮船说不定船都得翻了,所以说重要的事只能亲力亲为,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和幻想。

此刻谭大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快带兵赶到淳安,把灯笼摘了撇干净嘉靖,然后祈祷沈老板能够在胡宗宪的粮船到之前把土地交易过户了。是的没说错,无论是谭伦还是杨金水他们在乎的只是把织造局的灯笼摘下来,至于买田那是市场行为、公平交易,这些大人们是不会管的。说到这里终于解释清楚了,为什么半夜被武装护送的高翰文能够在五狮山遇到带兵赶来的谭伦,这才是真正的对决,和海瑞蹲在牢房里守高地没有关系,不要因为海大人的戏份多就觉得他那里才是主战场。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1 11:24:23 +0800 CST  
(二十七)节外生枝与画蛇添足(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集

九、巡抚衙门

蒋千户汇报了淳安的情况,犯人没杀成还让海瑞都给扣在牢里了,形式很严峻,尤其是倭寇到了海瑞手里要是被审出点什么,郑何二位大人怕是吃不了要兜着走了。倭寇和那群刁民还有海瑞必须死,一个都不能少,让蒋千户徐千户去牢里把倭寇和刁民杀了灭口,事情推到海瑞头上,再派高翰文去名正言顺的拘押海瑞顺道给织造局买田的事站台。郑泌昌、何茂才这边最终的安排是,兵分三路一路武装押运粮船护送沈一石去淳安买田,一路去淳安地牢杀人灭口,还有一路武装护送高翰文去拘押海瑞顺道给买田站台,看起来井井有条面面俱到。

郑泌昌要的是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不是名正言顺的弄死海瑞。何茂才似乎始终就没有搞清楚重点,海瑞死不死、怎么死都不是主要矛盾买田才是,做事情首先要抓主要矛盾。何大人自导自演的这出通倭案,纯属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对局势没有任何帮助。楼主想了几天几夜也想不明白何大人为何整这么一出,要么是道德的沦丧,要么是人性的扭曲,要么是纯粹为了帮海大人加戏。之前郑泌昌千叮咛万嘱咐,让何大人手脚干净些千万不要出纰漏,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二十年的老刑名端的是不靠谱啊。郑大人实在是太难了,身边就这么个猪队友还要去和胡宗宪、谭伦、杨金水、海瑞死磕,想想都头疼。

能开会解决自然没必要动刀动枪,两次府衙会议就如同pua一样,郑大人本想着连哄带骗再吓唬吓唬,让高翰文、海瑞、王用汲他们半推半就的从了,大家还保持点体面,结果让海瑞搅黄了。那就只能霸王硬上弓了,既然都要用强了,受害者的意见自然就不重要了,配合与否事情都得办了。织造局买田是个市场交易行为,跟海瑞的县政府没什么关系最多就是站个台表个态的事,只要赈灾粮一断百姓要么饿死要么卖田没别的选择。对付海瑞其实简单,不用整什么通倭案搞得这么复杂,派一百个阿兵哥把海瑞县衙的门一堵就完事了,到时候让田有禄出来站台一样,让海大人在衙门里自己背《大明律》就得。所以说复杂的问题一定要简单化,这才是能力的体现,工作中遇到像何大人这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还做砸了的人,一定要远离。

十、淳安地牢

设想一下,如果海瑞到了淳安迫于压力杀了齐大柱和井上十四郎他们会怎么样?海大人通倭的嫌疑洗清了,其他的也没啥影响。比如买田,百姓有赈灾粮吃30石也不卖,赈灾粮断了10石也得卖,都一样;比如郑何二位大人的结局,毁堤淹田、给道长脸上抹黑、年年从沈老板那里分茶叶,有没有通倭案一颗头都是不够砍的,终归是要拿来祭天,都一样;杨金水还是会把消息传给胡宗宪,胡宗宪还是会躲到兵营里观风色,谭伦还是会带着兵赶到淳安,都一样。

海瑞做事情是讲究的,重要的事自然亲力亲为,为了保护犯人自己住进了地牢里,牢饭都要让狱卒先吃了试毒,顺便还把田有禄和王牢头的家庭背景查了个底儿掉,守着高地拖时间大有几分城不倒人不退的意思。虽然救下犯人的意义不大,但海瑞逼着田有禄借够了三天的粮食还是有用的,至少谭大人摘了灯笼沈老板也买不成田了。

十一、高翰文府邸

既然打算霸王硬上弓了,受害者的意见就不重要了,郑泌昌半夜去高翰文家里通知他,要他连夜启程去淳安给买田站台,当然依旧是武装护送上路,提了一嘴织造局的粮食已经到了却也没明说。高翰文此刻的心态反而平和了,赤裸裸的逼良为娼、羊入虎口、任人鱼肉,最后无非是一死而已,横竖都是死索性就答应下来,反正也没得选。知识分子生气了,后果一点也不严重,无非就是把郑大人坐过站过的地方擦一擦而已,有什么用呢。郑大人从前门刚走,杨公公就从后门进来了(这句似乎有歧义),刚听到杨金水自报姓名高翰文虎躯一震,还以为是人家老公上门讨公道来了。杨公公开门见山,仙人跳的事甭担心,你最多算个蓝颜知己,随后给高翰文指了一条活路,说了郑大人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的勾当,让高大人去把灯笼摘了顺便搞一搞宣传工作,跟父老乡亲们说织造局没有拿一粒粮买田。

前面分析的很透彻了,高翰文自己还被武装护送看押中,别说摘灯笼了上厕所都有人盯着。杨金水其实是派高翰文做舆论宣传工作去了,等着胡宗宪的人摘了灯笼,让高翰文满大街吆喝织造局没有拿一粒粮买田,安抚一下群众情绪。仔细听了听,杨公公只说了摘灯笼搞宣传的事,如果摘了灯笼沈老板以个人名义买田怎么办,杨公公可没说不允许。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2 10:58:43 +0800 CST  
(二十八)节外生枝与画蛇添足(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一集

十、北京

嘉靖同志是个偶像包袱极重的人,要时时刻刻体现出自己是半仙的这个人设,因此日常装装逼十分有必要,冬天吹空调夏天烧暖气,有事没事就装神弄鬼,说话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范儿,还特别喜欢给人出谜语。像嘉靖这种症状也不排除是重金属丹药吃多了,容易出现幻觉。丹药的副作用很多,嘉靖腿上还会起红疹子,也有可能就是大夏天捂出来的痱子,总之瘙痒难耐。吕芳弄来了60年的茅台酒帮嘉靖做足浴,不得不说酒精消毒的效果很明显,瘙痒止住了嘉靖心情不错,和吕芳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趁着嘉靖心情好,吕芳又是抹眼泪又是话里有话的做足了铺垫工作才敢把杨金水的情报递给他,嘉靖看完果然是生气了,挂着织造局的灯笼去买田脏水泼到自己脸上了还能忍,急吼吼让人把严嵩叫来。严嵩来了,嘉靖语气不善,夹枪带棒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看着一脸懵逼的严嵩,嘉靖让他问自己宝贝儿子浙江的事。嘉靖目送严嵩、吕芳离去时的眼神如出一辙,两位老同志都管不好底下人了,压不住后浪的前浪留着也没什么用了,是时候考虑改弦更张了。

聊两句题外话,再大的领导也是人,比如嘉靖在其他人面前装神弄鬼的,只剩他和吕芳二人的时候也会卸下伪装轻松轻松,有说有笑还能调侃几句,当然黄锦在也行。你觉得和领导之间有距离,那是因为你不是他自己人,你只能看见平日里衣冠楚楚在办公室、会议室道貌岸然、指点江山的他,看不见他收了贵重礼物时眼里的光,看不见他搂着小姐姐唱老情歌时嘴角的笑。将心比心,人和人之间没那么大差别,你喜欢的东西领导都喜欢,只不过比你想的品质层次高许多而已。初到单位工作,总能发现很多不合情不合理的人和事,难免心中会抱怨为什么领导不在乎也不管,看看嘉靖同志就明白了,领导从来只在乎自己关心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得辩证地看。大明朝幅员辽阔,三天两头不是发大水就是大旱,再不就是瘟疫、蝗虫、大饥荒和各路敌对势力打仗,在嘉靖同志眼中这些事就如同微博热搜一样,标题都懒得看更别说点进去读了。毁堤淹田水淹两个县嘉靖还有心情暗地里赏杨金水点东西,到了织造局买田就要他把脑袋挂在粮船上了,这就是领导在乎与不在乎之间的区别。所以说除非自己是老板,否则单位的事不要太较真,皇帝不急太监急何必呢。而且不是所有一把手都想把单位经营好的,像嘉靖这种只想把自己生活搞好的领导不在少数,将来各位大概率都会遇到这路人。企业倒闭了无所谓跳槽就是了,大明最后也倒了那么多读书人换了大清不是一样干。

道长说李时珍可惜不悟道,还得再修一辈子,其实道长自己才是真的不悟道,你见过哪一个要飞升的神仙把名利看的这么重的,一门心思就琢磨着怎么捞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像道长这种情况吃再多金丹,修炼几辈子也成不了仙。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比如毁堤淹田、变着法子给宫里捞钱这种事;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比如所谓的“朕御极四十有五矣,敬天修身,卧不过一塌,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紫禁城广厦千间避而不居,思天下尚有无立锥之民也。故迁居西苑,唯求一修身之所,以避风雨而已”,道长愿意说底下人也就听听,就和明星代言差不多,千万别当真。

十一、淳安

挂着织造局灯笼的粮船到了淳安县的码头,蒋千户率领的扫荡小队也蹲在淳安县城外的草丛里,就等着天黑进城扫荡了。各路人马都到了,准备一起在海大人的地盘上搞事情。海大人此刻还在牢里办公,知道了是以织造局的名义来买田整个人都开始兴奋了,既然要搞事情那就往大了搞,海大人反正没打算活着走出淳安多拉几个垫背的划算。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如何守高地,海瑞借够了三天的粮食,这几天让沈老板挂着灯笼摆地摊也无所谓,通倭的事已经通知胡宗宪了,只要等到胡总督派人过来就安全了,当务之急是保住这一干人证的命,洗清自己通倭的嫌疑,未来能不能反手要了郑何二人的命要走一步看一步,毕竟形势错综复杂,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未完待续)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3 11:33:56 +0800 CST  
@花自飘零人自去 2020-07-03 14:16:24
楼主这里的两句题外话,让人受益匪浅。可是把入世处事之术说得太透了,领会确实能让人左右逢源。但世道再艰,人终归还须修心之道。或许修心、致良知,在剧里剧外的此世道都只有当炮灰的份,但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就是大明的太庙已毁几百年,道长的牌位也仅有史书的寥寥几笔,而海刚峰却飨庙食至今不衰(尽管真实历史与剧中海瑞并不完全一致),但可证:道,自在人心。
-----------------------------
兄台这几句说的极好,赞一下。那两句题外话是我自己多年工作自身际遇的反思,不是什么登龙术只是用来给新入职场的年轻人自保用的。事未经历不知难,在单位面对领导的威亚,各种诱惑能够自保全身而退需要的是通透二字,此处学问甚多,有机会以后我们可以多探讨。

至于道与术的讨论就太深了,无论是格物也好,顿悟也好,致良知也好只能说道不远人,各人都会找到各人的道,不尽相同也很难评价,能找到自己的道并一生坚持才能真正修得正果,哪怕只是求名利呢。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3 14:58:21 +0800 CST  
@花自飘零人自去 2020-07-03 14:16:24
楼主这里的两句题外话,让人受益匪浅。可是把入世处事之术说得太透了,领会确实能让人左右逢源。但世道再艰,人终归还须修心之道。或许修心、致良知,在剧里剧外的此世道都只有当炮灰的份,但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就是大明的太庙已毁几百年,道长的牌位也仅有史书的寥寥几笔,而海刚峰却飨庙食至今不衰(尽管真实历史与剧中海瑞并不完全一致),但可证:道,自在人心。
-----------------------------
@linyuan_f 2020-07-03 14:58:21
兄台这几句说的极好,赞一下。那两句题外话是我自己多年工作自身际遇的反思,不是什么登龙术只是用来给新入职场的年轻人自保用的。事未经历不知难,在单位面对领导的威亚,各种诱惑能够自保全身而退需要的是通透二字,此处学问甚多,有机会以后我们可以多探讨。
至于道与术的讨论就太深了,无论是格物也好,顿悟也好,致良知也好只能说道不远人,各人都会找到各人的道,不尽相同也很难评价,能找到自己的道并一生坚持......
-----------------------------
@花自飘零人自去 2020-07-03 15:24:45
楼主言重了,并无意也不敢与你讨论道术这个宏大论题,只是看到那段精彩的话深有感触。每个人的成长不一样,社会总归会教会我们修正(或许是修歪),本人也经历过你所说的这个认知转变并使职场之路变得畅通。时过境迁,回头看却始终觉得某些东西的坚持和恪守才是功不可没,比如坚持你所该坚持的,哪怕领导并不在乎的利益。
并不是说你的题外话是错的,相反我认为是正确的处事之术。只是你点破过深,怕矫枉过正。无关对错......
-----------------------------
其实我也是想和一些朋友们交流下观点,增长见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说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才会同情,很多事你知道该怎么做可未必会如此做,终归是内心还有放不下的东西,所以需要去权衡,是自己放下这些去迎合,还是换一处再施展,这也是选择。
有些事冥冥之中自有定论,就如同电视剧里的这个局,海瑞的挣扎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也想写一写,下一篇吧,能和兄弟你讨论讨论也是很开心的事情,高晓松现在彻底臭了,他有句话改一下,只有经历过眼前的苟且,才会懂诗和远方。以后欢迎多讨论,这篇文章写作过程是我自己回炉重练的过程,写完后再入职场也许足够自保可从容进退了。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3 15:34:57 +0800 CST  
(二十八)节外生枝与画蛇添足(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一集

十一、淳安

接上文,围绕着地牢蒋千户与徐千户和海瑞斗智斗勇,田有禄和王牢头一进地牢就反水了,把两位千户杀人灭口的计划告诉了海瑞,海大人打定主意做缩头乌龟,蹲在地牢里不出来了。大半夜的开始折腾,两位千户在门外唱“海瑞大人乖乖,把门开开”,海大人在门里回“不开,不开就不开胡宗宪没回来”。做事要扬长避短,不要学两位千户手里攥着刀不用,两个粗人非要和海瑞斗心眼,这不是倒霉催的吗。闹了大半夜门都进不去,最后还是要动粗,蒋千户终于发了狠,准备放火烧房子顺便撞开门来硬的,结果柴火还没架好,援兵来了,万事休矣。真是个悲伤的故事,所以说别相信pua那一套,能霸王硬上弓的就别老是哄啊骗啊什么的,太耽误事。

淳安县城外的五狮山,被武装护送的高翰文充分体会了一把秀才遇到兵的待遇,有何大人的兵护着别说摘灯笼了人身自由都没了,只能做提线木偶般的工具人。天无绝人之路,高翰文撞见了带着兵远道而来的谭伦,真是绝处逢生,谭伦指挥手下把何大人的兵缴了械,拉着高翰文进了小树林交代工作,这两位说了什么电视剧里没有拍,不过此后千里迢迢赶到淳安的谭大人就消失了,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谭大人一路带着兵赶到五狮山遇到高翰文,树林里两个人聊了会天谭大人就不见了,好像谭伦是专门给高翰文送闪送的,东西送到了人就闪了。谭大人到底怎么考虑的,这事得慢慢聊。前面分析过了,谭伦亲自带兵来摘灯笼是被胡宗宪坑了,织造局买田这趟浑水谭大人要硬着头皮去搅合搅合,为了倒严也算是豁出去了。谭伦的原本的目标是带兵摘了灯笼就走,买田属于市场交易行为他没必要干涉,何况粮食是织造局临时工沈一石出的,胡宗宪追问起来就推到沈一石身上说宫里的人他不方便管就好了。如果计划顺利,谭大人这一趟既能撇干净嘉靖,还能让浙江乱起了,一举两得。可惜谭大人不知道海瑞一到淳安就借了三天的粮食,有这三天的时间胡宗宪的粮船怎么也能开到淳安了,清流搞乱浙江的计划已经宣告破产了。

人算不如天算,五狮山遇到高翰文对于谭伦来说是一个解套的机会,摘灯笼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可以甩出去了,而且还能顺水推舟的帮着沈一石买田,实在是天助我也,电光火石间谭大人构思了一个临时计划。谭大人对高翰文说的话基本和杨公公嘱咐的一样,无非是让高翰文带着兵去把灯笼摘了,有没有嘱咐他去救海瑞不得而知,海瑞此时生死未卜,一个注定要死的弃子势必没有摘灯笼重要。谭伦为什么选高翰文,因为现在这个局势高翰文去摘灯笼最合适。摘灯笼这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手里只要有兵芸娘都可以去把灯笼摘了,既然可以武装护送高翰文去买田,自然也可以武装护送他去摘灯笼,关键是摘了灯笼还要帮沈一石站台买田。

当初驿站胡宗宪见高翰文谭伦就在身边,高翰文中了仙人跳谭伦也知道,这事是胡宗宪的卧底通过王用汲告诉谭伦的,这次高翰文被武装护送来淳安不用说也知道他是来给买田站台的。还有什么人比高翰文更合适的吗,让他去摘了灯笼撇干净嘉靖,他有把柄握在郑何手中自然会配合为买田站台,前提是淳安没有比高翰文更大的官来搅局,比如谭伦这样的清流骨干。所以谭大人把兵和文件交给高翰文转身就消失了,一方面织造局买田的事他要学胡宗宪有多远躲多远,更重要的是他要给高翰文、沈一石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自己留在淳安怕高翰文、沈一石投鼠忌器耽误了买田的时间窗口,万一胡宗宪的粮船到了就完犊子了。所以可爱的谭大人一溜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不肯多留半个小时去关心下海大人是不是还活着。对于谭伦这样的人该怎么评价呢,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前面反复强调了这么多次重要的事要亲力亲为,谭大人一甩手就扔给高翰文自己跑了,输的也不冤枉。

那个时代没什么即时通讯手段,所有信息传递都有时间差,有些最新的情况忙着赶路的谭伦也不知道,所以产生了误判。比如临行前杨金水找过高翰文,仙人跳的把柄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何大人的兵在一旁胁迫,高翰文怎么会给买田站台,别忘了他是胡宗宪的左派骨干要站也是站胡宗宪的台;再比如海瑞多借了三天粮食,百姓根本不会卖田。所以说谭大人一路的辛苦全部付之东流,灯笼是摘了可浙江也不会乱了,本该死掉的海瑞也活了下来,或许是胡宗宪棋高一招,又或许是天意弄人吧。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3 23:28:13 +0800 CST  
(二十九)血色黎明(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一集

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地牢里的海瑞等来了高翰文,两位战友互相凝视,抱拳拱手,海瑞问见到胡部堂了吗,高翰文答胡部堂派人来了,海瑞又问是谭大人吗,随后身体险些不支。海瑞向胡宗宪汇报了通倭案要求会审,来的竟然是谭伦,海瑞知道谭大人应该是冲着织造局的粮船来的,总之不会是来救自己的,自己终归是个弃子能够活下来只能说是歪打正着,心底的一丝希望被巨大的失望所掩盖,险些瘫坐在椅子上。本该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剧情,下一幕画风突变,像极了易北河畔会师,上一刻还是盟军和苏联红军一起把酒言欢,下一刻铁幕已经徐徐落下。

第11集42分钟建议大家可以再重温下,高翰文告诉海瑞“谭大人的意思,你是裕王向吏部举荐的人,由你到码头把织造局的灯笼摘下来,所有的粮船都扣下来”,海瑞只问了一句“给我多少兵”,回答“要多少给多少”,总督府的公文到了海瑞手里,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高翰文终于成长了。这一分多钟的戏一带而过,信息量多到爆炸,下面慢慢讲。

海瑞为什么接下了摘灯笼和扣粮船的苦差事,首先高翰文是海瑞的直属上级,领导布置工作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何况高大人刚救了海瑞的命,这个人情无论如何也得还。其次海瑞无党,海大人做事向来只问公理正义不问党争,高翰文特地加上你是裕王推荐的人这一点上境界就差得远了。摘灯笼这件事其实没任何难度,海瑞是明白人只问给他多少兵,要多少有多少事情就好办了,这也是张黎导演给观众的暗示,织造局买田这事自始至终就是谁有兵听谁的,没有兵胡宗宪本人来了灯笼也摘不掉。

高翰文说让海瑞摘灯笼扣粮船是谭伦的意思,因为海瑞是裕王举荐的人,高翰文毕竟是个有良知的人,编起瞎话来比谭大人这种老鸡贼明显差出好几个何茂才。什么叫裕王推荐的人,谭伦自己就是裕王的人为什么他自己不去摘?谭大人在五狮山见到高翰文后就闪人了,此时海瑞生死未卜,谭伦怎么可能通过高翰文去给一个不知道还在不在人间的海瑞传话布置工作,如果真是谭伦的意思,谭伦去淳安直接吩咐海瑞办不就完了?最扯淡的就是扣粮船,脑袋差点挂在粮船上的杨金水都没敢让高翰文去扣粮船,谭伦扣粮船图什么,谭大人从驿站到苏州再到五狮山一路奔波苦片刻不得闲,不就是为了撇干净嘉靖让沈一石把田全买了吗,还扣船,扣你妹啊。谭大人就嘱咐高翰文去摘灯笼还被高翰文把活儿给外包了,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嘴里一句实话没有,只能说高翰文成长了,从那个北京来的文艺青年迅速蜕变成一个合格的官僚,南橘北枳啊。

高翰文的盘算无非三条,一、让海瑞去摘灯笼自己甩了烫手山芋,摘灯笼这事本来是裕王的人谭伦接的活儿,半道被甩给严世蕃推荐的高翰文,最后又被甩回裕王推荐的海瑞手里,官僚系统内的推诿扯皮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把粮船都扣了,彻底把买田的事儿搅黄。此刻的高翰文已经没有了仙人跳的把柄,暴露了他严党左派分子,胡宗宪脑残粉的真实面目。读书人心眼一般都不大,这是他对设套要弄死他的郑泌昌、何茂才还有沈一石的疯狂报复。三、反正事情都是海瑞搞得,海大人死猪不怕开水烫横竖一条命,通倭、摘灯笼、扣粮船就一锅炖了完事。高大人布置完工作,把兵和文件移交给海瑞,立刻学谭伦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织造局买田这事高翰文也知道有多远躲多远,顺便给海瑞留下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跟着谭伦能学到什么好。

在单位脏活累活都是底下人做的,流汗流血还要流泪,出了事全是底下人的责任要么就是临时工做的。比如摘灯笼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从杨金水转到胡宗宪、胡宗宪转到谭伦、谭伦转到高翰文、高翰文转到海瑞,击鼓传花一般,总之是官儿小的去做,这就叫官大一级压死人。遇到这种事大人们都是有多远躲多远,一个个不露头,让海瑞去炸碉堡。什么事儿是需要大人们去做的,比如第一集下雪报祥瑞这种事只能让冯保去做,底下人就别想了。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4 11:05:00 +0800 CST  
@花自飘零人自去 2020-07-04 17:12:12
精彩。这里围绕灯笼这张昭告天下的龙皮的矛盾点,但楼主有没注意里面的一个容易模糊的概念,就是挂和摘。挂,没得说的,把道长的脸挂船上鱼肉百姓是谁都落个抄家灭族挫骨扬灰。但摘,以道长的手眼通天不至于会简单的一句谁挂谁摘,解铃人是因为他系了铃,所以摘也许并非大罪一桩,搞不好还能开个表彰会。另:倒严不能牵扯道长,灯笼被摘清流是巴不得,以免投鼠忌器不能力竭倒严。地方官呢,在自己管辖的地方出了糟蹋领袖形象......
-----------------------------
这件事确实比较隐晦,很多分析大明王朝的自媒体文章都没有说到这一层。换一个角度看,人都是趋吉避凶的,为什么下雪报祥瑞人人争先,让冯宝一个人夺了头筹四个秉笔太监眼里喷火,吕芳说他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到了摘灯笼的时候所有人除了海瑞避之唯恐不及?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乌思道参与了这么多事屡次救雍正于水火之间,一朝登基差点被灭口。明朝朱元璋如何对待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再想一想当朝,所以才有了一种求生本能,凡是让领导丢人现眼的事,最好躲远点,大概是这层意思,确实前面说的没有太仔细,是我个人的揣摩,也是对一众官员行为的归因,可以一起再探讨下。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4 18:21:19 +0800 CST  
(三十)血色黎明(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二集

前面说过《大明王朝1566》的拍摄颇有几分春秋笔法,也可以说是微言大义。魔鬼藏在细节中,那些一带而过一两分钟几句话的戏往往信息量爆炸,是真正的线索。剧中涉及大量人物对白,一部分塑造人物形象,一部分推动情节发展,对话虚虚实实有真有假,有试探、有胁迫、有含沙射影、有语带双关,总之把汉语的博大精深体现的淋漓尽致。分析事物要抓主要矛盾,逐字逐句的去扣台词意义不大,需要分析的是藏在台词背后的意图与盘算。更麻烦的是部分情节剧中根本没有拍摄,比如谭伦是怎么带着兵和总督府文书出现在五狮山、小树林里谭伦和高翰文说了些什么、地牢救下海瑞之后谭伦和高翰文去了哪里。这些凭空缺失的情节,只能用逻辑去推理凭借人物关系去猜,没有标准答案更谈不上谁对谁错,逻辑自洽说得通即可。比如楼主文章里写的只是一种推测,各位朋友另有高论也完全正常,谈不上孰是孰非。

先跳过电视剧部分情节接着聊淳安的事,头天晚上神仙打架分了胜负,第二天海大人带兵去找沈老板摘灯笼扣粮船。海大人和沈老板就一个商人的衣着问题争论了半天,各种语言骚扰类似《奇葩说》里的互喷,然后沈老板变戏法一般弄出几幅奉旨赈灾的海报,注意粮食是沈老板借给政府去赈灾的,虽然是做公益但属于借贷关系不是赠与。这段对手戏两位老戏骨表演到位,台词功底深厚表情惟妙惟肖,颇有几分睥睨天下的气度,完全看不出一个是差点被黑死在地牢里的弃子,另一个是被绑架并打算自焚的行为艺术家。这段戏就如同NBA的垃圾时间,胜负已分大局已定第四节最后5分钟双方主力下场休息,换一帮板凳替补上来打发时间,无论替补球员表现的如何卖力,投三分、扣篮、空中接力花样百出,终归是无关痛痒。

至于沈老板最后一手奉旨赈灾的戏法前面有提过,临死前抖个机灵顶着矫诏的罪,用自己这最后的家底帮道长做了回公益多少攒了点路人缘,反正回杭州也是要自焚的无所谓了。何大人的兵守着,沈老板只能买田,想赈灾门也没有,换了海大人的兵守着,沈老板只能赈灾,想买田还是门也没有。海大人进淳安县衙第一件事就是让田有禄找大户借粮食,海瑞虽然不贪污不受贿,但是对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事积极性很高,干起来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淳安的大户才借了三天的粮食就把油水刮的差不多了,如今沈大户带着一百船粮食自己送上门来,海大人眼睛都看直了。也就是沈老板鸡贼提前留了一手,好歹帮道长做了回公益挽回点面子,算是帮杨金水把脑袋保住了,要不然一百船粮食除了从海瑞这换张白条啥也落不下,最后还得是被借去赈灾。这件事一定要说明白,无论沈一石弄不弄奉旨赈灾的戏法,就算高翰文不吩咐海瑞去扣船,只要海大人手里有兵,沈老板的粮食一定是被他先借过来赈灾的,这事海大人绝对干得出来。

淳安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聊些别的,海瑞在地牢里的坚持到底有没有用?这事得辩证的看,如果谭伦不带兵赶到淳安,海大人怎么坚持都没用,天亮了也没用,两位千户又不是吸血鬼见了阳光就变飞灰了,最后一样是撞开门把海瑞架出去其余人挨个砍头。只有谭伦赶到淳安,海瑞的坚持才有意义,如果不是海大人亲自坐镇地牢,以城不倒人不退的决心死守高地,恐怕那些犯人早就被拉出去砍头了。大概算是自助者天助之的例子,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不过非要说成我命由我不由天,似乎略显牵强了些,至少在海大人这里自己的命始终攥在别人手里。

努力与坚持能否带来回报,这也要辩证的看,关键是命中能否遇到贵人相助,就如同胡宗宪遇到严嵩、赵贞吉遇到徐阶、张居正遇到裕王妃这样。当然有个好爹也可以,就如裕王、严世蕃、杨金水这样。谭伦算不算海瑞的贵人?论迹不论心的话应该算,毕竟海瑞能从县教育局长提拔当县长就是谭大人推荐的,没有谭伦带兵赶来淳安海瑞也就成盒了。论心的话就不好评价了,毕竟谭大人一颗黑心在剧里专注坑人也是有目共睹的。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5 12:10:44 +0800 CST  
(三十一)风雨如柱与严党的路线调整(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二集

儿子惹了事,严嵩带着严世蕃赶紧找道长承认错误。听吕芳说有人打着织造局的名义买田,严世蕃也是一脸懵逼,郑泌昌的信里只提了通倭案和丝绸大户买田的事压根儿没提织造局,自己真的是一无所知,吕芳跟着补了一枪“知不知道天知道,你也知道”,天指的是道长,这话说的诛心,一旁的严嵩也坐不住了跟着跪了。话音刚落便起风了,隐隐听得见雷声,暴风雨说来就来。织造局买田这事,情节很严重性质很恶劣,按道长自己的话说,朕要是这样的天子天厌之,要是这样的君父万民弃之。严世蕃表示自己确实不知情,回去就调查,查到是谁直接砍了,自己愿意承担连带责任。

跟着嘉靖这样的领导混就要有背黑锅的觉悟,“朕把内阁都交给了你们,你们落下了这么大的亏空,为了替你们补亏空,朕也同意了你们改稻为桑。如果你们想把亏空的帐都算到朕的头上,朕的这个位子干脆都交给你们来坐。”钱明明是大家一起花的,嘉靖自己造的最high,出了事一口一个你们把锅甩的是清新脱俗,话也挑明了谁要敢把自己拉下水就等着祭天吧。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就看严嵩怎么表态了,“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都是严世蕃的错。只要能够澄清圣名于万一,臣和严世蕃现在就请皇上治罪。”不得不佩服严嵩,老狐狸政治水平确实高,不仅话说的漂亮黑锅背的也稳。这番表态在道长这里还算中肯,这一关算是过了,内阁还是交给严嵩父子,道长原话姑且再信他们一回。倒严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弄不好就是政坛的大地震,自然要从长计议又不是拍偶像剧,嘉靖一上头就把严世蕃推出午门斩首,这个时间点也只能如此。

有必要解释下,道长甩锅的话说的虽然混账可也有一定道理,一两银子16钱,道长凭什么分严党6钱?严党赚的无非是个声誉风险溢价加上当手套的通道费而已。通道业务不值钱,手套谁都能当无非是换个马甲而已,永定河里的绿毛龟真不一定比大明朝的贪官多,分一钱银子都嫌多。最重要的是这个声誉风险溢价,自告奋勇背黑锅也就是入门要求,脸皮必须要厚不怕史笔如铁遗臭万年,胆子必须要大不怕嘉靖殡天后被清算,这么大风险分6钱银子也算公道了。道长同志在严党这里是花了大价钱的,按道理说就该享受VIP至尊待遇,黑锅本来就该严党去背,怎么遇到事还要拉自己下水呢。严党收了钱不办事,没有丝毫契约精神,黑吃黑吃到嘉靖头上来了,真是欺天了!

这些道理严嵩心里清楚所以黑锅背的是心甘情愿,可严世蕃同志不认账。在他看来他们父子应该算是职业经理人,严党算是经营管理团队。这6钱银子是靠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赚来的天经地义。何况大明是老朱家的家族企业,他们父子无非是高管内部持了点股,凭什企业经营困难追究责任,老板一推二六五让职业经理人背黑锅,真要承担责任也应该按照持股比例来。所以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严世蕃所谓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大概就是帮道长修个别墅,日常敲老百姓竹杠一类的,连这种毫无技术门槛的活儿都办不利索,一会儿发大水一会儿逼得老百姓要造反,就这水平也好意思收6钱银子,真当嘉靖是做慈善的了。

织造局买田这事严世蕃是真的冤枉,确实不是他指使的,他也不知情,可是道长不这么想。严世蕃同志一贯的形象实在太差了,类似的混账事干的多了去了,不都是梗着脖子舔着脸说自己不知道的吗。第一集御前会议讨论办公费用超支的问题,话里话外往道长修别墅的事儿上引,这是能在会上聊的事儿吗;前不久还有毁堤淹田那档子事,好歹让胡宗宪给糊弄过去了;现如今又出了织造局买田的幺蛾子,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严世蕃,在道长眼中严世蕃妥妥的就是个麻烦制造者加长不大的熊孩子。

上面的事情解释清楚,严嵩父子雨中漫步的戏就好理解了。倒台不倒架,出了殿门父子二人都淋成落汤鸡了,严世蕃还要给自己尬吹一波 “您老替皇上遮风挡雨,儿子可一直在替您老遮风挡雨!要杀要剐我一个人当了,不牵扯您就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么高声喧哗是生怕嘉靖的眼线听不清楚,气的严嵩也没辙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吹牛逼得赶紧让这小祖宗住嘴“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你和你用的那些人没有谁替我遮风挡雨,全是在招风惹雨!皇上呼唤的风雨我遮挡二十年了,你们招惹的风雨没有人能替你们遮挡”。严嵩是真的厉害,都到这份儿上了说话还是滴水不漏,紧守着政治正确,看人看事也是眼光毒辣,可摊上这么个坑爹的儿子又能怎么办呢?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6 15:26:59 +0800 CST  
发现前面各章节的序号有点乱,有发重复的,整理了下序号,不影响内容的连续性:)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7 14:43:53 +0800 CST  
(三十五)风雨如柱与严党的路线调整(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二集

严嵩府

落汤鸡一般的严嵩父子回了家,顾不得换身干净衣服,一肚子委屈的小阁老发飙了开始给道长算账,国库的钱老朱家一大帮穷亲戚和好几万宫廷服务员就祸祸了一半,去年给道长修别墅又花了1/3,道长一口一个“你们落下的亏空,替你们补亏空”脸皮是真的厚,大逆不道的话都说出来了“这国库到底是他朱家的还是我严家的 。”严世蕃同学一生气就上头,一上头就满嘴跑火车,智商不评论情商是真的堪忧,屋里除了严嵩还站着罗龙文和鄢懋卿呢,看这架势刚才在殿门口说话还是搂着的。光凭自己一张嘴,就能倒严的除了小阁老也没谁了,气的严嵩叫人给严世蕃找把刀捅了自己。

气氛很尴尬,罗龙文、鄢懋卿赶紧打圆场,就事论事先搞清楚织造局买田的情况再说,上来第一句就是按理郑泌昌、何茂才再糊涂也糊涂不到这个份儿上,推测要么是胡宗宪指使的要么是织造局的人自己干的。不愧是严党的顶级幕僚,货真价实的专家,专家一张嘴就听出来平时郑何二位没少孝敬,果然是谁给钱就替谁说话,哪怕是胡诌也说的面不改色,颇有几分郎某平教授的风采。专家的话忽悠老百姓还行忽悠不了严世蕃,小阁老直接骂了一句你们的脑袋是不是被钱给塞住了,分明是裕王那伙人逼得。小阁老还真是捧场,海大人当时的处境靠自己连个地牢大门都守不住,要知道北京还有这么个黑粉不得开心死。严党右派三天王猜了半天连点边儿都没沾上,所以说平时多送礼多孝敬还是管用,遇到事情真有人帮着说话。

不仅生气而且委屈,想到最近工作上这么多烦心事严世蕃哭的稀里哗啦的,甭管处在什么位置上,人到中年谁的压力都不小。看着嚎啕大哭的宝贝儿子,严嵩很无奈,赚钱的时候兴高采烈,受点委屈就嚎啕大哭,怎么不想想当初买车买房娶9房媳妇儿时候,自己这个儿子情商堪忧智商也不够啊,这么点事都看不明白直接把答案扔他们脸上,郑泌昌、何茂才在浙江给咱们挖坟呢。81岁的严嵩一直在找机会退二线,顺便给儿子多点历练看能不能把严党交在他手上,很多事情都是撒手让严世蕃去处理,结果是毁堤淹田、严党分裂,连织造局的牌子都敢拿来买田,自己再不出手怕真是晚节不保了,“我死了,严世蕃连自己都保不了,更保不了你们”最后这句话充满了一个老父亲的无奈与辛酸。从和徐阶谈心时,严嵩就打算对严党的路线进行调整了,眼前形势要想过关还得亲力亲为,当务之急先从儿子手上拿回严党的控制权。

沐浴更衣平复下情绪也到了饭点,严嵩父子罗龙文、鄢懋卿四人边吃边聊。大家可以仔细看下剧情第40分钟40秒左右,严世蕃给两个婢女打手语要酒喝,导演给了个特写,为了防窥屏严家在反侦察手段上也是花了心思,也不知道这两个聋哑人小妹妹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严嵩让严世蕃把前面没聊完的话接着聊,冲了个热水澡进入贤者时间的严世蕃脑子清醒多了,姜还是老的辣老人家说的对,果然是郑何这两个龟孙干的好事,织造局买田的事信里是故意瞒报的,赶紧承认错误的确是自己没有管好下面人。严嵩埋怨了一句,早跟你们说让胡宗宪去干,你们当初死活不愿意,下面怎么做老人家直接拍板了,善后事宜让胡宗宪全权处理,另外灾民的田不能买光了没受灾的县也要去买,田价不能太低不能激起民变。真不愧是师徒,严嵩对严世蕃他们说的话和当初驿站胡宗宪对高翰文说的话如出一辙。严世蕃还想争取争取试探着问大户不愿意怎么办,直接被严嵩怼了回来,那就让官府逼着他们买,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没见着商人能闹翻天。这是至理名言,一语道破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老人家还特地强调了一句“生死一线,这件事只有胡宗宪能办”。

严世蕃三个人沉默了算是无声的抗议,老人家一出手总路线调整幅度实在太大,真怕扯着蛋。上一秒还是残酷剥削无产阶级,要榨干工农身上最后一滴血,下一秒就变成强力镇压资产阶级,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了。最难接受的还是严世蕃,老人家定了调子这是要让胡宗宪重返严党权利核心了,按照左派这个路线搞钱肯定是打了水漂了,关键是面子实在挂不住。从毁堤淹田开始小阁老一顿操作猛如虎啊,回头一看自己确实二百五,折腾一溜够被道长骂、被吕芳挤兑、被胡宗宪鄙视、连亲爹都嫌自己惹麻烦,自己这政治水平直追齐大柱去了,以后在小弟面前没法混了,扎心了老爹。见没人吭声,老人家只好又提醒了一句“是不是你们在郑泌昌何茂才那里也入了股”,三人才如梦方醒,老人家这是布置工作不是在和他们商量,赶紧表态立刻照办,罗龙文鄢懋卿都忙不迭的的表示自己绝不会赚这种砍头钱。

这才叫杯酒释兵权,一顿饭的工夫老人家重新掌控了严党。说起来这事全怪严世蕃,要不是他当初把胡宗宪拦在门外彻底斩断了胡宗宪和严嵩之间的所有联系,怎么会出这种事。谭伦的信5天就从浙江到了北京,胡总督都能让自己的卧底给谭伦传递消息,但凡给严嵩写封信浙江的情况不是一目了然吗,何至于这四位为了织造局买田的事猜了一整天,所以说归根结底还得怪严世蕃。当然事实一再证明,严党的右派一贯都是要赚砍头钱的。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7 15:18:54 +0800 CST  
(三十六)裕王府里是非多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二集

裕王府内

严嵩父子被嘉靖骂的狗血淋头的同时,裕王这边也遇到了些夫妻问题。夫妻二人围绕道长赏给裕王妃家人的十万匹丝绸要不要退展开辩论,裕王说要退,王妃说不能退,讨论了半天也没谈拢。男人和女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裕王要退丝绸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形象,浙江两县遭了水灾政府拿不出钱赈灾,竟然沦落到了要从商人手里借粮赈灾的地步,简直是有伤国体;东南反恐战争形势严峻,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科至今胡宗宪的军费还没着落,国事艰难至此已是举步维艰,此刻自己媳妇家里人还攥着十万匹丝绸不放,裕王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这吃相实在难看,就如同参加慈善晚会搞诈捐一样。为了不被人暗地里戳脊梁骨,维护好自己的路人缘,怎么也得退回去。

王妃坚持不退丝绸考虑的是顾全道长的面子,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儿媳妇处理家庭问题的方式,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按道理说国家都穷成这个鸟样子了,当一把手的怎么也得做点表面文章装点下门面啥的,也不知是什么骚套路,道长反手就赏了自己儿媳妇10万匹丝绸,大概是沈老板年产量的一半,出口西洋贸易额的20%,难怪海瑞说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裕王要是把丝绸退了,自己的路人缘是保住了,可嘉靖就显得更不是个东西了。就好比王健林刚对着鲁豫一顿尬吹先赚他一个亿的小目标,结果自己儿子就成老赖被限制高消费了,裕王退丝绸这就是当众打嘉靖的脸。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也不同,无关乎对错只是要权衡利弊再做取舍。

退丝绸的事谈崩了,裕王心里不痛快,把躲在外面的冯宝喊进来问问宫里的情况,听到严嵩父子被道长骂的狗血淋头,自己还没顾上说话媳妇儿倒是一个劲儿的追问,心里这个别扭,自己这个大老爷们儿也太没有存在感了。好不容易等个话茬吩咐人去找徐高张三位来商量,一口就被媳妇儿怼回来了当着下人的面让自己下不来台。其实媳妇儿说的有道理就是表达方式欠妥,形势不明等等看事对的,只不过男人都好面子,当着下人被媳妇儿这么撅,裕王的脸确实挂不住。男人最反感女人说的话就是“不是我说你”,一听这几个字儿头就疼,媳妇儿话说的都在理,严党把持朝政20多年,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要倒严也得等道长的信号,可惜此刻裕王上头了根本听不进去。没等媳妇儿话说完裕王就展现了一手霸道总裁的范儿,让人喊徐高张来开会,顺带借题发挥对着媳妇儿撂了几句狠话,为了工作上那点破事,夫妻之间闹矛盾其实没必要。

晚上裕王府里徐高张三人和裕王一起开小会。有了谭伦的信,浙江的局势对裕王这四位来说基本等于开明图了,比严嵩父子瞎猜强多了。清流鹰派大佬高拱依旧是那么猴急,看完信就要安排小弟去微博买热搜爆严嵩父子的黑料,裕王把上午媳妇劝自己的话复述了一遍,让高拱先稳一手。清流二号人物张师傅一听老板意思是先别着急动手,赶紧跟着附和。裕王用一种看隔壁老王般的复杂眼神盯着张师傅看了好一会,弄得张师傅心里直发毛,没办法谁让张师傅说的话跟人家媳妇说的话如出一辙呢,现在两个人有没有事不好说,不过看这架势早晚得有点事儿。

和三个鸡贼商量了半天,裕王还是觉得自己媳妇儿的话靠谱,不过看高拱那跃跃欲试的样子,也不能太打击鹰派的积极性,多少也得做点准备工作,于是拍板先让人准备严嵩父子的黑材料,等形式明朗了就实名举报。不得不佩服清流的人才储备,要烈士有烈士、要喷子有喷子、要公知有公知,一听要整人高拱就兴奋的两眼放绿光,推荐让邹应龙去干,毕竟老公知了常年骂人不带脏字,绝对属于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那一类,人选敲定。单位的事聊差不多了,家里这摊事还没完呢,媳妇儿闹着要回娘家退丝绸去,所谓当面教子背后劝妻,媳妇儿该哄还是得哄。

建议大家有兴趣的找到本集32分钟处看看开小会的这段戏,尤其是徐阁老的台词。鸽派大佬就是牛,话说了不少,建议也给了不少,可是仔细一推敲徐阁老似乎什么也没说,就看见鹰派高拱、张居正在那里出谋划策秀操作,会都开完了对于倒严的事徐阶有任何态度吗?鹰派这二位想干什么都写在脸上,对比下徐阁老的会议发言,你根本摸不透他真正的态度,这才是大音声稀的至高境界。无论遇到大会小会都可以参考下徐阁老的套路,重要的事情会前或者会后单独和领导说,会上只管划船切忌随便表态。
楼主 linyuan_f  发布于 2020-07-08 23:46:33 +0800 CST  

楼主:linyuan_f

字数:339949

发表时间:2020-06-09 08:34: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7 22:30:25 +0800 CST

评论数:61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